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88 关系: 嚴明 (臺灣),原中華民國公告疆域行政區劃,南丰县,古龙,史恆豐,吴官正,复旦大夏第一联合大学,婺源县,宁都起义,安徽省 (中華民國),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國傳統地理大區,中国一级行政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中国行政区划,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劃沿革,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人口列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市 (中華民國),万家岭战役,九江市 (县级),广信府,二王廟戰鬥,井岡山戰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廣東省 (中華民國),伍中豪,张文彬,張樂平,彭福共,信康县,修铜县,修铜宜奉联合县,修通县,修武崇通联合县,修武通联合县,地区,刘友梅,傷寒雜病論長沙古本,王太华,礼山县 (中华民国),福建省 (中華民國),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縣 (中華民國),省 (中華民國),省会,省轄市,監察院,... 扩展索引 (38 更多) »
嚴明 (臺灣)
嚴明(),生於臺灣雲林縣,籍貫江西省南康,中華民國空軍二級上將,曾任空軍官校校長、空軍司令、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部長。是繼唐飛、李天羽與陳肇敏以來,第四位空軍出身的國防部部長。就任參謀總長僅七個月後即卸任退伍,接替楊念祖轉任國防部長,亦是目前中華民國國軍自《國防部組織法》實施後(1970年)史上任期最短的參謀總長。.
原中華民國公告疆域行政區劃
中華民國公告疆域區劃,為1936年後至2005年間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所頒佈之行政區劃。1949年國共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喪失對大陸地區各省的實際治理權;但宣稱在「法統」上仍是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故政府遷都臺北後,仍依照定都南京時之行政區繪製《中華民國全圖》,最新版由內政部於1998年繪製出版,之後未再對大陸地區行政區劃進行發佈;相關政府機關對大陸地區之行政代號亦逐步廢止,行政院主計處主管之「中華民國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於2005年10月3日公告停止適用;行政院新聞局所發表之《中華民國年鑑》也於2006年起不再將大陸地區列於「土地」一章之中,故2005年是最後一次納入行政院新聞局: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年鑑:。此後政府文獻中僅列出實際統治區(即台灣地區)之行政區域,教科書亦然。.
南丰县
南丰县是中国江西省抚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920平方公里,辖5乡7镇1场,人口近30万,多为汉族江右民系。.
古龙
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南昌,出生于英屬香港,幼時曾住過湖北漢口,少年後定居於台灣。自1960年代起,以筆名「古龍」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楚留香傳奇》、《絕代雙驕》、《小李飛刀系列》、《陸小鳳傳奇》等,歷年來古龍筆下的著作屢次改編為電視劇、電影等,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重大貢獻,亦奠定其成為華人知名作家的基礎。為台灣著名武俠小說家。.
史恆豐
史恆豐(),字良毅,陝西華縣(今渭南市华州区)宜合村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
吴官正
吴官正(),江西余干人,清华大学动力系毕业。曾任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1980年代曾任中国中部主要城市武汉市市长,1986年调江西省任省长,此后在江西工作11年,以省委书记一职离任。1997年调任另一重要省份山东任省委书记并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出任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書記。他是中共党内少有的没有明显派系的人物,但与各主要派系关系都很好,他是胡锦涛同校同届的校友,也是曾庆红的同乡,因而作为中间派人士被各派接受为中纪委的负责人。200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不再连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
复旦大夏第一联合大学
复旦大夏第一联合大学(简称联大第一部),位于江西庐山牯岭,是抗日战争时期复旦大学与大夏大学共同组成的一所大学。.
