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武德

指数 武德

武德(618年五月—626年十二月)是唐高祖的年号,也是唐朝的第一个年号。唐朝使用武德这个年号一共8年餘。武德是唐朝建国的年代,在武德初期,中国境内的不同政权有14个之多,而武德年结束时,唐朝已经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稳定了其统治。 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即位沿用。.

1124 关系: 劉十善劉祥道劉蘭成城步苗族自治县厚邱县原州 (北魏)原乡县博州博平县博兴县华州 (华县)协州卢赤松卫州南合州南定州南宁市南安市南州 (黔中道)南丰州 (唐朝)南平縣南康郡南徐州 (唐朝)南充縣南隆州南豫州 (刘宋)南陽縣南投縣文化園區南梁州南汾州南海郡 (中国)南晉州单县古县古泉州(刺桐)史迹句章县台州 (武德)台州市右扶風司门司吏部司吏部尚書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吴王吴黑闼同安公主同安郡同昌郡合州...合州 (广东)合浦郡吕崇茂吕州吉安市吉藏壁州夏丘县大唐创业起居注大贺咄罗天壽 (宇文化及)天兴 (刘武周)天策上将天造天明 (輔公祏)太原郡太平 (林士弘)太湖县夷州 (唐朝)夔州奉州 (唐朝)如和縣如皋市妙西鎮姚州 (云南)姚州 (浙江)姜堰区姜州姜謩始州始兴 (高开道)威州 (广东)威州 (辽宁)孟詵孫士漢孔廟列表孔德倫孔绍安孙嫔孙伏伽宁强县宁德市宁国县宁远县宁波历史宁波市宁海县宣城县 (隋朝)宣州 (隋朝)宣獻皇后 (唐獻祖)宾从县宜芳县宜黄县宜都市宜阳郡宜春郡宇文化及宇文玉波宇文歆宕州宕渠郡宕昌郡安南都护府安宁市安州 (唐朝)安州 (李子通)安州区安乐安乐县 (唐朝)安乐郡 (北魏)安庆市安兴贵安固县 (唐朝)安国 (昭武九姓)安阳市宛州寧越郡寻阳县导江县富壽省富州 (广西)尚书令封州 (开皇)封州 (隋朝)封丘县封德彝封言道射州尉州尉迟恭屯田司山阳县 (江苏省)屈突通居巢区岐州岩州 (隋朝)岭南道岳州峰州崖州崔民幹崔敦禮崇明岛巢县巢州 (唐朝)巢王妃杨氏巢湖市巢湖市 (地级市)工部司工部尚书工部員外郎工部郎中左馮翊巴塘县巴中市巴西郡巴陵郡巂州上饶市上郡丁丑 (窦建德)严州 (浙江)中國法制史中国年号列表中国人口史中国疆域史中国货币史中牟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安区临高县临泉县 (唐朝)临湍县常山郡故城常州 (江苏)常何丹州主客司主爵司丽水市万州区万年县 (北周)万荣县万载县三元縣三省三门峡市三月廿八三明市下邳縣乐山文庙乐州乐平市九德縣九德郡九江市平原郡平州 (隋朝)平阳县 (湖南)平阳郡平阳昭公主平阴县平陵县 (湖北)平武郡广安市广丰区广东历史广元市广水市义宁义宁县 (马楚)义安郡义州 (南梁)义州 (唐朝)义州 (隋朝)义乌市义和 (高昌)乙速孤神庆庞卿恽交州交趾郡度支司亭州 (黄冈)亳城县亳州 (古代)亳州市康州 (唐朝)二十等爵府州城二二八事件二王三恪云州 (开元)云州 (武德)云中县 (北周)云纹铜禁库部司五原郡应州 (南梁)应州 (后唐)五凤 (窦建德)五铢廣陵縣廣陵郡廣濟縣廬州延壽 (高昌)延安郡延州 (延安)延平区延康 (沈法兴)延陵县 (西晋)建州 (唐朝)建德市建福 (新羅真平王)建阳县廓州 (北周)仓部司廉江市介州仙游县 (越南)会州会州 (四川)伊州 (隋朝)张大安张宠则张公谨张琮 (唐朝)张道源张掖郡弘化郡張士貴开州 (西魏)开州区开元通宝开江县开明 (王世充)彭城郡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彭泽县余姚市徐州市徐文远循州侯君集侯官县侯莫陈毅德安县德州 (南梁)德阳市信宁县信安县 (西晋)信安郡 (隋朝)信州 (南梁)信义县 (唐朝)信义县 (隋朝)修文县 (古代)忻州 (古代)匡州 (陕西)圃田县北京市北汉州县列表北海郡利城县刘娘子 (唐朝)刘婕妤 (李渊)刘师立刘瑑刘黑闼刘文静刘政会刘感刑部司刑部員外郎刑部郎中分水县分水镇 (桐庐县)嘉州 (北周)嵊州 (古代)嵐州單雄信周王周护咸宁县 (唐朝)咸陽縣和思皇后傅奕唐平蕭銑之戰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唐律疏议唐俭唐隆县唐滅东、西突厥之戰唐朝唐朝宰相唐朝經濟唐朝狀元列表儋州 (古代)儋耳郡儀州冀州 (古代)商州 (北周)商丘市商洛市公孙武达六月初四兰州 (隋朝)兰州市兰州都督府元仲文元贞皇后先天之變兵部司兵部員外郎兵部郎中充州 (武德)光州光懿皇后 (唐懿祖)剡县勤州四祖寺塔犍州 (四川)状元皇泰矩州石州 (北周)玄壇真君玄奘玄州玄甲軍玄武门 (太极宫)玄武门之变玉华宫遗址王女节王伯当王绩王薄王雄诞王戎 (唐朝)王摩沙王才人 (唐高祖)王晊灵山伊斯兰教圣墓灵州之战 (622年)灵严寺 (北京)琅邪郡睦州 (仁寿)磁州礼山县 (隋朝)礼部司神山县 (唐朝)神乌县神秀祝其县祠部司福州历史年表福州市福清县福清市禮部員外郎禮部郎中离石郡租庸調制秦州都督府秦兴秦琼秦爱秋浦县稠城街道稠州程咬金突地稽窦建德窦毅端州 (古代)端砚竹箦镇竇德明筠州 (唐朝)管州 (唐朝)箕州简州 (仁寿)简州 (开皇)简州 (唐朝)米州 (武德)紫州綠綺台緝古算經縠州纥干承基绣州绥城县绥州绥越县维州 (唐朝)终南山绵州绛州绛郡 (隋朝)罗州 (唐朝)罗艺義城郡 (隋朝)義興縣 (遼州)翰林院翼城郡翼州 (北周)真昌县眉山市眉山郡眉州爨宏達瘿陶县給事中瓦岗军瓜州 (古代)熙州 (隋朝)熙平郡燕州 (北魏)燕德妃牢州 (广西)特亮县牂州牂柯郡牛頭法融牛进达益州都督府盟州盐官县盐水县盐泉县 (武德三年)盈隆县盛彦师瀘川郡登州白州白下城白下区白皮松白银市百福殿芮城县隰州 (隋朝)芳州隴州难江县隆山郡隆州 (西魏)隆回县隋书隋恭帝韦尼子韦义节韦匡伯韦方质韓瑗韋挺莊巧兒融州莱州 (古代)莲花县莒州莆田縣聊城县聊城市职方司遂宁郡遂安县城遂安郡 (隋朝)遂州道县道宣道州 (河南)道教荣州 (四川)萍乡孔庙萍鄉縣营山县靈武郡靖远县静海军节度使蠡州顏相時衡山衡山郡 (隋朝)衡州衢州 (古代)衢州市顺州 (武德)顺义县 (南朝梁)顺阳县顺政郡须水县须江县袁天罡袁朗 (唐朝)颍州 (北魏)颍川郡颜游秦颖州裴寂裴居道裴矩裴绰 (疏勒)裴行儼餘杭郡褒州褒信县饶州 (隋朝)西吴州西定州西宁州 (唐朝)西宗州西平县 (唐朝)西平郡西韩州西沙州西濮州襄城郡 (隋朝)襄国郡馬邑郡馮盎馮暄馮智戴解县 (唐朝)解縣許紹驩州马三宝 (唐朝)马周驻马店市驾部司高安县 (唐朝)高安市高密市高密郡高州 (广东)高开道高凉县 (西汉)高甑生高惠通謝龍羽鬰林州魏州魯郡许世绪许洛仁诸阳县诺水县象州 (古代)豳州 (西魏)豆卢宽貞觀 (唐朝)貴州 (廣西)鲜州資治通鑒賀若弼贺州 (隋朝)贺兰淹贺水县贵池县贵港市越州越州 (广西)越巂郡趙瓌趙文恪趙慈景鸣凤鹤壁市麟游郡黎城县黃袍默水县黑水靺鞨黔安郡黔州黄君汉黄子英黄陵县齊州 (濟南)齊郡齐州龍山寺龍川郡 (隋朝)龍泉郡辽州 (山西)辽西郡达州市达川区达摩笈多辅公祏龙州 (唐朝)龙泉市龙溪县迁州 (北周)进贤县进通霍山郡霍州 (南梁)范县范阳范梵志蜀郡郭子和都官司都督都昌县都昌县 (西汉)郑州 (古代)郑仁泰郑观音胙城县胙州舟曲县舒州 (唐朝)舒州 (隋朝)舂陵郡阳朔县阴妃阿史那社尔阿史那泥孰阆州赣榆历史赣榆大事纪年列表赣榆区赵州 (河北)资州资中县资阳郡閻立德閻鼐開皇之治薛大鼎薛仁杲薛元敬薛頤薛收闽县闽国州县列表闾川县钟离郡钟陵县 (东吴)钦州市钦政县蒲州 (北周)蒋州 (隋朝)蒋善合蒙山县蒙山大佛邢州邯鄲郡邻水县肃州 (隋朝)肇庆市蓬州蔚州 (北魏)鄞县鄞州 (古代)鄞州区鄫州鄮县鄜州鄀州膳部司重安县重光 (高昌)臧君相自贡市臺中廣天宮金城郡金华市金堂县金山县 (隋朝)金山郡金部司金湖县蕭瑀長城縣長安縣长孙安世长孙顺德长孙无忌长孙操长乐县 (唐朝)长乐区长乐郡 (唐朝)长秋监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长江口长治市镇雄县镇海区 (宁波市)酒泉县 (义宁)酒泉市良德县艺文类聚苍梧郡苏州 (隋至北宋)苏州城英德市苗海潮雁門郡雲定興零陵郡集州 (北周)雅安市雅州雉州通州 (西魏)通川郡 (隋朝)通江县老君洞 (浮山)陟州虞州虎牢之戰虞部司陝東道虢州虢郡陸州陈叔达陵城县陵州 (北周)陇堤县陕州 (古代)柏壁之戰柳城郡柴绍柴桑区果州林士弘恭城县恭城瑶族自治县恒州 (宣政)恒丰县李博乂李叔良李君绚李大師李奉慈李婉顺李孟尝李孝基李孝協李孝常李孝恭李守素李寬 (唐朝)李世勣李亮 (隋朝)李仁实李仲文李建成李元亨李元昌李元方李元懿李元景李琛 (唐朝)李祎 (隋朝)李神符李神通李祐 (齐王)李绘 (隋朝)李真 (譙王)李瑊李瑗 (庐江郡王)李璋 (北周)李韶 (北周)李道宗李道彦李道興李行师李襲志李鳳 (唐朝)李轨李茂 (唐朝)李蔚 (襄武县公)李恪 (吴王)李泰 (唐朝)李洪 (郑王)李渊李澄 (隋朝)李月相李愔李承宗李承乾李承道李思行杨妃 (唐太宗)杨恭仁東合州東平陵縣東萊郡東衡州東郡東梁州東海郡松州 (唐朝)杜君绰杜如晦杜伏威桐乡县 (唐朝)桂州桂州都督府桂阳县梁州 (古代)梁州 (曹魏)梁建方梧州 (古代)梧州市梓州棣州楚州 (隋朝)楚王楼烦郡 (隋朝)榆州 (唐朝)樊世兴横县橫山縣 (南晉州)欧阳询正平 (郭子和)武士彠武威郡武安郡 (隋朝)武德之治武德律武则天武穴市武緣縣 (南晉州)武都郡武胜县歸州歙州殷城县殷州 (隋朝)殷令名殷仲容殷开山殿中省段德操段志玄段确比部司永安郡 (隋朝)永寧縣 (宜陽郡)永州 (隋朝)永世县永平 (李密)永平郡永康市永熙郡永隆 (梁師都)江华瑶族自治县江宁县江山市江北区 (宁波市)江都郡 (隋朝)江苏省江陵府江陵郡汝州 (古代)池州 (古代)汨罗市汪子驤汲縣汴州汾州汕尾市汉川郡汉东郡汉阳县汉阳区汉阳郡 (隋朝)沧州 (古代)沭阳县河口瑶族自治县河州 (前凉)河內市河間郡河東郡 (中國)河池郡沈叔安沈法兴沅陵县沅陵郡沙县沙州 (敦煌)泰安市泰州 (唐朝)泰和县泰和历史泸州 (古代)泸州市泾县泗县法琳泉州市泉麻县洧源县洪州 (隋朝)洪杜县洭州洮州洵城县洵州洋州洋源县涟州润州 (隋朝)涪州 (唐朝)涿郡涂山县涂州淮南郡淮安郡 (隋朝)淮阴县淯州 (淯陽郡)淯阳郡 (河南)深州 (古代)淺水原之戰淄州淅州 (隋朝)渝州渠州温州 (河北)温州 (湖北)清城区清史館清化郡清远市清溪縣 (雍正)湘乡市湘阴县湖州 (隋朝)湖州城池湖州子城湖州市源州 (唐朝)溧阳市溧陽縣溫大雅溫大有滁州 (古代)滨州市滿州滑州滋阳县 (隋朝)漢朝經濟潍州潢川县潮州 (古代)潮州历代沿革列表潮州市潯州潜州澧阳郡澶州濠州濮州濮阳市濉溪县朐山县朝鮮道教朝阳县朝邑縣木塔寺 (西安)振州朱叔裕會稽郡朗宁县朗平县 (唐朝)朗池县朔州 (北齐)望都县戊寅元曆戎州成州 (西魏)戴州戶部尚書戶部員外郎戶部郎中户部司房州房玄龄明州 (开元)明阳郡明政 (李子通)春州 (唐朝)昭通市昭文館昌平区昌達昆阳街道昆明市济阳县 (西汉)浍州 (唐朝)浦州浮梁县海宁市海州 (东魏)海平县 (南梁)海陵县 (古代)浔阳县浇河郡浙江历史浙江省新城县 (北魏)新城郡 (隋朝)新安郡 (隋朝)新州 (南梁)新州 (唐朝)新市縣 (河北)新平郡新建区新会区新会行政区划新会歷任行政长官列表新兴县新兴郡 (建安)新繁县新豐縣 (消歧義)新會歷史新明县 (唐朝)文城郡 (隋朝)文登县 (北齐)文水县文成公主斛斯政则无为县既阳县旧唐书政事堂愛州懷縣敦煌郡故城镇 (故城县)教坊慈州 (唐朝)慈溪市扬州 (古代)扬州市扶州承恩寺 (北京)扇沙县曲州曲阿縣曹州曹國 (昭武九姓)曹氏 (窦建德)怀圣寺普安郡普州景州 (隋朝)景德镇市景烈皇后晴川閣智州 (唐朝)晉江龍山寺晋城县 (唐朝)晋城县 (西魏)晋宁区晋州 (北魏)晋兴县 (东晋)晋昌县 (唐朝)618年619年620年621年622年623年624年625年626年 扩展索引 (1074 更多) »

劉十善

劉十善,隋末唐初割據勢力之一的劉黑闥之弟。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三月,劉黑闥派遣劉十善和行台張君立率軍一萬,在鼓城縣(河北省晉州市)襲擊唐幽州總管李藝(羅藝)。三十日,雙方在徐河(今河北保定東北)交戰,劉十善、張君立大敗,損兵八千。十七日,李世民收復邢州(治龍岡,今河北井陘西北)。三月,李藝又攻取劉黑闥佔領的定(治安喜,今河北定州)、樂(治今河北隆堯東)、廉(治今河北藁城)、趙(治平棘,今河北趙縣)四州,俘獲尚書劉希道。洺水縣人李去惑見狀,據城降唐。十月五日,貝州(河北省清河縣)州長許善護跟劉十善在覦縣(山東省夏津縣)會戰,許善護全軍覆沒,觀州刺史劉會以城叛投劉黑闥。十一月二十二日,唐齊王李元吉派軍在魏州(河北省大名縣)擊敗劉十善。武德六年(623年)一月初五至饒州(今河北饒陽),從者僅百餘人,欲入城求食,饒州刺史諸葛德威假意出迎,劉黑闥入城時,諸葛德威送來大量食物,黑闥過度飢餓而放鬆警戒,德威以伏兵突襲,劉黑闥受傷被擒,諸葛德威執黑闥投降唐軍,李建成遂斬殺劉黑闥及弟劉十善等於洛州,首級傳送長安。 Category:劉姓 Category:623年逝世.

新!!: 武德和劉十善 · 查看更多 »

劉祥道

劉祥道(),字同壽,魏州觀城縣(今山东省莘縣觀城)人,祖籍广平易阳(河北临洺)。 父劉林甫,唐高祖武德年间官中书舍人、中书侍郎,贞观初年赐爵乐平县男,迁任吏部侍郎。贞观三年(629年)劉林甫病逝后,祥道袭父爵。高宗永徽年间,歷任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显庆二年(657年)迁黄门侍郎,仍掌管吏部选事。显庆三年(658年)进封阳城县侯。显庆四年(659年),升任刑部尚書,龙朔元年(661年),权检校蒲州刺史。龙朔三年(663年),司刑太常伯(即刑部尚書)兼检校雍州长史,四月右相李义府下狱,劉祥道接任右相。他生性谨慎,不愿为相,多次以年老多病请求退居闲职。次年(664年)转任司礼太常伯,罢知政事。麟德二年(665年),随高宗封禅泰山,担任终献,事后进爵广平郡公。 曾提拔王勃。乾封元年(666年)又上表乞骸骨,加金紫光禄大夫,让他致仕,不久病卒,年七十一。赠幽州都督,谥号宣。其子劉齊賢后来也担任宰相。另有子刘廣禮。.

新!!: 武德和劉祥道 · 查看更多 »

劉蘭成

劉蘭,《资治通鉴》作劉蘭成,字文郁,青州北海(今山東省青州市)人。 隋朝时担任鄱阳郡书佐。涉猎经史图籍,能言成败事。性情凶狡,见隋末天下将乱,各地交通不便利。当时北海郡富饶,刘兰羡慕,与强人勾结,攻破其家乡的城邑。武德年间,淮安王李神通为山东道安抚大使,刘兰率宗党前往归顺。以功累迁尚书员外郎。《资治通鉴》记载有所不同,说刘兰成中过明经,在綦公顺攻打北海郡的时候,帮助守护北海郡城。后来被宋书佐陷害,投靠綦公顺。用疑兵之计,帮助綦公顺攻下北海郡城。刘兰成安存老幼,礼遇郡官,待宋书佐之礼如旧。又帮助綦公顺击败海陵臧君相,随綦公顺投靠李密,李密失败,投靠唐朝李神通。 贞观二年(628年),梁师都还占据朔方,刘兰进言攻取方略。唐太宗赞同,命他为夏州都督府司马。当时,梁师都因突厥军至城下,刘兰偃旗卧鼓,不与其争锋,梁师都乘夜逃遁,刘兰追击攻破,遂进军夏州。梁师都平,突厥郁射设阿史那摸末率其部落入居河南。刘兰离间其部落,颉利可汗怀疑摸末,摸末害怕,颉利可汗遣兵追击,刘兰率众迎击,击败突厥。唐太宗以他有能力,以功改任丰州刺史,封平原郡公,征为右领军将军。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至洛阳,以蜀王李愔为夏州都督。李愔不到夏州就籓,以刘兰为长史,总领夏州都督府事。贞观十三年(639年),随侯君集、执失思力、牛进达参加对吐蕃的松州之战,这次战役,《资治通鉴》有的版本作劉簡。 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长社许绚解谶记,對劉兰說:“天下有长年者,咸言刘将军当为天下主。”刘兰子刘昭又说:“谶言海北出天子,吾家北海也。”当时鄠县县尉游文芝因罪下狱当死,告发其谋,刘兰以谋反腰斩。右骁卫大将军丘行恭挖出他的心肝吃了,唐太宗听说后而召丘行恭责备他:“典刑自有常科,何至于此!必若食逆者心肝而为忠孝,则刘兰之心为太子诸王所食,岂至卿邪?”丘行恭无言以答。.

新!!: 武德和劉蘭成 · 查看更多 »

城步苗族自治县

城步苗族自治县是湖南省邵阳市下辖的自治县,中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位于湖南西南边缘、邵阳市西南部,毗邻广西。全县面积2620平方公里;2009年总人口263336人,常住人口239515人。 城步经济欠发达,是国家级贫困县;城步的旅游资源丰富,2010年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百强县”荣誉称号。.

新!!: 武德和城步苗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厚邱县

厚邱县,中国古县名。 西汉设立,属东海郡。东汉时建陵县并入厚邱县。东晋末,刘裕北伐,此地复为晋有,东海郡寄治厚邱县。刘宋元嘉四年(427年),废厚丘县,并入襄贲县,另置僮县。南齐时,僮县改称厚邱县。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废,置僮阳郡。至唐武德四年,复设厚邱县;天宝元年(7420年)废。厚邱故城在今江苏沭阳县茆圩乡厚邱村。.

新!!: 武德和厚邱县 · 查看更多 »

原州 (北魏)

原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置,治所在高平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至甘肃省平凉市一带。隋大业初改为平凉郡,唐武德初复为原州。贞观五年(631年)于原州置原州都督府。下辖平高县(今固原市)、百泉县(今宁夏彭阳县)、平凉县(今甘肃省平凉市)、萧关县(今宁夏海原县)。 广德元年(763年)属吐蕃,在泾州灵台县设行原州,贞元四年(788年)收复百泉县、平凉县,归属行原州。贞元十九年(803年),收复平高县、萧关县,恢复原州,治所在平凉县。元和三年(808年),平高县、萧关县再陷吐蕃,在泾州临泾县设行原州,平凉县改属渭州。大中三年(849年),收复平高县、萧关县,恢复原州,下辖平高县、萧关县、百泉县。大中五年(851年),萧关县置武州。广明元年(880年),平高县、百泉县三陷吐蕃,唐朝再在泾州临泾县(今甘肃省镇原县)设行原州,不领县。后唐清泰三年(936年),泾州临泾县改属原州,行原州成为正州。北宋时辖境约当今甘肃省镇原县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部。元初改为镇原州。.

新!!: 武德和原州 (北魏) · 查看更多 »

原乡县

原乡县,古县名。东汉中平二年(185年)析故鄣县置,治所在今浙江省安吉县西,确址不详。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入绥安县(今安徽省广德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七年(624年),废入长城县。 Category:东汉县份 Category:三国县份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南北朝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浙江古代县份 Category:湖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安吉歷史.

新!!: 武德和原乡县 · 查看更多 »

博州

博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聊城县(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北),大业初年省。隋末唐初,先后为窦建德、刘黑闼等人的起义根据地。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高唐、茌平、聊城等地。天宝初年改为博平郡,乾元初年,复为博州,為魏博節度使轄地。五代後晋徙治于今聊城市东南。北宋徙治今聊城市。元朝至元四年(1267年)升为博州路,十三年改名为东昌路。地平土沃,产丝绵和绷。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聊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6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博州 · 查看更多 »

博平县

博平县,中国山东省聊城市境内的旧县名。 西汉时置县。五胡乱华后,北方为异族统治。东晋时,曾在今山东省章丘市普集镇博平村设置侨县。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析置灵泉县,四年省。贞观十七年(643年),博平县并入聊城县,天授二年(691年)复置。唐末天祐三年(906年),又以博平县、聊邑县、高唐县和武水县河外地入郓州。北宋时,属博州。熙宁二年(1069年),割明灵砦隶北京大名府清平县。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废,不久复置,属东昌府。清朝时,仍属东昌府,评价冲繁。 1949年起,属聊城专区。1956年并入茌平县,仍有博平镇。.

新!!: 武德和博平县 · 查看更多 »

博兴县

博兴县是中国山东省滨州市南部的一个县,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东经118度03分至118度23分,北纬36度58分至37度23分。面积约900.7平方千米,南北长45.8千米,东西宽29.5千米,人口约48万。隶属于滨州市,西、南与淄博市的高青县、桓台县和临淄区毗邻,东与东营市广饶县、东营区接壤,北倚滨城区并隔黄河与东营市利津县相望。黄河和小清河流经境内。 商周之际为蒲姑氏之地。西汉时分属齊郡、千乘郡,东汉属樂安郡。后多隶属于青州府。相传为汉孝子董永的故乡,有董永和七仙女的民间传说。锦秋街道有古槐,传说曾为董永和七仙女做媒。一说为吕剧发源地,每年有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和董永文化旅游节。名胜有位于锦秋街道和桓台县交界处的麻大湖,以及位于湖滨镇的南北朝时期的丈八佛石造像等。 传统手工业有柳编,草编等。兴福镇以厨房设备、白铁加工和明胶制造为主的乡镇企业发达。也有“中国厨都”之称。.

新!!: 武德和博兴县 · 查看更多 »

华州 (华县)

华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陝西省华县。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东雍州设置华州,治所在华县(今陕西省华县西南)。隋朝大业初年,改爲華陰郡。唐朝武德初复置华州,治所在郑县(今华县)。圣历后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华县、华阴、潼关等县市及渭北的下邽镇附近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华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华州。乾宁四年(897年)升为兴德府。光化元年(898年)复为华州。之後辖境屡有变迁。 明朝时,华州属西安府。洪武七年(1374年)五月,商州的雒南县改属华州。成化十三年(1477年)三月,复属商州。终明一朝,华州下领两县:华阴县、蒲城县。清朝初年,仍属于西安府。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华州直隶州,华阴县、蒲城县隶之。雍正十三年(1735年),仍爲不辖县的散州,改属同州府。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1913年华州降为华县。.

新!!: 武德和华州 (华县) · 查看更多 »

协州

协州,中国隋唐时设置的羁縻州。 隋朝开皇初年置,属南宁州总管府。大业初年省。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治所在东安县(今云南省彝良县)。属戎州都督府。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彝良县、大关县一带。天宝末年,地入南诏。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云南的州 Category:昭通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5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协州 · 查看更多 »

卢赤松

卢赤松(),字子房,幽州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自范阳卢氏北祖大房,隋朝、唐朝官员。.

新!!: 武德和卢赤松 · 查看更多 »

卫州

卫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在今河南省境。 西晋永嘉四年(310年)为漢趙刘渊所攻陷汲县,于汲县设立殷州及卫州。汉昌元年(318年)石勒得此地,废卫州、殷州等州,复立汲郡,治汲县,领汲、朝歌、共、林虑、获嘉、脩武六县。 北周宣政时置卫州。隋朝大业年间,天下州改郡,改为汲郡。唐朝武德初,天下郡改州,复为卫州。武德四年(621年),义州废,汲县改属卫州。贞观元年(627年),治所由卫县迁移至汲县。贞观十七年(643年),清淇县并入卫县,同年,黎阳县改属卫州。土贡:绫、绢、绵、胡粉。户四万八千五十六,口二十八万四千六百三十。下领五县:汲县、卫县、共城县、新乡县、黎阳县。 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所辖卫县隶安利军。熙宁三年(1070年),安利军废为县,属卫州。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安利军,后为浚州。崇宁时,卫州户三万三千二百四,口四万六千三百六十五。贡绢、绵。终北宋一朝,卫州下领一监:黎阳监,四县:汲县、新乡县、获嘉县、共城县。 元朝中统元年(1260年),升为卫辉路,明朝时,为卫辉府。.

新!!: 武德和卫州 · 查看更多 »

南合州

南合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改合州改名置南合州,治所在海康县(治今广东省雷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雷州、湛江、遂溪等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平南陈后改为合州。隋炀帝大业初废。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南合州,治所在海康县(今雷州市)。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改名东合州。贞观八年改名雷州。.

新!!: 武德和南合州 · 查看更多 »

南定州

南定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南北朝时南梁置定州。后改称南定州。治所在布山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隋灭南陈后,開皇10年(590年),改称尹州,大業2年(606年),改称郁州。大業3年(607年),郡制施行,郁州改称郁林郡,下轄12县。唐朝武德年间,改为南尹州,贞观年间改为贵州。.

新!!: 武德和南定州 · 查看更多 »

南宁市

南宁市(Namzningz),简称邕,古称邕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具有1680多年历史。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穿域而过,介于北纬22°13′~23°32′,东经107°45′~108°51′之间。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和科技中心,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城市,以及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的美誉,曾於2007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13年11月荣获“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称号。全市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9,836平方公里,人口698.61万,其中壮族人口比例超过五成。.

新!!: 武德和南宁市 · 查看更多 »

南安市

南安市(Lâm-oaⁿ-chhī),雅称武荣,为中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 面积2,0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万多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人口以汉族为主,此外有畲、满、回等少数民族。南安为极具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3位,2011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2位。2010年,南安市GDP总量480.21亿元,较上年增长13.6%,人均GDP3.2万元。 南安是明清風雲人物鄭成功、洪承疇的故鄉。南安也属清代泉州三邑之一。由于近代有大量南安人遷居海外,南安也被成为中国著名僑鄉。.

新!!: 武德和南安市 · 查看更多 »

南州 (黔中道)

南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以今重庆市江津区地置南州,治所在南川县,领二县:南川县、三溪县。武德三年(620年),更名僰州。武德四年(621年),复名南州。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废南州为南川县,隶属渝州。熙宁八年(1075年),置南平军,将渝州南川县(治今綦江县古南街道北岸)、涪州隆化县划入其下,属于夔州路。.

新!!: 武德和南州 (黔中道) · 查看更多 »

南丰州 (唐朝)

南丰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元年(618年)以郧乡县和安福县设置南丰州,治所在郧乡县(今湖北省郧县),并置堵阳县、黄沙县、白沙县、固城县四县。武德八年(625年),省黄沙县、白沙县和固城县,同年废南丰州。以郧乡县、安福县、堵阳县隶淅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安福县、堵阳县入郧乡县。.

新!!: 武德和南丰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南平縣

南平縣为中国旧县名,在今天的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

新!!: 武德和南平縣 · 查看更多 »

南康郡

南康郡,西晉至唐朝時設置的一個郡。.

新!!: 武德和南康郡 · 查看更多 »

南徐州 (唐朝)

南徐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置南徐州,治所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三十里。下辖泾县、安吴县(今安徽省旌德县蔡家桥镇)、南阳县(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永丰乡塔岭村)。辖境相当今安徽泾县地。同年改为猷州。武德八年废除猷州、安吴县、南阳县,泾县归宣州。.

新!!: 武德和南徐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南充縣

南充县,中国旧县名。在今四川省南充市市辖三区范围。.

新!!: 武德和南充縣 · 查看更多 »

南隆州

南隆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分交州义廉县、封溪县、隆平县设置隆州,治所在义廉县(今越南河西省山西市)。属于宋州总管府。武德五年(622年),改属交州都督府,武德六年(623年),改隆州置南隆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南隆州、义廉县、封溪县,隆平县改属交州。.

新!!: 武德和南隆州 · 查看更多 »

南豫州 (刘宋)

南豫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421年,刘宋设置南豫州,治所在历阳县(今安徽省和县)。即豫州淮河以南,包括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江浦,安徽省和县、来安县、定远县以西,河南省光山县、新县,湖北省武湖水以东的江北淮南之地。侯景之乱后,治所在姑熟县(今安徽省当涂县),只有皖南的长江流域。589年隋灭南陈,隋朝政府将之改为宣州。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以当涂县复置南豫州。武德八年(625年),废南豫州,当涂县属宣州。.

新!!: 武德和南豫州 (刘宋) · 查看更多 »

南陽縣

南阳县,中国旧县名,在今河南省境。 隋朝开皇初年,南阳郡废,以上宛县改为南阳县。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以南阳和舂陵郡的上马县置宛州,及云阳、上宛、安固三县。武德八年(625年),宛州废,安固县并入南阳县,属邓州。圣历元年(698年)改武台县,神龙初复故。后邓州曾改南阳郡,仍属之。 明清时属南阳府。民国初年,全国废府,直属河南省。1948年11月4日,驻守南阳县城的国军将领王凌云弃城南逃。随后,中原野战军占领南阳县县城。5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新闻稿。1949年后,南阳县与县级南阳市同属南阳专区。1952年,南阳市并入,次年,恢复。1960年,南阳县并入南阳市。1961年恢复。1969年,南阳专区改为南阳地区,仍隶之。1994年,南阳地区、南阳县废。其地今属宛城区、卧龙区。.

新!!: 武德和南陽縣 · 查看更多 »

南投縣文化園區

南投縣文化園區(Nantou Country Culture Park,NCCP),是一座以「傳統建築物再利用」的方式進行規畫的歷史園區,園區內的建築主體是以興建於台灣日治時期的武德殿修復而成,是台灣第一個縣級的歷史博物館。園區包含南投縣縣史館、南投陶展示館、南投縣縣史圖書文獻室、南投縣藝術家資料館等不同展館。.

新!!: 武德和南投縣文化園區 · 查看更多 »

南梁州

南梁州,中国古代的州。.

新!!: 武德和南梁州 · 查看更多 »

南汾州

南汾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北朝时東魏在今山西省吉县設置南汾州。北齐改为汾州,北周再改称西汾州。隋朝南汾州下轄3郡5县。開皇16年(596年)改为耿州,開皇18年(598年)改称汾州。大業3年(607年),郡制施行,南汾州改称文城郡,下轄4县:吉昌县、文城县、伍城县、昌宁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称南汾州,贞观八年(634年)改南汾州置慈州。.

新!!: 武德和南汾州 · 查看更多 »

南海郡 (中国)

南海郡,是从秦朝至唐朝的郡,位於漢地九州域內。郡治番禺县在今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新!!: 武德和南海郡 (中国) · 查看更多 »

南晉州

南晉州是唐代嶺南道所屬的一個州,其轄地在今廣西省、越南邊境一帶地方,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以隋鬱林郡之宣化縣置,貞觀八年(634年)南晉州更名邕州,轄縣:宣化縣、橫山縣、武緣縣、晉興縣、朗寧縣、思籠縣、如和縣、封陵縣。.

新!!: 武德和南晉州 · 查看更多 »

单县

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所辖的一个县。.

新!!: 武德和单县 · 查看更多 »

古县

古县是山西省临汾市辖下的一个县,人口约9万人,面积1206平方千米。.

新!!: 武德和古县 · 查看更多 »

古泉州(刺桐)史迹

古泉州(刺桐)史迹分布于现在的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是公元10世纪到14世纪产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当时泉州以“刺桐”的代称闻名于世。2017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分布于以今天泉州城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包括16个提名遗产点,遗产区面积总计101.14公顷,缓冲区面积总计581.82公顷。.

新!!: 武德和古泉州(刺桐)史迹 · 查看更多 »

句章县

句章县,中国旧县名。 一般认为句章(音“勾章”)一名来源于,始建于公元前473年(周元王三年),为越王勾践灭吴称霸后所建的句章城。现代考古认为,句章城在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城山渡村和王家坝村一带。 秦代始置句章县,隶属于会稽郡。据认为,当时,句章港为全国九大港口之一。公元400年,孙恩起义军攻破句章城。守将刘裕因而将句章县治搬迁到小溪(今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鄞县、鄮县、句章县合并为句章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析句章为姚州和鄞州,句章县遂废。自建立至废止共842年。.

新!!: 武德和句章县 · 查看更多 »

台州 (武德)

台州,唐朝时设置的州,在今浙江省境。 武德四年(621年)改海州为台州,治所在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以境北天台山得名。辖境约当今浙江省临海、台州、温岭、仙居、天台、宁海、象山等市县。神龙元年(705年),析宁海县及鄮县置象山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临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台州。广德二年(764年),象山县归属明州。土贡:金漆、乳柑、干姜、甲香、蛟革、飞生鸟。户八万三千八百六十八,口四十八万九千一十五,下辖五县:临海县、唐兴县、黄岩县、乐安县、宁海县。 北宋属两浙路,南宋时属两浙东路。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台州路。.

新!!: 武德和台州 (武德) · 查看更多 »

台州市

州市(台州话发音:/Tʰɛ-tɕi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市中心处北纬28度,东经122度,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全市土地面积10,044.4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591.30平方公里,海涂面积453.16平方公里。浅海面积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745公里,占浙江省的28%。有6个县市区濒临东海。人口604.9万,99%为汉族。 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一个组团式城市,辖临海、温岭、玉环3个县级市及天台、仙居、三门3个县。1994年以前政府驻地为临海。.

新!!: 武德和台州市 · 查看更多 »

右扶風

右扶風,西汉时分内史辖地设立,取义“扶助风化”。三國以後改稱作扶風郡、扶風國,既可以指官名也可以指其所轄政區。今陝西省寶雞市設有扶風縣。.

新!!: 武德和右扶風 · 查看更多 »

司门司

司门司,刑部官署名称。《周礼·地官·大司徒》有司门,管理都城城门开关,监督出入,查禁货贿,通报宾客来访。 西魏始置司门,隶属地官府。隋朝改为司门司,为刑部四司第四司,设司门侍郎二人、司门员外郎一人。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司门郎、司门承务郎,各一员。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司门郎中、司门员外郎的旧名。司门郎中正五品上,司门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天下诸门和关塞出入往来的文书政令,颁发度关的通行证明。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关司,正副官员改为司关大夫、司关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司门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设判司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司门郎中为五品寄禄官,司门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司门郎中从六品、司门员外郎正七品各一员,管理关津、桥梁、道路禁令、废置、移复,察官吏、军民、商贩出入时违禁。建炎三年(1129年)以比部司兼领,隆兴元年(1163年)由都官司兼任。金朝、元朝刑部不分司。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设司门部,设司门郎中正五品二人、司门员外郎从五品二人,主事四人。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为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管理官卫、关津、邮驿、军政、厩政、营造和河防的律令,编发囚军、皂隶狱卒和刑部衙门、司狱司厅堂等营造之事。洪武二十三年(1396年)刑部按十二布政使司分司,废除司门部。.

新!!: 武德和司门司 · 查看更多 »

吏部司

吏部司,官署名称。隋朝始置吏部司,大业年间,改称选部司。唐朝武德五年复旧名。 吏部司为吏部四司之首,主管文官的阶、品授予、俸禄等级、赏赐、朝集等事务。主官为吏部郎中两员,以吏部员外郎两员为次官,属官有吏部主事等,另有楷书手等胥吏。金朝、元朝不设吏部司,明朝改为文选清吏司。.

新!!: 武德和吏部司 · 查看更多 »

吏部尚書

吏部尚书,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铨叙、人事部長、組織部長,雅称大冢宰,別名吏書、天官卿、六官之長。.

新!!: 武德和吏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吏部员外郎

吏部员外郎,吏部的属官。.

新!!: 武德和吏部员外郎 · 查看更多 »

吏部郎中

吏部郎中,中国古代官名。隋朝时文帝始置吏部侍郎于尚书省吏部司,定员二名,为吏部司长官,炀帝改选部郎。唐朝武德三年,改称选部郎中,五年,改吏部郎中,仍置两员,从五品上,五代延袭不改。明清时升正四品。 吏部郎中除主管本司事务外,掌流外官选补。.

新!!: 武德和吏部郎中 · 查看更多 »

吴王

吴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新!!: 武德和吴王 · 查看更多 »

吴黑闼

吴黑闼(),名广,字黑闼,东郡濮阳(河南濮阳)人,唐初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参与者。参加过唐太宗征讨高句丽之战。.

新!!: 武德和吴黑闼 · 查看更多 »

同安公主

同安公主,唐高祖同母妹,李昞和独孤氏之女。 生年不详,在567年和573年之间。下嫁隋朝司徒王柬之子、隋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王裕。武德初年,与李神通一起被窦建德俘虏。贞观年间,进为大长公主。有病时,她的侄兒唐太宗亲自探病,關心姑姑同安公主,赐五百缣,姆侍皆有赐予。永徽初年,赐实户三百。薨年八十六。有子王仁表,孙王方翼。.

新!!: 武德和同安公主 · 查看更多 »

同安郡

同安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相当今安徽省天柱山、桐城市以南,铜陵县以西的长江以北地区。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熙州为同安郡,治所在怀宁县(今安徽省潜山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为舒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同安郡,至德二载(757年)又改盛唐郡。后再改为舒州。户三万五千三百五十三,口十八万六千三百九十八。下辖五县:怀宁县、宿松县、望江县、太湖县、桐城县。.

新!!: 武德和同安郡 · 查看更多 »

同昌郡

同昌郡,中国古代的郡。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扶州为同昌郡,治所在同昌县(今四川省九寨沟县),下辖九县:尚安县、钳川县、同昌县、帖夷县、嘉诚县、金崖县、封德县、常芬县、丹邻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恢复州制,改同昌郡为扶州,天宝元年(742年),再改扶州为同昌郡,乾元元年(758年),恢复州制,改同昌郡为扶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0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5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同昌郡 · 查看更多 »

合州

合州,中国古代的州。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合州,治所在石镜县(今重庆市合川区)。因涪江、嘉陵江在合州南合流得名。隋文帝开皇末年,改为涪州。隋炀帝大业初年,改为涪陵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合州。天宝、至德时一度曾改巴川郡。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武胜县和重庆市合川区、铜梁县、大足区等区县地。宋朝改州治石镜县为石照县。属潼川府路。因受元军围攻,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移治钓鱼山(今合川市东)。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蒙哥汗死于此。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南宋安抚使王立以城降。二十年(1283年),为散郡,并录事司、赤水入石照县。二十二年(1285年),改为州,隶重庆路。领三县: 铜梁县、定远县、石照县。明朝时,属重庆府。洪武时,省石照县入合州。清朝仍属重庆府,为不辖县的散州。1913年废合州改为合川县。.

新!!: 武德和合州 · 查看更多 »

合州 (广东)

合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分越州置合州,治所在徐闻县(今广东省雷州市)。辖境约当今广东省雷州半岛。太清元年(547年)改为南合州。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南陈,又改南合州为合州,置海康县。大业初年,废州,为合浦郡地。唐朝武德四年(621年)設置南合州,改称東合州。貞观八年(634年),東合州改称雷州。.

新!!: 武德和合州 (广东) · 查看更多 »

合浦郡

合浦郡,汉至唐的行政区划名。辖境大致包括今广西北部湾沿海和广东湛江地区。.

新!!: 武德和合浦郡 · 查看更多 »

吕崇茂

吕崇茂,唐朝初年夏县人。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南侵,裴寂坚壁清野,焚烧百姓粮食。百姓不满,夏县居民吕崇茂聚众自称魏王,响应刘武周,裴寂去讨伐,吕崇茂将他打败。唐高祖下诏命永安王李孝基、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人带兵讨伐吕崇茂。吕崇茂向刘武周大將宋金刚求援,宋金刚派遣尉迟敬德、寻相带兵救援.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以及行军总管刘世让都被俘虏。次年二月二十,唐派遣将军桑显和再攻吕崇茂。尉迟敬德带兵帮吕崇茂守卫夏县,唐高祖暗中派人赦免吕崇茂之罪,拜他为夏州刺史,让他除掉尉迟敬德,事泄,尉迟敬德杀死吕崇茂。尉迟敬德离开夏县,吕崇茂余部又据夏县拒守。秦王李世民平定刘武周,收服尉迟敬德,率军从晋州回师攻打夏县,五月廿四日,屠之。.

新!!: 武德和吕崇茂 · 查看更多 »

吕州

吕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汾州置,治所在霍邑县(今山西省霍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霍州、汾西等市县地。大业初年省。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以霍山郡改置为吕州。贞观十七年(643年)省。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山西的州 Category:临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晋中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吕州 · 查看更多 »

吉安市

吉安市,古称庐陵、吉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西省西南部,下辖2区、10县、1县级市,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84.29万。.

新!!: 武德和吉安市 · 查看更多 »

吉藏

釋吉藏(),中國佛教三論宗的代表人物、三論學說的集大成者。生於南朝梁代、卒於唐初。俗姓安,祖籍源自古代西域的安息國,具有外國血統,故又稱:胡吉藏。因為曾經在浙江會稽的嘉祥寺,長期宣講佛法,名盛一時,被後人尊稱為:嘉祥大師、嘉祥吉藏。.

新!!: 武德和吉藏 · 查看更多 »

壁州

壁州,又有作璧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八年(625年),分巴、集二州置,治所在诺水县(天宝初年改名通江县)。“以县西一里壁山为名”(《太平寰宇记》)。户万三千三百六十八,口五万四千七百五十七。下辖五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始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壁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通江县和万源市部分地区。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入巴州。.

新!!: 武德和壁州 · 查看更多 »

夏丘县

夏丘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安徽省泗县东。属沛郡。东晋废。东魏武定六年(548年)复置,移治今泗县。北周改名晋陵县,为夏丘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改夏丘县。唐武德六年(623年)废。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南北朝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安徽古代县份 Category:宿州历史 Category:泗县.

新!!: 武德和夏丘县 · 查看更多 »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創業起居注》,又稱《創業起居注》,是一部編年體史書,唐溫大雅撰,凡三卷,是現存最早的起居注作品。 本書記載了唐高祖李淵父子建國故事,自隋大業十三年(617年)至唐武德元年(618年),三百五十七天之間的史事。 作者溫大雅為李淵的參軍,專掌文翰,所記之事皆是親身見聞,故史料價值甚高,部份情節甚至與《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有出入,可以互相參照。 本書少見單行本,《秘冊匯函》、《津逮秘書》、《學津討原》、《藕香零拾》、《叢書集成》等叢書皆有收錄。.

新!!: 武德和大唐创业起居注 · 查看更多 »

大贺咄罗

大贺咄罗,是契丹大贺氏早期的酋长,生活在唐朝初年。武德二年(619年),进攻唐朝幽州总管罗艺控制下的平州。武德六年(623年),咄罗遣使到长安,给唐高祖进贡名马、丰貂。但咄罗的政治立场还是趋向于突厥颉利可汗。他之后,大贺摩会继立。.

新!!: 武德和大贺咄罗 · 查看更多 »

天壽 (宇文化及)

天壽(618年九月—619年二月):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領袖,許政權宇文化及的年号,歷時數月。 王应麟《玉海》作秦王浩年号,注:“一云宇文化及”。.

新!!: 武德和天壽 (宇文化及) · 查看更多 »

天兴 (刘武周)

天兴(617年三月—620年四月):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領袖刘武周的年号,歷時3年餘。.

新!!: 武德和天兴 (刘武周) · 查看更多 »

天策上将

天策上將是唐高祖李淵为嘉奖次子李世民而开设的官爵。天策,星名,即傅说星,传说为武丁的大臣傅说死后托神。.

新!!: 武德和天策上将 · 查看更多 »

天造

天造(622年正月—623年正月):唐朝初期領袖刘黑闼的年号,歷時1年。.

新!!: 武德和天造 · 查看更多 »

天明 (輔公祏)

天明(623年八月—624年三月)是唐朝初期領袖輔公祏的年号,歷時數月。 王应麟《玉海》又载有乾德年号。《廿二史考异》引《杨文公谈苑》,江南曾发现有石志,刻有“大宋乾德四年”字,称是輔公祏年号。《中国历代年号考》认为輔公祏起兵到被杀,前后只有8个月,不会有乾德四年,因之认为乾德非輔公祏年号。.

新!!: 武德和天明 (輔公祏) · 查看更多 »

太原郡

太原郡,也稱太原國,是前246年,秦国始置至隋朝時期的郡,辖区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中市、吕梁市等地。 晋阳城由赵简子始建于公元前497年的春秋时期。前455年(周贞定王十四年),智伯瑶攻打赵氏,以汾水淹灌城。后来赵襄子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称为晋阳之战。战国初期为赵国都城。 秦庄襄王二年(前248年),蒙骜攻赵国,定太原。次年置太原郡。晋阳城为太原郡、晋阳县治所。秦始皇时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西汉武帝时为并州所辖郡之一。户十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下领二十一县:晋阳县、葰人县、界休县、榆次县、中都县、于離縣、兹氏县、狼孟县、邬县、盂县、平陶县、汾阳县、京陵县、阳曲县、大陵县、原平县、祁县、上艾县、虑虒县、阳邑县、广武县。 西晉泰始元年,封司馬瓌為太原王,封地太原國。曹魏末年,太原郡下轄十三縣,東晉末年,狼孟縣廢除,下轄十二縣:陽曲縣、榆次縣、于離縣、孟縣、陽邑縣、大陵縣、祁縣、平陶縣、京陵縣、中都縣、鄔縣。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太原郡废入并州。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太原郡。户十七万五千三,下领十五县:晋阳县、太原县、交城县、汾阳县、文水县、祁县、寿阳县、榆次县、太谷县、乐平县、和顺县、辽山县、平城县、石艾县、盂县。唐朝建立后,天下改郡为州,故于武德元年(618年),废太原郡。.

新!!: 武德和太原郡 · 查看更多 »

太平 (林士弘)

太平(616年十二月—622年十月,或作延康、天成):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領袖,楚政權林士弘的年号,歷時5年餘。.

新!!: 武德和太平 (林士弘) · 查看更多 »

太湖县

太湖县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是安庆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武德和太湖县 · 查看更多 »

夷州 (唐朝)

夷州是中国唐朝的州,位于现在的贵州省遵义市东部。 夷州是下州,原是隋朝明阳郡绥阳县。武德四年(621年),在思州宁夷县置夷州,领夜郎、神泉、丰乐、绥养、鸡翁、伏远、明阳、高富、宁夷、思义、丹川、宣慈、慈岳等十三县。武德六年(623年),废鸡翁县。贞观元年(627年),废夷州,省夜郎、神泉、丰乐三县,以伏远、明阳、高富、宁夷、思义、丹川六县隶属于务州,宣慈、慈岳二县隶属于溪州,绥养县隶属于智州。贞观四年(630年),于黔州都上县复置夷州。六年(632年),贞观又置鸡翁县。贞观十一年(637年),以义州的绥阳县、黔州的高富县属夷州,自都上徙治绥阳。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义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夷州。领四县:绥阳、都上、义泉、洋川,二千二百四十一户,八千六百五十七口。天宝五县:绥阳(贵州省凤冈县)、都上、义泉(贵州省湄潭县)、洋川、宁夷,一千二百八十四户,七千一十三口。在京师长安南四千三百八十七里,至东都洛阳三千八百八十里。五代十国地属蛮夷,宋朝复置承州,后来合并到珍州。.

新!!: 武德和夷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夔州

夔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二年(618年)以信州改名,治所在人复县(贞观中改奉节县,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宋移今治)。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云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夔州。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奉节、云阳、巫山、巫溪等县地。宋朝时,属夔州路。开宝中割云安县(今云阳县)置云安军,辖境缩小。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夔州路。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夔州府。 夔州位於长江上游,歷年以來是四川要道,水上交通繁忙,常有客货商船往来。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重庆的州 Category:61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7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夔州 · 查看更多 »

奉州 (唐朝)

奉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以维州的定廉县置奉州。天宝、至德年间称云山郡,天宝八年(749年),徙治天保军。广德元年(763年),没吐蕃,乾元元年(758年),嗣归诚王董嘉俊以奉州归唐,更奉州名为保州天保郡。后又更名古州,其后复为保州。土贡:麸金、麝香、犛牛尾。一千二百四十五户,四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县:定廉县,武德七年置,永徽元年省维州的盐溪县并入;归顺县,天宝八载析定廉置;云山县,天宝八载析定廉置;安居县。有天保军。.

新!!: 武德和奉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如和縣

如和縣是唐代嶺南道欽州所屬的一個縣,中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析南賓縣、安京縣置,隸欽州。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改屬邕州。其轄地在今廣西省、越南邊境一帶地方。宋代景祐二年廢入宣化縣。.

新!!: 武德和如和縣 · 查看更多 »

如皋市

如皋市又名雉皋、雉水,在中國江蘇省东部、长江北岸,是南通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上海都市圈内,临近黄海。.

新!!: 武德和如皋市 · 查看更多 »

妙西鎮

妙西鎮是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轄鎮,位於湖州市西南約12公里處,地處,南太湖之濱,吳興區西部山區,屬西部半山區鄉鎮。.

新!!: 武德和妙西鎮 · 查看更多 »

姚州 (云南)

姚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此地人多姓姚置姚州和附郭县姚城,治所在今云南省姚安县西北旧城。户三千七百。下辖三县:姚城县、泸南县、长明县。姚州都督府治此,为唐和西南各族往来要站。姚州都督府领置十三羁縻州:异州、五陵州、袖州、和往州、舍利州、范邓州、野共州、洪郎州、日南州、眉邓州、醿备州、洛诺州。 750年后地入南诏,废州置,贞元中改置弄栋城(今姚安县东),为弄栋节度驻地。大理国时改弄栋府,又名统矢府、姚府。元宪宗七年(1257年)改为统矢千户所。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统矢千户所复置姚州,治今姚安县。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姚安、大姚、永仁等县地。天历元年(1328年)置姚安路,并为路治。明朝时,为姚安府治。清朝时,属楚雄府。1913年废州改姚安县。.

新!!: 武德和姚州 (云南) · 查看更多 »

姚州 (浙江)

姚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北)。辖境相当今浙江省余姚市一带。七年(624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浙江的州 Category:宁波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余姚市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姚州 (浙江) · 查看更多 »

姜堰区

姜堰区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泰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新!!: 武德和姜堰区 · 查看更多 »

姜州

姜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五年(622年)置,治所在封山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南安金)。贞观十年(636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钦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姜州 · 查看更多 »

姜謩

姜謩,秦州上邽人(今甘肃省天水市),唐朝政治人物。 在隋朝大业末年担任晋阳县令,与留守太原的唐国公李渊相结交。李渊起兵时,设立大将军幕府,姜謩官拜大将军府司功参军,跟随李渊征讨。 李渊入长安后,成为相国,任命姜謩为相国胄曹参军,封长道县公,并和窦轨被派到陇右进行招抚,后河池、汉阳二郡归附李渊。后被薛举赶回长安。李渊称帝后,历任员外散骑常侍,平定薛仁杲后,出任秦州刺史,衣锦还乡。参与平定凉州,后转任陇州刺史,武德七年(624年),在陇州告老卸任。贞观元年(627年)去世,追赠岷州都督,谥曰安。子为姜行本、孙姜简。.

新!!: 武德和姜謩 · 查看更多 »

始州

始州,南北朝、隋朝、唐朝设置的州。 萧梁分南梁州設安州。治所在南安郡南安县(今四川剑阁县)。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剑阁县。西魏废帝三年(大统二十年,554年),夺得安州,始通巴蜀,改安州为始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剑阁县),领4郡(普安、黄原、安都、潼川)6县(普安、水归、胡原、黄安、茂陵、武連)。北周始州属于利州总管府。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始州为普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称始州,属利州总管(都督)府,贞观六年(632年)罢都督府,改属剑南道。先天二年(713年)改始州为剑州,“取剑阁为名也”。 Category:西魏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广元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绵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5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1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始州 · 查看更多 »

始兴 (高开道)

始兴(或作天成,618年十二月—624年二月):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領袖,燕政權高开道的年号,歷時5年餘。.

新!!: 武德和始兴 (高开道) · 查看更多 »

威州 (广东)

威州,唐朝时设置的羁縻州。 武德五年(622年)分广州怀集县设置威州,治所在怀集县(今广东省怀集县)。属于南康州都督府,下辖怀集县、兴平县(今怀集县沙洲寨)、霍清县(今怀集县坳仔镇)、威成县(今怀集县梁村镇顺塘寨),辖境相当今广东省怀集县(除西北部分)。武德九年(626年),改属广州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废威州、兴平县、霍清县、威成县,怀集县改属南绥州(浈州)。.

新!!: 武德和威州 (广东) · 查看更多 »

威州 (辽宁)

威州,唐朝时设置的羁縻州。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建唐不久,改隋朝遼東郡為辽州,下轄威化縣(燕支城、通定鎮,今遼寧省新民市高檯子鄉吉祥堡)。武德二年(619年),契丹内稽部附唐,在辽州安顿,为开唐纳契丹建州之先。初置辽州总管府,授首领孙敖曹为辽州总管,武德七年(624年)遼州总管府改為遼州都督府,自燕支城徙寄治营州城内(治今辽宁省朝阳市)。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改為羈縻州,治所在威化县(今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狼山)。 貞觀十年(636年)以突厥烏突汗達干部落設置威州,治來遠縣(治今辽宁省綏中縣前衛鄉)。唐高宗咸亨年間改為瑞州。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陷营州,南迁辽州,寄治于良乡县石窟堡(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六十里)。神功元年(697年)辽州改名威州,为羁縻州,属幽州都督府。安史之亂後廢除。.

新!!: 武德和威州 (辽宁) · 查看更多 »

嬪,又稱皇嬪,是中國古代皇帝妃嫔的一種位号,亦見於東亞其他地區,如古代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嬪最早見於上古時期周禮中的記載:「一--(嫡妻)、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而在之後的朝代對於嬪的使用仍時有可見:.

新!!: 武德和嬪 · 查看更多 »

孟詵

孟诜(),唐代汝州人。 生於武德四年(621年),年青時與孙思邈友好。进士及第,擔任相王李旦的侍讀。曾任凤阁舍人。长安三年(703年),拜同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神龙年間,告老还乡,每天以药饵為事。开元元年(713年),河南尹毕构以孟诜有古人之风,改其居所稱為“子乎里”。不久去世,享年九十三。著有《食疗本草》、《必效方》、《补养方》等。 Category:唐朝進士 Category:唐朝侍读 Category:凤阁舍人 Category:武周刺史 Category:武周银青光禄大夫 M孟 S詵.

新!!: 武德和孟詵 · 查看更多 »

孫士漢

孫士漢,隋朝末年唐朝初年楚帝沈法兴的部下。 大业末年,东阳变民首领楼世干袭击吴兴郡,隋炀帝让吴兴郡守沈法兴与太仆丞元祐讨伐。孙士汉在元祐麾下。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于江都弑隋炀帝,沈法兴与孙士汉、陈果仁抓住元祐。以诛宇文化及为名,三月,在东阳起兵,攻下余杭郡、乌程,杀毗陵郡通守路道德,据毗陵郡城。攻陷齐郡贼帅乐伯通据守的丹阳,于是占据江表十余郡,自署江南道总管。上表皇泰主杨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以陈果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尚书左丞,徐令言为尚书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杨侗被废后,沈法兴称梁王,建元延康。.

