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汉志铁路

指数 汉志铁路

汉志铁路(土耳其語:Hicaz Demiryolu),奥斯曼帝国苏丹兼哈里发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下令修建的一条铁路,起自大马士革,终点至汉志首府麦地那,中途包括一條通往海法的支線,总长1,300公里。原设计终点为麦地那以南400公里的麦加,并在将来向南延伸到也门的萨那。 汉志铁路的轨距为1,050毫米,属于单线窄轨铁路。 根据奥斯曼帝国的官方说法,修建汉志铁路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全世界穆斯林去麦加朝觐,但该铁路的军事意义比宗教意义更为重要(防止阿拉伯人独立)。在其300万土耳其镑的建造经费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各国穆斯林的捐款。但是实际上德国人为这条铁路提供了工程设计和指导,他们希望通过这条铁路将德国的影响力渗透到汉志和也门地区。这与同时期德国计划修建的巴格達鐵路(柏林至巴格达)属于同一目的。由于这一因素的影响,汉志铁路的修建遭到了英国及汉志地方封建贵族的阻挠。1908年9月1日,铁路修至麦地那,后续工作被迫终止。1913年,在大马士革修建了汉志铁路的终点站——汉志车站。 汉志铁路通车之后就一直受到阿拉伯部落的袭击,奥斯曼帝国从未能有效控制铁路周边的地区。为了保护铁路的安全,奥斯曼帝国在铁路沿途设立了很多兵站、加水站和哨所。1916年阿拉伯起义爆发后,英国军官劳伦斯率领阿拉伯部队对汉志铁路展开了破坏性的游击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汉志铁路在汉志境内的路段已完全停止运营。1919年之后汉志王国与内志王国展开战争,也无暇重开铁路。汉志铁路在汉志境内的路段基本全被拆除,只留下了路基。 汉志铁路在叙利亚和约旦境内的路段至今仍在运营,一段从大马士革至安曼,另外一段原来是汉志铁路的支线,从马安通往亚喀巴。沙特阿拉伯境内还有残存的若干小段铁路、车站、路基,作为旅游观光项目。某些地方还可找到阿拉伯起义时被炸毁的机车残骸。.

目录

  1. 7 关系: 君王大道巴格達鐵路亚喀巴湾阿拉伯起义沙烏地阿拉伯世界遺產名錄海法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

君王大道

君王大道(阿拉伯語:الطريق الملوكي;英語:King’s Highway),古代近东地区一个极为重要的贸易通道。它从埃及开始穿越西奈半岛经过约旦南部的亚喀巴,往北向外约旦和大马士革直到幼发拉底河。除了作为贸易经商的通道,君王大道也是近东朝圣者的主要路线。 拜占庭时期和十字军时期,在君王大道沿途的高地建造了坚固的城堡和要塞作为保护基督教朝圣者和商旅。西元7世记到16世记,穆斯林占据了这条路线,成为穆斯林从叙利亚、伊朗等沿途国家到圣城麦加的穆斯林朝圣的路线,也称为「朝觐之路」。君王大道穿越了外约旦的沙漠地带,主要的公路使用者为沙漠内陆地区的居民。 在今天的约旦境内的35号和15高速连接了在北部的伊尔比德与南部的亚喀巴 。南部的路线穿越了许多的乾谷,形成宛如蛇般弯曲连绵的低速行驶道路。.

查看 汉志铁路和君王大道

巴格達鐵路

巴格達鐵路(Baghdad railway,Bağdat Demiryolu,Bagdadbahn,سكة حديد بغداد,Chemin de Fer Impérial Ottoman de Bagdad),又稱「柏林-巴格達鐵路」,是一條由1903年至1940年間興建,連接柏林與當時鄂圖曼帝國巴格達的鐵路,以便德國人在波斯灣建立港口,當中有1600公里路線通過現時土耳其、敘利亞和伊拉克地區。 工程的完工花了幾十年,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鐵路仍距離目標超過960公里遠。最後到達巴格達的鐵路在1930年代末興建,而首班由伊斯坦堡到巴格達的列車在1940年開行。 資金、工程和建設主要由德意志帝國的主要銀行德意志銀行和公司提供,該公司在1890年代興建了,連接君士坦丁堡、安卡拉和科尼亞。鄂圖曼帝國希望維持控制阿拉伯半島,並擴展其影響力到紅海,到名義上屬於鄂圖曼(直至1914年)的,但本身自1882年後就受英國軍事統治。如果鐵路完工,德國將可取得美索不達米亞的疑似油田,同時也連接波斯灣的巴士拉港。後者將可為德國殖民帝國東部提供直接連結,並避開了由英法控制的蘇伊士運河。 鐵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馬上成為一系列國際紛爭的來源。雖然有人認為這些紛爭在1914年戰爭開始前已經解決,但也有人認為鐵路本身是。托魯斯山脈遇上的技術困難和外交問題意味着到了1915年鐵路仍有480公里未興建,嚴重限制了戰爭期間英國佔領巴格達時的用處,而南面的漢志鐵路則被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帶領的游擊隊攻擊。工程在1930年代恢復並在1940年完工。.

