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民族学家

指数 民族学家

民族學家是专门进行民族学研究的专家。民族學家致力于研究当代的不同文化。有人说:「民族學家是捕捉活的考古资料的考古学家。」 20世纪中国的民族學大家有:费孝通、黄现璠、吴文藻、吴泽霖、方国瑜、李有义、李安宅、杨堃、杨成志、刘咸、凌纯声等等。 “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成立于1980年10月,顾问有费孝通、黄现璠、吴文藻、吴泽霖、方国瑜、李有义、李安宅、杨堃、杨成志、刘咸、江应梁等人,会长是秋浦。他们中,黄现璠是壮族,方国瑜是纳西族,其他是汉族。他们当中曾任过第一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的人只有费孝通、黄现璠两人。曾任过第一届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的有黄现璠1人。 Category:人类学家.

21 关系: 史都華·庫林吴文藻中国暗杀事件列表人类学土庫鎮周希武瑪利亞·維林斯卡莱比锡大学覃乃昌马曜鳥居龍藏费孝通黄现璠阿伊努族赫爾曼·施萊格爾李濟格奥尔格·福斯特方国瑜文化區1818年1881年

史都華·庫林

史都華·庫林(Stewart Culin,),美國民族學家,也是著名的傳統棋牌遊戲研究者。.

新!!: 民族学家和史都華·庫林 · 查看更多 »

吴文藻

吴文藻(),江苏江阴人,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

新!!: 民族学家和吴文藻 · 查看更多 »

中国暗杀事件列表

本表所列为发生在事發当时的中国境内,或发生在今中国境内,或发生在海外但与中国人物等等有关的暗杀事件。事件依发生时间划分,所列朝代仅具时间阶段之意义。 表内所谓“直接主使/组织”是指刺客幕后的直接主使者或主使/所属组织。若无则不列。“结果”分为目标死亡、目标受伤、目标无恙(未死亡或受伤)三个主要选项,若有其他情况,如其他重要人物被误杀误伤等,则在此栏内注明。 中华民国纪年,月日因与公历(西历)相同,故不注。1949年后,凡与台湾或台湾人士有关的暗杀事件,皆注民国纪年,月日因与公历(西历)相同,故不注。与此无关者则不注。 本表时间划分乃便宜之计,并非严格依本朝代划分,如三国至东晋十六国时期以南朝刘宋420年建立截止,南北朝时期以隋朝581年建立截止,余则类同。前后两时期衔接时的重叠年份发生的事件,依事件发生时所属朝代或国家划分,无法划分者均归入下一时期。 自清朝末期1895年起,开始注明事件发生地点的国名,并附国旗。国名和旗帜以当时当地实际统治者之自称为限,与法律上的地位无关。事件发生地点一般包括国名和市县名。.

新!!: 民族学家和中国暗杀事件列表 · 查看更多 »

