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河东裴氏

指数 河东裴氏

河东裴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河东郡为郡望的裴姓士族,属于关中郡姓。.

58 关系: 士族 (中国)崔日用裴垍裴夷直裴宣 (北魏)裴宽 (南北朝)裴安祖裴寂裴居道裴嶷裴巽裴度裴庆孙裴延隽裴仿裴伷先裴佗裴侠裴徽裴徽 (唐朝)裴律師裴冕裴玪裴炎裴行俭裴行本裴颍裴颺裴骏裴诹之裴谭裴谈裴齐丘裴邃 (北朝)裴镜民裴良裴英起裴通裴耀卿裴虚己裴果裴汉裴液裴漼裴文举魏徵运城市薛初古拔薛謹薛贻矩...柳宗元柳带韦柳雄亮柳桧柳斌李訓河东薛氏河东柳氏 扩展索引 (8 更多) »

士族 (中国)

士族,是中国歷史上自东汉至唐朝、五代,世代為高官的士大夫階層,是一种贵族化的官僚家族。宋代及以後,「士族」一詞含義有所改變。士人取得官位後,就是士族,已沒有累世為高官的意思。.

新!!: 河东裴氏和士族 (中国) · 查看更多 »

崔日用

崔日用(),字日用,滑州靈昌縣(今河南省安阳市滑縣)人,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封齐国公,谥号昭。祖崔抗,父崔漪,河间县丞。母河东裴氏,湖州治中裴怀俭之孙,滁州司马裴昉之女。唐高宗仪凤年间卒於郑州,享年二十八岁。.

新!!: 河东裴氏和崔日用 · 查看更多 »

裴垍

裴垍(),字弘中。絳州聞喜人。河东裴氏东眷裴出身。爲高陵令裴昱第二子。 生年没有记载。弱冠時進士出身,以賢良方正對策第一,補美原尉。累遷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元和三年(808年),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生為國盡心盡力,“小心敬慎,甚稱中旨。”“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他尽力完善法律制度,年方四十四歲,鬚髮盡白。元和初年,叙任中书舍人。当时李吉甫方拜相,不知该如何用人,便向裴垍请教。垍随即列出三十人的名字,李吉甫按照他给的列表录用人才,受人称赞。元和三年,代替李吉甫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入相。在担任相国的期间,裴垍提拔了许多能人贤士,包括裴度、李绛、崔群、韦贯之等。这些人后来都相继入相。白居易《贈裴垍官制》稱:“故太子賓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為理,事君盡禮,徇國忘身。”元和五年,因病罢相,担任兵部尚书。六年(811年),改任太子宾客。旋即病逝。元稹在《感夢》詩中曰:“自從裴公無,吾道甘已矣。”而唐宪宗也十分尊敬他,宦官吐突承璀曾私自向宪宗提出要求,宪宗则考虑到裴垍会不同意而拒绝了他。 子裴鍠、裴处休。裴处休娶陇西李氏,宣州治中李有则之女,生有一女(842年—873年)嫁知盐铁陈许院事、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孙虬。裴处休又有孙乡贡进士裴岩。.

新!!: 河东裴氏和裴垍 · 查看更多 »

裴夷直

裴夷直(),字禮卿,河东闻喜人。.

新!!: 河东裴氏和裴夷直 · 查看更多 »

裴宣 (北魏)

裴宣(),字叔令,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洗马裴,北魏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裴宣 (北魏) · 查看更多 »

裴宽 (南北朝)

裴宽(),字长宽,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东眷裴,北魏、西魏、北周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裴宽 (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裴安祖

裴安祖(),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洗马裴,北魏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裴安祖 · 查看更多 »

裴寂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出自河东裴氏的西眷裴。唐高祖时的宰相:武德元年(618年)至六年(623年)为尚书右僕射,六年至九年(626年)正月为尚书左仆射。.

