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地鐵中心站 (華盛頓)
地鐵中心站(Metro Center Station)是華盛頓地鐵的核心地鐵車站,也是最早啟用的車站之一,自1976年3月27日營運至今,有紅線、橘線、藍線及銀線交會。 本站位於華盛頓市中心,大約處在一個東西介於11街至西北13街、南北介於G街至H街的區域內。於G街與11街、12街及13街的3個交會處,及12街和F街的路口設有出口,唯一的電梯則位在G街以北的12街西側。在地鐵各站中的繁忙程度僅次於聯合車站而排行第二,截至2006年5月為止,在工作日時平均每天有30,500人次進出。 本站的中間層包含了紅線的側式月台(上層月台),而橘線和藍線則共用一座島式月台(下層月台)。地鐵營業部則位在中間層,紅線的東向月台上,鄰近12街及F街的入口。在20世紀中葉,這一帶是華盛頓的中心商業區,擁有許多百貨公司、劇院、辦公大樓、餐廳及娛樂場所,但由於1968年華盛頓暴動、郊區購物中心的開幕及K街至法拉格特廣場(Farragut Square)附近新商業建築開發的緣故,導致地鐵中心站附近地區的蕭條,但之後卻重新繁華了起來。.
畫廊站
畫廊-中國城站(Gallery Place – Chinatown)位於華盛頓特區西北象限,是華盛頓地鐵的核心地鐵車站,自1976年12月15日營運至今,有紅線、綠線、黃線交會。預計於2013年通車的銀線亦將於本站設站。本站於7街與F街路口、7街與H街路口、9街與G街路口設有出入口,唯一的升降梯位於F街以北的7街西側。本站位在威瑞森中心球場(Verizon Center)底下,服務範圍包含鄰近的、華府中國城及賓州區(Penn Quarter)。本站與地鐵中心站十分接近。 本站原本的站名為畫廊站(Gallery Place),站名取自附近的國家肖像畫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及史密森美國藝術博物館(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至於「中國城」的名稱則是於1986年加註進來,1990年本站更為今名。2000年,一座大型的中式扇子架設在7街與H街入口,名為「炎黃子孫的榮耀」(The Glory of the Chinese Descendants)。.
查看 涼蔭叢站和畫廊站
聯合車站 (華盛頓地鐵)
聯合車站(Union Station)位於華盛頓特區,是華盛頓地鐵紅線的車站,地鐵站位在聯合車站的西端,是華盛頓地鐵系統內最繁忙的車站,從2006年5月3日開始,在平常日平均每天有33,000人次的運量,有一座島式月台及兩個出口,其中一個通往車站主要部份及麻薩諸塞大道的出口位在月台中段,另一個通往東北1街及主售票大廳的出口位在北端。 本站隨著紅線的開通在1976年3月投入服務,屬於華盛頓地鐵最早啟用的一批車站,最初採用了聯合車站-遊客中心站的站名,但在聯合車站內的國家遊客中心結束之後便改為現名,然而車站內部份指示依然有「聯合車站-遊客中心」的字樣,其他較老的地鐵站也有同樣情形。 正如華盛頓地鐵其他車站一樣,本站同樣採用活像保險櫃內部的拱形牆壁及天花板設計。.
聯合車站 (華盛頓特區)
本條目是指位於華盛頓特區,由美國國鐵、維吉尼亞鐵路快線和馬里蘭區域通勤鐵路的聯合車站。關於華盛頓地鐵的同名車站,請參見聯合車站 (華盛頓地鐵);關於世界各地的同名車站,請參見聯合車站。 聯合車站(Union Station,IATA代碼:ZWU)為美國華盛頓特區的鐵路車站,也是華盛頓特區最繁忙、最為人知曉的地方之一,每年約有3千2百萬人次造訪。本站位於美國東北走廊鐵路線的南端,有美鐵、馬里蘭區域通勤鐵路(MARC)、維吉尼亞鐵路快線(VRE)、華盛頓地鐵交會,同時也是美鐵的總部所在地。.
