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河间

指数 河间

河间可以指:.

118 关系: 劝农使劉完素劉希龍 (正德進士)劉東星南北朝行政區劃南皮之战司馬肜吳祐吴毓兰合肥侯天主教景县教区夕照寺子牙河子牙新河孫禬孫禮孙维祺实事求是完顏宗望完颜谋衍宋泽江尚书 (书)左敬祖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中國各地特產食品列表中國宦官中共冀热辽中央局中西星名對照表常林七七事变丘民仰乌古论元忠乌古论粘没曷京韵大鼓京津冀城市群康保裔会稽虞氏张士衡张宗衡张仲素張鎣張振秀張方形意拳归田赋俞獻可北魏行政區劃北齊行政區劃國淵刘居言...刘廷让刘六符 (辽朝)刘炫刘长卿傅作义哈姓哈國興冯巩冯异冯景冀城之围石虎王伯龍王福山程昱窦建德竺法雅甘學闊燕薊燕雲十六州盧香亭白成龍莊奇顯道同靖康袁譚馮家遂馮國璋覺羅巴哈納马超魏巍 (作家)魏忠贤魏明 (皖南行署主任)许道宁鲜于修礼賈信路 (行政区划)郭仲珣閻柔藏钩蒲察鼎寿蒲敏道蒋尔恂耶律察八耶稣圣心主教座堂 (献县)耿炳文李多奎李連英李洛能李湛阳李景隆杜洛周格謙桑冲桂良河南巡撫河北九公法慶事件津海道清兵入塞成遵明朝歷史新会歷任行政长官列表新軍故城县慕容儁曹汝涛1290年直隸地震 扩展索引 (68 更多) »

劝农使

劝农使为中国古代职官,唐、宋、金、元时置,掌管劝课农桑。.

新!!: 河间和劝农使 · 查看更多 »

劉完素

劉完素(),字守真,自号通元处士,河間(今河北河间市)人,世称刘河间。金元四大醫學家之一,研究五運六氣,為“寒涼派”的創始人。 發揮《內經》理論,提倡火熱論,並重視針灸治法,臨床施治重視井穴、原穴。並喜用五腧穴,以火熱論思想指導針灸臨床,形成了以清熱瀉火爲基點的針灸學術思想,對金元以後的醫家影響很大。因创制不少治疗伤寒热病的方剂,故后世称他为“寒涼派”。 劉完素的著作有:《黃帝素問宣明論方》、《素問玄機原病式》、《宣明内方》、《內經運氣要旨論》、《傷寒直格》、《傷寒標本心法類萃》、《三消論》、《素問藥注》、《醫方精要》。 Category:金朝醫學家 Category:河间人 W.

新!!: 河间和劉完素 · 查看更多 »

劉希龍 (正德進士)

劉希龍(),字仁甫,号云川,山東安丘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刘汶溪之子。正德三年(1508年)十月,縣試第一。正德五年(1510年)鄉試中舉。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登進士,同年授工部主事。正德十一年(1516年)因忤逆官員,谪河间通判。嘉靖元年(1522年)恢復其任戶部主事,嘉靖二年(1523年)任戶部員外郎、同年升戶部郎中。嘉靖四年(1525年)外任衛輝府知府。次年,升任河南副使,授中宪大夫。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去世。 Category:明朝衛輝府知府 Category:明朝河南按察使司副使 Category:明朝戶部郎中 Category:明朝工部主事 Category:安丘人 Category:刘姓.

新!!: 河间和劉希龍 (正德進士) · 查看更多 »

劉東星

劉東星(),字子明,號晉川,謚莊靖,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澤州直隸州沁水縣(今山西省沁水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河间和劉東星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行政區劃

南北朝行政区划,南北朝行政区划都实行州、郡、县三级区划,和东晋一样,南北朝政权将自己没有统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内设置。南朝将东晋的侨州郡县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在6世纪南梁和北魏设置州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州的实质与汉晋时代的郡基本相同。最终隋朝改州、郡、县三级区划,为州(郡)、县两级区划。.

新!!: 河间和南北朝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南皮之战

南皮之战是汉末205年的一场战役。此战宣告了袁绍死后争位的長子袁谭被父子的共同敌人、位列三公的曹操所灭。曹操在南皮的胜利和袁氏餘部的北逃,使他对华北平原的控制再无人能撼动。.

新!!: 河间和南皮之战 · 查看更多 »

司馬肜

司馬肜,字子徽,西晋宗室,河內溫縣人。司馬懿第八子,张夫人所生。司馬肜在晉官至太宰、領司徒,晉惠帝即位後至司馬肜去世期間他都身居要職,不是在朝中以任宰輔要職就是出鎮關中要地。然而,期間卻無甚政績,甚至在討伐齊萬年時故意讓與其有怨的周處兵敗戰死;趙王司馬倫篡位期間司馬肜亦居其高職。故死後為博士蔡克批評。.

新!!: 河间和司馬肜 · 查看更多 »

吳祐

吳祐,一作吳佑,字季英,陳留郡長垣縣。東漢長史。.

新!!: 河间和吳祐 · 查看更多 »

吴毓兰

吴毓兰(),安徽合肥人。咸丰十年,太平軍、捻軍合扰皖北,毓兰以从九品偕兄吳毓芬集团练助剿凤、颍间,从解寿州围,擢县丞。.

新!!: 河间和吴毓兰 · 查看更多 »

合肥侯

合肥侯,东汉宗室,原名失考。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六月,冀州刺史王芬听信术士襄楷所言“天文不利宦者,黄门、常侍真族灭矣”,与南阳许攸、沛国周旌合谋,借口围剿黑山贼向灵帝请求增兵,实则意欲趁灵帝回河间省亲之际发动政变,先诛杀黄门、中常侍,再废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帝。他们还试图说服议郎曹操、平原高唐吏华歆及华歆同郡名士陶丘洪也参加,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语在武纪。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三国志·华歆传》但曹操拒绝了,认为:“废立是不祥之事,只有伊尹、霍光能成功,现在你们结党的势力,和西汉七国之乱相比如何?合肥侯的尊贵,和吴王、楚王相比如何?这不危险吗?”陶丘洪本欲参加,但华歆也称废立是伊尹、霍光才能做的难事,以王芬的性格,此事必然无成,而招致灭族之祸,劝止了陶丘洪。后因北方有赤气贯天,太史对汉灵帝说这是阴谋之兆,灵帝没有成行,下令王芬罢兵并征其入朝,王芬畏惧自杀,此事果然失败。王芬畏罪自杀。史书并未记载合肥侯是否因此事受到惩罚,也再无合肥侯的记载。而原本自以为比华歆明白的陶丘洪也因此对华歆服气。.

新!!: 河间和合肥侯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景县教区

天主教景县教区(拉丁文:Dioecesis Chimsciensis)是天主教在中国河北省建立的一个教区。 1939年4月25日,教廷从法国香槟省耶稣会负责的献县教区分出景县监牧区,由奧地利耶穌會神父責負,主教座堂设在景县。首任监牧主教为凌安澜(耶稣会士奥地利国籍)。 1946年,天主教在中国正式建立了圣统制,景县监牧区改称景县教区。辖景县、宁津县、东光、吴桥、故城、阜城、武邑、枣强、衡水、冀县、南宫、新河12县。景县教区总本堂区辖冀县、东光县、武邑县、南宫县、南宫县呼家岩、枣强县、吴桥县、新河县团里、衡水县仲景、景县黄古庄、阜城县、景县河渠、宁津县、景县清草河共15个本堂区。 景县教区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是经营房产、土地。原景县教区共拥有房产900间,占地115亩,土地280亩。其中包括教区驻天津办事处房产8间,北京王驸马支堂房产30间,占地11亩。 景县教区成立的当年,獻縣教區设在河间的總修院,发生22人被日军杀害的事件,于是獻縣、永年、大名和景縣4个教區為安全起見,联合在景縣开办若石總修院(St.

