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武装冲突

指数 武装冲突

武装冲突,指因为争执、对立而发生的军事冲突。国家之间很多矛盾,都是以各种藉口先挑起武装冲突,之后再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民族之间或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冲突,一般容易引发内战,战争的结果是新政权或新生国家的诞生。 en:Armed conflict.

42 关系: 原漢衝突司法科学吳榮元大厦谷战争大屠杀婦女權利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中國即將崩潰中立國北部湾事件圓山事件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分類械鬥和平条约内战军事行动关于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海牙公约兒童權利公約国家分裂国内流离失所者“武装冲突中的法治”项目獸裝機攻索马里内战烏溪沙環境難民莫桑比克独立战争萬人塚衝突马里北部冲突霞喀羅事件霧社事件英國內戰NOTAM抗日格拉薩·馬謝爾武斗水力帝国战争战争罪战争时期的性暴力愛國者運動

原漢衝突

原漢衝突在台灣特指漢人與原住民之间的武裝衝突。與其他械鬥社會情況不同,原漢衝突不僅單單發生於平民間,其中也包含原住民政權出草漢人的事件,及漢人政府特意對原住民政權的攻擊。原漢衝突最大因素在於漢人移往原住民區域時所產生的利益衝突。例如1887年的呂家望社之役。.

新!!: 武装冲突和原漢衝突 · 查看更多 »

司法科学

司法科学,一种利用科学手段处理、解决与司法体系利益相关问题的科学。其主要针对刑事及民事案件。此外与法律体系相关,司法科学更多强调与运用与事实、事件、物理标的物(例如罪案現場、尸体)相关的学术及科学方法论及理论。关于一些在司法体系外的事物鉴定,往往也与此领域相关。 在古罗马时期,一个罪犯通常在要法庭上面对一群公民个体进行陈述。罪犯和逮捕方都要根据各自立场去进行辩护或陈述。其个人言辞和表达往往决定案件的结果。这一远离导致了“forensis”这一词的广泛运用——一种司法证据形式和一类公共陈述。在现在,司法科学更多是指表达科学领域的工具学运用,而非仅仅是关于法庭的学术。.

新!!: 武装冲突和司法科学 · 查看更多 »

吳榮元

吳榮元()臺灣左派人士,1949年生於台南。1972年就讀国立成功大学時,接觸到《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經典,遂與同學數人秘密籌組成功大學共產黨,並自製五星紅旗、印刷《共產黨宣言》;事發之後,先後被判死刑與無期徒刑,1975年因蔣介石逝世遇特赦減刑。1986年出獄,投身臺灣勞工運動持續至今。曾任勞動人權協會第二任會長。現為勞動黨主席、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 1993年4月26日,吳榮元在《自立早報》的【焦點對談】中聲言: 2009年,臺灣民間數十個認同九二共識的民間團體合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以社會運動形式致力於兩岸和平發展,吳榮元曾任召集人。2016年10月13日,吳榮元在兩岸和平發展論壇聲明稿中說,本年由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轉型而來、與2009年成立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同名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應該體認當前兩岸關係的新形勢,在擴大參與交流的基礎上,重視落實和平紅利的合理分配,讓更多兩岸人民共享和平紅利。 2009年1月20日,勞動黨、勞動人權協會、反軍購大聯盟等團體聚集於美國在台協會門外,抗議美國長期以來為了自身利益塑造中東戰爭;吳榮元說,一直以來,美國蓄意製造世界各地的武裝衝突與對立以維護自身利益,「美國永遠是披著羊皮的大老虎」。 2017年2月23日,吳榮元返回國立成功大學領到他遲了45年的畢業證書,他說,台灣社會不滿中國國民黨威權統治幾十年所累積的反彈,談轉型正義確實是必要的改造工程,但是不能違逆歷史事實;二二八事件是國共內戰期間國民政府為了在台灣鞏固政權而發生的事件,當時還是在中華民國的體制下,不是因為台灣獨立運動而起,不能倒果為因;如果民主進步黨真要促進轉型正義,民進黨就不能只把矛頭朝向國民黨,而是要概括承受中華民國過去的一切功過責任,以政府的立場承擔所有的歷史責任。.