新!!: 河东裴氏和裴寂 · 查看更多 »

裴居道

裴居道(),绛州闻喜人,唐朝将官,在唐睿宗第一次登基时担任宰相。.

新!!: 河东裴氏和裴居道 · 查看更多 »

裴嶷

裴嶷(),字文冀,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东眷裴。西晉時期官員,任昌黎太守期間因中原內亂無法南歸,遂留在北方,效命於慕容廆。.

新!!: 河东裴氏和裴嶷 · 查看更多 »

裴巽

裴巽(),唐朝官员,出自河东裴氏之东眷裴。唐中宗、唐睿宗的驸马。 裴巽的曾祖父裴之隐,隋朝司农少卿,普安郡太守、始州刺史、益州总管府长史,谥号安。祖父裴希惇,字處實,唐朝冀州南宫县、瀛州乐寿县、雍州鄠县三县令,齐州长史,赠商州刺史。父亲裴思進,唐朝蒋王府记室参军,复州竟陵县、隋州隋县二县令,赠蒲州长史,太仆卿。 武周长寿二年(693年)裴巽二十二岁,以门荫补梁王(武三思)府执任,转任均州司仓参军,靠近庐陵王李显。李显在圣历元年(698年)召回神都,立为皇太子。李显之女义安郡主下嫁裴巽,裴巽特加朝散大夫,迁太子典设郎,左监门卫中郎将。唐中宗复位,义安郡主进封宜城公主,裴巽为驸马都尉,转任鸿胪少卿,加银青光禄大夫,迁鸿胪卿。裴巽纳了一个美貌的小妾,宜城公主大怒,割断了裴巽的头发,还派人割去小妾的耳鼻,让她失去面目见人,又把其阴部的皮剥下来,蒙到驸马的脸上。御史弹劾,公主降级,裴巽也被降了官职,外任鄜州刺史。回京历任卫尉卿、鸿胪卿,外任许州刺史。再拜鸿胪少卿、光禄卿、上柱国,封魏郡开国公。谯王李重福叛乱时,曾经住在洛阳裴巽宅。宜城公主死后,再娶唐睿宗之女薛国公主。裴巽丁忧后,任国子祭酒。裴巽居宅在长安延寿坊东南隅。其地本隋朝齐州刺史卢贲宅。唐高宗末,礼部尚书裴行俭居之。武后时,河内王武懿宗居之。开元十四年(726年)八月十九日,裴巽病卒于洛阳家中,时年五十五岁。其子裴齊參,官至贊善大夫;裴齊閔,官至國子司業;裴齊游,祕書少監;裴齐丘娶唐玄宗之女永宁公主;裴齊嬰,陳王府長史。裴齊閔的儿子裴颍娶了永宁公主的姐姐寧親公主。.

新!!: 河东裴氏和裴巽 · 查看更多 »

裴度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东眷裴。中晚唐時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

新!!: 河东裴氏和裴度 · 查看更多 »

裴庆孙

裴庆孙(),字绍远,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中眷裴,北魏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裴庆孙 · 查看更多 »

裴延隽

裴延隽(),字平子,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中眷裴,北魏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裴延隽 · 查看更多 »

裴仿

裴仿,唐朝官员,出自河东裴氏之东眷裴。唐代宗的驸马。 裴虚己的高祖父裴文度,是隋朝絳州留守,知蒲州、虞州、絳州、秦州十六州兵馬事,曾祖父裴大方,司列員外郎。祖父裴居士,太子少詹事。父亲裴玪娶唐玄宗之女新平公主。裴玪去世后,新平公主改嫁姜庆初。裴仿娶唐代宗女永清公主,官至太常卿、驸马都尉。代宗命姜庆初为建陵(唐肃宗墓)脩陵使,姜庆初误毁连冈。代宗大怒,大历二年(767年)八月廿五日,以不恭之罪,赐死姜庆初,连累裴仿被削官爵,在私邸拘禁。永清公主不许进宫朝参。.

