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沈攸之

指数 沈攸之

沈攸之(),字仲達,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將領。沈攸之是宋太尉沈慶之的堂侄,然卻曾遭到慶之所抑,更在宋前廢帝指令下親手殺死他。攸之在宋屢立功勳,終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卻在宋末起兵反對權臣蕭道成失敗,被逼自殺。.

59 关系: 劉子勛劉休仁劉秉劉燮劉胡劉昱南史人物列表南北朝南北朝故事新编南齐南朝侯爵列表南朝公爵列表南朝男爵列表南朝開國侯列表(功臣)吳喜宗越宋书宋明帝宋書人物列表尉元张永 (南朝)張瓌 (南朝)張興世張敬兒侍中刘子业刘宋刘休范刘勔凤囚凰王僧綽王蘊 (劉宋)義興憲公主萧惠基萧景先袁粲袁顗褚淵譚金黃回薛安都邓琬臧燾蕭嶷蕭道成蕭映蕭晃雙泰貞陈容 (三国人物)陈显达 (南北朝)...柳世隆李璨 (北魏)楊運長武昌郡江谧江淹沈庆之沈文叔沈文季 扩展索引 (9 更多) »

劉子勛

劉子勛(),字孝德,宋孝武帝劉駿第三子,母为陈淑媛。 他自幼有眼疾不受孝武帝宠爱。大明四年(460年),劉子勛年五岁,封晋安王,食邑二千户,都督南兖州、徐州之东海诸军事、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大明七年(463年),改督江州、南豫州之晋熙、新蔡、郢州之西阳三郡诸军事、前将军、江州刺史。 大明八年(464年),迁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镇军将军、甯蛮校尉、雍州刺史。正好,孝武帝死,劉子勛还未到任,便以镇军将军还为江州刺史。景和元年(465年),加使持节。前抚军咨议参军何迈是宋文帝刘义隆的驸马,妻子新蔡公主刘英媚被皇帝劉子業纳于后宫,密谋在劉子業出行时发动政变,迎立刘子勋为皇帝。事情败露,何迈被杀。劉子業欲杀刘子勋,遣朱景云送药赐子勋死。朱景云至盆口,停止不前,遣信使报江州长史邓琬。邓琬與雍州刺史袁顗等奉刘子勋起兵,要废黜劉子業。十一月,湘东王刘彧与皇帝的左右亲信寿寂之合谋,将劉子業弑杀,并继任皇帝,进劉子勋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邓琬等并不理睬,正月初七(466年2月7日)在寻阳城奉劉子勋为帝,年號義嘉,並得到全國州鎮的支持,出兵討伐建康的劉彧政權,史稱「義嘉之難」。當年秋季,劉子勛的十多萬大軍(袁顗統帥)被劉彧數萬的軍隊打敗投降;八月己卯(466年9月19日),劉子勛被劉彧大將沈攸之捕斬,年仅十一岁,即葬寻阳庐山。.

新!!: 沈攸之和劉子勛 · 查看更多 »

劉休仁

劉休仁(),宋文帝劉义隆第十二子,母為杨修仪。劉休仁是宋明帝在位時期的重要宗王,曾統兵消滅反對宋明帝的勢力,在朝官至司徒,權勢和名望甚大,但明帝晚年因猜忌他而將其處死。.

新!!: 沈攸之和劉休仁 · 查看更多 »

劉秉

劉秉(),字彦节。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宗室,长沙景王刘道鄰之孙,新渝惠侯劉义宗第二子。.

新!!: 沈攸之和劉秉 · 查看更多 »

劉燮

劉燮(),字仲绥,宋明帝刘彧第六子,母为谢修仪。 宋明帝无生育能力,诸弟的姬妾怀孕后,送入宫中,生子后,杀其母,交给受宠的六宫嫔妃抚养。 泰始六年出生,四月癸亥(470年6月14日),宋明帝封劉燮为晋熙王,食邑三千户,出继宋文帝第九子劉昶。元徽元年,使持节、监郢州、豫州之西阳、司州之义阳二郡诸军事,加封征虏将军,任郢州刺史。 元徽二年五月壬午(474年6月12日),桂阳王劉休范举兵叛乱。当月戊戌(6月28日),晋熙王劉燮、荆州刺史沈攸之、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劉景素、湘州刺史王僧虔、雍州刺史张兴世起兵赴京师勤王。癸卯(7月3日),劉燮遣军攻克寻阳,叛乱平定。七月乙酉(8月14日),劉燮进号安西将军。元徽四年九月己丑(476年10月6日),进号镇西将军。升明元年七月丙申(477年8月9日),进号抚军将军,改任扬州刺史。十二月庚午(478年1月10日),镇守寻阳盆城。升明二年二月丙戌(478年3月27日),进号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月丙午(10月13日),加封司徒。 建元元年四月甲午(479年5月29日),萧道成受禅,建立齐朝,降封劉燮为阴安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五月辛酉(6月25日),劉燮被杀害。.