人类学

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起源于希腊文“ανθρωπος(anthrōpos,人)”以及“λογος(-logia,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學科。這個學科名稱首次出現於德國哲學家在1501年的作品《人類學——關於人的優點、本質和特性、以及人的成分、部位和要素》(Antropologium de hominis dignitate, natura et proprietatibus, de elementis, partibus et membris humani corporis),當時人類學這個字指的是人的體質構造。Dieserud, Juul (1908) London:Open Court Publishing ISBN 978-0-8021-3943-6 當代人類學具有自然科學、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的源頭。它的研究主題有兩個面向:一個是人類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一個是追溯人類今日特質的源頭與演變。民族誌同時指稱人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依據人類學研究而書寫的文本。從事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則称为人类学家(anthropologist)。 人類學的基本關注問題是:什麼是智人的定義?誰是現代智人的祖先?人類的體質特徵是什麼?人類如何做出行為?為什麼在人類不同群體之中,有著許多變異與差異?智人在過去的演化歷程,如何影響其社會組織與文化?依此類推。 自從法蘭茲·鮑亞士與布朗尼斯勞·馬凌諾斯基在十九世紀晚期與二十世紀早期從事人類學研究後,這個學科就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科區分開來,人類學強調對脈絡的深度檢視、跨文化比較(社會文化人類學本質上就是一門比較研究學科),以及對研究區域的長期、經驗上的深入了解,這往往稱為參與觀察。文化人類學格外強調文化相對性,並運用其研究發現來建構文化批判。這在美國特別風行,源於法蘭茲·鮑亞士對十九世紀種族主義的反對,經過瑪格麗特·米德倡導性別平等與性自由,到當代對於後殖民壓迫的批評,以及對多元文化主義的提倡。 在美國,當代人類學通常劃分為四大分支:文化人類學(也稱為社會人類學)、考古學、語言人類學、生物人類學/體質人類學。這個四大分支的人類學也反映在許多大學部教科書,以及許多大學的人類學課程里。在英國以及許多歐洲的大學,這些分支往往安置在不同的科系,且被視為不同的學科。 社會與文化人類學受到後現代理論嚴重影響。在1970與1980年代,有一個認識論的轉向,脫離了這個學科所熟知的實證論傳統。在這個轉向中,關於知識的本質與生產的各項議題,佔據了社會文化人類學的核心位置。相對地,考古學、生物人類學與語言人類學,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實證論。由於這種認識論上的差異,甚至導致某些人類學系分家,例如史丹佛大學在1998-9學年,「科學家」與「非科學家」分成兩個科系:人類學,以及文化與社會人類學。(稍後,在2008-9學年,史丹佛大學人類學重新整合為一個科系)。.

新!!: 民族学家和人类学 · 查看更多 »

土庫鎮

土庫鎮是中華民國臺灣省雲林縣下轄的一個鎮,位居該縣中心地帶。其農業發達,蒜頭產量約占全臺八成。.

新!!: 民族学家和土庫鎮 · 查看更多 »

周希武

周希武(),字子扬,甘肅省天水秦州人,马麒幕僚、中華民國地理學家暨民族学家。.

新!!: 民族学家和周希武 · 查看更多 »

瑪利亞·維林斯卡

利亞·維林斯卡(,),筆名瑪爾柯·沃夫喬克(),是一個烏克蘭女作家。.

新!!: 民族学家和瑪利亞·維林斯卡 · 查看更多 »

莱比锡大学

莱比锡大学(Universität Leipzig)位于德国萨克森州的莱比锡,创立于1409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现今德国管辖地区内历史第二悠久的大学,仅次于海德堡大学(1386年),另两所创建曾早于莱比锡大学的大学科隆大学(1388年—1798年,1919年重建)和埃尔福特大学(1392年—1816年,1994年重建)都曾关闭后又重开。1953年至1991年间,莱比锡大学曾名为“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 自从创建以来经历了近600年不间断的教学与科研,现在的莱比锡大学发展到了14个系、150多个研究所,有注册学生29668人(2006年冬季学期),是莱比锡最大的一所大学,萨克森州第二大的大学。著名校友有萊布尼茲、歌德、尼采、歷史學家蘭克、讓·保羅等。1879年德國生理學家威廉·馮特任萊比錫大學哲學教授時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誌著現代心理學的開端。医学专业是莱比锡大学最知名的专业。.

新!!: 民族学家和莱比锡大学 · 查看更多 »

覃乃昌

覃乃昌(),广西宜州人。中国民族学家、壮族史学家,与覃彩銮、覃圣敏一同称为广西民族研究所“三覃”。 1978年就读广西民族大学政治系,1982年毕业。1982年分配到自治区民委工作,1985年任自治区民委办公室副主任。1991年调任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1992年评为副研究员,1997年评为研究员。1997年晋升研究员职称。毕业后长期担任过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理工大学的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致力于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2010年9月27日病逝于南宁。.

