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淮西节度使

指数 淮西节度使

淮西節度使,又称淮宁節度使、申蔡節度使、彰义節度使,是唐朝在今淮南道西部设置的節度使,是割据的藩镇,在817年,平定吴元济后废除。.

目录

  1. 46 关系: 劉玄佐吳元濟吕諲天雄军节度使孙广孙汉韶宣武军节度使已不存在国家列表东都畿都防御使乔琳义成军节度使于頔康福張孝忠彰义军节度使刘从一冯赟关播削藩政策皇甫镈王绍 (唐朝)王思同田懷諫申蔡節度使留后萧复鲁炅霍彦威董重質鄭賁 (唐朝)蕭俛通鉴纪事本末陈仙奇柳浑李希烈李忠臣李元平 (唐朝)李程李璘李諒 (虔王)李藩梁守谦武昌军节度使河朔三镇淮南节度使曲环

劉玄佐

劉玄佐(),本名劉洽。唐滑州匡城(今長垣縣西南)人。 少時倜盪,為人豪放,早年是縣衙捕頭,後因事入獄,幾為獄卒折磨至死,後逃脫。從永平軍,代宗大歷年間,因功當上了永平軍牙將。襲破宋州,為宋州刺史,加封為御史中丞。建中二年擊敗李納,斩首万余级,功加御史大夫。又克濮州,杨令晖投降。又與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殊死戰,多有戰勝,希烈攻陳州,劉洽遣劉昌與諸軍救之。在陳州大破李希烈,奪取汴州,为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唐德宗回長安,赐名为劉玄佐。官至泾原四镇北庭等道兵马副元帅。 玄佐厚赏军士,颇得民心,知錯能改,一日欲殺翟行恭,為謀士鄭涉所勸阻。貞元二年(786年),韓滉與劉玄佐同拜為兄弟。貞元八年(792年)四月宣武軍節度使劉玄佐死後,追赠为太傅。其子劉士寧繼任。.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劉玄佐

吳元濟

吴元濟(),中国唐朝沧州清池县(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人,唐朝後期藩鎮首領。.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吳元濟

吕諲

吕諲(),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爵封须昌县开国伯,谥号肃,唐朝官员,唐肃宗年间拜相。史学家往往认为他后来担任地方官时比担任宰相更出色。.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吕諲

天雄军节度使

天雄軍節度使,唐朝為魏博節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節度使,唐末到五代割据河北魏博(今邯鄲)一帶,为河北三镇之一。在8世纪末是河北三镇的首领,9世纪衰落。.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天雄军节度使

孙广

孙广,唐朝官员,李希烈楚国政权宰相。.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孙广

孙汉韶

孙汉韶(),字享天,五代十国时晋国将领李存进(本名孙重进)长子。最初效力晋国后身后唐,后效力后蜀。.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孙汉韶

宣武军节度使

宣武军节度使,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东部设立的节度使。中和三年(883年)朱温为节度使,以此为根据地,兼并中原,建立后梁。首府汴梁(即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成为後來北宋东京开封府的雏形。.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宣武军节度使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东都畿都防御使

东都畿都防御使,唐朝在今都畿道(东都洛阳)设立的防御使。 756年,设置东都畿观察使,管辖河南府、郑州、汝州、怀州、陕州,郑州归淮西节度使,758年)汝州归豫许汝节度使,陕州归陕虢节度使。763年,怀州归昭义节度使,764年废除。779年恢复,留台御史中丞兼任,领河南府、汝州。783年改为东都畿·汝州节度使。785年改为东都畿都防御使,东都留守兼任,管理河南府、汝州、唐州、邓州,786年,改为防御观察使。787年,唐州、邓州归山南东道节度使。789年,汝州另设防御使。808年废除。818年恢复,821年罢汝州,822年领汝州。885年,为东都畿观察防遏使。888年,改为佑国军节度使,894年,汝州归忠武军节度使。900年恢复汝州和观察防遏使。904年,佑国军节度使迁到长安,废除东都观察防遏使,洛阳作为首都。.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东都畿都防御使

乔琳

乔琳(),中国唐朝官员,唐德宗初年短暂为宰相。他后来效力叛军首领朱泚,唐军消灭朱泚政权后,他虽然年老,也被处决了。.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乔琳