新!!: 河间和天主教景县教区 · 查看更多 »

夕照寺

夕照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中街13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新!!: 河间和夕照寺 · 查看更多 »

子牙河

子牙河系属于海河流域,分滏阳河和滹沱河两大支流,主要河道有滹沱河、滏阳河、子牙新河。在流经河北省河间、大城等县至天津静海第六埠与海河的另一水系大清河会合后称西河。 子牙河长706公里,流域面积6.26万平方公里。 Category:河北河流.

新!!: 河间和子牙河 · 查看更多 »

子牙新河

子牙新河是位于天津市南部的人工行洪河道,在海河汛期时可以引海河支流子牙河洪水直接流入渤海,流经河北省的献县、河间、大城、青县、黄骅等县,最终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城区注入渤海湾,全长144km。天津市的第二港口——天津南港位于子牙新河入海口北侧。 Category:天津河流 Category:中国运河.

新!!: 河间和子牙新河 · 查看更多 »

孫禬

孫禬,明朝军事将领,首任蓟辽总督。 孫禬原为工部左侍郎。嘉靖二十九年九月,吏部奉旨,推荐其为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提督蓟州军务,节制河间、保定、辽东兵马。同年十一月,其改任通政司,而由何栋掌管蓟辽军务。.

新!!: 河间和孫禬 · 查看更多 »

孫禮

孫禮(),字德達,涿郡容城人,三國時曹魏將領。.

新!!: 河间和孫禮 · 查看更多 »

孙维祺

孙维祺(生卒年不詳),字以介,号起山,庐江城关人。少聪颖,九岁能作文,其学自六经三传、庄子、屈原、司马迁、班固而下,莫不渔猎精华,以发抒其文藻,每落笔洒洒数千言,风驰电掣,不可捉搦而卒,未尝轶于理法。中康熙庚午(1690年)举人、辛未(1691年)进士,历任直隶河间、涞水二县知县、由涞水解组归,优游山林,惟以著书自娱,选文不拘一体,因材造就,评语皆中肯,一时流播海内,其诗文、传说县内流传更多。著有《五经说文》、《廿一史临》、《三太史》、《四书印证》、《春秋大意》、《春秋》、《飞跃真言》等。 Category:清朝河間縣知縣 Category:清朝淶水縣知縣 Category:清朝作家 Category:廬江人 W.

新!!: 河间和孙维祺 · 查看更多 »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原指一种治学态度,始于汉代,流行于清代。后来毛泽东援引实事求是,并给予新的解释,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直到现在实事求是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指导思想。 有不少学校的校训为“实事求是”,如原北洋大学、天津工商学院(津沽大学)(和毛泽东无关)、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和毛泽东有关)、含“实事求是”:河海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石油大学、宁波大学、湖南大学。“求是”,浙江大学,含“求是”:扬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

新!!: 河间和实事求是 · 查看更多 »

完顏宗望

完顏宗望(),本名斡魯補,又作斡離不,是金太祖第二子。.

新!!: 河间和完顏宗望 · 查看更多 »

完颜谋衍

完颜谋衍,女真完颜氏宗室子弟,金国将领。.

新!!: 河间和完颜谋衍 · 查看更多 »

宋泽江

宋泽江(),河北河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早年担任海南省公安厅刑事侦察处处长、副厅长,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海南分院检察长,海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长。2012年,任中共东方市委书记、东方市人大常委员会主任。2014年4月13日因病去世。.

新!!: 河间和宋泽江 · 查看更多 »

尚书 (书)

《尚書》,原稱為《書》,儒家十三經之一,為先秦時代政事文獻的彙編,內容以上古及夏、商、周的君王重臣進行宣示佈告的講話記錄為主,為儒學建構其政治思想的源頭,從漢武帝設立五經博士開始,確立其長久作為經書的地位。在四庫全書中隸屬於經部,號為中國文學散文創作之祖,文風質樸。不過對後人來說,其用語「詰屈聱牙」,頗為難讀。 《尚書》的成書、整理、流傳過程頗為複雜,歷史上出現過多個書寫字體、篇卷構成、具體內容不同的版本;部份曾經由帝王朝廷組織學者整理、校勘,頒佈“定本”。今本的主體,部份至遲出現于東晉;其「部份篇目」內容的來源可靠性從南宋開始遭受懷疑。清初,這些篇目在主流學術界被定作“偽書”,甚至排除出《尚書》之外。近十多年來,隨著出土文獻研究的發展,大大拓展了對古代尚書文獻的認識。.

新!!: 河间和尚书 (书) · 查看更多 »

左敬祖

左敬祖,字念源,號虔生,直隸河間人。清初政治人物。 左敬祖為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會元,殿試位列二甲第十名,授進士出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左副都御史。.

新!!: 河间和左敬祖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

以下列出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時期,中華民國政府的歷屆內閣国务总理(或国务卿)及阁员名单。本列表阁员仅列出各部总长,不列各部次长。各部不包括「参谋部」或「参谋本部」。特殊时期的宪法、法律和政治背景亦作简单介绍。如欲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请见参考文献。.

新!!: 河间和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内阁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各地特產食品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河间和中國各地特產食品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宦官

宦官在中國又有內臣、內官、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中官、中涓、內豎及中貴人等名稱,最早可追溯至甲骨文中曾出现的“”字,西周时开始有使用阉人的记载,《周礼》内有“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西周宦官有“八官”,戰國時,趙國有宦者令,秦國有監,皆宦官之異稱。宦官一詞正式見於《後漢書》,據說此名是出自拱衛在天帝星旁一個叫「宦者」的星座。宦者是曾經閹割之人,近代俗語亦稱為太監。因為在明朝,他們做二十四個官,都稱為某某監之故。太监一詞最早出現於辽國的史書。 一般來說,宦官是負責宮廷雜事的奴僕,不得参與國家政務,惟因為與皇室朝夕相處,遂能博取信賴或者有機可乘,故此歷史上亦存在著宦官掌握國家政務大權的情况。古代許多朝代皆規定宦官不許干政任職,乃因宦官失去生殖器地位低下,且長期受人輕視而心理扭曲,一旦得勢就會變得殘暴,敗壞朝政。歷史也證明宦官掌權皆無好下場,都是各朝代的黑暗時期。.

新!!: 河间和中國宦官 · 查看更多 »

中共冀热辽中央局

中共冀热辽中央局是1945年拟定在冀热辽地区的党的领导机构。.

新!!: 河间和中共冀热辽中央局 · 查看更多 »

中西星名對照表

中西星名對照表將中國星名對應到現代星名,並列出所有星區、星官以及星名的中西譯名,分為32天區,有306星官,共1511星。由於星數眾多,按北天、南天、東方、北方、西方、南方共六個星區分別列表,又獨立出二十八宿部分以方便瀏覽。.

新!!: 河间和中西星名對照表 · 查看更多 »

常林

常林,字伯槐,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

新!!: 河间和常林 · 查看更多 »

七七事变

七七事變,又稱蘆溝橋抗戰、卢沟桥事變,是中華民國與日本於1937年7月7日發生在中華民國河北省宛平縣盧溝橋的一起軍事衝突,為第二次中日戰爭(八年抗戰)全面爆發的起點。 1937年7月7日晚,日本駐屯軍在蘆溝橋附近演習。駐豐台日軍稱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宛平城搜查,遭拒絕後,即攻擊城西盧溝橋。當晚10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點傳來槍聲,並有一名為志村菊次郎的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守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前身之一為西北軍)拒絕。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中國駐軍第二十九军奮起抵抗。翌日清晨5時許,日軍炮轰宛平城。随后发生了平津作战。第二十九軍在之后的平津作战中打輸,撤退至保定,平津地区為日本佔領,第二次中日戰爭随后全面爆发。.

新!!: 河间和七七事变 · 查看更多 »

丘民仰

丘民仰(?-1642年),字长白,明渭南(今陕西渭南)人,明朝官员,松锦大战时身死国难。.

