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02 关系: 千家,南部氏,南部晴政,坊門姬,堂上家,夏目吉信,大友氏,天童,天童賴貞,太田氏,宮原義照,山名氏,山田氏,岩井信能,島津氏,川西市,上田原之戰,上杉長員,不破光治,七頭,三好市 (德島縣),三好氏,一色氏,平安时代,平賀成賴,五井松平家,井上氏,今川氏,仙石秀久,伊勢平氏,佐竹義宣,佐竹義昭,佐竹氏,從五位,從四位,征夷大將軍,德川氏,後水尾天皇,得川氏,北面武士,八島,石川氏,第一尚氏,第二尚氏,細川氏,紀伊德川家,真田氏,田安德川家,田中氏,畠山氏,... 扩展索引 (52 更多) »
千家
千家(せんけ)是以千利休為流祖的茶道流派之家。.
查看 清和源氏和千家
南部氏
南部氏是日本的一個氏族,為陸奧國的武家,其本姓為源氏。本貫地為甲斐國南部鄉。 南部氏的家祖為南部光行,平安時代活躍的河內源氏人物。戰國時代,成為東北地方的戰國大名。.
查看 清和源氏和南部氏
南部晴政
南部晴政(),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陸奧國戰國大名。本姓源氏,家系是清和源氏的一家系、河内源氏的旁系:甲斐源氏。南部氏第二十四代領主,南部安信的長子,使南部家成為戰國大名之人。.
查看 清和源氏和南部晴政
坊門姬
坊門姬,日本平安時代末期、鎌倉時代初期的女性,本名不詳,『-zh:平治物語;zh-hans:平治物语;zh-tw:平治物語;-』以「坊門の姬」稱呼她。 坊門姬是清和源氏領袖源義朝與正室由良御前的女兒,源賴朝與源希義的同母姐妹。丈夫為藤原能保,兒女有高能、九條良經之妻、全子(西園寺公經之妻)、保子(花山院忠經之妻、後鳥羽天皇乳母),藉此,鐮倉幕府與天皇家、西園寺家以及九條家建立了姻親的關係,是早期幕府的重要政治管道。.
查看 清和源氏和坊門姬
堂上家
堂上家是公家的一種家格,指的是可以升殿(入朝議政)的公卿,江戶時代末有137家。.
查看 清和源氏和堂上家
夏目吉信
夏目吉信(1518年?—1573年1月25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德川氏家臣。別名正吉。父親是夏目吉久。 的家祖是清和源氏源滿快,自古就仕於松平氏。.
查看 清和源氏和夏目吉信
大友氏
大友氏是指跨越鎌倉時代和日本战国時代、以九州丰后国(现大分县)为根据地的日本氏族。曾经支配丰后・筑前・筑後以及北九州的守护職・守護大名。战国时代成长为丰后地区的战国大名,但在丰臣政权时期期被改易。.
查看 清和源氏和大友氏
天童
天童,可以指:.
查看 清和源氏和天童
天童賴貞
天童賴貞(生年不詳—卒年不詳)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被稱為最上八楯的國人連合盟主。里見氏、最上氏庶流天童氏第16代當主。(舞鶴城)城主。父親是天童賴道。.
查看 清和源氏和天童賴貞
太田氏
太田氏是日本氏族。主要有下列諸多流派:.
查看 清和源氏和太田氏
宮原義照
宮原義照(1576年—1602年2月3日)是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的武將。江戶幕府旗本。本姓源氏。家系是清和源氏之一、足利氏流。鎌倉公方足利基氏後代。父親是上杉義勝(足利義勝)。通稱勘五郎。.
查看 清和源氏和宮原義照
山名氏
山名氏是日本氏族,室町時代活躍於山陰的守護大名。.
查看 清和源氏和山名氏
山田氏
山田氏,是日本的一支氏族。目前是日本第十三大姓氏。.
查看 清和源氏和山田氏
岩井信能
岩井信能(日语:岩井 信能/いわい のぶよし)战国时代到江户时代前期武将。上杉氏家臣。上杉二十五将之一。会津三奉行之一。自称清和源氏满快流信浓泉氏末裔。.
查看 清和源氏和岩井信能
島津氏
島津氏是日本的氏族之一。在鎌倉時代到江戶時代期間是大名,另外其家族亦有不少分支。.
查看 清和源氏和島津氏
川西市
川西市()是位于日本兵庫縣東南部的城市。 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武家氏族-清和源氏發祥於此地。.
查看 清和源氏和川西市
上田原之戰
上田原之战是发生在天文17年2月14日(1548年3月23日)信浓国上田原(长野县上田市)的一次大战,对战双方是甲斐国大名武田晴信(即日後的武田信玄)和北信浓的大名村上义清。此戰是武田晴信担任武田家家督以来的首次失利,導致武田家失去了板垣信方和甘利虎泰两名重臣以及眾多兵将。上田原是千曲川北岸的狭小平原,现为上田原古战场。.
查看 清和源氏和上田原之戰
上杉長員
上杉長員(1582年—1623年9月18日)是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的武將。江戶幕府高家旗本。父親是畠山義春。母親是長尾政景和仙桃院的女兒。上杉謙信的外甥孫。米澤藩藩主上杉景勝的外甥。.
查看 清和源氏和上杉長員
不破光治
不破光治(生年不詳-卒年不詳)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通稱太郎左衛門尉、河內守。.
查看 清和源氏和不破光治
七頭
七頭()是在室町時代,與管領家一同參與幕政的7個家系的統稱。包括一色氏、山名氏、土岐氏、赤松氏、京極氏、、上杉氏。.
查看 清和源氏和七頭
三好市 (德島縣)
三好市()是位於德島縣西部的行政區劃,同時與四國地區的另外三縣香川縣、愛媛縣、高知縣接鄰,佔全德島縣面積的六分之一,也是四國地區面積最大的市町村級行政區劃,但由於位於山區,轄內近90%的土地為山地,實際上可居住地區的面積僅有13%,主要市區位於轄區北部吉野川沿岸。.
三好氏
三好氏是日本的一個氏族,本姓源氏。三好氏為信濃源氏的一族,鐮倉時代阿波守護小笠原氏的支流。 三好氏在室町時代擔任阿波守護代。戰國時代領有阿波等四國東部,以及畿內一帶,成為一大勢力的戰國大名。.
