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淮海战役

指数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三大战役”之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中華民國國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防區。由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解放軍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对國軍一次战略性进攻戰役。 戰役历时65天,解放軍殲滅國軍5个兵团和1個綏靖區部隊,計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人(其中俘虏32万余人,毙伤17万余人,投降3.5万余人,變節改编2.8万人;国军将领被俘124人,阵亡6人,投降22人,叛變8人。被消灭国军统计中还不包括溃散和逃亡人数),此外還击退由蚌埠方面屢次北援之第六、八兩個兵團。國軍方面,由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刘峙及副總司令杜聿明指揮,造成解放軍伤亡13.4万人。此战役被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方面称为「徐蚌--会战」(徐州、蚌埠),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称为「淮海--战役」(淮阴、海州)。.

367 关系: 劉峙厕筹华东野战军华北神学院卢汉云南起义卜萬科南京市 (中華民國)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路上好八连古寧頭戰役叶飞吳強吳石吴忠 (少将)吴化文合肥市向守志堑壕战塔山战役大決戰太平輪 (電影)姚监复姬鹏飞孟良崮戰役孫越崎孔峭矾孔德成孙元良孙良诚孙易彬宿州学院安徽历史安徽省安徽省 (中華民國)宋希濂宋任穷宋时轮对毛泽东的评价小米加步槍小溪河站尹先炳尹金鼎山东军区左良上海大学 (民国)上海市 (中華民國)上海道路命名丁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华民国国库黄金运送台湾行动...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国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列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前线文工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〇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〇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四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七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八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六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三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舟山警备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一机动总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二机动总队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国战争列表中華民國國軍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共間諜列表中華民國陸軍特戰指揮部中華民國歷史常玉清东亚史东江纵队万一夫万海峰万怀臣三大三大战役平津战役于克法于振瀛人民币五億探長雷洛傳任弼时廖运周张劲夫张云逸张国华张连忠张霖之张震 (上将)张铚秀张际春张权 (国军中将)張克俠張麟德何基灃何云峰何成濬余洪远徐州历史徐州市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徐州站徐州软件园徐春阳快哉亭北平和谈國立故宮博物院國軍十大王牌軍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國民革命軍第九軍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刘华清刘少奇刘岱峰刘伯承刘立封刘自双刘致远 (1904年)刘汝明喻英奇周学义周衣冰周镐 (民国)周文在傅秋涛唐亮冯玉祥十三太保冯治安内战战争罪犯名单商丘站商丘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兩山戰役剿匪總司令部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共内战国共内战战役列表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王万林王建安王必成 (中将)王兆才王光宇 (官员)王秉璋王纘緒王维福王维纲王近山王郁昭碾庄战役秦基伟第二次国共内战粟裕粟裕回忆录紫石英号事件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罗孟刚田佑民田纪云田長霖白崇禧白匪百韜橋蚊式轟炸機蚌埠历史蚌埠市韦国清韩念龙萧县青天白日勳章授勳人員列表顾鸿袁俊袁永熙风云年代饶漱石饶惠谭西北军西柏坡纪念馆覃异之香港歷史年表解楼村解放 (电视剧)解放军战役战斗列表許昭榮马长炎詹化雨高安國高胡 (人物)高林 (中國將領)魏金山许志奋谢富治谢雪畴谢振华谢斌谭震林豫东战役鲁南县鲁南战役 (1947年)贾汪起义趙志華黃埔系黃維黃百韜黑山阻击战黑山扈天主教建筑黄友若黄玉章辽沈战役连江县胡璉郭化若郭兴福郭汝瑰郑州战役阎又文阎红彦阮汉清赵遵康赵毛臣闕漢騫董升堂钟期光邢慧娜邢智勇邱清泉邳州市肖永银邓子恢邓小平邓少东银元之战铜山县 (清朝)蔡永臺中清泉崗機場金西守備大隊金東守備大隊長江突圍苏联苏振华雷经天雷雨田集结号雙堆集戰役通州兵营旧址陳師孟陳開中陳明仁 (中國軍事家)陶勇陸維源陈士榘陈官庄乡陈再道陈鹤桥陈达明陈赓陈锡联陈毅陈景三M3/M5斯圖亞特坦克柏林封鎖李奉三李家益李干成李延年 (民国)李弥李先念李炳南 (居士)李达 (上将)李钟玄李耀文李树荣李樹蘭李海波杨寿山 (夏县)杨勇 (上将)杨国宇杨立三杨春增杨斯德杜聿明杜致礼杜润生梅嘉生楊伯濤楊兆龍楊智淵樊志英殷国洪毛泽东毛泽东生平永动机民國無雙江蘇省 (中華民國)江苏历史江苏省汪乃贵河南省 (中華民國)洪中海淞沪会战淮安历史淮安市淮北市淮阴地区淮海东路 (上海)淮海地区淮海路 (上海)淮海战役纪念塔淮海战役陵园渡江战役清风店战役清泉橋滕海清漢陽兵工學校潍县战役濉溪县朱德朱耀华 (人民解放军)朱敦法惠浴宇戴镜元战役海空雄鹰团方铭方正 (少将)文建武文强 (国军中将)日向勝愛羣大酒店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曹漫之曾元三11月22日11月6日1940年代上海1945年国共冲突1948年1948年中国1949年1949年中國1月10日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扩展索引 (317 更多) »

劉峙

劉峙,字經扶,江西吉安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曾任黃埔軍校教官,参与北伐、中原大戰等多場戰事,甚為得到蔣中正賞識。抗戰時曾任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司令,第五戰區司令。1948年被任為徐州剿共總司令,被解放軍全线击敗。1954年到台灣,至1971年病逝。.

新!!: 淮海战役和劉峙 · 查看更多 »

厕筹

厕筹,又称厕简、乾屎橛,粵語稱攪屎棍为竹木制的薄片,古人在上厕所以后用来刮清污秽的用具。 厕筹的使用在古代印度、中国、日本都有记载。例如:《毗尼母经》记载释迦牟尼指示比丘上厕所应该使用“木竹苇作筹。度量法。极长者一磔。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净者。不得著净筹中。是名上厕用厕筹法。”東晉裴啟《語林》記載「劉寔詣石崇,如廁,見有絳紗帳大床,茵蓐甚麗,兩婢持錦香囊,寔遽反走,即謂崇曰:乃誤入卿室內,崇曰:是廁耳,寔更往,向乃守廁婢,所進錦囊,實籌。」《資治通鑒》唐紀四十七載,鎮海節度使韓滉運送大量物資至關中,其中就有廁籌:「則資裝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廁籌,滉皆手筆記列,無不周備。」。唐代道宣《教誡新學比丘行護律儀》「上廁法第十四」要求僧人「常具廁籌,不得失闕」,「不得用文字故紙」。《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六梁紀,载北齐皇帝高洋让其宰相杨愔给他递厕筹,「雖以楊愔為宰相,使進廁籌,以馬鞭鞭其背,流血浹袍。」。《南唐書·浮屠傳》:「後主與周後頂僧伽帽,披袈裟,課誦佛經,跪拜頓顙,至為瘤贅。親削僧徒廁簡,試之以頰,少有芒刺,則再加修治。」 在中国,厕筹在元明清代逐渐被手纸代替,《明史》志第五十職官三記載:「惜薪司掌所用薪炭之事;鐘鼓司掌管出朝鐘鼓,及內樂、傳奇、過錦、打稻諸雜戲;寶鈔司掌造粗細草紙;混堂司掌沐浴之事」,寶鈔司即主管手紙的單位。《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記劉姥姥:“覺得腹內一陣亂響,忙的拉著一個小丫頭,要了兩張紙就解衣。”但在民國初年,民生普遍貧困,仍有不少人用瓦片或玉米梗清除污穢,黃仁宇曾記載抗戰時期,士兵入厕时以竹片瓦片作手纸。1948年9月24日,国共内战中的淮海战役進入尾聲,國民黨軍覆滅,国军一名高级将领王耀武化装为贫民出逃时就因便后使用手纸而被发现以致被俘。.

新!!: 淮海战役和厕筹 · 查看更多 »

华东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是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位于华东地区(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大部)的一支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3月由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而成,原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原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故也称陈粟大军。1949年2月,奉中共中央军委令,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歼灭国民革命军245万人,在解放军5支战略部队(东北、西北、华东、中原、华北)中排名第一。.

新!!: 淮海战役和华东野战军 · 查看更多 »

华北神学院

华北神学院,为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一所有影响的基要派神学院。 1919年,齐鲁大学神学院院长、美北长老会传教士赫士博士(Dr.

新!!: 淮海战役和华北神学院 · 查看更多 »

卢汉云南起义

卢汉投共,又称云南起义、昆明起义,卢汉的倒戈,指的是时任中华民国云南省主席卢汉在1949年12月策划并发动的一场军事政变。12月9日,卢汉通电全国,宣布“起义”,投向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进军云南,最终“解放”云南省全境。虽然事件的性质存在争议,但此次事件加速了第二次国共内战的结束,减少了军民伤亡。.

新!!: 淮海战役和卢汉云南起义 · 查看更多 »

卜萬科

卜万科(),安徽省霍丘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卜万科在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後,歷任红二十五军第73师战士、班长,红三十一军第93师279团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第91师271团副团长,红四军第12师参谋长、34团团长。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參預了历次反围剿战役,並创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卜萬科以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营长和副团长、豫西第4支队10团团长、河南军区独立第3旅副旅长等身份,在神头岭战斗、响百铺战斗、香城固战斗和百团大战中參與作戰任務。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復以中原军区第2纵队第3旅副旅长、豫皖苏军区汝南军区分副司令员等職位,在中原突围和淮海战役中參與戰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卜萬科出任河南军区信阳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並获頒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等榮譽。.

新!!: 淮海战役和卜萬科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中華民國)

南京市是中華民國在1927年北伐至1949年政府遷台前所設置的12個直轄市之一,簡稱為「京」,曾為中華民國首都,也是當時全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

新!!: 淮海战役和南京市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金陵中学

南京市金陵中学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始创于1888年,为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全国体育红旗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又名南京大学实验中学,在2016年中国内地高中美国留学排行榜上位居第二十。.

新!!: 淮海战役和南京市金陵中学 · 查看更多 »

南京路上好八连

南京路上好八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上海警备区警备团三营八连的荣誉称号。该连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某连,属于特种作战部队。.

新!!: 淮海战役和南京路上好八连 · 查看更多 »

古寧頭戰役

金门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面称金门战鬥、金门登陆战,中华民国国军方面称古寧頭戰役、古寧頭大捷或金門保衛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的一場戰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於1949年7月上旬入閩,由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負責。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先後發動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和金門战役等。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15日,解放军渡海发动厦门战役,先佯攻鼓浪屿,成功吸引國軍注意力,造成国军判断失误。之后,解放军分数路成功登陆厦门,击败守岛国军。10月17日,國軍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棄守廈門。解放军第十兵團佔領廈門後,繼而佔領金門以北之石井、蓮河、大小嶝、澳頭等地。解放军葉飛將属下第32軍船隻分發給第28軍,決定集中船隻進攻大金門,但鑒於船隻數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後。10月24日晚,終於決定下令渡海,进攻大金門,結果登岛解放军在岛上战斗三昼夜,全军覆没。.

新!!: 淮海战役和古寧頭戰役 · 查看更多 »

叶飞

叶飞,原名叶启亨,曾用名叶琛,福建省南安县人,生于菲律宾吕宋岛奎松省一个华侨小商人家庭,菲律宾名字叫西思托·麦尔卡托·迪翁戈 (Sixto Mercado Tiongco)。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國上將之一,也是唯一一位由海外归国的高级将领。 叶飞早年从事中共秘密工作,后被派到闽东苏区,领导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团长,江南抗日救国军副指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一师副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副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司令员,指挥金门战役但遭败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建省省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新!!: 淮海战役和叶飞 · 查看更多 »

吳強

吳強(),原名汪大同,江苏涟水县高沟镇人。 自幼喜讀《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學,最早與孟氏結婚。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新四军政治部宣教部干事、科长,苏中第二分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國共內戰期間曾参加莱芜、淮海等战役,1949年隨第十兵团进驻厦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文革」期間遭到張春橋打壓,发配到奉贤农场担水浇菜。1978年平反。1990年4月10日上午8时15分病逝於华东医院。與尹卜甄育有一子吴小庆。著有长篇小说《红日》、《堡垒》等。 W吴 W吴 Q.

新!!: 淮海战役和吳強 · 查看更多 »

吳石

吳石()名萃文,字虞薰,號湛然。福建省閩侯縣螺洲鎮(今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鎮)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烈士,中華民國國軍將領、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共在台潜伏人员。.

新!!: 淮海战役和吳石 · 查看更多 »

吴忠 (少将)

吴忠(),原名吴光珠,字宝山。四川省苍溪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十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和西南战役。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时他是至今为止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最年轻的获将衔者。 1970年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在1976年懷仁堂事變中扮演要角,10月2日華國鋒秘密召見了吳忠并獲得了支持。10月4日下午,華國鋒等三人最終敲定了事變方案,10月6日懷仁堂事變成功扳倒四人幫,文革結束,改革開放開始。 于1977年9月至1980年1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1987年离休。1990年2月26日因车祸在海南逝世,终年71岁。.

新!!: 淮海战役和吴忠 (少将) · 查看更多 »

吴化文

吴化文(),字绍周,山东省莱州府掖县(在今莱州市境)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淮海战役和吴化文 · 查看更多 »

合肥市

合肥市,简称合或肥,有时亦简称庐,别称庐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省会和最大城市,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中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皖江城市带和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合肥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环抱巢湖,位于安徽省正中央,分别与东边的滁州市、马鞍山市,南边的芜湖市、铜陵市、安庆市,西边的六安市,北边的淮南市相邻。现辖4区4县1县级市,全市总面积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2017年市区建成区面积460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796.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75%。 合肥历史悠久,自秦汉建制已有二千余年,历为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著称。.

新!!: 淮海战役和合肥市 · 查看更多 »

向守志

向守志(),原名向守芝,四川省宣汉县南坝场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新!!: 淮海战役和向守志 · 查看更多 »

堑壕战

堑壕战(又稱戰壕戰或壕溝戰)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戰壕進行作戰。参战双方都有固定的防线。当双方火力大大提高,移动力和通讯系统却没有多大改进时,堑壕战就会开始。美國南北戰爭(1861年至1865年)和日俄战争(1904年至1905年)都出现堑壕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战场 的堑壕战造成了最多的伤亡。.

新!!: 淮海战役和堑壕战 · 查看更多 »

塔山战役

塔山战役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的辽沈战役期间中华民国国军与东北人民解放军之间的一场战役。塔山是塔山堡的简称,意指一座有塔有山的士兵堡垒,然而塔山并没有塔也没有山。塔山只是一个位于锦西以东大约有一百户人家的小村庄,距离锦州15公里,距锦西4公里,唯一的重要之处就在于锦西去往锦州的铁路与公路直接从塔山穿过。塔山的东边濒海是打渔山岛,西面的白台山是塔山地区的制高点。为保障夺取锦州之役,东北野战军在此地仓促建立防御阵地,并以此来迎击援救锦州的国军东进兵团。最后东北野战军成功阻挡住国军东进救援锦州。塔山战役直接决定了锦州战役甚至于影响了辽沈战役的结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面,更多的会被称作为“塔山阻击战”。有人将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与黑山阻击战以及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并称为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

新!!: 淮海战役和塔山战役 · 查看更多 »

大決戰

《大決戰》是八一電影製片廠于1980年代中期開始拍摄的关于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系列電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部電影的合稱,影片於1990年代初期方始殺青,并於1991年上映。.

新!!: 淮海战役和大決戰 · 查看更多 »

太平輪 (電影)

《太平輪》(The Crossing)為根據太平輪所改編之電影,由吳宇森執導,邀集亞洲各地知名演員章子怡、宋慧喬、金城武、黄曉明、長澤正美、秦海璐、楊貴媚、黑木瞳等人主演。電影講述1949年1月27日(民國38年),太平輪自上海開往基隆途中,因超載及夜間航行未開航行燈等緣故與貨輪「建元輪」相撞导致兩船沉沒的事件,太平輪上載客近1,000人,最後由澳洲軍艦HMAS Warramunga救起34人,加上由舟山群島漁民所救的未記名人員,太平輪上合共只有50多人生還,在此悲劇事件背景下,几对主角各自發展出淒美之愛情故事。 2013年7月在中國大陸和台灣开拍。電影分為上、下兩集分別上映,上集《太平輪:亂世浮生》於2014年12月2日上映(最初公映日期)。下集《太平輪:驚濤摯愛》於2015年7月30日上映(最初公映日期)。.

新!!: 淮海战役和太平輪 (電影) · 查看更多 »

姚监复

姚监复(),生于南京,祖籍安徽省宿松县,中国公共知识分子,曾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农业生产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协作研究员。.

新!!: 淮海战役和姚监复 · 查看更多 »

姬鹏飞

姬鹏飞()战争时期使用“吉洛”之名,山西省临晋县(今临猗县)东张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家、外交家。.

新!!: 淮海战役和姬鹏飞 · 查看更多 »

孟良崮戰役

孟良崮戰役是1947年5月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在山东省中部沂蒙山区的一次重大战役。陈毅、粟裕指挥的解放军华东野戰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张灵甫指挥的全副美式装备“王牌模范师”整编七十四师被完全消灭,师长张灵甫阵亡。.

新!!: 淮海战役和孟良崮戰役 · 查看更多 »

孫越崎

孙越崎()原名孙毓麒,曾用名孙世棻,浙江省紹興府绍兴县人,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實業家,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淮海战役和孫越崎 · 查看更多 »

孔峭矾

孔峭矾(),又称孔峭凡,湖南平江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将领。 早年担任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组建平江县游击大队,参加反围剿战役,之后率部在湘鄂赣苏区开展游击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新四军第1支队1团军需处处长,新编第1支队军需处处长。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第1师供给部副部长、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兼苏南行署财经处副处长,苏浙军区供给部部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华东军区卫生部供给部政委,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财务部副部长,安徽省军区后勤部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6年8月7日在合肥逝世,享年68岁。.

新!!: 淮海战役和孔峭矾 · 查看更多 »

孔德成

孔德成(),字玉汝,號達生,山东曲阜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孫,襲封三十二代衍聖公兼第一代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世襲官員。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國立中興大學教授,曾任中華民國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國民大會代表、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主任委員、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暨指導委員會委員、考試院院長、總統府資政。.

新!!: 淮海战役和孔德成 · 查看更多 »

孙元良

孙元良(),籍貫浙江紹興,曾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

新!!: 淮海战役和孙元良 · 查看更多 »

孙良诚

孙良诚()原名良臣,字少雲,直隷省天津府静海县(今天津市静海县)人,中華民国時期的军事将领,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

新!!: 淮海战役和孙良诚 · 查看更多 »

孙易彬

孙易彬(),福建省泉州府惠安县张坂镇崧山洋厝村(现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张坂镇崧山洋厝村)人 。孙易彬是返回中国参加抗日战争的菲律宾华侨。.

新!!: 淮海战役和孙易彬 · 查看更多 »

宿州学院

宿州学院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是一所公立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宿州学院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宿县地区师范学校。2004年5月升级为普通本科院校。(截至2011年)学院现设有二级学院12个,本科专业40个,各类在校生20000多人(其中全日制15000多人)。公开出版《宿州学院学报》、《宿州学院报》。.

新!!: 淮海战役和宿州学院 · 查看更多 »

安徽历史

安徽地域是汉族诞生的摇篮之一。 安徽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这就是安徽名称的由来。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分屬漢地徐、揚二州地域.

新!!: 淮海战役和安徽历史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淮海战役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中華民國)

安徽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皖」。.

