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河間郡

指数 河間郡

河間郡,或為河間國,中國古代郡、國名。 河間一名在戰國趙國時即見於記載。秦代其地為鉅鹿郡所領。 西漢初年屬張耳趙國。漢高帝分趙國所轄的鉅鹿郡東北部置河間郡,仍為趙國支郡。高帝十二年(前193年)分河間郡西北部數縣屬涿郡。文帝二年(前178年),封趙王遂之弟劉辟疆為河間王,分趙國之河間郡置河間國。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河間王劉辟疆薨,無嗣,河間國除為郡。同時,分河間郡南部置廣川郡、分其東部置勃海郡。此時河間郡領地不足初置時的三分之一。景帝二年(前155年),封皇子劉德為河間王,復置河間國。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河間國除為郡。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復置河間國,國都在樂成縣(縣治在今河北獻縣東)。王莽時國絕。 東漢建武七年(31年),封西漢末河間王劉邵為河間王。建武十三年(37年)省河間國,併其地入信都郡。和帝永元二年(90年),封劉開為河間王,分樂成國、勃海郡、涿郡復置河間國,領十二縣。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分河間國之蠡吾縣、高陽縣與中山國、安平國數縣置博陵郡。獻帝建安中,曹操分河間國、勃海郡置章武郡。 魏置河間郡。西晉置河間國,改樂成縣為樂城縣。北魏置河間郡,後改為國,郡治在武垣縣,屬瀛州。隋開皇初郡廢,置瀛州。大業三年(607年)廢瀛州,復置河間郡,治河間縣(今河北省河間市)。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竇建德,廢河間郡,置深州。.

33 关系: 劉類孝仁皇后宋朝行政區劃中国君主母系列表东汉行政区划三国行政区划张羡 (虞乡县公)张衡张超 (东平)张超 (河间)後趙州郡列表刘郃刘淑 (党人)刘景 (辽朝)候井县秦朝行政区划隋朝行政区划西汉行政区划西晉冀州行政區劃高阳县薛孤延邢顒邯鄲郡肃宁县鉅鹿郡楚漢之際諸侯疆域汉灵帝沐姓河间河间王濟南郡曹魏曹魏行政區劃

劉類

刘类,河间国高阳(治今河北省高阳县东旧城)人,三国时曹魏官员。 刘类开始担任守寻阳令。曹芳嘉平年间,为弘农郡太守。刘类苛暴刻薄,对部下疑心重重、无礼无信。每派遣大吏出,总是再派出小吏跟在后面察看。白天常在墙壁间窥探,夜晚则派人检察诸曹,又派铃下及奴婢使其转相检验。刘类外出住在老百姓家。这家凉条狗追逐一头猪,头插到栅栏间,呼号很久。刘类以为小吏擅自饮食,不做调查,便劈头盖脸斥责五官掾孙弼。孙弼告知实情,刘类顾左右而言他。一个一百岁的百姓尹昌,想要拜见出行经过的刘类。尹昌的儿子扶尹昌在道左,刘类看见,呵斥他儿子:“用是死人,使来见我。”刘类不附民心,安东将军司马昭西征,弘农人告发刘类不称职,被召入京都为五官中郎将。.

新!!: 河間郡和劉類 · 查看更多 »

孝仁皇后

孝仁皇后,或稱永樂太后,董氏,名不詳。中國東漢時期皇族女性。出身河間郡。夫解犢亭侯劉萇,生子漢靈帝劉宏。.

新!!: 河間郡和孝仁皇后 · 查看更多 »

宋朝行政區劃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鎮割據的教訓,一級行政區劃改為「路」,二级行政区有府、州、军、监。至道三年始定為十五路,包括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共十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路為利州、益州二路,分峽路為夔州、梓州路二路。天禧四年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西二路。慶曆八年分河北路安撫司為大名府、高陽關、真定府、定州四路安撫司。嘉佑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熙宁五年分京西路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為東西二路,分陝西為永興軍、秦鳳二路。之後又將河北路分為東西二路,分京東為京東東、京東西二路。崇寧五年又將開封府升為京畿路。宣和四年宋金盟約,約定滅遼後宋得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結果後來並未設置。建炎南渡後,宋朝設立兩浙東、兩浙西、江南東、江南西、淮南東、淮南西、荊湖南、荊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廣南東、廣南西十六路,紹興十四年改为17路,把利州分为东、西两路。北宋路制以轉運使司為主,還有提點刑獄使司,提舉常平使司和安撫使司的路制。南宋時以安撫使司路制為主。 宋朝的行政區劃設置與地方政治制度可謂強幹弱支,中央高度集權。雖然避免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但導致地方资源狭小,也致使終宋朝一代外敌入侵不断。.

新!!: 河間郡和宋朝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母系列表

中国君主母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国历史有载之中国君主母系一览:.

