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火星殖民

指数 火星殖民

火星殖民指人类在火星建立永久定居点的设想。 火星是太阳系内,除地球外,最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所以火星是学术研究的焦点和外星殖民的候选地之一。 人类在外星居住是科幻作品最为流行的设定之一。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在地球上面的前景愈发灰暗,外星殖民已经是一个可以实现而且值得实现的设想。.

20 关系: 太空移民宇宙殖民地 (GUNDAM世界)地球化BFR超级火箭火星-500火星學會火星一号火星生命火星探测火星探测任务列表火星水文火星旗猎户座飞船行星際運輸系統運載火箭行星际运输系统載人火星任務金星殖民艾德·巴斯時間迴旋22世纪

太空移民

太空殖民(又稱地外殖民、太空移民、太空定居)是指在地球以外建立永久的人類居住地,以及對太空中的資源取得控制權。 人類天生是具有開拓探索精神的,太空殖民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写于一九零四年,徐念慈的《月球殖民地小说》,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寫道:...中国虽大,已非容身之地。中、日有志探险之士,都打算乘气球奔赴月球。」,是中国最早有關太空殖民的描述。 太空殖民是富有爭議性的,支持對太空進行殖民的,有兩個最常見的論點,其一是為了確保文明能夠在行星級自然災害或核戰爭中存活下來,以及获取太空中的龐大資源。非實用主義的觀點認為,文明是美麗的,應在整個宇宙中傳播開去。而最常見的反對論點包括:太空的商品化令敵人更強大,這裏包括了主要的經濟和軍事機構的利益,以及加劇預先存在的威構,例如戰爭,恐怖活動向太空蔓延等等。Dickens, Peter (Feb 2008).

新!!: 火星殖民和太空移民 · 查看更多 »

宇宙殖民地 (GUNDAM世界)

機動戰士GUNDAM世界中的宇宙殖民地(又譯為殖民衛星或音譯為科羅尼,香港譯為殖民星),是建設在拉格朗日点周邊的宇宙殖民地群體與小行星基地(自小行星帶拖曳而來)。 大部分在動畫中的人工建設的殖民地,是參考現實的島三型太空殖民地。為直徑6公里,長30~40公里的圓柱狀結構,以每兩分鐘一圈的速度自轉以形成人工重力。外殼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半外壁透明,由外面的集光板收集陽光的開放式。此種能改變集光板上面的鏡面來改變殖民星內的日夜。另一種為封閉式的,此種把所有外壁都作為居住區,沒有透明部份,居住區面積為半透明版本同長度的兩倍。使用在沒有太陽照射的地方。(UC中是使用在月球背後L2的Side 3上面)要注意的是,雖然同長度的話後者是能住兩倍的人數,但是Side 3的殖民星長度大都是開放式的一半,因此居住人數沒有特別多。另外,每個宇宙殖民地的設定居住人口約為島三型太空殖民地設計目標人口的三倍,所以宇宙殖民地的人口密度應該非常高。 實際上尚有其他類型太空殖民地,如新機動戰記GUNDAM W主要是放大的島二型環狀都市,和機動戰士GUNDAM SEED主要是沙漏型P.L.A.N.T.。甚至同一作品中也同時有多種類型的太空殖民地,如UC中的機動戰士GUNDAM ZZ和機動戰士V GUNDAM球狀的島一型穆月和Blue 3,而在機動武鬥傳G GUNDAM中的太空殖民地更是由各國度身訂造的,機動戰士GUNDAM SEED中也有岛三型太空殖民地Heliopolis(太阳之都)。 在UC GUNDAM世界中將一組30~40個殖民地所組成的群體稱為Side(サイド),當中的單獨殖民地被賦予編號與各自的名稱。例如「サイド2、8バンチ(番地)」代表Side2八號殖民地Island Efficial。 在近年鋼彈系列都有寫到火星殖民,包括了機動戰士GUNDAM AGE與機動戰士GUNDAM 鐵血的孤兒,但火星的生活較接近地球,不屬獨立的宇宙都市而屬於另一設計的火星地球化。.