婺源县
源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省、浙江省交界,是上饶市所辖的一个县。 婺源县为古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古村落遍布乡野,保存完整,且独具徽派风格。境內多森林,溪流,自然環境與人文氣息共生共融,人民生活質樸安逸。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又称宁都暴动,是指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一部於1931年12月14日在江西宁都发动的一次兵变。兵变的结果是:二十六军大部一万七千余人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中原大战结束後,国民政府将原西北军的第五路军改编为二十六路军,以孙连仲为军长,调往江西参加剿共。该军早在北伐战争时期便已被中国共产党渗透,此时中共命令其秘密组织在该军中加强活动,策划兵变。 1931年11月底,该军中的中共秘密组织被国民政府察觉,蒋中正急电孙连仲要求其查办。此时孙恰不在军中,电文落入副军长兼参谋长赵博生手中。赵為中共秘密党员,立刻决定發起暴動,并争取25师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及团长黄中岳等人参加。 中共得知此一情况後,即派王稼祥、刘伯坚和左权前往联络,并派遣红四军红十二师前往接应。 1931年12月14日,赵、董、季等人发动暴動,除城北25师的1个团被25师师长李松昆设法带走外,其余宁都驻军1万7千余人全部起义。16日,暴動部队到达中央苏区,被改编为红五军团。 宁都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均结局凄凉,赵博生死于中央苏区反围剿战爭,董振堂死于西路军之战,季振同和黄中岳被处决于长征之前。但所部后来涌现了李达、姬鹏飞、孙毅、孙继先、赵章成、黄镇、王幼平等人。.
安徽省 (中華民國)
安徽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皖」。.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
--,其他名稱見下面),指第一次国共内战前期,1930年底至1931年初,國民革命軍與中國工農紅軍發生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
中國傳統地理大區
中國傳統地理大區是根據地理位置對中國行政區域的劃分。.
中国一级行政区
中国的一级行政区,或稱“国家一级行政区”,是指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划,在歷史上曾有不同的稱呼。.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是中央军委实行总部制时期的后勤工作领导机关,在中央军委领导下,管理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项后方勤务事宜,组织实施全军后勤保障工作。2016年1月撤销。.
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历代多有所变更。而且除了中原王朝外,往往还同时存在着許多边疆民族建立的政权,其行政区划制度各不相同。.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指從1912年1月1日建國至1949年底中央政府撤离中国大陆、退守臺灣的時期,与此後的「臺灣時期」相对。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使清朝分崩离析。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劃沿革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沿革,主要講述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地方行政制度的變遷過程。.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人口列表
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總人口約有457,111,000人(1947年下半年)。以下是省、特別行政區、地方及直轄市總人口的排名表(1947年下半年),資料來源為中華民國年鑑社出版的《中華民國年鑑》(頁19-21,1952年出版)。.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面積表
中華民國大陆时期法理行政區域陸地總面積為11,418,194平方公里,是全球名義上的第2大國。以下是省、特別行政區、地方及直轄市總面積的排名表。.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中華民國目前依據《憲法增修條文》及《地方制度法》來規範行政區劃制度。如按照現行法律定義區劃層級,一級行政區為省、直轄市,二級行政區為縣、市,三級行政區為鄉、鎮、縣轄市(僅限臺灣省)、區,四級行政區為村、里,五級行政區則為鄰 。 依照1999年制定之《地方制度法》規定,一、二、三級行政區具有公法人地位,四、五級行政區則為附屬於上級行政區的編組單位,不具有公法人身分。而具有實施地方自治功能之行政區(公法人)稱為「地方自治團體」,目前包括直轄市、縣、市與鄉、鎮、縣轄市。省原為地方自治團體,在《地方制度法》施行後被剔除,成為不具公法人身分的行政區單位;省政府原直接監督縣與市的地方自治,改為受行政院指揮下監督其境內縣市的地方自治,但在部分法律與戶籍、國民身分證等政府文書上全稱依然是使用「○○省○○縣(市)」。此外,行政院為了便於地方民眾接洽中央業務,增設3個派出機關「區域聯合服務中心」,由各部會以任務編組方式成立,取代省政府原有之功能。由於直轄市、縣、市為最主要的行政區劃及基層政權單位,因而常合稱為「縣市」。.
市 (中華民國)
市是中華民國的行政區劃单位之一,主要設置於城市地帶,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行政層級及自治權限。今日中華民國《地方制度法》中所指稱的「市」為設置於省之下,與縣同級之第二級行政區。過去法規中稱為「省轄市」;省虛級化後由中央政府在實務上直轄。 中華民國現行法規中,市制分為以下層級,均為地方自治團體。.