义成军节度使

义成军节度使,又称郑滑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北部设立的節度使。 758年八月,设立滑濮六州节度使。九月,设郑蔡节度使。759年四月,设郑陈颍亳节度使,一度有申州、光州、寿州,后归淮西节度使。五月,滑州归汴州节度使。761年五月,设立滑卫六州节度使,下辖滑州、卫州、相州、贝州、魏州、博州。763年,滑卫为滑亳节度使,下辖滑州、亳州、德州、魏州、博州,后来卫州归泽潞节度使,相州、贝州归昭义节度使。另设魏博节度使。769年,滑亳增加陈州。770年四月,设立郑颍节度使,下辖泾州、郑州、颍州,治泾州。郑颍支援泾州财政。772年十二月,设立永平军节度使。下辖滑州、亳州、陈州,治滑州。777年九月,段秀实遥兼郑颍节度使。十月,永平军增加宋州、泗州。779年三月,汴州、颍州隶属永平节度使,永平治汴州。781年郑州隶属永平节度使。宋州、亳州、颍州另设宣武节度使,泗州归属淮南节度使。永平军下辖汴州、滑州、陈州、郑州。784年,汴州、滑州归宣武节度使,滑州又复归,治滑州。785年,永平军改为义成军,下辖滑州、许州、陈州、郑州,治滑州。786年七月,陈州、许州另设陈许节度使。之后,义成军节度使长期领有滑州、郑州。822年,领颍州,890年六月,改号宣义军。后唐恢复义成军。.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义成军节度使

于頔

于(),唐朝大臣。字允元,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北周太傅、燕文公于谨七世孙。唐德宗时任湖州(今浙江吴兴)刺史。南朝时湖州西湖有可灌溉田地3000顷,年久湮没,他兴工设堤塘加以修复,粳稻、蒲鱼收获颇多。后改苏州刺史,浚沟渎,整街衢,废淫祠。由大理卿迁陕虢观察使。自以为得志,陵虐下属,府掾姚岘不胜其虐,与其弟泛舟于河时,投河而死。 贞元十四年(798年),任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东败淮西叛镇吴少诚。后他广募战士,扩充实力,公然聚敛,恣意专杀,以凌上威下为务,向德宗要求提升襄州为大都督府,德宗无奈答应,遂成为汉南重要割据势力。累迁至左仆射、平章事、燕国公。时常不奉诏旨,擅自进兵南阳,朝廷几为之旰食。宪宗时,藩镇势力较弱,稍戒惧,以第四子于季友请求尚公主。宪宗以长女永昌公主下嫁。在其第二子于方屡次劝谏下,才入朝面圣,拜司空、平章事,元和八年,因其子于敏被奴仆王再荣告发杀人,贬为恩王傅。同年十月改授太子宾客。十三年八月卒,赠太保,谥曰“厉”。后其子于季友向唐穆宗求情,改赐谥曰“思”。.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于頔

康福

康福(),是五代十国后唐、后晋的武将,蔚州(今河北蔚县)人,世为本州军校。 后唐庄宗看康福是胡人而且长得福态,命他为马坊使,在相州牧马。鄴都之變,明宗李嗣源被迫造反时,康福献马数千匹。明宗即位后,以他为飞龙使、磁州刺史。康福和李嗣源常常用胡语交谈。枢密使安重诲很讨厌康福。 天成四年(929年),朔方军列校李宾作乱。节度使韩澄向朝廷请求由朝廷任命节度使,安重诲推荐康福担任朔方节度使。康福认为是安重诲陷害他,向李嗣源哭诉。李嗣源让康福领兵一万人赴灵州,击败在西北的吐蕃部落。康福在朔方三年,农业丰收,马匹充沛。安重诲却说,康福有异志。李嗣源没有怀疑他。之后,历任彰义节度使、静难节度使(又稱邠宁节度使,驻邠州)检校太傅。清泰年间,移镇雄武节度使(驻秦州),加特进、开国侯,充西面都部署。 石敬瑭建立后晋,加康福检校太尉、开国公。又加同平章事。移镇河中节度使,加兼侍中。入朝改赐输忠守正翊亮功臣,加开府仪同三司,增食邑至五千户,实封五百户。天福七年(942年)秋,在京师开封去世,年五十八。赠太师,谥号武安。.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康福

