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6 关系: 士美非路市政大廈,大埔綜合大樓,大角咀市政大廈,宏茂桥,官涌體育館,上環市政大廈,廣田邨,北角,元州街市政大廈,石塘咀市政大廈,石湖墟市政大廈,美食車 (香港),聯和墟,聯和墟市政大廈,駱克道市政大廈,旺角綜合大樓。
士美非路市政大廈
士美非路市政大廈(英文:Smithfield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是香港多用途的市政大樓,位於堅尼地城士美菲路12K號。大樓樓高7層,曾經於2005年進行外牆翻新工程。 大廈於1996年12月6日落成,當時的名稱為市政局士美非路市政大廈(英文:UC Smithfield Complex)。市政局解散後,大樓名稱改為士美非路市政大廈(Smithfield Complex)。其後英文名稱再改為Smithfield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中文名稱不變。 該市政大廈旁為堅尼地城社區綜合大樓。.
大埔綜合大樓
大埔綜合大樓(英文:Tai Po Municipal Services Complex),是香港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位處新界大埔鄉事會街8號,於2004年9月1日正式啟用,內設「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公共圖書館及康樂設施等,大樓內亦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土地註冊處等香港政府部門辦事處。綜合大樓由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造價達二億五千萬。 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合共佔地約12,000平方米,地下及一樓為街市,設有260個檔位,是全香港最多檔攤的街市;二樓為熟食中心,設有約40個檔位。戶外設露天平台,可讓街坊休憩。.
查看 熟食中心和大埔綜合大樓
大角咀市政大廈
大角咀市政大廈(Tai Kok Tsui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是香港的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位於九龍大角咀福全街63號,于2005年12月1日正式啟用。大角咀街市佔地3層,總面積約7,000平方米,街市位於地下和1樓,設有120多個檔位;熟食中心位於2樓,設有12個熟食檔。.
查看 熟食中心和大角咀市政大廈
宏茂桥
宏茂桥(Ang Mo Kio),是新加坡一個新市鎮,位於新加坡東北部、碧山以北,以熟食中心、濕貨市場和建屋发展局的組屋聞名。 「Ang Mo Kio」是閩南語,閩南語中的 Ang Mo 指的是「紅毛」、或有著紅頭髮的白種人。宏茂桥在字面上或解作「白種人的橋」,白種人的橋這個說法可能源於一位名為珍妮弗·溫莎的英籍女士。她的丈夫是個富商,於19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新加坡上湯申區(Upper Thomson Area)擁有大遍土地。亦有可能出於記念對新加坡基建作出巨大貢獻的英籍土木工程師(John Turnbull Thomson),一些古舊的測量地圖曾顯示這區為「Mukim of Ang Mo Kio」(「Mukim」是馬來語,解作地區或管轄區域。)。 宏茂橋亦是現任總理李顯龍的所屬選區。.
查看 熟食中心和宏茂桥
官涌體育館
官涌體育館(Kwun Chung Sports Centre),位於香港九龍官涌寶靈街17號官涌市政大廈5至7樓,毗鄰官涌街、廣東道及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乃佐敦惟一一座公共室內體育場館。官涌體育館於1991年1月2日啟用 ,現時由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查看 熟食中心和官涌體育館
上環市政大廈
上環市政大廈(Sheung Wan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是香港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位於香港島上環皇后大道中345號(文咸東街126號),三面分別為皇后大道中(南面)、摩利臣街(東面)及文咸東街(北面),內設街市、熟食中心、體育館等市政設施。 大樓中層附設上環文娛中心(英文:Sheung Wan Civic Centre),為區內主要文化藝術場地之一;香港話劇團、香港中樂團及香港舞蹈團的辦事處或/及排練室亦設於此大樓。.
查看 熟食中心和上環市政大廈
廣田邨
廣田邨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觀塘區藍田碧雲道160-172號,於1992年落成入伙。 康栢苑及康瑞苑均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在廣田邨旁邊,分別在1993年及1999年落成,有七座及一座樓宇。.
查看 熟食中心和廣田邨
北角
北角(North Point)位於香港島東區,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之一,是香港島的最北端。 現今的北角包括西北面的炮台山,北角站周邊,及大半個七姊妹地區,北角緊接住銅鑼灣的發展,在開埠時已有零散人口聚居,清末到民國時期,香港人口由1891年的22萬大增到1941年的160萬,當中有60-70萬人口都是福建籍的,由早期聚居地跑馬地開始向北角擴展,再從北角擴展到附近的九龍城區紅磡以及觀塘區亦有大量閩籍人口,自此北角一帶成為大多數福建籍居民的聚居地,因為語言相通,這一帶第二族群潮州籍人口,而二戰後北角(以及鰂魚涌)更成為全成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在港鐵通車後,很多人認知的北角變成北角站一帶,人口只有5萬,而戰後因為郭春秧後人開設娛樂事業,自1945年至今亦不停吸收上海籍新移民,但這一帶亦有不少福建人。根據人口普查語文數據,東區的上海籍人口只有福建籍的10%,大約10%上海籍人口居於東區,不少住在北角站一帶,自此亦不停接收上海籍新移民,而大多數的上海人亦遷入深水埗區周邊,北角最初較少廣府人,但隨住1950-1980年代逃港潮,大量人口從廣東省偷渡到香港,有一部份人聚居在東區柴灣一帶,隨新光戲院開設後,亦有不少懂流利廣州話人口由柴灣遷居北角站一帶,而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所在的炮台山站以及鰂魚涌自開埠以來即以福建人為主要多數。近數十年來,北角的人口以及相關族群又不停向東擴展,東區不少包括私人樓宇的區議會選區的人口都是住在近三十年才興建的新樓,人口不少亦是近數十年由北角遷入或北角的族群相關,但東區東部亦有為數不少的廣府人。 很多香港人來自中國各省,各個地區亦有不同族群聚居,只有逃港潮人口以廣東人(粵客潮)為主,南洋回流人口以福建人為主,戰後移民以及單程證人口一直來自全國各省,根據政協省籍族群等數據,但來自廣東以及華南的人口大約有50%(以粵1/6客1/16潮1/6四邑1/16)較多,同時有江西、廣西、兩湖、等地),福建(包括台灣南洋閩籍)人大約有1/6,華中人口大約有1/8,北方總和亦有1/6,連蒙古人、滿族亦有,但語文統一後,大多數居民的下一代都改以廣州話溝通。全港各個地區亦有吸收相關族群的新移民,操廣州話人口的人包括福建人、上海人以至蒙古人,寶馬山的閩僑學校以及炮台山站附近的新樓的人口不少由跑馬地、大坑一帶的舊樓遷入。.
