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比哈尔邦

指数 比哈尔邦

比哈尔邦(印地语:बिहार,乌尔都语:بہار,拉丁字母转写:)是印度东北的一个邦,传说是佛教的起源地。除印地语、乌尔都语外,比哈尔语也是该邦的官方语言,此語言包含的方言有、博杰普尔语、摩揭陀語以及迈蒂利语。華氏城與王舍城,菩提伽耶是印度佛教的重要地方。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是全印度婆羅門與賤民互鬥最嚴重的地方。恆河橫貫比哈爾邦邦境。南部為拉杰默哈爾丘陵。邦議會為兩院制。 全邦下分38縣。 比哈爾邦是主要礦產地,產雲母、煤、銅。農業產品有稻米、甘蔗、油籽、黃麻、玉蜀黍及小麥。工業產品有鋼鐵、機床工具、水泥、電機、化學肥料及紙張。.

410 关系: 加迪迈庙加迪迈节加雅加雅縣加耶劳塔哈基商甘傑縣基斯杭格阿恩杰博杰普尔语卡加里亚卡加里亞縣卡高尔卡蒂哈尔卡沙卜卡泰耶卡斯巴卡拉格普尔印度印度-塞西亞王國印度-尼泊爾友好條約印度500和1000盧比紙幣廢止事件印度城市列表印度历史印度各邦人均汽車擁有量列表印度各邦和中央直辖区首府列表印度孔雀龜印度官方语言列表印度宗教印度东部印度世界遺產名錄印度北部印度共产党(马列)临时中央委员会印度共产党(马列)党团结中央组织委员会印度共产党(马列)新民主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选举结果印度兵印度的阿富汗人印度的邦和中央直辖区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种姓制度印度種族之間的關係印度管理研究所印度独立革命运动印度独立运动印度革命社会党(马列)印度行政區電力普及率列表印度行政區歷年人口列表印度行政区人口列表印度行政区人类发展指数表印度行政区划...印度行政区面积列表印度语言印度语言列表印度黑公交轮奸案印度航空航点印度民族起义印度最多人口的城市列表印度斯坦语印度愛滋病情況印地语印裔尼泊爾人南亚语系南迪奈普县卓克华各国官方语言列表吉哈納巴德縣坎開河坎蒂塞琉古帝国塔庫拉伊塔库尔甘杰塔魯族天主教巴特那总教区天主教布尔尼亚教区天主教帕格爾布爾教區天主教伯格萨尔教区天主教穆扎法尔布尔教区天主教贝蒂亚教区奥朗格阿巴德奧蘭加巴德縣契克孟加拉 (地區)孟加拉管辖区官方语言列表小靶跳棋尼尔马利尼泊尔地震列表尼泊尔共产党(马列) (1978年)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尼波羅國工农斗争协会巴加哈巴加爾布爾縣巴劳利巴寇巴尔比加巴哈杜尔加恩杰巴克蒂亚尔普尔巴特那巴特那縣巴迪人巴格马蒂河巴斯 (種姓)巴拉希耶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帝洛巴中國 (佛教)中國-印度關係中国远征军中華民國駐印軍蘭伽公墓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希尔萨东经85度线希苏阿布克萨尔布克薩爾縣布爾尼亞縣世界大桥列表帕哈尔普尔帕格爾布爾三線棱背龜乔尔贡格乔格巴尼乔治·奥威尔亞洲國家行政區旗幟列表人民院 (印度)库斯鲁普尔伊斯拉姆普尔开姆尔县彌薩羅佛教藝術德赫里來自星星的傻瓜PK北緯26度線北緯27度線北纬25度线北迪奈普县北方邦國道101號 (印度)國道102號 (印度)國道103號 (印度)國道104號 (印度)國道105號 (印度)國道106號 (印度)國道107號 (印度)國道110號 (印度)國道2號 (印度)國道31號 (印度)哈吉普尔哈比布普尔哈拉爾科爾冈德人凱提文商业客机事故列表全印学生协会共产主义革命者全印协调委员会国道19号 (印度)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G)BIMARU皮罗皮氏似骨鮡矿难现任印度首席部长列表瞿折罗-普腊蒂哈腊王朝王舍城班卡班卡縣班乔戈尔县班曼基巴扎尔福尔贝斯甘杰科伊尔瓦尔科阿特穆尔利加恩杰穆罕默德·穆拉德·巴克什穆薩哈爾穆扎夫法尔普尔穆扎法爾布爾縣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时轮金刚灌顶法会列表第一代克莱武男爵罗伯特·克莱武笈多王朝筏馱摩那米尔加恩杰系譜學納瓦達縣素保爾縣索内普尔索拉语綠色紅梅花雀红色走廊纳尔卡蒂亚加恩杰纳瓦达纳萨尔巴里起义纳比纳加尔绍里亚帕哈里亚语绿色狩猎行动罗塞拉羅塔斯縣瑙加奇希亚瓦伊沙利縣瓦里萨利加恩杰生活的藝術基金會难近母Etisalat莫卡梅莫希乌德迪纳加尔莫蒂哈里莫蒂普尔道德纳加尔達爾班加縣達雷爾·馬哈帝菩提伽耶萨哈尔萨萨萨拉姆萨马斯蒂普尔萨蒂亚纳拉扬·辛格鐵路事故列表革命共产党靛蓝航空航点飛行寺西塔马尔希西孟加拉邦西遮娄其王朝西查姆帕蘭縣西拉奥西拉杰·乌德·达乌拉馬德普拉縣馬立克 (比哈爾)馬杜巴尼縣马尼哈里马尔豪拉马德西人马德普拉马哈拉杰加恩杰马内尔马克杜姆普尔马绍尔希马赫纳尔巴扎尔马杜巴尼詹贾尔普尔謝奧哈爾縣謝克布拉縣诺卡貝古薩萊縣賈吉曼尼制度贝古萨赖贝尔坎德贝特蒂亚贝赫阿贾坎德邦贾姆豪尔贾伊纳加尔贾穆伊贾纳克普尔罗阿德贾马尔普尔贾贾贾雅普拉卡什·纳拉扬贾格迪斯赫普尔默哈嫩達河黑心食品达尔辛格萨赖达尔邦格阿达什拉斯·曼吉迦摩缕波迪纳杰布尔县迪纳普尔尼扎马特迪格瓦拉迈尔瓦迈蒂利语錫塔馬里縣錫萬縣胡马雍舍尔沙蘭契阿南達瑪迦阿克巴阿瓦德人阿瓦德语阿萨尔加恩杰阿马尔普尔阿育王阿育王柱阿雷拉杰阿耶波多阿沃爾縣阿拉 (印度)阿拉伯裔印度人阿拉哈巴德条约阿拉里亚阿拉里亚县阿拉-恰普拉大桥蘇利南赛义德布尔市薩蘭縣钱帕蒂亚蒙吉爾縣蒙達人蒙格埃尔那烂陀寺那蘭達縣那拉扬·桑亚尔蓬蓬河锡万金奈苏尔唐甘杰苏尔王朝苏巴苏保尔苏高利英属印度雷韦尔加恩杰耆那教ISO 3166-2:IN查巴县柯柏德·甘迪恰基亚恰馬里恰马尔恰普拉恒河杰哈纳巴德東查姆帕蘭縣松河杜姆拉杜姆拉奥恩格蒂哈爾縣桑塔人桑塔利语梅吉河楚烏薩戰役毘舍離比尔普尔比哈尔语比哈尔邦行政区划比哈尔邦邦长列表比哈爾人比哈爾穆斯林比哈爾邦的帕坦人比克拉姆加恩杰毛里求斯水壩潰決事故列表沙·阿拉姆二世沙克達教沙舒賈波吉布爾縣波罗王朝泰卡里泰萊斯福爾·佈拉祺多·托波法鲁克锡亚潘查亚特制度戈加尔迪哈戈帕尔甘杰戈帕爾甘傑縣戈格里贾马尔普尔昂加地區海外藏人斯哈赫普尔斯赫奥哈尔斯赫尔加蒂斯赫伊克普拉旃陀羅摩訶菩提寺摩訶菩提寺 (蒲甘)摩揭陀語撒哈爾薩縣撒馬斯提布爾縣擁抱阿瑪扎穆伊縣拜尔加尼亚拉基萨赖拉基薩萊縣拉古纳特普尔拉姆·纳特·科温德拉姆纳加尔拉尔甘杰 (比哈尔邦)拉傑普特人拉克奥尔巴扎尔拉克希米·塔特瑪拉菲加恩杰拉金德拉·普拉萨德拉文达·普拉巴特曼努吉·巴帕依总统卫队 (印度)普加西哲普尔尼亚普尔瓦里斯哈里夫普爾比亞1770年孟加拉饑荒1901年印度人口普查1903年1934年尼泊爾-比哈爾地震1965年11月23日日食1988年尼泊爾地震1995年10月24日日食2001年印度人口普查2006年12月2008年8月2009年7月22日日食2011年錫金地震2012年印度大停电2013年6月2013年7月2014年6月2015年2015年4月尼泊尔地震2015年5月尼泊爾地震2015年尼泊爾封鎖國境事件2016年2017年印度總統選舉 扩展索引 (360 更多) »

加迪迈庙

加迪迈庙(Gadhimai Temple)位于尼泊尔,是一座印度教寺庙。.

新!!: 比哈尔邦和加迪迈庙 · 查看更多 »

加迪迈节

加迪迈节(गढ़िमाई पर्व,Gadhimai festival),是在尼泊尔加迪迈庙举办的一个印度教节日,每5年举办一次。.

新!!: 比哈尔邦和加迪迈节 · 查看更多 »

加雅

加雅,印度城市,在比哈爾邦轄區內,位於該國東北部尼連禪河畔,距離首府巴特那100公里,海拔高度111米,每年平均降雨量1,133毫米,2011年人口463,454。 加雅即菩提伽耶這一地名中的“伽耶”,屬於印度歷史名城,據說三大神之一的威世怒曾在此出現,並承諾消除眾生的業障,所以是印度人崇拜的旅遊聖地之一。因該地距佛陀悟道的菩提伽耶很近(11公里),所以也是佛教徒的朝聖地。 Category:印度城市.

新!!: 比哈尔邦和加雅 · 查看更多 »

加雅縣

加雅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始建於1865年10月3日,面積4,976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4,379,38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80人。.

新!!: 比哈尔邦和加雅縣 · 查看更多 »

加耶

加耶(Gaya),是印度比哈尔邦Gay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83197(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加耶 · 查看更多 »

劳塔哈

劳塔哈(Lauthaha),是印度比哈尔邦Purba Champar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7744(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劳塔哈 · 查看更多 »

基商甘傑縣

基商甘傑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1,884平方公里,識字率57%,2011年人口1,690,948,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98人。.

新!!: 比哈尔邦和基商甘傑縣 · 查看更多 »

基斯杭格阿恩杰

基斯杭格阿恩杰(Kishanganj),是印度比哈尔邦Kishanganj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85494(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基斯杭格阿恩杰 · 查看更多 »

博杰普尔语

博杰普尔语是比哈尔语之一,在印度的北部区域使用,包括西部邦份如比哈尔邦、恰尔康得邦西北部、北方邦的 Purvanchal 地区,以及接壤印度的尼泊尔南边平原地区。博杰普尔语也在圭亚那、苏里南、斐济、千里達及托巴哥、毛里求斯使用,可以说成在世界多个州份均有人使用。.

新!!: 比哈尔邦和博杰普尔语 · 查看更多 »

卡加里亚

卡加里亚(Khagaria),是印度比哈尔邦Khagari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45126(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卡加里亚 · 查看更多 »

卡加里亞縣

卡加里亞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1,485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1,182毫米,2011年人口1,657,59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16人。.

新!!: 比哈尔邦和卡加里亞縣 · 查看更多 »

卡高尔

卡高尔(Khagaul),是印度比哈尔邦Patn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48330(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卡高尔 · 查看更多 »

卡蒂哈尔

卡蒂哈尔(Katihar),是印度比哈尔邦Katiha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75169(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卡蒂哈尔 · 查看更多 »

卡沙卜

卡沙卜,是印度與巴基斯坦穆斯林的屠夫與肉販種姓。 他們多數在屠場與肉店工作,宰殺和販賣家禽,海鮮,家牛,山羊和綿羊(有些分支種姓專門殺羊)。他們在德里蘇丹國時代從阿拉伯來到印度,宣稱自己祖先是穆罕默德所屬的古萊什部(現在有些人已從事酒店餐飲服務)。 他們主要生活在比哈爾邦、北方邦、古吉拉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少數生活在德干。 他們是遜尼派穆斯林,說烏爾都語,他們是嚴格的內婚制,偏好在小親屬圈內擇偶。.

新!!: 比哈尔邦和卡沙卜 · 查看更多 »

卡泰耶

卡泰耶(Kataiya),是印度比哈尔邦Gopalganj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7896(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卡泰耶 · 查看更多 »

卡斯巴

卡斯巴(Kasba),是印度比哈尔邦Purni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5522(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卡斯巴 · 查看更多 »

卡拉格普尔

卡拉格普尔(Kharagpur),是印度比哈尔邦Munge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6910(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卡拉格普尔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印度-塞西亞王國

印度-塞西亚人(Indo-Scythians),是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4世纪中叶迁移到南亚的中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粟特、大夏、阿拉霍西亚、犍陀罗、信德、克什米尔、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拉贾斯坦邦、北方邦和比哈尔邦)的塞西亚人。 南亚第一位塞西亚国王莫高(公元前1世纪)在犍陀罗(今部分位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建立塞西亚政權,并逐步向印度西北部扩张。公元395年,被印度笈多王朝皇帝旃陀羅·笈多二世击败,印度-赛西亚王国在印度西北部的统治因而结束。在此之前,公元2世纪時,在南印度百乘王朝的国王征服下,塞西亚人的统治就已开始衰落。公元4世纪才被笈多王朝的旃陀罗·笈多二世完全摧毁。 塞西亚人从中亚开始侵入印度,通常被称为印度-塞西亚人入侵,在这几个世纪对南亚的历史具有显著的影响力。事实上,印度-塞西亚人的战争是因公元2世纪中亚人的游牧部落与匈奴人的冲突而引发。在印度西部的一些农业和手工业的社区源于塞西亚人。.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塞西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泊爾友好條約

印度-尼泊爾友好條約(Treaty of Peace and Friend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India and The Government of Nepal),是尼泊爾與印度兩個南亞國家之間建立緊密戰略關係的雙邊條約。 該條約於1950年7月31日在加德滿都簽署,由尼泊爾最後一位拉納家族首相莫漢·蘇姆謝爾·江格·巴哈杜爾·拉納和印度駐尼泊爾大使查德雷瓦·納拉揚·辛格簽署,“條約”第9條在當天生效。尼泊爾的拉納家族統治在條約簽署後僅3個月結束。條約允許兩國人民和貨物自由流動,並在國防和外交政策方面進行密切的合作關係。在1952年尼泊爾共產黨在中國支持下悍然奪取權力,印度和尼泊爾根據條約規定加強了軍事和情報合作,並對尼泊爾進行軍事訪問。 它有十條條款。條約規定了兩國之間永久的和平友好,兩國政府相互承諾承認和尊重彼此的完全主權,領土完整和獨立。按照第六條和第七條的規定,兩國政府同意以對等方式向另一個國家的國民提供在居住地,財產所有權,參與貿易,商業各方面享有同樣的特權。這使得尼泊爾和印度公民無障礙自由移居,或在任何一個國家開展貿易或商業活動。大量印度人在尼泊爾工作,擁有財產或做生意,相反地​​,也有許多尼泊爾人在印度自由生活,擁有財產和經營生意。 尼泊爾國王頒布了1952年“公民法”,允許印度移民到尼泊爾並獲得尼泊爾公民身份。但隨著越來越多從比哈爾邦來的印度移民開始獲得尼泊爾公民身份,大多數尼泊爾人對這一規定感到不滿。.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尼泊爾友好條約 · 查看更多 »

印度500和1000盧比紙幣廢止事件

印度500和1000盧比紙幣廢止事件,即2016年印度廢鈔令,是指2016年11月8日,印度政府宣布自2016年11月9日起废止500、1000印度卢比紙幣的事件。 2016年11月8日20点15分(印度标准时间),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一场特别电视演讲中发布公告:2016年11月9日起,中的500卢比和1000卢比紙幣于当日午夜起失效,并宣布发行500卢比和2000卢比的紙幣,民众可到银行以旧钞兑换新钞。 圣雄甘地系列的其余面值纸币仍可以继续使用,不受事件影响。印度政府声称,此项政策是为废止那些用于资助恐怖主义的这一版本的钞票以及在该国打击洗黑钱,此举亦可以减少腐败(在家中藏钱)、毒品威胁、走私的现象。.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500和1000盧比紙幣廢止事件 · 查看更多 »

印度城市列表

整篇條目的來源為由印度政府所作的「印度的人口普查」。.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印度历史

印度地区歷史悠久,是世界上较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在古印度文明滅亡後,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地區,在文化上并与当地人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历史 · 查看更多 »

印度各邦人均汽車擁有量列表

印度各邦人均汽車擁有量為印度各邦的每千人汽車擁有量,資料年份為2011年-2012年,資料來源為印度政府發布之道路運輸年報2011年-2012年。.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各邦人均汽車擁有量列表 · 查看更多 »

印度各邦和中央直辖区首府列表

印度是一个位于南亚的国家,拥有超过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印度是一个联邦立宪共和国,由包含29个邦和7个联邦属地的议会进行管理。印度各邦、本地治里和首都德里都存在沿袭西敏制的立法议会和政府,另外五个联邦属地则是由中央通过委任管理者的形式加以管治。根据《1956年国家重组法》,各邦根据语言基础加以重组,之后其行政结构大致保持不变。每一个邦和联邦属地又会再进一步划分为行政区。 各邦和联邦属地的首府按行政、立法和司法首府加以分类。行政首府是执法政府办公室的所在地,立法首府是相应议会召开的地方,而司法首府则是相应邦或属地高等法院所在地。联邦属地以一个小十字架()加以标明。.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各邦和中央直辖区首府列表 · 查看更多 »

印度孔雀龜

印度孔雀龜(Morenia petersi),又名印度沼龜,是一個在印度東北部及孟加拉被發現的龜種(在印度西部比哈爾邦亦有分佈 )。 其名字是由德國爬蟲學家威廉·彼得斯(1815-1883)的名字而命名。.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孔雀龜 · 查看更多 »

印度官方语言列表

印度不同族群人口间口头语言纷繁众多。至少30种不同的语言及2000种方言已经被辨识出来。印度宪法规定印地语、梵語和英语為印度政府的官方語言,印地語和英語这两种语言为政府交流用语言,用於議會、司法機關。另外,印度宪法亦划分出22种预定语言,这些语言出于行政目的可以为不同邦政府所采用;它们也可以作为不同邦政府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或是作为政府公务考核语言。 大体上,英语已经在1965年终止了它唯一官方语言(或与印地语相同的)的地位,但依旧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语言」的地位,直到一个被指定(负责该事宜)的委员会在经过周期性考察後决定(将官方语言)全面转换到印地语。无论如何,因为有来自许多如泰米尔纳德邦等印地语使用率很低的地区的抗议,这种「双语言」系统仍然在流行。由于印度全国正在快速工业化,以及受到国际经济交流的影响,英语仍然非常流行并且在日常商业活动和政府交流中发挥重大作用,以至于试图取代其地位的努力功效不张。.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官方语言列表 · 查看更多 »

印度宗教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宗教在这个国家及其绝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中心和决定性的角色。印度的宗教多元,主要的宗教為印度教。 發源於印度的知名宗教還有佛教、耆那教、錫克教等。.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宗教 · 查看更多 »

印度东部

印度东部是印度的一个区域,包括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比哈尔邦和贾坎德邦。地理上介于印度北部和印度东北部之间,在文化和语言上与孟加拉国有许多类似之处,该国在印度分治以前也是本地区的一部分。在该地区印度-雅利安语sMagadhi Prakrit 自古代王国摩揭陀流传下来。其中摩揭陀语和奧里萨语事实上已经一千多年保持未变,被认为是最直接的后裔。 難近母和賈格那特是该地区特别受崇拜的神祇。布里是东部印度教的朝圣中心,而布巴内斯瓦尔被称作庙宇之城。 西孟加拉的首府加尔各答是印度东部最大的都市。此外,奥里萨邦的城市布巴内斯瓦尔、克塔克和布里,西孟加拉邦的Gaur,以及比哈尔首府巴特那,在历史上更为突出。.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东部 · 查看更多 »

印度世界遺產名錄

由於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越來越受到破壞威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於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舉行第十七屆會議,並於11月16日在法國巴黎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印度自1977年11月14日批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並在1983年開始有歷史遺蹟被列入世界遺產;截至2016年7月,印度已有35處世界遺產,其中27處為文化遺產,7處為自然遺產,1處為複合遺產。 1983年,世界遺產委員會第7屆會議在義大利舉行,印度的阿格拉堡與阿旃陀石窟在會議中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這2處同時是該國首先入選的世界遺產。目前印度有44處列入候選名單,而該國的文化遺跡以出色地石雕工藝為特徵,多數列入名錄的印度寺廟以石造建成,其中並未使用灰泥,立面常有豐富地石雕藝術。近期被入選的印度世界遺產有4處,其中3處為那爛陀寺考古遺跡、干城章嘉國家公園、勒·科比意的建築作品,這3處於2016年7月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0屆會議上入選。另1處為,該景點於2017年7月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1屆會議上入選。 目前在印度的世界遺產沒有任一處被列入危險名單,但是馬納斯野生動植物保護區與亨比遺蹟群落分別在1992年與1999年被列入危險名單內,但在近年加強保護下,兩處分別在2011年與2006年移除。.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世界遺產名錄 · 查看更多 »

印度北部

印度北部是印度的一個地理區域。.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北部 · 查看更多 »

印度共产党(马列)临时中央委员会

印度共产党(马列)临时中央委员会(Provisional Central Committee,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是印度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该党的总书记是桑托什·拉纳。.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共产党(马列)临时中央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印度共产党(马列)党团结中央组织委员会

印度共产党(马列)党团结中央组织委员会(Central Organising Committee,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  Party Unity),通常称为印共(马列)党团结或简称“党团结”,是1982年至1998年存在于印度的共产主义政党。那拉扬·桑亚尔别名Naveen Prasad,是党的总书记。  《党团结》(Party Unity)是党的正式出版物。 党团结是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的前身之一。Menon, Nivedita, and Aditya Nigam.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共产党(马列)党团结中央组织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印度共产党(马列)新民主

印度共产党(马列)新民主(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 New Democracy,缩写为CPI(ML)ND)是一個印度的共產主義政黨。1988年,該黨從印度共产党(马列)脫離出來。該黨總書記為Yatendra Kumar。 該黨主要在安得拉邦進行政治活動,同時在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旁遮普邦、北方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德里、奥里萨邦、哈里亚纳邦也有地方黨組織活動。 該黨在安得拉邦議會中有一席。在耶尔兰杜選區,該黨成員Gummadi Narsaiah連續五屆任邦議員。目前一名該黨成員Umadhar Prasad Singh任比哈尔邦邦議員。 該黨同時採取议会道路和非议会道路的阶级斗争方式。该党参与选举(不像印度共产党(毛泽东主义)不参与),同時擁有一支地下游击武裝。該黨擁有兩個人民群眾自治組織,分別為服務於印度產業工人的Indian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IFTU) 和服務於印度農民和手工業者的All India Kisan-Mazdoor Sabha。該黨还领导着兩個學生聯合會。 近年来該黨开始更多地關注建立地下武裝的工作,同議會左派和溫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派别保持一定距離。.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共产党(马列)新民主 · 查看更多 »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选举结果