張孝忠

张孝忠(),本名张阿劳,封上谷郡王,谥贞武,唐朝将领,奚族。在安史之乱中,他最初为叛军燕军效力,后又效力军阀李宝臣。李宝臣死后,他效命朝廷,为官军在被半独立藩镇包围的河北提供了立足之地。.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張孝忠

彰义军节度使

彰义军节度使,藩镇节度使名。.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彰义军节度使

刘从一

刘从一(),字从一,《唐故正议大夫守户部尚书赠太子太傅广平刘公墓志铭并序》中国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刘从一

冯赟

冯赟(?《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唐官员,在后唐第二任皇帝李嗣源与李嗣源之子和继承人李从厚年间任宰相和枢密使。.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冯赟

关播

关播(《旧唐书》卷一十三),字务元,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关播

削藩政策

削藩是封建制度下君主为了鞏固自身權利而收回藩王、藩鎮、诸侯、軍閥等地方政權割据势力手中的部分或全部权力,而著手实施的政策。由于利益冲突,削藩常常引发政治动荡,甚至军事对抗。.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削藩政策

皇甫镈

皇甫镈(),泾州临泾县(今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人,祖籍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唐朝大臣。 唐德宗贞元进士,为监察御史,后迁吏部员外郎、判度支,改户部侍郎。宪宗伐蔡(今河南汝南),因急于用度,他勾削严急,尅扣将士粮料,专事供奉,又加御史大夫。蔡州平定的次年,憲宗漸漸驕傲奢侈,皇甫鎛和程异不斷的向他呈獻「羨餘」,供他揮霍,憲宗升皇甫镈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犹领度支,又与李道古荐方士柳泌,为宪宗制“长生药”,以求宠信。宰相裴度、崔群雖極力反對,宪宗不理。皇甫鎛更賄賂左神策中尉宦官吐突承璀。皇甫鎛权倾朝野,人無敢言者,只有諫議大夫武儒衡上疏對抗他。元和十五年(820)正月,穆宗即位,因依附吐突承璀奏請立澧王李惲為太子事發,被贬为崖州(今海南琼山东南)司户参军。后卒于贬所。有子皇甫-珪-字德卿,孙皇甫蘊字待價。.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皇甫镈

王绍 (唐朝)

王绍(),李绛《兵部尚书王绍神道碑》唐朝官员。.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王绍 (唐朝)

王思同

王思同(《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旧五代史》卷六十五《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及其前身晋国将军。应顺元年(934年),皇帝李从厚养兄李从珂反叛,王思同受命镇压,但很快被击败并在未得李从珂许可的情况下被处决。.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王思同

田懷諫

懷諫(),魏博节度使田季安之子,生于唐德宗年间,《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八有田怀礼、田懷詢、田懷讓等兄弟。其母元氏是昭义行军司马元誼之女。《旧唐书》说他是长子 ,但《新唐书》却说他是幼子。 当时魏博历经田承嗣、田悦、田绪、田季安几代的藩鎮節度使,实际上已经成为独立于唐朝廷的軍閥政权。 元和七年(812年),田季安病重,杀了自己的一些部将,所部发生混乱。夫人元氏召集军将,要他们支持当时为府司马、兼御史中丞、节度副使的田懷諫为副节度使、知军府事。《旧唐书》卷一十五田季安被迁出军营,并于9月21日病逝。《新唐书》卷七 田怀谏召还正装病的从祖父临清镇将田兴,复以为都知兵马使。唐宪宗及宰相李绛也希望在魏博激起兵变。宰相李吉甫商议讨伐魏博,宪宗也认为他说得对,李绛指出田怀谏年幼,不能主事,必假权于他人,他人权重则生怨,怨者必定起事生患;众人所归者必是宽厚简易且军中素所爱者,那人得立后不倚仗朝廷也不能安,建议宪宗蓄威以待,不必用兵。果然,由于田懷諫年幼不能主事,家僮蔣士則掌权,蔣士則任由个人好恶行事,数次更换大将,引发了部众的不满。十月的一天早晨,当田兴去拜见田懷諫时,士兵围住他并行礼,请求他做节度使。田兴提出条件,要求士兵不得对田懷諫不利,而且要遵守朝廷诏命,士兵答应了。《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四田兴处死蔣士則及其党羽十余人,《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将田懷諫也迁出军营回其府邸。这场兵变在11月17日由宦官报告给宪宗。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九 田兴以魏博归顺朝廷,十一月,在安葬了田季安后,将田懷諫送往首都长安。十一月,宪宗起复时为前魏博节度副使兼马步都知兵马使的田懷諫为游击将军、守右監門衛將軍,并赐宅第一区和丰厚的刍粟等。田懷諫以后的经历和卒年在史书上没有记载。后来元稹还代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作《代谕淮西书》,意图劝说作乱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学田怀谏归朝。.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田懷諫