查看 熟食中心和北角
元州街市政大廈
元州街市政大廈(Un Chau Street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是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元州街59-63號的市政大樓,共10層,設有公共圖書館、老人中心、青少年中心及衛生署辦公室等,與深水埗政府合署為鄰;是香港少數沒有附帶設有街市及熟食中心的市政大廈。.
查看 熟食中心和元州街市政大廈
石塘咀市政大廈
石塘咀市政大廈(Shek Tong Tsui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是香港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位於香港島西區石塘咀皇后大道西470號,西環大樓旁。 市政大廈內設有多項市政設施,包括由食物環境衛生署管理的街市及熟食中心,以及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轄的圖書館、學生自修室、體育館等。.
查看 熟食中心和石塘咀市政大廈
石湖墟市政大廈
石湖墟市政大廈(Shek Wu Hui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又稱石湖墟綜合大樓(Shek Wu Hui Complex),位於香港新界北區上水智昌路13號的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於1994年落成,設有街市、熟食中心、公共圖書館及政府辦公室等設施,旁為上水花園,現址原爲上水菜園村的一部分,該村早於1980年代初期便已被完全清拆,而市政大廈也是上水新市鎮發展的重要部分。 與聯和墟市政大廈一樣,石湖墟市政大廈建成之初的最主要目的是要將鄰近舊墟石湖墟的路邊街市檔販和熟食大排檔遷移到市政大廈內統一管理,以改善舊墟的交通狀況和環境衛生,故市政大廈以及裏面的街市和熟食中心均以「石湖墟」命名,以保存傳統地區文化,而非以本身所在地區名「上水」命名,但市政大廈本身實非位於石湖墟內。.
查看 熟食中心和石湖墟市政大廈
美食車 (香港)
香港由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2015年2月25日透過《2015年至2016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宣佈研究引進香港,項目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負責研究。首批11輛架美食車將由2017年2月3日起陸續進駐7個旅遊景點營運。 民間有意見認為,美食車亦可包括傳統流動熟食小販所使用的木頭車。木頭車製作成本不高,成本只需1500元,便可為普羅市民提供不同種類的美食,如魚蛋、碗仔翅、串燒、各式炒粉麵飯及糖水等。這種木頭車於香港可追朔至1952年。.
聯和墟
聯和墟(Luen Wo 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北部,是粉嶺發展的里程碑。根據統計處2007年的統計,聯和墟人口約21,335人。聯和墟附近設有港鐵粉嶺站,為該區提供鐵路服務。 聯和墟是戰後香港首個興建和規劃的發展工程,是一個現代化的有蓋墟市。多座商住兩用建築,是令墟內繁盛原因之一。墟內有很多具有歷史的建築,包括聯和墟戲院、聯和市場和畢打奧餐廳。此地還是粉嶺區鄉事委員會辦事處的所在處。.
查看 熟食中心和聯和墟
聯和墟市政大廈
聯和墟市政大廈(英文:Luen Wo Hui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由王歐陽(香港)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是香港新界北區粉嶺聯和墟和滿街9號的多用途的市政大樓,設有街市、熟食中心、社區會堂、粉嶺公共圖書館及聯和墟體育館等設施。市政大廈位於御庭軒基座1至3樓,為滿足批地條款而建,於2002年末至2003年初分階段運作。 與石湖墟市政大廈一樣,聯和墟市政大廈建成之初的最主要目的是要將鄰近舊墟聯和墟的聯和市場街市檔販遷移到市政大廈內統一管理,以改善舊墟的交通狀況和環境衛生,故市政大廈以及裏面的街市和熟食中心均以「聯和墟」命名,以保存傳統地區文化,而非以本身所在地區名「粉嶺」命名,但市政大廈其實位於聯和墟東北面,而非聯和墟的一部分。.
查看 熟食中心和聯和墟市政大廈
駱克道市政大廈
駱克道市政大廈(Lockhart Road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是香港轄下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由鍾華楠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設計,位於香港島灣仔軒尼詩道225號,樓高12層,內設街市、熟食中心、圖書館及體育館等市政設施。.
查看 熟食中心和駱克道市政大廈
旺角綜合大樓
旺角綜合大樓(英文:Mong Kok Complex),是一座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旺角上海街557號的市政大樓,主要地產發展商為市區重建局,於2004年10月竣工。旺角綜合大樓與朗豪坊及朗豪酒店共同成為一組地產發展項目,以行人天橋與朗豪坊連接,毗鄰新填地街及亞皆老街等。 旺角綜合大樓的地面臨馬路的一層是巴士總站和小巴站。1樓及以上為非營利組織、香港政府部門辦事處、社區服務中心、旺角社區會堂、室內熟食中心及多層大廈停車場等。.
查看 熟食中心和旺角綜合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