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43 关系: AC-130空中砲艇,AK-630近迫武器系統,加富尔号航空母舰,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十字軍坦克,卡伯特號航空母艦,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1941年),台南艦,塞班島號航空母艦,塔拉瓦號航空母艦,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CV-12),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好人理查號航空母艦,奇爾沙治號航空母艦,威廉·D·波特號驅逐艦 (DD-579),威斯康辛號戰艦 (BB-64),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守門員近迫武器系統,安提頓號航空母艦,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密蘇里號戰艦 (BB-63),尚普蘭湖號航空母艦,小金門高炮誤擊廈門事件,射水魚號潛艇,巨蝮四式鏈炮,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巴丹號航空母艦,巴納伊巴號,巴西海軍陸戰隊,中華民國火砲列表,中華民國空軍,中華民國空軍軍備,中華民國軍事,中途島級航空母艦,中途島號航空母艦,丹尼尔·卡拉汉,丹尼爾35毫米雙用途炮,丹阳号驱逐舰,七省級輕巡洋艦,亞特蘭大級輕巡洋艦,五式40公厘高射炮,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弗萊徹級驅逐艦,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得梅因级重巡洋舰,列星頓號航空母艦 (CV-16),哈尼特县号坦克登陆舰,啟航灣級護航航空母艦,克里夫蘭級輕巡洋艦,... 扩展索引 (93 更多) »
AC-130空中砲艇
洛克希德AC-130空中砲艇(Lockheed AC-130 Gunship)是一個由美國空軍所操作的重型對地攻擊機系列,是以洛克希德C-130「力士」式(Hercules)運輸機為基礎所進一步改裝而成,主要用於密接空中支援與武裝偵察等用途。AC-130裝置有各型口徑不同的機砲,乃至於後期機種所搭載的博福斯砲或榴彈砲等重型火砲,對於零星分佈於地面、缺乏空中火力保護的部隊有致命性的打擊能力。在接近半世紀的服役期間,AC-130迄今共出現過六種不同的版本,分別是洛克希德負責改裝的AC-130A/E/H三型,與由洛克威爾(Rockwell)操刀的中期版本、AC-130U「幽靈」式(Spooky)。至於最新一代的則為洛克希德負責改裝的AC-130J「幽靈騎士」式(Ghostrider)與AC-130W「螫刺II式」(Stinger II),新加入了導向飛彈與精準炸彈的發射能力,成為具有視距外作戰能力的機種。.
AK-630近迫武器系統
AK-630是俄國製全自動海軍艦載六管30毫米口徑多管機砲。世界上第一款多管式近迫防御系统。安裝在雷達、閉路電視導控的全自動封閉式炮塔內。是俄國的艦載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主要是為打擊水面艦艇、空防以及兩棲登陸以及掃雷等多元目標。.
加富尔号航空母舰
加富尔号航空母舰(Cavour;舷號:CVH550)是意大利21世紀的第一艘新航母。.
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
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Giuseppe Garibaldi,艦身編號551)是義大利海軍旗下一艘現役的航空母艦。加里波底號是以塔蘭托作為母港,艦名起源於義大利名將朱塞佩·加里波第。 加里波底號是由義大利芬坎蒂尼(Fincantieri)位於蒙法爾科內的船塢建造,1981年開工,整體設計可歸算是反潛航母的一種。 動力來源是四具奇異(GE)授權生產的燃氣渦輪引擎,馬力高達81,000 hp(6千萬瓦)。雙軸極速達30節(56 km/h),20節續航力7,000海浬(13,000 km)。 艦上的武裝包含裝置於中段艦身的四具奧托瑪特2型(Otomat Mk2)長程反艦飛彈系統(因強化飛行甲板和衛星通訊器材的緣故,已於2003年移除),和兩具ILAS 3三連裝魚雷發射器。在防禦方面,艦上裝置有兩具八連裝的地對空飛彈發射器,可以發射半主動雷達導引的阿斯派德飛彈,輔以奧托梅萊拉出品的雙連裝40 L/70標槍式(DARDO)近迫武器系統,作為加里波底號的最後一層防衛。 加里波底號也裝配有多款電子反制裝置,包含可以發射焰餌、閃光彈或干擾絲的雙連裝SCLAR發射器,SLQ-25尼克西管拖式魚雷誘餌(Nixie),SLAT反魚雷系統,與電子反制系統(ECM)。 加里波底號最大可以配置16架海獵鷹短場垂直起降戰機,或是18架奧古斯塔(Agusta)直昇機,與在這兩者之間的不同戰機/直昇機數量組合。飛行甲板典型的偏軸式設計,配有4度傾斜的滑跳式甲板。甲板總尺碼為174公尺長,30,4公尺寬。 由於義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國,戰後條約禁止義大利擁有航空母艦,所以加里波底服役初期除了少數北約聯合演習的場合曾有英國皇家空軍所屬的海獵鷹式戰機起降過外,本艦僅配有直昇機武力而被歸類為「Incrociatore portaeromobili」(義大利文中的「航空巡洋艦」)。1989年時禁令解除,加里波底號開始配有自己的海獵鷹機隊。 2009年,加里波底號的義大利海軍旗艦地位由噸位更大的新航空母艦加富爾號(Cavour,艦身編號550)取代。.
十字軍坦克
十字軍坦克(Tank, Cruiser, Mk VI Crusader (A15),或稱Crusader tank)是英國在二戰時期最主要服役的巡航坦克,亦是英軍在北非戰役最重要的坦克,共生產了超過5,300辆。但由於可靠性不足和裝甲薄弱,在入侵意大利已被美國坦克取代。.
卡伯特號航空母艦
卡伯特號航空母艦(CVL-2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七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卡伯特為名的軍艦,紀念探險家喬瓦尼·卡波托。在1967年至1989年期間,卡伯特號轉到西班牙海軍服役,更名為戴達羅號(Dédalo)。 卡伯特號在1942年3月16日開始在紐約造船廠建造,原建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十七號艦,艦名為威爾明頓;此時美軍航空母艦短缺,故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6月2日,卡伯特號開始改建為航空母艦,並更改舷號(由CL-79改為CV-28)及艦名。1943年4月4日,卡伯特號下水,並在7月15日與其他改裝航空母艦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8。7月24日卡伯特號服役。 稍後卡伯特號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戰後卡伯特號協助中華民國接管日軍佔領區,並運載美軍回國,然後在1947年2月11日退役封存。1948年10月27日,退役不久的卡伯特號重返現役,在彭薩科拉用作訓練航母,稍後則率先試驗改裝為反潛航母,並曾到歐洲海域巡航,未有參與韓戰。1955年1月21日,卡伯特號再次退役封存,並於1959年5月15日重編為飛機運輸艦,舷號改為AVT-3。 封存12年後,卡伯特號於1967年由美國海軍外借到西班牙海軍,並在同年8月30日再次服役,更名為戴達羅號,以希臘神話的工匠代達羅斯為名。此後戴達羅號專責作反潛航母,主要搭載直升機,亦曾搭載AV-8S鷂式攻擊機(AV-8A的西班牙型號);並擔任西班牙海軍旗艦,直到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於1988年服役為止。1972年8月1日,卡伯特號從美國海軍名冊除籍,並在12月5日正式出售到西班牙海軍。 1989年,代達羅斯號返回美國新奧爾良,並在8月5日從西班牙海軍除籍,捐贈給私人組織卡伯特-戴達羅組織(Cabot/Dedalo Association),預備作海上博物館。此時卡伯特號為世上最後一艘二戰時期的輕型航空母艦。1990年6月29日,美國政府將卡伯特號定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數年過去,私人組織一直未有計畫將卡伯特號改為博物館,並在1995年以財政為理由,將卡伯特號出售拆解。稍後卡伯特號先在1997年拖行到德克薩斯州的伊莎貝港(Port Isabel),再於1998年拖到布朗斯維爾拆解。由於卡伯特號仍為歷史地標,且民間組織入稟法院要求保留,故此卡伯特號未能即時拆解。 1999年4月26日,美國法警執行法院命令,沒收卡伯特號,並在9月8日將之強行拍賣。民間組織未能在拍賣中投得卡伯特號,最終卡伯特號以185,000美金出售。2000年10月,卡伯特號開始拆解,而美國政府則在2001年8月7日取消其國家歷史地標地位。2002年,卡伯特號的艦體大致拆除,但因民間組織努力,艦島又得以暫時保存。2007年,卡伯特號的艦島終於徹底拆解。 卡伯特號在二戰中獲頒總統單位嘉獎勳表(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及九顆戰鬥之星。.
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Casablanca 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造的一级护航航空母舰,该级航母一共建造了50艘,是建造数量最多的航空母舰之一,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时共有5艘被击沉。.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1941年)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South Dakota class battleship)是美国海军在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种战列舰。.
查看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和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1941年)
台南艦
台南艦(舷號:CG126)是中華民國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南區機動海巡隊所屬的2千噸級現役巡防艦,本艦亦為海巡署首艘飛行甲板巡防救難艦。負責執行海上緝私、海難救助等任務。由中信造船集團承造。.
塞班島號航空母艦
塞班島號航空母艦(USS Saipan,CVL-48),是美国海军塞班島級首舰。在二战期间建造,由巡洋舰舰体改建而成,战后1946年才入役,因为作战用途远低于中途島級航空母艦,於1965年被改装成阿靈頓號主要通信中繼艦(USS Arlington,AGMR-2)。 塞班島號 于1944年7月10日在纽约造船公司安放龙骨,1945年7月8日下水,1946年7月14日服役,舰长为John G.
塔拉瓦號航空母艦
塔拉瓦號航空母艦(USS Tarawa CV-40)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廿二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十二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塔拉瓦為名的美軍艦隻,紀念二次大戰的塔拉瓦戰役。 塔拉瓦號從未參與戰爭。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並在1945年下水,但在戰後才正式服役。由於美軍當時的航空母艦過剩,塔拉瓦號在1949年便首次退役。韓戰爆發後,塔拉瓦號於1951年重新服役,但一直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稍後塔拉瓦號先後改編為攻擊航母及反潛航母,最終在1960年再次退役,改為飛機運輸艦,自此未再出海巡航。1967年塔拉瓦號除籍,於1968年出售拆解。 塔拉瓦號未有進行SCB-27及SCB-125改建,故其仍有建成時的開放式艦艏,亦未有斜角飛行甲板。.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CV-12)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USS Hornet CV-12)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四號艦。她是美軍第八艘以大黃蜂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大陸海軍的一艘單桅縱帆船。 大黃蜂號於1942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奇爾沙治(Kearsarge)。同年10月,美軍在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損失了大黃蜂號,美軍在稍後將建造中的CV-12更名為大黃蜂號,以作紀念。1943年大黃蜂號下水服役,並在1944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更避過了日軍所有攻擊。戰後大黃蜂號退役封存,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A改建,又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2),於1953年在大西洋艦隊重新服役。翌年大黃蜂號返回太平洋艦隊,又在稍後進行SCB-125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 1958年大黃蜂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2,繼續留在太平洋執勤。稍後大黃蜂號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先後擔任太陽神3號、太陽神11號及太陽神12號的救援船;並在越戰期間到越南外海執勤,但未有參與陸上攻擊。 大黃蜂號在1970年退役,並在1989年除籍。雖然大黃蜂號在1991年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但海軍仍在1993年將大黃蜂號出售,並在1995年將之拖到拆船廠拆解。在民間組織努力下,海軍在同年中止出售合約,於1998年正式將大黃蜂號交予民間組織,用作博物館艦。同年大黃蜂號博物館在阿拉米達正式開放。.
查看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和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CV-12)
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
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USS Oriskany CV-34)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七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七號艦。她是美軍第三艘以奧里斯卡尼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的奧里斯卡尼戰役。 奧里斯卡尼號在1944年於紐約布魯克林造船廠開始建造,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兩個月下水。接著海軍延遲奧里斯卡尼號的服役時間,將之用作SCB-27A現代化改建的原型艦,使奧里斯卡尼號要到1950年才正式服役。 改建後奧里斯卡尼號在大西洋艦隊短暫服役,然後加入太平洋艦隊,參與韓戰。期間奧里斯卡尼號在1952年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34。韓戰後奧里斯卡尼號繼續在太平洋艦隊執勤,並在1959年作SCB-125A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及封閉艦艏。 1965年,奧里斯卡尼號開始參與越戰,並在戰爭期間八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直到1975年戰爭正式結束為止。戰爭結束後奧里斯卡尼號被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回CV-34,然後到西太平洋作最後一次巡航。1976年,奧里斯卡尼號退役,開始在後備艦隊封存。 此後奧里斯卡尼號開始處於廢棄狀態。隆納·雷根當政時期,曾提議復修奧里斯卡尼號,但因成本過高而遭國會否決。1989年奧里斯卡尼號除籍,並一度出售拆解;但拆解合約在1997年因故告吹,使海軍要再次接管奧里斯卡尼號。最終海軍決定將奧里斯卡尼號鑿沉為人工魚礁。2006年,奧里斯卡尼號在彭薩科拉外海炸沉。 奧里斯卡尼號為現時世上最大型的人工魚礁;亦是繼於十字路口行動沉沒的薩拉托加號後,第二艘可透過水肺潛水抵達的航空母艦遺跡。.
