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AIM-132先進短程空對空飛彈
AIM-132先進短程空對空飛彈(Advanced Short Range Air-to-Air Missile,下文簡稱 ASRAAM,也音译为阿斯拉姆导弹)是一種屬於英國的紅外線導向式空對空飛彈。.
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
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Giuseppe Garibaldi,艦身編號551)是義大利海軍旗下一艘現役的航空母艦。加里波底號是以塔蘭托作為母港,艦名起源於義大利名將朱塞佩·加里波第。 加里波底號是由義大利芬坎蒂尼(Fincantieri)位於蒙法爾科內的船塢建造,1981年開工,整體設計可歸算是反潛航母的一種。 動力來源是四具奇異(GE)授權生產的燃氣渦輪引擎,馬力高達81,000 hp(6千萬瓦)。雙軸極速達30節(56 km/h),20節續航力7,000海浬(13,000 km)。 艦上的武裝包含裝置於中段艦身的四具奧托瑪特2型(Otomat Mk2)長程反艦飛彈系統(因強化飛行甲板和衛星通訊器材的緣故,已於2003年移除),和兩具ILAS 3三連裝魚雷發射器。在防禦方面,艦上裝置有兩具八連裝的地對空飛彈發射器,可以發射半主動雷達導引的阿斯派德飛彈,輔以奧托梅萊拉出品的雙連裝40 L/70標槍式(DARDO)近迫武器系統,作為加里波底號的最後一層防衛。 加里波底號也裝配有多款電子反制裝置,包含可以發射焰餌、閃光彈或干擾絲的雙連裝SCLAR發射器,SLQ-25尼克西管拖式魚雷誘餌(Nixie),SLAT反魚雷系統,與電子反制系統(ECM)。 加里波底號最大可以配置16架海獵鷹短場垂直起降戰機,或是18架奧古斯塔(Agusta)直昇機,與在這兩者之間的不同戰機/直昇機數量組合。飛行甲板典型的偏軸式設計,配有4度傾斜的滑跳式甲板。甲板總尺碼為174公尺長,30,4公尺寬。 由於義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國,戰後條約禁止義大利擁有航空母艦,所以加里波底服役初期除了少數北約聯合演習的場合曾有英國皇家空軍所屬的海獵鷹式戰機起降過外,本艦僅配有直昇機武力而被歸類為「Incrociatore portaeromobili」(義大利文中的「航空巡洋艦」)。1989年時禁令解除,加里波底號開始配有自己的海獵鷹機隊。 2009年,加里波底號的義大利海軍旗艦地位由噸位更大的新航空母艦加富爾號(Cavour,艦身編號550)取代。.
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
伊利沙白女皇級航空母艦(Queen Elizabeth-class)為英國皇家海軍最新型的超级航空母艦。一號艦伊莉莎白女王号(HMS Queen Elizabeth R08)已于2014年7月8号下水,2017年12月7日服役,二號艦威尔士亲王号(HMS Prince of Wales R09)在建造中,预计2019年服役。.
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維拉特號(英語:INS Viraat (R22),梵語:विराट,原意為「巨人」)是一艘已经退役的印度海軍半人馬級航空母艦。維拉特號退役前是印度海軍的旗艦,在超日王號航空母艦加入印度後,印海軍於2017年3月6日將其退役,其旗舰地位也由超日王號航空母艦取代。维拉特号若全配置海獵鷹戰鬥機可達30架。由向英國購買的競技神號改裝而來,其艦齡相當的老。.
查看 海獵鷹和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 (R11)
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INS VIKRANT)原是二戰時英國的皇家海軍的威嚴級航空母艦赫丘利斯號,1943年開工建造,後因為二戰結束而一度中斷工程,1957年由印度購得後重新開工並進行現代化改造,1961年完工並命名"維克蘭特號",隨即裝備印度海軍。.
龍捲風戰鬥轟炸機
旋风戰鬥機(Panavia Tornado)是一种由英国、西德及意大利联合开发的双引擎可变后掠翼战斗机家族。主要依功能分成三種型號:IDS(阻絕打擊)、ADV(防空攔截)、ECR(電戰/偵查)於1974年8月14日進行首次飛行。 開發並生產此機的帕那維亞飛機公司(Panavia)分別是由來自德國的、來自英国的英國宇航(即以前的英國飞机公司)和來自義大利的阿藍尼亞航太等三家歐洲軍火商集結而成。 龍捲風第一次飛行在1974年8月14日,英國皇家空軍、義大利空軍和德國空軍現在仍然使用這型戰機,波斯灣戰爭的國際合作延續了它以後在此三國創立龍捲風訓練中心的服務窗口、三國訓練和評估單位之經營由英國皇家空軍的科提斯摩爾基地(RAF Cottesmore)負責(位在英國米德蘭平原的拉特蘭)。包括所有延伸型,992架分布在三夥伴開發國和沙烏地阿拉伯這四國。仍在使用中的飛機,目前都已計劃替換成歐洲2000颱風式戰機,之後全面退役。.
查看 海獵鷹和龍捲風戰鬥轟炸機
XFV-12戰鬥機
洛克威爾XFV-12是一種美國海軍為配合制海艦開發的實驗型超音速垂直起降戰鬥機。在書面上,這種飛機的性能優於英國的海獵鷹式次音速戰鬥轟炸機。這架飛機以折流屏將引擎噴流導向翼面以提供升力。就像失敗的XV-4蜂鳥式實驗機一般,這種設計嚴重限制了這架飛機的機翼掛載。其巨大的前翼面積將近主翼的一半,使其可視為一種雙翼機。 與一般人熟知海獵鷹不同,本機使用一套翼面吹氣的方式,在垂直起降時,引擎後方的折流屏將會關閉,經由機身內的管路將噴射氣流導向開設在主翼及前翼上的百葉窗以提供升力。計畫使用一具後燃推力130千牛噸的引擎,推動其9070公斤的起飛重量。 1972年,美國海軍提出了下一代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要求。儘管XFV-12的風險大於海獵鷹式,但海軍仍然選擇開發這架飛機。 為壓抑成本,本機使用了天鷹式攻擊機的機首與幽靈式戰鬥機的進氣口。引擎測試在1974年開始。全尺寸模型的風洞測試在NASA位於維吉尼亞州蘭格利測試中心的風洞中進行。實驗結果顯示;當初設計時對折流效率預計太過樂觀,其動力恐不足以支持垂直起降。然而,若只是作一般飛行則並無問題。 地面測試於1977年7月開始,並於同年在洛克威爾位於俄亥俄州哥倫布的工廠發表。然而,由於價格上漲,迫使第二架原型機的建造取消。 本機的懸翔測試於1978年開始。經過六個月的測試,確定了XFV-12在這方面的重大缺陷;尤其是垂直推力的不足。在實驗室中,估計翼面吹氣將提供55%的增升效率。然而,在實際測試中:其提供翼面之增升效率僅19%,提供前翼者更只有6%。儘管折流屏始終工作良好,但由於引擎推力在傳導過程中損失太大,故在垂直起降時,引擎能夠只提供其所需的75%的推力。 由於以上瓶頸始終無法克服及價格暴漲,海軍在1981年終止了這項計畫。之後,雜誌批露了另一個將這項概念用於C-130上的計畫,該計畫最後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