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滕海清

指数 滕海清

滕海清(),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33 关系: 孟良崮戰役安徽省尤太忠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六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乌兰夫哈丰阿 (政治家)内人党事件内蒙古历史内蒙古行政长官列表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独立自由勋章革命委员会 (文革)解放勋章金寨县江淮文化淮海战役批判乌兰夫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1939年新四军编制序列1940年八路军编制序列1940年新四军编制序列1941年新四军编制序列1945年新四军编制序列1946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孟良崮戰役

孟良崮戰役是1947年5月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在山东省中部沂蒙山区的一次重大战役。陈毅、粟裕指挥的解放军华东野戰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张灵甫指挥的全副美式装备“王牌模范师”整编七十四师被完全消灭,师长张灵甫阵亡。.

新!!: 滕海清和孟良崮戰役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滕海清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尤太忠

尤太忠(),河南省光山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新!!: 滕海清和尤太忠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七个大军区之一,主管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共两市两省一自治区范围内军事事务的大军区,该军区主要负责首都北京的卫戍工作。2016年,北京军区被撤销,其下属区域被划入新成立的中部战区与北部战区。 军区司令部所在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办公场所在北京西郊石景山区高井,简称西山军区大院。.

新!!: 滕海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简称内蒙古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省级军区,现属于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管辖范围为內蒙古自治區。.

新!!: 滕海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新!!: 滕海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是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最初名为华东野战军,是由新四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一部逐步改编扩建而成。至1949年12月,总兵力82.5万余人。.

新!!: 滕海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六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六集团军,隶属西部战区陆军,军部驻地青海省西宁市。.

新!!: 滕海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六集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俗稱陸軍番號,旨在列举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各部的编制序列沿革及各时期变化。 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规定军的番号排列数目为70个军。1948年11月至1952年10月,共组建67个军。第五十六军、五十七军、五十九军一直没有组建过。后经历次改编,现有13个集团军。.

新!!: 滕海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区之一,是战略区域内合成军队的最高领导指挥机关,负责山东、河南等2个省级行政区内陆、海、空军部队作战指挥和所属部队的军事、政治、后勤工作,领导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战场建设。也是全军战略总预备队。军区机关驻济南市。2016年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撤销 。.

新!!: 滕海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1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170名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滕海清和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乌兰夫

乌兰夫(;),别名云泽、云时雨,中国内蒙古蒙古族人。中国共产党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内蒙古自治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將,有“蒙古王”之称。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四、五、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57位“开国上将”之一。1988年12月8日,因病经抢救无效,在北京病逝,终年82岁。 其长子布赫,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3年至2003年)。布赫之女布小林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

新!!: 滕海清和乌兰夫 · 查看更多 »

哈丰阿 (政治家)

哈丰阿(;),汉名滕续文,生于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1945年至1947年时期的内蒙古东部地区民族自治运动的领袖人物;文革前的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

新!!: 滕海清和哈丰阿 (政治家) · 查看更多 »

内人党事件

内人党事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自1967年下半年起至1969年5月,滕海清在中共中央授意下,于内蒙古自治区发起的肃反运动,通过刑讯逼供,将数十万人定性为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简称“内人党”)成员,其中有数以万计的人遭迫害致死,受害者大部分是蒙古族。.

新!!: 滕海清和内人党事件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历史

内蒙古阴山一带远古人类活动,有悠久历史。1973年在呼和浩特东北发现的距今50万年前的“大窯文化”发生于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同一时期的旧石器时代初期至晚期。内蒙古得名于蒙古族,内蒙古东北部与蒙古国东部交界处的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主要发源地。 《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 与“蒙古”是同名异译,在蒙古语中意为“永恒的火焰”。“蒙古”最初只是蒙古高原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由成吉思汗逐渐统一高原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今天这个民族的共同名称。蒙古统一民族形成前,各部落的历史渊源、人种、语言并不相同。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其面积较大,东西跨度也大,历史上较少处于一个行政区内。东部至辽东塞外,与东北亚古老民族夫余、濊貊、高句丽接壤,包括今西拉木伦河、西辽河流域、科尔沁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东胡等通古斯部落的活动范围;中部塞外今锡林郭勒盟为匈奴,羌胡等族的势力范围;西部包括今巴彦淖尔高原、阿拉善盟境内的沙漠地区和额济纳河流域等地,与西北民族氐、羯、突厥以及一些塞种部落等渊源较深。.

新!!: 滕海清和内蒙古历史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行政长官列表

下表列出内蒙古自1911年起历任行政长官:.

新!!: 滕海清和内蒙古行政长官列表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从清朝中期开始,瀚海以南,長城以北,東至哲里木盟,西至伊克昭盟的蒙古各旗被称为內札薩克或內札薩克蒙古,后来简称為内蒙古。1947年,由中共解放區控制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正式成為政區名。.

新!!: 滕海清和内蒙古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新!!: 滕海清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共有2885人,任期由1975年1月至1978年2月。 1970年3月13日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通過由周恩來草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的決定》及關於四屆人大代表名額分配問題的兩個協商方案。會上,對《決定》和兩個協商方案作了說明。次日,致信毛澤東、林彪,報告政治局商議情況,並提出:代表中非中國共產黨黨員者不應少於百分之四十,愛國人士不應少於一百人,洛甫、稼祥等均需安排。同日,毛澤東批示:同意中央的部署。林彪批示:完全同意主席批示。.