新!!: 河间和丘民仰 · 查看更多 »

乌古论元忠

乌古论元忠,本名讹里也,乌古论氏。金朝大臣,金太祖的外孙,金世宗时尚书右丞相。.

新!!: 河间和乌古论元忠 · 查看更多 »

乌古论粘没曷

乌古论粘没曷,金朝将领。女真族,乌古论氏。祖居上京(治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胡剌温屯人,后移屯河间,广威将军乌古论欢覩子,完颜宗辅婿,娶冀国长公主为妻。 乌古论粘没曷初充护卫。天德二年(1150年),袭为谋克。随从完颜亮攻南宋,为押军猛安。正隆六年(1161年),世宗完颜雍即位,授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加驸马都尉。后来历任左副点检、右宣徽使、劝农使、兴平军节度使,后来改任广宁尹。至广宁,嗜酒不视事,金世宗下诏少尹宗安戒谕,大定年间在广宁尹任上去世。.

新!!: 河间和乌古论粘没曷 · 查看更多 »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是中国曲艺曲种之一,起源于河北省沧州、河间地区,形成于京津两地。之后,刘宝全在演奏京韵大鼓时以北京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创制新腔,故称京韵大鼓。.

新!!: 河间和京韵大鼓 · 查看更多 »

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是首都经济圈的扩展,涵盖北京、天津和河北全境所有城市。.

新!!: 河间和京津冀城市群 · 查看更多 »

康保裔

康保裔,北宋将领,弓马娴熟,河南洛阳人。建隆元年(960),智慧平定李筠之役。後戍北疆,屡立战功。累官高阳关都部署。咸平三年(1000),宋在瀛州对阵契丹。自高阳关赴战,兵尽矢绝而死,后世尊为康公、康王。.

新!!: 河间和康保裔 · 查看更多 »

会稽虞氏

会稽虞氏,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著名家族,江南门阀士族的代表,出自会稽郡余姚(今浙江宁波余姚慈溪地区)。.

新!!: 河间和会稽虞氏 · 查看更多 »

张士衡

张士衡,隋唐时瀛州乐寿(今河北河间)人。父张文庆(之庆),北齐国子助教。张士衡九岁丧母,哀慕过礼。他父亲的朋友博士刘轨思见到他,每次都掩泣。对他父亲说:“昔伯饶号‘张曾子’,亦岂能远过!吾闻君子不亲教,当为成就之。”长大了,张轨思教给他《毛诗》、《周礼》,又跟着熊安生及刘焯学习《礼记》,都精究大义。此后遍讲《五经》,尤攻《三礼》。在隋朝为余杭县令,后以年老归乡里。 大业末年战争兴起,诸儒废学。唐朝建立,张士衡在乡里教学。贞观年间,幽州都督、燕王李灵夔准备玄纁束帛之礼,聘到家中,拜为师。--在东宫,听说後,聘来京城。张士衡到洛阳宫谒见唐太宗,太宗在殿上赐他进餐,擢授朝散大夫、崇贤馆学士。 --问北齐灭亡的原因,张士衡回答:“北齐后主悖虐无度,昵近小人。至如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皆奴仆下才,凶险无赖,是信是使,以为心腹。诛害忠良,疏忌骨肉。穷极奢靡,剥丧黎元。所以周师临郊,人莫为用,以至覆灭,实此之由。” --又问:“佛教布施求功德,有果报吗?” 张士衡:“事佛在于清净无欲,仁恕为心。如其贪婪无厌,骄虐是务,虽复倾财事佛,无救目前之祸。且善恶之报,若影随形,此是儒书之言,岂徒佛经所说。是为人君父,当须仁慈;为人臣子,宜尽忠孝。仁慈忠孝,则福祚攸永;如或反此,则殃祸斯及。此理昭然,愿殿下勿为忧虑。” --有错,张士衡规劝他,他不听。--被废黜,唐太宗敕给车马,令归本乡。贞观十九年去世。 张士衡著名的学生,为永平贾公彦、赵县李玄植。.

新!!: 河间和张士衡 · 查看更多 »

张宗衡

张宗衡(),號石林,山东临清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新!!: 河间和张宗衡 · 查看更多 »

张仲素

张仲素(约769年—819年),唐代诗人,字绘之,河间(今属河北献县)人。 父张应,官安南都护。贞元十四年李随榜进士 ,与李翱 、吕温同年,早年為秘書省校書郎。後任武寧军从事。元和十年(815年)左右升迁為司勋员外郎。元和十四年(819年)三月二十八日迁中书舍人,当年卒,赠礼部侍郎。主要作品有《春闺思》《秋夜曲》《玉绳低建章》《陇上行》《塞下曲五首》《秋思二首》《燕子楼诗三首》《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等,其中以《春闺思》和《秋夜曲》最为著名。作品题材以写征人思妇为主,亦有描写宫乐春旅之作品。胡应麟在《诗薮》评价其作品云:江宁之后,仲素得其遗响,《秋闺》《塞下》诸曲俱工。与令狐楚、王涯有诗歌唱和,编为《三舍人集》,今存;另有《词圆》十卷、《赋柩》三卷,均佚。《全唐诗》存诗一卷。有孙张濬。.

新!!: 河间和张仲素 · 查看更多 »

張鎣

張鎣(),字廷器,號簡菴,直隶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河间和張鎣 · 查看更多 »

張振秀

張振秀(),山東臨清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知肥鄉縣、永平縣,遷兵部主事。泰昌元年(1626年)改吏部,更歷四司,至文選員外郎,乞假歸里。崇禎改元,起驗封郎中,歷考功、文選,擢太常寺少卿,因事牽連,落職歸。 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兵入關,圍河間,遠近震動。臨清總兵官劉源清偕榷關主事陳興言、同知路如瀛、判官徐應芳、吏目陳翔龍、在籍兵部侍郎張宗衡、員外郎邢泰吉、臨汾知縣尹任及振秀等合力備禦。不久,城池被圍,力拒數日,孤立無援。城破,張振秀戰死。.

新!!: 河间和張振秀 · 查看更多 »

張方

張方(),表字不詳,河間人。西晉時河間王司馬顒麾下將領,继程昱之后第二个被史书记载以人肉作軍糧的魏晋历史人物。.

新!!: 河间和張方 · 查看更多 »

形意拳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中国传统武术,与太极拳、八卦掌、通臂拳齐名,同属内家拳之中,流行於中國北方,分成河北、山西、河南三個系統。打法多直行直进,与八卦之横走、太极之中定有显著之差别。.

新!!: 河间和形意拳 · 查看更多 »

归田赋

归田赋是一首赋,由中国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官员、发明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张衡(78年-139年)所作。张衡的《归田赋》是田园诗的开创之作,有助于激发人们对各种形式的以自然为主题而不聚焦于人类和人类思想的诗歌的热情,有些类似山水诗;但田园诗中,自然聚焦于家庭表现,致敬于园林中的自然表象如在后花园所找到的和在乡村种植的那样。《归田赋》也引发了中国古典诗歌包括自然对抗社会的传统主题。.

新!!: 河间和归田赋 · 查看更多 »

俞獻可

俞献可,字昌言,歙县人。 先祖居住河间,永嘉之乱時遷徙至新安。端拱二年陈尧叟榜進士。历官吏部郎中、龙图阁待制。.

