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流亡

指数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459 关系: 劉銘傳城旦舂埃德温·泰勒·波洛克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去共化厉姓假髮假护照华父督卡利斯特拉图斯印度人诺贝尔奖得主列表南山案南北黨爭南蒙古南蒙古大呼拉尔南柯記古惑仔電影系列台灣日報叔齊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9月-2011年12月)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后羿 (夏朝)吴良辅吾爾開希·多萊特向永功向汝霖吕不韦吉林历史塔拉斯·赫里霍罗维奇·谢甫琴科士鞅壬午之难夏侯霸大魔法峠大茱莉亚大鵬幸喜大桶張氏大明律太平公主太甲太政大臣奥利弗·克伦威尔奧托·恩斯特·雷莫女人天下姜皎威圖嫪毐孝靜翁主孫峻孫亮宁古塔...宮女 (鄂圖曼帝國)宗良親王安倍晋三安日彥宋非我尚陽堡對立教宗對話中國小大角战役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别尔佳耶夫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尼布楚崔玄暐崔瑗左宗棠巴威尔·亚历山大洛维奇·米夫巴比龙 (电影)丁酉科場案中华法系中國法制史中国影子政府中国科举制度中国诗歌中的大雁中華人民共和國持不同政見者列表中華革命黨中華民國與南越關係中華民國與越南關係丰臣秀吉帶着智能手機闖蕩異世界。角色列表主业会希帕波鲁斯丘福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三一運動三监之乱三水郡乍得文化平成平敷屋友寄事件亚历山大一世 (俄国)亚历山德罗夫斯克 (萨哈林州)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于右任于建嵘亞美尼亞文化人权人民意志应天门之变五刑今參局任愛英伊尹伊世高伊万·尼基奇·斯米尔诺夫伊格纳奇·加温斯基伊朗劳动者党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张伯端张谓张柬之伯拉糾主義伴天連追放令張勳復辟張玉法張燕卿張都暎張永翰开皇律佐伊女皇佐渡岛佩尔韦兹·穆沙拉夫彩雲國物語角色列表彭越役小角余光中徐亞保徐有功侨民德川光圀德米特里·巴甫洛维奇德雷福斯事件德摩卡莱斯保罗亲王 (南斯拉夫)在臺越南人地保奴國際西藏郵報國性爺合戰刘安刘长 (淮南王)喬治·布朗熱周公东征周公旦周興 (唐朝)周昌 (漢朝)和珅傅弘烈唐寧街10號唐肅唐肅宗凯旋门 (小说)出埃及記:天地王者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商朝历史年表內法 (琉球)全民公敌八丈島公子亹公子糾公孫彊共叔段之亂共產主義黑皮書兴宣大院君元祿赤穗事件兄弟救援會克娄巴特拉·欧律狄刻克勞德·李維-史陀前196年四一二事件犬田布騷動玄武门之变王士元案王章 (漢朝)王爺千歲信仰王瓊 (成化進士)王毛仲王昇灶户理查德·克伦威尔琉球国神子田正治祇陀太子秦嘉 (将领)移民出境科举科特迪瓦穆罕默德·马贾里亚夫端午節 (華人)竹書紀年第43屆金馬獎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第二次王子之乱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納瓦茲·謝里夫紫之上紫柏真可織田秀信红胡子埃里克约翰一世 (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罪刑法定原則猪湾事件田氏代齐甲山郡甲申政变申生無人島燭影斧聲特木其勒圖狮子王狄奥多拉女皇益西曲桑盧小嘉相 (夏朝)盛雪 (记者)發配隱岐群島韦皇后韦正矩韓侂冑莊奴莫姓莫舒舒二世莱索托莱索托历史菅原道真鐵鉉靖难之役須磨區顧命八大臣项羽行動救星血腥法典袁恕己裘小龙西伯利亚西班牙LGBT權益西藏和平解放西藏自治区 (筹)西鄉隆盛馮君衡马希尔·阿萨德马库斯·福利乌斯·卡米卢斯马克西米努斯驱逐出境詹姆斯·乔伊斯詹姆斯·迪索詹龍欄高天神城之戰高甑生高智周譚伯葉譚國魏忠贤让-克洛德·杜瓦利埃许彦伯讓·喀爾文谢尔盖·达基列夫貝尼格諾·阿基諾三世費利克斯·尤蘇波夫贝娅特丽克丝 (荷兰)贝岭贾似道贾科莫·卡萨诺瓦贾米勒·阿萨德贾汗达尔·沙越南国超人:鋼鐵英雄趙襄子路易-菲利普二世 (奧爾良公爵)軟禁黃巾之亂黃庭堅黃泉黑神黑龙江黑龙江历史黑暗騎士:黎明昇起輕大娘皇女齊納 (伊斯蘭教)辛丑条约远大前程 (小说)茉莉人生郝浴胡廣 (明朝)胡斯雕像郑虎臣郑旺妖言案舜天队报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阿尔韦托·藤森阿道夫·阿布拉莫維奇·越飛蘇曉康赤道幾內亞-朝鮮關係赵姬赵国赛珍珠開雲薛婕妤薛克构藍博洲蒲壽庚邯郸历史邺城遗址肅清蔡叔度蔡邦·玛加东格锡金王国蔣百里鄭厲公鄭子鄭經鄭莊公鄭道傳鄭襲 (明鄭)鄭昭公醢刑金大中金大中绑架事件金匱之盟金玉均腳步聲 ~Be Strong色佛尔条约苏武苦海 (電影)英國2010年6月英格兰联邦苗劉兵變考那斯虞翻陳一諮陶仲文陶片放逐制陸贄陸樹聲陈友谅陈完陆凯 (三国)陕北石油事件Mr.ChildrenR·A·萨尔瓦多暴風雨 (池上永一)投名狀查尔斯·泰勒 (利比里亚政治人物)查克建柳芳极权主义的起源枷項林双盼林黑兒林蕴枕中記揆一李姬镐李孝逸李仙蕙李唐 (清朝)李元祥李元禮李光地李玮 (唐朝)李琨李璘李香蘭李毓昌李悊杨恽東薈芳杜审言杜翰村山等安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格里戈里·叶菲莫维奇·拉斯普京格涅乌斯·卡尔普尔尼乌斯·皮索桓彥範梁思成梃擊案楊光先楚義帝楠木正成橘逸勢武姜武庚武元爽武田氏死刑死刑缓期执行殉教者愛德華毘琉璃王比賽開始江洛金·索朗杰布汉娜·阿伦特河北天主教河越城之戰波兰立陶宛联邦历史 (1569年-1648年)波蘭第1裝甲師波斯匿王洛桑森格消滅異姓王淑媛李氏 (朝鮮中宗)满洲滅絕營潁考叔朝鮮哲宗朝鮮端宗朝鮮純血主義朝鮮民族主義朝鲜劳动党朝鲜历史挪威政府首腦列表本因坊道策本因坊道悅本能寺之变朱家寶朗诺惡魔城系列敵人戊戌变法房融明升明玉珍明鄭時期明成祖昭容鄭氏 (光海君)流亡 (消歧義)流刑流放地海之王迎站新舊黨爭方孝孺施公奇案 (台灣)文字獄文明 (唐朝)族誅无知 (米兰·昆德拉)日琉同祖論日本天皇列表日本人墓地日本國大君旗下家奴摩尔多瓦总理撒母耳記下悲惨世界放逐之城教父2扶苏承宗拿破仑一世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曹佾普罗米修斯计划普林斯頓中國學社智者雅罗斯拉夫晋静公1990年緬甸議會選舉2008年2月2011年利比亚内战2015年5月 扩展索引 (409 更多) »

劉銘傳

劉銘傳(),字省三,室號盤亭、大潛山房,諡號壯肅,是一位出身安徽合肥的淮軍將領和臺湾巡撫。 他是淮軍的領導者之一,並在中法戰爭中於臺灣地區率軍擊退法軍,又在隨後被任命為臺灣建省後首任巡撫,復積極於當地推行各種現代化建設並為其奠定相關基礎。.

新!!: 流亡和劉銘傳 · 查看更多 »

城旦舂

城旦舂是中國秦代、漢代時期的一種刑罰,屬於徒刑。城旦是針對男犯人的刑罰,其意思是“治城”,即築城;舂是針對女犯人的刑罰,其意思是“治米”,即舂米。男女差役的分別卻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可以因應情況而調整的。在漢文帝刑罰改革以前,城旦舂是無期徒刑;改革後,刑期最高為六年。.

新!!: 流亡和城旦舂 · 查看更多 »

埃德温·泰勒·波洛克

埃德温·泰勒·波洛克(Edwin Taylor Pollock,)是美国海军职业军官,曾参与美西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官拜上校。与其他许多海军官员一样,他的名字也经常以首字母缩写表示为E·T·波洛克(E.)。 青年时期的波洛克曾于美西战争期间在纽约号巡洋舰上担任少尉。战争结束后,他先后在多艘舰船服役,军衔逐渐提升,并对无线通讯开展重要研究。1917年,美国在加入一战前不久从丹麦买下美属维尔京群岛(当时是丹麦属西印度群岛),波洛克比另一名军官先行抵达群岛,然后主持与丹麦官员的主权交接仪式并担任首任代理总督。一战期间,他又晋升上校,统领乔治·华盛顿号运输舰将约6万美国军人送抵法国,因此获颁海军十字勋章。此后,他成为美属萨摩亚第8任海军总督,然后又当上美国海军天文台台长,再于1927年退休。1943年6月4日,长年卧病在床的埃德温·泰勒·波洛克与世长辞,享年72岁。同月7日,他的遗体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

新!!: 流亡和埃德温·泰勒·波洛克 · 查看更多 »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本名埃里希·保羅·雷馬克(Erich Paul Remark),二十世紀德裔美籍作家。.

新!!: 流亡和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 查看更多 »

去共化

去共化,或去共产主义化(Decommunization)是解構共產主義政權所造成和遺留之建制、文化、心理等層面的過程。.

新!!: 流亡和去共化 · 查看更多 »

厉姓

厉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47位。.

新!!: 流亡和厉姓 · 查看更多 »

假髮

假髮,古漢語稱鬄、髢()、髲鬄(),指非由人自然生長出來的人造仿真頭髮,因應不同用途而佩戴。「鬄」是假髮的總稱,「髲」則專指人髮造的假髮。 在亞洲,中國很早就出現假髮,《詩經》中就多次提及。到了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前476年),假髮開始在中國盛行。日本傳統髮型也經常加上假髮梳成。朝鮮半島在高麗王朝(西元918年-1392年)開始盛行戴假髻。而非洲的古埃及人在四千多年前就開始用假髮,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假髮的民族,並將假髮傳到歐洲。 假髮出現在多種形式的表演藝術中,如中國的戲曲、日本的能劇和歌舞伎、以及西方的歌劇。在英國和大部份英聯邦國家,假髮是大律師和法官的法庭服飾之一。.

新!!: 流亡和假髮 · 查看更多 »

假护照

假护照是指由无权发放或修改护照的机构以欺骗为目的而签发、复制和修改护照或者其他旅行证件。这导致边防检查机构无法确认持照人的身份,因此,假护照护照可用于流亡、身份盗用、年龄欺骗、非法移民和有组织的犯罪。 相比之下,模拟护照是一种对应的国家名称并不存在的护照,这种护照使得持有者可以借由它来隐瞒自己的国籍。.

新!!: 流亡和假护照 · 查看更多 »

华父督

华父督(),又称华督、宋督,中国春秋时期宋国太宰,宋戴公之孙,好父说之子。华督殺死了宋殇公與司馬孔父嘉,改立宋庄公。孔父嘉之子木金父流亡魯國鄒邑,為孔氏,即孔子的先祖。华督後遭南宮長萬殺死。.

新!!: 流亡和华父督 · 查看更多 »

卡利斯特拉图斯

卡利斯特拉图斯(Callistratus of Aphidnae),(),雅典政治家、演说家。公元前391年,他曾起诉提议与斯巴达缔结和约的众使节。公元前378年第二次雅典同盟(雅典与底比斯抵抗斯巴达)成立时,他被推举为将军,并统筹同盟的财政。然而,底比斯的崛起却使他主张与斯巴达议和。公元前366年,底比斯占领奥罗普斯,他被起诉,但在一篇触动德摩斯提尼的演说辞中成功为自己辩护。而另一次的起诉则使他终遭流放。公元前361年他在返回雅典后被处死。.

新!!: 流亡和卡利斯特拉图斯 · 查看更多 »

印度人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印度人諾貝爾獎得主係指印度人、海外印度人、印度出生者或定居於印度身份的諾貝爾獎得主。 迄2014年,已有12名印度人獲得諾貝爾獎:.

新!!: 流亡和印度人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山案

南山案,發生於清聖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文字獄,由左都御史趙申喬舉發。趙舉發翰林戴名世(人稱戴南山)的作品《南山集》“狂妄不謹”、“語多狂悖”,名世被斬。.

新!!: 流亡和南山案 · 查看更多 »

南北黨爭

南北黨爭是清朝初年的南方與北方士大夫的黨派之爭,可以說是明末東林黨爭的餘緒。.

新!!: 流亡和南北黨爭 · 查看更多 »

南蒙古

南蒙古(Southern Mongolia)是指南部蒙古,由當代一些具有政治意识的蒙古人漸漸頻繁地用于把南北蒙古做地理上的區分,而非政治上的分裂。狭义上的南蒙古指代内蒙古自治区,也包括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陕西、河北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的部分领土。广义上的南蒙古地区指代整个沙漠以南,天山南路,阿尔泰山以南,以至青藏高原的蒙古人聚居区域。 歷史上,內外蒙古的名詞源自清朝的汉语行政區分,清朝覆灭后,南蒙古境内从德王1919年执掌旗政到1937年10月27日由日本协助成立「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泛蒙古主义兴起,致使部分主張內蒙古分裂人士加入到內蒙古獨立思潮中。随着日本战败,日本扶植的德王政权独木难支,內蒙古局勢逐漸由左翼勢力「內蒙古人民革命黨」所控,前往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乌兰巴托请求南蒙古与蒙古人民共和國合并。 蒙古人民共和國方面認為此事屬中國內政而予以拒絕。而后中国共产党派遣乌兰夫与内人党谈判签订了《四三会议》条约,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 流亡和南蒙古 · 查看更多 »

南蒙古大呼拉尔

南蒙古大呼拉尔(Southern Mongolia Congress),或稱南蒙古大呼拉爾台,蒙古語意指「世界南蒙古(人)會議(大議會)」(源於成吉思汗時代經過選舉的貴族民主制度),是經流亡海外的南蒙古人於2011年、2013年、及2015年1月倡議,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6-11-14, 本土新聞, 2016年11月12日、2015年3月組成「南蒙古大呼拉爾籌備委員會」、2016年11月10日由内蒙古人民党、蒙古自由联盟党、内蒙古民主党、南蒙古自由民主运动基金、南蒙古青年联盟以及青旗協会等南蒙古人政黨和團體共同成立的組織。, 自由亞洲電台, 2016-11-10.

新!!: 流亡和南蒙古大呼拉尔 · 查看更多 »

南柯記

《南柯记》,著名明傳奇,湯顯祖《臨川四夢》之一,改編自唐傳奇《南柯太守傳》。敘說唐朝东平游侠淳于棼,梦成槐安国南柯郡太守。后与瑶芳公主成婚,晋为驸马。其间让民休养生息,政绩卓著,和公主生育五男二女。谁知公主瑶台被困,病重身死。淳于棼遭人诬陷,势去还朝,被流放夺官责令返乡,乘牛车出了槐安国。被紫衣使者唤醒后,回眸察看,卻發現所謂槐安国只是個蚂蚁洞,顿悟万事皆空,世事無常的故事。.

新!!: 流亡和南柯記 · 查看更多 »

古惑仔電影系列

古惑仔電影系列指依據香港漫畫家牛佬所繪製的漫畫《古惑仔》為基礎,再進行改編的一系列電影作品,為香港著名的黑幫電影,至今共有七部(不包括正外傳、外傳)。故事講述主角陳浩南的起伏。劇情著重表達「義氣」這概念。 從第一集《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在香港上映便大受歡迎,故此仍然持續拍許多續集,整體氣勢也是一時無兩,甚至部份角色也相繼被獨立拍成電影。這系列電影讓觀眾大致瞭解香港三合會的面貌,主演本系列的演員如鄭伊健、陳小春、張耀揚及黎姿等亦因此在演藝圈走紅,電影系列掀起一股開拍黑幫電影的風潮,因而同時期出現許多其他類型和系列的黑幫電影。系列電影於2012年又重新製作,《古惑仔:江湖新秩序》於2013年1月10日在香港及澳門上映。 2015年1月,牛佬的和平出版有限公司,正式授出電影開拍權給予中國「北京時代影響力」及台灣「盛會娛樂」聯合製作開拍電影。.

新!!: 流亡和古惑仔電影系列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報

《台灣日報》(Taiwan Daily),簡稱《台日》,公司全名為台灣報業股份有限公司,為台灣的一份綜合性日報,1964年10月25日創刊,2006年6月6日停刊。最後一任董事長為顏文閂,總社曾設於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88號8樓(義美食品總部同棟),總社最後社址位於台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三段361號「台日大樓」。.

新!!: 流亡和台灣日報 · 查看更多 »

叔齊

叔齊,子姓,墨胎氏,商紂王末期孤竹国第七任君主亞微的第三子。著名商朝遗老伯夷和第八任孤竹国国王仲馮的三弟。.

新!!: 流亡和叔齊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本页面记述2011年9月至12月叙利亚内战的主要事件。.

新!!: 流亡和叙利亚内战年表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全国委员会

叙利亚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f Syria,或;المجلس الوطني السوري.)是敘利亞反對派的政治组织,最早创建于2005年,不过到了2011年由于反政府示威活动的影响而再次重新确立。 该组织于2011年8月23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开始创建,以“代表叙利亚人民的关切和要求”。委员会发言人 Yaser Tabbara表示,该组织由100多名来自叙利亚各个反抗巴沙尔·阿萨德政权的反对派组织的代表组成。.

新!!: 流亡和叙利亚全国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后羿 (夏朝)

有窮氏首領后羿,《左傳》稱夷羿,善于射箭。在帝喾时代之前,世代为射正。帝喾时,被赐以彤弓素矢,为帝司射,封在鉏,在今河南滑县东南。 據說是在他五歲時,在前去山中時與父母失散,被楚狐父所養並傳授給他,而且他的左手臂比右手臂還要長些。到了二十歲時便離開山中。在途中遇見射箭高手吳賀,並漫遊到北方。有次吳賀要求后羿射麻雀的左眼,卻射中了右眼,后羿為此念念不忘。 后羿流放了太康,立了太康之弟仲康,之後甚至取代了夏朝,號令天下,消滅了不服從他的伯封。並收留了伯明氏之子寒浞而重用他。最後寒浞收買並培植黨羽和勢力,在一次后羿打獵回國時,寒浞發動政變而后羿被殺。寒浞將后羿烹殺,並要后羿的兒子吃。后羿兒子不肯,便被綁到窮門殺害。 先秦記載中大多並沒有區分射日的羿和統治者后羿,但由於周朝出現此人為尧時人和夏朝人的兩种説法,因此出現此為兩人的説法:《荀子·儒教篇》中说:“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而许慎更進一步認爲:“羿,尧时射官,非有穷后羿也”。一说射日者名平羿,而夏时的后羿为有穷氏,因善于射箭,自比平羿,而名后羿(--是上古統治者的一種稱號)。但至今民間神話傳説中仍將兩個人物作爲一個對待,射日的傳説通稱“后羿射日”。.

新!!: 流亡和后羿 (夏朝) · 查看更多 »

吴良辅

吴良辅,(),清代顺治朝知名宦官,受到順治帝的寵愛,因而专权把持朝政,後被孝莊太皇太后處死。.

新!!: 流亡和吴良辅 · 查看更多 »

吾爾開希·多萊特

吾尔开希·多萊特(Örkesh Dölet,),维吾尔族,籍貫新疆自治區伊宁市,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曾在新疆接受三年教育,中國民運人士,是八九學運的领导成员,與王丹、柴玲等同為當時學生領袖之一。目前是中華民國國民,領有中華民國國籍,定居於中華民國臺中市,從事金融業。.

新!!: 流亡和吾爾開希·多萊特 · 查看更多 »

向永功

向永功(;)和名牧志親雲上朝忠(),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末期士族。他是尚清王第八子尚洪德(讀谷山王子朝苗)的後代,他先後領有板良敷、大灣、牧志的地頭,因此先後被稱作板良敷里之子朝忠、大灣親雲上朝忠、牧志親雲上朝忠。 牧志朝忠早年曾入琉球王府的國學學習,後跟隨進貢使至清朝,學會了北京官話。歸國後,又隨同東順法(與世山親方政輔,又名安仁屋政輔)學習英語。此後,牧志朝忠能夠熟練地使用漢語、英語、法語與人交流,因而得到了薩摩藩藩主島津齊彬的賞識,被任命為琉球王國的異國通事(外交翻譯官)。1853年至1854年期間,美國馬休·佩里艦隊至琉球停泊,牧志朝忠以異國通事身份參加了與美國的談判,陞任表十五人日帳主取一職。 1857年,牧志朝忠秘密接受島津齊彬的命令,替薩摩藩從法國購買軍艦。1859年,島津齊彬突然死亡後,牧志朝忠遭到政敵的打擊,被免職投獄。經尚健審判,牧志朝忠被定為有罪,處以流放久米島10年的刑罰。 1862年,牧志朝忠被薩摩藩士保釋,乘船前往薩摩藩鹿兒島避難。途經伊平屋島時,牧志朝忠投水自殺。.

新!!: 流亡和向永功 · 查看更多 »

向汝霖

向汝霖(;)和名恩河親方朝恆(),是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末期的士族,任表十五人之一的御物奉行(國庫財政官)。 1858年(咸豐八年、安政五年),向汝霖奉島津齊彬的命令,從法國人手中購買軍艦和大炮。薩、琉方面共應支付代金18萬5千兩,其中第一年支付6萬兩,其餘分六年付完。不久島津齊彬病死。因毛恆德誣告,向汝霖於二月二十三日被免職;三月二十八日入獄,由尚健審判。尚健使用酷刑,逼迫向汝霖承認其私自挪用國庫款項、阻撓琉球與薩摩間的大米交易、縮小甘蔗種植面積、圖謀推翻尚泰王等罪行。向汝霖拒絕認罪,但在十三個月內審問十餘次後,向汝霖被迫承認了這些罪行。向汝霖被判處遠流久米島6年的刑罰。不久,於咸豐十年閏三月十三日(1860年5月3日),死在獄中。根據喜舍場朝賢《琉球三冤錄》的記載,向汝霖受到了酷刑,腳底被打裂開,最後悲慘死去。 著作有《向汝霖詩集》。.

新!!: 流亡和向汝霖 · 查看更多 »

吕不韦

吕不韦(),中国战国时代衞國濮阳(今河南濮阳南)大商人,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后位及秦相,在秦為相十三年。廣招門客以「兼儒墨,合名法」為思想中心,合力編撰《呂氏春秋》,有系統性的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後為先秦雜家代表人物之一。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下令將其流放至蜀地(今四川),不韋憂懼交加,于是在三川郡(今河南洛陽)自鸩而亡。.

新!!: 流亡和吕不韦 · 查看更多 »

吉林历史

吉林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东北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

新!!: 流亡和吉林历史 · 查看更多 »

塔拉斯·赫里霍罗维奇·谢甫琴科

塔拉斯·赫里霍羅維奇·谢甫琴科(Тара́с Григо́рович Шевче́нко,),又名塔拉斯·格里戈里耶维奇·谢甫琴科(Тарас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Шевченко),烏克蘭詩人、藝術家及人道主義者。他的文學作品被視為近代的烏克蘭文學,甚至是現代烏克蘭語的奠基者。谢甫琴科亦有以俄語寫作,另外留下了很多美術傑作。.

新!!: 流亡和塔拉斯·赫里霍罗维奇·谢甫琴科 · 查看更多 »

士鞅

士鞅(),中国春秋時代晋国军事人物、政治人物。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諱鞅(范鞅),谥号献。范宣子士匄第三子。又称范叔、范献子。.

新!!: 流亡和士鞅 · 查看更多 »

壬午之难

壬午之难发生于1402年,是中国明朝时期,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获胜后杀害忠于建文帝大臣的事件。朱棣攻破南京后,建文帝朱允炆焚宫自尽,朱棣随后即位。而建文一朝,朝臣600余人,只有29人投降。朱棣勃然大怒,对建文帝臣属开展清算和镇压,忠于建文帝的大臣被杀者一百二十人,更有甚者灭方孝孺十族,坐死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当时为中国农历壬午年,故称壬午殉难。。.

新!!: 流亡和壬午之难 · 查看更多 »

夏侯霸

夏侯霸(),字仲权,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時期曹魏和蜀汉後期重要將領;曹魏將領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司马懿發動高平陵之变后,夏侯霸害怕被害,投奔蜀汉,官至車騎將軍。曾隨姜維北伐,夏侯霸病逝后獲追諡,但諡號失考。.

新!!: 流亡和夏侯霸 · 查看更多 »

大魔法峠

《大魔法峠》(大魔法峠),是日本漫畫家大和田秀樹在《月刊少年ACE》與《ACE桃組》(皆由角川書店發行)上連載的漫畫作品,故事內容是魔法王國公主田中蒲妮惠到日本修業的故事。標題源自--原作的日本小說《大菩薩嶺》(原文「大菩薩峠」)。.

新!!: 流亡和大魔法峠 · 查看更多 »

大茱莉亚

大茱莉亚(Julia the Elder;)。古罗马女性政治人物,父母分别为屋大维和史克莉波妮亞。配偶先后为馬塞盧斯(公元前25年成婚,公元前23年死)、阿格里帕(公元前21年成婚,公元前12年死)及提比略(公元前11年成婚)。先后育有蓋烏斯·凯撒、小茱莉亞、路修斯·凯撒、大阿格里皮娜、阿格里帕·珀斯图姆斯等(均为与阿格里帕所生)。后与提比略不和,公元前2年因为通奸被其父屋大维流放。.

新!!: 流亡和大茱莉亚 · 查看更多 »

大鵬幸喜

大鵬幸喜(),原名納谷幸喜,日本大相撲力士,第48代橫綱(1961年11月—1971年5月)。出生地是樺太敷香郡敷香町(今俄羅斯庫頁島波羅奈斯克),之後在北海道川上郡弟子屈町川湯溫泉成長。父親是因俄國革命流亡樺太的烏克蘭人哥薩克騎兵隊將官,母親是日本人。 1960年代有「巨人、大鵬、玉子燒」的說法,並稱為「孩子們最喜愛的三項事物」。其創下的大相撲史上32回幕內優勝的紀錄,使他擁有「昭和的大橫綱」之美譽。被認為是日本的國民英雄,為社會帶來夢想、希望和勇氣的象徵。.

新!!: 流亡和大鵬幸喜 · 查看更多 »

大桶張氏

《玉條脫》或稱《大桶张氏》是宋人傳奇,王明清的《投轄錄·玉條脫》與廉布的《清尊錄·大桶張氏》皆著錄。 《玉條脫》描寫“大桶張氏”移情別戀的故事。大桶張氏在京城是富豪,父母早亡,張氏少東很早自主,靠著放高利贷致富。張家少東在“如部曲”孫助教家遇其女兒,容色絕世,便要求娶她。還取下手臂上的玉條脫(玉手鐲)作為定情之物,才饮罢而去。這是高攀的婚事,孙家惊喜莫名。後來張家少東背棄婚約、另攀高門。孫氏女得知被拋棄,很生氣,以被蒙頭死去。其父母悲傷,請仵作鄭三來收屍。鄭三見死者手上戴有玉條脫,值數十萬錢,心生貪念,就告訴孫助教說自己“有一園在州西”,可葬死者。半夜,鄭三開棺打算取下死者手上貴重物品時,孫氏女突然醒來。鄭生騙說被孫助教因她“不肯嫁”很生氣,打算活埋孫氏女。後來孫氏女便跟著鄭三住在一塊,過著夫妻般的生活,但苦無子女。孫氏女仍不忘张氏,心中忿恚,幾次要前往張家討回公道,都被鄭三勸阻。 崇寧元年鄭三離家去永安服役,臨行前叫鄭母要看好媳婦,別讓她出門。一日孫氏女趁鄭母午睡,一個人租車去張家,見到少東大罵他是愛情騙子。少東以為見鬼,嚇了一跳,孫氏女曳其衣且哭且骂,兩人一直拉扯,最後孫氏女被張氏推倒,仆地而死。此事驚動官府,鄭三以盜發墳墓被流放,不久遇赦。張家少東被處以杖刑,又因驚嚇過度,死獄中。.

新!!: 流亡和大桶張氏 · 查看更多 »

大明律

《大明律》,全名为《大明律集解附例》,是明代的法令條例,由开国皇帝朱元璋總結歷代法律施行的經驗和教訓而詳細制定而成。.

新!!: 流亡和大明律 · 查看更多 »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唐朝的女性政治家,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也是安定思公主的妹妹,唐玄宗的姑母,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 史书没有记载太平公主的名字。713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先天之變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太平公主死後,唐玄宗统治的李唐政權宣告穩定,開啟了開元之治,也結束了從626年玄武門之變86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

新!!: 流亡和太平公主 · 查看更多 »

太甲

太甲(),姓子,名至,商湯的長孫,又称祖甲,是商朝第五位君王,庙号为太宗。 据《史记》记载,太甲在位初年,任用伊尹为相,商朝比较强盛。可是太甲三年时,太甲开始按照自己性子办事,以残暴的手段对付百姓、奴隶,伊尹便把太甲流放到桐之宮。三年後,伊尹见太甲改过自新,便郑重地将政權交返给太甲。太甲復辟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 不過,另一本史書《竹書紀年》對此卻有不同的描述: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為王,7年後,太甲潛回殺掉篡位的伊尹,並改立伊尹的兒子伊陟和伊奮繼承伊家。 更有一種說法認為商湯長子太丁逝時,湯尚健在,立次子外丙為太子,而湯逝後,太甲奪權,在其叔父外丙(以及仲壬)之前即位,破壞了嫡長子繼承制度。這可能是文獻記載中多稱太甲起初不賢的緣故,所以伊尹放太甲於桐,並作《伊訓》、《肆命》、《徂后》使其反省悔過。期間伊尹復立湯次子外丙、三子仲壬相繼為王,但二人年邁,總共在位六年便過世。太甲在桐宮修德,認識到自己的過錯,伊尹見此便迎接太甲回都,還政於太甲。但這便無法解釋太丁可能曾經繼位的證據,學者江林昌根据周祭祀谱中太丁先于太甲,认为太丁曾经即位。.

新!!: 流亡和太甲 · 查看更多 »

太政大臣

太政大臣,日本律令官制名,是律令制度下最高官位,宰相级职务。定员一人,位階相當於正一位或從一位。由亲王一品或诸王、诸臣中正从一位者充任,位居三公之首,辅佐天皇,总理国政。为非常设官职。令制规定“如无其人则阙”,故别称“则阙”。历史上实任者甚少。天智天皇时,大友皇子首任。758年(天平宝字二年)由藤原仲麻吕改称太师,764年复旧称。 理論上為律令制度下的的最高長官,但自從關白出現後,太政大臣的政治力遭到架空、成為一個「榮銜」。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曾出任此職。而織田信長在逝世後也被追贈此職。江戶時代德川秀忠和德川家齊兩位征夷大將軍生前出任此職;其他將軍除了德川慶喜以外死後都追贈此職。 日本最後一任太政大臣是三條實美,任職於明治天皇明治四年(1871年)至明治十八年(1885年)。君主立憲制實施後被總理大臣(首相)取代。 倭訓作「おおまつりごとのおおまえつぎみ」。其中「まつりごと」雖然可以解釋為「祭事」,但因為日本上古時代政教合一,所以又通「政」。「まえつぎみ」則是繼承自古墳時期「大夫」一詞而來。.

新!!: 流亡和太政大臣 · 查看更多 »

奥利弗·克伦威尔

奥利佛·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英國政治人物、國會議員、獨裁者,在英国内战中击败了保王党(Cavalier),1649年斬殺了查理一世後,克伦威尔廢除英格蘭的君主制,並征服苏格兰、爱尔兰,在1653年至1658年期間出任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聯邦之护国公。 克倫威爾是英国历史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一些历史学家,如大卫·休谟、克里斯托弗·希爾(Christopher Hill)指责他是“大逆不道”的人物。他在苏格兰、爱尔兰残害天主教信徒的行为,被人批评是与种族灭绝无异的行为。另一方面,一些学者视他为英雄,如托馬斯·卡萊爾、塞繆爾·羅森·加德納(Samuel Rawson Gardiner)。在2002年由英國廣播公司(BBC)发起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票選中,克伦威尔名列第十。.

新!!: 流亡和奥利弗·克伦威尔 · 查看更多 »

奧托·恩斯特·雷莫

奧托·恩斯特·雷莫(德語:Otto Ernst Remer,()是德国的一名德军官员,在德國軍方主導的1944年7月20日密謀案中有决定性的作用。 战争期间他受伤九次。战争结束后,他共同创立了社會主義帝國黨(SRP),并否定納粹大屠杀的存在。他被认为是战后纳粹地下的“教父”。.

新!!: 流亡和奧托·恩斯特·雷莫 · 查看更多 »

女人天下

《女人天下》(여인천하)是一套2001年由韓國SBS電視臺製作及播映的韩国电视剧。原定50集、後改為共150集。故事改編自當地作家朴鐘和的一套同名小說,講述朝鮮王朝中宗時期,後宮為了幫助她們各自所代表的勢力而勾心鬥角的故事。 這套電視劇於2002年在台灣GTV戲劇台播放,並於2005年在香港亞洲電視本港台播放。在本港台播放時分成四部曲,分別名為“女人天下”、“女人天下之驚變”、“女人天下之王者決戰”及“女人天下之最後勝利”,共稱為“女人天下四部曲”。.

新!!: 流亡和女人天下 · 查看更多 »

姜皎

姜皎或姜晈(),秦州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唐朝官员。 姜晞從兄弟。姜遐子。姜皎善畫鷹烏。长安中,姜皎累迁至尚衣奉御。当时唐玄宗尚为临淄郡王。姜皎观察后认为李隆基有非常之度,效忠于他。唐中宗时,姜皎出任润州长史。唐玄宗即位后,姜皎被召回京,拜殿中少监。玄宗常亲密地称他为姜七而不呼名,更赐以宫女、名马及诸珍物不可胜数。713年发生先天之變时,姜皎参与谋划,以功拜殿中监、封楚国公,实封四百户,有银青光禄大夫的官衔。不久,迁太常卿,监修国史,上柱国。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下敕,去姜皎官职。后,又起复为秘书监。 開元十年(722年),玄宗准备廢王皇后,与姜皎密谈。姜皎洩密,被王皇后、王守一的妹夫嗣濮王李峤告发。宰相张嘉貞称其“妄談吉凶之事”,“杖之六十配流欽州”,因傷重死於途中,年五十余。姜皎亲厚的官员数人被流配,其弟吏部侍郎姜晦亦受牽連,貶春州司馬。当时朝廷以姜皎为冤,而责怪张嘉贞。姜皎的另一姊妹為大臣源乾曜正室。当时,源乾曜为侍中,亦不主持公道,为时议所讽刺。后,唐玄宗念其旧功,令其归葬于家,以礼葬之,并派遣中使存问其家。开元十五年(727年),追赠泽州刺史。 姜皎有子姜慶初,未滿周歲时,玄宗許諾會將公主嫁給他。姜皎的外甥李林甫為相時,从容奏之。改年為載七年之後的天寶十載(751年),玄宗下詔姜慶初娶新平公主。另有一女姜氏下嫁韋堅(肅宗為太子時元妃韋氏三兄),李林甫爲謀立壽王構陷之(與皇甫惟明、王忠嗣同罪),堅刑死。.

新!!: 流亡和姜皎 · 查看更多 »

威圖

威圖(Vertu Ltd)是首間專門以手工打造奢華手機、通訊器材的公司。Vertu Ltd的總部位於英國,並在巴黎、紐約、比佛利山莊、新加坡以及香港設有辦事處。公司在全球有超過25000名的員工,涵蓋技術類、銷售管道、市場行銷、產品設計、手工藝等領域,並擴展全球。 Vertu Ltd曾经屬於手機製造商諾基亞旗下獨立運作的子公司,诺基亚与EQT VI於2012年6月份达成Vertu的出售协议。2015年EQT VI將Vertu賣給香港的國鼎投資控股。2017年3月,國鼎投資控股將Vertu Ltd轉手給流亡於法國巴黎的土耳其富商烏贊(Murat Hakan Uzan),雙方約定以5000萬英磅交易,但國鼎投資控股遲遲未收到款項,已興訟。2017年7月,申請破產保護,並已停止英國的生產線,將清算資產並裁員200人。Vertu Ltd負債1.28億英磅,並且積欠員工薪水、退休金以及高通(Qualcomm)等公司的貨款,不過烏贊將保留Vertu品牌。.

新!!: 流亡和威圖 · 查看更多 »

嫪毐

嫪毐(;),戰國末年秦國的假宦官,為秦始皇母親趙姬的面首,和她通姦生子,並且謀反,事發後被秦始皇所誅。.

