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比叡號戰艦

指数 比叡號戰艦

比叡()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簡稱為日本海軍)的戰艦。曾經歷巡洋戰艦(即西方的戰鬥巡洋艦)、戰艦及練習戰艦等多次的艦種更改。.

52 关系: 加古号重巡洋舰博義王壹岐號戰艦大和號戰艦大淀號輕巡洋艦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小澤治三郎嶋田繁太郎中途岛海战丹尼尔·卡拉汉平戶號防護巡洋艦井上成美八八艦隊四一式36公分艦炮珍珠港事件第1艦隊 (日本海軍)第2艦隊 (日本海軍)第三艦隊 (日本海軍)筑摩号重巡洋舰绀碧舰队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瓜達爾卡納爾海戰由良号轻巡洋舰白露號驅逐艦銀河戰國群雄傳鞍馬號巡洋戰艦聖克魯斯群島戰役衣笠号重巡洋舰高雄號重巡洋艦高速戰艦高校艦隊训练船诺曼·斯科特鳥海號重巡洋艦霧島號戰艦蒼藍鋼鐵戰艦金剛級戰艦金剛號戰艦艦隊Collection雪風號驅逐艦雷號驅逐艦 (吹雪型)TBF復仇者式轟炸機榛名級護衛艦榛名號戰艦橫須賀海軍工廠比睿号戰艦世界战舰少女日本海軍戰列艦列表愛宕號重巡洋艦...拉菲號驅逐艦 (DD-459)曉號驅逐艦 (吹雪型) 扩展索引 (2 更多) »

加古号重巡洋舰

加古号重巡洋舰(日语:加古,平假名:かこ)为旧日本海军建造的古鹰级重巡洋舰(旧日本海军省正式名称“古鷹型重巡洋艦”)的2号舰。因为各种原因,该级重巡洋舰有时候也被称为“加古级”。 加古是当时世界上首先采用200毫米主炮的巡洋舰#ポケット海軍年鑑(1937)p.33『一等巡洋艦"加古 かこ" 加古は艦型要目共に古鷹と同様で全長176.78米、幅15.47米、平均吃水4.50米。備砲20糎砲6門は何れも單装砲塔式である。この點すぐ後に出來た二聯装砲塔の衣笠、青葉と何れが勝れてゐるかは論じないが、その威力に相違のある筈はなく、時と場合によつてこの種の7,000頓重巡が用ひられると考へればよい。一等巡洋艦加古は20糎砲巡洋艦の最初の艦で、國産日本海軍がやうやく世界に怖れられて來た頃の待望を一身に擔つて生れたのである。列強の20糎砲巡洋艦の第一艦と較べて、優れたりとも決して劣つてはゐない。』(一等巡洋舰加古 加古和古鹰同样都是全长176.78米,宽15.47米,平均吃水4.50米,装备6门200毫米炮,不过都是单装炮。就单装炮这一点来说,有观点认为不久后就出来的双联装炮塔的衣笠、青叶要更胜一筹,但其实威力相差并不大。考虑一下在当时的场合中,这种7000吨级重巡的装备就很清楚了。一等巡洋舰加古可是最初装备200毫米火炮的巡洋舰,集国产日本海军终于可以威慑世界的期待于一身。将列强装备200毫米火炮的巡洋舰进行比较的话,加古依然占据上风,因此并不能说加古性能不佳。)。加古、古鹰两舰和不久后建成的青叶、衣笠两舰设计上相似,服役后也是大多都在一起行动。1942年8月8日,加古参加了萨沃岛海战,在返航的途中遭遇美军潜艇伏击,被鱼雷命中击沉,成为古鹰、青叶两级4舰中第一艘损失的军舰。.

新!!: 比叡號戰艦和加古号重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博義王

是伏見宮第25代当主伏見宮博恭王的長子。大日本帝國海軍職業軍官,最高曾擔任海軍大佐。.

新!!: 比叡號戰艦和博義王 · 查看更多 »

壹岐號戰艦

壹岐号战列舰(或称壱岐号,Iki,日文平假字:いき,日文汉字:壱岐)是日军由1905年5月28日在日俄战争中俘获的。前身为作为俄国太平洋第三分舰队的旗舰的“尼古拉一世”(Imperator Nikolai I)号。.

新!!: 比叡號戰艦和壹岐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大和號戰艦

大和(やまと/ヤマト)#内令昭和15年7月(2)p.2『達第百四十八號 呉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中ノ戦艦一隻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 昭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海軍大臣吉田善吾 戦艦 大和(ヤマト)』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建造,史上最大的戰艦。大和型戰艦一號艦。正式稱呼為「軍艦 大和」。艦名的由來是以奈良縣的舊國名(令制國)大和國來命名。使用日本歷史的原點的中心地及日本的代名詞大和作為艦名,可知日本海軍對該艦期待的程度。「大和」為集結當時日本最高的技術而建成,在全世界戰艦史上擁有最大排水量及配備有最大的46厘米主砲,而防禦面上的重要區域(Vital part)為針對防禦46厘米砲,在建造期間更使用了模組作業,並成功縮短建造時間及提高工作效率。由於其存在為當時最高軍事機密,因此在戰爭開始到完工為止的這段的時間內能拍到的照片非常少。 「大和」於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開戰後的12月16日開始服役,並在2月12日成為聯合艦隊旗艦。該任命直至2月,由改良了司令部設備的同型艦「武藏」進入楚克錨地後接替為止。4月7日,「大和」在天一號作戰期間,遭受美軍特遣艦隊大量艦載機的猛烈飽和攻擊,於坊之岬海戰中被擊沉。.