好人理查號航空母艦
好人理查號航空母艦(CV-31)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四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法文「好人理查」(Bon Homme Richard)為名的軍艦,艦名為美國立國元勳本傑明·富蘭克林的筆名,最早用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法國贈送給約翰·保羅·瓊斯的一艘軍艦。 好人理查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並在1944年下水服役,於1945年參與了即將結束的太平洋戰爭。戰後好人理查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重返現役,先後進行了兩次韓戰巡航,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31)。1953年好人理查號同時進行SCB-27C及SCB-125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留在太西洋艦隊服役。 1964年北部灣事件後,好人理查號開始參與越戰,並一共進行了六次巡航。她是美國唯一一艘同時參與了二戰、韓戰及越戰實戰戰鬥的航空母艦。1971年好人理查號退役,並自此封存。罗纳德·里根當政時期,曾提議復修好人理查號,但因成本過高而遭國會否決。好人理查號最終在1989年除籍,並在1992年出售拆解。.
奇爾沙治號航空母艦
奇爾沙治號航空母艦(USS Kearsarge CV-33)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六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六號艦。她是美軍第三艘以奇爾沙治為名的軍艦,以紀念南北戰爭中的一艘同名單桅縱帆船。 奇爾沙治號在1944年開始建造,並在1945年下水,但要到1946年才加入海軍服役,錯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奇爾沙治號在大西洋執勤,並在韓戰爆發前夕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改建完成後奇爾沙治號短暫參與了韓戰戰鬥,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33)。韓戰後奇爾沙治號留在太平洋服役,在1956年作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並在1958年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33。稍後奇爾沙治號兩次回收水星計劃的指揮艙,又在越戰期間在西太平洋作反潛巡航。 奇爾沙治號在1970年退役,於1973年除籍,最終在1974年出售拆解。.
威廉·D·波特號驅逐艦 (DD-579)
威廉·D·波特号驱逐舰(USS William D. Porter DD-579)是二战期间美國海軍的一艘弗莱彻级驱逐舰,以南北战争时美國海軍准将(1808–1864)命名,爱称“Willie Dee”,先后活跃于大西洋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参与过阿留申群島戰役、菲律宾战役和沖繩島戰役等攻势。在两年的战斗生涯中,波特号大小事故不断,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她曾向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搭乘的衣阿华号战列舰误射鱼雷的尴尬意外。1945年6月10日,威廉·D·波特号在冲绳海域执行警戒任务时遭遇神风特攻队攻击,虽然没有直接撞上,却仍因炸弹爆炸而最终沉没。接连的意外和离奇的击沉方式让她有了个“美国海军最倒霉驱逐舰”的名号。.
查看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和威廉·D·波特號驅逐艦 (DD-579)
威斯康辛號戰艦 (BB-64)
威斯康辛號戰艦(舷號BB-64)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戰艦,為艾奧瓦級戰艦的四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威斯康辛州為名的軍艦。 威斯康辛號在1941年按照11%擴充法案,於費城造船廠開始建造,在1943年下水,於1944年服役。其時太平洋戰爭已走向尾聲,威斯康辛號僅趕及參與仁牙因灣戰役、硫磺島戰役及沖繩戰役。日本投降後,威斯康辛號協助美軍佔領日本,然後參與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接載美軍返國。 戰後海軍因經費不足,而在1948年將威斯康辛號退役。1950年韓戰爆發,威斯康辛號在1951年再次服役,並為聯合國軍提供炮火支援,同時轟擊北韓運輸路線以及工業設施。韓戰停火後,威斯康辛號調回大西洋,並參與包括主轉桁索行動(Operation Mainbrace)在內的北約海軍演習。1956年,威斯康辛號曾與驅逐艦相撞,造成艦艏嚴重損毀。海軍最後將未完成的肯塔基號艦艏拆除,並安裝到威斯康辛號之上。1958年威斯康辛號再次退役。 1981年,列根當選新任美國總統,並提出「六百艦隊」(600-ship Navy)擴軍計劃,大規模擴充海軍,以壓抑蘇聯。威斯康辛號因而重新復修,並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改建,包括裝設戰斧巡航導彈及魚叉飛彈發射器,以及方陣近迫武器系統。1988年威斯康辛號重返現役,並在大西洋執勤。1990年波斯灣戰爭爆發,威斯康辛號亦被派到波斯灣,為登陸的陸戰隊提供炮火支援,並轟擊伊拉克的軍事設施。 威斯康辛號在1991年退役,並在1995年除籍。當時國會憂慮海軍將在四艘艾奧瓦級退役後喪失艦炮火力支援能力,故通過法案,限令海軍至少保留兩艘艾奧瓦級於船籍之內。威斯康辛號因此在1996年重新列入船籍。自2001年起,威斯康辛號開始在諾福克以博物館身份開放參觀,但海軍仍擁有艦體控制權。2006年,當時美國海軍部長以行政權力將威斯康辛號除籍,使其可用作捐贈。然而國會仍欲保留戰艦,限令海軍必須繼續保養威斯康辛號,並在必要時將其迅速復修,重返現役。2009年,海軍將威斯康辛號捐贈予諾福克市政府,並在翌年進行移交。 2012年8月11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米特·羅姆尼在威斯康辛號甲板上,宣佈將夥拍保羅·萊恩競選。 威斯康辛號在二戰及韓戰分別獲得五枚及一枚戰鬥之星。.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Pennsylvania-class)是美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有宾夕法尼亚号和亚利桑那号两条。 美国海军1913年开工建造内华达级战列舰的改进型——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宾夕法尼亚级增加了主炮数量,采用四座三联装14英寸主炮的炮塔替换了内华达级的双联装主炮塔,使用12门14英寸口径火炮,相对同期日本的战列舰主炮布局,节约了重装甲防护面积。全新的动力系统,全面采用蒸汽轮机,是美国海军首批全部使用燃油锅炉的战列舰,但是航速提高有限。同型舰:宾夕法尼亚号(BB38)、亚利桑纳号(BB39) 1930年代宾夕法尼亚级进行中期改装,前后主桅改为三脚桅并增设桅楼,改良防护性能,撤去部分副炮改装高射炮。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时,宾夕法尼亚号是太平洋舰队的旗舰,因正在船坞中修理而未受到鱼雷攻击。而亚利桑纳号的命运与其姊妹舰却有天壤之别,亚利桑纳号被1颗800公斤炸弹引燃水上機彈射器的黑火藥并引起舰艏弹药库发生大爆炸,迅速沉没,舰上共有1177人丧生。1942年宾夕法尼亚号进行现代化改装,拆除后主桅,改建舰桥,撤去全部旧式副炮,改装高平两用炮。1943年之后至1945年在进攻日本的作战中,宾夕法尼亚号参加了历次两栖登陆作战,成为美国海军战功卓著的战舰。战后1946年作为靶舰参加比基尼岛原子弹实验。 1962年美国政府在亚利桑纳号舰体水下原位建立了一个水上纪念馆。.
守門員近迫武器系統
守门员近程防御武器系统或守門員近迫武器系統(Goalkeeper CIWS)是一套荷蘭皇家海軍所用的近迫武器系統,用於船艦的近距離防禦,將來襲的反艦飛彈(或其他具威脅性的飛行物)加以擊毀。 守門員系統的組成有兩個主要構件:一個自動化的加農機炮以及一套先進的雷達,雷達用來追蹤來襲物的飛行軌跡,決定開火攔截的前置位置,而機砲將在雷達下令後對來襲目標進行數秒鐘的射擊,完成攔截防衛工作。 守門員系統是完全自動化的防衛系統,整個運作過程中都不需要人員介入,而命名則來自足球運動中負責看護球門的運動選手位置,以此得名。守門員系統是由荷蘭Thales公司研製,並且已經生產超過50套,守門員系統也能用在機場、航空站的對空防禦上。.
安提頓號航空母艦
安提頓號航空母艦(USS Antietam CV-36)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八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八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安提頓為名的軍艦,紀念南北戰爭馬里蘭會戰的安提頓戰役;該戰役為美國本土戰爭中死亡人數最多的單日戰事。 安提頓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並在1944年下水,於1945年初服役,但直到日本投降,安提頓號都未有作戰,一直留在後方。戰後安提頓號一度退役封存,在韓戰爆發後重新服役,作一次韓戰巡航,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36)。韓戰後安提頓號編入大西洋艦隊,並在1952年率先加建了實驗性的斜角飛行甲板。此設計後來應用到艾塞克斯級的SCB-125改建,以及所有美國新建的航空母艦。1953年安提頓號再編為反潛航母(CVS-36),並在1957年起在彭薩科拉作訓練航母。1963年安提頓號再次退役,於1973年除籍,並在1974年出售拆解。.
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
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USS Franklin,舷號CV-13),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五號艦。她是美軍第五艘以富蘭克林為名的軍艦,但紀念對象卻仍有爭議。其一說法指,雖然前四艘富蘭克林號確實為紀念美國立國元勳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但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只不過是繼承前四艦之艦名,並無特殊紀念對象;真正紀念富蘭克林本人的航空母艦應為好人理查號。而另一說法則以艦上銅匾為據,指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是紀念美國內戰的富蘭克林戰役。不論如何,艦上水兵仍以本傑明·富蘭克林之名,暱稱富蘭克林號為大班(Big Ben)。 富蘭克林號於1942年開始建造,在1944年初服役,並在菲律賓海海戰後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空襲日本本土期間,富蘭克林號被日軍轟炸機重創,幾乎沉沒,但最終仍成功撤出戰場,並以自身動力返國維修。戰後富蘭克林號退役停放,雖先後重編為攻擊航母、反潛航母及飛機運輸艦,但未再出海執勤。1964年富蘭克林號除籍,於1966年出售拆解。.
密蘇里號戰艦 (BB-63)
密蘇里號戰艦(BB-63)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戰艦,為愛荷華級戰艦的三號艦。她是美軍第三艘以密蘇里州為名的軍艦,亦是美國海軍最後一艘建成的戰艦。是美國二戰最後一艘退役的戰艦,也因於二戰结束時被指派為受降艦而聞名於世。.
尚普蘭湖號航空母艦
尚普蘭湖號航空母艦(USS Lake Champlain CV-39)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廿一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十一號艦。她是第二艘以尚普蘭湖為名的美軍艦隻,紀念1812年戰爭的尚普蘭湖戰役。 尚普蘭湖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在1944年下水,但要到1945年中才開始服役,未能趕上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在戰後不久退役封存。韓戰爆發後不久,尚普蘭湖號到纽波特纽斯進行SCB-27A改建,並在期間改編為攻擊航母(CVA-36)。改建後尚普蘭湖號參與韓戰末段戰鬥,停戰後則主要在大西洋一帶執勤。1957年尚普蘭號重編為反潛航母(CVS-36),並曾回收水星計劃及雙子座計劃的太空艙。1966年尚普蘭湖號退役,於1969年除籍,最後在1972年出售拆解。 尚普蘭湖號是僅有一艘只作SCB-27A改建的艾塞克斯級,而未有作SCB-125改建,故未有裝設封閉艦艏及斜角飛行甲板。.
小金門高炮誤擊廈門事件
小金門高炮誤射廈門事件是一起兩岸軍事事件,發生於1994年11月14日。駐守小金門的中華民國陸軍158師砲兵部隊试炮时,射程计算差错,误击厦门市郊黄厝村塔头社,造成四名民工被炮弹炸伤,其中重傷兩人,一度造成兩岸雙方緊張。但當時兩岸正在開始談判,關係算和緩,解放军没有还击,經兩岸協商後,化解此事。.
射水魚號潛艇
射水魚號潛艇(SS / AGSS-311)是美國一艘巴勞鱵級潛艇,亦為美國海軍第一艘命名為射水魚的艦艇。射水魚號因為在1944年11月擊沉日本信濃號航空母艦而聞名,这是史上由潛艇所擊沉的最大軍艦,該艦也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榮獲。.
巨蝮四式鏈炮
巨蝮四式鏈炮(,以下簡稱:巨蝮四式)是一門由美国(簡稱:ATK)研製及生產、可自動/半自動射擊的,發射40×365毫米L/70波佛斯/北約口徑机炮炮彈。.
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
巴爾的摩級(Baltimore-class)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建造的重型巡洋艦。也是美國擺脫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後所建造的的重巡洋艦。.
