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民主集中制

指数 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democratic centralism)是列宁提倡的一种进行决策的组织原则。冷战时期,曾经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中广泛实行。.

98 关系: 卢森堡主义反右运动台灣青年公共事務協會大清洗委員會制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批评对毛泽东的评价尤里·奥西波维奇·马尔托夫工人共产党 (挪威)不可能主义两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中央委员会中央集权中俄关系中國國民黨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会议列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集体领导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代表獨立候選人中華民國歷史东德色彩的社会主义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党(北库尔德斯坦-土耳其)专政一国两制习近平核心体制习李体制人民民主专政五權憲法争取第五国际联盟強制委任德国统一社会党德莱昂主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地方主義...匈牙利民主化運動國民大會國民教育服務中心列宁主义列寧式政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产主义共产党共產主義國家共產主義者同盟創制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倡議獨裁政體第一书记 (中国)美國共產黨生活书店荷兰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首都中学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马克思主义议行合一越南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越南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越南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黨國體制赵紫阳葡萄牙共產黨邓小平邓小平理论金钱政治苏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列表老挝人民革命党東德欧洲共产主义民主制度分类民主集權制江亢虎法治斯大林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潮流系文化大革命日本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悉尼·胡克改革开放政党曾成杰案 扩展索引 (48 更多) »

卢森堡主义

卢森堡主义(Luxemburgism)是一种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基于罗莎·卢森堡的著作中体现的政治思想而形成。这个词最初是由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在谴责卢森堡的追随者偏离传统的列宁主义时使用,但现在这个词已经被她的追随者用以自我描述了,他们认为卢森堡主义比列宁主义更接近“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罗莎·卢森堡早在1904年就批评了列宁所提倡的民主集中制,认为这是“极端的集中主义”、“无情的集中主义”。1918年,她又在《论俄国革命》中强烈批判布尔什维克党对政治自由的限制,预见性地警告他们的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将会走向独裁。罗莎·卢森堡主张无产阶级专政,但反对一党专政。在此方面,她撰写了文章《自由的定论》。 和罗莎·卢森堡一样,卢森堡主义者既认同俄国革命的意义,也对斯大林主义高度集权的政治实践和理论进行了严厉批判。.

新!!: 民主集中制和卢森堡主义 · 查看更多 »

反右运动

反右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7年发起的第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大型政治运动,是在“整风运动”过程中又掀起了“反右运动”。前者“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内的整风,后者“反右运动”主要结果是给中共党内外大量人员确定了“右派”身份。对于反右运动,改革开放后,中共承认在执行过程中有“扩大化”问题,即“反右扩大化”。政府给大批“错划右派”者予以“纠正”,未被纠正的右派「維持原案,只摘帽子,不予改正,不予平反」。.

新!!: 民主集中制和反右运动 · 查看更多 »

台灣青年公共事務協會

台灣青年公共事務協會是一個登記於台灣內政部的全國性社會團體,現任理事長為王俊元。.

新!!: 民主集中制和台灣青年公共事務協會 · 查看更多 »

大清洗

大清洗(Большая чистка),一譯「大整肅」、「大清掃」,是指在1930年代,蘇聯在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執政下爆發的一場政治鎮壓和迫害運動。以谢尔盖·基洛夫被刺事件引发,它包括對蘇聯共產黨內部的清洗以及對無辜人員的迫害,這段時期典型的現象包括無處不在的政治審查、到處都存在的懷疑「間諜破壞」、做秀公審、關押和死刑。 大清洗在前苏联时代被称为肃反运动,然而今日的俄罗斯更多地称这段时期为“大恐怖”(Большой террор)或“叶若夫时期”(Ежовщина)。.

新!!: 民主集中制和大清洗 · 查看更多 »

委員會制

委員會制亦稱為委員制、合議制,是共和制的一种。在委員會制的運作下,行政組織的決策權及管理權,並不是由單一的領袖所擁有,而是平均由一定數目委員所組成的委員會共同行使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首長的職務與政治權力。委員會的決策,通常會按協商達致一致的原則來進行。.

新!!: 民主集中制和委員會制 · 查看更多 »

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批评

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批评是针对由官方宣扬像马列主义这样的官方思想的政党统治的一党制国家(人称“共产主义国家”)的行为的批评。.

新!!: 民主集中制和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批评 · 查看更多 »

对毛泽东的评价

对毛泽东的评价是关于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评价。直至今日,毛泽东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争议极大,评价褒贬不一。.

新!!: 民主集中制和对毛泽东的评价 · 查看更多 »

尤里·奥西波维奇·马尔托夫

尤里·奥西波维奇·马尔托夫(Ю́лий О́сипович Ма́ртов;),笔名列夫·马尔托夫(Лев Мартов),俄罗斯共产主义革命家,孟什维克的领导人。.

新!!: 民主集中制和尤里·奥西波维奇·马尔托夫 · 查看更多 »

工人共产党 (挪威)

工人共产党(Arbeidernes Kommunistparti,缩写为AKP)是挪威的一个已不存在的共产主义政党。 该党成立于1973年,当时取名为工人共产党(马列)。该党不直接参与选举,而是通过该党领导的红色选举联盟参选。党的成员有“活动义务”,这意味着他们要为党的目标而奋斗和工作。该党成员数的确切数字一直不为外界所知。2006年2月22日,工人共产党对外公布了一些党的档案,以此来反驳所有有关该党的谣言。2007年3月10日,该党和红色选举联盟合并为红党。.

新!!: 民主集中制和工人共产党 (挪威) · 查看更多 »

不可能主义

不可能主义(Impossibilism)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该理论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强调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政治、经济、社会改良的作用极其有限,改良的结果与目的往往相反,因为改良巩固了现行体制,从而确保了资本主义的延续。该理论认为,改良不应是社会主义者主要关心的议题。即使改良不会产生反作用,对于社会主义的实现也是无关紧要。 不可能主义的基本观点最早由美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丹尼尔·德莱昂提出,但当时没有产生具体的术语用以描述这一理论。1900年,第二国际巴黎代表大会召开,会上主张接受妥协条件,参加资产阶级政府的一派自称“可能派”。与此相对,反对改良、拒绝参加资产阶级政府的一派(以茹尔·盖得为代表)则被称之为“不可能派”,他们的主张也被称为“不可能主义”。 不可能主义被与反列宁主义联系起来,因为该理论也反对列宁的先锋队理论和民主集中制理论。 英国现存政党中第二古老的大不列颠社会党奉行不可能主义意识形态,该党领导着国际政党组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不可能主义 · 查看更多 »

两个中国

兩个中國是一種近現代描述兩岸關係或者國共關係的政治用語,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政治現实上作为两个主权国家或政治实体。.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两个中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法,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该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54年9月20日,首部宪法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此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宪法又经历了两次修改。现行的八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当日公布施行。八二宪法其后又经过了多次修正,形成了宪法现行文本。 现行宪法全文共4章、143条,阐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彰显了民主集中制的理念,明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主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结构,明示了中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并明列其基本国策。.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政治概况。 依照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為工人阶级領導的、以工农联盟作為基礎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杨立杰.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 · 查看更多 »