万家岭战役
万家岭战役又稱德安戰役,1938年於武汉会战序列中,在万家岭一带國民革命軍第九战区部队在指挥官薛岳的率领下于南浔铁路战场几近全歼日本軍第101师团與第106师团。 中国方面为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的第一集團軍、第九集團軍、第十集團軍、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余汉谋、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六軍叶肇、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俞济时,第一八七师,第九十一师,第一四二师,第六十师、第十九师,新编第十三师,预备第六师,第一三九师的1个旅,新编第十五师1个旅,共10万余人。前敌总指挥为第九集团军司令吴奇伟。 日本方面为侵华派遣军第106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第106师团下辖步兵第111旅团(步兵第113聯隊、步兵第147聯隊)和第136旅团(步兵第123聯隊、步兵第145聯隊),以及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最終被第101师团、第27师团、第9师团,4個師團之中僅僅約略1500兵力突圍脫逃,救援逃出。.
九江市 (县级)
九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九江地区已撤销的县级市,在今江西省北部。1926年置省辖九江市,1930年撤销;1949年置县级九江市,1980年3月28日撤销升格为地级九江市。.
广信府
广信府,元末至清末的府,治所在今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部将胡大海攻取信州路,改为广信府,隶江浙行省。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因广信府隶浙漕运不便,改隶江西行省。辖境大致为今信江流域各县。清朝时,广信府评价:衝繁难。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广信府废,下辖各县直属于江西省。.
二王廟戰鬥
二王廟戰鬥發生於1934年4月5日,地點則是在中國江西省永新县沙市。是第一次国共内战主要戰鬥之一。該戰鬥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之中國工農紅軍。 这是湘赣苏区红军集中主力部队发动的伏击战。歼灭15师的侯鹏飞旅,旅长侯鵬赫(或作侯鹏飞)、旅参谋长赵楚卿、团长徐本桢被俘。王震回忆提及此次战斗,称之为湘赣苏区五次反“围剿”以来最大的胜利。.
井岡山戰鬥
井岡山戰鬥發生於1929年1月17日-30日,地點則是在中國江西。是第一次国共内战前期主要戰鬥之一,交戰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之3軍、8軍、9軍,另一方則為共軍前身之毛澤東、朱德之農工部隊。戰鬥末了,井岡山被國軍佔領,朱毛率軍退贛南。.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是根据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政策设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廣東省 (中華民國)
廣東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南六省之一。簡稱為「粵」。.
伍中豪
伍中豪(),曾用名伍昭茀,湖南耒阳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高级将领。.
张文彬
张文彬(),原名张纯清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 第三十三卷》 凌辉《张文彬》第187-203页,别名刘宗义、张南杰,湖南平江人,中共早期党员。 张文彬早年参加平江扑城,后参与井冈山斗争。曾任红五军政治委员、红七军政治委员、红三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十五军团保卫局局长,参与长征,后又在西安和兰州从事统战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张文彬担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等职务,与廖承志一道在香港沦陷后开展抢救文化人工作。1942年6月,张文彬遭国民政府逮捕,两年后死于监狱。.
張樂平
张乐平生于中國浙江省海盐县海塘乡黄庵头村,中國漫畫家,被誉为“三毛之父”、“三毛爷爷”。父亲是位乡村教师。母亲擅长刺绣、剪纸,是张乐平最早的美术启蒙者。張於中國現代漫画擔當一個重要的角色,他最為人熟悉的作品是三毛。.
彭福共
彭福共,又稱彭福元、彭福芝,江西萍鄉人,中華民國憲兵,在臺灣宜蘭縣宜蘭市殉職,因此在宜蘭縣員山鄉同樂村台7丁線旁立有忠靈碑。.