巴丹號航空母艦
巴丹號航空母艦(CVL-29)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八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巴丹為名的軍艦,紀念美軍在太平洋戰爭早段落敗投降的巴丹半島戰役。 巴丹號的建造合約在1940年12月16日批出,原建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三十號艦,艦名為水牛城;由於美軍航空母艦短缺,故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1942年6月2日,巴丹號的合約更改為建造航空母艦,並更改舷號(由CL-99改為CV-29)及艦名,於8月31日在紐約造船廠開始建造。1943年7月15日,巴丹號與其他改裝航空母艦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9。8月1日巴丹號下水,並在11月17日服役。 稍後巴丹號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戰後巴丹號參與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運載美軍返國,於1947年2月11日退役封存。1950年5月13日,巴丹號重返現役,並用作試驗性的反潛航母。一個月後韓戰爆發,美軍在西太平洋的航空母艦短缺,巴丹號隨即改變用途為攻擊航母,前往西太平洋,並先後作三次韓戰巡航。 韓戰後巴丹號隨即預備退役,並在1954年4月9日正式退役。封存數年後,巴丹號先於1959年5月15日改編為飛機運輸艦,舷號改為AVT-4,再於9月1日除籍,最後於1961年5月出售拆解。 巴丹號在二戰及韓戰分別獲得六顆及七顆戰鬥之星。.
巴納伊巴號
巴納伊巴號 (U-17) 是一艘隸屬巴西海军的河川炮艦。.
巴西海軍陸戰隊
巴西海軍陸戰隊(葡萄牙語:Corpo de Fuzileiros Navais; CFN)是巴西海軍的陸戰隊,也是在地面作戰的支援部隊。.
中華民國火砲列表
-- 收錄中華民國國軍曾使用的各種火砲,包含未服役、授權生產製造或以軍售方式取得的火砲。.
中華民國空軍
中華民國空軍(Republic of China Air Force,缩写为 ROCAF)是中華民國國軍的空中武裝部隊,隸屬國防部空軍司令部,下轄空軍作戰指揮部、空軍防空暨飛彈指揮部、空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空軍保修指揮部、空軍軍官學校,各作戰聯隊及基地指揮部等單位,員額約30,000人左右,是東亞地區重要航空部隊之一。 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之中指出中華民國空軍的任務是:「平時負責臺灣海峽偵巡、維護臺海空域安全,堅實戰備整備及部隊訓練任務,充實戰力完成戰備,主動協助災害防救;戰時全力爭取制空,並協同陸、海軍遂行各類型聯合作戰,以有效發揮空軍作戰之效能,擊滅進犯敵軍,確保國土安全。.
中華民國空軍軍備
中華民國空軍軍備羅列出中華民國空軍退役及現役的軍事裝備。.
中華民國軍事
中華民國的軍事發展,從建國開始,經歷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國共內戰政府遷台等時期,乃至於今日兩岸隔海分治,皆與當時之政治情勢息息相關。現今中華民國之國防力量依《中華民國憲法》第36條,以及《國防法》第8條的規定,中華民國總統統率全國陸海空軍,為三軍統帥,行使統帥權指揮軍隊,直接責成國防部部長,由部長命令參謀總長指揮執行之。其建軍備戰的最高戰略指導原則為「有效嚇阻、防衛固守」。2017年中華民國軍事綜合力量在全球排名中排名第19名。.
中途島級航空母艦
中途岛级航空母舰曾在美国海军跨越数个历史时期服役,有“三朝元老”之称。该级航母共有CVB-41中途島號、CVB-42羅斯福號、CVB-43珊瑚海號三艘,在二战期间建造,而后经历了喷气时代的改装,直到海湾战争、冷战结束仍服役一段时间,在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中途島級是美國海軍歷史上服役期最長的艦艇之一。首艦中途島號早在1945年下水服役,在1991年參與沙漠風暴行動後,在1992年退役。.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USS Midway,舷號CVB/CVA/CV-41)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中途島為名的軍艦,以紀念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在1945年下水,並於日本投降後一個月服役,無緣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著中途島號一直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並在韓戰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41)。韓戰結束後不久,中途島號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並在途中參與了大陳島撤退。稍後中途島號進行SCB-110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 改建後中途島號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並在老撾危機期間到南中國海警備。1965年後,中途島號多次前往西太平洋,參與越戰,並在期間進行SCB-101現代化改建。1973年起,中途島號開始以日本橫須賀為母港,並在越戰結束前夕,西貢陷落時在越南外海參與了名為「常風行動」的撤僑任務。1975年,中途島號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41。 越戰後中途島號主要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及阿拉伯海三地執勤。伊朗人質危機及兩伊戰爭期間,中途島號均曾到波斯灣戒備,並在戰爭後期為科威特油船護航;1980年韓國光州事件後中途島號又曾與珊瑚海號到濟州島外待命。六四事件後,中途島號亦被派到中國外海,一度預備撤僑。同年菲律賓發生政變,在阿基諾夫人的請求下,美國派中途島號等到菲律賓外海警戒,最終迫使政變流產。退役前夕,中途島號參與了海灣戰爭,空襲了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部隊。 中途島號在1992年退役,並在1997年除籍。2003年海軍將中途島號捐贈給民間組織,改裝為博物館艦。博物館在2004年6月於加州聖地牙哥開放。現在停放於加州聖地牙哥。.
丹尼尔·卡拉汉
丹尼尔·贾德森·卡拉汉(,),美国海军少将,荣誉勋章受勋者。卡拉汉是资深的炮术和航海专家,1911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军旅生涯长达三十余年,其中有二十余年先后在不同军舰上服役,并参与过两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随赴欧洲参战,担任舰队護航等任务。两次大战间期,卡拉汉因其资深履历,担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海军事务助理。 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夕,卡拉汉重返前线,开始指挥,1942年升任参谋长。1942年11月13日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首夜,卡拉汉指挥第4支队于萨沃岛海域迎击前来炮轰瓜岛亨德森机场的日军舰队,在敌众我寡的混战中因座舰旧金山号遭日舰舰炮击中阵亡,后追授荣誉勋章。他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殉职的第三位将军。美军有两艘驱逐舰以他的名字命名。其弟曾任密苏里号战列舰首任舰长,战后官至中将。.
丹尼爾35毫米雙用途炮
丹尼爾35毫米雙用途炮(,以下簡稱:35DPG)是一台由南非為海军军舰生產的雙管水平並排式海軍35毫米舰载近迫武器系統,它目前搭載在勇敢级巡防舰上服役,發射北約口徑机炮炮彈。.
丹阳号驱逐舰
丹陽號驅逐艦,舷號DD-12,原為大日本帝國海軍雪風號驅逐艦係日本佐世保海軍造船廠建造,1940年完工服勤,曾多次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海戰。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國代表依盟國議定在1946年6月28日派員於東京抽籤獲得八艘日艦,其中一艘即為丹陽艦,1947年丹陽艦由日本駛至上海高昌廟碼頭,同年7月3日正式移交中華民國並於1948年5月1日正式命名為「丹陽」,於1966年除役。.
七省級輕巡洋艦
七省級輕巡洋艦(荷蘭語:De Zeven Provinciënklasse),或稱為團結級(Eendrachtklasse),是一款曾服役於荷蘭皇家海軍的輕巡洋艦,同級艦共兩艘,分別為七省號(Hr.Ms.
亞特蘭大級輕巡洋艦
亞特蘭大級輕巡洋艦(Atlanta-class cruiser)是美國海軍在二次大戰中服役的輕巡洋艦,採用防空巡洋艦的設計思路建造,所以早期編號為CLAA。此級有數艘在戰時經過改良,改良的各艦又稱奧克蘭級。.
五式40公厘高射炮
五式40公厘高射炮(5しき40みりこうしゃきかんほ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軍隊嘗試仿製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所製造之中口徑高射炮;戰爭結束為止產量不超過百門,故未大規模配發。.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6)
企業號航空母艦(USS Enterprise,舷號CV-6,綽號大E或幸运E(Big E或Lucky E)),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約克鎮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它是美軍第七艘以企業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軍俘獲並更名的一艘英國單桅縱帆船。 企業號在1934年開始建造,在1936年下水,並於1938年服役。接著企業號參與了一次,在1940年編入駐太平洋的。1941年美國太平洋艦隊重設後,企業號仍舊留在太平洋服役。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企業號原定在前一日進入港口,但因風浪而有所延誤,僥倖避過一劫。此後企業號參與了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的大部分重要戰鬥,由早期的空襲東京、中途島海戰及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到美軍反攻的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事、菲律賓戰役及雷伊泰灣海戰,以及晚期的硫磺及琉球群島戰事。1945年5月沖繩戰役期間,企業號接連被神風特攻隊自殺飛機擊傷,被迫返回美國維修,使之錯過日本投降前最後三個月的戰鬥。 大戰結束後,戰績彪炳的企業號參與了接載美軍返國的,最後在1947年退役停放。美國海軍部長福萊斯特曾稱讚企業號為美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佳象徵,並請求政府將企業號如同憲法號一樣永久保存,然而企業號在戰後多次的捐贈計畫都因故失敗。1952年及1953年企業號先後被重編為攻擊航母及反潛航母,但艦體並沒有作任何改裝。1956年海軍將企業號除籍並出售拆解。艦艇的老兵組織試圖籌款購入企業號不果,而企業號最終在1958年拆解。在老兵的強烈要求下,海軍將在同年開始建造的全球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命名為企業,以資紀念。.
弗萊徹級驅逐艦
弗萊徹級驅逐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的驅逐艦級,總計生產了175艘,是單一驅逐艦級生產量最高的,因此也常被當作二战美軍最具代表性的驅逐艦。弗莱彻级驱逐舰在众多方面都被认为性能优秀,胜任防空、反潜与水面作战各种任务,航程又足以覆盖美军舰队在太平洋上的行动。此級驅逐艦于二戰後大多仍繼續服役,加上之後移交美國盟友之海軍,總服役時間相當的長。.
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
彭薩科拉級巡洋艦(英文:Pensacola class cruiser)是美國海軍在最早裝備的條約型巡洋艦,它依照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的上限規格(標準排水量不超過一萬長噸,主炮口徑不超過8英吋)建造。.
得梅因级重巡洋舰
得梅因級巡洋艦(Des Moines class cruiser)是美國海軍建造最後的全艦砲型重巡洋艦,共建造三艘,其中 Salem 號保留作為紀念艦,另二艘解體。.
列星頓號航空母艦 (CV-16)
列星頓號航空母艦(USS Lexington CV-16)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八號艦。她是美軍第五艘以列星頓為名的軍艦,紀念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該戰役為美國獨立戰爭的首場戰鬥。 列星頓號在1941年在霍河造船廠開始建造,艦名原為卡伯特(Cabot)。數月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後來列星頓號於珊瑚海海戰沉沒,海軍將建造中的CV-16更名為列星頓號,以作紀念。 列星頓號於1942年下水,並在1943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列星頓號退役停放,在封存之際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16)。稍後列星頓號先後進行SCB-27C及SCB-125現代化改建,到1955年才重返現役。改建後列星頓號在太平洋艦隊服役,並分別在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及老撾內戰期間到西太平洋警備。1962年列星頓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6),改到大西洋艦隊服役,開始負責訓練海軍飛行員。 1969年,列星頓號正式重編為訓練航母(舷號改為CVT-16);又於1978年重編為輔助訓練航母(舷號改為AVT-16),但繼續在彭薩科拉等地訓練海軍飛行員,直到1991年退役除籍為止;她也是最後一艘退役的艾塞克斯級。退役後海軍將列星頓號捐贈予民間組織,改作博物館艦。博物館在1992年於聖體市開放。 列星頓號在更改艦名後,同時繼承了前艦列夫人(Lady Lex)的綽號;但其更廣為人知的綽號為藍色幽靈(Blue Ghost)。事緣列星頓號在二戰期間,一直將艦體全部塗上海軍藍,以作偽裝;而日本東京電台雖屢次宣佈日軍擊沉列星頓號,但列星頓號總能夠「重返」作戰,猶如幽靈之不死。其藍色幽靈綽號便自此於美軍廣傳。.
查看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和列星頓號航空母艦 (CV-16)
哈尼特县号坦克登陆舰
美国海军821号坦克登陆舰(USS LST-821),后更名为美国海军哈尼特县号坦克登陆舰(USS Harnett County (LST-821)),美国海军哈尼特县号鱼雷快艇搭载舰(USS Harnett County (AGP-821)),越南共和国海军美湫号战舰(My Tho HQ-800),最终更名为菲律宾海军马德雷山号登陆舰(LT 57 Sierra Madre ),是一艘美国海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该艘战舰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哈尼特县命名,是美国海军唯一以此命名的战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越南战争时期服役于美国海军,之后移交给越南共和国,入役越南共和国海军,并更名为美湫号(舷号HQ-800)。 越南战争结束之后,哈尼特县号战舰移交菲律宾海军,并再次更名为马德雷山号登陆舰(舷号LT-57)。1999年5月9日,菲律宾政府将马德雷山号登陆舰拖往南中国海,故意搁浅坐滩在南沙群岛的仁爱礁,并派驻海军陆战队队员驻守,使得这里成为菲律宾在与中国等国家存在的南沙群岛主权争议的前哨,形成了菲律宾对仁爱礁的实际控制至今。.