新!!: 流亡和嫪毐 · 查看更多 »

孝靜翁主

孝靜翁主(효정옹주,),姓李,名順環(又名舜環),朝鮮中宗李懌的庶四女,生母為淑媛李氏。.

新!!: 流亡和孝靜翁主 · 查看更多 »

孫峻

孫峻(),字子遠,三國东吴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县)人,吴废帝孙亮时东吴权臣。.

新!!: 流亡和孫峻 · 查看更多 »

孫亮

孫亮(;在位252年-258年),字子明,是中國三國時代吳國的第二代君主,在位六年。.

新!!: 流亡和孫亮 · 查看更多 »

宁古塔

寧古塔(z)為清朝時期古地名,約今俄羅斯海參崴一帶,範圍大概是圖們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靠日本海,舊屬松江省地界,接近现屬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滿語數之六為寧古,個為塔,所以寧古塔的意思是“六個”。清人稱其:「南瞻長白,北繞龍江,允邊城之雄區,壯金湯之帝里。.

新!!: 流亡和宁古塔 · 查看更多 »

宮女 (鄂圖曼帝國)

鄂圖曼帝國的宮女(Odalık)是中勞動的女性。她們是後宮中的底層成員,主要負責侍奉蘇丹的女性親屬如皇后、太后、妃嬪、公主,以及未成年的皇子等,亦有負責向皇室成員提供娛樂、表演者。她們會按照職級領取一定的俸祿,由皇太后及管轄。 宮女的土耳其語名稱「Odalık」本義是女僕,「Oda」是指居室。「Odalisque」則是其法語化的拼法。此外土耳其語有另一詞彙「Cariye」亦可指宮女,而本義是女奴,但此詞不限於指宮女,而「Sarayda Cariye」則是宮婢之意。 早期後宮的宮女人數約300至500人,一份文件顯示,穆罕默德一世在位時,各級宮女共有456人。宮女的人數自穆罕默德二世至巴耶濟德二世在位期間起開始增加,是因為這段時期蘇丹由以往納鄰近親王國之君主女兒為妃改為從宮女中選出妃嬪。在穆罕默德三世在位期間已增至700人。至十八世紀,宮女由400至800人不等。.

新!!: 流亡和宮女 (鄂圖曼帝國) · 查看更多 »

宗良親王

宗良親王(),又稱為信濃之宮、大草之宮、幸坂之宮,出家後法名尊澄法親王,是日本鎌倉時代末期及南北朝時代初期的皇族,生父母是後醍醐天皇及二條為子,官至一品中務卿。.

新!!: 流亡和宗良親王 · 查看更多 »

安倍晋三

安倍晋三(,)是日本自由民主黨籍政治人物,現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第90、96、97、98任)、自由民主黨總裁(第25任)、日本眾議院議員(连任9屆)。 安倍晉三出生於東京都,本籍在山口縣大津郡油谷町(現今長門市)。其父親安倍晋太郎也曾是日本政治界的三大领袖之一,与竹下登、宫泽喜一并称;其外祖父岸信介(原姓佐藤)及外叔公佐藤荣作亦曾任總理大臣,號稱「一家三宰相」。 安倍在1982年踏入政壇,曾任自由民主黨幹事長及內閣官房長官,之後在2006年至2007年擔任自由民主黨總裁(第21任)與內閣總理大臣(第90任),是日本首位二戰後出生的首相、也是二戰後最年輕就任的首相(但2011年出任首相的野田佳彥歲數又更小),但僅擔任一年就以健康理由辭職。後於2012年再度當選自民黨總裁,成為自民黨成立以來首位回任的總裁,同年舉行的众议院选举中領導自民黨再次重新奪回取得執政權,成為平成時代第一位回任的內閣總理大臣。在2017年眾議院大選後,安倍成為平成時代以來第二位達成三連任、日本國憲法頒布後繼吉田茂第二位擔任四屆內閣的日本總理大臣,同時也是1885年日本改為內閣制後第三位達成四任首相的政治家。.

新!!: 流亡和安倍晋三 · 查看更多 »

安日彥

安日彥(アビヒコ)又作安日王、安日比古,乃是日本神話裡的虛構人物,傳說為長髓彥之兄長。.

新!!: 流亡和安日彥 · 查看更多 »

宋非我

宋非我(),本名宋憲章(或宋獻章連),又名宋集仁、蘭波里(或藍波里),是一位出生於臺灣臺北社子的新劇社會運動者。.

新!!: 流亡和宋非我 · 查看更多 »

尚陽堡

尚陽堡又稱靖安堡,一作上陽堡,在遼寧開原縣東四十里,在今清河區境內。 明代時,尚陽堡是遼東軍事重要關隘。清朝時,尚陽堡主要是流放犯人的地區,文人、官吏等多流放到此,如左懋泰、郝浴、张天植、季开生、戴亨、罗继谟、张逵等,均为进士。順治十一年(1654年)湖廣道御史郝浴被吳三桂誣陷,流放尚陽堡。順治十二年(1655年)禮部給事季開生因進言獲罪,流放尚陽堡,四年後在戍所被毆死,“有司不问,疑有主使者”。康熙十三年,《古今图书集成》的作者陈梦雷因受耿精忠之累,被流放尚陽堡。乾隆年间,“关东第一名士”王尔烈曾至尚阳堡视察,独自一人来到了尚阳堡。 1960年因開發清河水庫,尚陽堡古城遺址淹沒其中。 Category:辽宁地名 Category:铁岭历史 Category:铁岭建筑物 Category:铁岭市清河区.

新!!: 流亡和尚陽堡 · 查看更多 »

對立教宗

對立教宗(或稱敌对教宗、偽教宗、反教宗)指由在羅馬天主教會內,具爭議的教宗選舉而得到可以成為教宗的名譽之人。由於天主教樞機團自歐洲中世紀開始負責選舉教宗,這些對立教宗通常與已被樞機團選出的人對立。一些來自較少的教會而自稱教宗之領導也可以稱為對立教宗。 羅馬天主教的動蕩時期中進行了具爭議的選舉。其中一些如費利克斯五世的選舉被大部分教宗選舉人士認為無效。另外,一些如對立教宗克勉七世的選舉在選後被宣佈無效。 最早的對立教宗Hippolytus由公元3世紀的一批教會分裂人士在羅馬城選出來對抗教宗卡利克斯特一世。Hippolytus在卡利克斯特一世的承繼人龐提安陪同下被流放到薩丁島的礦場。後來Hippolytus在死前與天主教會和解,並在死後被教會封為聖人。11世紀和12世紀,神聖羅馬皇帝和諸教宗爭持導致最多對立教宗的出現。一方面,眾皇帝經常支持對立教宗來加強自身本錢;另一方面,諸教宗亦會支持身在德國,反抗眾皇帝而宣稱擁有帝位的人來左右帝國政策。 14世紀和15世紀末,一批互相對抗的教宗被選出。其中一系被羅馬天主教會認定是教宗而另一系被認定為對立教宗。由于出現了一眾宣稱可以成為教宗的名譽之人,教會因而出現了混亂局面;這是導致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宗教改革的原因之一。參見基督教大分裂和對立教宗本篤十三世。 在出現兩或三位宣稱可以成為教宗之人的情形下,誰是教宗或誰是對立教宗並不一定清楚。而事後再從他們之中分出正偽會造成事前已出現誰是真正教宗的錯覺。各教宗的支持者可以幫助人選,但誰是教宗要看事情發展去向。 如果奉行宗座缺出論之對立教宗不計在内,自1449年起已沒有對立教宗。其他教會分裂諸如英國聖公會、舊公教會和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曾反對羅馬教廷的教義。現時羅馬天主教會認為成為對立教宗是對教會進行分裂的行為,成為對立教宗的人會自動受絕罰處分(天主教術語為「自科絕罰」)。.

新!!: 流亡和對立教宗 · 查看更多 »

對話中國

對話中國是六四學運領袖王丹與中國90後學生代表、新中產階級與台灣、香港等海外華人,選擇在六四學運29週年,美國首都華盛頓成立的智庫機構。其智庫成立是為了因應中國共產黨從威權走向極權,對外國進行政治、經濟與意識形態擴張的局勢變化。智庫目標是聯合廣泛的民主自由陣線,提出具體政策、制度與方案分析中國的台灣、西藏、內蒙古與新疆問題現狀,使中國和平轉換到民主憲政;中長期目標是與中共體制內開明力量進行對話。.

新!!: 流亡和對話中國 · 查看更多 »

小大角战役

小巨角战役(Battle of the Little Bighorn)是北美印第安战争之一場戰役,美軍在此役中遭到美國原住民蘇族人圍殲。 19世紀,美國淘金熱風潮大起,大批白人拓荒者蜂擁至中西部淘金,卻時常遭到當地蘇族人袭击,在南北戰爭中聞名的第七騎兵團團長喬治·阿姆斯壯·卡斯特中校奉命進兵綏剿。 1876年6月25日,卡斯特自領兩百餘騎兵,與馬可士·雷諾少校、弗列德瑞克·班廷上尉分兵三路,進攻蒙大拿州黑山山谷。不料雷諾與班廷遇阻,自行退卻。卡斯特所部孤軍深入,遭酋長“疯马”與薩滿“坐牛”率领的三千名蘇族勇士伏击,全军覆灭。 酋長“瘋馬”因擊潰名將,一戰成名,但其后美軍立刻大規模迫害蘇族人,並且將大平原上的美洲野牛趕盡殺絕,斷絕他們的食物來源。為了保全部落,在1877年的五月初,疯马等酋長在內布拉斯加州投降。其後於1877年九月被指稱有越獄嫌疑,遭美軍處死。薩滿“坐牛”則流亡加拿大,後投降美軍,獲得特赦。不久後美國政府以印地安部落特殊宗教儀式“”有叛亂嫌疑為理由,派遣警察拘捕,於1890年12月15日之槍戰中身亡。 此戰役曾被拍成電影《》,也成為電腦遊戲《世紀帝國III:群酋爭霸》的戰役「火焰及陰影」章節中的第二幕最終關卡(遊戲中會支援玩家的可操控角色為瘋馬)。.

新!!: 流亡和小大角战役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别尔佳耶夫

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别尔佳耶夫(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ердя́ев,)是一位俄国宗教和政治哲学家。.

新!!: 流亡和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别尔佳耶夫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Го́голь-Яновский,俄文拉丁化:;)是俄罗斯作家,生于现在的乌克兰的一个地主家庭。他自幼爱好文学,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1831年发表的《狄康卡近乡夜话》使他受到了亚历山大·普希金的赞誉。1836年,他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上演,在这部作品中,他用幽默的笔调和有力的讽刺手法,使俄国喜剧艺术发生了重大转折。1842年,《死魂灵》一出版,就“震撼了整个俄罗斯”,成为俄罗斯文学走向独创性和民族性的重要标志。别林斯基称他为继亚历山大·普希金之后的“文坛盟主”、“诗人的魁首”。而整个19世纪40年代也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为“果戈里时期”。1847年,他发表了《与友人书信选》,公开表示对以前所有作品的忏悔。1852年,他在严重的东正教狂热中去世。果戈里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自然派”的创始人。.

新!!: 流亡和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 · 查看更多 »

尼布楚

尼布楚(a),現名涅爾琴斯克(Не́рчинск),原屬大清國領土,1689年《尼布楚條約》把此地列入沙皇俄國纵深领土(两国国界为额尔古纳河)。現為俄羅斯外貝加爾邊疆區轄下的一個市級鎮,於2008年3月1日合併自赤塔州。 1689年,清廷與沙俄代表在此地簽訂《尼布楚條約》,確定尼布楚為往後的中俄貿易中心之一。另一方面,以被流放者為主的移民大量湧入,加上許多礦產被不斷發現,使得此地成為外貝加爾的主要城鎮。西伯利亞鐵路落成之後,赤塔逐漸取代了尼布楚的經濟地位。.

新!!: 流亡和尼布楚 · 查看更多 »

崔玄暐

崔玄暐,(),本名晔,字玄暐,为避武则天祖父武华之讳而改以字行,恒州井陉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人,祖籍博陵郡安平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與張柬之、敬仲曄等人,乘武則天重病,發動神龍革命,迎立唐中宗復辟,封博陵郡王。后遭韋皇后流放而死。.

新!!: 流亡和崔玄暐 · 查看更多 »

崔瑗

崔瑗(),字子玉,中国東漢书法家、政治人物,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人。.

新!!: 流亡和崔瑗 · 查看更多 »

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樸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 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將領。一生亲历了討伐太平天國、洋务运动、陕甘回变、新疆之役等重要中國历史事件。然在中法戰爭馬尾海戰後,以欽差大臣之名重整湘軍督辦福建、臺灣海疆防務期間,壯志未酬病逝於福州,享年 73 歲。 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於舉人,转而遍读群书,留意水利、農業,钻研舆地、兵法。後竟因此成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後在征討阿古柏時,光緒帝破格敕賜進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新!!: 流亡和左宗棠 · 查看更多 »

巴威尔·亚历山大洛维奇·米夫

巴威尔·亚历山大洛维奇·米夫(Паве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иф,)原名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福尔图斯(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Фортус)犹太人,出生在俄罗斯帝国赫尔松省,苏联历史学家。马艳娟,米夫1927年首次来华述评,学理论·下2009年7期.

新!!: 流亡和巴威尔·亚历山大洛维奇·米夫 · 查看更多 »

巴比龙 (电影)

《巴比龙》(原題:Papillon,為法文「蝴蝶」之意)是1973年上映的美国冒险剧情片,法蘭克林·沙夫納执导,根据法国囚犯亨利·查理葉于1969年发表的同名畅销书籍 《Papillon》改编而成。 史提夫·麥昆饰演主角亨利·查理葉,因其胸前有蝴蝶的紋身,故绰号为 Papillon(蝴蝶的法文,音譯為巴比龍),達斯汀·霍夫曼饰演路易斯·達格。影片耗资1200万美圆,票房也很成功,第一年上映就收获超过2500万的佳绩。本片被赞誉为“影史上最伟大的逃狱电影”。.

新!!: 流亡和巴比龙 (电影) · 查看更多 »

丁酉科場案

丁酉科場案發生於清朝順治十四年(1657年),歲次丁酉,屢興大獄,株連甚廣。是中國自有科舉以來最血腥的作弊處罰事件。 順治十四年(1657年),歲次丁酉,先後發生三次科場舞弊案,分別為丁酉順天鄉試案、丁酉江南鄉試案(南闈科場案)、丁酉河南鄉試案。.

新!!: 流亡和丁酉科場案 · 查看更多 »

中华法系

中华法系又称“律令体系”,是与罗马法系、英美法系并列的法系之一,以周礼、法家、唐律为母法发展起来的东亚法律体系,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礼法结合、德主刑辅为基本特征,重视家族关系、君臣关系的法律调整,重视民间纠纷的调处解决。中华法系包括古代的中国法、朝鲜法、日本法、琉球法、安南法、暹逻法等。汉字文化圈内的国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在歷史上都受到中國法律的影響,曾屬於中華法系的一部分。这些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吸取唐律的内容,并以其为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在朝鲜,当时的《高丽律》、《经国大典》以唐律为蓝本而制定,又比如日本的《大宝律令》、《养老律》、《服忌令》等,越南的《刑书》、《国朝通制》、《洪德刑律》,西夏法典《天盛律令》。中华法系随着西方文化强势进入汉文化圈而趋于解体。日本率先移植德国法,中国以日本为模范制定了《六法全书》。.

新!!: 流亡和中华法系 · 查看更多 »

中國法制史

中國法制史是指中国法律及相关制度发展的历史,是法制史研究的一个分支。中國古代法律名目繁多,如西晋有《晋令》,南北朝有《梁令》,隋朝的《开皇令》、《大业令》,唐初有《贞观令》,宋代頒行《天圣令》等,各朝重視的法律形式亦不相同。.

新!!: 流亡和中國法制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影子政府

中国影子政府(Shadow Government of China),是指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定为邪教组织的中华养生益智功(简称中功)。.

新!!: 流亡和中国影子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举制度

中國的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論門第、以考试產生的“士大夫”阶层 。 公元587年,隋文帝正式設立科舉制度,,在唐朝發展成型,并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1905年),持續了1300多年。中国現代社會的公務員選拔制度亦是從科舉制度演變而來。.

新!!: 流亡和中国科举制度 · 查看更多 »

中国诗歌中的大雁

大雁是中国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从《诗经》《楚辞》直至汉朝诗、唐诗诗人李白、王维、杜甫及后来的潇湘诗歌尤其是宋诗,大雁的图象在中文诗歌中具有重要地位。不同的诗歌概念能通过诗中大雁的意象联结起来。理解大雁的典故有助于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关键内容。中国文学典型地将大雁分为家雁和野雁:在诗歌中,野雁更重要,它们随季节变化迁徙,或带着分居(通常如大雁迁徙的方向,一北一南)的远方爱人的书信,或为失去了团队的孤雁形象。.

新!!: 流亡和中国诗歌中的大雁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持不同政見者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持不同政見者列表列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仅限于中国大陆或中国内地)實行改革開放之後、知名度较高的持不同政見者(或称異議人士),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在野党或反对派的作用。中国持不同政见者可分为分离主义者(如:西藏独立运动、新疆独立运动支持者)、宗教活动者、人权运动者、民运人士、反共人士等。.

新!!: 流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持不同政見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革命黨

中華革命黨為孫中山於民國三年(1914年)7月8日在日本東京創立的革命組織,黨員多為原興中會、中國同盟會及1912年成立的國民黨的部分人士,後於民國八年(1919年)10月10日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新!!: 流亡和中華革命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南越關係

中華民國與南越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越南共和國(通稱南越)之間的關係。1955-1975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直至南越被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併吞前夕終止外交關係。.

新!!: 流亡和中華民國與南越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與越南關係

中華民國與越南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55-1975年,中華民國與越南共和國(通稱南越)有官方外交關係,後南越被北越併吞而中止外交關係。1990年代,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目前雙方在越南政府以「一個中國」的兩岸外交政策下,是以非官方的關係來往,但雙方的民間交流未受影響。目前中華民國為越南第4大外商投資來源地。.

新!!: 流亡和中華民國與越南關係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新!!: 流亡和丰臣秀吉 · 查看更多 »

帶着智能手機闖蕩異世界。角色列表

《帶着智能手機闖蕩異世界。》角色列表,列舉日本作家冬原パトラ的輕小說作品《帶着智能手機闖蕩異世界。》的登場人物。.

新!!: 流亡和帶着智能手機闖蕩異世界。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主业会

主业團(Opus Dei,其拉丁語原名直譯為「天主的事工」),亦稱主業會,或聖十字架及主業社團(Sanctae Crucis et Operis Dei; Prelature of the Holy Cross and Opus Dei),是一個隸屬天主教會的自治性社團。該組織之正式組織規格屬個人監督區(personal prelature,或稱屬人監督團)。該組織之使命為鼓勵社會中各個層面的基督徒在俗世的生活裏盡可能的去完全實踐其信仰,並將基督的福音傳播至全球及社會的各個層面及角落。該組織之構成成員有天主教平信徒以及屬於該團體的在俗司鐸,並由一位監督管理。 該組織在全球有會員約八萬人,其總部和聖堂設於羅馬。 其創辦人施禮華於1992年5月17日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列為真福品,並在2002年10月6日被列為聖人。.

新!!: 流亡和主业会 · 查看更多 »

希帕波鲁斯

希帕波鲁斯(Hyperbolus),约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政治人物之一,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发挥了作用。出身贫寒,被世人认为是导致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为斯巴达所击败的主要推手,因而遭人普遍抨击以致流放。.

新!!: 流亡和希帕波鲁斯 · 查看更多 »

丘福

丘福(1343年-1409年),清朝因為避孔丘的諱,而改為邱姓,明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明永樂時將領。 丘福为行伍出身,初年在燕王府工作,被授予燕山中護衛千戶。后参与靖难之役,居功臣之首,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国公。永乐七年(1409年),率部北伐蒙古,因轻敌导致全军覆没,被杀。.

新!!: 流亡和丘福 · 查看更多 »

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

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传统译法为“巴丹·敦多布·那木扎尔”,一译佩登東杜南嘉、巴登顿珠郎加,锡金王国第12代也是末代却嘉(国王),1963年至1975年在位。 他是前任国王札西南嘉的次子。早年曾在印度噶伦堡学习军事。因父亲札西南嘉体弱多病,开始代行国王职权。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独立之后,即与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成为锡金的宗主国;1949年因为锡金群众的抗议,印度派兵进入锡金,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1950年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印度成为锡金的保护国。 1950年与西藏桑颇·桑吉德西(其父是桑颇家族的才旺仁增)结婚,二人育有两子一女。桑吉德西于1957年逝世。.

新!!: 流亡和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 · 查看更多 »

三一運動

三一運動(삼일운동),為朝鮮日佔時期的一次韓國獨立運動,由於發起日為1919年3月1日而得名,也被稱為「三一起義」及「三一獨立運動」等。 1919年3月1日,韩国独立人士在京城府(今首爾)塔洞公园宣读《独立宣言书》,向世界宣布韩国的独立,引发京城和其它多地民众的大规模反日游行示威。之后,三一运动的独立浪潮席卷整个朝鲜半岛,有200万以上群众参加了上千起反日示威和武装起义。,中国网,论文摘编《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0期 三一运动是韩国近现代史規模最大的全民性的反日救国运动,对韩国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增强了韩民族的凝聚力。由于三一运动的冲击,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对朝鮮作出让步,被迫改为文治主义为主的怀柔政策。 ,博才网三一运动促成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同时三一运动也是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的鼓舞,对五四运动起到催化的作用。,《世纪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为了纪念三一运动的自主独立精神,巩固民族团结,培养国民的爱国心,韩国政府在1949年制定并公布了《国庆日法律》,将3月1日这一天定为全国性公休日“三一节”,并每年举办各种纪念活动。.

新!!: 流亡和三一運動 · 查看更多 »

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又稱管蔡之亂或武庚之亂。是西周初,故商畿地区(今河南省安阳市附近)的三位貴族(三监)叛乱的事件,為中國第一個宗室之亂,周武王逝后,周成王年少登基,周公摄政,武庚、管叔、蔡叔和霍叔等諸侯非常不滿,起兵反对周公。周公也發動了周公东征,斬殺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將霍叔廢為庶人,平定了三监之乱。.

新!!: 流亡和三监之乱 · 查看更多 »

三水郡

三水郡()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兩江道中部的一個郡,北隔鴨綠江與中國吉林省相望,虛川江在東界流經(「三水」所指的尚有長津江)。面積886.98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40,311人。下分1邑、1勞動者區、23里。.

新!!: 流亡和三水郡 · 查看更多 »

乍得文化

乍得拥有多样化的种族和语言,文化遗产相当丰富。乍得政府也积极推广该国文化和传统,开放乍得国家博物馆和乍得文化中心。.

新!!: 流亡和乍得文化 · 查看更多 »

平成

平成()是日本天皇明仁的年号,也是日本現行使用的紀年稱號,自1989年1月8日明仁繼位開始使用。 今年是西元+8hours年,也就是平成年。.

新!!: 流亡和平成 · 查看更多 »

平敷屋友寄事件

平敷屋友寄事件是1734年琉球發生的一起政治疑獄事件。 1728年,蔡溫當選三司官,成為琉球歷史上第二位久米村出身的三司官。蔡溫作為一個久米村出身的人物掌握了琉球王府的大權,引起了首里士族和那霸士族的不滿。而他在執政期間進行的獨斷專行地改革又觸犯了他們的利益,更引起他們的敵視。《蔡温・伝記と思想》,真榮田義見著。月刊沖繩社,1976年出版,第59~85頁 1732年,蔡溫頒佈了《御教條》,以中國儒學(漢學)的觀點來規範琉球人的言行。蔡溫的強制推行漢學,引起了傾向於日本儒學(和學)的學者的不滿。反對蔡溫的勢力決定通過薩摩藩在番奉行所剷除蔡溫。翌年,和文學者平敷屋里之子朝敏、王府的御奉公相勤友寄親雲上安乘,向大和橫目川西平左衛門宅中多次投遞文書,抨擊蔡溫執政時的各種政策。 在番奉行所將這些文書交給尚敬王,尚敬王又交給蔡溫。1734年,蔡溫開始調查此事,帶領武士全城搜捕參與者,將他們關押審問。 按照慣例,琉球的政治案件應該聚集王子、按司、三司官三方評議後由國王裁決。但此次破例直接由蔡溫審判定罪。雍正十二年(1734年)六月廿六日,平敷屋朝敏(34歲)、友寄安乘(57歲)、親泊直增(57歲)、禰霸(平敷屋朝敏之弟)、屋良宣藩(平敷屋朝敏的從兄弟)等十五人直接參與了投書,被以「陰謀顛覆國家、惡逆不道」(御国の難題なる儀、悪逆不道)的罪名,在安謝港刑場處以「八付」磔刑。 受到牽連流放外島的達六十餘人。其中平敷屋朝敏長子朝良被流放水納島;次子朝助因未滿十一歲,暫且監禁他人家中,1741年成年後流放多良間島。友寄安乘的長子安祥流放與那國;次子安淑流放與那國島古見村;三子安藏未滿十一歲,暫且監禁他人家中。 友寄安乘的長兄毛秉仁(嵩原親方安滿)當時擔任三司官之職,翌年在尚敬王的授意下告老致仕,享受致仕高官的待遇。毛秉仁一系子孫的仕途並未受此次事件的影響。 不論《中山世譜》還是《球陽》都對這個事件沒有任何記載,唯從當事人的家譜中可以知道這個事件的大致情形。但這個事件的許多詳情仍是個謎。.

新!!: 流亡和平敷屋友寄事件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一世 (俄国)

亚历山大一世·巴甫洛維奇(Алекса́ндр I Павлович,公曆;儒略曆:1777年12月12日-1825年11月19日),羅曼諾夫王朝第十四任沙皇、第十任俄羅斯帝國皇帝(1801年3月23日—1825年12月1日在位),保罗一世之子。由於亞歷山大一世於拿破崙戰爭中擊敗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拿破崙一世,復興歐洲各國王室,因此被歐洲各國和俄國人民尊為“神聖王、歐洲的救世主”。 他在位期間改革俄國兵制,設立軍團制,改變了從伊凡四世一直沿用二百餘年的貴族統兵制。他的統治期前半主要在戰爭時期渡過,後半則沉迷於與宮廷仕女遊玩,以及神秘主義的研究上,漸漸不理政事。最終在其承繼者尼古拉一世在位期間,俄國爆發了一連串人民起義。因此其評價往往是兩極化的,而且直到現在,他的行為仍然不能被理解。他的性格優柔寡斷、多疑、固執,又極其自尊自傲,因此被稱為“(北方的)斯芬克斯”。 不過,在他的統治下,俄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多方面都進入極盛時期。在擊敗法蘭西第一帝國後,俄國領有北至北冰洋、南至高加索山脈、東至阿拉斯加、西至法國巴黎。他率領軍隊橫跨大半個歐洲,一直攻至法國巴黎,使俄國一躍成為當時歐洲第一的陸權國家。在維也納會議上,他聽從本尼格森伯爵的進言,將歐洲各國的土地歸還各國王室,以免去佔領時遇到的種種問題和面對各國王室道義上的責難,此舉為他羸得了歐洲輿論的普遍支持,從而使俄國瓜分波蘭和吞併芬蘭時並未受到反對。同時他更將黑海艦隊推進至位處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鄂圖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恐嚇鄂圖曼帝國,迫使在第七次俄土戰爭戰敗的鄂圖曼帝國不敢在俄軍進佔歐洲時乘虛而入。於是,俄國在亞歷山大一世的統治下,成為當時歐洲的一大軍事強權。.

新!!: 流亡和亚历山大一世 (俄国)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德罗夫斯克 (萨哈林州)

亚历山德罗夫斯克(Алекса́ндровск-Сахали́нский)是俄罗斯萨哈林州的一座城市,位于鞑靼海峡东岸,库页岛西部,人口为10,613人(2010),12,826人(2002人口普查),21,000人(1968年) 在1918到1925年期间,亚历山德罗夫斯克被日本占领。 知名作家安东·契诃夫曾经被流放至此。.

新!!: 流亡和亚历山德罗夫斯克 (萨哈林州) · 查看更多 »

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

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亲王(Adam Jerzy Czartoryski,)是波兰贵族、軍人、政治人物和作家。他是亚当·卡齐米日·恰尔托雷斯基和伊莎贝拉·恰尔托雷斯基之子(虽然有传言称,他是伊莎贝拉和俄罗斯驻波兰大使尼古拉·莱普宁的私生子)。 恰尔托雷斯基在俄罗斯因其俄罗斯帝国外交部长的身份而知名,有传言称,他是亚历山大一世的皇后——巴登的露易丝的情夫。 恰尔托雷斯基曾先后担任两个国家政府的首脑,並且都發揮出重大貢獻。他是“实际上的”俄罗斯帝国大臣会议主席和反抗俄罗斯帝国的十一月起义的波兰議會王國总统。.

新!!: 流亡和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 · 查看更多 »

于右任

--右任(),陕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别署“髾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右任早年係中國同盟會成員,民國成立之後長年在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尤其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是歷史上在任最久的五院院長。同時也是中國近代知名的書法家。--右任長髯飄飄,是其一大特徵。.

新!!: 流亡和于右任 · 查看更多 »

于建嵘

于建嵘()生于湖南衡阳,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在湖南师范大学任教至2003年底;2001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进行过学术交流。已发表和出版过《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安源实录》、《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等大量著述。2010年10月,于建嵘与戴旭、郎咸平、郭一平、时寒冰、易宪容、张宏良、曹建海、孙锡良被30万网民自发推举、票选为“2010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网民通称“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

新!!: 流亡和于建嵘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文化

亞美尼亞文化,是指外高加索國家亞美尼亞的文化和風俗;當地的文化涵蓋很多元素,例如、建築、等,這些元素都是基於亞美尼亞的地理環境。 亞美尼亞在1922至1936年為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一部分;1922年12月30日,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同組成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自此至苏联在1991年解體,亞美尼亞文化長期受到蘇聯的影響。除此以外,亞美尼亞文化亦受西方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外來文化的影響,同時感染到格魯吉亞、意大利飲食等外國文化。 苏联解體後,獨立的亞美尼亞經濟疲弱、嚴重,社會氣氛惡化,窒礙文化藝術的發展。亞美尼亞共和國設有,負責向公眾解釋和執行涉及文化的政策,當前的文化部部長為。亞美尼亞政府向年青一代推廣文化保育的工作得到國際亞美尼亞社群的支持;此外,亞美尼亞境內有超過4000件不同時期的古蹟,也有很多文藝作品,故有「露天博物館」之稱。.

新!!: 流亡和亞美尼亞文化 · 查看更多 »

人权

人權(基本人權、自然權利及人類基本權利)指“個人或群體因作為人類,而應享有的權利”。人權的許多價值以強化人的能動性並以普世(或曰普適)原則要求所有人應享有此天赋權利。人權要求“把人當人”,是人的哲學。人權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尊嚴權及追求幸福的權利。人權是最核心的自然權利,没有人權,就没有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博爱。鉴於人類中資源有限的個體實力不足以防止自身的平等權受到侵犯,甚至被迫放弃这一权利,故而与人权相关联的集体有代为捍卫该集体之外的个体之平等权利的义务。任何集体也享有代为捍卫该集体之内的个体之平等权利的集体权利,但是集体权利不属于人权,更不被允许作为用于限制人权的手段。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確立了維護和保會是否保障人權的常成為憲法、國際法及國際社會評判的重要規範性價值標准。 在保護人權的法律實踐上,憲法及國際法的界定也存在政治及學術爭議第164頁:...

新!!: 流亡和人权 · 查看更多 »

人民意志

民意党(Наро́дная во́ля,也译作人民意志)是沙俄时期的一個左翼恐怖组织,以其成功刺杀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而知名。该派于1879年由民粹派秘密组织“土地与自由社”分裂出来的激进派所组成,他們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主张推翻帝制并通过社会主义的旗号建立农村公社,當時获得大众支持。民意党依靠其执行委员会运作,委员会包括:亚历山大·米哈伊洛夫、索菲娅·彼得罗夫斯卡娅、安德烈·热里雅鲍夫、亚历山大·克维亚科夫斯基、薇拉·费利波娃、尼古拉·莫洛佐夫、米哈伊尔·弗罗连科、列夫·季霍米罗夫、亚历山大·巴拉尼科夫、安娜·雅基莫娃、玛利亚·奥莎尼娜等。弗拉基米尔·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也是该党成员,并领导企图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但未遂)的小组。 党的执行委员会控制着一个由工人、学生和军人组成的小组网络。在1879-83年间,民意党渗透进了近50个城市,特别是在乌克兰和伏尔加河地区。尽管成员数从未超过500,但民意党拥有相当的支持者和同情者。.

新!!: 流亡和人民意志 · 查看更多 »

应天门之变

应天门之变()是发生在貞觀8年(公元866年)平安時代早期的政治事件。.

新!!: 流亡和应天门之变 · 查看更多 »

五刑

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在西汉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之後,五刑则指笞、杖、徒、流、死。五刑是对中国古代刑罚的部分概括,并不代表全部刑罚制度。.

新!!: 流亡和五刑 · 查看更多 »

今參局

今參局(),室町幕府八代將軍足利義政的乳母,後來更進一步成為他的側室,父親為大館滿冬,而她也被稱作「御今」。後來她與烏丸資任、有馬持家被合稱為「三魔」,被認為是義政身邊的三大奸臣之一。 由於她身為義政乳母的關係,對幕府很具有影響力。義政在1449年成為將軍後,1451年時,今參局便介入尾張國守護代的人事問題,把與守護斯波義建對立的守護代織田敏廣更換為織田鄉廣。後來這件事不但遭到管領細川勝元與畠山持國的反對,還掀起六代將軍足利義教的正室日野重子出奔事件。1455年,今參局為十九岁的義政生下一個女兒。1459年,義政的正室日野富子生下一個孩子,但是不久便夭折了,於是盛傳今參局有詛咒之事。 當時義政對於富子與今參局之間爭執也相當苦惱,最後只好下令將今參局流放到琵琶湖的沖之島。今參局在流放的途中於近江國蒲生郡自殺,而在幕府裡與今參局同黨的派系也被流放。也有一種說法認為,今參局之死是富子派人將她暗殺的。 Category:室町時代女性 Category:日本自殺者 Category:乳母 Category:大館氏.

新!!: 流亡和今參局 · 查看更多 »

任愛英

任愛英(임애영,),朝鲜王朝废君光海君的後宮嬪御,本貫豐川,父為任蒙正。 根據野史記載,任氏是任蒙正庶出子女,在光海君二年(1610)年選入宮中為正三品昭容。正史方面則形容任氏因姿色嬌媚,進而得到光海君的寵愛,與另兩位後宮,鄭氏及金介屎,可算是後宮之冠。仁祖反正後,光海君隨即被推翻,眾多後宮因多行不義及弊端之事,分別被處死及流放。任氏因為曾經對兩位朝廷大臣李貴和金自點,有救駕之功,而豁免一死,並允許她一同被流放到江華圍籬伺候光海。仁祖六年(1628),因亂黨與流放到江華的光海君一行人有通聯,因而被下令捕捉。禁府軍官進入光海君住所時,任氏以小刀割頸自殺身亡,年僅三十一歲(虛歲)。.

新!!: 流亡和任愛英 · 查看更多 »

伊尹

伊尹,名摯,(),為中国建立商朝重要名臣、政治家,也被称做中华厨祖。.

新!!: 流亡和伊尹 · 查看更多 »

伊世高

伊世高(;),和名惣慶親雲上忠義(),童名思加那,號惠岳《伊姓家譜(惣慶家)·七世忠義》:「童名思加那唐名伊世高號惠岳行一康煕二十五年丙寅十一月十一日生乾隆十四年己巳十月三十日死壽六十四」,是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著名琉歌歌人,琉球三十六歌仙之一。.

新!!: 流亡和伊世高 · 查看更多 »

伊万·尼基奇·斯米尔诺夫

伊万·尼基奇·斯米尔诺夫(Иван Никитич Смирнов,),苏联政治家。 1923年至1927年担任苏联邮政与通信人民委员部委员。1927年,他签署了列夫·托洛茨基发起的。列宁死后,斯米尔诺夫参加要求罢免约瑟夫·斯大林的政治活动。1927年11月11日,他被罢免人民委员职务。一个月后,斯米尔诺夫在联共(布)十五大上被开除出党。1927年12月31日,被判处三年流放。 1929年10月,斯米尔诺夫宣布“与托洛茨基主义决裂”,因此在1930年5月被恢复联共(布)的党籍并在苏联重工业人民委员部里被委以职务。1933年1月14日,斯米尔诺夫因受到“反党集团”的牵连而被捕,并再度被开除党籍。4月14日,被判处五年劳动改造。尚在监禁期间,斯米尔诺夫就被送上第一次莫斯科审判的被告席,于1936年8月24日被判处死刑,翌日被执行枪决。1988年获得平反。 Category:苏联政治人物 Category:俄罗斯托洛茨基主义者 Category:大整肅受難者.

