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灶神星

指数 灶神星

星, 小行星序號為4 Vesta,是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平均直徑。它是海因里希·歐伯斯在1807年3月29日發現的,以羅馬神話中家和壁爐的女神Vesta命名,中文翻譯為灶神星。 灶神星是繼矮行星穀神星之後,質量第二大的主帶小行星 ,佔有主小行星帶總質量的9%。 質量雖然比智神星多一點點,但體積卻比較小,是體積第三大的小行星。灶神星形成岩質行星剩餘的原行星(內部分異)。一、二億年前,灶神星曾經被撞擊,產生了許多碎片,並留下兩個巨大的撞擊坑,而且南半球有著很高的密度。這次事件的一些碎片已經墬落到地球,成為HED隕石,提供了有關灶神星的豐富資訊來源。 灶神星是從地球可以看見的最亮的小行星,它距離太陽最遠時的距離只比穀神星最近的距離遠了一點,不過灶神星的軌道完全都在穀神星的軌道之內。 NASA的''黎明號''太空船在2011年7月16日至2012年9月5日進入環繞灶神星的軌道,進行了將近一年的探測,然後前往穀神星。研究人員繼續分析黎明號收集到的資訊,期望能更了解灶神星的形成和歷史。.

100 关系: 基本小行星物理特征原行星健神星占星符號古銅無球隕石古銅鈣無粒隕石司琴星天體命名天文學臨時編號天文符號太阳系太阳系天体发现时间列表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太阳系最高山峰列表太陽系年表太陽系探索年表太陽系探測器列表太陽系最大撞擊坑列表婚神星小行星小行星1929小行星197小行星349小行星3494小行星3908小行星4055小行星511小行星704小行星中文名稱列表小行星序號小行星列表/1-100小行星光譜分類小行星族峭壁主小行星帶微型行星土星地球相似指數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行星定义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矮行星火卫一火星灶神星冰原島峰灶神星族穀神星第十一顆行星第五行星类地行星...維納尼亞盆地羊神星美少女戰士角色列表義神星無粒隕石Discovery Program隕石隕石學辭彙隕石分類行星行星 (占星術)行星定義行星科学行星核心衛星颖神星视星等農神槽溝鈣長輝長無粒隕石肉眼雷亞希爾維亞盆地附庸星HD 47186HD 47186 cHED隕石J-型小行星R-型小行星S-型小行星V-型小行星橄輝無球粒隕石欧女星母體泰塔溫法厄同星月球月球環形山列表 (O-Q)戴瓦利亞槽溝星等海女星海因里希·奧伯斯海王星日內瓦驅動器曙光號智神星2007年航天活动列表2011年7月2012年9月2016年天文學84P/吉克拉斯9月5日 扩展索引 (50 更多) »

基本小行星物理特征

对于大部分已编号的小行星来说,除了少数几个物理参数外,我们对其一无所知。在维基百科上,数百个小行星拥有其独立的条目(参见:Category:小行星),但信息也只限于小行星的名字、发现情况以及一系列往往是估算的轨道参数和物理参数。 该页面的目的是为了解释说明小行星普遍适用的物理参数。请注意以下说明可能并不精确适用于所有的小行星条目。.

新!!: 灶神星和基本小行星物理特征 · 查看更多 »

原行星

原行星是在原行星盤內大小如同月球尺度的胚胎行星。它們應該是由公里尺度的微行星因彼此的重力相互吸引與碰撞而形成的。根據太陽星雲形成的理論,原行星在軌道輕微的擾動下和因此導致的巨大撞擊與碰撞下逐漸形成真正的行星。 在太陽系中,一般認為微行星的碰撞形成了數百個行星胚胎。這些天體類似穀神星和冥王星,其質量約1022到1023公斤,直徑約數千公里。之後數億年中行星胚胎之間彼此碰撞。目前仍無法得知行星胚胎之間互相碰撞而形成行星的詳細過程,但一般認為最初的碰撞可能將第一代的行星胚胎摧毀,被數量較少,但體積較大的第二代胚胎取代。這樣的過程會持續到撞擊結束,最後只有少數胚胎會形成行星。 早期的原行星有較多的放射性元素,這些數量由於放射性衰變,會隨著時間逐漸減少。來自放射線的熱、撞擊和重力的壓力會使原行星發生局部的熔化,有助於它們增長成為行星。在熔化的區域,較重的元素會向中心下沉,較輕的元素會上昇至表面;這種過程就是所知的行星分化。一些隕石的結構中也顯示出有些小行星也發生過分化的作用。 形成月球的大碰撞說假設是一個巨大的,被稱為忒亞的原行星,在太陽系形成的早期與地球發生碰撞。 在內太陽系中,至少有三顆保留原始特徵的原行星存在,即穀神星、智神星和灶神星。而司琴星也有類似原行星的特徵。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也被認為是原行星。 2013年2月,天文學家首次直接觀測到遙遠恆星外圍由塵埃和氣體組成的盤面內原行星正在形成。.

新!!: 灶神星和原行星 · 查看更多 »

健神星

健神星是主帶小行星內第四大的小行星,稍微有一些橢圓,直徑大約有300-500公里,並且估計佔有小行星帶3%的質量。 在主帶中,它是黑暗的C型小行星,也是這一區內最大的一顆小行星。C型小行星是主帶外緣最主要的小行星,分佈在2.82天文單位的柯克伍德空隙之外。它黑暗的表面和與太陽的距離大於平均距離,使從地球觀測到的它在大的小行星中顯得很黯淡。事實上,在早先發現的23顆小行星中,它是第三暗的,只有芙女星(13號小行星)和海女星(17號小行星)在衝的時候仍比它暗淡。.

新!!: 灶神星和健神星 · 查看更多 »

占星符號

占星術是種象徵性的語言之一,祂擁有屬於自己特殊的一套文字符號系統——占星符號——這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符號之一,乃各種占星體系用於表示相關的對象的圖像或字型,主要是代表了太陽系行星的象徵。祂們是最方便的圖標,並且通常也被稱為天上的眾神之符號。這些符號表示靈魂智慧與物理或外顯科學之間的交織。如果想要解釋一張星盤,就必須要學習每一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許多這樣的圖像於下列各節將分別介紹之。.

新!!: 灶神星和占星符號 · 查看更多 »

古銅無球隕石

古銅無球隕石是HED隕石群的子群,是一種石隕石的無球粒隕石。.

新!!: 灶神星和古銅無球隕石 · 查看更多 »

古銅鈣無粒隕石

古銅鈣無粒隕石是起源於小行星灶神星表面的無粒隕石的石隕石,是HED隕石群的子群。已知的這種隕石大約有50顆不同的成員。 它們是風化的角礫岩,主要的組成成份是鈣長輝長無粒隕石和古銅無球隕石的碎片,儘管含碳的隕石球粒和撞擊熔體也可以產生。由撞擊噴出物形成的岩石會被稍後新的撞擊和來自覆蓋層壓力的岩化作用覆蓋掉。由於不缺乏大氣層對物體的風化,在地球上沒有發現風化的角礫岩。 古銅鈣無粒隕石是以愛德華·霍華德(Edward Howard)的名字命名,他是隕石學的先驅。 古銅鈣無粒隕石和複礦碎屑岩鈣長輝長無粒隕石的一個隨意的界線是9:1比率的鈣長輝長無粒隕石到古銅無球隕石的碎片。.

新!!: 灶神星和古銅鈣無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司琴星

(Lutetia)為小行星21 ,是一顆大型的主帶小行星,有著不尋常的光譜類型,測量得到的直徑大約是100公里(長軸為130公里)。羅塞塔號曾在2010年7月飛掠過這顆小行星,所以它曾是太空船近距離觀察過最大的小行星,直到黎明號接近灶神星之前。而它的名字Lutetia源自拉丁文,即為現在的法國首都巴黎的古地名。.

新!!: 灶神星和司琴星 · 查看更多 »

天體命名

天體命名就是為天文觀測所見到或發現的天體取名字。 在古老的時候,只有太陽、月球和數百顆恆星以及肉眼可以看見的行星有名字。但在過去的數百年,天文學上辨認出來的天體數量已經從數百顆增加至數十億顆,而且每年還有更多的新天體不斷的被發現。天文學家需要一套辨識系統,能明確且不含糊的分辨出這些天體,同時對令人感興趣的天體給予特別的名字,而且這些名稱必須是有意義的,能夠呈現這些天體的特質。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是全球天文學家和其他的科學家認可,能為天體命名的唯一機構。為了能給予任何天體一個明確的名稱,該學會已經建立一套命名系統,能系統化的為各種不同的天體命名與排列順序。.

新!!: 灶神星和天體命名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臨時編號

天文學臨時編號是天體在被發現后即時給予的命名。當計算出可靠的軌道資料后,臨時編號就會被一個正式编号取代。但由於小行星被發現的數量太多了,因此絕大部分在發現之後的短時間(數年至數十年)內都不會計算出軌道,因此會有很長的時間都使用臨時的名稱,而不會有正式的命名。.