啟航灣級護航航空母艦
科芒斯曼特湾级护航航空母舰(Commencement Bay-class escort carrier),是一种基于美国海事委员会T3型油輪的船體而建造的護航航空母艦,這賦予它們約23,000噸的排水量和170米的長度。大多數早期的護航航空母艦是中途改造,而啟航灣級是從龍骨開始建造。其總體佈局和是相似的,但對一些桑加蒙級的工程缺陷進行了處理。.
克里夫蘭級輕巡洋艦
克里夫蘭級輕巡洋艦(Cleveland-class cruiser)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服役的一款輕巡洋艦。.
克里夫蘭號輕巡洋艦
克里夫蘭號輕巡洋艦 (USS Cleveland CL-55)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造的27艘美国海军克里夫蘭級輕巡洋艦中的首舰. 她是第二艘以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市命名的舰船。 克里夫蘭号服役于1942年7月份,她见证了地中海和太平洋战场的战争的扩大化。和她的大多数姊妹舰一样,她在战争结束不久后就退役了,而且一直被束之高阁。 克里夫蘭号在60年代前期被拆毁。.
勒德洛級護航驅逐艦
勒德洛級護航驅逐艦(Rudderow-class destroyer escort),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建造的一個艦級,專門用於船團護航以及反制敵軍潛艇用。 本艦級計劃建造252艘,22艘建成,51艘改建為高速運輸艦,180艘在二戰末取消建造。 二戰後,美國海軍將部份勒德洛級艦隻轉售予中華民國、南韓等國海軍,其餘轉入直至退役。.
火炮列表
以下是世界各地的火炮列表,以類別及口徑作分類。.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L-22)
立號航空母艦(USS Independence CVL-22)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獨立為名的軍艦。 獨立號是在1941年5月1日開始在紐約造船廠建造,起造時原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五號艦阿姆斯特丹號(USS Amsterdam CL-59);但建造不久,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時美軍航空母艦短缺,故最終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 1942年2月12日,獨立號開始改建為航空母艦,更改艦名及舷號(由CL-59改為CV-22);而海軍則在3月18日修改建造合約。同年8月22日,獨立號下水,並在1943年1月14日服役。7月15日,獨立號等改裝航空母艦被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2。 稍後獨立號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直到戰爭結束;亦曾短暫與薩拉托加號、企業號等改編為夜戰航空母艦。 戰後獨立號參與(Operation Magic Carpet),運載美軍返國,並在稍後於十字路口行動核試用作靶艦。獨立號雖未在核試中沉沒,卻受嚴重的輻射污染,最終在1951年1月29日被海軍於三藩市外海鑿沉。 獨立號在二戰中獲得八顆戰鬥之星。 2015年4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NOAA)科學家宣布,在三藩市對出的太平洋海域發現沉睡海底逾60年的二戰著名美國航空母艦「獨立」號。。.
查看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和獨立號航空母艦 (CVL-22)
珊瑚海號航空母艦
海號航空母艦(USS Coral Sea,舷號CVB/CVA/CV-43),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三號艦。它是美軍第二艘以珊瑚海為名的軍艦,以紀念太平洋戰爭中的珊瑚海海戰。 珊瑚海號在1944年於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始建造,並在1946年下水,最後於1947年服役。在接著十三年,珊瑚海號一直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並曾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協助撤走美國僑民。1960年,珊瑚海號調往太平洋艦隊,並在1964年北部灣事件後開始參與越戰。此後十一年間,珊瑚海號一共八次部署到越南作戰,參與了美軍多場重要戰事。1975年越戰結束前夕,珊瑚海號參與了常風行動,支援美軍直升機救走西貢多名南越人員及美國僑民。西貢淪陷後,珊瑚海號又在馬亞圭斯號貨船事件中轟炸了紅色高棉的軍事設施。 越戰結束後,珊瑚海號主要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兩大海域執勤。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期間,美軍曾安排珊瑚海號為營救人質的特種部隊提供空中支援,但因營救行動失敗而未有成事。1983年珊瑚海號由太平洋艦隊調返大西洋,在1986年的黃金峽谷行動中空襲利比亞,又於1989年黎巴嫩內戰人質綁架風潮期間,協助貝魯特的美國大使館人員撤走。1990年珊瑚海號從海軍退役,並於翌年除籍,最後於1993年出售拆解。.
班寧頓號航空母艦
班寧頓號航空母艦(USS Bennington CV-20)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二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班寧頓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的班寧頓之戰。 班寧頓號在1942年開始建造,並在1944年下水服役,於1945年初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班寧頓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20)。改建後班寧頓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稍後班寧頓號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 1959年,班寧頓號再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20,繼續在太平洋服役。北部灣事件後,美國開始全面參與越戰;班寧頓號亦曾作多次越戰巡航,但未有派飛機到陸上作戰,僅為艦隊提供反潛警備。在役晚年,班寧頓號亦參與了早期的太陽神計畫,回收了太陽神4號的太空艙。 班寧頓號在1970年退役,然後停放多年,最後於1989年除籍,並在1994年出售到印度拆解。.
碉堡山號航空母艦
碉堡山號航空母艦(USS Bunker Hill CV-17)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九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碉堡山為名的軍艦,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血腥的碉堡山戰役(Battle of Bunker hill);艦上水兵暱稱之為假日特快(Holiday Express)。 碉堡山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數月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碉堡山號等航空母艦。1943年碉堡山號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最終在沖繩戰役期間被神風自殺飛機重創,而要撤出戰場。戰後碉堡山號退役停放,雖先後重編為攻擊航母、反潛航母及飛機運輸艦,但未再出海執勤,而是留在聖地牙哥作電子測試平台。1966年碉堡山號除籍,於1973年出售拆解。.
磐石號油彈補給艦
石艦,全名磐石號快速戰鬥支援艦(英文:Panshi Fast Combat Support Ship (AOE-532)),為中華民國海軍所屬之快速油彈補給艦,名稱典故來於臺灣百岳之磐石山。母港為高雄左營港。磐石艦為中華民國海軍自2015年1月23日交艦以來,排水量最大的船艦。.
福治谷號航空母艦
福治谷號航空母艦(USS Valley Forge CV-45)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23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13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福治谷(Valley Forge)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華盛頓與大陸軍在1777年冬天艱苦駐紮的陣地。服役期間,福治谷號亦獲得了快活谷(Happy Valley)的綽號。 福治谷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但在戰後下水。按建造日期,她是美國最後建造的一艘艾塞克斯級;但按舷號次序,最後一艘艾塞克斯級是菲律賓海號。福治谷號是第一艘參與韓戰的美國航空母艦,並分別進行了四次韓戰巡航,期間被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45。韓戰後福治谷號留在太平洋艦隊,於1954年改為反潛航母(CVS-45),再於1961年改建為兩棲突擊艦,編號改為LPH-8。1964年起,福治谷號多次搭載美國海軍陸戰隊前往越戰戰場。1970年福治谷號退役除籍,並於1971年被海軍出售拆解。 福治谷號未有進行SCB-27及SCB-125改建,故其仍有建成時的開放式艦艏,亦未有斜角飛行甲板。.
科本斯號航空母艦
科本斯號航空母艦(CVL-25)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四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科本斯為名的軍艦,紀念美國獨立戰爭的科本斯戰役。 科本斯號在1941年11月7日開始在紐約造船廠建造,原建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十五號艦,艦名為亨廷頓;但一個月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時美軍航空母艦短缺,故最終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 1942年3月,科本斯號開始改建為航空母艦,並更改舷號(由CL-77改為CV-25)及艦名。1943年1月17日,科本斯號下水,並在5月28日服役。7月15日,科本斯號等改裝航空母艦被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5。 稍後科本斯號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戰後科本斯號參與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運載美軍返國,然後在1946年12月3日退役封存。1959年5月15日,科本斯號被重編為飛機運輸艦,舷號改為AVT-1,但繼續封存。同年11月1日科本斯號除籍,並在1960年出售拆解。 科本斯號在二戰中獲頒美國海軍特別表揚(Navy Unit Commendation)及12顆戰鬥之星。.
空用槍械
槍械泛指裝置在航空與太空飛行器上的各類槍支與火炮,但是不包含操作航空或是太空飛行器上的人員所攜帶的武器。過去到現在所有的空用槍械都是安裝在大氣層內飛行的航空器上,太空飛行器尚未有安裝的紀錄。 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标准区分,空用槍械可以分成两类,一種是20毫米口徑以下的機槍,一種是口徑在20毫米以上的機炮。比較少見的是口徑較大,由一般火炮改裝或者是特殊設計的大口徑火炮。.
空想級驅逐艦
想級大型驅逐艦(法語:Classe Le Fantasque)是1930年為法國海軍所設計的六艘高速驅逐艦。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空想級的部分同級艦為維琪法國擄獲並使用,其餘艦艇則效力於自由法國。 空想級與較早的均是為了與戰艦與巡洋艦協同作戰而設計。義大利皇家海軍設計出羅馬統帥級輕巡洋艦作為回應。空想級於戰爭爆發時被編入法國海軍的「」中。.
納爾遜號戰艦
纳尔逊号战列舰(英语:HMS Nelson)是英国皇家海军建造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中的一艘。其被命名为纳尔逊以纪念霍雷肖·纳尔逊海军中将。纳尔逊号于1925年9月3日下水,1927年8月15日建成服役,于1949年3月15日被拆解。.
紐倫堡號輕巡洋艦
紐倫堡號輕巡洋艦(Nürnberg)是威瑪國家海軍(後為納粹德國海軍)萊比錫級輕巡洋艦的二號艦,其姊妹艦為萊比錫號。本艦於1934年動工,同年12月間下水,隨後於1935年11月2日竣工;其主要武裝為九門裝載於三個三聯裝炮塔中的150毫米艦炮,最大速度為。紐倫堡號是納粹德國海軍中服役時間最長的軍艦,同時也是唯一一艘持續服役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德國巡洋艦。 1930年代晚期,紐倫堡號參與了西班牙內戰中的行動。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本艦奉命在德國沿海布置水雷,隨後又多次護衛德軍佈雷艇前往北海;1939年12月,本艦在執行護衛任務時遭英軍潛艇以魚雷重創。此後除1942年11月至隔年4月間曾短暫奉派至挪威執行任務外,紐倫堡號在餘下的戰爭中基本均作為訓練艦使用。1945年1月,本艦奉命前往斯卡格拉克海峽執行佈雷任務,但油料的嚴重短缺使本艦僅執行該一次任務後便無法再出航。 戰爭結束後,紐倫堡號遭英國皇家海軍俘虜,最終作為移交予蘇聯。1945年12月,蘇聯海軍人員接收艦隻,並於次月將之移往塔林,同時更名為馬卡洛夫海軍上將號(Адмирал Макаров)。本艦先是服役於蘇聯海軍第八艦隊,隨後又移往克隆斯塔轉作訓練艦使用。1960年,本艦拆解。.
索莫斯級驅逐艦
索莫斯級驅逐艦(Somers class destroyer)是美國在二次大戰前建造的領導驅逐艦,共建造5艘。她們是波特級驅逐艦的改良型,經由輪機變更空出空間多裝設一座魚雷發射管。二次大戰期間除以外全部派往大西洋戰線,在加勒比海遭遇颶風沈沒,其他的都存活到戰後並於1946年解體。.
約克鎮號航空母艦 (CV-10)
約克鎮號航空母艦(USS Yorktown CV-10)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約克鎮為名的軍艦,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的約克鎮圍城戰役。 約克鎮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好人理查(Bon Homme Richard)。建造僅開始數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1942年,日軍在中途島海戰擊沉了舷號CV-5的約克鎮號,美軍在稍後將建造中的CV-10更名為約克鎮號,以作紀念。 1943年約克鎮號下水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約克鎮號退役封存,並在稍後進行代號SCB-27A現代化改建。改建期間,約克鎮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0)。1953年約克鎮號完成改建,但在前往西太平洋前夕,韓戰剛好結束,約克鎮號無緣參與。接著約克鎮號留在西太平洋執勤,並在大陳島撤退中援助民國政府,然後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 1957年約克鎮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0,繼續留在西太平洋。稍後約克鎮號在金門砲戰期間再次到台灣海峽巡邏,並在越戰期間到南中國海執勤,但未有派飛機參與攻擊。除冷戰衝突外,約克鎮號亦有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擔任太陽神8號指揮艙的救援船。服役晚年,約克鎮號調到大西洋艦隊。 約克鎮號在1970年退役,並在1973年除籍。稍後海軍將約克鎮號改建為博物館艦;博物館在1976年於查爾斯頓愛國者地開放,並在1986年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查看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和約克鎮號航空母艦 (CV-10)
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
約翰斯頓號驅逐艦(USS Johnston DD-557),是一艘二戰時期隸屬于美國海軍的弗萊徹級驅逐艦。她是第一艘以中尉命名的美國海軍船艦。本艦以其在薩馬島海戰中的英勇戰鬥聞名。當時隸屬於後方支援任務的護衛航母艦隊77.4.3分隊(通稱「Taffy 3」),數艘武裝相對弱小的驅逐艦——最強的武備僅為5吋(127mm)火砲和21吋(533mm)魚雷,向栗田健男的主力艦隊(擁有大和號戰艦在內四艘戰艦、八艘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發起了無畏的衝鋒,「Taffy 3」犧牲了兩艘驅逐艦、一艘護衛驅逐艦和兩艘護航航空母艦,最後阻止了日軍攻擊雷伊泰島美軍登陸部隊的企圖,並給日軍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
查看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和約翰斯頓號驅逐艦 (DD-557)
維克斯級驅逐艦
維克斯級驅逐艦(Wickes class destroyers),是美國海軍在一次大戰時所建造的考德威爾級驅逐艦之改良型,屬平甲板驅逐艦家族的一支,也是美國海軍史上產量第五高,以及少數兩次世界大戰都有參與的艦艇。由巴斯鋼鐵廠及伯利恆造船聯合設計,並與福爾里弗造船廠、威廉·柯蘭普兄弟造船公司及美國海軍各海軍造船廠共同建造,在1917至1921年間一共建造了111艘。.