新!!: 武德和孫士漢 · 查看更多 »

孔廟列表

孔廟,又稱文廟,是祭祀中國古代的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的場所。唐貞觀元年,太宗下詔,令天下學皆建孔廟,使孔廟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并遍及全國。孔廟逐漸成为歷代崇孔尊儒和培养人材的重要場所,其建筑也遵循嚴格的禮制規范和穩定的結構樣式。到清末,全國已有孔廟1560座。隨著儒家思想的傳播,其他儒家文化圈國家包括朝鮮、越南、日本、琉球也有興建孔廟。歷史上,各地的孔廟一度超過2000座,而至今尚存的各类孔廟尚有400余座。 本表中列舉各地孔廟,主要為朝廷在冊的官立國、府、州、縣級孔廟和孔子家廟,各地書院中的孔廟及其他私立孔子祭祀場所則不列出。.

新!!: 武德和孔廟列表 · 查看更多 »

孔德倫

孔德倫,表字大经,唐朝时兖州曲阜县人。孔子三十三代孫,孔文泰玄孙,孔渠曾孙,孔長孫之孙,孔嗣悊之子。 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李渊封孔德倫为褒圣侯。贞观十一年(637年)六月,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令褒圣侯孔德伦在朝会时,位同三品,食邑百户。武周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赐给孔德伦敕书和时服。孔德伦七十一岁去世,有儿子二人为孔崇基、孔子叹(其子孔贤是孔氏宁陵派始祖)。.

新!!: 武德和孔德倫 · 查看更多 »

孔绍安

孔绍安(),越州山阴人,南朝陈吏部尚书孔奂之子。年轻时与兄孔绍新都以文词知名。十三岁时,隋朝灭陈,孔绍安徙居京兆鄠县,闭门读书,诵古文集数十万字,表兄虞世南叹异之。孔绍新曾对虞世南说:“本朝沦陷,分从湮灭,但见此弟,窃谓家族不亡矣!”时有词人孙万寿,与孔绍安结忘年之好,时人称为孙、孔。大业末年,孔绍安为监察御史。时太原留守李渊以拥隋为名用兵河东,诏孔绍安监李渊军,深得接遇。李渊受禅称帝建立唐朝,孔绍安从洛阳走小路来奔。李渊见之甚悦,拜内史舍人,赐宅一区、良马两匹、钱米绢布等。时夏侯端也曾为御史,监李渊军,先于孔绍安归朝,获授秘书监。孔绍安趁侍宴时应诏咏《石榴诗》称:“只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时人称道。武德五年(622年)奉诏撰《梁史》,未成而卒。有文集五卷(一作五十卷)。 子孔构、孔祯,孔祯子孔季诩。孔绍安另有孙孔若思。.

新!!: 武德和孔绍安 · 查看更多 »

孙嫔

孙嫔,唐朝妃嬪,唐高祖李渊的嫔。 唐朝分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史书没有记载孙嫔具体位号。武德二年(619年),孙嫔生子李元昌,次年,李元昌封鲁王。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逝世。按唐朝宫廷惯例,孙氏应该在此后获封太妃(参见:杨氏、张宠则等)。贞观十年(636年),李元昌封汉王。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汉王李元昌和太子李承乾、兵部尚书侯君集等阴谋发动政变,事败。四月初六,李元昌被赐自尽于家,其母孙嫔、妻子、儿子被唐太宗宽宥。.

新!!: 武德和孙嫔 · 查看更多 »

孙伏伽

孫伏伽(),貝州武城县,一說河北邢台清河人士。隋末唐初人物。 史书没有记载孙伏伽的生年。隋朝末年,孙伏伽以大理寺史補萬年縣(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境)法曹。後降唐。武德四年(622年),進士第一名,他是中國乃至东亚科舉史上的第一位狀元。歷任御史、諫議大夫、大理寺卿、陝州刺史等,任主簿時曾諫阻唐太宗打獵,幾死,升諫議大夫,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卒。.

新!!: 武德和孙伏伽 · 查看更多 »

宁强县

宁强卫星地形图 宁强县是中国陕西省汉中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陕西西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总面积为3243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33万人。.

新!!: 武德和宁强县 · 查看更多 »

宁德市

宁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福建省東北沿海地区,別称闽东。南连福州,北接浙江温州,西邻南平,东滨东海,是福建离“长三角”最近的地級城市。全市现辖蕉城一区(含享有县级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的镇级东侨开发区),霞浦、柘荣、寿宁、古田、屏南、周宁六县和福安、福鼎两市。.

新!!: 武德和宁德市 · 查看更多 »

宁国县

宁国县,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东汉,为今天安徽省宁国市的主体。.

新!!: 武德和宁国县 · 查看更多 »

宁远县

宁远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支流潇水上游,为永州市下辖县。 面积2,508平方千米,国内生产总值227,260万元(2002),总人口为77.8 万人(2002年),其中城镇人口9.52万人,乡村人口68.28万人。县治舜陵镇。 相邻县级政区,北与祁阳县交界,东与新田县、郴州市嘉禾县、蓝山县为邻,南和江华瑶族自治县接壤,西接道县和双牌县。.

新!!: 武德和宁远县 · 查看更多 »

宁波历史

宁波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夏时,宁波所在地区称为鄞。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始建句章城。秦朝时,宁波属会稽郡,下辖鄞、鄮、句章3县。六朝时,佛教传入宁波,至今仍有较大影响。唐朝,称宁波为明州,市域范围逐渐形成,与当代宁波城市格局相近的城市规格也在那时形成。同时,宁波依赖地理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开埠港口,与日本、高丽均有非常频繁的贸易往来。五代时,宁波属吴越国。吴越王钱镠的富民政策发展了宁波的经济。宋代,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大学者使得宁波开始确立“耕读传家、商儒并生”的传统,本土的四明学派开始出现。人口的南迁使得宁波的农业生产和文化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达使得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元代,宁波已经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全国最为重要的港口之一。明代,倭寇的进犯和海禁政策使得宁波的航运开始衰败,而宁波商帮也在此时作为重要的商业力量在中国出现。清代,宁波出现了全国闻名的著名学派浙东史学,与西方的交流也日渐频繁。鸦片战争后,1844年,宁波开埠。外资的进入使得宁波本土经济受到重创。此时,宁波商帮开始转变为近代商人并将新兴的上海作为主要活动地点,对上海的城市建设和上海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华民国时期,宁波经历战乱,经济发展起伏很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宁波靠近台湾,因而成为对台作战的前哨和东海舰队驻地,经济发展几近停滞。改革开放以后,宁波在众多优惠政策和海内外宁波帮人士的帮助下开始迅速发展。.

新!!: 武德和宁波历史 · 查看更多 »

宁波市

宁波市,简称甬,有时亦简称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浙江第二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全市陆地面积9365.58平方公里。 宁波建城于738年,但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宁波拥有长期的经商传统,宁波商帮是全国闻名的商帮。航运和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最远可以上溯至战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鸦片战争之后,宁波成为通商口岸,这客观上促进了宁波的近代化。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宁波经济由于临港产业和私营经济的带动而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寧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更是跃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亦居世界前列。 目前,宁波是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拥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宁波处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新!!: 武德和宁波市 · 查看更多 »

宁海县

宁海县,别名城、白峤、丹邱、桃源、宁川、回浦、广度里,偶尔简称宁,是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位于中国大陆海岸中段,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天台山和四明山山脉交汇之处,东临象山县,南界台州市三门县,西靠绍兴市新昌县、台州市天台县,北接奉化区。离宁波66千米,省会杭州164千米,首都北京1267千米。全县总面积1925.8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712.50平方千米(含内陆水域79.18平方千米),是宁波市陆地面积最大的县市区。 2017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8.2万,户籍人口63.2万。下辖4个街道、11个镇和3个乡,共有4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363个行政村。.

新!!: 武德和宁海县 · 查看更多 »

宣城县 (隋朝)

宣城县,中国古县名。 隋朝大业初年,改宛陵县置,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区。为宣州、宣城郡治所。武德三年(620年),曾分置怀安县,六年省。南宋为宁国府治。元朝时,为宁国路治。明朝、清朝为宁国府治。1949年析宣城县城设宣城市,1950年仍并入宣城县。1987年撤销,改设宣州市。.

新!!: 武德和宣城县 (隋朝) · 查看更多 »

宣州 (隋朝)

宣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改南豫州置,治所在宣城县(今安徽省宣城市)。大业初改为宣城郡。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复为州,武德九年(626年),丹楊、溧水、溧陽等地改隸屬宣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州。户十二万一千二百四,口八十八万四千九百八十五。下辖八县:宣城县、当涂县、泾县、广德县、南陵县、太平县、宁国县、旌德县。唐时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长江以南,黄山、九华山以北地区及江苏省溧水、溧阳等县地。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升为宁国府。唐朝以后,以产宣纸著名。.

新!!: 武德和宣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宣獻皇后 (唐獻祖)

宣獻皇后,张氏,嫁给北魏的金门镇将李熙,儿子李天锡、孙子李虎。武德元年(618年),李虎的孙子李渊建立唐朝,六月廿二,追谥高祖父李熙为宣簡公,咸亨五年(674年)八月十五,唐高宗追谥李熙为唐獻祖宣皇帝,张氏为宣獻皇后。.

新!!: 武德和宣獻皇后 (唐獻祖) · 查看更多 »

宾从县

宾从县,古县名。唐武德五年(622年)置,在今河北省滦河上游一带,后侨治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市)境,为鲜州治。万岁通天元年随州移治青州(治今山东青州市)境,神龙初又移治幽州潞县之古县城(今河北三河县西南)。五代晋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河北古代县份 Category:辽宁古代县份 Category:山东古代县份 Category:朝阳历史 Category:潍坊历史 Category:廊坊历史 Category:青州市 Category:三河市.

新!!: 武德和宾从县 · 查看更多 »

宜芳县

宜芳县,中国旧县名。 隋朝时为岚城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为宜芳县,属东会州。同年分置丰润县和合会县,治所在今岚县岚城镇北。武德五年(622年),丰润县并入。六年(623年),改属岚州。同年《新唐书·志第二十九·地理三》(或九年《旧唐书· 志第十九·地理二》),合会县并入。长安三年(703年),分置岚谷县,有岢岚军。北宋、金朝时仍属岚州。何时被废不详。.

新!!: 武德和宜芳县 · 查看更多 »

宜黄县

宜黄县是中国江西省抚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944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21.1万。.

新!!: 武德和宜黄县 · 查看更多 »

宜都市

宜都市是地处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西南部的一个县级市,隶属地级宜昌市管辖,位于长江南岸,长江与其支流清江交汇处。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之称,面积1357平方公里,人口39.3万人。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处,境内建有两座长江大桥、两座清江大桥,从市区到三峡机场最短距離37.6公里,焦柳铁路贯穿南北,两江可通航。宜都古称夷道,原名枝城市,1998年6月更名為宜都市。 宜都市2006,2007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一名,2008,2009,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二名。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南岸,清江与长江两江交汇处,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5′-111°36′,北纬30°05′-30°36′。东北隔长江与枝江市相望,东南邻松滋市(有一块飞地在松滋市王家桥镇内),西南、正西与五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北与宜昌市、夷陵区接壤。.

新!!: 武德和宜都市 · 查看更多 »

宜阳郡

宜阳郡,中国古代设置的郡。.

新!!: 武德和宜阳郡 · 查看更多 »

宜春郡

宜春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实行郡制,改袁州为宜春郡,治所在宜春县(今宜春市袁州区),相当于现在江西省宜春市、萍乡市、新余市。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唐朝灭林士弘,恢复州制,改宜春郡为袁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再改袁州为宜春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恢复州制,改宜春郡为袁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江西的郡 Category:宜春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萍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新余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宜春郡 · 查看更多 »

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隋末武將,割據勢力之一。弒隋炀帝自立,後為竇建德所殺。.

新!!: 武德和宇文化及 · 查看更多 »

宇文玉波

宇文玉波(),隋朝和亲公主。.

新!!: 武德和宇文玉波 · 查看更多 »

宇文歆

宇文歆(),一作宇文欣,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北周大将军、小冢宰、广陵郡公宇文孝伯之子《元和姓纂·卷六·214》:拔南瑰,后魏大司徒,居武川,生中山、普陵。中山,内史,太官、顺阳公,生逗颓。孙永,生深,安化公、周京兆司会、中大夫,生孝伯、明达。孝伯,少冢宰,生歆、元瑜、白泽。歆,右卫将军;生思纯,州刺史。,隋朝、唐朝官员。.

新!!: 武德和宇文歆 · 查看更多 »

宕州

宕州,北周、隋朝、唐朝设置的州。北周天和二年(566年),北周灭宕昌国,设立宕州,统辖宕昌郡、甘松郡。治良恭县(今甘肃省宕昌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宕州为宕昌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宕昌郡为宕州。治所在怀道县(今甘肃省舟曲县)。742年—758年,称怀道郡。763年,被吐蕃所占。宋朝熙宁六年(1073年),王韶收复岷州、宕州。 D D D.

新!!: 武德和宕州 · 查看更多 »

宕渠郡

宕渠郡,中国古代的郡。.

新!!: 武德和宕渠郡 · 查看更多 »

宕昌郡

宕昌郡,北周、隋朝设置的郡。 北周天和二年(566年),北周灭宕昌国,设立宕州,统辖宕昌郡、甘松郡。治所在阳宕县(今甘肃省宕昌县南阳)。宕昌郡领阳宕县、和戎县。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宕州为宕昌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宕昌郡为宕州。治所在怀道县(今甘肃省舟曲县)。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甘肃的郡 Category:陇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甘南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宕昌郡 · 查看更多 »

安南都护府

安南都护府,为唐朝的六个都护府之一,管辖交州地区。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唐朝政府设立交州总管府。武德七年624年,改交州总管府为交州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交州都督府归岭南道管辖。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将交州都督府改置为安南都护府,治所位于宋平县(今越南河内),由交州刺使充任都护。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镇南都护府,唐代宗永泰二年(760年),复名安南都护府。 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后,今云南地渐入南诏,约在唐文宗开成、唐武宗会昌、唐宣宗大中间即大约现在中国云南与越南边界为界;唐懿宗咸通元年(861年1月)府治为南诏攻陷,后收复;四年(863年)再度被攻陷,寄治海门镇;七年(866年)收复旧制,置静海军节度使,兼领都护。五代时期节度使由当地首领充任,臣属于南汉;公元939年吴权起兵击败南汉,后废弃。.

新!!: 武德和安南都护府 · 查看更多 »

安宁市

安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市下辖的一个县級市,位于昆明城区以西33公里,全市总面积1301平方千米,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5.1万人。 安宁古城连然,是昆明通往滇西的门户重镇,自古称“诸爨要冲”,被誉为“连然金方,螳川宝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云南省最大的钢铁、盐和磷化工基地。.

新!!: 武德和安宁市 · 查看更多 »

安州 (唐朝)

安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以愛州之隆安县置安州,治隆安县(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属交州總管府。下轄隆安县、教山县、都握县、建道县(今越南清化省南境)。武德七年(624年),属交州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将安州废入愛州,隆安县改属愛州,廢除教山县、都握县、建道县。.

新!!: 武德和安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安州 (李子通)

武州,隋唐之际李子通置州,治武康县(今浙江德清县千秋镇西余英溪南)。 武德三年(620年),李子通分杭州武康縣、鹽官縣設安州,取三國吳郡永安縣首字為名。辖境相当今浙江省德清县一带。寻改名武州,取武康縣首字為名。武德四年(621年),唐朝攻克武州。改為東武州,屬東南道行臺。武德六年(623年),辅公祏佔領,武德七年(624年),唐朝平定辅公祏,廢除東武州,武康縣改屬湖州,鹽官縣省入杭州錢塘縣。.

新!!: 武德和安州 (李子通) · 查看更多 »

安州区

安州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绵阳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上游安昌河流域。安州区设立于2016年,其前身为安县。.

新!!: 武德和安州区 · 查看更多 »

安乐

安樂(617年七月—619年五月):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領袖,涼政權李軌的年号,歷時1年多。 《舊唐書》、《隋書·煬帝紀》將李軌建元一事記在617年七月李軌自稱“河西大涼王”之時。《新唐書》和《資治通鑒》則記在618年十一月李軌自稱涼帝之時。出土墓誌《劉和墓誌》則稱志主劉和下葬於“安樂元年歲次丁丑九月己酉朔廿四日癸酉”,出土文書《河西大凉国安乐三年郭方随葬衣物疏》稱“安樂三年歲至己卯二月庚子朔九日”,可知安樂元年為617年。.

新!!: 武德和安乐 · 查看更多 »

安乐县 (唐朝)

安乐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置县,属舒州。不久即废,在今安徽省安庆市境。.

新!!: 武德和安乐县 (唐朝) · 查看更多 »

安乐郡 (北魏)

安乐郡,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郡。 北魏在今北京市东北古北口外设置安乐郡。属安州。东魏辖境移至今北京市密云县密云水库东北。下辖安市县、密云县。 历经北齐、北周,隋朝开皇初废。开皇十八年(598年)在其地置檀州。大业三年(607年),实行郡制,改檀州为安乐郡,治所在燕乐县(今北京市密云县密云水库北燕落村)。下辖燕乐县、密云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实行州制,改安樂郡为檀州。 Category:北魏的郡 Category:东魏的郡 Category:北齐的郡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北京的郡 Category:61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安乐郡 (北魏) · 查看更多 »

安庆市

安庆市,又名宜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有中国“黄梅戏乡”之称。自清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建省始,直至中共建政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 安庆为安徽省区域中心城市,是安徽省皖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和航运中心,是皖赣鄂三省交界处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战略要地。长江沿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西门户,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枢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点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地理位置重要,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洲”之喻。.

新!!: 武德和安庆市 · 查看更多 »

安兴贵

安兴贵(),凉州姑臧县(在今甘肃省武威市)人,初唐功臣。.

新!!: 武德和安兴贵 · 查看更多 »

安固县 (唐朝)

安固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置。属宛州。安固城(亦名安国城)遗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城关东北2公里城郊乡安固村北河东岸。秦末,王陵聚众敷千人于南阳(今河南南阳)。后归刘邦。从定天下。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楚汉战争中,守丰,后封雍侯。汉朝建立,改封安国侯。.

新!!: 武德和安固县 (唐朝) · 查看更多 »

安国 (昭武九姓)

安国,西域古国,昭武九姓之一,即布哈拉。汉代为安息国属地。王姓昭武,王后是康国公主。国都在那密水南。都城有五重,宫殿一律是平顶建筑。王与--同坐朝。隋炀帝即位时,遣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曾到安国,得五色盐。国西百余里有毕国只千余户,归安国管辖。 《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安者,一曰布豁,又曰捕喝,元魏谓忸蜜者。东北至东安,西南至毕,皆百里所。西濒乌浒河,治阿滥谧城,即康居小君长罽王故地。大城四十,小堡千余。募勇健者为柘羯。柘羯,犹中国言战士也。武德时,遣使入朝。贞观初,献方物,太宗厚尉其使曰:“西突厥已降,商旅可行矣。”诸胡大悦。其王诃陵迦又献名马,自言一姓相承二十二世云。是岁,东安国亦入献,言子姓相承十世云。” 玄奘往印度取经,曾过此地,在《大唐西域记》中称为捕喝国:“捕喝国,周千六七百里,东西长,南北狭。土宜风俗同飒秣建国”。阿拉伯帝国的河中地区总督奈斯尔·伊本·艾哈迈德(Nasr ibn Ahmad),874年在安国(布哈拉),建立萨曼王朝,是最后一个塔吉克人与粟特人建立的王朝,后来被突厥人建立的伽色尼王国和喀喇汗国瓜分。 1219年成吉思汗大军西征,曾经过此地。随军的耶律楚材在《西游录》中称之为“蒲华城”:“寻思干之西六七百里,有蒲华城,土产更饶”。 明朝永乐十二年,行在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苑马寺清河监副李暹出使西域时曾到此地,称之为卜花儿。“卜花儿城在撒马儿罕之西北七百余里,城周回十余里。居平川中。民物富庶,街市繁华,户口万计……土宜五谷、桑、麻,产丝棉布帛。冬食生菜、牛、羊、肉、天鹅、鸡、兔悉有之”。 “捕喝”、“蒲华”、“卜花儿”都是 Bokhara 的对音,今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五大城市布哈拉。.

新!!: 武德和安国 (昭武九姓) · 查看更多 »

安阳市

安阳市,古称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而闻名,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安阳的建都史除在殷建都的商朝外,还有在邺建都的六个中国魏晋南北朝政权,为“七朝古都”。 安阳是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以及京港澳高速公路上处于石家庄与郑州之间的重要城市,西倚太行山,北临漳河,洹河从市区北部蜿蜒而过。现下辖4区、1县级市、4县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7,352平方公里,人口511.7万。2009年成为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成为国家卫生城市。.

新!!: 武德和安阳市 · 查看更多 »

宛州

宛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在大通年间,乘北魏内乱,趁机在其南部边境置宛州。因治所在宛(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而得名。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又以南阳县和舂陵郡的上马县置宛州,并置云阳、上宛、安固三县。武德八年(625年),宛州废。.

新!!: 武德和宛州 · 查看更多 »

寧越郡

宁越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初改钦州置,治所在钦江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东北钦江西北岸)。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改钦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宁越郡。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灵山等市县。乾元初年又为钦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广西的郡 Category:钦州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寧越郡 · 查看更多 »

寻阳县

寻阳县或浔阳县,中国古县名。 西汉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在长江以北的今天湖北省黄梅县设立寻阳县(或浔阳县),隶属庐江郡。其名称来自当地的一条河流浔水。西晋永兴元年(304年)江北的浔阳和江南的柴桑县合并为寻阳郡,郡治柴桑,隶属江州。东晋义熙八年(412年),寻阳县省入柴桑县。 之后浔阳逐渐被指為江南的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而不是早先的江北。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湓城县置浔阳县,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今天的九江市简称“浔”,有浔阳区。.

新!!: 武德和寻阳县 · 查看更多 »

导江县

导江县,中国古县名。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以原汶山县置盘龙县,寻更名。武德三年(620年),导江县与九陇县、绵竹县置濛州。贞观二年(628年),濛州废。贞观中,改县名曰灌宁县。仪凤二年(677年),析导江县、九陇县和郫县置唐昌县。开元中复为导江县。唐朝时,隶属于彭州曾属濛阳郡。 唐朝时,以导江县灌口镇置镇静军。北宋乾德四年(966年),改镇静军为永安军,彭州所属导江县及蜀州青城县归永安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永安军改为永康军。熙宁五年(1072年),永康军废为砦;九年,复即导江县治置永康军使,隶彭州。元祐初年,如故。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户少,与青城县同省入灌州。.

新!!: 武德和导江县 · 查看更多 »

富壽省

富壽省()是越南的一個省,位于越南東北部,與安沛省、宣光省、永福省、河内市、和平省、山羅省等省份相鄰。1996年從原永富省分拆開來。.

新!!: 武德和富壽省 · 查看更多 »

富州 (广西)

富州,唐朝时设置的州。昭平县 武德四年(621年),以始安郡的龙平县、豪静县,苍梧郡的苍梧县置静州,贞观八年(634年)改为富州。土贡:银、班布。户千四百六十,口八千五百八十六。治所在龙平县,下辖三县:龙平县、思勤县、马江县。天宝时曾改为开江郡。北宋时废。.

新!!: 武德和富州 (广西) · 查看更多 »

尚书令

尚书令是中国古代官职名。 尚书原为秦官,为少府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档案和文书,汉沿置,职权不大。 但到汉武帝以内廷分外廷权,以少府宦者典事尚書,謂之中書謁者,實乃傳達帝命於丞相,自元帝、成帝以後,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漢光武帝為防止臣下專權,避王莽之禍,乃親總吏職,將政務中樞由三公府移入宮中,而由尚書協助處理,此種制度,人稱「事歸臺閣,政由上出」。從此三公雖有其職,而無其權,遂使尚書成為樞機之任。 之後,尚書且侵奪九卿之職掌,自漢明帝以後,行錄尚書事之制度,雖位為三公,亦必帶錄尚書事,然後方得知國政,后逐渐尚书权力日益庞大,分曹治事,以尚书令为首,权力很大,但由于是内廷职务,尚未完全脱离少府序列,品级不高。朝廷重臣秉其它职权者,可以“录尚书事”为名掌实权。 隋唐时代,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传统说法认为由于唐太宗在武德年间曾任尚书令,因此唐朝此后不设尚书令。郭子仪曾以设置尚书令违背了开元令式两次上表辞尚书令。然而唐长孺却指出不设置尚书令早在隋朝就已成为惯例,仅有杨素曾任一年的尚书令。五代后,尚书令为虚职,成为名义上的最高尚的官职。元代,尚书令时置时废,为相职。.

新!!: 武德和尚书令 · 查看更多 »

封州 (开皇)

封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年(590年),撤新会郡,把新夷县、初宾县并入义宁县;把始康县并入封平县;把原盆允、永昌、宋元、新熙、始成、招集六县合并为新会县。置封州,下辖新会、義寧、封平、封乐四县。十一年(591年),封州改名允州,十三年(593年),允州改名冈州。大业年间,冈州改苍桂郡,后合并到南海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冈州,治所在义宁县(在今广东省新兴县东南、开平市西),贞元廿一年(805年)再废冈州不复置。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江门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云浮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59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封州 (开皇) · 查看更多 »

封州 (隋朝)

封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隋朝改成州为封州,大业年间,改为蒼梧郡。唐朝复为封州,天宝至德年间一度改为临封郡。土贡:银、鲛革、石斛。天宝三千九百户,一万一千八百二十七口。下辖二县:封川县(武德四年析置封兴县,后省封兴县)、开建县(武德四年置。北宋开宝五年,废入封川。六年,复置)。 北宋元丰时,二千七百七十九户。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省封州,以所辖封川县、开建县隶德庆府。十年(1140年),复封州。元朝封州直隶湖广行省广东道。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废封州,二县改属德庆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肇庆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9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封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封丘县

封丘县是中国河南省新乡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武德和封丘县 · 查看更多 »

封德彝

封德彝(),名倫,字德彝,以字行,隋朝重要大臣,唐朝初年宰相、密国公,观州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新!!: 武德和封德彝 · 查看更多 »

封言道

封言道(),字让,唐朝初年宰相封德彝之子,尚唐高祖第十二女淮南公主李澄霞,为驸马都尉。.

新!!: 武德和封言道 · 查看更多 »

射州

射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末年置,治所在今江苏省盐城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盐城市和建湖、射阳二县部分地。唐朝时属淮南道。武德七年(624年)废。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江苏的州 Category:盐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射州 · 查看更多 »

尉州

尉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末年,王世充析汴州尉氏县置,治所在尉氏县(今河南省尉氏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废,于原地置洧州,贞观元年(627年)亦废。 民变政权 Category:隋朝民变政权行政区划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开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尉州 · 查看更多 »

尉迟恭

尉迟敬德(,尉音yù),隋末唐初名将,名融(后世谬载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贈司徒兼并州都督,諡忠武,賜陪葬昭陵。.

新!!: 武德和尉迟恭 · 查看更多 »

屯田司

屯田司,工部官署名称。 西晋始置屯田曹,隋朝改为屯田司,为工部四司之一,设侍郎、员外郎各一员。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屯田郎、屯田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屯田郎中、屯田员外郎的旧名。屯田郎中从五品上,屯田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全国屯田、京官职田、诸司公廨田。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田司,正副官员改为司田大夫、司田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屯田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设判屯田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无职掌。屯田郎中为五品寄禄官,屯田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屯田郎中从六品、屯田员外郎正七品,管理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建炎三年(1129年),兼管水部司事务。金朝、元朝工部不分司。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屯田部,设屯田郎中正五品、屯田员外郎从五品,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屯田清吏司。管理设置屯垦,增益军储,抽分征商,伐薪烧炭,和四司工匠工食。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三人。南京工部设郎中一人,主事一人。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屯田清吏司,设郎中五人,满洲四人,汉族一人;主事五人,宗室一人,满洲二人,汉族二人。以及笔帖式、经承若干人。所属有都吏科、准支科、拒科、杂科、匠科。管理检查监督四司匠役,审核海、苇、煤课和本衙门汉官的升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除。掌管的事务归于民政部。.

新!!: 武德和屯田司 · 查看更多 »

山阳县 (江苏省)

山阳县是清代以前,在今江苏省的一个旧县名。唐代、北宋、南宋均为楚州的首县;明、清时期均为淮安府的首县。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置山阳郡,义熙九年(413年)置山阳县。隋朝开皇初年,废除山阳郡。开皇十二年(591年)置楚州,山阳县隶之。大业初,楚州废,淮阴县并入。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臧君相占据江都郡的山阳县和安宜县地,号东楚州。后投降于唐朝,州复为楚州,山阳县为首县。复置淮阴县,武德七年(624年)再废除。乾封二年(667年),又从山阳县拆分出淮阴县。 山阳县在明代面积颇大,大约沿黄河(淮河故道)南岸,西到洪泽湖,东到大海,东西狭长,南面毗邻同府的盐城县和隶属扬州府的宝应县,北面隔黄河与同属淮安府的清河县、安东县相望。清代分出山阳县东部设立阜宁县,又将西北部大镇清江浦(今淮安市市区)割给清河县为县治。 1914年因为与陕西省山阳县同名,改为淮安县(今淮安市淮安区)。.

新!!: 武德和山阳县 (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屈突通

屈突通(),複姓屈突,鲜卑名坦豆拔,雍州長安人,祖籍昌黎郡徒河县(今辽宁省锦州市),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十二。.

新!!: 武德和屈突通 · 查看更多 »

居巢区

居巢区是中國安徽省的一个已撤销的市辖区,原为巢湖市的市辖区及市政府所在地。面积2063平方公里,2004年末总人口85.9万。邮政编码238000。区人民政府驻东风路。.

新!!: 武德和居巢区 · 查看更多 »

岐州

岐州,南北朝到唐朝的一个州,治所在雍县(今陕西省凤翔县南)。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设置,辖境为今陕西省周至县、麟游县、太白县、宝鸡市、陇县一带。隋朝雍县迁至今凤翔县,隋炀帝大业年间改为扶风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岐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扶风郡。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升为凤翔府。.

新!!: 武德和岐州 · 查看更多 »

岩州 (隋朝)

岩州,隋朝、唐朝时设置的州。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朝設置岩州。治所在林虑县(今河南省林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林州市。隋炀帝大業元年(605年)废,地入相州。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岩州。同年被窦建德占据。武德四年(621年)归唐,武德五年(622年)被刘黑闼占据,唐朝收复,将岩州废除,地入相州。.

新!!: 武德和岩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岭南道

岭南道,是唐朝的一个道,为贞观十道之一,治所位于广州,辖境包含今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全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云南省东南部、越南北部地区。开元时将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五州(今福建省)划给江南东道,之后辖74州,仍为当时全国之最。.

新!!: 武德和岭南道 · 查看更多 »

岳州

岳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巴州置州。治所在巴陵县(今岳阳市)。唐朝时,辖今湖南洞庭湖东、南、北沿岸各县地,后略小。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因名同岳飞姓,改为纯州,旋恢复旧称。元朝改为岳州路,明朝改为岳州府。1913年废。.

新!!: 武德和岳州 · 查看更多 »

峰州

峰州,一作峯州,为越南历史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日富寿省境内。 峯州在鸿庞氏时期作为文郎国的都城。根据《大越史记全书》中记载的神话,貉龙君的妻子妪姬生下一百个孩子之后,貉龙君册封长子为第一代雄王,定都在峯州。前258年,文郎国被瓯貉国的安阳王所灭。 后来越南被并入中国领土,在南朝时期,当地为兴州之地。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兴州置峯州,治所在嘉宁县(今越南富寿省越池市东南)。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调露后属安南都护府。辖境相当今越南富寿省东南部和河内市西部。贞元七年(791年)升为都督府,兼管二十余羁縻州。 约从906年左右开始,交趾豪族曲家控制了当地政权,成为事实上的割据政权。938年白藤江之战后,交趾独立,峯州地入交趾。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越南古代的州 Category:富寿省 Category:河內 Category:59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0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峰州 · 查看更多 »

崖州

崖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置,治所在义伦县(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隋朝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治舍城县(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东南)。初置时辖境有今海南省,唐时缩,仅有今海口、文昌、琼海、琼山、定安、澄迈等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珠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旧。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入琼州。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南陈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海南的州.

新!!: 武德和崖州 · 查看更多 »

崔民幹

崔民幹(),字道贞,为讳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又称崔幹、崔世幹,雍州咸阳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隋朝大将军、汲郡明公崔猷之孙,隋朝虞部侍郎、固安县公崔叔重之子,隋朝、唐朝官员。.

新!!: 武德和崔民幹 · 查看更多 »

崔敦禮

崔敦禮(),字安上,本名元禮,後被唐高祖改名為敦禮,雍州咸陽人,隋朝禮部尚書崔仲方之孫。其先本居博陵,魏末遷徙至關中。涉文史,重結義,仰慕蘇武之為人。.

新!!: 武德和崔敦禮 · 查看更多 »

崇明岛

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河口冲积岛。目前崇明岛大部分地区属于上海市崇明区管辖,常住人口66万,区政府驻城桥镇,但是有极少一部分(约28平方公里)分属江苏省海门市海永镇和启东市启隆镇管辖。.

新!!: 武德和崇明岛 · 查看更多 »

巢县

巢县,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唐朝,为今天安徽省巢湖市的主体。唐朝时设橐皋县和居巢县,后改名为巢县。.

新!!: 武德和巢县 · 查看更多 »

巢州 (唐朝)

巢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三年(620年)置,治所在襄安县(今安徽省巢湖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巢湖市和无为县西北地。属淮南道。七年(624年),废为巢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安徽的州 Category:合肥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芜湖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巢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巢王妃杨氏

巢王妃杨氏,生卒不详,名不详。原为齐王李元吉的王妃,后为唐太宗李世民后宫,生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 《旧唐书》后妃传中没有记载杨氏的生平,仅有“杨氏生曹王明”一句。从《旧唐书》杨恭仁的传记中推论,她应是隋朝宗室后裔,杨恭仁、杨师道兄弟的从侄女。杨氏的生平,主要出于《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杨氏初为齐王李元吉王妃,未知是否为李元吉生育子女。 武德九年(626年)发生玄武门之变,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五个年幼的儿子全部被处决,齐王府被抄没。齐王府女眷的下落,史书没有记载。杨氏在玄武门之后的具体生活细节则已不可考。根据李元吉庶女归仁县主的墓志可知,杨氏曾与她的生母一同抚养归仁县主。而李元吉第六女新野县主李令(624年—662年)的墓志则提及太宗对她“恩加鞠养”,李令可能与太宗及他的后妃儿女一同生活在长安城的皇宫中,并在出嫁前获得了县主的封号和食邑。唐朝时,罪犯女眷进入宫廷后,获得皇帝宠爱成为后宫的例子并不鲜见。杨氏在当时可能与李元吉的妾室、女儿一同没入的宫中,但由于史料缺乏,她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成为唐太宗的后宫,皆不可考。 根据《新唐书》与《资治通鉴》的记载,杨氏受到唐太宗的宠爱,在文德皇后于636年去世后,唐太宗欲立杨氏为皇后,被魏征以辰嬴的例子劝阻。貞觀十六年(642年),齐王李元吉被追封为巢王,杨氏因此被称为巢王妃杨氏。史书没有记载唐太宗是否正式册封杨氏为妃,只知在634年至647年间,杨氏生下一個兒子,取名李明,為唐太宗第十四子外,杨氏此后的生平亦不可知,最终也没有陪葬唐太宗昭陵。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杨氏与太宗所生的兒子李明封为曹王,后过继给李元吉为嗣子。而《旧唐书》《新唐书》认为是唐高宗下诏过继李明为巢王之后。 元朝时,集贤大学士陈颢曾称“唐太宗册曹王明之母为后”,未知据何。清朝俞正燮及《新元史·后妃列传》明确指出陈颢此语误。.

新!!: 武德和巢王妃杨氏 · 查看更多 »

巢湖市

巢湖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直辖、由合肥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

新!!: 武德和巢湖市 · 查看更多 »

巢湖市 (地级市)

巢湖市,旧市名。原为中國安徽省下辖地级市,2011年7月14日撤销,以原居巢区的行政区域作为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原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流域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大部分在该市境内,市名由此得来。巢湖市政府驻姥山路。原辖域拆分至合肥、芜湖、马鞍山。撤销前的2010年,辖域内地区生产总值625亿元,年末户籍人口460.5万人,常住人口387.3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

新!!: 武德和巢湖市 (地级市) · 查看更多 »

工部司

工部司,工部官署名称。 隋朝始置工部司,为工部四司之一,设侍郎、员外郎各一员。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起部郎、起部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工部郎中、工部员外郎的旧名。工部郎中从五品上,工部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城池土木工役程式。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平司,正副官员改为司平大夫、司平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工部司的旧名。光宅元年(684年)改为冬官司,正副官员改为冬官郎中、冬官员外郎。神龙元年(705年),恢复工部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宋朝作为直属工部的郎中、员外郎,不设工部司。.

新!!: 武德和工部司 · 查看更多 »

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工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內政部長、交通部長,雅称大司空、冬官尚書、冬官卿、冬官常伯。.

新!!: 武德和工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工部員外郎

工部员外郎,工部的属官。.

新!!: 武德和工部員外郎 · 查看更多 »

工部郎中

工部郎中,工部的属官。.

新!!: 武德和工部郎中 · 查看更多 »

左馮翊

左馮翊(),为两漢三國时期三輔之一,取义“凭辅京师”,负责管理当时京畿附近地方行政事务,类似太守之职。始于漢武帝改左内史更名左馮翊所置,治所在长安。東漢时治所移至高陵,三國时改为馮翊郡,官名改称馮翊太守。左馮翊既可以指此官名,也可以指所轄地区。.

新!!: 武德和左馮翊 · 查看更多 »

巴塘县

巴塘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的一个县,县治夏邛鎮,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接壤,东接同州的乡城县,南临得荣县。巴塘是川藏大道咽喉,少数民族有占比例最大的藏族、羌族、纳西族、彝族和回族等。.

新!!: 武德和巴塘县 · 查看更多 »

巴中市

巴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东邻达州市,南接南充市,西界广元市,北连陕西省汉中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北面为米仓山、大巴山区,南部则为丘陵区。南江由北向南流经城区,后段称巴河。全市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人口332.86万。.

新!!: 武德和巴中市 · 查看更多 »

巴西郡

巴西郡,是东汉末年至唐朝期间,中国在今天四川和重庆地区的一个郡,巴西意为“巴郡以西”,与同时期的巴郡、巴东郡合称“三巴”,但实际位置上巴西郡大致在巴郡以北,巴东郡以西。 古時為賨人的居住地。东汉建安六年(201年),益州牧刘璋將管轄垫江县以北的舊巴郡改稱為巴西郡。刘备入蜀后,又从巴西郡分出宕渠、宣汉、汉昌成立了宕渠郡,但是很快取消。这些县与其它几个原属巴郡的县被并入了巴西郡,郡治阆中县(今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晋朝、隋朝皆保留了郡制,不过范围有所变迁逐渐缩小,主要是今天四川省南充市一带。 晋朝时,户一万二千,下统九县:阆中县、西充国、苍溪县、岐惬县、南充国、汉昌县、宕渠县、安汉县、平州县。晋惠帝时,复分巴西置宕渠郡,统宕渠、汉昌,宣汉三县。桓温平蜀后,巴西郡又置益昌县和晋兴县。 西魏时,置潼州、隆州。隋朝开皇五年(585年),潼州改曰绵州。大业年间,全国州改郡,绵州改金山郡(下领七县:巴西县、昌隆县、涪城县、魏城县、万安县、神泉县、金山县。),隆州改巴西郡。此时的巴西郡,户四万一千六十四,下领十县:阆内县、南部县、苍溪县、南充县、相如县、西水县、晋城县、奉国县、仪陇县、大寅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恢复州制,金山郡复为绵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巴西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绵州。户六万五千六十六,口二十六万三千三百五十二。下辖八县:巴西县、昌明县、魏城县、罗江县、神泉县、盐泉县、龙安县、西昌县。.

新!!: 武德和巴西郡 · 查看更多 »

巴陵郡

巴陵郡,南朝宋至唐朝時設置的一個郡。.

新!!: 武德和巴陵郡 · 查看更多 »

巂州

巂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武陵王萧纪置。北周天和五年(570年),改为西宁州,旋又改严州。隋朝开皇六年(586年)复为西宁州,十八年又改为巂州。治所在越巂县(今四川省西昌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冕宁、越西、美姑以南,金沙江以西以北,盐源、盐井以东地区。大业初年,又改为越巂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巂州。旋置都督府,都督十六羁縻州。至德二载(757年)陷于吐蕃。贞元十三年(797年)收复。太和五年(831年)州治为南诏所据,六年移治台登县(今四川省冕宁县南)。咸通后全境入南诏,改置建昌府。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凉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3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9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巂州 · 查看更多 »

上饶市

上饶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江西的东大门,管辖着从江西最东部到江西中部的广阔地域,是江西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市,也是江西省对接长三角的最前沿。.

新!!: 武德和上饶市 · 查看更多 »

上郡

上郡為戰國時期魏國所置。 秦惠王十年(前328年),魏國獻上郡15縣與秦,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膚施縣(在今陕西省榆林市南)。西漢、東漢時沿置,郡治未變。漢靈帝末,因羌胡大擾而遷徙,曹魏時與其他郡縣併為新興郡。隋朝時鄜城郡改名為「上郡」,唐朝以後成為歷史名詞。.

新!!: 武德和上郡 · 查看更多 »

丁丑 (窦建德)

丁丑(617年正月-618年十一月):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領袖,夏政權窦建德的年号,歷時近兩年。.

新!!: 武德和丁丑 (窦建德) · 查看更多 »

严州 (浙江)

严州,中國唐朝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以桐庐县、分水县、建德县置严州,治所在今建德市梅城镇。武德七年(624年)废严州,以桐庐县属睦州。同年,分水县省入桐庐县,建德县省入桐庐县、雉山县。北宋末年,平定方腊起義后,于宣和三年(1121年),奉敕改睦州为严州。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升为建德府。.

新!!: 武德和严州 (浙江) · 查看更多 »

中國法制史

中國法制史是指中国法律及相关制度发展的历史,是法制史研究的一个分支。中國古代法律名目繁多,如西晋有《晋令》,南北朝有《梁令》,隋朝的《开皇令》、《大业令》,唐初有《贞观令》,宋代頒行《天圣令》等,各朝重視的法律形式亦不相同。.

新!!: 武德和中國法制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新!!: 武德和中国年号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口史

中国人口史介绍中国的人口历史。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从周宣王时期就有人口调查,在战国前期就有详细的人口统计,可惜没有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加之各种原因的影响,人口数据多不精确。但自班固编纂《汉书》开始,之后历代16本正史中的《地理篇》大多有人口记载,均为研究人口变迁的珍贵资料。 历史上中国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较大的比例,但不是一直以来都保持在首位。清代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但新生儿数量仅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口占全世界比重将出现下降。.

新!!: 武德和中国人口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疆域史

中国疆域史是關於從古至今中國領土變化過程的歷史。 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夏朝起迄中華民国的秋海棠葉形狀,而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的又有改變。 基於中國的疆域不斷變遷,因此中國的領土主張受到爭論,部分領土是否曾經被中國統治,亦存爭議。.

新!!: 武德和中国疆域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货币史

中国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多种通用货币。中国於公元九世纪发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到了元代,中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法定货币——钞。.

新!!: 武德和中国货币史 · 查看更多 »

中牟县

中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中部,是郑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中牟县位于黄河南岸;东南与尉氏县接壤,西南与新郑市毗邻,西连郑州市城区,北与原阳县交界,东连开封市城区与开封县。中牟为中国古代美男子潘安故里。 中牟县为较具实力的县(市)之一,2009年GDP总量为2,225,828万元(折合325,842万美元),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各县(市)居河南县(市)第十二位,人均GDP为32,890元(合4,815美元),居第十八位。.

新!!: 武德和中牟县 · 查看更多 »

临夏回族自治州

臨夏回族自治州,简称临夏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上游,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界。首府临夏市是古代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镇,明代四大茶马司之一,有“河湟雄镇”之称。临夏州汉族人口比例约40%,回族人口比例约32%。.

新!!: 武德和临夏回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临安区

临安区是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浙江省西北部。.

新!!: 武德和临安区 · 查看更多 »

临高县

临高县(邮政式拼音:Limko、Limkao)是中国海南省西北部的一个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

新!!: 武德和临高县 · 查看更多 »

临泉县 (唐朝)

临泉县,唐朝时设置的县,今属山西省吕梁市临县。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改太和县为临泉县,属石州。宋仍称临泉县、定胡县,隶属石州,属河东路。元符二年(1099年),改属晋宁军。金朝天会元年(1123年),复名为临水县,废晋宁军,属石州。元朝中统二年(1261年),改临水县为临泉县,属太原郡。至元三年(1337年),升为临州。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临州降为县,属太原府。临县之称由此而定,至今未变。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县份 Category:北汉县份 Category:宋朝县份 Category:金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山西古代县份 Category:吕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临县 Category:62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3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临泉县 (唐朝) · 查看更多 »

临湍县

临湍县,中国古县名。 北魏太和(477年—499年)中,割冠军县置新城县,属南阳郡。西魏改称临湍县。县治位于今河南省内乡县城南七公里的大桥乡磙子岗村(唐朝武德二年,县移治今邓州市罗庄镇南古村)。隋朝时,复为新城县,属邓州。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八月二十四日,复改临湍县,属南阳郡、邓州。后汉乾祐元年(948年)正月,改为临濑县,避庙讳也。北宋初年,废临濑县。.

新!!: 武德和临湍县 · 查看更多 »

常山郡故城

常山郡故城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殷村镇故城村。建于赵孝成王十一年(公元前255年),毁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中国新闻网。2006年5月25日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武德和常山郡故城 · 查看更多 »

常州 (江苏)

常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辖境在今江苏省南部。 开皇九年(589年)置,治所在常熟县(今江苏省常熟市西北)。 大业初年改为毗陵郡,移治晋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唐分置武进县,同为州治)。 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曾改昆陵郡,天宝元年(742年)更名晋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天下郡改州,复为常州。 土贡:、绢布、纻、红紫绵巾、紧纱、兔褐、皁布、大小香秔、龙凤席、紫笋茶、署预。户十万二千六百三十三,口六十九万六百七十三。 下领五县:晋陵县、武进县、江阴县、义兴县、无锡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常州、无锡、江阴、宜兴等市地。 唐朝末年,藩镇军阀混战,常州在不同军阀之间数度易手。 光启二年(886年),镇海军将张郁陷常州。 五月,武宁军将丁从实陷常州,驱逐刺史张郁。 龙纪元年(889年)十月,杨行密攻陷常州,刺史杜陵被杀。 十二月,孙儒攻陷常州和润州。 大顺元年(890年)九月,杨行密再度攻陷常州、润州。 闰月,孙儒攻陷常州。 大顺二年(891年)正月,甘露镇使陈可言攻陷常州。 景福元年(892年)三月乙巳,杨行密攻陷楚州、常州,刺史陈可言被杀。 景福二年二月,杨行密攻陷常州。 五代十国时,属杨吴、南唐政权。 北宋时,常州属两浙路,南宋时,属两浙西路。太平兴国初年,当是避赵光义名讳,改义兴县为宜兴县。崇宁时,户一十六万五千一百一十六,口二十四万六千九百九。贡白纻、纱、席。下领四县:晋陵县、武进县、宜兴县、无锡县。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常州路。.

新!!: 武德和常州 (江苏) · 查看更多 »

常何

常何(),字大來,汴州浚儀(今河南省開封市)人,祖籍河内郡溫縣。唐朝初年的将领和地方官员。.

新!!: 武德和常何 · 查看更多 »

丹州

丹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宜川县。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汾州为丹州,因丹阳川得名,治所在义川县(今陕西省宜川县东北)。大业二年(606年),废丹州入延州。管理宜川县等地。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丹州。轄境相當於今蘭州市附近。义川县迁到今陕西省宜川县城。天寶、至德年間一度改為咸宁郡。北宋义川县改名宜川县。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废除丹州。.

新!!: 武德和丹州 · 查看更多 »

主客司

主客司,礼部官署名称。 西汉始置主客曹,曹魏定其主官名为主客郎或主客郎中。隋朝设从属于礼部的主客司,设主客侍郎、主客员外郎各一员。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主客郎、主客承务郎,大业五年(609年),正副官员再改为司蕃郎、司蕃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主客郎中、主客员外郎的旧名。主客郎中从五品上,主客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前朝二王三恪后裔入朝的接待和生活用品的供应,少数民族和外国宾客使节接待给赐,颁发诸蕃国封爵授官。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礼部事务归太常礼仪院。主客郎中为五品寄禄官,主客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主客郎中从六品、主客员外郎正七品,少数民族和外国宾客入朝,由其确定接待规格,绘图衣冠,书写山川风俗,承诏颁付封爵礼命;管理嵩陵、庆陵、懿陵祭祀,崇义公承袭。元祐初年兼领膳部司事务,绍圣初年和膳部司互置郎官兼领。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省并郎曹,改由礼部郎官兼职。金朝、元朝礼部不分司。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设主客部,设主客郎中正五品、主客员外郎从五品,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主客清吏司。管理土司和诸蕃朝贡接待、赏赐,兼提督会同馆。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弘治五年(1493年),增设主事一人,专管会同馆。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主客清吏司,设郎中三人,满洲一人,蒙古一人,汉族一人;员外郎二人,宗室一人,满洲一人;主事二人,满洲二人,汉族二人。以及笔帖式、经承若干人。另掌管宾礼,进贡芽茶之额,实录、玉牒告成的颁赏。下设赏赐科、四译科、芽茶科、火房,分别办理各项事宜。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并入仪制清吏司。.

新!!: 武德和主客司 · 查看更多 »

主爵司

主爵司,吏部官署名称。 北齐始置主爵曹,为吏部三曹之一,管理封爵之事,设主爵郎中一员,六品上。隋朝开皇六年(586年)改为主爵司,为吏部四司之一,设侍郎、员外郎各一员。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主爵郎、主爵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主爵郎中、主爵员外郎的旧名。主爵郎中从五品上,主爵员外郎从六品。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封司,正副官员改为司封大夫、司封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主爵司的旧名。垂拱元年(685年),再改为司封司,正副官员改为司封郎中、司封员外郎。神龙元年(705年),再恢复主爵司的旧名。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定名司封司。.

新!!: 武德和主爵司 · 查看更多 »

丽水市

水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与福建省毗邻。北接金华市、衢州市,东连台州市、温州市。全市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人口213.9万。.

新!!: 武德和丽水市 · 查看更多 »

万州区

万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上游地区、三峡库区腹地,属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是重庆市最大的区,也是重庆万开云板块的核心城市。万州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总人口175万,距离重庆主城区约374公里,是重庆市次于主城区的第二大城市,是重庆规划的位于三峡库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万州区东临云阳县,南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和湖北利川市,西频忠县和梁平区、北界开州区和四川开江县。至2017年,总人口174.14万人,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69.6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85万人,城镇化率65.45%。 万州区位独特,历为渝东北、川东、鄂西、陕南、黔东、湘西的重要物资集散地,距重庆主城区和湖北宜昌200公里以上,是200公里半径范围内城市人口唯一超过80万的中心城市。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是拥有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深水港码头、高速铁路和海关口岸,国际保税物流的一个交通枢纽的城市。.

新!!: 武德和万州区 · 查看更多 »

万年县 (北周)

万年县,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县。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析长安县、霸城县、山北县各一部分置万年县。与长安县同城而治。隋朝开皇二年(582年),于万年县境内修筑新城,即大兴城。次年,改万年县为大兴县,定都于此。大业三年(607年),改雍州为京兆郡,大兴县逐为隋朝国都所在,长安县为州郡治所。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京兆郡为雍州,改大兴县为万年县。武德二年(619年)析置芷阳县,武德七年省。总章元年(668年)析置明堂县,长安二年(702年)省。天宝七载(748年),改咸宁县,至德三年(758年),复万年县。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迁都洛阳。万年县与长安县以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为界,街西五十四坊属长安县,街东五十四坊属万年县。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改万年县为樊川县。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改为咸宁县。1914年撤咸宁县,并入长安县。.

新!!: 武德和万年县 (北周) · 查看更多 »

万荣县

万荣县,是中国山西省运城市所辖的一个县。.

新!!: 武德和万荣县 · 查看更多 »

万载县

万载县是中国江西省宜春市所辖的一个县。.

新!!: 武德和万载县 · 查看更多 »

三元縣

三元縣为中国旧县名,在今天的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历史上是沙县的一部分,沙县始建于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

新!!: 武德和三元縣 · 查看更多 »

三省

三省,中國古代的中央政權體系,是尚書省、門下省與中書省三個單位的合稱。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朝鮮和越南也曾設置三省。.

新!!: 武德和三省 · 查看更多 »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东接洛阳市,南界南阳市,西与陕西省渭南市、商洛市相邻,北隔黄河与山西省运城市相望。地处豫西山区和黄土丘陵地带,市区位于黄河南岸,洛河和涧河流经境内。总面积9,936平方公里,人口224.65万。三门峡是陇海铁路上重要的城市,伴随着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

新!!: 武德和三门峡市 · 查看更多 »

三月廿八

三月廿八,农历三月第二十八天。.

新!!: 武德和三月廿八 · 查看更多 »

三明市

三明市(闽中语三明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級市,拥有全国唯一的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是国家森林城市、福建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之一,是福建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三明市地处沙溪沿岸,位于福建省西部,东连福州、泉州,与南平、龙岩,西接江西省的抚州和赣州,北依南平,西南邻龙岩,全市面积2.29万平方公里,2015年底常住人口253万。.

新!!: 武德和三明市 · 查看更多 »

下邳縣

下邳县,古县名,今江苏省徐州市境。是中国古代长期设置的县,由秦代至明代共存在了约1600年。下邳县设置的大部分时间为所属州郡的治所。.

新!!: 武德和下邳縣 · 查看更多 »

乐山文庙

乐山文庙古称嘉定府文庙,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1991年4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乐山文庙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庙址原在城西育贤门外育贤坝上,明洪武间因大渡河水灾被毁。明嘉靖年间重建文庙于高镖山麓(即今址)。现存泮池、棂星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尊经阁、崇文阁、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建筑群坐西朝东。大成殿面阔三间,殿内有28根楠木巨柱。.

新!!: 武德和乐山文庙 · 查看更多 »

乐州

乐州,中国古代设置的州。.

新!!: 武德和乐州 · 查看更多 »

乐平市

乐平市是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赣东北,东接婺源县,德兴市,南接弋阳县,万年县,西接鄱阳县,北接浮梁县及景德镇市。总面积约1973平方千米(城区约15平方千米),总人口约92.72万人,辖2个街道办、15个镇、1个乡、1个农科园和1个水库管理局下辖14个镇。.

新!!: 武德和乐平市 · 查看更多 »

九德縣

九德县是一個古县名。 三国东吴天纪二年(278年),分九真郡咸驩县置。治所在今越南乂安省荣市。三国至唐朝时,历为九德郡、德州、驩州置所。唐朝武德五年(622年),驩州改名南德州,同时置安远、昙罗、光安三县。是年,以光安置源州,又置水源、安银、河龙、长江四县。贞观八年(634年)更名阿州。十三年阿州废,省水源、河龙、长江,以光安、安银来属九德县。安远、昙罗、光安、安银后皆省。五代以后地入交趾。.

新!!: 武德和九德縣 · 查看更多 »

九德郡

九德郡(九德,Cửu Đức),中國古郡名。三國吳分九真郡南部置,郡治在九德縣。其地在今越南中部。隋初廢。.

新!!: 武德和九德郡 · 查看更多 »

九江市

九江市,简称浔,古称柴桑、潯陽、江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该省北部,有江西“北大门”之称。市区坐落于长江南岸、庐山北麓、鄱阳湖以西。.

新!!: 武德和九江市 · 查看更多 »

平原郡

平原郡,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置。原屬濟北國。其地大致在今山東省德州市中部、南部以及惠民縣、陽信縣一帶。唐初廢。.

新!!: 武德和平原郡 · 查看更多 »

平州 (隋朝)

平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隋朝时置平州,大业初年改北平郡。初治所在临渝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徒治卢龙县。又置抚宁县,武德七年(624年)省。属河北道。户三千一百一十三,口二万五千八十六。下辖三县:卢龙县、石城县、马城县。曾改名为北平郡。 辽朝时,为辽兴军。金朝天会四年(1126年),复平州,尝置军帅司。户四万一千七百四十八。下辖一镇、五县:卢龙县、抚宁县、海山县、迁安县、昌黎县。元朝时改为永平路,明朝时为永平府。.

新!!: 武德和平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平阳县 (湖南)

平阳县,中国古县名,治所位于今湖南省桂阳县境。 西晋建兴三年(315年),陶侃分郴县地始置,隶属平阳郡。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平阳县省入郴县,隶属郴州。大业十三年(617年),萧铣复置平阳县,隶属桂阳郡。唐朝武德七年(624年),平阳县并入郴县,翌年复置,隶桂阳郡;至德二年(757年),桂阳郡易名郴州,州治移平阳县城。贞元二十年(804年),置桂阳监于平阳,平阳县隶属桂阳监。天佑元年(904年)撤平阳县并入桂阳监。 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复置平阳县属桂阳监。元朝时,为桂阳路治所。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平阳县属桂阳府。一说,洪武九年(1376年),撤桂阳府,降为桂阳县,平阳县并入桂阳县,归衡州府辖。洪武十三年(1380年),升桂阳县为桂阳州。另说:洪武九年(1376年),撤桂阳府,平阳县归衡州府辖。洪武十三年(1380年),升平阳县为桂阳州。.