信康县
信康县,中国旧县名。 中央苏区江西省设。1932年由信丰、南康两县析置。治所在今赣县韩坊。1933年划归粤赣省辖。1934年为纪念罗登贤烈士,改名登贤县。 Category:江西革命根据地县份 Category:赣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赣县区 Category:193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3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修铜县
修铜县,中国旧县名。 湘鄂赣苏区设。1933年由江西省修水、铜鼓两县析置。以两县首字为名。1934年撤销,仍归各县。 Category: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Category:江西革命根据地县份 Category:九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宜春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修水县 Category:铜鼓县 Category:193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3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修铜宜奉联合县
修铜宜奉联合县,中国旧县名。 湘鄂赣苏区设。1933年由江西省修水县、铜鼓县、宜丰县、奉新县四县析置。以四县首字为名。1936年撤销,仍归各县。 Category: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Category:江西革命根据地县份 Category:宜春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九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铜鼓县 Category:通山县 Category:奉新县 Category:修水县 Category:193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3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修通县
修通县,中国旧县名。 湘鄂赣苏区设。1933年由江西省修水与湖北省通山两县析置。以两县首字命名。1936年撤销,仍归各县。 Category: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Category:江西革命根据地县份 Category:湖北革命根据地县份 Category:九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咸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修水县 Category:通山县 Category:193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3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修武崇通联合县
修武崇通联合县,中国旧县名。 湘鄂赣苏区设。1933年由江西省修水、武宁与湖北省崇阳、通山四县析置。以四县首字为名。1936年春撤销,仍归各县。 Category: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Category:江西革命根据地县份 Category:湖北革命根据地县份 Category:九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咸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修水县 Category:武宁县 Category:通山县 Category:崇阳县 Category:193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3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修武通联合县
修武通联合县,中国旧县名。 湘鄂赣苏区设。1933年由江西省修水、武宁及湖北省通山三县析置。以三县首字为名。1934年撤销,仍归各县。 Category: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Category:江西革命根据地县份 Category:湖北革命根据地县份 Category:九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咸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修水县 Category:武宁县 Category:通山县 Category:193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3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地区
地区在汉语中,常为对一定的区域泛称。可以指狭小区域,如这片地区土壤很肥沃;也可大片区域,如草原地区、滨湖地区。.
刘友梅
刘友梅(),江西上饶人,电力机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8年生于江西省上饶市沙溪镇。1950年进入上饶中学就读,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运输起重系电力机车专业。1961年至今在株洲电力机车厂(现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从事电力机车设计、研制开发工作。曾任株洲电力机车厂总工程师,高速牵引动力研究所所长,中国南车集团技术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委员、电力机车及电传动学组组长,国家变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等职。 刘友梅是作为中国电力机车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实现了中国电力机车的系列化、型谱化。1964~1976年,主持并实现了SS1型电力机车的三次重大技术改进。1978年主持第二代电力机车SS3型的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5~1993年主持第三代电力机车SS4型、SS5型、SS6型、SS6B型的研制开发,获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1996年,主持了SS8型电力机车研制,该车于1998年在京广铁路郑州至武昌间创造240km/h的“中国铁路第一速”。1996年完成了“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一中国第一台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原型AC4000的研制。2000年主持研发成功了DJ型200km/h交流传动高速客运电力机车的研制。1999~2002年,主持研发“中华之星”高速列车,曾创造了实验速度321.5km/h的中国铁路速度记录。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傷寒雜病論長沙古本
《傷寒雜病論長沙古本》,亦稱《湘古本》,與《桂林古本》及《涪陵古本》(亦稱《四川古本》)並為東漢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在近代發現古本之一。湖南瀏陽劉世禎(劉昆湘)得自於江西張姓老人(張隱君)處,民國之前未見,因此書來源近於傳奇,一些人認為是偽託之作。.
王太华
王太華(),江西興國人;曾在原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四、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六、十七屆中央委員。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長,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安徽省省长等职。.
礼山县 (中华民国)
山县,中国旧县名。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大别山西端南麓,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在1932年之前,礼山县分属湖北省孝感县、黄陂县、黄安县(今红安县)和河南省罗山县。是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国民政府在完成对中国工农红军的清剿后设置的县。在中国共产党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的胜利,建立政权后,为纪念大悟山区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业绩,改名为大悟县。.