查看 清和源氏和三好氏
一色氏
一色氏是日本的一個氏族,其先為清和源氏的一流河內源氏。一色氏也是足利氏支族的武家。 一色氏之祖為足利泰氏的兒子一色公深,因以三河國吉良莊一色(今愛知縣西尾市一色町)為本貫,故而獲得一色氏的名乘。最初被任命為九州探題,派往筑前,後來回到畿內周邊,取得若狹國、丹後國、伊勢國、志摩國、三河國及尾張國2郡(知多郡、海東郡),成為擁有5國2郡的大守護。又擔任室町幕府侍所的所司,為四職中的筆頭,受到足利將軍家的重用。 Category:日本氏族 Category:一色氏.
查看 清和源氏和一色氏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查看 清和源氏和平安时代
平賀成賴
平賀成賴(生年不詳—1537年2月6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信濃國城主。父親是大井忠孝。法名玄信。 出身自流的庶流的庶流岩村田大井氏。繼承岩村田大井氏的一族,成為平賀城主。平賀氏在鎌倉時代是源氏清和源氏義光流的名門,不過在鎌倉時代斷絕。此後,在地的氏族改姓平賀。在文安2年(1445年)以後,成為大井氏一族。.
查看 清和源氏和平賀成賴
五井松平家
五井松平家(日語漢字:五井松平家,假名:ごいまつだいらけ)是以三河松平氏第三代當主松平信光第七子松平忠景為家祖的松平氏庶流。因為領有三河國寶飯郡五井(今愛知縣蒲郡市五井町)而稱五井松平家。十八松平之一。 第五代當主景忠曾為德川家康立下戰功,第七代當主忠實由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獲賜下總國海上郡,石高6千石,但最後沒能成為大名,只為上級旗本。後代都是寄合,幕末時還存在。.
查看 清和源氏和五井松平家
井上氏
井上氏,日本訓讀音為いのうえし,是日本的一個氏族。占全日本姓氏排名第十六位。.
查看 清和源氏和井上氏
今川氏
今川氏()是日本鎌倉時代至江戶時代的武家氏族,發跡於三河國今川(現愛知縣西尾市今川町),最初於南北朝時代作為足利氏支援北朝對抗南朝,進入室町時代後繼續支持室町幕府,並且箝制鎌倉公方,永享之亂和享德之亂時依然支持幕府。戰國時代時則以駿河國和遠江國為根據地,擴展勢力至三河國,一度將收歸其下,與武田氏和後北條氏多次交戰後三方結盟。此後,以上洛為目標向西進軍,卻在桶狹間之戰中敗於織田信長,家督今川義元亦戰死,並且遭到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背叛,最終作為大名的今川氏滅亡,家督今川氏真則輾轉投靠不同的大名,其子孫在江戶時代則作為存續至明治維新後斷絕。.
查看 清和源氏和今川氏
仙石秀久
仙石秀久(),戰國時代、江戶時期的武將。以「千石」作為表記。俗稱權兵衛。治兵衛久盛的四男,仙石秀範、仙石忠政為其之子。信濃小諸藩的初代藩主。原本為越前豪族萩原伊予守國滿的養子,而後因仙石本家的兄長亡故,為了延續仙石家,而回去繼承家業。之後去侍奉美濃的齋藤家。當齋藤家被織田信長滅掉後,就轉而侍奉織田家的羽柴秀吉(即豐臣秀吉)。.
查看 清和源氏和仙石秀久
伊勢平氏
伊勢平氏(),是日本平安時代中期至鎌倉時代初期的武家氏族,其中平正盛流又稱平家()。該氏族發跡於伊勢國,最初由於平亂有功,受到白河上皇賞識,逐漸打下根基。保元之亂和平治之亂後,支持後白河上皇,並且與其聯姻,誕下帶有伊勢平氏血統的皇子,又拉攏公家藤原氏,從而加強在朝廷的影響力。高倉天皇繼位後,作為外戚的平家,勢力大幅上升,與此同時鹿谷陰謀被揭發後,後白河上皇的影響力大減。其後,平清盛發動政變,逼使松殿基房退任關白,由女婿近衛基通接任,並且中止後白河上皇的院政,隨著外孫安德天皇繼位,清盛成為實際上的最高權力者。以仁王舉兵後,各地的源氏相繼舉兵反抗平家,最初雙方雖然各有勝負,可是隨著清盛和高倉上皇死去,加上爆發天災,平家的形勢漸趨不利,在俱利伽羅峠之戰等戰事接連敗於源義仲後撤離京都。其後,平家到處流竄,先後逃至九州、四國和中國地方,並且不斷遭到源氏軍追擊,及後在一之谷之戰中大敗於源義經,平忠度和平教盛等眾多平家一門戰死後,最終在壇之浦之戰中被消滅。.
查看 清和源氏和伊勢平氏
佐竹義宣
佐竹義宣()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的武將和大名。佐竹氏第19代當主。出羽國久保田藩初代藩主。父親是佐竹義重。母親是伊達晴宗的女兒,因此與伊達政宗有親戚關係。.
查看 清和源氏和佐竹義宣
佐竹義昭
佐竹義昭(1531年10月5日-1565年11月25日)是常陸的戰國大名。佐竹氏第17代當主。常陸太田城城主。幼名是德壽丸。別名次郎、義從。官位是右京大夫。兒子是佐竹義重。.
查看 清和源氏和佐竹義昭
佐竹氏
佐竹氏()是日本的武家之一。本姓源氏。家系是清和源氏的一家系河內源氏流,是以新羅三郎義光為祖先的常陸源氏嫡流。與武田氏代表的甲斐源氏是同族。通字是「義」。家紋是「扇月」(扇に月,一般被稱為「日之丸扇」(日の丸扇」)),其他的有源氏香(花散里)、笹龍膽、佐竹桐、丸釘貫(丸に釘貫)、丁子巴、鐵線,總共7個家紋並稱「御當家七御紋」。因為屬於源氏,因此作為戰國大名、藩主、華族而有明確的系譜流傳到現代,是一個非常大的氏族。.
查看 清和源氏和佐竹氏
從五位
從五位為日本官階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五位之下正六位之上,追贈時則稱為贈正五位。以近代以前的日本位階制度來說,從五位下以上者為貴族。 而由於華族嫡男一般授以從五位之故,從五位也能被拿來當作華族嫡男的別稱。.