新!!: 河东裴氏和裴仿 · 查看更多 »

裴伷先

裴伷先(),字系宗,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 裴伷先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洗马裴,是隋朝开府仪同三司、凤州刺史、永清县伯裴伦的曾孙,唐朝凤州刺史、赠秦州都督裴同的孙子,朝散大夫、蓝田县令裴昇的长子。裴伷先十一岁时,荫官太仆寺丞。据其墓志所记,因伯父裴炎之故,补昭文馆学生,授协律郎、通事舍人。 光宅元年(684年),其伯父裴炎被斩,裴伷先被流放到嶺南(南嶺以南)。臨行前,裴伷先上表请见武則天:“陛下为李氏妇,先帝弃天下,遽揽朝政,变易嗣子,疏斥李氏,封崇诸武。臣伯父忠于社稷,反诬以罪,戮及子孙。”武则天大怒,喝令逐出,伷先猶回頭說:“今用臣言,犹未晚!”最後杖之朝堂,流放至瀼州(今广西上思境内)。一年以後從嶺南逃回,被朝廷捕獲,杖一百,流竄北庭(新疆省吉木薩爾縣)都护府,在當地做生意,“货殖五年,致资财数千万”,娶降胡女为妻,嫁妝有黃金、駿馬、牛羊。裴伷先养客数百人,專門打探朝廷事務。 唐睿宗時赦還。唐睿宗求裴炎后,授先太子詹事丞。墓志称詹府主薄,后拜司农丞、赞善大夫,又迁主客郎中,加朝散大夫兼鸿胪少卿。开元七年,授官廣州都督。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为工部尚书。天宝二载(743年),以东都留守封翼城县公。同年病故。据其墓志铭,其官职还有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 子裴願,左補闕。.

新!!: 河东裴氏和裴伷先 · 查看更多 »

裴佗

裴佗(),字元化,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西眷裴,北魏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裴佗 · 查看更多 »

裴侠

裴侠(),原名协,宇文泰给他改名侠,字嵩和,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中眷裴,北魏、西魏、北周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裴侠 · 查看更多 »

裴徽

裴徽,河东郡闻喜(今属山西闻喜)人,字文季,河东裴氏之西眷裴始祖。三国曹魏名士、玄学家。裴頠之叔祖父。 裴徽善言名理,有盛名。才理清明,能释玄虚。官至吏部郎、冀州刺史。曾以“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也,然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者何”的论题,启发王弼,以“援老入儒”的方式,合儒道为一。在职多荐名士为官,并能周旋于各派清谈家之中。常与何晏、王弼探讨《老子》、《庄子》、《周易》三玄之学,最先提出玄学所讨论的重要问题。主张“贵无”,认为“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也”。.

新!!: 河东裴氏和裴徽 · 查看更多 »

裴徽 (唐朝)

裴徽(),唐朝官员,出自河东裴氏之东眷裴。唐肃宗的驸马。 裴徽的高祖父裴文度,是隋朝絳州留守,知蒲、虞、絳、秦十六州兵馬事,曾祖父裴大方,司列員外郎。祖父裴居士,太子少詹事。伯父裴虚己娶唐睿宗之女霍国公主。裴徽的父亲裴璆娶杨贵妃的堂姐虢國夫人。裴徽娶太子李亨之女延光郡主,官至殿中丞。天宝十五年(756年),马嵬坡之变,杨贵妃、杨国忠相继遇难,虢国夫人与裴徽及杨国忠妻子裴柔一同逃奔陈仓,被县令薛景仙追赶。虢国夫人杀死儿子裴徽,并杀裴柔,虢国夫人在狱中死去。延光公主改嫁唐玄宗之女新昌公主和萧衡的儿子、太仆卿蕭升。裴徽和延光公主的儿子裴液尚唐代宗之女晋阳公主为驸马。 传说裴徽于天宝年间曾在庄侧独行,遇见一个美丽妇人。裴徽才思敏捷,作艳词调情,妇人开始并不为所动,也数次献殷勤,向前到了她家,邀请裴徽入室。有几个侍女,都有美色。香气芬馥。室中设有绮帐锦茵,裴徽心里高兴想要留下,后来腹胀,幸赖宝剑避邪得免。.