没有描述。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选举结果 · 查看更多 »

印度兵

西帕依(;英文:Sepoy;波斯文:سپاهی),又译印度兵、印度土兵,旧时指西方军队中的印度士兵,现今印度陆军、巴基斯坦陆军和孟加拉陆军都保留了此词语作为列兵的称呼。.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兵 · 查看更多 »

印度的阿富汗人

阿富汗人,在印度人口佔10000人,他們多是為逃避塔利班政權逼害和政治不穩而逃到印度的印度教徒和錫克人,他們多集中生活在德里。穆斯林人口佔印度的阿富汗10%,最近移民數字已有提升。 除了公民和外籍人士,有數百個印度穆斯林社群可追踪回到他們的普什圖祖先起源。在創立阿富汗現代國家之前,阿富汗人與普什圖族是同義詞。普什圖人生活在印度有悠久歷史,估計有1000000普什圖族生活在印度。.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的阿富汗人 · 查看更多 »

印度的邦和中央直辖区

印度的一級行政區包括有29个邦、6个聯邦屬地及德里国家首都辖区。29个邦每一個邦都有各自的民選政府,首都轄區与邦处相同的地位,而聯邦屬地则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的邦和中央直辖区 · 查看更多 »

印度理工學院

印度理工學院(印地語:भारतीय प्रौद्योगिकी संस्थान,英語;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簡稱IIT),是由印度政府所建設和組成的七間自治工程與技術學院。現今照著他們的估計,大學生人數有大約一萬七千名,包括研究學者在內的研究生有一萬三千名。 這七所學府是經過一段長期時期建立出來,而最早的印度理工學院1951年創立在西孟加拉邦。創建這些學院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政府剛從大英帝國得到獨立,認為必需要培養及訓練科學家和工程師。.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理工學院 · 查看更多 »

印度种姓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हिन्दू वर्ण व्यवस्था (Hindū varṇ vyavasthā),Caste system in India,或作印度卡斯特体系)是曾在印度與南亞其他地區普遍存在的一种社會體系。这种種姓制度以婆羅門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後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因此,種姓制度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群體,並與印度的社會體系、宇宙觀、宗教與人際關係息息相關,可說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範。 一般認為,印度種姓制度是西元前1500年左右,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創立的社會制度,原始的古印度文明的繼承者反倒變成了低階的種姓、征服者變成了高階種姓的人。原本的種姓制度並非要劃分階級及人的高低貴賤,而是要確保本身雅利安人的執政權和保持各種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數;但是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很多支持中心制度的專家學者在宗教、哲學、人類學上亦有提出大量種姓制度適合印度社會的理論,認為在印度種姓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且有些理論在印度非常深入人心。 印度經歷過四次改革種姓制度的時期:最早為佛教與耆那教為首,這兩個宗教都宣稱眾生平等,一開始就是為了反對不平等的種姓制度而創立的宗教,特別是佛教在日後還成為了普世宗教;第二個時期是隨著信仰伊斯蘭教的馬木留克、蒙兀爾等外來征服者統治印度,這些伊斯蘭教徒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種姓制度、大量低階種姓的人為了逃避次層次的生活改信伊斯蘭教;進入現代以後的第三個時期,在民主國家的英國統治的英屬印度時期,英國人帶來的西方平權思想很大程度上衝擊了種姓制度;最後第四個時期開始於1947年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而在實際印度社會運作與生活上,其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法律的約束力對實際生活的影響有限。.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种姓制度 · 查看更多 »

印度種族之間的關係

印度種族之間的關係涉及到印度人對其他種族的人的態度。在印度,幾乎每個省都有其民間音樂、詩歌和舞蹈,形式獨特文化,並相互影響;而印度對非印度人(尤其是非白人及黑人)普遍帶有種族歧視。.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種族之間的關係 · 查看更多 »

印度管理研究所

印度管理研究所(Indian Institutes of Management,簡稱IIMs,或譯印度管理學院),是7所印度國立商學院的總稱 ;乃自2007年7月創辦以來,專門於印度各地招收研究生以從事印度政治與經濟研究和管理顧問服務的頂尖學府。 目前IIMs於加爾各答、亞美達巴德、邦加羅爾、勒克瑙、卡利卡特、印多爾與西隆等7座城市有於既有高等教育機構升格成立並自治校務的分校。資金上,IIMs接受政府預算的注挹而屬於印度的中央政府。辦學上,IIMs提供管理研究課程(學位等同於企業管理碩士)、研究員獎學金(學位等同於博士)、高階企業管理碩士及以各產業為研究專題的課程予研究生。除了工商管理與營運專題之外,IIMs也對非營利性質或管理未臻善的產業如農業、農村發展、公共管理、能源、衛生教育有所關注,並提供企業界或專業人士公餘進修企業管理碩士的課程。.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管理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印度独立革命运动

印度独立革命运动( Revolutionary movement for Indian independence )指与印度独立运动相关的比较隐蔽的表现方式——地下组织所从事的革命活动。这些革命组织主要分布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孟加拉地区、奥里萨邦、比哈尔邦、北方邦、旁遮普地区,后来还发展到马德拉斯管辖区(马德拉斯省,Madras Presidency)和印度各地,信奉通过武装革命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随着日益上升的民族主义情绪,争取印度独立的革命组织强烈反对1905年的孟加拉分治,最终导致圣雄甘地的公民抗命运动以对抗英属印度政府。由于革命组织强烈的激进倾向,一般认为与甘地领导的有关印度独立的革命活动有本质的区别。 Category:印度独立运动.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独立革命运动 · 查看更多 »

印度独立运动

印度独立运动指为将印度从英国统治下获得独立,并组建印度民族国家的一系列努力,包括从1857年直到1947年8月15日的九十年間,印度独立之间的范围广泛的印度政治组织、哲学和起义。 最初的1857年印度起义是在服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英国军队和印度王國反抗英國而引起,英國在叛亂平定後將該地重新劃分,成為英屬印度及土邦兩地,试图发展起一个受高等教育的精英阶层。 1947年8月15日午夜,在印度分割出巴基斯坦,英属印度的歷史结束。.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独立运动 · 查看更多 »

印度革命社会党(马列)

印度革命社会党(马列)(Revolutionary Social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是一个印度共产主义政党。该党源于革命社会党。该党成立于1969年。该党活跃于北方邦。 在1971年的大选中,该党在北方邦和比哈尔邦各获一席。 在2005年的贾坎德邦邦议会选举中,有三人进入了邦议会。 Category:印度的共产党.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革命社会党(马列) · 查看更多 »

印度行政區電力普及率列表

印度行政區電力普及率列表列出印度各邦和中央直辖区家庭以電力作為照明主要來源比例,資料來源為2001年及2011年人口普查,排名則以2011年人口普查為準。.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行政區電力普及率列表 · 查看更多 »

印度行政區歷年人口列表

印度共有28個邦及7個联邦属地。印度於2011年共有12.1億人,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土地面積僅占全世界的2.4%,但人口占全世界的17.5%。中央平原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東部及西部海岸地區、德干高原地區同樣為印度人口稠密區域。拉贾斯坦邦西部的塔尔沙漠則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沙漠。 沿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北部及東北部地區存在寒漠及肥沃的谷地,由於較為惡劣的環境,使得這個區域人口密度較低。.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行政區歷年人口列表 · 查看更多 »

印度行政区人口列表

印度是一个由29个邦和7个联邦属地(简称UT)组成的联邦国家。2017年印度拥有13.24亿人口,是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只占全世界的2.4%,但占全世界17.5%的人口都居住在这里。德干高原的东部和西部沿海平原也是印度人口稠密的地区。拉贾斯坦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沙漠之一。北部和东北部沿喜马拉雅山脉的各个邦包含有寒冷干旱的沙漠和肥沃的山谷。这些邦则由于难以改变的地理障碍导致人口密度相对较小。.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行政区人口列表 · 查看更多 »

印度行政区人类发展指数表

以下是印度一级行政区划(邦、联邦属地与国家首都辖区)根据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名表。主要数据来源为印度共和国政府国家规划委员会2011年出版的《2011年国家人类发展报告》,根据2007年至2008年份的数据整理。该报告未包含少数行政区2011年度的更新数据,在以下列表中仍然采用更早的数据。2000年11月初,恰蒂斯加尔邦、贾坎德邦与北安查尔邦分别从中央邦、比哈尔邦和北方邦分出,在2001年度《报告》中计入原行政区,在2011年度报告中单计。印度东北地区除阿萨姆邦以外的曼尼普尔邦、梅加拉亚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锡金邦、特里普拉邦、阿鲁纳恰尔邦七邦合计为“东北地区”,无单一邦份的数据。此外附有由各邦政府计划部门统计的2001年、2005年最新数据,与国家报告的计算方式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行政区人类发展指数表 · 查看更多 »

印度行政区划

行印度行政区划主体上为四个层次和五个层次并存的格局,大致为一级行政区、县、乡(市)、村(镇)四级制与邦(一级行政区)、专区、县、乡(市)、村(镇)五级制。印度城市,不论大小,绝大多数隶属于县,镇与村则隶属于乡。.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印度行政区面积列表

Category:印度的邦和中央直辖区.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行政区面积列表 · 查看更多 »

印度语言

印度语言非常复杂,大约有几百种,根据1961年的统计,有1652种,根据2001年的统计,有29种语言的使用人口超过一百万,有122种语言的使用人口超过一万人,这些语言主要分属于两大语系:印欧语系的印度-雅利安语支(使用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和达罗毗荼语系(使用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2%),此外还有部分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和南亞語系蒙達語族,以及其他一些孤立语言。 印度現時主要官方语言是印地语,第二官方语言为英语,印度宪法规定“联邦官方语言为使用天城体字母的印地语”,但没有任何法律规定正式全国通用语言。.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语言 · 查看更多 »

印度语言列表

印度国有十一億人口,使用最多的語言為印地语。講印地語的人口有四億一千萬。其次講英语的人口有三億五千萬,比美國人口多五千万。.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语言列表 · 查看更多 »

印度黑公交轮奸案

印度黑公交轮奸案(2012 दिल्ली सामूहिक बलात्कार मामला、2012 Delhi gang rape)指的是在2012年12月16日晚上,印度一名女医学实习生喬蒂·辛格·潘迪(Jyoti Singh Pandey)在德里遭到了殴打和轮奸,13天后在新加坡去世。受害者Jyoti和她的男性朋友Awindra Pandey当天看完电影之后,乘坐新德里的公共汽車,但他们倆在車上受到了五名男乘客的攻击,之后Jyoti被轮奸。Jyoti曾经到Safdarjang医院接受治疗,并接受了五天葉克膜救助。12月26日,Jyoti被印度政府送往新加坡接受进一步治疗,并于12月29日因抢救无效死亡。 截止12月21日,已有包括公车司机在内的六名男子被逮捕。这一事件引起了国际关注,联合国妇女权能署强烈谴责这一事件,督促印度政府和德里政府“竭尽所能地开展激进改革,确保司法公正,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服务,来使女性的生活更加安全”。此事件亦激起了印度人的愤怒,在印度街头乃至世界各地举行抗议活动。在新德里,数千名示威者与安全部队发生冲突。类似的抗议活动发生在全国各地的主要城市。 當地時間在2013年3月11日淩晨5時左右,一名獄警在例行檢查時,發現其中一名行兇者Ram Singh已經在關押他的三號房內用衣物上吊自殺。監獄方面很快將其送往附近醫院,但不治身亡。由於Ram事前全沒自殺迹象,其手部傷患亦令他難以自製吊頸繩索,案件離奇。 2015年3月4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讲述此事件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India's Daughter)。.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黑公交轮奸案 · 查看更多 »

印度航空航点

以下为印度航空的定期航点列表。截至2015年11月,印度航空拥有83个航点,其中国内航点50个,国际航点33个。 本列表不包括印度航空快运所经营的航点,以及代码共享航点。.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印度民族起义

印度民族起义,英、法、德語等學界通稱印度叛亂(Indian Rebellion)或印度嘩變(Indian Mutiny)或印度土兵兵變(Sepoy Mutiny),印度民間通稱「大叛亂」(The Great Rebellion),指1857-1858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服役的印度土兵(Sepoy)的嘩變,起因在學界眾說紛紜,直接導火線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土兵裡盛傳有關豬油的謠言,演變成反抗東印度公司對印度土兵和正規英兵施予差別待遇。東印度公司與21個土邦聯手討伐嘩變軍隊,最終雖被剿除,惟公司管理印度的商業、軍事体制亦因而被廢,印度自此置于大英帝国內閣印度事務大臣直屬,称英属印度,英女王维多利亚兼任“印度女皇”,早已名存實亡的莫卧儿帝国正式覆滅。 土邦王公各有政治投機,旁遮普的锡克王公予以武器和人力補給;海得拉巴、迈索尔、克什米尔、特拉凡哥尔等大邦名义上顺从東印度公司。Spear, Percival (1990), A History of India, Volume 2, New Delhi and London: Penguin Books, ISBN 978-0-14-013836-8, P147–148一些小邦如阿瓦德和瓜廖尔則與印度兵同一陣線,另一個小邦占西邦的占西女王親身上陣卻墮馬被殺,因為為民捐軀而成為傳奇;印度兵眾隊各自為戰,儘管推舉了大權旁落的突厥-蒙古裔莫卧儿帝国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名義上統率各軍,實則沒有總司令,但莫卧儿帝国皇帝出山也催使一直受伊蘭斯教迫害的錫克教土邦站在英國兵一方。至1858年大致剿除(殘存零星抵抗持续至1859年)。 战事最初起於於密拉特,後蔓延至北印度和中印度廣泛地区。双方主要在今印度比哈尔邦、中央邦、北方邦以及德里一带交战。Bandyopadhyay, Sekhara (2004), From Plassey to Partition: A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New Delhi: Orient Longman, p. 523, ISBN 81-250-2596-0, P169–172.;Bose, Sugata; Jalal, Ayesha (2004), Modern South Asia: History, Culture, Political Economy (2nd ed.), London: Routledge, p. 253, ISBN 0-415-30787-2, P88–103.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民族起义 · 查看更多 »

印度最多人口的城市列表

本表所列为印度人口接近百万或百万以上的主要城市,城市汉译名源自.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最多人口的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印度斯坦语

印度斯坦语(हिन्दुस्तानी,)又称印地—乌尔都语,是语言学家对印度斯坦(即南亞北部)的印地语、乌尔都语及其相應方言的统称。这些語種的语法基本相同,都有共同的基本词汇。 印地语和乌尔都语雖同屬於印度斯坦语,但兩者使用的文字不同,前者使用天城文,後者使用波斯—阿拉伯字母。.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斯坦语 · 查看更多 »

印度愛滋病情況

根據的數據,2013年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在印度的患病率為0.27,估計印度有239萬人患有艾滋病,而英國醫學期刊在2010年估計印度艾滋病人口介於1.4至1.6百万人。在過去十年裡,印度艾滋病毒感染人數錄得50%的跌幅。.

新!!: 比哈尔邦和印度愛滋病情況 · 查看更多 »

印地语

印地语(天城文:हिन्दी或हिंदी,拉丁字母转写:)又稱北印度語,是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中印度-雅利安语支下的一种语言。印地語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八的語言,在1965年1月26日成为印度中央政府的官方語言(连同英语)。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合稱印度斯坦語)大同小異,主要區別在於前者用天城文,後者用基於阿拉伯字母的烏爾都字母,前者引进的梵语--词多一点,后者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多一些。.

新!!: 比哈尔邦和印地语 · 查看更多 »

印裔尼泊爾人

印裔尼泊尔人,是尼泊尔社会上層組成部分,也是早期印度移民後裔。目前大约四百万印裔人生活在尼泊尔。.

新!!: 比哈尔邦和印裔尼泊爾人 · 查看更多 »

南亚语系

南亚语系分布在云南、越南、老挝、缅甸、 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南部还有印度尼科巴群岛和比哈尔邦等地区,舊稱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澳亚语系)。共有一百多种语言,其中历史最久的有越南语、高棉语和孟语。传统上把南亚语系划分为孟高棉语族和蒙达语族(又译捫達語族)兩個语族,但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了其他的划分方案,例如有的學者新增了尼科巴語族和馬六甲語族。.

新!!: 比哈尔邦和南亚语系 · 查看更多 »

南迪奈普县

南迪奈普县(Dakshin Dinajpur或South Dinajpur;孟加拉语:দক্ষিণ দিনাজপুর জেলা)为印度西孟加拉邦辖县之一,隶属杰尔拜古里专区(Jalpaiguri division)。南迪奈普为1992年析西迪奈普县(Balurghat、Buniadpur)二乡置县。全县面积2,219平方公里;人口16,70,931人(201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南迪奈普县 · 查看更多 »

卓克华

卓克华()又名卓凯华,本名莫勒斯旺·拉姆昌德拉·卓克(Moreswon RamChandra Cholkar),出生于印度浦那,印度医生、胸外科专家,曾为印度援华医疗队副队长。.

新!!: 比哈尔邦和卓克华 · 查看更多 »

各国官方语言列表

这是世界上主权国家所规定的官方语言的完整列表。它包含所有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一个地区有官方地位的语言。这个列表包括所有官方语言,无论它是在全国范围通用的还是仅仅是在一个小地区通行,也不论它是主要语言还是少数民族语言。這裡包括了所有擁有官方語言以及州/省份全部地區及部份地區的地區語言及少數民族語言。这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列表,尽管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列表中。列表以该国家/地区英文名称的首字母排序。.

新!!: 比哈尔邦和各国官方语言列表 · 查看更多 »

吉哈納巴德縣

吉哈納巴德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1,569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1,074毫米,2011年人口1,124,17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16人。.

新!!: 比哈尔邦和吉哈納巴德縣 · 查看更多 »

坎開河

坎開河(英語:Kankai River;कन्काई नदी;कंकई नदी),是流經尼泊爾與印度的跨界河流,為默哈嫩達河的支流。河名「坎開」來自梵語詞彙「KANAKA」,意為黃金。 梅吉河發源於尼泊爾的。它流經尼泊爾東南部,隨後流入印度比哈爾邦,最終在基商甘傑縣注入默哈嫩達河。 坎開河流域面積。.

新!!: 比哈尔邦和坎開河 · 查看更多 »

坎蒂

坎蒂(Kanti),是印度比哈尔邦Muzaffar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0873(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坎蒂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帝国

塞琉古帝國(Αυτοκρατορία των Σελευκιδών),又稱塞琉古王朝或塞流卡斯王朝,古代中國又稱之為條支。它由亞歷山大大帝部將塞琉古一世所創建,是以叙利亞为中心,包括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在内(初期还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希臘化國家。塞琉古帝國是希臘化时期最主要的國家之一。.

新!!: 比哈尔邦和塞琉古帝国 · 查看更多 »

塔庫拉伊

塔庫拉伊,是一個生活在印度比哈爾邦和尼泊爾信仰伊斯蘭教的拉其普特人社區,人口11000人。.

新!!: 比哈尔邦和塔庫拉伊 · 查看更多 »

塔库尔甘杰

塔库尔甘杰(Thakurganj),是印度比哈尔邦Kishanganj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5288(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塔库尔甘杰 · 查看更多 »

塔魯族

塔魯族,是尼泊爾南方德赖平原地區的少數民族,也分布於印度比哈爾邦,北阿坎德邦和北方邦,可分為12個內婚制氏族。 他們的來源不清楚,拉納氏族認為自己出自拉傑普特人,而東面的塔魯族則認為出自迦毗羅衛的釋迦族 他們稱自己為森林的人,在森林進行移動耕作。他們種植水稻,芥菜,玉米和扁豆,還收集野生水果,蔬菜,藥用植物和材料等森林產品來建房並狩獵鹿,兔子和野豬,並在河流和湖釣魚。 他們有名的地方是對瘧疾的抵抗能力,在20世紀50年代台拉地區瘧疾絕跡前,他們是原住民,丘陵地區尼泊爾人如果他們在6月1日之後或11月1日之前在台拉住宿一般都會死亡,附近居住的其他民族發現瘧疾的發病率是塔魯族的近7倍。 但在20世紀5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支持尼泊爾政府根除台拉森林的瘧疾。從尼泊爾中部山區來的人遷移到台拉,並垂涎該地肥沃的土地。塔魯族失去了他們的傳統土地,成為新土地所有者的奴隸。當奇特旺成立第一個保護區時,塔魯族社區被迫從他們的傳統土地搬遷。他們被剝奪了擁有土地的任何權利,因此被迫陷入無土地和貧困的狀況。當奇特旺國家公園被指定時,尼泊爾士兵摧毀了公園邊界內的村莊,燒毀了房屋,毆打了試圖犁耕田地的人,塔魯族在槍口威脅下離開。 尼泊爾政府在2000年7月17日取締了卡邁亞債奴制,禁止任何人僱用別人作為債役勞工,並宣布將一個人作為債役勞動者的行為是非法的。雖然民主在該國得到恢復,但塔魯族社區呼籲建立一個更具包容性的民主,因為他們害怕保持為一個貧困群體。.

新!!: 比哈尔邦和塔魯族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巴特那总教区

天主教巴特那總教區(Arcidioecesis Patnensis),是羅馬天主教會以印度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為中心的一個總主教區。總教區下轄比哈爾邦南部,並轄五個教區。 2005年有教友54,120名,佔轄區總人口僅百分之0.2。由165名司鐸名管理三十三個堂區。現任總主教為威廉‧德蘇薩。 1892年4月20日自安拉阿巴德教區分出,建立監牧區。1919年5月19日升為教區。1999年3月16日升為總教區。.

新!!: 比哈尔邦和天主教巴特那总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布尔尼亚教区

天主教布爾尼亞教區(Dioecesis Purneaënsis、Diocese of Purnea) 是羅馬天主教的一個教區,包括印度比哈爾邦東北部四縣,受巴特那總教區管轄。 教區成立於1998年6月27日。2004年有教友24,391名,佔轄區總人口百分之0.3。由卅七名司鐸名管理十四個堂區。現任教區主教為安傑勒斯‧庫尤爾。.

新!!: 比哈尔邦和天主教布尔尼亚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帕格爾布爾教區

天主教帕格爾布爾教區 (Dioecesis Bhagalpurensis、Diocese of Bhagalpur)是羅馬天主教的一個教區,包括印度比哈爾邦東南部四縣和賈坎德邦東北部四縣,受巴特那總教區管轄。 同名的宗座監牧區成立於1956年8月3日,1965年1月11日升為教區。2012年有教友78,359名,佔轄區總人口百分之0.8。由121名司鐸名管理六十九個堂區。現任教區主教為古里安‧瓦利亞坎塔特爾。.