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維拉特號(英語:INS Viraat (R22),梵語:विराट,原意為「巨人」)是一艘已经退役的印度海軍半人馬級航空母艦。維拉特號退役前是印度海軍的旗艦,在超日王號航空母艦加入印度後,印海軍於2017年3月6日將其退役,其旗舰地位也由超日王號航空母艦取代。维拉特号若全配置海獵鷹戰鬥機可達30架。由向英國購買的競技神號改裝而來,其艦齡相當的老。.
總計行動
托塔利澤行動(英语:Operation Totalize,在一些較近期來自英國的資料也被稱為總計行動)是盟軍部隊中的加拿大第1軍團從1944年8月8日至8月13日於霸王行動後期階段的攻勢行動。其目的是要突破盟軍在諾曼第陣地東側卡昂以南德軍的防線和進一步向南前進以攻佔法萊茲市以北的高地。總的目標是要做成整個德軍戰線的崩潰,並切斷了與更西面美軍與英軍交戰德軍的退路。這場戰役被認為是加拿大第1軍團的首次行動,該軍團在7月23日已正式參戰Bercuson, p.
约克城级航空母舰
約克鎮級航空母艦(Yorktown 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國在戰間期設計的航空母艦,前後一共建造3艘,是繼列星頓級與遊騎兵級航空母艦後,美國設計的第三款艦隊航空母艦。 約克鎮級的設計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及倫敦海軍條約的噸位限制,然而相比起上一代的遊騎兵級,約克鎮級更適用於美國海軍的戰略及戰術運用,既可搭載大量飛機,同時享有優越的速度與續航距離,只是水下防禦有所不足。首兩艦約克鎮號及企業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服役,而三號艦大黃蜂號則在裁軍條約失效後趕工建造,趕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服役。在艾塞克斯級於1943年底服役前,約克鎮級一直是美國海軍於太平洋的中堅部隊,其中約克鎮號及大黃蜂號均在此段時間戰損沉沒,而企業號則參與了太平洋戰爭大部分的戰鬥,在戰後封存多年,最終拆解。.
纳尔逊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Nelson-class battleship)是英国在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下建造的一型35000噸級、裝備16英吋主砲的战列舰。也是過去放棄的N3級戰艦之縮小改良版,該型共有納爾遜號、羅德尼號兩艘。.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CV-42)
富蘭克林·D·羅斯福號航空母艦(USS Franklin D. Roosevelt,舷號CVB/CVA/CV-42,簡稱羅斯福號),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為名的軍艦。 羅斯福號在1943年於紐約布魯克林造船廠開始建造,並在1945年下水,起初命名為珊瑚海號。由於羅斯福總統逝世不久,海軍把在紐約建造的航空母艦更名為羅斯福,以紀念這位前紐約州州長;至於珊瑚海的艦名則改用於另一艘建造中的航空母艦。 羅斯福號在日本投降後兩個月服役,無緣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此後,羅斯福號長時間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又與北約成員國的海軍演習,並時常到訪地中海各國的港口。羅斯福號沒有參與韓戰,但在韓戰時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更改為CVA-42。韓戰結束後,羅斯福號進行代號SCB-110的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 羅斯福號在1960年代大部分時間都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海域。她曾在古巴革命及多明尼加政治危機期間到加勒比海戒備,但錯過了古巴導彈危機,沒有參與封鎖古巴。越戰升溫後,羅斯福號在1966年曾短暫派往越南作戰,後來返回到地中海作恆常執勤。羅斯福號在1968年進行第二次現代化改建,並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期間協助美軍運送物質增援以色列。1975年,羅斯福號被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42。 由於羅斯福號的性能欠佳,艦體狀況惡劣,兼且翻新成本過高,海軍在1977年將羅斯福號退役除藉,並在1978年將其出售拆解。.
查看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和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CV-42)
田纳西级战列舰
纳西级战列舰是美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 田纳西级战列舰是新墨西哥级战列舰的改进型,1917年开工。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舰体划分多层隔舱,水下防御性能比美国海军以往建造的战列舰有很大改进,并加强了舰体水平防御装甲。该级舰采用与新墨西哥级相同的电气推进动力系统。提高主炮仰角,延长了射程。在其前后主桅上架设安装大型火控设施的桅楼(部分前期建造的战列舰也实施了此项改装)。 同级舰:田纳西号(BB43)、加利福尼亚号(BB44) 加利福尼亚号1921年竣工服役时被用作太平洋舰队的旗舰。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并排停靠的西弗吉尼亚号沉没阻挡了内侧的田纳西号,附近亚利桑纳号战列舰爆炸后的残骸和火灾给田纳西号造成很大损害。加利福尼亚号被三枚鱼雷击中舰体沉入水中。田纳西级两舰在1942年进行彻底的现代化改装,撤去旧式副炮,舰体上层建筑改建成与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类似的式样,加强防空和防鱼雷的能力。改装完成的田纳西号、加利福尼亚号1944年相继投入太平洋战场,参加了之后包括莱特湾海战、冲绳岛战役在内的大部分的登陆战役。战后,加利福尼亚号、田纳西号于1947年和1959年退役。.
無畏號航空母艦
無畏號航空母艦(USS Intrepid CV-11)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三號艦。它是美軍第四艘以無畏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海軍於1803年俘獲的一艘火船。 無畏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建造僅開始數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無畏號等航空母艦。1943年無畏號下水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特别是雷伊泰灣海戰。戰後無畏號退役封存,在韓戰後開始進行SCB-27C改建,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11,於1954年在大西洋艦隊重新服役。稍後無畏號又進行SCB-125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 1962年無畏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1,繼續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稍後無畏號參與美國的太空計劃,分別擔任水星-宇宙神7號及雙子座3號的救援船。1966年至1969年,無畏號曾三次前往西太平洋,參與越戰。雖然無畏號其時已改編為反潛航母,但美軍臨時將之改編為輔助攻擊航母,故無畏號亦有派飛機到陸上參與攻擊。 無畏號在1974年退役,並一度預備出售拆解;但在民間組織努力下,海軍在1981年將無畏號捐贈到紐約作博物館艦。1982年無畏號除籍;而同年無畏號海、空暨太空博物館於哈德遜河河畔正式開放,自此成為曼哈頓的重要地標及旅遊點。1986年,無畏號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瀋陽號驅逐艦
瀋陽號導彈驅逐艦,舷號DDG-923,為中華民國海軍最後一艘退役的二戰時期陽字號驅逐艦,已於2005年11月26日舉行除役典禮,正式除役日期為2006年1月1日。在中華民國與美國服役時間超過60年。.
聖羅號航空母艦
聖羅號護航航空母艦(USS St.
菲律賓海號航空母艦
菲律賓海號航空母艦(USS Philippine Sea CV-47)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24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14號艦。按舷號次序,她是最後一艘艾塞克斯級;而按建造日期則是福治谷號。她是美軍第一艘以菲律賓海為名的軍艦,以紀念菲律賓海海戰。艦名原為萊特(Wright),紀念萊特兄弟,在建造中途更改。 菲律賓海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但在戰後下水。她是第二艘參與韓戰的美軍大型航空母艦,並進行了三次韓戰巡航,期間被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47。韓戰後菲律賓海號留在太平洋艦隊,於1955年改為反潛航母(CVS-47)。1958年菲律賓海號退役。1959年菲律賓海號被重編為飛機運輸艦,舷號改為AVT-11,繼續在後備艦隊待命。1969年菲律賓海號除籍,並於1971年出售拆解。 菲律賓海號未有進行SCB-27及SCB-125改建,故其仍有建成時的開放式艦艏,亦未有斜角飛行甲板。.
萊特號航空母艦
萊特號航空母艦(USS Wright,CVL-49),是美国海军两艘塞班島級航空母艦的2号舰。在二战期间建造,由巡洋舰舰体改建而成,后期因美国海军更大吨位的航母过多而再度改装成指揮艦 CC-2。「萊特號」是第二艘用此名稱的美國軍艦,前一艘是條補給艦(USS Wright,AV-1),以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的弟弟奧維爾命名,而此艘航空母艦則以兩兄弟奧維爾、威爾伯共同命名。 Category:美國海軍航空母艦 Category:1947年竣工的船只.
萊茵金屬歐瑞康千禧年機炮
萊茵金屬歐瑞康千禧年機炮(;又稱:萊茵金屬GDM-008,)是一台由瑞士軍備製造商(,在2009年與莱茵金属公司合併後更名為萊茵金屬防空公司)以歐瑞康35/1000陸基防空系統為藍本研製及生產、設計上用於安裝在船艦以上的近迫武器系統,發射北約口徑机炮炮彈,包括用作防空彈的AHEAD彈藥。.
香格里拉號航空母艦
香格里拉號航空母艦(USS Shangri-La CV-3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二十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十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香格里拉為名的軍艦;艦名雖取自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的理想國度,但實出於紀念杜立德空襲東京一事。事緣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空襲後被問及B-25轟炸機從何起飛時,僅以「香格里拉」一詞作答,避過談及轟炸機由大黃蜂號起飛的軍事機密。 香格里拉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其時大黃蜂號已在數月前的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沉沒,使香格里拉號亦有紀念其戰損之意。1944年香格里拉號下水服役,在1945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香格里拉號在十字路口行動擔任美軍觀測艦,在稍後退役停放。韓戰爆發後,香格里拉號同時進行了SCB-27C及SCB-125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38)。改建完成後香格里拉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接著香格里拉號留在大西洋艦隊服役,並在越戰期間短暫到西太平洋服役。 香格里拉號1971年退役,在1982年除籍,最終在1988年出售到台灣高雄拆解。.
马来西亚陆军
来西亚陆军(Malaysian Army.;Tentera Darat Malaysia)是马来西亚武装部队的一个分支,马来西亚陆军并不像马来西亚皇家海军和马来西亚皇家空军那样冠上“皇家”的称谓;一般上,“皇家”的称谓只能由马来西亚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即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授于那些在陆军中拥有杰出表现的军团。.
高射炮
射炮又稱防空炮,指用以從地面向空中目標射擊的火炮,高射砲的特徵是炮管長、射擊準確、射速高、通常可360度迴轉,主要對付空中目標,口徑一般不超過128毫米。.
高雄號兩棲指揮艦
艦是中華民國海軍旗下一艘現役中的,除了是中華民國海軍唯一的一艘同類型軍艦外,也是第一艘以台灣地名命名的軍艦。1944年3月11日下水的高雄艦原為美國海軍杜克郡號戰車登陸艦(USS Dukes County LST-735),曾參與二戰時太平洋戰區的數場戰役與韓戰,並在1957年時租借予中華民國,之後自美國海軍除籍、正式移轉給台灣方面。.
鮑威號驅逐艦 (DD-839)
鮑威號驅逐艦(USS Power DD-839)是美國海軍的一艘基靈級驅逐艦。.
诺曼·斯科特号驱逐舰 (DD-690)
诺曼·斯科特号驱逐舰(USS Norman Scott (DD-690))是美国海军弗莱彻级驱逐舰中的一艘,以在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中牺牲的美国海军少将诺曼·斯科特命名。 诺曼·斯科特号于1943年4月26日在缅因州巴斯的巴斯钢铁厂开工,8月28日下水,11月5日服役。.