新!!: 淮海战役和安徽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宋希濂

宋希濂(),字荫国,湖南省湘乡县溪口人。黄埔軍校第一期毕业,被誉为黄埔之光。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蒋介石嫡系重要將領,抗日名將。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将校班、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

新!!: 淮海战役和宋希濂 · 查看更多 »

宋任穷

宋任穷(),原名宋韵琴,湖南浏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宋任穷早年参加秋收起义,并参与中央工农红军历次反围剿战役,任红五军团三十八师政委、十三师政委等职位,率部参加长征,并任中央纵队干部团政委。抵达陕北后,担任红二十八军政委,与刘志丹参加东征。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八路军129师政训处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冀南军区司令员、政委,率部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委、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政委、首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省军区政委、西南军区副政委。随后进入中央,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工作。随后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沈阳军区第一政委。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之后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负责拨乱反正工作。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先后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任,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新!!: 淮海战役和宋任穷 · 查看更多 »

宋时轮

宋時輪(),出生於湖南醴陵北乡黄村,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级将领、上将。 宋时轮早年就读于黄埔军校,红军时期出任红三十军和红二十八军的军长,参与过长征,曾有过三次入党的经历。抗日战争时期出任八路军七一六团团长和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出任华野十纵司令员和第三野战军九兵团司令员,参与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50年,宋时轮率部参与朝鲜战争,指挥长津湖战役,击退美陆战一师。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宋时轮后来担任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軍事科學院院长等要职。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新!!: 淮海战役和宋时轮 · 查看更多 »

对毛泽东的评价

对毛泽东的评价是关于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评价。直至今日,毛泽东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争议极大,评价褒贬不一。.

新!!: 淮海战役和对毛泽东的评价 · 查看更多 »

小米加步槍

小米加步槍是中国共产党在國共内戰時期的宣傳。最著名的說法是,中共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式装备的八百万国民党军队。 所謂的小米指中共军队的食物,而步枪是中共當時主要武器装备。中共在內戰期間以小米加步槍戰勝國民黨的說法,通過中共的強力宣傳而深植人心。 1945年10月,基于反对美国势力进入东北的战略考量,苏军开始支持中共占据东北。更多的證據顯示,若沒有現代化火砲,中共不可能贏得內戰,在內戰後期國軍70%的傷亡都是現代化火砲造成的。中國史家楊奎松认为苏联的帮助和援助“极大地缩短了中共中央原先预计的彻底战胜国民党的时间表”。东北解放战争中苏联转交的武器大约有枪40—50万支,各种炮约2000门。东北野战军更在大连建立军工企业,大量生产炮弹支援关内解放区作战。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消耗的20万炮弹,大都来自大连兵工厂。依靠这些军事援助,在东北的林彪部队人数急剧增长,兵种也进一步增多:1947年9月发展到48万人,1948年发展到105万人。中共將領就曾表示淮海戰役的勝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反觀在內戰過程中,國民政府所獲美援有限,1946年8月18日,美國杜鲁门政府发布了军火禁运的行政命令,國民政府更是雪上加霜,直到1947年5月的10个月中,国军都未能从美英等国获得军火物资。共產黨在接受了蘇共巨額軍事援助後,實力已超過國民黨軍隊。.

新!!: 淮海战役和小米加步槍 · 查看更多 »

小溪河站

小溪河站是一个京沪线上的铁路车站,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社区。车站原址位于小溪河村,建于1909年,开通于1911年。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军将小溪河站的线路拆毁。1956年修建津浦铁路复线时在燃灯新建燃灯站,1976年原小溪河站关闭,同时燃灯站改名小溪河站。小溪河目前为四等站,邮政编码为233124。目前不办理客货运业务。.

新!!: 淮海战役和小溪河站 · 查看更多 »

尹先炳

尹先炳(),湖北省汉川县(今湖北省汉川市)人。红军、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将领。 1930年,尹先炳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冀西游击区副司令员,八路军129师新编11旅旅长,冀鲁豫军区湖西军分区司令员,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2旅旅长,第1纵队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16军军长。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朝鲜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军长,受到留党察看两年,行政上由正军级将为准军级的处分。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务部副部长。1955年3月到沈阳军区57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4月17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作出了《关于开除蜕化分子尹先炳党籍的的决定》,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批准该决定,并在全军党员干部中公布这一决定。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时,军衔级别最低的军长,亦是唯一没有获得将军军衔的军长。原因不详,原拟授中将军衔,后因个人问题改授大校军衔。可能的原因是尹先炳乱搞男女关系,他的跳舞舞伴和女秘书最终怀孕了,因怕事情败露她自杀了,尹先炳首当其冲被军纪严肃处理。实际上尹先炳并不只是这一个女人,16军中都传言尹先炳还搞过有夫之妇,还搞过朝鲜人民军女军官,还在司令部里强行侮辱过女文艺兵。.

新!!: 淮海战役和尹先炳 · 查看更多 »

尹金鼎

尹金鼎,江西永新人,中華民國空軍軍官、飛行員,1961年11月6日擔任飛行官搭乘P2V-7U執行「老鷹-119」任務時,在遼寧省新金縣被高射砲擊中機身,全體機員身亡。.

新!!: 淮海战役和尹金鼎 · 查看更多 »

山东军区

山东军区,也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山东军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山东军区、山东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军队在华北地区的四大根据地之一,其范围从津浦路以东的山东大部地区和江苏、安徽、河南三省边界的部分地区,东至黄海、渤海,西临津浦路与冀鲁豫軍区,北抵天津与冀中抗日根据地、冀东抗日根据地,南至陇海路与华中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相连。 其军区部队主要为原山东地区游击队和原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为林彪统帅的老部队。抗战胜利前夕,其主力部队发展到8个师。1945年9到10月间,罗荣桓率领山东军区1、2、3、5、6、7师共计6万余人进入东北,加上黄克诚率领的从江苏淮安出发进入东北的新四军第三师3.5万余人,共同组建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即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之前身。 山东军区所辖八路军主力部队开进东北之后,山东军区转由新四军接管和进一步发展。 1946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电令,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合并,并同时组建一支野战部队。据此,1946年1月7日,以山东军区留守山东的第4师、第8师及其它地方部队,与从皖北、苏北北上的陈毅率领的新四军江北部队,合并组建山东野战军,由新四军军长、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兼任野战军司令员,饶漱石任政委。1947年2月,山东野战军与粟裕率领的由江南新四军编成的华中野战军共同编组为华东野战军,隶属华东军区陈毅兼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1949年1月,按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

新!!: 淮海战役和山东军区 · 查看更多 »

左良

左良(),河南新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早年参加八路军,参加百团大战等。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成都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南京军事学院学院学术研究室研究员副主任,后担任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教育长,解放军军事学院副教育长、训练部副部长等职。.

新!!: 淮海战役和左良 · 查看更多 »

上海大学 (民国)

上海大学于1922年由国共合作创办。名义上为中国国民党党立学校,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主掌的且以中共党员为骨干的第一所用以培养革命分子的教育机构。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强行关闭了该校。.

新!!: 淮海战役和上海大学 (民国)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中華民國)

上海市,簡稱「滬」,是中华民国的直轄市之一,同时是远东及亚洲最大的城市和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有“东方巴黎”的美誉,曾被蒋中正称为“中外观瞻之所系”。.

新!!: 淮海战役和上海市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上海道路命名

上海道路命名指的是对上海陆上道路的命名。这些陆上道路指的是给行人步行或给机动车、非机动车行驶的道路,但不包括给大型列车行驶的轨道。这些道路不仅包括那些紧贴地面的普通路,也包括那些位于空中的高架路,还包括那些有部分路段穿越了地下隧道或地上隧道,或通过桥梁而跨越了水面、地面的路。上海道路的命名一般含有两个部分,即:本名+道路类型(即“通名”)。如“南京路”,由“南京”(本名)+“路”(路型)构成,或“世纪大道”,由“世纪”(本名)+“大道”(路型)构成。但是如果细分的话,上海的路名可以多达五个部分,即:前缀+本名+方位+数字+路型。如松江区的中山路“松江·中山中路”,由“松江”(前缀)+“中山”(本名)+“中”(方位)+“路”(路型)构成,再比如高行镇的复兴路“高行村复兴路”,由“高行村”(前缀)+“复兴”(本名)+“路”(路型)构成,再比如市区的中山路“中山北一路”,由“中山”(本名)+“北”(方位)+“一”(数字)+“路”(路名)构成。方位词也有可能在本名前面,如“东宝兴路”与“西宝兴路”。一些路名还有着一些特殊的形容词,比如“新”“老”,如“老沪太路”等,而“共和新路”一名中,“新”字则被嵌在了中间部分。 上海道路的名字随着时代而变迁,影响其变化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古今更迭”,古代的命名法变为了现今的命名法,许多古代的路名早已不在,甚至许多古代的道路也早已不见了;二是“交通发展”,随着上海交通的发展,上海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道路,这些新路也被冠以了各自的名字,当然,也有一些道路及其路名在交通发展中消失了;三是“政权更迭”,当上海的政权更迭之后,为了消除之前政权的影响或者突出当今政权的特色,上海的一些道路被重新命名,这一现象主要是在20世纪的几个阶段。 上海道路的命名按时期划分可以主要分为:古代、租界时期、晚清、辛亥革命后和平建设时期、日伪政权时期、国共二次内战时期,及新中国建立后。从租界时期到新中国建立之前,上海道路的命名有着鲜明的上海独有的特色,而新中国建立之后,上海道路的命名既受到整个中国一些总体的命名法的影响,同时上海道路的命名法也在建国后影响了其他城市的命名。.

新!!: 淮海战役和上海道路命名 · 查看更多 »

丁钊

丁钊(),原名丁尔思。山东黄县北巷子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

新!!: 淮海战役和丁钊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始於公元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前後以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可分為以社會主義轉型及階級鬥爭為主題的毛澤東時代(1949年至1978年)、與以現代化建設及改革開放為主題的鄧小平時代至今(1978年至今)。中國共產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唯一的執政黨,並堅持對全国武裝力量的絕對領導。黨和軍隊的最高領導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策與歷史影響巨大。 中國社會經歷一次由中央至地方、有其特色的巨大變革,從貧窮、落後轉變為一個日益現代化的國家。現在的中國貧民階層大幅度下降至12%,而大多數人民享有食品、住房、醫療等生活必需品,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發展中國家。1949年以前中國的文盲率高達80%,至今下降至約3.58%。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人民的平均壽命僅為35歲,至今達到73歲,比較第三世界國家平均為高約10歲,部分沿海都市人均壽命更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中國的城鄉醫療保健系統主要集中在疾病的預防上。中國於1950年代末基本消滅血吸蟲病,但是近年又有死灰復燃趨勢。於1994年基本杜絕絲蟲病,於1995年杜絕脊髓灰質炎。中國政府正在計劃在短期內根治麻風病,在來年杜絕碘缺乏症。雖然人口的壽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由於1970年代以來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中國的人口增長率正在穩步下降。因此,中國很大程度的解決了人口過剩和營養不良的問題。在外交上,1949年後的中國變得更為獨立自主,雖然在長達22年的時間裡遭受到美國及蘇聯兩大國的封鎖,被聯合國排除之外,卻依然被視為冷戰中少數幾個獨立於兩陣營外的國家中最重要的一個;隨著經濟實力的發展中國也日漸成為全球受矚目的大國之一,區域與全球影響力不斷上升。軍事上中國也取得長足發展,國防安全不再是重大威脅。 西藏和新疆的獨立運動已经大大受到控制。台灣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岸分治已久,台灣有不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價值觀與制度,新一代台灣人经过李登辉与陈水扁时期去中国化的教育,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同感極低,更不覺得有「內戰遺留問題」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的必要。台灣民調顯示多數不願與中國「統一」。西方主流媒體與部分學者認為中國政府利用對媒體、學術、教育、資訊的控制,掩蓋歷史事實。中共官方則將「還原歷史」、「重寫歷史」、否定黨史、國史的主張稱為「歷史虛無主義」。.

新!!: 淮海战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国库黄金运送台湾行动

中华民国国库黄金运送台湾行动,简称“黄金运台”或“黄金迁台”,主要指1948年11月至1949年10月間,蔣中正以中华民国政府名义,下令将包括黄金在內之中华民国国库資金,运往台湾与廈门的行动。,黃金現存在央行文園金庫。.

新!!: 淮海战役和中华民国国库黄金运送台湾行动 · 查看更多 »

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

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位于北京市,是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下属局,为全军作战机关。.

新!!: 淮海战役和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歷史

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7月成立,初期接受第三國際的指揮和援助。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爆發長達10年的第一次國共內戰。 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漸擺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澤東為首的本土派掌權。在抗日战争期间,與國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戰勝利後,中国共產黨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消滅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在1949年10月時,中國共產黨在北京正式宣布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與戰敗的國民政府形成兩岸分治的局面。 自1980年代開始排除意識型態問題,中國共產黨開始与數個非共產主義的政黨維持交流,其中包含許多採取民主制度的一黨制國家執政黨,以及在其他國家佔有主導地位的社會民主主義政治團體。而在1989年東歐共產主義政權瓦解東歐民主化以及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於1991年時開始強調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發展政黨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新!!: 淮海战役和中國共產黨歷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列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列表是自1955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获得上将军衔的人员名单罗列。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军衔。1955年9月27日授予55位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之後又增加兩位,總共57位,稱為開國上將,此时上将位于大将之下、中将之上。1965年,軍銜制被取消。1988年軍銜制恢复后,上将位于一级上将之下、中将之上。1994年取消一级上将后,上将遂成为解放军最高军衔。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以下职务等级授予上将军衔: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正大军区职等级也可以被授予上将军衔。 解放军历史上,出现过父子均获得上将军衔的情况,此“将门虎子”现象,被人们多为关注。 File:PLAGF-0720-GEN.png|上将肩章 File:PLANF-0720-GEN.png|海军上将肩章 File:PLAAF-0720-GEN.png|空军上将肩章 File:CAPF-0720-GEN.png|武警上将肩.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前线文工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前线文工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直属单位。.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前线文工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1989年11月,33位前解放军高级领导人被中共中央军委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1994年8月又确定增补3人,共计36人。 其中有一位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三位前国家主席(毛泽东、李先念、杨尚昆),一位前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两位前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邓小平),10位共和国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位解放军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有11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去世(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刘志丹)。 按照以上标准,能够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称号的领导人,都必须是大将以上军衔或者按规格可授大将以上军衔者——在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曾计划授予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授予周恩来,刘少奇及邓小平元帅军衔,授予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大将军衔。而陈毅、叶剑英都曾说过,若非叶挺早逝,将可能被授予元帅军衔。而朱瑞、蒋先云、伍中豪、韦拔群、刘英、余天云、王良等高级将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去世,也未被列入。陈光、饶漱石、高岗应政治原因,未被列入。.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一支于1948年成立、1950年撤销建制的军队,原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下辖三个师(第103、第104、第105师),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第三十五军最为知名事迹,是1949年4月渡江战役期间,占领南京城,即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特别市所在。.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是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最初名为华东野战军,是由新四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一部逐步改编扩建而成。至1949年12月,总兵力82.5万余人。.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康乐坊嘉福寺巷15号,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是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〇二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〇二医院,又名常州和平医院,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和平北路55号,隶属无锡联勤保障中心,为三级甲等医院。.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〇二医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井冈山大道1028号,隶属无锡联勤保障中心,为三级甲等医院。.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〇二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〇二医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5号,隶属沈阳联勤保障中心,为三级甲等医院。.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〇二医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是由晋冀鲁豫边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组建和发展起来,最初名为中原野战军。总兵力达28万余人。因为该部队为刘伯承和邓小平领导,也称为“刘邓大军”。.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杨公井34标34号,隶属无锡联勤保障中心,为三级甲等医院。.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兵种。.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已撤销的战斗兵种。.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1953年至1984年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兵种,1984年全体转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四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四集团军,原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5201部队,后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77200部队。军部驻地云南省昆明市。.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四集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七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七集团军,隶属西部战区陆军,军部驻地四川成都崇州市。.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七集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隶属东部战区陆军,军部驻地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坂头。.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隶属东部战区陆军,军部驻地江苏省徐州市。.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八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八集团军,隶属北部战区陆军,军部驻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八集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六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六集团军,隶属西部战区陆军,军部驻地青海省西宁市。.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六集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1985年編成。原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1002部队,现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6267部队。隶属中部战区陆军,军部驻地山西省太原市。.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三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三集团军,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1032部队,军部驻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三集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集团军,原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4631部队,后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71320部队,军部驻地河南省开封市。.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集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隶属北部战区陆军,军部驻地山东省潍坊市。.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俗稱陸軍番號,旨在列举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各部的编制序列沿革及各时期变化。 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规定军的番号排列数目为70个军。1948年11月至1952年10月,共组建67个军。第五十六军、五十七军、五十九军一直没有组建过。后经历次改编,现有13个集团军。.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简称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本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承担炮兵、防空兵指挥军官培训任务的高等教育院校,同时承担研究生教育、士官教育、外国军事留学生培训、现职干部轮训、优秀士兵保送入学学员培训等任务。.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总医院,简称昆明总医院,常称四十三医院,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大观路212号,隶属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是三级甲等医院。.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总医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区之一,是战略区域内合成军队的最高领导指挥机关,负责山东、河南等2个省级行政区内陆、海、空军部队作战指挥和所属部队的军事、政治、后勤工作,领导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战场建设。也是全军战略总预备队。军区机关驻济南市。2016年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撤销 。.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称海军军医大学,对外又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舟山警备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舟山警备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军区下属的警备区,级别为正师级,管辖范围为浙江省舟山市。.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舟山警备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一机动总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一机动总队,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机动总队之一。.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一机动总队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二机动总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二机动总队,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机动总队之一。.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二机动总队 · 查看更多 »

中国电影制片厂

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厂或中制,中华民国国营电影制片厂,前身是1933年成立的南昌行营政训处电影股,1937年正式改名为“中国电影制片厂”,1949年随军迁至台湾,1995年停止电影拍摄。该厂是抗战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制片和抗日宣传机构,迁台后主要负责制作军事相关影片。.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电影制片厂 · 查看更多 »

中国战争列表

中國自古以來內部或對外具有重大影響的戰事列表,戰事名稱以大中華地區使用者為準,後面附上時間為該戰進行時間或中方參戰時間,每場戰爭名詞下方為該戰簡介。中國有明确记载确实发生过的战争列表如下:.

新!!: 淮海战役和中国战争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武裝部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管轄,是目前臺澎金馬地區主要防衛力量。前身為孫中山與蔣中正等人於1924年6月16日所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史稱黃埔建軍;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革命軍編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領的“全國陸海空軍”,軍隊開始實行軍隊國家化並改為現名。 中華民國國軍主要是由陸軍、海軍、空軍等三大軍種所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巡、 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近年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並大規模裁軍,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海軍陸戰隊戍守之東沙島、南沙太平島交予海巡管理。雖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軍人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目前常備部隊大約18萬6千人;後備軍人大約300多萬人。 早些時候,中華民國是採用徵兵制,服役役期兩年。而軍官採志願制為主,僅招收少部分義務役男子,國家辦有預官考試,招考大學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軍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少尉軍官階級。士官國家辦有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士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下士士官階級。隨著時代演進,服役役期被縮短。直至今日,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成為全體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漸走向徵兵與募兵雙軌制。.

新!!: 淮海战役和中華民國國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共間諜列表

潛伏於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共間諜列表,是一份紀錄了潛伏於中華民國國軍,或曾被中國共產黨聲稱或承認,为中共進行間諜行為的人物列表。 以下列表以現今可查知時間為準,正確的間諜活動或洩漏機密時間可能早於或晚於以下所歸類的年份。.

