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江丙坤

指数 江丙坤

江丙坤(),臺灣省南投县草屯镇溪州里人,曾任中國國民黨第一副主席、現任國際民主聯盟副主席、國立臺北大學校友總會總會長。曾出任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董事長。.

118 关系: 劉兆玄內閣南投縣反分裂國家法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灣與香港關係史明吳伯雄孫治平工業合作社中华民国台湾时期历史年表中山獎學金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中國國民黨主席中國國民黨副主席中國經濟通訊社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經濟部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中華民國政務委員列表三三企業交流會于盈國共關係國立中興大學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兩岸兩會高層會談国际民主联盟皇民化運動王可富王俠軍王志剛 (中華民國)王金平私與外國訂約罪立法院立法院院長第5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第6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第七次陈江会谈第三次江陳會談第一次江陳會談第二次江陳會談第五次江陳會談第六次陈江会谈第四次江陳會談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鍾榮吉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饒穎奇馬英九謝長廷內閣魏應交魏應行黃媽慶龐建國辛旗蘇起问答神州闽台关系臺灣問題臺灣戰後時期臺日特別夥伴關係蕭萬長蕭萬長內閣連戰連戰內閣陳博志陳水扁陳明忠林中森李嘉進李元簇東京大學校友列表毓鋆江姓沈春華洪奇昌朱立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旭日章旺报慧聚媽祖回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曾永權1993年新天輪發電廠爆炸事故2000年代臺灣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05年3月2005年台灣團結聯盟參拜靖國神社事件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2007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2008年11月2008年11月臺灣2008年4月臺灣2008年6月2008年6月臺灣2008年中国大陆2008年臺灣2009年12月2009年4月2009年4月臺灣2009年5月臺灣2009年中国大陆2009年臺灣2010年6月2010年中国大陆2010年臺灣2012年8月臺灣2012年9月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爭議事件6月13日921大地震 扩展索引 (68 更多) »

劉兆玄內閣

劉兆玄內閣組成於2008年5月20日,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馬英九於2008年5月20日就任後,於同日任命劉兆玄為行政院院長,同時由劉兆玄組成內閣成員(行政院各部會局處首長),所有閣員並於5月20日宣示就職。內閣成員以執政黨中國國民黨的黨員為主。 2009年8月,因台灣中南部發生八八水災,嚴重的人命財物損失引發民眾對於劉兆玄內閣行政的質疑和不信任,引起民怨,因而在2009年9月7日下午17點15分召開記者會宣布於9月10日總辭。.

新!!: 江丙坤和劉兆玄內閣 · 查看更多 »

南投縣

南投縣(閩南語:Lâm-tâu Kuān,國姓鄉四縣客語:Namˇ Teuˇ I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份,位處臺灣中部,坐落在本島正中央,是臺灣唯一的內陸縣。縣治南投市內的中興新村是臺灣省政府所在地。 縣境內原住民有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鄒族及居住在日月潭畔之邵族。臺灣最高峰玉山、最大天然湖泊日月潭、最長河流濁水溪的源頭與臺灣地理中心皆位於該縣,而鄰近彰化與台中一帶因人口聚集,形成中部衛星都市的分佈型態。特產包括青梅、香蕉、甘蔗、凍頂烏龍茶、紹興酒、竹藝品、南投陶、花卉。.

新!!: 江丙坤和南投縣 · 查看更多 »

反分裂國家法

《反分裂國家法》是在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過的一部針對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法律。當天在通過後就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并立即予以实施。该法律的主要内容是鼓励两岸继续交流合作,確保台灣如和平统一后的自治地位,首次明确提出了在三种情况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授權以軍事行為進行國家統一。.

新!!: 江丙坤和反分裂國家法 · 查看更多 »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

臺北世界貿易中心(簡稱臺北世貿)位在台灣臺北市信義計畫區,為一座多功能的工商服務展演設施。其設立之目的為參與世界貿易中心協會推動世界貿易中心活動。臺北世界貿易中心現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以下簡稱外貿協會)負責營運,提供各項軟硬體設施及服務,協助臺灣業者與全球各地廠商發展世界貿易。 雖然臺北世貿中心一度曾是世界上使用率第一的展覽館,但為了因應部份國際大展的規模日益提升,外貿協會選在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軟體園區建置臺北南港展覽館(即「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展覽館」,以下簡稱世貿南港館),已於2008年啟用,可望解決展覽規模不足之問題。.

新!!: 江丙坤和台北世界貿易中心 · 查看更多 »

台灣經濟研究院

台灣經濟研究院,簡稱台經院,台灣經濟研究中心與智庫,由辜振甫捐助成立,創辦於1976年9月1日。成立之宗旨在積極從事國內經濟、國外經濟及產業經濟之研究,並將研究成果提供政府、企業及學術界參考,以促進本國經濟之發展。.

新!!: 江丙坤和台灣經濟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台灣與香港關係

台灣與香港關係是指台灣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之間的雙邊關係。目前為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一部分。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香港事務局分別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2011年前稱中華旅行社)、遠東貿易服務中心以及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名義在香港運作。 相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台北設香港旅遊發展局台北辦事處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台北顧問辦事處。2007年5月1日,因應香港旅遊團在阿里山區發生車禍,陸委會表示希望港府能在台灣設立辦事處。2011年7月15日起,香港政府得在台設立綜合性辦事機構,並於2011年12月19日在台北市設立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

新!!: 江丙坤和台灣與香港關係 · 查看更多 »

史明

施朝暉(Shih Chao-hui,臺語:Si Tiâu-hui,),筆名史明(威氏拼音:Shĭh Míng,臺羅:Sú-bêng),外號歐吉桑,革命家和台灣獨立運動先驅,為獨立台灣會創始人,政治立場偏台獨左派,主張先獨後左。以其著作《台灣人四百年史》著名。左眼失明。未婚,亦無子嗣。.

新!!: 江丙坤和史明 · 查看更多 »

吳伯雄

吳伯雄(),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中壢郡(今桃園市中壢區),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為中國國民黨籍。現為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榮譽總會長。曾任總統府秘書長、內政部部長、臺北市市長、政務委員、桃園縣第七屆縣長、中國國民黨主席、中國國民黨副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亦曾擔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會長、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他是第三位台籍人士出任國民黨主席。 吳伯雄為國民黨重用的台籍人士(桃園客家人),祖先來自福建省永定縣。吳伯雄的伯父吳鴻麒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遭謀殺身亡。父親吳鴻麟曾任第四屆桃園縣縣長。長子吳志揚曾為第十六屆桃園縣縣長,現任立法委員。.