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或中央执行委员会,是部分社會團體設置的中央行政機構,多由政黨採用,尤其是共产党與社会民主党,一般多以「黨中央」、「中央黨部」或「中央」稱之,且不管其執政與否,例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一直被简称为“中共中央”。在政党内部,中央委员会由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在执政的共产党中,中央委员会在代表大会间歇期间决定党的事务,有时负责选举中央政治局成员。而非执政的共产党,一旦民主集中制的程序导致意见一致的情形,中央委员会通常被党员理解为决策中最终权力部门。 共产党以外的其他组织也可能有中央委员会,例如门诺派和匿名戒酒會,以及“为良心拒服兵役中央委员会”。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有中央委员会,他们担当着领导国家组织/行政层面组织的职责,如同各郡和州当地民主党或共和党政府内,個別的地区委员会一样的地位。或莱茵河航运中央委员会此类机构。 在中華民國政黨當中,受到長期執政的列寧式政黨中國國民黨影響,主要政黨皆以中央委員會或中央黨部做為最高行政機構。而「黨中央」一詞除了指中央委員會外,有時也指各政黨的「中央常務委員會」(簡稱「中常會」),由中央委員會成員中選出數名中央常務委員(簡稱「中常委」)組成,參與政黨內部的核心事務,功能類似共產黨的政治局。.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央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是地方分权的对称。在中国,这种形式起源于秦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并迅速衰落。这种制度通常与君主专制相提并论,然而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必然联系。另外,也跟地方权力较大的几种政权体制作为对照。现在中央集权并没有消失,许多单一制国家仍旧实行中央集权制。.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央集权 · 查看更多 »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俄羅斯、以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罗斯联邦之間的雙邊關係。 中國和當今俄羅斯境內的民族於唐代時已有接觸,在元朝也有交流;17世纪時,俄軍入侵中國,与清軍拔剑弩张,兩國其後订立条约,此后时有往来,並保持密切的雙邊关系,但俄羅斯亦獲得了不少中國領土。1910年代,中俄兩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兩國原來的君主統治(大清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分別被推翻,共和政體(中華民國和蘇聯)成立。中華民國和蘇聯互相向對方示好,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站在同一戰線;同時中華民國與俄國之間陷入矛盾,因為蘇聯鼎力支持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华民國政府退到台灣。蘇聯率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又處處援助中國,派出的駐華大使羅申受到元首級接待。1950年代末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出現分歧,更爆發軍事衝突;蘇聯撤銷一切對華援助,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把蘇聯視為敵人,交惡30多年。中蘇關係在蘇聯將要解體時有所改善;時至今天,兩國在中亞的勢力影響上雖也存在衝突,但總體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有著友好且緊密的關係,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軍事等方面俱有合作,這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俄羅斯與西方關係惡化時尤甚。.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俄关系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

《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是由香港教育局資助,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編製,國民教育服務中心出版的一本國民教育參考書,部分內容節錄自中國大陸學者的研究及論文,並且已經向全香港的小學及中學分派。 手冊中講解中國政治體制;形容中國執政集團「進步、無私與團結」,其官員任用制度「是社會科學所言的理想型」。而美國的政黨制則被描述為「惡鬥」,影響民生。該《國情教學手冊》被香港許多人指責為是政治洗腦的教材。它的出現激化了香港國民教育的爭議。.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简称中央政法委)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80年正式设立的“党中央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其前身是“中共中央法律委员会”、“中央政法小组”等。中央政法委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央政法委书记是它的主要负责人,各委员集体研究制定工作。中共中央、省、地、县四级,均有政法委员会设置,而县以下基层党组织则不设此机构。.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少年先锋队

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中国少先队、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组织,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受权领导的群众性儿童组织。 受苏联先锋运动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曾设立多个儿童共产主义组织,如1931年在苏维埃区成立的少先队和后期的儿童团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于1949年10月13日宣布成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由原少年先锋队和儿童团合并而成,1953年6月改为现名。 中國少先队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而主要架构則源於苏联少先队。中國少先队最高機構是每5年召開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而當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則由中國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作為核心權力機構。但因為全国少工委通常1年只會召開1次會議,使得多數職權和工作都由设在共青团中央少年部内的全国少工委办公室掌握,全国少工委主任则成为主要負責人。 中國少先队申請人的加入年龄必須介於6歲至14歲間,几乎所有小学生都加入了少先队。截至2002年,少先队员1.3亿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先锋组织。 中國少先队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將自身視為代表最广大中国少年的先锋组织。其中《中國少年先锋队章程》指出中國少先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论,並將中國少先队表述為:「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国少年先锋队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为政协、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的统一战线组织、“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主要载体和实践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政治协商和咨询机关;它不属于国家机构体系,也不是立法机关。不过曾有学者建议将人民政协民意机关化和法制化,在宪法中设专章专节,确认人民政协为民意代表机构,将人民政协纳入国家机构体系,在宪法和人民政协组织法上确认人民政协的适当职权,并认为确立人民政协的上院性质并不会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 現任委員為第十三屆,於2018年3月就任。.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或政协全国委员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性组织。第一届全国政协于1949年召开,现任的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于2018年3月就职。 目前,全国政协会议一般在每年3月召开。全国政协会议闭会时,则由其产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代为行使其大部分职权。全国政协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中国国内是地位仅次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机构,在對外交往上也承担与各国政党领袖和各界人士交流沟通的角色。同时,每年基本在同期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还与全国人大会议并称为“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采取协商民主制和民主集中制。全国政协委员由各省级政协产生,但也可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各人民团体以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全国政协常委会则由全国政协全会选举产生,任期均为五年。全国政协及其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和全国政协办公楼、全国政协礼堂等处召开会议。.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簡稱中国共青團,在中国大陆常简称为团,是中国共产党的青年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团体之一。 中国共青团的前身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陳獨秀和李大釗響應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下於1920年8月成立,其全国性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则于1922年成立,初期接受第三國際的指揮和援助。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及其领导的中国共青团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青团被解散并改组为青年救国会。中共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取得胜利后,中共中央又宣布复设“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在1957年改为现名。 中國共青团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而主要架构則源於苏联的全联盟列宁主义青年共产主义联盟。中國共青团最高機構是每5年召開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而當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則由中央委員會作為核心權力機構。但因為中央委員會通常1年只會召開1次會議,使得多數職權和工作都由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央书记处掌握,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则成为团中央主要負責人。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申請人的加入年龄必須介於14歲至28歲間,共青团同时还主導和監督以14歲以下兒童組成的先锋組織中國少年先鋒隊。截至2013年,共青团员8900万人,基层团组织387.3万个,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青年组织之一。 中國共青团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將自身視為代表最广大中国青年的青年团体。其中《中國共產主义青年团章程》指出中國共青团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思想,並將中國共青团表述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此外,由共青团系统出身的官员一向在中国政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角色,被广泛称为“团派”,具有较大影响力。.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簡稱中共中央,在中共党内和中国境内也简称“黨中央”或“中央”)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中共核心权力机构。该机构自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设置,取代此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现有委員204人,中央委員主要身份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国务院组成部门正部级主要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大军区级主要领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及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等。 中央委員都有權提名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成員。另外尚有候補委員172人,他們也可参与中央委員會,但只有發言權而無表決權。當中央委員因故出缺時,候補委員可以依得票數的高低來遞補中央委員。.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是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七大到1982年十二大召開前,最高负责人职务的正式职称,简称中共中央主席。党主席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 1945年6月19日,中共中央举行第七届一中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主席兼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在会上被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此后毛泽东终身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集中制被破坏,中共中央主席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对国家大小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在国家主席和国防委员会被废除后,党主席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法律上的最高统帅。 1982年9月1日,中共召開十二大,为完善集体领导制度,决定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不再设立中央委员会主席,只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并规定,中共中央总书记职能为负责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中共八大党章中曾经表示,可以设立“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一职(設而未任);不过,当时任职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泽东最终没有出任中央委員會名誉主席,反而在中共七大、八大、九大、十大中连任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也成为毛泽东终身任职的职务。.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会议列表