新!!: 武德和平阳县 (湖南) · 查看更多 »

平阳郡

平阳郡,史上記載有兩個平陽郡,一個是最早在三国时代由魏国设立的是山西平陽郡,郡级行政区划。 山西平阳郡的治所在秦置的平阳县(故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以此为中心,平阳郡包括了今天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以东汾河流域的十二个县,大致与临汾市辖区相仿。平阳之名此后被长期使用,除隋朝时曾短暂称临汾外,基本被各代沿用。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臨汾郡改名平阳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以平阳郡改置晋州,治所在临汾县(今临汾市西南)。天宝元年(742年)再改为平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晋州。 第二個是古越國,長沙地區之平陽郡,於東晉建武元年(317年)陶侃析桂陽及郴縣地,置平陽縣、治平陽郡、縣屬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陽郡、平陽縣俱廢,並人郴縣,治郴州。 明清时期的平阳府,范围超过魏晋的平阳郡,大致包括今天临汾市与运城市两个地级区划。 Category:曹魏的郡 Category:西晋的郡 Category:北朝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山西的郡 Category:湖南的郡 Category:临汾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平阳郡 · 查看更多 »

平阳昭公主

平阳公主(),姓李,本名无记载。中国唐朝唐高祖李渊第三女,母窦氏。李建成同母妹、李世民同母姐。人称三娘子。.

新!!: 武德和平阳昭公主 · 查看更多 »

平阴县

平阴县是中国山东省济南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827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为36万。.

新!!: 武德和平阴县 · 查看更多 »

平陵县 (湖北)

平陵县,中国古县名,位于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 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分淅阳郡的武当县、郧乡县置武当郡,分武当县设置平陵县,治所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武当郡改为均州。平陵县属均州,武德七年(624年)废入武当县。.

新!!: 武德和平陵县 (湖北) · 查看更多 »

平武郡

平武郡,中国古代的郡。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龙州为平武郡,治所在江油县(今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下辖江油、平武、马盘、方维四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平武郡为龙门郡,其年又称西龙门郡,恢复州制,改西龙门郡为龙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再改龙州为江油郡、灵应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恢复州制,改灵应郡为龙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绵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0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1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平武郡 · 查看更多 »

广安市

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东面与南面与重庆市垫江县、长寿区、渝北区、合川区接壤,西与遂宁市相连,西北与南充市毗邻,东北与达州市交界。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华蓥山绵延市境。渠江自北往南贯穿市境中部,嘉陵江于西部流过。总面积6,339平方公里,人口324.66万。广安是四川省农业大市和主要产粮区,亦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

新!!: 武德和广安市 · 查看更多 »

广丰区

广丰区是中国江西省上饶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江西省最东部,与浙江省、福建省交界。广丰古为吴楚交界地带,有“吴头楚尾”之称,始建于唐,原称永丰,清雍正十年改称广丰。广丰地处武夷山脉北麓,仙霞岭余脉西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地区属鄱阳湖-信江流域。全区总面积1377.79平方千米,2000年总人口约74万人。广丰是目前江西省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并拥有“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国家双拥模范县”,“全国文明县城”等称号。.

新!!: 武德和广丰区 · 查看更多 »

广东历史

广东位于中国漢族地區的南部,古代为揚州百越(粤)之地,故简粤,距今15万年和13万年就有“封开人”和“马坝人”在粤地生息。秦统一九州后,曾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于番禺(今广州);公元前112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广东境内属交州。广东一直是历代皇帝流放囚犯之地,那些流放来的罪臣、囚犯们,在这里开发、生活,把他们从中原学到的先进文化带来到广东,促进了这里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广东的开发较晚,到了明代,广东的生产力水平赶上中原的水平;广东的近现代的商品生产和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是中国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新!!: 武德和广东历史 · 查看更多 »

广元市

广元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北部。东邻巴中市,南接南充市,西连绵阳市,北与甘肃省陇南市和陕西省汉中市接壤。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位于西安、成都、重庆、兰州四地的中心。米仓山、大巴山南麓,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素有“川北门户”之称,是一座山水园林型现代化新兴城市。全市总面积1.63万平方公里,人口263万。 广元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自古为入川的重要通道,是苴国故地,入蜀要塞,三国重镇,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旅游热点城市。广元获得的殊荣有: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新型工业化基地、中国温泉之乡。.

新!!: 武德和广元市 · 查看更多 »

广水市

广水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东北部,是随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有鄂北门户和“湖北书法之乡”之称。原为应山县。广水市标为火凤。.

新!!: 武德和广水市 · 查看更多 »

义宁

义宁(617年十一月-618年五月):隋朝政权隋恭皇帝杨侑的年号,歷時7个月。 时隋炀帝在江都,军阀李渊控制京城长安后拥立皇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炀帝为太上皇。但炀帝对此一无所知,仍以皇帝自居并继续使用大业年号。.

新!!: 武德和义宁 · 查看更多 »

义宁县 (马楚)

义宁县,中国五代十国时设置的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辖今五通镇、黄沙瑶族乡、宛田瑶族乡、中庸乡、保宁乡等,治所原为义宁镇,在今五通镇。 汉朝至隋朝为始安县地,唐朝武德四年(621年)设灵川县,归灵川县辖。后晋天福八年(943年),马楚政权设义宁县(含今龙胜各族自治县辖地)。1951年8月改隶灵川县第八区,1954年并入临桂县。.

新!!: 武德和义宁县 (马楚) · 查看更多 »

义安郡

义安郡,中国古郡名。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一說隆安元年,即397年)魯曾煜《廣東通志》卷六将东官郡一分为二,东部析出义安郡,治所初设于韩江东岸(今属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后迁至今潮州城,辖海阳县、潮阳县、绥安县、海宁县、义招县5县。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废义安郡撤海阳县改置义安县,原管辖地属循州。开皇十一年(591年)在原义安郡地置潮州,领义安、潮阳、海宁、绥安、义招、程乡县(今梅州市梅县区)6县。大业三年(607年)复郡废州,罢潮州复为义安郡,同年改义安县为海阳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义安郡复为潮州饶宗颐《潮州志》。.

新!!: 武德和义安郡 · 查看更多 »

义州 (南梁)

义州,南梁、南陈、隋朝、唐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普通二年(521年)之前置义州,治在义城郡苞信县(今河南商城县西)。次年,刺史文僧明叛梁投降北魏,被裴邃平定。下辖义城郡苞信县、边城郡边城县。之后北齐占据,义城郡苞信县属于南建州。 南梁迁移义州到湖北罗田县东六十里一带,义州义城郡下辖罗田县,南陈沿置。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废。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唐朝以光州的殷城县复置义州。治殷城县(今河南商城县西)。属光州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废义州。殷城县属于光州。.

新!!: 武德和义州 (南梁) · 查看更多 »

义州 (唐朝)

义州,唐代在西南广西地设置的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唐朝置南义州及龙城县、义城县、安义县、连城县4县。永熙郡永业县改属南义州。治龙城县(今广西岑溪市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废南义州省入南建州。贞观二年(627年)置义州。贞观五年(631年)废,贞观六年(632年)再置。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义城县并入龙城县、安义县并入永业县。辖境相当今岑溪市等地。属岭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龙城县改为岑溪县,义州改为连城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义州。唐末属于宁远军节度使。五代十国属于南汉。宋太祖开宝年间,灭南汉,义州省入窦州,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改为南仪州。.

新!!: 武德和义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义州 (隋朝)

义州,东魏至唐朝时设置的州。 东魏兴和二年(540年)侨置义州,寄治在汲郡陈城县(今河南卫辉市西南)。北齐、北周废置。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密归唐,以卫州的汲县、怀州的新乡县复置义州。治汲县(今卫辉市)。之后被王世充、窦建德占领。武德四年(621年)唐朝收复义州,废义州。汲县属于卫州,新乡县属于殷州。.

新!!: 武德和义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义乌市

义乌市位于中国浙江省金华市中部。义乌为浙江省综合实力第三大县市,也是中国经济发达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2010年位居浙江省第三位,全国百强县(市)第八位。2005年,联合国与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公司等多家世界权威机构联合发布《震惊世界的中国数字》报告中,义乌市场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已成为广交会、华交会之后国内第三大贸易类展会。2010年,义乌被设为国际贸易方面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新!!: 武德和义乌市 · 查看更多 »

义和 (高昌)

义和(614年-619年)是高昌的年號,共6年。 该年号诸史皆无。黄文弼根据一些墓表和吐鲁番出土文书补正。吴震考订:高昌国延和十二年(613年)发生了一场政变。政变者统治高昌后,于次年改元义和。.

新!!: 武德和义和 (高昌) · 查看更多 »

乙速孤神庆

乙速孤神庆(),字昭祐,京兆醴泉县(陕西礼泉县)人,贞观十七年任太子李治的右卫率府勋卫郎将,李治即位后任太子李忠的右虞候副率和检校左、右领军卫将军。.

新!!: 武德和乙速孤神庆 · 查看更多 »

庞卿恽

庞卿恽(),相州邺县人(今河北临漳县),唐初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参与者。 隋末弱冠时为左翼卫,入唐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617年)八月,以平霍邑之功,授开府仪同三司。武德元年(618年),参与平定薛举、薛仁杲父子,封大将军。后又参与征战王世充、刘黑闼,授上柱国,封真定县开国侯。武德五年(622年),入李世民秦王府为左三翊卫府右车骑将军。七年,授秦王左一副护军。同年,又补左内马军副总管。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参与玄武门之变,以功被授为太子(李世民)左卫副率。同年七月,诏授右骁卫将军。九月,改封安化郡开国公。李世民即位后,贞观元年(627年)七月,诏授左武候将军。十月,封邾国公,食实封四百户。贞观二年六月,遘疾薨於雍州长安县之安仁里宅,春秋卅有五。追赠幽平燕易妫檀等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或幽州都督),改封濮国公,谥号肃。.

新!!: 武德和庞卿恽 · 查看更多 »

交州

交州是古地名,其范围在其近八百年的历史中常有变化,通常包括現在的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部分。有时还包括現在的中国广东省、海南省。.

新!!: 武德和交州 · 查看更多 »

交趾郡

交趾郡,一作交阯郡,中國西漢至唐朝郡名,相当于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流域。之後交趾從中國獨立,但中國、日本仍以“交趾”、“交阯”稱該地諸政權。宋朝皇帝亦封統治越南红河三角洲的丁朝皇帝為“交趾郡王”。元朝和明朝也曾分别短暂设立交趾行省和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前209年7月爆发秦末民变,南海郡太守任嚣下属的番禺县县令趙佗稱王建立南越国之後,分象郡為交趾、九真二郡,屬南越國四郡之一。前112年漢滅南越國,於南越國故地設置了十個郡,其中的交趾郡下轄羸𨻻縣、安定縣、苟屚縣、麊泠縣、曲昜縣、北帶縣、稽徐縣、西于縣、龍編縣、朱䳒縣十縣,治所羸𨻻。東漢治所龍編县。東漢汉献帝建安年间至東吳初期,交州太守士燮形成獨立的割據政權。 南北朝時,行政區劃改變,至隋滅南陳後,重新設置交趾郡,下轄九縣,郡治設於交阯縣。唐朝武德五年(622年),交趾郡曰交州,其故地歸屬於交州,交阯縣則為交州州治。日語維基百科 交阯郡條.

新!!: 武德和交趾郡 · 查看更多 »

度支司

度支司,户部官署名称。 魏晋南北朝置度支郎曹,长官为度支郎(度支郎中),隶属度支曹(度支尚书),掌管会计军国财用。隋朝定制度支司,为民部四司之二,设度支侍郎、度支员外郎。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度支郎、度支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度支郎中、度支员外郎的旧名。度支郎中从五品上,度支员外郎从六品上。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度司,正副官员改为司度大夫、司度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度支司的旧名。中唐以后,户部诸司的职权多被侵废,度支司掌管的财赋出纳日益重要,由宰相和户部侍郎判度支。北宋初年,设判度支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度支事务由三司使所属度支使掌管。度支郎中为五品寄禄官,度支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废除三司使,设度支郎中从六品二人、度支员外郎正七品二人,管理全国财政收支、支付漕运费用和赏赐、俸给、驿券。金朝、元朝户部不分司。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度支部,设度支郎中、度支员外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废除度支部,户部按十二布政使司分清吏司。.

新!!: 武德和度支司 · 查看更多 »

亭州 (黄冈)

亭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北朝时,北周改定州置,治所在信安县(今湖北省麻城市东北)。辖境约今湖北省麻城市一带。隋朝开皇初废。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以麻城县置亭州,又析置阳城县。八年废,省阳城县,以麻城县来属黄州。.

新!!: 武德和亭州 (黄冈) · 查看更多 »

亳城县

亳城县,古县名。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改白水县置,治所在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古城镇。属邵郡。隋朝初年,改属邵州,大业初改为垣县。义宁元年(617年)另置亳城县,治所在今垣曲县上亳村。属邵原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属邵州,五年(622年)省。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山西古代县份 Category:运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垣曲县.

新!!: 武德和亳城县 · 查看更多 »

亳州 (古代)

亳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末年改南兖州置,治所在小黄县(隋朝改名谯县,今安徽省毫州市)。隋朝大业初年,改为谯郡。唐朝武德、乾元初复为亳州。辖境相当今安徽省亳州、涡阳、蒙城及河南省鹿邑、永城等市县地。元朝末年,刘福通起义,立韩林儿为帝,曾建都于此。 明朝初年,以州治谯县省入,辖境缩小,寻降为县,弘治九年(1496年)复升为州。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亳州直隶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降为属州,隶颍州府。1913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改为亳县。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安徽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亳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商丘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周口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亳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亳州市

亳(讀「博」,漢語拼音bó)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毗邻河南省商丘市、周口市,处黄淮平原腹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亳州盛产药材、白酒、烟草以及小麦等粮食作物,属温带季风气候,是中国大陆最大的中草药集散地,古井贡酒的产地,素有“中华药都”的美称,而且一年一度的“药交会”更是享誉全国。.

新!!: 武德和亳州市 · 查看更多 »

康州 (唐朝)

康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分端州之端溪县置,九年废。贞观元年(627年)置南康州,十一年又废,十二年又复置,改为康州。治所在端溪县(今广东省德庆县)。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德庆、郁南二县及云浮市北部地。天宝元年(742年),改康州置晋康郡,仍治端溪县。属岭南道。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旋复。治平后辖地扩有今罗定市及云浮市南部地。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升为德庆府。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云浮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肇庆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康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二十等爵

二十等爵,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重要爵位制度,起源於戰國時期的秦國,西漢時中下層爵位的性質由軍功爵轉化為普通的吏民爵,北宋以後徹底消失。.

新!!: 武德和二十等爵 · 查看更多 »

府州城

府州城位于中国陕西省府谷县府谷镇东部,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武德年间设府谷镇,天祐七年(910年)升镇为县,次年设府州。府州城建于黄河边的小山岗上,城墙依山势而建,大致呈靴状,周长2320米,共有四个大门和两个小门,城门上均有城楼(今已毁),其中大南门和小西门外建有瓮城。城内有文庙、城隍庙、文昌阁、关帝庙、上帝庙、荣河书院、千佛洞、娘娘庙、悬空寺等建筑。除城墙建于五代和宋代外,其余均为明清建筑。.

新!!: 武德和府州城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於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發生的事件。1947年2月27日,因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查緝私煙時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引起28(次)日的陳抗傷亡,更擴及後續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佔官署。事件中,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擊官署,當地人對外省人的報復攻擊,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逮捕與鎮壓殺害臺灣民眾,事件造成民眾大量的傷亡,然而傷亡數字眾說紛紜,由數百人至數萬人不等。 此事件亦稱作「二二八大屠殺」、「二二八革命」、「二二八起義」、「二二八事變」、「二二八慘案」、「二二八民變」等。 1945年,國民政府接替日本開始統治臺灣,然而來自中國大陸的軍政人員,甫經歷中日戰爭,對舉目皆是日本風格的臺灣生起排斥與歧視的心態,並時常對臺灣人抱持著優越感,以征服者、勝利者自居,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2004-10,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1-02-28,蘇瑤崇,國史館學術集刊 第4期,20040901,對待人民驕縱專橫。而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對於相對落後的中國社會現況、普及教育、法治觀念、衛生條件、生活習慣等缺乏瞭解,導致由原本的滿懷期望轉變成深感失望。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人毫無軍紀可言,例如乘車、用餐不付款、低價強購、賒借不認帳,乃至有偷竊、搶劫、恐嚇、詐欺、調戲婦女、強姦、開槍殺人等非法情事發生,與臺灣日治時期日籍軍政人員的軍紀嚴明、高行政效率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得臺灣人民愈來愈敵視國民黨與長官公署,反而感到日治時期下的臺灣比較良善。 當時統治臺灣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治台政策錯誤、官民關係惡劣、軍隊紀律不良、官員貪污腐敗。在經濟方面,政府一手壟斷並管制物資買賣、濫印鈔票,並掏空民生物資運往中國大陸支援國共內戰,導致嚴重通貨膨脹、大量民眾失業,臺灣經濟因而巨幅倒退,終至民不聊生。由於政府的種種倒行逆施,加上掌握資源控制權的人士對臺灣人民的種種歧視與打壓,使得台灣人民深受其害,因而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最終導致龐大民怨能量總爆發。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天馬茶房前查緝私菸,因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一死一傷,成為事件導火線。隔天民眾前往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但遭公署衛兵開槍掃射,使原先的請願運動轉變成為反抗政府行動,臺灣在各地發生軍民衝突後,至3月6日已蔓延到除了澎湖外的全台灣,外省人受波及遭臺籍民眾攻擊傷亡.大紀元.2014-02-28.

新!!: 武德和二二八事件 · 查看更多 »

二王三恪

二王三恪,又稱二賓三恪、二代三恪、三恪二王後,或單稱三恪、二王,是中國古代政治禮制,屬賓禮之一,歷代王朝分封前代王室後裔爵位,稱為二王後、三恪,給予封邑,祭祀宗廟,用以懷柔安撫,顯示本朝所承繼統緒,標明正統地位。所謂「恪」,即表尊敬之意。杜佑《通典》考證「三恪二王後」,以為封前二代後裔為二王後,封前三代後裔則稱為三恪。.

新!!: 武德和二王三恪 · 查看更多 »

云州 (开元)

云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北州,七年(624年)废。贞观十四年(640年),自朔州北定襄城徙治定襄县。永淳元年(682年),默啜为民患,移民朔州。开元十八年(730年)置云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云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为云州。土贡:犛牛尾、雕羽。户三千一百六十九,口七千九百三十。仅领一县:云中县,有云中、楼烦二守捉;城东有牛皮关。云中县,中。本马邑郡云内之恒安镇。武德六年置北恒州,七年废。贞观十四年复置,曰定襄县。永淳元年废。开元十八年复置,更名。有阴山道、青坡道,皆出兵路。 乾符三年(876年),大同军节度使李国昌子李克用为云中守捉使,杀防御使,占据云州。唐僖宗赦免了李克用,以李国昌为大同军防御使,不受命。广明元年(880年),李琢攻李国昌,李国昌兵败,与李克用奔北地。黄巢入京师,唐僖宗下诏发代北军,寻赦李国昌,使讨贼。李克用率三万五千骑而南,收京师,功第一,李国昌封陇西郡王。李国昌逝世后,李克用取云州。既而所向失利,乃卑词厚礼,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会于云州之东城,谋大举兵攻后梁,不果。李克用子李存勗灭后梁,是为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复以云州为大同军节度使。后晋高祖取代后唐后,以契丹有援立功,割燕云十六州,契丹建西京大同府。.

新!!: 武德和云州 (开元) · 查看更多 »

云州 (武德)

云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二年(619年),以曲阿县置云州。武德五年(622年),改为简州,以曲阳县南有简渎取名。.

新!!: 武德和云州 (武德) · 查看更多 »

云中县 (北周)

云中县,中国古县名。 北周时,改太平县为云中县,治所在在今山西省大同市。隋朝时,当为避隋文帝父亲杨忠讳,改云内县,移置今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西南。此地属马邑郡云内县之恒安镇。唐朝武德六年(623年),置北恒州,武德七年废。贞观十四年(640年),在此地复置定襄县。永淳元年(682年)废。开元十八年(730年),复置云州、云中县,云中县隶云州,后隶云中郡。 五代后晋时,云州地入契丹。辽朝时为大同府辖县。重熙十七年(1048年),西夏犯边,析云中县置大同县。元朝时废。.

新!!: 武德和云中县 (北周) · 查看更多 »

云纹铜禁

云纹铜禁是从河南省淅川县的楚墓中出土的文物,现收藏于河南博物院。禁是承放酒具的案台。铜禁于1978年在河南省淅川县下寺2号楚墓(子庚墓)出土。为春秋时期的器物。出土时的云纹铜禁是数百块碎片,整整装了两个麻袋,后由青铜器修复专家王长青花费四年时间修复成功。目前出土的云纹铜禁全国共7件,其中河南博物院珍藏的这件体积最大、时间最早。目前,云纹铜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也是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新!!: 武德和云纹铜禁 · 查看更多 »

库部司

库部司,兵部官署名称。 魏晋南北朝始置库部郎曹,长官为库部郎(库部郎中),隶属度支尚书,掌管军械制造、保管。北魏前期设库部尚书,直属尚书省。南朝隶属都官曹(都官尚书),兼领武库署。北魏后期和北齐隶属度支曹(度支尚书)。麴氏高昌八部有库部,正副官员为库部长史、库部司马。 隋朝改为库部司,为兵部四司,设库部侍郎、库部员外郎。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库部郎、库部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库部郎中、库部员外郎的旧名。库部郎中从五品上,库部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军械装备、卤簿仪仗制造、修缮、保管。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库司,正副官员改为司库大夫、司库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司库司的旧名。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司库司,正副官员改为司库郎中、司库员外郎。至德二载(757年),恢复库部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设判库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库部郎中为五品寄禄官,库部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库部郎中从六品、库部员外郎正七品,元祐初年以职方司兼领,南宋以驾部司、兵部郎官兼任。金朝、元朝兵部不分司。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库部,设郎中一员、员外郎一员、主事一员,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武库清吏司。.

新!!: 武德和库部司 · 查看更多 »

五原郡

五原郡,郡名。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漢書武帝紀。郡治在九原縣(縣治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鎮西北 ),隸屬於朔方刺史部。東漢時屬幷州。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廢。魏晉時其地為鮮卑、羌胡所據。十六國前秦復置。北魏時其地屬夏州、懷朔鎮。隋初置豐州,大業中改為五原郡。唐置豐州、天德軍。.

新!!: 武德和五原郡 · 查看更多 »

应州 (南梁)

应州,中国南北朝时南梁时设置的州。 南梁置永阳县(今湖北省广水市),仍置应州,又有平靖郡。西魏时,又置平靖县。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永阳县为应山县。大业二年(606年)废应州,省平靖县入应山县,隶安陆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应州,仅辖应山县。八年废应州,应山县属安州。.

新!!: 武德和应州 (南梁) · 查看更多 »

应州 (后唐)

应州,后唐时设置的州。 唐朝武德中,置金城县。后改为应州。后唐明宗即是应州人。后唐天成元年(926年),升彰国军节度。兴唐军、寰州隶焉。后晋灭后唐后,割地予契丹。辽朝时,彰国军,上,节度,兵事属西京都部署司。下辖三县:金城县、浑源县、河阴县。金朝时属西京路,元朝时属大同路,明朝和清朝皆属大同府。明朝洪武初年,州治金城县省入应州。仅领一县:山阴县。1912年,改为应县。.

新!!: 武德和应州 (后唐) · 查看更多 »

五凤 (窦建德)

五凤(618年十一月—621年五月):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領袖,夏政權窦建德的年号,歷時近兩年。 《唐书·窦建德传》记载,武德元年,有五只大鸟在金城宫宴会时出现,并有数万只鸟相随,因此改元五凤。.

新!!: 武德和五凤 (窦建德) · 查看更多 »

五铢

五铢是一种中国古铜币,钱重五铢,上有「五铢」二字,故名。初铸于西汉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东汉、蜀汉、魏、晋、南齐、梁、陈、北魏和隋都有铸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止。但旧五铢仍然在民间流通。五铢跨度大、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

新!!: 武德和五铢 · 查看更多 »

廣陵縣

廣陵縣,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秦朝,为今天江苏省扬州市的主体。.

新!!: 武德和廣陵縣 · 查看更多 »

廣陵郡

廣陵郡,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始置,故址在今淮安市,曹魏设郡,移治淮阴,吴置广陵县于今扬州市。其地在今江蘇省境內長江、淮河之間。隋朝时废,后為江都郡。唐朝以後廢。.

新!!: 武德和廣陵郡 · 查看更多 »

廣濟縣

#重定向 武穴市廣濟縣,中国旧县名,为今天湖北省武穴市。.

新!!: 武德和廣濟縣 · 查看更多 »

廬州

庐州,中国隋朝起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建制始于隋开皇初年(约581年)改合州为庐州,终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平庐州改建制为庐州路,历时近700年,辖境大致为今天合肥市区全境、肥东县全境、肥西县全境、舒城县全境、长丰县南部,而庐江县全境、巢湖市全境、无为县全境、六安市区全境、霍山县全境、英山县全境、霍邱县南部、金寨县部分地区亦时有并入。.

新!!: 武德和廬州 · 查看更多 »

延壽 (高昌)

延壽(624年—640年)是高昌君主麴文泰的年號,共17年。.

新!!: 武德和延壽 (高昌) · 查看更多 »

延安郡

延安郡,中国古代的郡。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延州置,治所在肤施县(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北)。辖境约今陕西省延安、安塞、志丹、宜川、延长、延川、子长等市县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改延州。天宝、至德时又改延州为延安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陕西的郡 Category:延安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延安郡 · 查看更多 »

延州 (延安)

延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今陝西省延安市。 西魏废帝二年(554年),改东夏州设置延州,治所在广武县(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北)。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爲延安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延州,治所在肤施县(今延安市东北、宋朝移今延安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延长县、延川县、志丹县等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延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延州。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因為宋哲宗原爲延安郡王,延州升延安府。.

新!!: 武德和延州 (延安) · 查看更多 »

延平区

延平区是中國福建省南平市下辖的市辖区。.

新!!: 武德和延平区 · 查看更多 »

延康 (沈法兴)

延康(619年九月—620年十二月):唐朝初期領袖,梁政權沈法兴的年号,歷時年餘。.

新!!: 武德和延康 (沈法兴) · 查看更多 »

延陵县 (西晋)

延陵县,西晋时设置的县。治所在今江苏省丹阳市境。 太康二年(281年),以曲阿县的延陵乡置,属晋陵郡。隋朝时,为润州治所。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别置,隶茅州,后隶蒋州。武德八年(625年),金山县并入。武德九年(626年),来属润州。垂拱四年(688年),又划出金山县。后属丹阳郡。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省延陵县为镇,并入丹阳县。.

新!!: 武德和延陵县 (西晋) · 查看更多 »

建州 (唐朝)

建州,唐朝时设置的州,宋朝繼承,但邊界有所變遷。在今日中國福建省北部的建甌周邊。.

新!!: 武德和建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建德市

建德市是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浙江西部,东接杭州,西边黄山,中贯新安江。.

新!!: 武德和建德市 · 查看更多 »

建福 (新羅真平王)

建福(584年—634年)是新羅君主真平王與善德王之年號。632年善德王繼位沿用。.

新!!: 武德和建福 (新羅真平王) · 查看更多 »

建阳县

建阳縣为中国旧县名,在今天的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始建于西晋太康元年。.

新!!: 武德和建阳县 · 查看更多 »

廓州 (北周)

廓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建德五年(576年)西逐吐谷浑,又得河南地置,治所在浇河郡(治今青海省贵德县)。“以开廓边境为义”(《元和郡县志》)。辖境约当今青海省贵德、化隆、尖扎、同仁等县地。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置浇河郡。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复置。治所在化隆县(后改为化成县、广威县,今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群科镇,一说今县南甘都镇)。辖境约当今化隆县西部、贵德县南部及尖扎县地。属陇右道。 乾元元年(758年)后地入吐蕃。北宋熙宁后收复,元符二年(1099年)改置宁塞城。崇宁三年(1104年)弃之,是年收复仍置州,五年废郭下广威县。大观后废。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青海的州 Category:海南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海东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黄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7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廓州 (北周) · 查看更多 »

仓部司

仓部司,户部官署名称。 曹魏置仓部郎曹,长官为仓部郎(仓部郎中),隶属度支曹(度支尚书),掌管全国粮食仓储出纳。晋朝南朝沿置。北魏前期以仓部尚书为长官,太和年间改为郎曹,属于度支尚书。北齐沿置。麴氏高昌设仓部,为八部之一,掌管国家仓廪,以长史、司马为正副官员。 隋朝定制仓部司,属民部四司,设仓部侍郎、仓部员外郎。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仓部郎二人、仓部承务郎一人。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仓部郎中、仓部员外郎的旧名。仓部郎中从五品上一人,仓部员外郎从六品上一人。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庾司,正副官员改为司庾大夫、司庾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仓部司的旧名。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司储司,正副官员改为司储郎中、司储员外郎。至德二载(757年),恢复仓部司的旧名。中唐以后,户部诸司的职权多被侵废,职权归于三司使。北宋初年,设判仓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仓部郎中为五品寄禄官,仓部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废除三司使,设仓部郎中从六品、仓部员外郎正七品,管理仓储出纳,下设仓场、上供、给纳、粜米、掌法、知杂六案。建炎三年(1129年),司农寺合并入仓部司,绍兴四年(1134年)再分置。渤海国设仓部,为左六司支司之一,以郎中、员外为正副官员。辽朝、金朝、元朝户部不分司。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仓部,设仓部郎中、仓部员外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废除仓部,户部按十二布政使司分清吏司。.

新!!: 武德和仓部司 · 查看更多 »

廉江市

廉江市(邮政式拼音:Limkong)是中国广东省湛江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北部,北与广西接壤,东于广东省化州市毗邻,濒临北部湾,地域总面积2835平方公里。.

新!!: 武德和廉江市 · 查看更多 »

介州

介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北朝北魏設置介州,在今山西省汾阳市境。北齐时改为南朔州,北周再改称介州。隋朝下轄2郡3县。607年(大業3年),郡制施行,介州改称西河郡下轄6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称浩州,三年(620年)改浩州置汾州。 Category:北魏的州 Category:东魏的州 Category:北齐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山西的州 Category:吕梁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介州 · 查看更多 »

仙游县 (越南)

仙游县()是越南北宁省下辖的一个县。.

新!!: 武德和仙游县 (越南) · 查看更多 »

会州

会州,中国古代的州。 西魏末宇文泰行军至今甘肃省靖远县一带置会州。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移州到鸣沙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鸣沙镇),即会州。原地改为会宁防,隋朝开皇初改会宁防为会宁镇。大业置凉川县。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升会宁镇置西会州,改县名会宁。贞观八年(634年)改为粟州,同年又改为会州。辖境约当今祖厉河和桑园峡、黑山峡间黄河流域地(甘肃省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和宁夏海原县)。8世纪后期、11世纪前期曾先后属吐蕃、西夏。 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会州属宋朝。后又置敷川县为州治。淳熙十年(1183年)复入西夏。金朝侨置会州于会川城(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南),称新会州,以保川为附郭县。西夏、金朝同时有会州。元朝初移治西宁县(今甘肃省会宁县东),至元七年(1270年),废西宁县入会州。属巩昌总帅府。辖境约当今甘肃省会宁县地。至正十二年(1352年),改为会宁州。.

新!!: 武德和会州 · 查看更多 »

会州 (四川)

会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北周設置汶州。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改汶州置蜀州,开皇六年(586年),改蜀州置会州,治所在广阳县(今四川省茂县西北)。隋炀帝大业初改汶山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为会州,治所在汶山县(今四川省茂县),属关内道。辖境约当今四川省茂县、汶川县等地。武德四年(621年)改为南会州。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南会州为茂州。.

新!!: 武德和会州 (四川) · 查看更多 »

伊州 (隋朝)

伊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时改北荆州为和州,隋朝开皇初年,改为伊州。大业二年(606年)改为汝州,后又改襄城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襄城郡改名为伊州。贞观八年(634年),时又改汝州。.

新!!: 武德和伊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张大安

张大安(),唐朝官员,唐高宗年间为宰相。 张大安是张公谨的儿子。张公谨是唐朝开国之君唐高祖之子和大将秦王李世民(后为唐太宗)的关键追随者,在李世民与其兄皇太子李建成的对抗中支持李世民。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害怕李建成准备要杀他,张公谨成为对李建成及支持李建成的其弟齐王李元吉实施先发制人攻击的主要策划者之一,于是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在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之后,二人的追随者反攻,张公谨守卫秦王府邸。贞观六年(632年),张公谨卒,享年三十九,追封郯国公,画图形于为太宗统治贡献最大者而设的凌烟阁。 张大安本人生年不详,至少有两兄张大象、张大素。张大安的仕途记载比其父少。仪凤二年(677年)四月,他在太子李贤左庶子任上被授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实质宰相。他和太子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格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作为当时学者都是李贤注《后汉书》的主要工作者。恒州司法参军苏瑰为丧母而哀痛伤身,张大安表举其孝悌,使其得擢相王府录事参军。永隆元年(680年),已失宠于唐高宗有权势的妻子武皇后(即后来的武则天)的李贤被控谋反,被废黜贬谪。他的大多数幕僚都被赦免,但刘讷言被流放振州,八月张大安也以阿附原太子的罪名贬普州刺史。永淳二年(682年)五月仍在任,去严州题名。他于光宅元年(684年)去世于横州司马任上。.

新!!: 武德和张大安 · 查看更多 »

张宠则

张宠则(),唐朝妃嬪,河内郡修武县人,祖先因官居魏郡邺城。唐高祖李渊的宝林。 她的祖父张肃是隋朝襄安县令,父亲张文成是敦煌郡书佐。隋文帝开皇九年张宠则出生,张宠则选入唐高祖后宫。武德四年(621年),生高祖十三子滕王李元懿。十一月,被封为宝林。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逝世。贞观十年(636年),李元懿封郑王。二月二十日,唐太宗尊张宠则为郑国太妃。李元懿任潞州刺史,张宠则随儿子赴任。贞观十九年正月十一日(645年2月12日)后,张宠则在潞州去世,年五十七岁。.

新!!: 武德和张宠则 · 查看更多 »

张公谨

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唐朝初期政治人物和军事将领,曾在唐与东突厥的战争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另外,在玄武门之变中辅佐了日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

新!!: 武德和张公谨 · 查看更多 »

张琮 (唐朝)

张琮(), 字文瑾,武威姑臧阳(今甘肃武威凉州区)人,长孙皇后的姐夫。.

新!!: 武德和张琮 (唐朝) · 查看更多 »

张道源

张道源,并州祁县复礼乡至孝里人,唐朝初年政治人物。.

新!!: 武德和张道源 · 查看更多 »

张掖郡

張掖郡,郡名,原為匈奴渾邪王領土,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東部置。.

新!!: 武德和张掖郡 · 查看更多 »

弘化郡

弘化郡,中国古代的郡。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庆州置,治所在合水县(今甘肃省庆城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合水、庆阳、华池、环县及陕西省吴旗等县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改置为庆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甘肃的郡 Category:陕西的郡 Category:庆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延安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弘化郡 · 查看更多 »

張士貴

张士贵,本名忽峍,字武安。虢州卢氏人(今河南省卢氏县),唐代名将。臂力過人,善騎射。《册府元龟》载他「膂力过人,弯弓一百五十斤,左右骑射,矢不虚发。.

新!!: 武德和張士貴 · 查看更多 »

开州 (西魏)

开州,中国古代的州。 西魏置开州,及周安、万安、江会三郡。北周省江会入周安。隋朝开皇初年,两郡并废,大业初州废。隋朝末年,置萬州,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為開州,治所在盛山縣(廣德後改名開江縣,即今重慶市开州区)。天宝元年(742年),改為盛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為開州。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降為開縣。.

新!!: 武德和开州 (西魏) · 查看更多 »

开州区

开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小江支流回水末端。全县幅员面积3959平方公里,总人口165万,均占重庆市的1/20。辖40个镇乡街道、435个村、75个社区。东汉建安21年以“汉丰”为名建县,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开州区距重庆主城区280公里,北依巴山,南近长江,西与四川省接壤。开州区的前身开县是一个人口大县、资源大县、农业大县,同时也是一个移民大县,三峡工程建成蓄水以后,开州区主要由中吉、安康、平桥三个片区组成,是整个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新!!: 武德和开州区 · 查看更多 »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即公元621年8月2日,铸行的一种货币,是唐代流行时间最长,最重要的流通货币。币面钱文上下右左直读为“开元通宝”,上右下左回旋读为“开通元宝”。 “开元通宝”虽然为唐代的主流钱币,但并非年号钱,在唐朝289年时间里也铸行过年号钱,如唐高宗的“乾封泉宝”(始铸于公元666年)、唐肅宗的“乾元重宝”(始铸于公元758年)、唐代宗的“大历元宝”(始铸于公元766年)、唐德宗的“建中通宝”(始铸于公元780年)、唐武宗的“会昌开元”、唐懿宗的“咸通玄宝”(始铸于公元870年),还有史思明的“顺天元宝”,和非年号钱“得壹元宝”(始铸于公元760年),以上以“宝”字命名的钱币最为多见,其中“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和“咸通玄宝”为地方官铸,这些钱币发行量不大,而唐朝始终以“开元通宝”为主要通货。唐朝以后的各朝各代钱币也以“通宝”、“元宝”或“重宝”等命名。.

新!!: 武德和开元通宝 · 查看更多 »

开江县

开江县是中国四川省达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1033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54万人。开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连重庆市开州区,南临重庆市梁平县,西接达县,北依宣汉。距省会成都市620公里。全县幅员1033平方公里,耕地39.12万亩,平均海拔600米。县辖10镇10乡,194个行政村,21个社区居委会、1512个村民组,总人口58万,其中城镇人口8.7万,占16%。居民以汉族为主,居住着藏、满、回、土家等14个少数民族。新宁镇为县城所在地,县城城区面积8平方公里。.

新!!: 武德和开江县 · 查看更多 »

开明 (王世充)

开明(619年四月—621年五月):唐朝初期領袖,鄭政權王世充的年号,歷時2年餘。.

新!!: 武德和开明 (王世充) · 查看更多 »

彭城郡

彭城郡,或為楚國、楚郡、彭城國,中國古代郡、國名。.

新!!: 武德和彭城郡 · 查看更多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简称彭水县,是中国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重庆市东南部,与湖北、贵州毗邻。地处武陵山区,乌江下游,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319国道穿过該县,至重庆市中心,全长约270公里。.

新!!: 武德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彭泽县

彭泽县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是九江市下辖的一个县。素有“赣北大门”之称。县人民政府驻龙城镇。.

新!!: 武德和彭泽县 · 查看更多 »

余姚市

余姚市为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余姚市经济发达,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县市之一。该市位于宁波市域西北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03′;全市总面积1500.8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83.46万人(2011年)。政府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邮编:315400。行政区划代码:330281。区号:0574。境内现存古代文物遗存与名胜一千余处,有“文献名邦”之称。.

新!!: 武德和余姚市 · 查看更多 »

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新!!: 武德和徐州市 · 查看更多 »

徐文远

徐文远,隋朝、唐代初年经学家。名旷,字文远,以字行。东海郡郯县(今郯城)人。后来定居洛州偃师(今河南省偃师)。.

新!!: 武德和徐文远 · 查看更多 »

循州

循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三国东吴甘露元年(265年)析荆州刺史部桂阳郡南部置始兴郡,纳入广州刺史部管辖;即今韶关市、南雄市、始兴县、翁源县、仁化县、英德市、佛冈县等地。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析南海郡置东官郡,郡治在今深圳市。义熙九年(413年),先析东官郡东部置义安郡;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又析东官郡置梁化郡。至此,东官郡辖地仅余今深圳市、珠海市、中山市、增城市、龙门县等地。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全国撤郡设州,合并始兴郡、梁化郡、东官郡、义安郡置循州,直隶于中央;治所在归善县(今惠州市东)。以境内有循江得名。开皇十一年(591年),始兴郡改设韶州、东官郡废入番州、义安郡改设潮州,仅留原梁化郡地仍为循州。大业三年(607年)改为龙川郡。唐朝武德五年(622年)设为循州总管府,管辖韶州、潮州、循州等三个州,即唐初岭南六管之一。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撤去循州总管府,原循州总管府辖下的潮州、韶州、循州均归广州总管府,此后为唐岭南五管。广州总管府辖下的循州,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广东省新丰、连平、和平、龙川、河源、兴宁、五华、陆丰、海丰、惠阳、惠东、博罗、紫金等地及揭西县西部。五代南汉移治龙川县(今广东龙川县佗城),又分置祯州,辖境缩小。元朝至元十三年,升为路,二十三年复降为州。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省入惠州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原清代惠潮嘉道改置为潮循道,道治在潮安县。民国廿五年(1936年),设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辖兴宁、梅县、龙川、大埔、蕉岭、和平、平远、连平、五华等9个县;因行政驻所兴宁县为原循州旧地,故而通称循州地区。另外,以惠州为行政中心,设广东省第四行政督察区,辖新丰(今属韶关市)、龙门、东莞、宝安(今深圳市)、海丰、陆丰、紫金、河源、博罗、惠阳等10个县,通称惠州地区。 中共建政后(1950年),原惠州地区改称惠阳地区;原循州地区行政驻所迁驻梅县,又以旧驻所(兴宁)、新驻所(梅县)各取一字,改称兴梅地区。以后惠阳地区主要为惠州市所继承,兴梅地区演变成今天的梅州市(含丰顺;不含河源、龙川、连平、和平)。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惠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9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循州 · 查看更多 »

侯君集

侯君集(),中国唐朝初期将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北周驃騎大將軍肥城節公侯植之孙,侯定第五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母窦娘子((553年)—贞观六年六月二十二日(632年7月12日)),外祖父为京兆郡丞隋州长史窦璨。 侯君集自少年时代就勇武为人称颂,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战有功,累迁左虞侯、车骑将军。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间,他曾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唐太宗即位后,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年),改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实际有宰相之职。 贞观九年(635年),任积石道行军总管,跟随李靖平吐谷浑,有很大功劳。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陈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迁吏部尚书。侯君集武士出身,学术上没有造就,迁吏部尚书后方始读书。同年,吐蕃围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授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成功击退吐蕃军。 贞观十三年(639年)冬,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击高昌王麴文泰。十四年(640年)八月,进围高昌时,麴文泰已卒,其子麴智盛投降,得22城,8046户,17700口。太宗以高昌故地置西州。侯君集入高昌时,因为自身私占钱财,不敢禁制将士竞相盗窃,班師后被人揭发而下狱。虽被免罪,却由于欽羨長官李靖武功卓越而晉尚書右僕射。此次不得拜相,對仕途心怀不满。贞观十七年(643年),洛州都督张亮密告侯君集煽动自己谋反,但太宗以缺乏旁证,未予追究。 后太子zh-hans:承乾; zh-hant:承乾-同魏王李泰爭嫡日烈,各有黨羽。侯親善太子,策劃兵變,事發被捕。定罪後,太宗於刑前,親往質問,對以『朕因汝從此不登凌煙閣』。侯聞言動容,拜倒大嚎,最後求皇帝念舊,允留侯門香火(當時論罪當族之)。太宗許赦免其妻及一子(後遷嶺南),侯亦甘心受刑。太宗没有撤掉侯君集在淩煙閣的圖形。 侯君集被抄家时,被发现家里有二美人,容色绝代。太宗问其缘故,答:“我们吃人乳,不吃饭。” 爾後太子與魏王俱被黜、仍保皇子身份,警示大位不可智取。某次太宗回憶前塵,召承--問『何以謀反』,承--坦承『欲保太子位耳』;再同群臣評論,多以『事由上而起』,指若非太宗三心兩意,子臣何以結黨窺覬。太宗默然。.

新!!: 武德和侯君集 · 查看更多 »

侯官县

侯官县是中国旧县名,历史上辖境大致为现今的福建省福州市区和闽侯县的一部分,长期隶属于福建福州府,与闽县分辖福州府治,形成一府两县的局面。清代,侯官县辖4坊、61都,统114图。清末废乡、都,建区,侯官县分为22区,与闽县分治今闽侯县以及福州城内区、浦东浦西区(南台)和上渡区,其中城内区分为:东段(宦贵巷一带)、西段(西门大街一带)、北段(府直街、北大街一带)、中段(总督口、小龙湫一带)、南段(南大街、杨桥巷、南后街、光禄坊一带)五段。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

新!!: 武德和侯官县 · 查看更多 »

侯莫陈毅

侯莫陈毅(),姓侯莫陳,字小苟,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人,隋朝、唐朝官员。.

新!!: 武德和侯莫陈毅 · 查看更多 »

德安县

德安县是中国江西省九江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939.40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16.1万,城镇人口6.26万人。.

新!!: 武德和德安县 · 查看更多 »

德州 (南梁)

德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置德州,治所在九德县(今越南乂安省荣市)。辖境相当今越南蓝江流域下游地区。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驩州。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复以南德州改德州,仍治今越南乂安省荣市。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仍改驩州。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南陈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越南古代的州 Category:乂安省.

新!!: 武德和德州 (南梁) · 查看更多 »

德阳市

德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市境西南邻成都市,东南达资阳市、遂宁市,东北临绵阳市,西北界阿坝州。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西北部为龙门山区,中南部为成都平原,东部为川中丘陵区。绵远河自西北往东南流经城区,于南部与石亭江、鸭子河汇合,后段称沱江,东南部有凯江、郪江等涪江支流。全市面积5,911平方公里,人口351.32万。德阳是全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以重型机械与磷矿工业为核心产业。著名的三星堆遗址于广汉市出土,为古蜀国的重要遗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武德和德阳市 · 查看更多 »

信宁县

信宁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改信安县置,治所在今重庆市武隆县东南,属黔州。贞观四年(630年),移治今武隆县东南江口西乌江南岸。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降为信宁镇。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重庆古代县份 Category:武隆县.

新!!: 武德和信宁县 · 查看更多 »

信安县 (西晋)

信安县,中国古县名。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一说太康三年),改东阳郡新安县置,治所在今浙江省衢州市。唐朝武德四年至六年(621年—623年)为衢州治。武德四年(621年),析信安县南境置须江县。垂拱二年(686年)复为衢州治。咸通中改名西安县。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南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浙江古代县份 Category:衢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28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86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信安县 (西晋) · 查看更多 »

信安郡 (隋朝)

信安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端州置,治所在高要县(今广东省肇庆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肇庆、德庆、云浮、新兴等市地及阳春市北部。大业九年(613年),农民起义军陈瑱曾攻占此地。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仍为端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广东的郡 Category:肇庆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云浮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阳江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信安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信州 (南梁)

信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分益州置信州,治所在鱼复县(今重庆市奉节县东,西魏改人复)。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奉节、开县、云阳、巫溪、巫山等县。隋朝信州設置郡5县。開皇五年(585年)信州一部設置庸州。大業元年(605年)废除庸州,统合到信州。大業三年(607年),郡制施行,信州改称巴東郡下轄14县。唐朝武德二年(619年)改名夔州。.

新!!: 武德和信州 (南梁) · 查看更多 »

信义县 (唐朝)

信义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分怀德县置,治所在今广东省信宜市西南镇隆镇。属窦州。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名信宜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广东古代县份 Category:茂名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信宜市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97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信义县 (唐朝) · 查看更多 »

信义县 (隋朝)

信义县,中国古县名。 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析九门县置,治所在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西北,并属同时新置的九门郡(领九门县和信义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九门郡改称观州)。武德五年(622年),信义县省入九门县,同时废除观州。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河北古代县份 Category:石家庄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藁城区 Category:61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信义县 (隋朝) · 查看更多 »

修文县 (古代)

修文县,唐朝时设置的县。 武德二年(619年)置。治所在今日的陕西省延川县境。贞观二年(628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陕西古代县份 Category:延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延川县 Category:61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修文县 (古代) · 查看更多 »

忻州 (古代)

忻州,隋朝时始置,辖区在今山西省境内。今山西省忻州市由此得名。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设置忻州,治所在秀容县(今山西省忻州市)。隋炀帝时,天下改州为郡,废。义宁元年(617年),以楼烦郡的秀容县置新兴郡。唐朝初年,天下改郡为州,复为忻州。武德四年(621),析秀容县置定襄县,忻州曾改名为定襄郡。土贡:麝香、豹尾。户万四千八百六,口八万二千三十二。下领两县:秀容县、定襄县。唐朝时忻州相当于今忻州市、定襄县等地。 明朝废秀容县入忻州,属太原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忻州直隶州。民国初年,废州改为忻县。1983年,设立忻州市。.

新!!: 武德和忻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匡州 (陕西)

匡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二年(619年)置,治所在今陕西省吴堡县西北。属绥州总管府。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米脂、吴堡等县部分地区。贞观二年(628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榆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匡州 (陕西) · 查看更多 »

圃田县

圃田县,中国古县名。 隋朝开皇初年,避杨忠讳,改中牟县为内牟县。开皇十六年(565年),县境西部析置管城县(即今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东部析置郊城县(治所在原中牟县城)。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内牟县为圃田县。大业三年(607年),原圃田县并入管城县,郊城县则易名为圃田县。先后属郑州、荥阳郡。唐朝武德三年(624年),改为中牟县,以县置牟州。贞观元年(627年),清池县分为佼城县、管城县和圃田县。贞观三年(629年),废县并入中牟县,.

新!!: 武德和圃田县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武德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汉州县列表

本列表表示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今山西中部的北汉的所有州县。北汉的存在年代,由后周广顺元年(951年)郭威篡后汉,刘知远之弟刘崇在太原称帝开始,到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攻破太原,刘继元出降为止,前后约二十八年。刘崇称帝时,北汉号称辖有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沁、辽、麟、石十二州之地,《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广顺元年》:“戊寅,杀湘阳公于宋州。是日,刘崇即皇帝位于晋阳,仍用乾祐年号,所有者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沁、辽、麟、石十二州之地。”但事实上,蔚州属于石敬瑭献与契丹的幽云十六州之中,并不在刘氏直接控制之下;隆州建于宋开宝三年(975年),仅是一城;麟州则一再叛附于后周。因此诸书对北汉州数记载,各不相同,《通鉴》作十二州,《十国春秋·地理表》与《新五代史·职方考》作十州,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与《山西省历史地图集》作九州。本表所列包括除蔚州外的一府、十州,共四十七县。 下表中,以蓝色背景代表北汉各府、州,所领各县则分别列于其下。府、州、县名均以979年为准。.

新!!: 武德和北汉州县列表 · 查看更多 »

北海郡

北海郡,中國古代的郡。 西漢置,治所在营陵县(今山東昌樂縣東南五十里)。东汉时,徙治據縣(在今山东省壽光市東南三十一里),後其封其諸王在此,改稱為「北海國」。南齊时,治所在都昌县(在今江蘇省東海縣東北),南朝宋及北魏时,治所在平寿县(在今山东省潍坊市西南)。北周置总管府。 隋朝开皇十四年,废总管府。改為高陽郡。後廢郡改置青州,大业初年置北海郡。户十四万七千八百四十五,下辖十县:益都县、临淄县、千乘县、博昌县、寿光县、临朐县、都昌县、北海县、营丘县、下密县。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復稱青州,天宝元年(742年)复称北海郡,乾元时又改為青州,宋朝稱青州北海郡,金朝改為益都府,即今山東益都縣治。.

新!!: 武德和北海郡 · 查看更多 »

利城县

利城县,中国古县名。 西汉置,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沭县蛟龙镇前利城村。属东海郡。汉武帝时,封城阳恭王刘喜(城阳景王刘章之子)之子刘钉为利城侯。王莽时改名“流泉”,东汉恢复旧名。东汉末年为利城郡治所。五胡乱华时期,县人南迁,东晋割吴郡海虞县(今常熟市)北境侨置利城县,称南利城。刘宋时废利城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又置利城县,八年(625年)并入怀仁县。.

新!!: 武德和利城县 · 查看更多 »

刘娘子 (唐朝)

刘氏(),名不详,字娘子,唐朝雍州咸阳人,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乳母。.

新!!: 武德和刘娘子 (唐朝) · 查看更多 »

刘婕妤 (李渊)

刘婕妤,唐朝妃嬪,唐高祖李渊的婕妤。 唐朝分二十七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婕妤九人。武德五年(622年)左右,刘婕妤生子李元庆,即高祖第十六子。武德六年(623年),李元庆封汉王。武德八年(625年),李元庆改封陈王。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李元庆封道王。刘婕妤在唐高祖驾崩後,尊为道国太妃。李元庆事母刘婕妤孝顺,刘婕妤去世后,李元庆请求亲自为母亲修建坟墓,唐高宗安慰未许。.

新!!: 武德和刘婕妤 (李渊) · 查看更多 »

刘师立

刘师立() 宋州虞城人(今河南商丘虞城县)。唐初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参与者。.

新!!: 武德和刘师立 · 查看更多 »

刘瑑

刘瑑(《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字子全,唐朝官员,唐宣宗年间短暂拜相。.

新!!: 武德和刘瑑 · 查看更多 »

刘黑闼

刘黑闼(闥,音ㄊㄚˋ;),隋末唐初割據勢力之一。清河漳南(今河北省故城县东北)人。.

新!!: 武德和刘黑闼 · 查看更多 »

刘文静

刘文静(),字肇仁,京兆武功县人。倜傥有胆略,唐朝开国功臣。唐高祖时的宰相: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八月为纳言(侍中)。.

新!!: 武德和刘文静 · 查看更多 »

刘政会

劉政會(),滑州胙城县(今河南延津县胙城乡)人。唐初开国功臣之一。.

新!!: 武德和刘政会 · 查看更多 »

刘感

刘感,岐州凤泉人,祖父是北齐司徒刘丰,官至骠骑将军,追封瀛洲刺史、平原郡公,谥号“忠壮”。在武德二年攻打西秦的浅水原之战中因为英勇不屈被薛仁杲下令乱箭射死。.

新!!: 武德和刘感 · 查看更多 »

刑部司

刑部司,刑部官署名称。 隋朝始置刑部司,为刑部四司之一,设刑部侍郎、刑部員外郎各一员。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憲部郎、憲部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刑部郎中、刑部员外郎的旧名。刑部郎中从五品上,刑部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律令格式和按覆刑狱,如果由本司郎官和御史、大理司直評事会审疑案,称之为小三司。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刑司,正副官员改为司刑大夫、司刑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刑部司的旧名。光宅元年(684年)改为秋官司,正副官员改为秋官郎中、秋官员外郎。神龙元年(705年),恢复刑部司的旧名。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司宪司,正副官员改为司宪郎中、司宪员外郎。至德二载(757年),恢复刑部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宋朝作为直属刑部的郎中、员外郎,不设刑部司。.

新!!: 武德和刑部司 · 查看更多 »

刑部員外郎

刑部员外郎,刑部的属官。.

新!!: 武德和刑部員外郎 · 查看更多 »

刑部郎中

刑部郎中,刑部的属官。.

新!!: 武德和刑部郎中 · 查看更多 »

分水县

分水县是今浙江省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一个县,治所位于今浙江省桐庐县西北分水镇。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初置,与桐庐县、建德县同属严州。七年(624年)省入桐庐县。如意元年(692年)复置,更名武盛县,神龙元年(705年)复故名。宝应二年(763年),析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年)省。后屡有置废。 南宋时属建德府,元朝时属建德路。明朝、清朝时属严州府。1958年撤销,并入桐庐县。.

新!!: 武德和分水县 · 查看更多 »

分水镇 (桐庐县)

浙江桐廬縣分水鎮是历史名镇,始建于唐武德4年(公元625年),唐代的状元施东斋曾在此讀書。現全鎮面积299.37平方公里,建成面积4.35平方公里,人口約4萬人,該鎮從1970年代開始發展製筆產業,现已成為制笔之乡,有三百多家制笔工厂。.

新!!: 武德和分水镇 (桐庐县) · 查看更多 »

嘉州 (北周)

嘉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宣政二年(579年)改青州置,治所在平羌县(今四川省乐山市东北)。隋朝大业二年(606年)并入眉州。三年改为眉山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又改为嘉州。治所在龙游县(今乐山市)。仪凤以后,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乐山、峨眉山、夹江、犍为、沐川、马边等市县地。天宝初年,改为犍为郡。乾元初年,复为嘉州。诗人岑参曾为嘉州刺史,时人称为岑嘉州。 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升为嘉定府。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乐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7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9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嘉州 (北周) · 查看更多 »

嵊州 (古代)

嵊州,中国唐朝时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剡县(今浙江省嵊州市南)。辖境约当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武德八年(625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浙江的州 Category:绍兴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嵊州市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嵊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嵐州

岚州,北魏到明朝的州。 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528年),分肆州的秀容县、肆卢县、平寇县和并州阳曲县,设置广州,治所在秀容县(今山西省岚县南古城村)。孝武帝永熙二年(533年),撤广州,设岚州。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楼烦郡。大业八年(612年),以岚城县(今岚县岚城镇)为楼烦郡治。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东会州,武德六年(623年),复为岚州,管理宜芳、静乐、临津三县,治所在宜芳县(改岚城县为宜芳县),天宝元年(742年)到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称楼烦郡。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岚谷县归属于岢岚军。咸平五年(1002年),宪州楼烦县归属岚州。崇宁时,岚州户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口六万六千二百二十四。贡麝香。下领三县:宜芳县、合河县、楼烦县。元朝至元二年,省入管州,至元五年复置岚州,不领县。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岚州为岚县,属太原府岢岚州。.

新!!: 武德和嵐州 · 查看更多 »

單雄信

單雄信(),隋唐時期人,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人。戏曲、小说中隋唐十八好漢之一。.

新!!: 武德和單雄信 · 查看更多 »

周王

周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新!!: 武德和周王 · 查看更多 »

周护

周护(),字善福,华州华阴(陕西华阴县)人,历任唐高宗时期的右武卫、右监门、左武卫、右武侯、左领军、左骁卫大将军,封嘉川郡公。.

新!!: 武德和周护 · 查看更多 »

咸宁县 (唐朝)

咸宁县,中国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咸宁县于唐代天寶年間设置,取“萬國咸寧”之義。民国时期撤销。在历史上长期与长安县两县并列,分治于陕西省关中地区长安(西安)城中,历时一千三百五十余年。.