新!!: 淮海战役和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共間諜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陸軍特戰指揮部

中華民國空降特戰部隊(Airborne Paratrooper, Republic of China 或 R.O.C. Army Aviation and Special Forces Command),起源於1944年(民國33年)1月1日,抗日戰爭步入另一階段,國軍捷報頻傳之際,最高當局基於軍事需要,於雲南昆明成立傘兵第一團 (中央社、2012年4月8日),首任團長為李漢萍將軍。此時傘兵部隊之規模始稍具雛形;為了保密之考量,對外代號稱為「鴻翔部隊」 (組織沿革史) - 陸軍航空特戰部隊特展 - 國軍歷史文物館,期間:2005年2月21日~2005年4月30日。 鴻翔部隊剛成立之初,由於缺乏裝備及訓練器材,除了一般步兵基本戰鬥訓練外,只能著重於體能方面的加強;直到1945年(民國34年)1月,傘兵第一團在美軍顧問的建議下,由連營制改為隊制,並開始由美軍協助裝訓傘兵,至此,傘兵部隊的建軍才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1945年4月8日,為了配合盟軍反攻,將傘兵第一團擴編為陸軍突擊總隊,同時成立傘兵學校與接收武器裝備,才正式具備作戰能力。因此,後來政府以此明定每年的4月8日為「傘兵節」,藉以紀念國軍空降部隊的成立。.

新!!: 淮海战役和中華民國陸軍特戰指揮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歷史

中華民國的歷史始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为首任临时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溥儀退位.

新!!: 淮海战役和中華民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常玉清

常玉清(),曾用名常启发,河南商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29年,常玉清参加游击队,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师排长、连长,红二十五军74师营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战役。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直罗镇战役、东征、西征等。后任红十五军团75师223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副团长,参加平型关战斗。随后任344旅挺进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开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39年起任冀鲁豫支队第2大队政治委员、第2纵队新编第2旅副旅长,新四军第3师8旅副旅长、苏北民兵指挥部指挥、盐阜军分区副司令员。 第二次国共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副司令员、苏北军区副司令员。先后参加苏中战役、涟水战役、盐城战役、益林战役、淮海战役等。1953年,任江苏军区(后为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新!!: 淮海战役和常玉清 · 查看更多 »

东亚史

東亞史是指以東亞為整體的歷史,涉及地域包括东亚及周边的东北亚、中亚和东南亚的一部分,这些地区在近代之前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文化圈。东亚史主要包括中国历史(包括中国中原王朝和地方性政权历史)、蒙古地区的历史、日本群岛的历史和朝鲜半岛历史,以及越南北方王朝的歷史,今日一般指中日韓三國。 东亚地区的国家深受中国传统文明的影响,并传播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台湾和蒙古地区、印度支那等地。在大陆,中国的黄河流域孕育了早期的文明,并在公元前211年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朝鲜半岛的北部长期受到中国的统治和影响。日本在隋唐之际屡次派出留学生前来中国学习传统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另外,由于中国的中原王朝为了抵御蒙古高原的少数民族开始大修长城,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长期隔离并且冲突频发;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女真《後來滿族(滿州)》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尤其显著,其中蒙古族和女真族曾一度统治整个中国。然而由于中华文明根深柢固且汉族人口众多,这些曾经侵入或征服汉地的民族,例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后来都因程度不同地采用汉族的典章制度,而被认为是完全或部分融入所谓中华民族当中。这些民族交流及融合的历史,但最终扩张了汉民族的文化内涵。 近代以来,东亚国家成为了列强争夺的焦点,唯独日本通过近代化的改革成为世界强国,并不断与其他邻国和地区发生战争。 20世纪以来,民族独立和殖民体系的崩溃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二战以后,欧洲国家相对衰落,世界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东亚又成为世界的重要地区。其中,中国大陆和中華民國、日本、韩国的迅速崛起,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21世纪以来,东亚地区发展机遇和矛盾并存,地区合作不断深化,另外,南海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中日矛盾也成为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新!!: 淮海战役和东亚史 · 查看更多 »

东江纵队

东江纵队,全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主要活动在广东东江下游的惠阳、东莞、宝安一带,以及香港和广州的周边地区,抗日战争后期还把游击区扩展到粤北山区和韩江流域。东江纵队最初起源于1938年成立的多支游击队,包括由曾生等人创立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由王作尧等人创立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等。这些队伍在1939年4月至5月间接受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下辖的两个大队。1940年9月这两个大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2年1月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3年12月2日部队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并发表宣言正式公开东江纵队是由中共领导的军队。抗日战争结束之后,1946年6月30日,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北撤到山东,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的序列。.

新!!: 淮海战役和东江纵队 · 查看更多 »

万一夫

万一夫(),原名汉一夫。河南省上蔡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将领。 1938年3月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第四支队。1942年起,任新四军第二师六旅十八团参谋长,新四军第二师六旅作战科长,新四军第二师五旅作战科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七纵二十师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教导团团长,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参谋长。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部参谋处长,第三炮兵学校副校长、校长。1960年,任炮兵研究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战略教研室主任、空军教研室主任,总后勤部第二十研究院院长。1985年去世。.

新!!: 淮海战役和万一夫 · 查看更多 »

万海峰

万海峰(),河南光山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参加第一次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以及指挥参与唐山大地震的营救行动。.

新!!: 淮海战役和万海峰 · 查看更多 »

万怀臣

万怀臣(),河南卢氏县瓦窑沟乡代柏沟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淮海战役和万怀臣 · 查看更多 »

三大

三大可以指:.

新!!: 淮海战役和三大 · 查看更多 »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中華民國政府称为三大会战,指的是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間,中国人民解放军與中華民國國軍之間第二次國共内戰中的三次關鍵戰役。三次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均以中國共產黨的胜利告终。 1947年7月,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軍事》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I》,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5月,第472頁,ISBN 7500002424。由1948年起,解放軍在三大战役结束后,國軍損失超過150万,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中國国民党在中國大陆的统治逐漸崩溃。而中國共產黨勢力經年累月積攢之優勢完全顯現,開始向全中國进一步进军。以至1950年打下海南島與西康,中國共產黨統治整個中國大陸。.

新!!: 淮海战役和三大战役 · 查看更多 »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國民黨稱平津會戰是中国近代史中的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國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進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華民國國軍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等华北大片地区。.

新!!: 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 查看更多 »

于克法

于克法(),原名健全,小名豹子。祖籍洛阳市,幼时随父迁居阌乡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淮海战役和于克法 · 查看更多 »

于振瀛

于振瀛(),原名方单,字海澄,号振瀛,以号行,陕西省镇平县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创建者之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三、四届中央常委。.

新!!: 淮海战役和于振瀛 · 查看更多 »

人民币

人民币(ISO 4217代码:CNY,汉语拼音:Ren Min Bi, RMB),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于1948年12月1日首次发行的货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至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为止共发行五套,形成包括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在历次美术设计中,第一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解放区的王益久和沈乃庸等人。第二套至第四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著名艺术家、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罗工柳,以及周令钊、陈若菊夫妇、侯一民和邓澍夫妇5人。第五套人民币的彩稿设计工作则全部是由印钞造币企业的专业设计人员承担完成。 人民币在海外清算时称为离岸人民币(代码:CNH),離岸人民幣匯價由离岸人民幣參加行自行對盤,不需經由清算行,从而使其汇率较在岸人民币有所不同。.

新!!: 淮海战役和人民币 · 查看更多 »

五億探長雷洛傳

1991年上映的香港传记片,描述由劉德華飾演知名探長「雷洛」(影射總華探長吕乐)的故事。由於影射呂樂,但有許多與史實不合之處(例如劇中「顏同」影射的顏雄根本是呂樂的忠實部下),所以在呂樂建議之下,改稱為「雷洛」。 電影分为两部:《五億探長雷洛傳:雷老虎》和《五亿探长雷洛传II之父子情仇》分别于9月19日和10月10日先后上映,累计收获5,300万的票房佳绩。首部获得第11届香港電影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8项提名,關海山赢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和第28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奖。.

新!!: 淮海战役和五億探長雷洛傳 · 查看更多 »

任弼时

任弼时(),名培国,号二南。湖南省湘陰縣塾塘乡唐家桥人(今汨羅市弼时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农红军主要领导者之一。 任弼时早年留学苏联,随后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代理书记、总书记。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湘赣苏区省委书记,领导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是中共五大书记(相当于政治局常委)之一。之后因病在陕北、北京、苏联等地调养,1950年因脑溢血病逝。.

新!!: 淮海战役和任弼时 · 查看更多 »

廖运周

廖运周(),中国安徽凤台县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1949年在双堆集战役中率部投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导致国民革命军黄维部突围失败。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新!!: 淮海战役和廖运周 · 查看更多 »

张劲夫

張勁夫()原名张世德,安徽肥東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務委員、財政部部長、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兼副院長。.

新!!: 淮海战役和张劲夫 · 查看更多 »

张云逸

张云逸(),原名张运镒,字胜之,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人。同盟会会员、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新四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张云逸早年参加同盟会,参与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时又参加攻打两广总督府的战斗并担任炸弹队队长,随后参加护国战争,后任广东省揭阳县县长。之后参与东征与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25师参谋长。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其率众发动广西百色起义,担任红七军军长,之后参与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期间,其担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兼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司令,负责对解放军后勤补给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担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等职位,负责维护广西等西南地区治安稳定。1974年去世。.

新!!: 淮海战役和张云逸 · 查看更多 »

张国华

张国华()原名张富桂,江西省永新县怀忠镇官山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淮海战役和张国华 · 查看更多 »

张连忠

张连忠(),汉族,青岛胶州市胶莱镇小高村人。中共第13届中央候补委员、第14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員、第九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获解放奖章。1988年至1996年接替上调总部的刘华清出任海军司令员。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1993年6月晋升为海军上将军衔。 1947年3月在家乡参加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五师第十五团第一连战士,随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第37师第111团第1连通信员。194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胶东保卫战和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漳厦战役。1949年后,在第31军第91师第273团第1连任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1951年任副连长。1955年任连长。1956年1月入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学习,1958年6月毕业。在福州军区任步兵连长。1959年任步兵营参谋长。1960年8月入海军潜艇学校艇长班学习。1965年毕业后任海军潜艇实习艇长,1970年任潜艇艇长,1975年任潜艇支队副支队长,1977年任潜艇支队长。1979年春入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80年毕业,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参谋长。1983年任旅顺海军基地司令员。1985年7月任海军副司令员、党委常委,分管后勤工作和装备建设。1988年1月任海军司令员、党委副书记。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1993年5月晋升为海军上将军衔,海军党委书记。1996年11月65周岁离休。 张连忠是解放军少有的保持革命传统的高级将领,被部下亲切地称为张连长。 Z张 Category: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军上将 Z张 Z张 L.

新!!: 淮海战役和张连忠 · 查看更多 »

张霖之

张霖之(),原名张福筠,又名张朝明,字崇良,河北南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煤炭工业部部长。“文化大革命”期间首位被折磨致死的部长级官员。.

新!!: 淮海战役和张霖之 · 查看更多 »

张震 (上将)

张震(),原名张见生,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前高级将领,上将军衔,最高曾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最晚去世的开国中将。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张震历任红军连政治委员、红三军团营长、红一军团四师十二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参谋、科长,新四军第六支队、八路军第四纵队、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后兼任第十一旅旅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一(粟裕)兵团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代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新!!: 淮海战役和张震 (上将) · 查看更多 »

张铚秀

张铚秀(),汉族,江西永新人,中国现代军事家、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被同时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另外,他还因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贡献被朝鲜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国旗勋章。.

新!!: 淮海战役和张铚秀 · 查看更多 »

张际春

张际春(),湖南宜章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张际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五军团宣传部长、红五军宣传部长、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兼政治主任教员等,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于1937年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副主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校党务委员会书记、校政治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晋冀鲁豫军区及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1968年在北京逝世。.

新!!: 淮海战役和张际春 · 查看更多 »

张权 (国军中将)

张权()原名寿棼,字栩东,直隶省武强县人。中华民国中将。.

新!!: 淮海战役和张权 (国军中将) · 查看更多 »

張克俠

張克俠(),原名張樹棠,河北獻縣侯陵屯村人,西北军将领,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副部长。.

新!!: 淮海战役和張克俠 · 查看更多 »

張麟德

張麟德,中華民國前空軍中將、總統府第3局局長、空軍官校校長。先後於空軍軍官學校、空軍戰術協同作戰訓練高級班深造,後來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先後參與中原、豫西戰役、徐蚌會戰、淞滬會戰暨重慶保衛戰等,為國軍執行轟炸、空中偵察、空中運輸等任務。内戰時為101空運中隊分隊長,負責率領9架美製C-46運輸機從上海江灣機場載54,000磅黃金到臺灣的任務。來臺後,歷任空軍松山基地指揮部指揮官、空軍軍官學校校長暨總統府第三局局長等職。生平共獲授三十四座勳獎章殊譽。死後獲總統蔡英文於2017年4月18日頒發褒揚令。.

新!!: 淮海战役和張麟德 · 查看更多 »

何基灃

何基灃(),字芑蓀,直隸(今河北)藁城人。原国军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员。.

新!!: 淮海战役和何基灃 · 查看更多 »

何云峰

何云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人物,四川平昌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新!!: 淮海战役和何云峰 · 查看更多 »

何成濬

何成濬,又名季刚(亦说季哲),派名光镛。字雪竹,初字雪舟。湖北随州厉山何家畈龚家湾人。1882年6月20日(清光緒八年五月初五)出生。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被誉为天才的说客和杂牌军的天才领袖。與劉鎮華(字雪亞),陳調元(字 雪暄)并稱為“三雪”。.

新!!: 淮海战役和何成濬 · 查看更多 »

余洪远

余洪遠,陝西省西鄉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成都軍區原顧問。.

新!!: 淮海战役和余洪远 · 查看更多 »

徐州历史

徐州具有六千多年悠久的历史。.

新!!: 淮海战役和徐州历史 · 查看更多 »

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新!!: 淮海战役和徐州市 · 查看更多 »

徐州剿匪總司令部

1948年6月29日,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部徐州司令部改為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簡稱徐州剿總),由劉峙任總司令,孫震為副司令。李樹正為參謀長。1948年8月12日,蔣特派馮治安、劉汝明、杜聿明為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全十二卷,十二冊),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7月。加上李延年、韓德勤和孫震等,副總司令共六人。徐蚌會戰後,徐州剿總由於損失大部份兵力而撤銷。.

新!!: 淮海战役和徐州剿匪總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徐州站

徐州站 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津浦西路,是陇海铁路与京沪铁路交会车站。火车站原隶属济南铁路局管辖,2008年3月改由上海铁路局管辖。现为客运一等站。该站因地处老城区以东常常被当地市民称为“火车东站”,与徐州高铁车站徐州东站并无关系。.

新!!: 淮海战役和徐州站 · 查看更多 »

徐州软件园

徐州软件园 徐州软件园网站是一个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东南部的产业园区,以新一代移动通信 中国江苏网、软件与服务外包、矿山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应用与服务等新兴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园区总面积108亩,共11栋楼宇,包含15座单体楼和2座商业群房。.

新!!: 淮海战役和徐州软件园 · 查看更多 »

徐春阳

徐春阳(),山西晋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1938年,参加八路军,后参加历次战役,包括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1988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曾任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纪委书记。2014年7月去世。.

新!!: 淮海战役和徐春阳 · 查看更多 »

快哉亭

快哉亭现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解放路的快哉亭公园内,始建与北宋,原名阳春亭,因当时徐州知州苏轼在此亭作《快哉武冈赋》而更名。曾於歷朝多次損毀及重建,尤其是20世紀的徐蚌會戰與文化大革命。現存者為文化大革命後於1989年重建而成。 此亭並非蘇軾之弟蘇轍所記之黃州快哉亭。 Category:江苏的亭 Category:徐州建筑物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物.

新!!: 淮海战役和快哉亭 · 查看更多 »

北平和谈

北平和谈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團(以國民政府代表团名義)於1949年4月在北平进行的停火谈判。該年4月1日,政府代表团自南京飞抵北平。4月13日至4月15日,双方代表团进行实质磋商,拟定《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于4月20日签字。4月20日,政府电告南京代表团拒绝签字。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发起渡江战役,談判終告失敗。.

新!!: 淮海战役和北平和谈 · 查看更多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博物院),俗稱臺灣故宮(博物院)或臺北故宮(博物院),別名中山博物院,為臺灣最具規模的博物館以及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與漢學研究機構。館舍坐落在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段221號和臺灣省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隸屬於行政院的中央二級機關,故宮院長為特任官,視同部會首長。它的前身是成立於京兆地方(今北京)紫禁城外廷的古物陳列所,1925年10月10日在紫禁城內廷另外組織了故宮博物院,後來因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輾轉遷移至南京和四川等地,古物陳列所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裁撤併入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隨後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爆發再度導致時局動盪,1948年11月10日包括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在內的6個機構於是決定遷往臺灣,幾經改組易名,最終由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合併為國立故宮博物院,1965年11月12日在臺北現址復院開幕。此後,博物館歷經多次館舍擴建和修繕,並致力打造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加值應用的虛擬博物館,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也在2015年12月28日啟用。 國立故宮博物院物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藏品時間跨度涵蓋新石器時代至今長達8,000年,各類藏品分別交由器物處、書畫處、圖書文獻處和南院處等4個策展部門管理,當中以長篇銘文的青銅器、古代早期的名家書畫、善本古籍和官窯瓷器等蒐藏最具影響力。展廳內是按照文物類別以編年方式系統性地陳設4,000餘件展品,器物類展件相隔半年至2年輪換一次,書畫和圖書文獻類展件則每3個月定期更換。.

新!!: 淮海战役和國立故宮博物院 · 查看更多 »

國軍十大王牌軍

國軍十大王牌軍指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內作戰力最堅強、裝備最精良的十支部隊:分別為國軍「五大主力」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整編七十四師、整編十一師,以及其餘戰力僅次於五大主力的第二軍、第七軍、整編二十五師、第八軍、第三十五軍、第五十二軍。「五大主力」的稱呼最早是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上被提出,各軍基本上全為美式裝備部隊。 在1947年起的國共內戰中,國軍十大王牌軍多被消滅,各高級將領多被俘或戰死。.

新!!: 淮海战役和國軍十大王牌軍 · 查看更多 »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位於臺灣桃園市大溪區的軍事學校,1917年創校時名為「漢陽兵工專門學校」,2000年併入國防大學。.

新!!: 淮海战役和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

--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前身為第十一師,係國民革命軍北伐後整編國防軍,由國民革命軍司令部警衛第一、二、三團整編而成。 民國十九年(1930年)中原大戰中,因協力友軍於8月15日攻克濟南,故擢長為第十八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全國統一,整編為整編第十一師。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恢復原軍師番號。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徐蚌會戰後遭中國人民解放軍擊潰,於南京重新組建。民國四十四年三月一日來台灣後第四次整編番號,改為中華民國陸軍第七軍。民國四十五年四月一日,第七軍司令部番號取消。 第十八軍(海燕部隊)在所謂國軍五大主力中為建軍最早、歷史最長的一支勁旅,民國三十九年九月於金門改編轄十一師、一一八師。民國四十一年八月一日該二師番號改為十七、十九師,其核心骨幹為第十一師,即後來著名的陸軍步兵第一一七師(海鵬部隊)。經歷數次整編,至民國八十七年精實案成為聯兵旅第一一七旅,民國九十四年精進案併編入陸軍機步第二九八旅(2013年改銜第三三三旅,承接第三三三師番號及隊徽)。一一八師則為119旅(虎軍部隊),精進案改為金東守備隊(駐金門金沙);2014年4月1日,與金防部金西守備隊併編為金門守備大隊。.

新!!: 淮海战役和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1946年3月整編為第七十四師)為抗日戰爭時組建之陸軍軍級單位,成立後幾乎參與了抗日戰爭華中地區的重要戰役,以其頑強的戰鬥意志與戰果被譽為“抗日鐵軍”。抗战结束后第七十四軍改編為整編第七十四師,做为国军五大主力之首参与国共内战。期间先后三次被灭,三次重建。1949年12月12日,74军随盧漢在昆明宣布起义,改番号为人民解放軍云南军区暫編第12軍。.

新!!: 淮海战役和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九軍

國民革命軍第九軍曾先後組成六次。.

