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9 关系: 塔石 (澳門),媽閣斜巷,中區 (澳門),紅窗門街,龍嵩正街,龍田村 (澳門),近佔七村,遠奪三島,舊城牆遺址,葡荷澳門戰役,雀仔園坊,水坑尾街,沙梨頭更館,涼水井村,澳門建築,澳門的士亂象,澳門歷史城區,望廈村,望德堂坊,望德聖母堂。
塔石 (澳門)
塔石(葡萄牙文:Tap Siac)是澳門半島望德堂區西部的一個街區,位於大炮台山東北,即今西墳馬路、區華利街、賈伯樂提督街、羅利老馬路與士多鳥拜斯大馬路之間。這裏昔日原有一座山崗,因山上有堆疊成塔的花崗岩石而得名。而其山下亦原有一處村落,為農民所聚居;1840年代初,村莊的部份用地曾改作賽馬場,成為澳門最早出現賽馬的地方。清道光年起,漸漸為葡萄牙人佔領,並於山崗上修建西式墳場;至同治年時此地更被開山劈石來規劃街區,並修建球場和洋房,自此村莊正式消失;20世紀中後期陸續改建為民房住宅至今,而球場亦已重建為休憩廣場。.
查看 澳門舊城和塔石 (澳門)
媽閣斜巷
媽閣斜巷(又稱:萬里長城;Calçada da Barra)是一條位於澳門西南面的街道,由媽閣街起始至媽閣廟前地為止,屬於風順堂區。.
查看 澳門舊城和媽閣斜巷
中區 (澳門)
中區(Centro)是指澳門半島中部的區域,行政區劃主要屬於大堂區,為澳門傳統的商業中樞,以議事亭前地為中心。區內的樓房建築特式充滿歐陸風格,是澳門的旅遊熱點之一。.
查看 澳門舊城和中區 (澳門)
紅窗門街
紅窗門街(葡萄牙文:Rua da Alfândega)位於澳門半島西部、風順堂區北部,地屬南區,西南端由三巴仔橫街起,沿途交有群興新街、夜呣街與崗頂斜路、福隆新街等,東北端接營地大街與天通街交界,長約180米,闊約5米;街道的中文名稱源自已拆卸的髹有紅窗的城門,而葡文名稱則意謂「關卡」,源自舊城牆近海處的稅關。此街也是澳門電影業的發源地之一;而1937年創刊的華僑報,現址亦位於這條街道。.
查看 澳門舊城和紅窗門街
龍嵩正街
龍嵩正街(葡萄牙文:Rua Central,通稱龍嵩街),為澳門中區的一條街道,位於崗頂前地之下,全長約360米。由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起至風順堂街止。在新馬路開闢前原通至聖母聖誕堂門前(早年教堂門開西南),由大堂前地到新馬路一段今稱為大堂街。.
查看 澳門舊城和龍嵩正街
龍田村 (澳門)
龍田村 (Povoação de Long Tin),是一個位於澳門半島的古村落,已消失。香山縣稅契證明其屬中國領土,於清光緒五年(1879年)始被葡萄牙人侵佔。 昔日龍田村位於香山縣前山寨之南,澳門城外,望廈村南,琴山護其東。今澳門地理位置約在文第士街、羅沙達街、巴士度街及飛良紹街一帶。古村後有大龍泉及二龍泉兩山泉,供村民灌溉食用。.
近佔七村,遠奪三島
近佔七村,遠奪三島,是十九世紀中期澳葡政府為擴大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勢力範圍而向澳門城附近地區擴張的殖民計劃。當中七村為沙崗、新橋、沙梨頭、龍環、龍田、塔石以及望廈村;三島為氹仔、路環以及青洲島。經過澳葡政府一連串的擴張行動,澳門現有的地理區域基本上被形成。.