新!!: 滕海清和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独立自由勋章

立自由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人的一种勋章,是建国初期中国军事荣誉制度中的第二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自1955年起启用,现已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 独立自由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另设有独立自由奖章。以奖励抗日战争时期参战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中国共产党军队人员。.

新!!: 滕海清和独立自由勋章 · 查看更多 »

革命委员会 (文革)

革命委员会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政权和部分中央部门的组织形式,简称革委会。.

新!!: 滕海清和革命委员会 (文革) · 查看更多 »

解放勋章

解放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人的一种勋章,是建国初期中国军事荣誉制度中的第三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自1955年起启用,现已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和参与起义的原中华民国国军人员。 解放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解放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另设有解放奖章。以奖励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参战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人员和直接领导中华民国国军起义的原国军人员。.

新!!: 滕海清和解放勋章 · 查看更多 »

金寨县

金寨县是中国安徽省六安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大别山北麓,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是其中的一個貧困縣。.

新!!: 滕海清和金寨县 · 查看更多 »

江淮文化

江淮文化是指以今江苏省、安徽省中部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其间居民被称为江淮民系,是使用江淮官话(「江淮方言」、“江淮话”或“淮官”)的汉族民系之一,主要分布于江苏省中部、东北部、西南部;安徽省中部、东南部部分地区;湖北省东部;浙江、江西局部地區。人口大约7000万。由於在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對峙時期,江淮地區一直是軍事爭奪的重點,江淮民系具有典型的“南蠻北侉”居中心態。在文化上,江淮文化既不屬於典型的北方文化、也不屬於南方文化,而是一種南北混合的文化類型。江淮官话亦同時具有來自吳語、贛語、中原官話等多種方言的。.

新!!: 滕海清和江淮文化 · 查看更多 »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三大战役”之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中華民國國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防區。由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解放軍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对國軍一次战略性进攻戰役。 戰役历时65天,解放軍殲滅國軍5个兵团和1個綏靖區部隊,計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人(其中俘虏32万余人,毙伤17万余人,投降3.5万余人,變節改编2.8万人;国军将领被俘124人,阵亡6人,投降22人,叛變8人。被消灭国军统计中还不包括溃散和逃亡人数),此外還击退由蚌埠方面屢次北援之第六、八兩個兵團。國軍方面,由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刘峙及副總司令杜聿明指揮,造成解放軍伤亡13.4万人。此战役被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方面称为「徐蚌--会战」(徐州、蚌埠),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称为「淮海--战役」(淮阴、海州)。.

新!!: 滕海清和淮海战役 · 查看更多 »

批判乌兰夫

批判乌兰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革”时期的一场政治批判运动,主要是针对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人乌兰夫进行的。.

新!!: 滕海清和批判乌兰夫 · 查看更多 »

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37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其为八路军在最初时期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 1937年8月,八路军共下属:115师、120师、129师、后方总留守处。.

新!!: 滕海清和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1939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1939年新四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39年冬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取消了新四军的建制,但新四军仍然存在。直到1947年初,中共中央军委才正式将新四军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四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39年冬,新四军下辖江南指挥部、江北指挥部、游击支队、豫鄂挺进纵队,共计49901人。.

新!!: 滕海清和1939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1940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40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0年冬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但对内仍称八路军。 八路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0年,其下属已经包括115师、山东纵队(原第1纵队)、120师兼西北军区、129师、冀鲁豫军区兼第2纵队、晋察冀军区兼第3纵队、第4纵队、第5纵队、陕甘宁留守兵团、抗日军政大学等。总兵力为400,000人。.

新!!: 滕海清和1940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1940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1940年新四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0年冬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取消了新四军的建制,但新四军仍然存在。直到1947年初,中共中央军委才正式将新四军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四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0年冬,新四军下辖新编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江南指挥部、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西路指挥部、江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豫鄂挺进纵队,共计88744人。.

新!!: 滕海清和1940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1941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1941年新四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1年春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取消了新四军的建制,但新四军仍然存在。直到1947年初,中共中央军委才正式将新四军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四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1年春,新四军下辖第1、2、3、4、5、6、7师、独立旅,共计90000余人。.

新!!: 滕海清和1941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1945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1945年新四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5年夏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取消了新四军的建制,但新四军仍然存在。直到1947年初,中共中央军委才正式将新四军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四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5年夏,其下属已经包括苏浙军区、苏中军区、第二师兼淮南军区、第三师兼苏北军区、第四师兼淮北军区、第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七师兼皖江军区。总兵力为268,581人。.

新!!: 滕海清和1945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1946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1946年新四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6年春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取消了新四军的建制,但新四军仍然存在。直到1947年初,中共中央军委才正式将新四军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四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6年春,新四军下辖胶东军区、渤海军区、鲁中军区、鲁南军区、滨海军区、华中军区、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总兵力为450,000人。.

新!!: 滕海清和1946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