新!!: 河东裴氏和裴徽 (唐朝) · 查看更多 »

裴律師

裴律师,蒲州桑泉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出自河东裴氏的西眷裴。唐朝开国功臣、唐高祖时的宰相裴寂的第二子。 裴寂在唐太宗时流放静州(今四川省旺苍县普济镇大营坝),死后追赠河东郡公。裴律师嗣爵河东郡公,尚唐高祖之女唐太宗之妹临海长公主,官至汴州刺史。裴律师有三子:裴承先在武后时官至殿中监,为酷吏所杀;裴承光官至检校左羽林军将军,封郕国公;裴承禄官至右清道率,嗣爵河东公。.

新!!: 河东裴氏和裴律師 · 查看更多 »

裴冕

裴冕(),字章甫,河东(今山西永济蒲州)人。河东裴氏东眷裴出身。 世代為河东冠族。天宝初年,以门荫迁升為渭南县尉。御史中丞王鉷充任京畿采访使,表为判官。历官殿中侍御史。又官河西行军司马。天寶十五載(756年),奉詔入京為御史中丞,後至灵武,与杜鸿渐、崔漪等请太子李亨即位,七月十二日,太子在灵武城南楼即位,改元為至德元年,裴冕跪稱“臣稽首上千萬歲壽。”以裴冕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肅宗移幸鳳翔,为尚书右仆射。兩京平定後,以功封冀國公。 裴冕性豪侈,喜好车服、美食、名马,自创巾子,其状新奇,人争效之,号为“僕射樣”。他在代替杜鸿渐为宰相后,小吏以俸钱文簿呈献给他看,他见自己的俸钱每月有二千余贯,当着家中子弟的面,就喜笑颜开。.

新!!: 河东裴氏和裴冕 · 查看更多 »

裴玪

裴玪,一作裴竑,唐朝官员,出自河东裴氏之东眷裴。唐玄宗的驸马。 裴玪的曾祖父裴文度,是隋朝絳州留守,知蒲州、虞州、絳州、秦州十六州兵馬事,祖父裴大方,司列員外郎。其父裴居士,太子少詹事。裴玪的族叔裴居道是武则天时的宰相。裴玪的哥哥裴虚己娶唐睿宗之女霍国公主。裴玪娶唐玄宗之女新平公主,拜駙馬都尉。裴玪官至太僕卿,裴玪去世后,天宝十载(751年),新平公主改嫁姜皎的儿子姜庆初。其子裴仿,娶唐代宗女永清公主,官至太常卿、駙馬都尉,裴光叔,官至導江县令。.

新!!: 河东裴氏和裴玪 · 查看更多 »

裴炎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河东裴氏洗马裴出身。 其父裴大同。少年時勤奮好學,為弘文生,精於《左氏春秋》、《漢書》,史稱“寡言笑,有奇節”。後明經及第,初仕濮州(山東省鄄城)司倉參軍,历官御史、起居舍人,黄门侍郎。唐高宗调露二年(680年)入相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永隆二年(681年),遷侍中,掌門下省。唐中宗即位,遷中書令,後來,因中宗欲任命韋皇后父親韋玄貞為宰相,太后武則天在裴炎支持下廢中宗,改立中宗之弟唐睿宗。 武承嗣请立武氏七庙,裴炎反對,武后不悅而作罷。嗣聖元年(684年)冬,徐敬業於揚州起兵反武。武則天問策,裴炎主張歸政睿宗,武后大怒。監察御史崔詧言:“炎受顧托、身總大權,聞亂不討,乃請太后歸政,此必有異圖。”下獄,由御史大夫骞味道、侍御史魚承曄審訊,剛烈不屈。十二月被斬於洛陽都亭驛前街,抄家籍沒,查無積蓄。程務挺上書為裴炎辯冤,也以「與裴炎、徐敬業潛相接應」被斬於軍中。唐睿宗時,贈太尉、益州大都督,谥曰忠。 夫人刘氏,刘子将之孙,刘德敏之女。二子:裴懿,太子舍人;裴彥先,太子中舍人。.