查看 清和源氏和從五位
從四位
從四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四位之下正五位之上,勳等上相當於勳四等,追贈時則稱為贈從四位。.
查看 清和源氏和從四位
征夷大將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查看 清和源氏和征夷大將軍
德川氏
德川氏(),是由德川家康創始的日本姓氏。.
查看 清和源氏和德川氏
後水尾天皇
後水尾天皇(;),日本第108代天皇,1611年5月9日-1629年12月22日在位。諱政仁()。 後水尾天皇是後陽成天皇第三皇子,母親為女御近衛前子。他於1611年接受後陽成天皇的讓位。原本後陽成天皇有意將帝位禪讓給他自己的弟弟八條宮智仁親王,因此後水尾天皇與其父之間關係並不和睦。 後陽成天皇的讓位是出於德川家康的意思,由於幕府初建,需要朝廷的權威做為後盾,而朝廷則需要幕府的金錢援助,只好屈從幕府威勢下。1619年,後水尾天皇因為寵愛的女官已生下一子一女的事被傳到當時將軍德川秀忠那裡,引起秀忠強烈不滿。1620年,由於朝廷迫於對德川家金援的需要,天皇不得不迎秀忠之女德川和子入宮。 寬永四年(1627年),發生紫衣事件,朝廷為了財政,事先未同幕府商量,允許禪門大德寺和妙心寺僧侶數十人穿紫衣袈裟。但是幕府制定僧侶之諸出世法度、京都大德寺及妙心寺之紫衣敕許無效,讓朝廷很沒面子。寬永六年(1629年),將軍德川家光竟派他的乳母春日局前往面見天皇,由於春日局無官無位卻前往面見天皇(春日局的義兄是朝廷公卿、武家傳奏三條西實條,而且春日局的父親是明智光秀的部下齋藤利三,前任丈夫是大名稻葉正成),被天皇認為是奇恥大辱,覺得幕府無把他的權威放在眼裡。同年,憤怒的天皇無預警讓位給才只有七歲不到的皇女興子內親王,是為明正天皇。此舉是為了昭顯德川幕府想效仿從前藤原一族以天皇外祖父的身分干預朝政的野心,由於德川和子只有四名女兒活至成年,此舉同時也斷絕了再次產生流有德川血統的天皇的可能性,因為皇室自元正天皇以後形成了不成文慣例:未婚皇女一旦即位便終身不嫁。 後水尾天皇退位後,以太上天皇身份行院政。往後幾位天皇的母親,與德川家沒有血緣關係,因此在過世以後才追贈女院身分,而幾位女院的父親的授官儀式也是在極秘之間進行,可見幕府對朝廷有所壓力。後水尾天皇致力於和歌,曾命令臣下編撰《類題和歌集》。作有《伊勢物語御抄》。此外他篤信佛教,曾拜中國福建渡來人隱元禪師為師父。後水尾天皇於1680年過世,葬於月輪陵。 後水尾此一諡號,是後水尾天皇生前親自指定的諡號,來自平安時代的清和天皇。清和天皇別號水尾帝,清和天皇的後任是其子陽成天皇,陽成天皇因行事荒唐而被廢。後水尾天皇與父親後陽成天皇不和,他稱父親為「後陽成」,而自稱「後水尾」,隱然有父子關係逆轉之意。此外,當時幕府德川氏自稱是清和天皇的後裔(清和源氏),故「後水尾天皇」這個名號也隱然有壓倒德川氏的含意。天皇於生前指定諡號,在以往鎌倉時代的後嵯峨天皇,室町時代的後小松天皇也有先例。.
查看 清和源氏和後水尾天皇
得川氏
得川氏(日語漢字:得川氏,假名:えがわし/とくがわし,羅馬字:Egawa-shi/Tokugawa-shi)是平安時代末期至鎌倉時代初期在上野國的豪族。清和源氏新田氏一族。祖先是新田義重的四男義季和兒子得川賴有(下野守,下野四郎太郎)。出身地是新田郡(新田莊)得川鄉(現今群馬縣太田市德川町,舊新田郡尾島町德川)(關於義季領有得川鄉的事,並沒有由父親新田義重和母親讓渡的史料存在。由父親傳領的是押切、世良田、三木、上平塚、下平塚。而且在新田莊成立時並沒有『得川鄉』的地名存在,因此由義季開發出來的可能性相當高)。有時會被記為得河、德河、德川。 「得川」本來在日語中是讀作「えがわ」,不過後來被讀作「とくがわ」。同族的世良田氏是因為始祖義季的名字在系譜上的位置有諸多説法。.
查看 清和源氏和得川氏
北面武士
北面武士是駐在院御所的北面(北側部屋)之下,守護上皇、供奉御幸的武士。11世紀末,由白河法皇創設。作為院的直屬軍,主要用在防範寺社的強訴。.
查看 清和源氏和北面武士
八島
八島可以指:.
查看 清和源氏和八島
石川氏
是日本的一個氏族、苗字。占全日本總人口姓氏排名第28位。.
查看 清和源氏和石川氏
第一尚氏
一尚氏是對尚思紹王即位(1406年)到尚德王被殺(1469年)的63年間統治琉球國的王室及其姓氏的通稱。是琉球最早的一個統一王朝。正式名稱為尚氏,為了與第二尚氏做區別,一般稱其為第一尚氏,又稱佐敷王統。第一尚氏從初代尚思紹王到末代尚德王,共傳位七代。 相傳,第一尚氏王朝初代國王尚思紹王的父親鮫川大主是大城按司的女婿,生尚思紹王。尚思紹成年之後,被擁戴為佐敷按司。 當時正處於戰亂的三山時代,尚思紹見其子尚巴志善於治國,且有軍事才能,於是退隱,讓位給尚巴志。1406年,尚巴志起兵擊敗中山王武寧,攻佔浦添城。尚思紹被兒子擁立為名義上的國王。 1421年,尚思紹王死去,尚巴志王即位,國力十分強盛。於1416年和1429年先後攻滅北山國怕尼芝王朝和南山國大里王朝。次年接受明朝冊封,被賜姓「尚」,改國號為「琉球」。此後琉球國開始逐漸興盛起來。 1453年尚金福王死後,琉球國發生爭奪王位的內亂(「志魯布里之亂」),首里城幾乎全毀,琉球國國力被銷弱。但後來尚德王不思整頓國家,反而不斷對外用兵,終於引起大臣的不滿。1469年,琉球國發生內亂,尚德王被殺。法司欲立尚德王的世子為王,遭群臣的一致反對。尚德王妃見勢不妙,攜世子逃往真玉城,被軍士發現並殺死。群臣擁立與第一尚氏沒有任何血源關係的御物城御鎖側官金丸為君。自此,第一尚氏王朝滅亡。 尚德王第三子屋比久大屋子倖免於難,後任佐敷間切屋比久地頭職。屋比久大屋子的第四子照屋親雲上長太,出任兼城間切照屋地頭職,是為明氏龜谷家元祖。.