新!!: 沈攸之和劉燮 · 查看更多 »

劉胡

劉胡(),原名劉坳胡 ,南陽郡湼陽縣人。南朝宋將領,他曾參與討伐蠻族,甚有戰績,後亦成為劉子勛義嘉政權的主要將領,但手握強軍卻無建樹,反為支持宋明帝的部隊逼得出逃被殺。.

新!!: 沈攸之和劉胡 · 查看更多 »

劉昱

劉昱(),字德融,小字慧震,是劉宋第八任皇帝,史稱「後廢帝」,宋明帝長子,母是貴妃陳妙登。在位五年暴戾荒誕,令朝野憂心不已,雖經歷過兩次宗室反亂仍未有改善,反倒更為放肆,終為楊玉夫等人所弒。.

新!!: 沈攸之和劉昱 · 查看更多 »

南史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沈攸之和南史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沈攸之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故事新编

《南北朝故事新编》是中国作家马舒编著的一部关于南北朝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内容包括从刘裕代晋到隋朝灭陈共178个历史故事。接续在文革中的去世的林汉达所著的《故事新编》系列(《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1988年6月,由齐鲁书社首次出版,之前有《西晋故事新编》《东晋故事新编》(中华书局出版),其后又有《隋朝故事新编》。.

新!!: 沈攸之和南北朝故事新编 · 查看更多 »

南齐

齊(479年-502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二个朝代。为蕭道成所建。史称南齐(以与北朝的北齐相区别)或萧齐。 以齐为国号,源于谶纬之说。《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宋”(因为南朝宋皇族为刘姓)。.

新!!: 沈攸之和南齐 · 查看更多 »

南朝侯爵列表

南朝宋的五等爵制承襲晉制,侯爵分為開國縣侯與五等縣侯。開國縣侯為第二品爵。縣為侯國者,改稱縣令長為相,相最初向國主稱臣,宋孝武帝時革除稱臣之制。侯國置郎中令、典書令、典祠令、典衛令、學官令、治書、世子庶子、陵長、廟長、牧長、謁者、中大夫、舍人、典醫丞、典府丞等官。五等縣侯為虛封爵,不開國,無食邑。南朝梁時,開國縣侯位視孤卿、重號將軍、光祿大夫,班次之。縣侯國置郎中令一卿。除卿之外,侯國又置相、侍郎、典祠令、典書令、典衛長等官。國官皆向國主稱臣。南朝陳時,開國縣侯為第三品爵,位視中二千石。《隋書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嗣王、蕃王、開國郡縣公,第二品。開國郡、縣侯,第三品。開國縣伯,第四品。並視中二千石……湯沐食侯,第七品。鄉、亭侯,第八品。並視千石。關中、關外侯,第九品。視六百石。” 南朝的二十等爵制承襲魏晉之制。列侯爵二十級,分縣侯(湯沐食侯)、鄉侯、亭侯三等。南朝宋時,縣侯為第三品爵,鄉侯為第四品爵,亭侯為第五品爵。《宋書 卷四十 志第三十》:“縣侯。右第三品……鄉侯。右第四品……亭侯。右第五品……關內侯。右第六品……”南朝梁時,食邑千戶以上的列侯置家丞、庶子,食邑不滿千戶的列侯只置庶子。南朝陳時,湯沐食侯為第七品爵,鄉侯、亭侯為第八品爵,位視千石。關內侯爵十九級,南朝宋時為第六品爵。名號侯爵十八級。關中侯爵十七級,南朝陳時為第九品爵,位視六百石。關外侯爵十六級,南朝陳時為第九品爵,位視六百石。 以下的列表,列出南朝可考的開國侯、五等侯、列侯、關內侯、名號侯、關中侯、關外侯。.

新!!: 沈攸之和南朝侯爵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朝公爵列表

南朝宋的封爵制度承襲晉制,開國郡公、開國縣公均為第一品爵。郡、縣為封國者,改稱郡太守、縣令長為相,相最初向國主稱臣,宋孝武帝時革除稱臣之制。公國置郎中令、大農、侍郎、典書令、典祠令、典衛令、學官令、典書令丞、治書、世子庶子、陵長、廟長、牧長、謁者、中大夫、舍人、典醫丞、典府丞等官。 南朝齊時,公國省大農。 南朝梁時,開國郡公、開國縣公位視三公,班次之。郡公國置郎中令、大農、中尉三卿,縣公國置郎中令、中尉二卿。除卿之外,公國又置相、侍郎、典祠令、典書令、典衛長等官。國官皆向國主稱臣。 南朝陳時,開國郡公、開國縣公均為第二品爵,視中二千石。 以下的列表,列出南朝的所有公爵。.