申蔡節度使

#重定向 淮西节度使.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申蔡節度使

留后

留後,中國歷史上的軍官名,节度使出征或入朝,常以親信為留后,處理本藩之軍政。 唐代安史之乱后,地方勢力逐漸形成,河朔三镇和淄青节度使、淮西节度使等藩鎮在臨終前多遗表上京師,请以子弟为留后。又如武寧軍副节度使王智兴驅逐节度使崔羣,自称留后。 對於這些自命為留後的有力軍人,朝廷有时予以承认,有时不予承认,不承認時往往會發生战争。例如柳亚子《诸将》诗之三:“却怜代将纷紜日,留后居然节度风。”.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留后

萧复

萧复(),字履初,中国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宰相。.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萧复

鲁炅

鲁炅(),唐朝将领。以在安史之乱期间死守要冲南阳闻名。.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鲁炅

霍彦威

霍彦威(《旧五代史》卷六十四),924年-926年间名为李绍真,字子重,谥号晋忠武公,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梁和后唐将领。.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霍彦威

董重質

董重質,唐代淮西戰將。淮西节度使吴少诚的小女婿。 吳元濟時,守洄曲(今漯河東南),洄曲無險可守,又緊扼通往蔡州之門戶。其部下乗騾即戰,號“騾子軍”。元和十二年(817年),李光顏在郾城擊敗淮西軍,張伯良敗走,鄧懷金以城降。八月,宰相裴度亲临郾城督战。郾城失守後,吳元濟將蔡州精兵全部調往北線,以增援董重質。李愬連破冶爐城、西平、楚城。又趁雪夜突袭吴房(今遂平),克其外城。吳元濟率將士到牙城抵抗,同時又派人前住洄曲求救。董重質有一萬多人據守在洄曲。可是李愬入城後早已厚撫洄曲守將董重質的家屬,並遣其子前去招降。董重質見大勢已去,到蔡州向李愬投降。李光顏馳入洄曲,董重質的部眾,均歸光顏接收。十月十二日,吳元濟出城投降。 由於董重質是吳元濟的重要參謀,屢破官軍,憲宗起先想殺他,李愬早先答應饒他一命,貶為春州司戶參軍。幾年後,又獲啟用。元和十五年,授左神武將軍。太和四年,任夏綏銀宥節度使。.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董重質

鄭賁 (唐朝)

鄭賁,唐朝官员,李希烈楚国政权宰相。出自荥阳郑氏。.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鄭賁 (唐朝)

蕭俛

蕭俛(《旧唐书》卷一十八上),字思謙,封徐国公,唐朝官员,唐穆宗年间任宰相。在传统史料中,他因正直而受到褒扬,也因做出错误决定导致朝廷对河北藩镇失控而受到谴责。.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蕭俛

通鉴纪事本末

《通鑑紀事本末》,南宋袁樞所撰,凡四十二卷。始於〈三家分晉〉,終於〈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文字全抄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原文,只是撰寫方式改易。取《通鑑》所記之事,區別門目,分類編排。專以記事為主,每一事詳書始末,並自為標題,共記239事,另附錄66事。開“紀事本末體”之先河。為了方便閱讀,分為戰國至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袁樞本無著書之意,惟读《通鑑》时,感到每件史事分散开,首尾难以稽考,为方便研读,便「因司馬光《資治通鑑》,区别门目,以类排纂,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因此,南宋孝宗干道九年(1176年)成书於嚴州郡學。 此書與《通鑑》一樣,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場。雖主要是抄錄原文,但他所加的239個標題,採用了「平」、「據」、「滅」、「叛」、「亂」、「篡」等各式的褒貶詞彙,充分表現他抱持著濃厚的正统觀念。如两汉时,以劉氏為正统,褒揚汉室,力贬对汉室不利的事。 他只希望重整《通鑑》的结构,及方便读者检索和阅读,并不打算改动原文。因此,此书的内容都是抄录《通鑑》原文,他只是加上标题,不擅加一字。 由於《通鑑》记「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事,而此书与其为本,所以内容也自然以政治和軍事為主,其它事一概不錄。在239個主題中,絕大部分是關於政治和軍事,關於經濟的則只有唐的《奸臣聚歛》和《兩稅之弊》,文化方面更是完全欠缺。 此書重視亂世歷史,如兩漢時只有43个标题,但魏晉時竟有103個標題,幾乎占全書標題數量的一半,可見袁樞側重分裂時期歷史的意向。而以朝代论,則注意「興」、「衰」史。因此,此書中各朝代的份量都是「兩頭大,中間小」,與《通鑑》「穷探治亂之迹」的宗旨一致。 朱熹另據《資治通鑑》編《通鑑綱目》,以蜀漢為正統。.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通鉴纪事本末