查看 清和源氏和第一尚氏
第二尚氏
二尚氏是對從始祖尚圓王即位的1469年(成化六年)到琉球廢藩置縣的1879年的410年間統治琉球國的王室及其姓氏的通称。是琉球最後的王朝。正式名稱為尚氏,為了與第一尚氏做區別,一般稱其為第二尚氏,又稱伊是名王統。第二尚氏從初代尚圓王到末代尚泰王,共傳位十九代。其王室家紋為「左三巴」,又稱「左御紋」().
查看 清和源氏和第二尚氏
細川氏
細川氏是日本一個武家氏族,家紋丸之內二。細川氏是清和源氏足利氏的支流,名稱是來自13世紀三河國額田郡細川鄉。他們是室町時代管領以及江戶時代熊本藩藩主。.
查看 清和源氏和細川氏
紀伊德川家
紀伊德川家(),別稱紀州德川家。是江戶時代治理紀伊國和伊勢國的德川氏支系(分家),德川御三家之一,單稱為紀伊家、紀州家。江戶時代治理紀伊藩(又名紀州藩、和歌山藩)。家祖、初代藩主是德川家康的十子德川賴宣。 紀伊藩的第五代藩吉宗和第十三代藩主慶福,後來分別成為幕府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和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是德川御三家中唯一有藩主成為征夷大將軍的一家(第十五代慶喜雖出生於水戶德川家,但後來過繼到一橋德川家)。 紀伊家的支系只有一個,伊予國西條藩的西條松平家。不過,在吉宗繼承德川將軍家後,吉宗的次子宗武和四子宗尹分別建立田安德川家和一橋德川家,吉宗的長子家重的次子重好則建立清水德川家,此三家稱為德川御三卿,也算是紀伊家的支系。也因為御三卿的出現,紀伊家的血脈繁榮,從將軍家、御三卿領養子嗣的大名也非常的多。 明治維新後,紀伊家成為華族(貴族),被授予侯爵的地位。戰後,十六代當主德川賴貞在眾議院裡連續兩次當選。昭和二十九年(1954年),賴貞在任期中去世。 紀伊家到戰前,在日本是屈指可數的富豪之一。不過,由於賴貞散財,在他死後紀伊家欠下債務,重回德川遺族創立的事業,卻以不斷失敗做結束。紀伊家內也陸陸續續傳出醜聞。因此,紀伊家在戰後也成為媒體的焦點。.
查看 清和源氏和紀伊德川家
真田氏
真田氏()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的武家氏族,發跡於信濃國小縣郡真田村(現長野縣上田市內),最初作為國人眾臣服於武田氏,後來輾轉效力於後北條氏和德川氏等武家後獨立,儘管在關原之戰時,西軍的真田昌幸和真田信繁曾經在上田合戰中擊退東軍德川秀忠率領的軍隊,但是由於真田信之站在東軍而保住了領地,其後從上田藩增封至松代藩,歷經十代藩主直至廢藩置縣為止。.
查看 清和源氏和真田氏
田安德川家
安德川家,是德川氏的一個支系,御三卿之一。單稱田安家。.
查看 清和源氏和田安德川家
田中氏
中氏是日本人的一個氏族,是日本第四大姓氏。.
查看 清和源氏和田中氏
畠山氏
山氏(はたけやまし/はたけやまうじ),亦作田山氏,日本的一個武家氏族,桓武平氏的支流,發源於武藏国男衾郡畠山鄉而得名。室町時代三大管領之一。(畠,為和製漢字,中文可唸作ㄗ、ㄗㄞ、ㄊㄧㄢˊ).
查看 清和源氏和畠山氏
百武賢兼
武賢兼(天文7年(1538年) - 天正12年3月24日(1584年5月4日))日本戰國時代武將、龍造寺隆信的家臣。龍造寺四天王之一。屬於清和源氏的戶田家、户田兼定的長子。曾經使用過兼道、兼通兩個名字,最後使用賢兼。官位志摩守。 法名:明光明因永居子 家紋:鏡之内桔梗.
查看 清和源氏和百武賢兼
鎮守府將軍
鎮守府將軍是日本在奈良時代至平安時代期間所設的一個令外官,職掌陸奧北方的防務,在古事記與日本書紀中稱為「鎮守將軍」或「陸奧鎮守將軍」,只有初代鎮守將軍的大野東人被記述為「鎮守府將軍」。平安時代後,鎮所遷離陸奧國府,鎮所形成更為獨立的「鎮守府」於是「鎮守府將軍」才逐漸變成定稱。 鎮守府將軍原本為四、五位左右的官等,後來因為職要權重,被視為武門的榮職,所以自源經基開始,清和源氏出身的源氏大將都曾出任過鎮守府將軍。在源賴朝出任征夷大將軍,建立武家政權鎌倉幕府後,鎮守府將軍被實質上廢除,終鎌倉時代,鎮守府將軍只曾作為名譽職追贈給亡故的新田義重。鎌倉時代結束後,政權回歸到後醍醐天皇,建武新政中規劃重新恢復鎮守府將軍,並由年少的陸奧守北畠顯家出任。同時,在北畠顯家的父親北畠親房的奏請下,當鎮守府將軍由官等三位以上的公卿出任時,特以「鎮守大將軍」稱之,置於和征夷大将軍同等的地位。.
查看 清和源氏和鎮守府將軍
鎌倉幕府將軍列表
鎌倉幕府將軍列表是鎌倉幕府(源氏幕府)的--的一覽表。.