新!!: 江丙坤和吳伯雄 · 查看更多 »

孫治平

孫治平()為孫中山先生長孫,前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孫科長子。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

新!!: 江丙坤和孫治平 · 查看更多 »

工業合作社

工合」重定向至此。關於由「工合」兩字發音衍生的美國俚語,詳見「Gung-ho」。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简称工合国际,是一个以促进和支持中国合作社发展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目前旨在以培训等各种形式在中国推动符合國際合作社聯盟标准的合作社。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Chinese Industrial Co-operatives,中文简称“中国工合”,英文缩写CIC),是“中国工业合作者、手工业者和热心合作事业的人士与组织,自愿结成的具有先进性、统战性、经济性、国际性的全国性社会经济团体”。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接受主管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管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社团登记管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及监督管理;统一战线工作则接受中共中央统战部的指导。.

新!!: 江丙坤和工業合作社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台湾时期历史年表

本条目介绍中华民国历史台湾时期的大事记。.

新!!: 江丙坤和中华民国台湾时期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山獎學金

中山獎學金(Dr.),又稱中山學術獎學金,是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於1960年在台灣創設的留學獎學金。以中國國民黨創始人孫中山之名來命名此項獎學金,對象為經過考試與黨內考核合格的中國國民黨黨員。.

新!!: 江丙坤和中山獎學金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簡稱國民黨中央或中央黨部)是中國國民黨的最高執行機關,由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组成,整個組織包括以主席為首的幹部群、以及數個黨務單位。.

新!!: 江丙坤和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主席

中國國民黨主席 (簡稱國民黨主席)是中國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人,自2001年起由中國國民黨全體黨員直選。《黨章》第19條規定「主席之任期為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 從第七任黨主席開始將根據2013年中國國民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十九全)修改的《中國國民黨黨章》第十七條規定「主席之選舉,應於任滿當年應召開之全國代表大會舉行之3個月前,與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之選舉同時辦理」及「主席之任期為4年」。此外,黨章同時規定在執政黨的時期,總統將會兼任黨主席。 依現行《中國國民黨黨章》,黨主席也是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之主席。 現任主席是吳敦義。最近一次的選舉為2017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

新!!: 江丙坤和中國國民黨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簡稱國民黨副主席)是中國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人副手,1993年(民國82年)8月17日,第十四屆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國民黨黨章》修正案,增設副主席若干人(若干是指不定數,是指2至9數目),由黨主席提名、經全國代表大會同意任命之。.

新!!: 江丙坤和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國經濟通訊社

中國經濟通訊社(簡稱中經社;英語:China Economic News Service,CENS)是台灣第一個以英文為語言發行貿易商機雜誌的出版社,於1974年6月1日成立,隸屬於聯合報系,創辦人為王惕吾,在2007年是由王必成擔任董事長。 中經社除了在創立時期發行相關商機新聞資訊,並在1986年獲得貿協台北國際專業展展覽名錄承印權;隨後更建立網路平台以及相關產品雜誌,讓更多產業可以透過網路及實體刊物,第一時間獲得更多採購商機資訊。.

新!!: 江丙坤和中國經濟通訊社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是中華民國有關國家發展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行政院,前身為「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與「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要負責規劃國家發展策略計畫、促進經濟與社會整體發展、以及政府治理等工作,因其範圍涉及跨部會工作而有「小行政院」的別稱。.

新!!: 江丙坤和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經濟部

經濟部為掌管中華民國工商業發展及國際貿易等產業事務的部會,民國元年(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實業部」是現今經濟部的前身。下設商業司、礦業司、中小企業處、工業局、國際貿易局、智慧財產局、標準檢驗局等單位,並同時負責管理所屬國營事業臺電、中油、臺水、臺糖。.

新!!: 江丙坤和中華民國經濟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簡稱總統府資政,是中華民國總統的顧問職位之一,設置於中華民國總統府之下,由總統遴聘之。過去分為「有給職」及「無給職」,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任後不再聘任「有給職」,資政以三十人為限,聘期不得逾越總統任期。資政為國建言,是總統就公共政策請益、諮詢之社會領袖。2010年9月1日修正《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第十五條後正式取消「有給職」,所有資政均為無給榮譽職。.

新!!: 江丙坤和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務委員列表

中華民國行政院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至少5人、至多7人。2012年(民國101年)行政院組織改造後的《行政院組織法》,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改稱政務委員,人數改為7至9人。.

新!!: 江丙坤和中華民國政務委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三企業交流會

中華民國三三企業交流會(the Third Wednesday Club),簡稱三三會,於1999年7月在台北成立。1999年初,時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的江丙坤主任委員鑑於台灣經濟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除了政府應有長遠的戰略規劃及戰術措施外,仍須透過民間各大企業的積極參與配合,方可奏功,於是經多方奔走倡議,終獲致高層的認可以及工商企業大老的支持。由當時的工商大老辜振甫先生當選首任理事長,工商協進會理事長辜濂松等3人擔任副理事長。嗣後由辜濂松先生接任理事長。現任三三會理事長由中信東京之星董事長江丙坤先生(前立法院副院長、前經濟部長、前海基會董事長)擔任。另聘請日本交流協會、亞東關係協會、海基會、外貿協會等單位之負責人為顧問,及電電公會、工業協進會、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日本工商會等工商團體理事長為名譽理事,以協助推動對日本、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等地的經貿關係。 至今霖園集團、富邦集團、中國信託金融控股、新光集團、鴻海、永豐餘、遠東集團、臺積電等最具实力的臺企財團的老闆都在其中,共計70家企業團,32家贊助會員,会员企业的净营业总额已超过5,768亿美元。三三會會員在如此堅強陣容的支柱基礎上,為回饋社會、貢獻國家,共同為推動國際經貿關係及企業的茁壯發展而邁進。.

新!!: 江丙坤和三三企業交流會 · 查看更多 »

于盈

于盈(Carol Yu),籍贯广东广州,毕业于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现为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制作人,凤凰卫视资讯台助理总编辑。.