新!!: 流亡和伊万·尼基奇·斯米尔诺夫 · 查看更多 »

伊格纳奇·加温斯基

伊格纳奇·埃拉兹姆·加温斯基(1754年-1797年)是一位奥贡奇克纹章下的波兰贵族(施拉赤塔)和军官,他因参与1794年的华沙起义而闻名。 他于1754年生于波兹南附近的科纳热夫,是卡利什省省长奥古斯蒂恩·拉多梅茨基和他妻子安娜的儿子。在被他父亲抛弃后,他由他继父,立陶宛大元帅瓦迪斯瓦夫·古托夫斯基抚养。在于波兹南的耶稣会学校和华沙的诺比琉姆学院受教后,与贝乌斯克的西班牙人与在沃文拥有很多土地的地主之女什恰斯娜·沃罗尼丘夫娜于1784年结婚。 他于1780年加入波兰军队,衔位为骑兵上尉。在1788年他从亚历山大·梅切尔斯基将军那里买到将军衔,并指挥第十步兵团。那个被称为“拉曾斯基团”(属于完全继承人拉曾斯卡)的军团在他的领导下改称“加温斯基团”。他是著名的维尔基瑟姆的议员,与扬·基灵斯基一齐成为支持国王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五三宪法,主张强化军队,解放平民,并与革命法国结盟的“中间派”主要领导人之一。翌年与他的军团参与后来失败的1792年波俄战争(主要参与斯维斯沃齐战役、7月4日的泽尔瓦战役、7月5日的伊扎贝林战役、皮亚斯基战役、格兰尼战役和克热梅尼战役)。 他与他的军团在科希丘什科起义早期的1794年华沙起义(4月17日至19日)中发挥重要作用。后来他参与比亚瓦战役、5月3日的新米亚斯托战役、6月8日的赫乌姆战役;库鲁夫战役、7月9日的戈乌库夫战役、7月27日与8月28日的华沙-沃拉战役和10月10日的马切约维茨战役。 H他自1793年就在准备起义,并通过在沃文组织反抗运动抵抗俄罗斯的入侵和瓜分波兰,直到在1794年被逮捕,并被流放至西伯利亚的贝雷佐沃。 他是互济会成员。被授予白鹰勋章(1791年)和圣斯坦尼斯瓦夫勋章。.

新!!: 流亡和伊格纳奇·加温斯基 · 查看更多 »

伊朗劳动者党

伊朗劳动者党(حزب رنجبران ایران,罗马化:Ḥezb-e ranjbarān-e Īrān,缩写为Ranjbaran)是伊朗的一个毛派政党,现处于流亡状态。 该党成立于1979年12月26日,由9个左翼团体合并而成(大多起源于伊朗人民党)。 1981年,该党被伊朗当局宣布为非法。 该党拥护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该党曾支持伊朗自由派总统阿布-哈桑·巴尼萨德尔。 该党的名字可以翻译为伊朗无产阶级党,该党从未成为所谓的毛派,并且在第一次大会后以“科学共产主义”(scientific communism)为指导理论,再没有其他任何主义——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该党的政治纲领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未完成的建立伊朗联合共产党的任务是最紧迫和重要的。该党由九个马克思主义组织合并而成,对与他人联合有丰富经验。 该党的意识形态是共产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义、反帝国主义。目前,该党的总部设于瑞典Vällingby。该党是革命政党和组织国际协调和马列主义政党和组织国际会议 (国际通讯)的成员。该党的口号是“不要美国,不要俄罗斯,要独立和自力更生的伊朗”。Canada: Immigration and Refugee Board of Canada, Iran: Information on Hezbe Ranjbaran (Party of Toilers or Toilers' Party), 1 April 1995, IRN20202.E, available at: http://www.refworld.org/docid/3ae6ac5e83.html.

新!!: 流亡和伊朗劳动者党 · 查看更多 »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中文名艾培,中国籍猶太裔波蘭人,记者、作家。爱泼斯坦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是为数不多的几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国裔人士,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他最终被中国共产党评价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

新!!: 流亡和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 查看更多 »

张伯端

张伯端(),字平叔,一名用成或用诚(或谓得道后改名用成),号紫阳,因尊为“紫阳真人”。又人称“悟真先生”。北宋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知名道教學者,據說得到全真教北五祖之中的廣陽真人劉海蟾而得道,成為全真派南宗五祖(南五祖)之第一祖。 在修行上,张伯端反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隐避山林。而主张“大隐隐于市”。他本人就不出家。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开始有云游道士,也组织了南宗自己的教团组织。 一般认为,白玉蟾为南宗实际建立者。.

新!!: 流亡和张伯端 · 查看更多 »

张谓

张谓(?一约778)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朝诗人。 约景云二年(711年)前後出生,少時读书於嵩山,天寶二年刘单榜进士,曾入封常清安西幕府,乾元中为尚书郎,曾出使夏口,遇流放夜郎途中的李白。唐代宗时,历任潭州刺史,改太子左庶子,大曆六年官至禮部侍郎,曾连续三年知贡举。有诗名于天宝、大历间,兼擅古近体,多飲宴送別之作。殷璠《河岳英灵集》曾选录其诗,辛文房称其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大历十二年(777年)尚在世。有诗集,今不传。《全唐詩》卷一九七錄其詩四十首。.

新!!: 流亡和张谓 · 查看更多 »

张柬之

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曾与崔玄暐、桓彥範、敬晖等發動神龍革命,迫武則天禪讓予唐中宗,唐朝因而復辟。後得罪韋皇后、武三思,因而被貶至死。.

新!!: 流亡和张柬之 · 查看更多 »

伯拉糾主義

伯拉糾主義(Pelagianism)是由英国人伯拉糾提出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

新!!: 流亡和伯拉糾主義 · 查看更多 »

伴天連追放令

伴天連追放令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所發布關於限制基督教傳教與南蠻貿易的法令,由豐臣秀吉於1587年7月24日在筑前箱崎(今福岡市)下達。「伴天連」是葡萄牙語「Padre」的日語漢字翻譯,意為神父或傳教士,「追放」則是放逐的意思。由於當時傳入日本的基督教宗派只有天主教會,因此該法令實際上係針對來自西班牙、葡萄牙等天主教國家的商人及傳教士而來。.

新!!: 流亡和伴天連追放令 · 查看更多 »

張勳復辟

張勳復辟(1917年7月1日 - 1917年7月12日),是指張勳與其舊長官宗社党黨人铁良等清朝遗老一手策划,於民國六年(1917年)7月1日擁護時年12歲的逊位皇帝溥儀在北京復辟的政變,因發生在丁巳年,時人稱之為丁巳復辟,又因張勳所部的定武軍,人稱辮軍,故稱辮軍復辟。前後歷時共十二天,被段祺瑞討伐而失敗,張勳流亡天津。.

新!!: 流亡和張勳復辟 · 查看更多 »

張玉法

張玉法(),中華民國的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 流亡和張玉法 · 查看更多 »

張燕卿

张燕卿(),字耐甫,直隷省天津府南皮县人,中華民国、满洲国的政治人物。他是張之洞的儿子,他的弟弟是張仁蠡。.

新!!: 流亡和張燕卿 · 查看更多 »

張都暎

張都暎(장도영;),前大韓民國国家重建最高会议议长、军政府內閣首班(總理)兼国防部长。.

新!!: 流亡和張都暎 · 查看更多 »

張永翰

張永翰,皮克斯分鏡動畫師,台灣彰化員林人。於台灣專科就學時主修企業管理,大學畢業後,違抗父親,前往美國就讀動畫系,在美國居留十年。動畫系畢業前夕被皮克斯延攬,三年後擔任3D電腦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的。據報導,張永翰是皮克斯工廠目前唯一一位來自台灣的故事分鏡師。 張永翰曾投書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表示自己不是「台灣之光」,而是被台灣教育流放的魯蛇。.

新!!: 流亡和張永翰 · 查看更多 »

开皇律

《开皇律》是隋文帝在位时期制定颁行的法律,共12篇500条。其重新确定了五刑、八议、十恶制度,为后朝法典相继沿用,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 流亡和开皇律 · 查看更多 »

佐伊女皇

佐伊一世(希腊语:Ζωή Α' η Πορφυρογέννητη,拉丁化:Zōḗ I ē Porphyrogénnētē,,绰号“正统嫡系的”),拜占庭帝国(即罗马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的第二个女儿,皇帝罗曼努斯三世的妻子和共治皇帝(1028年-1034年在位),皇帝米海尔四世的妻子和共治皇帝(1034年-1041年在位),皇帝米海尔五世的姑母和共治皇帝(1041年-1042年在位),狄奥多拉女皇的二姐和共治皇帝(1042年在位),皇帝君士坦丁九世的妻子、君士坦丁九世与狄奥多拉女皇二人的共治皇帝(1042年-1050年在位),是拜占庭和欧洲历史上第二位女皇(1028年-1050年在位)。她作为一代女皇,一生共结婚三次,不仅在拜占庭、而且在欧洲和整个世界的所有女皇帝的相关纪录中也绝无仅有。.

新!!: 流亡和佐伊女皇 · 查看更多 »

佐渡岛

佐渡島()是位於日本海東部的一個島嶼,屬日本新潟縣佐渡市管轄,海岸線全長262.7公里。2017年10月,佐渡島有人口55,212人。佐渡市面積854.76平方公里,是日本四大主島以外島嶼中僅次於沖繩本島的第二大島嶼(不含未實際控制的南千島群島)。佐渡島距本州最近處的距離是32公里。佐渡島上的最高峰是,標高1,172米。.

新!!: 流亡和佐渡岛 · 查看更多 »

佩尔韦兹·穆沙拉夫

佩尔韦兹·穆沙拉夫(پرويز مشرف,拉丁化:Pervez Musharraf,),巴基斯坦前总统、军事将领。.

新!!: 流亡和佩尔韦兹·穆沙拉夫 · 查看更多 »

彩雲國物語角色列表

彩雲國物語的登場人物是指在彩雲國物語中的小說、漫畫及動畫中出現的人物。.

新!!: 流亡和彩雲國物語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彭越

彭越(),字仲,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人,秦末汉初的军事政治人物,西漢開國功臣,封梁王。後在消滅異姓王風潮時,漢高祖命其討伐陽夏侯陳豨,彭越出力甚少,後遭到高祖整肅、流放,途中向-呂后-求情,卻反遭呂后殺死,屍體遭到醢刑,剁為肉醬,並賞賜給各諸侯王,滅族。.

新!!: 流亡和彭越 · 查看更多 »

役小角

役行者小角是日本修驗道始祖,大和國葛城上郡茅原村(今奈良縣御所市茅原)人,是飛鳥時代至奈良時代的知名咒術師,世稱「役小角」,又稱「役行者」、「役優婆塞」、「神變大菩薩」(光格天皇敕諡)。平安時代,由於山岳信仰的興盛,朝廷追贈「行者」尊稱給他,之後才通稱「役行者」。史料中只有在《續日本紀》提到他,最有名則是《日本現報善惡靈異記》。 所謂「修驗道」即為利用苦行鍛鍊自我的一種修行方式,在山林之間苦練修行,藉以獲得神證之力;以在山間修得證菩提,有山岳佛教之稱。相傳役小角在山野之中艱苦修行,以松葉草蕨為食,修成「孔雀明王法」,並擁有飛行能力。.

新!!: 流亡和役小角 · 查看更多 »

余光中

余光中(),福建泉州永春人,生於江蘇南京,臺灣藍星詩社知名詩人、文學界巨擘,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曾於香港與台灣多所大學任教。在現代詩論戰與鄉土文學論戰中涉嫌以意識形態入人於罪引起爭議《羊城晚報》發表《向歷史自首?——溽暑答客四問》,聯合報,2017年12月16日。.

新!!: 流亡和余光中 · 查看更多 »

徐亞保

徐亞保()19世紀的香港海盜,徐亞保是十五仔的屬下,兩人是繼張保仔之後香港勢力最大的海盜。 1849年2月25日,徐亞保在赤柱殺了兩名調戲婦女的英軍軍官,「柯士打」上尉和「戴亞」中尉,被通緝,重賞500英鎊。1850年3月4日,密狄亞號在大鵬灣擊沉徐亞保13艘海盜船。1851年,法庭判決誤殺罪名成立,被判流放澳洲范迪門斯地(今塔斯曼尼亞);徐亞保獄中自殺。.

新!!: 流亡和徐亞保 · 查看更多 »

徐有功

徐有功(),字弘敏,唐朝偃师人。 徐文远的孙子,曾祖母是梁元帝女兒安昌公主。举明经科,担任蒲州司法参军,绍封东莞男。为政宽仁,不行杖罚。载初元年(690年),累迁为司刑丞。寻转秋官员外郎,转郎中。后免官,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当时酷吏肆虐,陷害无辜,动辄处死。徐有功依法办案,虽然常常被武则天斥责,也不罔法杀人。当时称遇到来侯必死,遇到徐杜必生。来俊臣陷害任知古、狄仁杰、魏元忠、裴行本等大臣,后来改为流放,来俊臣坚持处死,徐有功当廷驳斥。 长寿二年(693年),徐有功坚持称窦德妃(後來唐玄宗之母)的母亲庞氏无罪,龐氏得免死刑,改判流放,但他本人卻被削職為民。后重新啟用改任左司郎中、司刑少卿。卓然守法,矢志不渝。当时人称赞他就是汉朝的张释之、于定国,亦无以加此。长安二年(702年)逝世,年六十八(《旧唐书》记为“六十二”),追赠司刑卿。唐中宗再度登基后,追赠越州刺史,遣使就家吊祭,赐物百段,授一子官。.

新!!: 流亡和徐有功 · 查看更多 »

侨民

海外国民,或稱僑民,是指暫時或永久離開其所屬国的一種移民,回到本国定居的则称归侨。侨民依然具有本国国籍,只是居住在外国。如美国华侨,为居住在美国的具有華裔血統的人。如已加入美国国籍,则为美籍华人,而不能称为“美籍华侨”。.

新!!: 流亡和侨民 · 查看更多 »

德川光圀

德川光圀(),日本江戶時代的大名,水户藩第2代藩主,父親是水户藩第一代藩主德川赖房,祖父是江戶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德川光圀名字中的「圀」字是「國」的異體字,為則天文字之一。由於曾任黃門官,人稱水户黄门。日本民間故事《水户黄门》以德川光圀作为主人公。.

新!!: 流亡和德川光圀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巴甫洛维奇

德米特里·巴甫洛维奇·羅曼諾維奇大公(Дмитрий Павлович Романов,Grand Duke Dmitri Pavlovich Romanovich,),俄罗斯帝国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之孙,保羅大公的長男。也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堂弟。 當時尼古拉二世的國師,顛僧拉斯普京荒淫敗德,擾亂朝政,為了帝俄的安定,德米特里曾與尤蘇波夫親王、普利希克維奇議員合謀將拉斯普京暗殺,他們費了一番功夫,拉斯普京喫了毒藥、頭被鈍器擊傷、身負槍傷,都未能讓拉斯普京死亡,最後黨人們把拉斯普京溺死。 拉斯普京死後,德米特里隨即被發配外方,卻因此倖免於俄國十月革命後對貴族的整肅,留下了性命。後來德米特里旅居西歐各國,曾經在法國生活,並與知名的時裝設計師可可·香奈兒發生一段情。1942年,德米特里因結核病過世於瑞士答瓦特。 德米特里之子Paul Ilyinsky曾任美國佛羅里達州棕櫚灘市長。.

新!!: 流亡和德米特里·巴甫洛维奇 · 查看更多 »

德雷福斯事件

德雷福斯事件(Affaire Dreyfus),或称德雷福斯丑闻、德雷福斯冤案是19世纪末发生在法国的一起政治事件,事件起于阿弗列·屈里弗斯,一名法國犹太裔軍官被误判为叛国,法国社会因此爆发嚴重的衝突和爭議。此后经过重审以及政治环境的变化,事件终于1906年7月12日获得平反,德雷福斯也成为国家的英雄。.

新!!: 流亡和德雷福斯事件 · 查看更多 »

德摩卡莱斯

德摩卡莱斯(Demochares),()。古希腊雅典的政治家与演说家,德摩斯梯尼之侄。约公元前322年始闻名,早年因事涉德摩斯梯尼而遭流放,后被召回雅典供职。他主政期间雅典的防务与财政均得到加强,德摩斯梯尼亦被恢复名誉。他同时也凭借出色的辩才而为为人所熟知。.

新!!: 流亡和德摩卡莱斯 · 查看更多 »

保罗亲王 (南斯拉夫)

保罗亲王(),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的堂弟,南斯拉夫王国摄政。.

新!!: 流亡和保罗亲王 (南斯拉夫) · 查看更多 »

在臺越南人

在臺越南人(越南語:Người Việt tại Đài Loan/𠊚越在臺灣)或越南裔臺灣人(越南語:Người Đài Loan gốc Việt/𠊚臺灣㭲越),是指居住在臺灣的越南人,其中包括越南戰爭後的難民,以及前往臺灣工作、或是與臺灣人結婚並移居臺灣的越南人。除了經由合法手續前往臺灣之外,有一些在臺越南人是非法移民,也有一些是人口販賣的受害者。此外,在臺灣的越南人有些是越南華人楊聰榮。《》。。 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及行政院主計總處在2013年9月的統計,臺灣境內約有114,694名越南籍人士;大多數居留者的身分為勞工,共計有99,451人。而2012年歸化為中華民國國籍的越南人共有4,288人,佔該年歸化中華民國總人數的76.6%;其中多數是女性,大多是配偶身分。截至2013年9月為止,全臺境內共計有88,675名越南籍配偶,佔所有外籍配偶的18.34%。.

新!!: 流亡和在臺越南人 · 查看更多 »

地保奴

地保奴,北元后主脫古思鐵木兒的次子。1388年春,明朝大将蓝玉在捕鱼儿海大败北元军。脱古思帖木儿以其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逃走。次子地保奴及后妃公主五十余人、渠率三千、男女七万余,马、驼、牛、羊十万,全部被俘。明太祖赐给地保奴等金錢,命有关部门供给他的生活。有人说蓝玉和脫古思鐵木兒的后妃私通,明太祖大怒,后妃惭惧自杀。地保奴口出怨言,被明太祖流放到琉球国。.

新!!: 流亡和地保奴 · 查看更多 »

國際西藏郵報

国际西藏邮报(英语:Tibet Post International,简称TPI)是一家由一群藏族记者创建的非营利性独立网络新闻媒体,附属于喜馬拉雅文教信託基金會,其前身为流亡印度的益西曲桑于2007年12月10日在印度喜马偕尔邦达兰萨拉麦罗甘吉成立的藏人流亡网络社区——《西藏新闻社》。益西曲桑希望通过媒體和教育的發展,創造和平非暴力的溝通途徑,並且搭建一個平台,討論圖博媒體在流亡社群裡的未來發展方向,以促进言論自由与政治民主进程。该报的初衷是“促進西藏境內外藏人社會的民主與言論的自由”。该媒体紧密跟随西藏的动态发展,并报导西藏流亡机构的活动和运作,每天会发布一些新闻供读者了解与西藏有关的一些议题或信息等内容。这些议题有些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也有一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媒体报道的。该网站至今在中国大陆遭到全面封锁。自2008年5月11日到2016年12月26日期间,该报网站访问量突破390万。.

新!!: 流亡和國際西藏郵報 · 查看更多 »

國性爺合戰

《國性爺合戰》 是日本江戶時代劇作家近松門左衛門所作的人形淨琉璃歷史劇,1715年(正德5年)在大坂(今大阪)松竹座首演,演出鄭成功反清復明的故事,主角「和藤內」即鄭成功。 「和」即「日本」,「藤(とう)」諧音「唐(とう,意指中國)」,「内(ない)」諧音「不是(ない)」,所以「和藤内」即為「不是和人、不是唐人」之意。 此作在當時頗受好評,連續上演了17個月;次年以歌舞伎的形式在京都演出,隨後也在江戶(今東京)上演。.

新!!: 流亡和國性爺合戰 · 查看更多 »

刘安

刘安(),西汉沛郡丰(今江苏省丰县)人,刘邦之孙,刘长之子,淮南王,都寿春。招門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被告谋反而畏罪自杀。 但是人民相信,劉安是煉丹“得道成仙”,而且他沒服完的仙丹被家裏的雞跟狗喫了,造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受到民間信仰。至今豆腐店、道教人士還奉祀他。.

新!!: 流亡和刘安 · 查看更多 »

刘长 (淮南王)

刘长(),是汉高祖刘邦的第7个儿子,由刘邦女婿張敖所献的美人赵姬所生,被封为淮南王,因謀反,被漢文帝流放蜀郡而死,谥曰淮南厉王。他死后,由長子刘安(《淮南子》的作者)继承淮南王的爵位。.

新!!: 流亡和刘长 (淮南王) · 查看更多 »

喬治·布朗熱

喬治·厄內·讓-瑪麗·布朗熱(Georges Ernest Jean-Marie Boulanger,),法國將軍、政治家,曾利用法國民眾的反德民族主義情緒和對自己的高度支持,險些顛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後身敗名裂,自殺身亡。.

新!!: 流亡和喬治·布朗熱 · 查看更多 »

周公东征

周公东征是西周初年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和向东开拓疆土的战争。东征之後,掃滅了殷商貴族殘部與周朝宗室內部聯合的頑固反抗武力,对周王朝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新!!: 流亡和周公东征 · 查看更多 »

周公旦

周公旦,'''姬'''姓,'''周'''氏,名旦,諡文,又稱周文公、周公。周文王第四子。西周初年政治家,封於周邑。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追封為“褒德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為“文憲王”,後世多稱其“元聖”。.

新!!: 流亡和周公旦 · 查看更多 »

周興 (唐朝)

周興,中国唐朝和武则天武周时代的酷吏。他主持了很多对李唐宗室的屠杀,691年也被人告发谋反,被来俊臣用请君入瓮之计制服,武则天将他流放,途中被仇家所杀。 周兴生年約651年,長安县人,唐朝都城长安京县之一(另一个是万年县)。周興在年少时学习过律法,唐高宗时担任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市)县令。周兴有能力,被召至京师长安,唐高宗想要提拔他。然而,有人上书唐高宗,指出周兴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唐高宗因此改变了提拔周兴的念头。但周兴多次请托官员,等待提拔。宰相们並未告知他,最后只有魏玄同告诉他:“周县令,你可以走了。”周兴相信是魏玄同妨碍了自己的提升,便深深怀恨魏玄同。 唐高宗在683年驾崩,皇太子李顯即位为唐中宗,但唐中宗的母亲武后掌握政权。684年,唐中宗想要谋取真正的皇权,因而被废,弟弟豫王李旦被立为皇帝,唐睿宗。武后更坚定地掌握了政权。不久,爆发了英国公李敬业的叛乱,後被平定。 李敬业的叛乱引起武则天注意到有不少人要背叛她,便开始鼓励告密。當時,周兴擔任尚書省的尚書都事,开始积极参与告密行动,最后被提拔为秋官侍郎。据说有数千人因周兴的告密而死。 688年,郝象賢的仆人诬告郝象賢谋反,起因郝象賢的祖父郝处俊在高宗时期做過宰相,在高宗病重期间,反對武则天摄理政务。武则天非常怨恨郝处俊,於是就讓周兴审理郝象賢。周兴指控郝象賢有罪,宣布将郝家全家灭门。(在赴刑场的路上,郝象賢大声辱骂武则天。自从郝象賢死后,直到武则天死,所有犯人处死,一直要人用木头堵住犯人的嘴,禁止他骂出声来。) 之後,又一次针对武则天的叛乱,由高宗的哥哥越王李贞和他的儿子琅琊王李冲主導,武则天决定清洗李唐宗室,她派周兴执行这项计划。周兴指控太宗的弟弟韩王李元嘉、鲁王李靈夔,李元嘉的儿子黄国公李譔,太宗的妹妹常乐公主和她的丈夫趙瓌谋反,把他们带到东都洛阳处死。 689年,指控魏玄同是宰相裴炎的朋党,684年,裴炎因反武則天已被处死。周兴诬称魏玄同说:“太后老了,还是支持皇上长久些。” 武则天让魏玄同自杀。周兴指控燕国公黑齿常之叛国,黑齿常之被絞死。 690年,周兴建议剥夺李姓宗室的皇族身份,武则天同意這項建議。他诬告宰相韦方质,韦方质被流放,在流放地被杀。在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指使下,他诬告高宗的庶出的儿子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谋反,李素节被绞死,李上金自杀。 唐睿宗让位给武太后,武则天成为武周王朝的女皇帝。道州刺史李行褒被诬告谋反,被判处死刑。他的部下秋官郎中徐有功反对但没有成功。周兴还想通过这件事除掉徐有功,但是武则天没有同意,只是将徐有功解除职务。 691年,丘神勣被处死,有情报指控周兴与丘神勣有牵连,武则天让来俊臣主办此案。一天,来俊臣和周兴一起吃午饭,来俊臣问周兴:“许多犯人不肯招供,有什么办法让他们招吗?”周兴说:“这个容易,弄一口大瓮,在底下烧上火,把犯人放进去,他们就招了。”来俊臣接着立马弄一口大瓮,在底下烧上火,然后向周兴宣布了对他的控告,接着说:“請君入甕吧。” 周兴只好承认对他的指控,他被流放。在流放的路上,被仇人杀死。.

新!!: 流亡和周興 (唐朝) · 查看更多 »

周昌 (漢朝)

周昌,泗水郡沛縣人,汉朝大臣,周苛从弟。為人正直,楚漢戰爭時有軍功,刘邦登基為皇帝,封周昌为汾阴侯,官御史大夫。為人強悍有力,敢於直言,蕭何、曹參等文武百官,都非常尊敬周昌。周昌曾力保劉盈(惠帝),勸阻劉邦立趙王劉如意為太子。劉邦反而封周昌为赵國國相,辅佐刘如意,希望劉如意不被呂后所害。劉邦死後,呂后果然想殺劉如意,但周昌多次保護使得呂后不能得逞,呂后大怒,把周昌扣押之後,殺了劉如意。但因周昌曾經支持過劉盈為儲君,呂后沒有處罰周昌,但周昌認為辜負了劉邦的遺命,憂鬱而病死,谥号悼。.

新!!: 流亡和周昌 (漢朝) · 查看更多 »

和珅

和珅(a;)钮祜祿氏,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原名善保,一作善宝,滿洲正紅旗人,清朝乾隆年間政治家、商人、詩人。官至正一品文華殿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兼領軍機大臣,乾隆晚期至嘉慶初年權傾天下紀連海著《歷史上的和珅》。 和珅是清朝歷史上的豪商,也是歷史上最貪婪的官員(按年代市值率比較)。 和珅善於打交道,在清朝的外交事務擔任重要職位,連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特使馬戛爾尼也對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讚賞見馬戛爾尼回憶錄中文版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為政清廉,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經歷與成就豐富,故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并將么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並用賄賂、迫害、恐嚇、暴力、綁架等方式籠絡地方勢力、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舖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成為後世口中權傾天下、富可敵國的“貪官之王”、“貪污之王”。和珅亦同時是18世紀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時期的梅耶·羅斯柴爾德。 以嘉慶帝、監察御史錢灃、大學士劉墉、翰林院编修范衷、軍機大臣王杰、戶部尚書董誥、禮部侍郎朱珪為代表的朝中清議力量,曾多次彈劾和珅,但由於乾隆帝的袒護,和珅均能化險為夷。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駕崩。五日之後,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大清歷朝實錄》《清史稿·本紀十六·仁宗本紀》抄家时发现,在和珅当权的二十多年中,其资产包括二千萬至三千多萬兩白银(其中大部分为其違法工商经营所得,清代規定旗人不得經商,和珅利用內務府包衣奴才,藉公務之便以皇室之名,借勢巧取豪奪,雖說經商,在大清律下仍是貪瀆的犯行)、兼併全國千百万顷的土地以及二一九間房产。在他的保护之下,他的家奴劉全也成了日掷千金的暴发户。和珅所聚敛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擁有的黃金白銀與古玩珍寶,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以一条白綾賜和珅自盡。和珅在被賜死之前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新!!: 流亡和和珅 · 查看更多 »

傅弘烈

傅弘烈(),一作宏烈,字仲謀,號竹君,進賢縣人。清朝韶州府同知、广西巡抚,官至抚蛮灭寇将军。.

新!!: 流亡和傅弘烈 · 查看更多 »

唐寧街10號

唐寧街10號(),位於英國首都倫敦西敏市西敏區白廳旁的唐寧街,一所喬治亞式建築。傳統上是第一財政大臣的官邸,但自從此職由英國首相兼領後,就成為今日普遍認為的英國首相官邸。其設計樸實的黑色木門,綴上白色的阿拉伯數字「10」,成為了人所共知的標記。 唐寧街10號除了是首相的官邸和首相的辦公廳外,首相的秘書、助理和顧問都在首相官邸內工作。首相每天都會在唐寧街10號與閣僚和智囊制定政策,而一般的機要部門如國會、財政部和外務部距唐寧街10號也只有數分鐘的路程,所以首相很容易便能夠取得情報和聯繫。另外,君主所居住的白金漢宮就在附近,好讓首相定期前往白金漢宮向君主匯報政事。首相官邸內有不同的會議室和晚宴廳,首相常常在那裡接見社會各界和各國領導人。因此,唐寧街10號象徵英國政府的中樞,也是英國政治的權力核心之一。 現今的唐寧街10號,原本是由一所「宮殿後的房子」和唐寧街10號本身所合併而成的。「宮殿後的房子」是一所大約建於1530年左右的樓房,而最初的唐寧街10號則是一所修建於1685年的小市區宅第。在1732年,英皇乔治二世將上述的兩座房屋一併賜予罗伯特·沃波尔(即後世通稱的第一任英國首相),以表揚他的功勞。然而,沃波尔不願以個人名義接受獎賞,而代之以其官銜,即第一財政大臣的名義接受,結果「宮殿後的房子」和唐寧街10號就成為了每任第一財政大臣的資產。自1732年至1735年,沃波尔委託了知名建築師威廉·肯特將兩座樓房連接在一起,這就是今日所知的唐寧街10號。 雖然唐寧街10號是君主的御賜禮物,但由於它面積狹小,長年缺乏維修,又建在沼土之上,歷史上不少的首相都不願意入住,有些首相甚至有意將之夷平。此外,由於英國首相一職至19世紀仍然未有明確的確立,因此唐寧街10號以往常常由其他官員入住,在當時不可算是真正的首相府。可是,時至今日,唐寧街10號已漸漸確立成為英國首相的象徵,在倫敦更加是一座極具歷史價值的地標。前首相-zh-hans:玛格利特·撒切尔;zh-hk:戴卓爾夫人;zh-tw:柴契爾夫人;-就曾在1985年說過,唐寧街10號已經成為「全國的遺產中,最珍貴的珠寶。.

新!!: 流亡和唐寧街10號 · 查看更多 »

唐肅

唐肃,字处敬,號丹崖,越州山阴人(今日浙江紹興)。明初政治人物。 通經史,兼習陰陽家、醫學、卜卦、書數,又善山水畫,與上虞謝肅齊名,人稱會稽二肅。张士诚時,為杭州黃岡書院山長,遷嘉興儒學學正。 明初詔供奉翰林文字。洪武四年,有外邦呈海東青珍禽,朱元璋命群臣獻詩,宋濂有「自古戒禽荒」語,唐肅亦呈一絕句,有「詞臣不敢志歸諫,卻憶當年魏鄭公」語。 後來因為早朝无故缺席,坐免官,归乡里。朱元璋重才,再召入。有一日在朱元璋面前以横筷施禮,朱元璋痛斥這種俗人的禮節不能施於皇帝,說是“大不敬”,把他流放到濠州边境。不久病死。著有《丹崖集》。有子唐愚士。.

新!!: 流亡和唐肅 · 查看更多 »

唐肅宗

唐肃宗李亨(),唐玄宗第三子,母杨贵嫔,唐朝第10代皇帝(不計武则天),756年8月12日—762年5月16日在位,在位6年。在位期間,是唐朝安史之亂時期。.

新!!: 流亡和唐肅宗 · 查看更多 »

凯旋门 (小说)

《凯旋门》 (Arc de Triomphe) 是德裔作家雷马克于1945年发表的小说。描述二战之前德国难民在巴黎的流亡生活。本书是继《西线无战事》后他的第二本全球畅销小说(近千万册)。1948年改编成一部电影,1985年也有一部电视电影。.

新!!: 流亡和凯旋门 (小说) · 查看更多 »

出埃及記:天地王者

是一部2014年美國聖經史詩片,導演為雷利·史考特,而比爾·克爾吉、亞當·庫柏和則分別負責故事和劇本。主要敘述《出埃及記》當中摩西對上拉美西斯二世的故事。電影由克里斯汀·貝爾、喬爾·埃哲頓、約翰·特托羅、亞倫·保爾、雪歌妮·薇佛和班·金斯利擔任主演。 本片是雷利·史考特要獻給於2012年逝世的弟弟,英國電影導演兼監製東尼·史考特。電影定於2014年12月12日在美國上映。.

新!!: 流亡和出埃及記:天地王者 · 查看更多 »

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

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是清朝末期仿日本明治维新之初派出欧美使节团之例而派出的考察欧美日各国政治制度等的大臣。.

新!!: 流亡和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 · 查看更多 »

商朝历史年表

商朝历史年表按时间顺序列出商朝发生的重大事件。商朝可以分为先商、早商、晚商三个阶段:成汤灭夏之前为先商,灭夏至盘庚迁殷之间为早商,迁殷之后为晚商。早商遗址有郑州二里冈和偃师商城,中商遗址有洹北商城和郑州小双桥等,晚商遗址为殷墟遗址。 另一种分期方法是将从上甲微至示癸称为先公时期,自大乙汤至帝辛纣为先王时期。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

新!!: 流亡和商朝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內法 (琉球)

內法指的是琉球群島存在的、為了維護間切與村的共同秩序而確定的。「內法」是琉球王府的官方用語,村民一般對其有村締、村固、村吟味等等稱呼。 根據琉球冊封使汪輯在《使琉球雜錄》中的記載,琉球民風淳樸,並無完備的法律制度,「國中不設廳,無聽訟之所」。琉球的習慣法被分為死刑和輕刑兩種,其中死刑分為凌遲、斬首、槍刺三種,輕刑分為流放、曝日(罰在正午時分曬太陽)、夾棍、枷項、鞭笞五種。周煌,《琉球國志略》,224頁:「其國刑法有死刑三:一淩遲、一斬首、一槍刺(用木樁作十字架,捆手足,以槍刺其心令死,即梟於其處,樁倒乃止);輕刑五:一流(流有三等:有配定流置某島安置,不准放還;有為惡不梭,族人共稟法司請加流罪者,則限其年數,配遣所流之島。頭目等申其改過,許遣還。否則至期複流遠島,仍前法申遣。再不梭,顛轉流於三十六島外之別島矣。有犯罪重者,則縛其手足,以獨木小舟配遣西馬齒山,顛遞至外島,然多有漂沒者)、一曝日、一夾、一枷(有輕重二等:輕者數十斤、重者數百斤)、一笞(竊盜最嚴,初犯,笞若干、夾一次、曝日一次;再犯、三犯以次遞加,亦有時竟立斬者、立配流外島者)」 有鑑於用內法來判決會產生「事同刑異,輕重不均,難以剖決」的現象,琉球在1775年頒佈了第一部刑法的成文法《琉球科律》,又在1831年頒佈《新集科律》來補充其不足。但琉球民間用內法來判決罪行的風氣依然很盛,琉球王府認為這很不像話,但卻毫無辦法。王府在1860年《琉球科律》和《新集科律》中的要點拿出來制定了《法條》,向民眾宣傳,以防犯罪於未然。 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以後,以其故地設置沖繩縣。沖繩縣廳最初執行舊慣溫存政策來安撫琉球人,內法在琉球得以延續,其中著名的內法判決事件為1879年的贊成事件和1907年的具志頭制縛致死事件。1908年,日本施行町村制,內法判決事件在各地頻頻發生。1916年,松原一意與首里署長在《琉球新報》上做了改善內法的連載,此後內法逐漸式微,在沖繩島戰役前基本已被消滅。.

新!!: 流亡和內法 (琉球) · 查看更多 »

全民公敌

《全民公敌》(Enemy of the State)是1998年由托尼·斯科特执导的一部间谍惊悚片,讲述一群不法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探员阴谋暗杀了一名国会议员,并在谋杀后企图湮灭证据、威胁证人。本片的编剧为,制片人为杰瑞·布洛克海默。威尔·史密斯、金·哈克曼、強·沃特等知名演员出演该片。在全球,本片的票房毛收益为2.5亿美元(美国本土收益为111,549,836美元),.

新!!: 流亡和全民公敌 · 查看更多 »

八丈島

八丈島(日語:はちじょうじま、Hachijō-jima)是日本伊豆群島中的一個島嶼。在行政區劃上屬于東京都八丈町。為了與附近的八丈小島區別,有時也被叫做八丈本島或八丈大島。該島也是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的一部分。2014年11月,居民4489戶,共7939人。 八丈島位于东京南方海上287公里,御藏島东南方面约75公里的海面上。島上有東山(別名三原山,標高701米)和西山(別名八丈富士,標高854米)兩座活火山。八丈島受黑潮影響,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在攝氏18度左右。有「常春之岛」之稱。島上有一座機場(八丈島機場)還有一座東京電力的地熱能發電廠。在過去,八丈島是流放地。現在則因為溫泉而吸引不少觀光客。 八丈島亦是電影《大逃殺》(バトル・ロワイアル)中虛構的故事背景——沖木島(設定位於瀨戶內海)——的主要拍攝場地。.