蠣崎氏
蠣崎氏是日本戰國時代以來以蝦夷地為根據地的大名氏族。因領有糠部郡蠣崎(今青森縣陸奧市川內町),故而被稱為蠣崎氏。江戶時代,改姓松前氏,但其庶流中仍然使用蠣崎氏。 蠣崎氏自稱為清和源氏(河內源氏)義光流、甲斐源氏的庶流,但實際上是陸奧的土豪移住到蝦夷。 Category:日本氏族 Category:蠣崎氏 Category:松前氏.
查看 清和源氏和蠣崎氏
表千家
表千家(おもてせんけ)是茶道流派之一。繼承流祖千利休家督的千家流茶道之本家,宗家位在京都市上京區小川通寺之內通上。 象徵表千家的茶室不審菴(ふしんあん)由財團法人不審菴管理。現在的家元是千利休以來14代的而妙齋(じみょうさい)千宗左(せんそうさ)家元。歷代家元作為紀州藩主紀州德川家(御三家)的茶頭,擁有傲人的家世,和三井家也有淵源。.
查看 清和源氏和表千家
裏千家
裏千家(うらせんけ)是茶道流派之一。「裏千家」可以指家元和其家族所構成的宗家、也可以指財團法人裏千家今日庵的法人組織、或是包含弟子・門下生的流派組織。是茶道諸流派中最大的流派。 裏千家之名是相對於繼承千利休家督的本家表千家(不審菴),今日庵位在街道裏側之意。宗家位在京都市上京區小川寺之內上,和表千家宗家隣接。茶室・今日庵(こんにちあん)也是裏千家的代名詞。「千家」原指本家的表千家,但因裏千家的活躍,近年和其分家武者小路千家合稱為「三千家」(さんせんけ)。.
查看 清和源氏和裏千家
高家
家是指家格高尚、擁有權勢的家族、名門。後來變成江戶幕府的役職。.
查看 清和源氏和高家
高岡氏
岡氏 是日本人的一箇氏族。.
查看 清和源氏和高岡氏
高梨政賴
梨政賴(1508年?—1576年?)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信濃國名門高梨氏當主。父親是高梨澄賴。.
查看 清和源氏和高梨政賴
越智松平家
越智松平家是松平氏旁系,也是親藩、御家門之一。江戶幕府第六代將軍德川家宣之弟松平清武為其家祖,也是上野國館林藩與石見國濱田藩的藩主家。.
查看 清和源氏和越智松平家
足利直義
足利直義(),日本鎌倉時代末期至南北朝時代初期的知名武將。他是足利貞氏的第三子,室町幕府開朝初代幕府將軍足利尊氏是他的同胞哥哥。足利直義在室町幕府的建立中起著重要作用。 1326年起,擔任兵部重要官員,室町幕府成立後,除了持有兵權,參加多項爭戰外也擔任大御所等重要職務。相對於足利尊氏的「大將軍」,世人稱直義為「副將軍」。1349年在觀應擾亂中失勢出家,次年投奔南朝。1351年在關東被足利尊氏擊敗,囚禁於鎌倉,直到翌年去世為止。.
查看 清和源氏和足利直義
足利高義
足利高義(,)是日本鎌倉時代末期武將,鎌倉幕府御家人,父親是,母親是北條顯時之女釋迦堂殿,異母弟是足利尊氏和足利直義。.
查看 清和源氏和足利高義
足利氏
足利氏是日本活躍於平安時代到室町時代的一個氏族,家紋足利二之引。原姓是源氏。是清和源氏中的河內源氏世家一族。鎌倉時代是幕府將軍的宗室而到了室町時代則成了足利幕府的征夷大將軍.
查看 清和源氏和足利氏
藤原道長
藤原道長(道長去世於萬壽4年12月。萬壽4年是1027年,但月份則採舊曆,換算成西元則屬1028年。道長去世見)日本平安時代的公卿,藤原北家藤原兼家的第五子。官至從一位攝政太政大臣,准三宮。出家後法名行觀,後改名行覺。別名法成寺攝政、御堂殿大日本史 ,或稱御堂關白。 道長是攝關政治、外戚掌權的最具代表性人物。他最為有名的事跡是「一家立三--」。藉著姻親關係,道長掌握了極大的權勢,其在權勢達到頂峰的時期,曾寫下一首和歌「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來描述自己的心境。.
查看 清和源氏和藤原道長
藤原良房
--(ふじわら の よしふさ,),日本平安時代公卿,藤原氏北家藤原冬嗣次男,母藤原美都子,妻嵯峨天皇皇女源潔姬。官至從一位攝政太政大臣,准三宮。去世後贈正一位,封美濃公,謚忠仁。世稱染殿大臣,或稱白河殿 大日本史、、。 女明子,潔姬所生,入宮為文德天皇女御,生惟仁親王(清和天皇)。文德天皇去世後,良房攝政輔佐年幼的外孫清和天皇。清和天皇自幼長於良房宅邸,對良房之信賴終其身不變,時常尋幸染殿花亭 。 良房任攝政是日本史上,初次由非皇族的臣子擔任攝政;其後藤原北家子孫相繼擔任攝政、關白,可說是良房奠定的基礎 日本史(鄭學稼著,黎明文化,臺北,民66) 。無子,以兄長良子基經為後。 良房監修續日本後紀,記述仁明天皇一代的歷史。.
查看 清和源氏和藤原良房
關東地方
東地方()是指日本本州中部偏東瀕太平洋的地區,由茨城縣、栃木縣、群馬縣、埼玉縣、千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所構成。其以首都東京為中心,居住人口超過4千3百萬,聚集超過三分之一的日本人口;以關東地方1都3縣為核心的東京都會區(首都圈),人口逾3千7百萬人,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
查看 清和源氏和關東地方
長坂信政
長坂信政(生年不詳-1572年)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三河松平氏(後來的德川氏)家臣。通稱彦五郎、茶利九郎。別名是九郎。兒子有長坂信宅。 家系是清和源氏義光流小笠原氏的庶流長坂氏,被認為與武田家的家臣長坂光堅是同族(遠戚)。而與陸奥的長坂氏沒有關係(這個是千葉氏系)。 前期事績不明。長坂氏是小笠原氏支流的九郎守重仕於足利將軍家並居住在山城國長坂村而以長坂為姓,信政被認為是守重的孫兒。祖父守重和父親信重(守重的三男)都仕於足利將軍家,而信政則是松平氏的家臣,其中的原因不明。長坂氏的系譜中是以小笠原信定為家祖,但是信定與信政和光堅是同一時期的人物,與光堅出仕的武田氏更是敵對關係,因此沒有可信性。 仕於松平氏三代(松平清康、廣忠、家康),在與尾張織田氏的戰鬥中相當活躍,因為以槍立下功名而有「血鑓九郎」的異名,這個異名被信政的子孫代代繼承。兒子信宅亦有與穴山梅雪交涉等對德川氏的功積,子孫以旗本的身份存續。.