新!!: 江丙坤和于盈 · 查看更多 »

國共關係

国共關係是指中国国民党與中国共产党之關係,也可視為海峽兩岸關係。 1923年中国國民黨總理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在簽訂孫越聯合宣言後,允許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但在1927年发生分裂。对于此次分裂的原因,國民黨認為,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按照孙越宣言中的安排,应接受國民黨的領導,實現國民革命,但中共力圖破壞國民革命,反對國民革命軍北伐,並在北伐光復南京後發動暴動,因而引發國民黨清黨。而共產黨则認為,三大政策(或稱新三民主義)的親蘇聯政策的施行是國共合作的重要基礎,國民黨內頑固右派拋棄聯俄容共的三大政策,導致革命的失敗,中共方面為了堅決擁護三大政策,不得不向國民政府進行反擊。 1927年分裂之后,两黨进行了武装对抗(第一次國共內戰),西安事變後國民黨被迫與共產黨联合抗日,為日後內戰埋下隱憂,至1946年內戰爆发,直至1949年共产党在北京建立其主导的中国大陆政权。1950年後,國民黨幾乎完全失去对中国大陆的控制,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地區,長期奉行反共的政治意識形態,此后双方进行了多年的武装对峙,并在国际层面上争夺对中国的代表权。在台湾实现民主转型、2000年首次国民党失去执政权后,放棄其過去的反共立場,轉為加強與共產黨的接觸,2005年兩党领导人首次会面,此后两党开始较紧密的联络,两党关系成为海峡两岸关系中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联络渠道之一。.

新!!: 江丙坤和國共關係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興大學

國立中興大學(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縮寫NCHU),簡稱興大,是台中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有理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農資學院、生命科學院、獸醫學院、法政學院、文學院、創新產業暨國際學院、國立中興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及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學校。以農業科學、農業經濟學、獸醫、生命科學、轉譯醫學、生醫工程、生物科技、綠色科技等領域見長 。 近年興大與臺中榮民總醫院、彰化師範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等機構合作,聚焦於癌症醫學、免疫醫學及醫學工程三項領域,將實驗室成果逐步應用到臨床上,未來積極與教育部爭取中部地區第一家公立醫學院設立;並積極與臺中市政府合作,簽訂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動數位文化、智慧城市。此外,興大亦是EUTW、TCUS的成員之一。.

新!!: 江丙坤和國立中興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簡稱中農、興大附農),位於臺灣臺中市東區的技術型高中,為國立中興大學之附屬學校之一,成立於1937年,最初校名為「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目前的校本部,於台灣日治時期為「臺中州立臺中第二中學校」校址;1946年終戰後,台中農校的校園在戰爭遭到損毀,臺灣省立臺中第二中學(今臺中二中),遷校至現今英士路,隨後時稱之臺灣省立臺中農業職業學校則將校本部搬遷於此。隨後歷經多次擴張與土地徵收,主校區始有今日之規模。 除了校本部主校區,尚有第二校區「實驗農場」(日治時期的校本部)與,第三校區「實習林場」(位於大肚區瑞井段),設立科別涵蓋農業群、餐旅群、食品群、家政群。.

新!!: 江丙坤和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

本條目之內容依照編輯先後順序排列.

新!!: 江丙坤和國立臺北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兩岸兩會高層會談

兩岸兩會高層會談指自2008年起海峽交流基金會與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之間的高層會談。.

新!!: 江丙坤和兩岸兩會高層會談 · 查看更多 »

国际民主联盟

国际民主联盟(International Democrat Union, IDU) 1983年6月成立,是全球保守主義和中間偏右政黨所成立的跨國性政黨聯盟,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由56個民主國家的70多個政黨組成。IDU的创建人包括: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和许多其它党的领袖。当前的主席是紐西蘭前总理約翰·基,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前董事長江丙坤為十七位IDU副主席之一。其它著名成员包括西班牙的人民黨前首相何塞·玛丽亚·阿斯纳尔。 國際民主聯盟包含三個區域組織,分別是太平洋民主聯盟(簡稱PDU)、歐洲民主聯盟(簡稱EDU)以及加勒比海民主聯盟(簡稱CDU),当前有45名正式或申请成员。 國際民主聯盟每四年举行一次政黨領袖會議。.

新!!: 江丙坤和国际民主联盟 · 查看更多 »

皇民化運動

皇民化運動(),即日本化運動,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其統治下的本國少數民族以及殖民地族群,推行的一系列同化政策,希望讓這些族群認同日本與日本天皇,同化為完全的日本人。主要影響地包括琉球、台灣、朝鮮、與滿洲等地。發起人主要有日軍軍部、右翼內閣大臣等。.

新!!: 江丙坤和皇民化運動 · 查看更多 »

王可富

王可富(),南京人,中國國民黨黨員,世界和平中立黨主席,19歲到台灣。學歷美國金州大學哲學及法學博士,現任國際法律事務所創辦人、孫中山國際基金總會總主席。.

新!!: 江丙坤和王可富 · 查看更多 »

王俠軍

王俠軍(,英文名: Heinrich Wang)。出生於印尼萬鴉老,祖籍海南島,是著名的台灣藝術家及文化創意產業創業家。畢業於世新大學電影科系。.

新!!: 江丙坤和王俠軍 · 查看更多 »

王志剛 (中華民國)

王志剛(),河北安新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新!!: 江丙坤和王志剛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王金平

王金平(Wang Jin-pyng,),臺灣政治人物,生於日治臺灣高雄州岡山郡--(今高雄市路竹區)。曾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立法院院長,現任立法委員。多年來被視為國民黨本土派的領袖。 自1975年起已連續參與13次立法院公民選舉(含全國不分區席次),是最資深的現任立委,共歷經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共六任總統;自1999年起擔任院長,是國會全面改選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國會議長,共經歷三位(共五任)總統,2015年11月29日其任期超過前立法院院長倪文亞,成為中華民國任期最長之立法院院長,共擔任5屆在任17年。 2015年12月18日王金平最後一次主持立法院會,晚間10時34分通過由他主持的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協商條文,這是他身為立法院院長的最後一槌。2016年2月1日,他因國民黨席次優勢不再而卸下院長職位,重回立法委員之身分行使職權,同時因第九屆立委年輕化,王金平成為該屆立委當中最年長者。.

新!!: 江丙坤和王金平 · 查看更多 »

私與外國訂約罪

私與外國訂約罪是中華民國的一條法律,屬於刑法第113條。.