新!!: 河间和俞獻可 · 查看更多 »

北魏行政區劃

北魏政區承襲十六國,與南朝一樣為州郡縣三級制。北魏自代北之地(今山西省北部)崛起,統一華北後,屢次入侵南朝宋,佔領山東、河南與淮北地。又取南朝齊淮南地及南朝梁漢中、劍閣一帶。至此疆域北至漠南草原,西抵西域東部,東達遼西,南達江漢流域。在擴充領土期間,州郡多因時制宜,到487年開始整頓。到北魏孝明帝之後領土減少,州郡濫置。 北魏州轄區不大,州刺史可越郡級直接管理縣,使得郡級逐漸虛級化。北魏設有僑州郡縣和雙頭州郡(如南雍州),並將州郡縣按人口數分等級。為了防範新附或異姓叛變,於406年將各級行政長官分立三位,其中州刺史方面須一位為宗室,還設有負責地方軍政的行台及管理數州軍事的都督。 北魏還特為鮮卑本族或其他民族(漢人除外)設置領民酋長來管理該族,地位只次於州刺史。又延續十六國政區,設有管理州境內其他民族的護軍。其地位等同郡守,至457年廢除。還有鎮戍制,於重要的軍事要地設鎮。鎮由鎮將管理,下置戍,由戍主管理。其中又以鞏固首都平城的六鎮,自孝文帝遷都後勢微。六鎮民變後,北朝的鎮戍專管軍事,不再具政區性質。.

新!!: 河间和北魏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北齊行政區劃

北齊建立後,開始整頓行政區規劃,廢除三州、一百五十三郡及五百八十九縣。北齊江淮之地後被南朝陳佔領。因為州轄區越分越細,於是設置行台兼管數州民政及軍事。.

新!!: 河间和北齊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國淵

國淵(),字子尼,樂安郡益县人,三國時期曹魏官吏。漢末經學大師鄭玄的高足,曾跟從管寧、邴原避亂遼東,後來歸魏為臣。.

新!!: 河间和國淵 · 查看更多 »

刘居言

刘居言,辽朝(契丹)大臣,政治人物,曾经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刘居言或出自河间刘氏,在辽太宗时代担任龙化州节度使。龙化州故址在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敖汉旗。辽朝称龙庭。辽太祖阿保机于此建东楼。辽太宗升兴国军节度州。以刘居言为节度使。天显五年(930年)三月乙亥,辽太宗册封皇弟耶律李胡为寿昌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三月壬午,任命龙化州节度使刘居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辽国的南面官。.

新!!: 河间和刘居言 · 查看更多 »

刘廷让

刘廷让,后周到宋朝初年将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 本名刘光义,宋太宗即位后赐名廷让。祖籍涿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唐末割据者卢龙军(幽州,今北京)节度使刘仁恭的曾孙,祖父横海军(沧州,今河北沧州市东南)节度使刘守文为其弟刘守光所杀。刘光义之父刘延进举家南逃避难。后汉枢密使郭威镇守邺都时,刘光义入其麾下,郭威建立后周成为周太祖时,刘光义任侍卫司龙捷右厢都指挥使。与赵匡胤、李继勋、石守信、王审琦、杨光义、刘守忠、刘庆义、韩重赟、王政忠等九人结为“义社十兄弟”。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从宋太祖征潞州李筠,任行营先锋使。次年,升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宁江军(夔州,当时归后蜀)节度使。乾德二年(964年)四月,率军到潞州守边防御北汉。十一月,宋攻后蜀,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王全斌率宋军主力从陕西南下;刘光义为副都部署和都监曹彬率步骑二万,从归州沿长江西进,攻克夔州。因刘光义军纪严明,后蜀万州(今重庆万县)、施州(今湖北恩施)、开州(今重庆开县)、忠州(今忠县)四州刺史迎降。乾德三年(964年)正月,刘光义军西至遂州(今四川遂宁),后蜀遂州知州投降。此时,王全斌军进至成都,后蜀灭亡。三月,因王全斌军军纪败坏,后蜀降将全师雄叛宋,占领川西许多州县,在成都西北新繁,刘光义率部击败全师雄,十二月,平定全师雄。次年正月,刘光义改领镇安军节度使。开宝六年(973年),罢刘光义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使。 开宝九年(976年,太平兴国元年)十月,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刘光义与赵光义同名,被皇帝赐名廷让(一作庭让)。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五月,罢刘光义节度使,改授右骁卫上将军。雍熙三年(986年)五月,岐沟关之战宋军败于契丹国。六月,宋太宗起用刘廷让被任为雄州(今雄县)知州,后改为瀛州(今河间)都部署。同年十二月,辽圣宗与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军入侵,刘廷让将精兵留给沧州都部署李继隆,命他殿后,自己率领宋军数万北上在莫州(今任丘南)南大战辽军,被围困于君子馆(今河间北)。部将桑赞率部激战半日,辽军不断增援,李继隆部没有救援,反而退保乐寿(今献县),桑赞也率部南逃,担任先锋的雄州知州贺令图被契丹所俘,高阳关部署杨重进阵亡。刘廷让全军数万覆没,仅以数骑逃出。宋太宗并没有处罚刘廷让。雍熙四年(987年)初,刘廷让接替张永德为雄州知州兼兵马部署。秋天,刘廷让患病,宋太宗派御医去雄州为他医治。刘廷让上表要求回京,宋太宗还没有批准,刘廷让擅离治所南归,被下御史台按问,朝廷将他削夺官爵,配隶商州(今陕西商洛市)。其子刘永德、刘永和也被贬官。行至华州(今华县)刘廷让绝食而死,终年59岁,宋太宗感念之,赠太师。.

新!!: 河间和刘廷让 · 查看更多 »

刘六符 (辽朝)

刘六符,河间人,辽国进士、官员。 辽北府宰相刘慎行之子。六符兄弟六人:刘一德、刘二玄、刘三嘏、刘四端、刘五常、刘六符。辽圣宗朝,为著作郎、中允、詹事、国子祭酒。重熙初年,为政事舍人,后迁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重熙十一年(1042年),到宋朝索要周世宗攻下十县土地,宋朝只同意增加岁币。他第二次赴宋朝时,要求宋朝写贡岁币,宋朝只同意称纳岁币。回到辽国后刘六符升至枢密使、礼部侍郎、同修国史,后迁中书政事令,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054年之后去世。.

新!!: 河间和刘六符 (辽朝) · 查看更多 »

刘炫

刘炫(),隋经学家。字光伯。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 隋文帝开皇中,参与撰写隋史及天文律历。时牛弘奏请购求遗书,他伪造《连山易》、《鲁史记》等百余卷送官,领赏而去,被人揭发除名。又起复为旅骑尉、太学博士等官,葉適說他“当时称数百年来,博学通儒,无能出其右”。后在隋末动乱中,饥寒而死,门人私谥宣德先生。平生曾著《论语述议》、《春秋攻昧》、《五经正名》、《孝经述议》、《春秋述议》、《尚书述议》、《毛诗述议》等书,均散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

新!!: 河间和刘炫 · 查看更多 »

刘长卿

刘长卿(),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代诗人。年輕時在嵩山讀書,唐玄宗開元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常因性情剛烈而冒犯他人,至德三年(乾元元年,758年)正月,攝海鹽令。因事由苏州长洲尉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县)尉,代宗時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後,大历年间,又因得罪了鄂岳觀察使吴仲孺,被誣為貪贓,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終官隨州(今湖北隨縣)刺史,世稱“劉隨州”。贞元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隨州称王,時局動盪,刘长卿离开随州,晚年流寓江州,曾入淮南節度使幕。約卒於貞元六年。 刘长卿擅長五言近體詩,其诗大多抒发政治失意的感情,內容多寫荒村水鄉、幽寒孤寂之境,如“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鳥雀空城在,榛蕪舊路遷”(《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當苗税充百官俸祿》),並反映社會離亂及政治失意之感,如“地遠明君棄,天高酷吏欺”(《初貶南巴至鄱陽題李嘉祐江亭》)。風格溫雅流暢,冠絕於當世,自稱為“五言長城”。著隨州集、外集。《全唐诗话》有记载:长卿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皇甫湜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阮籍为老兵矣;筆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盧文弨評價劉長卿爲杜甫之後的“巨擘”,而且“眾體皆工,不獨五言爲長城”。劉長卿主要活動於吳越地區,高仲武評其詩“大抵十首以上,語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實為大曆詩人的代表。《全唐詩》編錄其詩爲5卷。《唐诗三百首》收录刘长卿诗11首。.