新!!: 比叡號戰艦和大和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大淀號輕巡洋艦

大淀號輕巡洋艦()是日本帝國海軍的輕巡洋艦。艦名來源為宮崎縣內最大的河川大淀川。大日本帝國海軍最後的聯合艦隊旗艦。為昭和十四年度的中通過建造,日軍在官方文書上稱為巡洋艦丙昭和13年9月19日付 海軍省『昭和14年度海軍軍備充実計画細項ニ関スル対大蔵省説明資料』、昭和13年7月11日付 艦政本部総務部第一課『次期補充計画艦種ノ仮称ニ関スル件覚』など。,又稱丙型巡洋艦。.

新!!: 比叡號戰艦和大淀號輕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是明治維新至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終結之前期間,大日本帝國海軍擁有、或計劃擁有的艦艇一覽。 另外,屬於陸軍船舶兵擁有的船舶請參考大日本帝国陆军兵器列表 再者,關於艦種類別及等級,基本上為竣工時。於終戰時被廢除的類別則不在此限。另外曾作變更的除特別記述外均會以較最要的作為類別的分類,而航空母艦改造等的重要情況下將會在艦種變更前後都作分類。關於日本海軍艦種類別變遷、大日本帝国海军舰艇条目说明,將會在另一條目記述。.

新!!: 比叡號戰艦和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列表 · 查看更多 »

小澤治三郎

小澤治三郎(日文:おざわ じさぶろう,英文:Jisaburo Ozawa,),宮崎縣人,大日本帝国海军中將,日本海军第一機動艦隊司令,並統帥艦隊參與菲律賓海海戰,他也是最後一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新!!: 比叡號戰艦和小澤治三郎 · 查看更多 »

嶋田繁太郎

嶋田繁太郎(嶋田繁太郎,),日本海軍大將,二戰甲級戰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任日本海軍大臣、军令部总长。 嶋田繁太郎於1883年出生于日本東京。其父島田命周在德川幕府時期擔任神官。1904年,島田繁太郎從日本海軍兵學校第32期畢業,與山本五十六、吉田善吾等人同級。1905年,島田繁太郎在日本巡洋艦和泉號上服役,參加了日俄戰爭中的對馬海峽海戰。 1915年,嶋田繁太郎毕业于日本海軍大学校13期。12月13日升为海軍少佐。1923年任海军大学校教官。1928年出任日本海军巡洋舰多摩号、战列舰比叡号舰长。1929年晋衔海军少将。在日军入侵上海的一·二八事變中,嶋田担任第三舰队参谋长。1934年晋升为海軍中将。1935年任海軍軍令部次長。1937年任日本海军第2舰队司令长官。1938年任吴镇守府司令長官。1940年5月任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11月晋衔为海軍大将。 1941年9月任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長官。10月,嶋田繁太郎出任东条英机内阁的海军大臣。年底,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嶋田繁太郎因其坚定支持东条英机的立场,被日本海军界讥讽为“东条的副官”。美军发动楚克岛空袭后,1944年2月21日嶋田繁太郎接替永野修身出任日本军令部总长,统领日本海军。在1944年7月塞班岛战役失败后,东条内阁总辞职,嶋田繁太郎卸任,野村直邦出任海军大臣。本月,嶋田繁太郎成为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8月初,辞去军令部总长,任军事参议官。1945年1月转预备役。 二战结束后,嶋田繁太郎作为战犯接受审判。1948年11月12日,嶋田繁太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列为甲级战犯。1955年假释后被赦免。1976年死去,享年92岁。.

新!!: 比叡號戰艦和嶋田繁太郎 · 查看更多 »

中途岛海战

中途島海戰(Battle of Midway,ミッドウェー海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海戰的主要戰鬥在1942年6月4日於中途島西北海域爆發,後續戰事一直持續至6月7日。 1942年初,日本陸續達成南方作戰的戰略目標,但軍方卻對下一步行動意見紛歧。在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堅持下,大本營放棄向新畿內亞、斐濟、薩摩亞一帶的西南太平洋推進,轉為在6月4日進攻中太平洋的中途島。山本五十六的目標是利用登陸艦隊引誘在珍珠港事件倖免於難的美軍航空母艦,再派遣日軍「機動部隊」的六艘航空母艦予以伏擊。不過,日本海軍有兩艘航母在5月珊瑚海海戰受損而無法參戰,其無線電通訊密碼更遭到美軍部分破譯。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尼米茲根據破譯信息提供的情報,隨即制訂反埋伏作戰,緊急募集三艘航母到中途島。結果,美軍在6月4日成功伏擊機動部隊,以一艘航母沉沒為代價,一舉擊沉了日軍四艘航母。 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美軍憑藉此場戰役的勝利,扭轉了開戰以來的被動,並恢復美日兩國在西太平洋的海權均勢。日本海軍則失去開戰以來的戰略主導權,隨後於西南太平洋與盟軍陷入消耗戰,在戰爭中漸走下坡。.