新!!: 武德和咸宁县 (唐朝) · 查看更多 »

咸陽縣

咸陽縣,中国旧县名。 秦国置县,秦朝时属内史。西汉汉太祖元年(前206年),改咸阳县为新城县,又改为渭城县。《长安志《长安志·卷十三·县三》咸阳县......隋开皇初郡废。九年改泾阳为咸阳。十一年,徒故咸阳城西三里,属雍州,即秦之杜邮也。大业二年,省入泾阳。唐武德元年,复析泾阳、始平置咸阳县,属京兆郡,寄治鲍桥。二年,徒白起堡。六年又徒便桥西北,即今县也。天授二年,武后以其母顺陵在县界,升为赤县。神龙元年,复为畿,今为次畿。》记:隋朝开皇九年(589年),以泾阳县改咸阳县。十一年(591年),县治徒秦咸阳城西三里,属雍州,即秦朝时的杜邮。大业二年(606年),省入泾阳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再以泾阳县、始平县地析置。有望贤宫、便桥、兴宁陵、顺陵,在咸阳原。属京兆郡,寄治鲍桥。二年(619年),徒白起堡。六年(623年),又徒便桥西北,即县治所在。武周天授二年(691年),武则天以其母杨氏的顺陵在县界,升为赤县。神龙元年(705年),复为畿县,后为次畿。 北宋、金朝时,属京兆府。元朝时,属奉元路。明朝洪武初,咸阳县城在渭河北,洪武二年(1369年),徒治于渭南,即明咸阳城,今咸阳市城区。属西安府。清朝时,仍属西安府,评价:冲,繁,难。.

新!!: 武德和咸陽縣 · 查看更多 »

和思皇后

和思皇后赵氏,唐中宗李显第一任妻子,京兆长安人,無子女。.

新!!: 武德和和思皇后 · 查看更多 »

傅奕

傅奕(),相州鄴(今河南安陽)人,一生經歷北周、隋、唐三朝。唐朝初期,傅奕是研究天文與曆法的學者,在當官之前曾做過道士,亦是一位激烈的排佛論者。唐高祖時,官至太史令,力反佛教。.

新!!: 武德和傅奕 · 查看更多 »

唐平蕭銑之戰

唐平蕭銑之戰,中國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軍攻滅長江中游、江南割據勢力蕭銑的一次統一戰爭。是一場著名的江河作戰。 隋末蕭銑趁亂割據在江陵一帶,領土廣大,南到交趾,北到漢水,西達長江三峽,東及九江。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向唐高祖獻上平滅蕭銑的十策,唐高祖採納,任命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李靖為行軍總管,大造戰艦,訓練水軍。唐軍自夔州(今四川奉節東)順江東下,以廬江王李瑗出襄州(今湖北襄陽),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今湖南沅陵),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今漢口),李孝恭李靖乘水漲敵懈、迅速進軍江陵,親率戰艦二千多艘戰船順江而下,直搗腹心,攻克荊門(今湖北宜都西北)、宜都(今屬湖北),進抵夷陵(今湖北宜昌),蕭銑部將文士弘率精兵數萬屯清江(今清江入長江口),前來救援。  赵郡王孝恭帅战舰二千馀艘东下,萧铣以江水方涨,殊不为备;孝恭等拔其荆门、宜都二镇,进至夷陵。铣将文士弘将精兵数万屯清江,癸巳,孝恭击走之,获战舰三百馀艘,杀溺死者万计;追奔至百里洲,士弘收兵复战,又败之,进入北江(按:长江于支江分流,支江,今湖北江陵西支江县)。铣江州(萧铣所置的江州)总管盖彦举以五州来降。    Category:中国水军史 Category:唐朝戰爭.

新!!: 武德和唐平蕭銑之戰 · 查看更多 »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是中国历史学家向达的代表作,最初在民国22年(1933年)由哈佛燕京社出版。.

新!!: 武德和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 查看更多 »

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又称《律疏》,是指唐朝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编定的律文。由长孙无忌等十九人負責编定,永徽四年(653年)頒行。這取代了自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所編定的《武德律》及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所編定的《貞觀律》,成為唐朝法典,且為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法典。 《唐律疏议》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成就,创造性的於律条之後附上注疏,使得「疏在律後,律以疏存」,被认为是中国法制史上之立法典範。由於禮與法在《唐律疏议》裡之完美结合,使得由汉代肇始之「春秋决狱」方法至此終結。 《唐律疏议》精確名称應為《永徽律疏》,《唐律疏议》為後世对其之通称。宋元時稱作《故唐律疏議》。.

新!!: 武德和唐律疏议 · 查看更多 »

唐俭

唐儉(),字茂约,并州晋阳县人。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諡襄,賜陪葬昭陵。.

新!!: 武德和唐俭 · 查看更多 »

唐隆县

唐隆县,唐朝时设置的县。 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州市东南江源镇。属益州。长寿二年(693年)改武隆县。神龙元年(705年)复改唐隆县。先天元年(712年)改唐安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四川古代县份 Category:成都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崇州市.

新!!: 武德和唐隆县 · 查看更多 »

唐滅东、西突厥之戰

唐滅东、西突厥之戰(620年-657年秋痕,《唐与突厥的战争》(中国国学网),2007年2月6日更新),是7世纪唐朝初年时同突厥分裂后的两个汗国东突厥和西突厥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主要的战役和事件有五陇阪之战(624年)、泾阳之战和渭水之盟(626年)、定襄之战(629年)、阴山之战(630年)、庭州之战(651年)、唐灭西突厥之战(657年)等。战争期间,唐朝由开始的安抚和防御转为进攻,加之突厥内部的分裂和内乱,唐朝在薛延陀的帮助下于630年击败东突厥,又于657年彻底击败西突厥,俘虏东突厥頡利可汗和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导致了突厥汗国的灭亡。漠北为薛延陀为占,而唐朝在原东、西突厥其它领地分别设立都督府和都护府。《唐朝的对外战争》(中华历史网),2007年5月27日更新《唐帝国在西北的经营》(汉魂网),2006年5月2日更新.

新!!: 武德和唐滅东、西突厥之戰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武德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唐朝宰相

宰相是中国唐朝一段时期授予一批高級官員的一项半正式官名(此列表也包括武则天年间的宰相,尽管武则天称唐王朝为“周”)。.

新!!: 武德和唐朝宰相 · 查看更多 »

唐朝經濟

唐朝時期的經濟,一般稱為唐代經濟,是指七世紀到十世紀初唐帝國統治的中原、江南、四川與嶺南等地區的經濟發展。一般認為此時期是中國經濟由上古逐漸轉為中世的關鍵時期。.

新!!: 武德和唐朝經濟 · 查看更多 »

唐朝狀元列表

中國科舉狀元全覽請見中國狀元列表。 Category:唐朝人列表 Category:中国状元列表.

新!!: 武德和唐朝狀元列表 · 查看更多 »

儋州 (古代)

儋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五年(622年)改儋耳郡置,治所在义伦县(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旧儋县)。辖境相当今海南省儋州、昌江、东方等市县地。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儋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为昌化军。南宋端平中改为南宁军。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又改南宁军为儋州。1912年废为儋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海南的州 Category:儋州市 Category:东方市 Category:昌江黎族自治县 Category:62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儋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儋耳郡

儋耳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置,漢昭帝時併入珠崖郡。東漢初年復置,尋廢。隋时復置。唐初改為儋州。.

新!!: 武德和儋耳郡 · 查看更多 »

儀州

仪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唐朝初年为辽州,武德八年(625年)改为箕州,先天元年(712年),为避讳皇帝李隆基(基、箕同音),改为仪州。 治所在辽山县(即今山西省左权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和顺、榆社、左权等县地。中和三年(883年)复为辽州。辽州之名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山西的州 Category:晋中行政区划史 Category:71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88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儀州 · 查看更多 »

冀州 (古代)

冀州,中国古代的州,辖境在今河北省。 西汉武帝时,置冀州刺史部。其后辖境变化。 唐朝时,治所本在信都县,武德六年(623年),徙治下博县,贞观元年(627年)复故治。龙朔二年(662年)更名魏州,咸亨三年(672年),复故名。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信都郡,后复为冀州。土贡:绢、绵。户十一万三千八百八十五,口八十三万五百二十。下辖九县:信都县,南宫县、堂阳县、枣强县、武邑县、衡水县、阜城县、蓚县、武强县。 明朝时属真定府,洪武二年(1369年),州治信都县省入冀州。下领四县:南宫县、新河县、枣强县、武邑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冀州直隶州。.

新!!: 武德和冀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商州 (北周)

商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洛州置,治所在上洛县(今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上洛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商州。天宝、至德时复为上洛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商州。唐朝时,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南,柞水、镇安以东,商南以西和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地。 北宋时,属陕西路,后属永兴军路。崇宁时户七万三千一百二十九,口一十六万二千五百三十四。贡麝香、枳壳实。下领五县:上洛县、商洛县、洛南县、丰阳县、上津县。 明朝洪武年间降为县,成化时复升州,同时以商县的层峰驿置商南县。下领四县:商南县、雒南县、山阳县、镇安县,属西安府。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商州直隸州。辛亥革命后,于1913年废为商县。.

新!!: 武德和商州 (北周) · 查看更多 »

商丘市

商丘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部。东界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南邻周口市与安徽省亳州市,西接开封市,北临山东省菏泽市。地处黄河与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惠济河、大沙河、包河、沱河、浍河等流经。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人口727.39万。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火文化的发源地,商人、商业、商文化“三商”之源。交通发达,陇海铁路和京九铁路在此交汇。.

新!!: 武德和商丘市 · 查看更多 »

商洛市

商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因境内商山、洛水而得名。地处陕西省东南部。.

新!!: 武德和商洛市 · 查看更多 »

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雍州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栎阳街道)人。唐初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参与者。.

新!!: 武德和公孙武达 · 查看更多 »

六月初四

六月初四,农历六月第四天。.

新!!: 武德和六月初四 · 查看更多 »

兰州 (隋朝)

兰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兰州市。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因金城郡城南有皋兰山,改金城郡为兰州,置兰州总管府,治所在子城縣(后改為金城縣、五泉縣,今甘肃省兰州市)。大业三年(607年),改兰州为金城郡。管理今蘭州市、臨洮縣等地。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兰州。轄境相當於今蘭州市附近。天寶、至德年間一度改為金城郡。宝应元年(762年),兰州被吐蕃所占。大中二年(848年),张义潮收复陇右十一州,不久又被党项族占据。 北宋元豐年間,恢復蘭州,管理今蘭州市、榆中縣等地。元朝屬於陕西行省。明代洪武年間為蘭縣。成化年間恢復蘭州,不轄縣,属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兰州隶属临洮府,兰州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定于兰州,兰州自此成为甘肃的政治中心。乾隆三年(1738年),临洮府治由狄道移至兰州,改称兰州府;設皋蘭县為治所,管理今蘭州市、榆中縣、臨洮縣、靖遠縣、渭源縣、臨夏市。.

新!!: 武德和兰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兰州市

兰州市,简称兰,别称金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省会,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有包兰铁路、兰新铁路、兰青铁路、陇海铁路、兰渝铁路交汇于此。.

新!!: 武德和兰州市 · 查看更多 »

兰州都督府

兰州都督府,唐武德八年(625年)置,驻兰州(今甘肃兰州市)。督兰、河、鄯、廓等州,相当今甘肃省乌鞘岭以南、白龙江以北及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的庄浪河、洮河、大夏河、湟水、黄河等流域。显庆元年(656年)废。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甘肃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青海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兰州都督府 · 查看更多 »

元仲文

元仲文(),洛州人,追尊魏平文帝拓跋郁律后裔,唐朝将领。 武德九年(626年)十月,唐太宗赐其食实封四百户。《旧唐书》卷五十七《新唐书》卷八十八 元仲文最后官至右监门将军,封河南县公。死后,陪葬昭陵。 唐德宗年间,绘图凌烟阁。.

新!!: 武德和元仲文 · 查看更多 »

元贞皇后

元贞皇后,独孤氏,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北周太保、大宗伯、卫国公独孤信第四女,隋朝皇后独孤伽罗的姐姐,獨孤羅、北周明敬皇后的妹妹。.

新!!: 武德和元贞皇后 · 查看更多 »

先天之變

先天之變,又稱先天政變,是唐玄宗時代的一場政變。先天二年(713年)即位不久的唐玄宗宣稱太平公主準備叛變,所以起兵殺盡了太平公主諸黨羽,並賜死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死後,李唐政權宣告穩定,唐玄宗開啟了開元之治,也結束了從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近百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以及结束武则天以来后宫掌权五十餘年的局面。.

新!!: 武德和先天之變 · 查看更多 »

兵部司

兵部司,兵部官署名称。 隋朝始置兵部司,为兵部四司之一,设兵部侍郎、兵部員外郎各一员。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兵曹郎、兵曹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兵部郎中、兵部员外郎的旧名。兵部郎中从五品上,兵部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兵马名籍和武官选授,兵戎调遣。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戎司,正副官员改为司戎大夫、司戎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兵部司的旧名。光宅元年(684年)改为夏官司,正副官员改为夏官郎中、夏官员外郎。神龙元年(705年),恢复兵部司的旧名。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武部司,正副官员改为武部郎中、武部员外郎。至德二载(757年),恢复兵部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宋朝作为直属兵部的郎中、员外郎,不设兵部司。.

新!!: 武德和兵部司 · 查看更多 »

兵部員外郎

兵部员外郎,兵部的属官。.

新!!: 武德和兵部員外郎 · 查看更多 »

兵部郎中

兵部郎中,兵部的属官。.

新!!: 武德和兵部郎中 · 查看更多 »

充州 (武德)

充州,中国唐朝设置的州。 武德三年(620年),以牂牁蛮别部置,治所在今贵州省石阡县西南。属黔中道。辖境相当今贵州省江口、岑巩、三穗、镇远、施秉、余庆、石阡等县地。南宋后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贵州的州 Category:黔东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铜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遵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充州 (武德) · 查看更多 »

光州

光州,中国古代的州。 始建于南朝梁年间,治所在光城县(今河南光山县)。唐朝太极元年(712年)移治定城县(今河南潢川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地。因濒淮河上游,自古为南北兵争之地。南宋在此置榷场,与金贸易。明朝辖境扩大至今息县。清朝雍正二年(1913年)升格为直隶州。民国二年,废州设道,光州直隶州改为豫南道(民国三年改为汝阳道),州治更名潢川县,因潢河(淮河支流)穿城而过而得名。光州下辖光山县(今光山县、新县),固始县(今固始县、淮滨县南部),商城县,息县(今息县、淮滨县西部)。近年,因潢川县、光山县施行一体化同城战略, 光州小商品商业发达,素有豫南小苏州、小汉口之称。.

新!!: 武德和光州 · 查看更多 »

光懿皇后 (唐懿祖)

光懿皇后,贾氏,嫁给北魏的幢主李天锡、生下儿子李虎。武德元年(618年),李虎的孙子李渊建立唐朝,六月廿二,追谥高祖父李天锡为懿王。咸亨五年(674年)八月十五,唐高宗追谥李天锡为唐懿祖光皇帝,贾氏为光懿皇后。.

新!!: 武德和光懿皇后 (唐懿祖) · 查看更多 »

剡县

县,中国古县名。 西汉时置,治所在今浙江省嵊州市西南。三国吴移今嵊州市。唐朝武德四年(621年)至八年为嵊州治。五代吴越改名赡县,北宋初复旧。宣和三年(1121年)以剡字两火一刀,有兵火象改名嵊县。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东吴县份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南朝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吴越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浙江古代县份 Category:绍兴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嵊州市 Category:112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剡县 · 查看更多 »

勤州

勤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旋废。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又置。长安中又废。开元十八年(730年)复置,治所在富林县(今广东省云浮市西南)。天宝、至德曾改为云浮郡。乾元元年(758年)移治铜陵县(今广东省阳春市东北)。辖境相当今广东省云浮市南部及阳春市北部地。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云浮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阳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97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勤州 · 查看更多 »

四祖寺塔

四祖寺塔位于中国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四祖寺村,于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祖寺是唐初禅宗四祖道信的道场,始建于唐武德七年(624年),明正德、万历及清同治年间多次重建,现存毗卢塔、众生塔、衣钵塔、灵润桥、四祖殿、蕉云阁及多方摩崖石刻。 毗卢塔又称慈云塔、真身塔,建于唐永徽二年(651年),道信圆寂于此,为方形单层仿木结构砖塔,高11.34米。 众生塔又称鲁班塔、鲁班亭,建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为六角单檐攒尖顶仿木结构石塔,高8米。 衣钵塔建于宋代,四边形塔基,六角形须弥座,宝珠塔刹,高3.17米。.

新!!: 武德和四祖寺塔 · 查看更多 »

犍州 (四川)

犍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洪雅县(今四川省洪雅县西)。初属嘉州。武德二年属眉州。贞观元年(627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眉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犍州 (四川) · 查看更多 »

状元

元是中國、朝鮮、越南科举制度中的最高榮譽,是在最後一關考試(唐朝時的省試,宋以後的殿试)中,得到進士第一名的名稱。狀元亦稱鼎元、殿元。文科的是文狀元、另外武举中的第一名,称为武状元。 中國乃至东亚科舉史上的第一位狀元是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科舉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則是越南阮朝於1919年舉行、東亞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之進士第一名阮豐貽。 狀元這名稱跟榜眼、探花一樣世稱“三鼎甲”,其實都是社會上習慣使用的稱呼。在公家正式發佈的「金榜」之上,只會稱狀元為「一甲第一名」。榜眼則「一甲第二名」,探花是「一甲第三名」。而越南在陳朝之前一甲第一名還沒有確立“狀元”名號,沒有固定稱呼,今天越南人稱為“首科”,意為第一名。.

新!!: 武德和状元 · 查看更多 »

皇泰

皇泰(618年五月—619年四月):隋朝政权杨侗的年号,歷時近1年。 隋炀帝驾崩消息传到东都后杨侗即位,改元。.

新!!: 武德和皇泰 · 查看更多 »

矩州

矩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今贵州省贵阳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贵阳市及清镇、龙里、修文等市县部分地区。1126年后废弃。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贵州的州 Category:贵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黔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矩州 · 查看更多 »

石州 (北周)

石州是中國南北朝到明朝的一个州。 南北朝時北齐設置西汾州,577年,北周灭北齐,改称石州。治所在离石县。607年,隋朝郡制施行,石州改为離石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为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石州。旧领五县,户三千七百五十八,口一万七千四百二。天宝时,户一万四千二百九十四,口六万六千九百三十五。领离石县、平夷县、定胡县、临泉县、方山县。地處三川河、湫水河流域。 元代屬冀寧路。明代屬太原府。洪武初废州治离石县,改为散州。隆慶元年更名永宁州,万历二十三年五月(1595年)屬汾州府。.

新!!: 武德和石州 (北周) · 查看更多 »

玄壇真君

壇真君,全稱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道教神祇,相傳姓趙,名朗,字公明,以字行,也有人稱其為趙玄壇、趙光明,「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有護法神之意,是四大護法元帥之一,故又稱玄壇元帥,善使鐵鞭,並以神虎為座騎。 民間相傳趙公明為「武財神」,居五路財神之首,為天官中路元帥,因玄壇真君統領「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四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故成為財神。不少人會將趙公明與其四位部下,合稱五路財神,希望祂們可以為信徒帶來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與中央五個方位的財運。客家人則稱之為銀主公王。 臺灣民間信仰之中,玄壇真君與福德正神(土地公),是公司、商社的財神與守護神祇,習俗滲透至今,定正月初五開工日(即玄壇真君巡遊人間之日),十二月十六尾牙日(即土地神年終的牙祭日,商家或機關在此日宴請員工)。 同時,玄壇真君為三十六官將或四大元帥之一。.

新!!: 武德和玄壇真君 · 查看更多 »

玄奘

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人,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譯經師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識宗创始人,師承那蘭陀寺的戒賢大師,並靠雙腳行遍古老印度。他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游记》中心人物唐三藏(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師是中國四大翻譯家之一,其弟子將其口述之《大唐西域記》,書寫為書,呈給唐朝之唐太宗。.

新!!: 武德和玄奘 · 查看更多 »

玄州

玄州,北周、隋朝、唐朝设置的州。 北周改安州为玄州,治所在燕乐县(今北京市密云县燕落村)。開皇6年(586年),隋朝玄州治无终县(今天津市蓟县)。開皇18年(598年),隋朝旧玄州地(密云)新設檀州。大業3年(607年),郡制施行,玄州改称漁陽郡,下轄無終县。唐朝武德二年(619年)改渔阳郡置玄州,故城在今北京市通州区区东8里之故城村。贞观元年(627年)省归幽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北京的州 Category:天津的州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玄州 · 查看更多 »

玄甲軍

軍,是唐朝李世民成立的一支部隊。這支軍隊為他贏得「天可汗」的稱號。.

新!!: 武德和玄甲軍 · 查看更多 »

玄武门 (太极宫)

武门,隋唐长安宫城北面正门之名。 玄武门建于隋朝。为大兴宫城正北门,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城区旧城北部。唐朝为长安太极宫北面中门,位于宫城北面中部偏西。中国古代以青龙代表东方,朱雀代表南方,白虎代表西方,玄武代表北方。唐代都城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因此被命名为玄武门。玄武门地据龙首原高坡,北临西内苑,前俯宫城,为控制太极宫的制高点。门上建有楼观。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日,秦王李世民伏兵于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迫使高祖交出政权,即“玄武门之变”。唐初诸帝常于此门大射、赐宴与观百戏。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八月,太子李重俊欲诛韦后攻入西内,兵围玄武门楼失败后,改门名为神武门,楼名为制胜楼。 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自强西路的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与宁西宾馆之间,尚存太极宫玄武门遗址。遗址尚保存有巨大的夯土台基,有铁栅栏包围保护。.

新!!: 武德和玄武门 (太极宫) · 查看更多 »

玄武门之变

武門之變是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由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集團在唐朝首都長安城(今陜西省西安市)太極宫的北宫門——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變。李世民杀死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成为皇太子並掌握京師兵權,不久之後李渊即為時勢所迫而禪讓,同年八月初九甲子日(陽曆9月4日)世民继承帝位,是为唐太宗。.

新!!: 武德和玄武门之变 · 查看更多 »

玉华宫遗址

玉华宫位于今中国陕西省铜川市,是唐朝初期兴建的“离宫”之一。始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五月,原名“仁智宫”。建筑范围仅限于当时的凤凰谷。”唐太宗时在原仁智宫的基础上继续扩建。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完成。其规模宏伟。据《册府元龟》记载:“太宗建玉华宫既成,正门谓之南凤门,殿覆瓦,外皆葺之以茅,帝之意在清凉,务从俭约。”同时,还在珊瑚谷建有“别殿”,其北兰芝谷建肃成殿,后改为寺。除此以外,唐太宗还令王孝积于显道门内建紫微殿十三间。” 玉华宫建成后,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二月前往巡游,并作玉华宫铭,还令皇太子李治奉和。同年五月,令方士那罗迩娑婆在此造“延年”之药。六至八月,唐太宗曾在玉华殿召见玄奘,询问译经情况,又令上官仪宣读“大唐三藏圣教序”,借以宣扬佛教。”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改宫为寺,称“玉华寺”。显庆四年(659年)十月,玄奘由长安慈恩寺移居玉华寺翻译佛经。玄奘对玉华寺环境十分赞赏,曾对僧众说:“向在京师,诸缘牵乱,岂有了时,今得终讫。” 其后玉华宫逐渐衰微,到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5年)这里已成为废墟。杜甫诗句“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阴房鬼火青,坏道哀湍泻,万籁真笙芋,秋色正潇洒。美人为黄土,况乃粉黛假,当时侍金吾,故物独石马。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冉冉征途间,谁是年长者”,反映了宫殿废弃后的荒凉景象。.

新!!: 武德和玉华宫遗址 · 查看更多 »

王女节

王女节(),字修仪,临沂琅耶人,陳义阳王、唐江国忠惠公陈叔达之夫人,唐朝封为江国夫人。.

新!!: 武德和王女节 · 查看更多 »

王伯当

王伯当(),隋朝末年济阳县(今河南兰考)人,隋末民变的起义领袖,瓦岗军名将。.

新!!: 武德和王伯当 · 查看更多 »

王绩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隋末唐初绛州龙门县(治所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初唐诗人。其生卒年月历来有多种说法,通常的说法为585年-644年。 初唐的三十余年,诗坛上仍旧弥漫着梁陈余风,只有王绩在追踪晋宋间独来独往因而不免寂寞的陶渊明。他以此为后世称赞。.

新!!: 武德和王绩 · 查看更多 »

王薄

王薄(),隋朝末期民變領袖之一。齊郡鄒平(今山东省内)人。.

新!!: 武德和王薄 · 查看更多 »

王雄诞

王雄诞(),曹州济阴人。隋唐初武将。 有臂力,多智谋,是隋末民变领袖杜伏威的養子,号为骠骑将军。杜伏威有养子三十人,同衣食,只有阚棱、王雄诞知名。雄诞因年紀比阚棱小,故军中称阚棱为大将军,称雄诞为小将军。武德二年(619年)杜伏威归顺唐朝,而在其后,王雄诞以前后功授歙州总管,封宜春郡公。武德四年(621年),徵討李子通於杭州,生擒之。《新唐书》,杜伏威使其将王雄诞击李子通,子通以精兵守独松岭。雄诞遣其裨将陈当将千馀人,乘高据险以逼之,多张旗帜,夜则缚炬火于树,布满山泽。子通惧,烧营走保杭州;雄诞追击之,又败之于城下。庚寅,子通穷蹙请降。伏威执子通并其左仆射乐伯通送长安;上释之。武德五年(622年),秦王李世民鎮壓河北劉黑闥、徐圓朗,連下十餘城,淮北震動,七月,召杜伏威入朝,臨行前以輔公祏留守丹陽,將兵權交給右將軍王雄誕,輔公祏心生不滿。輔公祏遂殺王雄誕造反。唐高祖嘉奖其节,命其子王果袭封宜春郡公。唐太宗即位,追赠左卫大将军、越州都督,谥曰忠。.

新!!: 武德和王雄诞 · 查看更多 »

王戎 (唐朝)

王戎,隋朝末年唐朝初年楚帝林士弘的部下。 大业十三年(617年),林士弘自称皇帝,国号楚,建元太平,以王戎为司空。武德五年(622年)林士弘派他弟弟鄱阳王林药师攻打循州(今广东省惠州市东),唐朝循州刺史杨世略斩杀林药师。王戎以南昌州(今江西省永修县西北)投降唐朝,拜为南昌州总管、刺史。林士弘於十月廿一日,也请求投降。随即又逃入安成的山洞,王戎于是召林士弘藏在家中,招揽旧兵,更谋作乱。林士弘死後,他的部下便散去。武德六年(623年)四月,张善安攻陷孙州(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长堎镇),捉住总管王戎后撤军。.

新!!: 武德和王戎 (唐朝) · 查看更多 »

王摩沙

王摩沙,巂州(今四川西昌)人。唐朝武德六年正月壬午(623年2月10日),王摩沙起兵,自称元帅,改年号为进通,唐高祖派遣骠骑将军卫彦去讨伐他。.

新!!: 武德和王摩沙 · 查看更多 »

王才人 (唐高祖)

王才人(),唐朝妃嬪,出自太原王氏,唐高祖李渊的才人。 她的曾祖父为北周武安郡公、熊州穀州刺史、延安郡总管王震,祖父王祥是北周隆康郡公、殿中将军、骠骑大将军,父亲王静是隋朝朝散大夫。隋文帝开皇十六年王氏出生,王氏选入唐高祖后宫,被封为才人,生高祖十二子李元则。武德四年(621年),李元则封荆王。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李元则封彭王。二月二十日,唐太宗尊王才人为彭国太妃。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李元则薨。龙朔二年八月十三日(662年9月30日)后,彭国太妃王氏在雍州长安县新昌乡去世,年六十七岁。由司宗少卿监护,十一月初五,陪葬唐献陵。.

新!!: 武德和王才人 (唐高祖) · 查看更多 »

王晊

王晊,唐朝初年太子(李建成)率更丞。 王晊被秦王李世民收買。當時,突厥入侵,唐高祖派李元吉率領秦王府的將領出征。在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他偷偷到秦王面前,告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計劃。说李建成打算与秦王在昆明池为李元吉饯行,让勇士刺杀秦王,上奏父親李淵说秦王暴病身亡,讓皇帝把国事托给太子。讓李元吉把尉迟敬德悉数活埋。此事之後,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新!!: 武德和王晊 · 查看更多 »

灵山伊斯兰教圣墓

灵山伊斯兰教圣墓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灵山南麓,1963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明代何乔远在《闽书·卷七·方域志·灵山》所载,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的两位弟子(后世尊称为三贤、四贤)到泉州传教,死后葬于灵山。后世尊称三贤、四贤墓为圣墓。两墓紧邻,东西并列,坐北朝南,墓盖用花岗岩制造,高0.6米。两墓之上是1962年重建的一座石亭,四圆柱,歇山顶。幕后北、东、西三面建有石构回廊,长11米,进深1.04米。廊内有石碑多通,正中石碑立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阿拉伯文,记述三贤四贤事迹。右侧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立行香纪事碑,刻有“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祐。”此外还有多通清代的重修圣墓纪事碑。 圣墓东侧曾是泉州的穆斯林公墓,其中明代丁氏回族墓群(陈埭丁氏祖墓群)规模较大,已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承天寺祖师塔墓。.

新!!: 武德和灵山伊斯兰教圣墓 · 查看更多 »

灵州之战 (622年)

灵州之战,武德五年(622年),灵州总管李道宗击败梁师都之弟梁洛仁所引的突厥兵,并将突厥郁射设赶出五原(今陕西定边)的作战。 唐高祖武德五年,梁师都派他的弟弟梁洛仁带领几万突厥兵包围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李道宗据城固守,乘隙出击,大败东突厥军。当时梁师都与突厥勾结。突厥派郁射设进驻五原故地,李道宗率军将郁射设赶出五原,向北开拓疆土千余里。李道宗据城固守,待敌懈怠,一举击败强敌,为唐朝开土一千余里,因功被封为任城郡王。.

新!!: 武德和灵州之战 (622年) · 查看更多 »

灵严寺 (北京)

灵严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齐家庄村,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新!!: 武德和灵严寺 (北京) · 查看更多 »

琅邪郡

琅邪郡,又作琅琊郡,琅玡郡,中国古代的郡。在今山东省东南和江苏省东北部地区。.

新!!: 武德和琅邪郡 · 查看更多 »

睦州 (仁寿)

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仁寿三年(603年)置,治所在新安县(大业初改雉山县,后改为清溪县,今浙江省淳安县西南)。大业(605年—618年)初年改为遂安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睦州。七年改为东睦州,八年复旧。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移治建德县(今浙江省建德市东北)。辖境约当今浙江省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地。户五万四千九百六十一,口三十八万二千五百六十三。下辖六县:建德县、清溪县、寿昌县、桐庐县、分水县、遂安县。 天宝、至德时曾改为新定郡。北宋末年,方腊在此起义,宣和三年(1121年)平定,奉敕改名严州。.

新!!: 武德和睦州 (仁寿) · 查看更多 »

磁州

磁州,又作慈州、礠州,中国古代的州。.

新!!: 武德和磁州 · 查看更多 »

礼山县 (隋朝)

山县,中国古县名。 北魏时析永阳县置东隋县(又称东随县)。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为礼山县,以县境的礼山为名。何时废除不详。属义阳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应山县,置应州,再度析置礼山县。武德八年废应州,省礼山县,以应山县属安州。.

新!!: 武德和礼山县 (隋朝) · 查看更多 »

礼部司

部司,礼部官署名称。 隋朝始置禮部司,为禮部四司之一,设禮部侍郎一员主管禮部司,开皇六年(586年)再设禮部員外郎一员。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仪曹郎、仪曹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礼部郎中、礼部员外郎的旧名。礼部郎中从五品上,礼部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礼乐、学校、仪式、制度、衣冠、符印、表疏、册命、祥瑞、铺设、丧葬。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礼司,正副官员改为司礼大夫、司礼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礼部司的旧名。光宅元年(684年)改为春官司,正副官员改为春官郎中、春官员外郎。神龙元年(705年),恢复礼部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宋朝作为直属礼部的郎中、员外郎,不设礼部司。.

新!!: 武德和礼部司 · 查看更多 »

神山县 (唐朝)

神山县,中國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浮山县置,治所在今山西省浮山县东南,属晋州。後唐時徙治今浮山县但所属不改。北宋时属平阳府。至金朝大定七年(1167年)复改為浮山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金朝县份 Category:山西古代县份 Category:临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浮山县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6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神山县 (唐朝) · 查看更多 »

神乌县

神乌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置,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市。为凉州治所。贞观元年(627年)废。总章元年(668年)复置,改名武威县。神龙元年(705年)复改武威县,后又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甘肃古代县份 Category:武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神乌县 · 查看更多 »

神秀

(606年-706年),禪宗大師,俗姓李氏,洛阳尉氏人,生於隋末,少時博覽經史,聰敏多聞,佛教禪宗五祖弘忍首座弟子,為汉传佛教禅宗的北宗开创者。其教義傳遍西京長安、東京洛邑,並曾獲得武后、中宗、睿宗三帝之皈依,有「二京法主、三君帝師」之尊號,谥大通禅师,當時與其同修惠能分庭抗禮,有南能北秀之稱。.

新!!: 武德和神秀 · 查看更多 »

祝其县

祝其县,中国古县名。 西汉置,治所在今江苏省赣榆县西北。属东海郡。南朝宋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又改新乐县置,八年(625年)并入怀仁县。.

新!!: 武德和祝其县 · 查看更多 »

祠部司

部司,礼部官署名称。 魏晋南北朝置祠部郎曹,长官为祠部郎(祠部郎中),隶属祠部尚书,掌管参议、制定郊祀宗庙礼仪制度。祠部曹分为祠部、仪曹二个郎曹。北齐祠部郎曹专管祠祀医药、死丧赠赐,祠部曹分为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个郎曹。 隋朝改为祠部司,为礼部四司第二司,设祠部侍郎从五品、祠部员外郎。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祠部郎、祠部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祠部郎中、祠部员外郎的旧名。祠部郎中从五品上,祠部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祝、医药、僧尼簿籍和有关事务。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禋司,正副官员改为司禋大夫、司禋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祠部司的旧名。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司禋司(职祠司),正副官员改为司禋郎中(职祠郎中)、司禋员外郎(职祠员外郎)。至德二载(757年),恢复祠部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设判祠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管理祠祭、国忌、休假日期、僧尼、道士、女冠、童行名籍,颁发度牒。祠部郎中为五品寄禄官,祠部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祠部郎中从六品、祠部员外郎正七品,管理全国祀典、道释、祠庙、医药政令,兼领医官磨勘、医生试补。建炎三年(1129年),兼领膳部司,隆兴元年(1163年)祠部司省并。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祠部,设祠部郎中正五品一人、祠部员外郎从五品一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祠部改为祠祭清吏司。.

新!!: 武德和祠部司 · 查看更多 »

福州历史年表

这是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有关的历史年表。 具体参见:福州历史.

新!!: 武德和福州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新!!: 武德和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福清县

福清縣为中国旧县名,在今天的福建省福清市。始建于五代十国闽龙启元年(933年)。.

新!!: 武德和福清县 · 查看更多 »

福清市

福清市(闽东语:Hók-chiăng-chê)位于福建东部沿海,为中国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福州市代管,简称“融”,因城南玉融山而得名。 福清市为中国极具实力的县市之一,为首批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村镇建设试点县市”,综合竞争力福建省各县(市)的第二位,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列第廿八位。.

新!!: 武德和福清市 · 查看更多 »

禮部員外郎

部员外郎,禮部的属官。.

新!!: 武德和禮部員外郎 · 查看更多 »

禮部郎中

部郎中,禮部的属官。.

新!!: 武德和禮部郎中 · 查看更多 »

离石郡

离石郡,中国古代的郡。 北周改怀政郡置,治所在离石县(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隋朝开皇初年省。大业初年,改石州为离石郡,仍治离石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临县、方山、吕梁、柳林、中阳等市县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改为石州。.

新!!: 武德和离石郡 · 查看更多 »

租庸調制

租庸调制,唐朝一度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穀物、布疋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租庸调定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破坏,租庸调法则失败,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併,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又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使农民无力负担,大多逃亡。安史之乱后,朝廷负担遽增。唐德宗年间,改行杨炎的两税法,以征收银钱为主。.

新!!: 武德和租庸調制 · 查看更多 »

秦州都督府

秦州都督府,唐朝时设置的都督府。 武德二年(619年)于秦州置总管府,管秦、渭、岷、洮、叠、文、武、成、康、兰、宕、扶等十二州,相当今河西走廊以南甘肃省大部。后称都督府。贞观十三年(639年)督秦、成,渭、武四州,相当今甘肃省定西、会宁、庄浪、张家川等市县以南,清水、成县等县以西,康县、陇南等县市以北,渭源、漳县、礼县等县以东地区。开元、天宝年间领有内迁的马邑州及党项州等。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甘肃古代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秦州都督府 · 查看更多 »

秦兴

兴(617年四月—618年十一月,误作泰兴):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領袖,秦政權薛擧的年号,歷時一年餘。 秦兴二年八月薛仁果沿用。.

新!!: 武德和秦兴 · 查看更多 »

秦琼

(),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

新!!: 武德和秦琼 · 查看更多 »

秦爱

爱()字季养,齐郡历城(山东历城)人。唐朝大将秦叔宝之父。 1995年初,在济南市经七路小纬六路银行宿舍楼施工中,发现一座石室墓葬。出土残损彩陶俑数件及碑形墓志铭一块。墓主人秦爱,是唐朝开国名将秦琼的父亲。 墓志铭记载:秦爱祖父秦孝达,为魏广年县令。父秦方太,北齐文襄帝次子广宁王高孝珩的王府记室。秦爱则担任过齐咸阳王斛律明月之子斛律武都幕府中的录事参军,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后,秦爱乃告归乡里,历经北周、隋两朝。隋大业十年十一月廿一日(公历614年12月27日)终于齐州历城县怀智里宅,春秋六十九。武德八年,皇帝下诏追赠上轻车都尉(勋官名,比正四品)。贞观元年十一月唐太宗下诏再次追赠为持节瀛州诸军事、瀛州刺史。贞观二年正月十三日改葬于齐州历城县怀智里(即今经七路小纬六路一带)。.

新!!: 武德和秦爱 · 查看更多 »

秋浦县

秋浦县,中国古县名。在今安徽省池州市境内。 隋朝开皇十九年(599年)置,治所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西,属宣州。因秋浦水得名。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秋浦县和南陵县设置池州,贞观元年(627年)裁撤池州,两县再归宣州。永泰元年(765年),秋浦县、青阳县和至德县再置池州。 五代十国杨吴顺义六年(926年),改名贵池县(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1914年改建德县又置秋浦县,治所在秋浦(今安徽东至县东北秋浦镇)。1932年更名至德县。1959年至德县又与东流县合并,设置东至县。.

新!!: 武德和秋浦县 · 查看更多 »

稠城街道

是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是义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面积52.96平方公里,人口30万,下辖13个社区居委会。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为乌伤县治,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稠州,得名稠城。1950年,稠城镇人民政府成立,2001年3月,成立稠城街道。 2014年9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调整稠城街道管辖范围,增设福田街道。调整后,稠城街道辖通惠、胜利、江滨、雪峰、词林、向阳、下车门、市场、孝子祠、绣湖、宾王、银苑、车站13个社区,办事处驻宾王路223号。.

新!!: 武德和稠城街道 · 查看更多 »

稠州

稠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析婺州置,治所在乌伤县(今浙江省义乌市)。辖乌伤县和华川县。武德七年(624年)州废,两县合并为义乌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浙江的州 Category:金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义乌市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稠州 · 查看更多 »

程咬金

程咬金(),本名知節,字义贞,唐朝大将,济州东阿斑鸠店人(今属山东省东平县),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十九。在民间故事程咬金是一员福将,其三板斧相当厉害,但實際上,一生並無以板斧為武器,而用槊。.

新!!: 武德和程咬金 · 查看更多 »

突地稽

突地稽,隋朝末年靺鞨首领。隋炀帝即位初,首领突地稽率部千余户降,移居营州(今辽宁朝阳)。隋炀帝授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辽西太守。唐高祖武德初年,遣间使朝贡,唐高祖以其部落置燕州,以突地稽为燕州总管。刘黑闼叛唐,突地稽率所部赴定州,遣使到秦王李世民,处请受李世民节度。突地稽以战功,被封蓍国公。唐朝徙其部落于幽州的昌平城。在高开道引突厥攻幽州时,突地稽率兵大破高开道。贞观初,拜突地稽为右卫将军,赐姓李氏,不久去世。有子李谨行。 Category:靺鞨人 T T Category:唐朝國公 Category:唐朝右卫将军.

新!!: 武德和突地稽 · 查看更多 »

窦建德

建德(),中国隋末民變軍领袖之一。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決定性的虎牢之戰中敗於李世民之手,被俘後遭斬首於長安。.

新!!: 武德和窦建德 · 查看更多 »

窦毅

毅(),字天武,北周驸马,北朝、隋朝时官员。唐高祖李渊的岳父。 父窦岳早逝。窦毅功勋卓著后,追赠大将军、冀州刺史。窦毅深沉有器度,事亲以孝闻。北魏孝武帝初,以员外散骑侍郎入仕。当时权臣高欢擅权,窦毅慨然有殉主之志。534年孝武西迁,遂从入关,封奉高县子,食邑六百户,除符玺郎。从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皆有功。拜右将军、太中大夫,进为侯爵,增邑一千户。累迁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西魏废帝二年(552年),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进爵安武县公,增邑一千四百户。西魏恭帝元年(554年),进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改封永安县公,出为豳州刺史。 557年,周孝闵帝登基,北周建国,窦毅进爵神武郡公,增食邑,共计五千户。保定三年(563年),出征还朝,治左宫伯,转小宗伯,寻拜大将军。时出使突厥,朝议嘉奖,别封成都县公,食邑一千户,进位柱国。出为同州刺史,迁蒲州总管。徙金州总管,加授上柱国,入为大司马。隋朝开皇初年,拜定州总管。累居藩镇,--得民和。开皇二年(582年),逝世于州,年六十四。追赠襄郢等六州刺史,谥曰肃。 窦毅性温和,每以谨慎自守,娶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女襄阳公主。第二女窦氏,即太穆皇后。唐朝武德元年(618年),诏赠司空、总管荆郢硖夔复沔岳沅沣鄂十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封杞国公。.

新!!: 武德和窦毅 · 查看更多 »

端州 (古代)

端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置,治所在高要县(今广东省肇庆市)。因境内端溪得名。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信安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名端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高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端州。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肇庆、高要、高明等市县地。此地产端砚闻名。刘禹锡《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诗:“端州石砚人问重。” 北宋时,包有今四会、广宁等市县地。重和元年(1118年)升为肇庆府。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肇庆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佛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1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端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端砚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产自广东肇庆市。肇庆古称端州,所产的砚台因此叫“端砚”,最早产于唐代武德年间(618年-626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端砚以石色青紫带圆形青绿色石眼的为最上。肇庆七星岩出产纯白色的白砚,滑如玉,磨墨无声,也是上品。上好的端砚不但美观,而且能“发墨”,墨色光亮如漆,能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乾。宋代皇帝多次頒布不準廣東官員擅自帶端硯進京的詔諭,可見其老坑名品珍貴為世罕有。 端砚的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 武德和端砚 · 查看更多 »

竹箦镇

竹箦镇,是下辖的一个镇,位于溧阳市北部,全镇总面积为183.6平方公里,人口6.26万人(2013年),辖2个社区和18个行政村。.

新!!: 武德和竹箦镇 · 查看更多 »

竇德明

德明,唐代外戚、将领。出自河南窦氏。太穆皇后哥哥窦照之孙,曾祖父就是唐太宗的外祖父竇毅。他的父亲钜鹿郡公窦彦,为隋朝西平郡郡守。 窦德明年少时,以陈留王李孝逸为师,通文史,兼知武事。在隋朝以战功擢升为齐王府属。李渊起兵,围攻长安,李渊的亲族李孝基、李神符、李道宗被隋朝捕拿入狱。隋朝西京留守卫文升想要杀死他们,被窦德明劝阻。李渊入长安,窦德明不提此事,人们称他不居功。唐高祖武德初年,拜考功郎中。从秦王李世民击王世充,有战功,封显武男。贞观初年历任常州、爱州二州刺史。子钜鹿郡公窦知敬、孙窦思泰。弟弟窦德素(其子窦怀悊)、窦德冲、窦德玄(其子竇懷貞)、窦德远、窦德洽。.

新!!: 武德和竇德明 · 查看更多 »

筠州 (唐朝)

筠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七年(624年),改米州置,治所在高安县(今江西省高安市)。“以地产置,治高安县(今江西省高安市)。“以地产筠篁为名”(《太平寰宇记》)。次年废。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复置。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高安、宜丰、上高、樟树、万载等市县地。北宋时,分樟树市置临江军,割万载县属袁州,辖境缩小,属江南西路。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避理宗赵昀讳,改名瑞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南唐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宜春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筠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管州 (唐朝)

管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以楼烦郡改置,治所在静乐县(今属山西省)。五年改名曰北管州,六年省。金朝天德三年(1151年)复置管州,治所仍在静乐县。辖境相当今静乐县。元朝时,省静乐县入管州。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省州置静乐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山西的州 Category:忻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0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管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箕州

箕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八年(625年)改辽州置,治所在辽山县(即今山西省左权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和顺、榆社、左权等县地。先天元年(712年)改为仪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山西的州 Category:晋中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1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箕州 · 查看更多 »

简州 (仁寿)

简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仁寿三年(603年)析益州置,治所在阳安县(今四川省简阳市西北)。“因境有赖简池为名”(《元和郡县志》)。辖境约当今四川省简阳、资阳两市地。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析益州复置。辖境约当今简阳市和金堂县东南部分地区。属剑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阳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简州。北宋初以后辖境减缩,仅有今简阳市地。属成都府路。 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附郭阳安县入州。属成都路。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降为县,正德八年(1513年)复升为州。属成都府。清朝时,不领县。1913年改为简阳县。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资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成都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0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简州 (仁寿) · 查看更多 »

简州 (开皇)

简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撤宁浦郡、简阳郡,置简州,治所在宁浦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南、郁江南岸)。辖境相当今广西横县一带。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缘州,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武德五年(622年),在今江苏省境内的云州改为简州,可能因此在武德六年,广西境内的简州改为南简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南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简州 (开皇) · 查看更多 »

简州 (唐朝)

简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五年(622年)改云州置,治所在曲阿县(今江苏省丹阳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丹阳市地。属江南东道。八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江苏的州 Category:镇江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简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米州 (武德)

米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七年(624年),改靖州置,治所在高安县(今江西省高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高安、宜丰、上高、樟树、万载等市县地。同年改名筠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宜春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米州 (武德) · 查看更多 »

紫州

紫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临洺县(今河北省永年县临洺关)。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邯郸市和永年、沙河、武安、曲周等县地。四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邯郸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邢台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紫州 · 查看更多 »

綠綺台

綠綺台,古琴名,有2張,一為武德琴,斫於唐武德二年己卯(619年),一為大曆琴,斫於唐大曆四年己酉(769年)。.

新!!: 武德和綠綺台 · 查看更多 »

緝古算經

《缉古算经》,原名《缉古算术》,初唐数学家王孝通著于武德九年〔626年〕前。后被列入算经十书,改名为《缉古算经》。 《缉古算经》一书在中国数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王孝通在书中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在世界上首次系统地创立三次多项式方程,对代数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王孝通在此书中建立 25个三次方程,其中自第二问至第十八问中的23个三次方程有如下形式: x^3+px^2+q.

新!!: 武德和緝古算經 · 查看更多 »

縠州

縠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太末县(今浙江省龙游县城北衢江北岸穀波亭一带)。辖今浙江龙省游县一带。武德八年(625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浙江的州 Category:衢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龙游县.

新!!: 武德和縠州 · 查看更多 »

纥干承基

纥干承基,字嗣先,唐朝鄴(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20公里处的漳河岸畔,安阳市中心18公里处)人,武德末年在北边打突厥,唐太宗太子--的卫士。太子暗中豢养刺客纥干承基等人及一百多名壮士,想要杀掉魏王李泰。因为于志宁上书直言进谏太子,太子派张思政、纥干承基二人去杀于志宁。他们到于志宁的宅第,看见于志宁躺在苫席上,头枕着土,不忍心杀他。太子听说齐王李祐在齐州(今山东济南)谋反,对纥干承基说:“东宫西墙,距大内正好二十步左右,谋划大事,岂是齐王所能比的!”而李祐谋反的事,牵连到纥干承基,纥干承基因此被关押在大理寺的狱中,按罪当处死。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一,纥干承基上书告发太子谋反。唐太宗任命纥干承基为祐川府折冲都尉,封爵平棘县公。永徽之初,改授广州番禺府折冲都尉,显庆元年(656年)九月十七日终于广州番禺里私第,年53岁。.

新!!: 武德和纥干承基 · 查看更多 »

绣州

绣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六年(623年)改林州置,治所在常林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南),属岭南道。辖境约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桂平两县市南部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常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绣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废入容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贵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玉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97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绣州 · 查看更多 »

绥城县

绥城县又作绥成县,中国古县名。 东晋义熙年间置,治所在今福建省建宁县西南。属建安郡。隋朝开皇中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三年(629年)又废。 Category:东晋县份 Category:南朝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福建古代县份 Category:三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建宁县 Category:5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绥城县 · 查看更多 »

绥州

绥州,中国西魏到北宋设置一个州,治所在今陕西省绥德县。 西魏設置綏州。隋朝成立初設置綏州管轄4郡10县。605年(大業元年)与银州統合改称上州,607年(大業3年)郡制施行,改称雕陰郡。下部管轄11县。 617年(大業13年),梁師都建立梁朝,綏州在他的勢力範围。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于延州丰林县(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北)境僑置绥州、六年(622年)移治延川县(今延川县)界,七年(623年)又移治魏平县废城(子长县东南)。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梁師都灭亡,复治上县(天宝年间改龙泉县,今绥德县)。归关内道管轄下,管轄5县。辖境约今陕西省绥德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及子长县部分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上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绥州。唐末五代属党项族的定难节度使(夏绥)。北宋中叶从西夏手中收复,改绥州为绥德军。.

新!!: 武德和绥州 · 查看更多 »

绥越县

绥越县,中国古县名。 南朝陈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南。属绥越郡。隋朝时,属贺州,大业初年废入富川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八年(634年)改隶梧州,十二年又废。 Category:南陈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贺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富川瑶族自治县.

新!!: 武德和绥越县 · 查看更多 »

维州 (唐朝)

维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武德七年(624年)置,治所在薛城县(今四川省理县东北),并置金川县和定廉县二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理县部分地区。贞观元年(627年),以羌叛,州废,县亦省,二年复置。麟德二年(665年),自羁縻州转为正州,仪凤二年(677年),以羌叛,复降为羁縻州,垂拱三年(687年),复为正州。寻弃其地。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以定廉县置奉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维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维州。广德元年(763年)没吐蕃。大和五年(831年),收复,寻弃其地。大中三年(849年),首领以州内附。下辖三县:薛城县、通化县、归化县。地入吐蕃后,改无忧城。 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改威州。.

新!!: 武德和维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终南山

终南山,又称中南山、南山、太乙山,一般指秦岭山脉中段陕西省境内,西起武功縣,东到蓝田县的部分。有時這些稱呼也特指其中的翠华山。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

新!!: 武德和终南山 · 查看更多 »

绵州

绵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五年(585年)改潼州置,治所在巴西县(今四川省绵阳市东)。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绵阳、江油、安县等市县地。大业初年,改为金山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绵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巴西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绵州。户六万五千六十六,口二十六万三千三百五十二。下辖八县:巴西县、昌明县、魏城县、罗江县、神泉县、盐泉县、龙安县、西昌县。 宋、元辖境略有变化。宋朝时属成都府路,元朝时属潼川府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巴西县入本州。明朝时属成都府。清朝时,绵州境相当今绵阳、安县、北川、绵竹、梓潼、德阳市县地。雍正五年(1727年),升为綿州直隸州。1913年废,改为绵阳县。盛产井盐和丝绵织物。.

新!!: 武德和绵州 · 查看更多 »

绛州

绛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武成二年(560年)改东雍州置,治所在龙头城(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后徙治柏壁城(今山西省新绛县西南),建德六年(577年)又徙治玉壁城(今山西省稷山县西南)。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徙治临汾县(后改为正平县,即今新绛县)。大业三年(607年),改为绛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绛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绛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绛州。属辽东道。户八万二千二百四,口五十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一。下领七县:正平县、太平县、曲沃县、翼城县、绛县、闻喜县、垣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曲沃、稷山、绛县、新绛、翼城、万荣、河津、襄汾、夏县、垣曲、闻喜等县市地。 金朝兴定二年(1218年)升为晋安府。元朝初年,为绛州行元帅府,河、解二州诸县皆隶焉。后罢元帅府,仍为绛州,隶平阳路(后改晋宁路)。下领七县:正平县、太平县、曲沃县、翼城县、稷山县、绛县、垣曲县。 明朝初年,省正平县入州。属平阳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绛州直隶州。1912年废州,改本州为新绛县。.

新!!: 武德和绛州 · 查看更多 »

绛郡 (隋朝)

绛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绛州置,治所在正平县(今山西省新绛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翼城、绛县、垣曲、闻喜、稷山、新绛、侯马及襄汾等县市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为绛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绛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绛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山西的郡 Category:运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临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0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5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绛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罗州 (唐朝)

罗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五年(622年)以高涼郡之石龍縣和吳川縣置,治所在石城縣(天寶初改廉江縣,今广东省廉江市)。轄境相當今廉江市和吳川市西部地區。天寶元年(742年)改招義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羅州。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併入化州。下轄:廉江縣(武德五年由石龍、吳川二縣析置石城縣,天寶元年更名)、南河縣(武德五年由石龍、吳川二縣析置,大曆八年改隸順州)、吳川縣、干水縣(武德五年由石龍、吳川二縣析置招義縣,天寶元年更名)、零綠縣(武德五年由石龍、吳川二縣析置)、石龍縣(武德六年改隸辯州)、陵羅縣(武德五年由石龍、吳川二縣析置,六年改隸辯州)、龍化縣(武德五年由石龍、吳川二縣析置,六年改隸辯州)、羅辯縣(武德五年由石龍、吳川二縣析置,六年改隸辯州)、慈廉縣(武德五年由石龍、吳川二縣析置,六年改隸辯州)、羅肥縣(武德五年由石龍、吳川二縣析置,六年改隸辯州)。 另見:羅州故城遺址,位於廣東省廉江市河唇鎮西南2.5公里的龍湖村東側山坡。.

新!!: 武德和罗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罗艺

罗艺(),字子廷,襄州襄阳县人。唐初將領,曾赐李姓,封為燕郡王、左翊卫大将军。後因在贞观元年谋反,逃亡而被殺。.

新!!: 武德和罗艺 · 查看更多 »

義城郡 (隋朝)

義城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隋朝建立初,設置利州管轄四郡八县。大业元年(605年)废除,与沙州平興郡統合,共管轄十一县。大业三年(607年),郡制施行,利州改为義城郡,治绵谷县(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北),下轄七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为利州,天宝元年(742年)为益昌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利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广元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義城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義興縣 (遼州)

義興縣,唐代設置的縣。 武德三年(620年),置義興縣,屬遼州。縣治在今山西省和順縣西十五里儀村。武德六年撤銷。.

新!!: 武德和義興縣 (遼州) · 查看更多 »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新!!: 武德和翰林院 · 查看更多 »

翼城郡

翼城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的郡。 义宁元年(617年)置,治所在翼城县(今属山西省)。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翼城、绛县及曲沃县部分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置为浍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山西的郡 Category:临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运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1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翼城郡 · 查看更多 »

翼州 (北周)

翼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置,治所在翼针县(今四川省茂县西北校场坝南)。为翼针郡治。辖境约当今四川省茂县西北部和黑水县东部。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废。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治所在左封县(今四川省黑水县东南色尔古附近),六年移治翼针县(今四川省茂县西北校场坝北),咸亨三年(672年)移治悉州悉唐县(今四川省茂县西北维城附近),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临翼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翼州。广德元年(763年)入于吐蕃。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翼州 (北周) · 查看更多 »

真昌县

真昌县,中国古县名。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北平县置,治所在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南。属显州,后属淮安郡。唐朝初年,属显州。武德二年(619年),于方城县置北沣州,领方城县和真昌县。贞观元年(627年)废。.

新!!: 武德和真昌县 · 查看更多 »

眉山市

眉山市(四川话拼音:Mi2san1;本地发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市境北临成都市,东界资阳市、内江市,南接乐山市,西邻雅安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东部为成都平原,西部为低山丘陵区,岷江纵贯市境,青衣江在西部贯穿。总面积7,140平方公里,人口300.13万。眉山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乡,建有三苏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武德和眉山市 · 查看更多 »

眉山郡

眉山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置,治所在龙游县(今四川省乐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乐山、峨眉山、夹江、洪雅、丹棱、青神、眉山、峨边等市县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为嘉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乐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眉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0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1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眉山郡 · 查看更多 »

眉州

眉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平蜀,次年改青州为眉州,治所在通义县(北周改安乐县,后改齐通县,隋复名通义,宋改眉山县。今四川省眉山市)。隋朝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天宝、乾元时曾改通义郡。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眉山、彭山、丹棱、洪雅、青神等县地。 宋朝时,属成都府路。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州治眉山县入州。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降为县,十三年(1380年)复升为州,治据今眉山县。直隶四川布政司。清朝时,属四川省。1913年废州为眉山县。.

新!!: 武德和眉州 · 查看更多 »

爨宏達

宏達,唐朝西爨豪酋。父為昆州刺史爨翫。爨翫叛隋,為隋文帝所殺。諸子為官奴。唐朝建立,唐高祖以爨宏達为昆州(今云南昆明)刺史,命他带着父亲的灵柩归葬。武德三年(620年),遣使入朝献方物。他之后--为昆州刺史,爨歸王为南宁州都督。.

新!!: 武德和爨宏達 · 查看更多 »

瘿陶县

瘿陶县(瘿音yǐng,又作“廮”),古县名,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曾两度设置。其地原属春秋时晋国杨氏邑,战国时属赵国。.

新!!: 武德和瘿陶县 · 查看更多 »

給事中

給事中,中國古代官職之一。秦時,給事中是附加的銜稱;任何官職如將軍、列侯、九卿,加上給事中之頭銜,可出入宮庭,常侍皇帝左右。漢魏相沿。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吏部設給事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名給事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名东台舍人,咸亨元年(670年)再改回給事中。.