新!!: 河间和刘长卿 · 查看更多 »

傅作义

傅作義,字宜生,是一位生於山西省榮河縣的政治人物與军事人物。他在加入中共政權前曾是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他協助共軍和平進入北京城,並於後來擔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水利部部长,晚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新!!: 河间和傅作义 · 查看更多 »

哈姓

哈姓為回族姓氏之一,現代標準漢語讀第三聲hǎ,是指中國中原地區的姓氏標準,即漢字「哈」姓。它不是各少數民族或外國人名字中,音譯時,有「哈」的發音。也不是伊斯蘭教的經名,例如:「哈三」、「哈散」、「哈桑」等。 元明時期,很多從西域來華的人,名字中有「哈」發音,統統說成是今天的「哈」姓是錯誤的,事實上他們的後人,絕大多數都不姓「哈」。回回入附中原之前大多是沒有姓氏,只有名字的。明朝開國之初,太祖朱元璋是禁止入附的少數民族隨意改易原來姓氏的,即所謂的「以嚴夷夏之辨」。「土木之變」以前,《明實錄》和其他明代的歷史文獻,尚未查證到改姓名時以「哈」為姓的,中原地區的「哈」姓,源於明中期「土木之變」後。 明代的「哈」姓,分為「南京哈」,與「河間哈」。哈剌卜達是「南京哈」的始祖,哥哥哈剌卜丁是「河間哈」的始祖。現在的獻縣、肅寧、瀛州(河間市),歷史上統歸河間府管轄,稱河間人。.

新!!: 河间和哈姓 · 查看更多 »

哈國興

哈國興(),直隸河間人。清朝著名將領。 父哈攀龍,官貴州提督。乾隆十七年(1752年),哈國興中式壬申恩科武進士,授三等侍衛。歷貴州提督、雲南提督加太子少保、貴州古州鎮總兵、雲南臨元鎮總兵。乾隆三十七年,擢任西安提督,授為參贊大臣,征大小金川時病逝。加贈太子太保,諡壯武,入祀昭宗祠。命圖形紫光閣。 子哈文虎,由父廕恩授守備。乾隆三十八年,於木果木陣亡,入祀昭宗祠,恩賜其弟哈文彪為千總。.

新!!: 河间和哈國興 · 查看更多 »

冯巩

冯巩(),男,汉族,祖籍河北河間,出生于天津,是曾代理中華民國大總統的直系军阀创始人馮國璋的曾孙,著名相声、电影演员。现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新!!: 河间和冯巩 · 查看更多 »

冯异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著名军事家。冯异精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协助刘秀创建东汉政权,隨劉秀安定河北,為劉秀偏將軍,封應侯。後又封為孟津將軍。在多年的行軍作戰中,馮異為劉秀建立東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馮異謙遜,從不誇己功,諸將並坐論功,他常避於大樹下,被譽為大樹將軍。劉秀即位封馮異為陽夏侯,任征西大將軍。漢明帝时封为“云台二十八功臣”之一。.

新!!: 河间和冯异 · 查看更多 »

冯景

馮景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河间和冯景 · 查看更多 »

冀城之围

冀城之围是中國古代东汉末年211年冬关西联军在潼关之战中战败后,马超试图复夺凉州的军事尝试的一部分。.

新!!: 河间和冀城之围 · 查看更多 »

石虎

趙武帝石虎(),字季龍,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人。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中,後趙的第三位皇帝。廟號太祖,諡號武帝。石虎是後趙開國君主石勒的侄兒。石虎生性殘忍,發家前,不僅用殘酷的手段先後殺死兩位妻子,即使在軍隊中如果遇到與他一樣強健的戰士,他會以打獵戲鬥為由,借機將對手殺死,以解心頭之快;戰鬥中,對俘獲的俘虜,不分好壞,不分男女一律坑殺,很少有俘虜生還。 333年,石勒駕崩,其皇位由兒子石弘繼承。因石虎掌握兵權勢大,石勒妻劉太后與養子彭城王石堪擁立南陽王石恢(劉太后兒子)欲舉兵反對石虎,不幸事洩,劉太后被殺,石堪被捕活活烤死,石恢被捕,不久石勒子秦王石宏亦被捕,咸康元年(334年)十月石弘持璽綬向石虎表明願意禪位,石弘被廢為海陽王,同年殺海陽王石弘、弘母程氏、秦王石宏、南陽王石恢。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國(今中國河北邢台)遷至鄴(今河北邯郸市臨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並特地派人到洛陽將九龍、翁仲、銅駝、飛廉轉運到鄴裝點宮殿。349年正式即皇帝位。石虎在位期間,表現了其殘暴好色的一面,如史書載石虎曾經下達過一條命令:全國二十歲以下、十三歲以上的女子,不論是否嫁人,都要做好準備隨時成為他後宮佳麗中的一員,「百姓妻有美色,豪勢因而脅之,率多自殺」,因此被評為五胡十六國中的暴君。.

新!!: 河间和石虎 · 查看更多 »

王伯龍

王伯龍,沈州雙城人,金初将领。.

新!!: 河间和王伯龍 · 查看更多 »

王福山

王福山(),河北河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1980年,进入北方交通大学,攻读电信系铁道信号专业。毕业后进入天津市地方铁路管理局。1997年,任天津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助理、综合计划处处长。2000年,担任天津市地方铁路管理局副局长。2003年,胜任天津市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2005年,任天津市交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09年,任中共河东区委副书记、河东区区长。2011年12月,升任中共河东区委书记。同时他也是北京交通大学天津校友会首任会长。.

新!!: 河间和王福山 · 查看更多 »

程昱

程昱(),字仲德,三國時期兗州東郡東阿(今山東聊城市東阿縣)人,三國時魏國將領和政治家。原名程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被曹操更名程昱。220年逝世,終年八十歲,諡肅侯。.

新!!: 河间和程昱 · 查看更多 »

窦建德

建德(),中国隋末民變軍领袖之一。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決定性的虎牢之戰中敗於李世民之手,被俘後遭斬首於長安。.

新!!: 河间和窦建德 · 查看更多 »

竺法雅

法雅,又称法雅,河北河间人,晋朝佛教高僧。 其早年与道安共同拜佛图澄为师,其与道安、法汰等人共同翻译经文并释义。后在高邑建立佛寺,并经常与康法朗等人讨论经文,配以外事作为解释,此称格义。这种方法传到毗浮与昙相等人,并风靡一时。而道安却认为这种方法违背佛法,故禁其徒众引用,后遂衰止。.

新!!: 河间和竺法雅 · 查看更多 »

甘學闊

學闊(),字用廣,號元宏。四川省順慶府鄰水縣人。曾官至延綏廵撫。鄰水縣城內東北街原有為其所立之“天子耳目南國文宗坊”。.

新!!: 河间和甘學闊 · 查看更多 »

燕薊

燕薊又名幽薊或幽燕,唐代、五代地名,治所在幽都縣(今北京市宛平縣),為燕薊節度使轄區,包括燕、薊等十一州,是防備契丹人的重鎮。五代時石敬瑭為反後唐向契丹求援,拜契丹酋長耶律德光為父,耶律德光扶植其建立後晉,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耶律德光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其中包括了燕薊。.