陈仙奇

陳仙奇(),起於行伍,本性忠誠。唐代節度使。 本为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亲将。李希烈作乱称帝,强娶户曹参军窦良之女,窦女有心灭李希烈,得宠后称陈仙奇忠勇可用,并提出和陈仙奇妻窦氏结为同姓姐妹,趁机对窦氏说李希烈必败,间接说服陈仙奇反正。貞元二年(786年)四月,李希烈吃變質的牛肉致病,陳仙奇派醫生陳山甫毒死他,李希烈子秘不发丧,想诛杀诸将自立,窦女又趁分桃给窦氏的机会泄露其事,陈仙奇遂与薛育率兵入内,殺李希烈子,共杀李希烈兄弟妻子七口,献首,暴李希烈尸,遂降唐廷,派人護送顏真卿遺體歸長安。德宗命陳仙奇為淮西節度使,不久,吳少誠殺陳仙奇、窦女。贈太子太保。.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陈仙奇

柳浑

柳浑(),本名柳载,本字元舆,后字夷旷,一字惟深,襄州人,祖籍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封爵宜城县伯,谥号贞,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拜为宰相。.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柳浑

李希烈

李希烈(),唐代燕州辽西人。唐德宗时为淮西节度使,是李忠臣的族侄,后叛唐自立,杀害来劝降的颜真卿,自己最终被部将毒杀。.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李希烈

李忠臣

李忠臣(),原名董秦。幽州薊县人。 少年从军,以材力奮,為節度使薛楚玉部下。安史之亂時,隨史思明攻打河陽,趁夜率五百人投降李光弼,唐肅宗召至京師,賜名李忠臣,賜良馬、甲第。時立有戰功,大敗奚族首領阿布離。郭子儀軍攻相州時,諸軍皆潰,惟獨李忠臣獨勝。李忠臣對下貪暴兇淫,曾為辛京杲死罪開脫。任淮西節度使,與永平節度使李勉、河陽三城使馬燧參與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忠臣与马燧合军,進軍汴州南,攻破李靈曜部。 馬燧知李忠臣暴戾,不入汴城。忠臣入城後,宋州刺史李僧惠與之爭功,忠臣擊殺之;忠臣又打算殺害劉昌,劉昌因此逃亡。李忠臣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大歷十四年(779年)三月,李忠臣被李希烈驅逐,783年,擁立朱泚稱帝,784年朱泚败后,被朝廷处死。.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李忠臣

李元平 (唐朝)

李元平,唐朝宗室子弟、官员。 早年為湖南观察使萧复判官,又任大理评事。李元平眼小無鬚,性疏傲,平時大言不惭。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中书侍郎关播说李元平具将才,推薦為汝州别驾。李元平募集壮士修建城防,却不知募集到的壮士多是李希烈派来的,于是在里应外合下為李希烈所俘。李元平見到李希烈,心胆俱碎,嚇得尿流。李希烈見李元平没有胡须,故意说:“我让你们抓李元平,你们怎么把他儿子抓来了?”还苦笑说:“狗宰相真是瞎眼,派這種傢伙來對付我”。李希烈曾派李元平去说客颜真卿投降,被真卿斥回。后来李希烈称帝,以李元平等人为宰相。.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李元平 (唐朝)

李程

李程(?),字表臣,封彭原郡公,谥缪,唐朝官员,唐敬宗年间拜为宰相。.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李程