新!!: 比哈尔邦和天主教帕格爾布爾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伯格萨尔教区

天主教伯格薩爾教區(Dioecesis Buxarensis、Diocese of Buxar) 是羅馬天主教的一個教區,包括印度比哈爾邦西南部四縣,受巴特那總教區管轄。 教區成立於2005年12月12日。2012年有教友25,434名,佔轄區總人口百分之0.2。由廿九名司鐸名管理十四個堂區。現任教區主教為巴斯弟盎‧卡魯普拉。.

新!!: 比哈尔邦和天主教伯格萨尔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穆扎法尔布尔教区

天主教穆扎法爾布爾教區 (Dioecesis Muzaffarpurensis、Diocese of Muzaffarpur)是羅馬天主教的一個教區,包括印度比哈爾邦北部十二縣,受巴特那總教區管轄。 教區成立於1980年3月6日。2004年有教友4,638名,佔轄區總人口少於百分之0.1。由卅五名司鐸名管理卅七個堂區。現任教區主教為若翰‧巴普蒂斯特‧塔庫爾。.

新!!: 比哈尔邦和天主教穆扎法尔布尔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贝蒂亚教区

天主教貝蒂亞教區 (Dioecesis Bettiahensis、Diocese of Bettiahensis)是羅馬天主教的一個教區,包括印度比哈爾邦西北部五縣,受巴特那總教區管轄。 當地曾在1892年4月20日建立過宗座監牧區,1919年5月19日升為巴特那教區。而目前的教區成立於1998年6月27日。2012年有教友5,810名,佔轄區總人口少於百分之0.1。由卅六名司鐸名管理十二個堂區。目前教區主教為席位處於出缺狀態。.

新!!: 比哈尔邦和天主教贝蒂亚教区 · 查看更多 »

奥朗格阿巴德

奥朗格阿巴德(Aurangabad),是印度比哈尔邦Aurangabad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79351(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奥朗格阿巴德 · 查看更多 »

奧蘭加巴德縣

奧蘭加巴德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3,305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2,511,243,成人識字率57.0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60人。 Category:比哈尔邦辖县.

新!!: 比哈尔邦和奧蘭加巴德縣 · 查看更多 »

契克

契克,是印度北方邦和比哈爾邦的穆斯林社羣。他們也是印度政府認定的其他落後階級。.

新!!: 比哈尔邦和契克 · 查看更多 »

孟加拉 (地區)

孟加拉地区(Bengal)包含東孟加拉(East Bengal)即孟加拉国(Bangladesh),以及西孟加拉(West Bengal)即印度西孟加拉邦等地,有時包含印度比哈尔邦、特里普拉邦和奥里萨邦,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为孟加拉人,讲孟加拉語。人口的66%信奉伊斯兰教,33%信奉印度教。.

新!!: 比哈尔邦和孟加拉 (地區) · 查看更多 »

孟加拉管辖区

孟加拉管辖区,(Bengal Presidency),正式名称为威廉堡管辖区,是英属印度的一个地区,最大时包括现在的孟加拉国,印度的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比哈尔邦、奥里萨邦、北方邦、Uttarakhand、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和喜马偕尔邦和Chhatisgarh,Madhya Pradesh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部分,巴基斯坦的西北边境省和旁遮普省。缅甸,槟榔屿和新加坡在行政上也曾是管辖区的一部分,直到它们在1867年组成海峡殖民地,作为英国直辖殖民地。1699年,东印度公司宣布加尔各答为Presidency Town,但孟加拉管辖区的开始于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莫卧儿帝国皇帝和Oudh行政长官之间的1765年条约,将孟加拉、比哈尔和奥里萨置于公司管辖之下。孟加拉管辖区,与马德拉斯管辖区和孟买管辖区对照,最后包括中央省以北所有英国领地,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口到喜马拉雅山脉和旁遮普。1831年西北省成立,随后包括Oudh in 联合省(北方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整个印度北部被分为4个lieutenant-governorships :旁遮普、联合省、孟加拉和东孟加拉和 阿萨姆和西北边境省 under a Commissioner.

新!!: 比哈尔邦和孟加拉管辖区 · 查看更多 »

官方语言列表

以阿迪格語作为官方语言的有:.

新!!: 比哈尔邦和官方语言列表 · 查看更多 »

小靶跳棋

小靶跳棋(Pretwa),是流行於印度比哈爾邦的兩人棋類,是種跳棋遊戲,與大靶跳棋有關係。.

新!!: 比哈尔邦和小靶跳棋 · 查看更多 »

尼尔马利

尼尔马利(Nirmali),是印度比哈尔邦Supaul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6144(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尼尔马利 · 查看更多 »

尼泊尔地震列表

尼泊尔地震列表仅记录关于近几百年位于今尼泊尔境内发生过的,或尼泊尔境外发生的但对尼泊尔造成重大影响的主要地震。由于地处阿尔卑斯带,尼泊尔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尼泊尔历史上记录的首次地震事件为1255年6月7日发生的7.8级地震,夺走了国王的性命,并摧毁了加德满都当时三分之一的人口。尼泊尔境内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震为发生于1505年6月6日的1505年罗木斯塘地震,地震规模达到了8.2级至8.8级左右。而造成死伤最多的地震是发生于2015年4月25日的2015年4月尼泊尔地震,共造成9,018人死亡、21,952人受伤。.

新!!: 比哈尔邦和尼泊尔地震列表 · 查看更多 »

尼泊尔共产党(马列) (1978年)

尼泊尔共产党(马列)(英语:Communist Party of Nepal (Marxist–Leninist))是尼泊尔历史上的一个地下共产党。该党成立于1978年,由全尼泊尔共产主义革命者协调委员会(马列)的成员建立,时间是1978年12月26日到1979年1月1日,第一任秘书长是C.P. Mainali。.

新!!: 比哈尔邦和尼泊尔共产党(马列) (1978年) · 查看更多 »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尼泊尔语:नेपाल कम्युनिष्ट पार्टी (माओवादी केन्द्र)),简称尼共(毛中心),是尼泊尔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是普拉昌达。1994年,以普拉昌达为首的一个派别从尼泊尔共产党(团结中心)分裂出来,另组新党,也以尼泊尔共产党(团结中心)为名。1995年,该党改称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2009年1月,尼泊尔共产党(团结中心-火炬)并入该党,该党遂改名为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 2016年5月19日,其它9个毛主义政党和派别并入该党,形成“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2018年5月17日,该党与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合并为尼泊尔共产党。 该党曾是南亚毛主义政党和组织协调委员会的成員。.

新!!: 比哈尔邦和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 · 查看更多 »

尼波羅國

尼波羅國(लिच्छवी वंश)是尼泊尔第一个有明文记錄王朝,從約公元400年存續至750年,由離車族(Licchavi)建立,主要势力範圍是加德滿都谷地一帶。傳說这个王国的統治族群本来在比哈尔一地,因失勢而遷移至此,征服了土著克拉底人,建立了尼泊爾歷史上第一个印度教王国。但無任何族群和歷史上的確切證據,將他們聯繫於佛經中常提到的毘舍離離車族。.

新!!: 比哈尔邦和尼波羅國 · 查看更多 »

工农斗争协会

工农斗争协会(Mazdoor Kisan Sangram Samiti,缩写为MKSS;मजदूर किसान संग्राम समिति)是印度比哈尔邦的群众组织。MKSS由Vinayan博士、Arvind Ji和其他群众领导人于1981年创立。 MKSS的以下主要由达利特组成。 MKSS从比哈尔的贾雅普拉卡什·纳拉扬的反紧急状态斗争中涌现出来。Vinayan博士和Arvind Ji博士是JP运动的领导人,受Mahamaya Prasad Sinha的影响。他们成立了MKSS,为土地改革和最低工资而奋斗。杰哈纳巴德和加雅县为运动的震中。印度共产党(马列)团结组织(从1982年起,印度共产党(马列)党团结)与MKSS一致。印度共产党(马列)党团结作为MKSS的武装小队,面对地主的私人军队(senas)。Nedumpara, Jose J..

新!!: 比哈尔邦和工农斗争协会 · 查看更多 »

巴加哈

巴加哈(Bagaha),是印度比哈尔邦Pashchim Champar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91383(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巴加哈 · 查看更多 »

巴加爾布爾縣

巴加爾布爾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2,570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1,166毫米,2011年人口3,032,22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80人。.

新!!: 比哈尔邦和巴加爾布爾縣 · 查看更多 »

巴劳利

巴劳利(Barauli),是印度比哈尔邦Gopalganj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4643(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巴劳利 · 查看更多 »

巴寇

巴寇,是印度比哈爾邦的烏爾都語穆斯林社群。.

新!!: 比哈尔邦和巴寇 · 查看更多 »

巴尔比加

巴尔比加(Barbigha),是印度比哈尔邦Sheikhpur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8258(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巴尔比加 · 查看更多 »

巴哈杜尔加恩杰

巴哈杜尔加恩杰(Bahadurganj),是印度比哈尔邦Kishanganj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8224(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巴哈杜尔加恩杰 · 查看更多 »

巴克蒂亚尔普尔

巴克蒂亚尔普尔(Bakhtiarpur),是印度比哈尔邦Patn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2288(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巴克蒂亚尔普尔 · 查看更多 »

巴特那

巴特那(,पटना,ਪਟਨਾ),又譯帕特納,为印度比哈尔邦首府,隶属于巴特那县,古稱华氏城,2001年人口1,376,950,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希腊历史学家和外交家麦加斯梯尼在其著述的《印度志》(Indica)曾载:巴特利普特那(Pataliputra,巴特那古名)位于恒河与Arennovoas二河交汇处,长9英里、宽1.75英里。他说此地有七种职业的人,哲学家地位最高,而且不可交換工作。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变迁,现代城市巴特那位于加格拉(Ghagra)、宋河(Son)与甘达克(Ganda)三水交汇处,城区规模发展到15公里长,5到7公里宽;恒河流淌到这里看起来更像大海,气势恢宏,奔流不息。.

新!!: 比哈尔邦和巴特那 · 查看更多 »

巴特那縣

巴特那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3,202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1,130毫米,2011年人口5,772,80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03人。 Category:比哈尔邦辖县.

新!!: 比哈尔邦和巴特那縣 · 查看更多 »

巴迪人

巴迪人,是尼泊爾卡斯人中的不可接觸者團體,主要從事做鼓和樂器演奏(女性則從事賣淫)。在梵文中巴迪是指來自中東的人。 估計有40000-70000個巴迪人生活在尼泊爾,有時被稱為不可接觸者中的不可接觸者,他們幾十年來注定要通過賣淫支持他們貧困的家庭。 他們把自己起源追溯至生活在比哈爾地區的李查維人。該部落後來遷移到尼泊爾。在那裡他們收到土地和金錢,同時提供尼泊爾西部一些小統治者妃嬪。在1950年代尼泊爾民主化後地方上的王族失去了權力,巴迪人失去了靠山,最終變成了以賣淫為生。 在2005年,尼泊爾最高法院命令政府向巴迪人提供正式公民身份,提供再培訓和替代就業計劃,並向貧困家庭提供補助金。儘管有立法,社會對巴迪人的歧視仍在繼續。巴迪的活動家指責因為傳統,腐敗和尼泊爾政府的偏離,所以情況沒有變化。 巴迪現在仍然是尼泊爾西部山區最低等級的不可接觸的種姓,正統的印度教的規則要求高種姓(巴洪、塔庫里、切特里)不能讓巴迪進入他們的住處,接受他們的水或食物,使用同樣的村莊泵,或甚至刷他們, 雖然高種姓的男人被允許與巴迪妓女做愛。.

新!!: 比哈尔邦和巴迪人 · 查看更多 »

巴格马蒂河

巴格马蒂河(尼瓦尔语:बागमती खुसी,बागमती नदी),是流经尼泊尔境内及印度比哈尔邦的河流。.

新!!: 比哈尔邦和巴格马蒂河 · 查看更多 »

巴斯 (種姓)

巴斯,是一個分布印度北方邦、比哈爾邦、哈里亞纳邦和尼泊爾德賴平原的賤民種姓。.

新!!: 比哈尔邦和巴斯 (種姓) · 查看更多 »

巴拉希耶

巴拉希耶(Barahiya),是印度比哈尔邦Lakhisara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9745(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巴拉希耶 · 查看更多 »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縮寫:(EIC),通稱英國東印度公司,又稱「可敬的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縮寫:(HEIC),綽號為「约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个股份公司。西元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許狀,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組成。实际上此特许狀给予「可敬的东印度公司」於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为止,它还获得了协助统治和军事职能。.

新!!: 比哈尔邦和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 查看更多 »

帝洛巴

帝洛巴(梵語:Talika 或 Tilopada),印度噶举派开山祖师,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出生于孟加拉吉大港一个婆罗门家庭。 他曾经在比哈尔一带的寺院生活,后来受空行母指示离开。后来在西印度一带做榨芝麻油工人与在坟墓中坐禅十二年。之后在印度各地寻找上师学习。后来受金刚总持报身佛灌顶,把学得各种瑜伽形成大手印。成为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之一。他是那洛巴的上师,给他十二次大苦行十二次小苦行后为他灌顶,授他大手印法,那洛巴为他最著名弟子。 Category:大成就者 Category:孟加拉人.

新!!: 比哈尔邦和帝洛巴 · 查看更多 »

中國 (佛教)

中國(madhya-desa,majjhima-desa),又稱中天竺,在恆河流域中,以摩揭陀、憍薩羅為中心的區域,為佛陀釋迦牟尼出世及弘法之地,古印度佛教文化圈的中心。中國之外,稱為邊地。約當今印度中央邦,北方邦、比哈爾邦。.

新!!: 比哈尔邦和中國 (佛教) · 查看更多 »

中國-印度關係

中國-印度关系(China-India relations,भारत-चीन सम्बन्ध),是指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雙邊關係。中国与印度都是文明古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和相邻国家,其关系伴随着冲突与合作。 自古以來,儘管隔著高山,由於中印地理上的親近,兩大文明之間互有來往已有數千年之久。1954年两国总理实现互访,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于二国近2000公里的漫长边界和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领土纠纷,最终导致1962年的边境战争,之后关系冷淡;接着就是中、苏对抗和印、苏结盟。1976年二国恢复互派大使,双边关系逐步改善和发展。1979年印外长瓦杰帕伊访华,1988年12月印总理拉·甘地访问中国,之后高层互访开始渐渐增加。随着1998年5月印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武器试验后二国关系严重受挫,之后双边关系渐渐恢复和改善。2003年6月,瓦杰帕伊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确认发展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1月二国举行首次战略对话,温家宝总理访印并签署《中印联合声明》,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2006年和2007年分别推出中印友好年和中印旅游友好年。 由于中印漫长的边界争议没有解决,二国间缺少互信基础。但至今为止,谨慎的中国政府高层没有发出对印度挑衅性言论,印度亦未有強硬提出邊界爭議與強調「體制差異」,在兩國各退一步的前提下,目前經貿關係逐步增長,民間關係交流則亦保持不錯的正面形象。軍事上自1990年代以来中國軍費的大量增長,使印度媒体、政坛对中国威胁的论调与日俱增,印度政府高层多次表达对中国的担忧。1998年印度发展核武器便以“中国威胁”为理由,前外交部长贾斯万特·辛格在参加“21世纪民族特性与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发表“内有毛派叛乱分子分裂国家,外有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等邻国的威胁”的言论,作为印度外长的普拉纳布·慕克吉首次表示中国是“挑战”,2008年11月4日慕克吉在印度军事学院表示“在我看来,其中首要的挑战有应对中国的崛起、维持周边的和平以及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 2016年7月印度试图加入核供应国集团(NSG)的努力遇中国阻挠,双方关系开始新一轮冰冻期,7月23日印度方面宣布停止续签新华社三名驻印度记者的签证,要求其限期离境,中国政府目前还未对这一惊人举动表态, 但舆论普遍认为这将引发中印关系进一步冲突。.

新!!: 比哈尔邦和中國-印度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国远征军

中国遠征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华民國政府為支援英國軍隊在緬甸殖民地對抗日本陸軍及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補給線安全,而組建、出國作戰的國民革命軍部隊。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3個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0,000人,伤亡接近200,000人。.

新!!: 比哈尔邦和中国远征军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駐印軍蘭伽公墓

中華民國駐印軍蘭伽公墓,位於印度贾坎德邦拉姆格爾縣,1943年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遠征軍於該地安葬國軍遺骸580具,現有667具,安葬者軍階最高為少將,最低為上等兵,雖然都有墓碑,但姓名可稽者僅40位。印度媒體報導,蘭伽公墓是1944年12月由國軍將領鄭洞國所建,中央通訊社,2018年1月15日。在廣東華僑張其勇熱心奔走下,中華民國國防部於1982年撥款修繕並定名為印度蘭伽中國抗日遠征軍烈士公墓,後改為現名;2011年再次撥款修繕。.

新!!: 比哈尔邦和中華民國駐印軍蘭伽公墓 · 查看更多 »

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

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Company rule in India,又称为东印度公司治理时期,Company Raj,Raj是印地语的词汇,意为管治),指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次大陆建立的政权。东印度公司的管治始于1773年,以定都加尔各答,任命第一任总督沃伦·黑斯廷斯和确立自身对印度的直接管治为标志。在此之前,东印度公司的部队在布克萨尔战役中击败了孟加拉的军队,获得了在孟加拉和比哈尔征收税款的权利,“Diwani”。1857年,印軍爆发嘩變,导致英国国会在次年引入通过印度政府法令,将东印度公司的领土交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建立英属印度。.

新!!: 比哈尔邦和东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 · 查看更多 »

希尔萨

希尔萨(Hilsa),是印度比哈尔邦Naland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7748(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希尔萨 · 查看更多 »

东经85度线

東經85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85度的經線,是為東經85°。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亞洲、印度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東經85度線與西經9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比哈尔邦和东经85度线 · 查看更多 »

希苏阿

希苏阿(Hisua),是印度比哈尔邦Nawad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5045(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希苏阿 · 查看更多 »

布克萨尔

布克萨尔(Buxar),是印度比哈尔邦Buxa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82975(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布克萨尔 · 查看更多 »

布克薩爾縣

布克薩爾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1,62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55米,2011年人口1,707,64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52人。.

新!!: 比哈尔邦和布克薩爾縣 · 查看更多 »

布爾尼亞縣

布爾尼亞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3,229平方公里,識字率為64.49%,2011年人口3,288,478,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18人。 Category:比哈尔邦辖县.

新!!: 比哈尔邦和布爾尼亞縣 · 查看更多 »

世界大桥列表

世界大桥列表列出世界各國長度超過的橋樑。列表中收录的,尤其是很多排名靠前的桥梁属于高架桥的范畴。 目前並沒有一种统一的方法來測量橋樑的全長,列表中的數據,有些是按桥梁连续悬空部分(地面或水面以上)的总长度来测量,有些是從上橋的坡道一路測量到出口處的下坡終點,還有些則是指橋樑所跨過的兩岸距離,另外也有把所有與該橋樑有關的建築物都計入長度的例子。因此,不建议藉此列表來對橋樑做長度的排名,畢竟,有一部分数据并不精确,也可能是由估計得出。 京滬高速铁路丹昆特大橋,長度達,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桥梁,於2011年6月通車啟用。.

新!!: 比哈尔邦和世界大桥列表 · 查看更多 »

帕哈尔普尔

帕哈尔普尔(Paharpur),是印度比哈尔邦Gay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758(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帕哈尔普尔 · 查看更多 »

帕格爾布爾

帕格爾布爾(英語:Bhagalpur;天城文:भागलपुर),是印度比哈爾邦東部的一座城市,位於恆河南岸。它在比哈爾邦內僅次於巴特那,是第二大城,也是該邦東部的最大城市,人口622,537人(2011年)。它是印度東部主要的教育、商業、政治中心之一,為巴加爾布爾縣縣治所在地。該城市位於巴特那東邊220公里,蒙格埃爾東邊60公里。 帕格爾布爾發展甚早,在7世紀中國僧人玄奘、法顯到達該地時,已經印度東部最大的貿易中心之一。當地的絲綢業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因而被稱為印度的「絲城」。目前設有絲綢學院及農業大學。 Category:比哈尔邦城镇.

新!!: 比哈尔邦和帕格爾布爾 · 查看更多 »

三線棱背龜

三線棱背龜(學名:Batagur dhongoka)是潮龜屬下的一種龜。.

新!!: 比哈尔邦和三線棱背龜 · 查看更多 »

乔尔贡格

乔尔贡格(Colgong),是印度比哈尔邦Bhagal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2110(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乔尔贡格 · 查看更多 »

乔格巴尼

乔格巴尼(Jogbani),是印度比哈尔邦Arari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9962(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乔格巴尼 · 查看更多 »

乔治·奥威尔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左翼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 《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為奥威尔的传世作品。當中,奥威尔以锐目观察,批判假社会主义之名、行极权主义之实的斯大林主义;以辛辣的笔触讽刺泯灭人性的极权主义社会和追逐权力者;而小说中对极权主义政权的预言在之后的五十年中也不断地与历史相印证,所以两部作品堪称世界文坛政治讽喻小说的经典之作,其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界。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新话”、“双重思想”等词汇,皆已收入英语词典;而由他的名字衍生出的“奥威尔主义”、“奥威尔式的”等新詞,甚至成为日常通用語汇,可见奥威尔和其作品在英语国家的巨大影响。 由于历史上东西方的对峙,乔治·奥威尔的作品经常被视为反苏和反共的代名词,因而在苏联、东欧、中華人民共和國等社会主义国家遭到封杀。《一九八四》直到1985年才有简体中文版刊行,且出版初期被列为“内部读物”,只允许特定人群购买阅读。.

新!!: 比哈尔邦和乔治·奥威尔 · 查看更多 »

亞洲國家行政區旗幟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比哈尔邦和亞洲國家行政區旗幟列表 · 查看更多 »

人民院 (印度)

人民院(印地语:लोक सभा;英语:House of the People)是印度议会的下议院。人民院的议员由具有普选权的成年人直选产生。截止2009年,共选举产生了15届人民院。.

新!!: 比哈尔邦和人民院 (印度) · 查看更多 »

库斯鲁普尔

库斯鲁普尔(Khusrupur),是印度比哈尔邦Patn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2185(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库斯鲁普尔 · 查看更多 »

伊斯拉姆普尔

伊斯拉姆普尔(Islampur),是印度比哈尔邦Naland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9855(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伊斯拉姆普尔 · 查看更多 »

开姆尔县

开姆尔县是印度比哈尔邦的38个县之一,县府坐落于巴布瓦。全县面积3363 km²,人口为1284575人(2001年普查)。该县有相当大的森林、丘陵地区,现在常有山匪出没。开姆尔县是巴特那专区的一部分。.

新!!: 比哈尔邦和开姆尔县 · 查看更多 »

彌薩羅

彌薩羅(梵語:मिथिला, mithilā)是古代印度城市,隨提國的首都。彌薩羅也用來代指隨提國。彌薩羅地區位於恆河平原東北,現今比哈爾邦大部和尼泊爾的鄰近地區。彌薩羅市的位置在現今尼泊爾的賈納克布爾市。在佛教阿含經中多次提到彌薩羅。 現今邁蒂利語的名稱來自彌薩羅。 Category:佛教史地 Category:印度城市 Category:梵语词汇.