查看 汉志铁路和巴格達鐵路

亚喀巴湾

阿卡巴湾(Gulf of Aqaba)(خليج العقبة;Khalyj al-'Aqabah),也称埃拉特湾(מפרץ אילת),是红海的一个大海湾,位于紅海北端的西奈半岛以东,阿拉伯大陆以西。其海岸線分屬四個國家:埃及、以色列、约旦和沙地阿拉伯。 西奈半岛在红海北部形成了两个海湾,阿卡巴湾在其东方,而苏伊士湾则在其西方。阿卡巴湾最宽处宽24公里,从蒂朗海峡向北延绵160公里至以色列与埃及和约旦的边界,这里有三个重要城市:埃及的塔巴、以色列的埃拉特和约旦的亚喀巴,都是战略上重要的经济港口和驰名的渡假胜地。1950年代以阿衝突之際,沙烏地阿拉伯將阿卡巴灣的蒂朗(Tiran)和塞納菲爾(Sanafir)2座無人島托付埃及保護,2016年計畫將這2座島歸還給沙國。 阿卡巴湾也是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最深處位於海灣的中央,有1850米深,比更寬闊的苏伊士湾還要深100米。.

查看 汉志铁路和亚喀巴湾

阿拉伯起义

阿拉伯起义(الثورة العربية Al-Thawra al-`Arabiyya;Arap İsyanı)是1916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治下阿拉伯人发动的大规模起义,名义上由麦加埃米尔兼谢里夫侯赛因·本·阿里领导,意图建立一个领土范围北达叙利亚阿勒颇,南达也门亚丁的独立国家。 尽管西方世界认为这次起义是阿拉伯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但因为当时阿拉伯人的民族认同感不甚强烈,政治與派系上更是分裂,所以起义最初是以宗教名义发动來樹立共同敵人——领导者侯赛因以“青年土耳其党人违反伊斯兰教神圣教旨”为由,号召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境内阿拉伯穆斯林发动圣战,以推翻“看似虔诚的奥斯曼政府”,而当时的土耳其统治者则称这次起义是“背叛穆斯林哈里发国的部落叛乱”,“意图扰乱哈里发反抗帝国主义势力的斗争,趁机瓜分抢占穆斯林的土地”。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东战场的一部分,阿拉伯起义的爆发牵制了数万本用于进攻苏伊士运河地区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大大降低了英军在攻势下遭土军反扑的概率,使得中东战局朝着有利于英军的方向发展。.

查看 汉志铁路和阿拉伯起义

沙烏地阿拉伯世界遺產名錄

由於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越來越受到破壞威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於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舉行第十七屆會議,並於11月16日在法國巴黎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沙烏地阿拉伯在1978年8月7日批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不過到2008年後才開始有歷史遺蹟被列入世界遺產;截至2017年,沙烏地阿拉伯已有4處世界遺產,而這4處皆為文化遺產,還有10處在預選名單內。最先登錄的沙烏地阿拉伯世界遺產是石谷考古遺址,該遺跡於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近期登錄的世界遺產則是,該遺跡於201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

查看 汉志铁路和沙烏地阿拉伯世界遺產名錄

海法

海法(希伯來語: Ḥeifa;阿拉伯語:حَيْفَا,Ḥayfā,是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西瀕地中海,背倚迦密山。1948年以色列建國。目前海法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仅次于西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该市面积为60平方公里,人口267,800(2006年6月),都市区人口达到1,039,000人。.

查看 汉志铁路和海法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上校(Thomas Edward Lawrence,常稱T.,),也称“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是一位英國軍官,因在1916年至1918年的阿拉伯起义中作为英国联络官的角色而出名。他成为公众偶像有部分原因是因為美国旅行家兼记者洛維爾·傑克森·湯瑪斯所写关于那场起义的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还有劳伦斯的自传体记录《智慧的七柱》。许多阿拉伯人将他看成民间英雄,推动了他们从奥斯曼帝国和欧洲的统治中获得自由的理想;同樣地,许多英国人将他包括在他们国家最伟大的战争英雄之一。.

查看 汉志铁路和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