新!!: 淮海战役和國民革命軍第九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其中一個番號,曾先後用在多支部隊身上。最先使用第五軍番號的是原「福軍」。抗戰開始後1939年後以第二百師為骨幹建立的第五軍,軍長杜聿明,成為抗戰時聲名顯赫的部隊,曾編入征緬軍進入緬甸作戰。抗戰勝利後第五軍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1949年於-zh-tw:徐蚌會戰;zh-cn:淮海战役; zh-hk:淮海戰役;-中被殲滅(即邱清泉兵团)。之後重建,撤往金門。.

新!!: 淮海战役和國民革命軍第五軍 · 查看更多 »

刘华清

刘华清(),湖北省黄安县(今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人,刘华清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 刘华清于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徐海东麾下红二十五军任职,曾任政治部组织、宣传、文印科科长,红十五军团政治部敌工部科长,参与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秘书主任、师供给部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二纵队六旅政委,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一军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海军副参谋长等职。改革开放以来,刘华清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海军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首都戒严总指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位。刘华清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現代化發展作出了莫大的貢獻,被讚譽為「中國現代海軍之父」、「中國航母之父」。.

新!!: 淮海战役和刘华清 · 查看更多 »

刘少奇

刘少奇,譜名紹選,表字渭璜,湖南省宁乡县人,祖籍江西吉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第二任(第二至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6年至1966年间担任排名首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刘少奇早年曾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等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在上海、东北、浙江等地从事秘密工作,后前往中央苏区,领导职工运动,并参与长征。1936年,奉命前往天津组建中共中央北方局,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的影响力。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部署新四军开辟华中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他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参与重组新四军。1943年,刘少奇返回延安后,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进入中共核心决策层。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刘少奇继续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主持土地改革运动,并曾组织“七千人大会”、领导中央经济改革,先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中国国家主席。后来他反對毛泽东倡导的“三面红旗”,且在四清运动时与毛不一致,被毛认为会威胁到自己的领导地位,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成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并冠以“叛徒、内奸、工贼”进行批判。1968年,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决定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69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刘少奇在放逐、拘禁中病死。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全面平反并恢复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切名誉。.

新!!: 淮海战役和刘少奇 · 查看更多 »

刘岱峰

刘岱峰(),原名岳魁,山西省盂县温池村人。中国近代政治人物。.

新!!: 淮海战役和刘岱峰 · 查看更多 »

刘伯承

刘伯承(),名明昭,字伯承,小名孝生,以字行,曾用名刘伯坚。中国现代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四川省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人。 刘伯承早年从军,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右眼负伤致残。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先后在高级步兵学校及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刘伯承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红军总参谋长、援西军司令员等职,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开辟晋冀鲁豫边区,并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他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指挥淮海战役等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伯承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等职。1958年,刘伯承因所谓“教条主义”被彭德怀等批判,此后淡出军界,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是中共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在北京病逝。.

新!!: 淮海战役和刘伯承 · 查看更多 »

刘立封

刘立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山东沂水人。 刘立封1938年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9年参加八路军,在沂蒙山区参加对日作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在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三野战军9兵团26军)后勤部门工作,从山东打到河南,并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最后攻占上海。1950年随9兵团入朝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回国在济南军区工作,1955年获大校军衔。20世纪70年代初任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75年调入第二炮兵部队,1982年任第二炮兵部队政委,1988年获中将军衔。1990年退役。 1996年2月26日在北京病逝。.

新!!: 淮海战役和刘立封 · 查看更多 »

刘自双

刘自双(),四川巴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新!!: 淮海战役和刘自双 · 查看更多 »

刘致远 (1904年)

刘致远(),原名刘进邦,山东潍县(今属潍坊)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淮海战役和刘致远 (1904年) · 查看更多 »

刘汝明

劉汝明(),字子亮,直隶省獻縣 (今河北省献县)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

新!!: 淮海战役和刘汝明 · 查看更多 »

喻英奇

喻英奇(),湖南保靖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漢族人,籍貫湖南保靖,屬湘西苗區,是國民黨力加培植的高級將領。.

新!!: 淮海战役和喻英奇 · 查看更多 »

周学义

周学义()湖北省黄梅县停前镇周家村人,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新!!: 淮海战役和周学义 · 查看更多 »

周衣冰

周衣冰(),原名周余彬,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柘皋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新!!: 淮海战役和周衣冰 · 查看更多 »

周镐 (民国)

周镐(Zhōu Hào,)字治平,湖北省罗田县人。军统间谍,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新!!: 淮海战役和周镐 (民国) · 查看更多 »

周文在

周文在(),江苏常熟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新!!: 淮海战役和周文在 · 查看更多 »

傅秋涛

傅秋濤(),生於湖南省平江縣,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傅秋濤曾任中共湘鄂赣省委副书记兼工会委员长,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兼湘鄂赣军区政治委员。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团长,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七师副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鲁南军区政治委员,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华东支前委员会主任委员、支前司令部司令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央复员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队列部部长、动员部部长,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副主任,总参谋部顾问。.

新!!: 淮海战役和傅秋涛 · 查看更多 »

唐亮

唐亮,原名唐昌贤,别名唐昌明,湖南浏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唐亮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三军团第二师六团连政治委员,七团总支部书记,军团直属队政治处主任,第六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344旅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第2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滨海军区政治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山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兵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曾建议将解放军中的士兵委员会改为革命军人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政治委员,政治学院院长、政治委员等职。.

新!!: 淮海战役和唐亮 · 查看更多 »

冯玉祥十三太保

冯玉祥十三太保,是民国军阀冯玉祥所率西北军中的13位主要将领,1922年冯任北洋政府陆军检阅使时均是团、营级干部,后随冯加入国民革命军,中原大战后各有去处。十三太保名单如下: Category:冯玉祥 F Category: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人物并称 F.

新!!: 淮海战役和冯玉祥十三太保 · 查看更多 »

冯治安

冯治安(1896年12月16日—1954年12月16日),中華民國軍人,河北省故城县东辛庄村人。.

新!!: 淮海战役和冯治安 · 查看更多 »

内战战争罪犯名单

内戰戰爭罪犯名單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間中国共产党方面声称应“由全国各界根据实际情形提出”的所谓战争罪犯的名单。全部名单一直未拟就,仅由新华社两次发表了战争罪犯提名。 新华社于1948年12月25日及1949年1月26日分别以“陕北某权威人士”及“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名义提出了一些由中国共产党方面拟定的重要的战争罪犯,主要为当时南京方面的党政军特要员及其重要支持者。这些战争罪犯为中国共产党单方面公布,并认为是“国人皆曰可杀”。 在国共内战期间直至1949年后,除被俘、投诚、起义及自海外回归中国大陆者外,由中国共产党方面认定的所谓“战争罪犯”的概念,除在1949年1月至北平和谈中受到中华民国政府方面的承认外,其后未再被中国国民党中央、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国军及黨員通訊局、国防部保密局等特务机关的领导人及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社会党的领导人和著名文化人士胡适、于斌等所接受。 应当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方面对全體上述战争罪犯的正式称呼并非“国民党战犯”,况且他们并非都为中国国民党籍人士,例如其中张君劢、王云五、曾琦等均为其他党派或者无党派人士。对于这些所谓“战犯”,中国共产党方面的用词十分讲究。 1947年7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的「七七」纪念日对时局口号时,使用的措辞是“破坏停战协定发动反革命内战及在战争中残杀人民的战争罪犯”;而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双十节宣言时,称他们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内战罪犯”,其中首要者即“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及陈立夫兄弟等四大家族及其他首要战犯”;新华社陕北1948年12月25日电称之为“战争罪犯”,首要者为“头等战争罪犯”;新华社陕北1949年1月26日电又补充了一批“重要战犯”。在1959年9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及其后历次对这些“战犯”的特赦中,被特赦的国共内战中所谓的“战争罪犯”的正式名称皆作“原属于蒋介石集团的战争罪犯”,与其相提并论的是“原属于伪满洲国的战争罪犯”、“原属于伪蒙疆自治政府战争罪犯”、“日本戰爭罪犯”。 自中国共产党方面而言,“蒋介石集团”是该批“战犯”的归属,也突出体现了其“非法”的性质。从1959年至1970年代的历次特赦的用词看,这是中国共产党自第二次國共内戰起长期坚持的立场。.

新!!: 淮海战役和内战战争罪犯名单 · 查看更多 »

商丘站

商丘站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站前路,始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距离连云港东站369公里,距兰州站1390公里,距北京西站677公里,距常平站1638公里,是陇海铁路与京九铁路、徐兰客运专线东段郑徐客运专线、商杭客运专线交会点。现由郑州铁路局直接管辖,为客货运一等站,2015年车站年发送旅客达到780万人次,日均发送2.1万人次。 日前商丘站进行了改扩建施工,于2016年建成。商丘站目前拥有24条到发线,12个站台,为豫东地区的高铁枢纽。.

新!!: 淮海战役和商丘站 · 查看更多 »

商丘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商丘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闫集镇张菜园村,距商丘古城东南12公里,自1948年12月30日至1949年3月24日先后为淮海战役总前委、中原野战军司令部和渡江战役总前委之驻址。邓小平、陈毅及刘伯承在此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战斗。 1963年被列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淮海战役和商丘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 查看更多 »

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为纪念在中国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战役和主要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牺牲的烈士或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著名烈士和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知名国际友人而修建的,或者在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修建的规模较大的,经确定的烈士纪念碑、馆和烈士陵园。列为全国重点保护的单位,由民政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后由民政部公布。 迄今在中国(大陆)境内共有174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见注1)。.

新!!: 淮海战役和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兩山戰役

两山战役,又称两山轮战、老山边界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为争夺老山与者阴山地区的一场战役 该战役集中爆发于1984年4月,双方激烈相持了将近三年。中国方面经过准备,采取各大军区轮流作战的方式与越军长期交战,最終获得战争胜利,并最终收复两个地区。.

新!!: 淮海战役和兩山戰役 · 查看更多 »

剿匪總司令部

剿匪總司令部,簡稱剿總,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準備進行對中國共產黨實施軍事圍剿的跨地區、跨建制之高司軍事單位,通常作為第一線指揮机关。主要分为四大系统,东北、华北、徐州以及华中。大體而言,一個剿總下轄若干兵團、警備司令部、綏靖公署、戰區以及綏靖區等,層級大體與軍政長官公署平行,但在軍事戰鬥中,指揮層級往往比軍政長官公署要高。 1937年之前,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國民政府在各地設立一連串軍事機關,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苏区中国工农红军進行圍剿,後因西安事變與抗日戰爭爆发,這些軍事機關在抗戰期間很多都轉為對日軍作戰單位。抗戰開始時,國民革命軍的指揮機構是按「總部-戰區兵團-集團兵團(兵團,路)-軍-師-旅-團」,共7級才到戰術單位;1940年後簡化為「總部-戰區-集團軍-軍-師-團」,6級指揮機構。此舉極大提升部隊作戰指揮能力。 1945年後,國民政府接收日本佔領區,展開與中國共產黨對決的準備,在各地成立了許多政府機構。作為中央政府代表官署、掌握地方軍、政權的單位稱之為「国民政府主席行辕」,設主任為最高統帥代表,是政治、軍事整合的機構。作為跨省區軍事區域的指揮單位則為軍政長官公署,直接指揮責任區的作戰任務,是跨省區的軍事機關,其中較著名且維持較久的就是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訓政時期,若直接由軍事委員會指導的單位則稱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行營是策劃、部署、指揮的前進基地,它的設置常因軍事行動的需要而變更,例如早期第二次、第三次剿共就是由南昌行營所策劃。抗戰結束後,軍事委員會改組為國防部,多數行營都改為行轅、軍政長官公署、或軍事針對性更強的剿匪總司令部,集團軍編制則改為綏靖區。「綏靖主任公署」則是省級(戰區級)軍事機構,綏靖主任對於所轄區域黨政要務有便宜處置權。「綏靖公署」初設於1931年11 月,最早設立的是駐贛、駐豫、駐鄂綏靖公署。到1937年6月,先後設立了駐贛、駐豫、駐鄂、北平、太原、廣州、南寧、駐閩、貴州、冀察、豫皖、滇黔川康、甘肅、西安、江蘇等「綏靖公署」。其中,駐贛、北平、甘肅、西安「綏靖公署」設立不久便撤銷。因此二戰结束之後的指揮機構理想中應擴編為「總部-行轅(軍政長官公署、剿總)-綏靖公署(戰區)-綏靖區-兵團/整編軍-軍(整編師)-師(整編旅)-團」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共8級。 下文中各剿匪總司令部戰鬥序列,因當年部隊調動、整編、撤銷、殲滅頻繁,加上戰後國軍整編與內戰同時進行,新舊制度交替之間,制度、稱呼與番號混亂,故內容並不完整全面,大體是以三大會戰前夕為主。.

新!!: 淮海战役和剿匪總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命名国防教育基地中评选的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新!!: 淮海战役和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 查看更多 »

国共内战

國共內戰,又稱國共戰爭,是1927年开始,中国境内爆发的内战。内战的一方为1947年行宪之前,为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行宪之后,为民选的中华民国政府 ,另一方为中国共产党所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戰爭可分为两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27年至1937年間之第一次國共內戰,第二階段則是1945年至1950年大致结束之第二次國共內戰。其為中國現代史的重大轉折點,共產黨透過這兩次內戰,最終取得大陸地區絕大部分區域的統治權,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取代原有的中華民國國家體制,造成現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與中華民國相隔台灣海峽兩岸政治分立與軍事對峙的局面。兩個政權自1979年1月1日起停火,也恢復民間和部分官方的交流活動,但仍未簽署任何形式的停戰協定或和平協議方式正式結束戰爭。 1925年,主张聯俄容共的國民黨領袖孙中山去世后,共產黨人在國民黨內的勢力迅速擴大,導致國共兩黨的合作關係出現裂痕。國民黨建立國民政府發動北伐期間,两党矛盾激化,導致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於1927年4月12日在南京宣布清党;同年7月,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分共,國共兩黨正式決裂。1927年8月1日,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事,開始武裝夺权,並先後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及數處革命根据地,與定都南京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分庭抗禮。1928年12月,國民政府完成北伐、形式上統一中國後,自1930年起先後5次圍攻共產黨在南方之根據地。1934年,在第五次圍剿戰爭中,国軍攻佔當時中共中央所在的中央苏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迫展開逃亡,於1935年抵达陕北。1936年12月发生西安事变後,國共雙方同意停止內戰,达成合作抗日协议,中国工农红军編入國民革命軍,共產黨統治的陝甘寧邊區則在名義上由國民政府直轄。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發後,國民政府将大量地方军阀武装推上抗战前线,而胡宗南等國民政府中央军精锐则包围陕甘宁边区;共产党則以游击战为主,建立大量敌后根据地。国共双方皆指责对方抗战不力,並多次军事冲突。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国共之间的矛盾因裁軍、行憲與聯合政府等議題再度凸顯,導致雙方在1946年全面開戰。共產黨將其掌握的武裝力量命名為中国人民解放军;經過辽沈、-zh-hans:淮海; zh-hant:徐蚌-、平津等三大战役後,共產黨在東北與北方取得軍事上絕對優勢,至1949年初已控制长江以北所有省份。另一方面,國民政府在1947年結束訓政、頒行憲法、將以黨治國的國民政府改組為行憲之中華民國政府、將國民革命軍改組為國軍,並以推行金圓券等金融改革措施提振當時尚處戰後疲弱的中國經濟,尝试以改革換取社會菁英與中產階級的支持,但改革失敗反使國民黨民心盡失。1949年4月,國共雙方在北平進行停火談判但告失敗,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即發起渡江战役,佔領首都南京、第一大城上海,並漸次奪取絕大部分的中國疆域。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更名後的北京成立,而隨著國軍在戰爭中節節敗退,中華民國政府輾轉於1949年12月撤退至臺灣地區。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後,中華民國政府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諸島。1950年後,國共雙方仍有數次小規模交戰,至1979年雙方自行停戰後大致維持相隔的臺灣海峽分治的統治格局。.

新!!: 淮海战役和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国共内战战役列表

国共内战战役列表列出1927年-1950年中国境内第一次国共内战和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大中型战役。.

新!!: 淮海战役和国共内战战役列表 · 查看更多 »

国民革命军第七军

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是中华民国国军主力之一,新桂系嫡系部队。曾参加统一广西、滇桂战争、北伐战争、宁汉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國共內戰、抗日战争,获誉“钢七军”。最终于1949年11、12月间,在广西博白地区,被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陈赓第四兵团、第四野战军43军围攻,全部被消灭。.

新!!: 淮海战役和国民革命军第七军 · 查看更多 »

王万林

王万林()江苏如东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将领原海军副司令员回忆海军空兵的发展历程,现代舰船2008年07期。.

新!!: 淮海战役和王万林 · 查看更多 »

王建安

王建安()原名见安,湖北红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國上將。 王建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黄麻起义。后担任红三十军88师政委、红四军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鲁中军区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东线兵团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等职。.

新!!: 淮海战役和王建安 · 查看更多 »

王必成 (中将)

王必成(),湖北麻城乘马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新!!: 淮海战役和王必成 (中将) · 查看更多 »

王兆才

王兆才,山东蒙阴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将领。 1947年,王兆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950年,参加朝鲜战争,并因 朝鲜鸡雄山战斗中独自击毙五十余人且守住阵地,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之后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新!!: 淮海战役和王兆才 · 查看更多 »

王光宇 (官员)

王光宇(),曾用名王元乾,安徽省霍邱县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淮海战役和王光宇 (官员) · 查看更多 »

王秉璋

王秉璋()河南安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新!!: 淮海战役和王秉璋 · 查看更多 »

王纘緒

王纘緒()馬宣偉《王纘緒》第288頁记其出生时间为1886年10月23日,即清光緒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徐友春主編《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195頁记其出生时间为1885年5月9日(光緒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西充县人民政府志》记其出生时间为1885年农历五月九日,和诸书均不同。,字紫泥,号治易,别号庢园居士,四川省西充县观音乡大磉磴村人,中华民国大陸时期川军高级将领。馬宣偉「王纘緒.

新!!: 淮海战役和王纘緒 · 查看更多 »

王维福

王维福(),江苏如东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将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47年,王维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参加头门山海战,并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此后历任舰艇部队艇长、副中队长、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等职位。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新!!: 淮海战役和王维福 · 查看更多 »

王维纲

王维纲(),河北磁县辛庄营乡人,中国近代政治人物,原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 王维纲1925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后回家乡任教于磁县马头国立高等小学,同时从事中共秘密工作。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受中共直南特委派遣组织了彭城镇工人罢工。同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直南游击支队队长,领导了磁县暴动。后被捕入狱,组织北平法院看守所共产党支部并任书记。1936年7月,在准备对他执行死刑的前一天,他越狱成功。 1937年赴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期间,历任中共冀豫特委组织部长,八路军独立第三大队大队长,八路军先遣支队第三大队政委,中共晋冀豫区冀豫地委书记、第四地委书记、第五地委书记、副书记,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政委,中共晋冀豫区组织部长兼城工部长,太行区第五地委副书记等职。1943年当选中共七大代表。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又历任太行军区副政委、中共太行区委宣传部长、中共太行区委副书记。1948年起作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改称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政委,参加了鲁西南战役、淮海战役。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第10军政委,率军参加了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维纲出任解放军第10军政委、川南军区政委、自贡市委书记兼市长、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1950年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三书记兼重庆市工会主席。1953年当选为全国总工会执委会执委、中国第二机械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后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秘书长等。1956年当选中共八大代表。1958年出任司法部副部长。1959年起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文革结束后于1977年起继续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1978年当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1984年3月在北京逝世。.