福建省 (中華民國)
福建省,簡稱「閩」,是中華民國已虛級化的省份,目前僅由金門與連江(馬祖)兩縣,以及原屬莆田縣的烏坵鄉(今託金門代管)所組成和原屬长乐县的白犬列岛(莒光乡)(今託連江代管),緣此其常被稱為「金馬地區」。金馬地區是中華民國政府作為在中國大陸擁有主權的意義與象徵。在政府用語中亦將臺澎金馬稱作「臺閩地區」,即示為實質統治之臺灣與福建二省之地區。 因國共內戰爆發,中華民國國軍節節潰敗於中共解放軍。鑒於形勢,福建省政府自1949年8月隨國軍從福州市遷駐金門。韓戰爆發後,解放軍曾多次進攻該地而未捷,而國軍亦無能力反攻。進而形成福建由兩政治實體割據一方的格局。1956年7月因為實施戰地軍政指揮,福建省政府精簡化並遷至臺灣省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1992年11月7日金馬地區戰地政務終止,1996年1月15日遷回金門辦公,省政府維持原精簡化之編制,且不設省議會。 福建省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省份,概念上為「大陸福建」與「金馬福建」,前者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質統治,設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後者由中華民國實質統治,設立福建省政府。 由於金門西距廈門島不到10公里,而東距台灣島則有277公里。因此中華民國政府於2001年元旦起實施金馬小三通,金馬地區開始展開與大陸小規模的通商、通航和通郵。.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21日至11月23日,全國同時舉行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代表總額3045人(實際選出約2961人),隨國民政府遷台者由於大陸地區一直無法進行改選,許多代表一直當到過世,未過世者則一直擔任至1991年底方才全面退休。現在在世者約十餘人,包括鄧育英(西康),洪文山(嫩江),張驊(興安),熊愷(江西),伍雲格爾勒(蒙古),周宜逵(青海)等人。.
縣 (中華民國)
縣是中華民國的第二級行政區劃,下分鄉、鎮、縣轄市。縣隸屬於省,原由省管轄,省虛級化後改由中央政府在實質上直轄。行政首長為縣長,由縣民直接選舉產生,四年選舉一次,以領導縣政府之運作;立法機關為縣議會,其議員亦由縣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與縣長同,惟可連選連任。截至2016年6月,中華民國第一大縣為彰化縣(1,288,803人),亦是人口唯一超過百萬的縣。.
省 (中華民國)
省是中華民國之第一級行政區劃,由行政院直轄,下設縣、市。建國時設22省,後增至35省,1949年因國共內戰失去大陸領土導致兩岸分治後數量銳減,至1955年大陳島撤退後僅餘2省迄今,分別為臺灣省、以及僅實際管轄金門與連江兩縣的福建省。在兩岸分治前,省是中華民國最主要的一級行政區。由於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區域僅限於臺澎金馬,中華民國政府在1999年將省制「虛級化」,移除其地方自治團體的地位;原有的省級政府機關,省議會改制為省諮議會,省政府則改組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兩者均無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省会
省会,或称省治、制所、省汇,清朝稱為省城,越南沿用古称,称为省莅,为省的行政中心即政府驻地。中国的省会为国家一级行政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治区的行政驻地通常称首府,有时也被称为省会;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不称省会,直接称为政府所在地或治所。.
省轄市
省轄市为地方行政单位,即省管轄的建制市,可以指:.
監察院
監察院為中華民國最高監察機關,1931年2月成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在中華民國五院中可負責行使彈劾權、糾舉權、監察權(調查權)、監試權及審計權;1992年前與國民大會和立法院共同行使國會職權。 監察院由委員二十九人組織而成,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任期六年,監察委員之中一人任院長,一人任副院長。.
萍鄉縣
萍乡县,中国旧县名。 三国东吴政权,于宝鼎二年(267年)置县,县治在今芦溪县境。隋朝时,属袁州。唐朝武德二年(619年),迁治于萍乡凤凰池(今萍乡市区)。属袁州、宜春郡。宋朝时,仍属袁州。元朝时,升为萍乡州。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县,属袁州府。清朝时,考评:冲,繁。晚清时,萍乡境内的安源煤矿得到开发。 民国初年,属庐陵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直属于江西省。民国二十年,属第八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属第二行政区。 1949年,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胜利后,国军白崇禧部在湘鄂赣边界布防,国军第46军驻守萍乡。7月,解放军发起湘赣战役。19日,四野第45军135师进入今萍乡市的桐木、上栗一带。20日在关下,135师与意图逃往湖南的国军第46军175师展开遭遇战。 此前,中共地下组织已逐步掌握萍乡境内的电厂、报刊、警察、自卫队等组织。中华民国萍乡县县长及县政府官员则已逃跑。23日,四野第43军128师某侦察分队,由芦溪进入萍乡县城。26日,四野135师受军部命令驻守萍乡。29日,成立萍乡县人民政府。 1949年后,属袁州专区。1952年撤消袁州专区时,划入南昌专区。后归宜春专区。1960年改为萍乡市。.