本列表所列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构的各类重要会议。.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国共产党中央会议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国共产党章程》,簡稱中共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文件,只有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才能制定、修改。.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国共产党章程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於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600人、候补代表160人,代表着全国3965万党员。大会的主要议程是:(1)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2)审议和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3)按照新党章的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邓小平高度地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他还总结了新中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各项组织制度、党的纪律作了更充分、更具体的规定。新党章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仍肯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左”的错误,吸收了“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并根据新时期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210名中央委员和138名中央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72名委员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由132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过两次,第一次会议于1956年9月15日至9月27日召開,第二次会议於1958年5月5日至5月23日召开。.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集体领导制度

中国共产党集体领导制度经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省、地、县级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领导集体(如街道党工委、村党支部)实施执行。.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国共产党集体领导制度 · 查看更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倡的政治理念,指中國大陸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開放以後,在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理论及意识形态的基礎上,引入資本主義在市场经济上的部份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國在發展經濟之餘,仍然能夠保留社会主義社會的結構,维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执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代表獨立候選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代表獨立候選人是指1990年代後期開始出現的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背景的人大代表候選人。不過,這些獨立候選人中成功當選的人卻被認爲是「屈指可數」。另外,立場親中共的媒體也對他們的動機提出了質疑。.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代表獨立候選人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歷史

中華民國的歷史始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为首任临时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溥儀退位.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中華民國歷史 · 查看更多 »

东德色彩的社会主义

东德色彩的社会主义(Sozialismus in den Farben der DDR)是东德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埃里希·昂纳克在1988年年末提出的概念,意在疏远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举措。.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东德色彩的社会主义 · 查看更多 »

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большевик),旧译布尔塞维克,在俄语中意为“多数派”,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一个派别。布尔什维克派的领袖人物列宁认为,社会民主工党应该建立一个以少数“职业革命家”为核心、多数党员对其绝对服从的组织模式,即民主集中制。遭到了党内另一派的质疑和反对。1903年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派与党内的另一派孟什维克因意见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在《火星报》编辑部领导层选举时,由于布尔什维克人数多于对方,因此以俄语“多数派”得名。1917年,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以暴力夺取了俄国政权,最终在日后成为苏联共产党。虽然布尔什维克在俄语当中的意思是多数派,但是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的时候,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当中实际上一直是少数。.

新!!: 民主集中制和布尔什维克 · 查看更多 »

布尔什维克党(北库尔德斯坦-土耳其)

布尔什维克党(北库尔德斯坦-土耳其)(土耳其语:Bolşevik Partisi (Küzey Kürdistan-Türkiye),缩写为BP(KK-T))是土耳其的一个秘密的共产主义政党。1981年,土耳其共产党/马列的一些成员脱党另行组建该党。虽然该党的名称中带有“北库尔德斯坦”字样,但该党并不是一个以库尔德人为主的组织。.

新!!: 民主集中制和布尔什维克党(北库尔德斯坦-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专政

专政是一種政體形式,可能指:.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专政 · 查看更多 »

一国两制

一國兩制意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One country, two systems,Um país, dois sistema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在1980年代為了實現中國統一之目標所提出的憲法原則。最早是為了解決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臺灣後的海峽兩岸關係,蔣經國則以一國良制(One China, Better System)回應鄧小平。 後來相繼適用於過去分別為英國和葡萄牙殖民地、實施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以及澳門地區,將兩地以特別行政區的方式列為特別行政區。其中鄧小平主張在實現中國和平統一時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代表一個中國,並且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多次對外表達自身對於香港、澳門主權政策的主張,並且要求與其有所外交互動的國家應該要認識到一國兩制政策的存在。在一國兩制方針中,包括香港、澳門得以保留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政治制度,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則繼續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根據該原則,香港、澳門可以繼續擁有自己的政治制度、法律體系、經濟政策、金融事務、管治制度以及對外關係50年。.

新!!: 民主集中制和一国两制 · 查看更多 »

习近平核心体制

习近平核心体制,又称“习近平体制”或“习核心体制”,是习近平自2016年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获得“核心”称号,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以后形成以总书记为全党最高领袖的领导体制,实际取代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集体领导制度,确立了习近平作为唯一领导核心的地位。 2017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其中除了突出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党的核心地位,还规定全体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常委每年都要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这样的安排颠覆了中共十二大废除主席制以来总书记与其他政治局常委集体领导的安排,形成总书记对政治局的垂直领导,政治局委员成为总书记的下属。2018年3月,习近平首次审阅中央政治局各委员提交的报告,他又向各政治局委员提出自己对他们的重要要求,展示他作为党总书记的绝对权威。 2018年2月26日,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其中包括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中共领导机构,还改组原来的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等委员会。除此以外,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的职能扩张,这些党内机构兼并部分原来隶属于国务院行政部门的职权。新设立的委员会覆盖党政各个层面,直接向以总书记为首的中央政治局负责,其中多个重要委员会更加由习近平亲自挂帅。.

新!!: 民主集中制和习近平核心体制 · 查看更多 »

习李体制

习李体制指习近平与李克强组成的中国共产党中央第五代政治体制。2012年11月15日,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与李克强入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位列第一、第二),习近平接替胡锦涛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外界认为“习李体制”形成。习李两人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以“全票”当选十九届中央委员,并于翌日的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连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继续维持在党内首两位。.

新!!: 民主集中制和习李体制 · 查看更多 »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專政即“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施专政”,一般被认为是无产阶级专政形式的一种,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人民民主专政”最早由毛澤東提出,被写入1954年版和198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 民主集中制和人民民主专政 · 查看更多 »

五權憲法

五權憲法,由孙中山創立的憲法理論,基於三民主義理論,被中國國民黨採納,列入中国国民党党纲,後來成為《中華民國憲法》的基本理論。孙中山在十九世纪就有这种酝酿,1906年12月2日始正式见于文字。和其他三權分立的憲法不同,在於其政府的三個分支之外(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設有獨立的考試權及監察權,是為五權分立。世界憲法學家Albert P. Blaustein認為,許多現代憲法追隨《中華民國憲法》的設計,設立相對映的獨立機構,如公務員敍用委員會(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主計審計長(Comptroller and Auditor General)、行政監督察(Ombudsman)等等見《世界憲法》第32頁。.

新!!: 民主集中制和五權憲法 · 查看更多 »

争取第五国际联盟

争取第五国际联盟(League for the Fifth International,缩写为L5I)是一个托洛茨基主义国际组织。该组织原名争取革命共产主义国际运动,1990年代后期改为现名。该组织的创始成员有英国的工人力量、爱尔兰工人团体、法国的工人力量和德国的工人力量团体。在该组织于1989年召开的代表大会结束后,该组织采用了一份共同纲领:《托洛茨基主义宣言》,并以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原则,各国支部受该组织的共同决定的约束。该组织出版英语季刊《第五国际》和德语季刊《革命马克思主义》。该组织最重要的成员是英国的工人力量。.

新!!: 民主集中制和争取第五国际联盟 · 查看更多 »

強制委任

強制委任(Imperatives Mandat/Mandat impératif)或稱命令委任、委任代表制、法定委任,是指選出代表反映原選區意見,於議會內其言論及表決、須遵從其命令與訓令,否則原選區選民得罷免之。.

新!!: 民主集中制和強制委任 · 查看更多 »

德国统一社会党

德国统一社会党(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缩写为SED)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长期执政党,1946年由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两党在德国苏联占领区的组织合并而成。 虽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名义上是一个多党制国家,但实际政治权力集中在统一社会党手中,东德的其他政党起到卫星党的作用。1980年代,统一社会党拒绝效仿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推行经济改革和開放政策,仍坚持国家的民主集中制管理,直到兩德統一。.