新!!: 比哈尔邦和彌薩羅 · 查看更多 »

佛教藝術

佛教藝術泛指與佛教相關的藝術,特別是雕塑、建築、繪畫等有較多歷史遺存,而文學與音樂方面作品相對較少。在2500年前,其意象和象徵意義還未發展成複雜與多樣化的體系時,佛教藝術已經開始發展。佛教藝術发源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左右,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陀涅槃之後的印度次大陆。之后,随着向亚洲其它地區和世界传播过程中与其它文化的接触,佛教艺术也隨之不断演变。 早期的佛教艺术,在本質上是遵從印度無佛像傳統的,即避免直接用人像來表現佛陀的形象,稱為無佛像時代。约在公元1世纪前後,将佛陀以人像呈現的佛像时代开始,并持续至今。随着佛教信仰的传播,佛教艺术也朝着地方化、多樣化的方向演变,以適應各國的需要。往北,它通过中亚,渗入东亚形成了佛教艺术北部的分支;往东,它一直扩张到东南亚而形成了佛教艺术南部的分支。在印度,繁荣的佛教艺术对印度教艺术发展的影响持续到公元10世纪,但随着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迅猛扩展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佛教在印度几乎消声匿迹。.

新!!: 比哈尔邦和佛教藝術 · 查看更多 »

德赫里

德赫里(Dehri),是印度比哈尔邦Rohtas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19007(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德赫里 · 查看更多 »

來自星星的傻瓜PK

《我的个神啊》(PK)是2014年的印度諷刺性喜劇,由知名導演拉库马·希拉尼拍攝。主演為寶萊塢巨星阿米爾·罕及女星艾魯絲卡·沙瑪。故事講述一名外星人來到地球並和一名記者成為朋友,對種種的宗教迷信表示質疑。此電影在印度及海外市場獲得空前成功,是印度史上最賣座寶萊塢電影名單上排名第一位,超越阿米爾·罕上一部電影《遁天神盗3》,更是首部全球票房达到1亿美元的印度电影。.

新!!: 比哈尔邦和來自星星的傻瓜PK · 查看更多 »

北緯26度線

北緯26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26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該線構成了西撒哈拉和毛里塔尼亚邊界的一段。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3小時46分鐘,正午太阳高度角87.83°,冬至晝長則為10小時31分鐘,正午太阳高度角40.17°。.

新!!: 比哈尔邦和北緯26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緯27度線

北緯27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27度的纬线。它穿過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3小時51分鐘,冬至則為10小時26分鐘。.

新!!: 比哈尔邦和北緯27度線 · 查看更多 »

北纬25度线

北纬25度线是地球上的一条纬线,横跨非洲、亚洲、印度洋、太平洋、北美洲与大西洋。 毛里塔尼亚与马里在北部的国界线即根据该纬线确定。 该纬线夏至时白昼长为13小时42分钟,冬至时则为10小时35分钟。 自本初子午线向东,北纬25度线依次经过:.

新!!: 比哈尔邦和北纬25度线 · 查看更多 »

北迪奈普县

北迪奈普县(Uttar Dinajpur或North Dinajpur;孟加拉语:উত্তর দিনাজপুর জেলা)为印度西孟加拉邦辖县之一,隶属杰尔拜古里专区(Jalpaiguri division)。北迪奈普于1992年析西迪奈普县(Raiganj、Islampur)二乡置。辖域东与孟加拉国班乔戈尔、塔古尔冈和迪奈普三县接壤,西与比哈尔邦基商甘杰 、布尔尼亚和格蒂哈尔三县毗邻,北与大吉岭、杰尔拜古里县交界,南与马尔达、南迪奈普县相连。全县地处北纬25°11' - 26°49'与东经87°49'- 90°00'之间,面积3,142平方公里;人口3,000,849人(201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北迪奈普县 · 查看更多 »

北方邦

北方邦(印地语:उत्तर प्रदेश;拉丁字母转写:)处于印度北部,和尼泊爾接壤,毗鄰國內的北阿坎德邦、喜马偕尔邦、哈里亚纳邦、拉贾斯坦邦、中央邦以及比哈尔邦。人口逾两亿,是印度人口最多的邦,亦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一級行政區。.

新!!: 比哈尔邦和北方邦 · 查看更多 »

國道101號 (印度)

國道101號(英語:National Highway 101,簡稱NH 101)是一條完全位於印度比哈爾邦的公路,全長60公里(37英里)並連接著該邦的恰普拉和穆罕默德普爾,而該國道途經的城鎮則包括賈拉普爾、普查里巴薩爾、派嘉馬爾普爾、巴尼亞普爾、薩哈吉特普爾、布哈格萬普爾哈特、馬達爾普爾和哈爾迪亞。.

新!!: 比哈尔邦和國道101號 (印度) · 查看更多 »

國道102號 (印度)

國道102號(英語:National Highway 102,簡稱NH 102)是一條完全位於印度比哈爾邦的公路,全長80公里(50英里)並連接著該邦的恰普拉和穆扎夫法爾普爾,而沿途經過的城鎮則有熱雷瓦格哈特。.

新!!: 比哈尔邦和國道102號 (印度) · 查看更多 »

國道103號 (印度)

國道103號(英語:National Highway 103,簡稱NH 103)是一條完全位於印度比哈爾邦的公路,全長55公里(34英里)並連接著該邦的哈吉普爾和穆什里格哈拉里,該國道途經的城鎮包括有查克斯坎達爾、巴巴尼馬夫、加吉普爾和哈斯拉特贊達哈。.

新!!: 比哈尔邦和國道103號 (印度) · 查看更多 »

國道104號 (印度)

國道104號(英語:National Highway 104,簡稱NH104)是一條連接著印度比哈爾邦恰基亞和納拉希亞的國道,全長160公里(99英里)並完全位於比哈爾邦境內。該國道途徑的城鎮包括馬德胡班、賈伊納加爾、希夫哈爾、西塔馬爾希和蘇爾珊德,當中由西塔馬爾希至拉希卡的約25公里路段路況較好,而從拉希卡到賈伊納加爾的路段狀況則比較差。.

新!!: 比哈尔邦和國道104號 (印度) · 查看更多 »

國道105號 (印度)

國道105號(英語:National Highway 105,簡稱NH105)是一條連接著印度比哈爾邦達爾邦格阿和賈伊納加爾的國道,全長66公里(41英里)並完全位於比哈爾邦境內。該國道途徑的城鎮包括希爾馬、拉達里、基奧蒂、阿溫什、拉希卡、普卡勞尼、卡普斯亞、洛哈、卡盧阿希和杜里帕蒂。.

新!!: 比哈尔邦和國道105號 (印度) · 查看更多 »

國道106號 (印度)

國道106號(英語:National Highway 106,簡稱NH 106)是一條連接著印度比哈爾邦比爾普爾和比赫普爾的公路,全長130公里(81英里)並完全位於比哈爾邦境內,而他途徑的城鎮則有斯姆拉希巴扎爾、皮普拉、比哈里甘、馬德普拉和基斯杭格阿恩傑。.

新!!: 比哈尔邦和國道106號 (印度) · 查看更多 »

國道107號 (印度)

國道107號(英語:National Highway 107,簡稱NH 107)是一條連接著印度比哈爾邦馬赫什克洪德和普爾尼亞的公路,全長145公里(90英里)並完全位於比哈爾邦境內,該國道途經的城鎮有桑巴爾薩拉吉、斯姆里巴赫堤亞爾普爾、薩哈爾薩、馬德普拉和班曼希。.

新!!: 比哈尔邦和國道107號 (印度) · 查看更多 »

國道110號 (印度)

國道110號(英語:National Highway 110,簡稱NH 110)是一條連接著印度比哈爾邦阿爾瓦爾和比哈爾沙里夫的公路,全長89公里(55英里)並完全位於比哈爾邦境內,而沿途經過的城鎮則有傑哈納巴德、班德胡甘吉、埃康加爾薩賴和帕爾瓦爾普爾。.

新!!: 比哈尔邦和國道110號 (印度) · 查看更多 »

國道2號 (印度)

國道2號(National Highway 2,簡稱NH2),通稱德里-加爾各答公路,是連接印度首都新德里克什米爾門和東部最大城市加爾各答的國道,是昔日連接喀布爾和孟加拉的主幹道的一部份。 全長1,465公里。經過法里達巴德(哈里亞納邦)、馬圖拉、阿格拉、菲羅扎巴德、坎普爾、安拉阿巴德、瓦拉納西(北方邦)、莫赫尼亞(比哈爾邦)、伯爾希(賈坎德邦)、阿散索爾、杜爾加布爾、巴德塔曼(西孟加拉邦)等城市。在德里進入環形路後改稱國道1號。 絕大部份路段都屬於黃金四角公路系統的一部分。 Category:印度国道 Category:哈里亚纳邦交通 Category:北方邦交通 Category:西孟加拉邦交通 Category:德里交通.

新!!: 比哈尔邦和國道2號 (印度) · 查看更多 »

國道31號 (印度)

國道31號(National Highway 31,簡稱NH31)是連接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古瓦哈蒂和比哈爾邦伯爾希的國道,是連接印度東北部和印度其他地區的唯一公路。全長1,125公里。 此路經過的其他城市包括伯克蒂亞布爾、布爾尼亞(比哈爾邦)、達爾戈拉、西里古里(西孟加拉邦)。其中布爾尼亞—格爾格利亞和比傑尼—古瓦哈蒂的路段是東西走廊的一部分。 Category:印度公路.

新!!: 比哈尔邦和國道31號 (印度) · 查看更多 »

哈吉普尔

哈吉普尔(Hajipur),是印度比哈尔邦瓦伊沙利縣的一个城镇。2001年总人口119,276。.

新!!: 比哈尔邦和哈吉普尔 · 查看更多 »

哈比布普尔

哈比布普尔(Habibpur),是印度比哈尔邦Bhagal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9360(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哈比布普尔 · 查看更多 »

哈拉爾科爾

哈拉爾科爾,是一個分布於印度北方邦和比哈爾邦的賤民穆斯林社區,多數是什葉派信徒。.

新!!: 比哈尔邦和哈拉爾科爾 · 查看更多 »

冈德人

貢德人(Gondi people或Gond people),又稱岡德人,南亞印度少數民族,主要分佈於印度中部。多數使用,屬達羅毗荼語系貢德語族,也有許多人使用周圍其他民族的語言。主要信仰為印度教及泛靈信仰。主要從事農業,栽培玉米、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20世紀尚行刀耕火種,兼事狩獵採集。擁有豐富的傳統藝術及歷史悠久的口傳文學。盛行、交換婚和私奔婚;交表婚也相當普遍。.

新!!: 比哈尔邦和冈德人 · 查看更多 »

凱提文

凱提文(,कैथी),也叫做或,是歷史上的一種文字,曾廣泛用於北印度,主要是以前的西北行省和Oudh(今天的北方邦)和比哈爾。它曾用於書寫法律、行政和私人記錄。Unicode技術委員會已經接受了在Unicode標準中編碼凱提文的提案,范圍是U+11080-110CF。.

新!!: 比哈尔邦和凱提文 · 查看更多 »

商业客机事故列表

以下是商業客機事故列表。.

新!!: 比哈尔邦和商业客机事故列表 · 查看更多 »

全印学生协会

全印学生协会(All India Students' Association)是印度的左翼学生组织,是印度共产党(马列)解放的学生组织。全印学生协会于1990年8月9日在安拉阿巴德成立,由几个在不同邦运作的左翼学生组织合并而成。 Sucheta De是其全国主席,Sandeep Saurav是其全国总书记。 全印学生协会在2015年举行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学生会选举中赢得了两个中央席位。.

新!!: 比哈尔邦和全印学生协会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革命者全印协调委员会

共产主义革命者全印协调委员会(All India Coordination Committee of Communist Revolutionaries)是于1967年成立的亲中国的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分裂派系。最初,这个团体被称为印共(马)内部的革命者全印协调委员会(All India Coordination Committee of Revolutionaries),并且部分地作为党内组织发挥作用。 委员会声称,印度的政治形势对武装革命来说是成熟的,并谴责参与选举政治。组织的领导人是查鲁·马宗达和卡努·桑亚尔。 .

新!!: 比哈尔邦和共产主义革命者全印协调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国道19号 (印度)

国道19号(National Highway 19,缩写为NH19)是一条印度最为繁忙的东西向国道之一,常被称为德里-加尔各答路。NH19也是组成亚洲公路1号线的一部分。NH19全长1435千米左右,西端起点为新德里,途经哈里亚纳邦、北方邦、比哈尔邦、贾坎德邦,东端到达西孟加拉邦,与相连。.

新!!: 比哈尔邦和国道19号 (印度) · 查看更多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G)

Category:航空代码列表.

新!!: 比哈尔邦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G) · 查看更多 »

BIMARU

BIMARU是印度北方四个邦首字母组合成的缩写:Bihar(比哈尔邦)、Madhya Pradesh(中央邦)、Rajasthan(拉贾斯坦邦)、Uttar Pradesh(北方邦)。 后来又加入Orissa(奥里萨邦)变成BIMAROU。 这个缩写在1980年代由阿維什·博斯创编。 Category:印度经济 Category:比哈尔邦 Category:中央邦 Category:拉贾斯坦邦 Category:北方邦 Category:奥里萨邦 Category:英语词语 Category:新詞.

新!!: 比哈尔邦和BIMARU · 查看更多 »

皮罗

罗(Piro),是印度比哈尔邦Bhoj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5638(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皮罗 · 查看更多 »

皮氏似骨鮡

氏似骨鮡,為輻鰭魚綱鯰形目骨鮡科的其中一種,為熱帶淡水魚類,分布於亞洲印度烏塔普拉德什邦Rihand河、比哈爾邦Sone河流域,體長可達3公分,棲息在水流湍急的溪流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新!!: 比哈尔邦和皮氏似骨鮡 · 查看更多 »

矿难

矿难,指在采矿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通常造成伤亡的危险性极大。世界上每年至少有几千人死于矿难。矿难发生的频率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在2003年,中國生產了世界約35%的煤,但在煤礦事故死亡人數上卻佔約80% Zhao Xiaohui & Jiang Xueli, Xinhua News Agency, Updated: 2004-11-13 15:01。.

新!!: 比哈尔邦和矿难 · 查看更多 »

现任印度首席部长列表

首席部长是印度共和国29个邦和2个联邦属地(德里与本地治里)政府首脑的官衔。根据《印度宪法》,印度各地方在名义上为其元首,实际上由首席部长掌控行政权。选举进行之后,总督通常会邀请在议会中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地方政府,或由数个政党组成联合政府,并从中委任一名首席部长。首席部长的任期为最长五年,并且可以寻求连任,并不设有任何限制。 德里以及马哈拉施特拉邦分别于2014年2月与9月开始实施《》,故其首席部长一职一直悬空至今。现任的首席部长之中,有3位是女性,她们分别是:古吉拉特邦的、西孟加拉邦的以及拉贾斯坦邦的;任职时间最长的是锡金邦的,他自以来开始任职,迄今已有;年纪最大的是旁遮普邦的(1927年出生),而年纪最小的是贾坎德邦的(1975年出生)。持有印度国民大会党党籍者有9位,则有6位来自印度人民党;其他首席部长当中并没有人属于同一个政党。.

新!!: 比哈尔邦和现任印度首席部长列表 · 查看更多 »

瞿折罗-普腊蒂哈腊王朝

瞿折羅-普臘蒂哈臘王朝(英語:Gurjara-Pratihara Dynasty),又稱普腊蒂哈腊王朝(Pratihara dynasty),或譯瞿折羅-波羅提訶羅王朝,是由瞿折罗族建立的一個印度教王朝,支配印度的西北部,大致位於今天的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一帶,首都卡瑙傑。.

新!!: 比哈尔邦和瞿折罗-普腊蒂哈腊王朝 · 查看更多 »

王舍城

王舍城(梵語:राजगृह,Rāja-gṛha,印地語:Rājgir,巴利語:Rājagaha),音譯為羅閱祇,印度古城,位於今比哈爾邦那蘭達縣。是佛教八大圣地之一,为释迦牟尼佛修行的地方。王舍城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耆那教圣地,耆那教創始人摩訶毘羅可能出生於王舍城附近的那爛陀。.

新!!: 比哈尔邦和王舍城 · 查看更多 »

班卡

班卡(Banka),是印度比哈尔邦Bank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5416(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班卡 · 查看更多 »

班卡縣

班卡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3,019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2011年人口2,029,33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72人。.

新!!: 比哈尔邦和班卡縣 · 查看更多 »

班乔戈尔县

班乔戈尔(Panchagarh District)为孟加拉国朗布尔专区辖县,置县于1984年。该县地处孟加拉国最北端,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有长达288公里的国境线。县境北与西孟加拉大吉岭县接壤,东北部与杰尔拜古里(Jalpaiguri)、科奇比哈尔县(Cooch Behar)毗邻,西与西迪奈普和布尔尼亚县(Purnia,比哈尔邦)交界,南与迪纳杰布尔(迪奈普)和塔古尔冈县为邻,东南部与尼尔帕马里县相连。全县年平均降雨量2,931毫米,平均气温10.1°C(最低)至30.2°C(最高)。县域总面积1,404.63公里²,总人口836,196人(2001),文盲率高达50%以上;全县共分置5乡(Upazila)。.

新!!: 比哈尔邦和班乔戈尔县 · 查看更多 »

班曼基巴扎尔

班曼基巴扎尔(Banmankhi Bazar),是印度比哈尔邦Purni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5183(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班曼基巴扎尔 · 查看更多 »

福尔贝斯甘杰

福尔贝斯甘杰(Forbesganj),是印度比哈尔邦Arari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41982(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福尔贝斯甘杰 · 查看更多 »

科伊尔瓦尔

科伊尔瓦尔(Koilwar),是印度比哈尔邦Bhoj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9925(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科伊尔瓦尔 · 查看更多 »

科阿特

科阿特(Koath),是印度比哈尔邦Rohtas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5809(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科阿特 · 查看更多 »

稻或米或飯(已煮熟米),俗称大米,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耕種及食用的歷史相當悠久,分為水稻和光稃稻。稻的栽培起源于約西元前8200年南中國珠江中游的聚落地帶Huang, Xuehui; Kurata, Nori; Wei, Xinghua; Wang, Zi-Xuan; Wang, Ahong; Zhao, Qiang; Zhao, Yan; Liu, Kunyan et al.

新!!: 比哈尔邦和稻 · 查看更多 »

穆尔利加恩杰

尔利加恩杰(Murliganj),是印度比哈尔邦Madhepur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2921(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穆尔利加恩杰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穆拉德·巴克什

罕默德·穆拉德·巴克什(Muhammad Murad Bakhsh;),莫臥兒帝國皇帝沙賈汗與姬蔓·芭奴最小的王子,他是巴爾赫總督直到1647年被奧朗則布撤換為止。.

新!!: 比哈尔邦和穆罕默德·穆拉德·巴克什 · 查看更多 »

穆薩哈爾

穆薩哈爾(Musahar),是一個在印度比哈爾邦和北方邦,尼泊爾特萊區的賤民種姓。 穆薩哈爾傳統職業是捕鼠,現在仍然不確定性其確切的起源。目前的情況下他們已不再捕鼠,他們現在主要是無地的農業勞動者。他們是印度最邊緣化的群體之一,並遭受歧視。雖然信仰印度教,他們相信在一些部落神。 在比哈爾邦,穆薩哈爾受僱於邦石礦場。許多人也移居到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被聘為農業勞動者。在農村,穆薩哈爾主要是農業勞動者,但在一年內多達8個月沒有工作,孩子經常一起工作,在田間地頭工作或拾荒者,每天賺取25至30 盧比。穆薩哈爾識字率3%,但婦女識字率低於1%。 category:賤民 Category:種姓制度.

新!!: 比哈尔邦和穆薩哈爾 · 查看更多 »

穆扎夫法尔普尔

扎夫法尔普尔(Muzaffarpur),是印度比哈尔邦穆扎法尔布尔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05465(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穆扎夫法尔普尔 · 查看更多 »

穆扎法爾布爾縣

扎法爾布爾縣(Muzaffarpur district)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3,173平方公里,識字率為65.68%,2011年人口4,778,61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06人。 Category:比哈尔邦辖县.

新!!: 比哈尔邦和穆扎法爾布爾縣 · 查看更多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时轮金刚灌顶法会列表

本列表收录了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举行的历次时轮金刚灌顶法会。自1954年在拉萨罗布林卡首次传授时轮金刚灌顶起,至今达赖喇嘛共举行过34次时轮金刚法会。.

新!!: 比哈尔邦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时轮金刚灌顶法会列表 · 查看更多 »

第一代克莱武男爵罗伯特·克莱武

陆军少将罗伯特·克莱芙,第一代克莱芙男爵,KB,FRS(Robert Clive, 1st Baron Clive,),一译罗伯特·克莱武,又称印度的克莱芙(Clive of India),英国军人、政治家,为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建立起军事、政治霸权。他与沃伦·黑斯廷斯一样,都是英属印度殖民地建立过程中的早期关键人物。克莱芙还是托利党国会议员。.

新!!: 比哈尔邦和第一代克莱武男爵罗伯特·克莱武 · 查看更多 »

笈多王朝

多王朝(320年-540年)是以恆河流域中下游為基地的大帝國,曾統治印度次大陸中的許多地區,是印度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兴盛的时期,稱為印度的黃金時代,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笈多王朝的和平及富裕使得百姓可以在致力於科學及藝術的發展,在、、、辩证法、文學、、、、宗教及哲學上都有許多的成就,這些也是印度教文化的重要成份。 笈多王朝著名的國王有旃陀羅·笈多一世、海護王沙摩陀羅·笈多及超日王旃陀羅·笈多二世。四世紀的梵語詩人迦梨陀娑認為笈多王朝打敗了約二十一個王國,有在印度境內的,也有在其他地區的,這些王國包括塞族王國、、柬埔寨、在阿姆河谷東西的部族、, 等Raghu Vamsa v 4.60–75。 笈多王朝在建築、雕塑和繪畫上有高度的成就。當時的學者,像迦梨陀娑、阿耶波多、伐羅訶密希羅、及都在學術上有高度的成就。.

新!!: 比哈尔邦和笈多王朝 · 查看更多 »

筏馱摩那

筏馱摩那,或譯笩駄摩那、伐達摩那(梵语:वर्धमान ,,意謂光榮者),原名尼乾陀若提子(),著名古印度宗教思想家,印度列国时代跋耆国人,耆那教的創始者,被教徒尊稱為大雄(,音譯摩訶毘羅,即偉大的英雄)。耆那教相信,他是第24位并且是最后一位蒂爾丹嘉拉(tīrthankara,意謂祖師)。 筏馱摩那與釋迦牟尼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且与釋迦牟尼的生平类似,筏馱摩那被佛教歸入六師外道。.

新!!: 比哈尔邦和筏馱摩那 · 查看更多 »

米尔加恩杰

米尔加恩杰(Mirganj),是印度比哈尔邦Gopalganj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3579(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米尔加恩杰 · 查看更多 »

系譜學

系谱(γενεά,意为“传承”,λόγος,意为“訊息”),亦称家史,研究并记录一个家族的成员及其亲属的渊源。系谱学家透过口头调查、历史查证、基因分析以及其他手段获取某一个家族的訊息并进而考证其成员的亲属关系和血统传承。其成果通常以图表或叙述文字的形式发表。 对于家族历史和起源的诉求可以归纳为几大动机,包括为一个家族在广大的历史背景中找到他们的所在上、一种为子孙后代保护过往的责任感以及一种在讲故事的时候不捏造事实的自我满足感。.