萧华 (上将)
萧华()又名萧以尊,中国江西兴国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其姓名受二简字影响有时写作“肖华”。 萧华于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政治工作。历任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营政委、团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红一军团组织部长、红二师政委,参与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政委、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一兵团政委、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委,参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并指挥长春围困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主任等职。文化大革命时遭受迫害,后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委、兰州军区第一政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萧华于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也是授衔时最年轻的上将。.
顧祝同
顧祝同(),字墨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江蘇省涟水縣人,曾任江蘇省政府主席、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
行政督察區
行政督察區為中華民國在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間介於省與縣之間,法理上只是「省」的「派出機關」之「準行政區劃」,類似清朝的分巡道(道),而不能算是正式的行政區劃。.
高奉县
高奉县,中国旧县名。 湘鄂赣苏区设。1935年由江西省高安、奉新两县析置,以两县首字为名。1936年撤销,仍划归各县。 Category: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Category:江西革命根据地县份 Category:宜春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高安市 Category:奉新县 Category:19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3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高雄市主要道路列表
市主要道路列表列出高雄市主要的街道名稱以及命名方式。.
謝啟大
謝啟大(),是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是新黨籍立法委員。.
豫章道
豫章道是中华民国江西省的道。。 民國3年(1914年)5月置,道尹為繁要缺,一等。駐南昌县(今江西省南昌市城區)。轄南昌、新建、豐城、進賢、南城、黎川、南豐、廣昌、資溪、臨川、金溪、崇仁、宜黃、樂安、東鄉、餘江、上饒、玉山、弋陽、貴溪、鉛山、廣豐、橫峰等23縣。民國16年(1927年)廢。 Category:江西的道 Category:中华民国的道 Category:中华民国江西省行政区划 Category:南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上饶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抚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鹰潭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宜春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91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2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黃敬平
黃敬平(),台灣政治人物,中国文化大學碩士,曾任記者,祖籍江西省興國縣,現居臺灣桃園市平鎮區,有名嘴界「納豆」之稱,國民黨籍,六都選舉中,當選桃園市議會第一屆議員。.
黄道 (1900年出生)
道(),原名黄端章,别名一鸣,江西横峰姚家垅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高级干部。.
胜利县 (中央苏区)
胜利县,中国旧县名。中央苏区江西省设。 1932年由兴国县东北部和于都县北部析置,治所在上宝排村(今江西省于都县贡江镇东北),后迁银坑好(今于都县银坑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撤销。 Category:中央革命根据地 Category:江西革命根据地县份 Category:赣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于都县 Category:兴国县 Category:193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3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赣南会议
赣南会议,即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1931年11月1日至5日在中央苏区的江西省瑞金县叶坪由中共苏区中央局主持召开。会议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批判了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兼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李金明,宁都会议解除毛泽东军权的前后来源,湘潮2008年第3期凌步机,“赣南会议”再探——兼论任弼时与“中央代表团”的功过,党史文苑:纪实版1995年03期.
蔣孝章
蒋孝章(英文:Chiang Hsiao-chang,)陳宗嶽,祝康明..台北:中國國民黨黃復興黨部,2009:80.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雷學明
雷學明(),生於江西豐城,前中華民國海軍中將,前立委雷倩的父親。在中將任內涉入拉法葉軍購案,最終判決無罪。.
陳為民
陳為民(),生於台灣桃園,長於台北,台灣男演員、節目主持人、作家。他在桃園市立四維國民小學畢業後從楊梅平鎮搬到台北居住。之後入讀新北市私立復興高級商工職業學校,並於1985年畢業,服役時為空特62旅。 1989年在藝人許效舜引薦之下,在華視綜藝節目《連環泡》演出短劇單元《中國電視史》而走紅。陳為民的特徵是他的戽斗和豐富的靈異經驗。感情方面有過一段婚姻且有一子,目前已離婚。 藝人侯麗芳的姪女侯雯婷是陳為民的前妻。2002年,《民生報》獨家披露侯雯婷與陳為民的戀情,侯家長輩及親友都反對他們交往;同年3月,侯麗芳接受《民生報》專訪時說:「陳為民要怎麼說,隨便他。我們全家都反對他們交往。我不是看不起他,而是我姪女太單純了,我不想她受騙」。2003年,控告前妻涉嫌假冒其名申請信用卡,反被控誣告。2008年,入獄服刑。.