新!!: 武德和給事中 · 查看更多 »

瓦岗军

岗军,是中国隋末民变的一支起义军,后成为割据势力,国号为“魏”。 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翟让在东郡韦城县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聚众起事,郡人单雄信、徐世勣从之;起义军多渔猎手,勇敢善战;瓦岗军初期在永济渠沿岸劫夺过往运粮的船只,大批饥民加入,势力日大。 大业十二年(616年),由于王伯当的引荐,李密在杨玄感兵败后投奔瓦岗军,为其说得程咬金等大批义军来投。当年瓦岗军挺进洛阳,在金堤关大海寺战役中一举击杀隋军名将张须陀,攻取重镇荥阳,之后武牢关守将裴仁基、秦叔宝归顺,瓦岗军声名大振。 十三年(617年)初,瓦岗军攻克荥阳西的洛口仓。隋朝派江都通守王世充率军围剿瓦岗军,败回洛阳。瓦岗军又攻克洛阳北的回洛仓和卫州黎阳仓,开仓放粮,农民纷纷参加。孟让、郝孝德等部义军也来归附,实力倍增,拥众几十万人,占领河南大部郡县。同年,翟让让位李密,李称魏公,年号永平,以荥阳洛口为都城,公布隋炀帝的十大罪状,正式起兵反隋,成为中原实力首屈一指的割据势力。李密重用隋降官降将;十一月,李密设宴暗杀翟让,并收服单雄信和徐世勣。 十四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杀隋炀帝立杨浩。洛阳七贵拥立杨侗为帝。李密归顺洛阳,封为太尉。六月,宇文化及率军自江都北上,李密受洛阳之命,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击溃宇文化及,但瓦岗军也受到很大损失,李密本人重伤。回洛阳的路上,闻王世充发动政变,杀元文都,控制朝廷,遂拒绝入朝,扎营邙山,准备与王决战。九月,王世充击溃瓦岗军。李密与王伯当、徐世勣等人投奔唐朝,单雄信、裴仁基、秦叔宝、程咬金等人投降王世充。瓦岗军瓦解。.

新!!: 武德和瓦岗军 · 查看更多 »

瓜州 (古代)

瓜州,在今甘肃省境内设立的一个州。 春秋时,允姓之戎居住在瓜州,在今敦煌市。北魏孝明帝在敦煌县(今市西)设置瓜州,不久又改为义州,魏孝庄帝又改为瓜州。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又罢瓜州为敦煌郡。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改瓜州敦煌县为西沙州,在晋昌县设置瓜州,治所在晋昌县(今甘肃省瓜州县)。《汉书·地理志》:“古瓜州地生美瓜。”天宝至德年间曾改为晋昌郡。大历十一年(776年)地入吐蕃。大中时为张议潮所取。五代后属甘州回鹘、西夏,西夏灭亡废除,1277年复设,历时元朝、明朝、清朝。清朝康熙末年策旺阿喇布坦被击败,瓜州改称安西,雍正年间设安西卫;民国2年(1913年)改为安西县;2006年2月25日改名为瓜州县。 Category:北魏的州 Category:西魏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的州 Category:西夏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酒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8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瓜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熙州 (隋朝)

熙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南北朝南梁設置,前身是豫州,一度改称晋州,北齐改为江州、南陳改称晋州。 隋朝成立后,583年(開皇三年)改称熙州,管轄3郡4县,治所在怀寧县(今安徽省潜山县)。607年(大業三年),郡制施行,熙州改称同安郡,下轄5县。唐高祖武德四年,改为舒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安徽的州 Category:安庆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熙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熙平郡

熙平郡,中国隋朝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连州置,治所在桂阳县(今广东省连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连州、连南、连山、阳山等市县地。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连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广东的郡 Category:清远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0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熙平郡 · 查看更多 »

燕州 (北魏)

燕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太和中置,治所在广宁郡(即今河北省涿鹿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涞源、蔚县、阳原、怀安、万全、张家口、怀来、宣化、涿鹿及北京市延庆等地。孝昌中省。 隋朝时,于营州境内的汝罗故城置辽西郡,以处粟末降人。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称燕州,下领三县:辽西县、泸河县、怀远县。土贡:豹尾。是年,省沪河县。六年自营州迁于幽州城中,以首领世袭刺史。贞观元年(627年),省怀远县。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徙治幽州北桃谷山。天宝元年(742年),曰归德郡。户二千四十五,口万一千六百三。建中二年(781年),为朱滔所灭,因废为幽都县。.

新!!: 武德和燕州 (北魏) · 查看更多 »

燕德妃

燕德妃(),涿郡昌平县人,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越王李贞、江王李嚣之生母。.

新!!: 武德和燕德妃 · 查看更多 »

牢州 (广西)

牢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二年(619年)以巴蜀徼外蛮夷地置义州。贞观十一年(637年)以东北有牢石,更名牢州,徙治南流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后废。乾封三年(668年),将军王杲平蛮獠复置牢州。土贡:布、银。一千六百四十一户,万一千七百五十六口。三县:南流县(本隶容州,武德四年析北流县置南流、定川、牢川三县,以南百步有南流江名之,乾封三年皆来属牢州)、定川县(本隶潘州,定川水名之)、宕川县(本隶潘州,因泸宕水名之)。天宝、至德为定川郡。宋朝废入郁林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玉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牢州 (广西) · 查看更多 »

特亮县

特亮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今广东省信宜市西北。属窦州。北宋开宝(968年—976年)中,废入信义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广东古代县份 Category:茂名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信宜市.

新!!: 武德和特亮县 · 查看更多 »

牂州

牂州,隋朝初年设置的州。 治所在牂牁县(今贵州省黄平县西北)。辖境相当今贵州省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云南省东部。大业三年(607年),改牂柯郡。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复为牂州,移治今贵州省瓮安县东北草塘。永徽后废。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贵州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云南的州 Category:黔东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黔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遵义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牂州 · 查看更多 »

牂柯郡

柯郡(牂,音臧,拼音:zāng,注音:ㄗㄤ),中國古郡名。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開西南夷而置。治故且蘭縣(今貴州省貴陽市附近,一說在福泉市一帶)。屬益州刺史部。南齊改為南牂柯郡,梁廢。隋大業中復置牂柯郡。唐置牂州,高宗永徽中再廢。.

新!!: 武德和牂柯郡 · 查看更多 »

牛頭法融

牛頭法融(),或稱慧融,俗姓韋,隋唐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縣延陵鎮)人,為佛教禪宗大師,牛頭宗初祖,有「東夏之達摩」的稱號。 相傳受禪宗四祖道信付法,別出牛頭一脈。但經釋印順考證,牛頭宗應為自三論宗旁出,獨立發展的般若南宗,認為道信付法於法融一事為後人杜撰。.

新!!: 武德和牛頭法融 · 查看更多 »

牛进达

牛进达(595年—651年),名牛秀,以字行,唐朝将领。清代小说《说唐》中的人物尤俊达的原型就是牛进达。.

新!!: 武德和牛进达 · 查看更多 »

益州都督府

益州都督府,唐朝的都督府。 武德元年(618年)于益州置总管府,三年罢总管府,置西南道行台,九年罢行台,置都督府,督益、绵、简、嘉、陵、雅、眉、濛、犍、邛十州,并督嶲、南宁、会三州都督府。贞观十年(636年)督益、绵、简、嘉、陵、雅、眉、邛八州并茂、嶲两都督府。龙朔二年(662年)升为大都督府。天宝督剑南三十八郡。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茂县、江油市以南,沱江以西,大雪山以东和云南北半部地区。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四川古代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益州都督府 · 查看更多 »

盟州

盟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河阳县(今河南省孟州市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孟州市和温县地。八年(625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焦作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盟州 · 查看更多 »

盐官县

盐官县,中国古县名。 三国时,东吴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海宁市西南盐官镇南。为海昌屯田都尉治。南朝陈为海宁郡治。隋朝时,移治今盐官镇。唐朝武德七年(624年)并入钱塘县。贞观四年(630年)复置。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盐官州。 Category:东吴县份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南朝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宋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浙江古代县份 Category:嘉兴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海宁市 Category:3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9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盐官县 · 查看更多 »

盐水县

盐水县,中国古县名。 北周置,治所在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隋朝大业初年,为清江郡治。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废。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湖北古代县份 Category:宜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新!!: 武德和盐水县 · 查看更多 »

盐泉县 (武德三年)

泉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分魏城县置。治所在今四川省绵阳市东南盐井坝。属绵州、巴西郡。地有盐井。元朝时废。.

新!!: 武德和盐泉县 (武德三年) · 查看更多 »

盈隆县

盈隆县,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县。 武德二年(619年)析彭水县置,治所在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属黔州。贞观十年(636年)移治今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先天元年(712年)改盈川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重庆古代县份 Category:彭水自治县.

新!!: 武德和盈隆县 · 查看更多 »

盛彦师

盛彦师(),隋唐之际宋州虞城(今河南省虞城县)人。大业年间,为澄城县长。617年,李渊起兵军队至汾阴,盛彦师率门客千余人渡河投奔,拜银青光禄大夫、行军总管,从平京城。618年,李建成、李世民东征回师,留他与史万宝镇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西)抵拒王世充。 十二月三十,李密东走,想脱离唐朝,史万宝认为憑李密的才能加之有王伯当的帮助,李密是不能战胜的。盛彦师不同意,他以为李密声称是去洛州(今河南省洛阳市),其实是到襄城(今河南省汝州市)投奔张善相,于是在熊耳山的山间小路截击,结果杀死李密和王伯当。盛彦师以功赐爵葛国公,仍领熊州(宜阳)。之后,参与平定王世充的战役,镇守伊阙,绝王世充山南之路。官至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总管。盛彦师被徐圆朗俘虏,坚决不降。唐灭徐圆朗,盛彦师得还。谭州(今山东省济南市平陵城)刺史李义满与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总管王薄有矛盾,没有借给他军粮。盛彦师将李义满投入监狱,朝廷释放的诏书没到,李义满就因气愤,死于狱中,武德五年(622年)三月十七,途经谭州的王薄被李义满的侄子李武意杀害,朝廷追究,处死了盛彦师。.

新!!: 武德和盛彦师 · 查看更多 »

瀘川郡

泸川郡,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全国实行郡制,改泸州设置泸川郡。治所改江阳县为泸川县(今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下辖五县:泸川县、富世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恢复泸川郡为泸州。天宝元年(742年),实行郡制,再改泸州为泸川郡。乾元元年(758年),恢复州制,再改为泸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泸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宜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0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5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瀘川郡 · 查看更多 »

登州

登州,中国古代的州,始于武周时期。登州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为对辽东及朝鲜半岛海道交通起点,盛产鱼、盐。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登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登州。武周如意元年(692年),由萊州东北部的牟平县、黄县、文登县析置。治所在牟平县(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神龙三年(707年)移治蓬莱县(今蓬莱市)。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东牟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登州。登州轄有四個縣,分別是蓬萊縣、牟平縣、文登縣和黃縣。行政範圍為現在山東省威海市全境和煙臺市北部(芝罘區、牟平區、萊山區、福山區、龍口市、蓬萊市、棲霞市)。户二万二千二百九十八,人口十万八千九。 北宋时,登州归属京东东路。金代,登州归属山东东路。登州辖4县: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治所蓬莱县。牟平县、文登县两县另设宁海州。元代,登州归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般阳府。 明代,登州归属山东省莱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升为登州府。清代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為通商口岸(天津條約)。.

新!!: 武德和登州 · 查看更多 »

白州

白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南州,同时置朗平、周罗、龙豪、淳良、建宁五县。武德六年(623年),改为白州,治所在博白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城)。贞观六年(632年),以廉州的大都县隶之。贞观十二年(638年)省朗平县、淳良县,后又省大都县。天宝元年(742年),改白州为南昌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白州。大历八年(773年),以龙豪县隶顺州。西南百里有北戍滩,咸通中。安南都护高骈募人平其险石,以通舟楫。下辖四县:博白县、建宁县、周罗县、南昌县。土贡:金、银、珠。户二千五百七十四,口九千四百九十八。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省白州入郁林州,政和三年(1113年),在博白县复置白州。南宋绍兴(1131年-1162年)年间,再省白州,博白县入郁林州。以后不复置白州。.

新!!: 武德和白州 · 查看更多 »

白下城

白下城是六朝时建康城西北长江边的卫城。 白下城,最早为东晋咸和三年(328年)陶侃率军平定苏峻之乱时於石頭城附近修筑的白石垒,又名白石陂。 关于白下城的最早记载见于南朝刘宋时期,南齐永明六年(488年)时进一步增筑,并将南琅邪郡移治白下,此后又称琅邪城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二十‧白下城,引顧野王《輿地志》記載。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因为白下城的缘故,金陵县更名为白下县,並將白下、延陵、句容等三地改隸屬潤州。 明清以后,城池的具体位置已难考证。有认为,今在南京城西北部狮子山一带发掘的城墙遗址为白下城遗址。白下城是南京别称“白下”的由来。.

新!!: 武德和白下城 · 查看更多 »

白下区

白下区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曾经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于2013年撤销,与秦淮区合并为新的秦淮区。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为61.95万。白下区源于民国时期的第二区(城东区)。白下区与江宁区、建邺区、秦淮区、玄武区、鼓楼区相邻。.

新!!: 武德和白下区 · 查看更多 »

白皮松

白皮松 (Pinus bungeana),别名白骨松,三针松,白果松,虎皮松,蟠龙松等,是一种原产于中国东北和中部的松树。白皮松是生长缓慢的乔木,树高可达15到25米。白皮松光滑,灰绿色的树皮逐渐呈圆形脱落,显示出浅黄色的斑块,随着日照会变成黄褐色,红色,或紫色。 File:PinusBungeana2.jpg|树皮和树叶 File:Pinus_bungeana,_bark.jpg|斑驳的树皮 白皮松是一种宽阔,有些茂密的乔木,枝条向上大范围地伸展。白皮松的叶子为针状,叶鞘脱落,三针一束,表面光滑呈绿色, 6-9厘米长,2毫米宽。白皮松的球果呈卵圆形长4-7厘米,直径3-5厘米,深棕色并有少量种鳞。白皮松的种子6-8 毫米长,种翅短,有关节,靠星鸦散播。 1831年,德裔俄国人亚历山大·冯·本格博士(Alexander von Bunge)在北京附近的寺庙的树林中发现了白皮松,并命名。.

新!!: 武德和白皮松 · 查看更多 »

白银市

白银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处黄河上游,是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明朝洪武年间,官方曾在此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白银缘此而得名。又因铜矿储量和开采在全国地位显著,得“铜城”别名。.

新!!: 武德和白银市 · 查看更多 »

百福殿

福殿,唐朝长安太极宫中的宫殿之一。位于两仪殿之西百福门之内。 武德九年(626年)三月,唐高祖在此殿宴见各地朝集使,奏九部乐。贞观六年(632年)正月甲戌,唐太宗宴少数民族使者与三品以上官于百福殿。永徽初,唐高宗令陈王师赵弘智于百福殿讲《孝经》,召中书门下三品及弘文馆学士、太学儒者,并预讲筵。龙朔三年(663年)二月庚戌,唐高宗令皇太子于百福殿虑囚。开元四年(716年)六月甲子,太上皇睿宗逝于此殿。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二月,修百福殿院八十间。.

新!!: 武德和百福殿 · 查看更多 »

芮城县

芮城县是中国山西省运城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山西最南端。总面积为1161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38万人。.

新!!: 武德和芮城县 · 查看更多 »

隰州 (隋朝)

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五年(585年)以西汾州改置,治所在隰川县(即今山西省隰县)。辖境约当今山西省石楼、隰县、永和、蒲县、大宁等县和孝义市西南部地区。大业三年(607年)改置龙泉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隰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大宁郡。乾元元年(758年)仍改为隰州。金朝天会六年(1128年)以中京路有隰州改名南隰州。天德三年(1151年)又称隰州。 明朝洪武初年,以州治隰川县省入隰州。下领二县:大宁县、永和县。属平阳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隰州直隶州。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改为隰县。.

新!!: 武德和隰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芳州

芳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建德年間設置,隋朝大業元年(605年)废止,統合于扶州。唐朝武德元年(618年),重置芳州,治所在常芬县(今甘肃省迭部县),领常芬、恒香、丹岭三县。神龙元年(705年),废芳州为常芬县,隶叠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甘南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芳州 · 查看更多 »

隴州

陇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554年,西魏改东秦州设置,因陇山得名。治所在汧阴县(今陕西省陇县东南),北周迁至今陇县。隋朝时,改为陇东郡。唐朝武德年间,再改为陇州。管理陕西千水流域及甘肃省华亭县。金朝改治汧阳县,元朝移回汧源县。明清为散州,1913年,改为陇县。 Category:西魏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宝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平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5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隴州 · 查看更多 »

难江县

难江县,中国古县名。 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治所在今四川省南江县西南,属北水郡。因难江水得名。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盘道县。北周天和五年(570年)置,治所在今四川省南江县。隋朝大业中,属汉川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为集州治。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改属巴州。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入化成县。 Category:南梁县份 Category:西魏县份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宋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四川古代县份 Category:巴中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南江县 Category:52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8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难江县 · 查看更多 »

隆山郡

隆山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陵州置,治所在仁寿县(今四川省仁寿县东)。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仁寿、彭山、井研等县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陵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眉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乐山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隆山郡 · 查看更多 »

隆州 (西魏)

隆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亦作崇州。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一作二年(553年)改南朝梁北巴州置隆州,治所在阆中县(今四川省阆中市)。领6郡,北周辖境约当今阆中市、南充市及南部县、盐亭县、蓬安县、仪陇县、剑阁县、苍溪县、旺苍县等地。隋一度改名阆内县。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巴西郡。隋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市、西充县、苍溪县、仪陇县、营山县、蓬安县、南充市、岳池县、南部县等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隆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阆中市。先天二年(713年)改阆州。.

新!!: 武德和隆州 (西魏) · 查看更多 »

隆回县

隆回县是位于湖南省邵阳市中部的县。GDP总量70.4亿元(2010年).

新!!: 武德和隆回县 · 查看更多 »

隋书

《隋书》,唐魏徵等撰。隋文帝時,王劭已撰成《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 齊、梁、陳、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

新!!: 武德和隋书 · 查看更多 »

隋恭帝

隋恭帝杨侑(),隋煬帝長子楊昭的第三子,母韦妃。李渊所立傀儡皇帝。 当生于大业元年(605年),同年,其父杨昭被立为太子。大业二年(606年),父亲杨昭逝世。大业三年(607年),初封陳王,後改封代王。後隋煬帝幸江都,留其为长安留守。於太原留守的李淵發動晉陽起兵攻克长安之后,被李渊立为傀儡皇帝,尊杨广为太上皇。618年禅位於李淵,封楊侑為酅國公。唐朝武德夏五月(619年6月)去世,終年15歲,死后諡號隋恭帝。葬於陝西省乾縣陽洪鄉乳台村南800米處。无子,族子杨行基嗣公。.

新!!: 武德和隋恭帝 · 查看更多 »

韦尼子

韋尼子(),京兆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境)人。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北周太傅韦孝宽的曾孫女,韦总孙女,韦总次子韦匡伯之長女,第一任丈夫是王玄应。 武德四年(621年)韦尼子“以良家受选”与堂姐韋-珪-入秦王府,贞观中,韦尼子被册为昭容,为九嫔之二,仅次昭仪,为正二品。韋昭容没有子女,显庆元年(656年)九月,韦尼子在崇圣宫病故,享年五十岁。同年十月,陪葬昭陵。 妹妹韋檀特(608年~681年)嫁給弘農楊汪的第五子楊政本。.

新!!: 武德和韦尼子 · 查看更多 »

韦义节

韦义节(),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出自京兆韦氏郧公房,隋朝仪同三司、毛州刺史、滑国定公韦寿之子,隋朝、唐朝官员。.

新!!: 武德和韦义节 · 查看更多 »

韦匡伯

韦匡伯(),京兆杜陵人,出身京兆韦氏郧公房,韦孝宽之孙,韦总次子,韋圓成之弟,韋圓照之兄,唐太宗貴妃韋珪之伯父。.

新!!: 武德和韦匡伯 · 查看更多 »

韦方质

韦方质(),封扶阳郡公,中国唐朝官员,唐睿宗第一次登基时为宰相。.

新!!: 武德和韦方质 · 查看更多 »

韓瑗

韓瑗(),字伯玉,爵拜颍川县公,唐朝京兆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

新!!: 武德和韓瑗 · 查看更多 »

韋挺

韋挺(),雍州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自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唐朝初年官员。.

新!!: 武德和韋挺 · 查看更多 »

莊巧兒

莊巧兒(Nicole Chong Hau Yi,),香港女配音員。.

新!!: 武德和莊巧兒 · 查看更多 »

融州

融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东宁州置,治所在义熙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融安、融水、罗城等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名融水郡,乾元元年复为融州,治所在融水县(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为融州路,二十二年降为融州。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柳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河池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融州 · 查看更多 »

莱州 (古代)

莱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五年(585年)以光州改置,治所在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大业初年改为东莱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东莱郡为莱州。贞观元年(627年),省曲城县、当利县和曲台县入掖县、卢乡县入昌阳县、胶东县入胶水县。如意元年(692年),莱州分为莱州、登州二州。户二万六千九百九十八,口十七万一千五百一十六。下辖四县:掖县、昌阳县、胶水县、即墨县。天宝初年,又改为东莱郡。乾元初年,最终改为莱州。唐辖境约当今山东省莱州、即墨、莱阳、平度、莱西、海阳等市地。 金代,莱州辖掖县、莱阳县、即墨县、胶水县、招远县。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升为莱州府。.

新!!: 武德和莱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莲花县

莲花县是中国江西省萍乡市下辖的一个县,全县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辖5个镇、8个乡、一个国营垦殖场。.

新!!: 武德和莲花县 · 查看更多 »

莒州

莒州,隋初、唐初以及金朝到清朝的州。 北周灭北齐,改南青州为莒州,治所在团城,即今山东省沂水东北、高桥镇东南处。下轄2郡6县:東安郡(新泰、東莞、莒县)、義塘郡(怀仁、归義、義塘)。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莒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复置莒州,仍治团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再废莒州。管轄县分流沂州及海州。 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城阳军为城阳州,二十四年(1184年)更名莒州。 明隶属青州府。 清隶属沂州府。 1913年,改莒州为莒县。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江苏的州 Category:临沂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日照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连云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莒州 · 查看更多 »

莆田縣

莆田县,中国旧县名。 南陈废帝置,治所在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旋废。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复置,次年省。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析南安县又置,移治今市。武周圣历二年(699年),析置清源县。同年,又以莆田县、南安县和龙溪县置武荣州,后属泉州。宋朝为兴化军治。元朝为兴化路治。明、清为兴化府治。 1949年6月,中共政权撤消福莆永县委,改中共莆田县委为中共莆田县工委,在此地开展游击战争。而此时,解放军在取得渡江战役胜利后,南下浙江、福建。8月17日,第三野战军攻占省会福州市。21日,闽中游击支队莆田大队进攻莆田城关,最终占领莆田县。但两个外岛——大坵和小坵并未被中共政权占领,至今仍在中华民国政府的管辖之下。1954年,设立烏坵鄉,1956年起由金門縣代管。 1949年后,属福建省第五专区、泉州专区、晋江专区。1970年,与仙游县划入闽侯专区。1971年,闽侯专区改为地区,同年改名莆田地区,莆田县仍隶之。1983年,废除莆田地区,设立地级莆田市。2002年撤销莆田县,分别划入莆田市的城厢、涵江二区和莆田市新设的荔城、秀屿二区。.

新!!: 武德和莆田縣 · 查看更多 »

聊城县

聊城县,中国旧县名,辖区在今山东省聊城市境。 西汉时,属东郡。隋朝时置博州,为博州治所。后,博州废。唐朝武德初,属魏州。武德四年(621年),以聊城县等县复置博州。同年,析置茌平县。贞观元年(627年),废茌平县。博州曾改置为博平郡,仍隶之。天祐三年(906年),改名聊邑。北宋时仍属博州。元朝时,属博州路、东昌路。明清时为东昌府治。明朝洪武二年,县丞蒋子昭在兴礼街(今东昌府区楼西大街)建县衙。此后,聊城县衙及相关政府机构均设于此处,至1970年代聊城地区政府机构迁出。 民国时,属山东省。1938年11月15日,日军攻陷聊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光复。1946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发起对聊城县的进攻。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增兵驰援。期间,由于中共军队围攻县城,王耀武用飞机对城内进行空投,并对四关进行轰炸。12月31日夜,守城王金祥率部由东门逃跑。逃跑前,王金祥曾纵火烧毁民房。1947年1月1日,中共军队占领聊城县。其部入城后,向抗日战争中在聊城牺牲的范筑先墓敬礼。为防止国民政府的反攻,拆除聊城城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随聊城专区划回山东省。1958年,改置聊城市。1963年,撤消聊城市,复置聊城县。1967年,改属聊城地区。1983年,复置聊城市,后改设为东昌府区。.

新!!: 武德和聊城县 · 查看更多 »

聊城市

聊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部。东北与德州市相邻,东南接济南、泰安两市,西南与河南省濮阳市相连,西及西北分別与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毗邻。地处鲁、豫、冀三省交界,京杭大运河和黄河在此交汇。境内多平原,是典型的农业产区,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8,628平方公里,人口597.06万。.

新!!: 武德和聊城市 · 查看更多 »

职方司

职方司,兵部官署名称。《周礼·夏官·大司马》有职方,管理天下地图和四方职贡。 西魏始置职方,隶属夏官府。隋朝改为职方司,为兵部四司之二,设职方侍郎、职方员外郎各一员。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职方郎、职方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职方郎中、职方员外郎的旧名。职方郎中从五品上,职方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全国地图、城隍、镇戍、堡寨、烽堠和征防路途远近。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城司,正副官员改为司城大夫、司城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职方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设判职方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掌受诸州闰年图和图经。职方郎中为五品寄禄官,职方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职方郎中从六品、职方员外郎正七品,管理地图、城隍、堡寨烽堠和四方海外归朝内附。後或兼领库部司事务,或由兵部郎官兼任。金朝、元朝兵部不分司。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职方部,设职方郎中正五品、职方员外郎从五品,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职方清吏司。管理舆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三年一报地图,以听候调遣之令;检阅修浚城池,增设镇戍将校,设兵屯驻;巡视操练,请命将出师,记功过赏罚,和关津、缉捕、整顿军伍。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1445年—1581年,增设郎中一人。南京兵部亦设。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职方清吏司,设郎中七人,满洲五人,汉族二人;员外郎五人,满洲二人,蒙古一人,汉族二人。另掌管关禁、海禁。下设承发、督漕、关引等科,直隶、两广等甲,分别办理各项事宜。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兵部改为陆军部,职方清吏司裁撤。.

新!!: 武德和职方司 · 查看更多 »

遂宁郡

遂宁郡,中国古代的郡。.

新!!: 武德和遂宁郡 · 查看更多 »

遂安县城

遂安县城为原遂安县县治所在,因北依五狮山又名狮城,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年),明正德八年(1513年)修筑城墙,城内占地面积约0.432平方公里。1959年因新安江水电站库区蓄水被淹没,现址位于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西南湖区茅头尖水域、五狮岛南,距千岛湖镇约40公里,为著名的水下古城。2011年1月以狮城水下古城一名列入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 武德和遂安县城 · 查看更多 »

遂安郡 (隋朝)

遂安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初以睦州改置,治所在雉山县(今浙江省淳安县淳城镇西南)。辖境相当今浙江省淳安、建德等县市及桐庐县部分地。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睦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浙江的郡 Category:杭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0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遂安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遂州

遂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闵帝元年(557年)置,治所在方义县(今四川省遂宁市)。隋朝大业初年,改遂宁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遂州。天宝初年又改遂宁郡,乾元初年仍改遂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遂宁、蓬溪,重庆市潼南等市县。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升遂宁府。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重庆的州 Category:遂宁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遂州 · 查看更多 »

道县

道县,古稱道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永州市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位於濂溪街道办事处。.

新!!: 武德和道县 · 查看更多 »

道宣

道宣(),俗姓錢,唐朝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一說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人,生於長安。為漢傳佛教律宗南山宗初祖,初依智首律師聽習律藏。纔得一遍、便欲歸山坐禪。和尚教曰:「戒淨定明、慧方有據;始聽未閑、持犯焉識。」又往聽律十遍、復欲坐禪。和尚曰:「更聽十遍、可遂汝心。」又往律筵、依位伏業。時首律師命令覆講、始不敢受、辭不獲已、方乃覆文。聽二十遍、時經六載。道宣律師居終南山、後世因稱其撰述曰南山律。南山以法華涅槃諸義、而釋通四分律。貫攝兩乘、囊包三藏、遺編雜集、攢聚成宗。其撰述最著者、為《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四分律含註戒本疏》、《四分律隨機羯磨疏》,世稱為「南山三大部」。與玄奘大師(602年-664年)同期聖僧。.

新!!: 武德和道宣 · 查看更多 »

道州 (河南)

道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道州,治郾城县(今属河南漯河市郾城区)。隋炀帝大业初废道州,地入颍川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以郾城、邵陵、北舞、西平四县复置道州。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漯河市和郾城区、西平县及舞阳县北部地。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废道州,地入蔡州。.

新!!: 武德和道州 (河南) · 查看更多 »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方仙道,與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和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大潮,《中國道教簡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3-229-1。唐代尊封老子,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新!!: 武德和道教 · 查看更多 »

荣州 (四川)

荣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元年(618年),以资州析置荣州,治所在公井县(今四川省自贡市西十里贡井)。荣州取荣德山为名。武德六年(623年)移治大牢县(今四川省荣县西),永徽二年徙治旭川县。土贡:、班布、葛、利铁、柑。户五千六百三十九,口万八千二十四。管六县:旭川县,咨官县,和义县,威远县,公井县,应灵县。属于剑南道。北宋时,属于梓州路,南宋属于潼川府路。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降荣州而名荣县。.

新!!: 武德和荣州 (四川) · 查看更多 »

萍乡孔庙

萍乡孔庙位于中国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南正街,1987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萍乡孔庙始建于唐武德年间,清顺治十年(1654年)重建,雍正年间大修后形成现有规模。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严重破坏。文革后进行过3次维修较大规模的维修。.

新!!: 武德和萍乡孔庙 · 查看更多 »

萍鄉縣

萍乡县,中国旧县名。 三国东吴政权,于宝鼎二年(267年)置县,县治在今芦溪县境。隋朝时,属袁州。唐朝武德二年(619年),迁治于萍乡凤凰池(今萍乡市区)。属袁州、宜春郡。宋朝时,仍属袁州。元朝时,升为萍乡州。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县,属袁州府。清朝时,考评:冲,繁。晚清时,萍乡境内的安源煤矿得到开发。 民国初年,属庐陵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直属于江西省。民国二十年,属第八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属第二行政区。 1949年,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胜利后,国军白崇禧部在湘鄂赣边界布防,国军第46军驻守萍乡。7月,解放军发起湘赣战役。19日,四野第45军135师进入今萍乡市的桐木、上栗一带。20日在关下,135师与意图逃往湖南的国军第46军175师展开遭遇战。 此前,中共地下组织已逐步掌握萍乡境内的电厂、报刊、警察、自卫队等组织。中华民国萍乡县县长及县政府官员则已逃跑。23日,四野第43军128师某侦察分队,由芦溪进入萍乡县城。26日,四野135师受军部命令驻守萍乡。29日,成立萍乡县人民政府。 1949年后,属袁州专区。1952年撤消袁州专区时,划入南昌专区。后归宜春专区。1960年改为萍乡市。.

新!!: 武德和萍鄉縣 · 查看更多 »

营山县

营山县在中国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隶属四川省南充市,是南充的东大门和交通次枢纽,与蓬安、仪陇、平昌、渠县四县接壤,有着东出达州通湖北,南向广安达重庆,西至南充进成都,北上巴中望秦川的地理位置。自唐至今已有1400余年置县历史,全县国土总面积1635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办,53个乡镇。全县总人口97万,县城常住人口23.8万,政府驻地绥安街道。 营山县是成渝南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支点和成渝城市群重要节点,是南充、广安、达州、巴中四个地级城市经济辐射的腹心重镇,是南充确立率先建成大城市的三个县市之一,是南充融入重庆发展的桥头堡。营山火车站客流量位居全国县级站第七位。一铁路四高速、一国道四省道、一环线五通道的交通骨架。2016年,营山县全年实现GDP15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9亿元。 2013年,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首个开行始发动车的县级城市。2016年,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首个建成一环路的县级城市。2005-2012年,连续7年获得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称号。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四川省绿化模范县、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 据万历本《重修营山县志》,本县因「四山环绕,如营垒之状」,故名营山。.

新!!: 武德和营山县 · 查看更多 »

靈武郡

灵武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灵州设置灵武郡,治所在回乐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西南)。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及其以北。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灵武郡为灵州。 唐朝天宝、至德年间,一度将灵州改为灵武郡。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成都,朔方节度使杜鸿渐迎接太子李亨到灵武,在郡城南楼即位为帝,是为唐肃宗。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宁夏的郡 Category:银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中卫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靈武郡 · 查看更多 »

靖远县

靖远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白银市下属的一个县。面积5809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46万。邮政编码 730600,县政府驻乌兰镇。.

新!!: 武德和靖远县 · 查看更多 »

静海军节度使

静海军节度使(),又稱交州節度使、交趾節度使,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在安南都护府(今越南北部)设置的藩镇,于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年)越南脱离中国独立后,仍作为宋朝皇帝赐予越南丁朝、前黎朝、李朝和陈朝各朝君主的加官,直到宋朝灭亡以后方才停止使用。.

新!!: 武德和静海军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蠡州

蠡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五年(622年)置,治所在博野县(即今河北省蠡县)。八年省,九年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又省。金朝天德三年(1151年)复置蠡州。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博野、蠡县及高阳县南部地。元朝至元三年(1266年)省博野县入州。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降州为蠡县,属保定府。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保定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蠡州 · 查看更多 »

顏相時

時(),表字睿,雍州万年县人。中国唐朝儒学者。颜師古之弟。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颜之推之孙,颜思魯之子,母亲是殷英童的女儿。与兄长颜師古都学問深厚。武德年間,为李世民属下天策府参軍事、文学館学士。贞观年間,拜为諫議大夫,有谏诤之风。转礼部侍郎。相時羸瘠多疾病,太宗常使赐以医药。顔師古亡故后、相時不胜哀惜而卒。.

新!!: 武德和顏相時 · 查看更多 »

衡山

衡山,五岳之一,也称为“南岳”,南岳始封于唐虞,是古代中国帝王巡狩祭祀的地方,也是道教和汉传佛教的圣地之一。主景区全称“衡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衡山县境内,现已划为南岳区,为衡阳市市辖区,1979年被列为湖南省级自然保护区,1982年11月8日第一批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衡山古名為壽嶽。據《星經》所載,南嶽衡山是對應星宿二十八宿之軫星,軫星乃主管人間蒼生壽命。相傳神農氏曾來此採百藥,因嘗線蟲中毒而仙逝於降真峰上。在道教中,此山是道教洞天福地(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朱陵洞天,道教七十二福地之青玉坛福地、光天坛福地、洞灵源福地),是神仙居住遊憩的之一。建于唐代的南岳庙,是湖南省最大的一座古建筑。古往今來,司马承祯、李白、杜甫等古今的文人雅士都曾留下大量詩詞歌賦和石刻,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寶庫之一。 衡山山势雄伟,绵延数百公里,号称有七十二峰,其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座最有名。传说祝融峰是祝融游息之地。祝融是神话传说中的火神。.

新!!: 武德和衡山 · 查看更多 »

衡山郡 (隋朝)

衡山郡,中国古代的郡。 隋灭陈后,置衡州。大业三年(607年),改衡州为衡山郡,治所在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户五千六十八,下辖四县:衡阳县、洡阴县、湘潭县、新宁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为衡州。同年,耒阴县更名耒阳县。天宝、至德年间,曾改衡州为衡阳郡。.

新!!: 武德和衡山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衡州

衡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置衡州,治所在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以衡山得名。辖境约当今湖南省衡山县和常宁市、耒阳市间的湘江流域。隋炀帝大业年间,更名衡山郡。唐朝武德年间,复为衡州。天宝、至德年间,曾改为衡阳郡。户三万三千六百八十八,口十九万九千二百二十八。下辖六县:衡阳县、衡山县、常宁县、攸县、茶陵县、耒阳县。 宋朝属荆湖南路。唐宋以来出产麸金、铁、锡。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衡州路。明清为衡州府。.

新!!: 武德和衡州 · 查看更多 »

衢州 (古代)

衢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信安县(咸通中改名西安县,今浙江省衢州市)。辖境约今浙江衢州、常山、江山、开化及江西省玉山等市县地(后玉山改属信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信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衢州。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衢州路。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浙江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衢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上饶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衢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衢州市

州市,简称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是一座有近一千四百年建城史的城市。位于浙江的最西面,钱塘江上游的衢江沿岸,浙赣铁路线上,与安徽、福建、江西交界,素称“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阳之肘腋,制闽越之喉吭,通宣歙之声势”,川陆所会,四省通衢,是浙西的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衢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个国家休闲区创建试点城市。衢州市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员,也是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成员。.

新!!: 武德和衢州市 · 查看更多 »

顺州 (武德)

顺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以愛州之安顺县置安州,治安顺县(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属交州總管府。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省东南部清化一带。下轄安顺县、東河县(今越南清化省海洲)、建昌县(今越南清化省廣昌)、邊河县(今越南清化省春林)。武德七年(624年),属交州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将顺州废入愛州,安顺县改属愛州,廢除東河县、建昌县、邊河县。.

新!!: 武德和顺州 (武德) · 查看更多 »

顺义县 (南朝梁)

顺义县,中国古县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北。梁属北隋郡。西魏属淮南郡,隋朝时,属汉东郡。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废。 Category:南梁县份 Category:西魏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湖北古代县份 Category:随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顺义县 (南朝梁) · 查看更多 »

顺阳县

顺阳县,古县名,县治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南五公里的顺阳村。應劭曰:縣在順水之陽,因处顺水(即均水)之阳而得名。.

新!!: 武德和顺阳县 · 查看更多 »

顺政郡

顺政郡,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郡。 西魏改武兴郡置,治所在汉曲县(今陕西省略阳县),属兴州。辖境约今陕西省略阳县地。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治所在顺政县(今略阳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为兴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顺政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兴州。 Category:西魏的郡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陕西的郡 Category:汉中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顺政郡 · 查看更多 »

须水县

须水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须水镇。属管州。贞观元年(627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河南古代县份 Category:郑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荥阳市.

新!!: 武德和须水县 · 查看更多 »

须江县

须江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析信安县南境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江山市。因县南有须江溪,故名。八年省。永昌元年(689年)复置。属衢州。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改名江山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浙江古代县份 Category:衢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江山市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93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须江县 · 查看更多 »

袁天罡

袁天罡(公元583年一公元665年初),或作袁天綱,唐初益州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人,唐朝初年著名相士、易学大师。与李淳风合演推背图。相傳他懂得「風鑒」,即憑風聲風向,可斷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 隋朝大业年间,为资官县(在今四川省境)县令。唐朝建立之初的武德初年,蜀道使詹俊赤牒授其为火井县县令。自隋朝起,即以善于相面闻名,又以他为襁褓中男装打扮的武则天相面之事最为知名,「必若是女,實不可窺測,後當為天下之主矣!」。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听闻其名,召至九成宫。《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著有《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一卷。《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九曾記載他和李淳风兩人的故事,民间则传说他們合著有《推背图》。 袁天罡并曾发明称骨法。在坊间之中以来定命运好坏,但也有说法指其所称得者为被称骨者前世之好坏。 相傳與李淳風跟唐太宗出遊,看見河中有兩隻分別為赤毛和黑毛的馬。太宗要他們推算哪隻馬先入河。袁天罡占得離卦,離為火,便猜似是火般赤毛的馬先入水。李淳風則認為:遂木取火,應先見黑煙才見火,便猜是黑毛的馬先入河。結果李淳風猜對了。但他卻謙稱不是袁天罡,他就不能推算出煙和火的奧妙關係了。.

新!!: 武德和袁天罡 · 查看更多 »

袁朗 (唐朝)

袁朗,雍州長安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南陈、隋朝、唐朝官员。 南陈尚书左仆射袁枢之子。袁朗時擔任釋褐祕書郎。累迁太子洗马、德教殿学士。南陈于589年亡国后,入隋,历尚书仪曹郎。唐朝武德初年,授齐王府文学,转祠部郎中。累封汝南县男,迁给事中。曾预修《艺文类聚》。贞观初,卒于任上。有《袁朗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四首。.

新!!: 武德和袁朗 (唐朝) · 查看更多 »

颍州 (北魏)

颍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治所在汝阴县(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境)。北齐废。隋朝大业年间,改颍州为汝阴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信州,六年复改颍州。下领四县:汝阴县、颍上县、下蔡县、沈丘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阜阳、颍上、阜南、太和、界首、临泉等市县地。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改为顺昌府,金朝时复为颍州。元朝时,属汝宁府。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归属中都,即凤阳府。下领两县:颍上县、太和县。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为颍州府。.

新!!: 武德和颍州 (北魏) · 查看更多 »

颍川郡

川郡 穎川郡,常訛誤成“潁川郡”,是中国秦朝至唐朝设置的一个郡,地处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因颍水流过境内而得名。 『說文解字注』 顈水。出潁川陽城乾山。東入淮。各本作乾山。韻會引作耿山。晉書音義引作陽城少室陽乾山。則兼用水經、漢志改說文也。爾雅音義引字林作陽城乾山。與今說文合。潁川以水名郡。字當從水。而漢碑郡名多從禾。葢漢時相習如此寫。 依據《說文解字》裡面的解釋,可見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有書寫穎川的現象存在了。支持「穎川」的人認為,雖然穎川得名於潁水,但是潁水與穎川是不同的概念,潁水指的是潁水河流,穎川指的是河流兩岸廣闊的地帶。還舉例說明如舞陽縣、女陽縣等,都因㵲水、汝水而得名,卻不稱作㵲陽、汝陽(與現在的汝陽沒有關係)。並且漢代時候的石碑就有「穎」川的寫法了,所以郡望堂號為「穎川」不會錯。.

新!!: 武德和颍川郡 · 查看更多 »

颜游秦

颜游秦,字有道,唐朝政治家,琅琊临沂人。 顏之推第三子。顏師古是他的侄子。隋時典校祕閣,唐武德六年(623年)累遷廉州刺史、郓州刺史,封临沂县男。著有《漢書抉疑》十二卷,颜师古撰《汉书注》多引用此書。 Y颜 Y颜 Category:临沂人.

新!!: 武德和颜游秦 · 查看更多 »

颖州

颖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分吉州安复县置颖州,治所在安复县(今江西省安福县)。以境内有禾山(今陈山)、禾水(今陈山河)为名,隶属于袁州总管府。武德七年(624年)废颖州入吉州,安复县改名安福县。.

新!!: 武德和颖州 · 查看更多 »

裴寂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出自河东裴氏的西眷裴。唐高祖时的宰相:武德元年(618年)至六年(623年)为尚书右僕射,六年至九年(626年)正月为尚书左仆射。.

新!!: 武德和裴寂 · 查看更多 »

裴居道

裴居道(),绛州闻喜人,唐朝将官,在唐睿宗第一次登基时担任宰相。.

新!!: 武德和裴居道 · 查看更多 »

裴矩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隋末及唐初政治家。初名裴世矩,后避太宗名讳,单名矩。 父亲裴讷之,北齐太子舍人,早卒。裴矩少好文学,甚有文采。仕途开始于北齐,齐亡后加入北周。周末杨坚执政期间被召用。杨坚取代周建立隋朝,裴矩受到重用。曾经参加平陈之战,安抚突厥启民可汗,又参与隋礼的制定。隋炀帝即位后,裴矩继续被重用,与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等掌握朝政,合称“五贵”。 裴矩一生中最重要的业绩为炀帝经营西域。大业元年(605年)至九年(613年)间,他至少四次奔波于甘州、凉州(今甘肃武威)、沙州(今甘肃敦煌)等地,大力开发商业,引胡商前往长安、洛阳,以首都贸易取代边境贸易。与此同时,裴矩收集了西域各国山川地理、人物风俗等资料,绘画各国贵族庶人的服饰仪表,制成《西域图记》三卷,并绘造地图,纪录各地险要,献给炀帝。裴矩引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等入朝,并打击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弑逆炀帝,任裴矩为尚书右仆射。宇文化及失败后,裴矩事窦建德;建德败后,降唐。武德八年(625年)任太子詹事兼检校侍中、民部尚书。贞观元年(627年)卒,年八十余,赠绛州刺史,谥号敬。 所撰《西域图记》现仅存书序,记载了从敦煌到西海(今地中海)的三条主要路线,是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还著有《开业平陈记》12卷、《邺都故事》10卷、《高丽风俗》一卷,与虞世南共撰《大唐书仪》10卷。今均佚。.

新!!: 武德和裴矩 · 查看更多 »

裴绰 (疏勒)

裴绰,又作裴纠,唐朝时疏勒王。 与前任阿弥厥的关系不详。他在唐高祖武德年间,他离开疏勒到达唐朝。唐高祖李渊封他为鹰扬大将军、天山郡公。他长期居住在长安,后代入籍京兆府。他之后疏勒王是裴阿摩支,与他的关系不详。他的五世孙裴玢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担任山南西道節度使。.

新!!: 武德和裴绰 (疏勒) · 查看更多 »

裴行儼

裴行儼(),隋將裴仁基之子,驍勇善戰,每次作战,皆披靡,有“萬人敵”之稱。後随父投靠李密。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王世充軍攻擊單雄信部,李密派遣程知節、裴行儼增援,行儼中流矢墜馬,為王世充所俘。王世充割據洛陽獨立,以侄女鄭國公主嫁行儼,待裴仁基、裴行儼父子甚厚,以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但又憚其威名,颇有猜忌。武德二年(619年),裴仁基、裴行儼父子聯合宇文儒童、宇文溫等,欲謀立越王楊侗,不料将军张童仁向王世充泄密,裴行俨遂與父俱为王世充杀害。.

新!!: 武德和裴行儼 · 查看更多 »

餘杭郡

餘杭郡,中国隋朝的郡。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改杭州为餘杭郡。餘杭郡作为隋朝大运河的南终点。治所在钱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下辖钱唐县、临安县、-於-潜县、盐官县、武康县、富阳县六县。包括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余杭区、富阳区、海宁市、海盐县、安吉县、德清县等地。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重新改为杭州。唐玄宗天宝年间到唐肃宗至德年间,一度改杭州为餘杭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浙江的郡 Category:杭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嘉兴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湖州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餘杭郡 · 查看更多 »

褒州

褒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三年(620年)置,治所在西县(今陕西省勉县西老城)。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勉县及略阳县南部、宁强县北部一带。武德八年(625年)废。元朝初年,又置褒州,治所在铎水县(今陕西省勉县东旧州铺)。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勉县、略阳县、宁强县一带。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汉中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褒州 · 查看更多 »

褒信县

褒信县是中国古代县名,在东汉时初次设立,治所在今河南省息县东北的包信镇,属汝南郡。顺帝时宦官李元曾封褒信侯,其封地即在此地。《中国历史大辞典》第89页 褒信县.

新!!: 武德和褒信县 · 查看更多 »

饶州 (隋朝)

饶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置,治所在鄱阳县(今属江西省)。大业三年(607年)改为鄱阳郡;唐朝武德初年,复为饶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鄱江、信江两流域(婺源县、玉山县除外);天宝元年(742年)复为鄱阳郡,乾元元年(758年)仍为饶州,辖境缩小,仅限今鄱江流域及信江下游地区;两宋属江南东路。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饶州路;明朝初改鄱阳府,不久又改饶州府;1912年废。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上饶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景德镇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鹰潭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7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饶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西吴州

西吴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初年置,治所在新渝县(今江西省新余市西北)。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新余、分宜等市县地。七年(624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新余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西吴州 · 查看更多 »

西定州

西定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三年(620年)置,治所在定胡县(今山西省临县西南、黄河东岸)。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临县南部及柳林等地。贞观二年(628年)省。.

新!!: 武德和西定州 · 查看更多 »

西宁州 (唐朝)

西宁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七年(624年)置,治所在梁水县(今云南省华宁县)。辖境约当今云南省华宁、通海等县地。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黎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云南的州 Category:玉溪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西宁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西宗州

西宗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宗居县(今云南省祥云县东南云南)。辖境即今云南省祥云县一带。贞观十一年(637年)改为宗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云南的州 Category:大理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祥云县.

新!!: 武德和西宗州 · 查看更多 »

西平县 (唐朝)

西平縣, 唐朝武德伍年(公元622年)建立, 前身是西漢時建縣的高涼縣(轄今廣東省陽江市), 北宋時, 西平縣拚入陽江縣。.

新!!: 武德和西平县 (唐朝) · 查看更多 »

西平郡

西平郡,中国古代的郡。.

新!!: 武德和西平郡 · 查看更多 »

西韩州

西韩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三年(620年)置,治所在河西县(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夏阳镇)。辖境相当今陕西省韩城市、合阳县等地。武德八年(625年),徙治韩城县(今韩城市)。贞观八年(634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渭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韩城市 Category:合阳县.

新!!: 武德和西韩州 · 查看更多 »

西沙州

西沙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五年(622年)改瓜州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市东南)。辖境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等地。贞观七年(633年)改为沙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新疆的州 Category:酒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巴音郭楞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西沙州 · 查看更多 »

西濮州

西濮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濮水县(今云南省大姚县北盐丰附近)。属姚州。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大姚县等地。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名髳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云南的州 Category:楚雄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大姚县.

新!!: 武德和西濮州 · 查看更多 »

襄城郡 (隋朝)

襄城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初改汝州置,治所在承体县(今河南省汝州市)。隋朝时,户十万五千九百一十七,下领八县:承休县、梁县、郏城县、阳翟县、汝源县、汝南县、鲁县、犨城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汝州、汝阳、禹州、郏县、宝丰、鲁山等市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为伊州。.

新!!: 武德和襄城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襄国郡

襄国郡,中国古代的郡。 北周武帝置,辖襄国县(隋朝改为龙冈县),治所在今河北省邢台市西南。隋朝开皇初年,废除襄国郡。开皇十六年(596年)置邢州。大业初年,改置为襄国郡。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内丘、巨鹿、广宗、平乡、南和、任县、邢台及隆尧南部等市县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又改置为邢州。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河北的郡 Category:邢台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襄国郡 · 查看更多 »

馬邑郡

邑郡,是中國隋朝、唐朝的一个郡。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朔州设置。治所在善阳县(今山西省朔州市)。在山西省宁武县、恒山以北,黑驼山、洪涛山、左云县以东。户四千六百七十四,下辖四县:善阳县、神武县、云内县、开阳县。隋朝末年,刘武周杀马邑郡太守王仁恭,称定杨可汗,割据于此。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为朔州。六年(623年),以云内县之恒安镇,置北恒州(后改为云中县,隶云州和云中郡)。天宝、至德年间朔州一度改为马邑郡。户五千四百九十三,口二万四千五百三十三。下辖两县:善阳县、马邑县。乾元初年复为朔州。.

新!!: 武德和馬邑郡 · 查看更多 »

馮盎

馮盎(),字明達,南朝人,高州良德人。北燕馮氏后裔、唐朝高力士的曾祖父。唐朝越國公。.

新!!: 武德和馮盎 · 查看更多 »

馮暄

冯暄,出自长乐冯氏,陳朝、隋朝將領,馮僕的次子。.

新!!: 武德和馮暄 · 查看更多 »

馮智戴

馮智戴,字天锡,高州良德人。北燕馮氏后裔、唐朝将领,高力士的伯祖父。馮盎之子,馮僕之孙,馮寶和冼夫人的曾孙。.

新!!: 武德和馮智戴 · 查看更多 »

解县 (唐朝)

解县,中国旧县名。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属虞州。贞观十七年(643年),解县并入虞乡县,同属蒲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复置解县,属河中府。五代后汉乾祐元年(948年)置解州,解县为州治。北宋、金朝、元朝时,沿袭旧制。明朝洪武初年,解县并入解州,属平阳府。清朝时,解州升为解州直隶州。1912年,改解州为解县。1954年与虞乡县合并为解虞县,治所在解州镇。1958年并入运城县。.

新!!: 武德和解县 (唐朝) · 查看更多 »

解縣

解縣是中國歷史上曾經存在的一個縣,位於今山西省西南部。 “解”這一地名始於先秦,《戰國策》赧王二十一年載“秦敗魏師於解”。漢置解縣,治所在今運城市臨猗縣臨晉鎮東南,屬河東郡。魏、晉因之。北魏、西魏,解縣先後更名安定縣、南解縣、綏化縣、虞鄉縣等。当时,知名的士族河东柳氏虽迁居外地,至隋唐仍以解县为故里,称河东解人。 唐武德元年(618年)複置解縣,治所在今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屬虞州。.

新!!: 武德和解縣 · 查看更多 »

許紹

許紹(),字嗣宗,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人,祖籍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唐初军事人物。 先世於梁末徙至後周,定居安州安陸。祖父許弘與父許法光,都擔任過楚州刺史。唐高祖李淵之父李昞曾在安州任总管,許紹自小与李渊同学,成為好友。隋大业末年,天下大乱,许绍为夷陵郡通守,收留流民,开仓赈济,甚得人心。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弑杀后,许绍效忠越王杨侗。王世充废黜杨侗自立为帝,许绍率黔安、武陵、澧阳等诸郡转投李淵,任硖州(今湖北宜昌)刺史,封安陆郡公。 618年,萧铣在岳州称帝,派遣宋王杨道生攻打硖州,被许绍击破,跳水溺死大半。萧铣又派遣其大将陈普环率大舰从长江直达硖州,与开州的萧阇提攻取巴蜀。许绍派儿子许智仁及录事参军李弘节、女婿张玄静追击至西陵峡,大破之,生擒陈普环,俘获其船舰。长江南岸有安蜀城,与硖州相对,次东有荆门城,皆是险峻之地,萧铣以重兵镇守。许绍遣许智仁及李弘节攻破荆门镇。李渊极为高兴,下诏褒奖, 萧铣的大司马晋王董景珍之弟被萧铣诛杀,董景珍正在长沙镇守,闻讯投降唐朝。许绍出兵接应,但未能赶上董景珍就被萧铣派兵击杀。 武德三年(620年),李靖被派往硖州主持征讨萧铣,因迟迟未能进军,李淵暗中命令許紹斩殺李靖。許紹爱惜李靖之才,為其求情,才獲得諒解。开州(治盛山,今四川开县)蛮酋冉肇則反叛,率眾進攻夔州(治今四川省奉节县),李孝恭迎战失利。李靖即以八百精兵大破冉肇則,阵斩冉肇则,俘獲五千多人,李淵喜出望外,高興的說:“使功不如使過,李靖果展其效”。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攻打萧铣,复令许绍督兵以图荆州。不久,许绍逝世于军中,唐高祖听闻后流泪。萧铣被灭后,其子许智仁被提拔为温州刺史,封孝昌县公。贞观年间(627年—649年),追赠荆州都督。嫡孙许力士袭爵,官至洛州长史。.

新!!: 武德和許紹 · 查看更多 »

驩州

驩州,隋朝時設置的州,唐宋明仍置。 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德州置,治所在九德縣(今越南乂安省榮市)。轄境相當今越南河靜省和乂安省南部。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改名南德州,八年又改名德州。貞觀元年(627年)復名驩州。其後轄境縮小。戶九千六百一十九,口五萬八百一十八。下轄四縣:九德縣、浦陽縣、越裳縣、懷驩縣。1036年越南李朝改名義安州。.

新!!: 武德和驩州 · 查看更多 »

马三宝 (唐朝)

三宝,唐朝初年名将。 马三宝生性聪明狡猾,擅长训练鹰犬,原本是服侍柴绍的家童,李渊起兵后,柴绍从偏僻的小路前往太原,马三宝侍候平阳公主藏到司竹园,当时西域胡商何潘仁进入司竹园反叛,有士兵数万人,平阳公主派马三宝前去对何潘仁说明利害,何潘仁同意与平阳公主联合,去拜见平阳公主,派遣士兵百人为公主的卫士。平阳公主又派马三宝去劝说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人的起义军,他们都带领部下跟从平阳公主。马三宝自称总管,安抚接纳了其他起义军后,兵力达到数万人,隋朝的京师留守多次派军进攻平阳公主,马三宝和何潘仁屡屡挫败了敌军。李渊渡河后,授予马三宝左光禄大夫。李世民到达竹林宫后,马三宝带领数万士兵前去军门拜见,于是跟从李世民平定了京师,拜官为太子监门率。马三宝又另外在北山击败反叛的胡族刘拔真,跟从平定了薛仁杲,又随柴绍在岷州进攻吐谷浑,马三宝率先冲入敌人的阵地,斩杀了吐谷浑声名显赫的王,前后俘虏了男女数千人,累次以功劳封为新兴县男。后来马三宝跟随李渊巡游司竹园,李渊回头对马三宝说:“这是你建立英雄功业的起兵之处,卫青也不过如此!”李世民将要继承皇位的时候,有个叫法雅的和尚谋逆,马三宝知道之后上奏,法雅因此被诛杀,马三宝被任命为大将军,赐予布帛五百匹,进爵为新兴郡公。武德九年十月癸酉(626年11月12日),唐太宗确定功臣的封户,马三宝食实封三百户。贞观年间,马三宝累次升任左骁卫大将军,在贞观三年(629年)去世,唐太宗为他停止朝会,谥为忠。.

新!!: 武德和马三宝 (唐朝) · 查看更多 »

马周

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今属山东),中国唐朝初年名臣。.

新!!: 武德和马周 · 查看更多 »

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别称“天中”、“驿城”、“驿都”,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南接信阳市,西达南阳市,西北界平顶山市,北临漯河市、周口市,东邻安徽省阜阳市。地处豫西山区东缘和豫东平原区交界,地势西高东低。境内主要为淮河流域,有洪河、汝河、泌阳河等河流。全市总面积1.51万平方公里,人口695.55万。 古为“豫州之中”的天中故土,因此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在古代为豫州、蔡州、汝宁府等州治府治,自古便为重要州府,至今仍留有蔡国故城、汝南古城、南海禅寺等遗址。驻马店市亦是秦朝丞相李斯、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非、志怪小说《搜神记》作者干宝故里,重阳节和梁祝爱情故事的发源地。.