查看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和诺曼·斯科特号驱逐舰 (DD-690)
貝亞恩號航空母艦
貝亞恩號航空母艦(Béarn)是一艘二次大戰期間服役於法國海軍的航空母艦,該艦原為諾曼第級5號艦,於1914年1月10日開始建造,但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令大批工人被徵召入伍,以及軍方優先製造其他軍備,導致諾曼第級建造進度延宕,乃至完全停工。一戰勝利後,軍方評估諾曼第級設計已過時,加上法國財政困難;同時主要列強國已於1922年2月簽訂《華盛頓海軍條約》,這令當局決定拆毀尚未完成的諾曼第級。但為了開發航空母艦相關技術,軍方決定留下完成度最低的5號艦貝亞恩號改裝成法國第一艘航空母艦,作為航艦與海軍航空隊技術開發技術平台;相關成果為霞飛級航空母艦之技術儲備,但是軍方最後沒有完成後繼航艦霞飛級,而該艦則在1939年改為訓練艦。 1940年代,貝亞恩號奉命將法國儲備黃金從本土運往美洲大陸。當法國在1940年6月投降後,貝亞恩號無法返航,只能長期靠泊在馬丁尼克島,之後於1943年加入自由法國部隊。然而,該艦直到1944年至1945年3月間於美國整修後,才短暫地恢復渡運任務。二戰後,貝亞恩號短暫為法國軍方提供運輸任務。1967年,該艦於義大利熱那亞報廢拆解。雖然貝亞恩號上的艦載機從來沒有執行過作戰任務,但該艦在當時成為世界上壽命最長的航空母艦,同時是世界上唯一一艘安然度過二次世界大戰並倖存至1960年代的第1代航空母艦。.
貝勞森林號航空母艦
貝勞森林號航空母艦(CVL-24)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三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貝勞森林為名的軍艦,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貝勞森林戰役;該戰美國海軍陸戰隊以極高死傷,將德軍驅逐出貝勞鎮西南的林地,最終阻止德軍向巴黎推進。 貝勞森林號在1941年8月11日開始在紐約造船廠建造,原建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十四號艦,艦名為紐黑文;但建造不久,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時美軍航空母艦短缺,故最終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 1942年2月16日,貝勞森林號開始改建為航空母艦,並更改舷號(由CL-76改為CV-24);而海軍則在3月18日修改建造合約,並在31日更改艦名。同年12月6日,貝勞森林號下水,並在1943年3月31日服役。7月15日,貝勞森林號等改裝航空母艦被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4。 稍後貝勞森林號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戰後貝勞森林號參與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運載美軍返國,然後在1947年退役封存。 1953年9月5日,美國將貝勞森林號外借到法國海軍服役。為紀念昔日一戰美軍的援助,法軍保留貝勞森林號艦名,僅轉為法文拼寫(Bois Belleau)。稍後貝勞森林號前往越南,但在抵達下龍灣前,奠邊府戰役結束。日內瓦會議後,貝勞森林號返回法國,並在稍後參與阿爾及利亞戰爭。 1960年9月12日,貝勞森林號歸還美國,在同年10月1日除籍,最終在11月21日出售拆解。 貝勞森林號在二戰中獲頒總統單位嘉獎勳表(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及12顆戰鬥之星。.
黎塞留级战列舰
黎塞留級戰艦(Richelieu-class)是法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一級戰艦,同時是法國有史以來建造噸位最大的戰艦。本級艦在1930年代設計,預計對抗義大利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整體設計類似於敦刻尔克级战列舰放大版,其主要武器採用8門,並配置於2座四联装砲塔內,而2座主砲塔以背負式佈局全設置於前甲板。其標準排水量為,在航速上可達。 由於黎塞留級前三艘艦分別於1935年、1936年、1938年等不同年份開工,在建造過程中各艦又分別更改方案,因而造成本級艦共有3種子類型艦艇。原預計共建造4艘,但只有3艘,並且只有前2艦完工。黎塞留號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服役,而讓·巴爾號在二戰後才開始服役;2艦在建造期間曾於達喀爾戰役與為維希法國作戰。在法屬西非倒戈後,2艦轉為自由法國與同盟國的指揮下。首艦黎塞留號隨後加入英國海軍本土艦隊與遠東艦隊作戰行列,並在1945年後前往法屬印度支那支援該地法軍。讓·巴爾號則到1950年後才正式完工,並在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中支援英法聯軍登陸埃及塞得港。1960年代後,本級艦逐漸退至第二線。黎塞留號於1968年拆解,讓·巴爾號則在1970年拆解。.
黎胥留號戰列艦
黎塞留号战列舰(Richelieu)是黎塞留级战列舰的首舰,该级别也是法国建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同時也是世界首艘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後建造的現代戰艦,整體設計類似於敦刻尔克级战列舰放大版。本艦以法国第一任首相紅衣主教黎塞留命名,于1935年在布雷斯特动工,該艦建造目的主要是為了對抗義大利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並是法國首艘標準排水量達35,000噸的作戰船艦,其前甲板以超射布局装设2座四联装砲塔,后甲板则不设主炮,取而代之是以品字形排列的3座三联装152毫米副炮。在裝甲與水下保護,堪稱是當時當代水準,只略遜於日本大和级战列舰。然而在防空上,該艦防空砲砲塔較少,並且只有光學射控系統。在航速上,試運行時其航速比歐洲同世代的戰艦還要快一些,並優於當時美國的高速戰艦。 1940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黎塞留号在布雷斯特基本建成,完工时舰上的主要设备已安装完毕,但都未经过调试。1940年6月15日,英法聯軍在陸上遭到嚴重打擊,為避免被德軍捕獲,黎塞留号离开布雷斯特船塢,並朝法屬西非达喀尔前進。6月18日,黎希留號抵达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並加入維希法國一方。在1940年達喀爾戰役期間,黎希留號成功阻止英軍與自由法國的入侵。1943年火炬行動後,黎希留號归入盟军指挥下,並開往美國紐約布魯克林造船廠進行整修。1944年到1945年期間,黎希留號前往印度洋與英國皇家海軍會合,並歸入英國遠東艦隊指揮。1945年,黎希留號回歸法軍,並抵達法屬印度支那。黎希留號最後服役至1960年代。.
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胡蜂號航空母艦(USS Wasp CV-1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號艦,亦是美軍第九艘以胡蜂為名的軍艦。艦上水兵以胡蜂之形象,暱稱胡蜂號為強力蜂刺(Mighty Stinger)。 胡蜂號在1942年開始建造,起初命名為奧里斯卡尼(Oriskany),但在數個月更改,以紀念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沉沒的胡蜂號。1943年胡蜂號下水服役,並在1944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胡蜂號退役停放,並在1949年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改建完成時,韓戰已爆發一年多,但胡蜂號未前往西太平洋,而是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一帶執勤。1952年胡蜂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8),並在1955年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1956年胡蜂號再重編為反潛航艦(CVS-18),多次參與北約的海上演習,亦曾多次回收雙子座計畫的太空艙。 胡蜂號在1972年退役除籍,並在1973年出售拆解。.
蘭道夫號航空母艦
蘭道夫號航空母艦(USS Randolph CV-15)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七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蘭道夫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第一屆大陸會議主席培頓·蘭道夫(Peyton Randolph)。艦上水兵亦以此暱稱蘭道夫號為蘭迪(Randy)。 蘭道夫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並在1944年下水服役,於1945年初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蘭道夫號退役停放,在韓戰爆發後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5)。改建完成後蘭道夫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將近停火。稍後蘭道夫號留在大西洋艦隊,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並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封鎖古巴。服役期間,蘭道夫號亦曾兩次回收水星計劃的指揮艙。 蘭道夫號在1969年退役,於1973年除籍,最終在1975年出售拆解。.
蒙特利號航空母艦
蒙特利號航空母艦(CVL-26)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五號艦。她是美軍第三艘以蒙特利為名的軍艦,紀念美墨戰爭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蒙特利戰役。 蒙特利號在1941年12月29日開始在紐約造船廠建造,原建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十六號艦,艦名為代頓;日本於早前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卻面臨航空母艦短缺,故最終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 1942年3月18日,蒙特利號開始改建為航空母艦,並在稍後更改舷號(由CL-78改為CV-26)及艦名。1943年2月28日,蒙特利號下水,並在6月17日服役。7月15日,蒙特利號等改裝航空母艦被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6。 稍後蒙特利號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戰後科本斯號參與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運載美軍返國,然後在1947年2月11日退役封存。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蒙特利號在9月15日重返現役,並在彭薩科拉用作訓練航母,訓練機師,直到1955年6月9日為止。1956年1月16日,蒙特利號再次退役封存,雖在1959年5月15日重編為飛機運輸艦,舷號改為AVT-2,但未再出海巡航。1970年6月1日蒙特利號除籍,並在1971年5月出售拆解。 蒙特利號在二戰中獲得11顆戰鬥之星。.
自動裝彈機
自動裝彈機(Autoloader),是現代较大口径火炮的自動裝填裝置,以取代人力搬運裝填砲彈的體力負擔和時間耽誤,通常自動裝彈機本身可以儲存一定數量的砲彈,待打完後再以人力裝填。 之所以强调较大口径,是因为中小口径的炮弹重量轻、体积小,不必费事专门去设计一款装弹机,直接套用轻武器的弹夹条或弹链供弹原理即可。一般不把这种实现自动装填的部件列入自动装弹机的范畴。例如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使用的是预装若干枚炮弹的桥夹。.
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Essex-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建造的航空母艦。她們是美國史上建造數量最多的大型航空母艦,並在太平洋戰爭及韓戰擔當主力,少數艾塞克斯級亦參與了越戰。韓戰後海軍主要將艾塞克斯級重編為攻擊航母及反潛航母,其後亦有改為兩棲突擊艦、訓練艦、甚或飛機運輸艦。大部分艾塞克斯級於1960及1970年代陸續退役拆解,而少數則延至1980及1990年代。美國保留了四艘艾塞克斯級作博物館艦,而一艘則鑿沉作人工魚礁。 艾塞克斯級的艦體亦有多次大型改動,包括二戰期間建造的長艦體艾塞克斯級(Long hull Essex);使艦體可起降噴射機的SCB-27改建;加裝斜角飛行甲板的SCB-125改建;及強化反潛航母的SCB-144改建。各艦的武裝、艦載機及載員,在服役時亦各有更動。.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USS Essex CV-9)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它是美軍第四艘以艾塞克斯為名的軍艦,紀念1799年麻薩諸塞州的艾塞克斯縣居民捐贈第一艘艾塞克斯艦給美國政府。由於在二戰表現出色,艦上水兵稱之為海軍最善戰之軍艦(The Fightingest Ship in the Navy)。 艾塞克斯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數月後日本突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1943年艾塞克斯號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艾塞克斯號退役停放,並在稍後進行代號SCB-27A現代化改建。1951年艾塞克斯號完成改建後再次服役,並進行了兩次韓戰巡航;期間艾塞克斯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9。韓戰後艾塞克斯號進行代號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並在稍後調往大西洋艦隊。1960年艾塞克斯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9。除大型戰爭外,艾塞克斯號也介入了多場冷戰危機,包括豬灣事件及古巴導彈危機;亦有份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回收了太陽神7號的指揮艙。 艾塞克斯號在1969年退役;於1973年除籍;最終在1975年出售拆解。.
艾奧瓦號戰艦 (BB-61)
愛荷華號戰艦(舷號BB-61)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戰艦,為愛荷華級戰艦的首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愛荷華州為名的軍艦。.
艾瓦茲級護航驅逐艦
艾瓦茲級護航驅逐艦(Evarts class destroyer escort)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建造的護航驅逐艦,專為船團護航以及反制敵軍潛艇用。本級艦也被稱做 GMT 型(General Motors Tandem簡寫)。 本級總計建造97艘,其中提供給英國32艘,另外65艘在美國海軍服役。戰後有提供部份給中華民國海軍,和輸入的其他各級護航驅逐艦合稱為太字號。.
雪風號驅逐艦
雪風(ゆきかぜ)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驅逐艦,陽炎型8號艦。.
雷伊泰號航空母艦
雷伊泰號航空母艦(USS Leyte CV-32)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五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五號艦。她原命名為王冠點(Crown Point),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的同名要塞,但在建造期間更名;這使之成為美軍第三艘以雷伊泰為名的軍艦。雖然新艦名可上溯至美國於美西戰爭俘獲的一艘西班牙炮艇,但是次更名的目的,亦有視為紀念雷伊泰灣海戰。 雷伊泰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但在戰後下水,一直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韓戰初期,雷伊泰號曾臨時調到西太平洋,並作一次韓戰巡航,但此後便未再參與戰爭。雷伊泰號於1952年被重編為攻擊航母(CVA-32);再於1953年改編為反潛航母(CVS-32);最後於1959年退役,同時改編為飛機運輸艦,自此在港內封存。1969年雷伊泰號除籍,於1970年出售拆解。 雷伊泰號未有進行SCB-27及SCB-125改建,故其仍有建成時的開放式艦艏,亦未有斜角飛行甲板。.
考文垂大轟炸
考文垂大轟炸(Coventry Blitz)是指發生在英國考文垂市的一系列炸彈襲擊。這個城市由納粹德國空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轟炸了很多次,其中最具破壞性的一次發生在1940年11月14日的晚上。.