新!!: 流亡和八丈島 · 查看更多 »

公子亹

公子亹(“亹”音wěi) (),姬姓,名亹,也被称为子亹、郑子斖,中國春秋時代鄭國君主 (前695年─前694年在位),為齊襄公所殺。 公子亹是鄭莊公之子,鄭昭公忽和鄭厲公突都是子亹的兄长。公子亹的繼任者子嬰則為其弟。 高渠彌在前695年暗殺鄭昭公,立公子亹為君。根據《史記》記載,擁立公子亹是高渠彌和祭足之間的共同決定,因為他們不敢迎接年前被祭足強迫流亡的鄭厲公回國。 齊襄公在前694年在衞國的首止召開盟會,公子亹準備與高渠彌一同前往。由於公子亹少時曾與齊襄公打鬥,彼此有仇。祭足勸公子亹取消行程。公子亹辯指赴會可避免齊襄公發兵伐鄭,迎立鄭厲公,並認為齊襄公最多只會侮辱他,所以沒有聽從祭足的建議。祭足害怕被殺,聲稱得病,沒有同去。 公子亹與齊襄公會面,未有就從前的事道歉。齊襄公發怒,設下埋伏殺死了他。於是祭足迎立公子嬰繼位。當時的人認為祭足的智慧使他免禍。 《清华简·系年》称公子亹为“子沬壽”,也记载齐襄公于首止之会杀“子沬壽”,車轘高渠彌,但之后改立郑厉公的记载和《左传》不同。 另有一说。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公子亹为郑国人所杀。.

新!!: 流亡和公子亹 · 查看更多 »

公子糾

公子糾,中國春秋時代齊國人,姜姓,齊襄公之弟及齊桓公之兄。 齊襄公時,各公子 (主要是其兄弟) 各自流亡他國以避禍。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人,故他在管仲及召忽的輔佐及陪同下逃到魯國。公孫無知被殺後,魯國發兵送公子糾回國,卻被公子小白从莒国用計爭先回到齐国。小白回國即位,是為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後,威脅入侵庇護公子糾的魯國。魯國憂慮齊國的入侵,所以在笙瀆處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則被押回齊國。齊桓公因鮑叔牙的推薦而起用管仲,遂成霸業。 《庄子》称公子纠的遗孀被齐桓公所纳。 Category:姜齐公子 Category:姜齐政治人物 Category:春秋时代被处决者.

新!!: 流亡和公子糾 · 查看更多 »

公孫彊

公孫彊 (? ─ 前487年),中國春秋時代曹國人。原為平民,後獲曹伯陽委任為司城。他向曹伯陽提議建立霸業,與晉國絕交及入侵宋國,結果宋國於前487年出兵滅亡曹國。公孫彊和曹伯陽皆被宋景公處死。.

新!!: 流亡和公孫彊 · 查看更多 »

共叔段之亂

共叔段之乱,《春秋》称之为鄭伯克段--鄢。发生于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年,郑莊公廿二年),是春秋初年在郑国国内发生的一场内乱。.

新!!: 流亡和共叔段之亂 · 查看更多 »

共產主義黑皮書

《共產主義黑皮書:罪行、恐怖、鎮壓》(The Black Book of Communism: Crimes, Terror, Repression,Le Livre noir du communisme: Crimes, terreur, répression),是一本講述共產主義政權實施的政治迫害歷史,包括、放逐,以及書中認為因實施共產主義政策所造成的人為饑荒等。該書於1997年在法國由首度出版,在美國則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其德文版由出版,包括了后来成为德国总统的约阿希姆·高克所寫的一章。.

新!!: 流亡和共產主義黑皮書 · 查看更多 »

兴宣大院君

興宣大院君()是朝鮮王朝的宗室成員與政治家,為朝鮮王朝第26代君主高宗的生父。本貫全州李氏,諱--應,字時伯,號石坡、海東居士,居於雲峴宮,清人稱之雲峴君(운현군),諡獻懿。.

新!!: 流亡和兴宣大院君 · 查看更多 »

元祿赤穗事件

元禄赤穗事件(げんろくあこうじけん),是發生於日本江戶時代中期元祿年間,赤穗藩(今兵庫縣赤穗郡)家臣47人為主君報仇的事件。 元禄十四年陰曆三月十四日(1701年4月21日),赤穗藩藩主淺野長矩在奉命接待朝廷敕使一事上深覺受到總指導高家旗本吉良義央的刁難與侮辱,憤而在將軍居城江戶城的大廊上拔刀殺傷吉良義央。此事件讓將軍德川綱吉在敕使面前蒙羞,德川綱吉怒不可遏,在尚未深究事件原由的情況下,當日便命令淺野長矩切腹謝罪並將赤穗廢藩,而吉良義央卻沒有任何處分。以首席家老大石内藏助為首的赤穗家臣們雖然試圖向幕府請願,以圖復藩再興,但一年過後確定復藩無望,於是元禄十五年陰曆十二月十四日(1703年1月30日)大石内藏助遂率領赤穗家臣共47人夜襲吉良宅邸,斬殺吉良義央,將吉良義央的首級供在泉岳寺主君墓前,為主君復仇。事發後雖然輿論皆謂之為忠臣義士,但幕府最後仍決定命令與事的赤穗家臣切腹自盡,而吉良家也遭到沒收領地及流放的處分。 元祿赤穗事件是江戶時代的一次重大事件,與「曾我兄弟復仇事件」、「鍵屋之辻決鬥事件」並稱日本三大復仇事件。尤其該事件中大石良雄體現出對主君的忠誠,以及執著的信念和超強的忍耐力,為世人津津樂道,至今仍然對日本社會和民族性格產生深遠影響。元祿赤穗事件出現很多匿名的戲曲來歌頌赤穗義士,後來更成為著名的歌舞伎劇目忠臣藏的藍本。.

新!!: 流亡和元祿赤穗事件 · 查看更多 »

兄弟救援會

兄弟救援會(Hermanos al Rescate)是一個以美國邁阿密為基地的反古巴反卡斯特羅組織,成立於1991年,由一班古巴流亡人士所組成,領導人是荷西·巴蘇爾托,不過組織被古巴視為恐怖組織。救援會成立的目的是協助古巴流亡人士偷渡到美國及支持以非暴力手段改變古巴的政治環境。1995年5月1日,古巴代表里卡多·阿拉爾孔和美國代表珍妮特·雷諾聯合發表聲明,美國將應用乾濕腳政策,因此救援會無法再協助古巴流亡人士偷渡到美國,救援會的政治影響力大減,為此荷西·巴蘇爾托多次挑釁古巴,以破壞古美關係,最經典的是1996年2月24日,巴蘇爾托率領三架民航機塞斯納天空大師從邁阿密出發,非法進入古巴領域,直飛哈瓦那,結果其中兩架被古巴空軍米格-29戰鬥機擊落,結果造成4人死亡。事件發生後,古美關係急速冷凍,間接促使比爾·克林頓於1996接署赫爾姆斯-伯頓法案,阻礙兩國關係正常化。 Category:古美關係 Category:1991年建立的組織.

新!!: 流亡和兄弟救援會 · 查看更多 »

克娄巴特拉·欧律狄刻

克娄巴特拉·欧律狄刻(Κλεοπάτρα Ευρυδίκη,?—前336年)是公元前4世纪前、中叶马其顿王国的贵妇,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第五位或第七位、也是最后一位迎娶的王妃。.

新!!: 流亡和克娄巴特拉·欧律狄刻 · 查看更多 »

克勞德·李維-史陀

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著名的法國人類學家,與弗雷澤、鮑亞士共同享有「現代人類學之父」美譽。他所建構的結構主義與神話學不但深深影響人類學,對社會學、哲學和語言學等學科都有深遠影響。.

新!!: 流亡和克勞德·李維-史陀 · 查看更多 »

前196年

没有描述。

新!!: 流亡和前196年 · 查看更多 »

四一二事件

四一二事件,是中国国民党“清党”第一期中的标志性事件。国民革命军北伐途中,蘇聯顧問及中共為抵制國民黨右派發動的北伐,而意圖扳倒蔣中正;1927年4月12日,蒋中正領導國民黨右派黨員,在上海青帮的幫助下,大規模逮捕、殺戮中共黨員并取締蘇聯顧問,中国共产党称此事件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新!!: 流亡和四一二事件 · 查看更多 »

犬田布騷動

犬田布騷動,又稱犬田布一揆、犬田布義戰,指的是1864年4月23日(日本文久四年三月十八日)發生在奄美群島德之島犬田布村的百姓一揆。 奄美群島盛產秀貴甘蔗,在1609年薩摩入侵琉球之後,奄美群島被薩摩藩佔據,成為薩摩藩的藏入地,專門用來生產砂糖。薩摩藩在奄美群島施行非常嚴苛的砂糖政策,對當地百姓進行榨取。頒佈砂糖總買入制,禁止百姓進行砂糖買賣。 騷亂的原因是德之島島民新山為盛被懷疑倒賣砂糖,遭到逮捕和拷問。為了救出新山為盛,犬田布村的農民150人發起暴動,包圍了薩摩藩的假屋,追趕役人,包圍樹林七天。 奉行所最後沒有將全體村民定罪,僅將七名帶頭人流放。此次騷動在奄美群島全境廣為人知,此後薩摩藩對砂糖的控制大為緩和。 島唄《德之島節》就是講述的就是此次事件,表達在薩摩統治時代需要服沉重勞役的奄美人的怨恨與絕望。 Category:一揆 Category:德之島 Category:奄美群島歷史.

新!!: 流亡和犬田布騷動 · 查看更多 »

玄武门之变

武門之變是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由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集團在唐朝首都長安城(今陜西省西安市)太極宫的北宫門——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變。李世民杀死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成为皇太子並掌握京師兵權,不久之後李渊即為時勢所迫而禪讓,同年八月初九甲子日(陽曆9月4日)世民继承帝位,是为唐太宗。.

新!!: 流亡和玄武门之变 · 查看更多 »

王士元案

王士元案,是清代康熙時的一宗政治案件。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官府偵破一個名喚張念一的僧人,意圖擁立一個名叫「王士元」的人,稱之為前明朱三太子(即朱慈煥),康熙帝將王士元滅族。.

新!!: 流亡和王士元案 · 查看更多 »

王章 (漢朝)

王章(),字仲卿,泰山郡巨平县(今山东省泰安市南)人,西漢大臣。 早年家境贫困,在長安求學,連棉被都沒有,因病卧牛衣中,自料必死,對著妻子哭泣。少以文学为官,后迁至谏大夫。汉元帝初,升为左曹中郎将。为中书令石显所构陷,免官。汉成帝立,征为谏大夫,以敢直言聞名。迁司隶校尉,后为京兆尹。 王鳳專權,王章上表諫帝疏遠王鳳,妻子勸他說:“人當知足,猶不念牛衣中涕泣時耶?”,後被王鳳構陷下獄死,时在阳朔元年冬。王章死后,妻儿流放合浦,至王商辅政时,方回泰山郡故里。五代刘兼有詩《中春登楼》:“王章莫耻牛衣泪,潘岳休惊鹤鬓霜”。.

新!!: 流亡和王章 (漢朝) · 查看更多 »

王爺千歲信仰

王爺千歲信仰屬於人鬼崇拜之類,是臺灣及閩南地區最為盛行的道教信仰之一,也是臺灣民間信仰的一大特色。.

新!!: 流亡和王爺千歲信仰 · 查看更多 »

王瓊 (成化進士)

王瓊(),字德華,號晉溪,別署雙溪老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太原縣(今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区)人。進士出身,明朝中期重臣,曾官吏部、兵部、戶部尚書。 王瓊歷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特别在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五年间的五年中,因执掌兵部,有特殊功勋,连进“三孤”(少保、少傅、少师)、“三辅”(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 王琼多有政績。治理漕河(运河)三年,“敏练著称”;此外“任人唯贤”,任用王守仁平定朱宸濠叛乱;另外总制西北边防,“功在边陲”,自嘉靖七年至十年的四年中,从延绥到宁夏,直至河西走廊嘉峪关外,王琼出任總督陝西三邊軍務,使西北“边境益靖”。.

新!!: 流亡和王瓊 (成化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毛仲

王毛仲,高句丽人,唐朝禁军将领。开始是临淄王李隆基的家奴。李隆基成为太子後,负责东宫的马驼鹰狗等坊。 在唐隆之變、先天政變頗立功勳。李隆基继位為唐玄宗,授为大将军,因为诛杀萧至忠等有功,升为辅国大将军。开元九年,为朔方道防御讨击大使,后来居功触怒唐玄宗,又得罪了高力士。开元十八年,玄宗还封他刚出世的儿子为五品官,據說他有「怨懟之詞」,在高力士进言下,玄宗很快下了处理他的决心。开元十九年,他被流放到零陵,在永州被赐死。禁軍將領葛福順與毛仲為兒女親家,亦遭流放。.

新!!: 流亡和王毛仲 · 查看更多 »

王昇

王昇(),字化行,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江西龍南人,曾任駐巴拉圭共和國大使、國防部聯合作戰訓練部主任、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政工幹部學校校長。.

新!!: 流亡和王昇 · 查看更多 »

灶户

戶,即煎鹽之人,唐代始有灶戶之稱,《宋史·食貨志》:「凡鬻鹽之地曰亭場,民曰亭戶,或謂之灶戶,亦稱灶丁。」,灶戶在中國沿海普遍存在,多是朝廷流放的罪人,地位低下。煎鹽場地稱為“亭場”,亦可稱“灶地”。明初朱元璋將蘇州居民遷移至淮南海濱,海滨居民分为“灶户”和“民户”,灶户一入灶籍,不得解脱。灶户除了盐田以外,还有草荡、耕地,草荡和耕地需要缴税。並設有王崗場、新鎮場、高港場,後歸王崗場所轄,中央設有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个都转运盐使司。 明中葉後吏治敗壞,嘉靖以后,山东沿海私自制盐及贩盐者增多,“东方之患,盐人盗水,矿人盗山”,“盐之于人,譬水火也。官盐之法,害于私贩,民嗛其情,是故贩者假水火以剽窃,人所谓潢池之盗也。”。灶户於萬曆時有八千七百多戶,但多逃亡殆盡,浙江灶丁试行摊入灶地。清朝取消了军户和匠户,但保留了灶籍,雍正四年(1726年)山东的灶丁摊丁入地。雍正六年(1728年)直隶长芦盐场的灶丁亦摊入灶地,征丁银三千四百一十四两零。1916年,山東省省長孫發緒將王崗場和壽光縣官台場合併為王官場。 煎鹽的成本大,灶戶常聚團公煎,灶民生产生活环境极其恶劣,明代《淮南中十场志》里收入的季寅《盐丁苦》诗:“盐丁苦,盐丁苦,终日熬波煎淋卤。”明清時流行《鹽丁嘆》:“煎鹽苦,煎鹽苦,煎鹽日日遇陰雨。”。雍正時,兩淮煎鹽用“火伏法”,均由場商造冊立案,由巡商嵇查督辦,外圍以墻,有官軍把守。.

新!!: 流亡和灶户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克伦威尔

查德·克伦威尔(Richard Cromwell;),奥利弗·克伦威尔之子,曾任英吉利共和國第二代護國公。.

新!!: 流亡和理查德·克伦威尔 · 查看更多 »

琉球国

琉球国(),又稱琉球王國,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臺灣和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日本薩摩藩入侵後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諸島外部勢力的入侵,特別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後,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內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國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1872年,琉球國被改設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併琉球,廢除琉球藩,編入鹿兒島縣;同年,以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

新!!: 流亡和琉球国 · 查看更多 »

神子田正治

子田正治()。是尾張海西郡鯏浦的「神子田肥前守」之子。豐臣秀吉部將,後因得罪秀吉,被流放,賜死。.

新!!: 流亡和神子田正治 · 查看更多 »

祇陀太子

祇陀(Jeta) 意為戰勝。為古印度憍薩羅國波斯匿王(Prasenajit)之太子。 給孤獨長者打算購買祇陀的園林,以奉獻給釋迦牟尼佛,但祇陀身為太子,富有無比,根本看不上給孤獨長者手上的銀錢,於是戲言「汝將黃金鋪滿園地,我方肯賣」。給孤獨長者歡欣鼓舞,耗盡家資,終於辦到要求,將金箔鋪滿了園地,祇陀太子感動而言:「園中土地,盡滿金箔,已為公得。惟我園中木未貼金箔,仍為我有。吾亦欲以獻佛也。」祇陀太子布施樹林予佛,給孤獨長者獻地建精舍奉佛,是為「祇樹給孤獨園」,簡稱「祇園」。 後異母弟毘琉璃(Virudhaka)兵變篡位,放逐波斯匿王。祇陀亦遭毘琉璃殺害,卒於舍衛城。.

新!!: 流亡和祇陀太子 · 查看更多 »

禹,远古时期中国神话人物,姒姓,夏-后-氏,传说名文命,後世尊稱为大禹,是黃帝軒轅氏玄孫,因在大禹治水中成功治理洪水之患的故事而广为人知。传说中,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开创者,定都于安邑(今山西夏县)。禹在尧时被封为夏伯,因又史称伯禹、夏禹。.

新!!: 流亡和禹 · 查看更多 »

秦嘉 (将领)

嘉,秦末大澤起義時陈胜的部將,一度自立為楚國大司馬,後遭楚上柱國项梁討死。.

新!!: 流亡和秦嘉 (将领) · 查看更多 »

移民出境

移民出境(Emigration,移民出境的人被稱為移出者),是指離開自己的國家或地區而定居於別處。外來移民則是以定居地的角度出發的用詞。在政治、邊界或一個國家建立之前,人類的移民行動被稱為人類遷徙。人們選擇移民出境有很多原因。有些是因為政治或經濟因素,亦可能是個人因素,例如在外地旅遊時找到自己的配偶而選擇移民來與他生活。許多在富裕國家生活的老人在退休時會選擇移民出境至一些與其國家氣候相異的地方。 不少政治或經濟移民都會與他們的家庭一同遷移到新地區或國家,而希望得到在他們原來的地方得不到的和平或工作機會。縱觀歷史,大批移民最終會返回自己的家園,這往往是因為他們在其他國家賺取到足夠的金錢。有時,這些移民遷往文化差異大的國家時,通常會感到自己被視為貴賓,而保留原本的文化、傳統和語言,有時亦會將這些傳給移民自己的孩子。本土文化和新文化之間的的衝突很容易造成社會上的差別,對「外國人」來說,有時必須了解的法律和社會制度是全新和陌生的,而導致他們通常會感到不舒服。通常情況下,移民社區是在當地逐漸形成的。 18、19和20世紀時,數以百萬計的貧困家庭或在国内遭歧视、受迫害、缺乏发展机会者離開歐洲移民至美國、加拿大、拉丁美洲各国、澳大利亚和新西蘭,對整個世界造成了深遠影響。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欧洲卷1750-1993》给出的数据,在1850—1920年间,约有1567万英国人、431万德国人、233万奥匈帝国人、858万意大利人和38万法国人离开本国去往欧洲以外的地方定居,其中英国人主要移居北美、澳洲和南非,德国人主要移居美国,意大利人主要移居巴西南部、阿根廷和美国,法国人主要移居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 雖然移民出境的定義模糊和可能略有不同,但移民出境或外來移民不應該與混淆,例如或種族清洗。 移民出境的動機可以是以獎勵來吸引人們離開,稱為誘因("pull" factors),例子:高收入、低稅率、氣候更好、較好的職業、更好的醫療設施、更好的教育設施、人與人之間更好的行為、家庭原因、政治穩定、宗教自由、相對自由和國家威望較高等;或是促使人們離開,稱為推動力("push" factors),例子:戰爭、饑荒、乾旱、疾病、貧窮、政治腐敗、政治分歧、原教旨主義、宗教不容許、天災、當地人不滿(例如經常遭到騷擾、欺負和虐待)、當地人不滿移民率過高、缺乏就業機會、缺乏各種權利和單一文化或宗教等。這些因素,除政治分歧和當地人不滿移民外,一般不會影響發達國家居民而導致移民。甚至是自然災害也不可能導致此類居民移民。.

新!!: 流亡和移民出境 · 查看更多 »

科举

科举是一種通過考试來选拔官吏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不論門第、以考试產生的“士大夫”阶层。除中國科舉外,鄰近中國的亚洲國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鮮半岛也曾引入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 。 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於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才被廢除;在越南更遲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廢除,整个科举共持续1300多年。现代社会公務員的选拔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新!!: 流亡和科举 · 查看更多 »

科特迪瓦

象牙海岸(Côte d'Ivoire),全名象牙海岸共和國(République de Côte d'Ivoire),是位於西非的國家,東接迦納,南臨几内亚湾,西及利比里亚和几内亚,北鄰馬里、布基纳法索。 象牙海岸在冷战时期曾是最繁盛的西非熱帶國家之一,但1985年后,由於政治腐敗,加上缺乏改革,國內的騷動、2002-2011年间的內戰,致使經濟一蹶不振。.

新!!: 流亡和科特迪瓦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马贾里亚夫

罕默德·马贾里亚夫(محمد يوسف المقريف;)是利比亚政治人物,利比亚国民议会議員,全国阵线党领袖。2012年8月9日,他当选利比亚国民议会主席,从而成为临时的国家元首。.

新!!: 流亡和穆罕默德·马贾里亚夫 · 查看更多 »

端午節 (華人)

華人的端午節,是華人的四大传统節日之一,与东亚其他地区的端午節节庆同样源于中国古代的端午节传统。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慶祝,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加入紀念多位中國歷史人物的內容,最廣為人知的是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1939年,抗日戰爭烽火正燃之際,重慶文藝界抗敵協會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於是議定每年端午節屈原逝世之日為詩人節。有些說法則與吳國大夫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端午节在各地有各种传统别称,包括“端陽節”、“重五”、“龙舟节”、“龙船节”、“双五节”、“肉粽节”(闽南地区使用)、“粽子節”等。此外,由于上述历史上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内容,华人的端午节文化和东亚其它地区的节庆文化出现区别,因此到了现代,为了区分其他地区的端午节,华人的端午节有時被稱為“中華端午節”,即華人所過的端午節,或稱“中國端午節”。.

新!!: 流亡和端午節 (華人) · 查看更多 »

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是中國西晋武帝时在汲郡古墓出土整理的戰國竹簡“汲冢书”的一部分,原無書名,因其編年體體例而命名為《紀年》,亦稱《汲冢紀年》。《竹書紀年》是一部於西晉太康二年(281年)被盜墓者不準(不作为姓氏音Fōu或Biāo、「ㄈㄡˉ」或「ㄅㄧㄠˉ」)所發現的古代史書,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編年體。它當時被埋藏於魏安-釐-王(一說應為魏襄王)的墓裡,記錄了從傳說時代的五帝到魏襄王(一說應為魏哀王)之間的重要歷史事件。竹书纪年於宋朝散佚。20世纪前后,经朱右曾与王国维等人考察先宋文献,重新輯錄了古本的主要内容。.

新!!: 流亡和竹書紀年 · 查看更多 »

第43屆金馬獎

43屆金馬獎,2006年華語電影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2006年度傑出電影與電影工作者。頒獎典禮於2006年11月25日晚間7時於台北小巨蛋舉行。本屆主題為「2006台北金馬獎-繁花盛開金馬來」,典禮主持人為蔡康永、侯佩岑,電視轉播由東風衛星電視台製播。.

新!!: 流亡和第43屆金馬獎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一次印度支那戰爭(Guerre d'Indochine),或稱法越戰爭,越南稱東洋戰爭()、反法抗戰(),是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间越南獨立同盟會为使越南独立与法國进行的一場戰爭,战争以越南獨立同盟會胜利,法國被迫簽訂日内瓦协定告终。.

新!!: 流亡和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王子之乱

二次王子之乱,是1400年朝鮮王朝发生的宫廷政变,又稱庚辰靖社。.

新!!: 流亡和第二次王子之乱 · 查看更多 »

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

米哈伊尔·馬爾科維奇·鮑羅廷(Михаи́л Ма́ркович Бороди́н,),俄羅斯猶太人,原名米哈伊尔·格鲁申貝格(Михаил Грузенберг),黨內化名:Kirill,1923年至1927年期間的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及蘇聯駐中國廣州政府代表。是协助孫中山联俄容共(“第一次國共合作”)的主要人物。.

新!!: 流亡和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 · 查看更多 »

納瓦茲·謝里夫

米安·穆罕默德·納瓦茲·謝里夫(میاں محمد نواز شریف,Mian Muhammad Nawaz Sharif,),生於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拉合爾,是一名曾三次成為巴基斯坦總理的商人及政治家。 他來自於一個源自克什米爾的知名商人家族,他是家中的長子。父親是伊塔法實業集團(Ittefaq Group of Industries)的老闆米安·穆罕默德·謝里夫(Mian Muhammad Sharif)。他妻子庫爾蘇姆·納瓦茲(Kulsoom Nawaz)是一位著名的職業摔角手「偉大的伽馬」(The Great Gama古蘭·穆罕默德)的外姪女,也是來自於克什米爾。 謝里夫在1990年代先後兩次被選為巴基斯坦總理,兩屆都沒有當滿任期。他最為讓國際間知名的事情則是1998年5月28日為了回應印度的核子試爆而下令展開巴基斯坦核子試爆,還有他在卡吉爾邊境衝突對抗印度的行為,1999年10月12日佩爾韋茲·穆沙拉夫將軍發動軍事政變結束他的執政。 2007年他結束流亡回國,2008年巴基斯坦大選領導穆斯林聯盟成為最大反對黨,2013年巴基斯坦大選,穆斯林聯盟取得壓倒勝利,成為第一大黨,第三度問鼎總理之位。2017年7月28日,巴基斯坦終審法院裁定因巴拿馬文件被調查的謝里夫表現不誠實而不再符合擔任公職的資格。不久之後,總理辦公室宣布他辭任總理。.

新!!: 流亡和納瓦茲·謝里夫 · 查看更多 »

紫之上

紫之上(),又譯紫姬、紫夫人,是日本平安時代作家紫式部所著的古典小說《源氏物語》中的人物,她是整本书除光源氏外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初期稱為若紫、紫之君(紫の君)。首次出場是在第五帖《若紫》,最終出場是在第四十帖《》。.

新!!: 流亡和紫之上 · 查看更多 »

紫柏真可

紫柏真可〈〉,明代南直蘇州人,俗姓沈,法名達觀,中年後改名為真可,號紫柏老人,後世尊稱他為紫柏尊者,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在第二次妖書案中,被東廠拷打,傷重圓寂。.

新!!: 流亡和紫柏真可 · 查看更多 »

織田秀信

織田秀信((天正8年—慶長10年五月初八)),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武將,洗禮名彼得。祖父為織田信長,父為織田信忠。關原之戰時反抗德川家康,被流放至死。.

新!!: 流亡和織田秀信 · 查看更多 »

红胡子埃里克

红胡子埃里克(Eiríkr hinn rauði,),也称“红魔埃里克”或“红发埃里克”及“红衣埃里克”,维京探险家,格陵兰的开发者。 埃里克出生于挪威罗加兰(Rogaland),其父名为Þorvaldr Ásvaldsson,“红胡子”是其绰号,传说中曾到达北美洲的莱弗·艾瑞克森是其子。 根据北欧史诗萨迦记载,红胡子埃里克因为犯谋杀罪而从冰岛流亡至格陵兰。 埃里克一家及其奴隶向西北航行,以探寻传说存在在那裡的陆地,当他在岛上定居下来后,便给该岛取名格陵兰(意即“绿色的土地”),以吸引更多的移民。(至少该岛南端的峡湾还是多草的) 他的这一妙计果然成功,最終有約4000名北欧移民移入,並和當地原居民因纽特人和睦相处。.

新!!: 流亡和红胡子埃里克 · 查看更多 »

约翰一世 (君士坦丁堡大主教)

金口聖若望(Ιωάννης Χρυσόστομος,,,或译约翰一世),正教會的君士坦丁堡大主教,重要的基督徒早期教父。若望一世以其出色的演讲与雄辩能力,對當政者與教會內部的譴責、與嚴格的苦行而聞名於世。後世人稱其为“金口”(χρυσόστομος,中文音譯為「屈梭多模」,意為「金口」),以讚譽其口才。 金口聖若望是重要的希腊教父,被许多教会封为圣人。東方正教會與東儀天主教會中,他與拿先素斯的聖格利高里和該撒利亞的聖巴西略一同被尊為。東方正教會與羅馬天主教都將其列為教會聖師之一。東方正教會中,金口聖若望的慶日(feast day)是11月13日及1月27日,在羅馬天主教中的慶日為9月13日。不過有些信義宗及聖公會以1月27日為其慶日。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認為他是聖徒,慶日在科普特曆的16日及 17日。 金口聖若望的聖髑曾于1204年被十字军從君士坦丁堡掠至罗马,教宗聖若望·保禄二世于2004年归还了这批圣物。.

新!!: 流亡和约翰一世 (君士坦丁堡大主教) · 查看更多 »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又譯伊曼紐三世,義大利語:Vittorio Emanuele,),義大利國王(1900年7月29日—1946年5月9日在位)兼阿尔巴尼亚国王(1939年-1943年在位)。 1900年其父親翁貝托一世遇刺後即位,繼續參加八國聯軍入侵中國,鎮壓義和團事件。此後接受自由派內閣,默許土耳其战争(1911年—1912年),并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法西斯份子奪取政權後,他成為墨索里尼的傀儡。1944年,他任命王儲翁貝托(即翁貝托二世)為攝政,本人放棄一切權力,但保持國王稱號。1946年遜位,義大利實行共和制以後,與其子流亡國外。 Category:意大利国王 Category:阿爾巴尼亞君主 Category:最高帝国元帅 Category:第二次世界大戰領袖 Category:第一次世界大戰領袖 Category:義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Category:義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戰人物 Category:義大利君主主義者 Category:義大利無神論者 Category:嘉德騎士 Category:那不勒斯人 Category:衣索比亞君主.

新!!: 流亡和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 · 查看更多 »

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Nulla poena sine lege),又稱為罪刑法定主義(no penalty without a law),是大陆法系刑法学上的重要原则,是指:法律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处刑。《中華民國刑法》第一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都具体规定此原则。 部分海洋法系國家如美國等,亦有類似規定。.

新!!: 流亡和罪刑法定原則 · 查看更多 »

猪湾事件

豬玀灣事件(Bay of Pigs Invasion、Invasión de Bahía de Cochinos),又称吉隆滩事件,是1961年4月17日,在中央情报局的協助下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在古巴西南海岸豬灣(吉隆滩,Playa Girón),向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政府發動的一次失敗的入侵。猪湾事件標誌着美国反古巴行動的第一个高峰。 在聯合國安全理事会针对美国的这次進攻是否合法的討論中,古巴指责美国非法进攻的提议被美国否决。 對美国来说这次未成功的进攻不但是一次军事上的失败,而且也是一次政治上的失误。国内外对这次进攻的批评非常强烈,刚刚上任90天的约翰·肯尼迪政府为此大失信誉,相反的卡斯特罗政权和古巴革命得到鞏固。由于古巴担心美國再次进攻,因此古巴开始與蘇聯靠近,最终导致了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

新!!: 流亡和猪湾事件 · 查看更多 »

田氏代齐

氏代齐,又称田成子取齐,指中国歷史上战国初年田氏篡奪姜姓成为齐国諸侯的事件。前386年,天子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宗廟绝祀,被田齐完全取代。.

新!!: 流亡和田氏代齐 · 查看更多 »

甲山郡

山郡()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兩江道東南部的一個郡,位於蓋馬高原中的甲山盆地。虛川江流經。面積1,075.628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70,611人。下分1邑、4勞動者區、20里。.

新!!: 流亡和甲山郡 · 查看更多 »

甲申政变

申政变又称甲申革命、甲申事變、开化党政变。1884年(甲申年)12月4日(农历10月17日)在朝鲜王朝发生的一次武力政变,激進派開化黨為了掌權,發兵挾持朝鮮高宗,並殺害穩健派勳貴,但事變第三日,被駐朝清軍將領袁世凱等人平定,故稱甲申事變,三日天下。.

新!!: 流亡和甲申政变 · 查看更多 »

申生

申生()春秋時代人物,姬姓,晉獻公嫡長子,齐姜所生,本是晉國太子,驪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齊,打算立奚齊為太子。後與優施通姦,合謀陷害申生,申生不願作亂而自害身亡。諡號「恭太子」、「恭世子」。.

新!!: 流亡和申生 · 查看更多 »

無人島

荒島(又稱無人島、无居民岛;英文:desert island)是一個無人居住或人口稀少的島。在世界上,荒島比有人島還要多。 除了地理上的概念,荒島也常用於文學、比喻和大眾想象,指一個人或一小撮人陷於孤立無援,或是被家庭、社會遺棄,而與文明隔絕的困境,例如《魯賓遜漂流記》就是以流落荒島為題。荒島也因此成為野蠻與落後的代名詞。.

新!!: 流亡和無人島 · 查看更多 »

燭影斧聲

燭影斧聲,也稱斧声烛影,是指976年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宋太宗赵光义隨即繼位之间所发生的谜案,史学界懷疑赵光義杀兄篡位。有关记载以僧文瑩的《續湘山野錄》最为著名。.

新!!: 流亡和燭影斧聲 · 查看更多 »

特木其勒圖

特木其勒圖,或稱滕吉勒吐,(,拉丁化:Temtselt Shobshuud 或 Temtsiltu Shobtsood),漢名席海明,(),蒙古族,原籍通遼市奈曼旗。畢業於內蒙古大學歷史系,曾組織學生游行示威,在1990年蒙古民主革命後流亡至蒙古國,1991年赴德國,為內蒙古人權保衛同盟主席,現任內蒙古人民黨主席。其妻陶利曾於1998年於北京機場被扣押遣返德國。.

新!!: 流亡和特木其勒圖 · 查看更多 »

狮子王

是一部1994年由華特迪士尼動畫片場製作、由华特迪士尼影片發行的动画史诗歌舞電影,為第32部迪士尼動畫長片以及在被稱為時代所製作的第五部動畫電影。《獅子王》由和罗伯·明可夫執導,監製,劇本由、和琳达·沃尔夫顿創作,原創歌曲則由艾爾頓·約翰和作詞家蒂姆·赖斯創作並由漢斯·季默配樂。電影採用群戲模式,配音員包括馬修·波特歷、、傑瑞米·艾恩斯、喬納森·泰勒·托馬斯、、納坦·朗、、路雲·雅堅遜、、、琥碧·戈柏、切奇·马林和。故事設定於非洲的一個王國,並曾从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取得灵感。 《獅子王》主角为一只名叫辛巴的幼獅,它將從父親木法沙中繼承榮耀石的王位。但在辛巴的叔叔刀疤(木法沙嫉妒心極強的弟弟)謀殺木法沙後,辛巴被誤導認為自己應對父親的死負責並開始流亡。在和的照顧下,辛巴逐漸成長,最後在兒時好友娜娜和他的萨满拉飛奇的啟迪下,重回榮耀石來挑戰刀疤以結束他的暴政,並重奪他在「生命的循環」中應有的王位。 《獅子王》的構思開始於1988年、和於歐洲宣傳《奥丽华历险记》時的一個會議。托马斯·M·迪斯科撰寫了,沃尔夫顿起草了第一份劇本,則被簽約為導演,其後Roger亦一同加入執導。電影的製作於1991年開始,唯集中了大量迪士尼頂級動畫家的《风中奇缘》亦在同一時期製作中。在工作人員前往肯尼亚地獄門國家公園研討電影的設定和動物的一段時間後,Scribner因不贊同將電影轉為音樂劇的決定並離開了製作團隊,由明可夫替代。而當Hahn加入計劃時,他對劇本十分不滿意,並很快重寫了故事。其後接近20分鐘的動畫鏡頭在佛羅里達迪士尼好萊塢夢工場製作,其中便包含了牛羚狂奔的動畫。 《獅子王》於1994年6月15日上映,並獲得影評家的正面評價,稱讚電影的音樂、故事及動畫。最後,電影全球票房達7.66億美元,並成為1994年全球總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当时全球總票房收入第二高的电影以及現時全球總票房收入最高的傳統動畫電影。《獅子王》獲得了兩項與音樂相關的奥斯卡金像奖以及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電影。電影亦促成了許多衍生作品,比如、兩部衍生录影带首映電影(1998年的續集《狮子王2:辛巴的荣耀》以及2004年的前傳/平行《狮子王3:Hakuna Matata》)、兩部電視劇《彭彭丁滿歷險記》及《》以及一個2011年的3D重製。 2016年,電影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因其「文化上、歷史上或藝術上的重要性」被選入美國國家影片登記表保存。一部由強·法夫洛執導的CGI重製則將於2019年7月19日於美國上映。 该片双碟版的白金典藏版DVD已经分别由中录德加拉、洲立、博伟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发行。电影原声带由滚石在两岸发行後,EMI、艾迴分别在中国大陆、台湾再度发行。.