新!!: 灶神星和天文學臨時編號 · 查看更多 »

天文符號

天文符号是天文学中用来表示各种天体、理论构造以及观测事件的符号。其中的许多符号也用于占星学中。这里列出的符号是专业天文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们经常用到的一些,有些也同样用于占星学。不过,在世界上的不同地方,有的符号会有些差异(例如欧洲使用的象形符号就和美国使用的稍有不同)。.

新!!: 灶神星和天文符號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

太陽系Capitalization of the name varies.

新!!: 灶神星和太阳系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天体发现时间列表

这是數百年来太阳系内所发现的卫星的时间列表。 為了比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时间都包括在内。最初的六个小行星也都被包括在内,之后,每年都有新的小行星发现,而开始的四个至少在1851年之前都被看作是行星。 历史上,卫星的名字总是在发现之後才有的。.

新!!: 灶神星和太阳系天体发现时间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

这是一张以逆序排列的太阳系天体半径列表。 太阳、木星、土星在这张表里使用平均半径测量容积。大部分的球形天体如大行星,使用赤道半径。对于不规则天体,使用三个方向的轴进行测量。 表格的顺序与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是不同的因为有些天体密度较大。如天王星比海王星大但质量却比海王星小,木卫三和土卫六比起水星要大的多但质量却不及水星的一半。.

新!!: 灶神星和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

这是一张以逆序排列的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

新!!: 灶神星和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最高山峰列表

以下为太阳系各星球上已知的最高山峰列表,羅列星球上的各類型之最高峰。位於火星上高达22公里的盾状火山-奥林帕斯山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的最高山峰。在1971年它被发现之后的40年中,奥林帕斯山一直是太阳系中已知的最高峰。 然而在2011年发现小行星灶神星的雷亚希尔维亚盆地的具有與其相仿的高度。.

新!!: 灶神星和太阳系最高山峰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年表

這是太陽系的天文學年表,列出人類對太陽系的主要發現與研究成果。.

新!!: 灶神星和太陽系年表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探索年表

這是一個按航天器發射日期排列的太陽系探索年表。其中包括:.

新!!: 灶神星和太陽系探索年表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探測器列表

本列表包括任務成功以及試圖到達地球以外的所有探測器,其中的目標任務包括小行星、行星、衛星、太陽甚至是太陽系外的探測。其中有一些任務僅飛掠小行星、行星、衛星、太陽,由於探測地球本身的探測器數量龐雜、利用多次重力拋射的探測器軌道複雜,所以未加觀測地球、飛掠地球的探測器並未列入。另外,本列表目前也未將已取消或是未來可能發射的探測器列入,因為可能有諸多不確定因素。 截至2016年4月為止,共有248艘探測器被設定為太陽系探測器,這些探測器有些攜帶許多小探測器,但大部分為單一的探測器,其中143艘探測器成功;7艘探測器部分成功;98艘探測器失敗。.

新!!: 灶神星和太陽系探測器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最大撞擊坑列表

以下是太陽系多個天體中最大撞擊坑列表:.

新!!: 灶神星和太陽系最大撞擊坑列表 · 查看更多 »

婚神星

婚神星(英语:3 Juno)是人类發現的第三顆小行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小行星之一,是由較重的石質組成的S-型小行星。它在1804年9月1日被德國天文學家卡尔·路德维希·哈丁以一架普通的2英吋口徑望遠鏡發現的,以羅馬神話中位階最高的婚姻之神朱諾來命名。.

新!!: 灶神星和婚神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新!!: 灶神星和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929

(1929) Kollaa是於1939年1月20日在芬蘭的圖爾庫被爾約·維薩拉發現的一顆主帶小行星。它被以冬季戰爭重點城市卡累利阿的 Kollaa River命名。 它是一顆V-型小行星,並且已被確定是有著堆積結構eucrite隕石的血統,顯示他是起源於灶神星的地殼。.

新!!: 灶神星和小行星192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97

小行星197(197 Arete),是由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翰·帕利萨于1879年5月21日在奥匈帝国普拉(现属克罗地亚)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197以希腊神话和《奥德赛》登场人物、阿尔基努斯的妻子阿瑞忒命名。 每隔18年,小行星197都会公转至离第四号小行星灶神星0.04个天文单位以内。此时灶神星将会对小行星197产生引力摄动,通过研究可以直接准确测量灶神星的质量。.

新!!: 灶神星和小行星19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49

小行星349(349 Dembowsk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2年12月9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49以意大利天文学家艾尔科雷·邓鲍斯基命名。它和木星形成7:3的轨道共振Majaess D. J., Tanner J., Savoy J., Sampson B. (2008).

新!!: 灶神星和小行星34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494

小行星3494,又称为紫金山星,是由紫金山天文台在1980年12月7日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494以紫金山天文台的所在地南京市紫金山命名。和位于主带内侧靠近灶神星附近的V-型小行星一样,它也是一颗灶神星族小行星。.

新!!: 灶神星和小行星349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908

小行星3908(英語:Nyx),阿莫爾型小行星,也是穿越火星軌道的小行星。於1980年8月6日被德國天文學家漢斯-埃米爾·舒斯特發現,當時的臨時編號為1980 PA,之後命名為Nyx,是希臘神話的夜晚之神。它的直徑約1.2公哩,是一顆V-型小行星,意味著它可能是灶神星的一塊碎片。 在2000年,使用阿雷西波和金石的電波望遠鏡觀測的形狀,製做了Nyx的模型,這顆小行星可以被描述成很好的球型,但是有很多的腫塊。 冥王星的衛星冥衛二最初被提議命名為Nyx,但是為了避免和這顆小行星混淆,所以冥衛二最終改名為與Nyx同音的Nix。.

新!!: 灶神星和小行星390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055

小行星4055(4055 Magellan),天文學臨時編號1985 DO2,是一顆阿莫爾型小行星,於1985年2月24日由天文學家埃莉諾·赫琳在美國帕洛马山天文台發現。該小行星以葡萄牙探險家斐迪南·麥哲倫命名。.

新!!: 灶神星和小行星405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11

小行星511(511 Davida),是由美国天文学家雷蒙德·史密斯·杜根于1903年5月30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发现的主带小行星。它是一颗体积相当大的C-型小行星,直径约为289±21千米,是目前已知在海王星轨道内第七大的小行星,仅次于谷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健神星、小行星704和欧女星。它的质量大约占整个小行星带质量总和的1.5%。 小行星511以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私立学院安默斯特学院天文学教授戴维·派克·托德命名。.

新!!: 灶神星和小行星51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04

小行星704(704 Interamnia) 是一颗体积非常大的小行星,直径大约为350千米,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067个天文单位。 它是在1910年10月2日由意大利天文学家文森佐·切鲁利发现,并以他工作的地方——意大利城市泰拉莫的拉丁名字命名。小行星704是目前已知在海王星轨道内第五大的小行星,仅次于谷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和健神星。它的质量大约占整个小行星带质量总和的1.2%。.

新!!: 灶神星和小行星70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中文名稱列表

小行星中文名稱列表收錄已有約定成俗(非純音譯)的小行星中文名稱,惟不含以漢語為命名語言的小行星。列表中依據命名內容分為神話、人名、地名、機構和其他等項,再以小行星編號排序。.

新!!: 灶神星和小行星中文名稱列表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序號

小行星序號適用於小行星和矮行星,由國際天文聯合會設置的分支機構小行星中心處理。它們最後的完整格式包含三個部份:依據發現的先後順序配賦的文字與數字,軌道確定後給予的編號,以及由發現者所指定或臨時的名字,,語法上則是--(數字) 名稱,像是(50000) Quaoar和(90377) Sedna;也有將括號省略,直接記為50000 Quaoar和90377 Sedna,完全依據天文學家或學報的選擇。然而,在實際上,數字可能是作為編目和詞條最合理和有效的選擇,並且也許完全被採納了。 自從伽利略發現木星的衛星之後,小行星的衛星 (像是(87) Sylvia I Romulus) 的名稱,就斷斷續續的使用羅馬數字來標示。 彗星的名稱也由小行星中心處理,但是彗星使用另一套大同小異的編目系統。.

