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毋昭裔

指数 毋昭裔

毋昭裔(),因《十国春秋》有阙文导致表字阙载,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蜀官员,在后蜀第二任皇帝孟昶年间为宰相。.

10 关系: 十国春秋同平章事孟昶中國宰相列表张业 (后蜀)石经范仁恕赵季良毋姓毋守素

十国春秋

《十國春秋》,共114卷,清人吳任臣編撰紀傳體取書。 《十國春秋》,寫十國君主之事蹟,采自五代、两宋时的各种杂史、野史、地志、笔记等文獻資料,計有吳十四卷,南唐二十卷,前蜀十三卷,後蜀十卷,南漢九卷,楚十卷,吳越十三卷,閩十卷,荊南四卷,北漢五卷,十國紀元表一卷,十国世系表一卷,十国地理表二卷,十国藩镇表一卷,十国百官表一卷。康熙八年(1669年)完成。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载:“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搜采极博。”《越缦堂读书记》日记曰:“此书三过阅矣,丙辰(1856)读之尤细,甚薄其体载之疏;至壬申(1872)复阅,始叹其博不可及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任臣以欧阳修作《五代史》,于十国仿《晋书》例为载记,每略而不详,乃采诸霸史、杂史以及小说家言,并证以正史,汇成是书。” 吳任臣自序曰:“任臣以孤陋之学,思取十国人物事实而章著之,网罗典籍,爰勒一书,名曰《十国春秋》,为本纪二十,世家二十二,列传千二百八十二。人以国分,事以类属。又为《纪元》、《世系》、《地理》、《藩镇》、《百官》五表,总一百一十四卷。虽世远人湮,书册难考,乃鉴观诸邦,略得而论。……书成,聊著纂述之大指如此。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孟夏,仁和吴任臣撰。”又有周跋:“余校刊吴氏《十國春秋》,附刻《拾遺》、《備攷》二卷,鋟板發十方後,復補錄數條,亦未印行,年末採摭舊聞,則記載沿有闕。”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周昂重刊《十国春秋》。 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也指出了本书的一些瑕疵。比如由于作者吳任臣在杭州生长,对吴越国统治者称某某王,而对其他国家的统治者直呼其名。又如在后唐伐荆南时,虽然荆南时为后唐属国,仍然称后唐为“入寇”等。.

新!!: 毋昭裔和十国春秋 · 查看更多 »

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職。.

新!!: 毋昭裔和同平章事 · 查看更多 »

孟昶

孟昶(chǎng,音同“敞”)(),初名仁赞,表字保元。後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据孟知祥夫妇墓誌铭则为第五子,疑两位兄长因早夭未序齿)。後蜀末代皇帝(第二代,934年~964年在位),在位31年,享年47岁,史書作「後主」。.

新!!: 毋昭裔和孟昶 · 查看更多 »

中國宰相列表

*本篇應指歷代最高官職者,並非單指「宰相」一職。.

新!!: 毋昭裔和中國宰相列表 · 查看更多 »

张业 (后蜀)

张业,本名知业,五代十国后唐、后蜀大臣。 张知业为孟知祥避讳,改名张业。他骁勇善战,跟随孟知祥入蜀,有战功,孟知祥称帝,官至右匡圣步军都指挥使。领宁将江军节度使。孟昶即位,加检校太尉。明德元年(934年),他的舅父李仁罕获罪被杀,张业掌握兵权,孟昶为了安抚他,任命他为同平章事。广政元年(938年),进为左仆射,兼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广政三年(940年)和赵季良、毋昭裔分判三司,张业判度支。张业奢侈,强买人田宅,藏匿亡命之徒,在私宅设立监狱囚禁负债者,很多人在他家中的监狱死去。广政十一年(948年)有人密告皇帝张业、張繼昭父子谋反,孟昶查访他专权不法的行径,等他上朝时,将他杀死,下诏历数罪恶,籍没其家。.

新!!: 毋昭裔和张业 (后蜀) · 查看更多 »

石经

石经是中国古代朝廷刻在石碑上的儒家经典,作为经文的标准。传抄的经文与石经相比较,即可知正误。刻在石头上的佛经有时也称为石经。 东汉熹平四年至光和六年(175~183)刻《熹平石经》,立于洛阳太学门前,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定本儒家經書。三國時期魏政權正始二年(241年)有《三体石经》又称《正始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等经典文献。 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書寫有《石臺孝經》。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艾居晦、陳玠等又刻《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傳》、《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種儒家經典立於長安國子監內,經文共刻於一百一十四座碑石上,史稱《開成石經》。《開成石經》是唐代所作標準楷書,北宋年間數次遷置《開成石經》,後來形成西安碑林。五代后蜀廣政年間都還有刻立石經之舉,例如《廣政石經》。《房山石經》收錄有《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共收錄724首咒語,是一部失傳的密教經典。 1929年河南洛阳故城大郊村发掘的《熹平石经》残石,大部分于1952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洛阳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亦有部分收藏。.

新!!: 毋昭裔和石经 · 查看更多 »

范仁恕

范仁恕(),字超光。五代十國後蜀宰相。北宋宋真宗咸平年間任振武軍節度使之范雍為其後裔。終年八十七歲。 范仁恕原為河東節度判官盧質屬下,同州錄事參軍,及後不斷升遷。在廣政十四年(即公元951年)九月,本已為吏部尚書、御史中丞的范仁恕被增加職務為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到廣政十五年(公元952年)三月已被委任為宰相及參拜青羊觀。 五代十國末期,後周末帝柴宗訓禪讓帝位給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軍隊開始征伐後蜀,范仁恕及李昊曾勸後蜀後主孟昶投降,但孟昶不聽。 到趙匡胤一統天下建隆二年(即公元961年)五月,趙匡胤開始為前朝官員任命之時,范仁恕年時已高,他和毋昭裔一同退休,不久後去世。.

新!!: 毋昭裔和范仁恕 · 查看更多 »

赵季良

赵季良(),字德彰,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梁、晋、后唐、后蜀官员,后蜀年间为宰相。.

新!!: 毋昭裔和赵季良 · 查看更多 »

毋姓

毋姓(毋 拼音:wú 古音:vu 武夫切)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86位。在现代他是极罕见的姓氏。.

新!!: 毋昭裔和毋姓 · 查看更多 »

毋守素

毋守素(),表字表淳,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蜀官员,河中龙门(今山西运城)人。.

新!!: 毋昭裔和毋守素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