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

指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湖广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的一级行政区,简称“湖广”或“湖广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鄂州行省、潭州行省、湖广行省。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荆湖等路行中书省,因拟取鄂州而别称鄂州行省。至元十四年(1277年),并鄂州行省入潭州行省,治所长沙。至元十八年(1281年),迁省治到鄂州,治所武昌(今武汉市武昌)。 湖广行中书省为全国的10个行中书省之一,辖境包括今长江以南、湖北南部、湖南、贵州大部及广西、海南全省、广东雷州半岛、重庆东南部,下辖武昌、岳州、常德、澧州、辰州、沅州、兴国等30路。今湖北、湖南西部、陕西南部地区属于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管辖。.

114 关系: 南宁市南寧路吴天宝吕本 (寿州)夏原吉大理金齿宣慰司天柱县太不花太平路太平路 (广西)察罕 (色目人)寬徹普化富川瑶族自治县封州 (隋朝)岳州府常宁州常德路帖睦爾普化广东历史广西历史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廉州路张烈良忽必烈别不花刘国杰咸宁市哈剌哈孙全州路公安县兴国路元朝元朝行政区划元惠宗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福州 (广西)秦钺秃坚秃忽鲁秃鲁紅巾軍瓊州融州路莫八道州路荆湖北路靖州路...静江路衡州路行中书省高州路象州路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贺州 (隋朝)贵州历史黄州府辰州府胡惟庸郴州路阔里吉思 (弘吉剌部)藤州钦州市蒙越戰爭蔣丙鄧愈脫歡 (鎮南王)鄂州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长沙历史苏天爵雷州路蛇节虎都鐵木祿柳州路李文郁桂阳州 (元朝)桂阳路横州路武岡路武汉历史武汉市武昌路永州路永顺州江华瑶族自治县汉阳府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湘潭历史湖南历史湖南省湖南道宣慰司湖广湖广总督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湖北历史湖北省行政区划湛江市溆浦县潭州 (隋朝)潭州行省澧州府澧州路朵爾直班海南省海南歷史海北海南道浔州路思明府思明路怀化市13世纪南京 扩展索引 (64 更多) »

南宁市

南宁市(Namzningz),简称邕,古称邕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具有1680多年历史。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穿域而过,介于北纬22°13′~23°32′,东经107°45′~108°51′之间。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和科技中心,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城市,以及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的美誉,曾於2007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13年11月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全市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9,836平方公里,人口698.61万,其中壮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南宁市 · 查看更多 »

南寧路

南宁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泰定元年(1324年)改邕州路为南宁路。属湖广行中书省,治所在宣化县(今广西南宁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武鸣县等地。下辖宣化县、武缘县等州县。明朝洪武年间改为南宁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广西的路 Category:南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崇左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防城港行政区划史.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南寧路 · 查看更多 »

吴天宝

吴天宝(),又作吴天保,元朝後期靖州(今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瑶族。 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闰十月,靖州徭民吴天宝反元,攻陷黔阳县,至正七年(1347年)七月吴天保攻陷溆浦县、辰溪县等县。九月丁卯,吴天保攻打宝庆路(今湖南省邵阳市),湖广行省右丞相沙班军败死。吴天保众至六万,继续攻打沅州路(今湖南省怀化市),攻陷武冈路(今湖南省武冈市)。十一月庚戌,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苟尔,率兵讨伐吴天保。十一月甲寅,吴天保攻陷靖州。孛罗不花与威顺王宽彻不花于靖州讨吴天保。至正九年(1349年)三月,吴天宝率部再攻沅州路,十二月攻辰州路(今湖南省沅陵市)。至正十五年(1355年)八月,苗军元帅吴天保死,其部众据荣阳反元,归降刘福通。.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吴天宝 · 查看更多 »

吕本 (寿州)

吕本(),凤阳府寿州人。元末明初官员。建文帝外祖父。 仕元为元帅府都事,后投靠朱元璋。丙午年(1366年),为中书掾史。吴王元年(1367年),授湖广行省照磨。洪武三年(1370年),升中书省右司郎中。四年改左司郎中,五年升刑部侍郎,寻进吏部尚书。六年,任太常寺卿。七年,以事左迁北平按察司佥事,寻召还授礼部尚书,未几出为两浙都转运盐使。洪武十二年(1379年),复授太常寺卿。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庚辰后,因疾病逝世。赐葬钟山之阴。吕本无子,其女吕氏为太子朱标继妃。外孙即建文帝。.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吕本 (寿州) · 查看更多 »

夏原吉

夏原吉(),字維喆。祖籍江西德興,居於湖廣行省潭州府湘陰縣縣城夏家橋。明朝初期官員,長期擔任戶部尚書。 夏原吉早年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建文年间,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靖难之役后,为户部尚书,与蹇义并称于世。此后又相继辅佐明仁宗、明宣宗,政绩卓越。宣德五年(1430年)逝世,赠太师,谥忠靖。.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夏原吉 · 查看更多 »

大理金齿宣慰司

大理金齿宣慰司,又称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元朝在云南设立的机构。 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治所在大理路(治今云南省大理市)后来迁到静江路(治今广西桂林市),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分管大理路、姚安路、金齿等处宣抚司、柔远路(治今龙陵县)、芒施路(治今芒市、潞西市)、镇康路(治今永德县、镇康县)、镇西路(治今旧盈江城)、平缅路(治今陇川县)、麓川路(治今瑞丽市)、谋粘路(治今耿马县)、孟定路(治今耿马县西)、木邦路(治今云南省瑞丽市南怒江西缅甸境内)、蒙怜路(治今缅甸八莫南)、蒙莱路(治今缅甸曼迪西)、蒙光路(治今缅甸孟拱)等路,和永昌府、腾冲府、顺宁府(今凤庆)、南甸府(今梁河县北)、通西府(今瑞丽市西南缅甸境内)等府。辖境相当今云南西部河缅甸北部地区。.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大理金齿宣慰司 · 查看更多 »

天柱县

天柱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部下辖的一个县。 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部,天柱县与湖南省新晃县、靖州县、会同县、芷江县及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三穗县接壤,是川渝黔通往两广、江浙的重要门户,素有“黔东第一关”、“中国重晶石之乡”、“贵州高原黄金城”之称。 天柱县辖十六个乡镇326个行政村(居委会),国土面积2201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以侗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8.3%,是贵州省少数民族比例最多的县份之一。.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天柱县 · 查看更多 »

太不花

太不花,又译泰不花。元朝大臣,蒙古族弘吉剌氏,元顺帝时中书右丞相。 弘吉剌氏世为外戚,太不花先后任云南行省右丞,通政使,上都留守,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在丞相太平的推荐下,入朝为中书平章政事。至正十二年(1352年),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加太尉,镇压河南反元义军。先后攻占南阳、汝宁、唐州、随州、安陆、德安等地。至正十四年(1354年),升任河南行省左丞相,脱脱被贬後,他负责节制山东、河北诸军。他和太尉月阔察儿总统各军,征伐高邮张士诚。至正十五年(1355年),因为不遵守朝命,放纵军队掠夺百姓,被监察御史也里忽都弹劾他慢功虐民之罪,于是官职被罢免,到军前效力自赎。不久任湖广行省左丞相,镇压沔阳、湖广等处起义军。对朝廷复起用太平为相,非常怨恨,拥兵不进,轻慢朝命,纵军剽掠。至正十八年(1358年),韩宋红巾军北伐至山东,威逼京畿,元顺帝命太不花出任右丞相,总兵镇压山东义军。他奏请左丞相太平到军中筹备粮饷,想要借机杀害。又排挤分省参知政事卜颜帖木儿、张晋,陷害知枢密院事完者帖木儿。被监察御史迷儿只海等弹劾,以缓师拒命的罪名削其官职,夺其兵权。他求救于原部将、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刘哈剌不花。刘哈剌不花原来受到过他的排挤,于是将太不花父子缚送京师,途中依太平之命,将他父子杀害。.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太不花 · 查看更多 »

