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1 关系: 丹毒,三乙醇胺,三溴化金,人蔘,哮喘,紫草属,疥疮,莫匹罗星,聂荣臻,马齿苋,过敏原,过敏症列表,脂溢性皮炎,蕁麻,苍耳,苯胺,ICD-10 第十二章: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May-Thurner综合征,柯棣华,毛孔性紅糠疹,氯化苄。
丹毒
丹毒(Erysipelas)是一种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真皮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炎症。.
查看 湿疹和丹毒
三乙醇胺
三乙醇胺即“三(2-羟乙基)胺”,可以看做是三乙胺的三羟基取代物。与其他胺类化合物相似,由于氮原子上存在孤对电子,三乙醇胺具弱碱性,能够与无机酸或有机酸反应生成盐。 .
查看 湿疹和三乙醇胺
三溴化金
三溴化金是一个深红色至黑色的水晶固体Macintyre, J. E. (ed.) Dictionary of Inorganic Compounds; Chapman & Hall: London, 1992; vol.
查看 湿疹和三溴化金
人蔘
人參又稱為亞洲參、紅參、生晒參、山曬山參、石柱蔘、朝鮮參、野山參、人銜、鬼蓋、土精、神草,在中国东北土名棒槌,是五加科人参属的一种,具有肉质的根,可藥用,主要生长在东亚,特别是寒冷地区。人参有高丽参(P. ginseng)、参三七(P.
查看 湿疹和人蔘
哮喘
--(英語:asthma,又稱--)是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主要特征是多变和复发的症状、可逆性气流阻塞,和。常见症状表现为喘息 、咳嗽、胸腔紧迫、胸闷和呼吸困难。 普遍認為哮喘是因為基因和共同导致的。環境因素通常包含:暴露於空氣汙染和过敏原(allergen) 。 其他可能的誘發因子包含阿司匹林和β受體阻斷藥之類的藥物。 对哮喘的诊断通常基于症状的类型、不同时间下对治疗的反应,及。医学上对哮喘的分类依据是发病频率、一秒内用力呼吸量()和呼气流量峰值來分類。哮喘也可以分为(外来的)或非特应性(固有的),此处特应性指的是向类别1型超敏性反应发展的倾向。。 當前氣喘無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遠離氣喘誘發因子,例如:過敏原和刺激物,並且規律的吸入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對於控制病情十分有幫助。急性症状的治疗通常是通过短效β2激动药(例如沙丁胺醇,英文名稱:salbutamol)和口服皮质类固醇。在极其严重的病例中,才可能需要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硫酸镁和住院治疗。症状可以通过避免触发物来阻止,如过敏原和刺激物,和吸入皮质激素的使用以及引用吸入皮质激素。 在哮喘症状得不到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LABA)或作为对吸入皮质激素的补充。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哮喘病已经广泛的流行。到2011年,全球有2.35亿至3亿人受到影响,大约25万人因此失去生命。.
查看 湿疹和哮喘
紫草属
紫草 是指紫草科紫草属的几种植物。紫草的根在春秋季采挖干燥后称为紫根,是天然紫色染料和中草药。 为多年生草本,生于田野、路边及干燥多石的灌木地带。全体有白色刚毛。根粗大圆柱形,扭曲有分枝,长7-14cm,直径1-2cm。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粗糙有纵纹,皮薄易剥落,断面皮部深紫色,木质部灰黄色。茎直立,高达60厘米,通常仅上部有分枝。叶互生,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4.5-8厘米,宽1-2厘米,无柄或具柄,呈暗灰绿色,两面粗糙。总状花序,顶生。花冠白色高碟状, 苞叶披针形,花萼有5深裂。雄蕊5枚,子房上位,2室。小坚果4枚。花期5-6月,果期7-8月。.
查看 湿疹和紫草属
疥疮
疥瘡, 是由疥螨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 初次感染後,通常需要二到六周才會出現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劇烈的搔癢和出現丘疹。 -->症狀多數影響全身,但也有可能只有影響某小區塊:像是手指、手踝、腳踝等。 -->對於小孩子來說,常見感染部位是頭部,但在老人或成年人身上則大多出現在其他部位。 --> 疥瘡造成的全身搔癢,常常在夜間變得更加難耐。 --> 疥瘡除了搔癢,皮膚上也會形成丘疹。 --> 有時檢查患者皮膚,會發現疥蟲在皮下移行的痕跡 --> 如果患者再次感染,則症狀很有可能在感染後一天之內就出現。 --> 因為疥瘡非常的癢,患者常常因為不斷搔抓造成破皮,導致細菌感染、傷口惡化。 疥蟎,或稱疥蟲,是主要傳播疥瘡的病原。 通常需要十到十五隻左右的蟎,就能造成症狀。 通常會因為長時間接觸感染者,而被感染,像是照顧長期臥床的老人或是和感染者發生性行為。 即便患者並沒有出現症狀,也可能已經具備傳播疾病的能力。 在幼兒園中的幼童、大家庭、養護中心和監獄都容易傳播疥瘡。 缺水的地區也有較高的可能會傳播疥瘡。 進入脫皮階段的疥瘡,症狀會更加嚴重。 --> 這樣的疥瘡,常見於免疫力較差的年長者或是身上有非常多疥蟲的感染者(例:長年無法清潔身體者),通常更具感染力。 --> 主要傳播的路徑是接觸患者的皮膚或患者常用的物品,例如床、衣服等。 --> 疥蟲非常的小,非常難以由肉眼辨識。 --> 雌疥蟲鑽入皮下,並在皮下產卵繁衍。 疥瘡大多藉由臨床症狀來協助診斷。 目前已經有許多的藥物可以用於治療疥瘡,像是:百滅寧、丁烯醯苯胺、美西乳膏或做成藥片的伊維菌素。 在四周內有過親密接觸的伴侶、居住在一起的家人、醫護人員也都建議必須接受治療。 --> 最近三天內使用的寢具與衣物都必須經過高溫洗滌跟高溫烘乾。 --> 由於疥蟲無法離開寄主三天以上,離開患者三天以上的衣物,並不需要重複洗滌。 --> 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症狀可能會持續二到四周。 --> 疥瘡相當容易重複感染,難以根治,如果再次感染,症狀會來的更加快速,須盡速治療。 除了足癬、感染性皮膚病,疥瘡是孩童身上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 2010年,全球至少有一億名疥瘡感染者,大約是全球人口的百分之1.5,就流行病學分析來看,感染發生機率和性別無關。 老人和小孩是最常見的被感染者。 -->在发展中國家、熱帶氣候的地區也相當常見。 疥瘡有時在醫院加護病房、或者是照護品質較差的養護中心裡非常常見,是感染管制相當重要的課題。英文名 Scabies 來自拉丁文,原意為搔癢。 目前還未發現有其他生物會散播人類身上的疥蟲。 感染其他動物的疥蟲為疥癬蟲,和感染人類的疥蟲有些微差異。.