新!!: 民主集中制和德国统一社会党 · 查看更多 »

德莱昂主义

德莱昂主义(De Leonism),偶尔会被称作马克思德莱昂主义,是委内瑞拉裔美国社会活动家丹尼尔·德莱昂发展出的一种形式的工团主义马克思主义。德莱昂是第一个美国社会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劳工党的一个早期领导人。德莱昂在同一时间内结合了新兴的工团主义理论和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德莱昂主义理论,战斗的工业工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产业工会将会带来需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变化。当共享无政府工团主义(通过工会管理工作场所)的一些特征时,社会主义劳工党作为占主导地位的无政府工团主义者的世界产业工人(IWW),德莱昂主义的实际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和现代的社会主义劳工党仍然相信有必要由中央政府来协调生产,以及除了通过工会的行动外使用一种革命性的政党中来实现其目标。.

新!!: 民主集中制和德莱昂主义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Verfassung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1949至1990年10月3日存续期间所使用的宪法。该宪法共有三个版本,最初的版本颁布于1949年10月7日,其内容与《魏玛宪法》高度相似。这一宪法最初规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联邦制的民主共和国,由于最初的宪法未能准确反映东德的政治气候,东德遂于1968年颁布了新宪法,并在1974年颁布修正案。.

新!!: 民主集中制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 · 查看更多 »

地方主義

地方主義(Localism),又稱本土主義、地方保護主義,指一個地區为维护本土社会利益而實行文化及人口保護,防止外來事物可能冲击或侵蚀本土生态。明顯地,一個發達地區的人所享有的權利或福利,比一個合法的移民多很多,或者移民根本不能享有。另一方面,由於語言和文化的不同,本地人難免與外來人發生矛盾,引發地方保護主義。在處理地方和全國的關係上的一種傾向。地方主義也是反全球化運動的一環。.

新!!: 民主集中制和地方主義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民主化運動

匈牙利民主化运动指的是1985年至1990年期间匈牙利进行的民主化运动。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相比于中东欧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更早地实行市场经济化和政治自由化,对后来苏联戈尔巴乔夫政权的经济改革有影响。但到了1980年代后半叶,由于过度投资导致对外债务增加,经济失速,而卡达尔·亚诺什因年事已高越发保守,使得其对经济自由化态度消极。1987年起因经济危机使要求卡达尔下台的呼声日高,他被迫于1988年5月引退。稳健改革派的上台,、内梅特·米克洛什、进入政治局。格罗斯试图维持一党制,波日高伊·伊姆雷等人则是激进的改革派,导入了多党制。1988年10月制定的公司法中,又将国有企业进行股份有限公司化。1989年,激进改革派加速政治改革。1月,施行集会、结社自由化,以及承认政党的成立。2月,放弃党的领导性,决定施行党政分离。4月,放弃民主集中制。 1989年5月2日,内梅特·米克洛什内阁以财政的理由,宣布。此举使想要流亡西德的东德国民纷纷来到匈牙利,通过匈牙利边境逃往资本主义世界,引起泛欧野餐,并对之后柏林墙倒塌和冷战的终结都有深远影响。 6月,恢复前总理纳吉·伊姆雷的名誉。25日,涅尔什·赖热宣布“与斯大林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决裂”,放弃一党专政,引入多党制。 同年秋季,与民主派别人士一起举行匈牙利圆桌会议。10月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的代表大会上,宣布“党的国家政党历史宣告终结”,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改为民主社会主义,并将党名改为“匈牙利社会党”。10月18日,匈牙利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确定引入市场经济、多党制民主政治,并将国名改为“匈牙利共和国”,标志着长达40年的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历史的结束。 Category:匈牙利历史 Category:东欧剧变.

新!!: 民主集中制和匈牙利民主化運動 · 查看更多 »

國民大會

国民大会(簡稱國大)是依据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代表中华民国全国国民于中枢行使政权的机构,曾为中华民国五权宪政体制中的最高权力机关。國民大會由國民大會代表(簡稱國大代表、國代)組成,其最重要職權為選舉總統與副總統,这与美國選舉人團、韓國總統朴正熙時代的統一主體國民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朝鮮的最高人民會議、前蘇聯的最高蘇維埃等代议制立法機構類似。2005年6月7日,國民大會通過立法院提出的憲法修正案,凍結與國民大會相關條文,使國民大會停止運作,改變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架構。 在法理上,《中華民國憲法》原文雖未改動,但依據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所修訂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憲法半數本文已經停止適用,將國民大會的職權轉移到其他機構或直接交付人民來行使;但因為《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有效期限為國家統一前,所以與國民大會相關的《國民大會組織法》、《國民大會職權行使法》、《國民大會同意權行使法》等相關法律仍然沒有廢止。國民大會凍結後,2012年3月第8屆立法院院會由台灣團結聯盟黨團提出上述三法的廢止案,但因屆期不連續原則,並未完成審查。.

新!!: 民主集中制和國民大會 · 查看更多 »

國民教育服務中心

國民教育服務中心,是受香港特區政府資助的機構,於2007年7月成立,主要工作是支援中小學教師推展國民教育。 由於一直製作出來的教材都被批評為不中立,被指偏向讚美中國共產黨政權,貶低民主政制,無視該政權所犯下的錯誤。甚至於2012年出版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一書,被當時擔任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以「偏頗」來評價這本教材。 其中最受批評的內容有:.

新!!: 民主集中制和國民教育服務中心 · 查看更多 »

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Ленинизм;Leninism)被称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最早是由斯大林命名,是列宁在20世纪初形成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认为列宁主义是在俄国实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修订和补充。 列宁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其它流派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列宁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先锋队理论」和帝国主义论,罗莎·卢森堡认为列宁受到了布朗基主义的影响。除此之外,列宁把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当成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途径,并且认为即使是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可以直接向社会主义转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如何取得政权”和“无产阶级政权如何治理国家”两个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分歧。以考茨基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应当致力于走合法議會斗争路線,在取得政权之后可以保留民主制度。而列宁为代表的另一派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寻求合法斗争的努力必然使其修正主义化,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而在取得政权之后,不应当保留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应实施无产阶级专政,在无产阶级获得政权之后,即使一国的资产阶级已经不存在,仍然有必要采取专政的方式保卫无产阶级政权。 斯大林篡夺苏联国家政权后,把列宁本人的思想进一步扭曲和扩大化,从而建立了极权主义体制。不少反對者认为,列宁主义体现了暴力、集权、不尊重人权,给人类带来灾难,值得人们进行深刻反省。但是,一些自称为经典列宁主义者和托洛茨基主义者的人则认为,列宁本人的思想实际上更倾向于实行社会主义多党制和工人民主,这与斯大林主义的一党专政和高度集权有本质区别。.

新!!: 民主集中制和列宁主义 · 查看更多 »

列寧式政黨

列寧式政黨,意指根據蘇聯革命家和蘇聯共產黨最高領袖列寧的理念,進行組織的革命黨,包括共產黨和工人黨等。 這種政黨採用民主集權制(中國共產黨稱為民主集中制)的方式來組織,形成黨國體制。.

新!!: 民主集中制和列寧式政黨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立法机关。由于採取议行合一制度,其法律地位高于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第一届全国人大于1954年召开,现任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于2018年3月就职。 目前,全国人大的全体会议一般在每年3月召开。全国人大会议闭会时,则由其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为常设立法机关,代为行使其大部分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對外交往上扮演立法機關的角色,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与国家主席共同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并称为“全国两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等法律的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中国内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间接选举产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则由全国人大会议选举产生,任期均为五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分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楼的万人大礼堂和二楼的常委会会议厅召开会议。.