舊城牆遺址
舊城牆遺址(Troço das Antigas Muralhas de Defesa,簡稱舊城牆),是指大三巴和哪吒廟後的一道黃土牆,是澳門舊城城牆倖存的一部份。昔日舊城牆,為澳門軍事防衛的重要部分。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查看 澳門舊城和舊城牆遺址
葡荷澳門戰役
葡荷澳門戰役是發生在1622年(明天啟二年)6月22日至6月24日間,由荷蘭提督賴啫臣(Cornelis Reyerszoon)統率的荷蘭海軍,入侵由葡萄牙帝國管治的澳門,是葡荷戰爭中發生於遠東的其中一場戰役。是次澳門葡軍獲得了完全的勝利,此後荷蘭打消佔領澳門的念頭,轉而佔領台灣。.
查看 澳門舊城和葡荷澳門戰役
雀仔園坊
仔園坊(Bairro Horta da Mitra)位於澳門半島中部、東望洋山南段以西,即今水坑尾街、崗陵街與東望洋新街之間,是一個依着山坡的街區,最高與最低點的海拔高度相差達15米。此坊在開闢之前原是一個樹林,葡人打獵常捕獲雀鳥,故有「雀仔園」之稱。清同治年間,澳葡政府將崗林砍伐,並在原地規劃成方格狀街區、建立墟市,雀仔園坊自此設立,是澳葡政府首個在澳開坊的項目。此後當局更在坊內撥地建造土地廟,每年土地神誕日,坊內均舉行賀誕活動。雖然這個坊區被稱為「雀仔園」,但坊內並沒有任何街道是以「雀仔園」為名的。第三屆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其家族曾居住於此坊,而崔世安也是在這裏出生。.
查看 澳門舊城和雀仔園坊
水坑尾街
水坑尾街(Rua do Campo),位於澳門半島中部大堂區歷史悠久的街道,是澳門商業購物區和交通樞紐之一。北在東望洋街連接荷蘭園大馬路,南在南灣大馬路連接約翰四世大馬路,長380米。.
查看 澳門舊城和水坑尾街
沙梨頭更館
沙梨頭更館(Posto do Guarda-Nocturno no Patane),是一座介紹澳門昔日打更文化的由澳門文化局和沙梨頭土地廟慈善會主辦的博物館,位於澳門聖安多尼堂區,毗鄰沙梨頭土地廟。該博物館前身是一間建於20世紀40年代的更館,亦是目前在省港澳地區僅存的惟一一間更館,該館經澳門文化局於2012年起開始出資進行修復工作,在2015年12月18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查看 澳門舊城和沙梨頭更館
涼水井村
涼水井村,是昔日位於現今澳門定安街、大井巷和涼水街等位置的一個古村落,現已消失。.
查看 澳門舊城和涼水井村
澳門建築
澳門建築是描述澳門特別行政區內的建築歷史及建築風格。悠久以來,澳門已有華人聚居的村落,及至16世紀起葡萄牙人獲准在此居住及進行建設。葡萄牙人在澳門定居,標誌著中式建築與西式建築文化的交接發展。因澳門成為對外貿易外港及其獨特的政治發展因素,在建築上充分反映了中西建築文化上的共融和歷史價值。澳門建築的歷史可以粗略分成四個時期,明朝、清朝前期、清朝後期、近代建築時期。澳門歷史十五講,華夏文化藝術出版社,邢榮發編,ISBN 962-8700-72-3其建築功能多樣化,包括中式廟宇、西式教堂、居住建築、公共建築和商業建築等。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建築上形成多元文化的共生,中西混合的建築更形成了澳門獨特的建築風格。澳門建築文化遺產,東南大學出版社,ISBN 7-81089-786-1城市發展所興建的新建築物,與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和諧共融。一些具價値的建築物通過內部改建以適合現代社會用途,這既保留了建築物的外貌,亦保存了其歷史文化元素。由於在澳門回歸後推動旅遊博彩業和人口的上升,澳門進而有多項大型基建工程、酒店項目和新型的住宅建築群,這都為澳門建築注入了更多現代化都市元素。具歷史價值的古老建築物與不同時期興建的新式建築的並存,共同印證了澳門的城市歷史變遷與建築發展。.