新!!: 流亡和狮子王 · 查看更多 »

狄奥多拉女皇

奥多拉(希腊语:Θεοδώρα η Πορφυρογέννητη,拉丁化:Theodṓra ē Porphurogénnētē,或译提奥多拉、塞奥多拉等,,绰号“正统嫡系的”),是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八世和海伦娜皇后的小女儿,拜占庭和欧洲历史上的第三位女皇,也是拜占庭的最后一位女皇,马其顿王朝的末代皇帝(1042年-1056年)。 狄奥多拉1042年与女皇佐伊一世(狄奥多拉的姐姐)共治,1042年—1050年与皇帝君士坦丁九世(佐伊一世的丈夫)和佐伊一世共治,1050年—1055年与君士坦丁九世共治,1055年—1056年单独执政。狄奥多拉终身未婚。.

新!!: 流亡和狄奥多拉女皇 · 查看更多 »

益西曲桑

西曲桑(藏文: ཡེ་ཤེས་ཆོས་བཟང་། 英文: Yeshe Choesang 印度文: यीशि छोसं),1976年8月27日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东部地区理塘(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流亡印度的西藏记者、摄影师以及关注中国大陆特别是西藏的政治、商业、人权、环保、言论自由等方面的作家,持不同政见者,自1985年起流亡印度,现为海外独立网络新闻媒体《国际西藏邮报》总编。2007年12月10日,益西曲桑在印度喜马偕尔邦达兰萨拉麦罗甘吉成立《西藏新闻社》,这即为《国际西藏邮报》前身。该媒体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媒體和教育的發展,創造和平非暴力的溝通途徑,“促進西藏境內外藏人社會的民主與言論的自由”。该媒体紧密跟踪西藏的动态发展,并报导西藏流亡机构的活动和运作,不过,该网站至今在中国大陆遭到全面封锁。自2008年5月11日到2016年12月26日期间,该报网站访问量突破390万。.

新!!: 流亡和益西曲桑 · 查看更多 »

盧小嘉

盧小嘉,又作少嘉、筱嘉,民國四公子之一,山東省济南府济阳县人,民初将领卢永祥(盧子嘉)之子。盧小嘉的事蹟離奇,多出於街談巷論。.

新!!: 流亡和盧小嘉 · 查看更多 »

相 (夏朝)

,又作相安,(?-前1949年)是中國夏朝第五代君主。仲康之子,少康之父。 諸侯有窮氏的后羿把持夏朝政權,立了仲康為傀儡,仲康死後,相即位,《竹書紀年》記載相在位第一年攻淮夷,第二年攻風夷和黄夷,第七年--夷來訪。 后羿稱王之後,相流亡並依附同姓諸侯斟鄩氏。 后羿後來被其宰相寒浞所杀,寒浞派兵滅斟灌氏及斟鄩氏,殺了相。.

新!!: 流亡和相 (夏朝) · 查看更多 »

盛雪 (记者)

盛雪()本名臧锡红,华裔加拿大人,记者、作家、诗人和时事评论员,曾多次获得加拿大主流社会全国性新闻和写作奖项。她还曾以英文名“雷蒙娜·盛”在两部加拿大故事片中担任主要演员。.

新!!: 流亡和盛雪 (记者) · 查看更多 »

發配

#重定向 流亡.

新!!: 流亡和發配 · 查看更多 »

隱岐群島

隱岐群島,亦稱隱岐島,是位於日本島根半島北方約50公里的群島,總面積345.73平方公里,行政區劃分屬於島根縣隱岐郡下的3町1村。.

新!!: 流亡和隱岐群島 · 查看更多 »

韦皇后

韦皇后(),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自京兆韦氏驸马房,唐中宗李显第二任妻子。父韦玄贞,母崔氏,懿德太子、永寿公主、长宁公主、永泰公主、安乐公主生母。.

新!!: 流亡和韦皇后 · 查看更多 »

韦正矩

韦正矩(),或作韦政举,唐朝驸马。唐朝太子(李建成)家令、彭城郡公韦庆嗣的儿子,属于京兆韦氏的彭城公房。 史书没有记载韦正矩的生年。660年左右,在姐姐东阳公主的推荐下,守寡的新城公主再嫁韦正矩。史称韦正矩“遇主不以礼”,龙朔三年(663年)三月,使新城公主暴薨。公主的同母哥哥唐高宗将韦正矩杀死,流放他一族,按皇后的礼节把新城公主陪葬昭陵。東陽公主也得罪。不过,之后唐高宗又允许韦正矩与公主合葬,韦正矩的墓碑存至宋代。.

新!!: 流亡和韦正矩 · 查看更多 »

韓侂冑

韓(),又作仛冑,字節夫,祖籍河南安阳,中国南宋政治人物,北宋名臣韓琦之曾孫,母親為宋高宗吳皇后的妹妹。侂冑娶吴皇后的侄女为妻,无子。侄孫女是宋寧宗的恭淑皇后。 侂冑曾與宗室趙汝愚合作,迫宋光宗禪位予其子嘉王趙擴,即宋甯宗,史稱紹熙禪位,又任寧宗宰相,任內追封岳飛為鄂王,追奪秦檜官爵,力主北伐抗金,因將帥乏人而功虧一簣。後在金國示意下,被楊皇后和史彌遠設計殺害,函首予金。 侂冑因禁絕朱熹理學與貶謫趙汝愚,故被理學學者視為奸臣。元編《宋史》列為奸臣。.

新!!: 流亡和韓侂冑 · 查看更多 »

莊奴

莊奴,出生於北京,臺灣華語流行歌曲作詞人,本名王景曦,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流亡在外,為掩飾身份改名黃河。取名莊奴,是由於「我也願意作一個奴僕,為大眾服務。奴隸用的是犁耕,我用筆耕,老老實實寫些東西」。1949年,莊奴隨國軍來台灣。1952年,以「英雄愛國上戰場」榮獲五四文藝獎。 1958年,天南電影公司開拍歌舞片《水擺夷之戀》,作曲家周藍萍主動向導演唐紹華推薦素不相識的莊奴寫詞;唐紹華讚賞莊奴寫的「願嫁漢家郎」、「姑娘十八一朵花」,並誇獎周藍萍有眼光,從此莊奴正式為國語歌曲寫詞。 合作過最多次的作曲人是左宏元(常用筆名古月)與翁清溪(常用筆名湯尼)。 1992年與重慶女子鄒麟結婚,從此經常往返於台灣與重慶,並在2012年由重慶授予「榮譽市民」稱號,同年開始在重慶璧山定居。 2016年10月11日清晨6時11分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逝世。.

新!!: 流亡和莊奴 · 查看更多 »

莫姓

莫姓是一個漢字姓氏。在《百家姓》排名第168位。.

新!!: 流亡和莫姓 · 查看更多 »

莫舒舒二世

莫舒舒二世()为莱索托王国之前国王,也是带领莱民众从英国独立的开国君主。其幼小便从父亲西蒙·塞伊索·格里菲斯(当时的最高酋长)手中继承了王位,但因年幼,当时仍由王后马特斯布·阿米利亚·马特萨巴摄政。.

新!!: 流亡和莫舒舒二世 · 查看更多 »

莱索托

莱索托王国(Mmuso wa Lesotho,Kingdom of Lesotho),简称莱索托,位处非洲南部,是全世界最大国中国,全境完全被南非共和国包围,接壤边境线909公里长。因地处高原,莱索托也被称为“天空王国”。 莱索托这一国名的意思是“说塞索托语的人们”。其曾是欧洲的殖民地,所以欧洲惯称莱索托为巴苏陀兰。 莱索托是英联邦国家成员,1966年10月4日从英国独立。 其国土大小为30355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约1,942,008。 莱索托经济落后,为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约有49%的人口生活低于国际贫困线一天1.25美元,而且艾滋病情况严重失控。.

新!!: 流亡和莱索托 · 查看更多 »

莱索托历史

今莱索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万年前。目前史学界较为公认的说法是,莱索托的巴苏陀族是山人(the San)、科伊人和一支自非洲中东部迁徙而来的班图语族人的后裔。 现今的莱索托(当时称为巴苏陀兰)于1822年由酋长莫舒舒整合为一个单一的政治实体。在与布尔人的不断战争后,于1867年,成为英国保护国。巴苏陀兰于1966年独立,并成立莱索托王国。.

新!!: 流亡和莱索托历史 · 查看更多 »

菅原道真

菅原道真,出生於承和12年陰曆6月25日(845年8月1日),卒於延喜3年陰曆2月25日(903年3月26日)。是日本平安時代的學者、詩人、政治家。長於漢詩、被日本人尊為學問之神(相對地,日本傳統文化中的武神則是坂上田村麻呂)。33歳時被任為文章博士。醍醐天皇時晉升為右大臣、但受到左大臣藤原時平的讒言、被貶到九州太宰府擔任權帥(太宰府副統帥),後抑鬱以終,被後人尊稱為「火雷天神」。.

新!!: 流亡和菅原道真 · 查看更多 »

鐵鉉

鐵鉉(),字鼎石,河南鄧州(今鄧州市)人,元代色目人後裔。他是明惠帝時著名忠臣,在靖難之變時不肯投降造反奪位的燕王朱棣,被施以磔刑、油炸而死。後人尊其忠義不屈,在各地有鐵公祠以祀之。南明時,追赠太保、諡忠襄,清朝乾隆時諡忠定。.

新!!: 流亡和鐵鉉 · 查看更多 »

靖难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間发生的内戰。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續三年。建文帝缺乏謀略,任用主帥不當,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以燕京(今北京)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官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建文帝失蹤,朱棣登上帝位,是為明成祖。 歷史上藩王造反成功者還有南梁時的侯景、馬楚時的馬希萼等人(因割據政權的中央政府軍力有限),但大一統王朝則惟此一例,絕無僅有。.

新!!: 流亡和靖难之役 · 查看更多 »

須磨區

区()是位于神戶市西部的一区。.

新!!: 流亡和須磨區 · 查看更多 »

顧命八大臣

顧命八大臣(英文:The Eight Regents) ,又称赞襄政务大臣,是清咸丰帝臨終前指派,輔弼新君载淳的八位大臣,為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八人,其中以肃顺為首。 清咸丰辛酉年七月(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莊行宫(在今河北省承德市),遗诏三名御前大臣和五名军机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这八个人被稱作「赞襄政务王、大臣」,俗称顾命八大臣。 不久,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恭親王奕訢等隨即發動了政變,打倒了顧命八大臣勢力,八大臣非死即貶,即祺祥之变,或稱辛酉政变。.

新!!: 流亡和顧命八大臣 · 查看更多 »

项羽

項羽(),名籍,字羽,以字行,楚国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朝末年西楚軍事家,政治家。 楚国名將項燕之孫,七歲後隨叔父項梁遷吳中,秦末民变期间在会稽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起兵反秦 ,被楚後懷王封為魯公。前207年鉅鹿之戰中,項羽統率楚軍五萬大破秦軍五十萬,決定秦朝覆亡之勢,秦三世自降為「秦王」,不再稱「皇帝」。項羽起兵三年,即率領山東六國諸侯滅秦,分封天下,政由羽出,自封「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年僅二十五歲。 前206年,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項羽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未能重用范增、韓信、陳平,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前202年,項羽在垓下之战為劉邦指揮諸侯六十萬聯軍所敗,突圍至烏江後,自刎而死。 項羽被譽為中國历史最为勇猛的将领,史學家稱“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亦認為「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新!!: 流亡和项羽 · 查看更多 »

行動救星

《行動救星》是衛斯理系列中的其中一部小說,編號122,作者倪匡。該小說與《遊戲》有相關關係,出版日期為2000年10月。這是倪匡首次認為戰爭是令地球滅亡的原因。而書名的意思是以行動來拯救地球這個星球。.

新!!: 流亡和行動救星 · 查看更多 »

血腥法典

血腥法典(Bloody Code)為一個被用來描述1688年到1815年間,存在於英國的法律及刑罰系統的稱呼。.

新!!: 流亡和血腥法典 · 查看更多 »

袁恕己

袁恕己(),沧州东光(今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人,東漢末年諸侯袁绍子袁熙后人,袁異弘之子。唐朝政治人物。曾与張柬之、桓彥範等發動神龍革命,迫女皇武則天退位,唐中宗因而復辟。后因得罪韋皇后,被流放,遭武三思遣人殺死。.

新!!: 流亡和袁恕己 · 查看更多 »

裘小龙

裘小龙()(汉语拼音:Qiu Xiaolong,威妥玛拼音:Ch'iu Hsiao-lung),以英文创作的著名华裔小说家,诗人,前中国作协会员。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80年代末访美,起初是为撰写有关T.S.艾略特的书搜集素材,1989年六四事件后毅然决定携妻移居美国。当时有报道称,他因替学运筹款而被迫流亡美国,以免遭到中共当局的迫害。现与妻女定居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 80年代曾以中文创作诗歌、撰写评论及从事翻译。90年代曾出版反映中国巨大变迁的惊悚侦探小说。赴美留学期间,用英语开始小说创作。2000年发表处女作长篇英文推理小说《红英之死》(Death of a Red Heroine),相继入围由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创办的爱伦·坡推理小说大奖和白芮推理小说奖,翌年荣获安东尼处女小说佳作奖(the Anthony Award for best first novel),即第三十二届世界推理小说大奖。之后陆续推出以刑侦队长陈操探案为题材的系列小说,其作品已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丹麦、挪威、中国、日本等国翻译出版。但中译本的真实地名均遭变更,如上海市更名为H市,涉及政治的用词及内容亦被删减。.

新!!: 流亡和裘小龙 · 查看更多 »

西伯利亚

西伯利亞(Сибирь),古稱「鮮卑利亞」或「錫伯利亞」,是俄羅斯及蒙古国北部的一片非常大的地域,佔有整個北亞,面積約1,276萬平方公里,範圍西至烏拉山脈、東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哈薩克的中北部,以及蒙古国和中國的邊境。整個地域除了西南部份屬於哈薩克以外,其餘的都屬於俄羅斯,並且占据了其75%的領土。.

新!!: 流亡和西伯利亚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LGBT權益

在西班牙,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LGBT)的歷史可追溯至古羅馬;隨著時代變遷,在歷經近數十年來的重大改革與變化後,西班牙已成為世界上同志族群自由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最早在羅馬時代,性行為是一種征服和控制的權力象徵;演變至近代,同性戀學說出現,認為性行為是一種性傾向,甚至是生活型態。性的發展過程中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其中一項最主要的因子便是基督教信仰的影響力;它認為性行為的唯一目的是生殖,凡是不為生殖而進行的性行為都是不自然、有罪的,違背上帝的旨意。這個觀念反應在神權時代的立法上,如雞姦被判定為叛國罪,是處以火刑的死罪。直到啟蒙時代,個人自由漸獲重視,方見轉捩;1822年,雞姦行為始自西班牙刑法中除罪、合法化。西班牙社會漸漸突破困境、成功推動接納同性戀的思維之際,卻被接踵而至的西班牙內戰及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獨裁統治硬生生打斷,對同性戀者的壓迫再次興起。獨裁政權落幕後,權利運動又重新運行,但仍遭逢同性戀恐懼症等阻力。 現今,西班牙是世界上具有合法同性婚姻的十個國家之一,也已立法保障同性伴侶合法收養的權利,並積極制定了許多相關法律。西班牙的同志文化亦十分多元,如揚名國際的電影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以及2007年在馬德里舉行的歐洲同志驕傲遊行(Europride)。同志的可見度已經提升至以往難以想像的各階層,包括軍隊、憲警隊、法官和神父,儘管在足球等其他領域,同志平權之路仍然漫長。.

新!!: 流亡和西班牙LGBT權益 · 查看更多 »

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或称人民解放军入侵西藏、中國入侵西藏、等,具体见名称章节)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通过軍事行動和谈判,在1951年將西藏納入共產黨統治的事件。共軍入藏后西藏噶厦和西藏社會架構在中华人民共和國内保持不變,直至1959年藏區騷亂,西藏噶厦被中央人民政府解散,十四世達賴喇嘛自西藏流亡印度為止。 1949年7月,西藏噶厦為了避免捲入國共內戰,驅逐了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拉薩辦事處的人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逐步將与西藏相邻的云南、新疆、西康等省納入統治。1949年11月,西藏噶厦向美國、英國和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信,表示決意保持治權獨立状态,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任何侵入行動作出毫無保留的抵抗。1950年2月15日,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區、第二野戰軍司令部聯合發出「進軍西藏政治動員令」。中國人民解放軍10月7日开始進攻康區西部,10月19日攻克昌都,擊斃5,700餘名西藏官兵,俘虜了包括多麥總管阿沛·阿旺晉美在內的軍官和2,600餘名士兵,藏軍於10月21日投降。 噶廈政府從1950年11月起尋求國際援助,一直沒有獲得肯定答覆。噶廈在內部經過強烈爭論後,決定放棄向國際求援,而與中國談判。達賴喇嘛於1951年1月2日抵達與錫金相鄰的亞東,準備必要時流亡國外。1951年2月,西藏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4月抵達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李维汉等谈判。1951年5月23日,代表团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中共對外宣稱「西藏和平解放」。.

新!!: 流亡和西藏和平解放 · 查看更多 »

西藏自治区 (筹)

西藏自治区 (筹),是195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的用以替代和架空西藏地方政府而成立的西藏政权,为西藏自治区前身。.

新!!: 流亡和西藏自治区 (筹) · 查看更多 »

西鄉隆盛

西鄉隆盛(),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薩摩藩武士、軍人、政治家。他和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等人并称「维新三杰」。曾任明治政府的陸軍大將,後與明治政府決裂,並與政府之間發生了西南戰爭,失敗而自決(儀式性切腹)。死後,因輿論的同情、聲援,明治天皇因而特赦之,並追贈從三位品秩。弟西鄉從道。.

新!!: 流亡和西鄉隆盛 · 查看更多 »

馮君衡

冯君衡,字正平,高州人。武周潘州刺史,唐朝赠潘州刺史、广州大都督。北燕冯氏之後,越國公馮盎之孫、高力士之父。妻子越國夫人麥氏,两人育有三子一女,長子馮元璡、次子馮元珪、三子馮元一(高力士)。 由於馮弘不肯向北魏投降,於是逃亡至高句麗,其族人馮業帶同三百人渡海歸降刘宋。後來馮弘死於高句麗,於是宋文帝任命馮業為高州刺史。至馮業之孫馮融,出仕南朝梁的羅州刺史。馮融的兒子馮寶,娶南越族大姓冼氏女冼夫人為妻。遂成為南越族首領,權傾嶺南(今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越南北部一部份。)。因此高州馮氏自馮業開始逐漸壟斷嶺南各地刺史接近三百年。 武周聖曆时,父亲冯智玳逝世,冯君衡袭其位。聖歷初,遭司刑評事萬國俊誣陷他和流人(被流放者)串通謀反。697年武則天任命李千里為嶺南討擊使,馮君衡與堂兄弟馮子猶(一作子遊)、堂姪馮梧(許敬宗外孫)先後陣亡。 馮君衡死後,其妻和三名兒子失散。直至開元五年時,才獲唐玄宗平反。追贈廣州大都督,其妻麥氏於瀧州被嶺南節度使尋獲並送到京師,玄宗封其妻越國夫人。 他的墓碑於1955年西安市东郊高楼村出土。刻於唐开元十七年(729年),边长72厘米。志盖篆书故潘州冯府君墓誌铭九字,周边刻瑞兽间蔓草花纹。誌文楷书,二十五行,行二十五字。撰者为开元间宰相张说,无书者姓名。誌记冯君衡,为苗裔,因其少子高力士为右监门大将军,高力士在开元十七年(729年)葬其母麦氏时,恩诏追赠其父冯君衡为廣州大都督,招魂而与其母合葬。此志证明高力士原姓冯,后为宦官高延富收养,而从其姓。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冯君衡次子冯元珪也有墓誌铭称墓主为高府君,可见也已改姓为高。.

新!!: 流亡和馮君衡 · 查看更多 »

马希尔·阿萨德

希尔·哈菲兹·阿萨德(ماهر حافظ الأسد)是叙利亚军事和政治人物,是叙已故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小儿子、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弟弟,担任叙利亚共和国卫队司令、第四装甲师师长,以及秘密警察部队首长。他是巴沙尔政权的核心成员之一,被认为是叙国内仅次于巴沙尔的第二位最有权势的人物。.

新!!: 流亡和马希尔·阿萨德 · 查看更多 »

马库斯·福利乌斯·卡米卢斯

库斯·福利乌斯·卡米卢斯(Marcus Furius Camillus),约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前后。古罗马政治家与将领,其事迹在古罗马广为传颂。公元前396年攻克维伊,公元前391年被流放。公元前390年罗马被包围后,他受命担任独裁官,公元前390年到公元前367年前后,他五次出任独裁官的职位。.

新!!: 流亡和马库斯·福利乌斯·卡米卢斯 · 查看更多 »

马克西米努斯

乌斯·瓦列里乌斯·伽列里乌斯·马克西米努斯(Gaius Valerius Galerius Maximinus,),原名代亚(Daia),罗马帝国东部皇帝伽列里乌斯的外甥、养子,後自立罗马帝国东部皇帝(在位时间305年至313年),因敗於李锡尼,流亡而卒。.

新!!: 流亡和马克西米努斯 · 查看更多 »

驱逐出境

驱逐出境,是一個國家、組織或政權,因國防、外交、治安等理由,強制一個人或一群人,離開某個地方,有時還會搭配流放。.

新!!: 流亡和驱逐出境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乔伊斯

詹姆斯·奥古斯丁·阿洛伊修斯·乔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爱尔兰作家和诗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尤利西斯》(1922)以及《芬尼根的守灵夜》(1939)。 尽管乔伊斯一生大部分时光都远离故土爱尔兰,但早年在祖国的生活经历却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爱尔兰为背景和主题。他所创作的小说大多根植于他早年在都柏林的生活,包括他的家庭、朋友、敌人、中学和大学的岁月。乔伊斯是用英文写作的现代主义作家中将国际化因素和乡土化情节结合最好的人。.

新!!: 流亡和詹姆斯·乔伊斯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迪索

詹姆斯·雅克·约瑟夫·迪索(James Jacques Joseph Tissot),法国画家。他早年的作品题材以历史人物为主,但到了1864年,他改变了作品题材,开始描绘当时的人物,尤其是时尚女性,获得了巨大成功。 1871年,巴黎爆发起义,迪索也参与其中。政府镇压起义后,他被迫流亡英国。迪索在當地繪畫亦了躊躇滿志。他最终在1882年离开英国,返回法国。.

新!!: 流亡和詹姆斯·迪索 · 查看更多 »

詹龍欄

詹龍欄(),臺灣臺南縣東山鄉(今臺南市東山區)人,著名綁架集團首腦,因擅長在山區潛逃,綽號穿山甲。曾為重大通緝要犯,曾經策劃多起金額龐大的綁票案,並一度由土城看守所逃獄成功,因逃亡中國大陆後,在中國大陆又涉案被捕,被遣送回臺服刑。.

新!!: 流亡和詹龍欄 · 查看更多 »

高天神城之戰

天神城之戰(日語漢字:高天神城の戦い,假名:たかてんじんじょうのたたかい,羅馬字:Takatenjinjōnotatakai)是德川家康與武田勝賴兩度在高天神城(今屬静岡縣掛川市)的攻防戰。此外武田信玄等亦攻擊過高天神城。.

新!!: 流亡和高天神城之戰 · 查看更多 »

高甑生

高甑生,生卒年不详,唐朝初期的武将。 武德年间在李世民麾下,为秦王府裨将。武德四年(622年)李世民和李元吉率军征讨洛阳的王世充,高甑生与尉迟敬德、梁建方一起在洛阳城外生擒王世充的侄子王琬。后任岷州都督,参与了贞观三年(629年)和四年(630年)的反击突厥的战争,因功封为利州刺史。贞观九年,任盐泽道行军总管,随李靖讨伐吐谷浑。他率部首先进入青海,攻破了当地的羌族部落。在此役中,高甑生违反了李靖的命令,受到李靖的惩罚,于是他怀恨在心。回师后他诬告李靖谋反,未遂,以诬告罪被流放。 Category:唐朝岷州都督 Category:唐朝利州刺史 Category:唐朝行军总管 Z.

新!!: 流亡和高甑生 · 查看更多 »

高智周

智周(),常州晋陵人,唐朝官员,唐高宗年间为宰相。.

新!!: 流亡和高智周 · 查看更多 »

譚伯葉

譚伯葉 (Tam Pak Yip,),廣東省開平縣人,香港電影製片商會理事長、香港音樂曲藝協會常務理事。譚伯葉在廣州培正中學讀書,一生大部分時間在組織灌錄唱片,尤其經手大量粵劇、曲藝和廣東音樂。曾參加省港大罷工;九一八事變後,主持灌錄流亡三部曲《松花江上》、《保家鄉》、《歸不得家鄉》等數十張愛國唱片。1983年由香港返回廣州,因病進入廣州中山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搶救無效在1983年5月10日(星期二) 凌晨2時逝世,享齡75歲。1983年5月16日(星期一)上午在廣州殯儀館舉行追悼會,250多人參加。.

新!!: 流亡和譚伯葉 · 查看更多 »

譚國

譚國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國。 周朝初年大封诸侯的时候,周武王分封了谭国,位置在山东省章丘西,子爵爵位。因为国势一直不盛,不久成为齐国附庸国。 齊國公子小白出亡時,曾經過譚國,譚國國君不以禮接待。後來小白回國即位 (是為齊桓公),譚國亦未有派人祝賀。結果譚國在前684年被齊國所滅,譚國國君流亡到同盟國莒國。譚國後代以國名為姓氏。.

新!!: 流亡和譚國 · 查看更多 »

魏忠贤

魏忠贤(),原名魏四,入宮後改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復姓,出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後,復姓魏,改名忠賢,表字完吾。中国明朝末期宦官。直隶肃宁县(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在天啟年間與東林黨人爆發激烈的東林黨爭,拉攏齊楚浙黨官吏加入自己一方,是為閹黨。崇禎帝即位後遭整肅、流放,畏罪自殺,崇禎帝依然憤怒,將其屍體凌遲。.

新!!: 流亡和魏忠贤 · 查看更多 »

让-克洛德·杜瓦利埃

让-克洛德·杜瓦利埃(Jean-Claude Duvalier,绰号Baby Doc(娃娃醫生),),海地总统、獨裁者,迄今為止任職時間最長的海地總統,統治海地長達15年。由於他與父亲同樣擔任過海地总统,因此又常被稱為小杜瓦利埃以區別,而他的父亲則被稱為老杜瓦利埃。.

新!!: 流亡和让-克洛德·杜瓦利埃 · 查看更多 »

许彦伯

許彥伯,中國唐朝官员,祖籍高阳郡新城县,祖父許敬宗,父親许昂,弟弟是曾任右屯衛將軍、蘇州刺史的許韶伯。 他起家著作郎,而許敬宗晚年的文書大多都是由許彥伯代作。因納婢妾讒言而奏,被流放於嶺南,後來遇到赦免,才能回來。曾擔任太子舍人,很早就過世了,有集十卷。他有一個兒子叫许望。.

新!!: 流亡和许彦伯 · 查看更多 »

讓·喀爾文

-zh-cn:約翰·加尔文; zh-tw:約翰·喀爾文; zh-hk:約翰·加爾文;-(Jean Calvin;),又譯-zh-cn:約翰·喀尔文; zh-tw:約翰·加爾文; zh-hk:約翰·喀爾文;-、約翰·克爾文,是法国著名的牧師、宗教改革神學家,新教的重要派别──改革宗(或称歸正宗、加尔文派)的创始人。.

新!!: 流亡和讓·喀爾文 · 查看更多 »

谢尔盖·达基列夫

謝爾蓋·帕夫洛維奇·达基列夫(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Дя́гилев,,俄羅斯稱為塞爾)是俄羅斯的、贊助人、芭蕾舞承辦人和俄派芭蕾之創始人。.

新!!: 流亡和谢尔盖·达基列夫 · 查看更多 »

貝尼格諾·阿基諾三世

貝尼格諾·西梅昂·「諾伊諾伊」·許寰哥·艾奎諾三世;(Benigno Simeon "Noynoy" Cojuangco Aquino III,),菲律賓華人譯為亞謹諾,漢名許漸華,前菲律賓總統,出身於政治世家艾奎諾家族,是馬可仕時期的著名反對派領袖貝尼格諾·艾奎諾二世和其妻——後來成為總統的柯拉蓉·艾奎諾(許寰哥家族)之獨子。阿基诺三世於1998年至2007年出任菲律賓國會眾議員,2007年至2010年出任菲律賓國會參議員,於2010年菲律賓總統選舉中代表自由黨參選總統,以絕對優勢當選。.

新!!: 流亡和貝尼格諾·阿基諾三世 · 查看更多 »

鲧(?-唐堯七十年),字熙。黄帝的後代,顓頊五世孙,大禹之父,封崇伯。.

新!!: 流亡和鲧 · 查看更多 »

費利克斯·尤蘇波夫

費利克斯·費利克蘇維奇·尤蘇波夫,蘇馬羅科夫-埃爾斯頓伯爵(Князь Фéликс Фéликсович Юсýпов, Граф Сумароков-Эльстон;Prince Felix Felixovich Yusupov, Count Sumarokov-Elston;),出身俄国鉅富門閥。 費利克斯之父则曾任莫斯科市长,其母為鞑靼貴族后裔。1914年,費利克斯娶沙皇尼古拉二世外甥女伊琳娜公主为妻,當時英俊的費利克斯與美豔伊琳娜之結縭,是一時佳話。 1916年12月,費利克斯與德米特里·巴甫洛维奇大公等眾多志士們刺殺了荒淫的國師拉斯普京,贏得時人的讚歎。俄國革命後,費利克斯攜妻子移居法國,終享天年,1967年病逝於巴黎,享壽八十。1970年伊琳娜病逝。.

新!!: 流亡和費利克斯·尤蘇波夫 · 查看更多 »

贝娅特丽克丝 (荷兰)

碧翠斯(Beatrix Wilhelmina Armgard ,),全名贝娅特丽克丝·威廉敏娜·阿姆加德,曾任荷蘭女王(为荷兰王国所含4国的国家元首)。.

新!!: 流亡和贝娅特丽克丝 (荷兰) · 查看更多 »

贝岭

贝岭指的是下列人物或地名:.

新!!: 流亡和贝岭 · 查看更多 »

贾似道

賈似道(),字師憲,南宋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人,為南宋丞相,在南宋滅亡前最後二十多年掌握朝廷大权。 德祐元年(1275年),似道亲出督师。二月,至安庆鲁港,与元兵相遇,大将夏贵先已决计降元,至是不战而去,且扬言前锋已败,摇动军心,致全军溃散。战时私自与元朝議和,事闻,似道罢官、贬逐。八月,被监送官郑虎臣杀于漳州。未久,宋亡。.

新!!: 流亡和贾似道 · 查看更多 »

贾科莫·卡萨诺瓦

贾科莫·卡萨诺瓦(Giacomo Girolamo Casanova,),极富传奇色彩的意大利冒险家、作家、「追寻女色的风流才子」。18世纪享誉欧洲的大情圣。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卒於波希米亚的达克斯(现捷克杜赫佐夫)。 有关于卡萨诺瓦许多人都会将其与拜伦的小说/歌剧《唐璜》(Don Juan)相提并论,因为他们同样在一生中有着不计其数的伴侣。然而卡萨诺瓦终究不同于虚构的故事,唐璜只是一个传说,而卡萨诺瓦则是真真切切的历史。与唐璜中更加不同的是,卡萨诺瓦深爱着他所有的女人,并与她们长期保持着友好的关系。风流韵事也只不过是卡萨诺瓦丰富多彩的人生中某个章节。 卡萨诺瓦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当属其穷尽晚年精力的创作《我的一生》(Histoire de ma vie),这部法语写成的自传式小说讲述了卡萨诺瓦一生中的故事。选择法语撰寫只因为方便流传的原因(中世纪法语是欧洲最广为流传的语种)因此卡萨诺瓦在自传的序言中也写道:J'ai écrit en français, et non pas en italien parce que la langue française est plus répandue que la mienne(我用法语写自傳而不用意大利语,是因为法语比我自己的語言流传得更廣。)。由此可见卡萨诺瓦预想到或试图令自己的这部自传经久流传,为了方便以后未知的读者群而选择了一种更为普及的语言。此前另一位威尼斯的知名人物——剧作家卡罗·哥尔多尼(Carlo Goldoni)亦同样选择用法语书写自己的自传,或许亦对卡萨诺瓦产生了一定影响。虽然卡萨诺瓦撰寫的一些其他作品使用的都是意大利语,或许这位大情圣预知到了那些作品不会成为历史的纪念碑,然而自传就另当别论。.

新!!: 流亡和贾科莫·卡萨诺瓦 · 查看更多 »

贾米勒·阿萨德

贾米勒·阿萨德(جميل الأسد)是叙利亚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二弟、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二叔。他从1971年开始成为叙利亚人民议会议员直到去世。他也是一个民兵组织的指挥官。.

新!!: 流亡和贾米勒·阿萨德 · 查看更多 »

贾汗达尔·沙

賈汗達爾·沙(),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的第八位皇帝,巴哈杜爾·沙一世的兒子,統治了一段短暫時期(1712-1713)。他的頭銜為Shahanshah-i-Ghazi Abu'l Fath Mu'izz-ud-Din Muhammad Jahandar Shah Sahib-i-Quran Padshah-i-Jahan (Khuld Aramgah)。1712年2月27日,父親巴哈杜爾·沙一世逝世,賈汗達爾·沙與弟弟爭相宣佈繼位。最後,賈汗達爾·沙在貴族首領的支持下於1712年3月17日殺死其弟而得到皇位。 在位短暫的十一個月中,賈汗達爾·沙過着很浮奢的生活方式,他在宮廷中享受舞蹈和娛樂節目。他又晉升一位舞孃成為皇后,此舉震驚了整個莫卧兒帝國及受到反對。 1713年1月10日,賈汗達爾·沙在阿格拉的戰役中被貴族支持的侄兒法魯克錫亞擊敗,並諸流放。1713年2月11日,賈汗達爾·沙被職業刺客殺死。.

新!!: 流亡和贾汗达尔·沙 · 查看更多 »

越南国

越南国()是於1949年-1955年間存在於越南南部的一个法國傀儡政權,君主立憲制。1955年後由吳廷琰上臺,廢除了保大帝,將國家改組為越南共和國。.

新!!: 流亡和越南国 · 查看更多 »

超人:鋼鐵英雄

《--》(Man of Steel)是一部2013年美國超級英雄電影,改編自DC漫畫的經典人物超人的重啟電影。本片為DC擴展宇宙的第一部作品,電影於2013年6月14日上映。導演為查克·史奈德,由克里斯多福·諾蘭製作,大衛·S·高耶編寫故事大綱,並由亨利·卡維爾、艾美·亞當斯、麥可·夏儂、黛安·蓮恩、勞倫斯·費許朋、安潔·陶依、凯文·科斯特纳、、克里斯托弗·米洛尼以及羅素·高爾主演。本片大量運用灰暗色調,以及如同電玩遊戲的風格拍攝,故事則敘述在地球生長的氪星之子克拉克·肯特從小就為自己的能力所苦,長大後則四處打工並尋找和自己的父母及族人相關的消息,但不料之後氪星的薩德將軍意外現身,並且還打算強行占領地球,而這也使得克拉克不得不挺身而出化身為「超人」與其對抗。 《超人:鋼鐵英雄》主要劇組成員於2013年6月10日出席在美國的首映,同年6月14日全面上映(含3D、IMAX、4D)。本片票房極為成功,全球總票房收入超過6.68億美元,但影評反應兩極,支持者認為本片在敘事手法、演員演技、視覺效果以及角色塑造上卓然有成,而另一派批評者則認為本片節奏遲緩且缺乏驚喜。續集《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再次由查克·史奈德執導,2016年3月25日上映。.

新!!: 流亡和超人:鋼鐵英雄 · 查看更多 »

趙襄子

趙襄子(),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領袖,原名毋卹、無恤,春秋戰國之際晉國的大夫。生年不詳,任內與韓康子、魏桓子結盟,三家滅智,瓜分了正卿智伯所有食邑。卒於前443年。 卒諡襄,史稱趙襄子。 《史記》中所引趙襄子的紀年,在位為33年(前457至前425年)清華簡系年為前475年至443年。.

新!!: 流亡和趙襄子 · 查看更多 »

路易-菲利普二世 (奧爾良公爵)

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二世(Louis Philippe II;),全名奧爾良的路易·菲利普·約瑟夫(Louis Philippe Joseph d'Orléans),别名菲利普-平等(Philippe Égalité);是法国波旁王朝奥尔良公爵与后来的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的父亲。他以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支持革命而著名并在对路易十六的死刑判决中投下赞成票。但他自己仍然在雅各宾专政时期被处决。 路易-菲利普二世是路易十六的表兄。他在1752年继承沙尔特雷公爵的头衔,之后又在1785年成为奥尔良公爵。由于与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不睦,路易-菲利普二世并未居住在凡尔赛宫。 在1787年,随着路易十六与贵族在财政问题上的冲突,路易-菲利普二世因在高等法院挑战国王的权威而被放逐。随着1789年三级会议的筹备,路易-菲利普二世被选为贵族阶级的代表。他对第三等级的要求表示支持并于6月25日率领一小批贵族加入国民议会。这一举动使得路易-菲利普二世获得巨大声望。之后路易-菲利普二世在1790年被选为国民议会代表。当王室出逃时,路易-菲利普二世宣布放弃自己的头衔并改名菲利普-平等。然而在1793年他仍然由于自己儿子与法军指挥官夏尔·弗朗索瓦·迪穆里埃的叛逃而于1793年11月6日被斩首。.