新!!: 武德和驻马店市 · 查看更多 »

驾部司

驾部司,兵部官署名称。 魏晋南北朝始置驾部郎曹,长官为驾部郎(驾部郎中),隶属左民尚书,掌管车舆畜牧。西晋北魏前期设驾部尚书,直属尚书省。东晋南朝隶属左民曹(左民尚书)。北魏后期和北齐隶属殿中曹(殿中尚书)。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驾部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主官为郎中。北周隶属夏官府,主官为中大夫。 隋朝改为驾部司,为兵部四司,设驾部侍郎、驾部员外郎。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驾部郎、职方驾部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驾部郎中、驾部员外郎的旧名。驾部郎中从五品上,驾部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本乘、厩牧、驿传的政令,具体事务由太仆寺管理。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舆司,正副官员改为司舆大夫、司舆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驾部司的旧名。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司驾司,正副官员改为司驾郎中、司驾员外郎。至德二载(757年),恢复驾部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设判驾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驾部郎中为五品寄禄官,驾部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驾部郎中从六品、驾部员外郎正七品,马政归枢密院。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以太仆寺并入。金朝、元朝兵部不分司。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驾部,设驾部郎中正五品、驾部员外郎从五品,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车驾清吏司。.

新!!: 武德和驾部司 · 查看更多 »

高安县 (唐朝)

安县,中国古旧县名。今江西省高安市前身。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改建城县置,治所在今江西省高安市。自唐至清先后为靖州、筠州、瑞州、瑞州路、瑞州府治。 1949年7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高安县。7月14日,成立高安县人民政府。其后,高安县隶属于南昌专区、宜春专区、宜春地区。1993年12月8日,撤县设市,设立县级高安市。现隶属于宜春市。.

新!!: 武德和高安县 (唐朝) · 查看更多 »

高安市

安市是中国江西省宜春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西北,毗邻南昌市。.

新!!: 武德和高安市 · 查看更多 »

高密市

密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东部,是潍坊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胶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中间,东临山东省最大城市青岛。高密市西北与安丘市,西南与诸城市,东部与胶州市,北部与平度市接壤。 高密市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之一,也是山东省肉类生产第四大、中国第13大县市。.

新!!: 武德和高密市 · 查看更多 »

高密郡

密郡,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郡。 秦朝设胶西郡,西汉时曾改胶西国,本始元年(前73年)又改胶西郡为高密国。仍治高密县,下辖五县:高密县、昌安县、石泉县、夷安县、成乡县。西汉末年,辖境约当今山东省高密市一带。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废入北海国。 西晋元康十年(300年),复置高密国,刘宋改为高密郡,治所在桑犊城(今山东省潍坊市东),属青州。北魏时移治高密县(今高密市西南)。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潍坊、高密、胶州、安丘等市地。北齐移治东武县(隋改诸城县,今山东省诸城市)。隋朝开皇初废。大业初年,改密州为高密郡。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复为密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高密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密州。.

新!!: 武德和高密郡 · 查看更多 »

高州 (广东)

高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朝梁置高州,治所在高凉县(今广东省阳江市西)。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鉴江及漠阳江流域地区。当时冯氏世代为高州刺史,如冯宝(其妻冼夫人)、馮僕、冯盎。隋朝初改为高凉郡。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复置高州,贞观时移治良德县(今广东省高州市东北),大历中又移电白(今高州市东北),辖境缩小,相当今茂名、高州、电白等县地,元朝升为高州路。明清为高州府。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南陈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阳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茂名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高州 (广东) · 查看更多 »

高开道

開道(),赐姓李时为李開道,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在懷戎(今河北张家口)依附突厥称燕王。高開道是滄州阳信人,年轻时,煮海水贩卖私盐。有勇力,跑起来像奔马一样。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年),高開道加入格謙的起义军。格謙被隋将杨义臣所杀。聚集余众北掠城镇,至临渝关(今山海关)、怀远镇(今辽宁台安县)。 大业十三年(617年),高開道围攻北平郡(今河北秦皇岛),直到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隋将李景终于不支,弃城和鄧暠逃离。高開道占领北平郡后,又占领漁陽郡(今天津蓟县),自立为燕王,改元始兴,以渔阳为国都。 此事,懷戎有一支起义队伍,领袖是和尚高曇晟,自称大乘皇帝,他派人招降高开道,高开道同意了。高曇晟与高开道结为兄弟,封他为齐王。几个月后,高开道袭杀高曇晟,兼并了他的部下,将国都迁至懷戎。他和窦建德,进攻幽州的罗艺,罗艺拒绝归降,投靠了唐朝。 武德三年(620年)夏,窦建德再次进攻幽州的罗艺,罗艺向高開道求援。高開道率军两千骑兵援助,使窦建德退兵。之后,高開道决定通过罗艺降唐,这年冬天,唐高祖赐高開道姓李,封北平郡王,授蔚州(今河北蔚县)总管。高開道坚忍、刚毅,一次面部中箭,他要求医师拔出箭头。医师说箭头太深不能拔出,高開道一怒之下杀死了医师。他又找另一个医师,医师说我能拔出箭头、但你会很痛苦,高開道又把这个医师杀死了。他又找来第三个医师,医师说没问题,医师开始做手术,在高開道骨头里取出箭头,而手术过程中高開道继续在宴会中欣赏歌舞娱乐。 武德四年(621年)冬,罗艺的幽州遭遇了饥荒。高開道同意提供幽州食物。罗艺派遣老弱去蔚州就食,高開道很好的招待了他们。罗艺很高兴,发兵三千人、车数百乘、驴马千余匹去蔚州,请高开道赈济。然而,高開道没有将他们归还罗艺,而是留下之后,背叛了唐朝。北连突厥,南联刘黑闼,复称燕国。又进攻易州(今河北易县)和罗艺管辖的唐朝领土。 武德六年(623年)春,他联合东突厥颉利可汗和原刘武周的部将苑君璋,进攻唐朝的雁門关,但没有夺取。他多次联合突厥和库莫奚侵唐,曾一度帮助颉利可汗夺取唐朝的朔州(馬邑郡)。 武德七年(624年)春,唐朝占领了中原的大部分,消灭了除依附突厥的全部隋末群雄。高開道不想步群雄后尘,一度想归降唐朝,但事先对唐朝的反复态度和突厥的支持,使他没有下定决心。他的部下多数的家乡现在是唐的国土,他们更想归降唐朝。高开道亲兵数百人,皆勇士,高开道收他们为“义兒”,常在阁内,由張金樹统领。 刘黑闼被唐朝捕杀后,部将張君立归附高开道。張君立、張金樹阴谋推翻高开道。一天夜里,張金树与诸义兒游戏,秘密将其弓断弦,藏其刀、槊。义兒睡觉后,張金树和他的同党攻高开道的殿阁,张君立在外城举火相应。义兒弓弦皆断,只好归降张金树。高开道知不能免死,于是擐甲持兵坐堂上,与其妻妾酣宴。張金树之党害怕他的勇猛,不敢杀他。天将明,高开道先缢其妻妾及诸子,而后自杀。張金树杀其义兒和张君立,归降唐朝。唐朝以高开道之地为妫州。.

新!!: 武德和高开道 · 查看更多 »

高凉县 (西汉)

高凉县,中国古县名。 西汉置,治所在今广东省阳东县西北。以境内高凉山为名。两汉属合浦郡。三国吴属高凉郡。南朝宋废,南梁大通中又改安宁县置,移治今阳江市西,为高州及高凉郡治。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改为西平县。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东吴县份 Category:刘宋县份 Category:南梁县份 Category:南陈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东古代县份 Category:阳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阳东县 Category:62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高凉县 (西汉) · 查看更多 »

高甑生

高甑生,生卒年不详,唐朝初期的武将。 武德年间在李世民麾下,为秦王府裨将。武德四年(622年)李世民和李元吉率军征讨洛阳的王世充,高甑生与尉迟敬德、梁建方一起在洛阳城外生擒王世充的侄子王琬。后任岷州都督,参与了贞观三年(629年)和四年(630年)的反击突厥的战争,因功封为利州刺史。贞观九年,任盐泽道行军总管,随李靖讨伐吐谷浑。他率部首先进入青海,攻破了当地的羌族部落。在此役中,高甑生违反了李靖的命令,受到李靖的惩罚,于是他怀恨在心。回师后他诬告李靖谋反,未遂,以诬告罪被流放。 Category:唐朝岷州都督 Category:唐朝利州刺史 Category:唐朝行军总管 Z.

新!!: 武德和高甑生 · 查看更多 »

高惠通

刀人高氏(),字惠通,渤海郡人。祖父高成并,父隋朝密州高密县令高世达。 武德五年(622年)六月初五日,高惠通被选入内秦王府,以为秦王李世民的刀人。武德九年四月初十日(626年5月11日),寝疾在公馆去世,春秋三十岁,四月十四日葬在长安县龙首乡。有《太尉秦王刀人高墓志铭》出土,墓志长、宽为52厘米,共16行,242字。收录在《全唐文补遗》。.

新!!: 武德和高惠通 · 查看更多 »

謝龍羽

谢龍羽,又作谢應羽,唐朝牂柯謝蛮首领。 他是漢朝牂柯大姓謝氏的後裔,從晉朝謝恕之後,雄踞一方,世代為酋長。轄境有苗族、布依族、彝族的祖先居住,有兵數萬。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歸附唐朝,被李淵任命為牂州刺史,封夜郎郡公。史稱牂州谢。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和南謝謝疆、東謝谢元深一起遣使入贡,唐太宗李世民以其地分為數州。相當於今天貴州省甕安縣、餘慶縣。.

新!!: 武德和謝龍羽 · 查看更多 »

鬰林州

鬰林州,中国唐朝时开始设置的州。 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析贵州之石南、兴德、鬰平置鬰州,乾封元年(666年),更名鬰林州,州治在鬰平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铁城)。天宝、至德为鬰林郡,土贡:布。一千九百一十八户,九千六百九十九口。下辖四县:鬰平县、兴业县(麟德二年析石南置,建中二年省石南入兴业)、兴德县(萧铣析石南置,寻废。武德四年析鬰平复置)、潭栗县。北宋至道二年(996年),鬰林州治改设南流县(原牢州,今玉林市玉州区),建州城在南流江畔。 元代、明代仍设鬰林州。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鬰林州从梧州府分出,升鬱林直隸州,隶属桂平梧鬰道,光绪十三年(1887年)隶属左江道。民国元年(1912年),升鬰林州为鬰林府,次年废鬰林府为鬰林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玉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6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66年中國建立.

新!!: 武德和鬰林州 · 查看更多 »

魏州

魏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析相州置,治所在贵乡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隋朝大業时改为武阳郡。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大名、魏县、馆陶,河南省南乐、清丰、范县和山东省冠县、莘县等县地。其地为河北与江淮之间水运交通枢纽,船舶辐辏,物资荟萃。为河北平原、中原一大都会。 魏州所在地政治地缘位置极其重要,历来为军事要地,也为中原人口大州。商业发达。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魏州,同年又以魏州的聊城县、武水县、堂邑县、高唐县置博州。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冀州。咸亨三年(672年)复为魏州。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为魏郡。广德元年(763年)后,魏博节度使治此,为河北三镇的軍事要地。魏博藩镇为唐中后期至五代时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军事藩镇。土贡:花綢、綿綢、平綢、施、绢、紫草。户十五万一千五百九十六,口百一十万九千八百七十三。终唐一朝,领十四县:贵乡县、元城县、魏县、馆陶县、冠氏县、莘县、朝城县、昌乐县、澶水县、洹水县、成安县、内黄县、宗城县、永济县。 五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沙陀人李存勗即帝位于此,建为东京,升为兴唐府。 北宋庆历二年,建大名府为北京。北京取代魏州。.

新!!: 武德和魏州 · 查看更多 »

魯郡

魯郡,中國古代郡、國名。.

新!!: 武德和魯郡 · 查看更多 »

许世绪

许世绪(),字玄嗣,定州安喜(今河北省定州市)人。唐高祖晋阳起兵功臣之一。弟许洛仁,亦是元从功臣。.

新!!: 武德和许世绪 · 查看更多 »

许洛仁

许洛仁(),字济,博陵安喜(今河北定州市)人。唐初大将,曾两次献马给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称赞他“此人家中恒出好马”,昭陵六骏之一拳毛-騧-即他所献的“洛仁--”。兄许世绪是唐高祖晋阳起兵功臣之一。.

新!!: 武德和许洛仁 · 查看更多 »

诸阳县

诸阳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分符离县置,治所在今安徽省宿县境,属徐州。贞观元年(627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安徽古代县份 Category:宿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埇桥区.

新!!: 武德和诸阳县 · 查看更多 »

诺水县

诺水县,中国古县名。 西魏大统年间置,治所在今四川省通江县,属遂宁郡。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入始宁县。唐朝武德八年(635年)复置,属壁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通江县。 Category:西魏县份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四川古代县份 Category:巴中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通江县.

新!!: 武德和诺水县 · 查看更多 »

象州 (古代)

象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一年(591年)置,治所在桂林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东南上古城)。因界内象山得名。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治所在武德县(今象州县西北)。贞观十二年(638年)移治武化县(今象州县东北),大历十一年(776年)移治阳寿县(今象州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象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象州。辖有今象州、武宣两县地。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又移治来宾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东南旧来宾)。辖境又增今来宾市东部地。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象州路,大德后仍降为象州,治所复移还阳寿县(今象州县)。1912年降为象县。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来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象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豳州 (西魏)

豳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由南豳州改置,治所在白土县(今陕西省彬县西南;隋朝初年移今彬县,不久改名新平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彬县、旬邑、长武及甘肃省泾川等县地。大业二年(606年),并入宁州。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开元十三年(725年)以“豳”字和幽州的“幽”字形相近,改名邠州。 Category:西魏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咸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平凉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豳州 (西魏) · 查看更多 »

豆卢宽

豆卢宽(),字僧奴,隋文帝外甥,唐朝初期大臣,封芮国公,陪葬昭陵。.

新!!: 武德和豆卢宽 · 查看更多 »

貞觀 (唐朝)

貞觀(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第二代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共23年。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即位沿用。 《周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韓康伯注:「天地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孔穎達疏:「天覆地載之道以貞正得一,故其功可為物之所觀也。」陳夢雷淺述:「觀,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貞觀。.

新!!: 武德和貞觀 (唐朝) · 查看更多 »

貴州 (廣西)

貴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改南定州郁林郡为南尹州,贞观八年(634年)改为贵州,天宝、至德时郡名怀泽郡。土贡:金、银、铅器、纻布。三千二十六户,九千三百口。四县:郁林县、怀泽县、潮水县、义山县。 元朝时8891户。至元十四年(1277年)設置行貴州事,管轄郁林县。大德九年(1305年)废郁林县。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称貴县。.

新!!: 武德和貴州 (廣西) · 查看更多 »

鲜州

鲜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五年(622年)分饶乐都督府置,初在今河北省滦河上游一带,后侨治营州(州治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境,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移治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省青州市)境,神龙初移治幽州潞县之古县城(今河北省三河县西南)。五代后晋时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后梁的州 Category:后唐的州 Category:后晋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辽宁的州.

新!!: 武德和鲜州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新!!: 武德和資治通鑒 · 查看更多 »

賀若弼

賀若弼(),复姓贺若,字輔伯,河南郡洛阳县人。隋朝大臣。.

新!!: 武德和賀若弼 · 查看更多 »

贺州 (隋朝)

贺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置,治所在临贺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东南贺街)。以贺水为名。大业二年(606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属岭南道。宋朝属广南西路。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富川、钟山县等市县地。元朝时扩大至今广东省怀集县地。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为贺县。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贺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肇庆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贺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贺兰淹

贺兰淹,字天德,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人,隋朝到唐朝初年汉化鲜卑人,擔任唐朝的左肆府车骑将军。 贺兰淹祖父贺兰澄官至北周凌州刺史,父贺兰蕃曾任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隋朝长州刺史、吏部尚书,封成安郡公。贺兰淹在终南馆於武德七年(624年)七月廿二去世,年四十二岁。兄弟贺兰师仁,唐朝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应山公。侄子贺兰安石,是武則天的姐夫。贺兰淹夫人傅氏在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正月二十七日下葬。 20世纪中期贺兰淹的墓志在铜川出土,墓志石现藏药王山博物馆,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藏拓本。墓志石为青石质,志、盖均呈正方形。志边长54.5厘米; 盖为盝顶,盖顶边长42厘米、底边长54厘米。盖文3行,满行4字,篆书“大唐故车骑将军贺兰君墓志”;志文30行,满行31字,楷书。.

新!!: 武德和贺兰淹 · 查看更多 »

贺水县

贺水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析马平县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北周安圩。属柳州,后改属南方州、澄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入上林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南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上林县.

新!!: 武德和贺水县 · 查看更多 »

贵池县

贵池县,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五代,为今天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的主体。.

新!!: 武德和贵池县 · 查看更多 »

贵港市

贵港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80公里。市境东邻梧州市,南接玉林市,西界南宁市,北连来宾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区,郁江、黔江横贯,于境内汇合成浔江。全市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人口429.37万,以汉族为主,有壮族等少数民族。.

新!!: 武德和贵港市 · 查看更多 »

越州

越州,中国古代的州,中心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隋朝大业元年(605年)改吴州置越州,治所在会稽县(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辖区约今浙江省浦阳江(义乌除外)、曹娥江流域及余姚市地。大业二年(606年)为会稽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越州,天宝元年(742年)又为会稽郡,乾元元年(768年)复为越州。为浙东观察使治。以越窑产秘色窑瓷器著名,为宫廷玩物,青瓷中的绝品。有盛产绫罗等丝织物。户九万二百七十九,口五十二万九千五百八十九。下领七县:会稽县、山阴县、诸暨县、余姚县、剡县、萧山县、上虞县。 五代十国时,为吴越国所辖,称为东府,根据出土墓志吴越后期称越州为会稽府。北宋统一吴越后,仍称越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升为绍兴府。 日本福井縣與新潟縣在古代也稱為越州。.

新!!: 武德和越州 · 查看更多 »

越州 (广西)

越州,中国古代的州,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 刘宋泰始七年(471年)置越州,治所在临漳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旧州东)。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灵山县以南,合浦以东,广东省茂名市以西及雷州半岛地。隋炀帝大业初年,改名禄州、合州。后又改为合浦郡。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改合浦郡为越州,辖境仅有广西合浦、浦北等县地。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又改为廉州。.

新!!: 武德和越州 (广西) · 查看更多 »

越巂郡

越巂郡(巂一作嶲,讀若髓,注音:ㄙㄨㄟˇ,汉语拼音:suǐ;一說讀若西),中國古郡名,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開邛都國而置。郡治在邛都縣(今四川西昌市東南)。西漢後期隸屬于益州刺史部。王莽時改越巂為集巂。梁置巂州。隋唐時兩度恢復越巂郡舊稱。唐末其地入南詔。.

新!!: 武德和越巂郡 · 查看更多 »

趙瓌

赵瓌,雍州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驸马。 赵瓌的父亲赵绰,唐高祖武德年间以战功官至右领军卫将军。赵瓌娶唐高祖之女常乐公主为妻,历任左千牛将军、定州刺史。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因为妻子常乐公主得罪皇后武则天,被贬为括州刺史。他的女儿为英王李显妃,也被废黜,在内侍省幽禁而死。垂拱四年(688年),赵瓌担任寿州刺史时,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起兵反对称制的太后武则天,他谋划率兵相应,事败被杀。.

新!!: 武德和趙瓌 · 查看更多 »

趙文恪

赵文恪(),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初将领。.

新!!: 武德和趙文恪 · 查看更多 »

趙慈景

赵慈景(),隋朝、唐朝初年陇西天水西县人。唐高祖的驸马。 赵慈景的曾祖父是北魏河北太守赵令胜,赵令胜的哥哥赵超宗是隋朝尚书右仆射赵煚的祖父。赵慈景的父亲是广州刺史、怀化公赵讷(赵怀讷)。李渊以赵慈景仪表丰美,把桂陽公主嫁给了他。李渊太原起兵攻克长安,任命他为相国府文学,封开化郡公。李渊称帝为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初一,任命为兵部侍郎。後出为金紫光禄大夫、华州刺史。十一月,为行军总管讨伐尧君素,被尧君素所擒。尧君素将他枭首城外。谥号忠。其子赵节,曾孙赵益。其弟赵慈皓,官至豳州治中。慈皓子赵持满,官至凉州都督长史。.

新!!: 武德和趙慈景 · 查看更多 »

鸣凤

鸣凤(617年四月—621年十月,或作凤鸣):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領袖,梁政權蕭銑的年号,歷時4年餘。.

新!!: 武德和鸣凤 · 查看更多 »

鹤壁市

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市境东、西、北三面皆被安阳市包围,南面与新乡市邻接。地处太行山脈东南之丘陵与平原区间,卫河及淇河为境内主要河流。鹤壁是河南省重要的煤炭城市,因煤而兴。全市总面积2,140平方公里,人口160.6万。.

新!!: 武德和鹤壁市 · 查看更多 »

麟游郡

麟游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义宁二年(618年),改凤栖郡置,治所在麟游县(今陕西省麟游县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为麟州。领上宜县、麟游县和普闰县。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陕西的郡 Category:宝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1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麟游郡 · 查看更多 »

黎城县

黎城县是中国山西省长治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166平方公里。.

新!!: 武德和黎城县 · 查看更多 »

黃袍

黃袍,又稱柘袍,是中國、越南、大韓帝國皇帝及皇太子,以及日本天皇專用的赤黃色袍服,一般為圓領袍。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开始穿黄袍的皇帝,《讀通鑑論》:“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黃袍作為皇帝及太子專用服飾始於唐朝,武德年间,唐高祖降旨“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黃袍遂为皇室专用之服,但此規定並沒有嚴格執行,仍有不少士庶穿赤黃色衣服。後周時,趙匡胤發起陳橋兵變,並黃袍加身,後來建立宋朝,黄袍正式成为皇帝專用服飾,至宋仁宗时还规定士庶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配制花样。自此黄色衣服亦为皇帝专用。 日本天皇於平安時代開始穿著黃袍,嵯峨天皇於弘仁年間下詔制定黃袍為天皇專用服飾。.

新!!: 武德和黃袍 · 查看更多 »

默水县

水县,中国古县名。 治所位于今河南省内乡县王店镇岗樊村默河附近。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分内乡置默水县,以临默水而名,属淅州。贞观八年(634年),省默水入内乡。.

新!!: 武德和默水县 · 查看更多 »

黑水靺鞨

黑水靺鞨,靺鞨的一部,又称黑水部,是女真族主体的前身。Huang, P.: "New Light on the origins of the Manchu,"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vol.

新!!: 武德和黑水靺鞨 · 查看更多 »

黔安郡

黔安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黔州置,治所在彭水县(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改为黔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重庆的郡.

新!!: 武德和黔安郡 · 查看更多 »

黔州

黔州,中国古代的州。贵州省简称黔的来源。 北周建德三年(574年)改奉州置,治所在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隋朝开皇十三年(593年)置彭水县为州治,治今县东。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和贵州省务川、沿河等县部分地。大业三年(607年)改黔安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黔州。天宝元年(742年)改黔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黔州。辖境约当今彭水、黔江等县区地。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升绍庆府。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重庆的州 Category:贵州的州 Category:铜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遵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7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2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黔州 · 查看更多 »

黄君汉

君汉(),字景云。东郡胙城(今河南新乡市延津县)人,唐初大将,历任怀州剌史、潞州刺史,爵封虢国公。.

新!!: 武德和黄君汉 · 查看更多 »

黄子英

黄子英(),隋末民变领袖汉帝刘武周部将。 天兴三年(619年,唐朝武德二年),刘武周派黄子英、西南道大行台宋王宋金刚频频进犯并州。六月,刘武周攻陷介州(今山西介休)。唐高祖遣太常少卿真乡公李仲文与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为行军总管讨之。黄子英往来雀鼠谷(今山西灵石县西南汾水河谷),姜宝谊奉命讨伐,黄子英数次以轻兵挑战,才交兵就假装败逃,如此多次,姜宝谊、李仲文全军追杀之,汉军伏兵发作,唐军大败,姜宝谊、李仲文都被俘虏。 黄子英的牧童是关中人,想回乡,秘密结交李仲文,将黄子英的数匹骏马牵给李仲文,与李仲文一同逃走。李仲文、姜宝谊后来都逃回唐。唐高祖以刘武周为患,命二人继续讨伐刘武周。汉军攻克平遥、石州,犯浩州。唐尚书右仆射裴寂自请讨伐刘武周,被任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被宋金刚大败,姜宝谊又被擒,被害。 汉军又攻陷并州、晋州、浍州,夏县人吕崇茂杀本县县令自号魏王响应,蒲州的隋朝余部河东守将王行本也与刘武周联合,关中震动。唐高祖诏皇次子左武候大将军秦王李世民督兵进讨,李世民击败汉军,武德三年(620年)正月逼降蒲州。三至四月,刘武周攻李仲文于浩州,被其所败,遣黄子英保护粮道,唐骠骑大将军张德政袭斩之,俘虏其众。刘武周部将自此稍有离心,后其势力终为李世民所败亡。 Z Category:唐朝战争身亡者.

新!!: 武德和黄子英 · 查看更多 »

黄陵县

陵县是中国陕西省延安市所辖的一个县。属于洛河支流沮河流域。因县北桥山有黄帝陵而得名。总面积为2288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12万人。.

新!!: 武德和黄陵县 · 查看更多 »

齊州 (濟南)

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 北魏皇兴三年(469年)改冀州置齐州,治所在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隋朝大业初改为齐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又改为齐州。唐玄宗时,天下州改郡,又名齐郡。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临淄郡,五年(746年),又更名济南郡。土贡:丝、葛、绢、绵、防风、滑石、云母。户六万二千四百八十五,口三十六万五千九百七十二。下领六县:历城县、章丘县、临邑县、临济县、长清县、禹城县。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济阳县、禹城市、齐河县、临邑县等地。 北宋政和中升为济南府。.

新!!: 武德和齊州 (濟南) · 查看更多 »

齊郡

齊郡,又名齊國,中國古代郡、國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國,於其故地分置齊郡、琅邪郡。漢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領田氏齊國故地,後徙韓信為楚王,分齊國為七郡。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復置齊國,治所在臨菑縣(縣治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領七郡七十三縣,其地相當於今山東省北部、中部、膠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至武帝時,齊國之地已分為十二郡國,又除齊國為齊郡,屬青州刺史部。西漢後期,齊郡僅轄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淄博市區東部及青州、臨朐、廣饒一帶,人口五十餘萬。王莽改齊郡為濟南郡。漢光武帝復置齊國。魏晉南北朝諸代,或置齊郡,或置齊國。北魏時齊郡屬青州,另於濟南郡之地置齊州。隋初廢齊郡。隋煬帝改齊州為齊郡,治歷城(在今濟南市城區),臨淄改屬北海郡。唐初改郡為州,廢齊郡,復置齊州。.

新!!: 武德和齊郡 · 查看更多 »

齐州

州,中国古代的州:.

新!!: 武德和齐州 · 查看更多 »

龍山寺

龍山寺是漢傳佛教的寺院。龍山寺有多个,其中大多的龍山寺是從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泉安鄉安海龍山寺分靈而出的。安海龍山寺是一間影響力深遠的廟宇,於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始建,明代天启三年1623年大修,正殿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目前屬於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已有87年歷史。龍山寺之前曾名「天竺寺」或「普現殿」,後因為地處安海镇龍山之麓,才改名為龍山寺。.

新!!: 武德和龍山寺 · 查看更多 »

龍川郡 (隋朝)

龙川郡,隋朝时设置的郡。 隋文帝平南陈置循州总管府。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循州置龙川郡,治所在归善县(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东北五里)。辖境同循州。统五县:归善县(今惠州市惠陽区)、河源县(今河源市源城区)、博罗县、兴宁县(今興寧市)、海丰县,户数6420。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复改为循州。.

新!!: 武德和龍川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龍泉郡

龙泉郡,中国古代的郡。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置龙泉郡。下辖长寿县、平昌县,属于汾州。隋朝开皇五年(585年)废龙泉郡,改汾州置隰州。大业三年(607年),改隰州为龙泉郡。户二万五千八百三十,治所在隰川县(今山西省隰县),下辖六县:隰川县、石楼县、永和县、楼山县、蒲县、垣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恢复州制,改龙泉郡为隰州,天宝元年(742年),再改隰州为大宁郡,乾元元年(758年),恢复州制,改大宁郡为隰州。.

新!!: 武德和龍泉郡 · 查看更多 »

辽州 (山西)

辽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乐平县(今山西省昔阳县西南)。大业初年废。唐朝初年,复置,治所迁至辽山县(今山西省左权县)。武德八年(625年),改名箕州。先天元年(712年)改名仪州。中和三年(883年)复旧,属河东道。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左权、和顺、榆社等县地。 北宋时,辽州,下,乐平郡。熙宁七年(1074年),废辽州,省平城县、和顺县为镇,入辽山县,隶平定军;省榆社县为镇,入威胜军武乡县。元丰八年(1085年),复置辽州,县镇并复,仍隶辽州。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和顺县、榆社县、平城县。崇宁时,户七千三百一十五。贡人参。下辖四县:辽山县、和顺县、榆社县、平城县。 明朝洪武初年,省辽山县入州,后又升为辽州直隶州。属山西省。1912年改本州为辽县。.

新!!: 武德和辽州 (山西) · 查看更多 »

辽西郡

辽西郡,秦代出土文物皆作潦西郡,中国古代的郡。战国燕所置,秦朝以後沿用。自古為邊塞駐屯地,唐代金昌緒《春怨》云:“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新!!: 武德和辽西郡 · 查看更多 »

达州市

达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市境东接重庆市,南连广安市,西邻南充市、巴中市,北界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地处大巴山南麓,川渝陕结合部,嘉陵江支流渠江流域。全市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6.76万,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达州因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而有“中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称。.

新!!: 武德和达州市 · 查看更多 »

达川区

达川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东北部,是达州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面积2688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为128万人。.

新!!: 武德和达川区 · 查看更多 »

达摩笈多

达摩笈多(DharmaGupta;),汉语义为“法密”或“法藏”,係6-7世纪间来华译经僧人,南印度古吉拉特邦人,刹帝利种姓。为兄弟四人中长子。二十三岁在中印度出家。他历游大小乘诸国,见闻中国佛法盛行,乃来华。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诏其入京,后居大兴善寺译经。他“执本对译,允正实繁。所诵大小乘论,并是深要”。《续高僧传》卷二谓其“义理允正,华质显畅”。其后隋炀帝于洛阳上林园设“翻经馆”,笈多亦参与。唐武德二年(619年)达摩笈多卒于上林园。笈多道德高尚,“慈恕立身,柔和成性......寡薄嗜欲,息杜希求”得到当时僧俗的尊敬。.

新!!: 武德和达摩笈多 · 查看更多 »

辅公祏

辅公祏(),中国隋朝末年民變军领袖之一,齐郡临济(今山东章丘)人。.

新!!: 武德和辅公祏 · 查看更多 »

龙州 (唐朝)

龙州,中国古代的州,今龙州县的前身。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设置的州,治所在龙城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北),辖两县:龙城县、柳岭县。贞观七年(633年),柳岭县并入龙城县,撤销龙州,龙城县归南昆州管辖。元朝设万户府,移治今龙州。明朝洪武初年,复为龙州。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废为龙州县,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

新!!: 武德和龙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龙泉市

龙泉市在中國浙江省西南部、瓯江上游,是丽水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龙泉市全市面积3059平方公里,人口28.85万。1990年12月,国务院批准龙泉县撤县设市(龙泉市)。.

新!!: 武德和龙泉市 · 查看更多 »

龙溪县

龙溪县为原中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南朝时始置。1960年8月15日,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

新!!: 武德和龙溪县 · 查看更多 »

迁州 (北周)

迁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湖北省境。 南北朝的北周,废西魏所设立的光迁国,为迁州。隋朝大业初年,改为房州,不久改为房陵郡。唐朝武德初年,仍称迁州。贞观十年(636年),又改为房州。.

新!!: 武德和迁州 (北周) · 查看更多 »

进贤县

进贤县是中国江西省南昌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鄱阳湖南岸,抚河与信江下游汇合处,具有1700多年的建县历史。面积为1952平方公里,人口约为84万。.

新!!: 武德和进贤县 · 查看更多 »

进通

進通(623年)是唐朝初期領袖王摩沙的年号。.

新!!: 武德和进通 · 查看更多 »

霍山郡

霍山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义宁元年(617年),治所在霍邑县(即今山西省霍州市)。辖境相当今霍州、灵石等市县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置为吕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山西的郡 Category:临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晋中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1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霍山郡 · 查看更多 »

霍州 (南梁)

霍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置,治所在岳安县(今安徽省霍山县)。北齐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约当今安徽省六安、霍山、金寨等市县地。属淮南道。贞观元年(627年)废。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北齐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安徽的州 Category:六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0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霍州 (南梁) · 查看更多 »

范县

范县位于中国河南省东北部,是濮阳市下属的一个县,旧属山东省。范县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南临黄河,与山东省鄄城县相望,北依金堤,和山东莘县接壤,东毗台前县,西接濮阳县。县政府驻城关镇金堤以南的新区。面积610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52万。邮政编码457500,区号0393。.

新!!: 武德和范县 · 查看更多 »

范阳

范阳是中国歷史上,古代的一个地名和行政区划,约在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广义上的范阳有时和幽州通用。.

新!!: 武德和范阳 · 查看更多 »

范梵志

范梵志(Phạm Phạn Chi,),一作商菩跋摩(Sambuvarman),是林邑國第四王朝第二代君主。 隋大業元年(605年)二月,隋煬帝以林邑國缺朝貢之禮為由,遣大將劉方率軍進攻林邑,渡奢黎江,與梵志交戰。因林邑士兵騎巨象,劉方初戰不利。劉方命隋軍多掘小坑,以草掩蓋,隨後再向林邑挑戰。隋軍佯敗後退,梵志率軍追擊,所騎大象多陷於坑中,林邑大敗。五月,劉方兵臨林邑都城城下,梵志棄城逃入海中。隋军班师后,立即收复故地复国,随后奉表向隋煬帝謝罪,此後林邑國向中國朝貢不絕。 武德6年(623年)、武德8年(625年),梵志兩次向唐朝遣使朝貢。 Category:占婆王 F.

新!!: 武德和范梵志 · 查看更多 »

蜀郡

蜀郡是中國古代的郡。蜀郡以成都一帶為中心,所轄範圍隨時間而有不同。東漢時期與廣漢郡、犍為郡合稱「三蜀」。.

新!!: 武德和蜀郡 · 查看更多 »

郭子和

郭子和,隋末唐初同州蒲城县人,本為左翊衛,因為犯罪被流放榆林,正逢地方大饑,郭子和結集地方士人殺郡丞王才,開倉賑民,自立為永樂王,建元為正平,尊其父為太公。 郭子和自立為王後,南連梁師都,北附突厥而被封為平楊可汗。但郭子和固辭不敢當,被轉封為屋利設。618年時郭子和歸降唐朝,拜雲州總管,封金河郡公,隔年又封郕國公。後來與梁師都交惡,出兵打下了寧朔城。 武德七年(624年)從秦王李世民平劉黑闥,因作戰奮勇,戰後受到唐高祖李淵禮遇而賜姓李氏,封右武衛將軍。在李世民登基為帝後加封郭子和三百戶封邑。显庆元年(656年)被任為黔州都督。後以年老申請退休,加封至金紫光祿大夫才致仕,至麟德元年(664年)卒。.

新!!: 武德和郭子和 · 查看更多 »

都官司

都官司,刑部官署名称。 曹魏置都官郎曹,长官为都官郎(都官郎中),隶属尚书左仆射,掌管刑狱徒隶、弹劾治违法案件,遇到战事佐督军事。晋朝南朝沿置,晋朝隶属三公尚书,南朝隶属都官曹(都官尚书),都官曹分为都官、水部、库部、功论四个郎曹。北齐都官郎曹专管京畿的刑狱诉讼,都官曹分为都官、二千石、水部、膳部、比部五个郎曹。 隋朝改为都官司,为刑部四司第二司,设都官侍郎二人、都官员外郎一人。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都官郎、都官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都官郎中、都官员外郎的旧名。都官郎中正五品上,都官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官私奴婢名籍配役和有关事务。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仆司,正副官员改为司仆大夫、司仆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都官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设判都官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都官郎中为五品寄禄官,都官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都官郎中从六品、都官员外郎正七品,管理全国徒流、配隶、吏役,主管在京百司无选限公人名籍、补换、更替,总州县应募役人数,登记各地编配、羁管人员名册。隆兴元年(1163年)都官司兼任比部司、司门司。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都官部,设都官郎中正五品一人、都官员外郎从五品一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刑部按十二布政使司分司,废除都官部。.

新!!: 武德和都官司 · 查看更多 »

都督

都督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國古代軍事指揮官官名。最初是軍隊中的監察官,與監軍相同。在魏晉之後演變為統領軍隊的軍事長官之職。突厥语与蒙古语中的脱脱一名来自都督。.

新!!: 武德和都督 · 查看更多 »

都昌县

都昌县是中国江西省九江市下辖的一个县,毗邻彭泽县与湖口县,位于东经116°2′24″至116°36′,北纬28°50′28″至29°38′之间,面积2669.53平方千米,人口81.3万。 西汉时,置鄡阳县。唐武德五年置县都昌,距今已有1370余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宋代诗人苏东坡游南山曾写下“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的诗句。著名南宋爱国丞相江万里系都昌人,故乡至今还保存着有关他的文物古迹。都昌面对庐山,境内有南山、老爷庙等风景点。.

新!!: 武德和都昌县 · 查看更多 »

都昌县 (西汉)

都昌县,中国古县名。 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省都昌侯国置,治所在今山东省昌邑市西南。属北海郡。东汉属北海国。建安初,北海相孔融出屯都昌,即此。南朝宋寄治青州城(今山东省青州市),仍属北海郡。北魏徙治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北都昌集。北齐属高阳郡。隋朝时,先属潍州,后属北海郡。唐朝武德六年(623年)省。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曹魏县份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刘宋县份 Category:北魏县份 Category:东魏县份 Category:北齐县份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山东古代县份 Category:潍坊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前14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都昌县 (西汉) · 查看更多 »

郑州 (古代)

郑州,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改荥州为郑州。辖区多有变化,在今河南省境内,治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郑州,治所在虎牢城。贞观七年(633年),徙治管城县。户七万六千六百九十四,口三十六万七千八百八十一。下辖七县:管城县、荥阳县、荥泽县、原武县、阳武县、新郑县、中牟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郑州为郑州直隶州。.

新!!: 武德和郑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郑仁泰

郑仁泰(),名广,字仁泰,以字行,荥阳开封人。唐朝武将、同安郡公。.

新!!: 武德和郑仁泰 · 查看更多 »

郑观音

郑观音(),荥阳郡人,隋朝唐国公李渊世子李建成之妻,后为唐朝首位太子妃。 郑观音出自荥阳郑氏,是北魏太常卿、徐州刺史郑道玉的曾孙女,北魏司徒府长史、谏议大夫、颖川郡太守、吴山郡公郑谌的孙女,北齐本州大中正、吴山公、隋朝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括州刺史郑继伯的女儿,有一姐妹嫁给李安俨。 隋朝大业十年(614年),虚岁十六的郑观音嫁给李建成。义宁二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立李建成为皇太子,郑观音也成为太子妃。唐高祖武德年间,追赠郑观音的父亲郑继伯都督潭衡郴道永邵连七州诸军事、潭州都督。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及诸子都被杀死,郑观音被迁居于别馆,上元三年(676年)正月三十日,郑观音在长乐门内的宫中去世,虚岁七十八。唐高宗深切哀悼,礼有加隆。丧礼所需的,优厚供给,并派太府少卿梁务俭、太子冼马萧沉监护丧事,在郑观音第五女归德县主的私人住宅出殡,上元三年七月七日(676年8月21日),祔葬隐陵之东侧。其墓志名为《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由文物贩子倒卖而为警方查获,现藏于西安博物院。.

新!!: 武德和郑观音 · 查看更多 »

胙城县

胙城县,中国古县名。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东燕县置,治所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置胙州,并置南燕县。四年(621年)州废,南燕县废。胙城县改属滑州。 金朝泰和八年(1208年)移治今延津县北胙城,贞祐中徙治宜村(今胙城西)。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复还故治,属卫辉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废。十三年复置,属卫辉府。清朝初仍属卫辉府,雍正五年(1727年)废入延津县。.

新!!: 武德和胙城县 · 查看更多 »

胙州

胙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二年(619年)置,治所在胙城县(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所领县份有:胙城县、南燕县。武德四年(621年)废州,南燕县亦废。.

新!!: 武德和胙州 · 查看更多 »

舟曲县

舟曲县()是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境内白龙江藏语称为舟曲,因水为名。全县总人口134188人,主要民族为汉族与藏族。全县总面积3009.98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城关镇。.

新!!: 武德和舟曲县 · 查看更多 »

舒州 (唐朝)

舒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同安郡置,治所在怀宁县(今安徽省潜山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天柱山、三官山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同安郡,至德二载(757年)又改盛唐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舒州。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为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以宁宗潜邸,升为安庆府。.

新!!: 武德和舒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舒州 (隋朝)

舒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广宁县(今河南省新蔡县),下辖舒县、广宁县。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宁县为汝北县。大业初年,废舒州,改汝北县为新蔡县。澺水县及舒县并废入新蔡县(属汝南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新蔡县、褒信县、舒城县复置舒州,贞观元年(627年),再废。.

新!!: 武德和舒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舂陵郡

舂陵郡,中国古代的郡。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昌州置,治所在枣阳县(即今湖北省枣阳市)。户四万二千八百四十七,下辖六县:枣阳县、舂陵县、清潭县、湖阳县、上马县、蔡阳县。辖境约今湖北省枣阳市、河南省唐河县等地。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复为昌州。.

新!!: 武德和舂陵郡 · 查看更多 »

阳朔县

陽朔县(邮政式拼音:Yangso)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县,风景秀丽,有“阳朔堪称甲桂林”之誉。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阳朔以其独特秀美的风光吸引众多游人,有“中国旅游名县”的美誉,旅游业已经成为阳朔经济的支柱产业。.

新!!: 武德和阳朔县 · 查看更多 »

阴妃

妃,名不详,凉州武威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唐太宗第五子齐王李祐的生母。.

新!!: 武德和阴妃 · 查看更多 »

阿史那社尔

阿史那社尔(),突厥人,唐朝初年名将。 他是东突厥汗国处罗可汗次子。十一岁即设牙旗于漠北,统帅铁勒、薛延陀等部族。武德九年(626年),颉利可汗率全族兵力南侵,漠北诸族乘机反抗突厥统治,并击败阿史那社尔同欲谷设等人率领的镇压军。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阿史那社尔被迫率部西迁,击破內亂的西突厥汗国,自立为都布可汗。之后,他不顾众臣劝谕,引五万余骑攻击薛延陀,意图报仇,打了一百多天,部兵苦于战斗太久,多有背叛逃跑,薛延陀趁机攻来,社尔被击败退保高昌。.

新!!: 武德和阿史那社尔 · 查看更多 »

阿史那泥孰

阿史那泥孰(),西突厥可汗,达头可汗曾孙,世为莫贺设。阿史那泥孰在唐朝武德年间,曾至长安,与秦王李世民结为兄弟。 628年,莫贺咄暗杀统叶护可汗,自立为可汗,他自称大可汗后,西突厥十姓不服。弩失毕部共同推举泥孰为可汗。泥孰不肯就位,迎立统叶护可汗子阿史那咥力特勤,是为肆叶护可汗。630年,莫贺咄兵败,被泥孰杀死。诸部共推肆叶护为西突厥大可汗。但肆叶护疑心拥立他的泥孰,又阴谋杀害泥孰,泥孰逃往焉耆。632年秋,肆叶护遭设卑达官与弩失毕部攻击,逃往康居,不久死亡。西突厥迎立泥孰,是为咄陆可汗。 泥孰被推举为西突厥可汗后,即派遣使臣至唐朝表示内附。633年,唐朝的代表鸿胪少卿刘善因抵达西突厥,册封泥孰为吞阿娄拔奚利邲咄陆可汗,他是第一个唐朝册封的西突厥可汗,这标志着西突厥亲唐势力的建立。634年,泥孰病死。 Category:突厥可汗 Category:阿史那氏.

新!!: 武德和阿史那泥孰 · 查看更多 »

阆州

阆州,位于今四川省东北部,唐朝、宋朝时期设置的州。元朝时,升格为保宁府。.

新!!: 武德和阆州 · 查看更多 »

赣榆历史

赣榆县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自秦代置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新!!: 武德和赣榆历史 · 查看更多 »

赣榆大事纪年列表

本列表所列的是赣榆地区在历史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新!!: 武德和赣榆大事纪年列表 · 查看更多 »

赣榆区

赣榆区,秦汉时写作赣揄,古称怀仁、竹庭,又称榆城,常被简写作干于,是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辖的一个区。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北角的苏鲁交界处,海州湾畔,东临黄海,西接沂蒙山南麓,北通滨海名城青岛,南襟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隔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相望,有“黄海明珠”、“徐福故里”之美名。总面积1363平方千米,辖15个镇,沿海、平原、山区各占三分之一。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94.94万人。 赣榆历史悠久。上古属东夷,“赣揄”的地名始见于秦代,当时已置县,历史上数易其名,南北朝至金朝初期称怀仁县,1945年中共为纪念抗日名将符竹庭而更名为竹庭县,1950年恢复原名。2014年7月赣榆县撤销,设立连云港市赣榆区。赣榆人文荟萃。孔子及其高足子贡曾印屐夹谷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齐鲁夹谷之会;秦始皇两度莅境,鞭石成桥登秦山岛;千古东渡第一使者——秦代方士徐福从这里浮海东去;北宋科学家沈括登赣榆之山,东望大海,观“天地日月之游动出没”。赣榆地处苏鲁交界,与山东省的日照、莒南、临沭接壤,人际交往密切,语言风俗相近,历史上受齐鲁文化影响深远,形成了以齐鲁文化为母体,兼容淮海文化,历史积淀厚重而又不乏灵秀。.

新!!: 武德和赣榆区 · 查看更多 »

赵州 (河北)

赵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河北省境。 汉朝时,其地有平棘县,故城在平棘县南。北魏于昭庆县,设置殷州,北齐时,改为赵州。隋朝废赵州,复置赵郡于平棘县。武德元年(618年),张志昂以赵郡投降唐朝,改为赵州,治所在柏乡县,领十二县(平棘县、高邑县、赞皇县、元氏县、廮陶县、栾城县、大陆县、柏乡县、房子县、禋城县、鼓城县),其年,以禋城县归属廉州,以鼓城县属深州。武德四年(621年)徙治平棘县,同年,改大陆县为象城县。五年(622年),更名栾城,贞观初年,恢复旧名。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赵州。户六万三千四百五十四,口三十九万五千二百三十八。领八县:平棘县、宁晋县(原廮陶县)、昭庆县(原象城县)、柏乡县、高邑县、临城县(原房子县)、赞皇县、元氏县。旧领九县。 宋朝时改为庆源军。金朝改沃州。元朝仍为赵州,属真定路。旧领九县:平棘县、临城县、栾城县、元氏县、高邑县、赞皇县、宁晋县、隆平县、柏乡县。元太祖十五年,割栾城县、元氏县隶真定路。领七县。明朝时,属真定府。领六县。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真定府改为正定府。二年,赵州升为趙州直隸州。改赞皇县隶正定府。领五县:柏乡县、隆平县、高邑县、宁晋县、临城县。.

新!!: 武德和赵州 (河北) · 查看更多 »

资州

资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治所在阳安县(今四川省简阳市西北),北周武成二年(560年)移治资阳县(今资阳市),隋朝开皇七年(587年),移治盘石县(今资中县)。“取资水为名”(《元和郡县志》)。大业初改为资阳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资州,同年析置荣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资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资州。土贡:麸金、柑。户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口十万四千七百七十五。治所本在盘石县,咸通六年(865年)徙治内江县,七年复治盘石县。下领八县:盘石县、资阳县、清溪县、内江县、月山县、龙水县、银山县、丹山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内江、资阳、资中等市县地。 宋朝时,先后属梓州路、潼川府路。元朝废。至正末明玉珍复置。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降为资县。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复置,属四川省。辖境扩大,有今内江、资中、资阳、仁寿、井研等市县地。1913年废,改本州为资中县。.

新!!: 武德和资州 · 查看更多 »

资中县

资中县是中国四川省内江市所辖的一个县。 因其县城座落在沱江中段,而沱江又因尧的儿子“资”协助大禹治理沱江水患而称其为资江(或资水),故名为资中。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131万人。辖区内交通便利,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穿越全境。.

新!!: 武德和资中县 · 查看更多 »

资阳郡

资阳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资州置,治所在磐石县(今四川省资中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内江、自贡、资中、资阳、乐至、安岳、荣县、威远等市县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资州。天宝初年又曾改资州为资阳郡,乾元初年复为资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内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自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资阳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资阳郡 · 查看更多 »

閻立德

閻立德(),唐代建筑家、工艺美术家、画家。名阎让,字立德,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於工程家庭,祖父阎庆,北周少司空、上柱国、宁州大总管、大安郡公。父亲閻毗,隋将作少匠、殿内少监、石保县公。閻立本之兄,善長書畫、工藝及建築工程。唐高祖武德中期,奉旨作袞、冕、大裘、六服、腰輿、馓、扇,皆得其妙。唐太宗請他作《玉華宮圖》,得到賞識,官至工部尚書,唐高宗顯慶元年卒於任上。.

新!!: 武德和閻立德 · 查看更多 »

閻鼐

閻鼐(),字仲輔,直隸永平府灤州人,官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天府鄉試第一十九名。景泰五年(1454年),參加甲戌科會試,得貢士第二百五十六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九名。曾祖父閻流琅。祖父閻從德,曾任贈武德將軍。父亲閻泰,曾任永清衛右所正千戶。.

新!!: 武德和閻鼐 · 查看更多 »

開皇之治

開皇之治是中國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時間開創的治世,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

新!!: 武德和開皇之治 · 查看更多 »

薛大鼎

薛大鼎(),字重臣,蒲州汾陰(治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唐朝初年官员,著名良吏。 出於河東薛氏,祖乃北周太子少傅博平公薛善。父薛粹,隋時任介州長史。605年左右,介入漢王楊諒謀反案,被殺。薛大鼎因年幼得免死罪,淪為“官奴”,流落辰州(今湖南沅陵),而後成為軍人,獲得釋放。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太原起兵,薛大鼎在龍門投歸其幕府,建議李淵先攻隋朝永豐倉(渭水與黃河交界的著名糧倉,今位於陝西省大荔縣)。但李淵諸將決議取河東,故李淵未採納薛說,但用之,命為大將軍府「察非椽」(類似於御史,糾察政風)。 唐朝建立,任為地方官吏,武德四年(521年)任為山南道(即今荊州市)副大使。他在山南道任內,招撫流民、鼓勵耕田,政績頗善。貞觀中,累转鸿胪少卿、滄州刺史。鄭穗本刺瀛州,賈敦頤刺冀州,薛大鼎刺滄州,三人皆有名,因所在地為鼎足之勢,被讚為「鐺腳刺史」。永徽四年(653年),授银青光禄大夫,行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五年(654年)逝世,有二子:薛克构、薛克勤。.

新!!: 武德和薛大鼎 · 查看更多 »

薛仁杲

薛仁果,或作仁杲(,注音:ㄍㄠˇ,),河東汾陰(今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人,中国唐朝初隴西割据者“秦帝”薛舉長子,后被唐朝攻灭。.

新!!: 武德和薛仁杲 · 查看更多 »

薛元敬

薛元敬,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人。薛收的侄子。唐太宗十八學士之一。 長於文學,與薛收及薛收族兄薛德音齊名,世稱河東三鳳,其中薛收為長雛、薛德音為鶩鷟,薛元敬為鵷雛。高祖武德初(618年)曾任秘書郎。秦王李世民召为天策府参军兼值记室,杜如晦称之为“小记室”。李世民为皇太子,任太子舍人。掌軍府書檄和朝廷誥令,深得唐太宗之賞識。.

新!!: 武德和薛元敬 · 查看更多 »

薛頤

薛頤(),正式名为薛賾,字远卿,黄州黄岗(在今湖北省黄冈市境)人,《旧唐书》记为滑州(河南滑县)人。 大業年間是道士出身。能解天文律曆,還能占卜。隋煬帝引入內道場,亟令章醮。唐朝武德初(618年),入秦府,薛頤告訴李世民說:「德星守秦分,王當有天下,願王自惜也」。官至太史令。後上表出家成為道士,唐太宗为他在九嵕山昭陵之左置紫府觀,拜其为中大夫,行紫府观主事。又敕于观中建一清台,用以观察天象(玄象),有灾祥薄蚀谪见等事,随状闻奏。前后所奏,与京城长安观星台的李淳风多相符合。后数岁卒。.

新!!: 武德和薛頤 · 查看更多 »

薛收

薛收(),字伯褒,隋唐時蒲州汾陰(治今山西萬榮縣西南)人。 其父薛道衡,官隋內史侍郎。薛收自幼過繼給薛孺,十二歲能文。與族兄薛德音、侄子薛元敬齊名,世稱河東三鳳,其中薛收為長雛、薛德音為鶩鷟,薛元敬為鵷雛。好友王績稱薛收之賦“韻趣高奇,詞義晦遠。嵯峨蕭瑟,真不可言”。 薛收因隋煬帝縊死其父薛道衡,遂不仕隋。房玄齡薦入秦王府,李世民授之主簿。其姐妹薛氏则成为唐高祖的婕妤。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軍討伐佔據洛陽的王世充,這時竇建德率軍前來救援,秦王部將皆建議撤退,唯獨薛收力排眾議,建議李世民分兵圍困洛陽,另一方面再派兵狙擊竇建德。王世充與竇建德同時被擒。入唐後,兼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金部郎中,以功授上柱国,封汾阴县男,食邑三百户。武德七年(624年)授天策府記室參軍。不久卒。 唐太宗曾对房玄龄言:“薛收若在,當以中書令處之”。贞观七年(633年),追赠为定州刺史及太常寺卿,谥号曰献。永徽五年(654年)薛收夫人逝世,因其子薛元超奏请,唐高宗下诏于永徽六年八月二十三日陪葬昭陵。.

新!!: 武德和薛收 · 查看更多 »

闽县

闽县是中国旧县名,历史上辖境大致为现今的福建省福州市区和闽侯县的一部分。明朝初年后,长期隶属于福建福州府,与侯官县分辖福州府治,形成一府两县的局面。 隋朝开皇十二年(592年),由原丰县改称闽县。唐朝武德六年(623年)析闽县置侯官县、新宁县、温麻县。武德八年(625年),废侯官县入闽县。武周长安二年(702年),再分闽县置侯官县,元和三年(808年)再并侯官入闽县,元和五年(810年),复析闽县置侯官县。咸通二年(861年),划出闽县和连江县地置永泰县、永贞镇(今罗源县)。终唐一世,属福州。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即闽国时期,改闽县为长乐县,清泰二年(935年),长乐复名闽县。后晋天福六年(941年),闽县再改称长乐县,次年又复原名。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闽县9乡置怀安县。元朝时属福州路,明朝初年属福州府。 清代,闽县管辖12乡、4坊、34里。清末撤乡、里,建区,闽县分为11区,与侯官县分治今闽侯县及福州城内区、南台区和下渡区。城内区又分为:北段(华林坊、钱塘巷一带)、中段(鼓楼前一带)、南段(南大街一带)、东段(东街、旗汛口、法海寺一带)、旗界段(东门大街、汤门大街、河西街、河东街一带)五段。城内井楼门、汤门、东门、水部门、南门五城门均属闽县城内区管辖。南台区分南台、水部两段。下渡区以藤山(仓前山)为首段,泛船浦以下为第二段,江边一带为第三段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 民国元年(1912年),闽县、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府,民国2年3月改设为闽侯县,闽县建置从此取消闽侯县志,方志出版社,2001.12,ISBN 7-80122-636-4。.

新!!: 武德和闽县 · 查看更多 »

闽国州县列表

本列表表示五代十国时期,割据福建的闽国的所有州县。 闽国的存在年代,由后梁开平三年(909)王审知受封闽王开始,至后晋开运二年(945)南唐攻破建州,王延政出降止,前后三十七年。王审知在位期间,福建较唐末仅新增闽清一县。及其子王延钧称帝时,将唐代所置的“场”(后备县)大量升县,福建遂从二十四县一变成为三十县。后王曦与占据建州的王延政反目,王延政自立殷国与福州分庭抗礼,更是将仅有五县的建州拆成三州。于是闽国灭亡时,福建共有一府(长乐府),六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镡州、镛州),共计三十县。 下表中,以蓝色背景代表闽国各府、州,所领各县则分别列于其下。府、州、县名均以945年时为准。.

新!!: 武德和闽国州县列表 · 查看更多 »

闾川县

闾川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今陕西省旬阳县西南闾河镇,属洵州。武德七年属金州。贞观二年(628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陕西古代县份 Category:安康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闾川县 · 查看更多 »

钟离郡

钟离郡,中国东晋时设置的郡。 晋安帝时置,治所在燕县(北齐改名钟离县,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属南兖州。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凤阳县一带。隋朝开皇初年废。大业初年复置。唐朝武德年间改为濠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钟离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濠州。 Category:东晋的郡 Category:南北朝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安徽的郡 Category:滁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蚌埠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钟离郡 · 查看更多 »

钟陵县 (东吴)

钟陵县,中国古县名。 三国时,东吴于221年析南昌县东境置钟陵县。一说,西晋太康初置,治所在今江西省进贤县西北,属豫章郡。永嘉元年(307年),省入南昌县。南朝梁复置,隋朝初年又废,省入豫章县。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再置,属洪州。八年废。.

新!!: 武德和钟陵县 (东吴) · 查看更多 »

钦州市

钦州市(邮政式拼音:Yamchow、Yen Chow)位于廣東西端,广西南部,北部湾沿岸。西界防城港市,北接南宁市,东邻玉林市,南临北海市及北部湾。前身是廣東下四府八鄉之一的欽縣。1965年後被當局劃廣西管轄,現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的地级市,地处桂南台地丘陵区,北有罗阳山,东北为六万大山,西北为十万大山。钦江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市区后出北部湾。总面积1.09万平方公里,人口320.93万。钦州为区内重要交通枢纽,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城市,南防铁路、钦北铁路和钦防铁路于市区交汇,钦州港为北部湾重要港口。.

新!!: 武德和钦州市 · 查看更多 »

钦政县

钦政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境。属蒙州。贞观十二年(638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梧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蒙山县.