新!!: 灶神星和小行星序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列表/1-100

|- | 小行星1穀神星(Ceres)(矮行星) || — || 1801年1月1日 || 巴勒莫 || 朱塞普·皮亞齊 |- | 小行星2智神星(Pallas) || — || 1802年3月28日 || 不来梅 || 奥伯斯 |- | 小行星3婚神星(Juno) || — || 1804年9月1日 || 奥斯特霍尔茨 || 卡尔·路德维希·哈丁 |- | 小行星4灶神星(Vesta) || — || 1807年3月29日 || 不来梅 || 奥伯斯 |- | 小行星5义神星(Astraea) || — || 1845年12月8日 || 德雷兹登科 || 卡尔·路德维希·亨克 |- | 小行星6韶神星(Hebe) || — || 1847年7月1日 || 德雷兹登科 || 卡尔·路德维希·亨克 |- | 小行星7虹神星(Iris) || — || 1847年8月13日 || 倫敦 || 约翰·罗素·辛德 |- | 小行星8花神星(Flora) || — || 1847年10月18日 || 倫敦 || 约翰·罗素·辛德 |- | 小行星9颖神星(Metis) || — || 1848年4月25日 || 马克里 || 安德鲁·格雷厄姆 |- | 小行星10健神星(Hygiea) || — || 1849年4月12日 || 那不勒斯 || 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 |- | 小行星11海妖星(Parthenope) || — || 1850年5月11日 || 那不勒斯 || 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 |- | 小行星12凯神星(Victoria) || — || 1850年9月13日 || 倫敦 || 约翰·罗素·辛德 |- | 小行星13芙女星(Egeria) || — || 1850年11月2日 || 那不勒斯 || 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 |- | 小行星14司宁星(Irene) || — || 1851年5月19日 || 倫敦 || 约翰·罗素·辛德 |- | 小行星15司法星(Eunomia) || — || 1851年7月29日 || 那不勒斯 || 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 |- | 小行星16灵神星(Psyche) || — || 1852年3月17日 || 那不勒斯 || 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 |- | 小行星17海女星(Thetis) || — || 1852年4月17日 || 杜塞尔多夫 || 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 |- | 小行星18司曲星(Melpomene) || — || 1852年6月24日 || 倫敦 || 约翰·罗素·辛德 |- | 小行星19命神星(Fortuna) || — || 1852年8月22日 || 倫敦 || 约翰·罗素·辛德 |- | 小行星20王后星(Massalia) || — || 1852年9月19日 || 那不勒斯 || 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 |- | 小行星21司琴星(Lutetia) || — || 1852年11月15日 || 巴黎 || 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 |- | 小行星22司赋星(Kalliope) || — || 1852年11月16日 || 倫敦 || 约翰·罗素·辛德 |- | 小行星23司剧星(Thalia) || — || 1852年12月15日 || 倫敦 || 约翰·罗素·辛德 |- | 小行星24司理星(Themis) || — || 1853年4月5日 || 那不勒斯 || 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 |- | 小行星25福--星(Phocaea) || — || 1853年4月6日 || 马赛 || 让·沙科纳克 |- | 小行星26冥--星(Proserpina) || — || 1853年5月5日 || 杜塞尔多夫 || 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 |- | 小行星27司箫星(Euterpe) || — || 1853年11月8日 || 倫敦 || 约翰·罗素·辛德 |- | 小行星28战神星(Bellona) || — || 1854年3月1日 || 杜塞尔多夫 || 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 |- | 小行星29海--星(Amphitrite) || — || 1854年3月1日 || 倫敦 || 阿爾伯特·馬爾夫 |- | 小行星30司天星(Urania) || — || 1854年7月22日 || 倫敦 || 约翰·罗素·辛德 |- | 小行星31丽神星(Euphrosyne) || — || 1854年9月1日 || 華盛頓 || 詹姆斯·弗格森 |- | 小行星32果神星(Pomona) || — || 1854年10月26日 || 巴黎 || 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 |- | 小行星33司瑟星(Polyhymnia) || — || 1854年10月28日 || 巴黎 || 让·沙科纳克 |- | 小行星34巫神星(Circe) || — || 1855年4月6日 || 巴黎 || 让·沙科纳克 |- | 小行星35沉神星(Leukothea) || — || 1855年4月19日 || 杜塞尔多夫 || 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 |- | 小行星36驰神星(Atalante) || — || 1855年10月5日 || 巴黎 || 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 |- | 小行星37忠神星(Fides) || — || 1855年10月5日 || 杜塞尔多夫 || 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 |- | 小行星38卵神星(Leda) || — || 1856年1月12日 || 巴黎 || 让·沙科纳克 |- | 小行星39喜神星(Laetitia) || — || 1856年2月8日 || 巴黎 || 让·沙科纳克 |- | 小行星40谐神星(Harmonia) || — || 1856年3月31日 || 巴黎 || 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 |- | 小行星41桂神星(Daphne) || — || 1856年5月22日 || 巴黎 || 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 |- | 小行星42育神星(Isis) || — || 1856年5月23日 || 牛津 || 諾曼·羅伯特·普森 |- | 小行星43愛女星(Ariadne) || — || 1857年4月15日 || 牛津 || 諾曼·羅伯特·普森 |- | 小行星44侍神星(Nysa) || — || 1857年5月27日 || 巴黎 || 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 |- | 小行星45香女星(Eugenia) || — || 1857年6月27日 || 巴黎 || 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 |- | 小行星46司祭星(Hestia) || — || 1857年8月16日 || 牛津 || 諾曼·羅伯特·普森 |- | 小行星47仁神星(Aglaja) || — || 1857年9月15日 || 杜塞尔多夫 || 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 |- | 小行星48昏神星(Doris) || — || 1857年9月19日 || 巴黎 || 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 |- | 小行星49牧神星(Pales) || — || 1857年9月19日 || 巴黎 || 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 |- | 小行星50贞女星(Virginia) || — || 1857年10月4日 || 華盛頓 || 詹姆斯·弗格森 |- | 小行星51禽神星(Nemausa) || — || 1858年1月22日 || 尼姆 || 約瑟夫·讓·皮埃爾·洛朗 |- | 小行星52欧女星(Europa) || — || 1858年2月4日 || 巴黎 || 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 |- | 小行星53岛神星(Kalypso) || — || 1858年4月4日 || 杜塞尔多夫 || 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 |- | 小行星54哲女星(Alexandra) || — || 1858年9月10日 || 巴黎 || 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 |- | 小行星55祸神星(Pandora) || — || 1858年9月10日 || 奥尔巴尼 || 喬治·瑪麗·塞爾 |- | 小行星56中神星(Melete) || — || 1857年9月9日 || 巴黎 || 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 |- | 小行星57龙女星(Mnemosyne) || — || 1859年9月22日 || 杜塞尔多夫 || 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 |- | 小行星58协神星(Concordia) || — || 1860年3月24日 || 杜塞尔多夫 || 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 |- | 小行星59乾神星(Elpis) || — || 1860年9月12日 || 巴黎 || 让·沙科纳克 |- | 小行星60司音星(Echo) || — || 1860年9月14日 || 華盛頓 || 詹姆斯·弗格森 |- | 小行星61囚神星(Danaë) || — || 1860年9月9日 || 巴黎 || 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 |- | 小行星62效神星(Erato) || — || 1860年9月14日 || 柏林 || 奧斯卡·雷瑟、威廉·朱利斯·福爾斯特 |- | 小行星63澳女星(Ausonia) || — || 1861年2月10日 || 那不勒斯 || 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 |- | 小行星64神女星(Angelina) || — || 1861年3月4日 || 马赛 || 恩斯特·威廉·勒伯莱希特·坦普尔 |- | 小行星65原神星(Cybele) || — || 1861年3月8日 || 马赛 || 恩斯特·威廉·勒伯莱希特·坦普尔 |- | 小行星66光神星(Maja) || — || 1861年4月9日 || 剑桥 || 賀拉斯·帕內爾·塔特爾 |- | 小行星67亚女星(Asia) || — || 1861年4月17日 || 马德拉斯 || 諾曼·羅伯特·普森 |- | 小行星68明神星(Leto) || — || 1861年4月29日 || 杜塞尔多夫 || 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 |- | 小行星69夕神星(Hesperia) || — || 1861年4月26日 || 米兰 || 喬范尼·夏帕雷利 |- | 小行星70蟹神星(Panopaea) || — || 1861年5月5日 || 巴黎 || 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 |- | 小行星71司石星(Niobe) || — || 1861年8月13日 || 杜塞尔多夫 || 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 |- | 小行星72期女星(Feronia) || — || 1861年5月29日 || 克林顿 || 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 |- | 小行星73芥神星(Klytia) || — || 1862年4月7日 || 剑桥 || 賀拉斯·帕內爾·塔特爾 |- | 小行星74巫女星(Galatea) || — || 1862年8月29日 || 马克里 || 恩斯特·威廉·勒伯莱希特·坦普尔 |- | 小行星75狱神星(Eurydike) || — || 1862年9月22日 || 克林顿 || 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 |- | 小行星76舒女星(Freia) || — || 1862年10月21日 || 哥本哈根 || 德亞瑞司特 |- | 小行星77寒神星(Frigga) || — || 1862年11月12日 || 克林顿 || 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 |- | 小行星78月神星(Diana) || — || 1863年3月15日 || 杜塞尔多夫 || 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 |- | 小行星79配女星(Eurynome) || — || 1863年9月14日 || 安娜堡 || 詹姆斯·克雷格·沃森 |- | 小行星80赋神星(Sappho) || — || 1864年5月2日 || 马德拉斯 || 諾曼·羅伯特·普森 |- | 小行星81司舞星(Terpsichore) || — || 1864年9月30日 || 马赛 || 恩斯特·威廉·勒伯莱希特·坦普尔 |- | 小行星82怨女星(Alkmene) || — || 1864年11月27日 || 杜塞尔多夫 || 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 |- | 小行星83欣女星(Beatrix) || — || 1865年4月26日 || 那不勒斯 || 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 |- | 小行星84史神星(Klio) || — || 1865年8月25日 || 杜塞尔多夫 || 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 |- | 小行星85犊神星(Io) || — || 1865年9月19日 || 克林顿 || 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 |- | 小行星86化女星(Semele) || — || 1866年1月4日 || 柏林 || 弗里德里希·蒂特金 |- | 小行星87林神星(Sylvia) || — || 1866年5月16日 || 马德拉斯 || 諾曼·羅伯特·普森 |- | 小行星88尽女星(Thisbe) || — || 1866年6月15日 || 克林顿 || 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 |- | 小行星89淫神星(Julia) || — || 1866年8月6日 || 马赛 || 讓·瑪璉·愛德華·史提芬 |- | 小行星90休神星(Antiope) || — || 1866年10月1日 || 杜塞尔多夫 || 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 |- | 小行星91河神星(Aegina) || — || 1866年11月4日 || 马赛 || 讓·瑪璉·愛德華·史提芬 |- | 小行星92波女星(Undina) || — || 1867年7月7日 || 克林顿 || 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 |- | 小行星93慧神星(Minerva) || — || 1867年8月24日 || 安娜堡 || 詹姆斯·克雷格·沃森 |- | 小行星94彩神星(Aurora) || — || 1867年9月6日 || 安娜堡 || 詹姆斯·克雷格·沃森 |- | 小行星95源神星(Arethusa) || — || 1867年11月23日 || 杜塞尔多夫 || 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 |- | 小行星96辉神星(Aegle) || — || 1868年2月17日 || 马赛 || 耶羅姆·尤金·科吉亞 |- | 小行星97纺神星(Klotho) || — || 1868年2月17日 || 马赛 || 恩斯特·威廉·勒伯莱希特·坦普尔 |- | 小行星98佳女星(Ianthe) || — || 1868年4月18日 || 克林顿 || 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 |- | 小行星99泰神星(Dike) || — || 1868年5月28日 || 马赛 || 阿方斯·路易·尼古拉斯·包瑞利 |- | 小行星100权神星(Hekate) || — || 1868年7月11日 || 安娜堡 || 詹姆斯·克雷格·沃森 |-.