太平路

太平路是常見的道路名稱。可以指:.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太平路 · 查看更多 »

太平路 (广西)

太平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元朝设置太平路,治所在崇善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境相当今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大新县等地区。明太祖改为太平府。1912年废除太平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广西的路 Category:崇左行政区划史.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太平路 (广西) · 查看更多 »

察罕 (色目人)

察罕,元朝西域板勒纥(今阿富汗巴尔赫)人,芮国公伯德那之子。 察罕博闻强记,通晓各国语文。开始任行军万户府奥鲁千户。至元年间,任湖广行省、蒙古都万府知事,辅佐平章奥鲁赤裁决政事。1287年,随镇南王脱欢征安南陈朝。1291年,行枢密院经历。随奥鲁赤治江西。1300年,元成宗任命他为武昌路治中,河南行省郎中。1308年,元武宗命他为太子府正,加昭文馆大学士,和囊加台掌管东宫右卫。元仁宗即位后,历任中书参知政事、平章政事。他晚年在德安白云山别墅修养,元仁宗赐他“白云先生”之号。他把《贞观政要》、《帝範》翻译成蒙古文,《脱必赤颜》翻译成汉文,汉文本叫《圣武开天记》、《太宗平金始末》。另著《纪年纂要》。.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察罕 (色目人) · 查看更多 »

寬徹普化

寬徹普化,又作寬徹不花,元朝宗室,忽必烈之孙,鎮南王脫歡之子。 1326年,封威顺王,镇武昌。1328年,怀王图帖睦尔召见他,还京师大都。奉怀王为元文宗,还镇武昌。1345年,他放纵部下宿卫侵扰百姓,被太师伯颜召回贬官。脱脱任丞相後,放回了他。1351年,率军在金刚台大战徐寿辉,战败,儿子别帖木儿被俘。1352年,丢失武昌,被夺王印。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阿鲁辉收复武昌、汉阳,他於1354年还镇武昌。1356年,他和宣让王帖木儿不花领兵镇守怀庆路,后来率领水陆军和徐寿辉部将倪文俊激战,在汉川县兵败,投奔陕西。1365年,回大都,被李思齐阻止,受命屯田成州。.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寬徹普化 · 查看更多 »

富川瑶族自治县

富川瑶族自治县(外文名称 :Fuchuan Yao Autonomous County)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广西东部、贺江上游富川江流域。县境整体处于都庞岭和萌渚岭的余脉之间,总面积为1572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为31.39万。 富川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许多富有历史色彩的事件。同时这又是一个风景优美、富有古韵的旅游地点,境内景点有:潇贺古道、富川古明城、秀水村、七彩虎头村、福溪村、富川瑞光塔等,特产有富川脐橙、富川三角饺。.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富川瑶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封州 (隋朝)

封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隋朝改成州为封州,大业年间,改为蒼梧郡。唐朝复为封州,天宝至德年间一度改为临封郡。土贡:银、鲛革、石斛。天宝三千九百户,一万一千八百二十七口。下辖二县:封川县(武德四年析置封兴县,后省封兴县)、开建县(武德四年置。北宋开宝五年,废入封川。六年,复置)。 北宋元丰时,二千七百七十九户。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省封州,以所辖封川县、开建县隶德庆府。十年(1140年),复封州。元朝封州直隶湖广行省广东道。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废封州,二县改属德庆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肇庆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9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封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岳州府

岳州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岳州路置,治巴陵县(今湖南岳阳市)。属湖广行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 降为州,十四年又复为府。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岳阳、平江、临湘、华容、安乡、南县等市县地。三十年辖境扩大,包有今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桑植、张家界等市县地。清属湖南省。雍正七年(1729年)澧水流域分置澧州直隶州,辖境缩小。1913年废。.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岳州府 · 查看更多 »

常宁州

常宁州,元朝时设置的州。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常宁县为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常宁市西北,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宁市地。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降为县。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湖南的州 Category:衡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常宁市 Category:128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0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常宁州 · 查看更多 »

常德路

常德路,元代行政区划名。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常德府置,治武陵县(今湖南常德市)。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汉寿、桃源、沅江等市县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为常德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湖南的路.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常德路 · 查看更多 »

帖睦爾普化

帖睦爾普化(),又作铁木兒补化、帖木儿不花,是高昌回鶻亦都護紐林·的斤之子,高昌王,元朝丞相。 1283年左右,察合台汗国大汗都哇又攻哈密力,火赤哈儿·的斤被杀。高昌地区失陷于察合台汗国。紐林·的斤流亡甘肃永昌。元朝至大元年(1308年),紐林·的斤被元武宗册封为亦都護。延祐三年(1316年),紐林·的斤又被元仁宗册封为高昌王,紐林·的斤虽然想恢复故土,但是力不从心。元世祖忽必烈将元太宗窝阔台的孙女不鲁罕、八卜叉嫁给紐林·的斤。八卜叉有二子帖睦爾普化、籛吉。八卜叉死后,又娶安西王之女兀剌真,生太平奴。 1318年,父亲紐林·的斤去世,帖睦爾普化在大都任职,想让叔父钦察台继承高昌王。钦察台力辞,帖睦爾普化嗣为亦都护高昌王。至治年间,领甘肃诸军,仍治其部。泰定年间召还大都,与威顺王宽彻不花、宣靖王买奴、靖安王阔不花分镇襄阳。不久拜开府仪同三司、湖广行省平章政事。 元文宗召至京师,助文宗登基。当时湖广左丞陷害帖睦爾普化,诏命诛杀左丞。帖木兒补化为他申请:“是诚有罪,然不至死。”时人服其雅量。天历元年(1328年),拜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第二年正月,以旧官勋封拜中书左丞相。三月,加太子詹事;十月,拜御史大夫。让其弟籛吉嗣为亦都护高昌王。 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太师伯颜擅权之日,郯王彻彻都、高昌王帖木儿不花皆以无罪杀。”《庚申外史》认为是至正十一年(1351年),脱脱将他杀死。.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帖睦爾普化 · 查看更多 »

广东历史

广东位于中国漢族地區的南部,古代为揚州百越(粤)之地,故简粤,距今15万年和13万年就有“封开人”和“马坝人”在粤地生息。秦统一九州后,曾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于番禺(今广州);公元前112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广东境内属交州。广东一直是历代皇帝流放囚犯之地,那些流放来的罪臣、囚犯们,在这里开发、生活,把他们从中原学到的先进文化带来到广东,促进了这里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广东的开发较晚,到了明代,广东的生产力水平赶上中原的水平;广东的近现代的商品生产和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是中国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广东历史 · 查看更多 »