新!!: 民族学家和覃乃昌 · 查看更多 »

马曜

曜,字幼初,洱源县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弱冠求学,遇国家变故,颠沛流离于长江流域。其间以志士胸怀加入救亡,投身社会改造洪流。诗人情怀,烈士心性。学问及人格数十年间臻于大美,成一代宗师大家。 曾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云南民族学院院长。 1949年后,倾力于民族工作,积累大量原始素材。领导、参与抢救、整理云南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资料,其价值巨大难以估量。 主导云南民族学院期间,呕心沥血,使区区民族干部培训基地,终立中国高校之林。 暮年更结丰硕之果,以民族史、民族学、比较研究的开创性成果绚烂于世,培育后学,促进民族教育,在学问人格两方面育成大量人才。 89之际,忧国民而仗义执言,唯心之所从,不以利害。自己无错,拒所谓检讨,高标特立。.

新!!: 民族学家和马曜 · 查看更多 »

鳥居龍藏

鳥居龍藏(とりい りゅうぞう,1870年5月4日-1953年1月14日),是一位生於日本德島縣的人類學家、民族学家、考古學家及民俗學家。.

新!!: 民族学家和鳥居龍藏 · 查看更多 »

费孝通

费孝通,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新!!: 民族学家和费孝通 · 查看更多 »

黄现璠

(),原名甘锦英,生于清朝广西新宁州(现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壮族。是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早年因家贫,求学之路颇为艰辛。在北京师范大学从预科、本科到研究生就读九年。主攻历史、民族和教育学。其后,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大学院,主攻东洋史。回国后,先后在不同大学任教,是壮族历史上首位大学教授。他生前在教学和研究方面,涉及颇广,范围涵盖:中国通史、先秦史、中古史、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民族学、语言学和壮学研究成果丰硕,影响深远,许多作品因其具有重要价值和开拓意义,而被多次再版。其著《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之探讨》的发表,由此产生广泛影响形成的“无奴学派”,使其成为该派创始人。他较早及多次领导开展少数民族田野调查,完成的《壮族简史》等一系列有关少数民族的开拓性研究成果,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少数民族田野调查先驱,壮学开山祖师。也被誉为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 由于他长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和工作,从事学术研究、办学和教书育人。桃李不言蹊自成,众多的门人、弟子和学生受其影响,热衷少数民族研究,从而形成了中国第一个民族学派“八桂学派”,因此称他为该派的领袖。 其人为人处世:“不学『千人之诺诺』,而作『一夫之谔谔』”“挺起脊梁敢作敢言堪作群里喉舌”。毕生敢于对抗强权。因此政治仕途坎坷,屡遭磨难。先后被国共两党打成左派或右派。特别是1957年错划为中国历史学界和壮族头号大右派,使其受迫害二十年。在他的两次人生转折期间,曾任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民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访问团广西分团副团长,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副组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编辑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国民族学研究会顾问,第一、二届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副会长。 去世后,鉴于黄现璠生前对国家民族文化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他的骨灰盒安置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烈士陵园”第一室。1999年11月,广西师范大学隆重举办“黄现璠教授诞辰一百年纪念座谈会”,会后广西师大编印《黄现璠教授诞辰百年纪念文集》一册。现在广西师范大学和桂林中学分别设立有“黄现璠少数民族奖学金”和“黄现璠奖学金”。桂林的重点中学“桂林中学”设有“黄现璠奖学金”。.

新!!: 民族学家和黄现璠 · 查看更多 »

阿伊努族

阿伊努族(阿伊努語:Aynu),是日本北方的一个原住民族群,或譯愛努人、愛奴人、阿衣奴人(元代、明代又有譯為骨嵬、苦夷和庫野),主要聚居在庫頁島和北海道、千島羣島及堪察加1。在阿伊努語中,「阿伊努」即「人」的意思。至今,很多阿伊努人都希望人們稱謂他們為「ウタリ」(日語羅馬拼音:Utari,阿伊努語中「夥伴」的意思)。在官方文獻中,「阿伊努」和「烏塔利」此兩種稱呼都有。由於已被同化入日本人之中,纯阿伊努人血統基本上已经消失。 官方估计,人口约25,000,非官方数字為200,000人以上。自1899年3月2日颁布《北海道旧土人保護法》後,阿伊努人被迫學習日語,須採用日本名字,責令停止宗教習俗,成為部落民的一支。二戰後,日本政府继续沿用“自古以来的居民”这样的说法,不承認有此民族的存在 ,直到2008年6月6日,日本才首次承认阿伊努人为原住民。 很多中文文獻直接用日本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蝦夷人來稱呼阿伊努人,而認為這兩者是同一個族群(例如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惟此種觀點具有爭議性。歷史上,阿伊努人亦曾經在日本本州北部居住過。 根據北海道政府在1984年進行的調查資料,當時在北海道有24,381名阿伊努人。不過,多數阿伊努人都傾向隱藏他們自己的族群性,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族源,因此,現存阿伊努人的精確人口數目難以得知。俄羅斯帝國於1897年的人口普查中,有1,446人在俄羅斯帝國使用阿伊努語作為母語,在庫頁島上有1,434人。.