新!!: 比哈尔邦和系譜學 · 查看更多 »

納瓦達縣

納瓦達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2,492平方公里,識字率為61.63%,2011年人口2,059,17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26人。.

新!!: 比哈尔邦和納瓦達縣 · 查看更多 »

素保爾縣

素保爾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2,410平方公里,識字率為59.65%,2011年人口2,228,39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25人。.

新!!: 比哈尔邦和素保爾縣 · 查看更多 »

索内普尔

索内普尔(Sonepur),是印度比哈尔邦薩蘭縣的一个城镇。2001年总人口33,389。.

新!!: 比哈尔邦和索内普尔 · 查看更多 »

索拉语

索拉语(Sora language),是印度蒙达语族的一种语言,共有288,000名母语者(1997年)分布于东印度南奥里萨邦。 索拉语可以通过拉丁字母和泰卢固文书写。1936年索拉僧平文字被设计专门用于书写索拉语言。 许多索拉人家庭以 Savara 作为姓氏或名字。 有一个假说认为德拉威语言也叫做索拉语,然而那显然是虚假的。 Juray语被认为是索拉语的某种方言。Anderson, Gregory D.S (ed).

新!!: 比哈尔邦和索拉语 · 查看更多 »

綠色紅梅花雀

綠色紅梅花雀(Amandava formosa),又名綠色唐加拉雀,是印度中部的一種梅花雀。牠們分佈在近拉賈斯坦邦南部、北方邦中部、比哈爾邦南部及西孟加拉邦,南至喀拉拉邦北部及安得拉邦北部。.

新!!: 比哈尔邦和綠色紅梅花雀 · 查看更多 »

红色走廊

红色走廊(Red Corridor)是印度东部、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正经历着纳萨尔毛派叛乱。 纳萨尔派集团主要由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的武装干部组成。 红色走廊也是现代印度最大的文盲、贫困和人口过剩地区,横跨安得拉邦、比哈尔邦、恰蒂斯加尔邦、贾坎德邦、中央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奥里萨邦、特伦甘纳邦和西孟加拉邦和北方邦东部。 根据内政部的统计,2016年这10个邦共发生1048起左翼极端主义暴力事件。 根据印度《非法活动(预防)法》(1967年),所有形式的纳萨尔组织已被宣布为恐怖组织。Sukanya Banerjee, "Mercury Rising: India’s Looming Red Corridor",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08.

新!!: 比哈尔邦和红色走廊 · 查看更多 »

纳尔卡蒂亚加恩杰

纳尔卡蒂亚加恩杰(Narkatiaganj),是印度比哈尔邦Pashchim Champar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40830(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纳尔卡蒂亚加恩杰 · 查看更多 »

纳瓦达

纳瓦达(Nawada),是印度比哈尔邦Nawad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82291(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纳瓦达 · 查看更多 »

纳萨尔巴里起义

纳萨尔巴里起义是1967年发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地区西里古里区纳萨尔巴里警管区的农民武装叛乱。 它主要由当地部落和被称为“西里古里集团”的共产主义者(1967年组成了全印共产主义革命者协调委员会并于1969年进一步发展为印度共产党(马列))领导,这一事件鼓舞了所谓纳萨尔运动,这一运动迅速从西孟加拉邦蔓延到印度其他邦,使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简称印共(马))发生了分裂。.

新!!: 比哈尔邦和纳萨尔巴里起义 · 查看更多 »

纳比纳加尔

纳比纳加尔(Nabinagar),是印度比哈尔邦Aurangabad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9041(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纳比纳加尔 · 查看更多 »

绍里亚帕哈里亚语

绍里亚帕哈里亚语(天城文:सौरियापहाड़िया)是北达罗毗荼语族的一种语言,其使用者主要分布于印度比哈尔邦和西孟加拉邦以及孟加拉国。这种语言的使用者大部分为居住在印度,有约110000人。而在孟加拉国则有大约7000名使用者。绍里亚帕哈里亚语有Hiranpur、Litipara、Barhait、Pathna、Borio、Taljhari、Sundarpahari、Boarijore等方言。.

新!!: 比哈尔邦和绍里亚帕哈里亚语 · 查看更多 »

绿色狩猎行动

绿色狩猎行动是印度媒体使用的名词,用于描述印度政府的准军事部队和对纳萨尔派的"全面进攻"。 该行动据信已于2009年11月在“红色走廊”的五个邦展开。 这个词是由恰蒂斯加尔邦警察创造的,用来描述该邦打击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的一次成功行动。它被媒体误用来描述更广泛的反纳萨尔派行动;印度政府并未使用“绿色狩猎行动”一词来描述其对纳萨尔派的攻势。.

新!!: 比哈尔邦和绿色狩猎行动 · 查看更多 »

罗塞拉

罗塞拉(Rosera),是印度比哈尔邦Samasti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7494(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罗塞拉 · 查看更多 »

羅塔斯縣

羅塔斯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3,848平方公里,識字率為75.59%,2011年人口2,962,59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70人。 Category:比哈尔邦辖县.

新!!: 比哈尔邦和羅塔斯縣 · 查看更多 »

瑙加奇希亚

瑙加奇希亚(Naugachhia),是印度比哈尔邦Bhagal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8288(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瑙加奇希亚 · 查看更多 »

瓦伊沙利縣

伊沙利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2,036平方公里,識字率為68.56%,2011年人口3,495,24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17人。 Category:比哈尔邦辖县.

新!!: 比哈尔邦和瓦伊沙利縣 · 查看更多 »

瓦里萨利加恩杰

里萨利加恩杰(Warisaliganj),是印度比哈尔邦Nawad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1330(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瓦里萨利加恩杰 · 查看更多 »

生活的藝術基金會

生活的藝術基金會(Art of Living foundation,縮寫AOLF)乃是基於義工服務、人道及教育精神的NGO非政府組織。由詩麗詩麗·若威香卡(暱稱「古儒吉大師」)成立於1981年。 該基金會亦為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縮寫UN's ECOSOC)的特別顧問。古儒吉大師創立的另一個姊妹NGO組織為致力於抬升草根層級人類價值的國際人性價值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uman Values,縮寫IAHV)。.

新!!: 比哈尔邦和生活的藝術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芡(学名:Euryale ferox),又名䓈,民间俗称“鸡头莲”,是属于睡莲科芡属的水生植物,芡属是个单型属,只有这一物种。芡的种子称为“芡实”或“芡米”、“鸡头米”。。產於广东省肇庆的芡实可被標記為“肇实”,如同山藥中“淮山”。.

新!!: 比哈尔邦和芡 · 查看更多 »

难近母

难近母(梵語:दुर्गा,孟加拉語:দুর্গা,字面意思为“不可接近的”;曾音译为突伽),現代中文发音为杜尔噶,印度教女神,性力派的重要崇拜对象。传统上被认为是湿婆之妻雪山神女的两个凶相化身之一(另一个是时母)。.

新!!: 比哈尔邦和难近母 · 查看更多 »

Etisalat

阿联酋电信公司(Emirates Tele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品牌名称Etisalat(اتصالات ,字面含义为“通信”),是一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电信服务提供商,目前在亚洲、中东和非洲的17个国家运营。截至2014年,Etisalat是世界上第13大,总客户群超过1.67亿。Etisalat在2012年被“福布斯中东”评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最强大的公司。 2015年12月31日,Etisalat报告合并营收517亿AED,净利润83亿AED。公司目前总市值877亿AED。它是阿联酋全国仅有的两家电信服务运营商之一,另一家是。 Etisalat是中东的互联网枢纽之一(AS 8966),提供与该地区其他电信运营商的连接。它也是中东与非洲最大的国际语音流量载体,世界上第12大语音载体。截至2008年10月,Etisalat已有涵盖186个国家的510个漫游协议,支持黑莓、3G、GPRS和语音漫游。Etisalat在纽约、伦敦、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巴黎和新加坡运营有(PoP)。2011年12月,Etisalat宣布推出商用Etisalat 4G LTE网络。.

新!!: 比哈尔邦和Etisalat · 查看更多 »

莫卡梅

莫卡梅(Mokameh),是印度比哈尔邦Patn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6400(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莫卡梅 · 查看更多 »

莫希乌德迪纳加尔

莫希乌德迪纳加尔(Mohiuddinagar),是印度比哈尔邦Samasti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3764(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莫希乌德迪纳加尔 · 查看更多 »

莫蒂哈里

莫蒂哈里(Motihari),是印度比哈尔邦Purba Champar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01506(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莫蒂哈里 · 查看更多 »

莫蒂普尔

莫蒂普尔(Motipur),是印度比哈尔邦Muzaffar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1933(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莫蒂普尔 · 查看更多 »

道德纳加尔

道德纳加尔(Daudnagar),是印度比哈尔邦Aurangabad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7977(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道德纳加尔 · 查看更多 »

達爾班加縣

達爾班加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2,279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1,142毫米,2011年人口3,921,97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21人。.

新!!: 比哈尔邦和達爾班加縣 · 查看更多 »

達雷爾·馬哈帝

達雷爾·馬哈帝(Daler Mehndi,旁遮普語:ਦਲੇਰ ਮਹਿੰਦੀ,),印度彭戈拉及流行曲歌手。馬哈帝是傳統旁遮普音樂的學生,而他首張專輯打破了印度的唱片銷售紀錄。 自1995年起,他在印度發行了幾張非常成功的專輯,也在一些寶萊塢電影中演唱主題曲。隨著在國際間的知名度上升,也讓他得以到美國巡迴。馬哈帝也是一個知名的慈善家,曾經捐款給美化德里的計劃,並援助地震災區的災民。2006年以後,「Tunak Tunak Tun」一曲的音樂錄影帶在網路上被加入中文的空耳歌詞並以「印度F4」為名後,印度F4一名便成了在華文圈(尤其是台灣)的一種戲稱。.

新!!: 比哈尔邦和達雷爾·馬哈帝 · 查看更多 »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梵文:Buddha-gayā;बोधगया,Bodh-gayā),又稱佛陀伽耶,位于今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PATNA)城南约150公里处,是释迦牟尼的悟道成佛处。已成为佛教徒心中的圣地,也是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中国古代高僧法显和玄奘先后记载了菩提伽耶的历史。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2002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蓝毗尼园、悟道之处菩提伽耶、第一次五比丘讲说佛法的鹿野苑以及涅槃之地的拘尸那羅合称为四大圣地。菩提伽耶是四大圣地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圣地,位于印度巴特那城南150公里处,由寺和塔组成。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此修行获得觉悟,故该地被佛教徒尊为朝拜圣地。 菩提伽耶金刚宝座塔的主塔高约50米,形如金字塔,底部为边长15米的正方形,向上逐渐收缩,顶部呈圆柱形,上立一铜制螺旋形圆顶。塔底一层四角竖有4个与大塔营式相同的小金字塔。大塔东门两旁辟有佛龛,立贴金佛像数座。其余三面为高2米的石栏杆,共60根,係公元前5-公元2世纪的作品,现藏于各地博物馆,只有复制品放在野外、塔西侧是著名的大菩提树,据说佛陀即在此树下得道成佛,故受到佛教徒敬仰,其枝也曾多次被折,代表佛陀送往世界各地的佛寺供养,繁衍滋生。原树已在1870年被大风刮倒,现在的树据说是原树的「曾孙」。现树下立有红砂石板金刚座,以指示佛陀成道处和表示佛的智慧。围绕大塔还有百塔、牧女善生供奉乳糜和释迦牟尼影窟等遗址,以及各国僧侣在此修建的泰国寺、缅甸寺、斯里兰卡寺、日本寺、中国汉式和藏式等不同风格的寺院,展现了各国建筑艺术的风姿,是世界佛教建筑的苦学之地。.

新!!: 比哈尔邦和菩提伽耶 · 查看更多 »

萨哈尔萨

萨哈尔萨(Saharsa),是印度比哈尔邦Sahars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24015(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萨哈尔萨 · 查看更多 »

萨萨拉姆

萨萨拉姆(Sasaram),是印度比哈尔邦Rohtas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31042(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萨萨拉姆 · 查看更多 »

萨马斯蒂普尔

萨马斯蒂普尔(Samastipur),是印度比哈尔邦Samasti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5590(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萨马斯蒂普尔 · 查看更多 »

萨蒂亚纳拉扬·辛格

萨蒂亚纳拉扬·辛格(सत्यनारायण सिंह;Satyanarayan Singh,以SNS之名为人所知Lahiri, Asisha.

新!!: 比哈尔邦和萨蒂亚纳拉扬·辛格 · 查看更多 »

鐵路事故列表

鐵路事故列表,分年列舉全球各地的鐵路事故。.

新!!: 比哈尔邦和鐵路事故列表 · 查看更多 »

革命共产党

革命共产党(Krantikari Samyavadi Party)是印度比哈尔邦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该党起源于印度共产党的一个分裂团体。该党主张与Laloo Prasad Yadav领导的民族人民党继续合作。该党是印度共产主义者和民主社会主义者联盟的成员。 Category:印度的共产党.

新!!: 比哈尔邦和革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靛蓝航空航点

截至2016年6月,靛蓝航空拥有40个航点,其中国内航点35个,国际航点5个。.

新!!: 比哈尔邦和靛蓝航空航点 · 查看更多 »

飛行寺

歐丹特普里寺,又稱飛行寺,在現在的印度比哈爾邦,是一個重要密宗佛教道場。在公元八世紀由波羅王朝國王護法成立。 被認為是印度第二古老大學,根據西藏紀錄這里曾经有12000個學生。 這里與那爛陀寺一樣十三世纪毁於卡爾吉王朝。寺院在1290年成為印度教寺院。 category:印度佛寺.

新!!: 比哈尔邦和飛行寺 · 查看更多 »

西塔马尔希

西塔马尔希(Sitamarhi),是印度比哈尔邦Sitamarh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6769(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西塔马尔希 · 查看更多 »

西孟加拉邦

西孟加拉邦(পশ্চিম বঙ্গ;पश्चिम बङ्गाल;West Bengal)位于印度东部,面积88,752平方公--,人口為九千一百萬(2011年)。 此邦位於孟加拉地區西部,东部毗连於孟加拉国和印度阿萨姆邦,西部與奥里萨邦、比哈尔邦以及贾坎德邦相壤,北傍不丹和锡金邦,南濒孟加拉湾。主要是孟加拉人,邦官方语言是孟加拉语。首府位于加尔各答,为印度第三大城市。.

新!!: 比哈尔邦和西孟加拉邦 · 查看更多 »

西遮娄其王朝

西遮婁其王朝(卡納達語:ಚಾಲುಕ್ಯ,英語:Western Chalukyas)是南印度的遮婁其人王朝,在10至12世紀時統治大部分的西部德干高原。也被稱為後遮婁其或第二遮婁其王朝,用來區別於6至8世紀的早遮婁其和文耆地區(Vengi)的東遮婁其王朝。.

新!!: 比哈尔邦和西遮娄其王朝 · 查看更多 »

西查姆帕蘭縣

西查姆帕蘭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5,229平方公里,識字率為58.06%,2011年人口3,922,78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50人。.

新!!: 比哈尔邦和西查姆帕蘭縣 · 查看更多 »

西拉奥

西拉奥(Silao),是印度比哈尔邦Naland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0177(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西拉奥 · 查看更多 »

西拉杰·乌德·达乌拉

西拉杰·乌德·达乌拉(Mîrzâ Mohammad Sirâjud Dawla,),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孟加拉、比哈尔和奥里萨王公(Nawab),达乌拉在普拉西戰役失败后被英国处死;其统治时代的结束即标志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统治时代的开始。 Category:印度历史人物 Category:莫卧儿帝国人物 Category:英属印度时期人物 Category:印度被处决者.

新!!: 比哈尔邦和西拉杰·乌德·达乌拉 · 查看更多 »

馬德普拉縣

德普拉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1,787平方公里,識字率為53.78%,2011年人口1,994,618,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16人。.

新!!: 比哈尔邦和馬德普拉縣 · 查看更多 »

馬立克 (比哈爾)

立克,是印度比哈爾邦的穆斯林社羣。在加爾各答,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也找到他們,大約33000人。.

新!!: 比哈尔邦和馬立克 (比哈爾) · 查看更多 »

馬杜巴尼縣

杜巴尼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3,501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1,273毫米,2011年人口4,476,04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79人。.

新!!: 比哈尔邦和馬杜巴尼縣 · 查看更多 »

马尼哈里

尼哈里(Manihari),是印度比哈尔邦Katiha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1783(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马尼哈里 · 查看更多 »

马尔豪拉

尔豪拉(Marhaura),是印度比哈尔邦Sar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达24534人(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马尔豪拉 · 查看更多 »

马德西人

德西人(尼泊爾語:मधेशी),人類學家將這一術語用於居住在尼泊爾德賴平原的印度血統人士,其中包括各種文化團體,如印度教種姓團體,穆斯林,商人和德賴土著居民。許多這些團體與印度比哈爾邦,北方邦和西孟加拉邦的居民分享共同的文化傳統和婚姻關係。最近有一些政治家和記者把這個詞用在了德賴平原的所有尼泊爾公民身上。 從尼泊爾中央丘陵移居到德賴的帕哈里人和塔魯族,不認為自己是马德西人。马德西人包括從婆羅門到賤民各種姓團體以及族裔團體,如梅蒂利人。自十八世紀末以來,印度移民在當今尼泊爾德賴地區東部定居,當時尼泊爾的國王鼓勵砍伐該地區的森林以發展農業。.

新!!: 比哈尔邦和马德西人 · 查看更多 »

马德普拉

德普拉(Madhepura),是印度比哈尔邦Madhepur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45015(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马德普拉 · 查看更多 »

马哈拉杰加恩杰

哈拉杰加恩杰(Maharajganj),是印度比哈尔邦錫萬縣的一个城镇。2001年总人口20,878。.

新!!: 比哈尔邦和马哈拉杰加恩杰 · 查看更多 »

马内尔

内尔(Maner),是印度比哈尔邦Patn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6912(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马内尔 · 查看更多 »

马克杜姆普尔

克杜姆普尔(Makhdumpur),是印度比哈尔邦Jehanabad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0170(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马克杜姆普尔 · 查看更多 »

马绍尔希

绍尔希(Masaurhi),是印度比哈尔邦Patn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46943(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马绍尔希 · 查看更多 »

马赫纳尔巴扎尔

赫纳尔巴扎尔(Mahnar Bazar),是印度比哈尔邦Vaishal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7354(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马赫纳尔巴扎尔 · 查看更多 »

马杜巴尼

杜巴尼(Madhubani),是印度比哈尔邦Madhuban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66285(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马杜巴尼 · 查看更多 »

詹贾尔普尔

詹贾尔普尔(Jhanjharpur),是印度比哈尔邦Madhuban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4102(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詹贾尔普尔 · 查看更多 »

謝奧哈爾縣

謝奧哈爾縣(Sheohar District)是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的一個縣,面積444平方公里,識字率為56%,2011年人口656,91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80人。行政中心位於謝奧哈爾。 Category:比哈尔邦辖县.

新!!: 比哈尔邦和謝奧哈爾縣 · 查看更多 »

謝克布拉縣

謝克布拉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689平方公里,識字率為65.96%,2011年人口634,92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22人。.

新!!: 比哈尔邦和謝克布拉縣 · 查看更多 »

诺卡

诺卡(Nokha),是印度比哈尔邦Rohtas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2338(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诺卡 · 查看更多 »

貝古薩萊縣

貝古薩萊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恆河北岸,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1,918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2,954,36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40人。.

新!!: 比哈尔邦和貝古薩萊縣 · 查看更多 »

賈吉曼尼制度

賈吉曼尼制度是印度教高种姓与低种姓的互动社会制度。.

新!!: 比哈尔邦和賈吉曼尼制度 · 查看更多 »

贝古萨赖

贝古萨赖(Begusarai),是印度比哈尔邦Begusara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93378(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贝古萨赖 · 查看更多 »

贝尔坎德

贝尔坎德(Belsand),是印度比哈尔邦Sitamarh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7821(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贝尔坎德 · 查看更多 »

贝特蒂亚

贝特蒂亚(Bettiah),是印度比哈尔邦Pashchim Champar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16692(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贝特蒂亚 · 查看更多 »

贝赫阿

贝赫阿(Behea),是印度比哈尔邦Bhoj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0809(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贝赫阿 · 查看更多 »

贾坎德邦

贾坎德邦(झारखंड,جھاڑکھنڈ,拉丁字母转写:)是印度第28个邦,2000年11月15日从比哈尔邦分离出来建立,意为“林地”。邦官方语言为印地语,首府是兰契,为该邦的一个工业城市。贾坎德邦境内的其他主要城市还包括:博卡罗、但巴德以及詹谢普尔,其中,但巴德为印度的煤都,人口亦是该邦中最多。另外,迪奥加尔为该邦的宗教中心。.

新!!: 比哈尔邦和贾坎德邦 · 查看更多 »

贾姆豪尔

贾姆豪尔(Jamhaur),是印度比哈尔邦Aurangabad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8575(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贾姆豪尔 · 查看更多 »

贾伊纳加尔

贾伊纳加尔(Jainagar),是印度比哈尔邦Madhuban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9493(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贾伊纳加尔 · 查看更多 »

贾穆伊

贾穆伊(Jamui),是印度比哈尔邦Jamu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66752(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贾穆伊 · 查看更多 »

贾纳克普尔罗阿德

贾纳克普尔罗阿德(Janakpur Road),是印度比哈尔邦Sitamarh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3341(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贾纳克普尔罗阿德 · 查看更多 »

贾马尔普尔

贾马尔普尔(Jamalpur),是印度比哈尔邦Munge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96659(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贾马尔普尔 · 查看更多 »

贾贾

贾贾(Jhajha),是印度比哈尔邦Jamu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6424(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贾贾 · 查看更多 »

贾雅普拉卡什·纳拉扬

贾雅普拉卡什·纳拉扬(Jayaprakash Narayan;;1902年10月11日 - 1979年10月8日),普遍被称为JP或Lok Nayak(印地语中为人民领袖),是印度独立活动家、理论家和政治领袖,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反对总理英迪拉·甘地,他称之为“全面革命”(total revolution)。他的传记《贾雅普拉卡什》(Jayaprakash)由他的民族主义朋友和印地语文豪Rambriksh Benipuri书写。1999年,他被追授印度公民荣誉奖印度国宝勋章,以表彰他的社会工作。其他奖项还包括1965年的拉蒙·麦格塞塞奖。Jay Prakash Narayan机场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德里政府经营的最大的医院、著名的Maulana Azad医学院的教学医院Lok Nayak Jayaprakash医院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它以前被称为欧文医院。以他为名的还有一个公园,位于新德里的Bahadur Shah Zafar Marg,就在Maulana Azad医学院对面。2015年8月1日,以他的名誉,Chhapra-Delhi-Chhapra Weekly Express更名为“Loknayak Express”。.