新!!: 比叡號戰艦和中途岛海战 · 查看更多 »

丹尼尔·卡拉汉

丹尼尔·贾德森·卡拉汉(,),美国海军少将,荣誉勋章受勋者。卡拉汉是资深的炮术和航海专家,1911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军旅生涯长达三十余年,其中有二十余年先后在不同军舰上服役,并参与过两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随赴欧洲参战,担任舰队護航等任务。两次大战间期,卡拉汉因其资深履历,担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海军事务助理。 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夕,卡拉汉重返前线,开始指挥,1942年升任参谋长。1942年11月13日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首夜,卡拉汉指挥第4支队于萨沃岛海域迎击前来炮轰瓜岛亨德森机场的日军舰队,在敌众我寡的混战中因座舰旧金山号遭日舰舰炮击中阵亡,后追授荣誉勋章。他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殉职的第三位将军。美军有两艘驱逐舰以他的名字命名。其弟曾任密苏里号战列舰首任舰长,战后官至中将。.

新!!: 比叡號戰艦和丹尼尔·卡拉汉 · 查看更多 »

平戶號防護巡洋艦

平户号防护巡洋舰()是旧日本海軍的防护巡洋舰,为筑摩级防护巡洋舰(日本海军官方名称“筑摩型防護巡洋艦”)3号舰。本舰为日本海军首批搭载汽輪機的巡洋舰,也是日本海军立项建造的最后一艘防护巡洋舰;与姊妹舰类似,属于从防护巡洋舰到轻巡洋舰的过渡设计。本舰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0-30年代中日关系紧张时多次奉召前往中国执行任务,随后在1931-1932年间参加了日本与中国的多次作战,1933年2月对日军的热河作战进行支援。同年本舰转为训练船,1940年退役,1945年坐沉,直至战后方才解体,舰体改用作防波堤。 本舰得名自肥前國松浦郡,靠近平户海峡最窄处,是一处重要的贸易市场及国内外航运的重要港口#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p.

新!!: 比叡號戰艦和平戶號防護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井上成美

井上成美(いのうえ しげよし,),宮城縣仙台市人,大日本帝國海軍史上最后一位晋升的海军大将。.

新!!: 比叡號戰艦和井上成美 · 查看更多 »

八八艦隊

1905年5月27日,在日俄战争中,东乡平八郎率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歼灭了俄罗斯帝国海军由波罗的海舰队拼凑而成的第二太平洋舰队,一举确立了日本“海军强国”的地位。从此,大舰巨炮便成了海军的传统,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之前的六六舰队基础上规划的八八舰队便随之出笼,是以八艘战列舰和八艘裝甲巡洋舰组成,是日本海军以主力军舰为核心的海军扩充计划,其宗旨是组成强大的海军力量与敌对决。.

新!!: 比叡號戰艦和八八艦隊 · 查看更多 »

四一式36公分艦炮

四一式36公分艦砲(45口径四一式36cm砲)是英國維克斯所研製的戰艦艦砲,最早裝備在日本帝國海軍向英國下定的金剛號戰艦上,之後日本再根據維克斯提供的圖紙資料將其國產化,並廣泛裝備於國產化的金剛級和日後日本自製的超無畏艦上。.

新!!: 比叡號戰艦和四一式36公分艦炮 · 查看更多 »

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又名突襲珍珠港,日本稱之珍珠灣攻擊(真珠湾攻撃)或夏威夷作戰(ハワイ作戦)、AI作戰、Z作戰,是日本海軍於1941年12月7日(美國時間)對美國海軍夏威夷領地珍珠港海軍基地的一次突襲作戰。 攻擊珍珠港的计划源自日本與美國的外交衝突。日本自1937年發動對中國的戰爭後,長期無法脫身,經濟也每況愈下;為了繼續對中國的戰爭,日本國策逐漸走向奪取他國資源;1938年,时任日本首相近衞文麿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严重威胁到美国在中国和亚洲的利益,引发美国强烈抗议。1941年,美國政府要求日本從法屬印度支那撤軍,並連同荷蘭與英國停止對日本出口石油。由於石油是日軍繼續戰爭之必備要素,美國此舉令日本最終決定南進奪取英國與荷蘭資源豐饒的殖民地;同時也因為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認為美國勢必干涉,因此必須致命地打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令日本在南進取得成果、鞏固勢力後,能在有利的條件下和美國和談。為此,山本擬定攻擊珍珠港的計畫。 日本海軍派出6艘航空母艦、共300多架戰機的兵力,分為兩波攻擊。由於美軍受到奇襲,日軍取得重大成果:擊沉及重創美軍8艘戰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188架戰機,造成2,402人殉職和1,282人受傷。然而,日軍之勝利並不完全:島上的發電站、維修設備、燃料和指揮總部大樓均未被破壞,未來海戰的真正主力——航空母艦均不在港內。即使如此,和美國的損失比起來,日本損失甚微:僅損失29架飛機和5艘袖珍潛艇,共65名士兵陣亡或失蹤,並有一位日本潛艇乘員被俘虜。 這場軍事攻擊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由於日本這次未宣而戰的行動,美國公眾輿論憤怒不已,全國自孤立主義轉為支持參戰;而歐洲的德國和義大利也對美國宣戰,美國因此也加入歐洲戰場。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給予各個反軸心國陣營大量的資源,導致軸心國最終滅亡。另外,由於參戰前富兰克林·罗斯福總統親同盟國、欲加入世界大戰的態度,出現知道日軍即將攻擊珍珠港、卻不加以警告的陰謀論,其至今仍充滿爭議。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羅斯福發表著名的《國恥演說》,聲稱12月7日是美國「活在恥辱中之一日」,後來成為該國的紀念日。.