新!!: 河間郡和中国君主母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东汉行政区划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行政区划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新!!: 河間郡和东汉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新!!: 河間郡和三国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张羡 (虞乡县公)

張羨,河間郡鄚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中国北魏到隋朝时期政治人物、学者。 張羨年轻时好学,通涉很多学问。張羨在北魏担任蕩難将軍。跟随魏孝武帝入关中,累進銀青光禄大夫。宇文泰将他召为从事中郎,賜姓叱羅氏。历任司職大夫、雍州治中、雍州刺史、儀同三司,进爵虞乡县公。再次入朝为司成中大夫,撰述国史。北周公卿多为武将,通晓学問的人很少,有学問的張羨被人看重。後年老致仕。隋朝建立,隋文帝召他进宫謁見。隋文帝因他年老,令他勿拜,扶杖升殿。宴会与皇帝同席,谈论了很久。張羨上表劝文帝俭约。張羨去世时,享年八十四岁。追贈滄州刺史,谥号定。著書《老子》、《庄子》义,称为《道言》,五十二篇。其子張煚。.

新!!: 河間郡和张羡 (虞乡县公) · 查看更多 »

张衡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東漢士大夫、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科學家、發明家及文學家,官至太史令、侍中、尚書。張衡一生成就不凡,曾製作以水力推動的渾天儀、發明能夠探測震源方向的地動儀和指南車、發現月蝕的原因、繪製記錄2,500顆星體的星圖、計算圓周率準確至小數點後一個位、解釋和確立渾天說的宇宙論;在文學方面,他創作了《二京賦》及《歸田賦》等辭賦名篇,拓展了漢賦的文體與題材,被列為「漢賦四大家」之一。他開創了七言古詩的詩歌體裁,對中華文化有巨大貢獻。張衡為備受尊崇的偉大科學家,成就與西方同時期的托勒密媲美。此外,他的地位也被現代天文學界所肯定。.

新!!: 河間郡和张衡 · 查看更多 »

张超 (东平)

张超(),兗州東平人,中国东汉時代末期武将、政治人物。兄張邈。同時代又有河間郡書家張超。.

新!!: 河間郡和张超 (东平) · 查看更多 »

张超 (河间)

张超,东汉末年文士,字子並,河間郡鄚县人。 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裔(《後漢書》文苑传),一説为張耳子孫(《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曾跟随車騎将軍朱儁征讨黄巾軍,为别部司马,以文章和草书见称,残存賦、頌19篇。《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列传第七十下》有其传。.

新!!: 河間郡和张超 (河间) · 查看更多 »

後趙州郡列表

在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浪潮中,石勒投附在并州的南匈奴貴族劉淵麾下,屢立戰功,勢力強盛,控有晉朝的冀州,名義上臣屬於匈奴漢國,實際上已經割據自立。漢昌元年(318年),國丈靳準殺死隱帝劉粲奪權,自立為漢天王。十月,鎮守長安的劉曜北上討伐靳準,族滅靳氏,遷都到長安。與此同時,石勒亦參與討伐靳準,後來試圖挑起城中變亂促其投降的計劃失敗,導致靳明掌權並倒向劉曜,石勒大怒,攻破平陽城。光初二年(319年)十一月,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臺)自稱王,稱趙王元年,史稱後趙。 趙王五年(323年),石勒派石虎攻滅割據青州的曹嶷,盡有青州。六年(324年)後趙擴展至淮河流域,東晉退至淮水之濱,徐州淮水以北陷於後趙。七年(325年)東晉司、兗2州全境及豫州大部全入後趙,太和元年(328年)南侵東晉至淮南及沔水流域一帶。同年劉曜親征洛陽,為石勒所擒;二年(329年)石勒滅前趙,關隴地區大部和弘農、上洛郡等地為後趙所有。次年(330年)石勒稱帝。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從子石虎篡位,335年,遷都鄴(今河南安陽北至河北臨漳南)。建武四年(338年)燕王慕容皝與後趙帝石虎聯軍滅段部鮮卑,幽州之地全入後趙。史稱後趙強盛之時,「其地南逾淮、漢,東濱於海,西至河,西北盡燕、代」。 石虎在位時期,東晉復奪沔水流域一帶。太寧元年(349年),後趙爆發梁犢領導的雍涼戍卒舉兵,一度攻克後趙長安,有眾40餘萬。石虎卒,其子為爭帝位互相殘殺。石虎養孫冉閔盡殺石氏子孫及羯胡,控有洛、豫、徐、荊4州及魏尹、廣平郡、冀州南部。次年自立為帝,建立冉魏。與此同時雍、秦2州及汲郡、河內郡、黎陽等為前秦控制,幽、營2州及冀州西部入前燕,青州入段龕,涼州入前涼,朔州復為羌胡佔據,淮南入東晉。後趙僅能控制司隸的襄國郡、并州、兗州、豫州、徐州、荊州、冀州部分地區。永寧二年(351年)四月,石祗被殺,後趙亡。永興三年(352年)四月,前燕俘虜冉閔,冉魏亡。.

