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丽江市
丽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市境西北接迪庆州,西连怒江州,西南界大理州,东南临楚雄州,东邻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北通四川省凉山州。地处横断山脉北段向云贵高原过渡带,有闻名的玉龙雪山,并有泸沽湖、程海等湖泊,金沙江流经市境。全市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丽江是古代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纳西族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即仓廪集散之地。1986年国务院将丽江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永宁府和丽江市
北胜州
北胜州,元朝时设置的州。 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施州为北胜州,属丽江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升北胜州为北胜府。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三月,属云南布政司,降为北胜州,寻属鹤庆军民府。治所在今云南省永胜县。西南有澜沧山。南有九龙山。西有金沙江。南有陈海、呈湖,东南有浪峨海,下流俱入金沙江。东有罗易江,下流入永宁府界。北有蒗蕖州(今宁蒗彝族自治县)。东有宁番土巡检司(今华坪县)。南距云南布政司千二十五里。洪武二十九年(1393年)改属澜沧卫。正统七年九月(1442年)直隶布政司。弘治九年(1496年)徙治澜沧卫城。天启中废。 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北胜州降为属州,隶大理府。二十六年,省澜沧卫入州。三十一年(1692年),复为北胜直隶州。三十七年(1698年),升为永北府,永宁土府隶属。三十八年(1699年),以鹤庆府属故顺州地并入。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为永北直隶厅。.
查看 永宁府和北胜州
鹤庆府
庆府,明朝时设置的府。 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鹤庆路置,治所在今云南省鹤庆县。辖境相当今云南省鹤庆、剑川等县及洱源县北部。永乐四年(1406年)升,下属的永宁州升为永宁府。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为鹤庆州。.
查看 永宁府和鹤庆府
阿琮阿良
阿琮阿良(A-tsung A-liang),摩娑诏君主、丽江第一代土司,约活跃于宋末元初。 阿琮阿良是牟保阿琮的独生子,为阿室秋所生。牟保阿琮死后嗣位。1253年(宝祐元年),忽必烈率蒙古军队入侵大理。兵过摩娑诏,阿琮阿良亲至剌巴江迎接。蒙古以摩娑诏之地设立丽江郡,任命阿良为丽江土司,授予茶罕章官民官之职。阿琮阿良率兵攻取巨津州,擒其守备阿塔剌,升茶罕章宣慰司。此后跟随忽必烈攻打大理。在擒获段兴智的战斗中,功列兀良哈台之右,升授副元帅,赐节钺及虎符金牌一面。 兀良哈台镇守大理之时,阿琮阿良回到丽江。蒙古朝廷赐予阿良“添睦贞吉”四字匾额,以表彰其功绩。后又攻破铁桥城、华马国。 至元年间,忽必烈加授其一颗重达48两的银印,封提调诸路统军司,下辖越析郡、柏兴府、永宁府、北胜府、蒗蕖州、罗罗斯、白狼、槃木、夷獠等处地方。 1274年(至元十一年),受封紫金光禄大夫,统军司进开府仪同三司;其妻阿宝于先受封国夫人。.
查看 永宁府和阿琮阿良
雲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云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简称云南布政司,是明朝在云南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下辖22府5直隶州30县。布政使司衙门驻云南府。.
永宁州 (丽江路)
永宁州,元朝时设置的州。 此地原属大理国。元宪宗三年,和字内附。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楼头赕为永宁州,治所在今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永宁。属丽江路。明朝时,属鹤庆府。永乐四年(1406年)升为永宁府。.
永宁土司
永宁土司是元、明、清三代期间一个摩梭人世袭土司。其辖境为永宁州。土司姓氏为阿姓,治所在今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一带。 永宁土司与丽江土司存在一定血缘关系。早期永宁土司的辖境非常广大,位于今四川、云南、西藏交界处。后来永宁土司将木里(今木里藏族自治县)分封给了一位藏传佛教喇嘛;1710年,康熙帝将左所、前所之地赐予永宁土司的亲戚,此后永宁土司辖境大为缩小。 公元24年,永宁土司的祖先泥月乌来到了永宁。唐朝时臣服于南诏,宋朝时臣服于大理国。忽必烈率蒙古军队入侵大理国时,1253年,永宁土司和字归附。忽必烈留蒙古将领驻守永宁,此后的阿姓土司都自称是蒙古人的后代。1279年,以其地设永宁州。1279年,设北胜府永宁司。 1381年(洪武十四年)永宁土司卜都各吉至明廷朝见。1406年(永乐四年),明廷以其地设永宁府,隶属于四川布政使司;卜都各吉的后裔世袭永宁知府之职。1659年,永宁土司归顺清朝,被允许继续世袭永宁知府之职。 1917年,永寧、蒗蕖兩土司轄地合併,設置寧蒗縣佐,屬永北縣。1956年,永宁土司被废除。.
查看 永宁府和永宁土司
明朝行政區劃
明朝行政區域劃分,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中書省制,但后来深感不便,于是进行了全面改革。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省府州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明初设置的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三分各省军政司法权力的体系,后逐渐被巡撫制度接掌,巡撫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
查看 永宁府和明朝行政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