新!!: 比叡號戰艦和珍珠港事件 · 查看更多 »

第1艦隊 (日本海軍)

1艦隊為舊大日本帝國海軍之一部隊。1903年12月26日由常備艦隊分割為二,再編制成軍。此時分離之第2艦隊成為常設艦隊,設置為決戰艦隊之主力戰艦,也經常與第二艦隊組成連合艦隊。第1艦隊在太平洋戰爭作戰行動中出撃機會較少,尤其是戰艦構成的第2戰隊常時停泊在柱島,故被揶揄為「柱島艦隊」。1944年2月25日解散。.

新!!: 比叡號戰艦和第1艦隊 (日本海軍) · 查看更多 »

第2艦隊 (日本海軍)

2艦隊為舊大日本帝國海軍之一部隊。排除因華盛頓海軍條約1921年度1年間受到大量廢艦之約制及第1艦隊為常設艦隊之影響,第二艦隊為1903年創設開始到1945年壞滅間之常時編制艦隊。完全以巡洋艦和巡洋戰艦作為前線部隊的主力。.

新!!: 比叡號戰艦和第2艦隊 (日本海軍) · 查看更多 »

第三艦隊 (日本海軍)

三艦隊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部隊之一。跟常設的第一艦隊・第二艦隊不同,只在有需要時編制・解散的特設艦隊,日俄戰争至太平洋戰争間共出現過六次。.

新!!: 比叡號戰艦和第三艦隊 (日本海軍) · 查看更多 »

筑摩号重巡洋舰

筑摩号重巡洋舰(日语:筑摩,平假名:ちくま),为大日本帝国海军的利根型重巡洋艦的二号舰#達昭和10年9月p.21『達第百十五號 艦艇製造費ヲ以テ昭和十年度ニ於テ建造ニ着手ノ巡洋艦一隻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昭和十年九月二十八日 海軍大臣大角岑生|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長崎造船所ニ於テ建造 八千五百頓級巡洋艦 筑摩(チクマ)』。“筑摩”一名来源于筑摩川(又名千曲川,为信濃川的上游)。为松本市的。 筑摩作为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建造的最新式重巡,参加了袭击珍珠港以及中途岛海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最终在雷伊泰灣海戰(又译莱特湾海战)中被击沉。.

新!!: 比叡號戰艦和筑摩号重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绀碧舰队

《绀碧舰队》是日本荒卷義雄所写的一部架空历史小说與科幻小說。場景位於後世世界,擁有前世第二次世界大戰記憶的轉世日本軍軍人們(以山本五十六轉世的高野五十六、陸軍中將大高彌三郎與紺碧艦隊司令官前原一征為中心)展開全然不同的科幻歷史。.

新!!: 比叡號戰艦和绀碧舰队 · 查看更多 »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达尔卡纳尔岛战事,亦稱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或简称瓜岛战役,代号瞭望台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同盟国部队于1942年8月7日至1943年2月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及其周围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目标是保护美国、澳洲和紐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同时也是在科科达小径战役实施数个月后,盟军对大日本帝国实施的第2个主要攻势。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以美军小型登陆战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和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经过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双方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日本的人员伤亡远超美军。日本因无力继续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得以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是整个南太平洋的制海权,美军由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瓜达尔卡纳尔是中途岛戰役之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与同时期的史達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火炬行动一起,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新!!: 比叡號戰艦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 查看更多 »

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達爾卡納爾海戰,有時被稱為第3次和第4次薩沃島戰役、所羅門群島戰役、黑色星期五戰役,日本方面稱為,發生於1942年11月12日至15日,是盟軍(主要是美國)和大日本帝國部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间,在所羅門群島進行長達一個月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一系列決定性的海戰,双方围绕着日军试图增援瓜岛守军、运送补给的行动而展开了長達四天的海戰和空戰,其中大部分战斗都发生在瓜達爾卡納爾岛(简称瓜岛)附近。 美军在战争中仅有的两名在水面战斗中阵亡的海军高级军官均是在此役中丧生。 以美國為首的盟軍部隊,於1942年8月7日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並攻佔了一座日軍正在建設中的機場,後來被稱為亨德森機場。隨後日本帝國陸軍和海軍幾次用艦隻把增援部隊運送到瓜達爾卡納爾島企圖奪回機場,但都歸於失敗。1942年11月初,日本組織了一支運輸艦隊将7,000名步兵部隊及其裝備運輸到瓜達爾卡納爾島,企圖奪回機場。數艘日本軍艦被分派炮轟亨德森機場,藉以摧毀威脅日本艦隊的盟軍飛機。由於獲悉日本增援部隊即將到達,美國軍機和軍艦先行發動攻擊以保衞該機場,并阻止日军的增援。 戰鬥結束時,雙方在兩次慘烈的夜間水面戰鬥中均失去許多軍艦,而日本比美國遭受更多的損失。美軍成功阻止日本軍隊使用艦炮轟擊亨德森機場。盟軍飛機也擊沉大多數日本運兵船,阻止了日本的大批部隊和裝備到達瓜達爾卡納爾島。此役日本最后一次试图夺回瓜岛和图拉吉岛,同时也导致了美國及盟军的戰略性勝利,最终决定了瓜岛战役的结局。 这次战役使得日本军隊丧失了在瓜岛海域的夜间通行自由度,同时也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丧失制海权的开端。.