新!!: 灶神星和小行星列表/1-10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光譜分類

小行星光譜分類是依據小行星的顏色、光譜型態,有時還參考反照率的分類法。這些類型被認為是對應於小行星的表面成分。對於內部沒有差異的小天體,表面和內部的組成可以視為是相同的,而大的天體,像是穀神星和灶神星,都已經知道有內部的構造。 在小行星光譜分類中可以找到各種類型的列表。.

新!!: 灶神星和小行星光譜分類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族

小行星族是一些有相似的軌道要素,例如半長軸、扁率、軌道傾角的小行星。族內的成員被認為是過去小行星碰撞所產生的碎片。.

新!!: 灶神星和小行星族 · 查看更多 »

峭壁

峭壁或断崖,在行星地质学上是引用自拉丁文的Rupes,用来指其他星球上的悬崖。同行星体系命名法中的其它术语一样,只描述对象外观的單詞,而不反映它的任何起源。因此,适用于任何来源的对象。涉及这一项目的首个命名,是月球上的直壁和阿尔泰峭壁,1961年被国际天文學联合会批准接受。截至2015年3月,国际天文學联合会已在太阳系中命名了62个此类似地质特征,其中水星上17处、金星上7处、月球上8处、火星上23处、小行星灶神星和司琴星上各2处,天王星的卫星米兰达上2处、泰坦妮亚上一处。 有关峭壁或断崖的形成原因,是2008年的一个热门话题,类地行星的地壳冷却收缩和撞击引起的大范围地壳变动是目前的二种主流理论。 各天体上断崖的命名各不相同:.

新!!: 灶神星和峭壁 · 查看更多 »

主小行星帶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在已經被編號的120,437顆小行星中,有98.5%是在这里被發現的這個數值来自2006年2月8日的資料。小行星是由岩石或金屬組成,圍繞著太陽運動的小天體。因為在比較上這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估計為數多達50萬顆,所以這個區域被稱為主小行星帶,简称“主带”。 小行星帶由原始太陽星雲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木星巨大的引力阻礙了這些星子形成行星,並造成許多星子相互間高能量的碰撞,造成許多殘骸和碎片。小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繼續受到木星的攝動,形成了與木星的軌道共振。在這些軌道距離(即柯克伍德空隙)上的小行星會被很快地掃进其它軌道。 主帶內最早发现的三顆小行星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而最大的三顆小行星则为智神星、健神星和灶神星,它们的平均直徑都超過400 公里;在主帶中只有一顆矮行星——穀神星,直徑大約950 公里;其餘的小行星都不大,有些甚至只有塵埃那样大。小行星帶的物質非常稀薄,已經有好幾艘太空船平安的通過而未曾發生意外。在主帶內的小行星依照它們的色彩和主要形式分成三類:碳質、矽酸鹽和金屬。小行星之間的碰撞可能形成擁有相似軌道特徵和成色的小行星族,這些碰撞也是產生黃道光的塵土的主要來源。.

新!!: 灶神星和主小行星帶 · 查看更多 »

微型行星

微型行星(minor planet)是直接環繞著我們的太陽的天體,但它們暨不是主要的行星,也不是原本所謂的彗星。微型行星可以是矮行星、小行星、特洛伊天體、半人馬小行星、古柏帶天體、和其它的海王星外天體。第一顆微型天體是在1801年發現的穀神星(矮行星,但從發現開始迄1851年,它都被視為一顆行星)。在小行星中心已經存有軌道資料的天體超過570,000顆。 「微型行星」(minor planet)這個名詞從19世紀就被用來描述這些天體。planetoid這個名詞也曾經被使用過,特別是針對較大(像行星)的天體,像是從2006年起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稱為矮行星的天體Planet, asteroid, minor planet: A case study in astronomical nomenclature, David W. Hughes, Brian G. Marsden, Journal of Astronomical History and Heritage 10, #1 (2007), pp.

新!!: 灶神星和微型行星 · 查看更多 »

土星

土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於第六、体积則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氣體(類木)巨星。古代中国亦称之填星或鎮星。 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按照五行学说即木青、金白、火赤、水黑、土黄)。而其他语言中土星的名称基本上来自希臘/羅馬神話传说,例如在欧美各主要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等)中土星的名称来自于羅馬神話中的农业之神萨图尔努斯(拉丁文:Saturnus),其他的还有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泰坦族,宙斯的父親,一说其在罗马神话中即萨图尔努斯)、巴比倫神话中的尼努尔塔和印度神话中的沙尼。土星的天文学符號是代表农神萨图尔努斯的鐮刀(Unicode: )。 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痕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覆著。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观上通常情况下都是平淡的,雖然有时会有長时间存在的特徵出現。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里/時,明顯的比木星上的風快速。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更強的木星之間。 土星有一個顯著的環系統,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岩石殘骸以及塵土。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有62顆。其中,土卫六是土星系統中最大和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半徑2575KM,太陽系最大的衞星是木星的木衛三,半徑2634KM),比行星中的水星還要大;並且土卫六是唯一擁有明顯大氣層的衛星。.

新!!: 灶神星和土星 · 查看更多 »

地球相似指數

地球相似指數(Earth Similarity Index,縮寫作ESI)是一個標定其他行星和地球相似程度的指數,範圍在0和1之間,地球自身的相似指数以1表示。地球相似指数是针对行星设计出来的,但也可以用于大型天然卫星和其他天体。地球相似指數可以經由行星半徑、密度、脫離速度和表面溫度代入公式計算得知。 該指數在0.8到1之間的行星代表擁有岩石組成的表面、可以在氣候溫和條件下保有類似地球大氣的行星。根据这个标准,太阳系中没有任何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或卫星:除了地球自身相似指数为1之外,排名第二的金星的地球相似指数为0.78。但最近发现有多个太阳系外行星在此范围内,如克卜勒438b是已证实的系外行星中地球相似指数最高的,达0.88。若开普勒候选星KOI-4878.01得到证实,其相似指数高达0.98。 值得一提的是,地球相似指数并不是衡量行星适居性的指标,该指标由行星适居指数来表征。.

新!!: 灶神星和地球相似指數 · 查看更多 »

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行星定义

在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為行星下了定義,太陽系內的天體要成為行星的資格是:.

新!!: 灶神星和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行星定义 · 查看更多 »

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

以下列舉了太陽系中一些值得關注的小行星,此列表也包括木星軌道以外的小行星。如需更完整的列表,請參見依編號排列的小行星列表。 備註:任何小行星要在其軌道數據被準確得知以後才會賦予一個系統化的數字編號。在此之前,小行星只有一個臨時編號(provisional designation),如“1950 DA”。.

