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段凝

指数 段凝

段凝(?《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六)本名段明远,后唐庄宗李存勖年间名為李绍钦,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和后唐将领。因為其妹为后梁开国者太祖皇帝朱全忠妾,他成为太祖手下官员,后在后梁末代皇帝朱瑱年间成为大将。他雄心勃勃的反攻后梁北方大敌后唐计划的失败使得后唐得以败亡后梁,但尽管有此失败,他仍成为后唐开国皇帝庄宗的爱将。庄宗败亡,由养兄后唐明宗李嗣源继任后,明宗流放段凝,后赐其死。.

目录

  1. 18 关系: 劉鄩后梁孔续义成军节度使康延孝五代史人物列表五代皇后及妃嬪列表元行钦王彦章袁象先马绍宏資治通鑑人物列表霍彦威邺都之乱李存賢朱温新五代史旧五代史

劉鄩

劉鄩(),五代後梁名將,密州安丘(今山東省安丘县西北)人。唐朝时,他为淄青節度使軍校。因軍功為登州、淄州刺史。天復元年(901年),趁朱溫脅迫唐昭宗東遷,節度使王師範命他襲取兗州。後來他隨同王師範降朱溫。後梁開平三年(909年),擊滅刘知俊,收復被李茂貞佔據的長安。梁末帝朱友貞時,擊滅以徐州叛投吴国的蒋殷。與李存勖多年征戰。貞明六年(920年),段凝誣陷他逗留養寇,被毒殺。 刘鄩先后娶郑国夫人和许国夫人天水姜氏,有子刘遂凝、刘遂膺、刘遂雍。又与朱温养子朱友谦为亲家,而《后梁赠中书令刘鄩墓碑》详载刘鄩三子婚配状况均无娶朱友谦女,刘鄩或有女嫁朱友谦子。.

查看 段凝和劉鄩

后梁

後梁(907年-923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皇朝。自907年梁太祖朱温篡唐称帝建國至923年11月19日梁末帝亡国于后唐,历时17年。因为皇帝为朱姓,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区别,故又称朱梁。.

查看 段凝和后梁

孔续

孔續,字胤脩,祖籍曲阜(今山東曲阜),孔子四十代孫,五代后梁大臣。 生卒年不詳。祖孔戣,官给事中。孔溫裕之子。堂兄孔纁為咸通十四年(873年)狀元,孔緯為大中十三年(859年)狀元,孔緘为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丙申科狀元。孔續在后梁担任翰林学士、尚书侍郎,乾化元年(911年)三月丙申,梁太祖朱温在甘水亭召宰臣、翰林学士、尚书侍郎孔续已下八人扈从,宴乐甚欢。乾化二年(912年)五月初五,朱温从自汜水出发,宣令邵赞、段明远各归所理。中午在任村屯休息,晚上到达孝义宫。留都文武礼部尚书孔续之下在道左迎拜。。.

查看 段凝和孔续

义成军节度使

义成军节度使,又称郑滑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北部设立的節度使。 758年八月,设立滑濮六州节度使。九月,设郑蔡节度使。759年四月,设郑陈颍亳节度使,一度有申州、光州、寿州,后归淮西节度使。五月,滑州归汴州节度使。761年五月,设立滑卫六州节度使,下辖滑州、卫州、相州、贝州、魏州、博州。763年,滑卫为滑亳节度使,下辖滑州、亳州、德州、魏州、博州,后来卫州归泽潞节度使,相州、贝州归昭义节度使。另设魏博节度使。769年,滑亳增加陈州。770年四月,设立郑颍节度使,下辖泾州、郑州、颍州,治泾州。郑颍支援泾州财政。772年十二月,设立永平军节度使。下辖滑州、亳州、陈州,治滑州。777年九月,段秀实遥兼郑颍节度使。十月,永平军增加宋州、泗州。779年三月,汴州、颍州隶属永平节度使,永平治汴州。781年郑州隶属永平节度使。宋州、亳州、颍州另设宣武节度使,泗州归属淮南节度使。永平军下辖汴州、滑州、陈州、郑州。784年,汴州、滑州归宣武节度使,滑州又复归,治滑州。785年,永平军改为义成军,下辖滑州、许州、陈州、郑州,治滑州。786年七月,陈州、许州另设陈许节度使。之后,义成军节度使长期领有滑州、郑州。822年,领颍州,890年六月,改号宣义军。后唐恢复义成军。.