新!!: 河东裴氏和裴炎 · 查看更多 »

裴行俭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高宗时名臣。裴仁基之子。著有《选谱》十卷,以及《草字杂体》,今均佚。.

新!!: 河东裴氏和裴行俭 · 查看更多 »

裴行本

裴行本,唐朝大臣。出自河东裴氏南来吴裴。祖父裴獻,隋朝扶州刺史,临汾郡公、父亲裴義山。 691年九月廿六,时任冬官侍郎(工部侍郎)的裴行本被任命为同鳳閣鸞臺平章事。692年,他和宰相狄仁杰、任知古、司礼卿崔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被武则天手下酷吏来俊臣弹劾谋反。由于狄仁杰将一份表章藏在衣物中让家人带回,得以向武则天澄清众人并未谋反,众人免于一死,但仍被流放。一月初四,流放裴行本、李嗣真于岭南。来俊臣说裴行本罪恶尤重,应当处死;秋官郎中徐有功反驳,以为“明主有使使臣下再生之恩,来俊臣不能顺势促成,有损君王的恩信。”.

新!!: 河东裴氏和裴行本 · 查看更多 »

裴颍

裴颍,唐朝官员,出自河东裴氏之东眷裴。唐玄宗的驸马。 裴颍的高祖父裴希惇,字處實,唐朝冀州南宫县、瀛州乐寿县、雍州鄠县三县令,齐州长史,赠商州刺史。曾祖父裴思進,唐朝蒋王府记室参军,复州竟陵县、隋州隋县二县令,赠蒲州长史,太仆卿。祖父裴巽娶唐中宗的女儿宜城公主、唐睿宗之女薛国公主。父亲裴齊閔,官至國子司業;叔父裴齐丘娶唐玄宗之女永宁公主。裴颍官至衛尉卿,娶了永宁公主的姐姐寧親公主,寧親公主先嫁张说的儿子张垍,张垍死后,寧親公主改嫁裴颍。裴颍死后,再改嫁杨敷。.

新!!: 河东裴氏和裴颍 · 查看更多 »

裴颺

裴飏(),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南来吴裴,南齐、北魏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裴颺 · 查看更多 »

裴骏

裴骏(),小名皮,字神驹,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洗马裴,北魏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裴骏 · 查看更多 »

裴诹之

裴諏之(),字士正,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西眷裴《北齊書·卷三五·補列傳第二七》:(裴)諏之,字士正,少好儒學,釋褐太學博士。嘗從常景借書百卷,十許日便返。景疑其不能讀,每卷策問,應答無遺。景嘆曰:「應奉五行俱下,禰衡一覽便記,今復見之於裴生矣。」《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裴佗,字元化,河東聞喜人也。……子讓之。……讓之次弟諏之,字士正。少好儒學,釋褐太學博士。嘗從常景借書百卷,十許日便返。景疑其不能讀,每卷策問,應答無遺。景歎曰:「應奉五行俱下,禰衡一覽便記,今復見之于裴生矣。」,北魏及西魏官员。 裴諏之的父親裴佗曾任北魏的中軍將軍。他年少喜歡儒學,釋褐試中考授太學博士,曾經在常景處借書百卷,十多天以後就歸還。常景懷疑他不懂得內容,就著每卷設問,但裴諏之都能一一應答。常景慨嘆:「應奉能一次看五行文字,禰衡一看就能記住書本內容,今天都能在裴諏之身上看到啊。」楊愔全家改葬,拜托他一次過寫作十多篇墓誌,文辭都優美。裴諏之和兄長裴讓之、皇甫和及其弟弟皇甫亮在洛下知名,當時的人說:「諏勝於讓,和不如亮。」司空高乾寫信給他:「想要委屈你出任戶曹參軍。」裴諏之答复不擔任。元欣開大司馬府,征召為裴諏之記室。东魏迁都鄴城,裴諏之留在河南。西魏將領獨孤信進入金墉城,当时洛阳已经荒废,没有什么人物,只有柳虯在阳城,裴诹之在颍川,独孤信把他们征召来,任命柳虯担任行台郎中,裴诹之担任都督府属,都掌管文书,当时的人说:“北府裴诹,南省柳虯。”獨孤信兵敗,他在南山居住,東魏洛州刺史王元軌授與他中從事官職,但西魏軍隊忽然到達,随即退後,於是裴諏之西魏。宇文泰任命他為大行臺倉曹郎中,去世後贈徐州刺史。.

