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沙鄂·差罗如
沙鄂·差罗如(泰文:สงัด ชลออยู่,Sangad Chaloryu,1915年3月4日-1980年11月23日),泰国海军上将,政治家。 沙鄂出生于曼谷附近的素攀武里一个贵族家庭,1939年入读泰国王家海军学院,后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海军学院,是一名潜艇专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在泰国海军一艘鱼雷艇上服役。战争结束后,他一级一级升上来,在1951年的一次军事政变中曾被短时期监禁。 1973年11月任泰国皇家海军司令,1975年任泰軍最高司令,1976年10月1日正式退役,10月6日經社尼·巴莫總理任命为国防部长,沙鄂以反共为名,认为社尼·巴莫政府寬容共产主义,当天就发动军事政变,组成由24名高级军官为成员的国家行政改革委员会,10月8日沙鄂提名他宁·盖威迁为总理。1977年10曰20日再次发动不流血政变,推翻了他宁·盖威迁政府,并推军政府实权人物江萨·差玛南上将为总理。 沙鄂妻子素空在社会福利事业方面工作。.
查看 泰軍和沙鄂·差罗如
泰緬孤軍
泰緬孤軍,泛指自1949年到1954年間(第二次國共內戰後)自中國雲南退入緬甸北境的原中華民國國軍。現居於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今簡稱「孤軍」。 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率領的第八軍第二三七師及余程萬率領的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原本為國軍抗日正規軍、滇桂黔省府軍、滇桂黔省防衛軍、滇桂黔省關隘邊防軍、滇桂黔省警察、滇桂黔省消防部隊等。因為時任雲南省主席的盧漢领导投共,各省、縣、市、鄉、鎮等逃難軍官家屬被迫自雲南、廣西、貴州南部轉進,由李彌在曼谷指揮孤軍作戰,籌措軍備。 1953年,李彌在國際壓力下奉令回臺,並擬定天、地兩案,明為撤軍,卻仍在當地發展武力,與中共抗爭,與緬軍作戰。3月8日,李彌在外交部長葉公超邀宴時中風,急送臺北中心診所診治,後轉送陽明山招待所療養。依據李彌計劃,臺北改派柳元麟將軍接任總指揮,繼續留在當地發展游擊武力;但隨即因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施壓而二度撤軍,剩餘孤軍殘部由李文煥、段希文二位軍長改編成第三軍、第五軍。兩位將軍曾應泰國需要訓練泰軍出--協助掃蕩苗共、泰共,維護泰北安寧。更積功獲泰王普密蓬頒授徽章、--賜泰國居留權,鞏固孤軍在泰北清萊的美斯樂等地駐足的必要性。 由於早期一部份的將領如李彌後來率領部隊撤往台灣,麾下軍眷接受中華民國政府安排安居於桃園縣中壢市(今桃園市中壢區)龍岡的忠貞新村;後期歸台的泰緬僑民則多定居於台北的雙和地區一帶。有些軍民被分配置在南投縣清境農場附近農業養殖。另有少數滯於緬北金三角山區從事各式各樣產業。 據孤軍遺老指出,當地軍人及其眷屬總人數仍有七、八萬之譜,並且收容了仍陸陸續續逃離中國大陸之民眾;至於中泰緬--邊界的華裔人口有多少,有人稱約20萬,實難以估算。目前泰緬僑民相關事宜以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中華救助總會、中華民國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和民間自力成立的「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為交流最密切的窗口。.
查看 泰軍和泰緬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