新!!: 淮海战役和王维纲 · 查看更多 »

王近山

王近山(),原名王文善,湖北黄安高桥许家田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新!!: 淮海战役和王近山 · 查看更多 »

王郁昭

王郁昭(),山东省文登县大水泊镇方池泊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淮海战役和王郁昭 · 查看更多 »

碾庄战役

庄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淮海战役中第一阶段的战役。黄佰韬(黃伯韜、黃百韜)率领的国军第7兵团在江苏邳县碾庄圩被解放军围歼。它是一场决定性战役,从某种意义上讲碾庄战役决定了淮海战役的结局。.

新!!: 淮海战役和碾庄战役 · 查看更多 »

秦基伟

基偉(),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七里区秦罗庄。中共第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秦基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秦基伟历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营二连连长,方面军警卫团团长、红三十一军第二七四团团长,补充师师长,方面军总部四局局长,参加长征和西路军作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司令员,晋冀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晋冀豫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129师新编第11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15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率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军参加朝鲜战争。1955年以後,秦基伟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委、司令员,中央軍委委員、国务委员兼國防部部長等职。.

新!!: 淮海战役和秦基伟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国共内战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新!!: 淮海战役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粟裕

粟裕(),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裕,以字行,湖南会同人,汉化的侗族后裔。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晚年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副国级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位于开国十位大将之一,并被同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粟裕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之后进入井冈山,参与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历任红军第一军营长、师长,第七、第十军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参与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参与抗日战争。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参与指挥黄桥战役。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中央苏中、苏浙区委书记。后兼任第六师师长,并参加车桥战役。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历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任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与陈毅、刘伯承参加指挥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等。曾参加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科院副院长、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一屆中央委员。粟裕于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遭到不合理批判,直至其去世十年后的1994年方才被完全平反。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逝世。.

新!!: 淮海战役和粟裕 · 查看更多 »

粟裕回忆录

《粟裕回忆录》原名《粟裕战争回忆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粟裕的遗著。粟裕在书中回忆了自己从出生到上海战役结束的生涯。其中关于淮海战役的部分,在1988年11月的第一版中并没有。2007年8月再版时,加入了由粟裕妻子楚青整理粟裕生前几次谈话的内容,成为一章《粟裕谈淮海战役》,作为附录放在书后,弥补了书中缺少的这一重要部分。.

新!!: 淮海战役和粟裕回忆录 · 查看更多 »

紫石英号事件

“紫石英”号事件(Amethyst Incident)又称扬子江事件(Yangtze Incident),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英国皇家海军于1949年4月20日至21日在长江下游镇江附近江面发生的军事冲突。 1949年4月20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正准备于次日在长江镇江段发起渡江作战时,駛入中国內河长江的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轻护卫舰(HMS Amethyst, 又译“紫水晶”号)驶入人民解放军前线预定渡江江段防区毛澤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注释1,载《毛泽东选集》四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461-1462頁。。人民解放军炮兵首先炮击“紫石英”号,英舰随即开炮还击。在炮战中,“紫石英”号重伤搁浅。4月20日下午至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炮兵又将先后赶来增援的英国海军远东舰队“伴侣”号驱逐舰(HMS Consort)、“伦敦”号重巡洋舰(HMS London)、“黑天鹅”号轻护卫舰(HMS Black Swan)击退。此后,双方就事件责任及“紫石英”号的扣押问题展开接触和谈判,但一直未有结果。7月30日,“紫石英”号趁夜逃走,途中与人民解放军炮兵再度交火。7月31日,“紫石英”号逃出长江口,有关谈判随之终止。 在“紫石英”号事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伤亡252人,英国海军死45人、失踪1人、伤93人英国外交部(Foreign Office)档案.

新!!: 淮海战役和紫石英号事件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格魯吉亞語:იოსებ სტალინი;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本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泽·朱加什维利(იოსებ ბესარიონის ძე ჯუღაშვილი,),苏联前最高领导人,執政近三十年(1924 - 1953 年),任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国防部长、苏联大元帅,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泽·朱加什维利生于俄罗斯帝国哥里,毕业于梯弗里斯神学院。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他倾向列宁的布尔什维克派别,并组织了1907年梯弗里斯银行抢劫案以筹集革命资金。1913年开始使用笔名斯大林(Ста́ли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布尔什维克派执政后,斯大林为七名政治局成员之一。斯大林在苏联成立后,成为苏共的总书记。尽管列宁反对,在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功掌权并清洗了反对派。随后他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被全面强制推行的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政策代替。斯大林成功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使苏联从农业社会迅速转型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然而农业集体化则扰乱了食品生产,引發了1932年苏联大饥荒。在1930年代,因為其極度專制,被称为苏联大清洗时期。在树立个人崇拜同时,对党、政、军领导人,少数民族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進行大量逮捕,流放或劳改和屠殺,造成百萬人死亡。 1939年8月,斯大林与希特勒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瓜分波兰,然而随后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尽管初期有所损失,苏联红军于1945年5月攻克柏林,在欧洲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在二战时期吞并了波罗的海国家,在战后的东欧扶植社会主义阵营,并支持中国、朝鲜及北越的社会主义国家。势力扩大了的苏联和美国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分别支持的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在战后对峙形成冷战。斯大林带领苏联完成了战后重建,并使苏联成为第二个拥核国。在战后大饥荒后,斯大林发起了自然大改造和共产主义建设。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继任并对其展开批判及进行去斯大林化。 斯大林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的最重要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斯大林主义影响了世界上众多的马列主义组织及政府,而斯大林则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象征。在苏联解体后,因曾领导抗击纳粹德国胜利及建设苏联,斯大林被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赞扬。对其的批评则多强调他任内使得数以百万计人死亡,并发起大量的政治、宗教及民族镇压。.

新!!: 淮海战役和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罗孟刚

罗孟刚(),四川省苍溪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将领。.

新!!: 淮海战役和罗孟刚 · 查看更多 »

田佑民

佑民(),湖南平江县思村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淮海战役和田佑民 · 查看更多 »

田纪云

纪云(),中国山东肥城人,中学文化。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后连任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秘书长,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新!!: 淮海战役和田纪云 · 查看更多 »

田長霖

長霖(Tien Chang-lin,),熱物理科學家,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第七任校長(1990年-1997年),也是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第一個亞裔校長,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香港創新科技委員會首位主席。與太太劉棣華育有一子二女。.

新!!: 淮海战役和田長霖 · 查看更多 »

白崇禧

白崇禧,字健生。穆斯林,伊斯兰教名奧馬爾()。廣西桂林臨桂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级上将,有「小諸葛」之稱。中國國民黨桂系(新桂系)將領。地位僅次於李宗仁。1923年起任廣西討逆軍參謀長,廣西綏靖公署及桂軍第二軍參謀長,國民革命軍副總參謀長、東路軍前敵總指揮。保定軍官學校畢業。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稱「李白」,是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地方軍事勢力──桂系的中心,多年來一路合作無間。二人最初一同加入國民黨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又聯手驅逐廣西的舊軍閥。1927年任淞滬警備司令。國民黨北伐時,率廣西軍隊攻至山海關。後任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兼新編第十三軍軍長。北伐成功後,和蔣中正及其他地方勢力多次開戰。1929年蔣桂戰爭失敗後,與李宗仁等退回廣西。八年抗戰爆發後,二人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合作指揮多場大戰,屢有勝果。 1931年後,白崇禧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兼軍訓部長、桂林行營主任、國防部長、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華中軍政長官。然而,國民政府未能保住在中國東北的戰果,局勢對國府愈趨不利,桂系最終亦無法保住中華民國的半壁江山。去臺灣後,白崇禧被委任為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66年病逝於臺北。 白崇禧为著名作家白先勇之父。白崇禧篤信伊斯兰教。民国时期,他捐款兴建了多所清真寺、发展穆斯林教育,在政治和经济上给予中国穆斯林許多方便。另一方面,據其子白先勇回憶,白崇禧對於少數穆斯林不合時宜的風俗習慣,例如:女性不得受教育、女性戴面紗等,極為反對。白崇禧對宗教採寬容態度,時常為佛教、道教寺廟題字、撰聯,諸如暖暖安德宮、關渡宮附設之廣渡寺、梧棲朝元宮、延平郡王祠等,不勝枚舉。.

新!!: 淮海战役和白崇禧 · 查看更多 »

白匪

白匪,與赤匪相對,是中文里对中華民國國軍及其前身國民革命軍的一种蔑称,多数情况指中國國民黨及蔣中正领导下的國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有時稱為蔣匪或蔣匪軍。近似的称谓有白贼、白狗子、狗党、国民匪党、蒋贼等。此名词主要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与国民政府(包含退守台湾岛的中华民国政府)严重对立的时期。.

新!!: 淮海战役和白匪 · 查看更多 »

百韜橋

橋,台灣公路橋樑之一,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太平村棲蘭山莊以北三公里,省道台七甲線(中橫公路宜蘭支線)0公里處,省道台七線(北橫公路)86.6公里處,屬於廣義的棲蘭地區,海拔約320公尺。該橋跨越排骨溪。原為北橫公路東端終點,今為中橫宜蘭支線北端起點。橋名「百韜」,為紀念國共內戰之中,徐蚌會戰戰敗自殺的國軍將領黃百韜而命名。.

新!!: 淮海战役和百韜橋 · 查看更多 »

蚊式轟炸機

蚊式轟炸機(Mosquito)是英國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服役的一款雙發動機轟炸機。因為機身結構以木材為主,又有木製奇蹟(Wooden Wonder)的綽號。除了擔任日間轟炸任務以外,還有夜間戰鬥機、偵察機等多種衍生型。.

新!!: 淮海战役和蚊式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蚌埠历史

本文叙述蚌埠自史前时期至今的历史。关于蚌埠的其他情况,见蚌埠市。.

新!!: 淮海战役和蚌埠历史 · 查看更多 »

蚌埠市

市,简称蚌,舊作--、--,别名珠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安徽省重要枢纽城市、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和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蚌埠位于华北平原南端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的交汇点,淮河穿城而过,临近凤阳、宿州。由于史载蚌埠地区“古乃采珠之地”,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从而得名“珠城”。境内山水相连,四季分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1947年初蚌埠设市,直属安徽省,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省辖市(公元1947年)。蚌埠全市面积595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1.5平方公里,截止2016年末,蚌埠市含三县总户籍人口379.52万,常住人口333.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0万。蚌埠市下辖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四个市辖区,管辖怀远县、五河县和固镇县三个县。 蚌埠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齐备的工业体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众多。京沪高铁蓄势待发、蚌埠新港百舸争流,交通十分便利。市辖三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大县,怀远石榴、五河螃蟹、固镇花生闻名遐迩。基础完备的工业、方兴未艾的农业、繁荣兴旺的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构成了这座年轻城市的综合经济框架。 蚌埠是中国三线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和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在全国文明城市2016年度测评中,蚌埠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当前,蚌埠正处在经济快速上升期和对外开放的新起点,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和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蚌埠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产业、科技优势将进一步显现,经济社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蚌埠市在全国文明城市2016年度测评中,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2017年11月,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蚌埠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新!!: 淮海战役和蚌埠市 · 查看更多 »

韦国清

韋國清,原名韦邦宽,广西东兰人,壯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國上將。 韦国清参加百色起义,历任红七军连长,瑞金工农红军学校军事教员,中共红军大学总支书记,干部团特科营营长,教导师特科团团长,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抗大第一分校训练部部长、副校长兼教育长,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政治委员,旅长,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第二次國共內戰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兵团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越南民主共和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员,广西省省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中共广西区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广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

新!!: 淮海战役和韦国清 · 查看更多 »

韩念龙

韩念龙(),原名蔡仁元,曾用名蔡廉,贵州省仁怀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是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的军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成为职业外交官。.

新!!: 淮海战役和韩念龙 · 查看更多 »

萧县

萧县古称萧国,位于中国安徽省北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现为宿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县政府所在地为龙城镇,所以萧县又称为龙城。萧县为“书画之乡”。邮编:235200 代码:341322 区号:0557,总面积1,87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0,916人,户籍人口1,418,936人。.

新!!: 淮海战役和萧县 · 查看更多 »

青天白日勳章授勳人員列表

這是中華民國「青天白日勳章」授勳人員列表。該勳章於1929年開始授與,至2017年止,共有211獲獎者。.

新!!: 淮海战役和青天白日勳章授勳人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顾鸿

顾鸿(),安徽庐江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新!!: 淮海战役和顾鸿 · 查看更多 »

袁俊

袁俊(),原名袁炳宇,江苏启东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袁俊同志逝世,解放军报2004年5月11日,第04版。.

新!!: 淮海战役和袁俊 · 查看更多 »

袁永熙

袁永熙()贵州修水人,中国共产党官员,曾任中共西南联大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中共云南省工委青委委员,中共北平地下党“南系”的学运主要负责人,中共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陈布雷的女婿,陈琏的丈夫。章学新,“第二条战线”的闯将袁永熙的传奇人生,炎黄春秋1996年第11期.

新!!: 淮海战役和袁永熙 · 查看更多 »

风云年代

是2016年中国内地的虛構戰爭电视剧,由劉雪松执导,張鐸、楊明娜、徐百卉、石文中、李亞天、林棟甫、原子霏、胡祿仁等主演。於2016年7月2日中國央視第8頻道首播.

新!!: 淮海战役和风云年代 · 查看更多 »

饶漱石

饶漱石()曾經用名梁朴、赵建生,光绪癸卯年十月初五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锺岭乡(现抚州市临川区)。原中共华东局第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54年因卷入高饶反党联盟和潘汉年案件被解职、逮捕、判刑。1975年3月2日,因病於監獄中去世,享年72岁。.

新!!: 淮海战役和饶漱石 · 查看更多 »

饶惠谭

饶惠谭(1915年-1953年2月)湖北大冶县五区殷祖镇下饶村南山头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第23军参谋长。.

新!!: 淮海战役和饶惠谭 · 查看更多 »

西北军

西北军,泛指在民國初年至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具有中國西北地域关联背景的军队,是一个泛称。其得名於1919年,由原计划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军」改編而成的「西北邊防軍」。如冯玉祥统帅“国民军”,中原大战后由冯玉祥体系中分裂出的韩复榘、宋哲元、石友三等。另外,杨虎城所部源自陕军,也被称西北军;而杨虎城的部队在中原大战曾猛烈攻击过冯玉祥军。相比起东北军的称呼,这些被视为西北军的队伍在形成过程中与西北地域并无稳定联系,很多将领是直隶、山东人,且也非发迹于西北(但也有一些人是起于西北的地方势力,如杨虎城、高桂滋)。即使从其队伍活动最久的势力范围看,也并非仅仅在西北,更多活动在塞北及华北地带。而还有一些地方势力,尤其是边疆民族地方的势力,虽然也在西北地域,但一般被视为西北军阀势力而不称西北军,如马家军(马鸿逵曾参与冯玉祥“护党救国西北军”又离开)、新疆不同时期的控制者。1930年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获胜后,南京國民政府对军队获得了优势主导权,西北军这样的称呼慢慢不再被人们使用。.

新!!: 淮海战役和西北军 · 查看更多 »

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纪念馆,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是介绍中共中央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驻西柏坡期间历史的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共石家庄市委直属正县级事业单位。.

新!!: 淮海战役和西柏坡纪念馆 · 查看更多 »

覃异之

覃异之(),原名异存、异知,别号晓能,祖籍广西宾阳,出生于广西安定,壮族,中国近代政治人物。 覃异之于1925年由桂军军官学校转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曾参加国民革命军东征,历任副区队长、区队长、排长、连长等。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与中共脱离关系。此后出任陆军第十师师部参谋。后回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区队长、副中队长等。期间,与军校教官敖正邦之女敖天犀成婚。1930年教导第二师成立(不久改编为陆军第四师),他又历任团副、营长、旅部主任参谋等。该师独立旅扩编为第25师后,历任师部参谋主任、75旅149团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覃异之先后担任过52军第25师参谋长、73旅少将旅长。1939年调任52军195师中将师长。后升任为52军副军长、衡耒师管区司令。1944年,调任青年远征军第204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他获颁忠勤勋章、胜利勋章。204师与205师整编合并后,继续出任师长一职,并先后当选为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7年率205师前往台湾。不久被调往东北,出任第八兵团副司令、52军军长。同年,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淮海战役爆发后,任首都卫戍副总司令兼江北指挥所(设于滁县)主任。1949年前往香港。同年8月,与黄绍竑、龙云等人通电反蒋。12月回到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覃异之历任水利部、水利电力部参事室副主任、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此外,他还是第二、三、四、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民革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5年9月17日,覃异之在北京去世,终年88岁。.

新!!: 淮海战役和覃异之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年表

本條目記錄了從有紀錄歷史開端至今的香港、中國、英國和世界大事。.

新!!: 淮海战役和香港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解楼村

解楼村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刘店乡的行政村,直辖丁楼、裴庄、毕楼等村庄,现有人口1500人,姓氏以解姓为主,解姓子孙世居于此。 抗战时期,此地曾驻扎过日军,本地居民与日军进行地下游击战。当年淮海战役,国共两军曾在此地展开拉锯战。此地在当年村党支部书记解海军的领导下,建立集镇市场,方便了周边居民的生活。主街道树立解楼牌坊。本村曾于1998年,同时有三位当年高考学生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另有多名一般院校录取考生。 Category:河南村级行政区划 Category:虞城县行政区划.

新!!: 淮海战役和解楼村 · 查看更多 »

解放 (电视剧)

《解放》是一部于2009年上映的中国大陆电视剧,该剧以第二次国共内战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为争夺政权而展开的民族内战。.

新!!: 淮海战役和解放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解放军战役战斗列表

解放军战役战斗列表记录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等参与的战役战斗。包括国共内战、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印、中苏、中越边境战争等 ISBN 7-80137-315-4.

新!!: 淮海战役和解放军战役战斗列表 · 查看更多 »

許昭榮

許昭榮 (Khoo, Chau Ing)(),台灣屏東縣人,前台籍日本兵及中華民國海軍的退伍軍人。台灣前國軍退役軍人暨遺族協會前任會長。台灣獨立運動參與者,生前不斷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國共內戰的台籍日本兵、台籍國軍、台籍共軍的權益奔走,2008年5月20日因抗議中華民國政府對台籍老兵暨遺族不聞不問而自焚身亡。.

新!!: 淮海战役和許昭榮 · 查看更多 »

马长炎

长炎(),江西省乐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淮海战役和马长炎 · 查看更多 »

詹化雨

詹化雨()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福州军区原顾问 詹化雨同志逝世,人民日报,1984年12月16日,第4.

新!!: 淮海战役和詹化雨 · 查看更多 »

高安國

安國(),中華民國陸軍中將,生於湖南省湘陰縣,陸軍官校35期畢業,官至陸軍六軍團中將副司令。 出生於湖南省,5歲那年正值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隨中華民國國軍撤退海南島並自榆林軍港轉進台灣,因從小在軍人家庭長大,受父薰陶之下於1962年考入陸軍官校第三十五期。 高雄中學、陸軍軍官學校第35期(1966年)畢業、美國陸軍步兵學校高級班1972年班、是該期少數曾留學美國的將領,三軍大學陸軍學院1978年(67年班)畢業、戰爭學院1986年(75年班)畢業。歷任:陸軍第302師師長、陸軍總部作戰計畫委員會委員、陸軍總司令辦公室主任、花東防衛司令部司令官、陸軍第六軍團副司令等職。 其父高篤倫將軍,生於1915年3月23日,曾參與南京保衛戰、浙江衢州戰役、湖北枝江戰役、淮海戰役、徐蚌會戰等,1954年,奉命負責籌劃創立陸軍第二士官學校,整軍經武、培育人才頗有建樹,並前後曾任陸軍96, 49, 46, 19, 68, 93等師的副師長,在1959年八二三砲戰過後不久,被任命戍守最前線,任金門大擔、二擔指揮官,隨後歷任第六師師長、綠島指揮官。 2014年12月,高安國前往中國大陸廈門市參加「2014中國海峽兩岸將軍論壇」。 2016年8月,高安國投書表示:「30年前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政策是有遠見的」,並表示:「由於蔡英文的倒行逆施,使得我們和平統一中國的大業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達成」。 2018年2月28日,高安國在台北市中正纪念堂成立中华民国台湾军政府,企图消灭台湾民政府,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被认为是统派组织之一。.