新!!: 江丙坤和私與外國訂約罪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新!!: 江丙坤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院長

立法院院長,是中華民國立法院之首長,相當于國會議長,由立法委員相互提名投票選舉後產生,依法督導監管立法院委員會,組織立法院決策程序與行政議事,並負責召集立法院會議(簡稱院會)。 值得留意的是,立法院在台灣全面改選後,所有的院長均為台灣出身。.

新!!: 江丙坤和立法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第5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中華民國立法院第五屆委員在民國90年(2001年)12月1日選出,任期自民國91年(2002年)2月1日至民國94年(2005年)1月31日止。該屆立法院之席次總計225席,包括區域立法委員168席、原住民立法委員8席、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41席、以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8席。本屆院長為王金平、副院長為江丙坤,皆為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

新!!: 江丙坤和第5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 查看更多 »

第6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中華民國立法院第六屆委員在民國93年(2004年)12月11日選出,任期自民國94年(2005年)2月1日至民國97年(2008年)1月31日止(預定)。該屆立法院之席次總計225席,包括區域立法委員168席、原住民立法委員8席、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41席、以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8席。該屆立法院院長為王金平、副院長為鍾榮吉,院長為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副院長為親民黨籍立法委員。.

新!!: 江丙坤和第6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名單 · 查看更多 »

第七次陈江会谈

七次陈江会谈,大陸作「--」、臺灣作「--」,于2011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天津市举行,是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之间进行的第七次两岸协商谈判,签署《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公布了关于继续推进两岸投保协议协商和加强两岸产业合作两项共同意见。.

新!!: 江丙坤和第七次陈江会谈 · 查看更多 »

第三次江陳會談

三次江陳會談,大陸稱作「--」、臺灣稱作「--」,是於2009年4月在南京舉行的兩岸協商談判。由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率領代表團前往南京,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舉行會談,針對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兩岸定期航班、兩岸金融合作等議題進行協商。.

新!!: 江丙坤和第三次江陳會談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江陳會談

一次江陳會談,大陸作「--」、臺灣作「--」,是於2008年6月在北京舉行的兩岸兩會高層會談。由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率領代表團前往北京,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舉行會談,針對兩岸包機及大陸人民來台觀光兩項議題進行協商,並於6月13日正式簽署「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及「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是1998年第二次辜汪會談之後,兩會之間重新啟動的制度性協商。.

新!!: 江丙坤和第一次江陳會談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江陳會談

二次江陳會談,大陸作「--」、臺灣作「--」,是於2008年11月4日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的兩岸兩會高層會談。雙方由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会)董事長江丙坤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协会)會長陳雲林率領代表團,針對兩岸包機直航新航線及增加班次與航點、兩岸海運直航、全面通郵、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以及面對世界金融風暴兩岸如何應對等問題進行協商。 這是海协会与海基会首度在台灣舉行的協商談判,創下台灣史上採訪記者人數最多的紀錄。本次協議內容生效後,兩岸將全面開啟大三通。 本次會談引起以民主進步黨為主的反對人士發動大規模抗議活動,並與警方爆發流血衝突,抗議群眾和維持秩序的警力共百餘人於衝突中受傷。本次會談並激發野草莓運動等台灣社會對於集會遊行法的檢討聲浪。.

新!!: 江丙坤和第二次江陳會談 · 查看更多 »

第五次江陳會談

五次江陳會談,大陸作「--」、臺灣作「--」,在2010年6月29日於大陸重慶舉行。由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率領代表團前往重慶,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舉行會談。會中雙方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及「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協議」。依據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0年7月6日公布民調顯示,這次會談簽署的2項協議,最高有七成三的民眾持正面肯定的評價,且有高達近八成(79.3%)的民眾贊成繼續透過兩岸制度化協商,來處理兩岸交流問題。.

新!!: 江丙坤和第五次江陳會談 · 查看更多 »

第六次陈江会谈

六次陈江会谈,大陸作「--」、臺灣作「--」,是于2010年12月20日至22日在台北举行的两岸协商谈判。会中双方仅签订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并决定成立协议落实的检讨机制,但在经济合作方面仍无法达成共识。.

新!!: 江丙坤和第六次陈江会谈 · 查看更多 »

第四次江陳會談

四次江陳會談,大陸作「--」、臺灣作「--」,是於2009年12月在台中舉行的兩岸協商談判。雙方由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率領代表團,針對海峽兩岸租稅問題、海峽兩岸標準檢驗與認證合作、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以及海峽兩岸漁業勞務合作等問題進行協商。 台灣在野的民進黨及本土社團於陳雲林抵台前一天在台中舉辦「破黑箱、顧飯碗」大遊行,並將在陳雲林抵台時發動民眾到台中清泉崗機場「接機」抗議,12月22日將有車隊遊行台中市區表達抗議心聲,23日則預訂舉辦「國共密約回應」座談會。.

新!!: 江丙坤和第四次江陳會談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簡稱國營會)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之行政機關,專門負責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之督導管理工作。.

新!!: 江丙坤和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簡稱國貿局、貿易局),是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機關,是掌理中華民國國際貿易政策之研擬及進出口管理事項的主管機關。.

新!!: 江丙坤和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 查看更多 »

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

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发生于2010年11月28日,文件泄露网站维基解密(WikiLeaks)泄露了251287份美国国务院与美国驻外大使馆之间联系的文传电报。 维基解密首先公开了220份外交电报,并将另一部分发给了五家大媒体(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德国《明镜周刊》、西班牙《国家报》以及法国《世界报》)进行报导。维基解密计划将在几个月内完全公开所有文件。 大多数文件有关美国和中东国家的外交关系,文件还覆盖了有关中国大陸、朝鲜、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与德国、英国、俄罗斯、利比亚国家元首的内容。 文件中大约100000份被标签为“秘密”(confidential),大约15000份“机密”(secret)文件,没有“最高机密”(top secret)的文件。 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导致了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和延续至今的土耳其、乌克兰和泰国等反对政商合一统治的占领运动。.

新!!: 江丙坤和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 · 查看更多 »

鍾榮吉

鍾榮吉(),臺灣高雄縣美濃鎮(今高雄市美濃區)客家人,前任中華民國立法院副院長。.