新!!: 民族学家和阿伊努族 · 查看更多 »

赫爾曼·施萊格爾

赫爾曼·施萊格爾(Hermann Schlegel,),德國鳥類學家暨爬蟲兩棲類學家。由於其多數著名的研究都是在荷蘭完成,因此常也被認為是荷蘭的科學家。.

新!!: 民族学家和赫爾曼·施萊格爾 · 查看更多 »

李濟

李濟(),原名順井,字受之,改字濟之。湖北省鍾祥縣人。中華民國人類學家。是中國考古學史上首次正式進行考古發掘工作的學者,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之父”。所主持震驚世界的河南安陽殷墟發掘,使殷商文化由傳說變為信史。.

新!!: 民族学家和李濟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格·福斯特

约翰·格奥尔格·亚当·福斯特(Johann Georg Adam Forster,)是德國自然歷史學家、探險家、科學家、民族學家、旅遊作家、随笔作家、記者與革命家。在年少時,他跟隨父親作多次科學探索,包括1765年歷時3年的俄國考察和詹姆斯·庫克的第二次太平洋航行。這次旅程的記錄《世界環航中的觀察》為南太平洋與玻里尼西亞的的地理学和民族學作出重要的貢獻,在科學家與普通讀者眼中是令人尊敬的作品。因此他以22歲的年紀加入了皇家學會和被考慮為現代科學旅行文學的創建者之一;他也是科学游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返回歐洲之後,他轉向學術發展。1778年至1784年,他在卡塞爾的卡洛琳學院任教自然歷史學。後來,1784年至1787年,前往維爾紐斯大學繼續教授,直到1788年他接受美因茲大學的圖書館館長一職為止。當時他大部分的科學著作包括了民族學和植物學,但他同時為許多關於旅行和探險的書寫序及翻譯,包括了詹姆斯·庫克日誌的德文翻譯。 作為德國啟蒙時期的中心人物,他有很多追隨者,包括了他的密友-利希滕貝格。他的思想和人格強烈影響19世紀其中一名最偉大的德國科學家亞歷山大·洪堡。1790年,他與亞歷山大·洪堡旅行萊茵河下游各地,譬如荷蘭、比利時、英國、法國,最後返回美因茲。1792年11月,美因茲為法國革命軍隊佔領,他成了雅各賓黨俱樂部-「自由與平等之友協會」其中一名創會成員,在美因茲共和國(Mainzer Republik)(德國最早的共和黨州份)扮演領導角色。1793年7月,當他以美因茲共和國代表的身分於巴黎出現,普魯士與奧地利聯合重奪美因茲,並宣佈福斯特為被放逐者。自此他不能返回德國,與親友相隔異地。最終在1794年於巴黎病逝。.

新!!: 民族学家和格奥尔格·福斯特 · 查看更多 »

方国瑜

方国瑜(),字瑞丞,云南丽江人,纳西族。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方志学家和教育家。.

新!!: 民族学家和方国瑜 · 查看更多 »

文化區

文化區(Cultural area)是指文化較接近的地區。此概念與另一個類似的概念「文化圈」(德文:Kulturkreis)的意思並不盡相同,後者現時在日本非常流行。.

新!!: 民族学家和文化區 · 查看更多 »

1818年

没有描述。

新!!: 民族学家和1818年 · 查看更多 »

1881年

没有描述。

新!!: 民族学家和1881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民族學家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