新!!: 淮海战役和高安國 · 查看更多 »

高胡 (人物)

胡(),原籍江苏省金湖县,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中共福建省委常委、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共福建省纪委书记,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新!!: 淮海战役和高胡 (人物) · 查看更多 »

高林 (中國將領)

林(),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於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過對日抗戰的沙河运动战、板山伏击战,國共內戰時的张家口保卫战、淮海战役等,曾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院务部副部长、部长。.

新!!: 淮海战役和高林 (中國將領) · 查看更多 »

魏金山

魏金山(),山东蓬莱人,海军中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海军政委,已退役。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新!!: 淮海战役和魏金山 · 查看更多 »

许志奋

许志奋(),山西汾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新!!: 淮海战役和许志奋 · 查看更多 »

谢富治

谢富治(),湖北红安丰岗谢家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四方面军任排长、副连长、宣传队队长、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红九军第26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长征中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772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385旅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副司令员、纵队政治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政治委员、太岳兵团(陈谢兵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川东区委书记、川东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云南军区、昆明军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 文化大革命时期,谢富治为毛泽东勤王,出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中央军委委员等职,为中央文革小组“碰头会”成员。1967年8月,谢富治为了帮助毛泽东打击强力系统当中的周恩来系官僚派,提出“砸烂公、检、法”,致使全国的公安机关都陷于瘫痪。1972年,谢富治在北京逝世。1980年,在周派继承人邓小平夺权以后,中共中央根據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审查报告,开除谢富治的党籍;撤销谢富治悼词;将谢富治的骨灰由八宝山革命公墓清出。1980年11月20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開始受审,谢富治被判为主犯之一。.

新!!: 淮海战役和谢富治 · 查看更多 »

谢雪畴

谢雪畴(),湖南宁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家 。.

新!!: 淮海战役和谢雪畴 · 查看更多 »

谢振华

谢振华(),曾用名谢振泮。江西崇义县上堡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军事将领。.

新!!: 淮海战役和谢振华 · 查看更多 »

谢斌

谢斌,原名谢海龙,江西省吉安县城郊谢家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新!!: 淮海战役和谢斌 · 查看更多 »

谭震林

谭震林(),别名梅城,湖南攸县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有“谭老板”的雅号。 谭震林早年参与井冈山斗争,曾任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红十二军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司令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分局长,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开展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第二师政治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后第三野战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新!!: 淮海战役和谭震林 · 查看更多 »

豫东战役

-- 豫东战役,亦称开封睢杞战役,黄泛区会战,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在中原地区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 1948年6月至7月,华东野战军西线部队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出其不意地攻占河南省会开封,并在睢县杞县地区歼灭区寿年兵团。华东野战军在战役第一阶段全歼开封守军整编第66师等,在战役第二阶段歼灭区寿年兵团部及整编75师等,活捉兵团司令区寿年和师长沈澄年,在战役第三阶段给予黄百韬兵团以打击后成功撤退,并在之后不久发动济南战役,攻占济南,全歼第二绥靖区。.

新!!: 淮海战役和豫东战役 · 查看更多 »

鲁南县

鲁南县,中国旧县名。 1947年11月,中国共产党豫陕鄂后方工委决定,以方城县拐河区为中心,在方城北部、鲁山东南和叶县西北部,成立中共鲁南县工作委员会(次年2月,改为县委)、县政府和独立营,县委书记丁野,县长王致祥,立营营长丁本荣,教导员杜星培。鲁南县下辖独树、拐河、杨集、四里店、张良、常村六个区,人口三十万。1948年底撤销,该县为中共政权巩固豫西,攻占南阳,夺取平汉、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 淮海战役和鲁南县 · 查看更多 »

鲁南战役 (1947年)

鲁南战役,國民黨稱魯南會戰,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於1947年1月发生在山东省南部的一场战役,以中國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告终。.

新!!: 淮海战役和鲁南战役 (1947年) · 查看更多 »

贾汪起义

贾汪起义也稱為賈汪投共,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淮海战役初期,由中国共产党策划在中华民国国军内部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倒戈。.

新!!: 淮海战役和贾汪起义 · 查看更多 »

趙志華

趙志華(),字興邦,河北通州人,一說黑龍江省龍江縣人,北京清華大學肄業,黃埔軍校10期畢業,曾入美國維吉尼亞軍校與蔣緯國同時進修。後擔任代理裝甲兵司令,1964年發動湖口兵變,但隨即遭屬下制伏,移送法辦,判處死刑,後蔣介石病逝,遇赦,改為無期徒刑。.

新!!: 淮海战役和趙志華 · 查看更多 »

黃埔系

黃埔系,又稱蔣家軍,是中國國民黨及其統帥的國民革命軍內部最大的一個派系,其首領為黃埔軍校校長蔣中正,主要將領亦為黃埔軍校出生,因而形成派系并得名。與土木系同為國軍主要派系。黃埔系所統率的部隊在國軍內部擁有最強大的實力,在中央軍等國民黨中央部隊中為主導力量,參加國軍內部戰爭如中原大戰,在中國抗日戰爭中乃國民革命軍最主要的主力部隊,也長期是中國國民黨方面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發生重大軍事武裝衝突的主要力量。然而,也因為國軍內部派系爭鬥不斷,黃埔系軍獲得蔣中正及國民政府較多優待從而使得黃埔系軍在國軍內部頗受其他派系部隊(如:桂系等)的敵視,因而在作戰中常常發生支援不利甚至見死不救的情況,使得黃埔系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損失慘重,尤其是在規模最大的淮海戰役中,黃埔系軍損失過半。1949年後,黃埔系軍隊和將領大多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澎金馬地區,而作為黃埔系發迹的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也在台灣地區的高雄市成功復校至今。由於時代發展及變遷,台灣海峽兩岸交流加深,歷史研究逐漸深入,現今越來越多的大陸地區民眾傾向於將抗日戰爭的主要功績歸屬於由蔣中正領導以黃埔系軍為核心的國民革命軍。.

新!!: 淮海战役和黃埔系 · 查看更多 »

黃維

黃維(),字培我。江西貴溪人,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

新!!: 淮海战役和黃維 · 查看更多 »

黃百韜

黃百韜()又作佰韜,一名伯韬,字焕然,号寒玉,原名黃新,天津府人(今天津市)祖籍廣東省嘉應州(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高级将领,徐蚌会战時與解放軍作戰,戰敗後自杀殉国。.

新!!: 淮海战役和黃百韜 · 查看更多 »

黑山阻击战

黑山阻击战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辽沈战役期间,发生在辽西黑山、大虎山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东北人民解放军之间的一场战斗。黑山以及大虎山以西到绕阳河是驻沈阳国军主力第9兵团计划撤往营口的通道。为保证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迅速东进围歼国军第9兵团的意图得以实现,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在黑山、大虎山一线建立防线,阻击并拖延了国军第9兵团向营口撤退。为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第二阶段辽西之战中歼灭了国军第9兵团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面,有人将辽沈战役中的黑山阻击战与塔山阻击战以及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并称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

新!!: 淮海战役和黑山阻击战 · 查看更多 »

黑山扈天主教建筑

黑山扈天主教建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黑山扈,1920年代由天主教会创建。.

新!!: 淮海战役和黑山扈天主教建筑 · 查看更多 »

黄友若

友若(),原名黄佑弱,湖北省枣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水利专家。.

新!!: 淮海战役和黄友若 · 查看更多 »

黄玉章

玉章(),江苏如东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副校长。.

新!!: 淮海战役和黄玉章 · 查看更多 »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國國民黨称之为遼西--会战,又作遼瀋會戰。 中共將領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國東北地区向被分割于沈阳、长春、锦州等地的中華民國國軍发起进攻,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收编国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衛立煌所率领的1个剿匪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部、旅部團部不計,共47.2万人,并攻占了东北全境。东北人民解放军获得完全胜利,辽沈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中华民国国军。.

新!!: 淮海战役和辽沈战役 · 查看更多 »

连江县

连江县(福州话平话字:;国际音标:)别称闽都金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下所属之县份。全县介于北纬26°07'-26°27',东经119°17'-120°31'之间,东濒台湾海峡;西傍福建省会福州,陆路相距50公里;南临闽江出口;北控闽浙两省通衢。全县陆海总面积4280.15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168.1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112.02平方公里。 由于上世纪中叶国共内战关系,原连江县一分为二,位于外海的南竿岛、北竿岛等为中华民国政府所有,位于中国大陆的连江县主体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有。故与两岸均有的“福建省”相同,两地亦各有其“连江县”,为唯一两岸分治的县份。.

新!!: 淮海战役和连江县 · 查看更多 »

胡璉

胡璉(),字伯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陝西省華縣(今渭南市华州区)人,曾任中華民國駐越南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屬於蔣中正軍事上之嫡系,也屬於陳誠土木系。 國民政府統治大陸後期著名將領。胡璉自軍校畢業後,歷任第十一師、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各主要官職,參與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原大戰、中國抗日戰爭及第二次國共內戰。與另一陝西籍國軍將領史恆豐同為華縣鄉黨,也參與八二三砲戰,亦尚有陝西籍劉恩蔭。.

新!!: 淮海战役和胡璉 · 查看更多 »

郭化若

郭化若(),原名郭可彬,曾用名郭俊英、郭化玉、郭化羽等,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新!!: 淮海战役和郭化若 · 查看更多 »

郭兴福

郭兴福()山东省邹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人物,“郭兴福教学法”的创立者。.

新!!: 淮海战役和郭兴福 · 查看更多 »

郭汝瑰

郭汝瑰,又名郭汝桂,中国重慶銅梁縣人,中華民國國軍少將,實為中共特工,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兵團級(1985年確定)干部離休。他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陸軍總司令部徐州司令部參謀長、中華民國國防部作戰廳廳長、國軍第二十二兵团司令等職,為中共提供情報,為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內戰中得勝作出了貢獻。.

新!!: 淮海战役和郭汝瑰 · 查看更多 »

郑州战役

郑州战役是发生在1948年(民国37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在河南郑州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郑州之战是淮海战役的前哨战。.

新!!: 淮海战役和郑州战役 · 查看更多 »

阎又文

阎又文()山西省荣河县(今万荣县)荣河镇人,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淮海战役和阎又文 · 查看更多 »

阎红彦

閻紅彥(),原名阎候雁,曾用名周济、陈一川,生於中国陝西省安定縣(今子长县),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阎红彦1927年参加清涧起义,后在国军中做兵运工作。历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一支队支队长、陕甘游击队总指挥、红军沿河游击司令、紅三十軍軍長。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軍後方留守處警備第三團團長、警备第一旅政治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历任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副政委、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历任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副省長、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作为陕北红军的代表被授銜上將。1959年8月起,任中共雲南省委第一書記、昆明軍區第一政委。「文化大革命」時受迫害,1967年1月8日在昆明服安眠药自杀。.

新!!: 淮海战役和阎红彦 · 查看更多 »

阮汉清

阮汉清(),原名阮名燔。湖北阳新县龙港黄桥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新!!: 淮海战役和阮汉清 · 查看更多 »

赵遵康

赵遵康(),安徽金寨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新!!: 淮海战役和赵遵康 · 查看更多 »

赵毛臣

赵毛臣(),曹镇乡赵庄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 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广西战役等。1951年,参加朝鲜战争,并率领四连参加上甘岭战役,后记特等功,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回国后,历任至军后勤部副政委等职。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新!!: 淮海战役和赵毛臣 · 查看更多 »

闕漢騫

闕漢騫(),字撥雲,湖南寧遠清水橋鎮闕家莊人,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抗日名將,曾任第14師第40旅旅長,第14師師長,第54軍軍長,廣州衛戍司令。闕漢騫也是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被稱為“撥雲體”,受到于右任、吳稚暉的推重。.

新!!: 淮海战役和闕漢騫 · 查看更多 »

董升堂

董升堂(),字希仲。直隶(今河北)新河县人,中國工農紅軍将领董振堂的大哥。.

新!!: 淮海战役和董升堂 · 查看更多 »

钟期光

--期光(),曾用名钟昱明,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湖南平江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军事教育和军事理论的研究领导者。 钟期光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组织“平江扑城”暴动。历任平江县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共青团支部书记、中共平江下东特委秘书、平浏岳游击总队中队党代表、中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部长、江西铜鼓县苏维埃文化委员会主席、县苏维埃政府代理主席、红五军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湘鄂赣总指挥部宣传科科长、中共湘鄂赣省委秘书长、湘鄂边中心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红十六师政治部主任,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政治处主任、江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苏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兼苏中军区政治部主任、苏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历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兼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部长。文化大革命时期遭迫害,此后担任军事科学院顾问。.

新!!: 淮海战役和钟期光 · 查看更多 »

邢慧娜

邢慧娜(),中国田径选手,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女子10000米冠军。.

新!!: 淮海战役和邢慧娜 · 查看更多 »

邢智勇

邢智勇(),山东省荣成市东山镇邢家村人,中国政治人物。 国共内战期间,加入八路军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部。担任山东军区警备第四旅司令部、第六师司令部,华东野战军九纵26师司令部缮写员,27军80师司令部测绘员,参加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27军80师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后参加朝鲜战争。1955年,担任第80师司令部军务科副科长。之后进入总参谋部军务部,历任副部长。1985年7月,任部长。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2011年1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新!!: 淮海战役和邢智勇 · 查看更多 »

邱清泉

邱清泉(),學名青錢,字雨庵,浙江省温州永嘉縣蒲洲鄉人,黄埔軍官學校工兵科第二期、德國柏林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抗戰期間曾任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與第五軍軍長,參與崑崙關戰役與滇西缅北战役。抗戰勝利後參與國共內戰,為第二兵團司令,在淮海战役(又稱徐蚌会战)中陣亡。頗能近體詩,人稱「將軍詩人」。又由于邱清泉为人桀骜不驯,和同僚、上司向来关系不良,而且作战风格大胆泼辣,亦被称为“邱疯子”。.

新!!: 淮海战役和邱清泉 · 查看更多 »

邳州市

州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的北部,是徐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邳州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邳州城别称良城。.

新!!: 淮海战役和邳州市 · 查看更多 »

肖永银

肖永银(),河南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30年,肖永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他参加了红军的长征,并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45年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八路军129师,参加过百团大战、收复焦作等战斗。最高曾任太行军区八分区副司令员(1945年8月)。 1946-49年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旅,历任旅长、纵队副司令员、副军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陇海路、鲁西南、大别山、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1949年时肖永银曾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1951年,他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副军长(后任军长),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五次战役、金城阻击战和上甘岭战役。1954年从朝鲜回国后,先后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他是1969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九大)代表。 1971年,(林彪)九一三事件发生。9月17日,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奉毛泽东和周恩来之命,在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洪文的配合下,由肖永银(副司令)率部在上海锦江饭店秘密逮捕林彪集团成员王维国。 2002年4月29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

新!!: 淮海战役和肖永银 · 查看更多 »

邓子恢

邓子恢(),名绍箕,字子恢,以字行,福建龙岩县东肖区邓厝村人,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农业政策专家。 邓子恢早年留学日本,后在闽西组织革命活动,曾担任红十二军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财政部长,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在抗战期间,担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第四师政治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中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三书记兼第四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代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农业。由于提倡“分田到户”的责任制、反对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而受到批判,在文革期间受迫害,后因病逝世。.

新!!: 淮海战役和邓子恢 · 查看更多 »

邓小平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后由啟蒙老師改名邓希贤。中国四川省广安州协兴乡(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人,祖籍江西吉水,在法国勤工儉讀期间参加了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後留學蘇聯並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复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认领导地位。1978年至1983年,任全国政协主席;1981年至1989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2年至1987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1983年至199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邓小平一生未担任中国国家元首、中国政府首脑,或中共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但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11月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一职前,普遍认为他是实际的最高领导人,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予以确认。直到今天他定下的政治及經濟路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仍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官方评价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称他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称以其部分政治理念为核心的政治理论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部分。具体来说,他的提议包括“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其政策影响到了20世纪后期每个中国人,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他推动的改革还缔造了新兴超大城市深圳市。他于1978年和1985年两次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新!!: 淮海战役和邓小平 · 查看更多 »

邓少东

邓少东()湖北省大悟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邓少东同志逝世,人民日报1993年10月31日.

新!!: 淮海战役和邓少东 · 查看更多 »

银元之战

银元之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被中共接管初期,在上海发生的一场经济风波。由于部分拥有大量资产的商人希望通过银元的交易来企图阻止人民币进入上海市场流通,并维持接管前的经济。事件最终演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上海当地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对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此次事件的意义非常重大,毛泽东本人评价“银元之战”的作用不亚于一场淮海战役。.

新!!: 淮海战役和银元之战 · 查看更多 »

铜山县 (清朝)

铜山县,中国旧县名,今中國江苏徐州市铜山区,邻接安徽省、山东省。.

新!!: 淮海战役和铜山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蔡永

蔡永(),江西泰和县中龙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早年随父和伯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之后父亲、叔父相继阵亡,1931年,参加红军队伍,历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政治处青年干事,二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少共国际师团青年干事,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115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第三营政治教导员,苏鲁豫支队鲁南独立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六支队特务团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二旅十七、十八、三十三团政治委员,第十旅二十八团政治委员,淮海军区特务团团长兼政委。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及苏鲁豫、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战斗。1940年国军第九十二军进攻共军阵地,十七团政治委员蔡永被俘,后夺枪突围并身负重伤。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六师十七团团长、六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30军116师副师长。淮海战役中,再次负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九军一四五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历任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第四军军长,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

新!!: 淮海战役和蔡永 · 查看更多 »

臺中清泉崗機場

臺中清泉崗機場()位於中華民國臺中市,為臺灣中部唯一的聯外機場,機場位於沙鹿區,亦涵蓋清水區、神岡區、大雅區等區,占地約1,800公頃。該機場在冷戰時期曾經純為中華民國空軍和駐台美軍的軍用機場,之後因應臺中水湳機場的關閉而轉型為軍民合用機場,但場區仍由軍方管理。其民用部分正式名稱為臺中國際機場(英語譯名:Taichu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由中華民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管理及營運;軍用部份則稱為空軍清泉崗基地(英語譯名:Ching-Chuan-Kang Air Base),駐紮有國防部空軍司令部第三戰術戰鬥機聯隊(前第427戰術戰鬥機聯隊),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中部基地亦位於此;另外機場跑道北側土地設有清泉崗高爾夫球場,跑道西側土地則對外租用為經濟作物農地。 此外,臺中清泉崗機場亦同日本名古屋中部國際機場締結為姐妹機場。.

新!!: 淮海战役和臺中清泉崗機場 · 查看更多 »

金西守備大隊

金西守備大隊,為中華民國陸軍曾經駐守於金門地區的陸軍部隊,曾經編配在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目前已和金東守備大隊合併為金門守備大隊。隊名「班超部隊」。前身為陸軍步兵第一二七師.

新!!: 淮海战役和金西守備大隊 · 查看更多 »

金東守備大隊

軍金門防衛指揮部金門守備大隊,為中華民國陸軍駐守於金門地區的陸軍部隊,隊名「虎軍部隊」 ,編配在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前身為陸軍步兵第三一九師.

新!!: 淮海战役和金東守備大隊 · 查看更多 »

長江突圍

長江突圍是中華民國政府剿匪徐蚌會戰失利後,渡江战役开始后,試圖將長江沿岸軍艦轉移至東海、台灣海峽,而中國人民解放軍意圖截擊艦艇的一場戰役。中華民國海軍計有永嘉、永定、永修、逸仙、信陽、營口、楚觀、武陵、美亨、美樂、聯華、聯勝、聯榮等十三艘艦艇成功突圍,從而保全中華民國海軍實力,為兩岸得以分治打下基礎。.