新!!: 武装冲突和吳榮元 · 查看更多 »

大厦谷战争

大厦谷战争(Guerra del Chaco),又譯為格兰查科战争、查科战争,1932年-1935年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两国为争夺格兰查科北部而进行的战争。 格兰查科(Gran Chaco)位于巴拉圭河以西、安第斯山脉以东、亚马孙盆地以南,潘帕斯草原以北,面积约65萬平方公里,但人烟稀少、缺乏物产。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对格兰查科北部约2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归属一直存在争执。20世纪20年代,在该地发现了石油后,两国为争夺石油资源纷争愈加激烈,从1928年起,两国之间频频发生武装冲突。而世界主要石油巨头以及邻近国家也卷入其中,美孚石油公司和智利支持玻利维亚,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和阿根廷支持巴拉圭。 玻利维亚在得到了美孚石油公司的巨额贷款,并向英美等国购买了包括坦克、飞机在内的大批新式武器后,军事实力大大超过巴拉圭。玻利维亚于是在1932年6月15日出兵占领了北查科荒漠中的亚基萨卡咸水湖地区,以这一次小规模边界冲突为借口向巴拉圭正式宣战,大厦谷战争全面爆发。.

新!!: 武装冲突和大厦谷战争 · 查看更多 »

大屠杀

大屠杀指故意殺害大量人類的行為,通常發生在同一時間或短時間之內。根據聯邦調查局的定義,大屠杀必須包含四起屠殺事件,而且屠殺事件之間沒有冷靜期存在Aggrawal A. (2005) Mass Murder.

新!!: 武装冲突和大屠杀 · 查看更多 »

婦女權利

婦女權利(英文:Women's rights),是指世界性的婦女和女童所主張的權利和自由。婦女權利的概念為19世紀的女權運動及20世紀的建立了基礎。在一些國家這些權利已經制度化或得到法律、本地习俗及行为支持。婦女權利和更广泛的人權不同之處在於它聲稱婦女及女童在行使她們的權利時,受到歷史和傳統產生的固有偏見,對男人和男孩產生了不對等的優勢Hosken, Fran P., 'Towards a Definition of Women's Rights' in Human Rights Quarterly, Vol.

新!!: 武装冲突和婦女權利 · 查看更多 »

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

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上海海軍特別陸戦隊),是大日本帝国海軍為了保護在中华民国上海市的權益,而組建的海軍陸戰隊,曾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與1937年淞沪会战中與中華民國國軍多次交手。這支部隊是1932年(昭和7年)以後,日本海軍唯一常設的陸上戰鬥部隊,簡稱上陸。.

新!!: 武装冲突和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 · 查看更多 »

中國即將崩潰

《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是2001年美籍華人章家敦發表的著作,英文版在2001年8月由藍燈書屋發行,中文版在2002年由雅言文化發行,是跟眾多的看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前景的樂觀著作成對比的聳動預言,預言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體制因種種問題而將在少至五年、大至十年內崩潰,稱為「中國崩潰論」。跟日本中嶋嶺雄的「中國分裂論」論點相近。.

新!!: 武装冲突和中國即將崩潰 · 查看更多 »

中立國

中立國指在发生武装冲突时,对交战的任何一方都不采取敌对行动的国家,分为战时中立国和永久中立国两种。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在海牙第五公约《中立国和人民在陆战中的权利和义务公约》和第十三公约《关于中立国在海战中的权利和义务公约》中作出了规定。 在衝突裡中立属于一种主权受限,和不結盟是有區別的。 許多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宣佈中立。但二战中大部分中立國都被佔領,二战末期全歐洲只剩葡萄牙、愛爾蘭、瑞典、瑞士、列支敦斯登、土耳其仍維持中立。后来有人質疑这几个国家当时的中立性,认为愛爾蘭秘密參與同盟國,瑞典、瑞士和土耳其與納粹德國有微妙的關係。.

新!!: 武装冲突和中立國 · 查看更多 »

北部湾事件

北部湾事件,也作东京湾事件,是1964年8月北越和美国之间在北部湾(东京湾)海上发生的武装冲突。该事件導致美国國會通過針对北越的,美軍開始對北越進行大规模战略轰炸,越战全面升级。 事件發生之後,當事雙方均指責對方挑起衝突。但近年來,美國方面公布的材料大多已承認,事件由美國挑起并夸大。.

新!!: 武装冲突和北部湾事件 · 查看更多 »

圓山事件

圓山事件,是一起發生在臺北市,並以圓山地區為主要現場的(武裝衝突)政治事件。該事件是二二八事件的構成事件之一。.