广西历史

广西距今5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就有柳江人、白莲洞人活动。广西最早的人类在史书中称百越或百粤。古代百越部族中的西瓯和雒越族群,是广西最早居住的居民。.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广西历史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广西两江道宣慰司

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又称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府,元朝在广西设立的机构。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以左右两江宣慰司改置。治所在邕州路(泰定之后改为南宁路,治今广西南宁市)后来迁到静江路(治今广西桂林市),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分管静江路、南宁路、梧州路、柳州路、横州路、浔州路(治今广西桂平市)、思明路(治今广西宁明县东)、太平路(治今广西崇左市北)、田州路(治今广西田东县西北)、来安路(治今广西田阳县)、镇安路(治今广西那坡县)等十路,和横州、藤州、容州、贵州、融州、象州、郁林州(今广西玉林市)、宾州(今广西宾阳县北)、贺州(今广西贺州市南)等九州,还有平乐府、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今广西宜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大部地区除钦州外,包括南宁市、河池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玉林市、百色市和贵州省罗甸县、望谟县、册亨县、贞丰县。至正末年改为广西等处行中书省,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广西两江道宣慰司 · 查看更多 »

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广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广西布政司,通稱廣西省,是明朝、清朝在廣西一帶設置的一級民政區。布政使司衙門驻桂林府。.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广东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广东布政司,是明朝、清朝在珠江流域东部和韩江流域等地的一级行政機構,下辖10府1直隶州8散州77县。布政使司衙门驻广州府。.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廉州路

廉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廉州置,治所在合浦县(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境相当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浦北县等市县地,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廉州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广西的路 Category:北海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钦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浦北县 Category:128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廉州路 · 查看更多 »

张烈良

张烈良(),汉州绵竹(今四川省绵竹)人。南宋末期抗元将领。 南宋景炎三年、祥兴元年(1278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六月,元朝军占领了宋朝大部分的疆土,南宋只有广州、琼州、合州等地。七月初一壬午朔,南宋湖南制置使张烈良和提刑刘应龙起兵以呼应崖山、雷州(今广东省雷州半岛)、琼州(今海南省琼山)、全州(今广西全县)、永州(今湖南省永州),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属县的民众抗击蒙古,周隆、贺十二等聚众响应张烈良,义军达数万人,湖广行省调兵往讨,俘获斩杀周隆、贺十二,张烈良等举家投奔思州乌罗洞(今贵州省岑巩县),张烈良、刘应龙二人战死。根据无锡《梁溪张氏宗谱》,张烈良是张浚的玄孙,张杓的曾孙。祖父张忠恕、父亲张洪猷。.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张烈良 · 查看更多 »

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为呼必赉,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孛儿只斤氏,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父拖雷的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蒙古帝国大汗,元王朝的建立者。 1260年5月5日在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的支持和封地属臣的拥立下,自立为大蒙古国大汗,称大蒙古国皇帝。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忽必烈于1260年5月5日至1276年2月4日自立为汗期间实际统治中国北方及蒙古高原地区属于蒙古大汗的直辖领地,于1271年12月18日至1294年2月18日作为元朝皇帝统治中国,前后在位34年,作为全中国皇帝在位18年。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南宋行都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元朝成为全国性政权,但南宋遗臣建立小朝廷继续抗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政权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元朝统一全中国。 1276年2月4日,宋恭帝在降表中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1284年1月24日,群臣为忽必烈上尊号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去世后,获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蒙古語尊號薛禪皇帝()《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紀十四):“五月戊午,遣攝太尉臣兀都帶奉冊上尊諡曰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國語尊稱曰薛禪皇帝。”。.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忽必烈 · 查看更多 »

别不花

别不花,元朝大臣。元文宗时中书左丞相。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武宗即位,别不花由集贤院使拜中书平章政事,加太尉。出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转任江西行省、湖广行省左丞相,后来因为贪赃被弹劾罢职。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元泰定帝(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在元上都驾崩,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等在大都(今北京)发动政变,迎怀王图帖睦尔为皇帝,即元文宗。任命别不花为中书左丞相,兼知枢密院事。加太保。后来因为矫诏以买驴的家财赐给中书平章政事速速等一系列不法之事,被弹劾罢相。天历二年(1329年),被监察御史弹劾,元文宗下诏让他谪居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别不花 · 查看更多 »

刘国杰

刘国杰(),元朝青州益都人,字国宝,女真乌古伦氏之后,汉姓刘。 从军卒升任益都新军千户,先后跟随张弘范、伯颜攻打宋朝,赐号拔都,人称刘二拔都。任汉军都元帅,北征反王。担任湖广行省左丞时,镇压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反元起兵。元成宗时为湖广行省平章事,镇压贵州彝族首领蛇节。刘国杰患瘴病而死。.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刘国杰 · 查看更多 »

咸宁市

咸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北邻长江,京广线、107国道、京广高速铁路、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 和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咸宁因背靠幕阜山、踞临长江而成为华中首府武汉门户,同时又是武汉1+8城市圈成员之一。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4軍、第7军在湖北咸宁境内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直系主力,并在两天后包围武昌,旋即占领武汉三镇,史称汀泗桥战役与贺胜桥战役。.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咸宁市 · 查看更多 »

哈剌哈孙

哈剌哈孙(,),斡剌纳儿氏,元朝大臣。蒙古开国功臣启昔礼之曾孙。 哈剌哈孙于至元九年(1272年)任怯薛百夫长,并袭号“答剌罕”。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出任大宗正府札鲁忽赤。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升荣禄大夫,出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大德二年(1298年),改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并升左丞相。次年奉召还朝,出任中书左丞相。大德七年(1303年),晋升为中书右丞相。其时因元成宗多病,朝中大权由哈剌哈孙与卜鲁罕皇后执掌,两派明争暗斗。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去世后,为防卜鲁罕皇后与左丞相阿忽台、安西王阿难答等人夺权,哈剌哈孙派使节前往漠北召怀宁王海山与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入京,先发制人将卜鲁罕、阿忽台等一网打尽。海山即位任元武宗后,哈剌哈孙因“定难”之功加太保、录军国重事,不久又加太傅。此后因反对秃剌封越王而遭其谮言,改任和林行省左丞相。至大元年(1308年),受赐大帐如亲王制。同年闰十一月病逝,终年五十二岁。至大二年(1309年),追赠推诚履正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顺德王,谥忠献。.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哈剌哈孙 · 查看更多 »

全州路

全州路,是中国元朝时设置的一个路,位于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至元十四年(1277年)以全州改置,治所在清湘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资源、灌阳等县地。明朝洪武初年,升为全州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广西的路 Category:桂林行政区划史.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全州路 · 查看更多 »

公安县

公安县是湖北省荆州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长江南岸。总面积为2257.5平方公里,其中南北长约75公里,东西最宽处为51公里。2007年末人口为105万人,其中99.9%为汉族,方言为西南官话。公安古称梅园,最早建县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当时称孱陵。后因东汉末年左將軍刘备领荆州牧,驻军于油江口(今斗湖堤镇),时人称他为“左公”,“公安”便是取“左公安营扎寨之地”之意得名。此外公安也有“三袁故里”、“百湖之县”、“七省孔道”等别称。.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公安县 · 查看更多 »