新!!: 火星殖民和宇宙殖民地 (GUNDAM世界) · 查看更多 »

地球化

外星环境地球化(Terraforming),简称地球化,是设想中人为改变天体表面环境,使其气候、温度、生态类似地球环境的。有时候该词用来总指行星工程。地球化的观念根植在科幻小说和真实的科学中。创造这个词是科幻作家杰克·威廉森(Jack Williamson),出现在1942年其发表于《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杂志上的一篇小说中。但地球化的具体设想则早于此。奥拉夫·斯蒂伯顿(Olaf Stapledon)1930年的《最后和最先的人》讲述了与反对地球化的金星原始居民展开长期战争的故事。 现在太空探索还处在萌芽阶段,很多地球化的计划还处在设想阶段。从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来看,人为影响改变自然环境是可行的,虽然在另一个行星上建造不受自然控制的类地球生物圈的可行性还有待证明。很多人认为火星是最可行的地球化候选者。现在已有很多关于加热火星表面、改变其大气成分的研究,NASA甚至还主持了一个有关的辩论。然而,从现在到主动地球化火星等其他天体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地球化所需要的长时间、以及其可能性还有待探讨。其他等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伦理学、物流管理、经济、政治方面的考虑,以及改变地球外世界环境的具体方法。.

新!!: 火星殖民和地球化 · 查看更多 »

BFR超级火箭

BFR是由私人股权投资的SpaceX公司推出的下一代发射载具和宇宙飞船,该项计划是由于伊隆·马斯克于2017年9月正式宣布;初代样机于2018年3月正式制造。整个航天器计划包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地面基础设施快速发射和重启,以及在近地轨道部署零重力推进输送技术。新的航天器将比现有的SpaceX飞船大得多。作为超重型运载火箭,BFR在地球轨道的最大有效载荷量将达到。 BFR系统预计将代替猎鹰9号、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以及"龙"号飞船,最初只用于地球轨道,但在长时间准备后,已可支持在地月间以及火星飞行并完成任务。SpaceX公司打算用这种方法降低成本,并证明其开发费用的真正价值。 SpaceX最初设想于2016年9月完成BFR的发射,并使它成为行星际运输系统的一部分。行星际运输系统的航天器核心设计大小为12米,而BFR则为9米。因此,BFR一直致力于地月轨道和火星的用途,SpaceX总部于2017年将BFR的用途定义为:地球轨道飞船,月球轨道,行星际探测任务,甚至在地球进行载客运行。 BFR的开发工作始于2012年,依靠猛禽火箭发动机进行改造,共分为两阶段,于2016正式开始测试。新的火箭发动机的设计相比新的运载火箭通常拥有较长的前置时间。航空设施也处于建设队列中:首个太空船于2018年3月开始制造;2019年预计将完成首次亚轨道飞行测试。SpaceX则表示其最初期望是在2022完成首次火星的货运航班,在2024年完成完成载人计划。.

新!!: 火星殖民和BFR超级火箭 · 查看更多 »

火星-500

火星-500(英语:MARS-500)是一个有多个部分组成的地面模拟实验非特定未来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其实验舱占地550平方米,舱内环境完全模拟火星的生活环境。实验是由俄国,欧洲空间局,和中国参加举行,实验时间是从2007年到2011年。实验设施位于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IBMP)。 合计640天实验已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全部志愿者船员生活和工作仅限于实体模型航天器。不能和外部直接交流,若透过互联网交流会有20分钟延迟。实验人员不能从外界获取消耗品。2011年11月4日,火星-500实验圆满结束,六名志愿者顺利出舱,实验期间无一人退出。该实验有助于规划星际任务,找出可能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该实体模型设备模拟了地球 - 火星穿梭飞船,上升和下降的飞船,和火星表面。在这三个阶段中被使用志愿人员们包含在诸如工程,医学,生物学和人类航天领域经验的专业人士。 軌道導航組合暨實驗設施是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继承者,其主要目的是支持深空探测的任务。OPSEK设施正在组装,同时连接到国际空间站。规划的OPSEK组件Rassvet在2010年抵达轨道。火星探险的所有主要组件在离开前往火星之前会先停靠在空间站。.