新!!: 沈攸之和南朝公爵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朝男爵列表

南朝宋的封爵制度承襲晉制,開國縣男為第二品爵。縣為男國者,改稱縣令長為相,相最初向國主稱臣,宋孝武帝時革除稱臣之制。男國置典書令、典祠令、典衛令、治書、世子庶子、陵長、廟長、牧長、謁者、中大夫、舍人、典醫丞、典府丞等官。除開國縣男之外,又有五等縣男,為虛封爵,不開國,無食邑。 南朝梁時,開國縣男位視比二千石,班次之。男國置相、典祠長、典書丞等官,國官皆向國主稱臣。 南朝陳時,開國縣男為第六品爵,秩視二千石。 以下的列表,列出南朝可考的男爵。.

新!!: 沈攸之和南朝男爵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朝開國侯列表(功臣)

本列表列出南北朝南朝劉宋、南齊、南梁與南陳的功臣開國侯。.

新!!: 沈攸之和南朝開國侯列表(功臣) · 查看更多 »

吳喜

吳喜(),吳興臨安人。本名吳喜公,公字為宋明帝所減。南朝宋時期官員。吳喜會文才,亦有口才,曾經用游說方式勸降了一群鎮壓失敗的賊匪;又能統兵,在宋明帝即位不久的戰事中屢建戰功,助明帝穩住帝位,後亦助宋防御北魏。不過宋明帝最終記恨他當日圓滑沒有殺掉支持義嘉政權的東軍敗將,認為他在自己死後不會支持太子,還是將其賜死。.

新!!: 沈攸之和吳喜 · 查看更多 »

宗越

宗越(),南陽郡葉縣人。南朝宋時期將領。宗越曾參加過宋文帝至孝武帝期間多場大戰役,共建功勳。前廢帝時得重用,作為爪牙討伐反對前廢帝的大臣勢力,但他在前廢帝被殺得心懷恐懼,不久就因謀圖作亂而被殺。.

新!!: 沈攸之和宗越 · 查看更多 »

宋书

《宋書》,二十四史之一,由南朝梁沈约等人所著。沈约在齊武帝永明五年(487)奉詔撰《宋書》,寫成本紀10篇、列傳60篇、志30篇,共一百篇。记事始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下迄宋顺帝升明三年(479),记载了南朝刘宋政权60年的史事。他根据宋的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徐爰的《宋书》,进行增删、订补工作,将宋末十几年的史迹加以补充,撰寫中大量抄錄了徐爰的宋書,因此七十篇的人物傳記以一年的飛快速度完成。《宋书》保存了很多的史料,包括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参考价值很高。沈约在《宋书》各志中的叙述,经常溯及到魏晋时期,这完全可以弥补《三国志》等书的缺陷,同時因為志才是沈約親自創作的部分(人物傳記多抄前人徐爰之宋書),所以志的價值最高。《宋书》的志有八类,包括《律历志》、《礼志》、《乐志》、《天文志》、《符瑞志》、《五行志》、《州郡志》、《百官志》,号称《宋书》八书,份量占全书的一半。《宋书》志的部分上溯先秦,魏、晋尤为详尽,记载了不少诏诰、奏疏和古代乐曲、歌词等珍贵资料。余嘉錫稱贊《宋書》志是“史家之良規”。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宋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宋諸王世表〉、〈宋方鎮年表〉、〈宋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羅振玉補宋書《宗室世系表》1卷,盛大力《宋書補表》4卷,郝懿行補宋書《刑法志》《食貨志》各1卷。近人聶崇岐有《補宋書藝文志》1卷。.

新!!: 沈攸之和宋书 · 查看更多 »

宋明帝

宋明帝劉彧(),字休炳,小字榮期,南朝宋第七任皇帝。劉彧生於元嘉年間,為宋文帝劉義隆第十一子,先後受封淮陽王、湘東王。宋前廢帝劉子業即位,顧慮諸叔威脅皇位,趁劉彧入朝時將其拘留殿中,並因劉彧體胖而封其為「豬王」,大肆羞辱,且屢次欲加殺害,都因始安王劉休仁諂媚化解,才保全性命。劉子業遭壽寂之殺害後,劉休仁便奉迎劉彧即皇帝位,改元泰始,大赦天下。 劉彧在位六年半,執政前期眾親王及方鎮相繼叛變,朝廷頻繁動武平亂,國力逐漸耗損。北魏也趁機侵略,佔領山東、淮北等地區,北朝國力自此超越南朝;劉彧為防範宋孝武帝劉駿諸子奪取皇位,殺盡諸姪子,致使劉駿絕後;晚年尤多忌諱,文書奏折不得出現諱字,犯禁者一律誅殺。 472年5月10日,劉彧逝世,享年三十四歲,庙号太宗,谥号明帝,奉葬高寧陵。 史載劉彧個性寬和仁慈,儀容端雅,喜好文學。即位後雖然四方反抗但用人不疑,能使將士效忠不貳。然而晚年好猜忌,對待皇族及侍臣動輒殘忍刑戮;國家連年征伐,國庫空虛,而劉彧卻奢侈無度,致使「天下騷然,民不堪命」,劉宋國運自此衰敗。.