兴国路

兴国路,中国元朝的行政区划——路。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以兴国军为兴国路总管府,属江西行省,治所在永兴县(今湖北省阳新县),下辖永兴县、通山县、大冶县3县。至元十七年(1280年),兴国路隶属于江淮行省蕲黄道。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属江西道。至元三十年(1293年),改属湖广行省江南湖北道。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韩宋龙凤十年(1364年),朱元璋改兴国路为兴国府。明朝洪武九年四月(1376年),改兴国府为兴国州。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湖北的路 Category:黄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咸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27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兴国路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元朝行政区划

元朝开始实行行中书省制。「行中书省」的全称为「某某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某某行中书省」或「某某行省」。元代的行省制是沿袭自金国的行尚书省。开始它和金国一样,只是一种中央政府派遣在外的临时机构。后来由于战争等各种因素,行省也开始干预地方政务,逐渐变成了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域。元朝初年的行省管辖范围很大,改变也比较频繁。到了中叶,开始稳定下来,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府、州、县,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元朝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元惠宗

元惠宗妥懽貼睦爾(见《蒙古源流》、罗氏《黄金史》。;),清刊《元史》、清修《續資治通鑑》改譯托歡特穆爾,元朝廟號為惠宗,蒙古語稱號烏哈噶圖汗(;或),明朝諡號為順皇帝,又稱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他是元朝北逃前的最後一位皇帝,之後以他為首的北元繼續與明朝對峙。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7日,在位37年。.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元惠宗 · 查看更多 »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四川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四川”或“四川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四川省、四川行省。四川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等)之一,辖境包括今四川省全部、甘肃省南部、陕西省南部等,南与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接壤。.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 查看更多 »

福州 (广西)

福州,古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羁縻州。 唐朝置,治所在今河池市南丹县西罗富。为黔州所领羁縻州;辖境即相当今南丹县西一带。宋朝仍为羁縻州,属广南西路。元朝属于湖广行省,后废。.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福州 (广西) · 查看更多 »

秦钺

钺(1482年—1540年),明朝政治人物。字懋功,号屿湖,浙江慈溪人。.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秦钺 · 查看更多 »

秃坚

秃坚,又名秃坚不花。元朝宗王。 早期秃坚随梁王王禅叛元,兵败逃往云南。天历元年(1329年)两都之战结束。秃坚于至顺元年(1330年)在云南行省起兵,占领中庆路(今云南省昆明市),擅署行省文牍,不久自立为云南王。滇东北(今彝语各族先民)乌蒙路(今昭通市)、乌撒路(今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川路、罗罗斯宣慰司(今西昌市)、大理路等地土官诸部都起事响应秃坚,部众发展到五六万人。三月,元文宗图帖睦尔命豫王、镇西武靖王、荆王等率四川行省、陕西行省、湖广行省、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省数十万军讨伐。他屡败元文宗讨伐军。伯忽战败于马龙州。镇西武靖王搠思班率军十余万由建昌路入滇,直趋中庆,经过激战,大败秃坚军,于十二月收复昆明城。至顺二年(1331年)春,元军分道追剿秃坚余部,从叛的万户、将校以上皆被杀。四月,乱平。十月,秃坚兵败被杀。.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秃坚 · 查看更多 »

秃忽鲁

秃忽鲁(),元朝大臣,字亲臣,康里人。亚礼大石之子。 自幼奉事忽必烈,随许衡学习。常在宴会中向忽必烈讲述古今治乱政要。以湖南、湖北地区民变,秃忽鲁向哈剌哈孙进言,杀其首领,“群盗”自息。后又提出“因蛮攻蛮”策略,主张招募当地弩士去镇压辰州地区少数民族起义。后历任兵部郎中佥太史院、中书右司郎中、吏部尚书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经哈剌哈孙推荐任湖广行省右丞。元成宗即位后迁江浙行省右丞。大德四年(1300年)中书平章不忽木去世后,遂自江浙召回授枢密副使。大德七年(1303)病逝。赠赵国公,谥文肃。.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秃忽鲁 · 查看更多 »

秃鲁

秃鲁(),译名又作秃忽鲁,元朝大臣。元仁宗时中书右丞相。蒙古族克烈氏。湖广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次子。 元成宗时,秃鲁任宗正府札鲁花赤(大断事官),元武宗即位,任中书右丞,加司徒。至大元年(1308年),转任知枢密院事。至大二年(1309年),遥授中书左丞相。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以太府卿代替铁木迭儿任任中书右丞相。延祐元年(1314年),罢相。改知枢密院事。延祐三年(1316年),以遥授中书左丞相从武宗子周王和世㻋(后来的元明宗)常侍府常侍,随他出镇云南。走到延安,周王西走金山(今阿尔泰山)。于是秃鲁改任陕西行省左丞相。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被弑杀,泰定帝即位,任命秃鲁为御史大夫,泰定二年(1325年),加太保。泰定四年(1327年),为太傅,录军国重事。不久去世,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追封广阳王,谥号清献。.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秃鲁 · 查看更多 »

紅巾軍

紅巾軍,又稱作紅軍、紅巾賊,是中國元朝末年起來反抗元朝的主要起事力量,因樹立紅旗,頭綁紅巾,故稱作「紅巾」或「紅軍」,又因焚香聚眾,又稱作香軍。.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紅巾軍 · 查看更多 »

瓊州

琼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五年(631年)析崖州置,十三年废。寻复。治所在琼山县(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南新民乡白石村,北宋开宝中移今琼山区治)。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口、琼海市及定安、屯昌、临高县。乾封后为当地黎族所据。贞元五年(789年)复。北宋时辖境扩大,包有今文昌市地。属广南西路。元朝时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天历二年(1329年)改为乾宁军民安抚司。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海南的州 Category:海口行政区划史.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瓊州 · 查看更多 »

融州路

融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融州置,治所在融水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融江中游一带。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二十二年降为融州。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广西的路 Category:柳州行政区划史.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融州路 · 查看更多 »

莫八

莫八,湖广行省庆远路(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人,元朝後期起事首领。 元朝後期,在西南地区政令苛刻,当地百姓纷纷起事反元。莫八是瑶族人,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秋七月初一庚午朔七月三十己亥,庆远路莫八聚众起义,率军攻陷南丹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左右两江等处(广西南部)。脱脱赤颜率兵讨伐平定莫八。.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莫八 · 查看更多 »

道州路

道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道州置,治所在营道县(今湖南省道县)。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道县、宁远、新田、江永、江华等县地。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道州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湖南的路 Category:永州行政区划史.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道州路 · 查看更多 »

荆湖北路

荆湖北路是中國宋朝(960年-1279年) 的一个路,首府在江陵府(今荆州市,南宋末年迁于鄂州,今武汉市境内)。由于大部分土地在洞庭湖以北,故而民間也稱呼其為湖北路;後於宋朝滅亡後劃入元朝的湖广行省武昌路。.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荆湖北路 · 查看更多 »

靖州路

靖州路,元朝的路。 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靖州置,治所在永平县(今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会同、靖州、通道和贵州省天柱等县地。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改为靖州军民安抚司,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降为州。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湖南的路 Category:贵州的路 Category:怀化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黔东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27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靖州路 · 查看更多 »