新!!: 火星殖民和火星-500 · 查看更多 »

火星學會

火星學會是一個提倡人類探險以及定居在火星的非營利組織,由博士等人於1998年創立。此學會的目的在於教育大眾,媒體以及政府,人類在未來探險並定居在火星的重要性。.

新!!: 火星殖民和火星學會 · 查看更多 »

火星一号

火星一号(Mars One)是一個由荷蘭一間私人公司宣称的所主導的火星探索移民計畫,目的是在火星建立永久殖民地。火星一号計畫在2016年發射通訊衛星前往火星,進行幾個階段任務後,于2023年建立永久殖民地,并计划将四名太空人在兩年后前往火星。项目为“单程之旅”,没有回程。荷蘭理論物理學家杰拉德·特·胡夫特支持火星一号計劃 。.

新!!: 火星殖民和火星一号 · 查看更多 »

火星生命

火星生命(英語:Life on Mars)是指有關火星的生命。火星生命經常出現在群眾娛樂中,如火星人。由於火星與地球自然环境相似,且火星氣候嚴寒,缺乏板塊構造,無大陆漂移現象,因此地質幾乎沒有改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火星表面擁有35億年歷史,因此很有可能保存生物形成前的狀態。这些均引起了研究生命起源的学者對火星的興趣。 2014年1月24日,NASA宣布正在探測火星的好奇號及机遇号將轉向尋找古代生命存在的證據。包括自營生物、化能生物或微生物、古代水域、湖積平原、在火星上尋找證明火星適居性、古生物化石,以及有機碳的證據是目前NASA的主要目標之一。 2018年6月7日美國太空總署宣布,好奇號探測車在火星的古老湖床的岩石裏,發現有機物質。這可能對尋找生命給出重要線索。.

新!!: 火星殖民和火星生命 · 查看更多 »

火星探测

火星探测是指人类通过向火星发射空间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的科学探测活动。人類從1600年代開始使用望遠鏡對火星進行观测。1971年11月27日,苏联火星2号/Mars 2的登陆器在火星表面坠毁,成为第一个到达火星表面的人造物。 1971年12月2日,苏联火星3号/Mars 3的登陆器成功在火星软着陆,成为第一个抵达火星的探测器,并在火星表面发出14.5秒信号。1976年9月3日,美国維京1号的登陆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成为第一个向地球发回照片的探测器。.

新!!: 火星殖民和火星探测 · 查看更多 »

火星探测任务列表

本表纪录世界各国有史以来的探测火星的各项任务,包含環繞、飛越、登陸任務.

新!!: 火星殖民和火星探测任务列表 · 查看更多 »

火星水文

火星水文是研究火星表面水的狀態。相較於地球,液態水在火星表面幾乎不存在。火星的水大多鎖在永久凍土和極冠等冰凍圈(Cryosphere),所以在火星表面沒有足夠的液態水可以形成水圈。只有極少量的水蒸氣存在於火星大氣層。 現在火星表面環境因為大氣壓力和溫度過低,會讓液態水蒸發或凝固而無法存在。因此研究人員研究古代火星的水文遺跡,重建。但仍無法解答液態水消失的原因。 目前已有許多直接和間接證據證明火星表面有液態水間歇性存在於表面或地表下;例如河床Harrison, K and R. Grimm.

新!!: 火星殖民和火星水文 · 查看更多 »

火星旗

火星旗(Flag of Mars)是用來表示火星的三色旗。該旗是被火星學會(Mars Society)和行星學會(The Planetary Society)提出和使用。.

新!!: 火星殖民和火星旗 · 查看更多 »

猎户座飞船

户座飞船(Orion)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研發的新一代載人太空飛行器,其每一架可以承载4名宇航员。這是原有星座计划中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2020年将人类再次送往月球,并接着征服如火星等太阳系内目标。 美國總統奥巴马在2010年2月1日正式提议取消星座计划,因为这一计划是“超预算、进度落后而且缺乏新意”http://news.bbc.co.uk/1/hi/sci/tech/8489097.stmhttp://www.whitehouse.gov/omb/budget/fy2011/assets/trs.pdf。有關法案於同年10月成為法律,星座计划宣告終結。不過,獵戶座飞船的計劃獲得保留、現稱為Orion Multi-Purpose Crew Vehicle (MPCV)。 獵戶座於2014年12月5日進行第一次飛行。.