陶聲洋
陶聲洋(),江西南昌人,早年留學德國,為戰後台灣的技術官僚之一。1969年,出任中華民國經濟部長;但就任後不久,即發現罹患大腸癌,而赴美國進行治療,最後仍不幸病逝。民國59年(1970年)9月28日,李國鼎等人為紀念陶聲洋對台灣工商業發展的貢獻,及提醒國人預防癌症的重要性,而成立「陶聲洋防癌基金會」為中華民國民間第一個防癌團體,以傳播防癌知識及協助防癌研究為宗旨。 妻子陶丹霞為德國柏林人,兩人在1945年6月14日於中國結婚。戰後隨著陶聲洋搬到台南市。.
陸軍工兵訓練中心
軍工兵訓練中心,簡稱工訓中心,位於臺灣高雄市燕巢區,阿公店水庫旁,是一所隸屬於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的兵監學校。.
李昇 (德安)
李昇(),字斯中,江西省德安縣人,台灣著名教育家,曾任台南二中、台南一中校長。其子李安、李崗皆為著名台灣導演。.
杨俊生 (二炮)
杨俊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少将军衔。原名杨衍柱,江西瑞金人。 1934年参加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随后参加长征。1937年起在八路军115师参加对日作战,平型关战斗中曾负重伤。1943年至晋冀鲁豫军区。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野战军第16军)作战,后升任16军参谋长。 1950年进入军事学院学习。1952年指挥16军参加朝鲜战争,后任第1军副军长,停战后驻扎朝鲜。1955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1958年回国,回国后任第16军军长,后调任64军军长。1964年任旅大警备区政委,1968年5月任北京卫戍区政委。1968年9月接替未到职的向守志出任第二炮兵部队司令员。1969年5月回北京卫戍区继续担任政委,曾担任北京市委书记。1987年退役,1998年2月15日在北京去世。.
楊榮華 (憲兵)
楊榮華,江西南昌人,曾任《中央日報》記者,後加入中華民國憲兵,在台北車站為救一位小女孩而殉職,因此在該車站掛有紀念牌。.
武汉会战
武漢會戰(中國:武漢保衛戰;日本:武漢攻略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一場橫跨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等广阔地域大規模戰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蔣中正領導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以湖北武汉地区为中心,抗擊由华中方面军总司令畑俊六指揮的大日本帝國陸軍。該戰役共進行了四個半月,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中時間最長、規模最龐大和最出名的戰役。帕維爾·費奧多羅維奇·日加列夫、率領苏联航空志愿队支援中國。 武汉会战包括有:马当战役、九江战役、黄梅战役、广济战役、田家镇战役、瑞昌战役、马头镇战役、星子战役、万家岭战役、富金山战役、信阳战役。.
江西 (消歧義)
江西可以指:.
江西省 (清)
江西省(v),为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
江西省政府
江西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江西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自民國16年(1927年)2月20日南京國民政府改組江西省臨時政治委員會為江西省政府委員會開始,到民國38年(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贛縣為止,前後歷時23年。.
洛口县
洛口县,中国旧县名。 中央苏区江西省设。1933年由博生县北部析置,治所在麻田(今江西省宁都县西北),后迁东山坝小源(今宁都县东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撤销。 Category:中央革命根据地 Category:江西革命根据地县份 Category:赣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宁都县 Category:193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3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湘粤赣战役
湘粵赣战役為中国抗日战争晚期的大型戰役之一,地點是在中國江西、廣東、湖南等省交接邊境,起始時間為1945年1月中旬。攻擊部隊為沿海日軍第68、104、40、27師團。守軍為中國第七及第九戰區共十一個軍。2月,日軍攻陷贛州,中國守軍退守粵漢鐵路範圍之外。此役,日军虽一时打通粤汉铁路南段,破坏了赣南空军基地,但未能击溃守军主力,故不能有效地控制该地区。.