查看 澳門舊城和澳門建築
澳門的士亂象
澳門的士亂象是指在澳門的-zh-hans:出租车;zh-hk:的士;zh-sg:德士;zh-tw:計程車;-行業中普遍存在嚴重違規及欠缺職業操守的現象,相關違規及操守行為包括拒載、揀客、繞路、議價、恐嚇、濫收車資和態度惡劣等,近年來也發生了司機對乘客作出多起暴力行為、人身恐嚇和把乘客禁錮在車內的事件,導致社會各界對的士服務批評不斷,負責監察工作的治安警察局近年來亦收到大量市民和旅客對計程車服務的投訴。的士亂象嚴重影響了當地的旅遊城市形象,以及引起當地居民和遊客的不滿,有受害者在各社交媒體如臉書群組裡分享他們的不快經歷,並且整理出「澳門計程車黑名單」, 東方日報, 2014-09-22Raquel Carvalho,, 南華早報, 2014-09-21,一些中國大陸遊客也將在澳門遇上惡劣的士的經歷發到微博等社交平台,引起共鳴和關注,亦有中國大陸的旅遊攻略將「在澳門打的(在澳門坐的士)」列為澳門旅遊的十大可怕事件之一。另外,當地政府被批評長期打擊的士違規不力,而警方在處理相關事件上也分別受到媒體和計程車業界的批評, Macau Business, 2016-12-23, 明報, 2016-04-08。 2018年4月,政府公布《輕型出租汽車客運法律制度》草案,建議對的士司機「拒載」、「揀客(挑選乘客)」、「議價」或「濫收車資」的行為處罰6百至3萬澳門元,同時若在5年內累積4次違規行為會被註銷駕駛執照,3年後才可重考。另外,經營「白牌車(以私家車非法充作的士用途)」的罰款會增至9萬澳門元。.
查看 澳門舊城和澳門的士亂象
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歷史城區或澳門歷史古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是由22座位於澳門半島區域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2005年7月15日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查看 澳門舊城和澳門歷史城區
望廈村
望廈村(又名旺廈村、望霞村,葡萄牙文:Povoação de Mong-Há),是位於澳門望廈山附近,一個歷史悠久的村落。其地理位置是通往早期澳門城的必經之路,早有汛兵營駐防。後至清光緒年間,澳葡政府藉開闢馬路將其取銷及占據。.
查看 澳門舊城和望廈村
望德堂坊
望德堂坊(葡萄牙文:Bairro de São Lázaro),俗稱瘋堂區,過去稱進教圍,位於澳門半島中部、望德堂區西南,為大炮台山鏡湖馬路、水坑尾、荷蘭園大馬路與西墳馬路所包圍。往昔這裏是華人天主教徒聚居的地方,也是中國內地教徒為避滿清政府追捕的避難所之一。坊內以前有一痲瘋病院,故有瘋堂區之稱,後來漸多華人在此坊加入教會,故又有進教圍稱號,一時宗教色彩濃烈,至近代此況才消逝。1984年整個坊區被列入政府重點保護文化財產之一,歷來坊內也被翻修兩次(於1987年、2002年)。19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坊內也開始興起藝術文化事業,更有協會關注坊內的創意工業。 澳門首位華人主教林家駿,其母系祖先亦世居於此坊。.
查看 澳門舊城和望德堂坊
望德聖母堂
望德聖母堂(又稱聖拉匝祿堂,也常簡稱為望德堂) ,是一座位于澳门疯堂斜巷的天主教教堂。亦是澳门三大古教堂之一(其餘兩座為風順堂及聖安多尼教堂)。雖然不是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但仍在澳門眾多古文物中具有重要普世價值。望德聖母堂建造於1568年 ,即在澳門開埠不久已經建立。望德聖母堂至今已有440多年历史,而今天望德聖母堂的规模则是在1886年改建而成的。望德聖母堂在大堂建立之前,为天主教澳門教區成立后第一座主教座堂。.
查看 澳門舊城和望德聖母堂
亦称为 天主圣名之城,澳城,澳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