查看 湿疹和疥疮
莫匹罗星
莫匹罗星(英文:Mupirocin)是一种外用抗生素类抗感染药。.
查看 湿疹和莫匹罗星
聂荣臻
聂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鄉石院子人(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聂荣臻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后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加平型关战役,并开辟晋察冀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等职,指挥平津战役等作战,攻占华北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荣臻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主抓“两弹一星”研制,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在北京逝世。.
查看 湿疹和聂荣臻
马齿苋
齿苋(学名:Portulaca oleracea),又名马生菜、马齿菜、馬屎莧、五行草、酸苋、猪乸菜、豬母乳、马勺菜、地马菜、马蛇子菜、长寿菜、老鼠耳、寶釧菜、蚂蚱菜,是马齿苋科马齿苋属植物。.
查看 湿疹和马齿苋
过敏原
过敏原(英語:allergen,又称为变应原、过敏物、致敏原、致敏物)是指能引起过敏的物质。严格地说,过敏原是一种能促进在特应性个体发生I型超敏反应的非寄生抗原。.
查看 湿疹和过敏原
过敏症列表
过敏症列表包括各种过敏原及其可能进行的反应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查看 湿疹和过敏症列表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Seborrhoeic dermatitis 或者 Seborrheic dermatitis (美式英语), seborrhea, 也叫做 Seborrheic eczemaJames, William; Berger, Timothy; Elston, Dirk (2005).
查看 湿疹和脂溢性皮炎
蕁麻
荨麻是荨麻属中大约30-45种植物的通用俗称,广泛分布在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 绝大部分种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有部分为灌木,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有齿牙或分裂,有托叶,花单性,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瘦果藏于宿存花被内。 最常见的品种为异株荨麻(Urtica dioica),原生于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洲。此外尚有下表所列的100多种也都被称为“荨麻”,绝大部分种类都有刺毛,蛰人会引起痛苦刺痒,其中生长在新西兰的木荨麻(Urtica ferox)曾经有记载毒刺杀死过马、狗,还曾经杀死过一个人。 荨麻所含的毒性组成上没有完全研究确定,大部分荨麻种类中含有蚁酸、色胺和组胺,但根据最新研究证明咬人荨麻(Urtica thunbergiana)中还含有草酸和酒石酸 (Fu et al, 2006)。.
查看 湿疹和蕁麻
苍耳
苍耳(学名:Xanthium sibiricum)为一年生草本,属于菊科苍耳属。菓實為「苍耳子」,蒼耳子又名葈耳實、羊負來、羊帶來、道人頭、胡寢子、胡蒼子。.
查看 湿疹和苍耳
苯胺
苯胺(Aniline)又称阿尼林油、胺基苯,分子式:,分子量:93.128,CAS编号:62-53-3。苯胺是最重要的芳香族胺之一,腐魚味,燃燒的火焰會生煙。 苯胺是最重要的胺類物質之一。主要用于制造染料、药物、树脂,还可以用作橡胶硫化促进剂等。它本身也可作为黑色染料使用。其衍生物甲基橙可作為酸鹼滴定用的指示劑。.
查看 湿疹和苯胺
ICD-10 第十二章: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L00-L08 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感染.
May-Thurner综合征
May-Thurner综合征,即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nous compression syndrome ,IVCS)或Cockett综合征,是髂静脉受压引起的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而出现症候群。May-Thurner综合征在临床最常见的是左髂总静脉受右髂总动脉的压迫所致,它只发生在左髂静脉,因为人的右髂静脉和动脉并不存在解剖关系的重叠。髂静脉受压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和下肢静脉高压,继而导致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而且可继发髂-股静脉血栓的形成。.
柯棣华
柯棣华(),本名德瓦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Dwarkanath Shantaram Kotnis;द्वारकानाथ शांताराम कोटणीस),“柯棣华”是其中文名,生于印度孟买,印度医生,因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后因积劳成疾辞世。.
查看 湿疹和柯棣华
毛孔性紅糠疹
毛孔性紅糠疹(Pityriasis rubra pilaris,又稱為 Devergie's disease 、Lichen ruber acuminatus 或Lichen ruber pilaris,PRP)是一種慢性鱗屑性皮膚病,其特徵為紅橙色脫屑、鱗屑性、角化毛孔性丘疹Freedberg, et al.
查看 湿疹和毛孔性紅糠疹
氯化苄
氯化苄(化学式:C6H5CH2Cl),又名苄基氯、苯氯甲烷、苄氯,是苯的一个氢被氯甲基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它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查看 湿疹和氯化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