新!!: 民主集中制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新!!: 民主集中制和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共产党

共产党是指奉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代表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利益的名义而成立的政党。最早的共产党被认为是1847年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现在普遍指以共产主义和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阐述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团体,以将社会推向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曾于1917年十月革命后掀起第一次浪潮(即推翻现政权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运动,当时并无其他成功案例),并于二战后掀起第二次浪潮,中華人民共和國于这一段时间基本建立起全国性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共产党与独裁政权的挂钩始于斯大林1922年当选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世称之为“斯大林主义”。.

新!!: 民主集中制和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共產主義國家

由共产主义政党(主要是共产党)长期執政的國家,通稱共產主義國家,也称作「共產政權」,係一由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使用的名詞。該詞指那些以實現共產主義理論中的社會主義社會,進而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國家。這些國家通常會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爲指導思想。通常,這些國家會自稱自己爲「社會主義國家」。大多數的共產主義國家都實行一黨制,或處於一黨獨大的狀態。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共產主義國家實現了「共產主義社會」。一個國家能否被稱爲「共產主義國家」,和它目前所處的狀態,以及它目前奉行的觀點是否遵從共產主義的觀點並沒有關係。共產主義國家這種叫法常常會引起爭論,特別是在左派之間。不少以共產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團體認爲,蘇聯以及效仿其政治制度的國家(即共產主義),這些國家都自稱自己實現了社會主義社會但還沒有達成「共產主義」,實際上實行的是國家資本主義而不是「共產主義」, M.C. Howard and J.E. King。.

新!!: 民主集中制和共產主義國家 · 查看更多 »

共產主義者同盟

共產主義者同盟(Bund der Kommunisten)是第一個建立在科學社會主義基础上的國際無產階級秘密革命組織。是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雛型。1847年6月,在倫敦由正義者同盟改組而成。馬克思,恩格斯是它的主要領導人。同盟的綱領是《共產黨宣言》,口號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盟的目的是要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統治,消滅建築在階級對立上的資產階級政權舊社會,建立無產階級,無私有財產的新社會。同盟以民主集中制為組織原則,團結了各國工人,廣泛宣傳科學社會主義。同盟成員積極參加了1848年歐洲革命,因此同盟有可能策劃這次革命。革命失敗後,同盟遭到嚴重破壞。1852年,按照馬克思的提議,同盟宣告解散。.

新!!: 民主集中制和共產主義者同盟 · 查看更多 »

創制

創制權,政治理論,由孫逸仙所提出,為三民主義的一部份。概念來自於西方直接民主中的倡議,由人民直接提出法律。在三民主義中,並沒有解釋創制權實際上應該怎麼運作,在中華民國法律中也尚沒有以創制權而產生的條文。 孫逸仙所著的三民主義中提到:人民應有選舉、罷免、創--、複決的權利。其中選舉與罷免是由人民來決定是否要任用與撤換一位政府公職人員,而創--與複決是由人民來決定一項政策法令是否該成立及推行,還是該廢除或修訂。在這裡,「創--」所指的是制度的提案、草擬、議定及頒布實施,即是由人民直接提出法律,類似於西方直接民主中的「倡議」。 中華民國憲法中所稱的創制權,源自三民主義。但是它的內涵在制憲過程中,已經經過討論與折衷,與西方所謂的倡議較為接近,與三民主義中的創制不盡相同。因此台灣政治學者,許多都認為創制權與倡議權是同義詞。.

新!!: 民主集中制和創制 · 查看更多 »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是当时中国四大中央级国立中山大学之一。武大从此开始了由专科性大学逐渐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作为国民大革命的结晶,办学时间虽短,却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新!!: 民主集中制和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 查看更多 »

倡議

倡議(Initiative),又稱人民提案權(Popular Initiative),或公民提案權(citizens' initiative),是一種公民請願權力,在得到多數人的連署後,就可強迫政府進行公民投票程序。提案權是直接民主的形式之一,對象是某個法規、憲法修正案(Constitutional amendment)、憲章修正案(charter amendment)或地方規章(Local ordinance),或是直接針對政府或國會,要求他們考慮人民的意見。.

新!!: 民主集中制和倡議 · 查看更多 »

獨裁政體

裁政體又稱獨裁體制,是政治學概念,指由一個人或少數人集團,擁有絕對政治權力而不受憲政與法律限制的政體。這種一人或少数人统治的體制,和「多数人的统治」的民主相對立。獨裁體制的統治權常由一人或一集團所壟斷,通過不同的鎮壓機制來發揮其政治權威。 獨裁體制會導致集權和極權,並違反人民主權原則,違背及權力分立和制衡等政府組織原則。近代以來的政治理論都反對獨裁政體,認為此類政體侵害和違背民眾利益,甚至危害人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 世界史上,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當時不少學者將独裁政體分為四類型:憲政獨裁、共產獨裁(名義上是無產階級專政)、反革命獨裁及法西斯獨裁,然而世界各地發展出許多不同於這些類型的獨裁如宗教獨裁、家族獨裁等。.

新!!: 民主集中制和獨裁政體 · 查看更多 »

第一书记 (中国)

一书记是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负责人、部分军队组织负责人和中国共青团主要负责人的职称,也是部分政党最高领导人(政党领袖)的职务。.

新!!: 民主集中制和第一书记 (中国) · 查看更多 »

美國共產黨

美國共産黨(Communist Party USA),简称美共(CPUSA),是美國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目前,该党办有电子刊物《人民世界》。.

新!!: 民主集中制和美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生活书店

生活书店,于1932年7月1日在上海创建。由邹韬奋在《生活》周刊社书报代办部的基础上创办的,以“努力为社会服务,竭诚谋读者便利”为宗旨,将“促进文化、服务社会”作为生活书店努力的总原则。在1930-1940年代,生活书店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图书、期刊,经过十多年独立经营,在出版界、读书界树立了极高的声誉。抗战胜利后,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与新知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等3家进行联合,后又于1948年10月全面合并,成立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目前,三联书店总店在北京,上海、香港都设有分店,继续团结作家,联系读者,出版发行优秀图书。.

新!!: 民主集中制和生活书店 · 查看更多 »

荷兰共产党

荷兰共产党(荷兰语:Communistische Partij Nederland)是荷兰历史上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1918年11月17日,由荷兰社会民主工人党左翼建立。1919年4月加入共产国际。19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工人运动,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力量发展较快。在1946年大选中获10.6%的选票,在荷兰国会二院获10个议席,成为首都阿姆斯特丹最大的党。1947年冷战爆发后,荷共力量和影响迅速下降。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分裂时期强调独立自主,70年代上半期力量有所回升。70年代中期,党的主要领导人格鲁特抛弃独立自主路线,靠拢苏共,结果导致党的力量下降,内部纷争激烈。80年代初起,党的领导决定奉行欧洲共产主义。1984年通过政治纲领,这也是荷共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目标是通过民主道路,实现“民主、人道、进步、爱好和平和自由的荷兰社会主义。”规定荷共的理论基础除马克思主义外,还包括“男女平等主义”。此后,它逐渐放弃民主集中制,推行思想多元化,将党报《真理报》向整个左翼开放。80年代中期以来,荷共力量和影响严重滑坡,议会席位越来越少。东欧剧变后,其处境日益困难。1991年6月,荷兰共产党在它的的最后一次代表大会上宣布该党并入绿色左翼,自身组织解散。反对这一决定的党员于1992年成立了荷兰新共产党。 Category:欧洲共产党 Category:荷兰政党.