新!!: 比叡號戰艦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 查看更多 »

由良号轻巡洋舰

由良号轻巡洋舰()是日本帝國海軍的二等巡洋舰(轻巡洋舰),为长良级4号舰,属于的第二批次之一。建成后本舰长期作为水雷战队旗舰而服役,并参与了太平洋战争。1942年,由良在聖克魯斯群島戰役中遭受美军空袭沉没,成为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第一艘损失的轻巡。 本舰舰名来源于注入若狹灣的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134(原本215頁)『由良(ゆら) 艦種二等巡洋艦 球磨型 艦名考川名に採る、由良川は丹後國にあり、音無瀬川 一名 大雲川 又は福地川の下流にして其の海口を由良港とす。 艦歴昭和6・7年事變(日支)從軍:同7年1月上海及揚子江方面警備(艦長大佐谷本馬太郎)。/―要目― 長152.40米/幅14.40米/喫水4.84米/排水量5,170噸/機關タルビン4臺 艦本式罐12臺/馬力90,000/速力33/兵装 14糎砲7/8糎高角砲2/發射管8 起工 大正10-5-21/進水 同11-2-15/竣工 同12-3-20/建造所 佐世保工廠』刘怡,#出没风波里,35页。此外,虽然在战后海上自卫队也有叫做“由良”的军舰(首舰),但海自的登陆舰舰名并非来源于由良川(从而并非直接继承于本舰舰名),而是得名于由良半岛。.

新!!: 比叡號戰艦和由良号轻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白露號驅逐艦

白露(しらつゆ)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驅逐艦。白露型驅逐艦1號艦。.

新!!: 比叡號戰艦和白露號驅逐艦 · 查看更多 »

銀河戰國群雄傳

《銀河戰國群雄傳》(銀河戦国群雄伝ライ)是日本漫畫家真鍋讓治的漫畫作品與改編動畫。故事背景是一個人類和外星人共處的銀河系的殺戮超現實的銀河舞台,力量就是一切勝者為王、敗者為奴、禮樂敗壞的戰國時代。當中有一個人由小兵直至皇帝重新統一這個混沌的銀河系、達成霸主之路,他的名字叫龍我雷。.

新!!: 比叡號戰艦和銀河戰國群雄傳 · 查看更多 »

鞍馬號巡洋戰艦

鞍馬(くらま)是大日本帝國海軍鞍馬級巡洋戰艦的一號艦,起造於20世紀初期;其艦名得名自坐落於京都市北方的鞍馬山。1912年8月28日,該艦與其姊妹艦伊吹號一同被改列為戰鬥巡洋艦。 .

新!!: 比叡號戰艦和鞍馬號巡洋戰艦 · 查看更多 »

聖克魯斯群島戰役

聖克魯斯群島戰役發生於1942年10月26日,有時稱為聖克魯斯戰役或南太平洋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上第4場航母戰役。同時也是美國海軍和日本帝國海軍之間漫長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當中第4場海戰。類似於前三次在珊瑚海、中途島和東所羅門的航母间戰鬥,雙方艦艇很少在视线範圍內直接看見對方。雙方幾乎所有的攻擊均由航母艦載機或陸基飛機發動。 為了把盟軍部隊趕出瓜達爾卡納爾和附近的島嶼,以結束1942年9月以來的僵局,日本帝國陸軍計劃於1942年10月20日至25日,在瓜達爾卡納爾發動一場大型地面攻勢。為了支援這次攻勢,並引誘盟國海軍部隊前來交戰,日軍航空母艦和其它大型艦艇開到所羅門群島南方近海。日本海軍希望從這個位置發動攻擊,決定性地打敗任何盟國(主要是美國)的海軍部隊,尤其是航空母艦部隊,以支援地面上的進攻。盟國海軍亦希望在戰場上與日本海軍部隊交戰,目的也和日軍一樣:突破僵局,決定性地打倒自己的對手。 日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發動地面攻勢,但盟軍地面部隊在埃德森嶺戰役中將之擊敗。敵對雙方的海軍艦艇和飛機則在1942年10月26日早上於聖克魯斯群島以北交戰。經過雙方航空母艦互相空襲,盟軍有一艘航母被擊沉,一艘重傷,導致水面艦艇被迫退出戰鬥區域。然而日軍艦隊自己的兩艘航母受傷也不輕,加上損失大量艦載機及和機組員,只好退出戰鬥。雖然單以雙方船舶的沉沒和損傷來比較,是由日本取得戰術勝利;但是日方失去許多經驗豐富、無法補充的機組人員,同盟國的機組員傷亡則相對較少且能迅速補充,結果反倒是盟軍獲得長期戰略優勢。日本海軍航空隊的大量傷亡,讓他們的航母艦隊無法再介入瓜達卡納爾戰役,最終遂由盟軍取得此役勝利。.