李璘

李璘(),本名李泽,唐玄宗第十六子,母郭顺仪,封永王。肅宗至德二年(757年)起事,被江西採訪使皇甫铣所擒,正法。.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李璘

李諒 (虔王)

李谅(),唐朝皇子,是唐德宗的第四子,生母不详。 大历十四年(779年),李谅被他父亲唐德宗封为虔王,授开府仪同三司。贞元二年(786年),李谅领蔡州节度大使、申光蔡观察等使,以大将吴少诚为留后。贞元十年(794年),李谅领朔方灵盐节度大使、灵州大都督,以朔方行军司马李栾为灵府左司马,知府事,朔方留后。贞元十一年(795年)九月,横海大将程怀信驱逐其帅程怀直。十月,唐德宗以李谅领横海节度大使、沧景观察等使,以都知兵马使程怀信为留后,虔王李谅不出阁。贞元十六年(801年),张建封去世,唐德宗以李谅领徐州节度大使、徐泗濠观察处置等使,以张建封子张愔为留后。其后史书中没有记载他的情况。.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李諒 (虔王)

李藩

李藩(《旧唐书》卷一十四:“十一月壬辰朔。癸巳,新授华州刺史李藩卒。”),字叔翰,唐朝官员,唐宪宗年间任宰相。.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李藩

梁守谦

梁守谦,() 字虚己,唐宪宗時期宦官。參與了唐穆宗和唐文宗的兩次擁立政變。担任神策军右军中尉。元和十二年(817年),作为监军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梁守谦

武昌军节度使

武昌军节度使,唐朝在今湖北省東部设立的节度使。 759年,设鄂州、岳州、沔州三州团练使。761年,岳州归荆南节度使,鄂州设团练使。762年,沔州归淮西节度使。765年,设鄂州观察使,增加沔州、岳州、黄州、蕲州。777年,兼防御使。779年,罢防御使。783年,设防御使,下辖鄂州、岳州、蕲州、黄州、沔州。799年,安州、黄州另设。 元和元年(806年)升鄂岳观察使为武昌军节度使,治所在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下辖鄂州、岳州、蕲州、黄州、安州、沔州。长期管辖鄂州、岳州、蕲州、黄州、安州、申州。相当于今湖北省广水、应城、汉川长江以东,河南淮河以南,湖南省洞庭湖流域和汨罗江以北。810年,再降为观察使。818年,增加申州。宝历元年(825年),升为武昌军节度使,下辖鄂州、岳州、沔州、蕲州、黄州、安州、申州。826年,除沔州。848年,为鄂岳观察使,大中四年(850年),升为武昌军节度使,大中六年(852年),为鄂岳观察使。文德年間,升为节度使,被杜洪割据。.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武昌军节度使

河朔三镇

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即燕薊節度使、成德節度使、魏博節度使等三個節度使的合稱。其中燕薊又作范陽、幽州或盧龍,位于今日河北省北部,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成德是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区,今日河北省中部;魏博后改称天雄,渤海湾至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南部、山東省北部。.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河朔三镇

淮南节度使

淮南节度使,唐朝在淮南道设立的节度使。 至德元载(756年)设置,治所在扬州。管辖扬州、楚州、滁州、和州、庐州、寿州、舒州、光州、蕲州、安州、黄州、申州、沔州。十二月,安州、申州归淮西节度使。759年,沔州归鄂沔节度使,寿州、蕲州、黄州归淮西节度使。760年,设淮南东道节度使。781年,增泗州,783年,寿州设团练使,784年,寿庐濠设都团练使,788年,寿庐濠泗归徐泗濠节度使。799年,安州归安黄道。800年,泗濠道,滁州、和州、庐州、舒州设团练使。807年,罢寿州,818年增光州,申州归鄂沔节度使,821年,增宿州,833年,宿州归武宁节度使。862年,增加濠州,863年,濠州归徐泗节度使。870年,增泗州。 淮南节度使长期管辖扬州、楚州、滁州、和州、庐州、寿州、舒州。相当于江苏省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区。景福二年(892年)杨行密割据,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为吴王,即五代十国的吴国。904年,滁州、庐州、和州、舒州设团练使,光州设防御使。.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淮南节度使

曲环

曲环(),中国唐朝武将。.

查看 淮西节度使和曲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