新!!: 沈攸之和宋明帝 · 查看更多 »

宋書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沈攸之和宋書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尉元

尉元,字苟仁,北魏将领、大臣,代郡鲜卑族人,尉迟氏。 父亲中山郡太守目斤,世为豪宗。善于射箭。神䴥年间,为虎贲中郎将,转任驾部给事中,赐爵富城男。和平年间,任北部尚书,进爵太昌侯。466年,刘宋徐州刺史薛安都归降北魏,请求救援。北魏派尉元为都督东道诸军事,镇南大将军,率领军马一万入彭城。受降薛安都,467年,大破刘宋将领张永、沈攸之,宋军死者以万数,陈尸六十里。获得军器器械不可计算。刘宋丧失了淮河以北的青州、冀州、徐州、兖州和豫州的淮西地。后来担任都督徐州、南兖州、北兖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徐州刺史,封淮阳公。在彭城镇守,多次击败刘宋的进攻。471年,假淮南王。太和初年,为内都大官。出任镇西大将军,统万镇都将。479年,封淮阳王。入为侍中、都曹尚书,任尚书令。489年,官至司徒、492年,按例降异姓王爵,封山阳郡开国公。年老逊位,魏孝文帝以其为三老,死后谥号景桓。.

新!!: 沈攸之和尉元 · 查看更多 »

张永 (南朝)

张永(),字景云,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朝宋官員及將領,金紫光祿大夫、會稽太守张裕之子。張永在宋官至右光祿大夫,曾做過多項官職,更參與過元嘉北伐以及討伐劉劭、劉子勛、劉休範等多場內亂。.

新!!: 沈攸之和张永 (南朝) · 查看更多 »

張瓌 (南朝)

張瓌(),字祖逸,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南北朝刘宋、南齐、南梁軍人。刘宋右光禄大夫張永之子。.

新!!: 沈攸之和張瓌 (南朝) · 查看更多 »

張興世

張興世(),本名張世,字文德,竟陵郡竟陵縣(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南)人。南朝宋將領,曾參與討蠻、討平劉劭及劉義宣等戰事,在宋明帝時更參與討伐尋陽政權,成功斷其糧道協助取勝,獲宋明帝增名為興世。.

新!!: 沈攸之和張興世 · 查看更多 »

張敬兒

張敬兒(),本名苟儿,宋明帝为他改名敬儿,南阳郡冠军县(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北)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南齐的大臣。 少年娴熟弓马,以军功官至宁朔将军、越骑校尉。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反,他诈降斩杀刘休范之首,因功封襄阳县侯,任雍州刺史。昇明二年(478年)荆州刺史沈攸之反,他派兵袭击江陵,杀死沈攸之,进号征西将军。南齐建立,历任中军将军、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因为功高位重,被齐武帝猜忌,于是被杀。其弟張恭兒。.

新!!: 沈攸之和張敬兒 · 查看更多 »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新!!: 沈攸之和侍中 · 查看更多 »

刘子业

刘子业(),小字法师,中國歷史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皇帝,史稱「前廢帝」。他是宋孝武帝刘骏长子,生母為文穆皇后王憲嫄。年号“永光”、“景和”。宋前廢帝以皇太子身份即位,但即位之初受制於掌權大臣而難以專政,遂於即位一年後就先將主政大臣戴法興誅殺,接著又將圖謀廢立的三名顧命大臣殺害,其中更殘忍肢解了叔祖父江夏王劉義恭。此後前廢帝肆意行事,荒淫无道,做了很多殘暴甚至亂倫的行為,約半年後就在阮佃夫等人策劃下,被主衣壽寂之刺殺。.

新!!: 沈攸之和刘子业 · 查看更多 »

刘宋

宋(420年-479年)史稱劉宋或稱南宋(跟其他南朝政權,南齊、南梁及南陳看齊)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當時所謂「七分天下,而有其四」。439年,北魏統一中国北方後,與劉宋形成南北對峙。劉宋强盛时,其统治地区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相邻,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新!!: 沈攸之和刘宋 · 查看更多 »

刘休范

刘休范,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八子,荀美人所生。南朝劉宋宗室。.