FPSRussia
FPSRussia是一个在YouTube上的视频栏目和美国网络名人。本人名叫凱爾·邁爾斯(Kyle Myers),他以一个俄罗斯式的昵称「迪米特里」(Dimitri)在该视频栏目发布他的武器演示视频,,该栏目成为YouTube第十六大订阅栏目,直到2011年9月17日,已有2.5亿人次观看过他的视频。 邁爾斯在2006年5月18日在youtube建立了名字为"klm5986"的頻道并于2009年7月3日上传他评论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的第一部游戏评论视频。2010年3月19日建立了"FPSRussia"栏目。该栏目视频出名在于其以真实的武器——尤其是来自于決勝時刻——进行演示来“以真实武器戳穿游戏中的误解”,证明同一武器现实和游戏中的不同。 其之所以使用"FPSRussia" 作为栏目名称是源于其当汽车销售员时的俄罗斯老板。 由于其本身也有大量枪支和弹药,起初制作这些视频并没有太大投入。后来由于有枪支供应商愿意免费租借枪支和弹药,并以在其视频描述中加入该供应商的网址作为交换,现在他能演示更为惊人和昂贵的枪械。其本人也在本辑视频提及过。 and WingsofRedemption, in which he frequently prank calls (often in the persona of FPSRussia) people found on Craigslist selling obscure items or to businesses such as Walmart and Sony.
H/PJ-11型11管30毫米舰炮
H/PJ-11型11管30毫米舰炮(又称:1130舰炮、1130近防炮;前称:1030近防炮)是一种使用11管30 毫米口徑加特林式速射炮的近迫武器系統(CIWS),装设在自动型炮塔基座上,同时配有雷达、光学、红外线追踪系统;它也是730近防炮的进一步发展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近防炮系统对超音速掠海飞行目标的拦截能力,发射30×165毫米机炮炮弹。.
查看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和H/PJ-11型11管30毫米舰炮
M1
M1可以指:.
M247約克中士式防空砲車
M247約克中士式防空坦克是美國福特宇航公司應1977年美國國防部鑒於當時蘇聯空軍裝備的Mi-24雌鹿直升機和Su-25攻擊機相繼服役使用,這令美國和北約盟國的陸軍受到的空中威脅大為增加而研發用於低空防空要求的防空坦克,原本預計會在1988年生產618輛進入美國陸軍服役,但最終下馬收場。.
M42防空砲車
M42清道夫雙管防砲戰車(M42 Duster 40 mm Self-Propelled Anti-Aircraft Gun)又稱M42防空自走砲車,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於1951年以M19A1的砲塔與M41輕型戰車為底盤改良而成。.
M45防空機槍塔
M45防空機槍塔以四挺白朗寧M2重機槍所構成,美國稱槍塔及機槍總成為「M45 Quadmount」(Quad 50/Quad Fifty),由美國Maxon公司製造,多置於裝甲車或拖車以便利其機動性。.
Mk 44巨蝮二式鏈炮
Mk 44巨蝮二式鏈炮()是一門由美国(簡稱:ATK)研製及生產的,发射30×173毫米機炮炮彈。.
RBS 70便攜式防空飛彈
RBS 70(,直譯:機械人系統 70)是一個最初由瑞典國防承包商波佛斯防務公司設計和生產(自2000年開始則是由紳寶波佛斯防務公司生產及持續改進)的全部候區域、幾乎沒有來自其他外力支援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統。它發射的RB 70導彈也在許多其他的瑞典导弹系統上使用。.
S&T重工业
S&T重工业(S&T중공업;S&T Dynamics)是一家韩国武器、汽车配件、铸造品及机械设备生产商,也被称为爱思恩梯重工业公司。其作為韓國國防工業的一環,设计、生产出各类武器装备,並已大量装备于大韓民國國軍各军种的前线部队。.
S艇
S艇(Schnellboot,英文fast boat之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一種魚雷快艇。盟軍則稱其E艇,一般被認為E是Enemy(敵人)的意思,但也有可能是指Eilboot(快艇)的意思。 S艇船體比美國的PT艇和英國的機動魚雷艇(MTB)還要大的多,適合到外海進行長距離作戰(約700海浬),使得英國皇家海軍開發更新型的魚雷快艇對應,如。.
T-75 20毫米機砲
-- T-75 20毫米機砲是中華民國聯勤205兵工廠仿製美國M-39A3空用機炮所研發的通用支援火器。.
T-92 40毫米快砲
T-92 40公釐/70倍徑(40mm/L70)防空快砲系統,中華民國軍備局202廠自新加坡AOS公司取得相關技術仿製的防空快砲,定位為取代國軍大量老舊的M1 40公釐高射砲。.
T249民團團員防空砲車
T249「民團團員」()是一款原型37毫米自行高射炮(SPAAG),以取代美国陆军服役中、裝上波佛斯40毫米L/60高射砲的M42防空砲車。該系統是由安裝在經加長的M113裝甲運兵車平台以上裝上一門37毫米口徑T250 6管式加特林式机炮所組成。發射37×219毫米SR T68机炮炮彈,亦是目前加特林原理的机炮所發射的最大口徑機炮炮彈。R.P.
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
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USS Ticonderoga CV-14)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六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首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提康德羅加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民兵攻佔提康德羅加堡。 提康德羅加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漢考克(Hancock),但在動工兩個月後與CV-19調換艦名,更名為提康德羅加。1944年提康德羅加號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提康德羅加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C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4)。改建完成後提康德羅加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稍後提康德羅加號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 北部灣事件發生後,提康德羅加號與星座號率先派飛機空襲越南,為美軍全面介入越戰拉開序幕。接著提康德羅加號在越戰執行攻擊任務,直到1969年重編為反潛航母為止(舷號改為CVS-14)。此後提康德羅加號雖曾到西太平洋巡航,但再未參戰。退役前夕,提康德羅加號參與最後兩次太陽神計畫,回收了太陽神16號及太陽神17號的指揮艙。 提康德羅加號在1973年退役除籍,最終在1974年出售拆解。.
東海級巡邏艦
東海級巡邏艦 是南韓巡邏艦,同级舰4艘東海級與浦項級艦屬於較低檔戰鬥巡邏艦(Patrol Combat Corvette)武裝全為近程反水面與反潛用途,負責守護韓國近海的安全,防止朝鮮的入侵。建造本艦累積的技術成為南韓軍艦工業基礎。 四艘本級艦在2009至2011年除役完畢。在2013年,韓國與哥倫比亞協議將除役的安養號(PCC-755)贈送給哥倫比亞。.
標槍式近迫武器系統
標槍式近迫武器系統(DARDO,意為「标枪」,以下簡稱:標槍系統)是一台由意大利公司提供武器、奥托梅莱拉設計系統及生產的近迫武器系統(CIWS)。它由兩門布雷達特許生產並且發射高爆彈藥的波佛斯40毫米L/70高射砲、一台火控雷達(RTN-10X)和一台火控系統(RTN-20X和DARDO)所組成。 這是一系列意大利以瑞典波佛斯40毫米高射砲這款防空武器加以衍生中的最後一型(安裝在布雷達建造的砲架以上的40毫米高射砲包括64型、106型、107型、564型和520型)。.
武夷號油彈補給艦
武夷號油彈補給艦(AOE-530)為中華民國海軍的快速油彈補給艦,由中國造船公司承造,艦體設計由美國海軍改造;不過因噸位縮減、功能增加的因素,兩者在外觀上(艦島一個在前、一個在後)較看不出血緣關係。.
武進三型作戰系統
武進三型作戰系統為中華民國海軍在1980年末至1990年代初針對陽字號驅逐艦進行的作戰系統昇級套件專案,目的將舊型的陽字號改裝成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現代化飛彈驅逐艦。在武進計畫執行前,海軍對所有陽字號進行總檢與修復工程,並選定保留了7艘經過性能提昇、艦況最好的基靈級驅逐艦作為作戰系統的載台,以負擔在光華一號計畫完成以前海軍的艦隊戰鬥重任。.
波佛斯公司
波佛斯(Bofors,又譯卜福斯)是一家擁有350年歷史的世界知名瑞典鋼鐵及軍火工業公司,公司歷史可追溯至1646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公司之多項產品曾授權世界眾多國家生產,廣泛配備於交戰雙方之軍隊並獲得好評。之中,以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最為聞名。其衍生型,至今仍為世界多國軍隊之一線配備。 1990年代後期的整合風潮中,該公司已遭拆解並為多家公司併購。今天,該公司主要分為兩大部分:.
泰國皇家陸軍
泰國皇家陸軍(กองทัพบกไทย;RTGS:Kongthap Bok Thai)是泰國的陸軍,成立於1874年5月8日,是泰國皇家軍隊中歷史最悠久的军种。.
法戈級輕巡洋艦
法戈級輕巡洋艦(Fargo-class cruiser)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服役的一款輕巡洋艦。.
法拉格特級驅逐艦 (1934年)
法拉格特級驅逐艦(Farragut class destroyer)是1930年代美國建造的驅逐艦,總共8艘。他們和前級相差十多年,因此很明顯的比前級近代化。他們在太平洋戰爭時都是第一線驅逐艦,戰爭結束前共喪失3艘。 此級以及後繼各級因為比過去的平甲板型優秀太多了,有些老舊驅逐艦官兵覺得已經超過驅逐艦該達到的性能,設備過於奢侈豪華,因此給了「鍍金的」(Goldplater)稱呼。.
查看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和法拉格特級驅逐艦 (1934年)
漢考克號航空母艦
漢考克號航空母艦(USS Hancock CV-19)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一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三號艦。她是美軍第五艘以漢考克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第一位簽署美國獨立宣言、第二屆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 漢考克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提康德羅加(Ticonderoga),但在動工四個月後與CV-14調換艦名,更名為漢考克。1944年漢考克號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漢考克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C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艦(CVA-19)。改建完成後漢考克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稍後漢考克號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留在太平洋艦隊服役。 北部灣事件後兩個月,漢考克號開始參與越戰,並多次派飛機到陸上攻擊。此後十一年間,漢考克號一共進行了九次越戰巡航,為美國航空母艦之最。1975年越戰即將結束之際,漢考克號臨時改裝為兩棲突擊艦,參與美國多場撤退行動,在金邊及西貢淪陷前夕,救走多名高棉、南越及美國人員、僑民。西貢淪陷後,漢考克號曾被派往營救遭紅色高棉脅持的馬亞圭斯號貨船,但因引擎故障而未能趕上參與。 越戰結束後,漢考克號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19,但翌年漢考克號便從海軍退役除籍,並出售拆解。.
朱诺级轻巡洋舰
朱诺级轻巡洋舰是美国海军改进自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的新一级轻巡洋舰。朱诺级轻巡洋舰与改建后的亚特兰大级配置了相同的高平两用主炮,同时加大了防空副炮配置比例。但为了减轻船体重量,增加稳定性,船只设计时去除了反潜用的深水炸弹和鱼雷管,除此,还改装了船只上层结构。朱诺级的三艘船只,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完工下水的,但只有一直到参加完朝鲜战争才退役。.
成功級巡防艦
成功級巡防艦是中華民國海軍現役巡防艦,為美國海軍派里級巡防艦的修改型。原型以船團護衛任務為主要設計核心,在取代陽字號而生產的前提下,中華民國海軍於該艦安裝有國造反艦飛彈及波佛斯公司L70/40公釐單管快砲,增強反艦、反快艇能力。 美國海軍規劃派里級巡防艦的設計以反潛作戰為主,於低威脅環境下為遠洋船團護航及作為兩棲登陸船團的屏衛,在機能設計上屬於二線、低造價、可犧牲的艦艇。囿於台灣海峽防衛作戰需求與美國對台軍售限制,本級艦除負責反潛作戰外,也擔負艦隊區域防空任務。目前成功級均配屬海軍一四六艦隊,母港為海軍馬公基地測天島軍港,平時負責台灣海峽海域偵巡任務。.
星光防空导弹
星光是英国的单兵短程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发射后加速到3.5马赫,是世界上最快的短程地空导弹。然后发射3枚激光驾束制导子弹头,增加了命中目标的概率。2012年,厂商把型号改称 力量防盾(ForceShield)。.
海巡署1000噸級巡防救難艦
1000噸級巡防救難艦,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依據「強化海巡編裝發展方案」建造之巡防救難艦。.
海巡署2000噸級巡防救難艦
2000噸級巡防救難艦,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依據"巡防艦汰換3年計畫"(台南艦) 及 "強化海巡編裝發展方案-2000 噸級巡防救難艦新建計畫(99-101)"(新北艦)建造之巡防救難艦。.
海巡署3000噸級巡防救難艦
3000噸級巡防救難艦,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依據強化海巡編裝發展方案建造之巡防救難艦。於2011年4月19日由中信造船集團-高鼎遊艇股份有限公司得標,兩艘於2014年6月30日與2014年10月31日之前履約完工。3000噸級巡防救難艦主要將用於專屬經濟區執行巡防護漁及救難任務,同級艦總共建造兩艘,分別命名為「宜蘭艦」與「高雄艦」。該艦為目前海巡署最大噸位之巡防救難艦。.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軍事設備列表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軍事設備列表是羅列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現役與曾經使用過的武器、軍事裝備。.