新!!: 河間郡和後趙州郡列表 · 查看更多 »

刘郃

刘郃(),字季承,东汉宗室,河间国(今河北省河间市)人。 刘郃初任大鸿胪,刘郃哥哥刘鯈和大将军窦武计划诛杀中常侍王甫、曹节,事败被杀。光和二年(179年)三月,刘郃继袁滂任司徒,司徒刘郃计划诛杀宦官,和少府陈球、卫尉阳球、尚书刘纳一起密谋,想要诛杀宦官曹节、张让等。阳球的妾是中常侍程璜之女,她把阳球等人的密谋透露给父亲程璜,程璜又告知曹节。曹节等人上奏汉灵帝,说陈球、刘郃、阳球、刘纳等人谋反,于是十一月,四人被下狱处死。.

新!!: 河間郡和刘郃 · 查看更多 »

刘淑 (党人)

劉淑,字仲承,河間郡樂成县(今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人。早年隱居不仕,官至東漢虎賁中郎將。和名士竇武、陳蕃合稱「三君」。劉為黨人集團精神信仰的依托。.

新!!: 河間郡和刘淑 (党人) · 查看更多 »

刘景 (辽朝)

刘景,遼朝(契丹)政治人物,字可大,河間郡人。唐朝右僕射、盧龍軍節度使劉怦四世孫。南京副留守劉守敬之子。 刘景好学,善文章。被燕王趙延寿辟为幽都府文学。应历初年(951年)转任右拾遺、知制誥,为翰林学士。应历九年(959年),後周軍企图收复燕雲十六州,南京留守蕭思温求援軍,辽穆宗想要待秋後出軍。劉景諫言「河北三关已陷,敵人迫近燕雲,安可坐视」,穆宗不听。 刘景因父亡辞职,之后,起复旧职。他草拟大赦之詔草稿完成,数月不发出。劉景上奏:「唐制赦令日行五百里,现在到期不发,是不对的」,穆宗不听。 辽景宗即位,拔擢他为礼部侍郎,转任尚書、宣政殿学士。景宗想要任用他,詔書写在笏上「刘景可为宰相」。劉景为南京副留守。南京留守韓匡嗣扈从北上,劉景和韓匡嗣之子韩德让处理南京行政。召为户部使,历任武定軍節度使、開遠軍節度使。 統和三年(985年)位政事舍人。統和六年(988年)致仕,加兼侍中之位。六十七岁卒。追贈太子太師之位。 刘景子劉慎行,官至膳部員外郎、北府宰相、监修国史。刘慎行之子:刘一德、刘二玄、刘三嘏、刘四端、刘五常、刘六符。.

新!!: 河間郡和刘景 (辽朝) · 查看更多 »

候井县

候井县,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河北省东光县西北后城子。属河间国。东汉省。 Category:汉朝县份 汉/西汉 Category:沧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东光县.

新!!: 河間郡和候井县 · 查看更多 »

秦朝行政区划

朝自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建立秦王朝以後,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取消分封制,廢除諸侯;行政區域管理上推行單一郡縣制,立郡縣,分天下為36郡;其後南併五嶺以南之南越地,北取陰山以南地。疆域西自隴蜀,東至遼東,北起大漠,南抵南海。.

新!!: 河間郡和秦朝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隋朝行政区划

隋朝行政区划,在该朝短暂的历史中仍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杨坚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架构。.

新!!: 河間郡和隋朝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西汉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由于社会文化和民俗等背景和政治形势;不同于秦帝国的郡县二级的建制。而且汉武帝刘彻首创的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第一次出现了古代中国史上的州郡县三级建制,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新!!: 河間郡和西汉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西晉冀州行政區劃

西晉冀州州治所在信都縣(今河北省冀州市)。範圍在今河北省中部和南部,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以北的大部。.

新!!: 河間郡和西晉冀州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高阳县

阳县是河北省保定市下辖的一个县。县政府驻高阳镇西大街2号。.