新!!: 比叡號戰艦和聖克魯斯群島戰役 · 查看更多 »

衣笠号重巡洋舰

衣笠号重巡洋舰(日语:衣笠,平假名:きぬがさ/きぬかさ)为旧日本海军建造的青叶级重巡洋舰的二号舰。衣笠号1926年10月24日下水,活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前、中期,1942年11月14日在遭受美军航母舰载机的空袭后沉没。.

新!!: 比叡號戰艦和衣笠号重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高雄號重巡洋艦

(たかお/たかを)#達昭和2年6月p.41『達第八十六號 補助艦艇製造費ヲ以テ昭和二年度ニ於テ建造ニ着手ノ一等巡洋艦二隻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昭和二年六月二十三日 海軍大臣岡田啓介|横須賀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 一萬頓級巡洋艦 高雄タカヲ|呉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 一萬頓級巡洋艦 愛宕アタゴ』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一等巡洋艦高雄型1號艦。.

新!!: 比叡號戰艦和高雄號重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高速戰艦

速戰艦是一種在設計上以不減損裝甲防護或火力武裝為前提盡可能提高航行速度的戰艦類型。多數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的無畏型戰艦的設計航速均相當低,因此「高速戰艦」這個詞彙即是用以形容以提高航速為主要目標的戰艦設計。除參與普通的戰列線作戰外,高速戰艦更可借重其優越的航行速度執行更多多樣化的任務。 高速戰艦與戰鬥巡洋艦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配有足夠的火力與裝甲能在持續性戰鬥中與敵軍戰艦進行長時間的交火對射,而後者的設計理念則係犧牲裝甲防護以追求卓越的航速,故缺乏與戰艦長期駁火的能力。在不損及戰鬥效能或裝甲防護的前提下提高航速是高速戰艦在設計上最主要的挑戰。雖然增加艦體的長寬比是提高航速的最直接方法,但較大的艦身卻也意味著高昂的造價,且可能逾越各項海軍條約對各國海軍艦艇的噸位限制。推進系統的改良與輕量化且高強度裝甲板的問世等新型科技技術均對高速戰艦的發展有實質的助益。 與「戰鬥巡洋艦」這個詞彙不同的是,「高速戰艦」從未為任何國家的海軍採納為正式稱呼;前者則於1911年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的正式用語。伊麗莎白女王級戰艦的四艘同級艦在英國海軍所屬的大艦隊中被統一編入「高速分艦隊」;除此之外,高速艦隊在官方文件上與傳統戰艦並無任何分別,且當時的海軍艦艇名冊或條約亦未將「高速戰艦」視為一獨立的艦種。另外,美國海軍的艦種分類系統亦未為高速戰艦增設新的艦種代碼;在美國海軍的系統中,所有戰艦的分類代碼均為「BB」,不論其航速的快慢。.

新!!: 比叡號戰艦和高速戰艦 · 查看更多 »

高校艦隊

,是由Production IMS製作,於2016年4月9日在TOKYO MX、BS11等電視台播放的電視動畫,放送前公布的標題名稱為「はいふり」,繁体中文常译作“高校艦隊”,而簡体中文常译作“青春波纹”。.

新!!: 比叡號戰艦和高校艦隊 · 查看更多 »

训练船

训练船,又称训练舰、练习舰等,是一种用于培养人员海上勤务能力的船只。 训练船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系留在岸边,多系驳船或旧船改造而来,可让受训者熟悉船上环境、学习舰船器械的操作;另一类则具有航海能力,可让受训者进行实操演练。受训者在陆地上接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后,往往要到训练船上进行实际的练习。 按照使用者区分,训练船又可以分为民用和军用。军用训练舰有时会被誉为“海军的摇篮”。.

新!!: 比叡號戰艦和训练船 · 查看更多 »

诺曼·斯科特

诺曼·斯科特(,),美国海军少将,荣誉勋章受勋者。1911年毕业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随美军雅各·瓊斯號驅逐艦赴欧洲作战,在处置一起U型潜艇袭击中表现突出。一战后期,斯科特返回海军部,曾短暂担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海军事务助理。两次大战间期,他先后在不同军舰上服役,二战前夕担任舰长。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斯科特晋升为海军少将,带领舰队投入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1942年10月11日夜,斯科特在埃斯佩兰斯海角以经典的取得二战美国海军水面舰队的首场胜利,一举打破了日本海军“夜战不败”的神话。1942年11月13日瓜达尔卡纳尔海战首夜,斯科特随另一位美军少将丹尼尔·卡拉汉指挥的第4支队于萨沃岛海域迎击前来炮轰瓜岛亨德森机场的日军舰队,混战中在座舰上中弹阵亡,后追授荣誉勋章。他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殉职的第二位将军。美军有两艘驱逐舰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比叡號戰艦和诺曼·斯科特 · 查看更多 »

鳥海號重巡洋艦

鳥海(ちょうかい)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高雄型3號艦#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96頁。艦名來源為秋田與山形縣境內的鳥海山。艦内神社是從鳥海山大物忌神社分祀出來。使用該名稱的日本海軍艦船共有2艘。另外,這名稱亦由海上自衛隊的金剛型護衛艦(こんごう型護衛艦)4號艦「鳥海(ちょうかい)」所繼承。 在公文上為日本最後竣工的重巡洋艦(一等巡洋艦)(最上型、利根型於計劃時為輕巡洋艦(二等巡洋艦),而直到喪失為止在公文上未曾作出過更改)。.