新!!: 沈攸之和刘休范 · 查看更多 »

刘勔

刘勔(),字伯猷,彭城郡彭城县安上里(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南朝宋官員,官至尚書右僕射、中領軍,並與袁粲、褚淵、蔡興宗及沈攸之同為宋明帝遺命的顧命大臣。桂陽王劉休範起兵反叛時劉勔參與守衞建康,兵敗被殺。.

新!!: 沈攸之和刘勔 · 查看更多 »

凤囚凰

《凤囚凰》(The Phoenix Prison),2018年中国大陆古装剧。本剧改编自天衣有风所著同名小说。由关晓彤及宋威龙领衔主演;並由张逸-杰-、白鹿、米熱、李宗霖及吳謹言联合主演;張馨予及楊明娜友情演出。2017年初拍攝,2018年1月14日于湖南卫视钻石独播剧场首播。.

新!!: 沈攸之和凤囚凰 · 查看更多 »

王僧綽

王僧綽(),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东晋宰相王导之后,南朝宋侍中王曇首之子。王僧綽在宋官至侍中,更得宋文帝倚重,至宋文帝晚年有意廢太子,王僧綽亦有預謀。但因宋文帝猶豫不決,太子劉劭先一步弒父登位,不久更發現王僧綽有參與廢立預謀,遂被殺害。.

新!!: 沈攸之和王僧綽 · 查看更多 »

王蘊 (劉宋)

王蕴(),字彦深,小字阿答據《南齊書·高帝紀上》及《南史·卷二十三》。《宋書·王景文傳》作「阿益」,琅邪临沂人。南朝宋宁朔将军、湘州刺史。王僧朗的孙子,王彧之兄王楷子。.

新!!: 沈攸之和王蘊 (劉宋) · 查看更多 »

義興憲公主

義興憲公主,中国南北朝南齐公主,齐高帝萧道成之女。 義興憲公主在嫁給了沈文和。沈文和是沈攸之的第三子,沈文和娶萧道成之女义兴宪公主,公主早死,留下二女,沈攸之举兵反萧道成失败,与沈文和逃至华容界,自缢于林中,二女被外祖父萧道成迎还第内。齐武帝即位,听任沈攸之及诸子丧还葬墓。.

新!!: 沈攸之和義興憲公主 · 查看更多 »

萧惠基

蕭惠基(),南朝宋、南朝齐官员。.

新!!: 沈攸之和萧惠基 · 查看更多 »

萧景先

蕭景先(),原名道先。南蘭陵郡蘭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中国南朝齐皇族,刘宋始興王国中軍蕭敬宗之子。蕭道成的侄子。 初任海陵王国上軍将軍,转任建陵县令。回建康担任新安王国侍郎,转任桂陽国右常侍。蕭道成屯駐淮陰,蕭道先以本官兼任軍主跟随蕭道成,成为心腹部下。历任後軍行参軍、邛县令、員外郎。蕭賾担任广興国相,萧道先担任蕭賾属下寧朔府司馬。476年(元徽四年),蕭賾为鎮西長史,蕭道先为鎮西長流参軍,受号寧朔将軍。从蕭賾转任撫軍中兵参軍、諮議。478年(昇明二年)为蕭賾属下征虜府司馬,兼新蔡郡太守。在蕭道成属下屯駐盆城,镇压沈攸之,召還建康,受号驍騎将軍。479年(昇明三年),蕭賾为中軍大将軍,蕭道先为撫軍中軍二府司馬,兼左衛将軍。同年(建元元年),南齐建立,萧道先转任太子左衛率,封新吴县伯。为蕭道成避諱,萧道先改名萧景先。 出为持節、督司州軍事、寧朔将軍、司州刺史,兼義陽郡太守。沿边筑戍、防御北魏。同年冬,北魏諸軍进攻淮水、泗水流域。義陽謝天蓋联结北魏,自称司州刺史,萧景先報告督府,豫章王蕭嶷派中兵参軍蕭惠朗率领二千人救援蕭景先。蕭惠朗依山築城,遮断交通,討伐謝天蓋的党羽。北魏派遣南部尚書頞跋屯駐汝南,洛州刺史昌黎王馮熙屯駐清丘。萧景先周密防備以待魏軍进攻。豫章王蕭嶷派寧朔将軍王僧炳、前軍将軍王应之、龍驤将軍庄明率领三千人屯駐義陽关外,作为蕭景先的援軍。魏軍退却,蕭景先受号輔国将軍。 482年(建元四年),武帝萧赜即位为齐武帝,征萧景先为侍中,受号左軍将軍。兼领军将军。景先是武帝旧交,特见親密。武帝召他到景陽楼谈论往事,武帝只让豫章王蕭嶷一人作陪。483年(永明元年),任中領軍。武帝到郊外遊玩射雉,萧景先披甲相从,左右查访。進爵为侯。以本官兼太子詹事。母亲去世,辞職服喪,喪期已满,再起担任領軍将軍。转任征虜将軍、丹陽尹。 487年(永明五年),桓天生率少数民族作乱,北魏攻雍州、司州二州,萧景先假節率司州諸軍戍边,北上義陽。萧景先大軍屯駐義陽城北,安抚百姓。在軍中得病,去世。享年五十岁。追贈侍中、征北将軍、南徐州刺史,谥忠侯。 其子蕭毅,历任太子舍人、太子洗馬、隨王友、永嘉郡太守、大司馬諮議参軍、南康郡太守、中書郎、撫軍司馬、北中郎司馬,被齐明帝猜忌,497年(建武四年)被殺害。.