新!!: 河东裴氏和裴诹之 · 查看更多 »

裴谭

裴谭(),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南来吴裴,南梁辅国将军、南兗州刺史裴叔业之孙,南梁隨郡王左常侍裴蒨之之子,北魏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裴谭 · 查看更多 »

裴谈

裴谈是唐朝政治人物。 裴谈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洗马裴,好佛法。唐中宗时擔任御史大夫。以惧内著称,“畏之如严君”,当时有一首描述他的曲子,叫《回波词》: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706年,在审理神龙革命五王时,大理丞裴谈上奏:“敬晖等人应按皇帝制书处斩、没收财产,不需再行审讯。”因此得到韦后的赞赏,官至刑部尚书。710年六月,中宗死后,唐殇帝即位,韦后任命裴谈为同中書門下三品。韦后被李隆基杀死,唐睿宗登基,八月,裴谈被贬为蒲州刺史。其子裴元明为睦州刺史。 开元初年,唐玄宗诏:“周利贞及滑州刺史裴谈、饶州刺史裴栖贞、大理评事张思敬王承本、华原令康韦、侍御史封询行、判官张胜之刘晖杨允卫遂忠公孙琰、廉州司马锺思廉皆酷吏,宜终身忽齿。”不能确定这个裴谈是不是710年做宰相的裴谈。.

新!!: 河东裴氏和裴谈 · 查看更多 »

裴齐丘

裴齐丘,唐朝官员,出自河东裴氏之东眷裴。唐玄宗的驸马。 裴齐丘的曾祖父裴希惇,字處實,齊州長史。祖父裴思進,隋县县令。父亲裴巽官至國子祭酒、駙馬都尉,封魏國公,娶唐中宗之女宜城公主、唐睿宗之女薛国公主。裴齐丘娶唐玄宗之女永宁公主。裴齐丘官至秘书监,裴齐丘的哥哥裴齊參,官至贊善大夫;裴齊閔,官至國子司業;裴齊游,祕書少監 。弟弟裴齊嬰,陳王府長史。裴齊閔的儿子裴颍娶了永宁公主的姐姐寧親公主。.

新!!: 河东裴氏和裴齐丘 · 查看更多 »

裴邃 (北朝)

裴邃(),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中眷裴,北魏、西魏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裴邃 (北朝) · 查看更多 »

裴镜民

裴镜民(),字君倩,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北周至隋朝的官员和将领。今山西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有唐贞观十一年立的《裴镜民碑》,上述其生平事迹。.

新!!: 河东裴氏和裴镜民 · 查看更多 »

裴良

裴良(),字元宾,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中眷裴,北魏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裴良 · 查看更多 »

裴英起

裴英起(),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南来吴裴,北魏、东魏、北齐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裴英起 · 查看更多 »

裴通

裴通(),字悉达,河东郡虞乡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洗马裴,隋朝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裴通 · 查看更多 »

裴耀卿

裴耀卿(),字子焕,绛州聞喜(今山西聞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南来吴裴,玄宗時的政治家和诗人。.