新!!: 比叡號戰艦和鳥海號重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霧島號戰艦

霧島()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的軍艦。建造時原為巡洋戰艦(即西方的戰鬥巡洋艦),後來改裝成戰艦。金剛型戰艦的4號艦。.

新!!: 比叡號戰艦和霧島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蒼藍鋼鐵戰艦

《蒼藍鋼鐵戰--艦》(蒼き鋼のアルペジオ)為Ark Performance的日本漫畫作品,2009年9月30日開始於《YOUNG KING OURs》(少年畫報社)上連載,是以近未來的日本、潛艦為舞台的青年向科幻海洋戰記漫畫作品。繁體中文版由長鴻出版社發行。2013年5月29日宣布動畫化,於同年秋季開播。 《Newtype》2014年2月號十大人氣作品排行獲得第2名,動畫大賞2014各部門獲得角色設計獎第三名、劇本獎第五名、機械設計獎第一名、音樂獎(伴奏)第五名、主題曲獎第六名、監督獎第六名、作品獎(電視放送)第二名。.

新!!: 比叡號戰艦和蒼藍鋼鐵戰艦 · 查看更多 »

金剛級戰艦

金剛級戰艦(こんごうがたせんかん)是日本的一种戰艦,在旧日本海军中本為“巡洋战舰”,於1931年金刚级改称为高速戰艦,因为已经不再拥有现役的巡洋战舰,所以1934年日本帝國海軍廢除了巡洋战舰(战鬥巡洋舰)此類艦種。.

新!!: 比叡號戰艦和金剛級戰艦 · 查看更多 »

金剛號戰艦

金剛(こんごう)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第一艘超弩級巡洋戰艦(即西方的超無畏級戰鬥巡洋艦)金剛型的一號艦。「金剛」也是最後在英國下訂的軍艦。經過兩次改裝後,一躍成為高速戰艦,並且在太平洋戰爭中表現活躍。該艦亦為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艘日本海軍所使用的外國製戰艦,也是唯一因潛艦攻擊而損失的戰艦(不包括已當作工作艦使用的朝日)。 艦名是以奈良縣及大阪府境內的金剛山來命名。日本海軍的命名慣例為參照日本艦船命名慣例。另外,該艦名現由海上自衛隊的神盾艦一號艦「」(こんごう)所繼承。.

新!!: 比叡號戰艦和金剛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艦隊Collection

《艦隊Collection -艦Colle-》(艦隊これくしょん -艦これ-),一般譯作「艦隊收藏」,是由角川遊戲開發、DMM.com提供及營運的網頁遊戲,簡稱《艦Colle》(艦これ);DMM表記《艦隊これくしょん 〜艦これ〜》。本遊戲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大日本帝國軍艦為題材,而遊戲內容為玩家需要收集稱為「艦娘」(艦娘(かんむす))的軍艦萌擬人化角色卡片,為艦娘進行強化及改造同時,並以在戰鬥中打倒敵人作為目標。作為PC瀏覽器運行的網頁遊戲,在營運半年用戶即突破100萬。 拥有音乐CD、Drama CD、四格漫畫、動畫、小說等衍生作品。由於遊戲畫面與對話設計別具特色、對史實的再解釋,成為同人創作與同人作品的熱門素材。.

新!!: 比叡號戰艦和艦隊Collection · 查看更多 »

雪風號驅逐艦

雪風(ゆきかぜ)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驅逐艦,陽炎型8號艦。.

新!!: 比叡號戰艦和雪風號驅逐艦 · 查看更多 »

雷號驅逐艦 (吹雪型)

雷(いかずち/いかづち)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驅逐艦。吹雪型(特型)第23號艦(III型第3號艦)。在日本海軍中為第二艘使用「雷」作艦名的艦船。.

新!!: 比叡號戰艦和雷號驅逐艦 (吹雪型) · 查看更多 »

TBF復仇者式轟炸機

TBF復仇者式(TBF Avenger;如果是通用汽車所代工版本則稱為TBM Avenger)為格魯門公司開發的-zh:艦上;zh-tw:海基;zh-hk:艦上;zh-hans:舰载-魚雷轟炸機,主要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運用。.

新!!: 比叡號戰艦和TBF復仇者式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榛名級護衛艦

榛名級護衛艦(はるな型護衛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於1970年代建造、包含兩艘同級艦的大型直昇機護衛艦艦級,分別是(はるな,JS Haruna DDH-141)與(ひえい,JS Hiei DDH-142),名稱繼承自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榛名號戰艦跟比叡號戰艦。相較於更之前與他國海軍驅逐艦同等的海上自衛隊護衛艦,榛名級配備有可以停放三架直升機的大型機庫,艦尾則是大面積的起降甲板,因此擁有較佳的反潛作戰能力。在進入1980年代後,兩艘榛名級船艦陸續進行了(Fleet Rehabilitation and Modernization, FRAM)工程,加裝海麻雀飛彈系統、方陣快砲和干擾絲發射器等設備。 兩艘榛名級護衛艦在後繼的白根級成軍之後仍繼續在海上自衛隊服役,直到2009年與2011年時才退役,將任務位置轉移給剛成軍的兩艘日向級新艦。.