新!!: 沈攸之和萧景先 · 查看更多 »

袁粲

袁粲(),原名愍孫,字景倩,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北朝时刘宋官员。袁粲在宋末漸進高位,並為明帝所選的五位顧命大臣之一,後廢帝時又是主掌朝事的「四貴」之一。袁粲雖然向來不欲管朝事,但在蕭道成漸掌權力,將行篡奪之時袁粲卻挺身謀攻道成,但事敗被殺。.

新!!: 沈攸之和袁粲 · 查看更多 »

袁顗

袁顗(),字景章,陳郡陽夏人。袁顗出身高門甲族陳郡袁氏,其叔就是因反對劉劭弒逆而被殺的袁淑。袁顗歷仕內外,義嘉之難時支持尋陽劉子勛政權,並以都督征討諸軍事領導大軍,但因遭明帝軍阻斷糧道、主將逃亡而棄軍潰逃,不久被殺。.

新!!: 沈攸之和袁顗 · 查看更多 »

褚淵

褚淵(),字彥回,河南陽翟人。父親時宋尚書左僕射褚湛之,母親郭氏,嫡母吳郡公主。褚淵歷仕宋齊兩代,他不僅是宋明帝的顧命大臣,更是蕭齊的開國元勛,他向宋明帝推薦蕭道成任要職,後又多次協助道成,令道成藉以篡宋稱帝。褚淵在宋齊皆任三公,但當時及後世都對褚淵政治上的作為有很大非議,認為他負了明帝託付,將江山拱手相讓給蕭道成。.

新!!: 沈攸之和褚淵 · 查看更多 »

譚金

譚金(),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將領,曾在薛安都麾下屢建功勳,後在宋前廢帝在位其間得其重用,任其爪牙。前廢帝死後,譚金因恐懼宋明帝而欲叛變,因而被誅殺。.

新!!: 沈攸之和譚金 · 查看更多 »

黃回

黃回(),竟陵郡人。南朝宋將領。黃回出身軍戶,後得臧質提拔,並以軍功脫離軍戶。臧質起事失敗後又因宋孝武帝倖臣戴明寶提攜而得統軍立功機會,最終官至鎮北將軍,封安陸縣公。但因內心不滿權臣蕭道成以及同情劉宋宗王的立場,遂被意圖篡位的蕭道成誅殺(黃回很可能忠心劉宋、視蕭為「逆臣」,但蕭齊以下的史官只紀錄黃回「貳於」蕭道成,故被誅殺)。.

新!!: 沈攸之和黃回 · 查看更多 »

薛安都

薛安都(),字休达,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军事将领。其後代為唐朝名將薛仁貴,護主有功的薛楚玉(薛仁貴之子)等人。.

新!!: 沈攸之和薛安都 · 查看更多 »

邓琬

邓琬(),字元琬,一作元琰,南朝宋时期豫章郡南昌县(今江西省南昌市)人。鄧琬是劉子勛義嘉政權的領導人物,一手力主子勛抗命稱帝,雖然初時四方朝貢,形勢大好,惟其及後行為腐化,在前線大軍失敗後無計可施,更圖殺子勛獻降求活,遂被殺害。.

新!!: 沈攸之和邓琬 · 查看更多 »

臧燾

臧燾(),字德仁,南朝東莞郡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人,武敬皇后兄,少好學,善《三禮》,後雖為外戚貴顯,仍自奉簡約。 晉孝武帝太元年間,衛將軍謝安開始建立國學,徐、兗二州刺史謝玄舉薦臧燾為助教。後來顧慮母親年老,家中貧窮,臧燾跟弟弟臧熹一起放棄仕途,以耕種謀生,自己節約而供養雙親十多年。父母去世後,臧燾守喪六年,以居喪過哀而出名。守喪期滿後,被任命為臨沂縣令。 劉裕在家鄉京口起兵討伐桓玄後,臧燾任太學博士,參右將軍何無忌軍事。義熙初年,隨府轉鎮南參軍,不久參劉裕中軍軍事,入補尚書度支郎,改掌祠部,承襲封爵為高陵亭侯。 後來臧燾升為通直郎,復任劉裕鎮軍、車騎、中軍、太尉諮議參軍。劉裕北伐關、洛,大司馬琅邪王一同出征,任命臧燾為大司馬從事中郎,總攬留府之事。義熙十四年(418年),任命為侍中。元熙元年(419年),因腳病離職。 劉裕登基後,召拜臧燾為太常,雖然身為外戚顯貴,然而更加自我約束,住茅屋吃蔬菜,不改變原有的習慣,所得俸祿,與親戚共用。永初三年(422年),臧燾退職,拜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同年去世,時年七十歲。少帝追贈他左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新!!: 沈攸之和臧燾 · 查看更多 »