新!!: 河間郡和高阳县 · 查看更多 »

薛孤延

薛孤延,代人,中国南北朝北魏、北齐軍人。 薛孤延骁果武勇。韓楼之乱,薛孤延在他麾下。後与王怀密计討伐韓楼,韓楼部将乙弗醜得知,于是薛孤延奮战击败乙弗醜,归顺北魏。行台劉貴推薦他为都督,加征虜将軍,封永固县侯。後来在高欢属下为都督,从高欢起兵。在高欢属下于广阿破爾朱兆,平定鄴城,薛孤延以功進爵为公,转任大都督。532年,韓陵之战大破爾朱氏,加位金紫光禄大夫。533年,在赤谼岭追击爾朱兆,担任第一領民酋長。 534年,東魏建国,薛孤延任显州刺史,加車騎将軍。537年,在高欢属下攻打西魏。竇泰在蒲津失利,高欢決定撤退。薛孤延殿后,且战且退,一天砍折十五口刀。回师后,转任梁州刺史。542年,参加玉壁之战,转任恒州刺史。543年,参加邙山之战,击破宇文泰,進爵为县公。544年,在高欢属下击破山胡。546年,在玉壁攻打西魏。入朝为左卫将军,改封平秦郡公。 薛孤延为左厢大都督,与東魏諸軍攻打潁州。监督建造土山,因为酒醉,被西魏軍所袭据。平定潁州,諸将回到鄴城,宴会華林園。高澄在薛孤延階下坐着,羞辱皇帝魏孝静帝。後兼領軍将軍,出任滄州刺史,別封温县男。550年,北齐建国,別封都昌县公。薛孤延好酒,多昏醉。大軍出兵,常为先鋒,与韓軌、潘乐同列。551年,担任太子太保,转任太子太傅。557年,担任肆州刺史,加開府儀同三司。食邑洛陽郡,后来改食邑河間郡。.

新!!: 河間郡和薛孤延 · 查看更多 »

邢顒

邢顒(),字子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東漢末及三國時人,曾投效曹操和在曹魏任官,於曹魏官至太常。.

新!!: 河間郡和邢顒 · 查看更多 »

邯鄲郡

邯鄲郡,中國古郡名,戰國時趙國置。秦滅趙後置趙郡,不久改為邯鄲郡。西漢初年置趙國,其後多次除為邯鄲郡,郡治在邯鄲縣(縣治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城區西南趙邯鄲故城)。漢景帝五年(前152年),以原邯鄲郡北部置趙國。此後邯鄲郡之名為趙國、趙郡所取代。.

新!!: 河間郡和邯鄲郡 · 查看更多 »

肃宁县

肃宁县(“肃宁”当地读“xǔníng”)在中国河北省中部偏南,是沧州市下辖的一个县。肃宁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沧州市最西端,东与河间市交界,北与高阳县接壤,西与蠡县为邻,南与饶阳县和献县毗连。县境地处北纬38°16′—38°32′、东经115°42′—116°02′之间。城内最高点为今邮电局营业楼处。地理坐标:北纬38°26、东经115°51’,海拔(黄海高程,下同)16.392米。.

新!!: 河間郡和肃宁县 · 查看更多 »

鉅鹿郡

鉅鹿郡,或為鉅鹿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置,秦代设郡县制,三十六郡之一。位於今河北省邢台市.

新!!: 河間郡和鉅鹿郡 · 查看更多 »

楚漢之際諸侯疆域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十月,沛公劉邦攻入關中,秦王朝覆滅。二月,項羽劃地分封滅秦有功將領、舊六國貴族及秦朝降將等18人為王。楚漢之際諸侯疆域以秦郡為基礎上劃定,連續數年混戰,期間行政區的建制少有變動。.

新!!: 河間郡和楚漢之際諸侯疆域 · 查看更多 »

汉灵帝

汉灵帝刘--(),东汉第十二位皇帝(168年2月17日—189年5月13日在位),在位22年,葬于汉文陵,其正式諡號為「孝靈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灵帝」。灵帝是东汉最后一个握有实权的皇帝。.

新!!: 河間郡和汉灵帝 · 查看更多 »

沐姓

沐姓是一個中文罕有姓氏,不在《百家姓》之列。.

新!!: 河間郡和沐姓 · 查看更多 »

河间

河间可以指:.

新!!: 河間郡和河间 · 查看更多 »

河间王

河间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新!!: 河間郡和河间王 · 查看更多 »

濟南郡

濟南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初年置。高帝時稱博陽郡,為齊國支郡,後改名濟南郡。呂后時分齊國之濟南郡置呂國、濟川國。文帝時置濟南郡。治東平陵縣(故城在今山東省章丘市龍山北)。武帝時析濟南郡置泰山郡,屬青州刺史部。東漢置濟南國,屢除為郡。魏置濟南國。晉置濟南郡,移治歷城。北魏于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遂為州治。隋時罷濟南郡,此後至唐,或為齊郡,或為齊州。.

新!!: 河間郡和濟南郡 · 查看更多 »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新!!: 河間郡和曹魏 · 查看更多 »

曹魏行政區劃

曹魏行政區劃,為東漢末年至265年晉代魏的45年期間,曹魏統治區的行政區變化情形的過程。.

新!!: 河間郡和曹魏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河閒郡河间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