新!!: 流亡和路易-菲利普二世 (奧爾良公爵) · 查看更多 »

軟禁

軟禁指的是用非暴力手段,合法或非法地把某人的活動範圍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中,在任何時間均受到監視,需要獲得批准才能出外。且未經批准的人不得與軟禁者有所接觸及連繫。與監獄比較,軟禁的情況比監獄稍微自由。有些被軟禁者的通訊(如電話、網際網路等)會受到限制甚至是被切斷。 以科技的方法限制被軟禁者的活動範圍時,通常會在該人手臂或腳上安裝俗稱「電子腳鐐」的電子感應器,無法除下。如果被禁者距離指定範圍太遠或試圖破壞感應器,系統會作出記錄,並通知執法機關。.

新!!: 流亡和軟禁 · 查看更多 »

黃巾之亂

巾之亂,又称黄巾起义、黃巾民變、黄帢贼乱,是中国東漢灵帝時的大规模民變,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以宗教形式(太平道)組織的暴动之一,開始於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由張角、张宝、张梁等人領導,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直接导致东汉的灭亡与三国时期的到来。漢末三國時期一干著名群雄幾乎都有直接、間接參與討伐黃巾軍作為爭霸天下的起點。.

新!!: 流亡和黃巾之亂 · 查看更多 »

黃庭堅

黃庭堅(),字鲁直,號山--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诗人,乃江西詩派祖師。书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黃庭堅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曾習藝於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一生陷入新舊黨爭,被新黨誣害、流放,官至知州。紹興初年,宋高宗追封其为太師、龍圖閣直学士,謚文節。.

新!!: 流亡和黃庭堅 · 查看更多 »

黃泉

黃泉,在漢字文化圈中是指人死後所居住的地方。打井至深時地下水呈黃色,又人死後埋於地下,故古人以地極深處黃泉地帶為人死後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陰曹地府。黃泉路,指人死時通往黃泉地府的路。 黃泉又稱九泉、九泉之下,九泉指九個泉井深,或謂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極深,地下極深處即謂黃泉。 日本《古事記》記載有陰間地府黃泉國。.

新!!: 流亡和黃泉 · 查看更多 »

黑神

《黑神》(黒神)是由林達永原作,朴晟佑作畫的漫畫。從2004年至2012年連載於日本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發行的漫畫雜誌《YOUNG GANGAN》上,全19卷。同名改編電視動畫於2009年1月8日至6月18日播放,全23話。.

新!!: 流亡和黑神 · 查看更多 »

黑龙江

黑龙江(a;“萨哈连”意为“黑”,“乌拉”意为“水”;Амар мөрөн,“哈拉穆连”),俄罗斯称之为阿穆爾河(Reka Amur,;此詞來自通古斯語族,意為「大河」或「大水」),是亚洲东北部的一条河流,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麓,在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形成。经过中国黑龙江省北界与俄罗斯遠東聯邦管區南界,之後以東北向穿越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最終流入韃靼海峽。其主流长2824千米,若以海拉尔河为源头计算,则总长度约4444公里,若以克魯倫河為源頭計算,則總長度5498公里。 黑龙江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從清朝立國至19世纪中期以前,黑龙江完全為中國內河,至19世纪中后期沙俄强行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之后,才成为中俄界河。後來蒙古國獨立,遂流經三個國家。2004年,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将两国国界以黑龙江为基本界限划清。.

新!!: 流亡和黑龙江 · 查看更多 »

黑龙江历史

今黑龙江省地区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东北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黑龍江最早的居民是古亞細亞人,後受通古斯人壓力,只分布於黑龍江下游,代表性民族是尼夫赫人。他們發展出發達的定居捕魚與海獸文化。.

新!!: 流亡和黑龙江历史 · 查看更多 »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是一部於2012年上映的超級英雄電影,由克里斯托弗·诺兰執導,並與他的弟弟強納森·諾蘭共同編劇。故事由諾蘭和大衛·S·高耶所提供。該片為諾蘭所執導的黑暗騎士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作品,且是《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年)及《黑暗騎士》(2008年)的續集。克里斯汀·貝爾、米高·肯恩、蓋瑞·歐德曼及摩根·費里曼分別於電影中飾演布魯斯·韋恩 / 蝙蝠俠、阿福·潘尼沃斯、詹姆斯·高登與盧修斯·福克斯。電影還出現了塞琳娜·凱爾(安·海瑟薇飾演)和班恩(湯姆·哈迪飾演)。 背景設定於上部《黑暗騎士》的八年後,新敵人班恩的無情虛假革命迫使隱居的布魯斯·韋恩復出成為蝙蝠俠,並從核危機之中拯救高譚市。劇情靈感來源自著名蝙蝠俠漫畫《》、《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和《》。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最初對電影蝙蝠俠第三部的發展有所猶豫,由於前作《黑暗騎士》獲得的高評價,諾蘭擔心三部曲可能無法超越二部曲的優異表現,但最終同意製作。拍攝地點包含焦特布爾、倫敦、諾丁漢、格拉斯哥、洛杉磯、紐約市、紐華克及匹茲堡。諾蘭使用IMAX 70毫米膠片攝影機拍攝多數場景,包含電影的前六分鐘,以強化畫面的品質。 電影的首映禮於2012年7月16日在紐約市舉行。7月19日在台灣、香港、澳大利亚和新西蘭上映,7月20日於美國及英國發行。該片收穫普遍影評人的肯定,其中許多人將其譽為2012年最佳電影之一。如同電影的前作,《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於全球進帳逾10億美元,使其成為蝙蝠俠系列電影中第二賣座的作品。該片目前在全球歷史票房總榜上名列第17位,同時亦於2012年的票房排行上名列第三。电影首映当天,在美国科羅拉多州奧羅拉的一家正放映该片的电影院内发生严重枪击案件,造成12人死亡,58人受傷。.

新!!: 流亡和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 查看更多 »

輕大娘皇女

輕大娘皇女(かるのおおいらつめ,生卒年不详),為允恭天皇之皇二女,生母為允恭天皇皇后忍坂大中姬。 姿容秀美艷麗,传说身有光彩甚至可以透过衣服发散出来,因此又名“衣通姬”。與身為同母兄的第一皇子—木梨輕皇子有染,违反了当时的伦理(同父异母兄弟姐妹可以婚嫁,但同母兄弟姐妹结合则为乱伦)。事發之後被流放於伊予。传说后来两人殉情。在《万叶集》中,记载着他们互相唱咏的情歌。 日本紀記其為;姿容豔妙,與母兄木梨輕皇子亂。事發覺,流皇女於伊予。.

新!!: 流亡和輕大娘皇女 · 查看更多 »

齊納 (伊斯蘭教)

齊納(زِنَاء)是伊斯蘭教法所指穆斯林在婚姻關係之外的非法性關係,包括外遇及婚前性行為,例如通奸(雙方同意的婚外性關係)、私通(未婚人士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性交)及同性性行為(同性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建立性關係)。 在遜尼派的四個法學派別及什葉派的兩個法學派別裡,齊納是伊斯蘭教法禁止的性交罪行,被歸類為侯杜德(真主有固定懲罰的指定罪行)。要就齊納而定罪,伊斯蘭教法院的卡迪(宗教法官)要倚靠婦女未婚懷孕、供認及四位目擊實際插入行為的證人。在伊斯蘭教的歷史裡以齊納的罪名作出起訴的個案裡,倚靠後兩者的個案較罕見,最多的是未婚懷孕婦女。一些法學派別的法律規定,如果被起訴的懷孕婦女否認性行為是出於自願,她需要有四名證人在庭上作證,證明她是被強姦。這種規定導致許多個案裡的強姦受害者被指觸犯齊納而受到懲罰,但是也有地區例外,例如馬來西亞伊斯蘭黨的伊斯蘭固定刑事法草案中,就提出因被強姦而懷孕的婦女不會在刑事法下被提控。另外,在沒有證人的情況下指控他人干犯齊納會被視為誹謗,也是屬於侯杜德的罪行。.

新!!: 流亡和齊納 (伊斯蘭教) · 查看更多 »

辛丑条约

《辛丑條約》,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議定書》,是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十一國在义和团运动结束、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協定。被認為是中国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9月7日(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故名辛丑条约,亦有“九七皇耻”一说。原條約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存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皇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

新!!: 流亡和辛丑条约 · 查看更多 »

远大前程 (小说)

《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又譯《孤星血淚》,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晚年寫成的教育小說。故事揭示了愛、忠誠和良心比財富和社會地位要更為重要。故事背景為1812年耶誕節前夕至1840年冬天,主角孤兒皮普(Pip)以自傳式手法,敍述從7歲開始的三個人生階段。 此小說貫彻了狄更斯文以載道的風格,透過劇中孤兒人生的跌宕起落,表達他對生命和人性的看法。該小說自1860年12月到1861年8月連載於作者製作的週刊《一年四季》,百年來被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舞台劇。.

新!!: 流亡和远大前程 (小说) · 查看更多 »

茉莉人生

《茉莉人生》(Persepolis,直譯为波斯波利斯)是一部2007年上映的動畫電影,根據瑪嘉·莎塔碧所創作的同名的漫畫所改編的。.

新!!: 流亡和茉莉人生 · 查看更多 »

郝浴

郝浴(),字冰滌,號雪海,後改號復陽,直隶定州人(今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清朝直臣,官至广西巡抚。他是銀岡書院(今「周恩來同志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的創建者。.

新!!: 流亡和郝浴 · 查看更多 »

胡廣 (明朝)

胡廣(),一名靖,字光大,号晃菴,諡文穆,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吉安路吉水州(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建文二年庚辰科状元,文淵閣大學士。明朝政治人物、内阁首辅。.

新!!: 流亡和胡廣 (明朝) · 查看更多 »

胡斯雕像

胡斯雕像(Pomník mistra Jana Husa)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舊城广场的一端,雕像描绘波希米亞的反教廷威權學者扬·胡斯、胜利的胡斯派勇士和新教徒,他们被迫流亡200年,而一位年轻的母亲象征国家的再生。这雕像揭幕于1915年,以纪念殉道500周年。雕像的设计者是,完全由捐款建成。.

新!!: 流亡和胡斯雕像 · 查看更多 »

郑虎臣

鄭虎臣(),字廷翰,一字景兆,中國南宋平江吳縣人,曾官至會稽縣尉。注有《吳都文粹》十卷。 早年擔任县尉,虎臣之父鄭塤為賈似道貶死,虎臣亦遭流放,遇赦歸鄉。宋恭帝德祐初年,賈似道謫授高州團練副使、循州安置。贾似道将谢太后给他的“免死牌”日夜带在身上,以求保命。 福王趙與芮厭惡賈似道,想要在賈似道流放循州途中將他殺了。虎臣因父仇,自請監押,途中勒逼折磨,以吳潛被賈害死的事來諷刺賈似道,贾似道服冰片(龙脑香,又稱冰腦)自杀未果。最後於漳州城南木绵庵(今属漳州市南,龙海九龙领下),虎臣趁其摘下免死牌挂于树上進入厕所時,刺殺了賈似道。丞相陳宜中聽聞消息,以“擅殺大臣”之罪,將虎臣處死。 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在木棉庵前的石亭中立下石碑,并亲书「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清乾隆年间的龙溪知县袁本濂又用一块石碑将这十个大字重述了一遍。旁边有1936年诸暨人陈琪撰文、汉寿人朱熙写的《木棉亭记》碑刻。.

新!!: 流亡和郑虎臣 · 查看更多 »

郑旺妖言案

郑旺妖言案是发生在明朝弘治到正德年间,有关明武宗身世的案子。《明史》載明武宗生母為孝成敬皇后張氏,後來卻傳出其生母為明孝宗妾室鄭金蓮,自稱為其父的鄭旺(又作鄭玉)被指造謠獲罪。 《明史》、《明書》、《明實錄》等正史皆指明武宗生母非張皇后的說法為謠言,《勝朝彤史拾遺記》、《万历野获编》亦採此說,但《治世余闻》等野史皆認為此案別有內情,《罪惟錄》更直指明武宗為鄭氏所出。.

新!!: 流亡和郑旺妖言案 · 查看更多 »

舜天

舜天(;)據《中山世鑑》和《中山世譜》中記載,是琉球國舜天王朝建立者,神號尊敦。1187年至1237年在位。 根據《中山世鑑》記載,他是日本武將源為朝的兒子。保元之亂後,源為朝被流放伊豆國,因遇大風漂流至沖繩本島,並與當地豪族大里按司的妹妹結婚,生子尊敦(即後來的舜天)。尊敦15歲時即成為浦添按司。 1186年,天孫王朝第25代(末代)國王為重臣利勇所弒,琉球國大亂。舜天出兵平叛,誅滅利勇。因天孫王朝末代王無子,22歲的舜天遂於次年被群臣擁立為王。 舜天王事跡無從考證,又據有神話色彩,因此有些沖繩學學者對其真實性提出質疑。《保元物語》中並沒有關於源為朝渡琉的記載,有些學者據此認為源為朝根本就沒有漂泊至琉球的經歷,因此舜天王為源為朝之子係後世附會。甚至有學者認為舜天王本人就是一個杜撰的人物,琉球第一個國王「不是舜天,而是英祖。.

新!!: 流亡和舜天 · 查看更多 »

队报

队报(法语原文:L'Équipe,意为“队伍、团队”),是一份法国的知名体育性报纸,其所有者为出版集团“Éditions Philippe Amaury”(简称为EPA)。该报纸以在足球、橄榄球、赛车及自行车竞技等方面的专业报道而著称。其前身为著名法文体育报纸《L'Auto》。 该报纸为了增加发行量,于1903年创立著名的“环法自行车赛”,而该赛事中著名的“黄色领骑衫”据说也与该报特有的黄色纸张有关。后来的欧洲冠军联赛也是根据队报记者Gabriel Hanot的提议而创立的。.

新!!: 流亡和队报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

阿弗列·屈里弗斯(Alfred Dreyfus,,) 是一名法國犹太裔軍官,1894年他被误判为叛国,导致德雷福斯事件。.

新!!: 流亡和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 · 查看更多 »

阿尔韦托·藤森

阿尔韦托·謙也·藤森(Alberto Kenya Fujimori,),生于利马,是日本裔秘鲁政治人物,1990年7月28日至2000年11月17日期间任秘魯總統,擁有秘魯、日本雙重國籍。 藤森是繼圭亞那於1970年3月17日至1980年10月6日出現首位華裔總統鍾亞瑟以來,出任拉美洲國家元首的第二位亞裔人士。在他就任期間,其功绩主要包括稳定秘鲁前任总统阿兰·加西亚领导下动荡的秘鲁经济和平息内乱。但他的領導也挨批過於專制,因而受到不少人的爭議。 藤森任职後期,被指涉及多宗政治貪污醜聞。自他的醜聞被揭發後,於2000年大选后逃到日本定居,只以傳真遞交請辭信。 秘魯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引渡藤森回秘魯受審。日本政府以他擁有日本國籍為由,拒絕引渡要求。至2005年11月7日,藤森於智利被捕,秘魯政府於翌年1月3日要求智利政府引渡藤森。2007年9月21日,智利最高法院终審判決,同意秘魯政府引渡藤森的要求。服刑至2017年獲得總統特赦。.

新!!: 流亡和阿尔韦托·藤森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阿布拉莫維奇·越飛

阿道夫·阿布拉莫维奇·越飛(Адольф Абрамович Иоффе,拉丁化:Adolf Abramovich Joffe;)是俄國革命家、布爾什維克政治家、蘇聯外交家,曾任蘇聯特使與中國國民黨創黨領袖孫中山會談。.

新!!: 流亡和阿道夫·阿布拉莫維奇·越飛 · 查看更多 »

蘇曉康

蘇曉康(),祖籍四川,出生于浙江杭州,為中國著名文學家、記者、異議份子,《河殤》總撰搞人,並以此而聞名,被視為是中國八十年代報導文學代表人物之一。八九民运後,被中國政府指控為八九學運的幕後黑手,而流亡美國。.

新!!: 流亡和蘇曉康 · 查看更多 »

赤道幾內亞-朝鮮關係

赤道幾內亞-朝鮮關係(적도 기니-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관계),是指赤道幾內亞共和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兩國之間的雙邊關係。赤道幾內亞在朝鮮沒有外交代表,然而朝鮮在赤道幾內亞首都馬拉博設有大使館,是少數設有朝鮮大使館的非洲國家之一。.

新!!: 流亡和赤道幾內亞-朝鮮關係 · 查看更多 »

赵姬

赵姬(),東周戰國時代女性,趙國邯鄲人,本名不詳,史學家因其出身地稱其為趙姬。秦莊襄王之王后,秦始皇嬴政之生母。.

新!!: 流亡和赵姬 · 查看更多 »

赵国

赵国,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也作勺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新!!: 流亡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赛珍珠

赛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直译为“珀尔· 赛登斯特里克·巴克”,),美国旅华作家,曾凭借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于1932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后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第一位女作家,以及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新!!: 流亡和赛珍珠 · 查看更多 »

開雲

是南美洲的一个港口城市,法屬圭亞那的首府,有開雲河流到大西洋。在1999年統計約有六萬人口。.

新!!: 流亡和開雲 · 查看更多 »

薛婕妤

薛婕妤,隋薛道衡女。唐高祖婕妤,出家为尼后法号宝乘。 旧新唐书的后妃传中皆无薛氏传记,可能因她未生育皇子。隋炀帝在609年缢死薛道衡后,其妻儿流放且末(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薛氏是否在此流放之列不详。她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成为唐高祖的妾室不详,仅知获封婕妤。薛氏“妙通经史,兼善文才”,唐高宗曾受教于她。649年登基后,高宗以师傅旧恩,封她为河东郡夫人,礼敬甚重。薛氏有意出家为尼,高宗尊从她的意愿,在禁中为她建造鹤林寺。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案发,薛氏和她的侄子薛元超因与上官仪私下书信来往而牵涉其中。最终薛元超长流巂州,薛氏则被削去河东郡夫人的邑号,幽禁于唐高祖别庙静安宫。其后,薛氏的境遇,已无法考证。.

新!!: 流亡和薛婕妤 · 查看更多 »

薛克构

薛克构(),蒲州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出自河东薛氏西祖第三房,唐朝官员。.

新!!: 流亡和薛克构 · 查看更多 »

藍博洲

藍博洲(),生於台灣苗栗縣西湖鄉,統派、台灣客家人,記者、報導文學作家及小說家。.

新!!: 流亡和藍博洲 · 查看更多 »

蒲壽庚

蒲壽庚(),號海雲,中国宋朝末年福建海商,其先世為阿拉伯穆斯林商人,後漢化,定居福建泉州。.

新!!: 流亡和蒲壽庚 · 查看更多 »

邯郸历史

邯郸历史,是指中国河北邯郸地区的历史。邯郸是中华文明黄河流域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且拥有三千一百年建城史,一百五十八年的赵国国都史,中国历史上曾有十一个朝代或政权定都于此,有“七朝故都”之称。 邯郸一名最早见于《春秋·谷梁传》:“襄公二十七年:故出奔晋,织絇邯郸,终身不言卫。”曾经引领过先进文化的文明古都—邯郸,独属于一个城市的名字,历经数千年不改,为中华地名文化之特例,神话传说中邯郸西部中皇山就是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距今八千年前武安磁山地区就有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前后经历八代国君;秦统一六国后,设置邯郸郡;西汉时期共享“五都盛名”;两汉交替之际,邯郸遭到刘秀的屠城,再加上常年的战乱,使得邯郸进入了长达一千多年的萧条期。特别是从东汉末年到隋唐之前,此间天下动荡,王朝交替频繁,战乱四起,中原地区长期处在社会动乱之中。邯郸和北方诸多城邑一样,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虽有几次出现短暂的复兴,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邯郸的发展趋势仍是在衰落过程。 三国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今临漳县)逐步兴起,袁绍、曹魏等势力先后占据邺城而称霸天下,此时,邯郸先属广平郡,后属魏郡;南北朝时,先后有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此建都;隋初隋炀帝下令火焚邺城;唐朝建立后,邯郸获得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出现了短暂的复兴。邯郸初属洺州,621年改属磁州,627年又属洺州,765年复属磁州。此时邯郸境内的魏州逐渐崛起,改稱大名府,成为“河北重镇”、“畿辅八府之首”,621年,魏州首府大名已成为黄河以北中心城市。安史之乱时,邯郸成为唐军和叛军的争夺的地点,邯郸再一次陷入战火。藩镇割据之下的邯郸城逐步没落;到北宋时,邯郸东部地区的大名县成为北宋“陪都”为北京大名府。 明清时期,邯郸隶属广平府、彰德府;民国初年,邯郸隶属直隶省冀南道,随着京汉铁路通车,邯郸发展迎来了机遇,在几十年内,由古代城市一跃到近代城市,抗战胜利后的邯郸第一次设立了市的行政建制,从此,实现了由近代城市到现代城市的转变;199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地市合并,邯郸地区周围所辖各县划归到邯郸市,称邯郸市。2016年,邯郸市撤销永年县、肥乡县、邯郸县,成立永年区和肥乡区。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邯郸由兴起、到繁盛、再到衰落、再兴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曲折。即便在长达一千多年的萧条期内,邯郸也作为一座城市(县城)一直延续下来,从未中断。悠久的历史,使得邯郸先后孕育出女娲文化、磁山文化、古赵文化、成语典故文化、建安文学文化、北齐石窟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广府太极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主要文化脉系。特别是与邯郸有关的成语达1500余条,被人称为「成语之都」或「成语典故之乡」。.

新!!: 流亡和邯郸历史 · 查看更多 »

邺城遗址

邺城遗址或称邺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由南北两座相连的城池组成(即邺北城、邺南城)。邺北城自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由曹操在旧城基础上开始营造。是为曹魏五都之一。后为后赵、冉魏、前燕都城。东魏时,兴建邺南城。为东魏、北齐都城。 邺城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20公里的漳河北岸,在今河北省临漳城区20公里,距河南省安阳市主城区18余公里。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北城、邺南城、铜雀台)和河南省安阳市东北(曹操高陵、西门豹祠)。1988年,以邺城遗址之名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邺城旧址附近,即临漳县及相邻的磁县和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交界处,还经常有重要的东汉與魏晋南北朝相关的考古學发现。.

新!!: 流亡和邺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肅清

肅清,是一個政治術語,即整肅清洗,意指政府或組織清除某些被視為身份不正的人或團體。在肅清的過程中,可能涉及到流血事件,也可以是通過非武力來解決的。然而,在歷史上,不少的被肅清者也被軟禁、監禁、驅逐、流放或者被處死;但也有的僅是開除、降職、免職、罷黜一切職權,有時事後能得到平反。.

新!!: 流亡和肅清 · 查看更多 »

蔡叔度

蔡叔度,姬姓,名度,是周文王第五子,周武王的弟弟。他是西周诸侯国蔡国第一任國君,在位年大約是從武王滅商後至三監之亂期間。 周武王灭亡商朝之后,把自己的八个弟弟分封在各个地方。叔度受封于蔡(今河南省上蔡县),建立蔡国,以監護商紂王太子武庚所統領的頑軍遺民。 在周成王時,蔡叔度因不满周公旦專擅朝政,與管叔鮮、霍叔處或武庚發動了著名的三監之亂,聲討周公。周公起兵東征,蔡叔度兵败后被流放于郭邻,卒于迁所。周公命蔡叔度子仲繼位於蔡。.

新!!: 流亡和蔡叔度 · 查看更多 »

蔡邦·玛加东格

蔡邦·玛加东格(),又译察邦萨玛甲东呷、察邦萨麦多准,是吐蕃帝国的一位女性政治人物。她是赤松德赞的一位妃子,支持苯教,反對密宗佛教。 蔡邦·玛加东格出身蔡邦氏家族,蔡邦氏家族的祖先象雄,是苯教的重要支持势力。不论是藏传佛教文献还是苯教文献都宣称玛加东格是一位苯教徒。玛加东格认为佛教兴盛以后,赞普的王位会因此失去。赤松德赞推广佛教、压制苯教的时候,便受到玛加东格的强烈反对。赤松德赞派遣白若杂纳、朱古埃巴、南喀宁波、杰韦罗朱、然炯纪居五人前往印度学习密宗教法,在朝中向大臣们强制推广佛教。玛加东格当众指责印度密宗使用人骨法器,即人的头骨、肠、皮、血用作祭祀用品,声称“这不是什么教法,这是印度进入吐蕃的罪恶”,要求将此五人处死,得到众多苯教的大臣的支持。赤松德赞迫不得已,用五个乞丐冒充这五位佛教高僧,将他们装在铜锅里丢进雅鲁藏布江,诡称五人已死。另一方面,把这些高僧隐藏起来翻译怛特罗(密宗)书籍。赤松德赞甚至亲自前去给他们送饭。玛加东格揭穿这一骗局,迫使赤松德赞将他们流放到偏远地区。 印度密宗高僧毕玛拉米扎(又译无垢友)入吐蕃弘法,也遭到强烈反对。但毕玛拉米扎说服了赤松德赞,最终白若杂纳等人被召回。 赤松德赞母亲的亲族那囊氏支持佛教,与蔡邦氏争权。赤松德赞偏袒那囊氏,任命那囊·杰岭拉囊(尚结赞)为大相,把持朝政。那囊氏排斥蔡邦氏,在一次议政的时候,尚结赞派儿子伍仁()把守宫门,禁止蔡邦氏一族入内。玛加东格所生的儿子牟如赞普大怒,提刀将其诛杀,闯入殿中,声称“长头颅”的人应该远远扔掉。赤松德赞大怒,把牟如流放到羌塘。 莲花生虽然使赤松德赞改奉佛教,但他认为苯教势力依然非常大,无法根除。莲花生预言,在他与赤松德赞死后,苯教势力势必会复兴。莲花生便以赤松德赞的妃子伊喜措嘉为空行母,传授眾人都不能接受的雙身法;又将女弟子波雍·嘉摩尊()嫁给赤松德赞。 797年,赤松德赞与大相尚结赞相继死去,蔡邦氏一族把持了政权,由玛加东格所生的儿子穆尼赞普继位。但穆尼赞普倾向于支持佛教,甚至保护波雍·嘉摩尊。玛加东格以嘉摩尊在赤松德赞的葬礼不敬为由处决了她,又将伊喜措嘉流放。但穆尼赞普依然继承推广佛教的政策,玛加东格遂将其毒死。牟如赞普自羌塘返回逻些继位,途中被那囊氏等佛教徒害死。蔡邦氏在权力斗争中失败,那囊氏等佛教势力抬头,拥立赤德松赞继位。.

新!!: 流亡和蔡邦·玛加东格 · 查看更多 »

锡金王国

锡金王国是在1642年至1975年间存在的一个独立国家,由世袭的却嘉(国王)统治。1861年成为英国保护国,1950年又成为印度保护国。1975年正式被印度吞并并成为印度的一个邦。第12代却嘉(国王)佩登东杜南嘉流亡美国,组建锡金流亡政府,宣称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统治。1982年,佩登东杜南嘉在美國紐約逝世,旺秋丹增郎加繼位。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此後锡金王室的王位不被任何国家政府承认。在文化和宗教方面,其与西藏和不丹联系甚密,从其首位国王由西藏迁移而来,和其与不丹有共同边界可以看出。.

新!!: 流亡和锡金王国 · 查看更多 »

蔣百里

蔣方震(),字百里,號澹寧,以字行,清浙江杭州府海寧州硤石鎮人。《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Ⅰ》,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ISBN 978-7-5000-0242-0中華民國時期軍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陸軍上將,著有《国防论》。.

新!!: 流亡和蔣百里 · 查看更多 »

鄭厲公

鄭厲公,'''姬'''姓,名突(),中國春秋時代鄭國君主(前701年─前697年及前680年─前673年在位),期間流亡達17年。.

新!!: 流亡和鄭厲公 · 查看更多 »

鄭子

鄭子,姓姬名嬰 (),字子儀,中國春秋時代鄭國君主 (前694年─前680年在位),史稱子儀或鄭子。 子儀在位十四年,是鄭莊公諸子中出任國君時間最長者。祭足繼續以大夫身份執政,直至前682年去世,但隨後鄭厲公來攻,子儀為部下傅瑕所殺,厲公復國。.

新!!: 流亡和鄭子 · 查看更多 »

鄭經

鄭經(tl;),福建泉州府南安人,明鄭王朝君主,一名錦,字賢之、元之,號式天,暱稱「錦舍」,鄭成功之嫡長子,與叔鄭襲爭位勝利後,在無大明皇帝的冊封之下,自行襲封了父王之延平王爵位,並封仁德將軍。於1663年至1681年在位,在位十九年,諡號文王。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本藩(Ponpoan;Pún-phoan)與臺灣國王(King of Tywan)稱呼鄭經。 鄭經對台灣的發展貢獻不小,在其在位掌政期間,在政治方面重用輔弼大臣陳永華,賜官諮議參軍與東寧總制以行宰相之職統領六官,將漢官制引入台灣;在教育方面,建文廟,除祭祀至聖孔子外,更是太學,將漢人之四書五經以及科舉制度攜入台灣,台灣也自此納入漢文化的範圍內。.

新!!: 流亡和鄭經 · 查看更多 »

鄭莊公

鄭莊公 姬姓,名寤生(),為中國春秋時代鄭國君主,《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記載,生年在鄭武公十四年(前757年)。 鄭莊公繼承其父鄭武公出任周平王的卿士,後來周平王寵信虢公,鄭莊公與周朝關係開始轉壞。在鄭莊公在位期間,鄭國國勢強盛,並曾發生多次戰事,包括由莊公之弟共叔段發動的叛亂,併吞戴國以及击败周桓王率領陳、蔡、虢等联军的繻葛之战。特别是后者,确立了郑国的“小霸”局面,证实了东周权威的衰弱。 鄭莊公對幾名兒子均相當寵愛,加上宋國和齊國進行干預,鄭國在莊公死後發生長達二十年的內亂。鄭莊公有四個兒子先後出任國君,分別為世子忽 (鄭昭公)、公子突 (鄭厲公)、公子亹及公子婴(子儀),最後以子儀被殺、鄭厲公復國結束,並由鄭厲公的子孫繼承鄭國君位。.

新!!: 流亡和鄭莊公 · 查看更多 »

鄭道傳

鄭道傳(정도전,),字宗之(종지),號三峯(삼봉),是高麗王朝末期和朝鮮王朝初期的文臣、政治家、詩人、革命家、儒學學者,朝鮮王朝的首任宰相(都評議使司事:1392年7月-1398年8月26日),本貫奉化。他在李成桂奪取高麗政權、建立朝鮮王朝的事件中立下了功勳。.

新!!: 流亡和鄭道傳 · 查看更多 »

鄭襲 (明鄭)

郑襲(tl;),字世襲,齋號葵庵。明末清初福建泉州泉安人,鄭氏王朝宗室,鄭芝龍第五子,鄭成功幼弟。鄭芝龍降清時,鄭襲跟隨鄭成功,後隨之來臺。因與鄭經爭位,被流放廈門,後降清。.

新!!: 流亡和鄭襲 (明鄭) · 查看更多 »

鄭昭公

鄭昭公(),姬姓,名忽,中國春秋時代鄭國君主 (前701年及前697年─前695年在位)。他是鄭國首位被暗殺的君主。.

新!!: 流亡和鄭昭公 · 查看更多 »

醢刑

醢刑,一作酼刑,也称菹醢,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酷刑之一,指將是把犯人殺死後,把屍體剁成醢(,即肉醬)。相傳這種刑罰是由商紂王所創,用以對付九侯。但也有對於活人使用者。.

新!!: 流亡和醢刑 · 查看更多 »

金大中

金大中(,),号后广(후광),別名忍冬草(인동초),本贯金海金氏,韩国政治家,大韩民国第15任总统,在朴正熙、全斗焕独裁政权期间多次因民主斗争入狱,被称为“亚洲的曼德拉”,200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年轻时的金大中原本是个成功的南韩企业家,但他从小就对政治感兴趣。在朝鲜战争停火后不久,他便弃商从政。长期以来,他作为在野党领袖致力于发展韩国民主事业。为此,他曾五次死里逃生,经历了六年狱中生活和十年的软禁、流亡生涯,屡次遭到韩国当局囚禁、流放、车祸谋杀、判处死刑等迫害。在其四十多年的政治竞选和民主斗争中,金大中屡败屡战,最终于1997年当选为韩国第十五任总统,被韩国舆论称为“巨木”。1998年2月25日,金大中正式宣誓就任韩国总统,入主青瓦台,成功实现了韩国现代史上朝野政党首次政权和平交替。 金大中执政期间致力复苏遭受亚洲金融风暴打击的韩国经济,改革韩国的经济体制,使韩国成功完成企业民营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在对北问题上,他采取“阳光政策”,曾在2000年成功进行首次南北双边会谈,并在同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另外,他通过协调发展与美国、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有效维护了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地位与威望。 金大中1956年由天主教漢城總教區卢基南总主教付洗成为一位天主教徒,圣名为托馬斯·摩爾(Thomas More),代父是当时韩国副总统张勉 。金大中的座右铭是“敬天爱人”,也是他一生奉行的理念。.

新!!: 流亡和金大中 · 查看更多 »

金大中绑架事件

金大中绑架事件(김대중 납치 사건)指1973年8月8日發生在日本東京的綁架事件。該事件由大韓民國(KCIA,現在大韓民國國家情報院的前身)策劃實施,目標為當時流亡美國與日本的大韓民國政治家、民主派人士及最大反對黨領袖,後來成為韓國總統的金大中。.

新!!: 流亡和金大中绑架事件 · 查看更多 »

金匱之盟

金匱之盟,俗作金櫃之盟,指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趙光美的生母)臨終時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命太祖趙匡胤传位于弟趙光義。這份遺書藏於金匱之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

新!!: 流亡和金匱之盟 · 查看更多 »

金玉均

金玉均(김옥균,),字伯温,號古筠。是朝鮮王朝的政治人物。出身忠清南道。.

新!!: 流亡和金玉均 · 查看更多 »

腳步聲 ~Be Strong

《腳步聲 〜Be Strong》(日語:足音 〜Be Strong),是日本樂團Mr.Children的第35張單曲,於2014年11月19日發行。.

新!!: 流亡和腳步聲 ~Be Strong · 查看更多 »

色佛尔条约

色佛爾條約(Traité de Sèvres)是協約國與奧斯曼帝國在1920年8月10日簽訂的一項條約,屬於1919年巴黎和會系列條約的一部份。內容主要為削弱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及國力,防止它再發動對外擴張的戰爭。 該條約被普遍認為是側重協約國(尤其是英國、希臘和亞美尼亞等國)的利益,而對奧斯曼帝國和土耳其人十分苛刻。由凱末爾率領的土耳其民族主義者對條約作出了否定,並與依據條約佔領小亞細亞的亞美尼亞、希臘和法國軍隊戰鬥,是為土耳其獨立戰爭。 土耳其民族主義者最後戰勝,成立土耳其共和國,取代奧斯曼帝國政權,並與協約國簽訂《洛桑條約》。因此色佛爾條約成為巴黎和會各條約中唯一爾後被完全取代的條約。.

新!!: 流亡和色佛尔条约 · 查看更多 »

苏武

苏武(),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漢郎中、栘中廄監、中郎将、典属国、右曹典属国。.

新!!: 流亡和苏武 · 查看更多 »

苦海 (電影)

是廣州華藝影片公司(Chinese Artistic Film Company)在1934年初期於香港九龍鑽石山『陳七花園』開設分廠所拍攝的第二齣黑白默片。在香港首輪公映時,中央戲院大堂陳列一座身高九尺的野人道具作為宣傳。.

新!!: 流亡和苦海 (電影) · 查看更多 »

英國2010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流亡和英國2010年6月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联邦

英格蘭联邦(Commonwealth of England),1649年由英國國會建立,統治英格蘭王國。在奧利弗·克倫威爾征服愛爾蘭王國後,從1653年5月起開始統治蘇格蘭王國。 1653年,奧利弗·克倫威爾解散殘餘國會,自任為護國公,將國號改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联邦(Commonwealth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Ireland)。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結束了這段共和國時期,國號改為英格蘭王國。.

新!!: 流亡和英格兰联邦 · 查看更多 »

苗劉兵變

苗劉兵變,又稱劉苗之變、明受之變,是建炎三年(1129年)由苗傅和劉正彥發動,誅殺宋高宗趙構寵幸的權臣及宦官以清君側,並逼迫宋高宗將皇位禪讓給三歲的皇太子趙旉的兵變。兵變消息傳出後,苗、劉二人沒有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各地將領紛紛採取勤王平亂的立場,出兵鎮壓,苗傅和劉正彥見局勢失去控制,連忙奉宋高宗復辟,最後兩人被打敗,在建康被寸斬。.