新!!: 江丙坤和鍾榮吉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簡稱南服中心,於1998年6月1日成立,原服務高雄市、澎湖縣、屏東縣、臺南市、嘉義縣、嘉義市,2012年嘉義、臺南與原中服中心服務的雲林縣劃出成立雲嘉南服務中心,現服務範圍涵蓋高雄市、屏東縣和澎湖縣三個縣市,其範圍等於臺灣日治時期高雄州與澎湖廳的服務範圍,總人口371萬,總面積5,721平方公里。 南服中心定位以「服務」、「協調」為主,各事項涉及決策部份仍應循行政程序,由各主管機關或提報中華民國行政院決定。中華民國行政院為加強服務南部地區民眾、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及協調地方重要建設,於是設置南服中心。主要提供單一窗口以加強服務南部地區。促進南北均衡發展,協調地方重大建設事項之推動。.

新!!: 江丙坤和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簡稱經建會)曾是中華民國政府於1948年到2014年設立有關經濟建設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行政院;2014年1月22日與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合併改制為國家發展委員會。.

新!!: 江丙坤和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饒穎奇

饒穎奇(),中國國民黨籍臺東縣政治人物,曾任立法院副院長、立法委員。.

新!!: 江丙坤和饒穎奇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新!!: 江丙坤和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謝長廷內閣

謝長廷內閣成立於2005年2月1日。當時的行政院院長游錫堃轉任總統府秘書長,由時任高雄市長的謝長廷陞任行政院院長。.

新!!: 江丙坤和謝長廷內閣 · 查看更多 »

魏應交

魏應交,彰化縣福佬客家人,祖籍福建省永定縣古竹鄉,是台灣出身的企業家,頂新國際集團魏家四兄弟之老二,頂新集團董事長、頂基開發董事長、頂禾開發董事長、前台灣之星董事長、樂購董事長、前台北金融大樓副董事長兼執行長。.

新!!: 江丙坤和魏應交 · 查看更多 »

魏應行

魏應行,彰化縣福佬客家人,是台灣出身的企業家,頂新國際集團魏家四兄弟之老四,前味全董事長,身兼頂新控股、上海福滿家、廣州福滿家董事長、上海頂鶴、德克士、布列德麵包等董事長。.

新!!: 江丙坤和魏應行 · 查看更多 »

黃媽慶

黃媽慶(),台灣木雕藝術家,彰化縣人,現居於台灣彰化縣鹿港鎮。.

新!!: 江丙坤和黃媽慶 · 查看更多 »

龐建國

建國(),生於中華民國台灣省苗栗縣,祖籍中華民國廣東省陽江市,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台北市議員與立法委員。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1980年自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後,至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擔任講師,考取國民黨中山獎學金,於1982年赴美國布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專攻國家發展比較研究,1987年取得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之題目為《The State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The Taiwan Case》,由依賴發展論大師Peter B. Evans指導,被評選為該年度探討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最佳博士論文之一,由紐約Garland出版社出版。龐建國於2001年3月29日與相戀11年的電視主播邱秀珍結婚。.

新!!: 江丙坤和龐建國 · 查看更多 »

辛旗

辛旗()字重光,滿族,祖籍河北定州,生於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副部長、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會長。在解放軍中被視爲「才子」,对国际关系、台灣問題、中华文化等方面都有研究。.

新!!: 江丙坤和辛旗 · 查看更多 »

蘇起

苏起(),原名永鑫,別號永昕,生於中華民國台中市,曾任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九二共識這一名詞的創造者。.

新!!: 江丙坤和蘇起 · 查看更多 »

问答神州

问答神州(英语:Mainland Q&A),是香港凤凰卫视的高端访谈节目,由凤凰卫视金牌主持人吴小莉主持,2007年开播。节目以致力采访两岸四地关键人物,与政坛精英高端对话,观众可第一时间掌握中国的最新变化和发展。 此节目由2016年起加入鳳凰觀天下時段。.

新!!: 江丙坤和问答神州 · 查看更多 »

闽台关系

闽臺關係,亦称臺閩關係,是指位居中國大陸的福建與隔著臺灣海峡相望的臺灣之間的關係。由于台湾海峡平均宽度180公里,最窄处只有130公里,因此闽台两地位置相邻、气候相似、环境相近。尽管台闽关系随历史发展而变换,但两地在人员、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现今,台湾居民多是中国大陆移民,其中又以閩南族群为主,约占台湾人口总数的73.5%。而在文化方面,闽台两地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也多有相似之处。 另一方面,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成立自由中国之声、中央广播电台大陆广播组等对大陆播音,中華人民共和國则在福建省福州市設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廣播電台對台湾進行廣播,台海心戰直到1990年才正式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包括福建在內的東南沿海佈署可隨時候命攻擊台灣本土的飛彈,並在1995年到1996年在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前,在臺灣外海試射飛彈。另据不完全统计,自1989年至2013年,中華民國军警在台湾海峡大陆一侧拦截抓扣大陆作业渔船达223艘、渔民3160人;在1990年两次遣返大陆人员时,闷死、撞船淹死大陆人员计46人,其中25名福建渔民被闷死的重大惨案称为907事件,但中華民國政府對此仅表示遗憾,未追究责任。.

新!!: 江丙坤和闽台关系 · 查看更多 »

臺灣問題

台湾问题在台湾又称統獨議題,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國共內戰后,關於臺灣的政治体制及主權歸屬争议。台湾问题背景为兩個中國政權关于主權、領土以及政權合法性的争议,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对彼此的主权声索,彼此宣称拥有对方全境之主权,其中台澎金馬未來政治前途的争议最为尖锐。其通常被稱為“兩岸問題”,也有“台湾議题”、“台湾(政治)地位问题”等多种称呼。 台湾问题是兩岸關係的一部分,因双方皆认为海峡两岸关系的不同现状将造成不同之未来,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便曾提出「以民促官」的统战政策;而中华民国也在1990年代于李登辉总统治下提出國家統一綱領,以谋求中国的统一。 台湾问题主要幾種见解包括:维持两岸分治现状,一方将或被另外一方统一,和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面推行九二共识及盼望以一国两制统一台湾;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则主张一國良制和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并以一中各表呼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民主進步黨執政時則因台灣主體性的主張而淡化統一論述,但仍強調中華民國存在於台灣的現實。.

新!!: 江丙坤和臺灣問題 · 查看更多 »

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管轄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一條甲項規定,於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以在臺日軍主官身分,接受蔣中正的代表何應欽委派的臺灣地區受降主官陳儀將軍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並簽署受領文件,此舉為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所謂的「臺灣光復」,自此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迄今。 1945年8月15日至10月25日之間,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仍在中國大陸及其它戰區處理戰後事宜(國共戰爭),官派接管臺灣的專責人員則需要一段行政流程與等待命令的作業時間,同時大日本帝國在臺灣駐警、駐軍及所有日籍人員則是於1945年9月之後,才開始分批被遣回日本(日方稱引揚歸國),這使得臺灣在這段時期既不屬於日方治理,又無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處於無政府狀態,但因戰事已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使得這段兩個月的空窗期在臺灣歷史上也被納入「臺灣戰後時期」。.