新!!: 河间和燕薊 · 查看更多 »

燕雲十六州

幽雲十六州,又稱燕雲十六州,或幽雲之地,古代地理名詞,即今北京、天津海河以北,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包括燕薊節度使所轄的燕、蓟等十一州,與河東節度使所轄的雲、蔚等五州。 幽州為漢朝時北京名稱,「幽雲」一名見於《宋史·地理志》。幽雲十六州東西寬約600公里,南北長約200公里,總面積約120,000平方公里。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餘的雲、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山的西北。所处地勢居高临下,易守難攻,自秦漢以來,此地區自古為抵禦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戰略要地,歷朝皆派有重兵駐守。 后晋皇帝石敬瑭(原为后唐河东节度使)於936年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扶植其建立後晋,契丹首領耶律德光与石敬瑭结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做為回報,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幽雲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之間數個王朝都未能将幽雲十六州完全收復(期間瀛、莫于后周时被收復),持续近二百年。http://travel.ifeng.com/around/detail_2011_04/17/5794422_0.shtml 幽云十六州历史背景与传奇故事介绍_凤凰网 旅游频道 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新!!: 河间和燕雲十六州 · 查看更多 »

盧香亭

盧香亭()字子馨,直隶河间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河间和盧香亭 · 查看更多 »

白成龍

白成龍,直隶河间人,回族,清朝軍事將領、武狀元。 乾隆三十一年,登進士一甲第一名,授頭等侍衛,后歷任河南中军参将。乾隆三十八年,調任浙江湖州协副将。乾隆四十三年,因其敲詐嘉湖卫守备柳俊贤钱财,導致後者自縊。浙江巡撫王亶望主持,同年乾隆帝命于杭州處以絞刑,后乾隆帝仍覺得其為疑案,后王亶望因貪污案事發,湖州人费南辉著文鳴冤,但仍未有定論,遂稱懸案。.

新!!: 河间和白成龍 · 查看更多 »

莊奇顯

莊奇顯(),字允元,號九微,福建晋江人,明朝政治人物、榜眼。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莊奇顯登進士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編修。次年,奉慈圣太后遗诏往河间诸路宣读。后父喪去职。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回朝。天啟二年(1622年),升任南京國子監司業,不久去世。.

新!!: 河间和莊奇顯 · 查看更多 »

道同

道同(),中書省河間路河間縣(今属河北河间)人。蒙古族。元末明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河间和道同 · 查看更多 »

靖康

靖康(1126年-1127年四月)是宋钦宗的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靖康这个年号一共2年,有安定富足之意。.

新!!: 河间和靖康 · 查看更多 »

袁譚

袁譚(),字顯思,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東漢末軍閥袁紹的長子,為人性剛好殺。.

新!!: 河间和袁譚 · 查看更多 »

馮家遂

馮家遂()字伯祟,直隶河间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冯国璋的长子公孫訇,「馮國璋的後代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北省河間縣委員會編.

新!!: 河间和馮家遂 · 查看更多 »

馮國璋

馮國璋(),字华甫,直隶省河间府河间县(今河北省河间县)人,直系领袖,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理大總統。田子渝, 刘德军,中国近代军阀史词典,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165页.

新!!: 河间和馮國璋 · 查看更多 »

覺羅巴哈納

覺羅巴哈納(z;)、巴哈納,愛新覺羅氏,諡敏壯,滿洲鑲白旗人,景祖覺昌安的三兄索長阿四世孫。清朝政治人物、大學士。.

新!!: 河间和覺羅巴哈納 · 查看更多 »

马超

超(),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漢末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刘备称帝后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故后谥威侯,是为斄乡威侯。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馬超与關羽、張飛、黄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中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广为世人所知。.

新!!: 河间和马超 · 查看更多 »

魏巍 (作家)

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中国河南郑州人。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散文作家、诗人、小说家。曾任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朝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八路军。抗美援朝期间奔赴朝鲜前线,与志愿军战士一起生活、战斗,并发表大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文革后魏巍坚持左派立场,2001年与其他左派人士撰联署《“七一讲话”是极其重大的政治错误事件》,批评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和七一讲话,因而一度失去自由,2007年后《谁是最可爱的人》也被排除于中学课本之外。2008年8月24日,魏巍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因肝癌病逝,享年88岁。.

新!!: 河间和魏巍 (作家) · 查看更多 »

魏忠贤

魏忠贤(),原名魏四,入宮後改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復姓,出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後,復姓魏,改名忠賢,表字完吾。中国明朝末期宦官。直隶肃宁县(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在天啟年間與東林黨人爆發激烈的東林黨爭,拉攏齊楚浙黨官吏加入自己一方,是為閹黨。崇禎帝即位後遭整肅、流放,畏罪自殺,崇禎帝依然憤怒,將其屍體凌遲。.

新!!: 河间和魏忠贤 · 查看更多 »

魏明 (皖南行署主任)

魏明(),又名培仁,直隶河间邢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河间和魏明 (皖南行署主任) · 查看更多 »

许道宁

许道宁,中国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河北河间人。擅画山水,师法李成而能自成一家之体。 早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以卖药为生,以画吸引顾客,随药送画,逐渐得名,公卿士大夫争相延请。许氏长于画林木、平远、野水三种景色,晚年笔法简快,所画峰峦树木,峭拔劲硬。 宋代邓国公张士逊作诗赠许氏:被认为是继李成、范宽之后山水画第一人。米芾和黄庭坚等大家都对其画作极为赞赏。许道宁性格豪放,嗜酒如命,人号“醉许”,黄庭坚更是曾在《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诗中描绘了许道宁醉中作画的神情举止:足见其画技之高超。 《松下曳杖图》,現存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传世作品《秋江渔艇图》卷(又名《渔舟唱晚图》或《渔父图》)为许道宁代表作之一,绢本,淡设色,画群山远峰之下开阔江面上的数只渔艇。山法为一笔焦墨和浓墨直扫而下的长皴,绘出屏风一样陡峭的壁崖,表现峰峦的峭拔之势;其山势和曲折迂回的江水增加了构图上的变化;画树用大笔、粗笔,树干不皴,枝似雀爪,只用墨点点树叶,笔法豪壮而有气势;远处树木则用浓墨作长条状,少画枝叶,长短不一,这些画法不同于李成和范宽,体现出风格狂逸的许氏特色。.

新!!: 河间和许道宁 · 查看更多 »

鲜于修礼

鲜于修礼(),北朝时河北起事领袖。丁零族,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的镇兵。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领导的六镇起义失败后,北魏朝廷将起义的二十万人分散到冀州、定州和瀛州(今河北河间)就食。孝昌二年(526年)秋,鲜于修礼响应杜洛周,率众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起事,年号鲁兴,即北魏末年河北起义。北魏派长孙稚和河间王元琛镇压,被鲜于修礼击败。宇文肱也加入其队伍,旋即阵亡。八月,鲜于修礼被元洪业杀害,部将葛荣杀叛将元洪业,接着领导起义部众(杨忠父亲杨祯死在讨伐他的战斗)。 Category:南北朝民變領袖 Category:鐵勒人 Xiu修礼 Category:中國民變.

新!!: 河间和鲜于修礼 · 查看更多 »

賈信

賈信(生卒年不詳),將軍,東漢末及三國時期曹魏官員。.

新!!: 河间和賈信 · 查看更多 »

路 (行政区划)

路是中国宋朝、金朝、元朝时行政区划名称,明朝废除;陳朝也有名為“路”的行政區劃。.

新!!: 河间和路 (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郭仲珣

郭仲珣(),字叔玉,直隸開州人,河間衛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天府鄉試第九十四名。景泰五年(1454年)參加甲戌科會試,得貢士第三百三十九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一百一十二名。曾祖父郭元禮,曾任元中書左丞 今贈崇化宣力効忠功臣 諡忠烈公。祖父郭希道,曾任元樞密經歷。父亲郭宗一。.

新!!: 河间和郭仲珣 · 查看更多 »

閻柔

閻柔,東漢末期人物,廣陽人。少時在北方生活,先後為袁紹、曹操、曹丕部下。主要應付北方民族,鮮卑多向其交出兒子作人質。.

新!!: 河间和閻柔 · 查看更多 »

藏钩

藏鉤,又稱藏彄、意彄、打彄,是中國傳統遊戲之一,常作為酒令。是把鉤或彄環(扳指)藏起來讓人猜藏於何人手上的一種遊戲。.