新!!: 灶神星和值得關注的小行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矮行星

行星(別稱中行星、準行星、侏儒行星)是具有行星級質量,但既不是行星,也不是衛星的太陽系天體。也就是說,它是直接環繞著太陽,並且自身的重力足以達成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通常是球體),但未能清除鄰近軌道上的其它小天體和物質。 矮行星這個項目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2006年8月通過環繞太陽天體的三種分類定義的一部分,導致新增加了發現的比海王星離太陽更遠的天體,其大小足以和冥王星匹敵,並且最後質量超過冥王星的天體,例如鬩神星。2006年,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行星定義上決議將矮行星排除在外,對此學界評價兩極。天文學家麥克·布朗認為這是正確的決定,而他是鬩神星和其它新矮行星的發現者。但拒絕接受這樣定義的阿蘭·斯特恩(Alan Stern),卻是在1991年4月創造矮行星這個名詞的天文學家。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目前承認的矮行星有5顆:、冥王星、、和。布朗批評官方的認可:「一個理性的人可能會認為,太陽系裡面只有5顆符合IAU定義的已知矮行星,但這些理性的人將無從修正。」 在另一份有數百顆已知的天體列在其中的清單,被懷疑都是太陽系的矮行星,估計在完整的探索過整個古柏帶之後,可能會發現200顆矮行星,而在探索過古柏帶以外的區域後,矮行星的總數可能超過10,000顆。個別的科學家認定的還有一些,麥克-布朗在2011年8月發表的清單中,從幾乎可以肯定到有可能是矮行星,就有390顆候選天體。布朗目前標示的11顆已知天體 -除5顆是已經被IAU認可的之外,還有(225088) 2007 OR10、、、、(307261) 2002 MS4和—是「幾乎可以確定」的,另外還有12顆是極有可能的Mike Brown, Accessed 2013-11-15。斯特恩也指出還有十多顆已知的矮行星Alan Stern,, August 24, 2012。 然而,只有兩顆天體,穀神星和冥王星,有足夠詳細的觀測資料可以確定它們符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定義。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接受鬩神星是矮行星,是因為它比冥王星更大。他們附帶決議尚未命名的海王星外天體,它們的絕對星等必須大於 +1(這意味著假設幾何反照率 ≤ 1,直徑就必須≥838公里),就會據以假設是矮行星來命名。目前,只有鳥神星和妊神星是依據這個程序被承認是矮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沒有討論其它可能是矮行星天體的相關問題。 在其它行星系統的分類中,並未列出矮行星的特徵。.

新!!: 灶神星和矮行星 · 查看更多 »

火卫一

火卫一又稱為「福波斯」(英語:Phobos;Φόβος;系統名稱:),是火星的两颗自然卫星中,距离火星较近且较大的一颗,平均半径为11.1km,是另一颗卫星火卫二的7.24倍。火卫一的名字是福波斯(意思是害怕),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在罗马神话中名叫玛尔斯)之子。 火卫一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天体。围绕火星运动,轨道距火星中心约9400km,也就是距离火星表面6000km。火卫一到其母星的距离,比其他已知行星的卫星都要近。火卫一是太阳系中反射率最低的天体之一。火卫一上有一个巨大的撞击坑,叫斯蒂克尼撞击坑。由于轨道离火星很近,火卫一的转动快于火星的自转。因此,从火星表面看,火卫一从西边升起,在4小时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划过天空,在东边落山。由于轨道周期短以及潮汐力的作用,火卫一的轨道半径會逐渐变小,最终它将撞到火星表面,或者破碎形成火星环。.

新!!: 灶神星和火卫一 · 查看更多 »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新!!: 灶神星和火星 · 查看更多 »

灶神星冰原島峰

灶神星冰原島峰是南極洲的冰原島峰,位於亞歷山大一世島東岸,處於勒梅山脈的格里庫羅夫嶺和埃俄羅斯嶺之間,以灶神星命名。 Category:南極洲冰原島峰.

新!!: 灶神星和灶神星冰原島峰 · 查看更多 »

灶神星族

星族 是一個龐大且顯赫的小行星家族,在主帶內側,靠近灶神星附近的V型小行星幾乎都是他的家族成員。主帶內6%的小行星屬於這個家族。.

新!!: 灶神星和灶神星族 · 查看更多 »

穀神星

星(Ceres,; 小行星序號:1 Ceres)是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主小行星帶中最亮的天體。它的直徑大約是,使它成為海王星軌道以內最大的小行星。在太陽系天體大小列表排名第35,是在海王星軌道內唯一被標示為矮行星的天體。穀神星由岩石和冰組成,估計它的質量佔整個主小行星帶的三分之一。穀神星也是主小行星帶唯一已知自身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天體。從地球看穀神星,它的視星等範圍在+6.7至+9.3之間,因此即使在最亮時,除非天空是非常的黑暗,否則依然是太暗淡而難以用肉眼直接看見。1801年1月1日意大利人朱塞普·皮亞齊在巴勒莫首先發現了穀神星。最初被當成一顆行星,随着越來越多的小天體在相似的軌道上被發現,因此在1850年代被重分類為小行星。 穀神星顯示已經有區分成岩石、核和冰的地函,並且在冰層之下可能留有液態水的內部海洋。表面可能是水冰和不同的水合物礦物,像是黏土和碳酸鹽,的混合。在2014年1月,在穀神星的幾個地區都檢測到排放出的水蒸氣。這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在主小行星帶的大天體床不會發出水蒸氣,因為這是彗星的特徵。 美國NASA的機器人曙光號在2015年3月6日進入繞行穀神星的軌道。從2015年1月,曙光號就以前所未見的高解析度傳回影像,顯示表面有著坑坑窪窪。兩個獨特的亮點(或高反照率特徵)出現在撞擊坑內(不同於早些時候哈伯太空望遠鏡在一個撞擊坑中觀測到的影像。);出現於2015年2月19日的影像,導致考慮可能有冰火山 或釋氣的發想。在2015年3月3日,NASA的一位發言人說,這些點符合含冰或鹽的反光物質,但不太可能是冰。在2015年5月11日,NASA釋放出高解析的影像,顯示不是一個或兩個點,實際上在高解析的影像上有好幾個。在2015年12月9日,NASA的科學家報導,穀神星的亮斑可能是一種類型的鹽類,特別是“滷水”,包括硫酸鎂等硫酸水合物(MgSO4·6H2O);也發現這些斑點與富含氨的黏土相關聯。2015年10月,NASA釋出了由曙光號拍攝的真實色彩穀神星影像。.

新!!: 灶神星和穀神星 · 查看更多 »

第十一顆行星

十一顆行星 (太陽系的) 可能是:.

新!!: 灶神星和第十一顆行星 · 查看更多 »

第五行星

在天文學史,少數太陽系的天體,曾是從太陽算起的第五顆行星。在目前的定義,第五顆行星是木星。.

新!!: 灶神星和第五行星 · 查看更多 »

类地行星

類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又稱地球型行星(telluric planet)或岩石行星(rocky planet)都是指以硅酸鹽岩石為主要成分的行星。這個項目的英文字根源自拉丁文的「Terra」,意思就是地球或土地。由於大眾媒體的流行,加上對象是行星,因此在二合一下採用「類地」行星這個譯名。類地行星與氣體巨星有極大的不同,氣體巨星可能沒有固體的表面,而主要的成分是氫、氦和存在不同物理狀態下的水。 截至2013年11月4日,根據開普勒太空任務的數據,銀河系估計共有逾400億圍繞著類太陽恆星或紅矮星公轉,位於適居帶內,且接近地球大小的类地行星存在。其中約110億顆是圍繞著類太陽恆星公轉。而最近的一個距離地球12光年。.

新!!: 灶神星和类地行星 · 查看更多 »

維納尼亞盆地

維納尼亞盆地(Veneneia,發音: )是小行星灶神星上的第二大撞擊坑,中心位置在52°S, 170°E,直徑395公里, Science News, 2012 Mar 22,相當於灶神星赤道直徑的70%,是太陽系最大的撞擊坑之一。.

新!!: 灶神星和維納尼亞盆地 · 查看更多 »

羊神星

羊神星(113 Amalthea)是一顆位於小行星主帶區域內側,相當典型的岩石主帶小行星。 它於1871年3月12日被羅伯特·路德發現,並以希臘神話中在山羊洞撫育嬰兒的海中仙女Amalthea命名,中文則翻譯為羊神星。木星的一顆衛星,木衛五也有相同的名稱,但與這顆小行星無關。在尼爾·斯蒂芬森於2015年的小說Seveneves中也有微小的阿周那型小行星(顯然是虛構的)。 羊神星被認為是大約在10億年前來自直徑的尺度大約300–600公里的灶神星地函分出來,而另一顆主要的殘餘是穎神星(9 Metis)。羊神星的光譜揭示其成分有橄欖石,這在小行星帶是相對罕見的。 基於2017年3月14日的一次掩星觀測,在2017年7月14日宣布這顆小行星可能有一顆小衛星。觀測結果也顯示羊神星清楚呈現拉長的形狀。.

新!!: 灶神星和羊神星 · 查看更多 »

美少女戰士角色列表

美少女戰士角色列表介紹日本動漫《美少女戰士》的登場角色。 動畫台灣配音版本分為華視(舊版)與MOMO親子台(新版)兩個,另台灣配音劇場版舊版為另一組陣容負責。另外,早期由於翻譯問題,漫畫與動畫版、港譯與台譯名字並不完全相同。 聲的表記,電視動畫版 / 新作動畫Crystal版的順序。.

新!!: 灶神星和美少女戰士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義神星

義神星(5 Astraea),平均直徑119千米,由亨克(K.