新!!: 武装冲突和圓山事件 · 查看更多 »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

二次利比亞内戰起源於利比亞境內兩個對立政權之間的武裝衝突:一方為當時受國際承認的世俗政府(托布魯克政府),由民選的國民代表大会與哈福特將軍發動的「尊嚴」行動所支持;另一方為“伊斯蘭政府”(的黎波里政府),由大国民议会與參與「利比亚黎明」行動的宗教武裝聯軍所支持。雙方陣營都是包含許多立場不定的民兵組織所組成鬆散的军事同盟。2014年10月起,第三支勢力伊斯蘭國通過占領德爾納從而加入戰爭。2016年初,受國際承認的「民族團結政府」成立,成為內戰中另一新勢力。 埃及军队与阿拉伯联盟也通过空袭利比亚的“利比亚黎明”行动和伊斯兰国来干涉內戰。卡塔尔與土耳其则资助“利比亚黎明”行动。 2014年初,利比亚由2012年選出的大国民议会(GNC)实际执政。不久,意识形态为伊斯兰主义的政黨公正与建设党便勝過佔大多數的中間派和自由派,控制了大国民议会,在2013年6月選出努里·阿布·赛赫民為大国民议会主席。塞赫民被指控濫权压制言论与调查。St John, Ronald Bruce (4 June 2014).

新!!: 武装冲突和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 · 查看更多 »

分類械鬥

分類械鬥是指自我認知不同族群間的武裝衝突。「分類」的意思除了意指這種以武力為主的衝突有着自我與敵人「分門別類」的特殊性,往往是當地各族群分佈狀況的原因。.

新!!: 武装冲突和分類械鬥 · 查看更多 »

和平条约

和平條约,簡稱和約,是敌对双方所簽署的一種约定,主要用以正式结束战争和武装冲突,簽訂雙方通常是国家或政府。當條約簽署完成之後,雙方的敵對狀態將會結束。此與停戰協定以及無條件投降不同的是,敵對狀態的結束是永久性的,另外軍隊及武裝並沒有被強制解除。.

新!!: 武装冲突和和平条约 · 查看更多 »

内战

内战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爆发的战争James Fearon, in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7.

新!!: 武装冲突和内战 · 查看更多 »

军事行动

军事行动,指有组织地使用武装力量的活动。在战争时期和和平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往往配合军事计划,以代号指称不同的任务以便执行。.

新!!: 武装冲突和军事行动 · 查看更多 »

关于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海牙公约

《关于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海牙公约》,又称《1954年海牙公约》,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于1954年5月14日在荷兰海牙通过的一项国际公约,旨在保护受到武装冲突威胁的各国文化遗产免遭破坏。.

新!!: 武装冲突和关于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海牙公约 · 查看更多 »

兒童權利公約

《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CRC)是一項有關兒童權利的國際公約。聯合國在1989年11月20日的會議上通過該有關議案,1990年9月2日生效。 《兒童權利公約》是首條具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並涵蓋所有人權範疇,保障兒童在公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中的權利。這公約共有196個締約國,得到绝大部份聯合國成員國承認(或有條件承認),當中只有美國沒有加入。 《兒童權利公約》的四大基本原則維護兒童的權利:生存權利、發展權利、參與權利、受保護權利。.

新!!: 武装冲突和兒童權利公約 · 查看更多 »

国家分裂

政治上的國家分裂是指國家的主權受到另一政治實體干擾而無法於部份地區正常運作。此一情況往往會受到各種地方分裂主義壓力或強權國家壓力而促使其地區實行獨立。政治上的分裂是相對於「政治統一」而言。.

新!!: 武装冲突和国家分裂 · 查看更多 »

国内流离失所者

国内流离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简称IDP)是指被迫逃离家园但仍在其母国境内的人。他们在法律意义上,不属于难民。截至2013年底,全世界至少有3330万人因武装冲突、普遍暴力和人权问题而流离失所。与2012年相比,这一数字增加了16%,连续第二年创历史新高。.

新!!: 武装冲突和国内流离失所者 · 查看更多 »

“武装冲突中的法治”项目

“武装冲突中的法治”项目(Rule of Law in Armed Conflicts Project)由日内瓦国际人道法与人权学院提出,以支持国际武装冲突法的应用和实施。.