新!!: 江丙坤和臺灣戰後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日特別夥伴關係

臺日特別夥伴關係(台日特別パートナーシップ,Taiwan-Japan Special Partnership),是中華民國(臺灣)的馬英九政府提出的對日政策路線。.

新!!: 江丙坤和臺日特別夥伴關係 · 查看更多 »

蕭萬長

蕭萬長(),生於日治台湾臺南州嘉義市,中華民國前副總統,曾任行政院院長、立法委員、大陸委員會、經濟部長主任委員與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蕭萬長是台灣少數從基層擢升並兼具外交、經濟、中國大陸事務與政黨事務經歷的談判人才,在政壇上有「微笑老蕭」之稱。曾於2000年與連戰首度搭檔代表國民黨參加總統大選失利。2007年6月23日,受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邀請,二度成為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參加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並成功當選。總統府於2009年5月20日宣布蕭萬長罹患肺腺癌三期;5月21日,手術順利完成。2011年5月31日決定不再搭檔參選2012年副總統,於2012年5月20日卸任。 卸任後屢次代表總統馬英九率團參加博鰲論壇以及APEC會議,先後會見過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美國總統歐巴馬等。他也是第一位在台灣出生的行政院院長。.

新!!: 江丙坤和蕭萬長 · 查看更多 »

蕭萬長內閣

蕭萬長內閣,(1997年8月31日-2000年5月20日),是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所任命的第三任內閣團隊。後由民進黨任命唐飛接任。.

新!!: 江丙坤和蕭萬長內閣 · 查看更多 »

連戰

連戰(),字永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陕西西安,祖籍台灣台南,祖父為臺南文人連橫,父親為連震東。曾經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院長、臺灣省政府主席與中國國民黨主席。他是第二位台籍人士出任國民黨主席。親中媒體常在一些報導中尊稱他為連爺爺,被視為海峽兩岸重要的溝通橋樑人物,與前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關係密切。因眼睛罹患「畏光症」 ,於陽光下眨眼次數過於常人,成為其招牌動作。.

新!!: 江丙坤和連戰 · 查看更多 »

連戰內閣

連戰內閣(1993年2月27日-1997年8月31日),是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所任命的第三任內閣團隊。後由蕭萬長內閣接任。連戰內閣是1987年解除戒嚴以來任期最長的內閣,四年任期內是李登輝兩任總統民調支持度的高原期。1996年連戰以行政院長身分被總統李登輝提名為副手,並順利當選副總統,成功幫助李登輝連任總統,並獲李登輝再任命兼行政院長,但因違反憲法副總統不得兼任行政院長的規定,於1997年8月31日內閣總辭。連內閣在外交、教育、醫療、設置官方網站皆有重大成就。外交上成功幫助時任總統李登輝到美國訪問,在台灣海峽飛彈危機時,成功化解危機。推動教育改革,廣設大專院校,並推行學測取代聯考制度,高中職以下課本多元化選擇。推動全民健保,讓老百姓能平等使用健保。設置政府的官方網站,推動更便利的政府資訊服務。這些政策也是讓時任總統李登輝能擊敗對手總統候選人林洋港的主要因素。.

新!!: 江丙坤和連戰內閣 · 查看更多 »

陳博志

陳博志(),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臺灣知名經濟學家及財經官員,出生於雲林虎尾,是李登輝政府及陳水扁政府的重要財經智囊,對於國家經濟發展多所建言,例如支持蔡英文政府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但也認為軌道建設應「緊事緩辦」、詳細評估。.

新!!: 江丙坤和陳博志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江丙坤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陳明忠

明忠(),1929年出生于日治高雄州冈山郡一个大地主家庭。台灣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黨員,黨外運動與社會運動參與者,推动兩岸和平统一,反对台独。.

新!!: 江丙坤和陳明忠 · 查看更多 »

林中森

林中森(Lin Join-sane,),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林中森出生於宜蘭縣羅東鎮,祖籍中國福建漳州,中國國民黨黨員,曾任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行政院秘書長及中國國民黨秘書長。.

新!!: 江丙坤和林中森 · 查看更多 »

李嘉進

李嘉進(),台南市人,臺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曾任外交部亞東關係協會會長,曾任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 社团任职:曾任台湾留日同学会会长,人文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心灵改革推行委员会执行秘书,莺歌镇体育会理事长,中华民国大汉溪流域生态保育协会理事长,中华民国心灵改革推行委员会执行秘书,中华民国人文科学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台北县中小学家长协会常务理事、总会长,臺北縣救国团顾问,青商会、狮子会、扶轮会、妇女会顾问。.

新!!: 江丙坤和李嘉進 · 查看更多 »

李元簇

李元簇(),中華民國第8任副總統。出生於中華民國湖南省平江縣的中國國民黨籍法律學家及政治人物。曾任法官、國立政治大學校長、教育部長、反共救國團主任、法務部長、總統府秘書長以及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等職,並於1990年至1996年間出任李登輝總統的副手。.

新!!: 江丙坤和李元簇 · 查看更多 »

東京大學校友列表

東京大學校友列表,是著名知名東大校友的集成資料。本條目將東大校友分為數大類,除了特例,各分人物不重疊。.

新!!: 江丙坤和東京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毓鋆

毓鋆(),愛新覺羅氏,名金成,號安仁居士,來台後曾化名劉柱林(救命恩人之姓名),生於中國北京,清朝宗室後裔,正紅旗人,台灣著名儒家學者,創辦奉元書院,以私人講學,外界都敬稱其為「毓老」而不名,在台灣宣揚中華文化六十餘年,述而不作,及門弟子有數萬人之多,遍及海內外與各行業。毓老一生倡經世致用之學並注重對時勢之分析,為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注入了真實的生命和和生機。 毓鋆自称是禮親王代善后裔,但其所用字辈与礼亲王家同代之人相异。.

新!!: 江丙坤和毓鋆 · 查看更多 »

江姓

江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41位。根据2007年中国公安部的统计,江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排名第74位。在台灣,江姓是第二十五大姓。.