新!!: 流亡和苗劉兵變 · 查看更多 »

考那斯

考那斯(立陶宛语:Kaunas)是立陶宛第二大城市和舊都(1922年-1940年)。人口361,274(2005年)。 位於立陶宛最大的两条河流尼曼河和涅里斯河匯流之處,毗邻立陶宛最大的水体考纳斯水库。.

新!!: 流亡和考那斯 · 查看更多 »

虞翻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是三国时期東吳的经学家和政治家;既能著书立说,又通醫理和占卜,官至骑都尉。.

新!!: 流亡和虞翻 · 查看更多 »

陳一諮

一諮(),出生于四川成都,陕西省三原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經担任中國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所長、中国改革开放基金会中方主席、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等职。他被認為是1980年代在中国主持农村、经济和体制改革的智囊首脑、农村体制改革的主推手,受到胡耀邦和趙紫陽等改革派領導人的器重,在六四事件中反对武力镇压学生,於6月4日以辭職及退黨明志,被迫流亡美国,后遭到李鹏秘密通缉。2002年發現罹患癌症,於病中撰寫《陈一谘回忆录》於2013年六四前夕出版。.

新!!: 流亡和陳一諮 · 查看更多 »

陶仲文

陶仲文(),原名典真。明代湖北黄冈人。著名道士,獲嘉靖帝寵信。嘉靖二十年(1541年),進少师,兼少傅、少保。嘉靖三十九年(1560)去世。.

新!!: 流亡和陶仲文 · 查看更多 »

陶片放逐制

陶片放逐制(希臘文:ὄστρακον;英文:Ostracism),又譯陶片放逐法、貝殼放逐法或陶片流放制等,是古代雅典城邦的一项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于前510年创立。雅典人民可以透過投票強制將某個人放逐,目的在於驅逐可能威胁雅典的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

新!!: 流亡和陶片放逐制 · 查看更多 »

陸贄

贄(),字敬輿。吴郡嘉兴(今浙江嘉興人),原籍吴郡吴县(今苏州),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医学家,曾為唐德宗宰相,後遭流放,贈兵部尚書,謚曰宣,人稱陸宣公。子陆简礼,兵部郎中。曾孫陸器,開成五年狀元。今在浙江省嘉善县惠民镇,有陆贽墓遗址。如今的常用成语“情有可原”也是源自他起草的诏书《授王武俊李抱真官封并招谕朱滔诏》.

新!!: 流亡和陸贄 · 查看更多 »

陸樹聲

樹聲(),字與吉,別字維吉,號平泉,又號無諍居士,別號長水漁隱、適園主人、九山山人、大歇生等,直隶華亭县(今屬上海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禮部尚書。.

新!!: 流亡和陸樹聲 · 查看更多 »

陈友谅

陳友諒(),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五月出生於河南江北行省沔阳府玉沙县(今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石垸村洪湖口);元末时期群雄和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中国元末陈汉政权建立者。 1359年,陳友諒挟持徐壽輝,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1360年)闰五月十六日,其在采石五通庙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年号为大义,建立陳漢政權。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隨即陳友諒與張士誠合攻朱元璋,并趁机出兵围住朱元璋的金陵應天府,朱元璋遣部下胡大海進攻信州,迫陳友諒回師救援。朱元璋一面離間張士誠,張按兵不動。陳、朱雙方在金陵城(今南京)西北的龍灣(今南京市大胜关)展開惡戰,不巧江水退潮,百艘巨艦擱淺,陳友諒大敗,敗走江州(今九江)。 陳友諒广义上在位时间仅为4年,狭义上为3年。1363年10月3日鄱陽湖之戰的时候,陳友諒身中流矢,四十四岁卒于鄱陽湖之戰。.

新!!: 流亡和陈友谅 · 查看更多 »

陈完

陳完(前706年 - ?)媯姓,陈氏,陳與田古音相近,入齊國後,又改为田完,為陳厲公之子,歸附齊國,為大夫,諡敬仲,是田齊的始祖及田姓得姓始祖。.

新!!: 流亡和陈完 · 查看更多 »

陆凯 (三国)

凱(),字敬風,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陸遜族子。三國时孫吳後期重臣,官至左丞相。.

新!!: 流亡和陆凯 (三国) · 查看更多 »

陕北石油事件

陕北石油事件也称陕北石油案、陕北油田事件、陕北民营石油事件等,指2003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人民政府以依据国家规定为由将原由民营资本经营的陕北几千口油井资产“收归国有”,而引发的地方政府与民营企业主的纠纷。在油井价值评估上,地方政府同民营企业主差距很大,双方由此产生争议。遭受损失的部分陕北民营石油企业,开始寻求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但遭遇想像不到的困难。.

新!!: 流亡和陕北石油事件 · 查看更多 »

Mr.Children

Mr.Children(簡稱ミスチル(Misuchiru))是日本當代最著名的搖滾樂團之一,成員有四人,包括主唱樱井和寿、吉他手田原健一、貝斯手中川敬輔,和鼓手鈴木英哉。所屬經紀事務所是烏龍舍(2014年4月以前),所屬唱片公司是TOY'S FACTORY。 在高中時期,櫻井和壽與中川敬輔已經在輕音樂社結識並且計畫組團,櫻井和壽又遊說原為棒球社社員的田原健一加入。1988年9月,三人皆高中畢業,在中川敬輔的介紹下,鈴木英哉加入,四人組成團名「THE WALL」的團體。1989年1月1日改團名為Mr.Children,從此Mr.Children成為地下樂團四處遊唱,直到1992年在好友寺岡呼人的引薦下,四人認識名製作人小林武史,Mr.Children正式打入主流市場,成為日後撼動日本流行樂界的一股新力量,掀起當時名為「Misuchiru現象」的風潮。 Mr.Children至今已發表了32張冠軍單曲(不含跟桑田佳祐合唱的《奇跡の地球》以及網路配信下載),12張原創性(非精選)冠軍專輯。截至2011年8月,生涯唱片總銷量為約5497.9萬張。.

新!!: 流亡和Mr.Children · 查看更多 »

R·A·萨尔瓦多

R·A·萨尔瓦多(R.

新!!: 流亡和R·A·萨尔瓦多 · 查看更多 »

暴風雨 (池上永一)

《暴風雨》(テンペスト),為池上永一的日本小說,另外也有原作改編的同名電視劇。.

新!!: 流亡和暴風雨 (池上永一) · 查看更多 »

投名狀

《投名狀》(The Warlords)2007年由中國大陸和香港聯合投資製作的战争劇情片,故事背景是1860年代清朝太平天國時期,故事大綱改編自太平軍譚紹光部降卒被殺,與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 本片由陳可辛執導,李連杰、劉德華和金城武主演,于2007年12月上映Coonan, C., Variety, 2007-03-30.

新!!: 流亡和投名狀 · 查看更多 »

查尔斯·泰勒 (利比里亚政治人物)

查尔斯·泰勒(Charles McArthur Ghankay Taylor,)利比里亚政治人物,曾于1997年至2003年8月11日间任第22任利比里亚总统。在1990年代初的利比里亚内战时他是非洲最知名的军阀、獨裁者之一。内战結束后他被选为总统。此后他被迫流亡。他被关押在海牙联合国监狱中受塞拉利昂特别法庭审判,2012年5月30日被裁定謀殺、強姦及強迫兒童當兵等11項罪名,被塞拉利昂特别法庭判處入獄50年。.

新!!: 流亡和查尔斯·泰勒 (利比里亚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查克建

查克建,字求雯,号用民,浙江海宁人,清朝官員。 查克建为查慎行之子,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考中丁丑科三甲进士,历官束鹿知县、凤翔知府。雍正五年(1727年)其叔查嗣庭案发後,其父因年老谨慎被雍正帝赦免,查克建也免遭流放。.

新!!: 流亡和查克建 · 查看更多 »

柳芳

柳芳(生卒年不詳),字仲敷,唐朝蒲州河東(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朝史官。.

新!!: 流亡和柳芳 · 查看更多 »

极权主义的起源

《极权主义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Elemente und Ursprünge totaler Herrschaft),初版書名为《我们当前的负担》,為德裔美國籍犹太人政治學家漢娜·鄂蘭於1951年出版的分析极权主义的政治學論著。以反猶主義、帝國主義及極權主義三个论述视角來分析極權主義的起源,此書說明極權主義不同於傳統專制獨裁的現代性特質,說明為何極權主義的意識型態動搖啟蒙理想及普遍人權原則,最終使歐洲國家面對國內少數族群時未能阻止不當國家及集體暴力的歷史及意識型態問題,特別是帝國主義擴張所帶來的「種族思想」與「官僚統御」。此書確立了阿伦特作為重要政治思想家的地位。.

新!!: 流亡和极权主义的起源 · 查看更多 »

枷項

枷項是將犯人綁在衙門前或市中心示眾的一種刑罰,若枷的重量過高,很容易會令受刑者死亡,所以枷項不但是酷刑,還是一種死刑。.

新!!: 流亡和枷項 · 查看更多 »

林双盼

林岡(),原名林雙盼,乳名阿盼,是一位出生於廈門鼓浪嶼的霧峰林家成員、抗日戰爭人物、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工作者及外交家。.

新!!: 流亡和林双盼 · 查看更多 »

林黑兒

林黑兒,清末天津义和团附屬的宗教團體红灯照首领,称号为“黃蓮聖母”。八国联军時被擒,不知所蹤。.

新!!: 流亡和林黑兒 · 查看更多 »

林蕴

林蕴,字复梦。福建莆田人。唐朝官员。 西川节度使韦皋辟为推官。806年,刘辟谋反后,林蕴不从被关押,后斥为唐昌县尉。刘辟败后,林蕴迁礼部员外郎,出为邵州刺史。复坐赃,流放儋州而卒。 Category:唐朝推官 Category:唐朝县尉 Category:唐朝礼部员外郎 Category:唐朝邵州刺史 Category:莆田人 Y.

新!!: 流亡和林蕴 · 查看更多 »

枕中記

《枕中記》,又稱《黃粱記》、《邯郸夢》、《呂翁》等,是《唐人傳奇》中的名篇,作者是沈既濟。.

新!!: 流亡和枕中記 · 查看更多 »

揆一

揆一(Frederick Coyett,),直譯為弗雷德瑞克·柯耶特,是一名瑞典貴族、荷蘭東印度公司官員,也是台灣荷蘭統治時期的最後一任台灣長官。.

新!!: 流亡和揆一 · 查看更多 »

李姬镐

李姬镐(이희호;),大韩民国第15任总统金大中的夫人,韩国女权运动和社会活动家,朝鲜半岛和平统一推动者。 李姬镐1922年9月21日出生于朝鲜日治时期京城府(今首爾特別市)寿松洞,1962年5月10日与金大中结婚,经历了丈夫从死囚到总统的传奇人生,人民网。她热衷于社会活动,反抗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呼唤妇女解放,反对军事独裁,争取民主,并致力于南北韩和解与统一。.

新!!: 流亡和李姬镐 · 查看更多 »

李孝逸

李孝逸,唐朝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八叔鄭王李亮的孙子,淮安王李神通的儿子。 少年好学,颇能属文。始封梁郡公。唐高宗时,四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武后擅国,入为左卫将军,非常宠遇。684年,徐敬业起事,朝廷以李孝逸为左玉钤卫大将军、扬州行军大总管,帅师南讨,敬业大败。李孝逸克扬州,敬業敗死。以功进为镇军大将军,徙封吴国公。 武承嗣忌恨他,以谗言,迁其为施州刺史。又向武后诬告他谋反,因其有功,免死,流放海南岛的儋州,不久去世,按《新唐书·则天皇后纪》則係被處死。景云(710年至712年)初年,追赠金州大都督。.

新!!: 流亡和李孝逸 · 查看更多 »

李仙蕙

李仙蕙(),字穠輝,封永泰公主。唐朝時期皇族女性,唐中宗李显第七女,韋皇后所生。.

新!!: 流亡和李仙蕙 · 查看更多 »

李唐 (清朝)

李盛唐,名唐,字盛唐,以字行,云南马龙州人,官至四川松茂道道尹,。清朝官員。子李敬跻。 李盛唐为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三甲进士,因考取後,日者建議他改名,否則會遭受流放之苦,且讀《史記》有荀卿言「物禁太盛」,故改名「李唐」,以盛唐為字。为人刚正不阿,远离同僚们的癖好,行为恭敬,恩惠百姓,如君子一般,因此掌权弄势的官员大多忌恨他。。 但是在松茂道任上,李盛唐依然因部属有罪牵连,被發配黑龍江卜魁(今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建華區)。卜魁距云南一万四千里,但子李敬跻苦孝,前去探视三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李敬躋考中进士,授福建将乐县知县,准备花钱為李盛唐赎罪,希望讓李盛唐还乡。结果李盛唐在戍所病故,敬跻因而積哀成病,终日啼哭,不久即卒。李敬跻以孝行入《清史稿》之孝义传。.

新!!: 流亡和李唐 (清朝) · 查看更多 »

李元祥

李元祥(),唐高祖李淵第二十子,母为杨素之女楊嬪(601年—657年)。 631年,封許王。637年,徙封江王、任蘇州刺史、受实封八百户。649年、加增实封千户。唐高宗即位后,历任金州、鄜州、鄭州刺史。李元祥性格贪婪、好搜集金宝,贪得无厌。与弟弟滕王李元嬰、侄儿蒋王李惲、哥哥虢王李鳳以貪欲暴虐闻名,王府官属都不愿做他们的下属,说:“宁向儋、崖、振、白(宁可流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崖州【今海南琼山】、振州【今海南三亚】、白州【今广西博白】),不事江、滕、蒋、虢。”元祥体态宽大,腰帯相当于十个人的腰围,饭量相当于数人。当時韓王李元嘉、虢王李鳳、魏王李泰都体态宽大,但都不及李元祥。李元祥还瞎了一个眼。据其墓志记载,李元祥逝世于调露二年七月廿七日(680年9月7日),春秋五十有五,追贈司徒、并州大都督,陪葬献陵,谥号安。.

新!!: 流亡和李元祥 · 查看更多 »

李元禮

李元礼(),唐高祖李淵的第十子。立为徐王。 李元禮性格恭谦謹直,善于騎射。621年,封鄭王。632年,受实封70户,任鄭州刺史,徙封徐王,徙封徐州都督。643年,徙封絳州刺史。有善政的名声,太宗为褒奖他精勤,賜给錦与綾絹。649年,受实封1000户。653年,加司徒之位,与长孙无忌、李世勣并为三公,兼潞州刺史。672年,李元礼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追贈太尉、冀州大都督,陪葬献陵,谥号康。 李元礼有妾赵氏和爱姬罗观照。其子淮南王李茂性格酷薄,行为恶劣。父亲李元礼卧病在床时,元礼寵姬趙氏貌美,李茂逼迫欲奪之。李元礼叱責李茂,李茂愤恨,屏斥李元礼的侍衛,断绝了父亲的药膳。说:“既得五十年为王,更何烦服药?”李元礼最终餓死,李茂後袭封父爵。上元年間,此事泄露,李茂被流放振州而死。另有子淮南公李蕃、汶山公李蓁、李莹。李莹生李延祚,李延祚生李光,李光女嫁致果副尉试左清道率府兵曹参军上轻车都尉秦某。.

新!!: 流亡和李元禮 · 查看更多 »

李光地

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又號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头人,閩南人。清聖祖康熙九年(1670年)登進士第五名,官至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1681年並推保荐施琅領軍,結束明鄭;是清初著名的政治人物與理學家。同時代的學者尊稱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國」。.

新!!: 流亡和李光地 · 查看更多 »

李玮 (唐朝)

李玮,字彦英,吴王李恪第三子,唐太宗之孙。 永徽四年(653年),李恪以谋反罪被赐死,四个儿子被流放到岭表。永淳元年二月廿一日(682年4月4日),李玮在广州南海县去世,享年三十六岁。神龙二年(706年),追封朗陵郡王。 妻冯氏,为大将军、耿国公冯盎的曾孙。冯氏于开元五年十一月廿五日(718年1月1日)去世,享壽七十四岁。开元六年十一月十二日(718年12月8日),李玮与冯氏合葬于龙门之平原。.

新!!: 流亡和李玮 (唐朝) · 查看更多 »

李琨

李琨,唐朝宗室,唐太宗之孙,吴王李恪之子,哥哥是成王李仁(李千里)。 生年没有记载。在他父亲被高宗皇帝、长孙无忌逼迫自杀时,李仁、李琨等兄弟四人被流放岭南。武后时李琨历任淄、卫、宋、郑、梁、幽六州刺史,皆有名。圣历年间,为岭南招慰使,安辑反叛的獠族,甚得其宜。去世后,赠司卫卿。神龙初年,追赠张掖郡王。开元年间,因子信安王李祎,追封吴王。幼子李祗封嗣吴王。.

新!!: 流亡和李琨 · 查看更多 »

李璘

李璘(),本名李泽,唐玄宗第十六子,母郭顺仪,封永王。肅宗至德二年(757年)起事,被江西採訪使皇甫铣所擒,正法。.

新!!: 流亡和李璘 · 查看更多 »

李香蘭

李香蘭(),出生名山口淑子(),第二次結婚後戶籍名大鷹淑子(),日本人,祖籍日本佐贺县杵岛郡北方村(現為佐贺县武雄市北方町),生于中華民國奉天省奉天市北煙台(今遼寧省燈塔市),李香蘭是其義父為之取的中文名,沿用為藝名,李香蘭受過正式西洋聲樂教育,是抒情女高音,擅長美聲唱法,是当时極為知名的歌手、電影演員,后擔任日本參議院參議員。2014年9月7日,因心臟衰竭在家中去世,享年94歲。.

新!!: 流亡和李香蘭 · 查看更多 »

李毓昌

李毓昌(1772~1808),字皋言,号荣轩,山東即墨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进士,曾擔任查帳委員到淮安查核賑災款項,被當地的貪官勾結自己的僕役而謀殺,人稱淮安奇案,在《清仁宗實錄》中有提到此案。其案情曲折,有時被列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新!!: 流亡和李毓昌 · 查看更多 »

李悊

李悊,又名李哲,隴西郡狄道县人。北周、隋朝官员。唐朝追封济南王。 北周朔燕恒三州刺史、襄武县公、唐高祖李渊的七叔李蔚的儿子,580年,楊堅为丞相,李悊为儀同。四伯父梁州刺史李璋与北周趙王宇文招计划殺害楊堅,李悊告密。李璋、趙王宇文招被杀,李悊受上儀同、黄台县男。 581年,隋朝建国,李悊为開府儀同三司、備身将軍、順陽郡公。兄李安、弟李悊负责禁衛,文帝楊堅非常信赖。601年,出任衛州刺史。後因事連坐剥奪官爵,流放嶺南流途中病逝。唐朝建国,追封济南王。子李瑋、李瑗。.

新!!: 流亡和李悊 · 查看更多 »

杨恽

楊惲(),字子幼。西漢華陰(今屬陝西)人。.

新!!: 流亡和杨恽 · 查看更多 »

東薈芳

東薈芳是臺灣日治時期臺北市大稻埕著名的高級臺菜飯店,號稱「稻江名物」,附有藝旦表演,建於尚未臺灣割讓的1884年,「江山樓」、「東薈芳」、「春風樓」、「蓬萊閣」並稱為四大旗亭(有歌女陪侍的酒家),有「江東春蓬」之稱。 1911年上巳節流亡日本的梁啟超來臺,林獻堂、林幼春等臺灣士紳熱烈歡迎,邀在東薈芳聚餐,梁當場賦詩曰 1913年,東薈芳發生股東糾紛,之前大股東吳江山獨掌餐廳,另外一大股東「白扁」則滯留日本長崎,待白扁返臺之後,也進入決策層,白扁與吳江山失和,經過當地大茶商陳天來與吳文秀調解,吳江山「飲下圓仔湯」,將股票賣給白扁與白扁的友人黃安。1917年,籌資已足的吳江山開設江山樓,與東薈芳一較長短, 東薈芳不得已,邀請石油大亨黃東茂入股,黃在日新町1丁目168番地(今南京西路163號)建造一大樓,租賃給東薈芳。1924年重新開業,但不久就因股東爭執而歇業,1926年宣告倒閉,黃東茂於1927年原址開設了「蓬萊閣」大酒家。.

新!!: 流亡和東薈芳 · 查看更多 »

杜审言

杜审言(),字必简,唐朝著名诗人、官员。杜审言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

新!!: 流亡和杜审言 · 查看更多 »

杜翰

杜翰(),字鴻舉,號繼園,山東濱縣(今濱城區)人,晚清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帝師杜受田長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登甲辰科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咸豐三年(1853年)咸丰帝念其父劬勞,擢杜翰為工部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辦理京城巡防事宜,甚受倚重。咸豐十年(1860年)随咸丰帝逃熱河。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病重,遺命杜翰等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反對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同年,兩宮太后與恭親王先到達北京,發動祺祥之變,罷免八大臣職務,賜死載垣、端華,斬殺肅順。杜翰反對垂簾最積極,惟因杜受田子免死革職,流放新疆,後被赦免,從此閉門不出。同治五年(1866年)卒。.

新!!: 流亡和杜翰 · 查看更多 »

村山等安

村山等安(),日本人,為天主教徒(吉利支丹),於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之間在日本長崎擔任過代官一職。文獻上也有記載為「東安」「東庵」「等庵」等名。日本元和年間,曾派軍打算進攻高砂國(臺灣),途中遭遇暴雨未成,但其船隊卻改去侵擾了明朝東南海域。.

新!!: 流亡和村山等安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格奥尔基·迪米特罗夫·季米特洛夫(Георги Димитров Михайлов;),通常被称为格奥尔基·米哈伊洛维奇·季米特洛夫(Георг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имитров),保加利亚共产党总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家。.

新!!: 流亡和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 查看更多 »

格里戈里·叶菲莫维奇·拉斯普京

格里戈里·葉菲莫维奇·拉斯普京(Григо́рий Ефи́мович Распу́тин,),又譯拉斯普丁、拉斯普欽或拉斯普廷,俄罗斯萨拉托夫省人,帝俄時代尼古拉二世时的神秘主义者,被認為是東正教中的佯狂者之流。因醜聞百出,引起公憤,為尤苏波夫亲王、狄密翠大公、普利希克维奇議員等人合謀刺死。.

新!!: 流亡和格里戈里·叶菲莫维奇·拉斯普京 · 查看更多 »

格涅乌斯·卡尔普尔尼乌斯·皮索

格涅乌斯·卡尔普尔尼乌斯·皮索(Gaius Calpurnius Piso),()。古罗马政治家、修辞家。同时又是一位富有的元老,曾于卡里古拉在位时被流放,而后在克劳狄统治时期担任执政官。曾与人谋划推翻尼禄,成立皮索黨,后因事泄而与同党被杀。.

新!!: 流亡和格涅乌斯·卡尔普尔尼乌斯·皮索 · 查看更多 »

桓彥範

桓彥範(),字士則,潤州丹阳县(今江苏省丹阳市)人,是唐朝政治家。曾与张柬之、崔玄暐、敬仲曄等發動神龍革命,迫武則天退位,唐中宗因而復辟。后得罪韋皇后、武三思,因而被殺。.

新!!: 流亡和桓彥範 · 查看更多 »

梁思成

梁思成(),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中國著名建築史學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教育家,一生致力於保護中國古代建築和文化遺產。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新!!: 流亡和梁思成 · 查看更多 »

梃擊案

梃擊案,(梃,音挺)明末三大案之一,亦是國本之爭的插曲。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有一男子張差欲以梃(木棍)刺殺皇太子朱常洛,最終失敗,朱常洛亦鞏固太子地位。.

新!!: 流亡和梃擊案 · 查看更多 »

楊光先

杨光先(),字长公,南直隸歙县(今属安徽省歙县)人,明末清初学者。.

新!!: 流亡和楊光先 · 查看更多 »

楚義帝

楚義帝(?),芈姓,熊氏,名心,是秦朝末年的政治人物、楚國的宗室,楚懷王之孫,後受原楚國貴族項梁、項羽擁立,成為反秦的起義軍領袖之一,襲用祖父熊槐的稱號楚懷王,故史家為了區別,多稱之楚後懷王、後楚懷王、楚懷王心等;前206年項羽命英布將義帝刺殺。.

新!!: 流亡和楚義帝 · 查看更多 »

楠木正成

楠木正成(),幼名多闻丸,明治時代起尊称大楠公,為镰仓幕府末期到南北朝时期著名武将。楠木正成一生竭力效忠後醍醐天皇,在湊川之戰陣歿。后世以其為忠臣與軍人之典範,被視為武神。原官位正五位,1880年追贈正一位。此外楠木正成與戰國末年的真田信繁、源平合戰的源義經並列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新!!: 流亡和楠木正成 · 查看更多 »

橘逸勢

橘 逸勢(たちばな の はやなり,),日本平安時代的貴族與書法家,與空海、嵯峨天皇共稱三筆。.

新!!: 流亡和橘逸勢 · 查看更多 »

武姜

武姜,中国春秋时期郑武公之夫人,鄭莊公、共叔段的母亲。由於參與共叔段之亂,遭到鄭莊公流放,後在大夫颍考叔的協助之下,武姜與莊公母子重歸於好。.

新!!: 流亡和武姜 · 查看更多 »

武庚

武庚,史記中又稱作祿父,父親為紂王,後母為妲己,商代滅亡後,受封於殷地,周武王死後,聯合周朝宗室「三監」,管霍蔡,反抗周公,是為三監之亂,被周公東征打敗,武庚被斬。 明代神怪小說《封神演義》裡,僅在朝歌被周兵攻陷時被俘的橋段登場。.

新!!: 流亡和武庚 · 查看更多 »

武元爽

武元爽,大唐开国功臣武士彠之子,生母相里氏,兄長武元慶,武順及女皇武则天的异母兄长。武承嗣之父。 唐高宗时,以门第关系任安州(治所在今湖北省安陆县)司户参军。武则天在655年封后后,升为少府少监。但因则天发迹之前,待继母,即则天亲生母亲杨氏甚薄,则天借机报复,让他出任濠州刺史,后又因事配流振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而死。690年,武则天建立武周后,追封武元庆为梁宪王,武元爽为魏德王。其子武承嗣墓志提及,他曾任睦州刺史。 Category:唐朝司户参军 Category:唐朝少府少监 Category:唐朝濠州刺史 Category:唐朝睦州刺史 赠 Category:武则天家族 Y Category:谥德.

新!!: 流亡和武元爽 · 查看更多 »

武田氏

武田氏,是日本从平安时代末期到战国时代的武士氏族。本姓是源氏。家系是以清和源氏的一个支系河内源氏下的源義光为始祖的甲斐源氏的宗家。武田氏在安艺国、若狭国存在支系,上总国亦有庶出支系。.

新!!: 流亡和武田氏 · 查看更多 »

死刑

死刑(英文:Death Penalty 或 Capital Punishment)亦稱極刑、處決、正法、伏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國家機關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作為刑罰。遭受此種剝奪生命權的犯人通常都犯下了嚴重罪行。儘管對“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目前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说,“蓄意殺人”必然是死刑的一個重要理由。 據大赦国际資料,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67%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了死刑,其中废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国家多达92个,废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为10个,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为36个(以过去10年未执行一例死刑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已達138个,而在法律上保留死刑的國家為105個,其中在实践中适用死刑的国家现在為59个。保持、恢復死刑制度的檢討在各國始終不斷,死刑存廢問題是難論是非對錯與治安相關數據佐證的價值觀之爭。 現今所有歐盟的成員國依據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第2條,禁止使用死刑,即使當中不少國家的民眾支持死刑。.

新!!: 流亡和死刑 · 查看更多 »

死刑缓期执行

死刑,缓期X年执行,简称为死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有的刑罚,属于死刑的一种。 死缓是对罪行足够死刑者,在判处死刑的同时给与兩年的缓期。期间罪犯如果没有故意犯罪,则自动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则减为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经查证属实,则执行死刑。 多数国家都有将死刑减为徒刑的司法程序,但都需要在判决之后按照个案情况(例如因法庭推翻原判、或者狱中表现良好)决定。死缓则是在量刑的时候就与“立即执行”的死刑区分开来。.

新!!: 流亡和死刑缓期执行 · 查看更多 »

殉教者愛德華

殉教者愛德華(Edward the Martyr;),亦称埃德沃德二世(Eadweard),英格蘭國王,975年-978年在位。 他是爱德加一世的長子,但並不是埃德加指定的繼承人。埃德加於975年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愛德華與愛塞烈德,都有繼位的資格,因此貴族們對由誰人繼位意見不一。在大主教及的支持下,愛德華繼承王位。 愛德華在位期間,有兩名大貴族──和發生爭執,幾乎釀成內戰。此外,貴族們乘着愛德華無力控制大局,奪回了被埃德加取去並封賜給本篤會修道院的土地和資產。 愛德華在繼位三年後於科夫城堡被殺,但後世對當中的起因和經過有不同說法。980年初,他的遺體被隆重地葬於;到了1001年,他的遺體被移往院內更顯眼的位置。有史家相信後一次改葬得到愛塞烈德的認可。愛德華的遺骸在英格蘭宗教改革時期被藏起,至20世紀初重新被發現。 很多關於他的聖徒傳記皆認為愛德華是殉教者,而後世多認為愛德華是被其後母──即愛塞烈德的生母所害。現時天主教、東正教及聖公會皆承認愛德華為聖人,至於其遺骨則由一所東正教會負責保存及供奉。.

新!!: 流亡和殉教者愛德華 · 查看更多 »

毘琉璃王

毘琉璃(梵文 Virūḍhaka, 巴利文 Viḍūḍabha),也音譯為毘盧宅迦,古印度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之子,發動兵變流放其父,即位。.

新!!: 流亡和毘琉璃王 · 查看更多 »

比賽開始

是2009年的一部台灣偶像劇,由三立電視出資製作、新聞局輔導金支持下,於台視與三立都會台共同播出。以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初的台灣為背景,述說一個逃兵教練帶領鄉下棒球隊贏得冠軍的故事。.

新!!: 流亡和比賽開始 · 查看更多 »

江洛金·索朗杰布

江洛金·索朗杰布(,)藏族,西藏拉萨人,西藏贵族、政治活动家、社会改革家、文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流亡和江洛金·索朗杰布 · 查看更多 »

汉娜·阿伦特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中国大陆譯作--,台湾、港澳譯作--,)是美籍猶太裔政治理论家,原籍德国,以其关于极权主义的研究著称西方思想界。汉娜·阿伦特被廣泛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家之一,惟她本人始终拒绝这一标签,理由是“哲学关心的是单个的人”,而她的著作集中关注“生长繁衍于大地之上的人类,而非个人”,因此应该被视为政治理论家。 他的著作討論從極權主義到知識論等議題,且涉及權力的本質以及政治、直接民主、權威和極權主義 等主題。對政治理論造成了長遠的影響。 身為一名猶太人,汉娜·阿伦特在1933年選擇離開納粹德國,住在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和法國,且於1937年被剝奪了德國公民身份,之後在1941年通過葡萄牙逃往美國。並於1950年成為美國公民。.

新!!: 流亡和汉娜·阿伦特 · 查看更多 »

河北天主教

河北省是中国天主教徒最集中的省份。全省天主教信徒近100万人。.

新!!: 流亡和河北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河越城之戰

河越城之戰(河越城の戦い)是發生在日本戰國時代關東地方,以控制位在武藏國(約當今東京都及埼玉縣)中部的河越城(位於今埼玉縣川越市,又作「川越城」)為目標,在後北条氏與扇谷、山內兩上杉家間爆發的一連串爭奪戰;其中以1545年10月(日本天文14年9月)到翌年(1546年)5月(天文15年4月)的最後一場戰役規模最大,也最具決定性。 是役,以室町幕府關東管領上杉憲政為首的關東反北條勢力聯軍,憑優勢兵力圍攻由後北條氏武將北條綱成駐守的河越城,卻在後北条氏當主氏康率領援軍,與該城守軍發動夜襲內外夾擊下,遭北條軍擊潰;後北條氏從此長期控制該城,直到1590年遭豐臣秀吉的小田原征伐軍滅亡為止。儘管雙方交戰時間超過六個月,由於北條軍關鍵的奇襲是在陽曆5月19日(和曆4月20日)的夜間發動,這場戰役常被稱為「河越夜戰」。.

新!!: 流亡和河越城之戰 · 查看更多 »

波兰立陶宛联邦历史 (1569年-1648年)

在波兰与立陶宛两国的历史中,1569年至1648年间可以说是一个共同而完整的历史阶段,这段历史开始于1569年的卢布林联合,结束于1648年的赫梅利尼茨基起义。卢布林联合使波兰立陶宛联邦登上历史舞台,取代了先前存在于波兰和立陶宛两国之间的共主邦联,使两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两国联盟主要是由波兰贵族、波兰化的立陶宛贵族和鲁塞尼亚贵族通过中央议会与地方议会制度运作的,但是自1573年以后,便由经选举产生的国王领导。联邦贵族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较其他欧洲国家要高,与在欧洲其他地方盛行的绝对君主制政体相比,这些贵族所建立的早期民主政体更加先进。 联邦初创时,波兰正处在一个国力雄厚强大,国家繁荣昌盛,文明也不断发展的时期。波兰立陶宛联盟已成为欧洲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势力与必不可少的文化实体,将西方文化不断向东传播。16世纪后半叶至17世纪前半叶,波兰立陶宛联邦一直是中欧的大国,幅员达100万平方千米。 在宗教改革(新教勢力的劇增)于波兰取得成效(联邦在全欧独一无二的宗教宽容于1573年的華沙聯盟協約中达到极点)后,天主教会在耶穌會的先鋒開路下,從各方面发起反击——反宗教改革(特指1564-1648年的天主教反撲)使很多新教徒皈依回天主教,但也迫害了大量聯邦國內的「異教徒」(虔誠的東正教徒與新教徒)。联邦在同化联邦东部鲁塞尼亚人(東正教徒)的方面产生的分歧与遇到的困难越发明显。在早期(自16世纪末开始),这些分歧与困难在1596年宗教领域的布列斯特聯合中(強迫東正教徒承認教宗權威,轉化成東儀天主教徒),表露无疑。中央發布的這份宗教「联合」,使联邦的东正教徒分裂並奮起反抗;而在军事层面上,哥萨克(屬於拒絕教宗權威的東正教徒)的一系列起义也表明这种宗教-民族矛盾的严重程度。 联邦在国王斯特凡·巴托里治下武功强盛,但在瓦萨王朝国王齐格蒙特三世和瓦迪斯瓦夫四世治下,被卷入一系列王朝矛盾当中。联邦成为一系列国内冲突的发生地,而国王、手握重权的权贵和各种贵族派系是其中的主角。联邦与沙俄、瑞典和奥斯曼帝国作战。联邦的势力达到鼎盛的霸權地位時,她的一些强邻则正处在国运最为艰难的阶段。波兰-立陶宛国寻求在东北欧建立至高無上的霸主地位,特别是对沙俄的统治地位。三十年战争期间,联邦与哈布斯堡王朝结盟,但其并未直接参与到这场战争当中。以下是1577-1641年聯邦對外影響力的概述: 俄国沙皇伊凡四世在1577年发动利沃尼亚战争,攻占利沃尼亚地区大部,使联邦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国王巴托利和扬·扎莫伊斯基反击成功,迫使沙俄与联邦签署1582年条约,并收复大部分曾被俄罗斯夺取的领土,而瑞军已在极北的爱沙尼亚地区扎根。齐格蒙特三世在1600年宣布爱沙尼亚是联邦领土,此言成了波兰与瑞典为争夺利沃尼亚所引发的战争的导火索;这场战争持续至1611年,胜负未定。 1600年,俄国进入政局动荡期,联邦提议与俄国缔结联盟。此举失败后,其他很多类似的尝试接踵而至,这些举动很多都非常大胆,但也都已失败告终,其中包括军事入侵、其他王朝和外交行动和阴谋。因为俄波两个社会和帝国之间的差异太过巨大,难以弥合,波兰立陶宛联邦在1619年的杜里诺休战后便停止了上述的一切尝试,达到其领土的最大面积。同时,其军力也因大规模军事行动而受到削弱。 1620年,在苏丹奥斯曼二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宣布向联邦宣战。联邦在楚措拉战役中惨败,盖特曼斯坦尼斯瓦夫·若乌凯夫斯基战死,面对奥斯曼-鞑靼的侵略军,联邦形势非常危急。随后,波兰-立陶宛开始动员军队,盖特曼扬·卡罗尔·霍德凯维奇在霍滕战役(1621年)成功抵挡敌军的多次猛攻,而东南前线的局势也由此得到缓解。1633年至1634年间,联邦和奥斯曼波兰-奥斯曼战争重启战端,在这一时期,联邦的大片领土受到鞑靼袭击,不少居民被劫掠为奴。 1621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袭击里加,重启波兰与瑞典间的战争,随后,瑞军占领利沃尼亚大部,控制波罗的海至普茨克一带,并封锁但泽。此时联邦疲于其他地方的战事,在1626年至1627年间,发起反击,利用盖特曼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尔斯基的军事才能与奥地利的援助。在欧洲几个强权的压力下,战争结束,双方签署阿尔特马克和约,瑞典得到的领土甚至比古斯塔夫·阿道夫所征服的还要多。 1632年,联邦与沙俄之间再次爆发战争,战后双方势力并无太大变化。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继续收复瑞典占领的失地。随后,双方签署斯图赫姆斯多尔夫条约,结束敌对状态,瑞典从王室普鲁士的城市与港口中退出,但保留利沃尼亚大部。库尔兰仍然留在联邦内,负责立陶宛的波罗的海贸易。在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于1641年最后一次代表普鲁士向波兰国王称臣后,联邦对普鲁士及其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者的影响力日益减弱。.