静江路

静江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静江府置,治所在临桂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境包有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临桂、阳朔、荔浦、永福、灵川、龙胜、兴安等市县地。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司驻地。明朝洪武初年,复改静江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广西的路 Category:桂林行政区划史.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静江路 · 查看更多 »

衡州路

衡州路,元朝的路。 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衡州置,治所在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安仁、炎陵县和衡阳等市县地。十五年至十八年间曾为湖南道宣慰司治。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改为衡州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湖南的路 Category:衡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郴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株洲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27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衡州路 · 查看更多 »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元朝(中统、至元年间)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民间简称“行省”或“省”。元朝全国四级地方行政制中,首都所在的腹里地区(今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内蒙古部分地区)则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吐蕃由宣政院管辖。“行中书省”在当时主要作为军事管理,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 在宋代官員兼職分「行、守、攝」,「行」為兼領低於本職的,元代以軍事統帥兼領中書省宰相銜,而通常軍事統帥為親王或國王,比如征東等處即以高麗王「行」中書省左丞相,向下兼任曰行,故曰『「行」中書省』。另外,根據學者錢穆的說法,元朝政府所設的「行中书省」意為「行動的中書省」,即中央政府為維護其統治在地方行政上所設的全權機關,而與具有一定自治權力的地方政府有權力來源上的不同。 在“行中书省”之下,元朝先后将宋代的路改为道、州升为路,部分的县则改升为州,与县平级(直隶州在外),实行省、道、路、州(县)四级地方行政制。.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 查看更多 »

高州路

高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高州置,治所在电白县(今广东省高州市东北)。大德八年(1304年)移治茂名县(今高州市)。辖境约当今广东省高州、茂名、信宜三市和电白区地。属湖广行省。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高州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广东的路 Category:茂名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28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高州路 · 查看更多 »

象州路

象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象州置,治所在阳寿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武宣、来宾等县市一带。大德后复降为象州。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广西的路 Category:来宾行政区划史.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象州路 · 查看更多 »

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贵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简称贵州布政司,是明朝在贵州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下辖9府14县。布政使司衙门驻贵阳府。.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贺州 (隋朝)

贺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置,治所在临贺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东南贺街)。以贺水为名。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属岭南道。宋朝属广南西路。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富川、钟山县等市县地。元朝时扩大至今广东省怀集县地。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为贺县。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贺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肇庆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贺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贵州历史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据考古,中国南方主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多在贵州境内发现的。贵州建省建於1413年,從中國歷史而言屬較後期,但是贵州在云贵高原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贵州历史 · 查看更多 »

黄州府

州府,元朝末年设置的府。 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黄州路置,治所在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属湖广行省。辖境约当今湖北省长江以北、京汉铁路以东地区。清朝时,属湖北省,下辖黄冈县(辖区为今黄州区、团风县和武汉市新洲区)、黄安县(今红安县)、麻城县(今麻城市)、罗田县(今罗田县)、蕲水县(今浠水县)、广济县(今武穴市)、黄梅县(今黄梅县)和蕲州(今蕲春县)。1912年废。.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黄州府 · 查看更多 »

辰州府

辰州府,元朝末年设置的府。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辰州路置,治所在沅陵县(今属湖南省),府通判駐浦市。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沅陵、吉首等市县以南,洪江市、新晃侗族自治县以北地区。清属湖南省。乾、嘉以后分置沅州府和乾州、晃州两厅,下轄:沅陵縣、廬溪縣、辰溪縣、漵浦縣。辖境缩小至今沅陵、泸溪、辰溪、溆浦等县。1913年废。.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辰州府 · 查看更多 »

胡惟庸

胡惟庸(),安徽定遠人,与李善长同乡。明朝開國功臣,最後一任中書省丞相。因被疑叛亂,爆發了胡惟庸案,後遭明太祖處死。.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胡惟庸 · 查看更多 »

郴州路

郴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郴州置,治所在郴阳县(今湖南省郴州市)。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郴州市和永兴、宜章等县以东、以南地区。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郴州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湖南的路 Category:郴州行政区划史.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郴州路 · 查看更多 »

阔里吉思 (弘吉剌部)

闊里吉思(),元朝大臣,蒙古弘吉剌部人,燕只斤氏。 他本来是侍卫,为博尔赤(司膳官)。建康路达鲁花赤药失谋的儿子。在1288年为司农少卿,升为司农卿。1291年,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和右丞廉希恕率兵攻打海南黎族部落。1298年,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福建道宣慰使、都元帅。1300年,为征东行省平章政事,建议革除高丽的弊政,裁汰冗员。元成宗没有想干预高丽的国政。1301年再为湖广行省平章。1302年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以贪赃免职。1311年死后,追封晋宁王,一说卒年六十六岁。.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阔里吉思 (弘吉剌部) · 查看更多 »

藤州

藤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隋灭陈后设置,治所在永平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东北)。以藤江、白藤岭为名。隋朝大业中,唐朝天宝、至德时又曾改为永平郡、感义郡。唐朝时的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地。宋朝时增入今岑溪市地。迁治于今藤县。属广南西路。元朝时,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广西两江道宣慰司。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降为藤县。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梧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岑溪市 Category:藤县.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藤州 · 查看更多 »

钦州市

钦州市(邮政式拼音:Yamchow、Yen Chow)位于廣東西端,广西南部,北部湾沿岸。西界防城港市,北接南宁市,东邻玉林市,南临北海市及北部湾。前身是廣東下四府八鄉之一的欽縣。1965年後被當局劃廣西管轄,現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的地级市,地处桂南台地丘陵区,北有罗阳山,东北为六万大山,西北为十万大山。钦江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市区后出北部湾。总面积1.09万平方公里,人口320.93万。钦州为区内重要交通枢纽,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城市,南防铁路、钦北铁路和钦防铁路于市区交汇,钦州港为北部湾重要港口。.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钦州市 · 查看更多 »

蒙越戰爭

蒙越戰爭(),或元越戰爭、蒙古越南戰爭、蒙古侵越戰爭、越南抗蒙戰爭,是指歷史上蒙古(元)對越南陳朝的侵略戰爭。越南對抗蒙元的戰爭共有三次,分別發生在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以及1287年至1288年。在每次戰爭前后,雙方均進行過外交活動。 如今,越南視抗蒙戰爭為其历史上对外抗战最为光辉的一页。越南陈朝共有三代皇帝经历了此次战争,分别是陈太宗、陈圣宗和陈仁宗。.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蒙越戰爭 · 查看更多 »

蔣丙

蔣丙(),元朝道州瑶族人。 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年)四月初一丁丑(4月16日),聚众反元,攻克江华县。十一月丙子,何仁甫聚众起事,联合蔣丙,瑶民二百余寨响应。至正二年(1342年),元朝湖广行省平章事巴布勒镇压,重创瑶民起事军。九月,蔣丙被推举为顺天王,在连州、桂州(今广西桂林)、靖州、浔州(今广西桂平)一带活动,到了至正六年(1346年)十月,蔣丙起事失败。.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蔣丙 · 查看更多 »