新!!: 灶神星和義神星 · 查看更多 »

無粒隕石

無粒隕石是沒有球粒的一種石隕石 。它包含的成分與地球上的玄武岩或火成岩相似,並且曾在流星體母體內或本身經過不同程度的熔化和再結晶的地質分異作用。因此,無粒隕石有不同的紋理和火成岩過程的礦物學特徵 。但非專業人士很難分辨無粒隕石與地球岩石,使它們被發現的機會大為減少。 無粒隕石佔所有隕石約8%,大部分(佔2/3)相信為源自灶神星的HED隕石,其它種類的無粒隕石包括火星隕石、月球隕石、以及幾種相信源自灶神星之外,其它未被辨認出的小行星隕石。無粒隕石按其鐵/錳比例和17氧/18氧同位素的比例來區分。這兩個比例仿如指紋,每個母天體都是不同的 。.

新!!: 灶神星和無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Discovery Program

NASA的發現計劃是一系列探索太陽系的低成本,任務目標非常聚焦的美國科學太空任務。此計劃於1992年由當時NASA署長Daniel S. Goldin成立,他的願景是實現"更快,更好,更便宜“的行星探索任務。與其他一般NASA任務不同,那些任務的目標與目的都事先決定好。相反地,這些成本有上限的任務由計劃主持人科學家所領導。提案的團隊成員可包括工業界,小型企業,政府實驗室以及大學。提案經由相當競爭的同儕審查過程。所有已完成的任務都大幅增加了人類對太陽系的了解。 NASA也接受Discovery Program Mission of Opportunity的提案。這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一些科學儀器或硬體元件可以獲得資金參與非NASA的任務,或者為一個已經完成任務的太空船重新規劃任務。.

新!!: 灶神星和Discovery Program · 查看更多 »

隕石

隕石是小塊的固體碎片,它的來源是小行星或彗星,起源於外太空,對地球的表面及生物都有影響。在它撞擊到地表之前稱為流星。隕石的大小範圍從小型到極大不等。當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由于摩擦、壓力以及大氣中氣體的化學作用,導致其温度升高并发光,因此形成了流星,包括火球,也稱為射星或墬星。火流星既是與地球碰撞的外星天體,也是異常明亮的流星,而像火球這樣的流星無論如何最終都會影響地球的表面。 更通俗的說法,在地球表面的任何一顆隕石都是來自外太空的一個天然物體。月球和火星上也有發現隕石。 被觀察到穿越大氣層或撞擊地球隕石稱為墬落隕石,其它的隕石都稱為發現隕石。截至2010年2月,只有大約1,086顆的墬落隕石的標本被收藏 ,但卻有38,660顆被確認的發現隕石.

新!!: 灶神星和隕石 · 查看更多 »

隕石學辭彙

這是隕石學與隕石的科學中用的術語。.

新!!: 灶神星和隕石學辭彙 · 查看更多 »

隕石分類

隕石分類的最終目標是將所有的隕石標本分門別類的組合起來,同一個群的隕石有一個單一的、可供識別的源頭。這個源頭可能是行星、小行星、月球、或現存於太陽系的其它天體,或是過去某一段時間存在的天體(例如,粉碎的小行星)。然而,除了少數的例外,目前的科學還不足以達成這個目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太陽系天體的本質和系統機構還沒有足夠的資訊(特別是小行星和彗星)可以來實現這樣的分類。替代的是,現在的隕石分類是依賴物理的、化學的、同位素的、和礦物等的性質,將有相同特質的標本聚集在一起,將它們視為來自同一個母體,即使這個母體尚未被確認。以這種方式分類的隕石群,可能有幾個群是來自單一的母體、異構的母體,或是一個群中的成員,來自非常相似但特性不同的母體。這些資訊來自光譜,因此這種分類系統最有可能發展的。.

新!!: 灶神星和隕石分類 · 查看更多 »

行星

行星(planet;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由西向東)。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相對於月球)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空间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已知最熱的行星(2040攝氏度)。 隨著一些具有冥王星大小的天體被發現,「行星」一詞的科學定義似乎更形迫切。歷史上行星名字來自於它們的位置(与恒星的相对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們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陽系内肉眼可見的5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16世紀後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類瞭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顆行星。望遠鏡被發明和萬有引力被發現後,人類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后被排除出行星行列,2008年被重分類為类冥天体,属于矮行星的一种)還有為數不少的小行星。20世紀末人類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也發現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類已發現2000多顆太陽系外的行星。.

新!!: 灶神星和行星 · 查看更多 »

行星 (占星術)

占星術中的行星有著別於現代天文對於甚麼是行星解釋之含意。在望遠鏡問世的時代以前,夜空被認為由兩個相似的構成要素組成著:恆星,相對於其他星體祂是一動也不動得,加上“游星”(ἀστέρες πλανῆται,asteres planetai),祂相對於恆星而言在一年的過程中不斷在移動著。 對於希臘人與早期的天文學家而言,這組星群由肉眼可見的五個行星所構成,不包含我們所在的地球。以現代天文學知識來說,“行星”一詞只適用於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土星這五個太陽系天體,這個詞彙的原始含意是擴大的,在中世紀,觀察星空中會行動的星體都是行星,所以包括太陽、月亮(有時也被稱為“曜星”,英文為Lights),合起來一共是占星術的七大主星。部分占星術家仍保留著這個行星定義到今天。現代占星術師也會使用後來發現的天王星、海王星與冥王星,並且在實際驗證下發現他們的特質與功用。 對於古代占星術家而言,行星代表眾神的意志以及對人類事務的直接影響。對於現代占星術家而言行星代表在無意識中的基本精力或衝動,或能量流動的調節者代表感受度。祂們在黃道帶十二星座之中和在十二之中表現祂們自己不同的素質。行星間在相位中也涉及到彼此所產生的形態。 現代占星術家對行星的影響力來源持不同之意見。霍恩(Hone)寫道行星發揮作用是直接通過引力或他者,即未知的影響力。認為行星們自己本身並沒有直接的影響力,可是卻為宇宙中基本的組織原則之反映。換句話說,宇宙無所不在得重複祂們自己的基本模式,在類似-分形(fractal-like )塑造之中,並且如其在上如其在下(as above so below);而前述這段話是出自煉金術的整體宇宙觀原則,全文為──“如其在上,如其在下,如其在內,如其在外。(As above, so below.

新!!: 灶神星和行星 (占星術) · 查看更多 »

行星定義

行星定義直到2006年8月24日才有了一個比較明確且可以被接受的文字敘述。在這之前,尽管行星一詞已經被使用了數千年,但令人驚訝的是,科學界始終沒有給過行星明確的定義。進入21世紀後,行星的認定成為一個備受爭議的主題,這才迫使天文學界不得不為行星做出定義。 數千年來,「行星」一詞只被用在太陽系內。當時天文學家尚未在太陽系以外發現任何行星。但從1992年起,人類陸續發現了許多比海王星更遙遠的小天體,而且其中也不乏與冥王星大小相當者,這使得有資格成為行星的天體由原有的9顆增加至數打之多。1995年,科學家发现了第一个太阳系外行星飛馬座51b。之後,陸續發現的太阳系外行星已經有數百顆之多。這些新發現不僅增加了潛在行星的數量,且由於這些行星具有迥異的性質──有些大小足以成為恒星,有些又比我們的月球還小──使得長久以來模糊不清的行星概念,越来越有明確定義的必要性。 2005年,一顆外海王星天體,阋神星(當時編號為2003 UB313)的發現,使得對行星做明確定義的必要性升至頂點,因為它的質量比冥王星(在當時是已被定義為行星的天體中最小者)還要大。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由各國的天文學家組成負責為天體命名與分類的組織,在2006年對此問題做出了回應,發佈了行星的定義。依據這最新的定義,行星是環繞太陽(恆星)運行的天體,它們有足夠大的質量使自身因為重力而成為圓球體,並且能清除鄰近的小天體。未能清除軌道內小天體的則被納入一個新創的分類,稱做矮行星。除了以上兩類,其他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則被稱為「太陽系小天體」。 按照以上定義,太陽系有八個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而冥王星被排除在外。至2007年7月為止,已獲承認的矮行星則有冥王星、穀神星和鬩神星,2008年7月才增加了第四顆鳥神星,又於同年9月增加了第五顆妊神星。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這項決議並無法弭平所有爭議,部分天文學家拒絕承認此一決議。.

新!!: 灶神星和行星定義 · 查看更多 »

行星科学

行星科學(Planetary science,很少用planetology)是研究行星(包括地球)、衛星,和行星系(特別是太陽系),以及它們形成過程的科學。它研究對象的尺度從小至微流星體到大至氣態巨行星,目的在確定其組成、動力學、形成、相互的關係和歷史。它是高度科技整合的學科,最初成長於天文學和地球科學,但現在包含許多學科,包括行星地質學(結合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學、水文學、理論行星科學、冰川學、和系外行星 。類似的學科包括關心太陽對太陽系內天體影響的太空物理學和天文生物學。 還有相關於行星科學的觀測和理論分支與關聯性。觀測的研究涉及與太空探索的結合,主要是與使用遙測技術的機器人的太空船任務,和在地面實驗室所做的工作比較。理論部分涉及大量的電腦模擬和數學建模。 雖然全世界有好幾個純粹的行星科學研究所,但行星學家一般都在大學或研究中心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或地球科學部門。他們每年都有幾個重要的會議,和範圍廣泛的等同綜述論的期刊。.