新!!: 武装冲突和“武装冲突中的法治”项目 · 查看更多 »

獸裝機攻

《獸裝機攻》(獣装機攻ダンクーガノヴァ),由PRODUCTION REED製作,從2007年2月15日開始,在Animax每週星期四的22:30播放的機械人動畫。全12回。.

新!!: 武装冲突和獸裝機攻 · 查看更多 »

索马里内战

索馬里內戰爆發於索马里的武装冲突,自1991年迄今。.

新!!: 武装冲突和索马里内战 · 查看更多 »

烏溪沙

烏溪沙(Wu Kai Sha),原稱烏龜沙(Wu Kwai Sha,亦作U Kwai Sha),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鄰接馬鞍山,為香港一處郊遊度假地點,近年發展成為住宅區域。.

新!!: 武装冲突和烏溪沙 · 查看更多 »

環境難民

境難民指因天災、人為破壞環境、或氣候變遷而導致之流離失所者,包含境內遷徙和境外遷徙。環境難民的成因類型分為五種,分別是:長期性環境退化、突發性破壞、氣候變遷、人為意外、以及武裝衝突。.

新!!: 武装冲突和環境難民 · 查看更多 »

或盾牌是保護裝備的一種,和盔甲一樣用於武裝衝突中,主要用來阻擋外來攻擊,包括可阻截箭,或擋開刀劍、槌和戰斧的攻擊。與盔甲不一樣的是盔甲穿身上,而盾常持手上。 各種盾的大小相差可以很大,有的大到可覆蓋整個身體,小的則只適用於近身交戰。盾的厚度亦有分別,分別於厚的能夠保護軍人免受矛、弩甚至槍傷,薄的則只能阻檔刀刃。.

新!!: 武装冲突和盾 · 查看更多 »

莫桑比克独立战争

莫桑比克独立战争是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与葡萄牙之间发生的一次武装冲突。这场战争开始于1964年9月25日,双方于1974年9月8日停火。在进行了磋商之后,莫桑比克于1975年独立。 莫桑比克人民对葡萄牙统治者的不满是这场战争的起因,他们认为莫桑比克实行的法律法规都只利于葡萄牙本土。许多莫桑比克人还对葡萄牙政府禁止他们接受教育的政策感到愤怒。随着二战之后非洲民族自决运动的兴起,莫桑比克的民族主义力量也渐渐的壮大起来,莫桑比克人开始越来越反感外国统治者的统治。 一些激进的莫桑比克人在移居到邻国的众多莫桑比克知识分子的庇护下,开始计划在国内开展政治活动。最终形成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在苏联、中国和古巴的援助下掀起了一场为时十年的战争。Malyn D. D. Newitt, 。 从军事角度来说,葡萄牙军队在这场战争中占了上风,但最终获胜的却是处于不利地位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主因是1974年4月25日爆發的葡萄牙康乃馨革命推翻了持續保留海外領土的第二共和政府;革命後葡莫兩方進行政治談判,終使莫桑比克在1975年6月25日獲得獨立作者Phil Mailer,《Portugal - The Impossible Revolution?》,1977年出版。,葡萄牙殖民帝國在东非进行的470年的统治也就此结束。康乃馨革命的起因之一,便是部分葡萄牙人对葡萄牙治下莫桑比克人不公待遇的关注而起。.

新!!: 武装冲突和莫桑比克独立战争 · 查看更多 »

萬人塚

萬人塚、萬人坑或稱亂葬崗是指埋有多具遺體的集體合葬墓穴,遺體埋葬於其中之人大多姓名難以考究。萬人塚經常出現於重大武力衝突及种族灭绝現場,但亦有可能為饑荒、流行病及自然灾害之產物。.