新!!: 河间和藏钩 · 查看更多 »

蒲察鼎寿

蒲察鼎寿,本名和尚,女真人,蒲察氏,上京曷速河人。金朝大臣,钦怀皇后的父亲。.

新!!: 河间和蒲察鼎寿 · 查看更多 »

蒲敏道

蒲敏道(Franz Burkhardt, SJ,1902年12月8日-2002年7月23日),瑞士籍天主教神父、天主教耶穌会会士。先后在中国河北省以及台湾等地服务于中国人以及臺灣人兩個國家的民眾长達71年。.

新!!: 河间和蒲敏道 · 查看更多 »

蒋尔恂

蒋尔恂是清初河北蠡县生员,反清领袖。父亲为明朝户部主事蒋范化。 1647年(顺治四年),蒋尔恂兴兵起事,率众入城,杀蠡县知县孔养秀,称大明中兴元年。后企图攻略河间,失败并被清朝消灭。.

新!!: 河间和蒋尔恂 · 查看更多 »

耶律察八

耶律察八,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之昭媛,姓耶律氏。 耶律察八原来与奚族人萧堂古带许嫁定亲。完颜亮把她纳入后宫,封耶律察八为昭媛。当时,萧堂古带为护卫,耶律察八派侍女习捻把数枚软金鹌鹑袋给了他。事情被完颜亮发觉。当时,萧堂古带在河间驿谒告,被皇帝召问。萧堂古带以实情向告皇帝,皇帝完颜亮赦免他的罪责。完颜亮登上宝昌门楼,在诸后妃面前,手刃击杀耶律察八,耶律察八从门楼上堕落而死,同时诛杀了侍女习捻。.

新!!: 河间和耶律察八 · 查看更多 »

耶稣圣心主教座堂 (献县)

县张庄耶稣圣心主教座堂是位于中国河北省献县的一座著名的大型天主教教堂,天主教献县教区的主教座堂。献县教区是中国北方一个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天主教教区,有“华北第一堂”之称。 此堂位于县城东部张家庄村,分东西两个大院,总占地315亩。.

新!!: 河间和耶稣圣心主教座堂 (献县) · 查看更多 »

耿炳文

耿炳文(),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中國明朝开国军事将领,官至大将军,以功封長興侯。.

新!!: 河间和耿炳文 · 查看更多 »

李多奎

李多奎(),京劇演員,工老旦,原名李萬選,字子青,河北河間人。 出身慶壽和科班,師承羅福山先生。 他開創世稱多派或李派的京劇老旦藝術流派。 弟子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收的李盛泉、李金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收的赵鸣华、安辉、李鸣岩、林丽娟、程静华、李多芬、王梦云、王晓临、贾效冬、徐东祥、卢慧秋、萧彩琴、许爱华等。 Category:中国男演员 Category:京劇演員 Category:旦行演员 D.

新!!: 河间和李多奎 · 查看更多 »

李連英

李連英(),直隶省河间府大城县(今河北省大城县)李家村人,晚清著名宦官。本名李英泰,进宫后改为李進喜。由慈禧太后賜名連英,俗作蓮英。連英在宮中期間,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太后甚至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統領全宮所有宦官。.

新!!: 河间和李連英 · 查看更多 »

李洛能

李能然(),名飞羽,字能然,人稱老能,因音轉,也被稱為洛能、洛農、老農,生於清朝直隸省深縣。武術家,近代形意拳大宗師。由于武艺絕頂,又有神拳李之威名。.

新!!: 河间和李洛能 · 查看更多 »

李湛阳

李湛阳() ,字--,云南昭通府魯甸廳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商界领袖、军事及政治人物《约法会议纪录》第131页 。.

新!!: 河间和李湛阳 · 查看更多 »

李景隆

李景隆(),小名九江,朱元璋外甥李文忠之子,襲父爵封曹國公。靖難之役時,為建文帝大將,屢屢敗於燕王朱棣。朱棣南下時,李景隆和谷王朱橞開金川門投降,建文帝失蹤,燕王朱棣即位。永乐二年(1404年),被削爵圈禁,永乐末年去世。.

新!!: 河间和李景隆 · 查看更多 »

杜洛周

杜洛周(),又称吐斤洛周,北魏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的镇兵,北朝时河北起事领袖。.

新!!: 河间和杜洛周 · 查看更多 »

格謙

格謙,隋朝河间郡(今河北河间)人,隋末民变早期领袖。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格谦在渤海郡的厌次县豆子䴚(今山东惠民)起兵,自称燕王,署高开道为将军。大业十二年(616年),格谦被隋朝大将杨义臣所击败(在《隋书》中记载隋将是王世充),格谦被杀,高开道与其党百余人亡匿海曲。.

新!!: 河间和格謙 · 查看更多 »

桑冲

桑冲,本姓李氏,明朝山西太原府石州(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李家湾文水东都人,知名罪犯,專事誘姦婦女。 成化三年三月间,桑冲离家,经历大同、平阳、太原、真定、保定、顺天、顺德、河间、济南、东昌、朔州、太谷、永年等共四十五郡縣,及乡、村等七十八处,专门施迷药,诱奸妇女。 桑冲為了勾引良家婦女竟男扮女相,“戴一发髻,妆妇人身首”,還把自己的腳也纏成小腳。先后有良家女子一百八十二人受害。 后高宣婿赵文举潜入房内識破其真相,捉送晋州。被凌迟处死。.

新!!: 河间和桑冲 · 查看更多 »

桂良

桂良(v,),姓瓜爾佳氏,字燕山,滿洲正紅旗人,清朝重臣。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文华殿大学士、軍機大臣。.

新!!: 河间和桂良 · 查看更多 »

河南巡撫

河南巡撫,全称巡撫河南等處地方兼管河道提督軍務,为明朝、清朝设置的负责河南地区的巡撫職位。.

新!!: 河间和河南巡撫 · 查看更多 »

河北九公

河北九公是指金宣宗于兴定四年(1220年)封地方武装首领王福等九人为“公”。 當時金朝受蒙古嚴重打擊,將都城南遷開封之後,在黃河以北一带出现了許多“義軍”。這些義軍是一些“抗蒙擁金”為號召的地方武裝勢力。在興定二年(1219年),金朝丢失太原、平陽等地並且在河朔一带割劇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金宣宗於興定四年接受宣徽使移剌光祖等人的建議,封這些地方武裝首領九人为“公”,希望他們能幫助金朝抵抗蒙古。九公都兼任宣撫使,宣宗賜號“宣力功臣”,總帥本部兵馬,可以任免官吏,征收賦税,賞罰號令自便。金末,在蒙古軍隊的強烈攻擊下,九公有的投降自保,有的被誅殺,並未能保住金朝。.

新!!: 河间和河北九公 · 查看更多 »

法慶事件

法慶事件,又称为法慶之亂、大乘教起义,是由北魏僧人法慶主導的一个历時两年的民变,被北征都督元遙平定。.

新!!: 河间和法慶事件 · 查看更多 »

津海道

津海道,中华民国初期行政区划名。1914年6月由渤海道改名,治天津县(今天津市)。属直隶省。1915年辖32县:.