蕭嶷

豫章文獻王蕭嶷(),字宣儼,中國南北朝時期南齊高帝蕭道成第二子,齊武帝蕭賾之弟。生母高昭皇后劉智容。.

新!!: 沈攸之和蕭嶷 · 查看更多 »

蕭道成

帝萧道成(),字绍伯,南北朝時代南齊开国皇帝。.

新!!: 沈攸之和蕭道成 · 查看更多 »

蕭映

臨川獻王蕭映() 字宣光,中國南北朝時期南齊高帝蕭道成第三子,齊武帝蕭賾之弟。生母謝貴嬪。.

新!!: 沈攸之和蕭映 · 查看更多 »

蕭晃

蕭晃(),字宣明,中國南北朝時期南齊高帝蕭道成第四子,齊武帝蕭賾之弟。生母謝貴嬪。.

新!!: 沈攸之和蕭晃 · 查看更多 »

雙泰貞

雙泰貞,正名為雙泰真,南北朝劉宋隨郡(今湖北隋州)人。 雙泰真因其勇力及武事才幹而獲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將領沈攸之召請,但他一直都無動於衷。於是沈攸之趁雙泰貞於江陵經商後把他留住,安排他出任軍中隊副和予以厚待。然而,雙泰真由始至終無意留下,不久一走了之。沈攸之見狀就就派遣二十個士兵追捕他。期間,雙泰真殺了幾個士兵,令其他將士不敢向他進逼。礙於被士兵追趕以致無法接見母親,他只好隻身逃至蠻中。結果士兵失去了雙泰真的蹤跡,唯有帶他的母親回去覆命。當雙泰真知道母親被帶走後便向沈攸之投降。沈攸之並沒有因此事而降罪於雙泰真,反稱他為了侍奉母親而不入伍,是一名孝子,更賜他一萬錢以及升他為軍隊隊主。明朝末年張自烈撰寫的《正字通》曾載有孝子雙泰真之事。.

新!!: 沈攸之和雙泰貞 · 查看更多 »

陈容 (三国人物)

容(),东汉末年洪邑(今江苏扬州东北))人。.

新!!: 沈攸之和陈容 (三国人物) · 查看更多 »

陈显达 (南北朝)

显达(),南彭城郡(今江苏省镇江市)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南齐的大臣。 以军功官至濮阳郡太守,元徽二年(474年)因为平定桂阳王刘休范之功,任广州刺史。昇明二年(478年)荆州刺史沈攸之反,他派兵援救建康。南齐建立,历任护军将军、南兖州刺史、益州刺史。永明五年(487年),任雍州刺史,平定群蛮。以参与废皇帝萧昭业,进位司空。永元元年(499年)督军四万北伐北魏,大败,转任江州刺史。害怕被皇帝萧宝卷杀害,举兵造反,兵至新亭大败,被杀。.

新!!: 沈攸之和陈显达 (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柳世隆

柳世隆(),字彥緒,河東解(今山西永濟縣)人。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及齊將領。柳世隆是南朝宋尚書令柳元景的侄兒,世隆在宋官至侍中、尚書右僕射,曾為後來的齊高帝討平起兵的沈攸之,入齊後亦得高帝重用,官至尚書令。.

新!!: 沈攸之和柳世隆 · 查看更多 »

李璨 (北魏)

李璨(),字世显,赵郡柏仁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是北魏赵郡太守李均的儿子,北魏官员。.

新!!: 沈攸之和李璨 (北魏) · 查看更多 »

楊運長

楊運長(),宣城郡懷安縣人。南北朝時南朝宋權臣,因得宋明帝信任而得掌權力,但後來被蕭道成調離中央,更被殺。.

新!!: 沈攸之和楊運長 · 查看更多 »

武昌郡

武昌郡,三国到隋朝的郡。.