查看 清和源氏和長坂信政
陸奧圓明流外傳 修羅之刻
《陸奧圓明流外傳 修羅之刻》(『陸奥圓明流外伝 修羅の刻』),簡稱《修羅之刻》,為所創作之日本歷史與格鬥漫畫,曾改編為動畫與小說。是川原正敏另一部漫畫作品《修羅之門》之外傳。由1989年講談社《月刊少年Magazine-7月號》開始不定期連載,直至2016年2月號,《陸奧圓明流外傳-修羅之刻》已經發展至43話(17+1單行本)。《陸奧圓明流外傳 修羅之刻》記錄著「陸奧」家族與日本歷史上每個強者的相遇及格鬥的事蹟。.
松戶德川家
松戶德川家,是德川氏支系水戶德川家的分家。 明治維新後,在松戶別邸的水戶藩藩主德川昭武嫡子武定於明治25年(1892年)受封子爵而創設松戶德川家。.
查看 清和源氏和松戶德川家
板垣退助
板垣退助(天保8年4月17日(1837年5月21日)—大正8年(1919年)7月16日),日本明治維新的功臣之一,也是日本自由民權運動家、日本第一個政黨自由黨的創立者。土佐藩出身。位階勲等是從一位,伯爵爵位。.
查看 清和源氏和板垣退助
村上義清
村上義清()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北信濃的戰國大名。父親是左衛門督村上顯國(賴平・賴衝)。母親是室町幕府三管領斯波義寛的女兒。乳娘是家臣出浦國則之妻。正室是信濃守護小笠原長棟的女兒。幼名武王丸, 信濃埴科郡葛尾城城主時期兩度擊退武田晴信(後來的信玄)的侵攻等,武勇為人所知,繼任家督後,把佐久郡、埴科郡、小縣郡、水內郡、高井郡等信濃東部及北部納入領地支配,成為村上氏最盛期的當主。實質上是身為戰國大名的村上氏的最後當主。.
查看 清和源氏和村上義清
村上武吉
村上武吉(、天文2年-慶長9年8月22日),是活躍於瀨戶內海的村上水軍當主,別名能島武慶。父親是村上義忠,兒子是村上元吉及村上景親。.
查看 清和源氏和村上武吉
村上氏
村上氏,日本姓氏之一,日語訓讀音為むらかみし,在日本姓氏排名第36位。.
查看 清和源氏和村上氏
森蘭丸
森蘭丸()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家系是清和源氏,即以為祖先而開創的森氏。父親是織田信長的家臣森可成,兄長有森可隆、森長可,弟弟有、、森忠政(後來的津山藩初代藩主)等人。一般資料所見的本名為長定,但也有成利、長康等說法。在當時留下的史料裡,有將他稱為亂丸、亂法師等紀錄。 蘭丸是織田信長給侍童取的名字。除了森蘭丸,日本連鎖百貨公司松坂屋的創始人與其父伊藤祐廣也是出身織田信長的侍童,都被命名為蘭丸,可見信長多次以蘭丸做為侍童的名字。 森蘭丸是尾張國大名織田信長的小姓,頗受寵愛。天正十年(1582年)在甲斐武田氏滅亡後,被任命為美濃國岩村城(但信長公記記載為美濃金山城五萬石領地及よなだ島一萬石知行領)的城主。同年6月2日於本能寺之變初期向信長報告重臣明智光秀叛變,戰鬥過程中,森蘭丸與同為小姓的兩個弟弟森長隆、森長氏皆戰死。據說當時信長命令蘭丸在本能寺放火。蘭丸身後葬在阿彌陀寺,戒名為月江宗春居士。.
查看 清和源氏和森蘭丸
森氏
森氏,日語訓讀音為もりし,是日本的一個氏族、苗字。占日本姓氏列表第27位。.
查看 清和源氏和森氏
植村氏明
植村 氏明(日语:うえむら うじあき 永正17年(1520年)- 天文21年(1552年))战国时代武将。德川氏家臣。 植村氏为清和源氏的一支。自称是可以追溯到摄津源氏的美浓源氏嫡流・土岐氏的末裔。 氏明仕于松平家3代(清康・广忠・家康)。天文4年(1535年)主君・松平清康被部下阿部正丰杀害之时(森山崩)当场斩杀正丰。随后,天文18年(1549年)次代的主君・松平广忠被岩松八弥杀害之时,氏明又当场斩杀八弥,因而获得了感谢状(但是广忠的死因也有肺结核一说,如果成立就没有此事)。 天文21年(1552年)在尾张国沓掛同织田军的合战中战死。 本多忠高的妻子小夜是他的女儿。有子家存,氏宗。 Category:植村氏 Category:1552年逝世 Category:三河国出身人物 Category:日本战争身亡者 Category:1520年出生 Category:戰國武將.
查看 清和源氏和植村氏明
櫻井松平家
櫻井松平家(日語漢字:桜井松平家,假名:さくらいまつだいらけ,羅馬字:Sakuraimatsudaitake)是以松平宗家第5代當主松平長忠次男(或三男)松平内膳信定為家祖的松平氏庶流。因為領有三河國碧海郡櫻井(現在今愛知縣安城市)而稱櫻井松平家。十八松平之一。.
查看 清和源氏和櫻井松平家
正四位
正四位為日本品秩與神階的一種,位於從三位之下從四位之上,勳等上相當於勳三等,追贈時則稱為贈正四位。.
查看 清和源氏和正四位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大永元年十一月三日-元龟四年四月十二日,原名武田晴信,通稱太郎)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為清和源氏源義光的後代,甲斐武田家第19代家督,武田信虎之长子。母亲是甲斐國人眾的女儿大井之方,先室為扇谷上杉家大名上杉朝興之女,繼室為左大臣三條公賴之女三條之方。官位是從四位下、信濃守,大正時代贈从三位。 武田信玄是日本戰國時代名将,人稱「甲斐之虎」,與「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相模之獅」北條氏康齊名。在日本战国史上颇具影响。所举“风林火山”(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之军旗,语出《孙子兵法》,成了武田军的一种象征。.