新!!: 河东裴氏和裴耀卿 · 查看更多 »

裴虚己

裴虚己,唐朝官员,出自河东裴氏之东眷裴。唐睿宗的驸马。 裴虚己的曾祖父裴文度,是隋朝絳州留守,知蒲、虞、絳、秦十六州兵馬事,祖父裴大方,司列員外郎。其父裴居士,太子少詹事。裴虚己的族叔裴居道是武则天时的宰相。裴虚己官至光祿卿,唐睿宗之女霍国公主下嫁裴虚己,拜駙馬都尉。裴虚己喜欢谶纬,与岐王李范交往,开元八年(720年)十月初九日,裴虚己被唐玄宗流放岭南新州,与公主离婚。其弟裴玪、裴巽,侄子裴徽、裴仿、裴齐丘,侄孙裴液、裴颍,都尚公主为驸马。其子尚衣奉御裴侑,裴侑子融州刺史裴汉卿,裴侑女裴清是甘露之变时宰相李训的母亲。.

新!!: 河东裴氏和裴虚己 · 查看更多 »

裴果

裴果(),字戎昭,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东眷裴,北魏、西魏、北周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裴果 · 查看更多 »

裴汉

裴漢(),字仲霄,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東眷裴《周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六》:裴寬字長寬,河東聞喜人也。祖德歡,魏中書郎、河內郡守。父靜慮,銀青光祿大夫,贈汾州刺史。……(裴寬)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寬弟漢。漢字仲霄,操尚弘雅,聰敏好學。嘗見人作百字詩,一覽便誦。魏孝武初,解褐員外散騎侍郎。《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寬弟漢,字仲霄。操尚弘雅,聰敏好學,嘗見人作百字詩,一覽便誦。魏孝武初,解褐員外散騎侍郎。」,北魏、西魏及北周官员。 裴漢的祖父裴德歡曾任北魏魏中書郎和河內郡守,父親裴靜慮則是銀青光祿大夫,贈汾州刺史,長兄裴宽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他操守高雅,聰明好學,曾經看見別人創作百字詩,看過後就能背誦。魏孝武帝初年,釋褐試中考授員外散騎侍郎。西魏大統五年(539年),裴漢除授大丞相府士曹行參軍,補任墨曹參軍。他擅長文書,見識高明,做事決斷,大丞相府的人說:「太陽下文采最好的是裴漢。」大統十一年(545年),李遠出鎮弘農,啟用他為司馬。李遠很器重他,不久加官安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成都上士。北周武成年間轉任司車路下大夫,和工部郭彥、太府高賓等人議論朝政;裴漢每次議論時都很有條理,郭彥和高賓都等敬重他。之後他加官帥都督,在天和年間與司宗孫恕、典祀薛慎等人同為八使,巡視各處風俗。天和五年(570年),朝廷加授裴漢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裴漢有舊病,身體虛弱,做官不是他的喜好,當時晉公宇文護專權,官員都附和他意圖晉升,但裴漢遵守正道,八年也不曾遷官。他不喝酒,喜歡賓客遊士,良辰美景時節都邀請時下俊彦來出席宴會流連,同時即席作詩,當時的人重視此事。兄長裴宽去世後,裴漢不再賓遊,不再聽曲,每逢祭祀時期都會感到悲痛;他撫養兄弟的子女,感情深厚。裴漢借書一定亲自誊抄,病重時也不曾不讀書。建德元年(572年)他去世,虛歲五十九,贈晉州刺史。.