新!!: 沈攸之和武昌郡 · 查看更多 »

江谧

江謐(),字令和。济阳郡考城县(今河南省民权县)人,中国南朝宋、南朝齐官员,尚書都官郎、吴县令江徽之子。江秉之孙。 453年(元嘉三十年)劉劭殺害江徽,江謐下獄。武陵王劉駿平定建康,江謐出獄。初任奉朝請,历任輔国行参軍、于湖县令。465年(永光元年)正月、湘東王劉彧担任南豫州刺史,江謐在劉彧左右。同年(泰始元年)十二月,劉彧即位为宋明帝,江謐担任驃騎参軍。後转任尚書度支郎、尚書右丞兼比部郎。 468年(泰始四年),江夏王劉義恭第十五女在十九岁去世。礼官建议以成人之礼下葬,尚書左丞孫敻以《礼記》反对。博士、太常以下官员因此被处罚,江謐連坐受杖责。江謐以孫敻主導誤議,请求处罚他。孫敻于是被免官。 469年(泰始五年),江謐出任建平王劉景素冠軍長史、長沙郡内史,代行湘州事務。他平素治狱,手段十分苛刻。僧遵和尚与江谧是好友,随他来到长沙,仅因犯有小过失,江谧就把他抓起来关进监狱,并断绝了他的饮食。僧遵饥饿已极,先后撕碎三件衣服吞咽下肚充肌,最后还是被活活饿死。于是江謐被弹劾召還回京。472年(泰豫元年),明帝驾崩,江謐被赦免。为正員郎,受号右軍将軍。 474年(元徽二年),蕭道成担任南兗州刺史,江謐在属下为鎮軍長史广陵郡太守。入朝受号游击将軍。江謐流俗趋利,奉迎结纳。476年(元徽四年),建平王劉景素之乱被殺害,劉景素親近之人被杀,江謐仅仅得以免禍。477年(元徽五年),後废帝刘昱被废,江謐勾结蕭道成,以本官兼尚書左丞。同年(昇明元年),担任黄門侍郎。沈攸之之乱,江謐提議为蕭道成加黄鉞。478年(昇明二年)平定沈攸之之乱,江謐担任吏部郎。转任太尉諮議,兼録事参軍。479年(昇明三年),蕭道成为齐王,江謐受号右衛将軍。同年(建元元年),南齐建立,蕭道成即位为齐高帝,江謐受位侍中。出任臨川王平西長史、冠軍将軍、長沙郡内史、行湘州留事,辅佐豫章王蕭嶷为長史,封永新县伯。481年(建元三年)担任左民尚書。转任吏部尚書。善文牍,所在称职。482年(建元四年),高帝萧道成去世,江謐称病不入朝,对自己没有受到皇帝托孤不满。齐武帝即位,江謐未得升迁,因此怨气满腹,诽谤朝廷。武帝得了重病,江谧就到豫章王萧嶷府上,离间武帝、萧嶷兄弟。武帝知道后,命江謐出任征虜将軍、鎮北長史、南東海郡太守。还没有出发,武帝命御史中丞沈沖弹劾江謐前後罪状。江謐于是被賜死。享年五十二岁。 其子江介在建武年間担任吴县令,民間悬挂死人的髑髏说是江謐的首级,江介于是辞官而去。.

新!!: 沈攸之和江谧 · 查看更多 »

江淹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出身士族中最低的次門寒素)。江淹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早年仕途上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下,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加重用。之後一路官運亨通,終於在梁初攀升到高位的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受封伯爵,以金紫光禄大夫之位退休。他的一生,見證了次門寒士靠絢麗文才爬升,最終升至高位的不平凡生涯。.

新!!: 沈攸之和江淹 · 查看更多 »

沈庆之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南朝宋将领。沈慶之曾參與多場戰事,包括討平蠻族、元嘉北伐、討伐劉劭、魯爽、劉誕等事,得宋孝武帝重用於軍事,並因其遺詔成為顧命大臣。沈慶之後瓦解了劉義恭、柳元景等人廢黜前廢帝的圖謀,卻因屢次勸諫前廢帝而為其所殺。.

新!!: 沈攸之和沈庆之 · 查看更多 »

沈文叔

沈文叔(),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西)人,中国南北朝南朝宋大臣。沈庆之的长子。 沈文叔历任中书黄门郎、侍中。沈庆之为宋前废帝所害,沈庆之不肯饮药,沈攸之用被子将他蒙住窒息而死,沈文叔秘密取药藏起来。有人劝沈文叔逃避,沈文叔见前废帝断截江夏王刘义恭肢体,害怕逃亡的时候引起前废帝的恼怒,导致刘义恭的结果,于是也饮药自杀。沈文叔之子沈昭明,官居秘书郎,听说父亲死了,说:“何忍独生?”也自缢而死。元徽元年,沈昭明子沈昙亮,袭广兴郡公,南齐建立,国除。沈昭明的弟弟沈昭略、沈昭光。.

新!!: 沈攸之和沈文叔 · 查看更多 »

沈文季

沈文季(),字仲达,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县西)。南朝宋、南朝齐政治人物。太尉沈庆之之子。.

新!!: 沈攸之和沈文季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