查看 段凝和义成军节度使

康延孝

康延孝(),923—926年间名为李绍琛,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和后唐将领。因他于923年叛梁投唐,并对唐帝李存勖献计,说服李存勖突袭后梁都城大梁,导致了后梁的灭亡,他因而受赏并被赐名李绍琛。在后来后唐灭前蜀的战事中,他亦有大功。但在前蜀灭亡后,李存勖杀大将郭崇韬和李继麟(朱友谦),李绍琛害怕,决意反叛,但被败杀。.

查看 段凝和康延孝

五代史人物列表

本列表包含在《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中登場的人物。.

查看 段凝和五代史人物列表

五代皇后及妃嬪列表

五代皇后及妃嬪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五代所有的君主配偶。.

查看 段凝和五代皇后及妃嬪列表

元行钦

元行钦(《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915年-926年賜名为李绍荣,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燕国和后唐(晋国)将领。他起初为燕国唯一皇帝刘守光爱将,在战斗中被晋军李嗣源俘虏后,成为李嗣源的養子,而後又成為晋王李存勖(后来的后唐庄宗)的養子。926年鄴都之變,李嗣源被軍隊擁立,興教門之變莊宗被害,李嗣源即位,因元行钦曾經殺死嗣源之子李继璟,而被李嗣源處死。.

查看 段凝和元行钦

王彦章

王彦章(《舊五代史》及《新五代史》記載王彦章被殺時「年六十一」,該出生年份由其去世年推算所得。《資治通鑑》:「甲戌旦,遇梁兵,一戰敗之,追至中都,圍其城。……彥章重傷,馬躓,遂擒之,……乙亥,帝發中都,舁王彥章自隨,遣中使問彥章曰:『吾此行克乎?』對曰:『段凝有精兵六萬,雖主將非材,亦未肯遽爾倒戈,殆難克也。』帝知其終不為用,遂斬之。」),字賢明或子明《舊五代史》記載為「賢明」;《新五代史》記載為「子明」。,為中國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的重要將領。根據歷史記載及傳說,王彦章以驍勇善戰及忠於後梁政權著稱。在後梁滅亡時,王彦章因不肯降於後唐政權而被殺。.

查看 段凝和王彦章

袁象先

袁象先(?据《旧五代史》卷三十二,同光二年六月甲戌(924年7月11日),宋州奏报李绍安死讯,但消息传递需要时间,李绍安实际死亡的日期应在此之前。),后唐庄宗年间短期名为李绍安,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和后唐将领。他是后梁开国之君梁太祖朱全忠的外甥,弑朱友珪、立朱友贞。后梁灭后降后唐。.

查看 段凝和袁象先

马绍宏

绍宏(),後唐莊宗(李存勖)年间又作李绍宏,五代十国早期的权势宦官将领,早在莊宗為后唐前身晋国国王时就效力於他。.

查看 段凝和马绍宏

資治通鑑人物列表

《資治通鑑》编者是古代中国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书名为宋神宗所定,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共294卷,跨古代中国16个朝代,共1362年。 本列表指本书中包括的传记人物名称及概述,详细请参加具体人物条目。.

查看 段凝和資治通鑑人物列表

霍彦威

霍彦威(《旧五代史》卷六十四),924年-926年间名为李绍真,字子重,谥号晋忠武公,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梁和后唐将领。.