新!!: 河间和津海道 · 查看更多 »

清兵入塞

清兵入塞,又称“清(后金)南略”,是后金和清皇太极政权在和明朝在辽西战场因无法完全打通关宁锦防线而陷入僵持局面时期,绕道蒙古,从山海关西面的长城关隘进入大明北方开辟第二战场的数次攻击掠夺军事行动。因为有几次规模不大,所以究竟有几次这样的军事行动有四次、五次、六次等不同的说法。 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1636年)五月,皇太极第二次攻入长城,突入长城独石口,七月,在延庆大败明军,八月,清军猛攻昌平,遍蹂京畿,历时四个多月,明称“丙子虏变”。崇禎九年(崇德元年,1636年),清軍第三次入塞時,阿济格的军队56战皆捷,共克16城,俘获人畜17万,“艷服乘騎,奏樂凱歸”,砍木書寫“各官免送”四字,以羞辱明軍,明称“戊寅虏变”。宣大總督梁廷栋與兵部尚書張鳳翼恇怯不敢战,自知死罪難逃,每日服食大黃取瀉求死。 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軍第四次入塞,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岳托统帅军队从沈阳出发,绕道蒙古,从密云东面的墙子岭、喜峰口东面的青山口,突破长城要塞,沿着运河往南直到济南,俘获了人畜46万。朝廷急调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入援。卢象升拼死奋战,弹尽粮绝,最後阵亡。後來清军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三月初八日至十一日从青山口出长城北归,洪承畴奉命鎮守蓟辽边境。山西巡抚孫傳庭建议陕西精锐之师调回對抗“流寇”,朝廷未采纳,反以傳庭為保定总督,傳庭借口推辞,崇禎大怒,命將其逮捕入狱。此後李自成、张献忠再度崛起,直至明亡。 清兵入塞一直被視為明朝滅亡的主因,蓋因在己巳之變前,滿清的叛亂範圍一直控制在遼東地區,並沒有越過長城。滿清入塞使明朝伤筋动骨,對華北地區造成空前浩劫,死者無算,更令被重重圍困的農民軍乘機逃脫明軍的清剿,例如滿清在1638年的入塞,便令被困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有喘息之機。 另一方面,滿清是在徹底擊敗漠南林丹汗,讓漠南蒙古成為滿清附庯之后,才對華北地區進行大規模擄掠的。己巳之變時,虽因袁崇焕的议和政策,导致蒙古各部偏向满清,但滿清尚未徹底降伏蒙古,因此皇太極繞道蒙古人地盤進攻明朝京畿地區,亦被視為軍事冒險。因當時關寧軍仍控制山海關及遼西地區,蒙古人地區相當於滿清的后路。.

新!!: 河间和清兵入塞 · 查看更多 »

成遵

成遵(),南阳穰县人,字谊叔,是元朝末年的大臣。 元统进士,为将仕郎。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参与修纂泰定、明宗、文宗三朝实录。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为应奉翰林文字。至正二年(1342年),为监察御史,多次指摘时弊,弹劾权贵。第二年以工部员外郎出任陕西行省员外郎,以母亲患病辞官归乡。至正十年(1350年),任工部尚书,视察黄河。至正十一年(1351年),上奏黄河故道不能恢复,反对脱脱、贾鲁治河方案。改任大都河间等处都转运使。至正十四年(1354年),转任武昌路总管。至正十七年(1357年),为中书左丞,分司彰德。至正十九年(1359年),因和太平友善,被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所恨,至正十九年(1359年),成遵被下狱,被杖杀而死。.

新!!: 河间和成遵 · 查看更多 »

明朝歷史

明朝历史,在中國歷史學家的定義,自1368年朱元璋金陵稱帝為始,至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為止的历史情況 。但是明朝的餘絮有1662年滅亡的南明諸王與1683年滅亡的臺灣明鄭王朝。 明初武功極盛一時,明太祖朱元璋立國江南,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北伐中原,最終推翻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並逐步從戰亂中恢復國力,史稱洪武之治,又利用胡藍黨獄铲除权臣,以斷後患。明太祖的繼承人明惠帝在位時爆發靖難之變,燕王朱棣最终获胜,朱棣改元永樂,史稱明成祖。明成祖時曾北進蒙古,南征安南,令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致萬邦來朝,史稱永樂盛世。其後的十一年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的治理下,大明國力達到頂峰,史稱仁宣之治。宣宗之子明英宗幼年即位時,朝中有「三楊」楊溥、楊士奇、楊榮主持政局,一时「海內清平」。 至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年),張太皇太后去世,明英宗僅十五歲,宦官王振趁機開始擅權;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但名臣于謙另立明景帝,並擊退了瓦剌,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瓦剌於是送還了英宗,但英宗從此被景帝軟禁。數年後,英宗利用奪門之變復辟,并廢除自明太祖時殘酷的殉葬制度,並逐漸任賢用人使朝政有所轉機。英宗之子明憲宗繼位後,初年勵精圖治但後期寵幸万贞儿及閹宦汪直國力日衰。明孝宗統治的弘治年間,明朝君臣同心協力,國家呈現中興氣象,史稱弘治中興。 到了正德、嘉靖两朝虽然开创了嘉靖革新的局面,后世后期逐漸中衰,社會矛盾萌發,並面臨蒙古、倭寇兩大外患。明穆宗隆慶朝名臣名將薈萃,陸上與蒙古達成和議,史稱俺答封貢;海上開放民間貿易,史稱隆慶開關;因為這兩項措施,明朝又重現中興氣象,史稱隆慶新政。明神宗萬曆朝初期在名相張居正的輔政之下曾一度中興。後世計當時朝廷歲收,明朝的經濟規模可稱世界第一。惟至萬曆朝中期始,因立太子之爭,君臣關係緊張,終致皇帝怠政、官員腐化,關外女真興起,明朝開始走向衰敗。但萬曆年間,明朝仍取得了明緬戰爭的勝利、援助朝鮮擊敗日本的勝利。神宗去世后,儿子朱常洛登基,年号泰昌,史称明光宗。而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去世,由儿子朱由校即位,年号天啟,也就是明熹宗。少年皇帝明熹宗事事信賴太監魏忠賢,加快了明朝腐敗的進程。 至崇禎年間,臣子黨爭激烈,皇帝決策失准,诛殺袁崇煥,後金軍隊突破長城,五入關內燒殺搶掠。又遇連年災荒疫疾,民不聊生,各地爆發民變,叛降數易,官兵疲於奔命。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之下,明朝仍取得了寧遠大捷擊傷努爾哈赤,取得料羅灣海戰的勝利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隊攻佔北京,崇禎帝自縊,隨後清朝軍隊在原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領下入關擊敗大順軍,但由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的若干個南明政權延續了數十年,忠於明朝的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取得臺灣作為反清基地,是謂明鄭王朝。直到1683年清軍佔臺,明廷餘絮完全滅絕。.

新!!: 河间和明朝歷史 · 查看更多 »

新会歷任行政长官列表

下表列出歷任新会太守、刺史、县尹、知县、县长、市長、区长、县委书记、市委书记、区委书记:.

新!!: 河间和新会歷任行政长官列表 · 查看更多 »

新軍

新軍全稱「新建陸軍」,是清朝政府於甲午戰爭之後編練的新式陸軍軍隊。這支軍隊的特色是完全使用西式的軍事制度、訓練以及裝備,是清朝最後一支有戰鬥力的正規軍。.

新!!: 河间和新軍 · 查看更多 »

故城县

故城县位於中國河北省东南部,东与山东省接壤,隶属于地级市衡水市。有汉、回、满等民族。.

新!!: 河间和故城县 · 查看更多 »

慕容儁

燕景昭帝慕容儁(),字宣英,鮮卑名賀賴跋,昌黎棘城鲜卑人,五胡十六國時代前燕的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次子。慕容儁即位時仍名義上為東晉的燕王,然而於永和八年(352年)正式稱帝獨立。慕容儁在位期間消滅了冉魏,入據原本由後趙所佔領的中原地區,勢力大增,並移都鄴城,終與南方的東晉和關中的前秦政權三足鼎立。.

新!!: 河间和慕容儁 · 查看更多 »

曹汝涛

曹汝涛(),河北河间人,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河北地区代表。 2018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新!!: 河间和曹汝涛 · 查看更多 »

1290年直隸地震

1290年直隸地震,发生于1290年(元至元二十七年)9月27日,震中位于元代直隸武平路(今内蒙古宁城县)。此次面波震級估计为6.8Ms,此次地震的麦加利地震烈度为IX。據《元史·赵孟頫传》記載,约10万人遇难。.

新!!: 河间和1290年直隸地震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河間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