新!!: 流亡和波兰立陶宛联邦历史 (1569年-1648年) · 查看更多 »

波蘭第1裝甲師

波蘭第一裝甲師 ( 波蘭語:1 Dywizja Pancerna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波蘭武裝部隊在西方的一個裝甲師 。 1942年2月在蘇格蘭的鄧斯創建,它由斯坦尼斯瓦夫·馬切克 少將指揮,峰值約有16000名士兵。 這個師在1944年8月在諾曼底戰役的最後階段曾經在“ 合計”和“尚布瓦之戰”中作戰,然後繼續在整個北歐戰役中作戰,主要是作為加拿大陸軍第1軍團的一部分 。.

新!!: 流亡和波蘭第1裝甲師 · 查看更多 »

波斯匿王

波斯匿王(Prasenajit,Pasenadi),又譯作鉢邏犀那恃多王,邏犀那恃多王、囉洗曩喻那王。意譯勝軍王、勝光王、和悅王、月光王、明光王。古印度憍薩羅國國王,子毘琉璃、祇陀。.

新!!: 流亡和波斯匿王 · 查看更多 »

洛桑森格

洛桑森格(,),又譯為洛桑桑蓋、洛桑僧格等,生于印度共和国大吉岭,藏人学者,現任藏人行政中央司政。他是最後一位噶倫赤巴,以及第一位民選西藏司政,是首位非佛教僧侶出身的噶倫赤巴與藏人行政中央領導者。.

新!!: 流亡和洛桑森格 · 查看更多 »

消滅異姓王

消灭异姓王,指前203年十二月项羽败亡,次年汉王刘邦称帝后,消除异姓王的战争。从前202年十月至前196年十月,先后解决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代王(原為赵国国相,自立為代國王)陳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异姓王中唯有长沙王吴臣因势小不构成威胁而得以保存。.

新!!: 流亡和消滅異姓王 · 查看更多 »

淑媛李氏 (朝鮮中宗)

淑媛李氏(숙원 이씨,),朝鮮中宗的後宮,父親為李白先(이백선),生有二女貞順翁主(정순옹주,夫婿為礪城尉宋寅)與孝靜翁主(효정옹주,夫婿為淳原尉趙義貞)。 關於淑媛李氏的記載,正史上幾乎沒有,反而是其女孝靜翁主境遇悲慘。孝靜翁主在中宗39年因產後病而死,其夫婿趙義貞因寵愛妾室,竟晚了好幾天才通報,導致無法救治;當時中宗非常憤怒,將趙義貞及其妾室均流放遠地。.

新!!: 流亡和淑媛李氏 (朝鮮中宗) · 查看更多 »

满洲

满洲,通常指今天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的地区(即东四盟)及旧热河省全部范围。傳統意義下的滿洲的面積(不包括朝鮮半島),約為八十三萬平方英里,比現時法國、英國及愛爾蘭、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歐國家加起來的面積還要大。 满洲这一地名虽因满洲族而得名,但在满语中仅作部族名解释,并无地名之含义。“满洲”二字作为地名使用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的著作《日本边海略图》一书中。直到19世纪末期,西方列强,尤其是俄罗斯帝国势力延伸至此,满洲作为地名的意义才开始突显。此后更因为俄国和日本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但清政府在正式场合之中仍然使用“东三省”来称呼这片区域。例如1902年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等皆以“东三省”称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共控制区(哈尔滨等地)的报纸,如《东北日报》上,延用满洲国时期“北满”、“南满”、“东满”这样的词匯和“東北”混用,用以表示东北北部、东北南部和东北东部。中共机构和军区分别设置东、南、西、北满分局及东、南、西、北满军区。 现如今,在中国一般使用“东北”、“东北三省”、“东三省”或“关东”等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级行政区,但有时谈论东北也包括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目前东北地区满族不佔人口的多数,而且满洲已经很少被作為地名的称呼,尤其是官方;因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受日軍控制的满洲国,被中国人普遍视为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的傀儡,满洲一词会使一些人首先联想到“伪满”这个词语,而并非满族或满洲地区。在历史遗留的專有名词方面中国官方仍使用满洲一词,比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北市场)之类的文物古迹、满洲里市等專有地名、还有一些企业如“北满特钢”(位于齐齐哈尔市)等。在韩国、北韓、日本和俄国等接近满洲的国家和世界其他各国,满洲作为地理名称仍很常见。.

新!!: 流亡和满洲 · 查看更多 »

滅絕營

滅絕營(Vernichtungslag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其中一項建設來有組織地集體屠殺人的地方,也是就所謂的猶太人大屠殺。二次大戰時,滅絕營建立來作為後階段的殲滅行動。在營內被殺的死者一般會被集體火化或埋在萬人塚。而在滅絕營被屠殺的主要是歐洲的猶太人、羅姆人(即吉普賽人)和卡扎人。被帶到這裡的人大多不會生存超過24小時。.

新!!: 流亡和滅絕營 · 查看更多 »

潁考叔

颍考叔(),中国春秋时期郑国颍邑大夫,稱為「颍封人」。 前722年,庄公母亲武姜與莊公之弟共叔段合作,發動共叔段之亂,郑庄公討伐弟弟共叔段,共叔段流亡。 庄公把參與叛變的母亲武姜軟禁,並发誓「不及黃泉,毋相見也。」(「不到黄泉不相见」)。庄公後悔,希望能接回母親,又不想要違背誓言。在颍考叔的建议下,让莊公挖了條隧道,能看見黃色的地下水(黃泉),郑庄公和武姜便在“黄泉”相见。 前712年,子都和颍考叔争车,子都怀恨在心,颍考叔在攻打许国最早登上城头,被子都暗中射杀。.

新!!: 流亡和潁考叔 · 查看更多 »

朝鮮哲宗

朝鮮哲宗(;),朝鲜王朝的第25代君主,1849年至1863年在位。諱李昪(),字道--()。初名元範()。廟號哲宗,諡號熙倫正極粹德純聖欽命光道敦元彰化文顯武成獻仁英孝大王。 1897年,朝鮮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哲宗亦被追封為哲宗章皇帝,而哲仁王后亦獲追封皇后的封號。.

新!!: 流亡和朝鮮哲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端宗

朝鮮端宗(;),諱李弘暐(),是李氏朝鮮的第6代君主,1452年至1455年在位。廟號端宗,諡號恭懿溫文純定安莊景順敦孝大王(),葬於江原道宁越郡的莊陵。.

新!!: 流亡和朝鮮端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純血主義

朝鮮純血主義是一種朝鮮的民族主義理論,提倡朝鮮族的祖先源自半人半神的傳說君王檀君王儉,血脈單一而純正, UC Berkeley News, 19 February 2010B.R.Myers.

新!!: 流亡和朝鮮純血主義 · 查看更多 »

朝鮮民族主義

朝鮮民族主義是朝鮮半島盛行的民族主義,建構在外侮、殖民歷史的背景之上,期昐推動民族族一,抵抗外敵。這種意識在現代朝鮮半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新史觀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朝鮮的民族意識早年受日本的民族觀啟發,藉著重建朝鮮歷史、強調朝鮮純血主義的落實。自1945年兩韓分裂後,雙方仍透過強烈的同一民族觀念,追求終極統一,並以民族觀展現強烈的共榮共恥感覺,但由民族主義引伸的新歷史觀、領土主張、排外情緒、歧視國內混血公民等問題上,卻長期成為韓國外交和社會焦點。.

新!!: 流亡和朝鮮民族主義 · 查看更多 »

朝鲜劳动党

朝鲜劳动党()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唯一的执政党,现任最高领导人是先后任职第一书记和委员长的金正恩,总书记的头衔永远保留给已故领导人金正日。.

新!!: 流亡和朝鲜劳动党 · 查看更多 »

朝鲜历史

朝鲜历史指的是整個朝鮮半島的歷史。 根据考古所得,早在远古时期朝鲜半岛之上就已有人类居住。其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5千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4世纪进入鐵器时代。 韓國信史大約在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推翻古朝鲜准王建立卫满朝鲜时建立。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中国汉武帝东征朝鲜,设立四郡,統治朝鮮半島北部四百多年。但到公元4世纪以后,中原勢力漸衰,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兼并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汉四郡。在南部,百济消灭马韩54国。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朝鮮半島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 今日韓國人所稱的統一是在公元7世纪新罗统一朝--鮮半岛,朝鮮因為政治因素對此則有不同見解,不過無論如何,等到中古時代的高麗國(高麗也是韓國英文名Korea的來源)出現之後,韓民族國家的概念基本已經確立。904年,新罗僧人弓裔建立“后高句丽”。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以弓裔行为不轨和滥用权力而推翻其统治,改国号为“高丽”,后更滅新羅正式統一朝鮮半島。高丽王朝是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高丽在朝鲜半岛维持近500年的历史,直到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又維持500餘年,並在世宗時並創制朝鮮文字-諺文,在此同時儒教也大力發展並取代佛教的主導地位。後來於1592年與日本爆發戰爭而鎖國,西方勢力入侵日本後,日本也內部革新而成為殖民國家,甲午一役後在列強的操縱下朝鲜高宗改革建立大韓帝國正式脫離朝貢體系。但很快的於1910年“日韩合并”就遭滅亡。 1945年2月,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2国共同托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鮮半島被美苏分為南北兩塊分别占領,并分别建政,北部蘇聯勢力範圍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及南部處於美國勢力範圍內的「大韓民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苏联缺席下,当时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联合国安理会84号决议,成立联合国军支援南韩。1953年,联合国军支援的南韩同由中国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及北朝鲜最终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分裂至今。.

新!!: 流亡和朝鲜历史 · 查看更多 »

挪威政府首腦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流亡和挪威政府首腦列表 · 查看更多 »

本因坊道策

本因坊道策()為日本江戶時代著名圍棋棋士,生於石見國馬路,幼名山崎三次郎,法名日忠。四世本因坊、碁所、四世名人。確立圍棋段位制、御城碁制度,創立近代圍棋理論基礎手割論,因此被稱為近代圍棋之祖;技壓當時眾多高手,譽有實力十三段之名,後世尊為棋聖,為江戶三棋聖中的前聖,石見三聖之一;2004年首屆圍棋殿堂票選即入選。.

新!!: 流亡和本因坊道策 · 查看更多 »

本因坊道悅

本因坊道悅(),生於日本伊勢國松坂(一說石見國),本姓丹羽,日本江戶時代围棋棋手,三世本因坊,棋力(八段)。.

新!!: 流亡和本因坊道悅 · 查看更多 »

本能寺之变

本能寺之變(本能寺の変)發生在日本天正十年六月二日(1582年6月21日),織田信長的家臣明智光秀于京都附近的桂川叛變,討伐位於本能寺的織田信長(1559年起出仕幕府)及其後繼者織田信忠,逼使兩人先後自殺。本能寺在事變時發生火災,令信長葬身火海且尸骨難存。.

新!!: 流亡和本能寺之变 · 查看更多 »

朱家寶

朱家寶(),字經田,一字金田,號墨農。雲南华宁县宁州镇人。清末民初政治家。.

新!!: 流亡和朱家寶 · 查看更多 »

朗诺

朗诺(;),柬埔寨政治家、军人。1966年至1967年、1969年至1971年曾两度担任柬埔寨首相。 朗诺的父亲是下高棉人,母亲是华人。他早年从军,曾支持西哈努克国王的民族独立运动,1950年代成为西哈努克国王的主要军事助手,担任過三軍总参谋长、国防大臣、副首相。1966年10月、1969年8月两度出任内阁首相。1960年代后期,与西哈努克在内外问题上产生重大分歧,主张联合美国共同对抗东南亚共产党势力的渗透。1970年3月趁西哈努克出访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机会,联合柬政府和军队中的右翼势力发动军事政变,Mcmillan, Penelope, 1985,, Los Angeles Times, November 18.

新!!: 流亡和朗诺 · 查看更多 »

惡魔城系列敵人

惡魔城系列敵人為日本電玩公司科樂美的作品─惡魔城系列下所有架空敵人的一覽表。 本表不包含如德古拉、死神等重要角色,僅收錄過場敵人。(注意:日版和海外版的名稱可能不同).

新!!: 流亡和惡魔城系列敵人 · 查看更多 »

戊戌变法

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戊戌維新、維新變法,是中國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戊戌年)的短暫政治改革運動,變法量初由慈禧太后默許、光緒帝主導,深入經濟、教育、軍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個層面,希祈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然而後期改革過於激烈,加上光緒帝有意通過維新派奪回權力,且有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建議將慈禧太后囚禁、暗殺等傳聞,惹怒慈禧,加上以慈禧為首的清朝當權保守勢力擔心變法中的「合邦」計畫最終會導致中國被日本和英國瓜分,步朝鮮乙未事變的後塵,因而發動了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僅經歷了103日就告終。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入日本驻北京大使馆,譚嗣同等維新人士陸續被捕殺害,光緒帝則被軟禁於中南海瀛臺,慈禧重新當政,引發了民間輿論支持孫文和黃興等更為激烈的革命主張,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新!!: 流亡和戊戌变法 · 查看更多 »

房融

房融,唐代河南洛阳人。房玄龄族孙。《全唐诗》载:“房融,河南人,则天时为相。神龙元年,贬死高州。好浮屠法,尝于岭外笔受《楞严经》。诗一首。”.

新!!: 流亡和房融 · 查看更多 »

明升

明升(),中国元末明初明夏政权末代皇帝。 明升1366年继其父明玉珍为大夏皇帝,改元开熙,时明升年仅10岁,其母彭皇后摄政。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成功后,遣使命明升归降,遭到明升拒绝,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由汤和、傅友德率领攻破重庆,明升出降,大夏国灭亡。 洪武五年(1372年),明升全家被明太祖流放至高丽,被权知高丽国事李成桂封为华蜀君,享受“忠勋世禄”,定居开城兴国寺。彭氏去世后,安葬在松都万寿山的肃陵,并建有祠宇。 明玉珍家族一行来到高丽后,備受禮遇,高丽恭愍王把延安、白川两县作为贡物,供奉给明升一家,并将位于松都(现朝鲜开城)北部梨井里的兴国寺提供给他们作为邸宅,配以奴婢。明氏一家在高丽定居后,明升娶总郎尹熙王之女尹氏为妻,生四男。大儿子义,资宪公、资宪大夫;二儿子见,总郎公、嘉靖大夫;三儿子俊,副使公、嘉靖大夫;四儿子信,侍郎公、通训大夫。 后世为朝鲜望族。现今有4万多明氏后裔在韩国,两万多在朝鲜,他是延安明氏的始祖。而在中国境内的后人多改为甘姓。.

新!!: 流亡和明升 · 查看更多 »

明玉珍

明玉珍(,元文宗天曆二年己巳九月九日至元惠宗至正廿六年丙午二月六日),父親明學文,母親趙氏,中国湖北隨州人,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元末明夏政权的创建者。.

新!!: 流亡和明玉珍 · 查看更多 »

明鄭時期

明鄭時期是指1662年-1683年間,由奉大明正朔的延平王鄭成功于南臺灣所建立之政權統治時期。明郑時期前後歷經鄭成功、鄭經及鄭克塽三世統治21年。 明末,战乱频起,内有流寇犯上作乱,外有满清虎视眈眈窥视中原。1644年,北京被李自成农民军占领,江南地区的明朝宗室建立南明政权。1645年,弘光政权瓦解,不久之后鄭芝龙家族在福建拥立隆武帝与清兵抗争。郑芝龙降清后,其子鄭成功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继续斗争,后因北伐失利,退守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清军的不断“围剿”,鄭成功的势力范围也逐步缩小,为了寻找反清复明的基地,1661年郑成功东征,佔领荷属台湾。 明鄭為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閩南民系)政權,鄭成功登陸臺灣後將該地改名為「東都」,仿照大陆的郡县制,将赤崁地方更名“东都明京”設置承天府為地方府治行政中心,作为臺灣最高的行政机构,效仿明朝中央官制,设六官;府城分为东安、西安、宋南、镇北四坊,各设首领,管理事务;府之下设二县,承天府以北叫天兴县、以南叫万年县,同时各种民生工作也逐步展开,例如:查户口、报田产、征劳力、纳税银等。鄭成功抵臺一年後即病逝,世子鄭經與其弟鄭世襲發生政爭戰役,其間鄭經於沒有皇帝的冊立之下,接受眾臣擁立為「世藩」。 鄭經嗣位之爭後,鄭經以「世藩」身分主政,改东都为「東寧」,建都安平鎮於熱蘭遮城,經過加以翻修稱之後稱為「王城」。对内奉南明永历帝正朔,对外与占据大陆的清朝互不统属,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明鄭政權的有效統治地區僅限於臺灣西南部地區,其他地方則有大肚王國、大龜文王國、瑪家王國等原住民政權管轄。 郑经去世后,明郑内部爆发权力之争,馮錫範借口监国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子,拥立自己的女婿郑克塽为延平王,聯合刘国轩發動東寧之變,殺害了郑克臧,最终大权旁落,民心涣散,明郑从此一蹶不振。1682年,施琅师法郑成功收台之法,攻克澎湖岛,於1683年占领台湾,明郑结束。為防止台灣的東寧遺民以東寧王室的名義反叛,康熙帝下令将鄭成功、鄭經等郑氏在台王室陵墓悉数崛起迁葬中国内陆。 鄭成功受封明朝爵位「延平王」,在正式文告中皆謹守藩王的身份,多自稱「本藩」(Pun Poin;Pumpuan;Pún-phoan),曆法上,始終奉南明永历帝的永曆年號為其正朔,因此,永曆帝死後亦持續使用;於現存對其他政權的諸多外交文書中皆以「大明招討大將軍」的官職與「延平王」的爵位(鄭經則稱世子)作為其官方身分号召恢复明朝,有人指出明郑应为南明的延续;亦禮遇眾多流寓明朝宗室,如寧靖王朱術桂、魯王世子朱弘桓等人,並於重要冊封儀式中邀請明朝宗室於旁觀禮以維持宗藩體統。 但實際上,明郑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為皇帝或监国,國家元首即是延平王,是一個獨立行政、以延平王為實際領導者的政治實體,即使對內、外遵行明朝體制禮法的鄭經也曾經自認東寧從來不內屬中土,而是另新闢的海外領土。明太祖祖訓曾提到不征之國,要求後世不可征服內容中的藩屬國,其中台灣列屬藩屬國中的小琉球。而清世宗雍正提到乃是其父將台灣拓入中國版圖等語。.

新!!: 流亡和明鄭時期 · 查看更多 »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或稱永樂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明太祖皇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难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战争,最終胜利,殺害方孝孺,驅逐其姪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另外,他加強太祖以來的專制統治,強化錦衣衛並成立東廠,此外,他在位期間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葉後宦官專政的禍根。 明成祖崩逝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新!!: 流亡和明成祖 · 查看更多 »

昭容鄭氏 (光海君)

昭容鄭氏(소용정씨)(),朝鲜王朝废君光海君的後宮嬪御,本貫為東萊。鄭士龍孙女,父母身份不詳。 鄭氏入宮年份不詳。據朝鮮實錄記載,在光海君時,任昭容因为美貌善解人意且刻意奉承而得到光海君的寵愛,金尚宮以特異聰慧陰險狡詐而得寵,而鄭氏為人狡詐長袖善舞,朝中的上疏王的教命,都由她幫著光海君分門別類、上呈下達,光海君極其信任寵幸她;這三人是光海君最寵愛的後宮嬪御。光海十五年(1623年),仁祖反正當日,鄭氏畏罪自盡,昭儀尹氏以罪賜死,其餘後宮被流放或回私家,宫女之中凡是附和討好光海君誣陷仁穆大妃詛咒事件的,或是刑訊,或是處斬。。.

新!!: 流亡和昭容鄭氏 (光海君) · 查看更多 »

流亡 (消歧義)

流亡指被迫離開出生或居住地的行動。請參閱流亡以了解其基本意義。 另外,流亡亦是多項藝術、戲劇作品的名稱:.

新!!: 流亡和流亡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流刑

#重定向 流亡.

新!!: 流亡和流刑 · 查看更多 »

流放地

流放地是用來流放囚犯的偏僻地區,通常是島嶼或遙遠的殖民地,將囚犯與一般民眾分開,使囚犯無法輕易返回原本居住或活動的地方。 歷史上,流放地通常是一個國家經濟不發達的部分地區,規模比目前監獄農場更大。英國和法國等殖民帝國曾大量使用北美和世界其他地區來流放犯人。.

新!!: 流亡和流放地 · 查看更多 »

海之王迎站

海之王迎站()是一位於日本高知縣幡多郡黑潮町上川口、隸屬於土佐黑潮鐵道的鐵路車站。車站編號為TK35。站牌上的標示為「幡多青少年之家,浮津海水浴場」。 有關車站的命名,一方面是附近興建了王迎團地,亦是紀念鎌倉時代後醍醐天皇之子尊良親王曾於此流亡過,當時他乘船而來,於是當地人便以「海之王迎」來表尊重。.

新!!: 流亡和海之王迎站 · 查看更多 »

新舊黨爭

新舊黨爭是北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圍繞在王安石變法的執行上所引發的一場黨爭。新黨支持王安石的新政,舊黨反對新政。兩派官吏互相攻擊,一得勢就貶斥另一派士大夫,最終新党因皇帝的支持推行而獲勝,但造成北宋政局的不穩定,持續五十多年,最終導致北宋滅亡。.

新!!: 流亡和新舊黨爭 · 查看更多 »

方孝孺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南明弘光帝追谥文正,浙江寧海縣(今属浙江宁波市)人。齋名遜志齋,蜀獻王朱椿改之為正學,故世稱正學先生。明朝建文年间重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宋濂、劉基合稱「明初散文三大家」。后因参与组织削藩,靖難之變後拒绝与朱棣合作,被朱棣诛十族。.

新!!: 流亡和方孝孺 · 查看更多 »

施公奇案 (台灣)

《施公奇案》,是華視1997年一部八點檔電視劇,播出期間為1997年5月7日至1998年5月29日,於臺灣時間每週一到週五晚間8:00到9:00播映,製作單位是開全傳播,製作人是趙大深。本劇描述清朝康熙時代媲美宋朝包拯的清官施世綸的一連串辦案過程,由廖峻扮演施世綸。本劇共272集,是華視第三部古裝長壽單元劇。本劇播出時正逢白曉燕命案造成臺灣社會人心惶惶的時期,施世綸為民喉舌的形象迎合時代需求。 本劇香港播映權由亞洲電視購得,於本港台以香港粵語配音播出。 2014年12月24日,《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評選七年級生最懷念八點檔連續劇,第九名是本劇。.

新!!: 流亡和施公奇案 (台灣) · 查看更多 »

文字獄

文字狱,指在中國專制統治者對文人的一種政治迫害,《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舊時謂統治者為迫害知識份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由明太祖時期發展至今,較大規模的文字獄甚至可以牽連千、萬人受害。清人龚自珍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杨凤城等認為文字狱是“文化现象”。 《中國大百科全書》則定義為「明清時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羅織罪名清除異己而設置的刑獄。.

新!!: 流亡和文字獄 · 查看更多 »

文明 (唐朝)

文明(684年2月27日—684年10月18日),是唐睿宗李旦第一次在位时所使用的第一个年号,使用时间共计8个月不到。由于该年号使用期间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掌握实际大权,所以有些史书把它作为武则天的年号,不过大部分史书还是把它作为唐睿宗的年号。该年号才使用8个月不到(即文明元年九月初五,公元684年10月18日),武则天便以自己的名义发下敕令,改元光宅,并改革官制、旗帜、服色等,“文明”年号随之废止。 “文明”年号的废止和“光宅”年号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武则天时代正式开始了。.

新!!: 流亡和文明 (唐朝) · 查看更多 »

族誅

族誅是一種將受刑人連坐其族處以死刑,為古代社會的殘酷刑罰。而族就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之合稱。此刑法亦針對以家庭為本位傳統社會,例如古時的中國。當其中一位家庭成員犯下通敵叛國、欺君犯上、密謀造反等滔天死罪時,當權者為免除後患、斬草除根就會對犯事者施行此嚴刑以鞏固自身政權。 與中國同屬儒家文化圈的朝鮮、日本和越南,亦曾使用這一種刑罰。而朝鮮制度中對「族」的定義與中國制度中的定義是幾近一樣。 在中國歷史中,族誅始於商朝。當時被稱為劓殄,乃族誅的初形,斬殺犯罪者及其後代之刑。秦朝时發展為誅三族、五族、七族。隋朝时被隋文帝廢除,但在隋煬帝復行並擴至誅九族。.

新!!: 流亡和族誅 · 查看更多 »

无知 (米兰·昆德拉)

《无知》(法语原名:L'Ignorance)是米兰·昆德拉2000年的小说作品。 在此昆德拉一反一贯的嘲讽与戏谲,用冷酷的笔触讲述了被迫流亡者的无奈。书中主要人物都是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流亡。历经波折后在1989年后共产党政权垮台后回到捷克。但他们发现收留他们的西方社会对他们的同情随着社会主义的消失而同时消退,而家乡的人对他们在西方的经历毫无兴趣。进退维谷,20年的流亡生涯似乎被一笔勾销。作者无情的对所谓乡愁,未来,性,爱情,甚至时间本身进行了解剖。最后作者以无知的胜利与记忆的失败而告终。 Category:捷克小說 I.

新!!: 流亡和无知 (米兰·昆德拉) · 查看更多 »

日琉同祖論

日琉同祖論指日本人與琉球人(沖繩人)的起源是來自同一種族。.

新!!: 流亡和日琉同祖論 · 查看更多 »

日本天皇列表

一般相信,日本自古以來未曾改朝換代,始終為皇室一系(號稱「萬世一系」),但開始幾位天皇的事蹟來自傳說、神話,從第十代崇神天皇開始考古學才確認實際存在,自第十五代應神天皇開始歷史可信度才大為提高。.

新!!: 流亡和日本天皇列表 · 查看更多 »

日本人墓地

日本人墓地是指因爲戰爭、俘虜、滯留、賣身、僑居、移民、歸化、失蹤等各種原因,喪生海外的日本人的墳園、墓地或埋葬所;有時,一些因爲工作或旅行意外逝世在海外的日本人,也會因爲個別的理由,沒能夠將遺體運送回國。.

新!!: 流亡和日本人墓地 · 查看更多 »

日本國大君

日本國大君,簡稱大君,是日本江戶時代征夷大將軍在外交文書(國書)上使用的一個稱號。最初在對朝鮮王朝的外交上使用,後來對琉球和歐洲列國的外交上亦使用日本國大君的稱號。明治維新以後,「大君」()一词成为民眾對天皇的尊稱。 在英語中,把在一個行業內擁有一定財富和權力的人物稱為「Tycoon」(意同華語的大亨)。「Tycoon」一詞就是來源於日本語的「大君」(Taikun),这也是英语中少数的不直接反映独特的日本文化的自日语传入的外來語之一。.

新!!: 流亡和日本國大君 · 查看更多 »

旗下家奴

旗下家奴是八旗制度中整体地位最低的群体。清朝时期,外八旗人和包衣人均拥有数量不等的旗下家奴,宗室王公之家除府属佐领管领下的包衣外,也有自买之旗下家奴。旗下家奴没有独立的户籍,因户口完全依附于主家户口之内,又称“附户”。其中立有战功者,赏赐开户权利,称“开户人”或“另户”,地位高于一般家奴,但仍明显低于身为“正户”的外八旗人和包衣,也无法彻底脱离与主家的隶属关系。在法律上,他们处在近似于贱民的地位。在一些情况下,当旗下家奴人身权益遭受损害之时,因受到《大清律例》的歧视性对待,基本难以得到公平的裁决。.

新!!: 流亡和旗下家奴 · 查看更多 »

摩尔多瓦总理

摩尔多瓦总理是摩尔多瓦的政府首脑。由议会中的最大党派或联盟的领袖出任,并由总统任命而生效。任期四年,现任总理是来自于民主党的巴维尔·菲利普。.

新!!: 流亡和摩尔多瓦总理 · 查看更多 »

撒母耳記下

撒母耳记下是圣经全书的第10本书,主要记录以色列王国第二位国王大卫执政其间的历史。撒母耳记下原和撒母耳记上合并为一册。 本书的作者信息以及写作背景等信息请参看主条目撒母耳记。.

新!!: 流亡和撒母耳記下 · 查看更多 »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國際音標:,另有中文譯名《孤星淚》,原意为“悲惨的人们”、“可怜的人们”),是法国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Marie Hugo)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是19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描绘19世纪初20年间几个法国人物的生活背景,涵盖拿破仑战争和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等政治現象敘述。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犯尚萬強试图赎罪的历程。小说试图检视他的赎罪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的所造成的影响。这部宏大的小说,融进法国的历史,以及巴黎的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检视善、恶和法律的本质,同样还有爱情与亲情的种类和本质。 雨果的创作灵感来自一位真实的罪犯和警察,他把这个真实人物的性格分成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悲惨世界通过它不计其数的舞台和銀幕的改编作品被世人所了解。最著名的改编作品是同名音乐剧。.

新!!: 流亡和悲惨世界 · 查看更多 »

放逐之城

是一款城市建造类战略游戏,玩家在游戏中需要精心管理资源配置以维持孤立的城镇生存和社会发展。.

新!!: 流亡和放逐之城 · 查看更多 »

教父2

《教父2》(The Godfather Part II)是一部1974年上映的美國黑幫電影,導演及監製是法蘭西斯·柯波拉,與馬里奧·普佐合共編劇,改編自普佐的1969年小說《教父》。因前作1972年《教父第一集》的空前成功,兩年後《教父2》登上大銀幕,再次榮獲奧斯卡金像獎青睞,入圍11項提名並獲得6項殊榮,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配樂、最佳美術指導。《教父2》獲得全球影評與大眾的讚賞,被認為是影史最為成功的續集電影。截至2011年3月20日,本片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的史上最佳250部電影評選中,獲影迷票選為第三名,僅次於《肖申克的救赎》以及先前的《教父第一集》。 全片以過去和現在交叉敘述的方式,一方面敘述麥可·柯里昂如何擴張他的家族事業,另一方面描述他的父親、柯里昂家族第一代教父維托·柯里昂(由另一位影帝勞勃·狄尼洛演出)在年輕時如何發跡,並成為教父的過程。它的續集是《教父第三集》。.

新!!: 流亡和教父2 · 查看更多 »

扶苏

扶蘇(),姓嬴,秦始皇皇長子,被趙高和李斯等人矯詔謀殺、改立公子胡亥為帝。扶蘇素有賢名,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他認為天下初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坑儒”、“重法繩之臣”等嚴刑峻法,因而被秦始皇派到上郡監蒙恬軍。秦始皇死時留遺詔讓扶蘇繼位,但趙高、胡亥秘不發喪,反而矯詔赐死扶蘇;但當時天下尚不知扶蘇已冤死,或有言「少子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後來陳勝、吳廣發動大澤起義反秦時,便假稱「公子扶蘇」起兵,以號召響應的武士。.

新!!: 流亡和扶苏 · 查看更多 »

承宗

承宗,是唐朝初期的回纥首领,药罗葛氏,伏帝匐之子。 伏帝匐死后,承宗嗣瀚海都督嗣位。727年,河西节度使王君㚟和铁勒诸族有私怨,诬陷承宗等都督谋反。唐玄宗将承宗流放岭南瀼州(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之后死在那里。承宗族子瀚海司馬護輸,袭杀王君㚟,为承宗报仇,然后逃亡吐蕃。唐朝以其子伏帝難继承瀚海都督之位。据《新唐书》,承宗的另一子骨力裴罗逃往突厥,后来成为回纥汗国第一任可汗。.

新!!: 流亡和承宗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新!!: 流亡和拿破仑一世 · 查看更多 »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ლავრენტი ბერია;Лаврентий Павлович Берия;Lavrentiy Pavlovich Beria,),格鲁吉亚人,苏联共产党高级领导人,长期担任內務人民委員部(秘密警察)首脑。是斯大林大清洗计划的主要执行者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5年7月9日成為軍事苏联元帅。雅尔塔会议中斯大林曾向美國總統小罗斯福介绍说:“他是我们的希姆莱。”在斯大林逝世之前,他是苏联的极重要权力人物,也是前者發動紅色恐怖的犯人與幹部之一,斯大林逝世之后馬上在斗争中失败,被撤职并秘密处决。與斯大林同為蘇聯領導層裡罕見的格魯吉亞裔人。.

新!!: 流亡和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 查看更多 »

曹佾

曹佾(),字公伯,又名景休,北宋真定府灵寿县人,曹彬的孙子,宋仁宗慈圣皇后的弟弟。.

新!!: 流亡和曹佾 · 查看更多 »

普罗米修斯计划

普罗米修斯计划 (波兰语:Prometeizm)是由波兰的约瑟夫·毕苏斯基建立的政治计划。其目的是通过支持居住在俄羅斯帝國,及其继承者苏联边界上的主要的非俄罗斯民族的民族独立运动,来削弱上述两个国家。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普罗米修斯计划和毕苏斯基的另一想法“海间联邦”构成了他和他的部分政治继承者的两大互补地缘政治战略。“毕苏斯基不仅想建立一个波兰人的国度,他还想建立一个处在波兰的保护下的更大的联邦,它将取代俄罗斯作为东欧老大的地位。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会被纳入其中。他的计划需要让俄罗斯被极大削弱,这是依靠武力,而无需谈判的计划。” Richard K Debo, Survival and Consolidation: The Foreign Policy of Soviet Russia, 1918–1992,, McGill-Queen's Press, 1992年, ISBN 0-7735-0828-7.

新!!: 流亡和普罗米修斯计划 · 查看更多 »

普林斯頓中國學社

普林斯頓中國學社(Princeton China Initiative,縮寫 PCI)是1989年六四事件後在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學系成立的組織,接納因六四事件流亡海外的知識份子與學生。1992年註冊變成非營利機構,研究中國現代史與時事。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出版網路刊物《縱覽中國》。.

新!!: 流亡和普林斯頓中國學社 · 查看更多 »

智者雅罗斯拉夫

雅罗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罗维奇(智者)(俄语:Ярослав I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удрый,约)古罗斯王公,基辅大公(1016年—1018年,1019年—1054年)。在成为大公之前,他是罗斯托夫(约978年—约1010年)和诺夫哥罗德(约1010年—1036年)的王公。他统治的时代是基辅罗斯最强盛的时期之一。.

新!!: 流亡和智者雅罗斯拉夫 · 查看更多 »

晋静公

晋静公(前4世紀去世),又稱晉靖公、晉後悼公,姬姓,名俱酒,是中國戰國時代晉國的最後一代君主,晋孝公之子。孝公死後,静公即位,被三晉流放,奪取殘餘的食邑端氏,後被韓國大臣韓玘所殺。.

新!!: 流亡和晋静公 · 查看更多 »

1990年緬甸議會選舉

緬甸曾於1990年5月27日舉行過一次議會選舉。是次選舉是自1960年來的第一次多黨的選舉。這次選舉的目的並不是要選出一個議會制政府,而是要選出一個與憲法起草委員會規模相當的議會以起草新憲法。 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是次選舉中大勝,贏得了492個議席中的392個。然而,選舉後軍方卻拒絕承認選舉結果,並通過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繼續統治緬甸到2011年。這次選舉的投票率爲72.6%。.

新!!: 流亡和1990年緬甸議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2月

没有描述。

新!!: 流亡和2008年2月 · 查看更多 »

2011年利比亚内战

2011年利比亚内战,又称利比亚战争,在利比亞國內常稱為「2月17日革命」(ثورة 17 فبراير),是利比亚在2011年發生的武裝政變,交戰雙方為穆阿邁爾·卡達菲領導的政府和反抗卡達菲的勢力。受鄰國的「阿拉伯之春」浪潮影響,2011年2月15日开始,利比亚国内开始出现和平的反政府示威,但活动遭到政府军的武力镇压。因而引发武裝反抗,演變成為內戰。 最初的示威抗议从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开始,并逐渐向全国蔓延,民众要求从1969年就已经上台统治长达42年的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下台和进行民主变革。反對卡達菲的勢力組成“全國過渡委員會”,以推翻卡達菲的独裁统治和建立民主政体為宗旨。2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首項決議,凍結卡達菲資產,並把事件交由國際刑事法院處理。3月初,卡達菲軍進攻反对派在東部的據點班加西。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再度通過決議,授權成員國在利比亞設置禁飛區,英法美等国开始武装干涉利比亚。 8月,反对派在西部發起進攻,奪取首都的黎波里,“全國過渡委員會”逐漸得到國際和聯合國承認。穆阿邁爾·卡達菲一度逃避追捕,直至10月20日在蘇爾特被殺。10月23日,“全國過渡委員會”宣告全國解放,戰鬥結束。然而利比亞隨後陷入軍閥割據和第二次內戰。.

新!!: 流亡和2011年利比亚内战 · 查看更多 »

2015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流亡和2015年5月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流亡者流放放逐政治流亡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