新!!: 武装冲突和萬人塚 · 查看更多 »

衝突

衝突,是指兩個個體的需求、價值觀念和利益引致實際或想像的反對表現。衝突可以是內部(自己內心)或外部(兩個或以上的個人或團體)的。 衝突作為一個概念可以幫助解釋許多方面的社會生活,如社會分歧、利益衝突,以及個人、團體、企業或組織之間的爭鬥。 衝突在研究生和專業工作解決衝突(可雙贏、只有一方得到他們想要的、或者雙輸)常用的定義是:「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有認為不兼容的目標,試圖破壞對方追求目標的能力。」 當人際衝突發生時,其效果常常比這兩名個人的參與更廣泛,而且可以在或多或少不利的方式影響到許多關聯的個人和關係。 「存在衝突和沒有衝突的區別」與「競爭和合作的差異」容易被混淆。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兩個或以上的個人或個體都有相互矛盾的目標,任何一方試圖達到其目標,將破壞另一方達標的嘗試。因此,有競爭的情況下因為其性質會引起衝突,但如果有良好的體育精神或只是在公平的處理下它不會造成不良的衝突。 然而,衝突也可能會發生在合作的情況,兩個或以上的個人或個體有一致目標,但一方因為以何種方式試圖實現其目標,仍然可以破壞其他個人或個體。 利益、價值觀、行動或方向的抵觸常常引發衝突。衝突是指那抵觸的存在。 如果沒有適當的社會安排或決議,在社會環境的衝突可能造成的壓力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緊張局勢。.

新!!: 武装冲突和衝突 · 查看更多 »

马里北部冲突

里北部冲突是指自2012年至今,马里北部地区的持续武装冲突,起初是尋求马里北部獨立的分離主義武装组织与马里政府军之間的戰鬥,至2013年已變為尋求控制全個馬里的伊斯蘭激進組織與馬里政府軍及多國部隊之間的戰鬥。.

新!!: 武装冲突和马里北部冲突 · 查看更多 »

霞喀羅事件

霞喀羅事件,或稱霞喀羅戰役,台灣:教育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是發生於日治台灣的一系列原住民武裝衝突事件,發生地點位於今新竹縣尖石鄉,主因為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於1910至1914年(明治43年至大正3年)所實施的五年理蕃計畫,對於台灣北部山區原住民進行數次的武力掃蕩、沒收武器《霞喀羅國家森林步道人文史蹟調查與解說》,第106-124頁,台灣: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及限縮活動範圍等高壓措施,引發當地原住民的不滿,再加上原住民各部落間舊有的仇恨與矛盾,因而導致一連串的暴力衝突。《霞喀羅國家森林步道人文史蹟調查與解說》,第29-36頁,台灣: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霞喀羅即清代文獻的石加祿,亦曾在開山撫番之際和林朝棟率領的清軍衝突,《淡新檔案》記載「石加祿之番只知有威,而不知有恩也」。 自1913年(大正2年)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親自率軍剿討泰雅族基那吉群為始,至1926年(大正15年)埋石之盟為止,在長達13年的原住民武裝抗日活動中,日本方面透過各種手段,如軍警武力鎮壓、懷柔招安、以蕃制蕃、強制移居、修築警備道路,以及新竹州知事古木章光於各原民部落間的居中調停下,才使事件逐漸告終。.

新!!: 武装冲突和霞喀羅事件 · 查看更多 »

霧社事件

霧社事件是臺灣在日治時期1930年(昭和5年)發生的原住民武裝抗日事件,地點位於今南投縣仁愛鄉霧社。事件起因是賽德克族原住民不滿日本統治當局長期以來苛虐暴政,而由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德克達亞群各部落聯合起事,襲擊由日方建立的樣板聚落霧社,趁霧社公學校舉行運動會時襲殺日本人。事發後立即遭日方調集軍警,以飛機、山炮、毒氣等武器強力鎮壓;而起事的賽德克族人雖在襲擊成功後即回撤備戰,但仍不敵日方的強大武力,身為起事領袖的莫那·魯道飲彈自盡,參與行動的各部落幾遭滅族,數百位族人在寧死不屈下集體自縊,餘生者則被日方強制遷至川中島(今南投縣仁愛鄉西北端的清流部落)集中居住與管理 。該事件爆發震驚日本政府與國際社會,除了使臺灣總督府的理蕃政策遭到重大挑戰,並造成時任總督石塚英藏、總務長官人見次郎等高層官員引咎去職。 霧社事件是臺灣人在日治時代最後一次武裝抗日行動(漢人在西來庵事件後已放棄武力鬥爭,改採社會運動模式)。雖然在1896年日本領台至1920年間,臺灣原住民死士先後發動150餘次武裝抗日行動,但仍以日後發生的霧社事件最為慘烈。後世有不少作品紀念此事件,著名的有邱若龍的漫畫《霧社事件》、鄧相揚的小說《風中緋櫻》以及魏德聖執導的電影《賽德克·巴萊》。.