新!!: 灶神星和行星科学 · 查看更多 »

行星核心

行星核心是行星最內部的幾個層次。 類地行星的核心組成傾向於以鐵為主要的成分,並且可能包含幾層固體和/或液體。地球的核心有部分是液態的,火星和金星的核心被認為完全是固體的,因為它們缺乏由內部引起的磁場。 在我們的太陽系,核心的尺度可以從月球的大約是直徑的20%到水星的約是直徑的75%。 類木行星也有富含鐵的核心,雖然這些核心在比例上的尺度遠小於類地行星,但這些熱木行星的核心實際上可能大於地球。木星的核心推測大約是地球質量的12倍(佔木星質量的3%),而系外行星 HD 149026 b的質量估計是地球的70倍。 一些軌道非常靠近主星的類木行星,也許在大氣層被剝離後,只留下了它們的核心。這些假設的行星分類被稱為" 冥府行星 "。 一些衛星、小天體和其他的小行星也許會因為大小和歷史而會有不同大小的核心。木星的衛星,埃歐和歐羅巴在許多方面與類地行星有如姐妹,它們非常確實的核心大約是直徑的三分之一。最大的小行星之一,灶神星也同樣被相信有一個分化過的獨特的核心。.

新!!: 灶神星和行星核心 · 查看更多 »

衛星

衛星,是環繞一顆行星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如地球的衛星是月球。不過,如果兩個天體的質量相當,它們所形成的系統一般稱為雙行星系統,而不是一顆行星和一顆天然衛星。通常,兩個天体的质量中心都處於行星之內。因此,有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與冥衛一應該歸類為雙行星,但2005年發現兩顆新的冥衛,使問題複雜起來了。.

新!!: 灶神星和衛星 · 查看更多 »

颖神星

星(9 Metis,亦稱9號小行星,符號:)是小行星帶較大的小行星之一,由矽酸鹽、鎳和鐵組成,並且有可能是古代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后的核心殘留物。.

新!!: 灶神星和颖神星 · 查看更多 »

视星等

视星等(apparent magnitude,符號:m)最早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制定的,他把自己编制的星表中的1022颗恒星按照亮度划分为6个等级,即1等星到6等星。1850年英国天文学家普森发现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根据这个关系,星等被量化。重新定义后的星等,每级之间亮度则相差2.512倍,1勒克司(亮度单位)的视星等为-13.98。 但1到6的星等并不能描述当时发现的所有天体的亮度,天文学家延展本來的等級──引入「负星等」概念。这样整个视星等体系一直沿用至今。如牛郎星为0.77,织女星为0.03,除了太陽之外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为−1.45,太阳为−26.7,满月为−12.8,金星最亮时为−4.89。现在地面上最大的望远镜可看到24等星,而哈勃望远镜则可以看到30等星。 因为视星等是人们从地球上观察星体亮度的度量,它实际上只相当于光学中的照度;因为不同恒星与地球的距离不同,所以视星等并不能指示出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由于视星等需要同时考虑星体本身光度与到地球的距离等多重因素,会出现距离地球近的星体视星等不如距离远的星体的情况。例如巴纳德星距离地球仅6光年,却无法被肉眼所见(9.54等)。 如果人们在理想環境下(清澈、晴朗且没有月亮的夜晚),肉眼能观察到的半個天空平均约3000颗星星(至6.5等計算),整个天球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則约有6000颗。大多数能为肉眼所见的星星都在数百光年内。现在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远天体是三角座星系,其星等约为6.3,距离地球约290万光年。历史上肉眼能看见的最远天体是GRB 080319B在2008年3月19日的一次伽玛射线暴,距离地球达到75亿光年,视星等达到5.8,相当于用肉眼看见那里75亿年前发出的光。 另外,宇宙中大量的星际尘埃也会影响到星星的视星等。由于尘埃的遮蔽,一些明亮的星星在可见光上将变得十分暗淡。有一些原本能为肉眼所见的恒星变得再也无法用肉眼看见,例如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手枪星。 星星的视星等也随着星星本身的演化、和它们与地球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当中。例如,当超新星爆发时,星体的视星等有机会骤增好几个等级。在未来的几万年内,一些逐渐接近地球的恒星将会显著变亮,例如葛利斯710在约一百万年后将从9.65等增亮到肉眼可见的1等。.

新!!: 灶神星和视星等 · 查看更多 »

農神槽溝

農神槽溝(Saturnalia Fossa,) 是巨大的小行星灶神星北半球上平行於維納尼亞盆地的一系列槽溝中最大的。估計它的寬度為39公里,長度至少有365公里。當2012年初測量時,一端消失在暗影中,所以不知道它的總長度。它被認為是創造維納尼亞盆地的撞擊產生的激波所形成同心圓的結果。它是列入太陽系最長的峽谷表中的成員之一,而它的名字源自羅馬節慶的名字Saturnalia。.

新!!: 灶神星和農神槽溝 · 查看更多 »

鈣長輝長無粒隕石

鈣長輝長無粒隕石,也稱為倍長輝長無粒隕石是無球粒的石隕石,它的來源可能是灶神星,並且是HED隕石群的一部分。它們是最常見的無球粒隕石群,並且目前已經有超過100種以上的不同性質。 鈣長輝長無粒隕石包含來自灶神星地殼或是類似母體的玄武岩岩石。它們大部分的成分是鈣-缺乏辉石、、和鈣-富含斜長石(鈣長石) 。 基於不同的化學成分元素和這種成分結晶的特徵,它們可以分成幾種不同的子群:.

新!!: 灶神星和鈣長輝長無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肉眼

在量測或觀察上,肉眼是指在沒有配合光學儀器(如望遠鏡或顯微鏡)的情形下進行的視覺觀察或檢測。在天文學上,肉眼可以觀察一些較顯著的,不需配合天文儀器的現象,例如彗星經過或是流星雨。.

新!!: 灶神星和肉眼 · 查看更多 »

雷亞希爾維亞盆地

雷亞希爾維亞盆地(Rheasilvia,發音: )是小行星灶神星表面最明顯的地理特徵。該區域中心位置75°S, 301°E,直徑505公里,相當於灶神星直徑的80%,是太陽系中最大撞擊坑之一,並覆蓋了灶神星大部分的南半球。該盆地被認為是撞擊坑,於 1997年在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影像中被發現,但直到黎明號於2011年探測灶神星以前都未命名。該撞擊坑以神話中的其中一位維斯塔貞女,也是羅馬城建立者罗穆卢斯和瑞摩斯的母親雷亚·西尔维亚命名。.

新!!: 灶神星和雷亞希爾維亞盆地 · 查看更多 »

附庸星

庸星(Vassal Planets),又名藩屬行星或附属行星(Affiliated Planets),是也門占星術(Yemeni Astrology)所使用的行星,它提高了行星在某個星座的能力。.

新!!: 灶神星和附庸星 · 查看更多 »

HD 47186

HD 47186是一個大犬座的恆星,距離地球約129光年。該恆星是與太陽類似的黃矮星,光譜類型 G6V,但它的金屬量是太陽的1.7倍。2008年在該恆星旁發現系外行星。.

新!!: 灶神星和HD 47186 · 查看更多 »

HD 47186 c

HD 47186 c是一顆距離地球約123光年的太陽系外行星,位於大犬座,母恆星是HD 47186。它的質量下限是木星的0.35061倍或土星的1.1712倍,公轉週期是1353.6日或3.7059年,軌道離心率則和冥王星接近。它和母恆星的距離相當於灶神星和太陽的距離。.

新!!: 灶神星和HD 47186 c · 查看更多 »

HED隕石

HED 隕石是三種無球粒隕石的總稱,它們分別是:.

新!!: 灶神星和HED隕石 · 查看更多 »

J-型小行星

J-型小行星是光譜與古銅無球隕石相似的小行星,大概是來自灶神星地殼深處。 它們的光譜與V-型小行星相似,但是在1 μm有特別強的吸收帶。 此型的例子有2442 Corbett、, 3869 Norton、4005 1979 TC2、和4215 1987 VE1R.

新!!: 灶神星和J-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R-型小行星

R-型小行星是亮度中等,相對來說在小行星主帶內側是不常見的,它的光譜介於V-型小行星和A-型小行星之間。它的光譜在1和2微米間顯示不同的橄欖石和輝石的性質,可能還有斜長石,和截止在0.7微米非常偏紅的光譜。 紅外線天文衛星任務將灶神星、148 高盧星、246 Asporina、349 Dembowska、571 Dulcinea和937 Bethgea歸類為R-型;但是,重新分類時將灶神星當成V-型的原型,是值得商榷的。.

新!!: 灶神星和R-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S-型小行星

S-型小行星是由以矽質為主組成的,是在C-型小行星之後第二大的族群,大約有17%的小行星屬於這個族群。.