新!!: 比哈尔邦和贾雅普拉卡什·纳拉扬 · 查看更多 »

贾格迪斯赫普尔

贾格迪斯赫普尔(Jagdishpur),是印度比哈尔邦Bhoj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8071(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贾格迪斯赫普尔 · 查看更多 »

默哈嫩達河

哈嫩達河(英語:Mahananda River;尼泊爾語:महानदी;印地語:महानन्दा नदी;孟加拉語:মহানন্দা নদী),又譯馬哈南達河,是南亞的一條跨國河流。幹流發源於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嶺縣庫爾塞奧恩格東側山區,流經比哈爾邦和孟加拉,最終注入恆河;另有部分支流源自尼泊爾東南端。幹流河道全長360公里,流域面積20,600平方公里。.

新!!: 比哈尔邦和默哈嫩達河 · 查看更多 »

黑心食品

黑心食品,涉及、微生物学或非法使用食品添加物事件時有發生,如因收穫不佳或貯存的糧食衍生,使用違禁獸藥產品,工業污染排放農魚林生態,人為錯誤和蓄意的摻假和欺詐等種種行為,均屬之。.

新!!: 比哈尔邦和黑心食品 · 查看更多 »

达尔辛格萨赖

达尔辛格萨赖(Dalsinghsarai),是印度比哈尔邦Samasti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0181(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达尔辛格萨赖 · 查看更多 »

达尔邦格阿

达尔邦格阿(Darbhanga),是印度比哈尔邦Darbhang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66834(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达尔邦格阿 · 查看更多 »

达什拉斯·曼吉

达什拉斯·曼吉(Dashrath Manjhi、தசரத் மான்ஜி,1934年 - 2007年8月17日)出生于印度比哈尔邦加雅附近Gahlour村的一个穷困劳工家庭。 他因现实版的「愚公移山」而闻名于世。.

新!!: 比哈尔邦和达什拉斯·曼吉 · 查看更多 »

迦摩缕波

迦摩缕波(IAST:Kāmarūpa),在史诗时代名为东星国(或东辉国,IAST:Prāgiyotiṣa),4世纪至12世纪时存在于今印度阿萨姆邦的一个国家。迦摩缕波的疆域包括整个布拉马普特拉河河谷地区,全盛时扩展至今西孟加拉邦与孟加拉国北部。.

新!!: 比哈尔邦和迦摩缕波 · 查看更多 »

迪纳杰布尔县

迪纳杰布尔(Dinajpur District,或译作“迪奈普县”)为孟加拉国朗布尔专区辖县,地处孟加拉国西北部;1786年始置。县境北与塔古尔冈、班乔戈尔县接壤,南与戈伊班达、焦伊布尔哈德县尼尔帕马里相连,东与尼尔帕马里、朗布尔县毗邻,西与印度西孟加拉邦交界。全县年平均降雨量2,536毫米,平均气温10.5°C(最低)至33.5°C(最高)。县域总面积3,437.98公里²,总人口2,617,942人(1991),全县共分置13乡(乌帕齐拉)。.

新!!: 比哈尔邦和迪纳杰布尔县 · 查看更多 »

迪纳普尔尼扎马特

迪纳普尔尼扎马特(Dinapur Nizamat),是印度比哈尔邦Patn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30339(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迪纳普尔尼扎马特 · 查看更多 »

迪格瓦拉

迪格瓦拉(Dighwara),是印度比哈尔邦Sar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7327(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迪格瓦拉 · 查看更多 »

迈尔瓦

迈尔瓦(Mairwa),是印度比哈尔邦Siw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8696(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迈尔瓦 · 查看更多 »

迈蒂利语

迈蒂利语是印度東部的一種語言,主要在比哈爾邦和尼泊爾東部地區使用。屬於印度-雅利安語支東支,和屬於中支的印地語有別。根據2001年的統計,印度有1200萬人說這種語言,但是很多機構認為實際使用人數遠遠高於官方的統計。.

新!!: 比哈尔邦和迈蒂利语 · 查看更多 »

錫塔馬里縣

錫塔馬里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2,294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識字率為53.53%,2011年人口3,419,62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91人。.

新!!: 比哈尔邦和錫塔馬里縣 · 查看更多 »

錫萬縣

錫萬縣(Siwan District)是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的一個縣,面積2,21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64米,識字率為71.59%,2011年人口3,318,17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95人。行政中心位於锡万。.

新!!: 比哈尔邦和錫萬縣 · 查看更多 »

胡马雍

纳斯爾·烏德-丁·穆罕默德·胡马雍(Humayun,)是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皇帝。莫卧儿帝国创始人巴布尔大帝之子。1530年继承其父的印度领地。 胡马雍征服了古吉拉特邦,但被比哈尔的统治者舍尔沙击败,不得不逃亡伊朗。在波斯国王太美斯普一世支持下,他招募到一支波斯军队,在1545年攻占喀布尔。1555年胡马雍打败了舍尔沙的继承人之一--吉达尔汗,并占领了德里,恢复了莫卧儿帝国。翌年死於意外(從圖書館樓梯上跌下來摔死),由其子阿克巴繼位。葬于胡馬雍陵。 Category:蒙兀兒帝國皇帝.

新!!: 比哈尔邦和胡马雍 · 查看更多 »

舍尔沙

舍尔沙(شیر شاہ سوری - Šīr Šāh Sūrī,)是印度比哈尔一带的一名阿富汗普什圖人,杰出的军事家,苏尔帝国的建立者,莫卧儿帝国的重要对手。舍尔沙将鼎盛中的莫卧儿第二任皇帝胡马雍赶出了印度,使其流亡阿富汗。1545年,舍爾沙在進攻卡蘭賈爾堡時死於意外的火藥爆炸。死后其继承者被胡马雍推翻,莫卧儿帝国捲土重来。 Category:阿富汗君主 Category:阿富汗死者 Category:普什圖人 Category:開國君主.

新!!: 比哈尔邦和舍尔沙 · 查看更多 »

蘭契

蘭契()是印度的城市,是賈坎德邦的首府,位於該國東北部,面積17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729米,受熱帶季風氣候影響,每年平均降雨量1,462毫米,2011年人口1,126,741。.

新!!: 比哈尔邦和蘭契 · 查看更多 »

阿南達瑪迦

阿南達瑪迦,官方名稱為Ananda Marga Pracharaka Samgha(AMPS),意為“喜悅之路”,為一個推廣社會服務及靈性修持的團體,總部成立於1955年印度比哈爾邦的加滿坡,創立者為Prabhat Ranjan Sarkar(1921年-1990年)。.

新!!: 比哈尔邦和阿南達瑪迦 · 查看更多 »

阿克巴

阿克巴(全名为杰拉尔-丁·穆罕默德·阿克巴,)是莫卧儿帝国的第三位统治者(1556年-1605年在位)。他被認為是莫卧儿帝国的真正奠基人和最伟大的皇帝。阿克巴是帖木兒的后代。阿克巴最为人称道之处在于,在其统治时期,他能对所有的信仰给予平等和自由的看待。与他之前的君主相比,帝国的文化和艺术在其统治时期达到顶峰。 阿克巴的統治對印度歷史有很大的影響,在他統治時期,莫卧儿帝国在版圖及財富上都擴張到原來的三倍。阿克巴建立了有力的軍事系統,也有效率的進行政治及社會的改革。他廢除了向非穆斯林人民實施的人頭稅(吉茲亞),任命非穆斯林為高級的行政及軍事職位,是首位獲得本土人士信任及效忠的莫卧儿帝王。他體認到穩定的帝國和子民的合作及善意有關,因此他翻譯梵语文学,參與國內的慶典。在阿克巴統治後建立了莫卧儿帝国多元文化的基礎。阿克巴之後是由他兒子贾汉吉尔即位。.

新!!: 比哈尔邦和阿克巴 · 查看更多 »

阿瓦德人

阿瓦德人,是分布於印度北方邦、比哈爾邦和贾坎德邦和尼泊爾德賴平原的印度-雅利安民族,人口約55000000人。 他們佔尼泊爾人口1.9%,不只在印度和尼泊爾,阿瓦德人也分布於加勒比海地區,南非、毛里求斯和斐濟。 他們信仰印度教等宗教。 category:印度民族 category:尼泊爾民族 en:Awadhi people.

新!!: 比哈尔邦和阿瓦德人 · 查看更多 »

阿瓦德语

अवधी |states.

新!!: 比哈尔邦和阿瓦德语 · 查看更多 »

阿萨尔加恩杰

阿萨尔加恩杰(Asarganj),是印度比哈尔邦Munge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706(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阿萨尔加恩杰 · 查看更多 »

阿马尔普尔

阿马尔普尔(Amarpur),是印度比哈尔邦Bank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0930(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阿马尔普尔 · 查看更多 »

阿育王

阿輸柯·孔雀(,IAST:,约),常被簡稱為阿育王(अशोक,,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是频头娑罗王之子。他是一位佛教徒,也帶來佛教的繁榮,后世稱为佛教护法。 阿育王是印度偉大的國王之一。在100次的戰爭之後,阿育王在西元前269年至232年的期間統治了印度次大陸大部份的土地。王朝的版图擴張到現在的阿富汗及今天的孟加拉,也可能達到伊朗的東部,東邊則到印度的阿萨姆邦,南方則到喀拉拉邦及安得拉邦的北部。王國的首都是塔克西拉、鄔闍衍那及巴連弗邑。.

新!!: 比哈尔邦和阿育王 · 查看更多 »

阿育王柱

阿育王柱是公元前三世纪时,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在今北印度地区树立的一系列纪念柱。现存的阿育王柱,含破损的共十九处。平均柱高10-13米,重可达50吨。阿育王柱的石料均采自比哈尔邦瓦拉纳西以南的小镇Chunar,距某些树立的地点远至数百公里。.

新!!: 比哈尔邦和阿育王柱 · 查看更多 »

阿雷拉杰

阿雷拉杰(Areraj),是印度比哈尔邦Purba Champar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0245(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阿雷拉杰 · 查看更多 »

阿耶波多

阿耶波多(आर्यभट、IAST: ,或譯阿里亚哈塔,阿耶波多一世,公元476年-550年)是5世纪末印度的著名数学家及天文学家。他的作品包括《阿里亚哈塔历书》,分四部分。書中提供了精確度達5個有效数字的圓周率近似值。此外,他還根據天文觀測,提出日心說,並發現日月食的成因。另外,印度在1975年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比哈尔邦和阿耶波多 · 查看更多 »

阿沃爾縣

阿沃爾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4,839平方公里,主要經濟活動是農業,2011年人口699,00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4人。.

新!!: 比哈尔邦和阿沃爾縣 · 查看更多 »

阿拉 (印度)

阿拉是印度的城市,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位於該國東北部,距離首府巴特那40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90米,主要農產品有穀物和甘蔗,2011年人口261,099。.

新!!: 比哈尔邦和阿拉 (印度)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裔印度人

在印度古吉拉特邦,有為數眾多阿拉伯人和祖先是阿拉伯人的穆斯林生活。這些人叫楚來什,他們是17世纪時由阿拉伯半島遷徒來的哈德拉米人後裔,人口大概1500人。.

新!!: 比哈尔邦和阿拉伯裔印度人 · 查看更多 »

阿拉哈巴德条约

阿拉哈巴德条约是1764年10月22日布克萨尔战役后,英属东印度公司克莱夫男爵一世和莫卧儿帝国国王沙·阿拉姆二世(Shah Alam II)在1765年8月16日签署的一项条约。根据该条约,莫卧儿皇帝将孟加拉、比哈尔和奥里萨邦的行政管理权(印度语中称Diwani)授予了东印度公司。作为回报,东印度公司每年向国王进贡26拉克卢比(相当于26万英镑)。 东印度公司根据该条约获得了向2000万人征税的权利,每年约能获得200-300万英镑的收入。.

新!!: 比哈尔邦和阿拉哈巴德条约 · 查看更多 »

阿拉里亚

阿拉里亚(Araria),是印度比哈尔邦阿拉里亞縣的一个城镇。总人口60594(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阿拉里亚 · 查看更多 »

阿拉里亚县

'阿拉里亚县,印度比哈尔邦辖县,总面积2830 km²。总人口2,158,608 (2001年),其中信仰印度教者1,263,766, 穆斯林887,972 (41.13%)。县治位于阿拉里亚镇。.

新!!: 比哈尔邦和阿拉里亚县 · 查看更多 »

阿拉-恰普拉大桥

阿拉-恰普拉大桥是印度比哈尔邦一座正在建设中的桥梁,跨越恒河,连接波吉布尔县的阿拉与萨兰县的恰普拉,建成后,该桥将成为连接比哈尔邦南北方一条重要的公路通道。.

新!!: 比哈尔邦和阿拉-恰普拉大桥 · 查看更多 »

蘇利南

蘇利南共和國(Republiek Suriname;苏里南汤加语:Sranan;博杰普尔语:Sarnam)位於南美洲北部,北濱大西洋,南臨巴西,東臨法屬圭亞那,西臨圭亚那,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國名源於當地原住民蘇利南人。該國舊稱荷屬圭亞那,原為荷蘭在南美洲的殖民遺跡,1954年成為荷蘭王國海外自治省,1975年時獨立。苏里南無論以面积還是人口排名,都是南美洲最小的一个国家,也是西半球不屬於荷蘭王國組成體的地區中,唯一一個使用荷蘭語為官方語言的。首都帕拉马里博為蘇利南河河口的商港。苏里南是一个种族、语言、宗教上极為多元的国家,當中穆斯林人口占苏里南的13%,其比例在所有美洲国家中最高。.

新!!: 比哈尔邦和蘇利南 · 查看更多 »

赛义德布尔市

(সৈয়দপুর,Saidpur)是孟加拉国的一座城市。PAGENAME机场是孟加拉国国内机场。该城市与比哈尔邦有密切联系,许多居民都来自乌尔都语社区,特别是芒格镇。自孟加拉国独立以来,其乌尔都语使用大幅下降,当地人口或者入孟加拉社会、要么采用孟加拉语,要么迁移到印度或巴基斯坦。.

新!!: 比哈尔邦和赛义德布尔市 · 查看更多 »

薩蘭縣

薩蘭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2,641平方公里,識字率為68.57%,八成人口從事農業,2011年人口3,943,098,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93人。.

新!!: 比哈尔邦和薩蘭縣 · 查看更多 »

钱帕蒂亚

钱帕蒂亚(Chanpatia),是印度比哈尔邦Pashchim Champar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2029(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钱帕蒂亚 · 查看更多 »

蒙吉爾縣

蒙吉爾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1,420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1,146毫米,2011年人口1,359,05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57人。.

新!!: 比哈尔邦和蒙吉爾縣 · 查看更多 »

蒙達人

蒙達人(英語:Munda people)是分佈於印度東北與孟加拉的少數民族,約有400萬人口。他們是少數不使用種姓制度的印度民族,而是以「帕哈系統」為主要的社會制度。同時,蒙達人也是融合多個信仰的民族,包括薩納教、基督教、印度教。.

新!!: 比哈尔邦和蒙達人 · 查看更多 »

蒙格埃尔

蒙格埃尔(Munger),是印度比哈尔邦Munge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87311(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蒙格埃尔 · 查看更多 »

那烂陀寺

那烂陀(नालंदा,),又稱那羅,古印度地名,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在此地原建有佛教寺院,名為那爛陀寺,為古代中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輩出,最盛时有上万僧人学者聚集于此。2016年列入世界遺产。.

新!!: 比哈尔邦和那烂陀寺 · 查看更多 »

那蘭達縣

那蘭達縣是印度比哈爾邦的一個縣,面積2,367平方公里,識字率為66.41%,2011年人口2,872,52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14人。 Category:比哈尔邦辖县.

新!!: 比哈尔邦和那蘭達縣 · 查看更多 »

那拉扬·桑亚尔

那拉扬·桑亚尔(Narayan Sanyal;),广为人知的是其化名比乔伊达(Bijoy da,“达”是孟加拉语中的敬语后缀),别名纳温·普拉萨德(Naveen Prasad),是毛主义拥护者 和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的资深政治局成员。 桑亚尔是纳萨尔派领导人查鲁·马宗达最早的同志之一和印度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员。据信,在被逮捕时,那拉扬·桑亚尔是党内第二号人物,仅次于总书记贾纳帕蒂。.

新!!: 比哈尔邦和那拉扬·桑亚尔 · 查看更多 »

蓬蓬河

蓬蓬河是印度的河流,發源自賈坎德邦的帕拉木縣,流經比哈爾邦,河道全長200公里,流域面積8,530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1,181毫米。 Category:賈坎德邦河流 Category:比哈爾邦河流 Category:恒河水系.

新!!: 比哈尔邦和蓬蓬河 · 查看更多 »

锡万

锡万(Siwan),是印度比哈尔邦Siw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08172(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锡万 · 查看更多 »

金奈

金奈(சென்னை、चेन्नई、拉丁轉寫:、),也作「欽奈」,原名「馬德拉斯」(Madras、 或 ),是印度東南部的一座大型城市,地處烏木海岸,緊鄰孟加拉灣,由英國殖民者於17世紀所建立,並被逐漸發展成為相應區域的主要中心城市和海軍基地,不僅是過去英屬印度馬德拉斯省的首府,也是現今泰米尔纳德邦的首府和(自20世紀以來的)重要行政中樞。雖然該市在1996年被改為現名,但基於本身固有文化的強大影響力,加上其市郊和市內部份地區(如Triplicane)就已經有將近2000年的歷史,其舊稱「馬德拉斯」仍由許多南亞僑民所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當中。(另見印度更改地名之争) 按照人口排名,金奈是印度第五大都市、第四大都會區,全世界第34位的大都市区,金奈大都市区人口约820万(2009年),其中属于金奈市政府管辖区域人口约434万(2001年统计数字)。 金奈经济圈贡献了泰米尔纳德邦39%的GDP,其经济主要是基于其汽车工业、IT科技和医疗工业实力。它是印度第二大软件工业、IT工业和基于IT技术的外包服务出口中心。金奈是印度主要的汽车工业基地,一个重要的印度汽车及其配套工业基地坐落在这座城市及周边地区,汽车出口同时全印度汽车出口量的60%,因此金奈还有「南亚底特律」的称号。 金奈是重要的南印度古典音乐(Carnatic)中心,每年举办一个上百位艺术家参与的盛大文化活动——马德拉斯音乐季。这座城市的戏剧演出活动十分活跃,也是印度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的重要中心。泰米尔电影业——印度最大的电影工业之一——也位于这次城市,电影的原声带支配了它的音乐界。 金奈还以其世界文化遗产与典型的印度南部风格的庙宇建筑而著称。该市的东海岸是长达12公里的游艇码头海滩。该市以其体育比赛场地和主办職業網球聯合會赛事清奈公开赛著称。 金奈还是一个罕见的国家公园位于市内的城市—Guindy国家公园。.

新!!: 比哈尔邦和金奈 · 查看更多 »

苏尔唐甘杰

苏尔唐甘杰(Sultanganj),是印度比哈尔邦Bhagal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41812(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苏尔唐甘杰 · 查看更多 »

苏尔王朝

苏尔王朝是一个普什图人在印度次大陆北部建立的一个伊斯兰教王朝,定都于德里。比哈尔地方的阿富汗封建主舍尔沙趁着莫卧儿帝国统治者胡马雍出征古吉拉特邦时,扩充实力,并于1539年击败莫卧儿军队。1540年舍尔沙占领德里,建立苏尔王朝,统治着西起今阿富汗喀布尔,东到孟加拉国的广阔地区,称雄一时。在统治期间,建立了高效完善的管理制度,任用各种不同民族和宗教担任官吏。废除旧币,铸造新币,发展经济。1545年,胡马雍在波斯萨非王朝的沙阿(国王)塔赫玛斯普一世的支持下,重返印度,占领旁遮普、德里、阿格拉,恢复了莫卧儿帝国的统治。1557年王朝终为莫卧儿帝国所灭。.

新!!: 比哈尔邦和苏尔王朝 · 查看更多 »

苏巴

苏巴是印度莫卧儿帝国时期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省。其省的长官称“苏巴达尔”。苏巴创设于阿克巴统治时期。最初有12个,在阿克巴统治末期增为15个。每个苏巴下辖若干萨尔卡尔(相当于“专区”)。萨尔卡尔之下为帕尔加纳。.

新!!: 比哈尔邦和苏巴 · 查看更多 »

苏保尔

苏保尔(Supaul),是印度比哈尔邦Supaul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4020(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苏保尔 · 查看更多 »

苏高利

苏高利(Sugauli),是印度比哈尔邦Purba Champar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1362(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苏高利 · 查看更多 »

英属印度

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 或 British Raj)是指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印度次大陆(南亚)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域,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缅甸。自1858年开始,由于印度民族起义,英属东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并向维多利亚女王移交权力。1876年开始,这一政治实体的正式名称为印度帝国(Indian Empire),并以此名发行护照。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在此期间,印度先后成为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分别于1900、1920、1928、1932和1936年以独立身份参加了奥运会。 英属印度时期,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土邦”由王公、王侯()和行政长官所统治,土邦领主们必须接受条约,并接受英王的共主地位和承认英王为领地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模式被称为“”。位于阿拉伯地区的亚丁自1839年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缅甸则是从1886年开始,两者先后于1932年和1937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锡兰(今斯里兰卡)处于印度次大陆的边缘,但不属于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而是由伦敦直接控制的英国直辖殖民地所统治,其地位优于印度总督管辖的印度帝国。英国征服次大陆初期,英帝国统治区域,条约仅限于次大陆的部分,初期的殖民机构设于加尔各答,后来移治于德里。各国相继独立以后,独立之前的关联区域被广泛地称为英属印度。法属印度和葡属印度仅限于次大陆沿海部分区域,这些区域分别由法国和葡萄牙进行殖民统治,独立之后并入印度。英属印度时期的1947年即印度建国初期,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印度分裂为二个国家——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就是南亚历史上著名事件——印巴分治。再后来的1971年,由于地缘隔绝和种族差异,巴基斯坦的飞地——东巴独立,建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新!!: 比哈尔邦和英属印度 · 查看更多 »

雷韦尔加恩杰

雷韦尔加恩杰(Revelganj),是印度比哈尔邦Sar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4044(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雷韦尔加恩杰 · 查看更多 »

耆那教

耆那教(जैनधर्म ;சமணம் ;Jainism),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古老宗教之一 ,有其独立的信仰和哲学。創始人為伐達摩那(Vardhamana,又稱摩訶毘羅,意為大雄,Mahavira,前599年—前527年),是沙門思潮中「六師外道」之一的尼乾陀若提子,他比佛教的創始人释迦牟尼早出生,耆那教的中心教義主要由他建立。耆那教教義對現代印度的影響,大於同様起源自印度的佛教,甘地就受到耆那教的許多影響。目前耆那教有四五百萬信徒,大部分生活在印度。.

新!!: 比哈尔邦和耆那教 · 查看更多 »

ISO 3166-2:IN

ISO 3166-2:IN是用來定義印度地理區碼的ISO標準。它是ISO 3166-2子集。 每個代碼由ISO 3166-1代表印度的代碼(IN)和一個由兩個拉丁字母的地區代碼組成,用連接號連接。.

新!!: 比哈尔邦和ISO 3166-2:IN · 查看更多 »

查巴县

查巴县(झापा जिल्ला),是尼泊尔梅吉专区下辖的一个县,是尼泊尔75个县之一。面积1,606平方公里(620.1平方英里),人口812,650(2011),首府 Chandragadhi。.