新!!: 火星殖民和猎户座飞船 · 查看更多 »

行星際運輸系統運載火箭

行星際運輸系統運載火箭為SpaceX研發的私人出資发射载具,最初設計目的為實現行星际运输系统至火星及其他太陽系目的地之任務,行星際運輸系統運載火箭的設計工作已於2012年展開,而首次飛行不早於2020年代。 行星際運輸系統運載火箭為兩節式火箭,第一節搭載42部猛禽火箭發動機,該發動機由SpaceX設計及製造,以甲烷/液氧為燃料,該種推進劑仍未被廣泛使用,如同先前獵鷹9號運載火箭的設計,行星際運輸系統運載火箭第一節採模式,发射载具於每次發射後垂直降落,而行星際運輸系統運載火箭能夠完全回收,包括第二節及太空飛船,運載能力屬於超重型運載火箭級別,回收版本近地轨道運載能力約,一次性版本約。.

新!!: 火星殖民和行星際運輸系統運載火箭 · 查看更多 »

行星际运输系统

行星际运输系统 (Interplanetary Transport System;ITS),之前被称作火星殖民运输器 (Mars Colonial Transporter;MCT),是SpaceX的私人出资研发计划,以设计和建造一个用于火星殖民的太空飞行系统为目的。项目包括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和太空飞船、地球上用于快速火箭发射与重新发射的基础设施、近地轨道推进剂加注系统、地外科技,最终用来实现火星殖民。这项技术也被设计成有能力支持以太阳系中其他地方为目的地的太空探索任务,包括木星和土星的卫星。 SpaceX在2014年之前就开始了他们猛禽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到了2016年9月,SpaceX发布的遠程计划中,将先使用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发射两艘基于龙飞船的火星探测器,为今后星際探索任务作准备 ;按照計畫,首次前往火星的ITS货运飞行不早于2022年,2024年將进行第一次载人ITS飞行 。.

新!!: 火星殖民和行星际运输系统 · 查看更多 »

載人火星任務

載人火星任務是20至21世紀的太空科學及工程學研究目標,也是科幻小說的主題之一。最終目標不僅是讓人類登陸火星,而是包括火星殖民(包括火衛一及火衛二在內)及火星地球化。 人類最初從1950年代開始研究載人火星任務的可行性,並預計在10至30年內實現此一目標。各國許多太空研究機構都計劃完成此一目標,包括美國太空總署、歐洲太空總署在內。美國在2010年取消2020年預計執行的載人月球任務,轉而支持2025年預計執行的載人小行星任務與2030年預計執行的載人火星任務。.

新!!: 火星殖民和載人火星任務 · 查看更多 »

金星殖民

金星殖民是很多科幻小說裡的情節,在人類實現太空飛行前已經存在的夢想。當發現金星的惡劣生存環境之後,人們的注意力開始集中於月球及火星殖民之上,然而在金星上建立浮空都市的概念依舊有人強力支持。.

新!!: 火星殖民和金星殖民 · 查看更多 »

艾德·巴斯

艾德·巴斯(Edward Perry "Ed" Bass,)是一位居住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思堡的商人、金融家、慈善家与环保人士。他于1987-1991年资助建成了人造封闭生态系统“生物圈二号”。 Edward Perry "Ed" Bass (born) is a businessman, financier, philanthropist, and environmentalist who lives in Fort Worth, Texas.

新!!: 火星殖民和艾德·巴斯 · 查看更多 »

時間迴旋

《時間迴旋》(Spin)是加拿大科幻小說作家羅伯特·查爾斯·威爾森的作品,於2005年出版,是羅伯特時間三部曲的第一部,其後的兩部分別是《時間軸》(Axis)及《時間漩渦》(Vortex)。.

新!!: 火星殖民和時間迴旋 · 查看更多 »

22世纪

22世紀,是從2101年1月1日開始至2200年12月31日結束。.

新!!: 火星殖民和22世纪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殖民火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