目录
16 关系: 半旗,各国国旗变迁时间轴,三色旗,北歐十字,國旗列表,国旗列表 (英文排列),国旗列表 (注音排列),国旗列表 (拼音排列),納爾瓦戰役 (1944年),爱沙尼亚旗帜列表,森林兄弟,欧洲旗帜列表,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愛沙尼亞流亡政府,2008年夏季殘奧會愛沙尼亞代表團,6月4日。
半旗
半旗指國家、團體、個人為表示哀悼或弔唁,而將旗幟上升至正常最高點後,下降到一定的位置。此儀式稱作降半旗或下半旗。這項儀式是源自英國水手。.
查看 爱沙尼亚国旗和半旗
各国国旗变迁时间轴
本时间轴反映了各国国旗的变迁史。各国以英语字母顺序排列。.
三色旗
三色旗是由三种颜色组成的旗帜,是三条旗的一种,多由水平或垂直的三个颜色条组成,中间可能加上某种图案。 很多国家的国旗都采用三色旗的形式,现在仍在使用的最早的三色旗是荷兰国旗,而法国国旗则是最早使用和最著名的垂直三色旗之一。 整體而論,可分為「等分三色旗」與「成分三色旗」,等分三色旗為採用三種不同顏色且等量分配於旗面,通常以水平或垂直呈現該三種顏色(如荷蘭國旗採水平紅白藍,法國國旗採垂直藍白紅),為狹義的三色旗,其變體則有在三等分中另增圖騰或文字、符號;成分三色旗為旗色共採三種不同顏色,不論其形式、形狀,如中華民國國旗採青天白日滿地紅、巴拿馬國旗為四等分之白底藍星、白底紅星、藍底、紅底等共三種顏色,為廣義的三色旗。.
查看 爱沙尼亚国旗和三色旗
北歐十字
北歐十字,或斯堪的納維亞十字是源自北歐地區的旗幟圖案;現時北歐國家的國旗上全都有北歐十字圖案,但也有其他地區的旗幟上有此圖案。圖案中的十字是基督教的象徵。它可以被視為把希臘十字(所有臂長相等)放在旗幟中央,然後把十字水平移向旗桿方向,再把四臂延展至旗的邊緣。.
查看 爱沙尼亚国旗和北歐十字
國旗列表
錄 洲域排列.
查看 爱沙尼亚国旗和國旗列表
国旗列表 (英文排列)
left|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聯邦(聖基茨和尼維斯)St.
国旗列表 (注音排列)
left|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聯邦(聖基茨和尼維斯)St.
国旗列表 (拼音排列)
left|圣克里斯多福与尼维斯联邦(圣基茨和尼维斯)St.
納爾瓦戰役 (1944年)
納爾瓦戰役(愛沙尼亞語:Narva lahing,德語:Schlacht bei Narva,俄語:Битва за Нарв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與蘇聯列寧格勒方面軍為爭奪納爾瓦地峡所進行的一連串戰鬥。戰鬥發生於蘇德戰爭的北方戰線,主要分為納爾瓦橋頭堡戰役、坦能堡防線戰役與蘇軍的金吉謝普–格多夫攻勢及納爾瓦攻勢。本次行動為1944年蘇軍冬季至春季之攻勢的一部分,而根據約瑟夫·史達林的「寬闊前線」戰略,這場攻勢的發動時機將與第聶伯河-喀爾巴阡山脈攻勢相配合。 1944年1月蘇軍以北方列寧格勒-大諾夫哥羅德攻勢,於愛沙尼亞獲得了部份勝利,推進到納爾瓦河一線,準備消滅德軍「納爾瓦」分遣軍並深入愛沙尼亞。2月,蘇軍已在河流對岸成功建立了一些橋頭堡,但在嘗試將其擴大的行動卻失敗,德軍猛烈的反擊不但摧毀了通往納爾瓦北面的橋頭堡,更使得南面的橋頭堡遭到嚴重破壞,令德軍防線到1944年7月以前再度回歸穩定。蘇軍的納爾瓦攻勢以及接連的坦能堡防線戰役是蘇軍在1944年夏秋兩季攻勢的一部分,並與南部的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勢相配合。之後蘇軍成功拿下了這座城市,並迫使德軍向「坦能堡防線」撤退,其位於紀念山,距離納爾瓦只有16公里。在接連發生的坦能堡防線戰役中,德軍成功守住了這條防線。因此史達林意圖佔領愛沙尼亞,將其作為海空軍基地以方便攻擊芬蘭及東普魯士的目標並未達成,反而蘇軍在波羅的海的攻勢被阻擋了7個半月。 一些外國的自願者以及愛沙尼亞義務兵站在德軍的一方參加了這場戰鬥,在支持德軍不合法徵兵要求下,這些愛沙尼亞抵抗組織希望建立一支國際軍隊並恢復愛沙尼亞的獨立。.
爱沙尼亚旗帜列表
愛沙尼亞現行和歷史的旗幟.
森林兄弟
森林兄弟(metsavennad,meža brāļi,miško broliai),指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3个波罗的海国家以游击战争方式反抗苏联占领波罗的海国家的人们。类似的东欧反苏组织也在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和西乌克兰反抗苏联统治。 1940年-1941年苏联红军占领了独立的波罗的海国家并在德国在1941年至1944年的占领之后,又于1944-1945年再次占领了它们。随着斯大林主义的压迫愈演愈烈,这些国家有50,000人开始利用乡间密林作为天然屏障和基地,武装反抗苏联统治。 反抗组织形形色色,有的只是具有基本自卫能力的个人,有的则是组织良好的有能力与大量苏联武装作战的大型队伍。.
查看 爱沙尼亚国旗和森林兄弟
欧洲旗帜列表
本列表包括欧洲各国的国旗,以及欧洲各联盟、属地和地方的旗帜。.
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
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Флаг Эстонской ССР、愛沙尼亞語:Eesti NSV lipp)是蘇聯加盟共和國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使用的國旗。最後一個版本啟用於1953年2月6日。 最初的國旗左上角為鐮刀和錘子,上方以無襯線體書有ENSV (共和國的愛沙尼亞語縮寫)。第二個版本仿照蘇聯國旗,但在下方加上象徵波羅的海的藍白波紋,佔旗高三分之一。與拉脫維亞國旗不同,波紋圖案較尖,而且圖案以下尚有六分之一的紅色旗底。.
愛沙尼亞流亡政府
愛沙尼亞流亡政府()指愛沙尼亞共和國正式宣告的流亡管治當局,於1953年成立,直至愛沙尼亞於1992年恢復對愛沙尼亞領土行使主權為止。流亡政府的合法性,源於它在憲法上繼承了1940年蘇聯入侵前的愛沙尼亞政府。.
2008年夏季殘奧會愛沙尼亞代表團
2008年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愛沙尼亞代表團於2008年9月6日至17日參加在中國北京舉行的第13屆殘疾人奧運會。 愛沙尼亞在本屆殘奧會將派出5位運動員出戰包括田徑、射擊、游泳等三個項目。.
6月4日
6月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5天(闰年第15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0天。.
查看 爱沙尼亚国旗和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