新!!: 武德和钦政县 · 查看更多 »

蒲州 (北周)

蒲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以泰州改置,治所在蒲坂县(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蒲州镇)。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河东郡,义宁元年(617年)复为蒲州。治所在桑泉县(今临猗县西南临晋镇)。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移治河东县(今蒲州镇)。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永济、河津、临猗、闻喜、万荣等市县及运城市西南部地区。开元元年(713年)曾升为河中府,旋仍为蒲州。乾元三年(760年)又升为河中府。属河东道。 金朝天会六年(1128年)改为蒲州。属河东南路。天德元年(1149年)复为河中府。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蒲州,省州治河东县入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永济、河津、临猗、万荣等市县及芮城县西部地区。属平阳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蒲州直隶州,六年升为蒲州府。为晋、陕间交通咽喉,历为军事重地。.

新!!: 武德和蒲州 (北周) · 查看更多 »

蒋州 (隋朝)

蒋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改扬州置,治所在石头城(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以蒋山得名。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京、溧水、溧阳、高淳等市县及安徽省芜湖、马鞍山两市和当涂等县地。大业初改为丹阳郡。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又改扬州,治所在上元县(今江苏南京市),七年改名蒋州,次年又改扬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江苏的州 Category:安徽的州 Category:南京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常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芜湖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马鞍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蒋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蒋善合

蒋善合(),墓志上名为蒋合,字玄符,洛阳人,隋末唐初民变人物、官员。 大业八年(612年),授建节尉。从山东义军首领孟海公起兵,占据郓州。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孟海公被窦建德在周桥击败,手下军队被窦建德收编后与徐圆朗的军队被派到洛阳救援王世充。五月窦建德、孟海公等被唐军击败被俘至长安处死,六月蒋善合以郓州之地降唐,被任命为戴州禹城县令。孟海公的從弟戴州刺史孟啖鬼以孟海公的儿子孟义为首领,在曹、戴二州起兵反唐,並打算聯絡蒋善合一同發難,可是蒋善合暗中召集亲信,设伏殺了孟啖鬼,被唐朝授为大将军、郓城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不久授持节郓州诸军事、郓州刺史。武德六年(623年),转任扶州刺史(今四川九寨沟附近)。贞观三年(629年),检校松州都督(今四川松潘)。八年,去长安九成宫朝见唐太宗时病逝,贞观十年十月十七日,迁葬於洛阳之北邙山。.

新!!: 武德和蒋善合 · 查看更多 »

蒙山县

蒙山县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是梧州市所辖的一个县。 全县面积1279.34平方公里,辖6镇3乡。2002年統計有20万人,有汉、瑶、壮、苗、侗、布依等1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80%。.

新!!: 武德和蒙山县 · 查看更多 »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也称晋阳西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蒙山中的摩崖大佛,现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本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劉知遠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古籍记载,蒙山大佛高二百尺(合今制59米)。根据实际测量,蒙山大佛两腿底部至颈部高约30米,按比例估计原来的佛头高约10米,加上后世重修时补筑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约为46米。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并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2008年10月,蒙山大佛景区向公众开放。.

新!!: 武德和蒙山大佛 · 查看更多 »

邢州

邢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原为襄国郡。治所在今河北省邢台市。 唐朝时,邢州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巨鹿县、广宗县以西,泜河以南及沙河以北地。武德元年(618年),改为邢州总管府,管六州(邢州、温州、和州、封州、蓬州、东龙州)。邢州领龙冈县、尧山县和内丘县。武德四年(621年),平窦建德,罢总管府。割内丘县属赵州,废除和州、温州和封州,以其所领南和县、沙河县和平乡县三县,归属邢州,又设任县。武德五年(622年),割赵州的内丘县、柏仁县归属邢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钜鹿郡,柏仁县改名为尧山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邢州。户二万一千九百八十五,口九万九百六十。天宝年间,户七万一百八十九,口三十八万二千七百九十八。领龙冈县、沙河县、南和县、钜鹿县、平乡县、任县、尧山县和内丘县。旧领九县,武德元年,曾拆分龙冈县、内丘县置青山县,开成五年(840年)并入龙冈县。 北宋时,属河北西路,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信德府,领八县:邢台县、沙河县、任县、尧山县、平乡县、内丘县、南和县和钜鹿县。金国占领后,复为邢州。元朝中统三年(1262年),为顺德府。 唐、宋时烧造瓷器著名,号称“邢窑”,白瓷更称上品。陆羽《茶经》比之银、雪,与“越瓷”齐名。.

新!!: 武德和邢州 · 查看更多 »

邯鄲郡

邯鄲郡,中國古郡名,戰國時趙國置。秦滅趙後置趙郡,不久改為邯鄲郡。西漢初年置趙國,其後多次除為邯鄲郡,郡治在邯鄲縣(縣治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城區西南趙邯鄲故城)。漢景帝五年(前152年),以原邯鄲郡北部置趙國。此後邯鄲郡之名為趙國、趙郡所取代。.

新!!: 武德和邯鄲郡 · 查看更多 »

邻水县

鄰水县(--)位于四川省东部,亦書作--水縣、潾水縣 ,位于四川盆地東部,華鎣山東麓。三山兩漕地勢緊要《道光乙未增修鄰水縣誌》謂舊志,首連夔達尾接巴渝,三山橫亘,二水夾流,五華鄰谷,介在東南,海寶崑樓,聳於西北,洵果郡之要區,實西川之--邑。 東與墊江縣,南與重庆市長壽區、北碚区,西與重庆市合川区,西南与重庆市渝北区,西北與岳池縣,北與廣安市广安区,東北與大竹縣共七縣接壤。原屬順慶府(今南充市)、達縣地區(今达州市),目前隶属于广安市,是四川省距离重庆市主城区和两江新区最近的县城。.

新!!: 武德和邻水县 · 查看更多 »

肃州 (隋朝)

肃州,隋朝时始置,辖区在今甘肃省境内。今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由此得名。 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设置肃州,治所在福禄县(今甘肃省酒泉市)。大业初废,改为酒泉郡。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甘州的福禄县、瓜州的玉门县置设肃州。曾改名酒泉郡。土贡:麸金、野马革、苁蓉、柏脉根。户二千二百三十,口八千四百七十六。有酒泉、威远二守捉城。下领三县:酒泉县、福禄县、玉门县。管理今甘肃省疏勒河以东、高台县以西的地区。 8世纪后期到9世纪中叶肃州归属吐蕃。之后为归义军和甘州回鹘的交界处。11世纪中叶归属西夏。又称蕃和郡。元朝设置肃州路,明朝改为肃州卫。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升为肃州直隶州。管辖今天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高台县、嘉峪关市。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废除肃州,改本州为酒泉县。.

新!!: 武德和肃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肇庆市

肇庆市,简称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宋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因即位前為端王,端州為其「潛邸」,认为是由于端州的灵气使其登上大寶,遂改端州府为肇庆府,御赐一名“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庆”。 肇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市政府驻端州区。.

新!!: 武德和肇庆市 · 查看更多 »

蓬州

蓬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分巴、隆二州置。“因蓬山以为名”(《太平寰宇记》)。治所在安固县(今四川省营山县东北)。隋朝大业初废。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又分巴、渠、隆三州复置。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移治大寅县(广德初改名蓬池县,今仪陇县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咸安郡,至德二载(757年)改为蓬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蓬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仪陇县及营山、渠县两县部分地区。 宋朝时属利州路。元朝时属顺庆路。至元中移治相如县(今蓬安县)。明朝时属顺庆府。洪武四年(1371年),废相如县入州。清朝时不领县。1913年改为蓬安县。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南充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达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6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蓬州 · 查看更多 »

蔚州 (北魏)

蔚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永安中以怀荒、御夷二镇置,后徙治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北。北周徙治灵丘县(今属山西省)。隋朝大业二年(606年)省。 唐朝武德六年(623年)复置蔚州。侨治阳曲县(即今山西省太原市北阳曲镇),七年侨治繁峙县(今山西省繁峙县西),八年又侨治恒州城(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贞观五年(631年),破突厥,复故地,还治灵丘县。天宝初年移治安边县(至德二载757年改兴唐县,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改隆化县,后唐同光初年复兴唐县,后晋初改为灵仙县,即今河北省蔚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灵丘、广灵、天镇及河北省蔚县、阳原、涞源等地。 后晋向辽朝献地,升忠顺军,后更为武安军。统和四年(986年),蔚州入北宋,寻复之,降刺史,隶奉圣州,升观察,复忠顺军节度。兵事属西京都部署司。辽朝开始,蔚州辖境有缩小。下统五县:灵仙县、定安县、飞狐县、灵丘县、广陵县。金朝时仍为蔚州。元朝时,属上都路。至元二年(1265年),省蔚州为灵仙县,隶弘州。其年,复改为蔚州,隶宣德府(后改为顺宁府)。领五县:灵仙县、灵丘县、飞狐县、定安县、广灵县。 1913年省州改为蔚县。.

新!!: 武德和蔚州 (北魏) · 查看更多 »

鄞县

鄞县(汉语拼音:Yín Xiàn;吴语宁波话:Nin-yu)是中國浙江省宁波市历史上的一个县,今舟山市曾含于县境内。明末堅持到最後的抗清英雄張煌言的故郷。.

新!!: 武德和鄞县 · 查看更多 »

鄞州 (古代)

鄞州,唐朝时曾短暂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析故句章县置,治所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南。辖境约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大部。八年(625年),废为鄮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浙江的州 Category:宁波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鄞州区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鄞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鄞州区

鄞州区(汉语拼音:Yínzhōu Qū;吴语宁波话:Nincieu)是中國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市辖区。鄞州区位于宁波市中部,东接北仑区,西连海曙区,南邻奉化区,北依江北区、镇海区,紧靠三江口,是宁波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也是宁波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新!!: 武德和鄞州区 · 查看更多 »

鄫州

鄫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蘭陵縣(今山东省兰陵县西南兰陵镇)。大业初年省。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枣庄市、兰陵县一带。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治所在氶县(今山东省枣庄市南旧峰县),贞观初年省。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临沂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枣庄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鄫州 · 查看更多 »

鄮县

鄮县是中国古代县名。 设置于公元前222年的秦代,时属会稽郡,辖今宁波市鄞州区部分地区、北仑区和舟山市,治所位于今鄞州区五乡镇同岙村。新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王莽改鄮县为海治县,东汉初年复鄮县县名。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并鄞、鄮、余姚、句章四县为句章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分句章县立鄞州、姚州,武德八年(625年)复鄮县,治小溪(今海曙区鄞江镇)。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析鄮县为慈溪、翁山(今舟山定海区)、奉化、鄮县四县,归明州管辖。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国因避梁朱茂琳讳,改鄮县为鄞县,鄮县名称始废。.

新!!: 武德和鄮县 · 查看更多 »

鄜州

鄜州,又作敷州。隋朝以后始专作鄜州。 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于杏城置东秦州(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南),北魏正光二年(521年)改名北华州,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北华州置敷州,治所在中部县(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南)。隋朝大业二年(606年)改鄜州,大业三年(607年)以州为郡改鄜城郡,寻又改为上郡,郡治迁往洛交县(今陕西省富县)。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鄜州。治所在洛交县,领六县:洛交县、三川县、伏陆县、洛川县、中部县、鄜城县。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甘泉县以南,宜君县及黄陵县以北洛河中游地区。武德二年(619年),分中部、鄜城二县设坊州(治所在中部县),辖境后缩小为今甘泉县、富县及洛川北部地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洛交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鄜州。 北宋属永兴军路。金属鄜延路。元至元六年(1269年),坊州废,以中部、宜君二县来属,辖境扩大到富县以南,铜川金锁关以北的洛河中游,西南境至今旬邑马栏镇、铜川玉华宫。属延安路。明朝时,属延安府。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鄜州直隶州,直属陕西省。1913年降州为县。今名富县。.

新!!: 武德和鄜州 · 查看更多 »

鄀州

鄀州,中国古代的州。 西魏置,治所在乐乡县(今湖北省荆门市北)。辖境相当今湖北省仙桃、天门、钟祥、荆门等市县部分区域。隋朝大业初年,州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城、钟祥二市。贞观八年(634年)又废。.

新!!: 武德和鄀州 · 查看更多 »

膳部司

膳部司,礼部官署名称。 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始置膳部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北周为天官府属司,掌管宫廷饮食,膳部中大夫为长官。北齐为都官尚书下辖郎曹,管理侍官百司礼食菜肴。 隋朝设从属于礼部的膳部司,设膳部侍郎二员、膳部员外郎。掌管祭器、酒膳、食料。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膳部郎、膳部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膳部郎中、膳部员外郎的旧名。膳部郎中从五品上,膳部员外郎从六品上。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膳司,正副官员改为司膳大夫、司膳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膳部司的旧名。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司膳司,正副官员改为司膳郎中、司膳员外郎。至德二载(757年),恢复膳部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膳部郎中为五品寄禄官,膳部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膳部郎中从六品、膳部员外郎正七品,管理供进酒膳、祠祭牲牢礼料、藏冰供赐,领御厨、翰林司、牛羊司。元祐元年(1086年)由主客郎中兼领。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由祠部司兼职。渤海国也设膳部。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设膳部,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三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精膳清吏司。.

新!!: 武德和膳部司 · 查看更多 »

重安县

重安县,中国古县名。 东汉永建三年(128年)改钟武县置,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县西北。后置侯国。三国时,东吴复为县。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入衡阳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七年又废,入衡阳县。东汉至南朝宋属零陵郡,南齐至南陈属湘东郡。唐朝初年,属衡州。 Category:东汉县份 Category:东吴县份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南朝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湖南古代县份 Category:衡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衡阳县.

新!!: 武德和重安县 · 查看更多 »

重光 (高昌)

重光(620年—623年)是高昌君主麴伯雅的年號,共4年。 也有文献认为是麴文泰的年号。.

新!!: 武德和重光 (高昌) · 查看更多 »

臧君相

臧君相(),隋朝末年海陵的民变领袖。 隋朝末年,臧君相得知民变领袖綦公顺占据北海,率众五万来争夺。綦公顺人少,闻之大惧。明经刘兰成为綦公顺画策:“君相今去此尚远,必不为备,请将军倍道袭击其营。”綦公顺从之,自率骁勇五千人,带着熟食,倍道袭之。将要到时,刘兰成与敢死士二十人前行,距臧君相营五十里,见其抄者负担向营,刘兰成亦与其徒负担蔬米、烧器,装作抄者,择空听察得知敌军号令及主将姓名,至夜间,与臧君相军比肩而入,负担巡营,知其虚实,得其更号,于空地燃火营食,至三鼓,忽于主将幕前交刀乱下,杀百余人,臧君相军众惊扰;綦公顺兵亦至,急攻之,臧君相仅以身免,被俘斩数千,綦公顺收其资粮甲仗以还,从此党众大盛。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六月,割据海州的臧君相以五州降唐,拜海州总管。臧君相割据江都郡山阳、安宜县地,号东楚州,唐朝也沿用。 J Category:唐朝海州刺史.

新!!: 武德和臧君相 · 查看更多 »

自贡市

自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南。市境东临泸州市,南接宜宾市,西邻乐山市,北界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沱江纵贯市境东部,于东南部与釜溪河汇合,岷江支流越溪河流经西部。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人口277.02万。 自贡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和“美食之府”之称,为中华民国最早建制的二十个市之一,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现已发展为一座百万城市人口的大城市。自贡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省区域中心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 自贡市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自贡市因盐而得名--自贡其实就是自流井和贡井两个著名产盐区的合称。举凡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市政,以及城市的职业构成、社会意识、政治风云、生活方式等,无不深刻地打上盐业经济的烙印。正是盐塑造了自贡这座城市。自贡盐业生产起源于东汉章帝年间,素有「千年盐都」美称,一度成为中国井矿盐的中心和最大的手工工场。自贡市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自贡因盐业的鼎盛而「富庶甲于蜀中」,被誉为「川省精华之地」,曾经为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为抗日战争中捐款额度全国最高的城市,记录于国民政府军方资料中,釜溪河北岸的石刻“还我河山”就是当年国军将领冯玉祥为自贡富商捐款之善举所题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自贡市成为三线建设中重要的化工城市。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中,自贡市位列市级行政区中成长竞争力前十强的第一位。自贡市区也是罕见的天然太极城,半城青山半城楼,釜溪河绕城而过,并在代家坝和樊家坝形成了S形河床,组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案。未来的自贡将以“太极城”为中心,将老城区、汇东新区(含南湖)、沿滩新城、东部新城连接成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

新!!: 武德和自贡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廣天宮

台中廣天宮位於臺灣中部的臺中市北屯區,鄰近於大坑口、二分埔,於1986年間選址在台中市北屯區遼陽五街131號(文心路四段四維國小附近)興建,1987年廟體相繼竣工,是一座主要祭祀五路財神的廟宇。 現任管理團隊進駐後,重新修繕廣天宮外觀及內部動線;主持廟務的主委受到武財神指示,前往大陸四川峨嵋迎回當今世上歷史最悠久,刻製於距今一千四百年的唐高祖時代石作金身,是為開基始祖武財神,廟宇也捨棄原「武德」名號,改為「台中廣天宮 財神開基祖廟」,並在新廟主的規畫下,走出自己的一條新路。.

新!!: 武德和臺中廣天宮 · 查看更多 »

金城郡

金城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始元六年(前81年)置。西漢末年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甘肅省蘭州市、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市一帶,屬涼州刺史部。初置時郡治在金城縣(縣治在今甘肅省蘭州市城區),後移治允吾縣(縣治在今甘肅省永靖縣西北)。東漢末析置西平郡。隋置蘭州總管府。唐初置蘭州,天寶中改為金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為蘭州。.

新!!: 武德和金城郡 · 查看更多 »

金华市

金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是浙江省中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游城市。.

新!!: 武德和金华市 · 查看更多 »

金堂县

金堂县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东北部,沱江上游。面积1156平方公里,人口89.98万人。邮政编码610400。县人民政府驻赵镇。.

新!!: 武德和金堂县 · 查看更多 »

金山县 (隋朝)

金山县,中国古县名。 原为曲阿县辖境,隋末民变时,乡人自立金山县。隋亡,沈法兴又置琅琊县,李子通以琅琊置茅州,以金山县隶之。唐朝政府,将之隶蒋州。武德八年(625年),省入延陵县。垂拱四年(688年)复置,因重名,遂取“勾曲之山、金坛之陵”,更名为金坛县,属润州。县名一直未变,但境域和隶属关系多有变动。.

新!!: 武德和金山县 (隋朝) · 查看更多 »

金山郡

金山郡,中国古代的郡。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绵州为金山郡,治所在巴西县(今四川省绵阳市),下辖七县:巴西县、昌隆县、涪城县、魏城县、神泉县、金山县、万安县,户三万六千九百六十三。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恢复州制,改金山郡为绵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再改绵州为巴西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恢复州制,改巴西郡为绵州。.

新!!: 武德和金山郡 · 查看更多 »

金部司

金部司,户部官署名称。 曹魏置金部郎曹,长官为金部郎(金部郎中),隶属度支曹(度支尚书),掌管审核全国库藏钱帛出纳帐籍、钱币铸造和有关度量衡的政令。晋朝南朝沿置。北魏前期以金部尚书为长官,太和年间改为郎曹,属于度支尚书。北齐沿置。 隋朝定制金部司,属民部四司,设金部侍郎、金部员外郎。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金部郎二人、金部承务郎一人。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金部郎中、金部员外郎的旧名。金部郎中从五品上一人,金部员外郎从六品上一人。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珍司,正副官员改为司珍大夫、司珍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金部司的旧名。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司金司,正副官员改为司金郎中、司金员外郎。至德二载(757年),恢复金部司的旧名。中唐以后,户部诸司的职权多被侵废,职权归于三司使。北宋初年,设判金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金部郎中为五品寄禄官,金部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废除三司使,设金部郎中从六品二人、金部员外郎正七品二人,管理平准、市舶、榷易、商税、盐、茶、香、矾岁入,下设左藏、右藏、钱帛、榷易、请给、知杂六案。建炎三年(1129年),太府寺合并入金部司,绍兴四年(1134年)再分置。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金部,设金部郎中正五品、金部员外郎从五品,管理市舶、鱼盐、茶钞税课,和赃罚的收折。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废除金部,户部按十二布政使司分清吏司。.

新!!: 武德和金部司 · 查看更多 »

金湖县

金湖县在中国江苏省中部、高邮湖西,是淮安市下辖的一个县,南邻接安徽省天长市。1960年,由宝应县(今属江苏省扬州市)析置金湖县。.

新!!: 武德和金湖县 · 查看更多 »

蕭瑀

蕭瑀,字時文,南朝梁明帝蕭巋和皇后张氏之子。.

新!!: 武德和蕭瑀 · 查看更多 »

長城縣

長城縣為一中國古代縣名。春秋吳越爭霸時期(前514—前495年),吳王闔閭派弟夫概在今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雉城東南兩里處築城,作為夫概王邑。因城狹長,故名「長城」。.

新!!: 武德和長城縣 · 查看更多 »

長安縣

長安縣,中國古縣名。 漢代初年置,其地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市區。隸屬於京兆尹。西漢、新、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唐等朝代曾定都於此。明清時期,長安縣與咸寧縣两县同城而治,為西安府府治。2002年,長安縣被撤销,设立西安市长安区。长安县之名经历两千两百年未改,西安之名是由唐宋的京兆府、元朝的安西路、奉元路而改,不是长安。.

新!!: 武德和長安縣 · 查看更多 »

长孙安世

长孙安世() ,名仁,字安世,以字行,河南洛阳人,隋民部尚书长孙炽之子,长孙无忌堂兄。.

新!!: 武德和长孙安世 · 查看更多 »

长孙顺德

长孙顺德,初唐时期大臣,长孙皇后和長孫無忌的族叔,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新!!: 武德和长孙顺德 · 查看更多 »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唐太宗、唐高宗时的宰相:贞观元年(627年)七月至二年(628年)正月为尚书右仆射,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46年)四月为侍中,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至二十三年(649年)六月为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二十三年六月至显庆四年(659年)四月,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新!!: 武德和长孙无忌 · 查看更多 »

长孙操

长孙操,字元节,河南洛阳人,父亲长孙览,北周大司徒、薛国公。 武德初,唐高祖辟署为相国府金曹参军。不久任检校虞州刺史。随秦王李世民征讨,常侍立一旁,参听秘谋。后迁任陕州刺史,城中无井,人们不得不经常从外打水使用,长孙操从城东引水入城,百姓得到很大便利。以母亲去世解任守孝。三年后服除,封乐寿县男。贞观中,历任洺州刺史、益扬二州都督府长史,并有善政。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子长孙诠尚唐太宗女新城公主,拜岐州刺史。永徽(650-654年)初,加金紫光禄大夫,卒于陕州刺史任上,被追赠为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曰安。.

新!!: 武德和长孙操 · 查看更多 »

长乐县 (唐朝)

长乐县,中国古旧县名。 唐朝武德六年(623年),由闽县析置新宁县,同年,改为长乐县。属福州长乐郡。元和三年(808年),并入福唐县。元和五年(810年),复置长乐县。五代十国时,王审知改为安昌县,复名长乐县。后又改为侯官县,复名长乐县。又改为安昌县,复名长乐县。闽国灭亡后,随福州入吴越国。 1950年,隶闽侯专区。1956年,隶福安专区。1959年,划回闽侯专区。1971年,隶莆田地区。1983年7月,归福州市。1994年,长乐县改为县级市——长乐市。.

新!!: 武德和长乐县 (唐朝) · 查看更多 »

长乐区

长乐区(闽东语:Diòng-lŏ̤h )为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市辖区。长乐区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口南岸,正好处在长江口与珠江口间海岸线的正中位置。辖境东濒台湾海峡,西与闽侯县毗邻,南与福清市相连,北与马尾区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为北纬25°40'-26°04',东经119°23'-119°59',陆地总面积723.6平方公里,海域约1,000平方公里。2015年末,户籍人口71.25万人,常住人口71.5万人。通用闽东方言福州话,洋屿琴江村为北方官话方言岛。长乐区为较具实力的市辖区,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七位,201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七十二位。2015年,长乐GDP总量570.36亿元(折合91.57亿美元),人均GDP为79,771元(合12,807美元)。长乐区下辖4个街道、12个镇、2个乡,市政府驻吴航街道。2017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长乐市设立福州市长乐区,原市政府驻地替换为区政府驻地 。 长乐区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启锚地,也是福建省著名侨乡,侨居海外及港澳长乐人近40万人。.

新!!: 武德和长乐区 · 查看更多 »

长乐郡 (唐朝)

长乐郡,唐朝时设置的郡。 天宝元年(742年),改福州为长乐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福州。.

新!!: 武德和长乐郡 (唐朝) · 查看更多 »

长秋监

长秋监,中国隋朝唐朝时设置的官署名。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内侍省置,掌后宫诸事,以长秋监令为长官,长秋监少令为次官,领掖庭、宫闱、奚官三署。唐朝初年沿置,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复称内侍省。.

新!!: 武德和长秋监 · 查看更多 »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鄂西南山区、清江中下游,是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1984年7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总面积为3386.4平方公里,2007年户籍人口为417,681人。境内有土家族、汉族、苗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壮族等2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约占51%。县政府驻地在龙舟坪镇。.

新!!: 武德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长江口

长江口是长江在东海入海口的一段水域,从江苏江阴鹅鼻嘴起,到入海口的鸡骨礁为止,长约232公里。.

新!!: 武德和长江口 · 查看更多 »

长治市

长治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太岳山之间。南界晋城市,西邻临汾市,北接晋中市,东与河北省邯郸市及河南省安阳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3,955平方公里,人口342.04万。.

新!!: 武德和长治市 · 查看更多 »

镇雄县

镇雄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昭通市下属的一个县。.

新!!: 武德和镇雄县 · 查看更多 »

镇海区 (宁波市)

镇海区,古称蛟川,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市辖区,為宁波重要的工业区和港区。镇海区位于宁波市域东面,宁绍平原东端,甬江下游,北与慈溪市相邻,南隔甬江与北仑区相望,西与江北区相接,东隔海与舟山市相望,全区陆域面积245.9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23.46平方千米。 镇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越国,五代时始建县,1985年成为宁波市辖区。历史上,镇海是宁波的海防门户,曾经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抗日战争等多次战事,因而有“海天雄镇”之称。镇海的航海与经商传统浓厚。镇海商人是宁波商帮的重要一支,同时镇海也是宁波商帮最大的聚居地,因而镇海也有“商帮故里”的称号。甬江口有长久的通航历史,镇海港区是宁波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临港工业是镇海经济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新!!: 武德和镇海区 (宁波市) · 查看更多 »

酒泉县 (义宁)

酒泉县,中国古旧县名。 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改福禄县置,治所在今甘肃省酒泉市城关镇。属张掖郡。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分张掖郡置肃州治此。大历元年(766年)地入吐蕃。1913年废肃州改酒泉县。1958年与金塔县合并,改设酒泉市。1964年撤市复县。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甘肃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县份 Category:酒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8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酒泉县 (义宁) · 查看更多 »

酒泉市

酒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

新!!: 武德和酒泉市 · 查看更多 »

良德县

良德县,中国古旧县名。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改务德县为良德县。唐朝初,属泷州。武德六年(623年),分广州的电白县、连江县置高州。武德中,良德县归于高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高州治所由高凉县徙治良德县。大历十一年(776年),徙治电白县。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 良德县城遗址暨高凉郡城遗址,位于今广东省高州市北部东岸镇的良德坡上。因修建高州水库,良德县城遗址全部被淹。.

新!!: 武德和良德县 · 查看更多 »

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是唐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的类书,给事中欧阳询主编,其他參與人員還有秘书丞令令狐德棻、侍中陈叔达、太子詹事裴矩、詹事府主簿赵弘智、齐王府文学袁朗等十餘人。武德七年(624年)成书。《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白氏六帖》合稱“唐代四大类书”。.

新!!: 武德和艺文类聚 · 查看更多 »

苍梧郡

蒼梧郡,中國古郡名。《漢書》載為漢武帝滅南越國而置。但傳世秦代官印中有「蒼梧侯丞」之文,可知蒼梧郡實為秦代始置。.

新!!: 武德和苍梧郡 · 查看更多 »

苏州 (隋至北宋)

苏州,隋朝时始置,辖区在今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境内。今江苏省苏州市由此得名。 开皇九年(589年),隋朝消灭南陈,废吴郡,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得名。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复改苏州为吴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吴州为吴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军平定江南,改吴郡为苏州。为江南东道治所,丝织手工业中心。下辖七县:吴县、长洲县、嘉兴县、昆山县、常熟县、海盐县、华亭县。包括今天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以东,浙江省桐乡市、海盐县东北和上海市。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最终钱镠在898年占领苏州。五代十国时,为吴越国辖州。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国析吴县置吴江县。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吴越国于嘉兴县建开元府。吴越王钱镠去世,废开元府,各县归杭州、苏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析嘉兴县置崇德县,同时置秀州,嘉兴县、海盐县,华亭县及崇德县隶之。因此在后晋之后只剩下上述江苏部分和上海的宝山区、嘉定区。下辖五县:吴县、长洲县、常熟县、昆山县、吴江县。 978年,末代吴越王钱俶向北宋纳土。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改为平江府,元朝为平江路,明朝、清朝时为苏州府,近代以来为苏州市。.

新!!: 武德和苏州 (隋至北宋) · 查看更多 »

苏州城

苏州城或称苏州古城、姑苏城,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现为苏州市主城区所在,明清时又称苏州府城。.

新!!: 武德和苏州城 · 查看更多 »

英德市

英德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北部,京广铁路线上。隶属于地级清远市,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

新!!: 武德和英德市 · 查看更多 »

苗海潮

苗海潮,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人。大业九年(613年)聚众起义,不久并入杜伏威部,在江淮一带抗击隋军。大业十三年(617年),占领永嘉(今浙江温州)。唐武德六年(623年),降唐。.

新!!: 武德和苗海潮 · 查看更多 »

雁門郡

雁门郡,中国古代的郡,位於今中國山西。原為樓煩領土,战国赵武灵王擊破樓煩、林胡後,佔有此地,在此設郡。 秦、西汉治所在善无县(今山西省右玉县南)。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等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自治区黄旗海、岱海以南地。东汉移治阴馆县(今山西省朔州市东南),三国魏移治广武县(今代县西)。 隋朝开皇初年,废雁门郡。大业初改代州为雁门郡,治所在雁门县(即今代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改为代州,天宝初又改为雁门郡,乾元初又复改为代州。 Category:赵国的郡 Category:秦朝的郡 Category:汉朝的郡 Category:曹魏的郡 Category:西晋的郡 Category:五胡十六国的郡 Category:北朝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山西的郡 Category:朔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忻州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雁門郡 · 查看更多 »

雲定興

雲定興,隋朝大将,原为当时的巧匠。 云定兴的女儿为隋文帝皇太子杨勇所遇而喜,后纳为昭训,生下三个儿子。云定兴因此能随便出入太子宫,得到许多财宝。独孤皇后因为不满杨勇宠爱云昭训等小妾,气死太子妃元氏,而十分讨厌云昭训,乃至对杨勇大为不满。 杨勇被废後,雲定興除名配于少府。隋炀帝立,立即将杨勇杀害。雲定興用从女儿那里得来的明珠络帐等宝物贿赂宇文述,与之结交为友,然后制作许多精美的衣物、兵器、甲仗等,由宇文述呈进,以奉承隋炀帝。以后宇文述对他说:“您有如此好的手艺,知道为什么不可能做官吗?那是因为您的几个外孙还活着啊。”云定兴回答道:“这些没用的东西,皇上就该把他们杀了!”隋炀帝很满意,于是在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杨勇长子长宁王杨俨被鸩杀,杨俨七个弟弟被流配岭表,在途中也被追杀殆尽。云定兴被封为少府丞。 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检阅军器库,称赞云定兴所监造的器甲精美,宇文述乘机进言:此皆云定兴之功。炀帝大悦,提升云定兴担任少府丞。 何稠死后,雲定興继任为少府少监,转卫尉少卿,迁左御卫将军,仍知少府事。大业十一年(615年),授左屯卫大将军,奉命援救在雁门关被突厥始毕可汗围困的隋炀帝,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应募从军,隶属于云定兴手下,建议用疑兵之计,雲定興采纳,突厥军遂退。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皇泰主杨侗禅位于郑王王世充。云定兴因为立了劝立之功,王世充封他做了太尉。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王世充被唐军所灭,云定兴入唐,任右武卫大将军,封归德公。生云师德、云师端两子(据《元和姓纂》)。.

新!!: 武德和雲定興 · 查看更多 »

零陵郡

零陵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分桂陽郡而置。其地大致相當於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湖南省永州市及邵陽市、衡陽市的一部分。治所在零陵縣(今廣西興安縣北)。東漢移治泉陵縣。唐废。.

新!!: 武德和零陵郡 · 查看更多 »

集州 (北周)

集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天和五年(570年)置,治所在难江县(今四川省南江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南江县及通江、旺苍二县部分地区。隋朝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天宝初年,改符阳郡。乾元初年,复改集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入巴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巴中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广元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集州 (北周) · 查看更多 »

雅安市

雅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西。市境东邻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南界凉山州,西接甘孜州,北临阿坝州。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大相岭区,青衣江横贯中部并流经城区,南部有大渡河。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154.68万。雅安因其地多雨,素有“雨城”之称,亦是四川省主要的大熊猫栖息地。雅安曾是西康省省会,位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境内有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及“民族走廊”之称。.

新!!: 武德和雅安市 · 查看更多 »

雅州

雅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新!!: 武德和雅州 · 查看更多 »

雉州

雉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隋炀帝大业末沈法兴置长州。武德四年(621年)改长州置绥州,因古绥安县为名,又更名雉州,治所在长城县(今浙江省长兴县南),另领原乡县。辖境相当今浙江省长兴县一带。武德七年(624年)废,省原乡县,以长城县属湖州。.

新!!: 武德和雉州 · 查看更多 »

通州 (西魏)

通州,是中国西魏时设置的州,歷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北宋達州之前身。.

新!!: 武德和通州 (西魏) · 查看更多 »

通川郡 (隋朝)

通川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在今四川省、重庆市境。 南梁置万州,西魏改为通州。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通州为通川郡。下辖七县,户一万二千六百二十四。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名通州。.

新!!: 武德和通川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通江县

通江县是中国四川省巴中市辖县,位于四川东北部,渠江支流通江流域,为一个山区县。.

新!!: 武德和通江县 · 查看更多 »

老君洞 (浮山)

老君洞位于中国山西省浮山县张庄乡梁村,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君洞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年),现仅存老君殿一座,为砖石仿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高4.4米,单檐歇山顶。内壁上嵌有39块明嘉靖十年(1531年)石刻《太上老君八十一显化图》,殿内还有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壁画《黄箓朝圣图》共77.86平方米。.

新!!: 武德和老君洞 (浮山) · 查看更多 »

陟州

陟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二年(519年),河内民李厚德以浊鹿城(遗址在今河南省修武县东北李固村南)来降,置陟州,并置修武县(今河南省获嘉县),即陟州治所。武德四年(521年),徙县治故修武,更修武县为武陟县,别置修武县;同年,废陟州,修武县改隶殷州。.

新!!: 武德和陟州 · 查看更多 »

虞州

虞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安邑县(即今山西省运城市东北安邑)。大业初年省。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安邑郡复置,仍治安邑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永济、运城、夏县等市县地。贞观十七年(643年)又省。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山西的州 Category:运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4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虞州 · 查看更多 »

虎牢之戰

虎牢之戰,又名洛陽-虎牢之戰,發生於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一帶,是唐朝統一戰爭中最關鍵的一戰,李唐在該戰役中一舉平定洛陽王世充、河北竇建德兩大割據勢力,奠定唐朝基本版圖。.

新!!: 武德和虎牢之戰 · 查看更多 »

虞部司

虞部司,工部官署名称。 曹魏始置虞曹,两晋南北朝沿置。西魏、北周改为虞部,属于地官府。隋朝改为虞部司,为工部四司之一,设侍郎、员外郎各一员。负责山泽、园囿、草木、鸟兽的政令,管理出产、供应的节制,禁人随意采猎。兼掌京都街巷种植、供应百官蕃客菜蔬、薪炭和殿中省、太仆寺管理的马匹刍料、田猎。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虞部郎、虞部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虞部郎中、虞部员外郎的旧名。虞部郎中从五品上,虞部员外郎从六品上。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虞司,正副官员改为司虞大夫、司虞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虞部司的旧名。天宝十一载(752年)再改为司虞司。至德二载(757年),恢复虞部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设判虞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无职掌。虞部郎中为五品寄禄官,虞部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虞部郎中从六品、虞部员外郎正七品,管理山泽、园囿、矿冶,监管金、银、铜、铁、铅、锡、盐、茶、矾的生产和开支。绍圣元年(1094年),和屯田司互置郎官兼领。南宋省郎官,由工部郎官兼领。金朝、元朝工部不分司。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再设虞部司,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四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虞衡清吏司。.

新!!: 武德和虞部司 · 查看更多 »

陝東道

陝東道,唐朝初年设置的战时行政区划,负责经略洛阳,进攻王世充。武德元年(618年)﹐以劉文靜為戶部尚書,領陝東道行臺左僕射,十二月,唐高祖下詔以秦王李世民為太尉、使持節、陝東道大行臺,总部在蒲州,总领河北、河东军马。武德四年(621年)﹐平定王世充后,将陕东道大行台置于洛阳﹐以秦王李世民为尚书令﹐地位在其余行台之上,以屈突通為陝東道大行臺右僕射,鎮洛陽。武德九年(626年)﹐诸道行台并废,陝東道废除后,其地设置河南道。 Category:唐朝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陝東道 · 查看更多 »

虢州

虢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三年(583年)改东义州置,治所在卢氏县(今河南省卢氏县)。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贞观中移治弘农县(宋改名虢略县,今河南省灵宝市)。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弘农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虢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部灵宝、栾川以西、伏牛山以北地。宋朝后略缩。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废入陕州。产澄泥砚,唐代列为第一。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三门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7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虢州 · 查看更多 »

虢郡

虢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义宁元年(617年)置,治所在今河南省卢氏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南部和卢氏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虢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河南的郡 Category:三门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1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虢郡 · 查看更多 »

陸州

陆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五年(622年)以宁越郡之安海县、玉山县置玉山州。贞观二年(628年)废玉山州,县隶钦州。上元二年(675年)复置,更名陆州。天宝、至德年间改名玉山郡。治所在乌雷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乌雷山)。土贡:银、玳瑁、裛皮、翠羽、甲香。四百九十四户,二千六百七十四口。下辖三县:乌雷县、华清县(本玉山县,天宝中更名华清)、宁海县(本安海县。武德四年又置海平县,贞观十二年省。至德二载更名宁海)。包括新安州(今越南先安)。唐朝末年,陆州属于静海节度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越南古代的州 Category:钦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防城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7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陸州 · 查看更多 »

陈叔达

陳叔達(),字子聰,吳興人,陳宣帝陈頊之第十七子,母亲是昭容袁氏。 生年不详,从其兄陈叔慎生年推测,当在572年后。陈叔达有才學,十多歲時即能賦詩,被稱為奇才,在南朝陳時,被封為義陽王。歷任侍中、丹陽尹、都官尚书等。589年,隋灭南陈,入隋。大業中為内史舍人,至絳郡通守。後為李淵所俘,授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武德初,授黄门侍郎,判纳言,封江国公。武德七年(624年),與歐陽詢、裴矩等同撰《藝文類聚》100卷。 贞观初年,加授光祿大夫。与萧瑀争殿中,坐忿谇不恭,免官。不久,居母丧,又有疾,唐太宗很担忧,遣使禁却吊者。丧除,为遂州都督,因病未接受任命。顷之,擢礼部尚书。后授散秩归第。貞觀九年(635年)卒,谥曰缪。久之,追赠户部尚书,更谥曰忠。.

新!!: 武德和陈叔达 · 查看更多 »

陵城县

陵城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西南。属铜州,后属容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入北流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玉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容县.

新!!: 武德和陵城县 · 查看更多 »

陵州 (北周)

陵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闵帝元年(557年)置,治所在普宁县(今四川省仁寿县东)。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仁寿、井研等县。隋朝大业初年,改隆山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陵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仁寿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陵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改陵井监。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眉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乐山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陵州 (北周) · 查看更多 »

陇堤县

陇堤县是唐朝时期在云南东部的一个县,隶属于南宁州。 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今师宗县丹凤街道。贞观八年(634年),南宁州更名郎州,开元五年(717年)复故名,县皆属之。永泰元年(765年)废。.

新!!: 武德和陇堤县 · 查看更多 »

陕州 (古代)

陕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设置陕州。治所在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洛宁县、渑池县、灵宝县和山西省平陆县、芮城县、运城市东北部等地。隋唐江淮漕粮北运长安,为水陆转运站。隋朝时,为弘农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曰陕州,三年(620年)兼置南韩州,四年废南韩州。天宝元年(742年),天下改州为郡,曰陕郡。下辖六县:陕县、峡石县、灵宝县、夏县、芮城县、平陆县。天祐元年(904年),改兴唐府,唐哀帝时复故。 元朝时,陕州属河南府路。明朝洪武元年(1371年)四月,陕州改属南阳府,州治陕县省入。终明一朝,属河南府,下领灵宝县和阌乡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約當改土歸流之時),改为陕州直隶州,包括今天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灵宝县。1913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改为陕县。.

新!!: 武德和陕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柏壁之戰

柏壁之戰,是秦王李世民平定北方割據勢力汉帝劉武周、宋王宋金剛的關鍵戰役,李世民在柏壁(今山西新絳西南)及其北地區擊潰汉軍隊。.

新!!: 武德和柏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柳城郡

柳城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相当于今遼寧省西部,隋唐时期营州的改称。.

新!!: 武德和柳城郡 · 查看更多 »

柴绍

柴绍,字嗣昌,晉州臨汾(在今山西臨汾境内)人,唐朝初期大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娶唐高祖女平阳昭公主为妻,唐朝建国以后封為霍國公,食邑封一千二百戶。.

新!!: 武德和柴绍 · 查看更多 »

柴桑区

柴桑区是中国江西省九江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新!!: 武德和柴桑区 · 查看更多 »

果州

果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割隆州南充、相如二縣置。治所在南充縣(今四川省南充市東北),因境內有果山得名。天寶元年(742年)改為南充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果州。領縣六:南充縣、相如縣、流溪縣、西充縣、朗池縣、岳池縣。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升果州為順慶府。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南充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2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果州 · 查看更多 »

林士弘

林士弘(),,祖籍福建莆田,祖林英,由莆田北螺村移居洪州鄱陽。饒州鄱阳县(今江西鄱阳县)人,隋末唐初地方割据势力之一。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5年)随同乡操师乞率众起兵,攻占豫章郡城,师乞战死后他统率义军大败隋军于鄱阳湖,杀隋将刘子翊,发展到十多万人,遂攻占虔州(在今江西省赣州市境),林士弘称南越王或楚帝,并用延康或太平为年号;其势力最强时领土由江西九江至广东广州。至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战败,退保安成(今江西安福东南)山洞,不久病亡。.

新!!: 武德和林士弘 · 查看更多 »

恭城县

恭城县,中国古旧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南。先后属乐州和昭州。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迁治龙渚市,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迁回原址。元朝时属平乐府。明朝成化十三年(1477年)治今址,仍属平乐府。1990年撤销,改设恭城瑶族自治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宋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廣西省縣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县份 Category:桂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恭城瑶族自治县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90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新!!: 武德和恭城县 · 查看更多 »

恭城瑶族自治县

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桂林市一个下辖县,邻接湖南省。.

新!!: 武德和恭城瑶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恒州 (宣政)

恒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析定州置,治所在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南,唐初徙今正定县)。隋朝大业初改为恒山郡。唐朝武德初年,复旧。辖境相当今河北省石家庄、正定、藁城、灵寿、行唐、井陉、鹿泉、平山、阜平等市县地。元和十五年(820年)避穆宗李恒名讳,改名镇州。五代后唐升为真定府,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复名恒州,後漢又改名镇州。唐、五代时曾先后为成德节度使、顺德节度使治所。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后晋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石家庄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保定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恒州 (宣政) · 查看更多 »

恒丰县

恒丰县,古县名。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置,治所在今四川省达州市境。属万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入永穆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四川古代县份 Category:达州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恒丰县 · 查看更多 »

李博乂

李博乂,唐朝宗室、官员。 生年没有记载。為唐高祖李淵之侄子,父李湛(李渊二哥),博乂即李湛第二子。武德元年(618年)受封陇西王。李博乂有妓妾数百人,皆衣罗绮,骄侈无比。与其弟渤海王李奉慈都被唐高祖所鄙视,对他说:“我怨仇有善,犹擢以不次,况于亲戚而不委任?闻汝等唯昵近小人,好为不轨,先王坟典,不闻习学。今赐绢二百匹,可各买经史习读,务为善事。”唐高宗时,历任宗正卿、礼部尚书,加特进。咸亨二年薨逝,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谥号恭。 子李玄弁,生李慎名,李慎名生李自下,李自下生洪州高安县令李愻。 有女嫁窦炽曾孙雄州刺史窦某。.

新!!: 武德和李博乂 · 查看更多 »

李叔良

李叔良,唐朝宗室,长平郡王,唐高祖李渊的六叔李祎的儿子。 史书未记载生年。李叔良在义宁年间,授左光禄大夫,封长平郡公。武德元年,拜为刑部侍郎,进爵为长平郡王。镇守泾州,抵御薛举。薛举假说粮尽,引兵南去,遣高墌人诈降。李叔良遣骠骑刘感率众赴高墌,至百里细川,伏兵齐发,唐军败绩,刘感阵亡。李叔良大惧,出金赐士卒。严为守备,泾州保全。武德四年,突厥入侵,命李叔良率五军抵御。李叔良中流矢而亡,追赠左翊卫大将军、灵州总管,谥号肃。.

新!!: 武德和李叔良 · 查看更多 »

李君绚

李君绚(),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是北齐安东将军、南兖州刺史、梁郡太守、富平县开国子李士操的儿子,隋朝、唐朝时地方官员。.

新!!: 武德和李君绚 · 查看更多 »

李大師

李大师(),字君威,相州(今河南安陽)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是北魏龙骧将军、荥阳太守、姑臧穆侯李承的玄孙,北魏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高平宣景男李虔的曾孙,北齐广武东二郡太守李晓的孙子,隋朝清江洛阳二县县令李仲举的长子,李行师的哥哥。.

新!!: 武德和李大師 · 查看更多 »

李奉慈

李奉慈,唐朝宗室郡王、官员。 為唐高祖李淵之侄子,父李湛(李渊二哥)。武德元年(618年),受封渤海王。唐高祖时,李奉慈生活骄侈无比。与其兄陇西王李博乂都被高祖所鄙视,对他说:“我怨仇有善,犹擢以不次,况于亲戚而不委任?闻汝等唯昵近小人,好为不轨,先王坟典,不闻习学。今赐绢二百匹,可各买经史习读,务为善事。”显庆年间,累迁原州都督,去世后,谥号敬。.

新!!: 武德和李奉慈 · 查看更多 »

李婉顺

李婉顺(),字尪娘,唐朝隐太子李建成次女,唐高祖李渊孙女。 武德九年(626年),李婉顺的二叔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长皇太子李建成及四弟齐王李元吉,对唐高祖声称二人作乱伏诛,迫使唐高祖追废李建成、李元吉为庶人,并下诏以秦王处分军国事。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即李婉顺的男性兄弟们皆被诛杀,并除宗籍,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亦然。李世民不久被立为皇太子,入住东宫。雖然政變中女性親屬與後代並沒有因血統被殺,但史书中没有李建成、李元吉妻妾、女儿在此后处境的明確记载。她的嫡母太子妃郑观音在唐高宗时期死于长安皇宫,而四叔李元吉女儿李令的墓志则提及唐太宗对她“恩加鞠养”。李婉顺可能如同她们一样,在玄武门之变后安置于皇宫。 同年,李世民受禅登基,是为唐太宗,追封李建成为息隐王。贞观十二年(638年),李婉顺受封为闻喜县主,嫁刘应道,生有数子。虽然唐太宗后来又于贞观十六年(642年)追复李建成为隐太子,但李婉顺却终其一生未能如太子女惯例进封为郡主。李婉顺自小好学,精通历代之事和诸子百家之言,但平日里并不显露,与亲朋谈论时并不涉及经史,终日作愚妇状,故即使亲人也不能看出其学问内涵。唐高宗龙朔元年六月六日,李婉顺薨于长安居德坊第。丈夫刘应道伤心不已,亲自为爱妻写下了《大唐刘应道妻故闻喜县主墓志》,她的生平也仅见于此。 刘应道(613年—680年8月3日),字玄寿,广平易阳人,父刘林甫在唐高祖时期任中书侍郎,太宗朝任吏部侍郎,封乐平县男。二兄刘祥道是高宗宰相。刘应道年未弱冠而父丧,事母崔氏以孝,事兄如事父,以孝友而名闻四方。贞观十二年(638年),刘应道迎娶十七岁的李婉顺为妻,661年妻子去世,刘应道夫妻情深,在原夫妻所居正室东窗外另起一个小斋房,放一小床、一小榻,独居其中二十余年。刘应道多才多艺,善于丹青和丝竹,围棋居第二品以上,草书、隶书也为当时人们所贵。晚年皈依佛教。子刘献臣、刘广业、刘友贤、刘令植。.

新!!: 武德和李婉顺 · 查看更多 »

李孟尝

李孟尝(),赵州平棘人(今河北赵县城南1.5公里固城村),字待宾,唐初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参与者。.

新!!: 武德和李孟尝 · 查看更多 »

李孝基

李孝基,為唐高祖李淵之從父弟,父李璋(李渊四叔),永安壮王。 武德元年(618年),封永安郡王,历任陕州总管、鸿胪卿,因罪夺官。武德二年,刘武周入侵太原,夏县人吕崇茂呼应。李孝基为行军总管统帅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陕州总管于筠攻打。后来尉迟敬德至,与吕崇茂夹击,唐军大败。李孝基及于筠等都被俘虏,密谋亡归,为刘武周军所害。唐高祖为其发哀,优赐其家。晋阳平定,没有找到尸体,招魂以葬,赠左卫大将军及谥号壮。李孝基無子,“以从兄韶子道立为嗣”。.

新!!: 武德和李孝基 · 查看更多 »

李孝協

李孝協(),唐朝宗室,范阳郡王。 唐高祖李渊的六叔李祎的孙子、李叔良的儿子。武德五年(622年),封范阳郡王。贞观初年,以属疏例降封郇国公,累迁魏州刺史。麟德年间(664年—665年),坐受赃赐死。.

新!!: 武德和李孝協 · 查看更多 »

李孝常

李孝常,京兆郡泾阳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唐朝郡王、官员。 他是隋朝兵部尚书、万安郡公李圆通的儿子,隋朝末年,华阴县令李孝常献永丰仓归降李渊,并去接应河西的李渊诸军。隋炀帝在江都知道后,将他的弟弟全部杀死。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丁丑,唐高祖封上柱国李孝常为义安王。唐太宗继位后,李孝常上表请求入朝,于是留在京师。贞观元年(627年)十二月三十,利州都督義安王李孝常因儿子李义宗犯劫盗罪被诛,心怀怨望,与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及其外甥统军元弘善、监门将军长孙安业等人,密谋借助禁军反叛。另一子李义立还为谋反造势,称自己有为王之命。事发后,李孝常等人被唐太宗处死。 他的第六子太子左千牛、上大将军李义余的妻子姬揔持被没入掖庭,后成为唐高宗的保姆,并被封为周国夫人。.

新!!: 武德和李孝常 · 查看更多 »

李孝恭

李孝恭(),唐高祖李淵從姪,唐初宗室名將,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二。.

新!!: 武德和李孝恭 · 查看更多 »

李守素

李守素(),赵州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是东魏冀州司马李公绪之孙,邵州司户参军李少连之子,李守冲、李守玄、李守忱、李延祖的兄弟,祖上世代为山东著名的家族《旧唐书·卷七十二·列传第二十二》:李守素者,赵州人,代为山东名族。太宗平王世充,徵为文学馆学士,署天策府仓曹参军。守素尤工谱学,自晋宋已降,四海士流及诸勋贵,华戎阀阅,莫不详究,当时号为“行谱”。尝与虞世南共谈人物,言江左、山东,世南犹相酬对;及言北地诸侯,次第如流,显其世业,皆有援证,世南但抚掌而笑,不复能答,歎曰:“行谱定可畏。”许敬宗因谓世南曰:“李仓曹以善谈人物,乃得此名,虽为美事,然非雅目。公即言成准的,宜当有以改之。”世南曰:“昔任彦昇美谈经籍,梁代称为‘五经笥’;今目仓曹为‘人物志’可矣。”贞观初卒。。.

新!!: 武德和李守素 · 查看更多 »

李寬 (唐朝)

李寬(),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第二子,母不详。 从他兄弟的出生年龄判断,李宽的生年当在618年或619年。他的生母应当是李世民的妾室。武德三年(620年),李宽在祖父李渊的安排下,过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雲为後,不久夭折。父亲李世民在登基为帝后,于贞观初年,追封他为楚王,无後嗣,封国楚国废除。.

新!!: 武德和李寬 (唐朝) · 查看更多 »

李世勣

李世勣(,“勣”是“绩”的异体字),原名徐世勣,或作世績,字懋功,亦作茂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朝廷倚之為長城。.

新!!: 武德和李世勣 · 查看更多 »

李亮 (隋朝)

李亮,隋朝人,唐太祖李虎的第八子,唐高祖李渊的八叔,李亮在隋朝官居海州刺史。李渊建立唐朝,武德年间,追封李亮为郑孝王。.

新!!: 武德和李亮 (隋朝) · 查看更多 »

李仁实

李仁实(),魏州顿丘(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一带)人,唐朝史官。.

新!!: 武德和李仁实 · 查看更多 »

李仲文

李仲文(),隋末唐初政治人物。 西魏八大柱国之一赵国公李弼之孙,真乡郡公李衍之子,是瓦岗军首领李密的堂叔。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李渊第三女平阳公主和丈夫柴绍当时在长安,柴绍间道赶赴太原。平阳公主则在鄠县派家僮马三宝游说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长安西面小股义军,抵抗京师留守军队的剿杀,屡挫其锋,逐渐壮大,九月与李世民所领军队会合。李渊称帝后,李仲文任太常少卿。 武德二年(619年)四月,刘武周派遣宋金刚率兵二万人,联合突厥入侵并州,袭破榆次县和介州。唐高祖派遣李仲文、姜宝谊任行军总管率兵出征,救援并州。两人战败,全军覆没,双双被俘。仲文后逃还,退守浩州,协同浩州剌史刘赡防守城池。刘武周军数次攻击浩州,频战皆败。 武德三年(620年),李仲文和西河公张纶领兵攻打石州的刘季真、刘六兒兄弟,迫使刘季真投降。四月李世民彻底击败刘武周及宋金刚。二人逃往突厥,不久被杀。并州平定,李世民留李仲文镇守并州,刘武周数次派兵入寇,都被李仲文击败,并攻占城堡百馀所。唐高祖下诏李仲文为检校并州总管。六月,突厥处罗可汗至并州,在逗留太原三日期间,城中美妇人多为突厥所掠走,并州总管李仲文不敢制止。 处罗可汗走后,骠骑大将军可朱浑定远向唐高祖举报李仲文与突厥通谋,欲在唐军与洛阳王世充交战时,引胡骑进袭长安。唐高祖派皇太子李建成镇守蒲州防备。又令工部尚书唐俭为并州道安抚大使,前往太原安抚地方,并暂时废除并州总管府,征李仲文入朝。武德四年(621年)二月,唐俭密奏李仲文听信妖僧志觉所言,说李仲文身有五色光,还有金狗护卫。还自称有龙附体,即于汾州置龙游府,又娶陶氏之女,以应桃李之歌。谄事突厥处罗可汗,可汗答应立他为南面可汗,占据河北之地。又在并州贪赃枉法。高祖于是令裴寂、陈叔达、萧瑀等共同审理,事皆有验。二月二十七日(乙巳),李仲文被处死。.

新!!: 武德和李仲文 · 查看更多 »

李建成

李建成(),小字毘沙門,中國唐朝高祖李淵嫡長子。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人。本為唐高祖太子,後被其弟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以箭射死。後建成諸子亦被世民全數處決,以绝后患,父子皆除宗籍。后来李世民成为唐太宗,恢复李建成宗籍,追封息隐王,以亲王礼改葬,后又追封隐太子。.

新!!: 武德和李建成 · 查看更多 »

李元亨

李元亨(),唐高祖李淵第八子,尹德妃所生。 武德三年(620年),封酆王。玄武门之变前,其母尹德妃為了巩固地位及自身利益,千方百計巴結討好太子李建成、李元吉,陷害詆毀李世民,而且深怕唐高祖去世后,李元亨無依無靠,因此生母尹德妃與李建成、李元吉通姦,希望李建成、李元吉能關照自己的兒子。贞观二年(628年),任命为散騎常侍、金州(治所在今陕西安康)刺史。唐太宗作为兄长,思虑弟弟年幼,派遣使者察看弟弟的状況,賜与金杯。贞观六年六月十日(632年7月2日),李元亨去世,年仅十四岁,十二月十一日(633年1月26日)下葬。無子,封国除。.

新!!: 武德和李元亨 · 查看更多 »

李元昌

李元昌,唐高祖第七子,母孫嬪。 生于武德二年(619年),武德三年(620年)封鲁王。贞观二年(628年),授散骑常侍。贞观五年(631年),任西韩州刺史,不久改任华州刺史。贞观八年(634年),改任梁州刺史。贞观十年正月(636年),改封汉王,改任梁州都督。贞观十七年(643年),改任陇州刺史。 李元昌少好學,善隸書,又善画馬。與太子李承-乾-關係良好,常在一起遊玩,俱謀取帝位。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汉王李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等陰謀發動政變,事敗,唐太宗想要将他特敕免死,受到大臣高士廉、李世勣阻止。四月六日(4月29日)李元昌被赐自尽于家,时年二十五岁。妻子被籍没。当年十月十五日(12月1日),又以国公礼葬于雍州之高阳原。.

新!!: 武德和李元昌 · 查看更多 »

李元方

李元方(),唐高祖李淵的第九子,张氏所生。 武德四年(621年),封周王。贞观二年(628年),任命为散騎常侍。贞观三年(629年),李元方去世,年仅十岁,追贈左光禄大夫。無子,封国除。.

新!!: 武德和李元方 · 查看更多 »

李元懿

李元懿(),唐高祖第十三子。母宝林张宠则。.

