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潘周楨

指数 潘周楨

潘周楨(;),字子幹(),號西湖()、希瑪()。越南革命家,越南獨立運動人士。.

14 关系: 裴杞黃叔沆黃花探阮太学街阮廷獻阮露澤陳季恰陶維英東京義塾東遊運動河城投毒事件潘周禎潘光 (阮朝)成泰帝

裴杞

裴杞(;),越南近代教育家、儒學學者和文化研究專家。.

新!!: 潘周楨和裴杞 · 查看更多 »

黃叔沆

黃叔沆(;),號茗園(),越南革命家,為潘周楨的助手。.

新!!: 潘周楨和黃叔沆 · 查看更多 »

黃花探

黃花探(,),原名張文探(),别號提探()、雄安世(,意思是「安世的傑出英雄」),是1885年至1913年期間反法安世起義(Khởi nghĩa Yên Thế)的義軍首領。 黃花探最早的名字是張文義(Trương Văn Nghĩa),出生在興安省仙侶縣易制社(Dị Chế),後移居山西省,最後遷居到了北宁省安世縣(今属北江省)。其父親張文慎(Trương Văn Thận)、母親梁氏明(Lương Thị Minh),都曾加入山西的阮文雁起義軍。 16歲加入大陳(Đại Trận,1870年-1875年)領導的起義軍。法軍佔領北寧之後(1884年3月),黃花探加入了陳光巒(Trần Quang Loan)的北寧起義軍。1885年加入黃廷京(Hoàng Đình Kinh)的諒江起義(Khởi nghĩa Lạng Giang,1882年-1888年)義軍。黃廷京死後,他率部眾加入了梁文楠(Lương Văn Nắm,綽號「提楠 / Đề Nắm」)義軍,成為其麾下的一員著名將領。 1892年4月梁文楠被叛徒殺害後,黃花探成為了安世起義軍的首領。他以安世縣為據點,召集農民多次擊敗法軍,其中以呼桎嶺(lũng Hố Chuối,1890年12月)和東歆(Đồng Hom,1892年2月)的戰役出名。在之後的三年裡(1893年-1895年),法軍一直試圖鎮壓安世起義軍,甚至以破壞安世附近的村莊試圖逼其投降,但黃花探以遊擊戰的靈活戰術使法軍造成了重大傷亡,成功獲得了勝利,迫使法軍議和。1895年11月,法軍再次進攻安世軍,仍舊失利;1897年12月,法國被迫再次同黃花探議和。 1897年至1909年期間,黃花探的安世起義軍領地不斷擴張,逼近了河內城下。他與中越邊境的黑旗軍互相聲援,後來又支持中國廣東孫中山的革命黨,對流亡到越南北部的中國革命黨人士給予了庇護。他也同越南獨立運動志士潘佩珠、潘周楨等人積極聯繫,1906年參加反法組織維新會,並組建了義興黨。 1908年,黃花探製造了河城投毒事件,企圖趁機奪取河內,但因告密而失敗。此次事件震驚了越南,1909年1月29日,法軍15000人對黃花探的安世起義軍發動總攻。黃花探轉戰太原(位於太原省)、三島(位於永福省)等地抗擊法軍,但於10月5日在朗山被法軍擊潰,逃竄山中。1913年起義軍徹底潰滅,黃花探劫持了三艘船隻,欲逃亡海外。但途中由於醉酒殺死了兩名親信,因此部將人人自危,不久黃花探被部將出賣,為法軍逮捕。2月10日被殺於太原省。 胡志明十分崇拜黃花探,因此越共對黃花探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今越南河內市巴亭郡有一條街道被命名為黃花探路,以紀念其抗法事蹟。.

新!!: 潘周楨和黃花探 · 查看更多 »

阮太学街

阮太学街(phố Nguyễn Thái Học),越南首都河内巴亭郡的一条主要街道。.

新!!: 潘周楨和阮太学街 · 查看更多 »

阮廷獻

阮廷獻(,),字翼夫(),號印南(),越南阮朝官員。.

新!!: 潘周楨和阮廷獻 · 查看更多 »

阮露澤

阮露澤(;),原名阮河洇(),號琦庵(),越南文學家、維新人士。.

新!!: 潘周楨和阮露澤 · 查看更多 »

陳季恰

陳季恰(;),初名陳誼(),字野航(),又字適夫(),號--川(),積極宣傳,後因被阮朝處死。.