鄧愈

鄧愈(),原名友德,字伯顏。明朝开国名将,淮安路虹縣龍宿--(今安徽泗縣大路口乡)人,封卫国公,宁河王。 邓愈早年投奔朱元璋,賜名愈,任管军总管,随朱元璋渡长江,克太平、金陵,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历官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谕德。洪武三年(1370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招降乌斯藏诸部。洪武十年,病逝于寿春,追封为宁河王,谥武顺。.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鄧愈 · 查看更多 »

脫歡 (鎮南王)

脱欢(;),《大越史記全書》作脫驩,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九子,封镇南王。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六月,封镇南王,赐螭纽金印。七月,奉命征占城,假道越南陈朝。十二月,至越南,大越上皇陳圣宗陈日烜派从兄与陈兴道将兵拒元。脱欢谕令陈兴道退兵,陈兴道不从。于是分军六道进攻越南。二十二年(1285年)正月,转战到富良江,大败越南水军。陈日烜為爭取御敵的時間,便將最小的妹妹送予脫歡。陈日烜弃城而走。脱欢入王京,不屯富良江北,唆都等人从占城来会。水陆分兵,追击陈日烜。五月,左丞李恒在安邦海口差点擒获陈日烜。当时暑雨疫作,粮运不继,诸将议退军。脱欢听从。五月二十,元军在册江结筏安浮桥渡河,越軍林中伏兵斬元將唆都。李恒殿后,毒矢贯穿膝盖,且战且行,仅卫脱欢出境。至思明州,士马亡失过半。元世祖得知,敕留蒙古军百人,汉军四百人为脱欢宿卫,其他诸军各回驻地。 第二年(1286年)春,召征东宣慰都元帅来阿八赤与阿里海牙至大都讨论伐安南,立征交趾行尚书省,以阿里海牙为左丞相,来阿八赤右丞,奥都赤为平章政事,乌马儿、樊楫等为参知政事,并受脱欢节制。征发江淮、江西、湖广三行省蒙古、汉军七万人,战舰五百艘,云南兵六千人,海外四州黎兵一万五千人,海道万户张文虎等运粮十七万石,水陆军一共十万。 湖广行省奏请缓师,诏阿里海牙返回。十一月,脱欢到达思明州,命右丞程鹏飞与奥鲁赤等分道并进,来八赤率领万人为前锋。脱欢到达界河,来阿八赤击败安南军。诸军会于万劫。十二月,脱欢到达茅罗港,攻破浮山寨,率诸军渡富良江,进逼大越王京升龙。陳圣宗、陳仁宗父子退到啖南堡,诸军攻下。二十五年(1288年)正月,陳圣宗入海,元军追之不及,还军。军中粮尽,脱欢派乌马儿至安邦海口迎张文虎的粮船。二月,元军退到安劫。三月,退到内旁关。安南军截击元军归路,万户张均率所部三千人力战,元军出关。陳圣宗率兵三十万扼守女儿关及邱急岭,脱欢从单已县经过盝州回到思明州。来阿八赤、樊楫、万户张玉都阵亡。 元世祖以脱欢丧师辱国,命他终身不许入觐。开始,脱欢始受封命镇鄂州,因为在南征军中所以没有镇守鄂州。二十八年,镇守扬州。大德五年(1301年),脱欢卒。六子:镇南王老章,镇南王脱不花(子孛罗不花、孛罗不花子大圣奴),威顺王宽彻普化,淮王帖木兒不花,文济王蛮子,安德王不答失里。.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脫歡 (鎮南王) · 查看更多 »

鄂州路

鄂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鄂州置,治所在江夏县(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辖境相当今赤壁、通城以东,长江以南,鄂城、崇阳以西地。为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治。大德五年(1301年)改为武昌路。.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鄂州路 · 查看更多 »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鄂西南山区、清江中下游,是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1984年7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总面积为3386.4平方公里,2007年户籍人口为417,681人。境内有土家族、汉族、苗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壮族等2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约占51%。县政府驻地在龙舟坪镇。.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长沙历史

作为地名,长沙最早记录在西周时期,距今约3000年。作为城市,长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2400年。长沙从诞生到现在一直未改变城址,是中国历史上保持城址不变最长时间的城市之一。.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长沙历史 · 查看更多 »

苏天爵

苏天爵,元朝大臣,字伯修,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苏天爵 · 查看更多 »

雷州路

雷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雷州安抚司置,治所在海康县(今广东省雷州市)。辖境有今广东省湛江、雷州、遂溪、徐闻等市县地。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广东的路 Category:湛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28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雷州路 · 查看更多 »

蛇节

蛇节(),元成宗时候贵州彝族土司的妻子。 丈夫死后她继任亦奚不薛总管府总管。大德四年(1300年)元朝出征八百媳妇,沿途勒索地方财物作为军需。强征四川云南百姓从军。第二年,云南土官宋隆济起兵反抗,进攻贵州。冬,蛇节反对供输烦劳号召各族人民起兵,乌撒路(贵州威宁)、乌蒙路(云南昭通)、东川路(云南会泽)、芒部路(云南镇雄)等地举兵响应。蛇节攻下贵州。元朝派湖广行省平章事刘国杰率军攻打蛇节。1302年,武定路、威远州、普安路也起兵反抗。元朝再派陕西行省平章政事也速带儿和汪惟勤率川陕军队与刘国杰会攻。大德七年蛇节失败,被俘遇害。.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蛇节 · 查看更多 »

虎都鐵木祿

虎都铁木禄()元朝官员。合鲁氏。铁迈赤之子,塔海的叔叔。.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虎都鐵木祿 · 查看更多 »

柳州路

柳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南昆州为柳州。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柳州为柳州路。属湖广行中书省,治所在马平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柳州市、柳城县、鹿寨县等地。下辖马平县、柳城县、洛容县等州县。明朝洪武年间改为柳州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广西的路 Category:柳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27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柳州路 · 查看更多 »

李文郁

* 李文郁 (襄陽),湖廣行省襄陽府襄陽縣(今湖北省襄樊市)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李文郁 · 查看更多 »

桂阳州 (元朝)

桂阳州,元朝时设置的州。在今广东省境。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桂阳县置,割连州阳山县来属,为蒙古忽都虎郡王分地,治所在今广东省连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阳山县和连州市东部地。先属湖广行省湖南道宣慰司,后改属江西行省广东道宣慰司。户六千三百五十六,口二万五千六百五十五。领一县:阳山县。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并入连州。.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桂阳州 (元朝) · 查看更多 »

桂阳路

桂阳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桂阳军置,治所在平阳县(今湖南省桂阳县)。属湖广行省湖南道宣慰司。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桂阳、嘉禾、临武、蓝山等县。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桂阳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湖南的路 Category:郴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27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桂阳路 · 查看更多 »

横州路

横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唐朝贞观八年(634年),改南简州为横州。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横州为横州路。属湖广行中书省,治所在宁浦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等地。下辖宁浦县、永淳县等县。元贞(1295年—1297年)年间再改为横州。1912年改为横县。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广西的路 Category:南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横县 Category:127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9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横州路 · 查看更多 »

武岡路

武冈路,中国元朝时设置的路。 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武岡軍为武岡路。地屬湖广行省。治所在武岡縣(今湖南省武岡市)。下辖臨岡县、武岡縣、綏寧縣三县。包括今湖南省武岡市、洞口縣、新寧縣、城步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綏寧縣、邵陽市等地。元顺帝至正七年(1347年)瑶族吴天保一度攻陷武岡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武岡路为武岡府,九年(1376年)改武岡府为武岡州。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湖南的路 Category:邵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怀化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27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武岡路 · 查看更多 »