新!!: 江丙坤和江姓 · 查看更多 »

沈春華

thumb 沈春華(),中華民國新聞界人物,出生於臺南縣下營鄉(今臺南市下營區),曾是中視新聞及八大電視的晩間新聞時段的當家主播。23歲以兒童節目《快樂小天使》拿下第1座金鐘獎,之後擔任主播,除了專業的播報能力,還有破紀錄得12座金鐘獎肯定,2008年以中天《沈春華Life Show》拿下綜合節目主持人獎,這是她第13座金鐘獎。也讓她成為歷屆電視金鐘獎以來最高紀錄得獎者。.

新!!: 江丙坤和沈春華 · 查看更多 »

洪奇昌

洪奇昌(),中華民國臺灣省彰化縣人,醫師與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籍。民主進步黨創黨十八人工作小組成員,為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曾連任第一(增額)至第六屆立法委員,前國民大會代表,海基會前董事長。曾長期擔任新潮流系總召集人,與邱義仁、吳乃仁、林濁水並稱為新潮流系四大元老,為新潮流系的創始元老之一。2016年3月底被新潮流系所屬台灣新社會智庫除去會員資格。現任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近年來較多關注兩岸事務,與民進黨內部主流對於兩岸事務發展的見解不同,主張兩岸經貿與交流進一步開放。.

新!!: 江丙坤和洪奇昌 · 查看更多 »

朱立倫

朱立倫(英语:Eric Chu Li-lun,),生于臺灣桃园县八德乡,籍贯浙江省义乌县,中國國民黨籍台湾政治人物,現任新北市市長、曾任国民党党主席。朱立伦曾就读于国立台湾大学工管系和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从政后,他與馬英九、胡志強並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堅世代的中心人物,合稱「馬立強」。 朱立伦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桃園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立法委員。2015年10月17日中國國民黨徵召朱立倫參選總統,朱立倫宣佈請假3個月帶職參選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由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代理市長,結束選戰後,朱立倫回歸新北市政府。.

新!!: 江丙坤和朱立倫 · 查看更多 »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海协会;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缩写为 ARATS)为中華人民共和國对应中華民國的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的社团法人,属受权处理海峡两岸之間事务的机构。其业务上級机关为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新!!: 江丙坤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 查看更多 »

海峽交流基金會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是中華民國辦理海峽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項事務的民間組織,但因為其業務授權和指導機關為大陸委員會,實為一個半官方的機構。成立於1990年11月21日,1991年3月9日正式掛牌運行。於中國大陸和海基會的對口機構是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由於兩岸互不承認主權,因此該機構扮演關於大陸地區文書認證、應急領務等使領館職能。.

新!!: 江丙坤和海峽交流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是台湾與中国大陆(俗稱「兩岸」)的雙邊經濟協議,由中華民國政府於2009年提出,總統馬英九視為加強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後於2010年6月29日在重慶簽訂第一次協議,後續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及爭端解決協議協商自此展開。該協議在簽訂前,曾一度稱為兩岸經濟協議。.

新!!: 江丙坤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 查看更多 »

旭日章

旭日章,日本勳章的一種。1875年4月10日制定,2003年11月3日更正。授與“對國家公共有功勞者中,有引人矚目的顯著功績內容”。比起瑞寶章的授與對象更為狹窄。.

新!!: 江丙坤和旭日章 · 查看更多 »

旺报

《旺報》(英語譯名:Want Daily)是台湾第一份以报导兩岸三地消息为主要内容,旨在增进海峡两岸了解的正體中文报纸,标榜「台灣优先、两岸第一」。《旺报》由中时媒体集团创办,2009年8月4日至2009年8月10日隨《工商時報》发行试刊号,2009年8月11日正式发行。.

新!!: 江丙坤和旺报 · 查看更多 »

慧聚媽祖回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

慧聚媽祖回鹿港天后宮谒祖進香,為昆山市慧聚天后宮所供奉之龍二媽、煌三媽,依習俗遵古禮回台谒祖進香。 第1次進香促成原因為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於2013年5月拜訪昆山慧聚寺天后宮,當時他說,如果有機會到台灣,想要帶一尊媽祖神像到台灣去,為兩岸同胞祈福。由寶成集團蔡其瑞牽線下,煌三媽在2014年6月26由慧聚天后宮啟程,28日至鹿港天后宫谒祖進香,29日返回慧聚天后宮,開創新進香模式。.

新!!: 江丙坤和慧聚媽祖回鹿港天后宮謁祖進香 · 查看更多 »

曾永權

曾永權(),出生於臺灣屏東縣鹽埔鄉仕絨村,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畢業於逢甲大學紡織工程學系,現任中國國民黨秘書長。曾任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1993年-2005年、2008年-2012年)、逢甲大學校友總會總會長、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兼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1989年及1997年兩度參選屏東縣縣長,分別敗於蘇貞昌以及蘇嘉全。2012年9月27日,接替林中森兼任國民黨秘書長。2012年10月5日,獲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親自贈勳、頒發一等景星勳章。.

新!!: 江丙坤和曾永權 · 查看更多 »

1993年新天輪發電廠爆炸事故

1993年新天輪發電廠爆炸事故,又稱為新天輪發電廠爆炸案,是一起發生在臺灣臺中縣和平鄉(今臺中市和平區)的工安爆炸事件,該起事件使得當時臺灣地區水利工程界相當大的震撼,事件中,共造成6人當場死亡以及26人受傷。.

新!!: 江丙坤和1993年新天輪發電廠爆炸事故 · 查看更多 »

2000年代臺灣

台灣2000年代於民國紀元為89年至98年,即相當於「民國90年代」。在這個時期開創了許多台灣歷史的第一。.

新!!: 江丙坤和2000年代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正式名稱為中華民國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於2001年12月1日舉行,全部225個立法委員席次中,包括168名區域立委、41名不分區立委、8名僑選立委與8名原住民立委。此選舉與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同日舉行。 選舉結果,民進黨獲得87席,較上屆選舉增加17席,成為立法院第一大黨;國民黨從123席銳減55席至68席,由第一大黨降為第二大黨;新成立的親民黨一舉奪得46席,取代新黨成為第三大黨;另一新成立的政黨台灣團結聯盟,則獲得13席,為第四大黨;而原本居於「關鍵少數」地位的新黨則僅獲得1席,完全失去在立法院的影響力。.