新!!: 民主集中制和荷兰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共产党

西班牙共产党(西班牙語:Partido Comunista de España),简称西共(PCE),是西班牙的一个重要的左翼政党。 西班牙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11月14日,由西班牙的共产党和西班牙共产主义工人党合并而成。 1934年,西班牙共产党领导阿斯图里亚斯工人起义,建立了存在20天的工农苏维埃。在1930年代反对佛朗哥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内战时期,该党组织了7万人的人民武装,党员发展到30万。内战失败后,该党又进行了长达11年的游击战争。1977年3月,西共同意共、法共在马德里举行会议,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欧洲共产主义”的主张。同年4月,西共获得合法地位。在1979年大选中,西共获23个席位,成为议会第三大党。1978年,西共“九大”宣布奉行“欧洲共产主义”路线,主张通过多元化和民主方式走向社会主义,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劳动力量和文化力量的联盟,通过反封建、反垄断的斗争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反对任何中心或指导党,主张独立自主。此后,党内的亲苏派先后退党,并于1984年组建了得到苏联支持的西班牙人民共产党。1991年苏共被禁止活动后,西共内部的“改革派”要求解散西共,并入西共领导的左翼政党联盟联合左翼。1991年12月,西共“十四大”否决了“改革派”的主张,重申要保持党的传统,用“非教条主义的具有改革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政治行动。西共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代表大会,中央机关报是《工人世界》。在这次大会上,西共还放弃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代之以“党内民主”。此后,西共逐渐将选举职能完全交由其领导的联合左翼。.

新!!: 民主集中制和西班牙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首都中学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

“首都中学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简称联动)是文化大革命初期于1966年底成立的一个北京部分中学红卫兵的联合组织。.

新!!: 民主集中制和首都中学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马克思主义

克思主義(Marxismus)是一種以唯物主義解釋歷史、辯證法、和對資本主義批判所發展而出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世界觀。在19世紀中後期,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構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架構。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根基或方法論的寫作對現代的政治哲學和社會運動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影響,包含了其独特的哲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以及革命意識形態。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並沒有一套統一的定義,也因此它在眾多的領域和題材上出現多元的發展,導致其門下包含眾多明顯對立甚至互相衝突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学以唯物主義的立場檢視社會的發展,認為人類社會是架構在其賴以为生的經濟活動上。經濟組織的架構和生產模式被視為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政治、法律、和道德關係的根本來源(或至少發揮了主要的影響),這些社會關係進而構成了馬克思所謂的上層建築。隨著生產模式的進步,既有的社會組織和關係變得沒有效率並且與經濟活動產生衝突,這種衝突進而發展為階級鬥爭Comparing Economic System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03, by Gregory and Stuart.

新!!: 民主集中制和马克思主义 · 查看更多 »

议行合一

议行合一原始涵義是「(議會的)立法權與行政權的合一」,亦即民意代表機關同時也是行政機關,負責制定法律並執行法律,也是巴黎公社建立初期的政權組織原則。其政權組織為擁有立法權的議會在最上位,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從屬於議會。由於實行的國家大多同時實行一黨制,被认为較容易形成集權與專制。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朝鮮、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均被普遍認為實行這種政權組織形式。在一些實行獨裁的資本主義制度的政治實體中,如中华民国训政时期、国民大会实行议行合一,蘇哈托時期的印度尼西亞也實行議行合一的體制。.

新!!: 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 · 查看更多 »

越南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

越南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Đại hội Đại biểu toàn quốc Đảng Cộng sản Việt Nam),根据《越南共产党章程》规定,是越南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越南共产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列宁主义原则组建。越共党代会在闭会期间,党的领导机关是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在越共党代会上选举产生。 越共党代会由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召集,自1976年开始,每五年召开一次。由于抗法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原因,前四次党代会不定期举行。.

新!!: 民主集中制和越南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 · 查看更多 »

越南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越南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越共七大)於1991年6月24日至27日在越南河內巴亭會堂召開。越共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舉行一次。與會代表1176人代表著越南全國約210萬名持有黨員證的越共黨員。.

新!!: 民主集中制和越南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 查看更多 »

越南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越南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越共六大)於1986年12月15日至18日在越南河內召開。與會代表1129人代表着越南全國約190萬名越共黨員。此後越共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舉行一次。越共六大的準備工作自十中全會(為時19天)召開時開始。十中全會以後,地方、省市黨部開始遴選六大代表。 大會引入名為革新開放的經濟改革,並選出新一屆越共領袖。時任越共中央總書記長征沒有連任,而由阮文靈接任其職務。及後的越共六屆一中全會則選出越共第六屆政治局、第六屆書記處和中央檢查委員會的成員。大會新設一職,並選出幾位在大會舉行後退休的高官充任此職。六大強調,社會主義生產模式需要鞏固。.

新!!: 民主集中制和越南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 查看更多 »

黨國體制

國體制(简称黨國),政治學名詞,是一黨制政府的政治理想,由執政黨掌握絕對權力,代表國家行使主權,並而全面控制國家機器的政體。黨國與憲政主義國體之根本不同,在於前者的主權直接屬於黨組織而非後者的國民,即使國家憲法亦清楚表明服務黨組織。國民若希望參政,得先成為黨員甚至幹部。除非黨章特別規定,否則法律在理論上無權規範黨員;一旦黨組織介入,司法及執法機關不得審訊、偵緝甚至調查相關人士。因此黨國體制下並無所謂三權分立,因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的權力只是隸屬黨組織的不同部門而已。 黨國體制現時主要在由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國家實行,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古巴共和國,以及前共產主義國家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此外,在非共產主義國家的厄立特里亞國、德涅斯特河沿岸、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以及南蘇丹共和國等,也有類似的體制出現。歷史上奉行法西斯主義的納粹德國及其傀儡國,中國國民黨威權統治統治下的中華民國,以及二戰時期的日本也多數為黨國一體的行政體制。.

新!!: 民主集中制和黨國體制 · 查看更多 »

赵紫阳

趙紫陽,原名趙修業,中國河南省滑縣人,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代主要领导人之一。1980年代先後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被視為黨內改革派主要領袖。六四事件后被中共保守派以“分裂党和國家,支持動亂分子”(支持改革的学生及开明派领导)为由排挤下台,在江澤民和胡锦涛當政下被軟禁16年后過世。 赵紫阳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滑县工委书记、县委书记,中共豫北地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中共冀鲁豫边区地委书记,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桐柏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南阳地委书记兼南阳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副書記,中共廣東省委書記處書記、第二書記、第一書記。文化大革命时期遭迫害,此后担任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書記、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兼成都軍區第一政治委員,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曾經流傳「要吃米找萬里,要吃糧找紫陽」的說法。 赵紫阳于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先后擔任國務院總理和中共中央總書記,成為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成員。在任期間,他参与启动和领导的改革运动为中国大陆从闭关锁国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全球性的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除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外,他還积极提出并设计政治体制改革方案,打擊贪污腐败,推進改革開放的深化,曾一度被認為是鄧小平的接班人。1989年的六四事件中,趙紫陽因同情學生和反對武力鎮壓,而招致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和李鹏等人的不满,被免去黨內外一切职务,最終在軟禁中度過了生命中最后的16年,於2005年逝世。 由于赵紫阳在六四事件中的立场与态度,以及他在事后面对党内保守势力声讨时坚持己见为自己辩护,中共官方对其的评价直至其逝世仍然以加诸在他身上的“六四错误”为重点。而他大刀阔斧推进经济改革的作为、主张建立现代化政治体制的观点、响应社会各界民主诉求和反对武力镇压学生的言行以及至死不屈服于外加其罪的品格,获得了中共党内开明人士(如前人大委员长万里、前副总理田纪云等人)和海内外认同普世价值的团体或个人的广泛支持与赞誉,是现代中國民主運動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也是中共历史上少有的特立独行的领袖人物之一。赵紫阳於改革开放时期擔任總理的貢獻及經濟決策,当时被世人称为「改革開放的總工程師」;亦有人認為他才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而非鄧小平。.