華盛頓地鐵紅線
華盛頓地鐵紅線(Red Line)是華盛頓都會區捷運系統最早通車、最繁忙的一條路線,大致上呈U字型。 紅線是目前地鐵系統中唯一一條沒有與其他路線共用軌道的路線,除了1997年1月至1999年9月17日期間之外,當時綠線曾在布魯克蘭-美國天主教大學站(Brookland–CUA)至法拉格特北站(Farragut North)間的路段與紅線共用軌道。另外還有一點獨特的是,紅線在尖峰時段時有一種從高富諾-斯特拉絲摩站(Grosvenor-Strathmore)至銀泉站(Silver Spring)的縮短型區間營運模式。在2006年4月20日,非尖峰時段時列車的終點站改至涼蔭叢站(Shady Grove),形成了涼蔭叢↔銀泉的區間模式。紅線在尖峰時段需要44輛列車(10輛八節列車及34輛六節列車)來應付乘客流量。 在內部,紅線以地鐵中心站(Metro Center)分為兩段——地鐵中心以西的涼蔭叢線(A)及以東的格蘭蒙特線(B)。.
查看 涼蔭叢站和華盛頓地鐵紅線
貝塞斯達站
貝塞斯達站(Bethesda Station)位於馬里蘭州蒙哥馬利縣貝塞斯達,威斯康辛大道(馬里蘭州公路335)及蒙哥馬利巷的路口,是華盛頓地鐵紅線離開華盛頓特區進入蒙哥馬利縣的第一個車站,規劃中的紫線以後亦將通過本站。 本站所在的貝塞斯達鬧區是華盛頓一個富裕的郊區,地鐵的開通對該地區貢獻良多,數座辦公大樓在車站附近建造了起來。本站在紅線延伸至高富諾-斯特拉絲摩站(Grosvenor-Strathmore)時於1984年8月25日啟用,站內的電扶梯通往一座位於威斯康辛大道、老喬治城路(馬里蘭州公路187)及馬里蘭州公路410交叉口下方一層樓的巴士站。本站深度相當的深,在惠頓站(Wheaton)開通之前,本站那長達30.4公尺的電扶梯是西半球最長的一座。.
查看 涼蔭叢站和貝塞斯達站
格蘭蒙特站
格蘭蒙特站(Glenmont Station)位於馬里蘭州蒙哥馬利縣喬治亞大道及馬里蘭州公路182交叉口,是華盛頓地鐵紅線的車站及東北端終點站,服務範圍包括格蘭蒙特及阿斯潘丘(Aspen Hill)兩個郊區,擁有兩個出口,分別位於喬治亞大道的兩側。與其他地鐵站不同的地方是,本站擁有兩座抵達街道層的電梯,而抵達月台的電梯只有一座。 本站是紅線上唯一一座採用保險箱內壁拱狀結構的車站,同樣形式的設計在其他綠線車站內也看得到。而本站也曾是華盛頓地鐵唯一採用鈉燈照明的車站,使得車站內部呈現暖橙色的色調,直到2006年這些鈉燈被水銀燈取代為止。, SubChat, March 19, 2006格蘭蒙特維修機廠便位在本站後方,可容納132輛列車。.
查看 涼蔭叢站和格蘭蒙特站
法拉格特北站
法拉格特北站(Farragut North Station)位於華盛頓特區,是華盛頓地鐵紅線的車站,也是地鐵最早開通的一批車站之一,更是華盛頓地鐵中流量排行第三的大站,自2006年5月3日之後平均每個工作日有27,200人次進出。站名取自位在車站南邊,以南北戰爭期間美國海軍高階軍官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特(David Glasgow Farragut)為名的法拉格特廣場,因本站位在其北方而得名。車站所在地洽為康乃狄克大道商業區的中心點,兩座出口分別位在L街及K街,L街出口附近有個美食街,美食街內擁有自身通往地表的階梯,在2007年關閉,之後被一座體育中心取代。 法拉格特北站的建築設計在整個地鐵系統中可說是相當的獨特。其中間夾層延伸跨越了月台的大部分,也是最長的一個,在其中段則採取挑高的設計,--站內有兩座架高的走道,分別連接不同的電扶梯及出口,還有特殊的拱壁狀結構物支撐著這些中間層延伸至月台上方的部份。此外本站也是華盛頓地鐵深度最淺的車站之一,天花板的高度也較平均來的低。這個天花板之所以採取如此低且扁平的設計,是為了要容納一個計畫通過該區的66 號州際公路市區段地下斜坡道,然而該地下車道從未動工過。 作為定案於2002年9月的首都長程改善計畫的一部分,捷運局已經計畫要建造一座地下人行通道以將本站與法拉格特西站連接起來。.
查看 涼蔭叢站和法拉格特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