新!!: 比叡號戰艦和榛名級護衛艦 · 查看更多 »

榛名號戰艦

榛名(はるな)是大日本帝國海軍戰艦,金剛型戰艦3號艦。.

新!!: 比叡號戰艦和榛名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橫須賀海軍工廠

橫須賀海軍工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的海軍工廠,位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前身為幕末時設立的橫須賀製鐵所。 為明治時代初期唯一的國營造船廠,負責建造軍艦。昭和時代則負責建造航空母艦。目前已改為駐日美軍橫須賀海軍設施的一部分。.

新!!: 比叡號戰艦和橫須賀海軍工廠 · 查看更多 »

比睿号

#重定向 比叡號戰艦.

新!!: 比叡號戰艦和比睿号 · 查看更多 »

戰艦世界

,是一款20世紀上半期海戰主題的3D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射击游戏-MMOTPS,採用玩家對戰及玩家聯合作戰的遊戲模式,由戰遊網公司開發和發行運營。該遊戲已於2015年9月17日正式上線開放註冊,為戰遊網旗下戰爭三部曲之一,另外兩款分別是坦克世界和戰機世界。.

新!!: 比叡號戰艦和戰艦世界 · 查看更多 »

战舰少女

《战舰少女》是由中国幻萌网络参考日本《舰队Collection》,内容主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海军舰船(包括了少量战前和战后舰船)的拟人化(娘化)为题材的手机客户端游戏,整体框架和玩法类似于《舰队Collection》。作为一名海军指挥官(提督),玩家的主要目标是收集、强化军舰,使用自己的舰船组成舰队进行战斗。 在游戏研发商与运营商的矛盾爆发后,研发商幻萌网络于2015年7月27日宣布将与香港一游戏代理商发布繁体中文版,中国大陆服务器玩家可以使用原账号登陆,其中保存了大陆服务器在7月8日之前的玩家数据。繁体中文版发布当天玩家只能登陆胡德服(HMS Hood),后渐渐开放其他服务器。目前iOS服已经在Appstore上线,原官服的玩家可以直接用以前的账号登陆,而渠道服玩家尚无法登陆。正因为繁体版的出现,《战舰少女》从1.3.9版本开始分裂成由派趣科技运营的简体版(又称国服、大陆服、私服)与繁体版(又称亚服、港服、台服)两个发展方向不同的游戏。 2015年11月12日,幻萌网络开发游戏《戰艦少女R》正式上线,继承前“繁体版”的游戏进度,繁体版关服。2016年1月18日,《战舰少女R》在Appstore正式上线。 2016年2月22日,泰国代理的《WARSHIP GIRLS R》正式上线。 2016年10月24日,日本版《戰艦少女R》正式上線。.

新!!: 比叡號戰艦和战舰少女 · 查看更多 »

日本海軍戰列艦列表

以下是日本海军的战列舰列表.

新!!: 比叡號戰艦和日本海軍戰列艦列表 · 查看更多 »

愛宕號重巡洋艦

愛宕(あたご)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高雄型2號艦。艦名來自京都府的愛宕山,亦為繼承自上一代在未完成就被迫停工的天城型巡洋戰艦3號艦。在日本海軍中為第3艘使用該名稱的艦艇#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76頁。另外,這名稱亦由海上自衛隊的愛宕型護衛艦(あたご型護衛艦)1號艦「愛宕(あたご)」所繼承。從太平洋戰爭開始,到1944年(昭和19年)10月的雷伊泰灣海戰中沈没為止,「愛宕」幾乎一直作為第二艦隊旗艦,連金剛型戰艦、長門型戰艦及大和型戰艦等主力艦隻也在其指揮之下。 由於在建造期間突然趕工,所以竣工日期較1號艦的「高雄」為早。因此高雄型重巡洋艦亦被稱為愛宕型。.

新!!: 比叡號戰艦和愛宕號重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拉菲號驅逐艦 (DD-459)

拉菲号驱逐舰()是二战期间美國海軍的一艘班森级驱逐舰,以南北战争时期美國海軍水手、荣誉勋章授勋者(1841–1901)命名,也是首艘以他为名的舰船。她于美国参战前夕下水,生涯短暂却参与了埃斯佩兰斯海角海战、瓜達爾卡納爾海戰等太平洋战争前期至关重要的战斗。1942年11月13日瓜達爾卡納爾海戰期间,拉菲号借助夜色掩护长驱直入,在不到10米的距离上和比叡号战列舰短兵相接,重创日军指挥系统;面对日军两艘战列舰、一艘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的围攻,拉菲号不顾身单力薄仍顽强战斗,直至寡不敌众,在交火中沉没。其无畏表现获得了罗斯福总统的嘉奖。拉菲之名由一艘艾倫·M·桑拿級驅逐艦继承。.

新!!: 比叡號戰艦和拉菲號驅逐艦 (DD-459) · 查看更多 »

曉號驅逐艦 (吹雪型)

晓(あかつき)是大日本帝国海军的驱逐舰。为吹雪型(特型)第21号舰(III型1号舰)。在日本海军中继晓型驱逐舰1号舰与俘获自俄罗斯的山彦后,第三艘使用“晓”作为舰名的舰船。.

新!!: 比叡號戰艦和曉號驅逐艦 (吹雪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比叡 (戰艦)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