查看 清和源氏和武田信玄
武田氏
武田氏,是日本从平安时代末期到战国时代的武士氏族。本姓是源氏。家系是以清和源氏的一个支系河内源氏下的源義光为始祖的甲斐源氏的宗家。武田氏在安艺国、若狭国存在支系,上总国亦有庶出支系。.
查看 清和源氏和武田氏
武者小路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むしゃこうじせんけ)是茶道流派之一。繼承千利休家督的本家表千家、分家的武者小路千家和裏千家併稱三千家。現在,官休庵(かんきゅうあん)可以指武者小路千家的茶室和財團法人官休庵。宗家位在京都市上京區武者小路通小川東入,此所在地是武者小路千家之名的由來。.
查看 清和源氏和武者小路千家
江戶幕府將軍列表
江戶幕府將軍列表中列出日本江戶幕府時期,德川氏十五任征夷大將軍的列表。德川家的將軍除了秀忠以外,在就任同時都會一併得到源氏長者的稱號,死後也會追贈正一位的地位。15位将军中只有,家康,家光,慶喜三人是正室所生。.
河內源氏
河内源氏是平安时代清和源氏的一支,当时以河內國(今大阪府一部分)作为根据地。被武士称作“源氏”的一般指的就是河内源氏。此外,与伊勢平氏被称作“平家”相对应,古时河内源氏也会被称作“源家”。.
查看 清和源氏和河內源氏
淺井氏
淺井氏()是日本鎌倉時代至江戶時代的武家氏族,發跡於近江國丁野(現滋賀縣長濱市內),原本為京極氏的家臣,後來取代主家在北近江的地位,雖然一度臣服於南近江的六角氏,及後再擊敗六角氏擴展勢力,雖然一度與織田氏結盟,可是最終選擇與朝倉氏聯手對抗織田,然而在姊川之戰敗給織田信長後勢力大幅衰退,最終在小谷城之戰中毀滅。其後,淺井長政與阿市誕下的長女淺井茶茶(淀殿)嫁給豐臣秀吉、次女淺井初(常高院)嫁給京極高次和三女淺井江(崇源院)則嫁給德川秀忠,其中茶茶和江在關原之戰和大坂之陣等多場戰役中均處於敵對狀態,初則作為豐臣氏與德川氏之間的調停人,盡力讓兩大勢力和平共處,三人對於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的形勢發揮重大的影響力。.
查看 清和源氏和淺井氏
淺野氏
淺野氏,是日本一個武家氏族,家紋是淺野鷹之羽。宗家是廣島藩主,支流是赤穗藩主。祖先是清和源氏賴光土岐氏庶流土岐光衡次男土岐光時在土岐郡淺野仕官的時候開始改名淺野的姓氏。 在淺野長勝的時代,是織田氏的弓道眾,長勝的養女彌彌與木下藤吉郎婚姻,地位得以提升。之後在淺野長政的時代,先後為近江坂本城城主、若狭小浜城城主,成為了甲斐國22萬石大名,並於豐臣秀吉晚年,以五奉行之身分活躍。在淺野長晟的時代,更成為42萬石的大名,淺野管治到廢藩置縣為止,明治時代其子孫成為華族。.
查看 清和源氏和淺野氏
渡边纲
渡边纲(日语:渡辺 綱/わたなべ の つな)平安时代中期武将。源宛之子。嵯峨源氏源融的后代。正式名为源纲(みなもと の つな)。通称渡边源次。以赖光四天王之首而闻名。渡边氏的祖先。.
查看 清和源氏和渡边纲
渡边氏
渡邊氏是日本的姓氏、氏族、苗字,也是日本第5大姓。 起源於攝津国渡邊的嵯峨源氏。.
查看 清和源氏和渡边氏
清和天皇
清和天皇(;),日本第56代天皇,天安二年(858年12月15日)至贞观十八年(876年12月18日)在位。諱惟仁()。.
查看 清和源氏和清和天皇
清水德川家
清水德川家,是德川氏的一個支系,御三卿之一。單稱清水家。.
查看 清和源氏和清水德川家
源希義
源希義(,)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武士,清和源氏為義流河內源氏出身,源義朝的五子,源賴朝的同母弟,同母姊妹為室坊門姬。.
查看 清和源氏和源希義
源義經
源義經(--元年-文治五年閏四月卅日,即),為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出身於河內源氏的武士,知名的將領,曾任左衛門少尉兼檢非違使(俗稱為判官)。 父源義朝家系乃清和源氏其中一支,河内源氏的棟樑源賴信的後代,世世代代在東國武家人材輩出。義經為源義朝的第九子,幼名牛若丸(うしわかまる)。在平--治之亂中為平清盛所敗後,源義經在7歲時被送到京都鞍馬寺學習。之後他投奔奥州,受到奥州藤原氏當主藤原秀衡的庇護。及長,源義經與兄長源賴朝一齊舉兵討伐平家,在著名的戰役源平合戰中戰功彪炳,威名顯赫。但也因功高震主為源賴朝所猜忌,最終兄弟反目成仇。源賴朝在全國追捕義經。義經在走投無路之下再度投靠藤原秀衡,秀衡死後,其子藤原泰衡繼為家督,泰衡因畏懼源賴朝,領兵突襲源義經,源義經自知必死,把自己鎖在佛堂,誦經祈求往生淨土,在左右手弁慶等所有家臣戰死後,義經為避免妻女受辱,拔刀刺殺了愛妻鄉御前與4歳的愛女龜鶴御前,切腹自盡。 源義經為日本人所愛戴的傳統英雄之一,而且由於其生涯富有傳奇與悲劇的色彩,在許多故事、戲劇中都有關於他的描述,在許多神社中也奉祀著源義經,並與戰國末年的真田信繁、建武中興時代的楠木正成並列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查看 清和源氏和源義經
源賴家
源賴家()為鎌倉幕府前期的第二代將軍(“”)(1202年-1203年在位),是镰仓幕府初代征夷大将军、清和源氏後裔源賴朝的嫡子,母亲为北條政子(实为源赖朝次子,北条政子长子),正室为比企能員之女若狹局。子女有一幡、僧公曉、榮實、襌曉及藤原賴經正室竹御所等。官位至征夷大將軍正二位行權大納言。法名法華院殿金吾大禪閤。 幼名萬壽丸。建久7年(1195年)随源赖朝进京朝觐,建久8年(1197年)12月15日及叙從五位上右近衛權少將,再兼任赞岐权介。正治元年(1199年),源賴朝突然去世後继任家督,并成为镰仓幕府二代将军,轉任左近衛中將,时年18岁。建仁2年(1202年)又升為正三位,7月22日再升從二位,征夷大將軍宣下。翌年升任為正二位。 源赖家重用乳母一系的比企氏,漠视旧令,浪荡镰仓,甚至曾试图抢夺幕府旧臣安达景盛之妾,其独断的态度也招致御家人的反感。赖家母系一方的北條氏为了限制新将军的行政大权,阻止其“獨斷專政”,开始禁止源赖家亲自参与裁决诉讼,而代之以北条氏等御家人为首的十三人合議制度。此后镰仓诸将密谋将其废黜,并推举其弟千幡(源實朝)为新任将军,镰仓旧臣梶原景时及比企能员先后对以北条氏为首的反赖家势力進行最後的反擊(梶原景时之变、比企能员之变),但均以失败告终,賴家更是被北条时政剝奪將軍之職,流放到伊豆修禪寺(今靜岡縣伊豆市)中幽禁。 随着源赖家被北条氏所流放,后者也开始正是掌握镰仓幕府的实权。翌年,源赖家被北條时政所派遣的刺客刺殺。.