新!!: 比哈尔邦和查巴县 · 查看更多 »

柯柏德·甘迪

柯柏德·甘迪(Kobad Ghandy;1951-)是印度共产主义者和纳萨尔派领导人。他是印度共产党(毛主义)成员。他被赋予在城市地区传播毛派影响力和管理其宣传部门的任务。 甘迪主管西南局,协调泰米尔纳德邦、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纳萨尔派活动,在那里他们的活动仍然停滞不前,尽管毛主义党做出了艰苦努力。考虑到他分析国家和国际发展的能力,他还被赋予了在城市地区建立纳萨尔派运动的工作。   甘迪承认,尽管印度中部和北部的纳萨尔派运动迅速蔓延,但它并未在其他邦扎根。即使在奥里萨邦、贾坎德邦、比哈尔邦和恰蒂斯加尔邦、该党也未能赢得平原地区和城镇的人民,而这一运动在部落地带得到加强。随着毛主义党意识到它一直未能获得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它已经要求甘迪制定战略和措施以赢得这两个人群。为此毛派组建了群众组织分委员会(Sub-Committee on Mass Organisations),而甘迪正在领导它。  .

新!!: 比哈尔邦和柯柏德·甘迪 · 查看更多 »

恰基亚

恰基亚(Chakia),是印度比哈尔邦Purba Champar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6618(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恰基亚 · 查看更多 »

恰馬里

恰馬里,是印度比哈爾邦的穆斯林社群。.

新!!: 比哈尔邦和恰馬里 · 查看更多 »

恰马尔

恰馬爾(Chamar),是印度與尼泊爾印度教社會中的賤民,也是第二大賤民群體。旁遮普邦、喜馬偕爾邦、北方邦、哈里亞納邦、拉賈斯坦、比哈爾邦、德里與尼泊爾、巴基斯坦也找到他們。 他們工作是製作與買賣皮革與鞋類,因關涉死牛與殺生。所以地位低下,但是有趣的是多數此種姓也不是真正的製革人,而是在恆河平原上種地。十七世紀時,他們曾經在哈里亞納有自己的王國。 Category:种姓制度 Category:梵语词汇 category:賤民 Category:印度社会团体.

新!!: 比哈尔邦和恰马尔 · 查看更多 »

恰普拉

恰普拉(Chapra),是印度比哈尔邦Sar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78835(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恰普拉 · 查看更多 »

恒河

恒河(गङ्गा,गंगा,گنگا(Ganga);கங்கை,গঙ্গা Gônga,玄奘譯為殑伽河)是南亚的一条主要河流,流經印度北部及孟加拉。恒河源头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达河发源自印度北阿坎德邦的根戈德里等冰川,它横越北印度平原(即恒河平原),流经北方邦,会合其最大支流亚穆纳河,再流经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最后它分为多条分流注入孟加拉湾,其中一条是加尔各答附近的胡格利河,另外一条是进入孟加拉国的博多河,博多河进入孟加拉国后,会合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境内为雅鲁藏布江)。在孟加拉国境内的下游贾木纳河,注入孟加拉湾,其入海河段称为梅格纳河。支流布拉马普特拉河及其以上部分不算在内,恒河长为2,510公里,流域面积91万平方公里,达印度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恆河也為世界河水流量前20大的河流之一。恆河流域為世界上最多人口居住的河流流域,共有4億以上人口居住於恆河流域,人口密度達每平方英里1000人以上。 恆河被印度教徒視為聖河,也是河流周邊居民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命脈。印度教中也有稱為「恒河女神」的神祇。許多過去的省會及帝國首都曾設於恆河沿岸,如巴连弗邑、曲女城、瓦拉納西、安拉阿巴德、穆尔斯希达巴德、蒙格埃尔、巴哈拉姆普尔、加爾各答等。 恆河在2007年被評為世界五條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在瓦拉納西所測得的水中糞生大腸桿菌群超過印度政府所訂標準值100倍以上, The Economist, 27 July 2008.

新!!: 比哈尔邦和恒河 · 查看更多 »

杰哈纳巴德

杰哈纳巴德(Jehanabad),是印度比哈尔邦Jehanabad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81723(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杰哈纳巴德 · 查看更多 »

東查姆帕蘭縣

東查姆帕蘭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3,968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1,241毫米,2011年人口5,082,868,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81人。.

新!!: 比哈尔邦和東查姆帕蘭縣 · 查看更多 »

松河

松河(英語:Son River、Sone River;सोन नदी),位於印度中部,是恆河右岸的一條支流。 松河發源於恰蒂斯加爾邦的比拉斯布爾縣,接近中央邦阿馬爾卡恩塔克,就在訥爾默達河源頭的東邊不遠處。幹流先向西北流入中央邦,後流入集水區。河道轉向東偏北流出大壩,續流入北方邦,匯集右側支流後,一度成為北方邦與賈坎德邦的界河,然後又成為賈坎德邦與比哈爾邦的界河,然後流入比哈爾邦境內,最終於巴特那縣的馬內爾附近注入恆河。 松河幹流全長,是印度大河之一。.

新!!: 比哈尔邦和松河 · 查看更多 »

杜姆拉

杜姆拉(Dumra),是印度比哈尔邦Sitamarh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4538(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杜姆拉 · 查看更多 »

杜姆拉奥恩

杜姆拉奥恩(Dumraon),是印度比哈尔邦Buxa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45796(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杜姆拉奥恩 · 查看更多 »

格蒂哈爾縣

格蒂哈爾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3,056平方公里,識字率53.6%,2011年人口3,068,14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04人。.

新!!: 比哈尔邦和格蒂哈爾縣 · 查看更多 »

桑塔人

桑塔人(英文:Santhal, Saontal, Santal, Sontal, Sonthal,孟加拉語:সাঁওতাল),是定居於尼泊爾及印度的原住民,多數分布在尼泊爾和印度的賈坎德邦、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奧里薩邦和阿薩姆邦,也有小部分分布在孟加拉。他們是印度最大的部落社會之一。他們使用的語言是桑塔語(Santali),屬於蒙達語族。.

新!!: 比哈尔邦和桑塔人 · 查看更多 »

桑塔利语

桑塔利语(santali)流行于印度的比哈尔邦、阿萨姆邦、特里普拉邦、恰尔康得邦、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和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属于南亚语系的蒙达语族。.

新!!: 比哈尔邦和桑塔利语 · 查看更多 »

梅吉河

梅吉河(Mechi River),又譯米其河,是流經尼泊爾與印度的跨界河流,為默哈嫩達河的支流。 梅吉河發源於尼泊爾的。它流經尼泊爾東南部,成為尼泊爾與印度的界河,隨後流入印度比哈爾邦,最終在基商甘傑縣注入默哈嫩達河。.

新!!: 比哈尔邦和梅吉河 · 查看更多 »

楚烏薩戰役

楚烏薩戰役,是蒙兀兒帝國皇帝胡馬雍和阿富汗苏尔王朝的建立者舍爾沙的戰役。 它發生在1539年6月26日,在現在比哈爾邦布克萨尔以南的楚烏薩,蒙兀兒帝國的40000人軍隊被蘇爾帝國的15000人打敗,蘇爾帝國獲決定性勝利,蒙兀兒人被逐出印度。.

新!!: 比哈尔邦和楚烏薩戰役 · 查看更多 »

毘舍離

毘舍離(梵文:वैशाली,,巴利文:),又譯為毗舍離、吠舍離、吠舍釐國、又以義譯稱廣嚴城,為釋迦文佛住世時代著名的大城市,位於今天印度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的北邊。曾經是跋耆國首都。.

新!!: 比哈尔邦和毘舍離 · 查看更多 »

比尔普尔

比尔普尔(Birpur),是印度比哈尔邦Supaul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7730(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比尔普尔 · 查看更多 »

比哈尔语

比哈尔语是在印度比哈尔邦和邻近地区的印度-雅利安语支语言的合称。ISO 639-1代码为 。 比哈尔语之下有10多种语言,包括.

新!!: 比哈尔邦和比哈尔语 · 查看更多 »

比哈尔邦行政区划

比哈尔邦位于印度北部偏东,分为38个县。.

新!!: 比哈尔邦和比哈尔邦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比哈尔邦邦长列表

比哈尔邦邦长是印度共和国比哈尔邦的元首和印度总统在该邦的代表。.

新!!: 比哈尔邦和比哈尔邦邦长列表 · 查看更多 »

比哈爾人

比哈爾人(梵文: बिहारी; 波斯語:; 拉丁語: Bihārī )是一個從印度比哈爾邦發跡的印度-亞利安民族,其歷史悠久,可追溯至三千年前。現今的比哈爾人為一跨境民族,大部分分布在印度,然而部分人也散居在巴基斯坦、孟加拉、模里西斯等國家,2011年總人口數為1.05億人。 比哈爾人主要的語言為比哈爾語,然而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作為官方用語(教育與軍事用途)。比哈爾人大多信仰印度教,部分信仰伊斯蘭教,小部分人則信仰錫克教、基督教、佛教、耆那教和巴哈伊教。.

新!!: 比哈尔邦和比哈爾人 · 查看更多 »

比哈爾穆斯林

比哈爾穆斯林是比哈尔邦印度穆斯林,人口13,722,048,他们多数是逊尼派中的哈乃斐派但也有少数什叶派。.

新!!: 比哈尔邦和比哈爾穆斯林 · 查看更多 »

比哈爾邦的帕坦人

帕坦人,即普什圖人在13世紀古爾王朝時代已生活在印度比哈爾邦。他們最常用姓氏是可汗。 他們分為兩個不同但有關係的群體,納斯里(來自阿拉伯語納斯,即種族),迪萬尼(阿拉伯語解宮廷)。前一種是真正的普什圖人後裔,後一種是拉其普特人與婆羅門皈依伊斯蘭教後併入普什圖人的後裔。 Category:印度普什图族 Category:比哈尔邦.

新!!: 比哈尔邦和比哈爾邦的帕坦人 · 查看更多 »

比克拉姆加恩杰

比克拉姆加恩杰(Bikramganj),是印度比哈尔邦Rohtas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8391(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比克拉姆加恩杰 · 查看更多 »

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共和国(Republic of Mauritius;République de Maurice;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Repiblik Moris)位于印度洋的西南方,於非洲第一大岛马达加斯加以东约900公里,距非洲大陆2,200公里。除毛里求斯本岛外,其国土还包括卡加多斯-卡拉若斯群岛、罗德里格斯岛以及阿加莱加群岛。毛里求斯岛和罗德里格斯岛以及毛里求斯岛西南方200公里的法属留尼汪岛共同组成了马斯克林群岛。毛里求斯总面积2040平方公里,首都是路易港。 英国人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夺取了毛里求斯的统治权,统治直到1968年毛里求斯独立为止。独立后的毛里求斯以议会共和制立国,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非洲联盟、法语圈国际组织、英联邦等国际组织成员。 毛里求斯没有原住民,现在的人口由多样种族组成:印度裔、非洲裔、亞裔以及法裔。毛里求斯的主要语言是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法语和英语。英语是法定官方语言,但流通的主要是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和法语。报纸和电视节目也主要使用法语。此外,亚洲语言也在亚裔人群中通行。 毛里求斯岛曾经是世界上仅有的渡渡鸟栖息地,但在欧洲殖民者来到毛里求斯后不到80年,就因为殖民者的捕猎而灭绝。.

新!!: 比哈尔邦和毛里求斯 · 查看更多 »

水壩潰決事故列表

水壩是一種橫跨於水流之上的屏障阻礙構造物,透過水壩的導引或減緩流速,便會形成水庫,湖泊或是蓄水池,絕大部分的水壩都會有一項至關重要的排水設施稱之為洩洪道或是堰,有的洩洪道會設置在水壩之壩頂,有的則直接穿越水壩壩體設置在水壩之中,會讓水壩積存的水間斷或持續流出,有的更會利用水壩的洩洪道設置水力發電廠,來讓其利用水從高處落下的動能製造電力。 根據國際人道主義法,水壩因其可能造成對上下游居住民眾以及環境有重大的影響,而被認定為“具有高度危險性的設施”。而水壩潰決屬於較為罕見的事件,然而發生水壩潰決,便會造成水壩所在之下游地區的重大破壞以及人員傷亡。在1975年,中國河南省板橋水庫以及其下游其餘水壩連帶的潰決事件,是當今中國史上造成最多傷亡的水壩潰決事件。這起事件估計共造成171,000人罹難,和11萬人失去家園。在201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州北方的一座水壩,該水壩下游有座依賴水壩擋住水流的城鎮坎普斯戈伊塔卡濟斯,而當時水壩開始發生潰決事件,但巴西政府未能強制撤離當地的1000人離開自己的家園。坐鎮撤離行動的官員們描述,當時的目的是在該地區遭到洪水淹沒前疏散居民,並表示當時幾乎是在與時間賽跑。自從該事件後,巴西政府正式確立了水壩潰決預警系統,以利於當水壩發生潰決事件前,能有效的疏散下游地區居住的民眾。.

新!!: 比哈尔邦和水壩潰決事故列表 · 查看更多 »

沙·阿拉姆二世

沙·阿拉姆二世(), 亦名Ali Gauhar, 是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的第十五任皇帝(1759年-1806年),是被谋害的阿拉姆吉尔二世的儿子。 1759年,沙·阿拉姆二世從德里逃亡出走,首相惟恐阿拉姆吉爾二世推舉沙·阿拉姆二世登基,收回他的實權,所以他便策劃刺殺行動,殺死阿拉姆吉爾二世及其他重要皇室成員,擁立奧朗則布曾孫沙·賈汗三世登基。阿拉姆吉爾二世的女婿帖木兒沙·杜蘭尼為阿富汗國王艾哈邁德沙·杜蘭尼的兒子,當阿拉姆吉爾二世被刺殺後,阿富汗軍隊擁立沙·阿拉姆二世及打着復仇的旗幟與馬拉地人和錫克人作戰。1761年,阿富汗軍隊在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中取得大勝,徹底摧垮了對手。艾哈邁德沙扶植了沙·阿拉姆二世為皇帝後回師坎大哈。 1764年10月,莫臥兒帝國與孟加拉聯軍被英屬東印度公司在布克薩爾戰役中打敗,沙·阿拉姆二世被迫在1765年8月16日與英屬東印度公司克萊夫男爵一世簽署阿拉哈巴德條約。根據該條約,莫臥兒皇帝將孟加拉、比哈爾和奧里薩邦的行政管理權(印度語中稱Diwani)授予了東印度公司。作為回報,東印度公司每年向國王進貢26拉克盧比(相當於26萬英鎊)。 其後,因應阿拉哈巴德條約的條款,沙·阿拉姆二世離開德里,逗留在安拉阿巴德,由他的兩名兒子代表他主持政務。雖然後來沙·阿拉姆二世回到德里,但是國勢日慼。英屬東印度公司勢力日漸壯大,由雙方一同統治,變成由英屬東印度公司主宰。沙·阿拉姆二世屢次被南方的馬拉塔帝國所敗,甚至德里被攻陷及沙·阿拉姆二世被囚。最後於1803年,英軍打敗馬拉塔帝國入主德里,救出又老又盲的沙·阿拉姆二世。1806年,沙·阿拉姆二世逝世,王位由次子阿克巴·沙二世繼承。 Category:蒙兀兒帝國皇帝.

新!!: 比哈尔邦和沙·阿拉姆二世 · 查看更多 »

沙克達教

沙克達教(शाक्तं,;字面意义为“力量之教条”或“女神之教条”,也有能量之意),又譯為颯刻曇系、夏克提派、提毗派,是印度教的一个支派,专于崇拜沙克提或提毗——印度教的圣母——作为绝对的,终极的神格。该派别同湿婆派、毗湿奴派并立为印度教三大派。在漢語中,又被譯為性力派。 沙克達教认为提毗(字面意思为“女神”)是至高大梵天本身,“独一无二”,具有其他所有神的形式,无论其是女性或男性,都被认为是她的各种各样的显圣。在该派的哲学和实践的细节上,提毗派模仿了湿婆派。然而“沙克達教徒”(शक्त,),即提毗派的践行者,大多或全部专注于崇拜沙克提为至高之神的多变的女性一面。湿婆,神的男性一面,仅被认为是超越物质世界的,而其崇拜通常被降低到辅助角色。Subramuniyaswami, p.1211.

新!!: 比哈尔邦和沙克達教 · 查看更多 »

沙舒賈

沙舒賈(Shah Shuja;),蒙兀兒帝國皇帝沙賈汗二王子,母親是姬蔓·芭奴。.

新!!: 比哈尔邦和沙舒賈 · 查看更多 »

波吉布爾縣

波吉布爾縣是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的一個縣,面積2,474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913毫米,2011年人口2,720,15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99人。行政中心位於阿拉。.

新!!: 比哈尔邦和波吉布爾縣 · 查看更多 »

波罗王朝

波罗王朝又稱帕拉王朝(现代孟加拉语写为পাল),8世纪~12世纪时统治印度东北部的一个重要王朝。 其統治者的名稱均以帕拉為後綴,在古普拉克里特諸語言意為“保護者”,他們是大乘佛教和密宗的信徒。其主要據點位於孟加拉和今印度比哈爾邦,包括巴連弗邑、蒙格埃爾、多摩梨帝國等當時的大城市。9世纪初期,波羅王朝是北印度一强大的政治势力,其领土由比哈爾、孟加拉進一步擴展至尼泊爾、恆河流域和今巴基斯坦東部。在公元810年时,波羅王朝領土上的人口达到1030万人。 波羅王朝被視為伊斯蘭教傳入前孟加拉歷史的黃金時期。此王朝曾結束孟加拉地區持續不斷的戰亂和割據,為當地帶來安定與繁榮。其國王修建了大規模的佛寺,並贊助那爛陀寺、超戒寺等佛學研究所,與三佛齊、西藏的王國和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維持良好的關係。在此時期,透過阿拉伯地區與孟加拉的頻繁貿易,伊斯蘭教首度於孟加拉出現。阿拔斯王朝的貨幣亦可於波羅王朝的考古遺址中找到。12世紀,信仰印度教的斯那王朝推翻了波羅王朝,正式結束最後一個建立於印度本土的佛教王國。 波罗王朝在其领土内推行一种封建制度,即王室将土地赠给受封者,同时受封者获得对该片土地的税收、行政和司法权。但这种封地现象只是表面上与西欧的封建制度类似。波罗王朝的封地对象几乎只限于宗教集团,表现为将大量土地捐赠给寺院(如提婆波罗国王曾赠给著名的那烂陀寺5个村庄);世俗官僚获得封地的现象非常少见。.

新!!: 比哈尔邦和波罗王朝 · 查看更多 »

泰卡里

泰卡里(Tekari),是印度比哈尔邦Gay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7615(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泰卡里 · 查看更多 »

泰萊斯福爾·佈拉祺多·托波

泰萊斯福爾·佈拉祺多·托波(泰米爾語:தெலெஸ்போர் தோப்போ:),是天主教印度籍司鐸級樞機。同時也是蘭契總教區總主教。.

新!!: 比哈尔邦和泰萊斯福爾·佈拉祺多·托波 · 查看更多 »

法鲁克锡亚

法鲁克锡亚,(全名Abu'l Muzaffar Muin ud-din Muhammad Shah Farrukh-siyar Alim Akbar Sani Wala Shan Padshah-i-bahr-u-bar ,),莫卧儿帝国皇帝,在位时间(1713年-1719年)。法魯克錫亞是奧朗則布之曾孫,其父Azim-ush-Shan是巴哈杜爾·沙一世第三子,負責管理帝國東部。1712年,巴哈杜爾·沙一世逝世,Azim-ush-Shan與兄長賈汗達爾·沙爭位失敗於拉維河被殺。賽義德兄弟是莫臥兒帝國當時最有實力的將領。他們與賈汗達爾·沙不合,所以下令刺殺他。賈汗達爾·沙在阿格拉的戰役中被擊敗,並諸流放。賽義德兄弟擁立法魯克錫亞,開始他們造王者的歷史。 法魯克錫亞是一位英俊的統治者,但是他欠缺能力、知識及性格去統治國家,時常受身邊的謀士擺佈。繼位時,法魯克錫亞只有二十八歲,他首先鏟除在流放的伯父賈汗達爾·沙夫婦及他的首相。他任命賽義德兄弟為首相,自始法魯克錫亞變成了他們的傀儡。 1718年,法魯克錫亞開始不甘心為傀儡,他聚集了七萬大軍於德里,又邀請莫拉達巴德及比哈爾邦的首領加入對抗賽義德兄弟,但是被他們拒絕。最終於1719年2月,法魯克錫亞被賽義德兄弟打敗。賽義德兄弟立即將他廢黜,跟着囚禁法魯克錫亞、用針刺盲他並最後在賽義德兄弟命令下勒死他。 Category:蒙兀兒帝國皇帝.

新!!: 比哈尔邦和法鲁克锡亚 · 查看更多 »

潘查亚特制度

潘查亚特制度(印度斯坦语:पंचायती राज;英语:Panchayati raj、Panchayati Raj Institutions,缩写:PRI、PRIs,或译作“潘查亚特”、“潘查耶特”、“盘查亚特”或“潘查雅特”)为南亚地区特别是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国的政治制度。从字面意义理解,即“乡村五人长老会”之意。潘查亚特制度在南亚地区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上,“乡村五人长老会”通过定期举行的乡村辩论会竞争产生。.

新!!: 比哈尔邦和潘查亚特制度 · 查看更多 »

戈加尔迪哈

戈加尔迪哈(Ghoghardiha),是印度比哈尔邦Madhuban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4523(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戈加尔迪哈 · 查看更多 »

戈帕尔甘杰

戈帕尔甘杰(Gopalganj),是印度比哈尔邦Gopalganj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4418(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戈帕尔甘杰 · 查看更多 »

戈帕爾甘傑縣

戈帕爾甘傑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2,033平方公里,識字率67.04%,2011年人口2,558,03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58人。.

新!!: 比哈尔邦和戈帕爾甘傑縣 · 查看更多 »

戈格里贾马尔普尔

戈格里贾马尔普尔(英語:Gogri Jamalpur),是印度比哈尔邦Khagari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1093(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戈格里贾马尔普尔 · 查看更多 »

昂加地區

昂加地區(Angika region)是印度東部傳統比哈爾文化的一個稱呼,包括比哈爾邦的東部及賈坎德邦東北部多個以昂加語(又譯安吉卡語)為母語的縣,分別如下:.

新!!: 比哈尔邦和昂加地區 · 查看更多 »

海外藏人

海外藏人指生活在藏区或中国外的藏族人民。 藏族難民大遷移發生了三次:1959年藏区骚乱,一次是1989年拉薩騷亂。第三次難民浪潮從1996年到今天繼續。並非所有的西藏難民社區也是永久性的,今天西藏一些家長把孩子送到藏族僑民社區接收藏族傳統佛教教育。在2009年的普查,登記流亡藏人是128000左右,全世界也有藏族僑民,但最集中的是印度與喜馬拉雅山一帶(其他社區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瑞士,挪威,法國,台灣和澳大利亞)。2009年有128000人,另一说法有150000人。 在尼泊尔、印度境内设置有西藏难民营。 美國國務院自1988年、1989年開始撥用會計年度的「移民及難民援助金」作為援助西藏流亡難民之用,並提供流亡藏族學生獎學金。1990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移民法」,開始提供若干名流亡藏族移民美國的配額。.