新!!: 民主集中制和赵紫阳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共產黨

葡萄牙共產黨(Partido Comunista Português),简称葡共(PCP),是葡萄牙的一个共产主义政黨。该党以民主集中制為组织基礎。 葡共成立於1921年3月6日,次年加入共产国际。在1920年代後期的一次政變後,該黨被定性為非法組織。在往後的薩拉查的近50年長期獨裁時代中,葡共扮演了主要反對派角色,並持續受到政治警察PIDE的打壓迫害,包括抓捕、酷刑、被殺等威脅,逼使葡共成員只能轉入地下活動。至1974年發生流血的康乃馨革命,薩拉查建立的獨裁政權被推翻,36名原中央委員會成員被判刑,其刑期總和達300年以上。 康乃馨革命後,葡萄牙獨裁結束,葡共成為新民主政權的主要政治力量。縱使日後的東歐社會主義集團出現劇變,對葡共的影響也比较小。葡共在葡萄牙中南部的阿连特茹、里巴特茹等地区仍有廣泛支持,在首都里斯本也有一定的支持度。 葡共的青年翼是葡萄牙共产主义青年,是世界民主青年聯盟的成員。葡共現任總書記為熱羅尼莫·德索薩。葡共的官方刊物為《前进报》,於1931年創刊。葡共每年都举办规模盛大的游园活动“前进报节”。葡共一直实际控制着葡萄牙最大的工会联合会:葡萄牙总工会-全国工团。.

新!!: 民主集中制和葡萄牙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邓小平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后由啟蒙老師改名邓希贤。中国四川省广安州协兴乡(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人,祖籍江西吉水,在法国勤工儉讀期间参加了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後留學蘇聯並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复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认领导地位。1978年至1983年,任全国政协主席;1981年至1989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2年至1987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1983年至199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邓小平一生未担任中国国家元首、中国政府首脑,或中共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但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11月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一职前,普遍认为他是实际的最高领导人,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予以确认。直到今天他定下的政治及經濟路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仍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官方评价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称他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称以其部分政治理念为核心的政治理论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部分。具体来说,他的提议包括“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其政策影响到了20世纪后期每个中国人,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他推动的改革还缔造了新兴超大城市深圳市。他于1978年和1985年两次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新!!: 民主集中制和邓小平 · 查看更多 »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邓小平个人的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体现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的各种讲话、报告与会议决议之中。中国共产党将该理论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2年为基本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1982-1987年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时期,1987-1992年为理论走向成熟、确立体系的时期,1992-1997年为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时期。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称为“邓小平理论”,由此得名。该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中共党章中,成为中共指导思想之一。 邓小平理论是一场以“实事求是”为精神实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过程中产生或引用的旨在打破精神桎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的总汇。邓小平理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80年代施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密不可分。 虽然邓小平理论认为要改革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融入私有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进而达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但邓小平理论也强调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必须自始至终占有统治地位。同时,邓小平理论还认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国家不会和平演变成资本主义,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及其思想。 邓小平理论被一些过“左”思想或教条主义的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称為修正主义;他們指責,邓小平理论的政策是剝削無產階級,使资产階級興起。 在中國以外,“邓主义”(Dengism)或“邓小平主义”被理解为邓小平理论。.

新!!: 民主集中制和邓小平理论 · 查看更多 »

金钱政治

金钱政治是一些专制政府丑化民主国家大选的代名词,称民主国家的“民主”实现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这样宣传的目的是巩固自己独裁阶级的专制统治。而与此相反,在官僚资本主义体制中,会出现利用政治权利控制金融与修改法律来实现不正当资本竞争的情况。.

新!!: 民主集中制和金钱政治 · 查看更多 »

苏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列表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Генеральный секретарь ЦК КПСС)是苏联共产党领袖的头衔。在苏联历史上,这个职位往往是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代名词。除总书记外,其先后有过4个不同的名称,1917至1918年称为专职书记,1918至1919年称书记处书记,1919至1922年称责任书记,1953至1966年称第一书记。斯大林将这一职位从共产党的领袖提升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新!!: 民主集中制和苏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老挝人民革命党

老挝人民革命党(老挝语:ພັກປະຊາຊົນປະຕິວັດລາວ,Phak Pasason Pativat Lao)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执政党,也是老挝唯一的政党,奉行共产主义。它成立于1955年,原名老挝人民党,1972年在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改为现名。2006年时在全国共有14.8万多党员。 原本倾向越南,随着越南经济势力的衰弱和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党内亲中派也掌握了主要权力。 机关报为《人民之声报》(前身为1950年八月创刊于桑怒解放区的老挝爱国战线机关报《自由寮报》,1954年改名为《老挝爱国报》,1975年8月11日迁万象出版,改为现名),党中央刊物为《新曙光》(1985年3月22日创刊)。青年组织为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 现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本扬·沃拉吉,于2016年1月22日当选。.

新!!: 民主集中制和老挝人民革命党 · 查看更多 »

東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简称「民主德国」(德語縮寫:DDR)、「東德」或「民德」,是存在于1949年到1990年的一个中欧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0月7日在德国苏占区成立,首都为东柏林。民主德国位于现今德国的东北部,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与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波兰接壤,北部为波罗的海。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时与西德合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大多数人视作苏联的一个卫星国。1948年苏联占领当局将权力移交给德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随后在1949年成立。东德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不认同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1953年发生了六一七事件,苏联驻德部隊参与了镇压。东德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外逃问题,在1950年代有270万东德居民由于政治或经济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除建立两德边境外,1961年东德政府沿西柏林边境修建了柏林墙以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方,并对越境者加以射杀。另外,东德的国家安全部——史塔西对整个社会的异见者和社会活动进行着严密的监控和压制。国家教育机构被要求按照马列主义的原则培养社会主义特性的人才。政治权力在1989年前由德国统一社会党掌握,其对各岗位的干部选拔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他政党仅能通过统一社会党领导的国家阵线参与政治活动。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依照五年计划组织生产并分配消费品。其国民经济高度国有化,对先前的私有企业进行了强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以人民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贸易组织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生产单位替代。东德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且与西德相比具有较高的妇女就业率,东德也成为了当时东方阵营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家对日用消费品采取補貼措施以降低物价,然而国民经济无法满足居民对部分食品和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不得不通过从西方进口,同时增加了国家的债务。 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经济上的问题导致了东德居民的不满情绪,在昂纳克拒绝效仿苏联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后,东德的离境人数开始增加,并爆发了持续的抗议活动。1989年发生了一场非暴力的革命,当时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領導的苏联政府拒绝干涉这一事件。这场革命结束了统一社会党专制,次年举行了自由选举,随后--国际协商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最後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併入西德成为一个统一的德国。.

新!!: 民主集中制和東德 · 查看更多 »

欧洲共产主义

欧洲共产主义(Eurocommunism)是指西欧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政治路线,对斯大林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评。.

新!!: 民主集中制和欧洲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民主制度分类

民主制度是指实现民主的相关政治制度,有多种分类方式。.