新!!: 淮海战役和長江突圍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淮海战役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苏振华

苏振华(),原名蘇七生,湖南省平江县三墩乡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共贵州省委书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上将军衔。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苏振华历任红五军任排长、连政治委员、团党总支书记、师经理处政治委员、红五师第十三团政治委员、红三军团十二团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委兼鲁西军区政委、冀鲁豫军区政委等职。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第二野战军五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海軍第一副司令员、第一政委、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等职。.

新!!: 淮海战役和苏振华 · 查看更多 »

雷经天

雷经天(),广西南宁人。原名雷荣璞。中国共产党党员,右江根据地创建人。解放军高级将领。.

新!!: 淮海战役和雷经天 · 查看更多 »

雷雨田

雷雨田(),原名張秉壽,民國5年生(一說7年),生於中國雲南曲溪(今建水曲江), 畢業於南京中央憲兵學校,曾任中華民國昆明憲兵隊隊長,中華民國陸軍少將。在國共內戰後,至緬甸與泰北繼段希文少將統率泰北孤軍。民國101年5月18日,雷雨田於泰北清萊病逝。.

新!!: 淮海战役和雷雨田 · 查看更多 »

集结号

是以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朝鲜战争为题材的中國電影,改编自杨金远的小說《官司》,导演為冯小刚,张涵予主演。2007年12月18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首映。.

新!!: 淮海战役和集结号 · 查看更多 »

雙堆集戰役

双堆集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中華民國國軍之间的一场战役,它是发生在中国华东地区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是淮海战役的一个组成部份。.

新!!: 淮海战役和雙堆集戰役 · 查看更多 »

通州兵营旧址

通州兵营旧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窑场村10号,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通州兵营的旧址。.

新!!: 淮海战役和通州兵营旧址 · 查看更多 »

陳師孟

陳師孟(),台灣外省人,經濟學家,祖籍浙江寧波,與先總統蔣中正同鄉。陳生於美國馬里蘭州,祖父為蔣中正文膽陳布雷、父母皆為寧波人,1歲後隨家人自美遷臺,現任監察委員。陳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臺北市副市長、民主進步黨秘書長、國立臺灣大學教授,也是賴景昌、林金龍、林忠正、陳文郎、官德星等臺灣經濟學者的指導教授。.

新!!: 淮海战役和陳師孟 · 查看更多 »

陳開中

陳開中(),本名陳麗華、陳利華,中國共產黨員,廣東省梅縣人,解放軍第29軍第85師第253團政治作戰政委,1949年10月25日古寧頭戰役時以逃員身分,化名陳開中進入戰俘營,赴台進入政戰學校就讀,於國安局工作官至上校,1969年之後透過原同鄉同受俘舊部陳瑞粦赴港設法與中共取得聯繫,1981年受告發後遭判死刑,1981年11月11日槍決。.

新!!: 淮海战役和陳開中 · 查看更多 »

陳明仁 (中國軍事家)

明仁(),湖南醴陵人,中華民國将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官、1955年晉升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是第1、2、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1、2、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1届全国委员会代表及第3、4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新!!: 淮海战役和陳明仁 (中國軍事家) · 查看更多 »

陶勇

陶勇(),原名张道庸,安徽霍邱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新!!: 淮海战役和陶勇 · 查看更多 »

陸維源

維源(),字濬川,中華民國海軍中校,於國共內戰期間擔任永興艦艦長,1949年5月1日因下屬謀反,不從而被刺殺,光榮殉職,海軍嗣後將該艘軍艦更名為「維源艦」。.

新!!: 淮海战役和陸維源 · 查看更多 »

陈士榘

-- 陳士榘()湖北省荆门人、出生於武漢新軍軍營,祖父為清軍行伍。中國人民解放軍开国上将。 陈士榘参加秋收起义,曾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教导队区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长、副连长、副营长、副大队长,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参谋处处长、参谋长,红一军团第四师参谋长,红三十军代军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参谋长,晋西支队司令员,115参谋长,滨海军区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兼西线兵团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兼第八兵团司令员和南京警备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等职。.

新!!: 淮海战役和陈士榘 · 查看更多 »

陈官庄乡

官庄乡位于河南省永城市最东部,与安徽省萧县相接,311国道穿乡而过,是永城出入江苏及安徽的必经之路,全乡总面积30.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17个村民组,2.052万人,4700户,2.5万亩耕地。 陈官庄是国共内战时期徐蚌会战第三阶段主战场。 1948年11月30日,国军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二十六个师,计二十六万人的兵力从徐州撤退,在河南省永城陈官庄被粟裕领导的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包围。杜聿明在这里被俘,1949年1月10日徐蚌会战最终在这里结束,国军徐州集团军全军被歼,邱清泉也在此处阵亡。 Category:永城市 Category:商丘行政区划 商丘.

新!!: 淮海战役和陈官庄乡 · 查看更多 »

陈再道

再道(),原名程再道,出生于中国湖北麻城乘马岗程家冲,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陈再道早年参加黄麻起义,并参与历次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战役以及长征,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冀南军区司令,率部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2纵司令员,参与上党战役、邯郸战役、陇海路战役、宛西战役、宛东战役、淮海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员等职,授上将军衔。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七·二○事件被批斗。后复出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他还担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3年在北京去世。.

新!!: 淮海战役和陈再道 · 查看更多 »

陈鹤桥

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领,少将军衔。安徽霍邱人。 陈鹤桥1931年参加农民暴动,次年加入红军,在鄂豫皖苏区红军各部作战并跟随红二十五军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职,后至太行山区主持陆军学校,并指挥学校学生在太行山区与日军进行周旋,粉碎了日军的两次太行山大扫荡。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在晋冀鲁豫野战军政治部工作,随军参加晋冀鲁豫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的所有重大战役,参加鲁西南战役,跟随刘伯承邓小平进军大别山,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并进军中国西南诸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在西南军区任职,1954年离开军区机关任十四军政委,1955年获少将军衔。1957年进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任昆明军区副政委。1965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政治委员,1975年任第二炮兵政治委员。1982年退役。 2008年12月21日在北京病逝陈鹤桥。.

新!!: 淮海战役和陈鹤桥 · 查看更多 »

陈达明

达明(),原名梁瑞琨,香山金鼎(今属珠海市高唐家湾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淮海战役和陈达明 · 查看更多 »

陈赓

赓(),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陈赓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随后参加东征。之后赴苏联学习间谍技术,回国后参加南昌起义,之后到上海负责中共中央特科工作。后赴鄂豫皖苏区任红四方面军师长等职务,之后负伤赴上海治疗期间被捕。后获释赴中央苏区,并跟随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長。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在山西、河南地区作战,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下华中、华南、西南直至云南全境,并支援法越战争。1951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朝鲜战争。回国后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位。1961年3月16日,陈赓于上海病逝。.

新!!: 淮海战役和陈赓 · 查看更多 »

陈锡联

锡联(),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高桥陡山彭家村人。已故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国共产党第九至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锡联於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於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军第十师师长、第十一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中國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385旅旅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军委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要职。.

新!!: 淮海战役和陈锡联 · 查看更多 »

陈毅

毅(),原名陈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诗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陈毅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文书和中共党委书记。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政委、红二十二军军长兼政委、江西军区总指挥,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理军长,参加开辟华中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毅历任上海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等职,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逝世。.

新!!: 淮海战役和陈毅 · 查看更多 »

陈景三

景三(),山东益都(今青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

新!!: 淮海战役和陈景三 · 查看更多 »

M3/M5斯圖亞特坦克

司徒輕戰車(Stuart tank;M3/M5輕戰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製造數量最多的輕戰車。歐洲戰場上所使用的英軍以美國南北戰爭名將司徒雷登為M3和M5戰車命名。在英國,它同時擁有「甜心」(Honey)的非官方暱稱。美國陸軍則僅以「M3輕戰車」和「M5輕戰車」作為官方名稱。 司徒戰車是美國以及其盟國在二戰使用最廣泛的輕戰車,從歐洲、北非到菲律賓,甚至是東南亞叢林以及島嶼上皆有斯圖亞特的蹤跡。並在租借法案的推廣下陸續提供給蘇聯、中華民國、法國、南斯拉夫、葡萄牙及若干中南美國家使用,其中有部分甚至持續使用至1996年。 1949年在國共內戰的金門戰役中,國軍擊敗共軍的關鍵「金門之熊」部隊,便是由21輛M5A1戰車組成的一個戰車營(缺二連)。.

新!!: 淮海战役和M3/M5斯圖亞特坦克 · 查看更多 »

柏林封鎖

柏林封锁(德語:Berlin-Blockade,1948年6月24日-1949年5月12日)是冷战时期的第一次重大国际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处于多国占领下的德国,因冷戰令蘇聯和西方國家關係惡化,苏联遂封锁了西方盟国通向在其管制下的柏林地区的道路和铁路。迫使西方力量同意让苏联與其佔領区向整个柏林供应食物和燃料,使苏联在实际上控制了整个城市。 為了防止城市落入蘇聯手中,英美為首的西方陣營开展了史上規模最大的空中運輸行動:柏林空運(Berlin Airlift;Berliner Luftbrücke),为西柏林提供物资供给。英国皇家空军和刚刚成立的美国空军等盟國空軍部隊在1年内进行了278,228次飞行,向柏林提供了2,326,406吨的物資,包括燃料和食物。除了英美空軍,还有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加拿大皇家空军、新西兰皇家空军和南非空军参加了整个空运。 到了1949年春天空运的成果开始显现,4月份后通过空运投下的物资甚至超过了之前通过铁路向城市运送的货物,柏林空运的成功让之前不相信其可能有所作为的苏联感到耻辱。封锁在1949年5月被解除,并导致了3个独立的德意志国家的建立:柏林從法理上一分為二,西柏林獨立,並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形成特殊的同盟關係;東柏林則併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領土。。作为对空运的纪念,原先柏林西部的3个机场在其后的50年裡依然作为德国的重要国门。.

新!!: 淮海战役和柏林封鎖 · 查看更多 »

李奉三

李奉三(),安徽省滁州市定遠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安徽省凤阳县县长、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之父。.

新!!: 淮海战役和李奉三 · 查看更多 »

李家益

李家益(),安徽金寨县桃岭乡铜缸冲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早年参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后加入西路军,因与马家军作战不力,翻阅祁连山回到陕北。抗日战争期间,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后担任385旅参谋长、鲁南10师、华东野战军3纵7师、9师参谋长、三野司令部行政处处长。1947年,参加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固战役。1948年,参加洛阳战役,6月中旬,参加开封战役、睢杞战役。1948年11月,参加淮海战役,成功围歼黄伯韬兵团。1949年12月,进军福建。1952年,参加朝鲜战争,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4军副军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65年,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新!!: 淮海战役和李家益 · 查看更多 »

李干成

李幹成()原名李学斌,又名李慈,江苏省涟水县红窑乡(今红窑镇)龙兴村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基层领导人,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副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上海市政建设的奠基人之一。.

新!!: 淮海战役和李干成 · 查看更多 »

李延年 (民国)

李延年(),字吉甫,中國大陸山东乐安(今山东广饶)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 1924年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任排长,后累功升迁,北伐时任团长。1928年国民革命军整编后,任第2师副师长。1931年任总司令部直属攻城旅旅长,调往江西参加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后逐渐升任第十一军团军团长、34集团军总司令等职。1945年6月,被任命为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前往山东接受日军投降。国共内战中任第六兵团司令官,在淮海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败。 此后,李率部负责福建平潭的防御,后受驻军将领李天霞的欺骗,未战先逃。1949年9月,李在台北受审,因其参谋长孙鸣玉的伪证,被判处十年徒刑,一年后得到假释。 1974年11月17日,在臺北市病逝,享年七十歲。.

新!!: 淮海战役和李延年 (民国) · 查看更多 »

李弥

李彌(),字炳仁,號文卿,雲南騰衝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為泰北孤軍最早的領導者。.

新!!: 淮海战役和李弥 · 查看更多 »

李先念

李先念(),乳名全伢,号克念,湖北红安人,木匠出身,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继刘少奇后第三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27年,李先念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领导工作,参与长征,之后率领西路军西征失败。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等职位。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与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部队进入中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出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军区领导职位。之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协助周恩来主持经济方面工作,并于“文化大革命”后期参与怀仁堂事变。80年代后,其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职务,还是第八至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还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新!!: 淮海战役和李先念 · 查看更多 »

李炳南 (居士)

李炳南(),名豔,字炳南,號雪廬,法號德明,別署雪僧、雪叟,以字行,中国大陸山東濟南人, 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主任秘書,著名中醫師、台灣佛教居士,創辦臺中市佛教蓮社。他與廣欽法師、煮雲法師被認為是台灣淨土宗興起,成為台灣佛教主流,最主要的三位推手之一。對於中臺灣佛教界有著重大的影響力。.

新!!: 淮海战役和李炳南 (居士) · 查看更多 »

李达 (上将)

李达(),原名李德三,陕西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原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员,中央軍事委員會原顾问。 李达参加了宁都起义,历任红五军团连长、湘赣边独立第一师参谋长兼第三团团长,红八军参谋处处长,红十七师参谋长兼五十团团长,红六军团参谋长,红二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援西军参谋长,参与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第二野战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兼国防体育协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

新!!: 淮海战役和李达 (上将) · 查看更多 »

李钟玄

李钟玄(),河南济源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将领。 1938年,参加八路军,后参加沁阳战役、洛阳战役、登封战役、郑州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44师副师长,参加朝鲜战争;当时180师被美军围攻,在师长郑其贵指挥失当下,被美军围困,致使一万部队在突围后只有四千。李钟玄随后担任110师师长,随后成功在黑云吐岭、白岩山阻击美军。并镇守三八线。回国后,担任总参情报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第一副司令员、后兼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等,参加了朝鲜战争。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2015年去世。.

新!!: 淮海战役和李钟玄 · 查看更多 »

李耀文

李耀文(),原名张锡绅,山东荣成成山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上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大使。.

新!!: 淮海战役和李耀文 · 查看更多 »

李树荣

李树荣(),陕西省延川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将领。.

新!!: 淮海战役和李树荣 · 查看更多 »

李樹蘭

李樹蘭(),字馨齋,直隸省灤縣(今河北省唐山市)人是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中的抗日名將,參與無數戰役,英勇善戰屢建奇功。尤其以抗戰史上著名的石牌大捷中華民國國防部軍務局史政處編印:《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八軍軍史》,1998年6月,他率八名槍兵,去防守岌岌可危的四方灣,擊潰數百追殺上來之日軍,使全戰線轉危為安,石牌保衛戰終致完全勝利,此戰役國軍高級將領榮獲青天白日勳章五座。在第二次国共内战,金門战役取得胜利,他正確的指揮,明快果決的處置,且親臨前線督戰,全體官兵击敗了进攻的解放军,將軍因顯赫戰功而被譽為「金門之虎」,其所統率的一一八師被稱為國軍中之「虎軍」。.

新!!: 淮海战役和李樹蘭 · 查看更多 »

李海波

李海波(),上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早年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88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曾任沈阳军区参谋长。.

新!!: 淮海战役和李海波 · 查看更多 »

杨寿山 (夏县)

杨寿山(),原名延令,山西夏县庙前镇王峪口村。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

新!!: 淮海战役和杨寿山 (夏县) · 查看更多 »

杨勇 (上将)

杨勇()原名楊世峻,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湖南浏阳县人。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全国人大常委、第十至十一届中央委员。 杨勇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政委,红一军团1师、4师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团长兼政委、师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343旅旅长兼鲁西军区副司令员、教导第3旅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兼鲁西专署专员、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在战争时期五次负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副总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等职。.

新!!: 淮海战役和杨勇 (上将) · 查看更多 »

杨国宇

杨国宇()四川省仪陇县大仪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杨国宇同志逝世,解放军报2000年5月11日,第04版。.

新!!: 淮海战役和杨国宇 · 查看更多 »

杨立三

杨立三(),湖南长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的开创者,主要领导人之一。.

新!!: 淮海战役和杨立三 · 查看更多 »

杨春增

杨春增,河北沙河县八里庄村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 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淮海战役和向西南大进军战役。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第十二军三十五师一〇四团四连三排副排长。杨春增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 1952年8月5日在朝鲜江原道金城座首洞战斗中,他率领一个班坚守541号阵地,从拂晓激战至下午,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歼敌百余名,最后只剩他和一名卫生员时,敌人又蜂拥前来,他拿起手雷冲向敌群,炸死敌人30多名,壮烈牺牲。 1952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模范共产党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新!!: 淮海战役和杨春增 · 查看更多 »

杨斯德

杨斯德()今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杨行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新!!: 淮海战役和杨斯德 · 查看更多 »

杜聿明

杜聿明(),号光亭。陕西省米脂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百师师长、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军长,率部參加桂南會戰,取得崑崙關大捷。曾因錯誤決策,在緬甸導致四萬國軍大半死於野人山(今枯門嶺)撤退。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於安徽省萧县张老庄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1959年12月4日,獲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赦釋放。1981年,病逝於北京。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楊振寧是他的女婿。.

新!!: 淮海战役和杜聿明 · 查看更多 »

杜致礼

杜致礼(),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长女,著名华人物理科学家杨振宁原配(1950年 - 2003年)。.

新!!: 淮海战役和杜致礼 · 查看更多 »

杜润生

杜润生()原名杜德,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人,中国经济学家,资深农村问题专家,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新!!: 淮海战役和杜润生 · 查看更多 »

梅嘉生

梅嘉生(),江苏丹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将领。 1938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支队长,团长,苏皖支队副司令员,南通保安旅副旅长,新四军一师三旅参谋长,四分区参谋长兼启海警卫团团长,二分区司令员等。日本投降后,梅嘉生历任苏中军区副参谋长,新四军一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四纵参谋长,陆军第23军副军长。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涟水会战、枣庄会战、莱芜会战、孟良崮战役、鲁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嘉生赴越南担任军事顾问团参谋长、第一副团长,获越南二级军功勋章。1955年5月,调任海军航空兵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是海军航空兵部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55年获海军少将军衔及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4年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了击沉国民党海军“永昌号”炮舰、击伤“永泰号”猎潜舰的崇武以东海战。1975年任海军副司令员。 Category: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

新!!: 淮海战役和梅嘉生 · 查看更多 »

楊伯濤

杨伯涛(),侗族,湖南省芷江县人,中国近代军事将领。 早年参加北伐,投黔军王天培第十军教导团。1927年,担任第六军第十九师排长。后考入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1935年,考入南京陆军大学第十四期。1939年2月,担任九十四军一八五师五五三团团长,与日军在宜昌前线作战。1940年,参加枣宜会战。1943年,担任八十六军参谋长,参加鄂西战役。之后参与常德会战。1945年5月,带兵在雪峰山战役奇袭制胜,成功控制芷江机场,后率部自溆浦南下,收复山门市,截断日军后方并成功围困日军。1948年7月,接替胡琏任整编十一师师长。1949年10月,任国军第十八军军长。同年12月,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59年获特赦,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新!!: 淮海战役和楊伯濤 · 查看更多 »

楊兆龍

楊兆龍()字一飞,江苏金坛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学家。.

新!!: 淮海战役和楊兆龍 · 查看更多 »

楊智淵

楊智淵(),台中市人、國民陣線運動等社會運動推動者。活躍各社會抗爭活動,如919嗆馬大遊行、野草莓學運及中興大學嗆胡事件等。.

新!!: 淮海战役和楊智淵 · 查看更多 »

樊志英

樊志英(),河南灵宝县阳平镇西常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淮海战役和樊志英 · 查看更多 »

殷国洪

殷国洪(),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新!!: 淮海战役和殷国洪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被尊称为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暨名誉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早先曾借鑑斯大林主義探索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後來其运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发展称作毛泽东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十六字诀和运动战战略、三个世界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其核心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無產階級专政理论。此外,毛泽东在文學和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专政統治和階級鬥爭備受批評,因主导或发动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类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使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新!!: 淮海战役和毛泽东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生平

今天在长沙,保存的毛泽东曾经历过的地方还有很多。.