新!!: 武装冲突和霧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英國內戰

英國內戰(English Civil War)是指1642年至1651年發生在英國議會派(「圆颅党」)與保皇派(「」)之間的一系列武裝衝突及政治鬥爭。辉格派历史学家稱之為清教徒革命(Puritan Revolution 。第一次(1642年-1646年)和第二次(1648年-1649年)内战发生在查理一世的支持者与的支持者之间,第三次内战(1649年-1651年)则是查理二世的支持者与残缺议会的支持者之间的冲突。1651年9月3日,内战以议会派在的胜利而结束。 內戰期間,議會派領袖奧立佛·克倫威爾對查理一世的頑抗態度感到莫大威脅,於是他強勢要求議員簽名支持他,處死國王。當許多議員反對克倫威爾而表態保住查理之後,克倫威爾用軍隊驅逐反對自己的議員,順服自己的議員因此召開議會(史稱「殘缺議會」)處死查理。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依「叛國者」的罪名公開斬首,克倫威爾順勢創建了英吉利共和國。處死國王不但震驚全英,也震驚歐陸,引起各種批評。1658年克倫威爾死後,其子無能又無氣魄控制軍隊,1660年在多數英國人思念王室的氛圍下,迎回查理一世的長子復辟,是為查理二世。.

新!!: 武装冲突和英國內戰 · 查看更多 »

NOTAM

NOTAM是英語「給飛行員通知」(Notice To Airmen)的縮寫,是由本地的航空部門根據芝加哥條約第15條中關於航空資信服務的格式發出,作用為通知飛行員該空域或機場的特別安排、臨時規定及運作程序的改變等。.

新!!: 武装冲突和NOTAM · 查看更多 »

抗日

抗日指抵抗日本的武力行動,通常語境下指的是抗日戰爭。廣義中,它既可能是戰爭形式(見抗日戰爭),也可能是尚不構成戰爭的一般暴力抵抗或者武裝衝突,例如在臺灣發生的乙未戰爭、西來庵抗日戰爭與霧社抗日戰爭。.

新!!: 武装冲突和抗日 · 查看更多 »

格拉薩·馬謝爾

格拉薩·馬謝爾 (Graça Machel、,),娘家姓辛比尼(Simbine、)是莫三比克共和國政治家、人道主義者,現任世界衛生組織(PMNCH)主席。尚迦納人。她積極倡導保障婦女兒童權益,並在1997年因其人道主義工作而獲得大英帝國勳章。 她是莫三比克共和國前總統薩莫拉·馬謝爾與南非共和國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的遺孀,並在與他們結婚期間都曾擔任過該國的第一夫人。是《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的第一位,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擔任過兩個完全無關的國家之第一夫人的女性。.

新!!: 武装冲突和格拉薩·馬謝爾 · 查看更多 »

武斗

武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不同造反派组织之间相对文鬥的武装冲突。从最开始的棍棒,到自制步枪、手榴弹甚至土炮装甲车等。最早在上海开始,后扩大到全国,使中国进入准内战状态。武斗者多为年轻人,死伤惨重。.

新!!: 武装冲突和武斗 · 查看更多 »

水力帝国

水力帝国(英文:Hydraulic empire)意思是通过控制供水来保持对人口增长控制的帝国,又可稱為水力专制统治(Hydraulic despotism)或水垄断帝国(Water monopoly empire)。这个术语由德裔美国历史学家卡尔·魏特夫,在其1957年的著作《东方专制主义》中所创造Karl A. Wittfogel, Oriental Despotis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otal Power, Yale Univ Pr (January 1, 1967) ISBN 0300010540。 许多历史上最早的文明,诸如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都是水力帝国。 虽然大多数水力帝国存在于沙漠地区,但是中国由于需要耕种大量的稻米,所以在皇帝统治时也有类似的特征。但是,中国先秦上古时期的粮食种植主要在黄河流域,魏晋南北朝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水稻才上升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 因为控制了至关重要的水资源,给予政府控制人们生死的权利,极端专制统治是水力帝国的典型特征(历史上,许多这种帝国把他们的统治者尊为神)。因为政府权力极端高度集中,无法找到一个独立的贵族。大众革命根本不可能,王朝可能会消失或被暴力推翻,但是新政体与旧政体差别只会很少。水力帝国只能被外围的侵略者所毁灭。 近代以色列作者E·G·本描写了在中东國家间所盛行的长期武装冲突,是如何受此形式所影响。其更盛于伊斯兰教,且在中东和西方冲突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新!!: 武装冲突和水力帝国 · 查看更多 »