新!!: 潘周楨和陳季恰 · 查看更多 »

陶維英

陶維英(Đào Duy Anh;)越南近代學者。他對越南歷史、地理、詞典、文化和民間文學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 陶维英出生於清化省,後搬到河东省青威縣(今河內市青威縣)居住。1923年畢業於順化的國學,他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到殖民政府裡當公務員,而是來到廣平省洞海市的一所小學裡教書。他也積極參與運動,比如1925年要求赦免潘佩珠的運動,以及1926年潘周楨的葬禮。 1926年,陶維英辭職來到西貢,後又至峴港。途中他與潘佩珠會面。他加入了黃叔沆的《人民之聲》(Tiếng dân)報社當編輯。同年加入越南革命黨。1928年,該黨改名新越革命黨,自任總書記。他又成立《觀海叢書》(Quan hải tùng thư)雜誌,以「衛石」(Vệ Thạch)為筆名,宣揚科學思想和唯物史觀。 1929年7月被法屬印度支那殖民政府逮捕,翌年投入監獄。此後,陶維英致力於研究學術。八月革命之後,被聘往文科大学史学科教書。1946年,任全国文化大会運動委員。法越戰爭期間,在第四戰區的文藝支會活動。 1950年任教育部文學藝術局史地班負責人。1954年任河內師範大學和文科大學教授。1956年,河內綜合大學(今河內國家大學)成立,任越南古代史部主任。1958年,在月刊「人文」第5号(11月20日)雜誌上發表自由化和民主化問題的文章,發起了人文佳品運動。1958年在教育省任職,1960年遷史學院。此後離開政壇,專心研究學術。1988年4月1日在河內逝世。 2000年,因其在社會科學領域的突出貢獻,被追授胡志明獎。 Category:越南革命家 Category:越南歷史學家 Category:陶姓 Category:河內人 Category:清化省人.

新!!: 潘周楨和陶維英 · 查看更多 »

東京義塾

東京義塾(),是一所存在時間較短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教育機構。它位於越南河內,創設目的為改革20世紀初期處於法國殖民統治下的越南社會。 東京義塾成立於1907年3月,主要創辦者為梁文玕()以及其他著名愛國者如潘佩珠、潘周楨。他們主張放棄儒家思想,並學習西方和日本的新思想。作为教学的新途径,該教育機構使用拉丁化拼音文字國語字來出版教材和報紙,對國語字的普及起到了促進作用,並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傳統的漢喃文的影響。该校给任何想了解新思想的人提供免费授業。 東京義塾將文言文並列與国语字文、法語一併教授。東京義塾的機關杂志《登鼓叢報》採用了文言文、国语字文兩版併載的形式,這是河內第一次用国语字發行報紙。1907年3月28日號的《登鼓叢報》以「安南人應該寫安南文字」為題,主張「喃字沒有規範誰都寫成自己想寫的那樣,因此必須推測才能讀;漢字為外國借來的文字學習困難;国语字出現較晚而且使用人少,但能完全表現我們的想法,沒有錯誤,而且容易學習」。東京義塾於1908年被殖民地政府下令封鎖,文言文也遭到廢除,殖民当局并通過国语字向法語过渡,使得親法的越南人增加了。 法國殖民當局在1907年11月將其關閉。1908年3月,法國人將越南中部地區的抗稅活動和一起企圖毒殺法國士兵的事件归咎於該校的领导人。随后,該校所有的負責人皆被逮捕,該校的出版物也受到了打压。.

新!!: 潘周楨和東京義塾 · 查看更多 »

東遊運動

東遊運動(Phong trào Đông Du)是20世紀初期越南發生的民族獨立運動。 1883年以後,越南淪為法國的保護國,法國在越南設置法屬印度支那殖民政府。日本也曾受到西方列強的欺凌,後來經過明治維新逐漸崛起。1904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俄國,令越南有識之士十分震驚,在潘佩珠的號召下,成立了維新會,大量通過科舉考試的越南知識分子前往日本留學。彊柢、潘周楨也積極響應。1906年,在日的越南留學生僅20人,1907年10月便超過了100人。東遊運動的最終目標是越南脫離法國的殖民統治獨立。潘佩珠不僅希望越南人去日本考察興國之道,學習西方先進的知識,還希望從日本那裡獲得武器支援。他在日本舉行募捐,希望獲得資金。然而越南留學生的集會受到了日本政府的限制。與之相對地,法國殖民政府則施行一系列鎮壓活動,如逮捕留學生的親人入獄、禁止匯款等等。1907年6月10日,日本與法國政府簽訂《》,1909年,正式驅逐越南留學生,標誌著東遊運動的告終。 此後潘佩珠被日本政府通緝,逃往中國上海。1912年辛亥革命之後在廣東成立越南光復會,以暴力手段解放越南為最終目標。.

新!!: 潘周楨和東遊運動 · 查看更多 »

河城投毒事件

河城投毒事件是1908年越南河內一宗下毒事件,當時一些越軍試圖投放大量毒藥,毒殺法國的河內駐軍,好讓遊擊隊奪回河內,但事件敗露,引起法國殖民政府鎮壓,多名參與者被送上斷頭台。.

新!!: 潘周楨和河城投毒事件 · 查看更多 »

潘周禎

#重定向潘周楨.

新!!: 潘周楨和潘周禎 · 查看更多 »

潘光 (阮朝)

潘光(;),越南阮朝官員。.

新!!: 潘周楨和潘光 (阮朝) · 查看更多 »

成泰帝

成泰帝(,),本名阮福寶嶙(),在位期间名阮福昭(),是越南阮朝第10任皇帝,1889年—1907年在位。.

新!!: 潘周楨和成泰帝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