新!!: 民主集中制和民主制度分类 · 查看更多 »

民主集權制

民主集權制,由中國國民黨提出的術語,為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原則。最初源自列寧提出的民主集中制,歷經孫中山及蔣中正的詮釋和應用,早期國民黨和共產黨對组织原则的解释基本相似,但有不同俄文汉译,国民党未把民主集權制寫入党章,只曾在决议案中,明文要求「民主主义的集权」。.

新!!: 民主集中制和民主集權制 · 查看更多 »

江亢虎

江亢虎(),原名绍铨,号洪水、亢庐,祖籍安徽省旌德县江村,生于江西省广信府弋阳县陶湾。中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者,中国社会党创始人,后担任汪精卫政权的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副院长等职。.

新!!: 民主集中制和江亢虎 · 查看更多 »

法治

法治(rule of law)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法治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管治国家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法治意味着每个人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包括立法者、行政官员和法官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has defined "rule of law" this way: The authority and influence of law in society, esp.

新!!: 民主集中制和法治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主义

斯大林主義(Сталинизм)狭义上是指一套以苏联1929-1953年间最高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命名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以及按照他的思想理论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体制、运行机制。其主要包括了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广泛的政治宣传手段,建立起围绕某一领导人的个人崇拜政治氛围,并以此来保持政府对全国人民的政治引导。斯大林主义的国家模式是二十世纪社会主义阵营普遍采用的一种发展方式,曾被认为是正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反斯大林主义的路线就是修正主义路线。苏联直至戈尔巴乔夫改革前基本上保持的仍是已经失去动力机制的斯大林模式。 名词“斯大林主义”最早由拉扎尔·卡冈诺维奇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自居的斯大林本人从未使用过这个词汇。 列夫·托洛茨基称斯大林主义体--为独裁政策,这个解释被反对斯大林主義的评论家们广泛运用。 斯大林主义还经常被反共主义者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该称呼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所以在广义上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被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并且延续约70年。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公开性和民主化的口号下,掀起了重评斯大林的活动。戈尔巴乔夫为了克服危机,认为“必须粉碎斯大林主义的意识形态以及有关的一切东西”,同“斯大林主义的一切形式彻底决裂”。但戈尔巴乔夫倡导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失败,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新!!: 民主集中制和斯大林主义 · 查看更多 »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创造的一个历史阶段概念,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一段时间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针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也就是俗称的“三座大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 民主集中制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 查看更多 »

新潮流系

新潮流系(簡稱新系),是民主進步黨的派系,要角包括陳菊、賴清德、蔡其昌、鄭文燦、邱太三、 陳金德、段宜康等。 早期主張「社會民主路線」,並試圖與勞動階層、社會運動團體結合,影響政策的制定與施行;主張「群眾路線」,防堵具有公職人員身分的政治人物在黨外運動和民進黨的領導和影響力(新潮流系成員早期因多從黨外雜誌編輯與社會運動途徑參與政治,未參加選舉成為候選人,故多無公職人員身分);並以台灣「島內的台灣獨立運動者」(和海外的台獨運動區別)的面目出現,推動民進黨增訂台獨黨綱。黑名單解禁後,從海外回台灣發展的台獨聯盟在台灣的發展者如張燦鍙,也和新潮流保持合作關係。民進黨在2006年決議「解散派系」後,新潮流系在名義上已經解散,但實際上在2008年轉型為台灣新社會智庫,以另一種型態存續。.

新!!: 民主集中制和新潮流系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新!!: 民主集中制和文化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日本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

日本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是一項關于《大日本帝國憲法》的修正案草案,它由日本共產黨於1946年6月29日在其機關雜誌《前衛》上發表。這項草案的發表曾引起了對太平洋戰爭後的《日本国宪法》的激烈的討論。 該草案的特點是取消了日本帝國制度,并采取共和制、民主集中制,引進的社會主義政策。.

新!!: 民主集中制和日本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 · 查看更多 »

悉尼·胡克

悉--尼·胡克(Sidney Hook,),實用主義派的美國哲學家,以對歷史哲學,教育哲學,政治理論和道德哲學的貢獻聞名。胡克在青年時擁抱共產主義,之後以批評極權主義(包括法西斯主義和馬克思列寧主義)聞名。身為一個務實的社會民主主義者,胡克有時與保守派合作,特別是在反對共產主義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認為從道德觀點,可以禁止美國共產黨和民主集中制的成員擔任公職,因為他們主張以暴力推翻民主政府。.

新!!: 民主集中制和悉尼·胡克 · 查看更多 »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12月开始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改革由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推动,在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提出。這一決策改变了中国大陆自1949年后经济上逐渐对外封闭的情况,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高速发展。 1978年前,中国大陆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和管理社会资源。改革开放以两个阶段引进市场经济原则。第一阶段从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进行,主要涉及废除农业集体制度、对外资开放本地市场和允许本地企业家开创事业,但大部分工业仍然由国家拥有和营运。第二阶段于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进行,其政策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国有企业承包制度,政府不再控制物价,并废除部分保护主义政策。尽管如此,国家仍然控制银行业和石油工业等基本行业。 改革开放使中国大陆的市场快速增长,2017年中国70%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私募市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占世界经济1%到现在的15%,仅次于美国的21%,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世界最大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家;现在中国每年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以上。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

新!!: 民主集中制和改革开放 · 查看更多 »

政党

政黨是以執政或促進和保障特定政治思想、政治利益為目標的團體。在代议制民主政體裡,政黨爭取執政一般以參加選舉為手段,並有時結成政治聯盟,在必要時聯合執政。政黨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識形態,针对国家和社会議题有各自的主张,定立政綱展示願景。 共同的利益、情感、民族、种族等都是结成政党的因素。不同的政治学家对政党有着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政党是选举工具;有人认为政党是一种权力组织;有人认为政党是谋求公职的工具;有人认为政党是人民控制政府的团体;有人认为政党是人民利益的表达渠道。 老牌民主國家和新興民主國家之經驗表明,要在長期內保持民主鞏固,即意味着一個民主國家在多大程度上能遠離國內各種對政治秩序穩定之挑戰,就要促進強而有力之政黨之發展;因此,選舉制度要鼓勵此一發展,而不是加強和推進政黨分化。若在英國、美國,多數民眾無不隸屬於政黨,故多數黨執政,即為代表國民多數之意見;諸黨聯合,即為代表民眾全體之合作。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行競爭性政黨體制,但實行較為成熟的國家主要是西歐、北美、日本及若干受美英殖民影響的國家,如印度。中國則不然,黨人之比數僅占國民全數一小部分,即使全國各黨各派聯合團結,論其數量,依然占國民全數很小一部分,这是特有之癥結。選舉制度還可以就排除那些只有少數人支持之政黨參選進行特殊設計,還可以推動或拖延政黨成為黨內領導人個人之競選工具。.

新!!: 民主集中制和政党 · 查看更多 »

曾成杰案

曾成杰案,或曾成杰等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职务侵占一案,指原湖南三馆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湘西州政协委员曾成杰等“三馆公司”相关自然人(检察院和法院认为此案非单位犯罪)分别因涉嫌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职务侵占等罪名于2008年被拘留、逮捕,2010年一审判决,2011年二审判决,该案主犯曾成杰于2013年被核准死刑并槍決的一宗非法集资刑事案件。 曾成杰案是湘西非法集资系列案件中的一件。曾成杰被官方称为“湘西非法集资案主犯”,是其中唯一被判处死刑者。2013年7月12日,在代理律师未接收死刑复核裁定书,法院未通知家属、未安排刑前与家属会见的情况下,曾成杰于长沙被执行死刑。.

新!!: 民主集中制和曾成杰案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