战争

戰爭是动物界普遍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战争则与政治紧密关联,是多個組織和組織之間的有組織性的武裝衝突。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武力为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志(通常是政治意图),通过多次大规模对决使敌人失去抵抗的力量,这样的行为就是战争。兵法是在战争中作戰的方式,沒有战争的情形稱為和平。 一些学者不认同战争一定和政治有关,有些战争出现时间比政治、国家还要早。所以约翰·基根认为克劳塞维茨的定义有局限性,只适用于文明社会,他给出的定义是:「战争一向是文化的表现,往往是文化形态的一个决定因素,在某些社会是文化本身」。 若從開戰開始計算死亡人數,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約在6,000萬至8,500萬之間。若以人口比例來看,巴拉圭戰爭是近代歷史殺傷力最強的戰爭,殺死了巴拉圭60%以上的人口。依照史迪芬·平克的說法,理查德·斯莫利在2003年將戰爭列為接下來50年間人類10大問題中的第6個。.

新!!: 武装冲突和战争 · 查看更多 »

战争罪

战争罪是“武裝衝突時违反战争法或國際人道法的行为”,包括“谋杀、虐待、或将被占领土上的平民居民驱逐至劳改营”,“谋杀或虐待战俘”,杀害人质、“肆意摧毁城镇和村庄,以及任何不具备正当军事或民事必要性的破坏。” 类似的概念,如背信弃义,已经作为文明国家间的习惯法存在多个世纪,但这些习惯法规则首次作为国际法写入法典是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公约》。战争罪的现代理念在纽伦堡审判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1945年8月8日《》中的定义为基础,成為纽伦堡原则。除了战争罪,《纽伦堡法庭宪章》还定义了和危害人类罪,这两种罪行也常常发生在战争期间并与战争罪同时出现。 《海牙第四公约》第22条(战争法: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1907年10月18日)规定“交战者在损害敌人的手段方面,并不拥有无限制的权利”,而且上个世纪,许多其他条约都引入了对交战者施加限制的明确法律规定(另见有关战争法的国际条约)。有些条款,例如海牙公约、日内瓦公约以及危害种族罪公约中的一些条款,被视为习惯国际法的一部分,对各方都具有约束力。其他条款只对部分人员具有约束力,条件是他们所属的交战国是施加限制的条约的缔约国。.

新!!: 武装冲突和战争罪 · 查看更多 »

战争时期的性暴力

战争时期的性暴力是指,在武装冲突、战争或武装占领期间,通常作为战利品的,由战斗员实施的强奸或其他形式的性暴力。但有些时候,特别是在宗教冲突中,这种现象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动机。战争时期的性暴力也包括轮奸和用异物进行强奸。这与在军队中实施的性骚扰和强奸不同。 战争时期的性暴力同样包括女孩和妇女被占领方强迫为娼和成为性奴隶的情况。 在战争和武装冲突期间,强奸常被用作心理战的一种,以此来羞辱敌人。战争时期的性暴力可能在多种情况下发生,包括长期性奴隶、特定战役或屠杀中发生的战时性暴力、个别或孤立发生的性暴力。 当强奸的实施目的是为了全部或部分摧毁一个目标群体时,其亦可被视为种族屠杀或宗教清洗;然而,强奸在冲突地区仍大量发生。虽然有一些用以控诉行凶者的法律工具,但其在1990年代才出现,且只适用于国际冲突,因此需要证明该冲突具有国际性以使控诉生效,这增加了取证的难度。.

新!!: 武装冲突和战争时期的性暴力 · 查看更多 »

愛國者運動

愛國者運動(Patriot movement)是一項美國的社會運動。由當地民眾自發組成的從事,他們主張保守、獨立| Herald-Journal 24 April 1995。成員包括、、啟示錄末日論者、極端生存主義者、極右派自由意志主義者、反猶太主義者及其他組合,主要由前軍方、警方領導。 by Richard Abanes, review by Dennis L. Feucht in American Scientific Affiliation.

新!!: 武装冲突和愛國者運動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武裝衝突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