新!!: 比哈尔邦和海外藏人 · 查看更多 »

斯哈赫普尔

斯哈赫普尔(Shahpur),是印度比哈尔邦Bhojpu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4456(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斯哈赫普尔 · 查看更多 »

斯赫奥哈尔

斯赫奥哈尔(Sheohar),是印度比哈尔邦謝奧哈爾縣的一个城镇。2001年总人口21327。.

新!!: 比哈尔邦和斯赫奥哈尔 · 查看更多 »

斯赫尔加蒂

斯赫尔加蒂(Sherghati),是印度比哈尔邦Gay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2358(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斯赫尔加蒂 · 查看更多 »

斯赫伊克普拉

斯赫伊克普拉(Sheikhpura),是印度比哈尔邦Sheikhpur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43042(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斯赫伊克普拉 · 查看更多 »

旃陀羅

旃陀羅(चांडाल,或cāṇḍālá,Chandala),又譯為旃荼羅,印度族群之一,在印度教種姓制度中,被認為是最低種姓,被認為是不可接觸的賤民。主要工作是處理人類及動物屍體,擔任劊子手或屠夫。在印度,使用印度-雅利安语支的族群,都以旃陀羅這個名稱來稱呼賤民階級。在北印度,旃陀羅被等同於第五種種姓,是最低階級。 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北方邦、比哈尔邦等地,仍有稱為旃陀羅的族群。.

新!!: 比哈尔邦和旃陀羅 · 查看更多 »

摩訶菩提寺

摩訶菩提寺(महाबोधि मंदिर),是位于印度比哈尔邦菩提伽耶的寺院,2002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新!!: 比哈尔邦和摩訶菩提寺 · 查看更多 »

摩訶菩提寺 (蒲甘)

摩訶菩提寺,建於缅甸蒲甘,是十三世纪蒲甘王朝國王Htilominlo仿照印度比哈爾邦菩提伽耶原摩訶菩提寺興建的寺院。 該廟是笈多帝国時期的典型建築風格,包含了大量的佛塔與超過450佛像。該廟在1975年大地震中倖存下來,並在接下來的幾年中被修復。 category:缅甸佛寺.

新!!: 比哈尔邦和摩訶菩提寺 (蒲甘) · 查看更多 »

摩揭陀語

摩揭陀語 (मगही,, 也叫做 मगधी, language) 是一種印度語言。名字來自它的祖先語言 Magadhi,其源頭摩揭陀俗語據信是佛陀所講的語言,并且是古代摩揭陀王國的語言。摩揭陀語密切接近於博杰普爾語和邁蒂利語,這些語言有時被稱呼為一個單一的語言比哈爾語。這些語言和一些其他相關語言一起被叫做比哈爾語,形成了印度-雅利安語支的東部群組的一個子群組。摩揭陀語大約有1300萬使用者。 它曾被認為是印地語的方言,但最近已經被認為是同孟加拉語、阿薩姆語和奧里亞語在一起的印度語言的東部群組的后代。它有非常豐富和古老的民歌和故事傳統。它使用於比哈爾邦的8個行政區和賈坎德邦的3個行政區,并在西孟加拉邦的 Malda 也有些使用者。 儘管摩揭陀語有大量的使用者,它在印度仍未被憲法上認可。即使在比哈爾邦,印地語被用于教育和官方事務。 摩揭陀語在1961年人口普查的時候在法律上被吸收為印地語的亞種語言。.

新!!: 比哈尔邦和摩揭陀語 · 查看更多 »

撒哈爾薩縣

撒哈爾薩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1,702平方公里,識字率為54.57%,2011年人口1,897,10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15人。.

新!!: 比哈尔邦和撒哈爾薩縣 · 查看更多 »

撒馬斯提布爾縣

撒馬斯提布爾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2,904平方公里,識字率為63.81%,2011年人口4,254,78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65人。.

新!!: 比哈尔邦和撒馬斯提布爾縣 · 查看更多 »

擁抱阿瑪

Mātā Amṛtānandamayī Devī (讀作:瑪妲·阿穆瑞達南達瑪依·蔕薇),原名Sudhamani Idamannel,1953年九月27日出生,是印度的靈性導師暨上師,被信眾奉為聖,尊稱她為Amma (讀作:阿瑪),意指「母親」或是「神聖母性能量」。因她不吝給人擁抱,因此也被稱為擁抱阿瑪。.

新!!: 比哈尔邦和擁抱阿瑪 · 查看更多 »

扎穆伊縣

扎穆伊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3,122平方公里,每年平均降雨量1,102毫米,2011年人口1,756,078,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62人。.

新!!: 比哈尔邦和扎穆伊縣 · 查看更多 »

拜尔加尼亚

拜尔加尼亚(Bairgania),是印度比哈尔邦Sitamarh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4821(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拜尔加尼亚 · 查看更多 »

拉基萨赖

拉基萨赖(Lakhisarai),是印度比哈尔邦Lakhisara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77840(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拉基萨赖 · 查看更多 »

拉基薩萊縣

拉基薩萊縣是印度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面積1,228平方公里,識字率48%,2011年人口1,000,71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15人。.

新!!: 比哈尔邦和拉基薩萊縣 · 查看更多 »

拉古纳特普尔

拉古纳特普尔(Raghunathpur),是印度比哈尔邦Katiha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601(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拉古纳特普尔 · 查看更多 »

拉姆·纳特·科温德

拉姆·納特·考文德(Ram Nath Kovind,)是現任印度總統,隸屬印度人民党。 考文德於1991年加入印度人民黨。他於1994年至2006年擔任聯邦院議員。2015年至2017年期間擔任比哈尔邦邦長。 2017年6月19日,印度人民黨宣佈其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將提名考文德為2017年印度總統選舉候選人。 2017年7月20日,考文德當選印度總統,成為印度史上第二位贱民階級出身的總統(第一位是納瑞雅南)。 考文德於1974年結婚,有一子一女。.

新!!: 比哈尔邦和拉姆·纳特·科温德 · 查看更多 »

拉姆纳加尔

拉姆纳加尔(Ramnagar),是印度比哈尔邦Pashchim Champar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8549(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拉姆纳加尔 · 查看更多 »

拉尔甘杰 (比哈尔邦)

拉尔加恩杰(Lalganj),是印度比哈尔邦Vaishal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9847(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拉尔甘杰 (比哈尔邦) · 查看更多 »

拉傑普特人

拉傑普特人(Rajput),意思是拉者之子。他們傳統上是印度的戰士民族,分布於印度中部、印度北部、印度西部與巴基斯坦一部分(主要集中在拉賈斯坦、旁遮普與古吉拉特、北方邦,喜馬偕爾邦,哈里亞納邦,查謨,北阿坎德邦,中央邦和比哈爾邦。)。拉賈斯坦的齋浦尔與烏代浦是他们文化的代表。直到20世紀印度絕大多数土邦也由他們統治。 他們宣稱自己是刹帝利,但他們的种族文化背景多种多样,其中一部分最早在6世纪才出現,是歴次入侵印度民族的後人。拉杰普特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世袭名号而并非种族名称。 他們多次抵抗突厥的伊斯蘭徒入侵,被視為婆羅門教文化捍衛者。但很多在德里蘇丹國時代逃亡尼泊爾,他們在蒙兀兒帝國時有些接受伊斯蘭教,有些拉傑普特穆斯林融入普什圖人部落中。 他們也是英國人所谓的尚武種族。.

新!!: 比哈尔邦和拉傑普特人 · 查看更多 »

拉克奥尔巴扎尔

拉克奥尔巴扎尔(Raxaul Bazar),是印度比哈尔邦Purba Champaran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41347(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拉克奥尔巴扎尔 · 查看更多 »

拉克希米·塔特瑪

拉克希米·塔特瑪(1,),出生在印度比哈爾邦,為一位不幸患上下半身連胎(或稱坐骨連體嬰)的嬰孩。她的受精卵進行了不完全的分裂,導致其孿生妹妹在其母親子宮內停止了上半身的發育,而出現四枚腎臟、兩個胃及胸腔,以及兩雙手與腳。她於兩歲的時候進行了長達27小時的分割手術,並保住了性命,是為印度境內首次進行此類型並成功的手術案例。.

新!!: 比哈尔邦和拉克希米·塔特瑪 · 查看更多 »

拉菲加恩杰

拉菲加恩杰(Rafiganj),是印度比哈尔邦Aurangabad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3889(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拉菲加恩杰 · 查看更多 »

拉金德拉·普拉萨德

拉金德拉·普拉萨德( डा॰ राजेन्द्र प्रसाद,Rajendra Prasad,)是印度共和國第一任總統(1950年-1962年)。 普拉萨德出生於中等地主家庭,加爾各答法律學院畢業,曾在高等法院當律師。1916年創辦《比哈爾法律週報》(Bihar Law Weekly)。1920年參加不合作運動。他用英文在《探照燈》(Searchlight)上撰文,積極宣揚民族主義。 Category:印度總統 Category:印度國大黨黨員 Category:印度獨立運動人物 Category:加爾各答大學校友 Category:印度素食主義者 Category:印度印度教徒 Category:比哈爾邦人.

新!!: 比哈尔邦和拉金德拉·普拉萨德 · 查看更多 »

拉文达·普拉巴特

拉文达·普拉巴特(Ravindra Prabhat,)是一位印度的印地语小說家、记者、诗人 短篇小说家,曾任编辑、剧本作家,部分文选已被出版、翻译到不同的文學期刊和選集之中。.

新!!: 比哈尔邦和拉文达·普拉巴特 · 查看更多 »

曼努吉·巴帕依

曼努吉·巴帕依(Manoj Bajpayee,)是印度電影男演员,主要出現在寶萊塢、泰卢固语和泰米尔语電影。1994年出道以来,他曾两度獲得印度國家電影獎及四個印度電影觀眾獎。他出生在比哈尔邦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17岁時搬到德里希望成为演员。 巴帕依被认为是一位使用方法演技的演员。他較成功的電影包括:《Satya》、《Shool》、《Zubeidaa》、《Aks》、《无法避免的战争》和《Aligarh》等。.

新!!: 比哈尔邦和曼努吉·巴帕依 · 查看更多 »

总统卫队 (印度)

总统卫队(President's Bodyguard),印度陆军的精锐骑兵团。它是印度陆军最高级的单位。卫队以总统府(Rashtrapati Bhavan)为基地,主要任务是保护印度总统。骑兵团为一个机动单位,在正式场合骑乘战马,在作战时使用BTR-60装甲车。骑兵团的士兵都接受伞兵训练,以引导空降攻击。.

新!!: 比哈尔邦和总统卫队 (印度) · 查看更多 »

普加西哲

普加西哲(Prakash Jha;)是印度电影制片人、演员、导演和编剧,主要以他的政治和社会政治电影闻名,如《无法避免的战争》。.

新!!: 比哈尔邦和普加西哲 · 查看更多 »

普尔尼亚

普尔尼亚(Purnia),是印度比哈尔邦Purni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71235(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普尔尼亚 · 查看更多 »

普尔瓦里斯哈里夫

普尔瓦里斯哈里夫(Phulwari Sharif),是印度比哈尔邦Patn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3166(2001年)。.

新!!: 比哈尔邦和普尔瓦里斯哈里夫 · 查看更多 »

普爾比亞

普爾比亞,在印度的意思是東方,是中世紀時從印度西部移民到恆河平原東部(現比哈爾邦和北方邦東部)的拉傑普特人。.

新!!: 比哈尔邦和普爾比亞 · 查看更多 »

1770年孟加拉饑荒

1770年孟加拉饑荒(孟加拉語: ৭৬-এর মন্বন্তর, Chhiattōrer monnōntór; 或簡寫為The Famine of '76)是1769年到1773年(在孟加拉曆為1176到1180年)之間所發生的一場重大饑荒。這場饑荒影響了印度中央平原的下游地帶。這場饑荒據統計導致了約一千萬人死亡,這相當於每三人就有一人死亡;在當時孟加拉(包括比哈爾邦與奧里薩邦)的一部分人口減少到三千萬人。這場饑荒的孟加拉名稱源自它所發生的孟加拉曆的1176年 ("Chhiattōr"- "76"; "monnōntór"- 孟加拉語的"饑荒" )。.

新!!: 比哈尔邦和1770年孟加拉饑荒 · 查看更多 »

1901年印度人口普查

1901年印度人口普查是英屬印度自1871年以來的第4次人口普查,普查在1901年3月1日舉行。和前次普查比較,印度在1896–97年與1899–1900年經歷了飢饉,造成中央省、孟買、拉傑普塔納與海得拉巴等地區的人口減少。 本次普查由赫伯特·瑞斯利 (Herbert Hope Risley)負責。瑞斯利先前在孟加拉從事部落與種姓的研究,本次普查首次正式將所有印度教人口以種姓制度分類,而不像前次普查是以職業分類。.

新!!: 比哈尔邦和1901年印度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1903年

没有描述。

新!!: 比哈尔邦和1903年 · 查看更多 »

1934年尼泊爾-比哈爾地震

1934年尼泊爾-比哈爾地震,是尼泊爾和印度比哈爾邦歷史上最嚴重的地震之一,這次8.0級地震發生在1月15日下午2:28,並在比哈爾北部和尼泊爾造成了廣泛的破壞。.

新!!: 比哈尔邦和1934年尼泊爾-比哈爾地震 · 查看更多 »

1965年11月23日日食

1965年11月23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65年11月23日(西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11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國、尼泊爾、錫金、缅甸、泰国、寮國、柬埔寨、南越、南沙群岛、文莱、马来西亚、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領地、吉爾伯特及埃里斯群島,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大部、澳大利亚絕大部分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比哈尔邦和1965年11月2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88年尼泊爾地震

1988年尼泊爾地震為發生在尼泊爾南部接近印度比哈爾邦北部地區的地震。地震時間發生在1988年8月21日,矩震規模6.9,此次地震至少超過709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地震發生了兩次,分別維持10秒和15秒。地震造成五萬棟建築物受損,包括比哈爾邦邦長官邸和位於巴特那的秘書處。.

新!!: 比哈尔邦和1988年尼泊爾地震 · 查看更多 »

1995年10月24日日食

1995年10月24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95年10月24日(西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為10月2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和南沙群岛中的爭議島嶼,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比哈尔邦和1995年10月2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01年印度人口普查

2001年印度人口普查是印度自1871年以來所舉辦過的第14次人口普查與獨立後的第6次人口普查。普查在2001年2月9日至28日舉行,3月1日至5日進行複查。普查標準日為2001年3月1日。 普查結果顯示印度總人口為1,028,737,436人 (包含曼尼普爾邦塞納珀蒂縣轄下三個次分區 Paomata, Mao Maram 與 Purul的人口127,108人),其中男性532,223,090人、女性496,514,346人。不包含曼尼普爾邦塞納珀蒂縣轄下三個次分區 Paomata, Mao Maram 與 Purul的2001年印度人口普查總人口則是1,028,610,328人、男性532,156,772人、女性496,453,556人。.

新!!: 比哈尔邦和2001年印度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2006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比哈尔邦和2006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比哈尔邦和2008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09年7月22日日食

2009年7月22日日食,中国大陆又称为长江大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2009年7月22日(西半球爲7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缅甸、中國、日本、馬紹爾群島、基里巴斯,日偏食則覆蓋了亚洲的大部分和太平洋中西部地區。此次日全食是自1991年7月11日以來最长的一次,这一纪录直到2132年6月13日才会打破。.

新!!: 比哈尔邦和2009年7月22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2011年錫金地震

2011年錫金地震(२०११ सिक्किम ज़लज़ला Sikkim Zalzalā)或稱2011年喜馬拉雅地震,震央位於尼泊爾及錫金邦交界的干城章嘉峰保護區內,地震規模為6.9,發生於當地時間2011年9月18日18時10分(UTC12時40分),於印度北部、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及中国西藏南部皆可感受到震動。 此次地震共造成111人死亡,多數分布於錫金邦,於甘托克則有數棟建築倒塌;於尼泊爾造成6人死亡,包括加德滿都的英國大使館圍牆倒塌造成3人死亡,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亚东县也传出有7人死亡。 於錫金地震發生前幾天,印度哈里亚纳邦索尼伯德地區發生規模4.2的地震,而錫金地震為2011年印度的第4個及世界第15個大地震。.

新!!: 比哈尔邦和2011年錫金地震 · 查看更多 »

2012年印度大停电

2012年7月印度大停电是2012年7月30日和7月31日接连发生在印度北部的两次大停电事故。该事故使得印度超过22个邦受到影响,其中第一次停电事故就影响了14个邦,而第二次事故则多达20个。该事故也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停电,超过6亿人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占印度总人口的一半左右。截止2012年7月31日晚,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内的印度北部已基本恢复电力供应,而印度东部也已恢复一半。.

新!!: 比哈尔邦和2012年印度大停电 · 查看更多 »

2013年6月

; 武裝衝突.

新!!: 比哈尔邦和2013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7月

; 武裝衝突.

新!!: 比哈尔邦和2013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14年6月

; 災害事故.

新!!: 比哈尔邦和2014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5年

没有描述。

新!!: 比哈尔邦和2015年 · 查看更多 »

2015年4月尼泊尔地震

2015年尼泊尔地震(又称喜马拉雅山地震)发生于尼泊尔标准时间(UTC+5:45)2015年4月25日(星期六)11时56分25秒,震央位於北緯28度8分49.2秒、東經84度42分28.8秒,行政區屬於尼泊尔甘达基专区廓爾喀縣,約在拉姆琼县縣治貝西薩哈东南偏东34公里处,矩震级为7.8Mw,面波震级为8.1Ms,最大烈度为IX级(强烈)。这场地震成为继1934年地震后袭击该国的最强烈地震。7600多人在此次地震中丧生。受波及范围包括尼泊尔、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不丹和中國西藏部分区域。本次地震还造成珠穆朗玛峰向西南偏移了3厘米。 尼泊尔标准时间2015年5月12日12点35分,当地再次发生大地震,矩震级达7.3级。震中靠近珠穆朗玛峰和首都加德满都之间的中方边境。这一余震造成超过2500人受伤,超过125人死亡。.

新!!: 比哈尔邦和2015年4月尼泊尔地震 · 查看更多 »

2015年5月尼泊爾地震

2015年5月尼泊爾地震,是指於尼泊爾標準時間2015年5月12日下午12時35分所發生的芮氏規模7.3地震,震央位於加德滿都東南方的科达里(Kodari)附近,深度為18.5公里。由於震央與4月25日的地震相近,只是略再往東,所以被美國地質調查局認為是4月25日地震後超過100次的餘震之一,但是規模較大。此次地震連印度北部的比哈尔邦、北方邦、西孟加拉邦與其他地區都有震感。 幾分鐘後,另一起6.3級地震在加德滿都東邊的發生。這次地震影響了孟加拉國、中国與印度的其他邦,甚至連距離數千公里遠的新德里也有震感。當地也因為建築物搖晃而緊急疏散了上班族。.

新!!: 比哈尔邦和2015年5月尼泊爾地震 · 查看更多 »

2015年尼泊爾封鎖國境事件

2015年尼泊爾封鎖國境事件,是指尼泊爾與印度兩國於2015年9月24日至2016年2月間國境閉鎖,導致從印度輸入的生活必需品供給量銳減,燃料和醫藥品不足,形成人道主義危機,嚴重影響了尼泊爾及其經濟。 2015年9月20日尼泊爾政府公佈新憲法後,南部德賴平原上受印度支持的梅德西人開始抗議,他們抗議政府的侵犯人權行為,聲稱新憲法使他們邊緣化。梅德西人與鄰國印度的比哈爾邦和北方邦有著很強的社會文化聯繫。印度對暴力抗議活動表示擔憂,並要求尼泊爾考慮到梅德西人的利益。而尼泊爾政府和尼泊爾媒體描繪梅德西人是受印度支持的滲入者,此外,尼泊爾人覺得印度最終是試圖將尼泊爾變成第二個錫金。 作為一個內陸國家,尼泊爾一直從印度進口所有的石油供應。一般來說,正常情況下大約300輛燃料卡車從印度進入尼泊爾,但是自危機開始以來,每天只有有5-10輛燃料卡車的零星通道,儘管水果和蔬菜等易腐食品的出口通常被允許通過。而且印度也在加爾各答港口扣下了一些尼泊爾貨車。封鎖不僅阻止進口石油,還有藥品和抗震救災材料。 封鎖開始後,尼泊爾政府決定一開始就停止向私人汽車,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和出租車提供燃料,以便將燃料分配給政府和優先行業。截至10月1日,約有2000家工廠停產。非正式的“印度封鎖”迫使尼泊爾人改騎自行車,還要爭車位。尼泊爾石油公司是唯一在尼泊爾進口和分銷石油的國有公司,它沒有足夠的設備來儲存超過幾個星期存量的石油。最後政府制定了一項規則,以單雙日制為基礎向公眾和私人交通提供燃料。但是出租車司機和私家車主都面臨著巨大的問題,要把車停在兩三天以上,但還沒有得到所需的燃料。封鎖之前,加德滿都的一升汽油的價格是104盧比,而在封鎖之後,公眾被迫從黑市購買汽油,價格由300盧比到450盧比。 當與印度方面的談話沒有成果時,尼泊爾政府談到空運燃料和必需用品。印度一再表示要與梅德西人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是阻擋邊界和擾亂物流的人。印度的貨車由於不安全而不能去尼泊爾,當時一些尼泊爾學者要求政府將這個問題國際化,因為印度已經從印度-尼泊爾友好條約中撤回,並違反了各種國際貿易,過境和商業法。在加德滿都,政府已經要求國際援助解決燃油危機,這正是非常艱苦的打擊尼泊爾人的生活。尼泊爾政府開始在加德滿都出售木柴,因為家庭煮食爐的烹飪氣體(液化石油氣)嚴重短缺。 尼泊爾時報的一篇社論稱,印度的封鎖不再是因梅德西人的問題,而是因卡德加·普拉萨德·奥利取代苏希尔·柯伊拉腊出任尼泊爾總理。 10月28日,尼泊爾石油公司和中國石油簽署了從中國進口燃料的協議,兩國之間的首個燃料協議,中國還承諾向尼泊爾捐贈1300000公升燃料,同時尼泊爾計劃從中國進口三分之一的燃料。 後來通過了尼泊爾的憲法修正案,解決他們的分歧,印度也停止封鎖。.

新!!: 比哈尔邦和2015年尼泊爾封鎖國境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6年

没有描述。

新!!: 比哈尔邦和2016年 · 查看更多 »

2017年印度總統選舉

2017年印度总统选举于2017年7月17日举行,7月20日公布结果。现任印度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不寻求连任,其任期至2017年7月24日止。 印度人民党参选人拉姆·纳特·科温德曾2012年至2017年任比哈尔邦邦长。梅拉·库马尔则为印度国民大会党候选人。2017年7月20日,印度选举委员会宣拉姆·纳特·科温德当选,7月25日就任,任期五年。.

新!!: 比哈尔邦和2017年印度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比哈尔比哈爾比哈爾邦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