查看 清和源氏和源賴家
源賴信
源赖信(968年12月21日-1048年6月1日)是平安时代中期武將。父親是在攝津國多田(現今兵庫縣川西市多田)形成源氏武士團的源滿仲。以河內國石川郡壺井(現今大阪府羽曳野市壺井)為本據地的河內源氏的家祖。.
查看 清和源氏和源賴信
源氏
源氏是日本一個著名的氏族,活躍於平安時代,最著名的分支為清和源氏。平安時代末期,與另外一支氏族平氏爆發了源平合戰,最終勝利,而開啟了幕府時代。.
查看 清和源氏和源氏
會津松平家
會津松平家是陸奧國會津地區的松平氏旁系,也是親藩、御家門之一。這是以江戶幕府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四男保科正之為家祖的會津藩藩主家。是戊辰戰爭之國賊朝敵。 保科正之是秀忠的妾腹之子,因為不能讓秀忠正室阿江與知道有這個孩子,所以送給信濃國高遠藩的保科正光當做養子養育成人。秀忠夫妻都過世之後,三代將軍家光讓異母弟正之由高遠藩主(三萬石)轉封出羽國山形藩二十萬石,後來又封為陸奧國會津藩二十三萬石。 正之雖然是將軍的弟弟,但是為人謙虛,很受家光信賴,因此奉命做為輔佐四代將軍家綱的人,在幕府很受重視。當初他拒絕改姓松平,在正之死後的1696年,第三代正容(正之之子)才改姓松平,從此保科家就改稱為會津松平家。 七代將軍家繼死後,會津松平家成為唯一流傳秀忠血脈的家族,而九代容保則是八代容敬的女婿,也是從美濃國高須藩高須松平家迎來的養子。容保在幕末時任京都守護職,維持京都的治安,相當活躍,並與倒幕派敵對。大政奉還後幕府毀壞,最後的將軍德川慶喜向新政府側投降,他做為奧羽越列藩同盟的中心與新政府軍戰爭(戊辰戰爭)。1868年,會津若松城在戰爭(會津戰爭)中敗北,會津藩領被沒收。 1869年,容保的嫡男容大被允許存續家名,改封陸奧國斗南藩(現在的青森縣陸奧市)三萬石(其實根本只有七千石,詳見會津藩)。廢藩置縣後列名華族,授予子爵之位。分家松平恆雄(容保的四男)進入外務省,曾經擔任駐美大使、駐英大使,戰後成為初代參議院議長。秩父宮妃勢津子妃是恆雄的長女,恆雄之子松平一郎是東京銀行會長。一郎之子恆孝,於1963年繼承德川宗家,成為第十八代當主。.
查看 清和源氏和會津松平家
最上氏
最上氏(もがみし),是清和源氏的足利氏的支流。三管領之一斯波氏的分家。世襲室町幕府的羽州探題一職,戰國時代發展為出羽國的大名。也被稱為斯波最上氏或斯波出羽家。.
查看 清和源氏和最上氏
明智氏
明智氏(日語漢字:明智氏,假名:あけちし,羅馬字:Akechishi)是清和源氏土岐氏的支流氏族。發祥地在現在的惠那郡明智町,之後隨著土岐宗家第5代賴遠轉移到岐阜長森,明智宗家就轉移到明智庄(可兒市)。.
查看 清和源氏和明智氏
斯波氏
斯波氏是日本武家氏族。源自清和天皇後代源義家之子義國足利氏的後代。是室町時代幕府三管領之一。曾經擁有尾張、山城、若狹、越前、加賀、越中、能登、遠江、信濃、佐渡、安房等地的守護大名。家族曾長時間出任奧州探題及羽州探題兩職,亦曾經短時間出任九州探題及關東管領。.
查看 清和源氏和斯波氏
新田氏
新田氏,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发源于上野国(今群马县)的豪族(军事贵族)。新田氏始祖是清和源氏支流河内源氏栋梁、鎮守府将軍源義家三子源義国的长子新田義重,故新田氏家系为所谓“上野源氏”。新田氏与義國流足利氏(源姓足利)是同族。後來藤原忠雅到上野国開創新田庄。.
查看 清和源氏和新田氏
日本历史
日本歷史、日本史是指日本或日本列島內的歷史。 根據民間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建國。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期間曾經歷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 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19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1990年代,泡沫經濟破灭。.
查看 清和源氏和日本历史
日本公家列表
以下是日本平安时代以降的公家一览,明治维新后公家于日本战国时代以来的各大名一道构成了位列第二的华族阶级,最终于二战结束后被全面废止。此表按各氏姓(主要是藤原氏、源氏、平氏)的尊卑、渊源分列。.
查看 清和源氏和日本公家列表
日本氏族
日本氏族指日本歷史上有“姓”或“氏”的著名氏族。.
查看 清和源氏和日本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