武汉历史

武汉市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是国务院认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湖 (武汉)之畔放鹰台出土的遗物表明,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武汉地区即有人类活动。50年代发现的3500年前的盘龙城遗址被认为是“武汉城市之根”,也是目前武汉有着比北京、西安等更悠久的建城历史的依据。春秋战国时武汉属楚国范围。现代武汉的起源,是东汉末军阀刘表命江夏太守黄祖在今汉阳月湖 (武汉)附近所建的“--月城”和东吴孙权于223年在今武昌蛇山所筑的“夏口城”。自此以降千余年,武汉及其附近地区以其贯穿东西、沟通南北的“居中华之中”的地理特征,一直是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的交汇点,史上发生多次决定中国命运的战役,比如汉末赤壁之战、南宋岳飞抗金等;或成为著名的文学诗词之城,比如唐宋之际无数诗人骚客登临黄鹤楼、拜访武昌古城留下无数诗篇等。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明太祖朱元璋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后被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成为湖北乃至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镇由汉阳分离出来,成为商业重地,到清代已跻身中国四大名镇之列。从清中后期直至20世纪90年代的一两百年间,武汉经济繁荣,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华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世人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著名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由此诞生了中華民國,故每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纪念日,也是。1927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先河,也使武汉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目前,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因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辉煌地位,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武汉历史 · 查看更多 »

武汉市

武汉市(普通话拼音:Wǔhàn Shì;武汉话拼音:Wǔhán Sì),简称“汉”,别称“江城、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大学生人数(本科生加研究生)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2019年,武汉将举办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武汉市 · 查看更多 »

武昌路

武昌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改鄂州路为武昌路。属湖广行中书省,治所在江夏县(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下领一司(录事司),七县:江夏县、咸宁县、嘉鱼县、蒲圻县、崇阳县、通城县、武昌县。辖境相当今湖北省洪湖县以东长江以南,鄂城区、咸宁市、通城县以西等地。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抄籍数,户一十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十一万七千一百一十八。元朝末年,朱元璋政权改为武昌府。.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武昌路 · 查看更多 »

永州路

永州路,元朝时设置的一个路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永州置,治所在零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永州、祁阳、东安、祁东等市县地。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永州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湖南的路 Category:永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衡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27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永州路 · 查看更多 »

永顺州

永顺州,中国古代的州。 五代置,治所在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宋朝时为羁縻州,属荆湖北路。辖境相当今永顺县一带。元朝至元中改置为永顺路,后改永顺保靖南渭安抚司。至大三年(1310年),改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至正十一年(1351年)升宣抚司,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州。十二月置永顺军民安抚司。洪武六年(1373年)十二月,升永顺军民宣慰使司,属湖广行省,寻改属都司。领三州,六长官司。清朝时升为永顺府。.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永顺州 · 查看更多 »

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江华县)是湖南省永州市下辖县,位于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分别与广东、广西各三个县(市、区)相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5′-112°10′,北纬24°38′-25°15′,南北长77.92公里,东西宽72.5公里,总面积3248平方公里。 截至2016年,江华瑶族自治县辖10个镇、12个乡、1个国有林场 ,总人口52.67万人 ,是以瑶族为主、以壮族、汉族、苗族等十余个民族为辅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永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是全国13个瑶族自治县中瑶族人口最多的县,被誉为“神州瑶都” 2016年,江华瑶族自治县地方生产总值(GDP)完成102.41亿元.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江华瑶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汉阳府

汉阳府,元朝时设置的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汉阳军置,治所在汉阳县(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领汉阳县、汉川县。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红巾军首领徐寿辉迁都于此。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降为汉阳州,十三年(1380年)复为府。下领两县:汉阳县、漢川縣。 清朝时属湖北省,轄漢陽縣、漢川縣、孝感縣、黃陂縣、沔陽州、夏口廳。1912年废。清代辖境约当今湖北省长江以北,武汉市黄陂区以西,孝感、汉川二市以南,仙桃市以东地区。.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汉阳府 · 查看更多 »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河南江北”或“河南江北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河南省、江北行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等)之一,辖境包括今江苏,安徽北部、河南全境、湖北北部、山东西南部部、南与江浙行省,湖广行省接壤。.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 查看更多 »

湘潭历史

没有描述。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湘潭历史 · 查看更多 »

湖南历史

旧石器时代,湖南地区已经有人类活动。常德地区有湖南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40万年。位于株洲县城西南的三门镇燕子村六--坡,出土石刮削器1件。六-斗-坡旧石器遗址距今约20万年。湖南道县的玉蟾岩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末期遗址,曾出土6粒1万2千年前的稻谷。.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湖南历史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湖南省 · 查看更多 »

湖南道宣慰司

湖南道宣慰司,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治所在衡州路(治今湖南省衡阳市),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十八年(1281年)移治于潭州路(天历二年()改为天临路,治今长沙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浏阳、汨罗、益阳市和桃江、安化县以南,新化、洞口、绥宁、通道等县以东地区,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资源、灌阳等县地。元末废。 Category:元朝宣慰司 Category:湖南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广西古代行政区划.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湖南道宣慰司 · 查看更多 »

湖广

湖广,一般是指湖北、湖南兩省,又稱兩湖。如湖廣總督、湖廣安撫使。 湖广有行政上和文化、语言上的两重含义。.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湖广 · 查看更多 »

湖广总督

湖廣總督(v),又稱两湖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正式簡稱為湖北湖南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湖北和湖南的軍民政務。因湖北、湖南兩省在明朝時同屬湖廣省,因此通稱為湖廣總督。.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湖广总督 · 查看更多 »

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湖广布政使司、湖广布政司,是明朝在江汉平原和洞庭湖流域等地的一级行政区及其行政机关名,为当时的明朝中国本部15个一级行政区(2京13省)及13个承宣布政使司之一,辖地为今湖北省、湖南省全境,下辖15府2直隶州14散州108县。布政使司衙门驻武昌府位于现今湖北武汉市。.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湖北历史

在湖北京山县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了蛋壳彩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据文献记载,商代在湖北境内,有楚(今南漳荆山)、卢(今襄阳)、彭(今房县)、庸(今竹山)等封国。.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湖北历史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行政区划

湖北省简称“鄂”,为中国的国家一级行政区,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湖北”,省会武汉市。面积185,9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16.1万人(2004年),其中城镇人口2627.8万人。湖北原为古荆州、楚地;唐朝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也为“湖北”作为中国行政区划之得名之始;元朝、明朝属湖广行省;清朝分湖广行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截至2009年5月13日,湖北省随州市随县获准设立。现全省划分为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4个直管县级行政区;共计有103个县级行政区即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38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神农架林区)。.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湖北省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湛江市