新!!: 灶神星和S-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V-型小行星

V-型小行星或灶神星型是與灶神星,此型中體積最大的小行星(因而得名),有著相似光譜的小行星。 大部分成員的軌道元素類似於灶神星,不是足以成為灶神星族的成員,就是有著相似的離心率和軌道傾角,但是半長軸在2.18天文單位和3:1柯克伍德空隙的2.50天文單位。這表示大部分或全部的成員都來自灶神星外殼被撞擊的碎片,也可能是歷史上某個時刻一次很大的單一撞擊事件造成的。在灶神星南半球的巨大撞擊坑是此一撞擊事件的主要候選場所。 V-型小行星與也是由岩石、鐵和普通球粒隕石組成,與類似但更普通的S-型比較是中等的亮度。這種較為罕見的小行星類型,包含的輝石比S-型更多。 電磁頻譜在0.75 μm有很強的吸收特性longward,另一個特徵出現在大約1 μm,和很紅的0.7μm shortwards。可見光波長光譜為V-型的小行星 (包括灶神星本身) 的光譜都類似於玄武岩無球粒隕石HED隕石。 J-型曾經被認為是在1 μm 有著特別強吸收帶的小行星,類似於古銅無球隕石 ,可能是從灶神星地殼深處衍生的。.

新!!: 灶神星和V-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橄輝無球粒隕石

橄輝無球粒隕石(Ureilite)是一種罕見的石隕石,具有非常不同於其它石隕石的獨特礦物成分。這種暗灰色或褐色的隕石類型以發現的俄羅斯莫爾多維亞共和國的村莊Novy Urey(西瑞爾文:Новый Урей)命名,隕石於1886年9月4日墬落在當地。ureilites值得注意的是Novo Urei和Goalpara(戈瓦爾巴拉)也是城鎮的名稱(座落在印度阿薩姆邦)。渺小的小行星2008 TC3在2008年10月7日進入地球的大氣層,在蘇丹的努比亞沙漠上空約處爆炸的。這顆小行星的碎片在12月被尋獲後,發現它也是橄輝無球粒隕石。科學家發現在2008 TC3存在著生命基礎的胺基酸,歷經了沒有預期和考慮到爆炸時大約1000 °C的高溫。.

新!!: 灶神星和橄輝無球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欧女星

(Europa)是第5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8年2月4日发现。的直径为360千米,质量为5.2×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1994.629天。欧女星是目前已知在海王星轨道内第六大的小行星,仅次于谷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健神星和小行星704。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58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灶神星和欧女星 · 查看更多 »

母體

母體是隕石學的名詞,是一顆或是這一類隕石來源所在的天體。.

新!!: 灶神星和母體 · 查看更多 »

泰塔溫

泰塔溫是突尼西亞的城鎮,也是泰塔溫省的首府,位於該國中南部,距離首都突尼斯525公里,主要經濟活動是旅遊業,2004年人口129,346,其中六成居民是柏柏人。.

新!!: 灶神星和泰塔溫 · 查看更多 »

法厄同星

法厄同星(Phaeton 或 Phaëton,有时也拼写为 Phaethon)是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间的一颗假想的行星,它的毁灭被认为是导致小行星带形成的原因。这颗行星是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儿子法厄同的名字命名的,他曾试图驾驶其父亲的太阳车,最终因失控而被宙斯击毙。 小行星3200Phaethon有时也会被错误地拼写为Phaeton。.

新!!: 灶神星和法厄同星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灶神星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月球環形山列表 (O-Q)

这是月球环形山列表的一部份,此表列举出英文名称以字母O、P及Q开头的环形山。.

新!!: 灶神星和月球環形山列表 (O-Q) · 查看更多 »

戴瓦利亞槽溝

戴瓦利亞槽溝(Divalia Fossa,)是灶神星赤道上平行於雷亞希爾維亞盆地的一系列槽溝中最大的。它的寬度大約10公里(估計最寬處約為22公里),並且環繞著灶神星赤道的大部分,長度至少有465公里,深約5公里。它被認為是創造雷亞希爾維亞盆地的撞擊引起壓縮斷裂的結果。它是列入太陽系最長的峽谷表中的成員之一,而它的名字源自羅馬節慶的名字 Divalia。.

新!!: 灶神星和戴瓦利亞槽溝 · 查看更多 »

星等

星等(magnitude),為天文学术语,是指星体在天空中的相对亮度。一般而言,这也指“视星等”,即为从地球上所见星体的亮度。在地球上看起来越明亮的星体,其视星等数值就越低。常见情况下人们使用可见光来衡量视星等,但在科学探测中,红外线等其它波段也有用到。不同波段探测到的星等数据会有所不同。一颗星星的星等,取决于它离地球的距离、它本身的光度(即为绝对星等)、星际尘埃遮蔽等多重因素。一般人的肉眼能够分辨的极限大约是6.5等。.

新!!: 灶神星和星等 · 查看更多 »

海女星

海女星(Thetis,)是一顆大型的小行星,屬於反照率比較高的S-型小行星。於1852年4月17日被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發現,也是他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海女星這個名稱是由希臘神話中的海洋女神忒提斯而來,祂也是阿基里斯的母親。.

新!!: 灶神星和海女星 · 查看更多 »

海因里希·奧伯斯

海因里希·威廉·马特乌斯·奧伯斯(Heinrich Wilhelm Matthäus Olbers,),德國天文學家、醫生及物理學家。.

新!!: 灶神星和海因里希·奧伯斯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體積是太陽系第四大,但質量排名是第三。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類似雙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以羅馬神話中的尼普顿(Neptunus)命名,因為尼普顿是海神,所以中文譯為海王星。天文學的符號(♆,Unicode編碼U+2646),是希臘神話的海神波塞頓使用的三叉戟。 作爲一個冰巨行星,海王星的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在大氣層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一部分原因。因為海王星的藍色比有同樣份量的天王星更為鮮豔,因此應該還有其他成分對海王星明顯的顏色有所貢獻。 海王星有太陽系最強烈的風,測量到的風速高達每小時2,100公里。 1989年航海家2號飛掠過海王星,對南半球的大黑斑和木星的大紅斑做了比較。海王星雲頂的溫度是-218 °C(55K),因為距離太陽最遠,是太陽系最冷的地區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溫度約為7,000 °C,可以和太陽的表面比較,也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 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畫的觀測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航海家2號曾經在1989年8月25日拜訪過海王星。2003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提出有如卡西尼-惠更斯號科學水準的海王星軌道探測計畫,但不使用熱滋生反應提供電力的推進裝置;這項計劃由噴射推進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一起完成。.

新!!: 灶神星和海王星 · 查看更多 »

日內瓦驅動器

日內瓦驅動器(Geneva drive),又稱馬爾他十字機構(Croix de Malte),是一種可將連續旋轉轉換為間歇旋轉的齿轮機構。旋轉的驅動輪上有一銷子,其可伸入從動輪的槽中,使從動輪向前旋轉一定的幅度。驅動輪上還具有阻擋圓盤,可以確保從動輪在每一步移動間能在適當的位置上。.

新!!: 灶神星和日內瓦驅動器 · 查看更多 »

曙光號

--(Dawn),也稱為--,是美國太空總署的無人太空探測船,於2007年9月27日發射升空,目的是探索小行星帶最大的兩顆原行星:灶神星與矮行星穀神星,是第一架環繞矮行星的探測器,也是首架在任務期間成功進入兩顆太陽系天體軌道(不含地球)的探測器。 曙光號花了四年左右的時間抵達灶神星,2012年9月5日結束灶神星的探測任務後前往穀神星。2014年12月1日曙光號开始持續傳回穀神星的高解析度影像,而後在2015年3月6日進入穀神星軌道並繞行至今。根據統計,曙光號任務自2007年執行至今已傳回6萬9000多幅影像,以及超過132GB的數據。.

新!!: 灶神星和曙光號 · 查看更多 »

智神星

智神星(英語、拉丁語:Pallas),小行星序號是2 智神星(2 Pallas),是人類繼谷神星(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後所發現的第二顆小行星。估計它的質量是小行星帶的7%。智神星直徑為,比灶神星稍大一些,但是其質量卻比灶神星輕10–30% ,所以智神星是小行星帶中第三重的小行星。智神星可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不規則天體(也就是本身的重力不能使外貌呈現圓滑),也可能是殘餘的原行星。 天文學家海因里希·歐伯斯在1802年3月28日發現智神星,那時被歸類為行星。事實上,19世紀初期發現的小行星都曾經被歸類為行星,直到1845年有更多的小行星被發現之後,才重新分類。 智神星的表面似乎由矽酸鹽組成;表面光譜和密度類似於碳質球粒隕石。智神星有異常高的軌道傾角(高達34.8°)、高離心率,類似冥王星,所以太空船很難前往智神星拜訪。.

新!!: 灶神星和智神星 · 查看更多 »

2007年航天活动列表

本表列出2007年世界各国及组织进行的航天发射活动。.

新!!: 灶神星和2007年航天活动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1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灶神星和2011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12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灶神星和2012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16年天文學

2016年天文學.

新!!: 灶神星和2016年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84P/吉克拉斯

84P/吉克拉斯是太陽系的一顆週期的彗星,估計彗核的直徑約1.8公里。 在2033年6月11日,這顆彗星將在距離(4) 灶神星 處掠過。.

新!!: 灶神星和84P/吉克拉斯 · 查看更多 »

9月5日

9月5日是阳历年的第248天(闰年是24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7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等英國屬地,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5日。.

新!!: 灶神星和9月5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4灶神星小行星4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