新加坡共和国海军部队
新加坡海軍,全名「新加坡共和国海军部队」(Angkatan Laut Republik Singapura;Republic of Singapore Navy),簡稱「RSN」,是新加坡共和國的海軍,也是新加坡武裝部隊的一部分。該海軍负责保卫新加坡领海以及航线,主要在新加坡海峡地区行动,被认为是“该海域最强的海军部队之一”。 新加坡海军的所有艦艇代号为「RSS」,即「Republic of Singapore Ship」的缩写。.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是美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于1914年开工建造,相对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的设计进行了一些较大的改进,采用“飞剪”型舰艏,提高在大浪中行驶时的稳定性(后来这种舰艏成为美国海军舰船的一种特征)。改用蒸汽轮机—发电机驱动电动机的动力装置,动力系统虽然有改进,但航速提高有限。改用50倍口径身管的14英寸口径主炮,主炮炮塔的布局与宾夕法尼亚级相同。加强水平甲板的防御装甲。同级舰:新墨西哥号(BB40)、密西西比号(BB41)、爱达荷号(BB42) 该级舰1930年代改装中,拆除笼式主桅改建塔式舰桥,改良动力系统,并拆除部分旧式副炮,加装防空火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新墨西哥级均在大西洋舰队服役,1941年新墨西哥号开始参加中立巡逻。珍珠港事件后,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于1942年先后调动到太平洋战区,1943-194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该级舰参加了太平洋战区的数次两栖作战,包括苏里高海峡夜战。新墨西哥号曾在冲绳岛战役中接任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司令雷蒙德·斯普鲁恩斯的旗舰。 战争结束后,密西西比号1946年开始作为火炮、导弹靶船,1956年退役被拆毁。该级其它各舰于1947年拆毁。.
新北艦
新北艦(CG-127),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依據《強化海巡編裝發展方案-2000 噸級巡防救難艦新建計畫(99-101)》所建造之巡防救難艦,隸屬於海洋巡防總局北部地區機動海巡隊,目前母港為基隆港,並與北機隊其他巡防艦輪流靠泊臺北港海巡基地。未來臺北港海巡基地辦公廳舍完工後,北機隊將遷往臺北港,但仍保留基隆港公務碼頭。.
新港級戰車登陸艦
新港級戰車登陸艦(Newport class tank landing ship)為美國海軍戰後生產的戰車登陸艦,設計案編號「SCB-405」,也是美國海軍最後一款使用的戰車登陸艦。.
新澤西號戰艦 (BB-62)
新澤西號戰艦(舷號BB-62)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戰艦,為艾奧瓦級戰艦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新澤西州為名的軍艦。 新澤西號在1940年按照第二次文森法案(Second Vinson Act),於費城造船廠開始建造,在1942年下水,並在1943年服役,其時美國已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多時。新澤西號旋即被派往太平洋戰區,並先後參與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事、雷伊泰灣海戰、硫磺島戰役及沖繩戰役。戰爭結束前數月,新澤西號返國維修,在日本投降後返抵遠東,並協助美軍佔領日本,然後參與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接載美軍返國。 戰後新澤西號因海軍經費不足,而在1948年退役。兩年後韓戰爆發,海軍經費逐步恢復,且亟需前線艦炮火力支援,新澤西號則因此在1950年重返現役,並主要炮擊北韓運輸路線及工業重鎮。韓戰結束後,新澤西號調回大西洋,並參與多次北約海軍演習。1953年,新澤西號曾經訪港,但因吃水深而不入鯉魚門,當時曾引起香港市民轟動,其後更成為歇後語-「新澤西-食水深(牟取大量暴利)」。1957年新澤西號再次退役封存。 1964年,美國藉東京灣事件而日益增兵越南,但傷亡卻與日俱增:參與滾雷行動的飛機屢遭密集的防空飛彈迎擊,而在地面作戰的陸戰隊員又無法獲得及時充足的炮火支援。有見及此,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決定將一艘愛荷華級戰艦重新服役。1968年新澤西號重返現役,並進行一次越戰巡航,但在返國後卻旋即再次退役。由於新澤西號在前線表現卓著,故其迅速退役一直引起不少猜測。 1981年,列根當選新任美國總統,並提出「六百艦隊」(600-ship Navy)擴軍計劃,大規模擴充海軍,以壓抑蘇聯。新澤西號因而重新復修,並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改建,包括裝設戰斧巡航導彈及魚叉飛彈發射器,以及方陣近迫武器系統。1982年新澤西號再次重返現役,並在翌年到地中海東部,支援參與黎巴嫩內戰的陸戰隊員。稍後新澤西號主要在波斯灣及印度洋巡航,最後在1991年初退役,未有參與波斯灣戰爭。 1995年新澤西號一度除籍,但當時國會憂慮海軍將在四艘愛荷華級退役後,而喪失艦炮火力支援能力。故此國會通過法案,限令海軍至少保留兩艘愛荷華級於船籍之內;而新澤西號及威斯康辛號則在1996年重新列入船籍。到1999年,海軍決定將新澤西號捐贈予民間團體作博物館艦,新澤西號才再次除籍。2000年,新澤西號正式改裝為博物館艦,並在新澤西州肯頓對外開放。 新澤西號分別在二戰獲得九枚戰鬥之星、在韓戰獲得四枚、而在越戰則獲得三枚。.
方斯頓堡
方斯頓堡(Fort Funston)曾是舊金山西南角的一個設施,位於西側的上。舊稱為默塞德湖軍用保留地(Lake Merced Military Reservation),現為(GGNRA)的保護區域。這座堡壘由許多座炮台組成,名稱來自於舊金山地區知名的美國陸軍少將(1865-1917年)。 這座堡壘建造在太平洋沿岸的海岬上,下方為。此處陡峭的砂岩峭壁地形,正好為群聚的灰沙燕提供了絕佳的築巢棲息地。這裡保留了曾經覆蓋大半西部舊金山的沙丘生態系統,此外,縱貫舊金山的也在此處設置了步道入口。.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
敦刻尔克级战列舰(Dunkerque-class)是法國海軍於1930年代建造的战列舰。本級艦是法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首批建造完成的主力艦,代替在戰後因財務拮据而停工的諾曼第級戰列艦,以及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停建的里昂級戰列艦,其主要目的在針對德國海軍的德意志級裝甲艦。艦上主要武器為8門在2座四聯裝砲塔內,裝甲帶最大厚度為。為了符合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本級艦的標準排水量較小,僅;火炮口徑也在限制以下,然而在航速上可達,是法國首款高速戰艦。因本級艦的特徵,除了被歸類為高速戰艦外,亦曾被歸類為小型戰艦、戰鬥巡洋艦等。 本級艦共建成2艘,分別為敦克爾克號與史特拉斯堡號,2艦在1937年與1939年陸續服役,並一同編入第一線總隊(1st Division of the Line),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分別與英國皇家海軍一同執行搜尋德國的商船襲擊艦隊。後來為了應付義大利,於1940年4月調往法屬北非基地凱比爾港。然而僅過2個月,法國陸軍在本土遭德軍擊敗,並向納粹德國投降,迫使在凱比爾港的法軍艦隊被迫停戰。同年7月,英國皇家海軍發動凱比爾港海戰,敦克爾克號在戰鬥中受到重創,但史特拉斯堡號成功地閃躲過英國艦隊的攻擊而先行逃回土倫。重創的敦克爾克號在凱比爾港進行臨時維修,直至1942年2月才返回土倫。 凱比爾港海戰後,史特拉斯堡號擔任維琪法國在地中海艦隊旗艦,敦克爾克號則被安排至乾塢進行大修。由於戰時物資短缺,敦克爾克號的維修工程進展緩慢,而史特拉斯堡號也較少出港。當同盟國成功於1942年11月初登陸北非後,德軍在同月迅速占領自由區作為報復,並準備搶奪停靠在土倫的維琪法國艦隊。為了避免德軍計畫得逞,法國海軍決定將所有艦艇鑿沉。2艘敦克爾克級最終成功被法國海軍鑿沉,其殘骸在1955年至1958年間報廢拆解。.
拳師號航空母艦
拳師號航空母艦(USS Boxer CV-21)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三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四號艦。她是美軍第五艘以拳師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1812年戰爭時美軍企業號在海戰俘獲的一艘英軍軍艦。艦上水兵以拳師之形象,暱稱拳師號為忙蜂(Busy bee),意指其精力充沛而有效率。 拳師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在1944年下水,並在1945年服役。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近尾聲,拳師號未能趕上參戰。戰後拳師號留在太平洋服役,在韓戰爆發不久後趕赴前線,並共作四次韓戰巡航;期間1952年拳師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CVA-21。韓戰後拳師號留在太平洋服役,並在1955年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21。1959年拳師號重編為兩棲突擊艦,舷號改為LPH-4,並加入大西洋艦隊。稍後胡蜂號主要在加勒比海執勤,並接連參與豬灣事件及古巴導彈危機,亦曾運載飛機到越南戰場。 拳師號在1969年退役除籍,於1971年出售拆解。 拳師號未有進行SCB-27及SCB-125改建,故其仍有建成時的開放式艦艏,亦未有斜角飛行甲板。.
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 (CV-37)
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USS Princeton CV-37)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九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九號艦。她是美軍第五艘以普林斯頓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的普林斯頓戰役。 普林斯頓號在1943年於費城海軍造船廠開始建造,艦名原為福治谷(Valley Forge)。後來輕型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在雷伊泰灣海戰被日軍擊沉,海軍將在費城建造中的航空母艦更名為普林斯頓號,以作紀念。 普林斯頓號在1945年下水,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方才服役。由於戰後海軍經費短缺,普林斯頓號在1949年首次退役;但一年後韓戰爆發,普林斯頓號便迅即重返現役,接連參與多場戰鬥,並在期間1952年重編為攻擊航母(CVA-37)。韓戰結束後不久,普林斯頓號被重編為反潛航母(CVS-37),繼續留在太平洋服役。 1959年,普林斯頓號再重編為兩棲突擊艦,舷號改為LPH-5,轉為搭載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直升機。越戰期間,普林斯頓號多次派陸戰隊登陸作戰,並在退役前夕參與了太陽神計畫,回收了太陽神10號的太空艙。1970年普林斯頓號退役除籍,最後於1973年出售拆解。 由於普林斯頓號並不像許多姊妹艦一般進行過SCB-27及SCB-125改建,故其仍維持著當初完工下水時的開放式艦艏,亦未改裝成斜角飛行甲板。.
查看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和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 (CV-37)
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 (CVL-23)
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CVL-23)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普林斯頓為名的軍艦,紀念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市;該處為美國獨立戰爭的普林斯頓戰役戰場。 普林斯頓號在1941年6月2日開始在紐約造船廠建造,原建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七號艦,艦名為塔拉哈西;但建造不久,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時美軍航空母艦短缺,故最終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 1942年2月16日,普林斯頓號開始改建為航空母艦,更改艦名及舷號(由CL-61改為CV-23);而海軍則在3月18日修改建造合約。同年10月18日,普林斯頓號下水,並在1943年2月25日服役。7月15日,普林斯頓號等改裝航空母艦被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3。 稍後普林斯頓號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雷伊泰灣海戰期間的1944年10月24日早上8時,大批日軍飛機撲向普林斯頓號,艦上所有戰鬥機立即起飛迎敵而普林斯頓號逃入雨雲中,當它在9時30分從雨雲中出來時,來犯的日機已不見了,於是普林斯頓號上的艦載攻擊機立即上彈和加油準備起飛轟炸日軍,這時突然有一架日軍彗星俯衝轟炸機向普林斯頓號投下一杖500公斤炸彈,炸彈炸中6架已上滿燃料和彈藥的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隨即發生爆炸和大火,雖然艦上人員救火而令火劫一度受控制,但機庫又發生爆炸而令火勢再一次擴大,至下午3時火勢又受到控制,這時候輕巡洋艦伯明翰號前來加入救火,但突然魚雷艙的魚雷被大火引爆而發生大爆炸,這次大爆炸引致多人死傷尤其是伯明翰號上有多達214人被炸死,由於救援無望,右腳截斷的艦長霍金斯上校(John M.
查看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和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 (CVL-23)
1939式61-K型37毫米高射炮
1939式61-K型37毫米高射炮是苏联在二戰使用的主流中小口径野战高射炮。.
查看 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和1939式61-K型37毫米高射炮
1942型轻舰队航空母舰
1942型轻舰队航空母舰也常称为英国轻舰队航空母舰,是二战中英国皇家海军的一种轻型航空母舰,共被八支外国海军力量从1944年2001年间使用。它们由民间船厂建造作为介于非常低价低战力的护航航空母舰和舰队航空母舰中间的阶层。 1942-43年间共以巨像级航空母舰的设计名下单了十六艘。其中八艘按原始方案完成,其中四艘在战争期间服役,没有一艘参加过一线战斗。余下八艘中还有两艘加装了飞机维护设备而不是弹射器和阻拦索,用作飞维护修理舰。六艘被改大机库以安装更大的飞机,称为威严级。六艘舰到战争结束时一时停工,五艘终于完成(最晚的一艘是在61年完成的)。.
亦称为 40 mm Bofors,M1 40毫米高射炮,M1 40毫米高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