湛江市(邮政式拼音:Tsankiang、Chankiang、Tsamkong),简称湛,别称港城,旧称广州湾(Kwangchouwan),法占时期称白雅特城(Fort-Bayar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广东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另外两个是茂名和汕头),是中国大陆除海南島外,最南端的城市。位于雷州半島,广东省西南部,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地处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交汇地带。 湛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徐闻三墩古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雷州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20世纪广州湾亦曾被法国租借纳入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 湛江历来以环境优美而著称。1959年湛江就获得了花园城市的称号。后来又获得了许多赞誉,例如邓小平说湛江是“北有青岛,南有湛江”。因而得名“南方的青岛”。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来称赞湛江“房子建在树林中,既幽静,又雅致”,像个“小巴黎”。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陈毅赞美湛江“冬犹暖,秋如夏,凉风动,炎氛化”,是“东方日内瓦”。湛江(广州湾)是爱国诗人闻一多笔下的“七子”之一。作家冰心、艾青在湛江分别留下《湛江十日》、《湛江,夹竹桃》等散文佳作。世界第三大联盟邮轮公司——丽星邮轮曾多次抵达湛江。湛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湛江是粤西和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是大西南和华南地区的出海通道的物流中心,是1984年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合作先行先试区,在亚太经济圈中处于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重点建设的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湛江还是正大军区级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2014年,湛江承办首届中国国际海洋经济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2015年,湛江承办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 湛江的体育事业以跳水著名。.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湛江市 · 查看更多 »

溆浦县

溆浦县,地处湖南省西部、怀化市东北部、沅水中游、雪峰山北麓,总面积3438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694个村(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90万。县治卢峰镇。.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溆浦县 · 查看更多 »

潭州 (隋朝)

潭州,隋朝时设置的州。曾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是大部分湖南地区以及部分湖北地区在古代的称呼;也曾作为二级行政单位,地域包括今长沙、湘潭、株洲、岳阳南、益阳、娄底等地。 潭州作为城市名,也是长沙(当时的州治或府治)的古称。.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潭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潭州行省

#重定向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潭州行省 · 查看更多 »

澧州府

澧州府,元朝末年,朱元璋设置的府。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澧州路置,治所在澧阳县(今湖南省澧县)。属湖广行省。辖晚相当今湖南省澧水流域(溇水上游除外)。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又降为州,省澧阳县入州。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湖南的府 Category:常德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张家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6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澧州府 · 查看更多 »

澧州路

澧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至元十四年(1277年)以澧州置,治所在澧阳县(今湖南省澧县)。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澧水流域(溇水上游除外)。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为澧州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湖南的路 Category:常德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张家界行政区划史.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澧州路 · 查看更多 »

朵爾直班

朵尔直班(),字惟中,元朝蒙古族札剌亦兒氏,木华黎七世孙,别里帖木儿的儿子。 好读书,通晓汉文。开始任宿卫,元文宗时任工部郎中。元统元年(1333年),为监察御史,上书奏时政五事:一,疏远邪佞,专任忠良;二,亲祀宗庙;三,博选勋旧之后,端谨正直之人;四,中枢大臣赏罚必公;五,安弭盗贼,赈济饥民。丞相伯颜、御史大夫唐其势专权害民,唐其势的从子马马沙在陕西不法,被朵爾直班捕获。唐其势大怒,朵说自己只知道奉法,不知其他。至正元年(1341年),为翰林学士,升任资善大夫、知经筵事。将前代名臣言论,编成四卷。一为《学本》,包括明道、厚伦、制行、稽古、游艺等目。二为《君道》,包括敬天、爱民、知人、纳谏、治内等目。三为《臣职》,包括宰辅、台察、守令、将帅、执御等目。四为《国政》,包括兴学、训农、理财、审刑、议兵等目。元顺帝赐名《治原通训》。至正五年(1345年)为中书参知政事。同知经筵事,提调宣文阁。至正十一年(1351年),为中书平章政事。元末民变,上书反对屠杀汉人。出任陕西行台御史大夫。收复商州,招募百姓为兵,非常精锐。弹劾丞相脱脱的弟弟也先帖木儿,改任湖广行省平章事,负责供给军粮。百姓知道他的清廉,乐于上交谷米充军饷。他得风疾,在黄州兰溪驿卒,年四十岁。.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朵爾直班 · 查看更多 »

海南省

海南省,简称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海南省位於中國的最南端,包括海南島、中沙、西沙、南沙群島及其周圍的海域,全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里,面積與台灣島相近35,882.6258 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也是中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以及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常住人口867.15万人,省会为海口市。.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海南省 · 查看更多 »

海南歷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的主要组成部份是海南岛,又称琼州,陸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與歐洲的比利時相若。海南島的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属大陆岛,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除了海南岛外,西沙,中沙,南沙等群岛也属于海南省。 海南省于1988年建省,同时成立海南经济特区,它是中国第23个省和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人口將近800万。.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海南歷史 · 查看更多 »

海北海南道

海北海南道,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治雷州路(今广东雷州市)。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茂名市以西,海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北海、防城、灵山、浦北、合浦等市县地。元末废。.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海北海南道 · 查看更多 »

浔州路

浔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浔州置,治所在桂平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平南二市县地,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广西的路 Category:贵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桂平市 Category:平南县.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浔州路 · 查看更多 »

思明府

思明府,中国古代的府。 唐朝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设立思明州。属于岭南道。宋朝沿称思明州。属于广南西路。元朝改为思明路。属于湖广行省广西两江道宣慰司。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思明府,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洪武三年,省思陵州入思明府。洪武初年废上思州。二十一年(1388年)正月复置上思州,属思明府。同时复置的思陵州,直隶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洪武末年省上石西州。永乐二年(1404年)复置。宣德元年(1426年),西平州、禄州地入安南(越南)。弘治十八年(1505年),上思州属南宁府。万历十六年,府辖思明州被划归太平府。三十八年(1610年),上石西州属太平府。清朝分为思州、宁明州。雍正五年(1727年),思明州复归思明府。九年(1731年),明江五十三寨土民改归宁明州管辖。.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思明府 · 查看更多 »

思明路

思明路,元朝时在广西设置的路。属于湖广行省广西两江道宣慰司。 思明路原是宋朝隶属于邕州永平寨的思明州,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升为思明路。四千二百二十九户,一万八千五百一十口。下属七土州:上思州、志明州(以上宋朝隶属于迁隆寨)、禄州(宋朝隶属于永平寨,下辖武黎县)、西平州、思明州、上石西州、下石西州(以上宋朝隶属于永平寨),另有江州(今广西崇左市,宋朝隶属于古万寨,下辖罗自县)、忠州(宋朝隶属于古万寨,下辖宁福县)、遇隆州(为大德后所裁并)。范围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崇左市、凭祥市、扶绥县、上思县等地。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思明府。.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思明路 · 查看更多 »

怀化市

怀化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沅水流域,历史上曾被称为“五溪之地”,全市总面积2.76万平方公里,人口490.16万,市人民政府驻鹤城区府前路。 怀化市区位条件独特,交通优势明显,自古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中国中东部地区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和国内重要铁路枢纽城市,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全市森林覆盖率68.7%,自然生态良好,被誉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是湖南省唯一一个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的地级市。拥有原生态植物园、古建筑博物馆、多民族文化村、杂交稻发源地、抗战胜利受降地等多项美誉。.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怀化市 · 查看更多 »

13世纪南京

南京于:1201年-1275年,为南宋建康府;1275年-1277年,为元朝建康府;1277年-1300年,为元朝建康路。.

新!!: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和13世纪南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湖广行中书省湖广行省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