新!!: 河东裴氏和裴汉 · 查看更多 »

裴液

裴液,唐朝官员,出自河东裴氏之东眷裴。唐代宗的驸马。 裴液的高祖父裴大方,官至司列員外郎。曾祖父裴居士,官至太子少詹事。祖父裴璆娶杨贵妃的堂姐虢國夫人。父亲裴徽娶唐肃宗之女郜国公主。马嵬坡之变,虢国夫人与裴徽被杀。郜国公主改嫁太仆卿蕭升。裴液娶唐代宗之女晋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官至道州刺史。郜国公主淫乱,唐德宗把郜国公主软禁在宫中。贞元四年(788年),郜国公主不满,以厌胜巫蛊之术诅咒德宗,德宗废郜国公主封号,把裴液與異父弟蕭位等流放锦州。贞元六年(790年)郜国公主去世,裴液被召还。妹妹德宗太子妃蕭氏亦被誅殺。.

新!!: 河东裴氏和裴液 · 查看更多 »

裴漼

裴漼(),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出身河东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南来吴裴。.

新!!: 河东裴氏和裴漼 · 查看更多 »

裴文举

裴文举(),字道裕,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中眷裴,西魏、北周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裴文举 · 查看更多 »

魏徵

魏徵(),字玄成。唐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人,又说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諫太宗十思疏》為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

新!!: 河东裴氏和魏徵 · 查看更多 »

运城市

运城市,古称河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全市辖1区2市10县、133个乡镇街道、3338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504.6万,其中城镇人口171.0万人,乡村人口333.6万。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新!!: 河东裴氏和运城市 · 查看更多 »

薛初古拔

薛初古拔,本名洪祚,一名车辂拔,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北魏官员、驸马,河东薛氏西祖大房始祖。.

新!!: 河东裴氏和薛初古拔 · 查看更多 »

薛謹

薛谨,字法顺,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东晋、北魏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薛謹 · 查看更多 »

薛贻矩

薛贻矩(《大梁故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充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判建昌宫事河东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赠侍中薛公墓志铭并序》《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字熙用,一字式瞻,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旧五代史》卷一十八中国唐朝及随后的后梁官员,在后梁为宰相。.

新!!: 河东裴氏和薛贻矩 · 查看更多 »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參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為當道者嫉恨,除短暫奉召入京外,終生未再北還。因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寓情山水而不忘國政,特別因首創“寓言”體,留下“黔之驢”“臨江之麋”“捕蛇者說”等小品而別具一格。其文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其出于河东柳氏,人称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復號柳柳州。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並稱「韓柳」。韓文古,柳文秀。.

新!!: 河东裴氏和柳宗元 · 查看更多 »

柳带韦

柳带韦(),字孝孙,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出自河东柳氏西眷,西魏、北周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柳带韦 · 查看更多 »

柳雄亮

柳雄亮(),字信诚,河东解县人。.

新!!: 河东裴氏和柳雄亮 · 查看更多 »

柳桧

柳桧,字季华,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出自河东柳氏西眷,北魏、西魏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柳桧 · 查看更多 »

柳斌

柳斌,字伯达,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出自河东柳氏西眷,北周官员,因被赐姓宇文氏,又称宇文斌。.

新!!: 河东裴氏和柳斌 · 查看更多 »

李訓

李訓(),字子垂,原名仲言,字子训,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肅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唐朝官员。.

新!!: 河东裴氏和李訓 · 查看更多 »

河东薛氏

河东薛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河东郡为郡望的士族,属于关中郡姓之一,常与河东裴氏、河东柳氏并称“河东三著姓”。.

新!!: 河东裴氏和河东薛氏 · 查看更多 »

河东柳氏

河东柳氏,是中国古代一个以河东郡为郡望的柳姓士族,与河东裴氏、河东薛氏并称“河东三著姓”,属于关中郡姓。 《元和姓纂》所记,秦灭六国,柳氏迁于河东郡。秦末,柳安居于解县,为河东柳氏始祖。故后世子孙以解县为故里,称河东郡解县人。汉晋之际,为地方豪族。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河东柳氏虽渡江甚晚,仍为南朝一流士族。柳元景、柳世隆叔侄二人被认为是确立河东柳氏在南朝地位的关键人物。.

新!!: 河东裴氏和河东柳氏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