新!!: 江丙坤和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2004年12月11日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全面改選,本屆的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由台、澎、金、馬居民及海外僑民共同選出第6屆立法委員。這場選舉是泛綠與泛藍於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以後首次對決,引起許多人的關注。 第6屆立委參選登記於2004年10月12日登記截止,區域部分共387人登記,角逐包括原住民席次在內的176個席次,其中1人未通過資格審查。民主進步黨推薦129人;中國國民黨推薦103人(其中7人自新黨併入);親民黨推薦65人;台灣團結聯盟推薦40人;無黨團結聯盟推薦32人;建國黨4人;新黨推薦1人;台灣慧行志工黨1人;工教聯盟1人;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共116人。全國不分區部分,民進黨登記31人;國民黨24人;親民黨19人;台聯10人(其中一人資格不符遭撤);無盟5人。僑選部分民進黨登記6人;國民黨5人;親民黨5人;台聯1人;無盟1人。 區域部份(包括原住民選區),民主進步黨當選70席,中國國民黨61席,親民黨27席,台灣團結聯盟7席,無盟6席,新黨1席,獨立參選4席。不分區部份,民進黨16席,國民黨15席,親民黨6席,台聯4席。僑選部份,民進黨與國民黨各3席,親民黨及台聯各1席。 從政黨聯盟來看,最後選舉結果,泛藍陣營獲114席,佔總席次225席的50.67%;泛綠陣營獲101席,佔總席次44.89%;其他黨派獲10席,佔總席次4.44%。.

新!!: 江丙坤和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05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台灣團結聯盟參拜靖國神社事件

台灣團結聯盟參拜靖國神社事件,是指屬於台灣政黨之一的台灣團結聯盟主席蘇進強等一行10人,於2005年4月4日在日本東京靖國神社所進行的參拜活動、以及在這之後所引發的一連串爭議。200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在这样的时机参拜有军国主义象征争议的日本神社,引发广泛争议。 蘇進強表示,他是以台灣人和台灣本土政黨的立場,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軍徵召陣亡而被奉祀在神社內的約28,000名台灣英靈、以及為國犧牲的日本人表示敬意。但是,靖国神社中包括多名甲级战犯在内的日本军人曾经给亚洲带来战争,是个极具争议的宗教场所,被日本侵略過的亞洲國家和地區大都认为靖國神社是军国主义和法西斯的代表。 台聯參拜靖國神社,台湾部分泛绿阵营的政治人物,以及泛藍陣營的支持者都对此表示批评。民进党有人表示中立和赞同观点,部份台灣民間輿論以原台籍日本兵是台灣歷史的一頁悲慘痛史,参拜应该受到尊重。中国國台辦也對這次的參拜活動表示反對,中國大陸民间舆论對台联予以抨擊,並引起了部分華人的抗议。.

新!!: 江丙坤和2005年台灣團結聯盟參拜靖國神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

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指2005年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到中國大陸進行的私人參訪活動。他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會談,並達成五點共識,同意在九二共識上推動兩岸談判。這是自國共内戰以来,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之間首次最高層次的會晤,連戰成為1949年后第一位踏上中國大陸的國民黨最高領導人。.

新!!: 江丙坤和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於2005年7月16日舉行,由中國國民黨全體依規定擁有黨權的黨員投票,並在台灣計票,選出新任黨主席;這是國民黨創立110餘年來,首次有競爭的、民主的黨主席選舉;兩位候選人分別是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院長王金平與國民黨副主席、台北市市長馬英九。中國國民黨於選舉日當晚召開記者會,宣佈馬英九當選;王金平也在第一時間致電馬英九祝賀。中國大陸方面,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也於2005年7月17日發電恭賀。中國國民黨第17屆黨代表選舉也在當天同時舉行。.

新!!: 江丙坤和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 · 查看更多 »

2007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

2007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為馬英九於2007年2月13日辭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之後,在2007年4月7日舉行的黨主席選舉。在3月24日,跨過黨員連署門檻有吳伯雄、洪秀柱兩人,也確定由此二人競選黨主席之位。原本黨中央從嚴審查,使洪秀柱的連署書未達到連署門檻,吳伯雄將可同額競選。但之後黨中央選監小組在受到批評之下開會下修連署門檻,由「黨員的3%」(約需三萬三千份)降為「具黨權的黨員的3%」(約一萬多份),黨主席選舉最後才確定上演一場吳、洪之爭。隨後號次抽籤,洪、吳分別抽中一號、二號。.

新!!: 江丙坤和2007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 · 查看更多 »

2008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08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11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08年11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4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08年4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08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6月臺灣

這裡紀錄的是 2008年6月臺灣 所發生的事。.

新!!: 江丙坤和2008年6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国大陆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08年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2008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08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9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09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4月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09年4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4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09年4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9年5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09年5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09年中国大陆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09年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2009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09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0年6月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10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0年中国大陆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10年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2010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10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8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12年8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江丙坤和2012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爭議事件

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風波及爭議事件,列舉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臺北市市長選舉之連勝文與柯文哲候選人及其競選團隊與支持者的相關事件。.

新!!: 江丙坤和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爭議事件 · 查看更多 »

6月13日

6月1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64天(闰年第16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1天。.

新!!: 江丙坤和6月13日 · 查看更多 »

921大地震

921大地震,又稱集集大地震,是1999年9月21日上午1時47分15.9秒(當地時間)發生於臺灣中部山區的逆斷層型地震,造成臺灣全島均感受到嚴重搖晃,共持續约102秒,乃臺灣自二戰後傷亡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震央位于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处于南投縣集集鎮境內,震源深度约8.0公里,芮氏規模7.3级(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得矩震級7.6-7.7级)。該地震肇因於車籠埔斷層的錯動,並在地表造成長達85公里的破裂帶,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及大茅埔-雙冬斷層兩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起。 此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51,711間房屋全倒,53,768間房屋半倒。不但人員傷亡慘重,也震毀許多道路與橋樑等交通設施、堰壩及堤防等水利設施,以及電力設備、維生管線、工業設施、醫院設施、學校等公共設施,更引發大規模的山崩與土壤液化災害,其中又以台灣中部受災最為嚴重。台鐵西部幹線一度全面停駛,亦有多數客運公司暫時停駛。 為悼念地震逝去的民眾與警惕自然災害的威脅,中央政府於2000年訂立每年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並舉行地震演習,以求災害來臨時能做好防護措施,將傷亡的可能降至最低。.

新!!: 江丙坤和921大地震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