湘赣战役
湘赣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后期,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部南下作战期间与国军白崇禧部发生的一场战役。 1949年7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一部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部发起战役,8月4日,长沙绥靖公署主任、湖南省主席程潜,1兵团司令、国军名将陈明仁等率部叛變投靠解放军。7日,白崇禧大部南撤,17日,解放军停止追击。结果四野、二野缴获各种炮400余门,轻重机枪2500余支,长短枪3.2万余支、掷弹筒700余具,枪榴筒400余具、喷火器10余具、汽车61辆、电台39部,击落飞机两架)《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军事历史研究部 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37-315-4,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
湖南省 (中華民國)
湖南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湘」。.
湖北省 (中華民國)
湖北省,為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鄂」。.
浏宜万联合县
浏宜万联合县,中国旧县名。 湘鄂赣苏区设。1933年由湖南浏阳与江西宜春、万载三县析置。以三县首字为名。1936年春撤销,仍归各县。 Category: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Category:湖南革命根据地县份 Category:江西革命根据地县份 Category:长沙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宜春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浏阳市 Category:袁州区 Category:万载县 Category:193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3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浮婺乐联合县
浮婺乐联合县,中国旧县名。 闽浙赣苏区设。1933年由江西省浮梁、乐平和安徽省婺源三县析置(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以三县首字为名。1934年撤销,仍归各县。 Category: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ategory:江西革命根据地县份 Category:景德镇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上饶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浮梁县 Category:乐平市 Category:婺源县 Category:193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3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浔阳道
浔阳道,中华民国初期的道。 1914年6月由赣北道改名,治所在九江县(今江西九江市)。属江西省。辖九江、德安、瑞昌、湖口、彭泽、星子、都昌、永修、安义、鄱阳、余干、乐平、浮梁、德兴、万年、奉新、靖安、武宁、修水、铜鼓等县。辖区约当今江西省铜鼓、奉新、安义、永修、都昌、余干、万年、乐平、德兴等市县以北地区(婺源县除外)。1927年废。 Category:江西的道 Category:中华民国的道 Category:中华民国江西省行政区划 Category:九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南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上饶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宜春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景德镇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91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2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浙江省 (中華民國)
浙江省,為原中華民國下轄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延續清代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中七省之一。簡稱為「浙」。.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国家通讯社(另有中国新闻社),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一个正部级直属事业单位,也受权行使一定的政府行政职能。新华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汉语通讯社,也是世界主要通讯社之一,提供实时文字新闻、经济信息、新闻图片图表等。 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和军队都设有分社,有的省、直轄市、自治区还设有支社。新华社是中文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发稿。.
新建区
新建区是中国江西省南昌市西部所辖的一个区,位于赣江下游西岸、鄱阳湖南面。 总面积为2337.84平方千米,2003年人口为66.5万。邓小平文革落魄时曾被流放于此,小平小道就位于新建区内。.
懷玉山之戰
懷玉山之戰是红十军团的覆灭之战。 1934年11月初,以紅七軍團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隊到達閩浙皖贛邊區,與紅10軍組成红十军团,方誌敏率紅十軍團北上,12月10日,方志敏隨紅十軍團主力抵達湯口鎮與先期北上皖南的紅十九師會合。12月14日,紅十軍團在譚家橋襲擊國民革命軍補充第一旅(旅長王耀武),經激戰後失敗,紅十九師師長尋淮洲戰傷死。此後局勢急轉直下,紅十軍團被迫南下向閩浙贛根據地轉移。 1935年1月27日紅十軍團在玉山縣懷玉山區戰敗,全軍2萬多人僅千人突出重圍。29日方志敏與軍團長兼二十師師長劉疇西、十九師師長王如癡、二十一師師長胡天桃、軍團参谋处长曹仰山等人一道被俘(軍團政委樂少華、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劉英等人突圍成功),囚於南昌國民黨駐贛綏靖公署軍法處看守所,同年8月6日於南昌下沙窩被槍決。.
1941年9月21日日食
1941年9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41年9月21日(西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為9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苏联、中国和日本(包括當時其佔領的台灣、北马里亚纳群岛和馬紹爾群島),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儘管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正在參戰的苏联、中国仍組織了觀測活動。.
亦称为 中華民國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