查看 段凝和霍彦威

邺都之乱

邺都之乱,又稱鄴都之變。是五代十国后唐莊宗时,由魏博軍的一個士兵皇甫暉發動的兵變,又引爆了一連串兵變事件,莊宗養兄李嗣源奉命前去平亂,卻被士兵挾持而一起叛變。最后,莊宗在興教門之變中被杀,李嗣源称帝,是为唐明宗。.

查看 段凝和邺都之乱

李存賢

李存賢(),字子良,本姓王,名賢,許州人。祖父王啟忠,父王惲。 王賢年少時遇上黃巢之亂,加入黃巢的軍隊。李克用破黃巢賊軍於陳、許時,王賢來歸。景福年間,主管義兒軍,為副兵馬使,因賜姓名,十三太保中排行第十。 天祐三年(906年),跟從周德威開赴救援上黨,置營於交口。天祐五年(908年),暫代為蔚州刺史,以抵禦吐渾。 天祐六年(909年),暫代為沁州刺史。沁州當時為賊境並不能保守,乃於州的南面五十里據險立柵以為治所,已經歷十餘年。李存賢至郡後,乃遷移復建舊郡,計劃開發建設險地,特別設立廨舍,使州民能完集。李存勗因此嘉許他,轉為檢校司空,正式拜為沁州刺史。天祐九年(912年),後梁軍乘其無備,來攻沁州,被李存賢擊退。天祐十一年(914年),授為武州刺史、山北團練使。天祐十二年(915年),移為慈州刺史。七月,後梁大將尹皓攻州城,李存賢督軍拒戰,後梁軍攻擊百端,月餘遁去。天祐十八年(921年),河中朱友謙來求援,命令李存賢率師開赴救援。天祐十九年(922年),後梁將領段凝率軍五萬立營逼近晉地,蒲人大為恐慌,多數人欲歸降後梁。間諜離間存賢說河中將士欲拘留他降於後梁,但是,李存賢回應說既然奉命援河中,歿於王事是固然的。後梁軍退後,以功加檢校司徒。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勗滅後梁建立後唐,李存賢被授為右武衛上將軍。同年十一月,入覲洛陽。同光二年(924年)三月,幽州李存審疾篤,要求入覲進見李存勗,眾人商議選擇將帥取代他。當時正在內宴會上,李存勗慨嘆無人能附托時,見李存賢在坐,即日授李存賢為特進、檢校太保,充當幽州盧龍節度使。是年五月,李存賢到盧龍鎮。當時契丹強盛,城門之外,烽塵交警,一日數戰。李存賢性格忠謹周慎,晝夜戒嚴,不遑寢食,以至憂勞成疾,遂死於幽州,當時六十五歲。李存勗下詔贈為太傅。 李存賢少有材力,善於角牴。當初李存勗仍在藩邸時,每次宴會都私下與王郁角牴鬥勝,王郁頻頻不勝。李存勗因而自矜其能力,與李存賢打賭,如李存賢勝便賞他一郡。說罷便即時角牴,結果李存賢獲勝,因而被封為蔚州刺史。.

查看 段凝和李存賢

朱温

梁太祖朱温()五代時期後梁開國皇帝,曾参与黄巢之亂,后降唐为将,唐僖宗賜名朱全忠。但又密谋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后废哀帝自立,建立“后梁”,称帝后改名朱晃。晚年大肆荒淫,強姦兒媳。後為三子朱友珪所殺,終年61歲。.

查看 段凝和朱温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脩撰,是唐代以後唯一私修正史。 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觀不同而作罷,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原名《五代史记》。因為私撰,故藏於家。脩卒,家人上呈於朝廷。 乾隆时,因薛居正《舊五代史》列為正史,歐史改稱《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歷史。 《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餘錄》、《九國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更加詳實。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彦章、段凝、趙在禮、范延光、盧文紀、馬胤孫、姚顗、崔税、吕琦、楊渥等傳內容都有補強。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查看 段凝和新五代史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撰。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概称《五代史》。原本已佚,今本乃邵晉涵等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等文獻中輯出,是二十四史中唯一輯本。.

查看 段凝和旧五代史

亦称为 李绍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