新!!: 淮海战役和毛泽东生平 · 查看更多 »

永动机

永动机是一类所謂不需外界输入能源、能量或在仅有一个热源的条件下便能够不断运动并且对外做功的机械。历史上人们曾经热衷于研制各种类型的永动机,其中包括达芬奇、焦耳这样的学术大師。在热力学体系建立后,學界認定永动机相悖於热力学基本原理的设想,而將之從正統學術界中排除。然而永动机的研究者始終未曾間斷。从一个侧面也可以认为,人类对永动机的热情以及制造永动机的种种实践,推动了热力学体系的建立和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 1775年法国科学院通过决议,宣布永不接受永动机。现在美国专利及商标局严禁将专利证书授予永动机类申请。 2017年證實了時間晶體的存在,其原子運動無需任何外界能量來維持,符合「永動」的字面定義,但其能量在加入額外的能量前不可能被利用。如果時間晶體的熵不夠高,晶體可能會四散成粒子,因為後者才有更高的熵值,雖然這可能需要很久的時間。.

新!!: 淮海战役和永动机 · 查看更多 »

民國無雙

《民國無雙》是一款以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軍閥競逐、抗日戰爭、國共内戰為背景的免費回合制策略游戏。遊戲的概念源自於DOS平臺上的「大時代的故事」。民國無雙的作者希望復刻大時代的故事,並打造一個允許玩家將遊戲客製化的遊戲引擎。 2010年7月,《民國無雙》發行第一個正式版本1.0版。遊戲的劇本由香港遊戲工程師鄭立與中華民國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學生張承洲合作編寫。遊戲發佈一個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便以「嚴重影響國家文化安全」為由將《民國無雙》查禁。.

新!!: 淮海战役和民國無雙 · 查看更多 »

江蘇省 (中華民國)

江蘇省,為原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是原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市的所在地。.

新!!: 淮海战役和江蘇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江苏历史

江苏地域是汉族诞生的摇篮之一,江苏北部屬徐州,而南部屬揚州。三千年来,经济文化都处于中国的前列。江苏省会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做過十二個朝代的都城,一直被視為中華正朔。「無錫」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蘇州」作為吳文化最為代表城市,名揚海外。而境内的扬州、徐州在历史上也曾经为各割据政权的首都。.

新!!: 淮海战役和江苏历史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淮海战役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汪乃贵

汪乃贵(),安徽金寨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29年,汪乃贵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历任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团长。1933年,任红四方面军主力红四军10师的师长,后改任红三十军90师、89师师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副团长,率部夜袭阳明堡战斗。此后担任385旅副旅长、新四军5师13旅副旅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华东野战军12纵队35旅旅长,率部参加淮海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贵阳警备区司令员,公安第8师师长,贵州公安总队总队长。1954年,担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新!!: 淮海战役和汪乃贵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中華民國)

河南省,為中華民國的一省,延續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北六省之一。簡稱為「豫」。.

新!!: 淮海战役和河南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洪中海

洪中海,安徽霍邱人,中華民國陸軍砲兵士官長退伍,在晚年捐助積蓄新台幣六百萬元給榮民、榮眷及榮民遺孤。.

新!!: 淮海战役和洪中海 · 查看更多 »

淞沪会战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或上海戰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變)爆发於1937年8月13日,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會戰。卢沟桥事变后,蔣中正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國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採取主動發起战役。對中國而言,标志著卢沟桥事变后,中日两国之间不宣而战,由地区冲突真正升级为全面战争。即使當時日本國力遠高於中國,也動員全國,馬上投入全面戰爭。例如隨即大量增加公債發行,並發起了日本全國性的「消費節約運動」。 战斗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市区和郊区展开。上海是中國當時首都南京門戶,又是中國經濟中心和重要工業基地。上海為中國第一大商港,每年對外貿易額佔全國二分之一以上。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劃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中日雙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三个月。.

新!!: 淮海战役和淞沪会战 · 查看更多 »

淮安历史

淮安市的历史悠久。.

新!!: 淮海战役和淮安历史 · 查看更多 »

淮安市

淮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属于江淮淮扬文化,自古为水运及漕运枢纽、南北要冲,明清时期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大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淮海战役和淮安市 · 查看更多 »

淮北市

淮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濉河沿岸,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符夹铁路线上。古代这里称相、相县。素有煤城、酒乡之称。 2017年11月15日,淮北市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17年12月28日,淮北市成为安徽省第13座通高铁的地级市,可直达上海、北京、合肥等重要城市。.

新!!: 淮海战役和淮北市 · 查看更多 »

淮阴地区

淮阴地区及淮阴专区为中國江苏省曾存在过的準行政区——地区(地级行政区)。.

新!!: 淮海战役和淮阴地区 · 查看更多 »

淮海东路 (上海)

淮海东路是上海市黄浦区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东起人民路,西迄西藏南路接淮海中路,长373米,在法租界时代原名宁波路。淮海东路的长度和繁华程度都远不及淮海中路,但是开辟早于后者。 淮海东路的所在地原为四明公所,是旅沪宁波籍人士的会馆兼公坟,创建于1797年,位于上海县城外西北侧紧邻护城河处。1862年被划入法租界内。1874年5月3日和1898年7月17日,由于征地筑路迁坟,曾经两度引发法租界公董局与宁波同乡会之间严重的中外流血冲突事件,称为“四明公所事件”。最终,四明公所的地产大体得以保留,只让出一小部分开辟宁波路(淮海东路),而中国方面则同意法租界再次扩展。.

新!!: 淮海战役和淮海东路 (上海) · 查看更多 »

淮海地区

淮海地区是淮安和海州地区(连云港市)的统称,包括了今天江苏北部的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等,和安徽省合肥市以北地区。.

新!!: 淮海战役和淮海地区 · 查看更多 »

淮海路 (上海)

淮海路()是上海市中心的一條著名商業街,云集了众多高档商场、写字楼以及酒店,但同时也仍然保留了不少历史建筑。 在上海,广义的淮海路一共包括3段:东端的淮海东路,东起人民路,西迄西藏南路,长373米,在法租界时代原名宁波路。西端的淮海西路,长1506米,东起华山路,西迄虹桥路、凯旋路交汇处,原名乔敦路,开辟于1925年,是最后一批的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1930年代改稱陆家路。淮海东路和淮海西路都是长度较短的僻静马路,与繁华的淮海中路大异其趣。 狭义的淮海路专指淮海中路,东起西藏南路,西至华山路,全长5500米。是横贯原上海法租界的一条主干道。1900年法公董局興建,重庆路以东位于刚刚拓展的上海法租界内,形成华人商住区,多石库门里弄住宅;以西属于越界筑路,当时还是乡村地带,1914年也被圈入上海法租界,到1920年代附近一带形成大规模的高级住宅区,花园洋房和高级公寓较多。1930年代,随着大批白俄难民的到来,在中段迅速形成十分繁华,富有异国情调的高雅商业街。.

新!!: 淮海战役和淮海路 (上海) · 查看更多 »

淮海战役纪念塔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位于中國江苏省徐州市的凤凰山东,上面刻有毛澤東題字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個字,为纪念淮海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而建。塔高38.15公尺。1959年決定開始興建,1960年開工至1965年完工開放。.

新!!: 淮海战役和淮海战役纪念塔 · 查看更多 »

淮海战役陵园

淮海战役陵园,为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淮海战役的胜利而建,位于中国徐州市南部,属泉山区,占地77万平方千米,内有烈士纪念塔、战役纪念馆、总前委群雕、徐州国防园和碑林等主体建筑,及青年湖、青年广场、中心花坛等景点。.

新!!: 淮海战役和淮海战役陵园 · 查看更多 »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占领当时中华民国处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政治、经济中心,强渡长江并向中华民国国军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的战役。最终,解放军佔領中華民國首都南京,以及全国經濟中心上海,國軍敗局已定。.

新!!: 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 查看更多 »

清风店战役

清风店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在河北省定县清风店(今河北省定州市清风店镇)一带歼灭国军第三军的战役。 1947年10月11日,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部署晋察冀野战军两个旅围攻徐水县城,14日同增援徐水的国军5个师在徐水、容城之间形成对峙。16日,国民政府保定绥靖公署急调驻石家庄的蒋介石嫡系第三军主力北上,晋察冀野战军以4个旅的兵力在徐水地区阻击北面之敌,主力部队在杨得志指挥下6个旅于18日至19日一夜行程250里南下,于21日将第三军主力包围在清风店一带村落,激战到22日歼11000余人,活捉军长罗历戎、副军长杨光钰。 清风店战役扭转了华北战局,20天后,解放军攻克石家庄,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为共产党把大本营移驻西柏坡并指挥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Category:1947年国共内战战役 Category:河北民国时期战役 Category:保定军事史 Category:定州市 Category:1947年10月.

新!!: 淮海战役和清风店战役 · 查看更多 »

清泉橋

清泉橋,是臺灣臺中市和平區境內一座公路橋樑,位於台7甲線65公里處,由法國人建造,於1954年4月3日完工,橋名是紀念在徐蚌會戰陣亡的邱清泉上將,此處剛好是南湖溪與合歡溪的匯流處,也是七三O林道的入口,中央山脈北二段O型縱走的起點與終點。.

新!!: 淮海战役和清泉橋 · 查看更多 »

滕海清

滕海清(),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新!!: 淮海战役和滕海清 · 查看更多 »

漢陽兵工學校

漢陽兵工專門學校(簡稱「漢陽兵工學校」)是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在漢陽創設的專門軍事學校,也是今日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在1917年-1926年間的前身。.

新!!: 淮海战役和漢陽兵工學校 · 查看更多 »

潍县战役

潍县战役亦称胶济路中段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其司令员许世友的指挥下为夺取中华民国国军所守卫的山东潍县进行的一次战役,发生于1948年4月2日至5月8日,历时一个多月,是华东野战军组建之后的首场攻坚战。潍县是山东境内较大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是济南、青岛之间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胶济路上中华民国国军防守的一个强固要点,号称“鲁中堡垒”。此次战役最终以解放军攻占潍县及其附近地区而结束。是役,解放军共计伤亡约8千人;国军共计损失4.5万余人,另有包括第96军军长兼整编45师师长陈金城在内等6名将官被俘。.

新!!: 淮海战役和潍县战役 · 查看更多 »

濉溪县

濉溪县,位于中国安徽省北部,是淮北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东临宿县,南接蒙城县、怀远县,西连涡阳县和河南省的永城市,北靠淮北市郊区和萧县。东北经淮北市至徐州市63公里,南自经蚌埠市至南京市250公里。.

新!!: 淮海战役和濉溪县 · 查看更多 »

朱德

朱德(),原名朱代珍,曾用名建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祖籍廣東韶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官至云南省警察厅长。1922年,他赴德国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8月1日,他参加南昌起义,此后率部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同毛泽东指挥中共军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59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文化大革命期间,朱德受到冲击。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北洋政府時期,朱德曾被授予勳五位、三等文虎勋章、陸軍中將军衔。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战后获抗战胜利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新!!: 淮海战役和朱德 · 查看更多 »

朱耀华 (人民解放军)

朱耀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江西瑞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和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斗,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从连长逐步升为团参谋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反“扫荡”等。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他从团长逐步升为师长,参加了莱芜、孟良崮、开封、济南、淮海、渡江、福州等战役。1949年以后历任处长、副军长兼参谋长、福建省军区司令员。 朱耀华是中共九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9年6月18日在福州病故。.

新!!: 淮海战役和朱耀华 (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朱敦法

朱敦法(),江苏省沛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大学校长。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晋升上将军衔。.

新!!: 淮海战役和朱敦法 · 查看更多 »

惠浴宇

惠浴宇()原名惠美琬,江苏省灌南县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中共十二届、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新!!: 淮海战役和惠浴宇 · 查看更多 »

戴镜元

戴镜元()福建省永定县人,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技侦情报工作的创始人之一及早期领导人。.

新!!: 淮海战役和戴镜元 · 查看更多 »

战役

战役是在两个或多个作战方之间发生的,在爆发地点范围和时间上有限的战斗。大的战役的战场可达数百平方公里,时间可达数周。现代战争中的战役往往由多次不同的部队之间的战斗组成。与战斗不同的是战役的规模往往大得多,对一场战争往往有决定性作用。战役一般用其地点来命名,但也有用时间或参战双方来命名的。 在军事学术语,战役属于一个作战级别等级,战役高于战斗,小于战争。一场战争由若干战役组成,一个战役由若干战斗组成。大的战役还会由若干中型、小型战役组成。大的战役也在有的场合被称之为会战。对于这一系列术语的定义,各国军方定义不一。.

新!!: 淮海战役和战役 · 查看更多 »

海空雄鹰团

海空雄鹰团,驻地安徽省芜湖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团。.

新!!: 淮海战役和海空雄鹰团 · 查看更多 »

方铭

方铭(),浙江省宁波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新!!: 淮海战役和方铭 · 查看更多 »

方正 (少将)

方正(),又名方拍发,湖南平江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三军团炮兵排排长、总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红二十九军政治部教育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役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湘鄂赣军区分区副政委,河南军区分区司令员。参加了中原突围和淮海战役。1952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历任军事学院战术教授会教员、战史教授会主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7年,去世。.

新!!: 淮海战役和方正 (少将) · 查看更多 »

文建武

文建武(),原名文佩武,湖北罗田人,中国共产党军事将领。 文建武于1930年加入工农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军班长、排长,红四军第十一师连长、营长、团长,红三十军参谋长、参谋主任等职。1935年,调任红四方面军前方供给部部长、兵站部部长。抗战期间,其所在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他出任该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其后,又历任冀南军区参谋长、一二九师新编七旅政委、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兼新四旅政委、第六军分区政委、新四军五师参谋长、鄂豫皖湘赣军区参谋长等职。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先后担任鄂豫皖野战军司令员、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鄂豫陕军区司令员。1947年,出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政委、司令员。翌年,改任中原军区豫西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1年,因癌症病逝于北京。.

新!!: 淮海战役和文建武 · 查看更多 »

文强 (国军中将)

文强(),号念观,中华民国陆军中将。.

新!!: 淮海战役和文强 (国军中将) · 查看更多 »

日向勝

日向 勝(日語:ひゅうが まさる)為日本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在中国人民解放軍中以林勝之名自稱。.

新!!: 淮海战役和日向勝 · 查看更多 »

愛羣大酒店

愛羣大酒店(愛群大廈)位于中国广州市沿江西路,是广州市旅游局属下的一间三星级酒店。爱群大厦在1937年至1967年作为“广州第一高楼”的地位保持了整整30年。.

新!!: 淮海战役和愛羣大酒店 · 查看更多 »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发表于1948年12月17日,全文由毛泽东起草,是以人民解放军中原和华东两司令部的名义向杜(聿明)邱(清泉)李(瀰)所部发出的广播稿。劝降书发出后不久,淮海戰役即结束。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已经完成了遼瀋戰役,已经完全控制整个东北,并且,是役使国共两方力量发生扭转,一方面中華民國國軍被歼约47万,而解放军兵员数量猛增,并在数量上占优势。而另一方面,解放军也缴获大批美国武器装备。 截至12月17日,国軍已经损失黄伯韬、黄维、孙元良三个兵团,冯治安一个绥靖区、十四个军、三十四个师、一个快速纵队。另外,邱清泉、李瀰两兵团也已经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国军大约损失四十万,约占投入到淮海战役的军队的一半。中共已经控制了陕州以东的全部陇海铁路和蚌埠以北直到天津以南的全部津浦铁路。而在12月16日,中共已经暂缓了对杜邱李集团的军事行动。当时的战场局势是李瀰兵团被困在青龙集、邱清泉兵团被困在陈官庄、杜聿明总部被包围在永城东北李石林,这三个部队被围困的地区不过是纵横不过二十里的地区。并且机械化部队也因为军民挖掘壕沟而无法进行推进突围。 迫于寒冷和饥饿,以及解放军的劝降,大约有一万余国軍士兵投降。1949年1月6日下午三时,解放军的劝降期结束,华东野战军以25个师分东、南、北三个集群,对处于包围圈中的国军残部发起总攻,另以11个师加2个独立旅外围兜截溃兵俘虏,中原野战军作为总预备队。战至1月10日上午十时,包围圈内17.6万国军全军覆没,杜聿明被俘,邱清泉阵亡,李弥于乱军中逃生。至此淮海战役全部结束。 淮海战役解放军共歼灭国军一个“剿总”前进指挥部、五个兵团司令部加一个绥靖区司令部、二十二个军,56个师,连同特种部队,非正规军及后方机关等共五十五万五千人。並俘虜了杜聿明。解放军控制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并能直接威胁中華民國首都南京。.

新!!: 淮海战役和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 · 查看更多 »

曹漫之

曹漫之(),原名曹元鹏,山东荣成人。历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黄县县长、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等职。.

新!!: 淮海战役和曹漫之 · 查看更多 »

曾元三

曾元三(),贵州省松桃人,中國民國時期軍人。北伐时期随国民革命军43军由川入鄂参加北伐。抗日战争中曾参加过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松山战役等重大对日作战,国共内战中曾参加锦州战役,徐蚌会战1948年任中央军103师师长被授予少将军衔。1949年在广东三水帶領部隊投向共產黨,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省办公厅副主任,贵州省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贵州省政协常委。 Z曾 Z曾 Z曾 Category:曾姓.

新!!: 淮海战役和曾元三 · 查看更多 »

11月22日

11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6天(闰年第32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9天,這天在世界歷史上發生許多重大事件。.

新!!: 淮海战役和11月22日 · 查看更多 »

11月6日

11月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0天(闰年第31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5天。.

新!!: 淮海战役和11月6日 · 查看更多 »

1940年代上海

上海1940年代是上海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十年,经由孤岛时期、太平洋战争、租界收回、抗战的结束、国民党与共产党政权的更迭等多个重要事件,为后来的上海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 淮海战役和1940年代上海 · 查看更多 »

1945年国共冲突

1945年国共冲突指得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军队为代表中國接受日軍投降和抢夺物資而发生的军事战争。主要由上党战役、平绥战役、平汉战役、津浦战役以及山海关阻击战组成。主要是由中國共產黨率先全國所發動的上党战役而引发的第二次国共内战;同时,当年华北地区南北纵向铁路(主干线津浦,平汉等)遭到中共全面破坏。.

新!!: 淮海战役和1945年国共冲突 · 查看更多 »

1948年

没有描述。

新!!: 淮海战役和1948年 · 查看更多 »

1948年中国

没有描述。

新!!: 淮海战役和1948年中国 · 查看更多 »

1949年

没有描述。

新!!: 淮海战役和1949年 · 查看更多 »

1949年中國

没有描述。

新!!: 淮海战役和1949年中國 · 查看更多 »

1月10日

1月10日是公历年的第1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5天(闰年是356天)。.

新!!: 淮海战役和1月10日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俗稱103年中華民國九合一選舉,於2014年(民國103年)11月29日舉行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2014年1月21日。本屆選舉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之直轄市(6都)選出新一屆的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及里長,另加首屆山地原住民區長及區民代表地方制度法於2014年1月14日經立法院修法,1月29日總統公布,新增第83條之2及第83條之4,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由山地鄉改制者)為地方自治團體,並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亦於2014年5月13日經立法院修法,5月28日總統公布,新增第37條之1,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應於改制前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並由臺灣省(11縣3市)及福建省(2縣)中,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里長。 本屆選舉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應選名額共計1萬1130名,更有高達1萬9762位候選人登記參選。選舉結果,國內地方執政版圖巨幅震盪,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遭遇極大挫敗,由選前4都11縣市萎縮至1都5縣,在野的民主進步黨則由選前的2都4縣擴張為4都9縣市。 該次選舉有二十三個政黨參與,並有十個政黨當選直轄市及縣市議員,均創下歷屆新高紀錄。.

新!!: 淮海战役和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徐蚌会战徐蚌會戰淮海戰役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