新!!: 武德和李元懿 · 查看更多 »

李元景

李元景(),唐高祖李淵的第六子,莫嬪所生。 生年没有记载,因认为莫丽芳与他的母亲莫嫔是同一人,莫丽芳于618年十一月因产病去世,故他大约在此前出生。620年(武德三年),封趙王。625年(武德八年),任命为安州(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刺史。贞观初年,任命为雍州牧、右驍衛大将軍。636年(贞观十年),徙封荊王,荊州都督。转任鄜州(治所在今陕西富县)刺史。永徽初年,進位司徒,实封1500户。653年(永徽四年),因梦见手持日月及参与房遺愛謀反事件,与子李則一起處刑。后来追封沈黎王,备礼改葬,以李奉慈子李长沙嗣,降为侯。神龙初年,李元景孙李逖被封为嗣荆王,但不久去世,无后国除。 妻子裴妃为裴寂的女儿。有女嫁房玄龄子房遗则。《新唐书·宗室世系表》称元景无后。.

新!!: 武德和李元景 · 查看更多 »

李琛 (唐朝)

李琛,字仲宝,唐朝宗室,襄武郡王,唐高祖李渊的七叔李蔚的孙子,父亲李安。 李琛木讷少文。隋朝义宁初年,封襄武郡公,与太常卿郑元璹带着女伎聘问突厥始毕可汗,约为和亲。始毕可汗遣骨吐禄特勒随李琛入京献物,授予刑部侍郎。武德初年,封襄武王,历利州、蒲州、绛州三州总管。宋金刚攻陷浍州,稽胡多叛,李琛镇隰州,为政宽简,为夷夏所敬重。武德三年(620年),李琛去世,其子李俭袭王,例降为襄武郡公。.

新!!: 武德和李琛 (唐朝) · 查看更多 »

李祎 (隋朝)

李祎,隋朝人,唐太祖李虎的第六子,唐高祖李渊的六叔,李祎在隋朝官居上仪同三司。生子李叔良、李德良、李幼良。李渊建立唐朝,武德年间,追封李祎为郇王。李叔良的孙子是李思训,李思训的侄子李林甫。.

新!!: 武德和李祎 (隋朝) · 查看更多 »

李神符

李神符,字神符,唐高祖李渊的八叔李亮的儿子。淮安王李神通之弟。唐朝宗室,封襄邑郡王,谥曰恭。.

新!!: 武德和李神符 · 查看更多 »

李神通

李神通,名寿,以字行。為唐高祖李淵之從父弟。唐朝初年大臣。.

新!!: 武德和李神通 · 查看更多 »

李祐 (齐王)

李祐(),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子,母阴妃。 李祐的生年没有记载,异母兄李泰生于620年,其生年当不早于620年。武德八年(625年),封宜阳郡王,是年改封楚王。贞观二年(628年),徙封燕王,累转豳州都督。贞观十年(636年),後封为齐王,同时担任齐州都督。贞观十二年(638年),李祐进京养病,他的舅父阴弘智勸他募壮士以自卫。阴弘智推荐妻兄燕弘信辅助李祐,招募死士。 李祐好游獵,结交奸邪之人,昝君謨、梁猛彪以善騎射得幸於李祐,太宗怪長史薛大鼎無方,改以權萬紀為長史。李祐不思悔改,權萬紀多次犯顏勸諫,斥退昝君謨、梁猛彪等小人,引起李祐的不滿,李祐又立即將之召回,狎暱逾甚,權萬紀與李祐关系闹得很僵。太宗又以校尉韦文振为齐王府典军。太宗命令刑部尚書劉德威前往齊州處理。劉德威經查明屬實,要求齊王與權萬紀返京說明。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祐派燕弘亮等率20騎射殺權萬紀,支解之,昝君谟等勸他起兵謀反,有人劝李祐入豆子冈(在今山东惠民)为盗,李祐犹豫不决。三月,唐太宗急召兵部尚书李勣与刘德威伐齐王。李祐日夜與燕弘亮等五人對其妃宴樂。三月三十日被兵曹参军杜行敏擒住,押送至长安,被太宗赐死於內侍省,貶為庶人。同党一并被杀。他的被擒导致太子李承-乾-谋反计划被发现。朝廷授杜行敏为巴州刺史,封南阳郡公,齐州平陵县(治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东平陵城)下诏改名为全节县。.

新!!: 武德和李祐 (齐王) · 查看更多 »

李绘 (隋朝)

李绘,隋朝人,唐太祖李虎的第五子,唐高祖李渊的五叔,李绘在隋朝官居夏州总管。儿子李贽。李渊建立唐朝,武德年间,追封李绘为雍王、李贽为河南王,李贽生子李道玄、李道明。.

新!!: 武德和李绘 (隋朝) · 查看更多 »

李真 (譙王)

李真,是西魏陇西郡公李虎的次子,唐高祖李渊的二伯父。他跟随父亲作战时阵亡。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封李真为谯王。李真没有后嗣,以侄子李韶的儿子竟陵郡王李道素作后嗣。.

新!!: 武德和李真 (譙王) · 查看更多 »

李瑊

李瑊,唐朝宗室、官员。 南北朝北周朔燕恒三州刺史、襄武县公、唐高祖李渊的七叔李蔚的孙子,李安的儿子,隴西郡狄道县人。唐朝建国,唐高祖封他为济北郡王,武德年间,为尚书左丞。去世时是始州刺史。.

新!!: 武德和李瑊 · 查看更多 »

李瑗 (庐江郡王)

李瑗,字仲宝,唐朝宗室、庐江郡王、官员。 唐高祖李渊的七叔李蔚的孙子,父亲李悊。武德元年(618年),历任信州总管,封庐江王。武德九年(626年),累迁幽州大都督。朝廷遣右领军将军王君廓辅助他典兵事。玄武门之变后,王君廓因李瑗和李建成关系好,挑拨李瑗谋反,然后,王君廓再擒李瑗缢杀,年四十一岁,传首京师,绝其属籍。 李瑗曾杀一名女子的丈夫,而后纳她为妾。李瑗被处决后,女子籍没入宫,成为唐太宗的后宫。.

新!!: 武德和李瑗 (庐江郡王) · 查看更多 »

李璋 (北周)

李璋,南北朝北周人,唐太祖李虎的第四子,唐高祖李渊的四叔。 在北周时,官居梁州刺史。他与赵王宇文祐(宇文招)想振兴被杨坚把持的北周朝廷,谋杀杨坚(隋文帝),没有成功,被杀。生有二子:李韶,李孝基。李韶死在隋朝,李渊建立唐朝,武德年间,追封李璋为毕王、李韶为东平王,李韶生子李道宗。 后人有殿中侍御史李举。.

新!!: 武德和李璋 (北周) · 查看更多 »

李韶 (北周)

李韶,南北朝北周人,唐太祖李虎的第四子李璋的长子。死于隋朝时期,李渊建立唐朝,武德年间,追封李韶为东平王,李韶生子李道宗。.

新!!: 武德和李韶 (北周) · 查看更多 »

李道宗

李道宗(),字承范,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高祖李渊之侄,中国唐朝初年重要军事将领。李道宗在唐朝初年的宗室中与李孝恭并称为贤。唐太宗在晚年评价李道宗为与李世勣、薛万彻二人齐名的名将。.

新!!: 武德和李道宗 · 查看更多 »

李道彦

李道彦,唐朝宗室,胶东郡王,唐高祖李渊的八叔李亮的孙子,李神通长子。 李道彦幼孝谨,由于李渊起兵,李神通在鄠县避吏,在山谷间,让李道彦出山讨饭,或采野果以食;神通没吃,李道彦不敢先。李渊授朝请大夫。武德初年,封义兴郡公。武德五年(622年),例得胶东郡王,授陇州刺史。贞观初年,为相州都督,爵位按例降为国公。徙岷州都督。630年,以父丧解官。荷土就坟,躬莳松柏,偃庐柴毁,虽亲友不复识。太宗嗟叹李道彦孝顺,敕侍中王珪临谕。除服,复拜岷州都督。从李靖击吐谷浑,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被党项拓跋赤辞所败,死者数万,退保松州。唐太宗下诏减死,谪戍边。召为妫州都督。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 一子为太中大夫、行剑州长史,且有子中散大夫、检校太子左赞善大夫李文奖。 四世孙李昌岠,辰锦观察使;李昌○,荆南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新!!: 武德和李道彦 · 查看更多 »

李道興

李道兴,唐朝宗室,长乐郡王,官员。 唐高祖李渊的四叔李璋的孙子。李道宗弟弟。武德初年,爵广宁郡王,唐太宗继位,以属疏降封广宁县公。贞观九年(635年),为交州都督,以南方瘴厉,恐不得年,颇忽忽忧怅,卒於任上,追赠交州都督。.

新!!: 武德和李道興 · 查看更多 »

李行师

李行师(),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唐朝官员。.

新!!: 武德和李行师 · 查看更多 »

李襲志

李襲志,字重光,本陇西郡狄道人。五叶祖李景避地安康,称金州安康县人。隋朝、唐朝官员。.

新!!: 武德和李襲志 · 查看更多 »

李鳳 (唐朝)

李鳳(),字季成,中國唐高祖李淵之十五子,母杨美人。.

新!!: 武德和李鳳 (唐朝) · 查看更多 »

李轨

李轨(),字處則,凉州姑臧县(在今甘肃省武威市)人。隋末唐初时期甘肃河西地区割据者。 隋朝大业中,补鹰扬府司兵。大业十三年(617年),李軌自稱河西大涼王,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為了進攻薛舉,遣使給李軌送來璽書,稱李軌為從弟。十一月,李軌佔河西(今甘肅河西走廊)五郡之地,改稱涼帝,建元安樂,並遣人奉書給唐高祖,自稱從弟、大涼皇帝臣軌。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唐高祖派安兴贵劝李轨降唐,安兴贵劝李轨降唐无效,遂与其弟戶部尚書安修仁密谋,勾結胡兵发动兵变,城中人爭出就興貴,李軌見大勢已去,攜同妻子登上玉女台,飲酒告別,李轨被俘,送往長安与诸弟、诸子一同問斬。.

新!!: 武德和李轨 · 查看更多 »

李茂 (唐朝)

李茂,唐朝宗室,唐高祖李淵的第十子李元礼的长子,嗣徐王。 李茂性格酷薄,行为恶劣。咸亨三年(672年),父亲李元礼卧病在床,元礼寵妾趙氏貌美,李茂逼迫欲奪为己有。李元礼叱責李茂,李茂愤恨,屏退李元礼的侍衛,断绝了父亲的汤药和膳食,说:“为王五十年足矣,何服药为?”李元礼最终餓死,李茂袭封徐王。上元年間(674年—676年),此事泄露朝廷得知,李茂被流放海南岛的振州后死在那里。神龙初年(705年),以李茂子李璀嗣徐王,李璀子李延年。.

新!!: 武德和李茂 (唐朝) · 查看更多 »

李蔚 (襄武县公)

李蔚,南北朝北周官员。 唐太祖李虎的第七子,唐高祖李渊的七叔,李蔚在北周官居朔州总管、燕州刺史、恒州刺史、襄武县公。儿子李安、李悊。李渊建立唐朝,武德年间,追封李蔚为蔡烈王、李安为西平怀王、李悊为济南郡王,李安生子李琛、李孝恭、李瑊,李悊生子李瑗。.

新!!: 武德和李蔚 (襄武县公) · 查看更多 »

李恪 (吴王)

李恪(),字厶,中国唐朝太宗第三子,隋炀帝的女兒杨妃所生。同母弟蜀王李愔。.

新!!: 武德和李恪 (吴王) · 查看更多 »

李泰 (唐朝)

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次子,母长孙皇后。雅好文学,擅書法,工於草行,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倍受宠爱,史载“宠冠诸王”,为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李泰好士爱文学,太宗就让他在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由于宠禄过骄,屡次遭到大臣的进谏阻扰。后因涉嫌与太子争位,太宗为免眾子重蹈自己起兵奪位的覆轍,為了达到让嫡子们共存,只好采取隔离政策,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今郧县),后进封濮王。高宗接位后,优惠有加,永徽三年(652年)死于郧乡。.

新!!: 武德和李泰 (唐朝) · 查看更多 »

李洪 (郑王)

李洪,是隋朝唐仁公李昞的第三子,唐高祖李渊之兄。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封李洪为郑王。李洪有后嗣巴陵郡王李盤陀,但李盤陀并没有后裔。.

新!!: 武德和李洪 (郑王) · 查看更多 »

李渊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开国皇帝及奠基者,在位8年,由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玄武门之变后不久禅位于唐太宗,称号“太上皇”。.

新!!: 武德和李渊 · 查看更多 »

李澄 (隋朝)

李澄,是隋朝唐仁公李昞的长子,唐高祖李渊之长兄。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封李澄为梁王。李澄有后嗣彭城王李士衍、江東郡王李世證、衡山郡王李世訓。后来唐高祖又以二哥李湛的儿子隴西王李博乂为大哥的后嗣。.

新!!: 武德和李澄 (隋朝) · 查看更多 »

李月相

李月相(),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是北魏侍中、吏部尚书、安城文恭伯李韶的曾孙女,北魏通直散骑侍郎、齐州刺史李瑾的孙女,北齐散骑侍郎李产之的女儿,李伯宪和李仲膺的姐妹。 李月相嫁给了出自范阳卢氏北祖第二房的卢文构,于隋朝大业十四年(618年)十月生病,在东都洛阳去世,虚岁八十四,唐朝武德八年岁次乙酉十二月辛酉朔廿五日乙酉(626年1月28日),合葬于幽州范阳县永福乡卢文构之墓,其墓志铭全称为《卢文构妻李月相墓志》,由儿子卢君胤所撰写,拓片收藏于北京图书馆。 李月相墓志所记载的年份,被视为大业十四年存在的证据之一。.

新!!: 武德和李月相 · 查看更多 »

李愔

李愔(),中国唐朝太宗李世民第六子,母隋炀帝女楊妃。.

新!!: 武德和李愔 · 查看更多 »

李承宗

李承宗(),唐高祖李渊孙,皇太子李建成长子。 武德三年(620年)六月,李承宗被祖父唐高祖封为太原郡王,与叔父赵王李元景、鲁王李元昌、酆王李元亨、二弟安陆郡王李承道、二叔秦王李世民之子恒山郡王李承-乾-、长沙郡王李恪、宜都郡王李泰同封。 李承宗早卒,未能活到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之际。 C.

新!!: 武德和李承宗 · 查看更多 »

李承乾

李--(),為唐太宗長子,長孫皇后所生,字高明,也是唐朝貞觀初期的太子。.

新!!: 武德和李承乾 · 查看更多 »

李承道

李承道(),唐高祖李渊孙,皇太子李建成次子。 武德三年(620年)六月,李承道被祖父唐高祖封为安陆郡王,与叔父赵王李元景、鲁王李元昌、酆王李元亨、兄长太原郡王李承宗、二叔秦王李世民之子恒山郡王李承-乾-、长沙郡王李恪、宜都郡王李泰同封。后因李承宗早卒,李承道成为李建成事实上的长子。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李建成及唐高祖第四子齐王李元吉并控制唐高祖,宣称李建成、李元吉谋反伏诛。唐高祖被迫下诏由秦王处分军国大事。随后李承道及其弟河东郡王李承德、武安郡王李承训、汝南郡王李承明、巨鹿郡王李承义及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即被诛杀,并除宗籍。后来李世民成为唐太宗,把自己的儿子李福过继给李建成,以延续其世系。 2013年电视剧《少年神探狄仁杰》则称李承道为安王,虚构了其死里逃生筹划复仇夺位的情节,由李立群饰演。 C Category:唐朝被處決者 Category:被褫奪身份的皇室成員.

新!!: 武德和李承道 · 查看更多 »

李思行

李思行(),赵州人 ,出自赵郡李氏西祖。 曾经在太原避仇。李渊起兵之前,派他到京城打探动静,回来之后,回答的头头是道,深中李渊之意,授为左三统军。从军破宋老生,平京城,封骠骑将军。为唐朝开国免一死的十四个功臣的第十三位。武德年间,任齐王李元吉府护军,玄武门之变後,在磁州被捉住,押解京城,宣慰大使魏徵以李世民大赦为依据,赦免了李思行。李思行官至嘉州刺史,封乐安郡公。永徽初年去世,赠洪州都督,谥号襄。.

新!!: 武德和李思行 · 查看更多 »

杨妃 (唐太宗)

杨妃,隋炀帝的女儿,唐太宗的妃嫔,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

新!!: 武德和杨妃 (唐太宗) · 查看更多 »

杨恭仁

楊恭仁(),名綸(墓志上名为温),以字行,爵位觀孝公,中国隋唐时期政治人物、唐高祖的宰相。.

新!!: 武德和杨恭仁 · 查看更多 »

東合州

東合州,唐朝的州。 東合州原是隋朝的徐闻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为南合州,武德四年(621年)归唐。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改南合州置東合州,治所在海康县(今广东省雷州市)。下辖海康县、徐闻县、铁杷县、椹川县。辖境今雷州半岛大部分地区,相当今广东雷州、遂溪县一带。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以地名雷震得名。.

新!!: 武德和東合州 · 查看更多 »

東平陵縣

東平陵縣,後改名為平陵縣、全節縣,中國古縣名。縣治在今山東省章丘市龍山街道閻家莊東北,現存東平陵故城遺址。.

新!!: 武德和東平陵縣 · 查看更多 »

東萊郡

東萊郡,中國古郡名。漢景帝時分膠東國而置,其地在今山東烟台、威海一帶。東漢時治所為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屬青州。曹魏時移治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劉宋移治曲城縣。北魏時復治掖縣。隋、唐時改東萊郡為萊州。.

新!!: 武德和東萊郡 · 查看更多 »

東衡州

东衡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朝梁承圣年间置东衡州,治所在曲江县(在今广东省韶关市南十里武水西)。南朝陈下辖始兴郡、安远郡、卢阳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为韶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又改番州置东衡州,治所在曲江县(今广东韶关市西一里武水西)。下辖曲江、始兴、乐昌、翁源、临泷、良化六县。辖境相当今广东曲江县、翁源县、乳源瑶族自治县以北地区。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改为韶州。.

新!!: 武德和東衡州 · 查看更多 »

東郡

東郡,中國古郡名。 秦王政五年(前242年)攻取魏國北部地置。漢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封皇子劉恢為梁王,置梁國,領碭郡、東郡。呂-后-七年(前181年),徙梁王恢為趙王,徙呂王產為梁王,改梁國為呂國。漢文帝元年(前179年),梁國除為碭郡、東郡。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東郡領二十二縣:濮陽、觀、聊城、頓丘、發干、-范-、茌平、東武陽、博平、黎、清、東阿、離狐、臨邑、利苗、須昌、壽良、樂昌、陽平、白馬、南燕、廩丘。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濮陽市與山東省聊城市一帶,郡治在濮陽(今河南省濮陽市西南),都尉治所在東阿,屬兖州刺史部。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東郡有401297戶,1659028人。王莽改東郡為治亭。 東漢以後轄境縮小。西晋改为濮阳国,北魏時复置,移治滑臺。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改為兖州。大業三年(607年),改兖州為東郡,治白馬縣。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為滑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靈昌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滑州。.

新!!: 武德和東郡 · 查看更多 »

東梁州

东梁州,中国古代的州。.

新!!: 武德和東梁州 · 查看更多 »

東海郡

東海郡,一名郯郡、東晦郡,中國古郡名。 秦代始置,郡治在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西漢時其轄境在今山東省臨沂市與江蘇省北部、安徽省天长市一帶,屬徐州刺史部。東漢、三國魏置東海國。西晉復置郡。南北朝時為雙方爭奪之地。東魏置海州。隋初廢,大業中復置郡,治朐山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海州為東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海州。.

新!!: 武德和東海郡 · 查看更多 »

松州 (唐朝)

松州,唐朝设置的州。 武德元年(618年),设置松州,治所在嘉诚(今四川省松潘县)。628年,设置松州都督府,统领羌人25个羁縻州,后来增加到104州。广德年间被吐蕃占领。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年)设置松州卫、潘州卫。不久,合并为松潘卫。处入岷江上游,是四川到青海的门户。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6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松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杜君绰

杜君绰(), 唐初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参与者。参加过征讨高句丽之战。.

新!!: 武德和杜君绰 · 查看更多 »

杜如晦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奪取政權、開創貞觀之治中的主要謀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与房玄龄人称“房谋杜断”。 唐太宗时的宰相:贞观二年(628年)正月至三年(629年)二月为侍中,三年二月至十二月为尚书右仆射。.

新!!: 武德和杜如晦 · 查看更多 »

杜伏威

杜伏威(),名尧,字伏威,以字行,齐州章丘县(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导者之一。.

新!!: 武德和杜伏威 · 查看更多 »

桐乡县 (唐朝)

桐乡县,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县。 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属虞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山西古代县份 Category:运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闻喜县 Category:61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4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桐乡县 (唐朝) · 查看更多 »

桂州

桂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置桂州于苍梧郡、郁林郡之境。因桂江得名,无定治。大同六年(540年),始治始安县(唐改名临桂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唐朝时,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永福等县以东和荔浦县以北地区。武德四年(621年)于桂州置总管府,七年改为桂州都督府。后为桂管经略使、广南西路治所。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升为静江府。 Category:南朝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桂林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桂州 · 查看更多 »

桂州都督府

桂州都督府,唐代都督府之一。武德四年(621年)于桂州置总管府,管桂、象、静、融、贺、乐、荔、南昆、龙九州及定州一总管。七年改为都督府。贞观时,督有桂、昭、贺、富等十七州及纡、归思、思顺等七羁縻州。后邕州、容州自为都督府,仅督有桂、昭等十五州。 Category:都督府 Category:广西古代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桂州都督府 · 查看更多 »

桂阳县

桂阳县位于中国湖南省东南部,为郴州市辖县。县境为湖南多金属矿区,也是中国重要烤烟生产县份和重点产烟基地之一。桂阳位于春陵水上游,骑田岭西北侧,为郴州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县域总面积2,973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各县市的第14位;全县常住人口695,918人(2010普查),居全省第33位;年末户籍人口86.56万人(2011)。2011年,桂阳县GDP总量200.02亿元,占湖南全省GDP的1.02%,占郴州市域GDP总量的14.86%;人均GDP为28,689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39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655元2011年桂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出自《》,比较数据出自湖南省和郴州市年度统计公报,2011年湖南省和郴州市GDP总量分别为19,635亿元和1,346亿元。人均GDP基于年中人口(年平均常住人口)推算:上年末常住人口69.69万人、本年末69.75万人,2011年年平均常住人口为69.72万人。。.

新!!: 武德和桂阳县 · 查看更多 »

梁州 (古代)

梁州,是古代的一個行政區劃。.

新!!: 武德和梁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梁州 (曹魏)

梁州,曹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汉,旋分蜀汉故地为益、梁二州,各领八郡。最初,梁州的治所在沔阳县(今陕西省勉县东旧州铺)。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移治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东)。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留坝、佛坪等县以南,西乡、镇巴及重庆市巫溪、奉节、忠县、酉阳等县以西,四川省青川、江油、中江、遂宁,重庆市璧山、永川等市县以东,及贵州省桐梓、道真、正安等县地。其后屡有迁徙,先后治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西北汉水北岸)、苞中县(今陕西汉中市西北大钟寺)、城固县(今陕西城固县东八里)等。 南朝宋元嘉十一年(434年)仍还治南郑县。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废。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辖境相当今陕西省汉中、城固、南郑、勉县等市县及宁强县北部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汉中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梁州,兴元元年(784年)改置兴元府。.

新!!: 武德和梁州 (曹魏) · 查看更多 »

梁建方

梁建方(),唐朝将领,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均无传记,其事迹散布在他人的传记中。.

新!!: 武德和梁建方 · 查看更多 »

梧州 (古代)

梧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以静州的苍梧县、豪静县、开江县置,治所在苍梧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土贡:银、白石英。户千二百九。下领三县:苍梧县、戎城县、孟陵县。辖境根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苍梧、藤县等市县及蒙江下游地区。曾改名为苍梧郡,光化年间,马殷将戎城县、孟陵县改隶桂州。 宋朝时,辖境缩小。元丰时,户五千七百二十,领一县:苍梧县。熙宁四年(1071年),省戎城县为镇,入苍梧。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为梧州路。明朝,改为梧州府。辖境扩大至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玉林、北流、博白、陆川、藤县、苍梧、容县、岑溪及广东省怀集等市县。1913年废。地当粤桂交通咽喉,晚清以来为广西商品集散地。.

新!!: 武德和梧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梧州市

梧州市(传统外文拼写:Ng Chow,邮政式拼音:W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級市,位于广西东部。市境北界贺州市、桂林市,西邻来宾市、贵港市、玉林市,南连广东省茂名市,东临广东省肇慶市、云浮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区,北回归线经过梧州市区。南北地势较高,中部较低,主要为低山丘陵区,东部为云开大山,北有大桂山,西有大容山。浔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中部,于市区与其支流桂江交汇。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299.94万。梧州邻近广东,扼西江航道之咽喉,被稱为广西的“东大门”,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新!!: 武德和梧州市 · 查看更多 »

梓州

梓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末年,改新州置,治所在昌城县(大业初年改郪县,今四川省三台县)。“因梓潼水为名”《元和郡县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三台、盐亭、射洪等县地。大业初改为新城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梓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梓潼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梓州。辖境扩大至今中江县。北宋时,为梓州路治。重和元年(1118年)升为潼川府。州城“左带涪水,右挟中江;居水陆冲要”(《元和郡县志》)。唐朝乾元后,分蜀为东、西川,梓州常为东川节度使治。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绵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遂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德阳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梓州 · 查看更多 »

棣州

棣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山东省境。 隋朝开皇六年(586年)置,治所在阳信县(今山东阳信县西南)。大业二年(606年)改沧州,次年改为渤海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棣州,寻废;贞观十七年(643年)又置。治所在厌次县(今山东省惠民县东南,五代后梁南移十余里,北宋大中祥符中移今惠民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阳信、惠民、商河等县地。唐朝时,属河南道。北宋时,属河北东路。金朝时,属山东东路。元朝时,属济南路。明朝洪武初年,棣州和厌次县俱废除,洪武六年(1373年)复置州,改名为乐安州。宣德时,又改为武定州。.

新!!: 武德和棣州 · 查看更多 »

楚州 (隋朝)

楚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在今江苏省境。 开皇元年(581年)置。治所在寿张县(后改淮阴县,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西南),十二年移治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大业初年,废楚州,淮阴县属江都郡。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臧君相占据江都郡的山阳县和安宜县地,号东楚州。唐朝武德四年(621年),臧君相投降唐朝,因此在八年(625年)更名楚州,仍治山阳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淮河以南,盱眙县以东,宝应县、盐城市以北地区。天宝、至德时曾改为淮阴郡。土贡:赀布、纻布。户二万六千六十二,口十五万三千。下领四县:山阳县、盐城县、宝应县、淮阴县。 北宋属淮南东路。辖境略有缩小。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改为淮安军。.

新!!: 武德和楚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楚王

楚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新!!: 武德和楚王 · 查看更多 »

楼烦郡 (隋朝)

楼烦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四年(608年)夏四月丙午,以离石郡汾源县、临泉县和雁门郡秀容县置。治所在静乐县(今属山西省)。下辖三县,静乐县、临泉县、秀容县。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忻州、静乐、岚县、岢岚、兴县、保德、定襄等市县地。义宁元年(617年),以秀容县置新兴郡(唐朝时,为忻州)。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为管州。.

新!!: 武德和楼烦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榆州 (唐朝)

榆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三年(620年)置,治所在榆社县(今属山西省晋中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榆社县及和顺县西部等地。六年省入辽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山西的州 Category:晋中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榆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樊世兴

樊世兴(),字积庆,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后避唐太宗讳,称樊兴,唐初开国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参与者。.

新!!: 武德和樊世兴 · 查看更多 »

横县

横县(邮政式拼音:Henghsien)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郁江横贯,具有2100多年历史。横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东经108°48’~109°37’,北纬22°08’~23°30’之间。.

新!!: 武德和横县 · 查看更多 »

橫山縣 (南晉州)

橫山縣是唐代嶺南道南晉州所屬的一個縣,其轄地在今廣西省、越南邊境一帶地方,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析宣化縣置,屬南晉州,貞觀八年(634年)南晉州更名邕州,唐肅宗乾元(758年-760年)後省。.

新!!: 武德和橫山縣 (南晉州) · 查看更多 »

欧阳询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隋末唐初官员,唐代书法家。他的楷書字體,成為後來學習書法者經常模仿的對象。.

新!!: 武德和欧阳询 · 查看更多 »

正平 (郭子和)

正平(617年三月—618年七月,或作丑平):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領袖,永樂王郭子和的年号,歷時一年餘。.

新!!: 武德和正平 (郭子和) · 查看更多 »

武士彠

武士(,),字信明,隋末唐初官员,是随李渊在晋阳起兵的功臣,亦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父亲,死後諡號魏忠孝王。.

新!!: 武德和武士彠 · 查看更多 »

武威郡

武威郡,中國古郡名,漢朝時設置,為河西四郡之一。位於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武威市。.

新!!: 武德和武威郡 · 查看更多 »

武安郡 (隋朝)

武安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改洺州为武安郡。治所在永年县(今河北省永年县东南)。下辖永年县、洺水县、平恩县、清漳县、临洺县、武安县、肥乡县七县。包括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丘县、曲周县、鸡泽县、武安市、肥乡县等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重新改为洺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河北的郡 Category:邯郸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0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1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武安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武德之治

武德之治,是指中国唐高祖李渊武德时期所创立的初唐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从任何现实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其结果来看,唐朝已经奠定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总而言之,唐高祖为他儿子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 9787500405610。 唐高祖长期以来被治史者认为是平庸无能之辈,但近代国内史学界已逐渐清除笼罩在初唐史上的迷雾,并肯定了李渊的建唐开国之功。唐高祖之所以遭到冷落,一是因为他统治时期短,並夹處在中国史上知名的隋炀帝和唐太宗之间,二是他的开国之功被后世史家精心地掩盖。 实际上,唐高祖举兵反隋时尽管已52岁,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而、又有气勃勃的干练领袖人物。有充分材料可以证明,他具有不凡的抱负。恰恰是他策划了太原起兵,对瓦岗军的首领李密和东突厥的外交攻势使得唐军能攻占隋都大兴城,并且使得唐军能组织和加强在关中的力量而无虞敌军的阻碍。其后唐高祖又纳封德彝的提议,向突厥反攻,前后击退东突厥17次,包括由北方军阀梁师都、苑君璋和睦伽陀引突厥兵入塞的3次,共斩1万馀级和特勒1人,俘获俟斤阿史德乌没啜。他推行的大赦、封官许愿等政策,再加上李世民在战场上的胜利,有助于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促成了全国的重新统一。 唐高祖也继续实行隋朝的发展水利和运河体系的政策,624年在陕西建成了一套给水系统,它引黄河水浇地八万多英亩,次年在陕西建造了一条漕运运河,它有助于京城的物资供应。当唐高祖最初起兵太原时,他颁布了一系列宽厚法令以缓和隋炀帝那一套严刑峻罚,取代了隋炀帝的严苛而繁杂的法律。 《剑桥中国隋唐史》指出唐初,隋朝的国库和仓储本来几乎空无所有,后来由于唐高祖喜欢大赏他的支持者而弄得更加空虚。唐高祖入西京长安后,要赏赐义师,府库一点都拿不出东西,遂按照刘世龙的建议靠砍伐长安城中六坊和苑中的树木为柴,用来换取几十万匹布帛才足够。.

新!!: 武德和武德之治 · 查看更多 »

武德律

《武德律》是唐朝高祖武德年间制定并颁布的律令。 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命裴寂等修订律令,十一月颁布“五十三条格”。四年,又命裴寂、萧瑀、崔善为等十五人撰定律令,于七年(624年)完成并颁布,史称《武德律》。共十二篇,五百条。它基本上“以《开皇》为准”、“除其苛细五十三条”,附上新颁布的“五十三条格”,“他无所改正”。同时制定的还有《武德令》三十卷、《武德式》十四卷。.

新!!: 武德和武德律 · 查看更多 »

武则天

武曌《全唐文·卷九十六》○改元载初赦文......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纪,尊事天人......朕宜以曌为名。自卦演龙图......(),唐高宗的皇后、武周開國皇帝,當代稱則天順聖皇后,或武后(遺詔退稱皇后),後代通称武则天,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執掌君權因而得到正史追認的女性皇帝。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十二年不得遷。唐高宗时復为昭儀,謀廢得到唐太宗託付于重臣褚遂良的“佳兒佳婦”元后與淑妃,得立为皇后(655年-683年)。一時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天皇李治并称“二圣”。由于唐高宗患风眩病,無力聽政,660年11月开始臨朝,史载“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利用酷吏集團屢次屠殺唐室諸王大臣以求立威,殺害嫌疑對象遍及子、女、媳、婿、孫、孫女、孫婿、庶子、嫡兄、親姊、親甥女、夫之伯叔姑嫂、堂兄,終於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在位),在位時間共14年4個月又5天,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晚年惑于內寵,不知當立侄或立子,705年元月,被宰相狄仁傑舉薦的後任張柬之與禁衛軍背叛,被迫還位。同年崩于洛陽上陽宮仙居殿。若从660年算起掌权前后45年,从683年算起掌权前后22年,统治掌权时长仅次于清朝慈禧太后。武則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第三长的皇帝(终年82岁),僅次於清高宗(87歲)和梁武帝(86歲)。 武氏本名无记载,为唐开国勳舊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為隋朝宗室楊達之女是武士彠繼室,不見禮于正室諸子。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十四岁時(貞觀11年)因貌美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称帝后上尊号“聖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等。在位期間喜土木作造,尤喜造國字改年號,一年一號。傳說洛陽龍門石窟的奉先寺大佛是模仿其面容而作。.

新!!: 武德和武则天 · 查看更多 »

武穴市

武穴市,原名廣濟縣,是中国湖北省黄冈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东边和湖北省黄梅县接壤,西北部和湖北省蕲春县接壤,隔江与湖北省阳新县和江西省瑞昌市相望。武穴市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内河港口和医药工业城市。.

新!!: 武德和武穴市 · 查看更多 »

武緣縣 (南晉州)

武緣縣是唐朝时设置的县。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析宣化縣置,屬南晉州,中下。西有都稜鎮。其轄地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越南邊境一帶地方。貞觀八年(634年)南晉州更名邕州。.

新!!: 武德和武緣縣 (南晉州) · 查看更多 »

武都郡

武都郡,中國古郡名。.

新!!: 武德和武都郡 · 查看更多 »

武胜县

武胜县,原名定遠縣,民國2年,因與他縣縣名重複,更名武勝縣(元世祖忽必烈曾在今武胜县旧县乡武胜山(母章德山)设武胜军,取意“以武力胜南宋”)。武胜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嘉陵江中游,面积966平方公里,人口83.8万,隶属四川省广安市,县人民政府驻沿口镇。武胜通行的方言为武胜话,属西南官话成渝片。元明清三代均為重慶路、重慶府轄縣,武勝縣是重慶府管轄十四屬縣中唯一未在重慶直轄市範圍內的縣份,故民間一直不斷有要求就武勝縣重新劃入重慶的訴求。.

新!!: 武德和武胜县 · 查看更多 »

歸州

归州,唐朝到清朝设置的州。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分夔州秭归县、巴东县为归州,治所在秭归县(今湖北省秭归县,明初废入归州),相当于今湖北省秭归县、巴东县、兴山县。1236年,蒙古帝国南侵,宋朝迁至江南。1277年,元朝升为归州路,不久仍为归州。明朝初年废除。后又恢复,嘉靖年间迁回江北。1912年,改为归州县。1914年,改为秭归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湖北的州 Category:宜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恩施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1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歸州 · 查看更多 »

歙州

歙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改新安郡为歙州。原属新安郡的歙县、黟县、遂安县废。治所在海宁县(今安徽省休宁县东万安)。开皇十一年(591年),复置歙县、黟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海宁县为休宁县。仁寿中,复置遂安县,属睦州。大业三年(607年),改歙州为新安郡,十三年(617年),移治歙县(今安徽省歙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歙县、绩溪、黟县、休宁、祁门等县和黄山市部分地及江西省婺源县地。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歙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新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歙州。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为徽州。隋末汪华、唐方清、宋方腊皆曾起义于此。.

新!!: 武德和歙州 · 查看更多 »

殷城县

殷城县,中国古县名。 隋开皇四年(584年)改侨苞信县置,治所在今河南省商城县西。属光州。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属义州。贞观元年(627年),义州废,仍属光州(弋阳郡)。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为避太祖父赵弘殷讳,改名商城县。.

新!!: 武德和殷城县 · 查看更多 »

殷州 (隋朝)

殷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获嘉县(今河南省新乡市西南)。辖境约今河南省获嘉县一带。大业初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获嘉县,下辖获嘉县、修武县、武陟县、新乡县、共城县、博望县(今河南省辉县市薄壁镇),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获嘉、修武、武陟等县。贞观元年(627年)又废。获嘉县、修武县、武陟县改属怀州,新乡县、共城县、博望县改属卫州。.

新!!: 武德和殷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殷令名

殷令名,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人。出身书画世家陈郡殷氏,与其子殷仲容同为唐朝著名书法家、画家。其祖父殷英童,亦善画兼楷书、隶书。殷令名所书的《裴镜民碑》,立于山西闻喜县裴柏村晋公祠,宋赵明诚《金石录》言:“令名与其子仲容皆以能书擅名一时,而令名遗迹存者惟此碑耳。笔法精妙不减欧(欧阳询)、虞(虞世南),惜不多见。”康有为评此碑为无上上品。 殷令名在贞观十一年(637年)书《裴镜民碑》时官职是“行尚书金部员外郎、建安县开国男”,其子殷仲容墓志载为“光禄卿、上柱国,袭建安县开国男”。按殷仲容咸亨元年(670年),袭建安县开国男,殷令名应在这一年去世。.

新!!: 武德和殷令名 · 查看更多 »

殷仲容

殷仲容(),字元凯,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人。唐朝著名书法家、画家。出身书画世家陈郡殷氏,其曾祖殷英童,善画兼楷书、隶书,其父殷令名,亦是著名书法家,今存世的《裴镜民碑》,被康有为评为上上上品。宋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载:“仲容,天后任太仆秘书丞、工部郎中、申州刺史,善书画,工写貌及花鸟,妙得其真,或用墨色,如兼五彩。”殷仲容的传世书迹有《褚亮碑》、《武氏碑》、《马周碑》以及《诸王题名》等,皆为隶书。他的才华深受武则天的喜爱。.

新!!: 武德和殷仲容 · 查看更多 »

殷开山

殷開山,名嶠,字開山,以字行,雍州鄠县(今陕西省户县)人。初唐军事人物,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新!!: 武德和殷开山 · 查看更多 »

殿中省

殿中省,中国古代官署,管理皇帝衣食住行的宫廷机构。 曹魏设置殿中监,隋朝设殿内省。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改名殿中省。设置殿中监、殿中少监、殿中丞,下辖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662年—670年一度改为中御府。历时五代,北宋管理只管理郊祀、元日、冬至皇帝御殿和禘袷后庙神主到太庙的时候供应伞扇,设置判省事一人,不设职事官。崇宁二年(1103年),设置殿中监、殿中少监、殿中丞,下辖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御药院、尚衣库归入殿中省。為寄祿官並不負責其職,靖康元年(1126年),废除六尚局。辽朝後其職掌歸南面官內侍省,元朝之殿中司隸屬御史臺,為監察機構,與此無關。明朝大部分宮內事务重归六尚局女官或有部分歸屬二十四衙门及工部,清朝事务归入内务府。 Category: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机构 Category:中国后宫.

新!!: 武德和殿中省 · 查看更多 »

段德操

段德操(),唐朝初年将领。北齐左丞相段韶之子。 武德二年(619年),段德操为延州安抚使,表置义门县。后为延州道行军总管,奉唐高祖命讨梁师都。八月,梁师都与突厥命数千骑来攻延州,屯野猪岭,段德操兵少不敌,于是闭门不战,等梁师都稍懈怠,九月遣副总管梁礼率兵击之,梁礼与梁师都正酣战时,段德操率轻骑多张旗帜而出,掩击敌后,梁师都军溃,追杀二百余里,破梁师都魏州,俘获男女二千馀口。当月,梁师都以步骑五千再寇延州,又被段德操击破,斩首二千馀级,仅以百馀骑遁去,堡将张举、刘旻投降。段德操以功拜柱国,赐爵平原郡公,但鄜州刺史鄜城公梁礼却阵亡。 三年(620年)七月,梁师都引突厥、稽胡兵入寇,又被段德操击破,斩首千余级。四年(621年)二月,段德操击破稽胡酋帅刘屳成,斩首千馀级。 五年(622年)二月,段德操攻梁师都石堡城,梁师都亲自率军相救,被段德操大破,仅率十六骑遁去。唐高祖给段德操增兵,命他乘胜进攻夏州,段德操克其东城,梁师都以数百人保西城。正逢突厥救兵到,唐高祖诏段德操回师。八月,突厥颉利可汗犯边境,段德操时任左武卫将军,与云州总管李子和率军相拒,颉利率十五万骑入雁门,寇并州,分兵寇原州,于是唐高祖命皇太子李建成出豳州道、皇子秦王李世民出泰州道以御之,李子和进军云中掩击之,段德操进军夏州以截其归路。当月,突厥撤退。六年(623年)三月,时任鄜州道行军总管的段德操攻梁师都至夏州,俘其民畜而还。 八年(625年)正月,段德操为右武卫将军,奉命攻夏州。.

新!!: 武德和段德操 · 查看更多 »

段志玄

段志玄(),名雄,世以字行,唐初武將,齊州邹平县(今山東济南市)人。玄武门之变輔李世民有功,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後裔段文昌、段成式等人皆有文名。.

新!!: 武德和段志玄 · 查看更多 »

段确

段确,唐朝初年官员,段部鲜卑首领段匹磾的九代孙,北海郡期原县人,隋朝兵部尚书段文振之子,曾经任御史大夫。.

新!!: 武德和段确 · 查看更多 »

比部司

比部司,刑部官署名称。 曹魏置比部郎曹,长官为比部郎(比部郎中),晋朝南朝沿置。南朝隶属吏部曹(吏部尚书),和三公曹掌管拟定、修改法制,收藏稽核律文。北魏前期以比部尚书为长官,太和年间改为郎曹,属于都官尚书。北齐沿置,掌管收藏稽核诏书律令。 隋朝改为比部司,为刑部四司,设比部侍郎一员、比部员外郎一员。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比部郎、比部承务郎,各一员。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司门郎中、司门员外郎的旧名。比部郎中正五品上,比部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审计财政、核查赋税、百官经费俸禄、仓库出纳、军资器械账目。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计司,正副官员改为司计大夫、司计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比部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设判比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比部郎中为五品寄禄官,比部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比部事务归于三司勾院、磨勘司、理欠司。元丰改制设比部郎中从六品、比部员外郎正七品各一员。建炎三年(1129年)以比部司兼领司门司,隆兴元年(1163年)由都官司兼任比部司。金朝、元朝刑部不分司。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设比部,设比部郎中正五品二人、比部员外郎正六品二人。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为郎中一人、员外郎从五品一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刑部按十二布政使司分司,废除比部。.

新!!: 武德和比部司 · 查看更多 »

永安郡 (隋朝)

永安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初年,改黄州置,下辖四县:黄冈县、黄陂县、木兰县、麻城县,治所在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北)。户二万八千三百九十八。唐朝武德初年,复为黄州。.

新!!: 武德和永安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永寧縣 (宜陽郡)

永寧縣,中国旧县名。 隋為熊耳縣。義寧二年(618年),改置永寧縣,治永固城,屬宜陽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屬熊州。三年(620年),移治同軌城,改屬函州。八年復屬熊州。貞觀元年(627年),改屬穀州。顯慶元年(656年),穀州廢,改隸洛州。開元元年(713年),改洛州為河南府。至宋、金、元、明、清代仍屬河南府。民國二年(1913年),改河南府為河洛道,改永寧縣為洛寧縣。.

新!!: 武德和永寧縣 (宜陽郡) · 查看更多 »

永州 (隋朝)

永州,隋朝时设置的一个州。 开皇九年(589年)由零陵郡置,治所在零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祁东县以西的湘江(包括潇水)流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江上游(包括灌江)以及夫夷水上游地区。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平定萧铣,置永州,领零陵县、湘源县、祁阳县和灌阳县。武德七年(624年),省灌阳县。贞观元年(627年),省祁阳县,四年,复置。开元时,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零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永州。曾分今湘江支流潇水中、上游置道州。五代十国时,后晋又分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置全州。 宋朝时,永州辖境仅有今湖南省祁东县、祁阳县、东安县、永州市等地,属荆湖南路。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永州路。 唐元和年间柳宗元被贬为本州司马,撰有著名的《永州八记》。.

新!!: 武德和永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永世县

永世县,中国古县名,位于今江苏省溧阳市境内。西晋初由永平县更名而来,后分置平陵县,隋朝曾短暂废县,唐初废县设溧阳县。.

新!!: 武德和永世县 · 查看更多 »

永平 (李密)

永平(617年二月—618年十二月):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領袖,魏公李密的年号,歷時近兩年。.

新!!: 武德和永平 (李密) · 查看更多 »

永平郡

永平郡,中国东晋时设置的郡。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置,治所在安沂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西北)。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藤县等市县一带。南朝齐时移郡治夫宁县(今藤县东北、北流江东岸)。隋朝开皇初年废。大业初年,复改藤州为永平郡,治所在永平县(今藤县东北、北流江东岸)。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藤州。 Category:东晋的郡 Category:南朝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广西的郡 Category:梧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岑溪市 Category:藤县.

新!!: 武德和永平郡 · 查看更多 »

永康市

永康市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中部。三国吴时置永康县,1992年撤县设市。目前隶属于金华市管辖。由于五金产业民营经济活跃,有“五金之都”之称,现为中国最大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 同时,永康也是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

新!!: 武德和永康市 · 查看更多 »

永熙郡

永熙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泷州置,治所在泷水县(今广东省罗定市东南)。辖境约当今广东省罗定、信宜等市。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改为泷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广东的郡 Category:云浮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茂名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罗定市 Category:信宜市 Category:60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永熙郡 · 查看更多 »

永隆 (梁師都)

永隆(618年—628年四月):隋朝末期唐朝初期領袖,梁政權梁師都的年号,歷時11年餘。.

新!!: 武德和永隆 (梁師都) · 查看更多 »

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江华县)是湖南省永州市下辖县,位于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分别与广东、广西各三个县(市、区)相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5′-112°10′,北纬24°38′-25°15′,南北长77.92公里,东西宽72.5公里,总面积3248平方公里。 截至2016年,江华瑶族自治县辖10个镇、12个乡、1个国有林场 ,总人口52.67万人 ,是以瑶族为主、以壮族、汉族、苗族等十余个民族为辅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永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是全国13个瑶族自治县中瑶族人口最多的县,被誉为“神州瑶都” 2016年,江华瑶族自治县地方生产总值(GDP)完成102.41亿元.

新!!: 武德和江华瑶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江宁县

江宁县,始设于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其后有多次变更,位于今天的南京市。.

新!!: 武德和江宁县 · 查看更多 »

江山市

江山市是中國浙江省衢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浙江省西部,浙江、江西、福建三省交界处,以境内的江郎山而得名。.

新!!: 武德和江山市 · 查看更多 »

江北区 (宁波市)

江北区是中國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区。辖区面积208.16平方千米。江北区是宁波的文化重地,包含千年古镇慈城和见证宁波开埠历史的老外滩。.

新!!: 武德和江北区 (宁波市) · 查看更多 »

江都郡 (隋朝)

江都郡,中国古代的郡。 隋朝大业初年,改扬州置,治所在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淮南、江北地区及镇江、丹阳、句容,安徽省天长、全椒、滁州等市县地。户十一万五千五百二十四,下领十六县。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改南兖州。.

新!!: 武德和江都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武德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江陵府

江陵府,唐朝时设置的府。 武德初年,全国郡改州,南郡改为荆州。天宝元年(742年),全国州改郡,荆州改为江陵郡。758年,全国郡改州,仍为荆州。上元元年(760年),号南都,升为江陵府。二年罢都,是年又号南都。寻罢都。户三万三百九十二,口十四万八千一百四十九。下领八县:江陵县、枝江县、当阳县、长林县、石首县、松滋县、公安县、荆门县。治所在江陵县(今属湖北省)。辖境约当今湖北省枝江市以东,潜江市以西,荆门、当阳二市以南地区。 五代为南平国都,北宋为荆湖北路治所。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改为荆南府,淳熙中复改江陵府。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荆南府路,大德中改为江陵路,天历二年(1329年)改为中兴路。.

新!!: 武德和江陵府 · 查看更多 »

江陵郡

江陵郡,唐朝设置的郡。 武德初年,全国郡改为州,南郡改为荆州。天宝元年(742年),全国州改为郡,荆州改为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全国郡改州,仍为荆州。上元元年(760年),号南都,为江陵府。二年罢都,是年又号南都。寻罢都。户三万三百九十二,口十四万八千一百四十九。下领七县:江陵县、枝江县、当阳县、长林县、石首县、松滋县、公安县。.

新!!: 武德和江陵郡 · 查看更多 »

汝州 (古代)

汝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大业二年(606年)改伊州置,以境内有汝水得名。次年改为襄城郡。唐朝贞观时又改伊州(武德复置,治所在梁县(今河南省汝州市)。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临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汝州。土贡:施。户六万九千三百七十四,口二十七万三千七百五十六。下辖七县:梁县、郏城县、鲁山县、叶县、襄城县、龙兴县、临汝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北汝河、沙河流域。 金朝占汝州,属南京路。元朝,汝州属南阳府。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年)九月,升为汝州直隶州。1913年废,改州为临汝县。自唐以来有绢、絁等织造业,宋元时烧造汝窑瓷器,青瓷最为佳品。.

新!!: 武德和汝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池州 (古代)

池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以宣州的秋浦县和南陵县置,贞观元年(627年)裁撤,其地仍属宣州。永泰元年(765年),再次以宣州的秋浦县和青阳县以及饶州的至德县置,领四县,秋浦县、青阳县、至德县和石埭县。五代十国时,杨吴置贵池县。宋朝时,属江南東路。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池州为池州路。清朝时,置池州府。.

新!!: 武德和池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汨罗市

罗市,别称罗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的县级市,由岳阳市代管。市人民政府驻归义镇。 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汨罗江的下游,因汨罗江而得名。全市总面积1669.8平方公里,人口73.69万。交通发达,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纵贯市境。湖南省第五大、中国第22大肉类生产大县市,农业基础坚实,是中国商品粮基地县(市);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战国时期文学家屈原自沉之地,现有屈子祠、屈原墓等古迹纪念建筑。.

新!!: 武德和汨罗市 · 查看更多 »

汪子驤

汪子驤,英文名 Dani Wang ,台灣閃靈樂團鼓手,台灣台北人。 汪子驤自2005年加入閃靈樂團,參與《賽德克巴萊》《鬼脈轉生‧帝輪十年經典》《十殿》《高砂軍》《武德》的編曲創作錄音,自他加入後,閃靈音樂的編曲中增加了更多雙踏連踩、Blast Beat以及手腳拆點打法。英國暢銷搖滾雜誌 2009年讀者票選為全球最佳鼓手第八名,為亞洲樂團唯一獲選鼓手,並曾登上《》雜誌。2011年贏得台灣新聞局主辦之金音獎最佳樂手獎,並於2013年再次入圍。.

新!!: 武德和汪子驤 · 查看更多 »

汲縣

汲县,中国旧县名。 西汉初,置汲县。至北齐时废。东魏时侨置七郡十八县,北齐废,置伍城郡,北周又废为伍城县。隋朝开皇六年(586年)改为汲县,县治由汲城村移至今址。属卫州,后属汲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以汲县和新乡县置义州。四年(621年)义州废,汲县改属卫州。贞观元年(627年),州治由卫县迁移至汲县。北宋时,仍为卫州州治。元朝时属卫辉路。明清两朝属卫辉府,为卫辉府府治所在。清朝时,汲县评价:冲,繁。 民国初年,卫辉府废,汲县为河北道治所,仍属河南省。1932年,属河南省第三区。1938年2月15日,汲县沦陷。1944年12月,中共领导下成立汲淇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中共汲、淇县委合并。1948年11月7日, 华北野战军第十四纵队四十一旅会同冀鲁豫四分区三五六、三五七团和汲县独立营攻克汲县县城。至此,中共政权占领汲县全境。同时,中共政权划出汲县城区和城郊的部分村庄成立卫辉市,保留汲县。1949年2月,卫辉市并入汲县。1988年10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设立卫辉市(县级市)。.

新!!: 武德和汲縣 · 查看更多 »

汴州

汴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东魏置梁州、陈留郡,北齐废开封郡(辖开封县)入。北周宣帝(578年—579年)时,改梁州为汴州,因汴水而得名。治所在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隋朝开皇初年郡废,大业初年汴州废,浚仪县、开封县属荥阳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郑州的浚仪县、开封县,滑州的封丘县置。土贡:绢。户十万九千八百七十六,口五十七万七千五百七。下辖六县:浚仪县、开封县、尉氏县、封丘县、雍丘县、陈留县。天宝初年,改为陈留郡。后复为汴州。延和元年(712年),州城由启封城迁到汴州城。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开封市、封丘县、尉氏县、杞县、兰考县等地。通济渠开通后,汴州作为东南物资北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原重要的经济都会。五代十国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改为开封府,后来开封府俗称汴京。.

新!!: 武德和汴州 · 查看更多 »

汾州

汾州,中国北魏时设置的州。 北魏置汾州,北齐置南朔州,北周改曰介州。隋朝时为西河郡。义旗初,依旧领四县:隰城县、介休县、孝义县、平遥县。其年,割介休县、平遥县属介休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以介休郡为介州,西河郡为浩州。三年(620年),改浩州为汾州,仍割并州之文水县来属。贞观元年(627年),省介州,以介休县、平遥县属汾州。文水县还属并州。贞观十七年(643年),以废吕州之灵石县 来属。天宝元年(642年),改为西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汾州。旧领四县,户三万四千九,口十万六千三百八十四。天宝年间,领五县:西河县(隰城县)、孝义县、介休县、平遥县、灵石县。户五万九千四百五十,口三十二万二百三十三。。1263年,元政府将隰州温泉县省入隰州,汾州孝义县,霍州灵石县,大部在孝义县。明洪武元年(1368),省西河县置汾州(直隶州),兼领平遥、介休、孝义三县。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升汾州为汾州府,依廓设汾阳县,府属冀南道,府、道治所皆驻县城内。即今山西省汾阳市。.

新!!: 武德和汾州 · 查看更多 »

汕尾市

汕尾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頻南海。市境东邻揭阳市,北临梅州市、河源市,西界惠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與粤东沿海丘陵区的結合部,東距汕頭市160公里,西距深圳市120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有莲花山脉,东南为低山丘陵和滨海平原。螺河、黄江等从北向南流入南海,海岸线约455公里,拥有沿海多个岛屿。总面积4,862平方公里,人口302.16万。.

新!!: 武德和汕尾市 · 查看更多 »

汉川郡

汉川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梁州置,治所在南郑县(今陕西省汉中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汉中市所辖地区大部(除略阳县、宁强县外)、四川省南江县及旺苍县东部。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改梁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陕西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汉中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巴中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广元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汉川郡 · 查看更多 »

汉东郡

汉东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随州置,治所在随县(今湖北省随州市)。辖境同随州。唐朝武德(618年—626年)初年,复为随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汉东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随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湖北的郡 Category:随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襄阳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汉东郡 · 查看更多 »

汉阳县

汉阳县,中国旧县名。大致是今天武汉市汉阳区和蔡甸区等地。.

新!!: 武德和汉阳县 · 查看更多 »

汉阳区

汉阳区,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市辖区。汉阳在武汉市区西南部。东隔长江与武昌区相望,有武汉长江大桥和武汉长江三桥(白沙洲长江大桥)相连;北隔汉江与汉口对峙,有江汉桥和汉江铁路桥等多座汉江桥梁相连。区内地势低洼,有月湖、莲花湖等湖泊和龜山、凤凰山等山丘,全区人口47.8414万人。.

新!!: 武德和汉阳区 · 查看更多 »

汉阳郡 (隋朝)

汉阳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成州置,治所在上禄县(今甘肃省礼县南)。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礼县、西和县及成县西北部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成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甘肃的郡 Category:陇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0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1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汉阳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沧州 (古代)

沧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沧州市、山东省滨州市地。 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分瀛州、冀州设置,治所在饶安县(今河北省盐山县西南)。辖浮阳郡、安德郡、乐陵郡。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漳河郡废入沧州。大业三年(607年),以沧州改置渤海郡,治所在阳信县(今属山东省滨州市)。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徙治饶安县,六年(623年),徙治胡苏县(今属河北省沧州市)。贞观元年(627年),复治清池县(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土贡:丝布、柳箱、苇簟、糖蟹、鳢鮬。户十二万四千二十四,口八十二万五千七百五。下辖七县:清池县、盐山县、长芦县、乐陵县、饶安县、无棣县、乾符县。管辖相当于今天河北省海河以南,静海县、青县、交河以东,东光县和山东省宁津县、乐陵市、无棣县以北地区。唐朝时,从沧州境内,先后分出棣州、景州。武德四年(621年),以沧州的阳信县、滳河县、乐陵县、厌次县置棣州。八年(625年),棣州废,四县还隶沧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复以沧州的厌次县,德州之滳河县、阳信县置。贞元三年(787年),以沧州的弓高县、东光县、临津县置景州。长庆元年(821年),景州废,县还沧州。长庆二年(822年),复以弓高县、东光县、临津县、南皮县、景城县置。大和四年(830年),景州又废,县还沧州。景福元年(892年),复置景州。 宋朝之后辖境有所变动。元朝延祐改治长芦镇(今河北省沧州市)。明朝初年以清池县省入沧州。属京师河间府。清朝雍正后为不辖县的散州。1913年改为沧县。.

新!!: 武德和沧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沭阳县

沭阳县,简称沭,是一个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北部的城市,江苏省三个试点省直管县之一。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有“花乡”的美誉。沭阳经济综合竞争力较强,位列中国百强县47位。.

新!!: 武德和沭阳县 · 查看更多 »

河口瑶族自治县

河口瑶族自治县,簡稱河口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少數民族自治县。面积1313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9万人。县政府驻河口镇。 河口县北与屏边县、马关县及个旧市接壤,西与金平县毗连,东与南则以红河、南溪河为界与越南老街省接壤。 县内地势北高南低,渐渐向东南倾斜。县内海拔最高点2363米,而南溪河、红河交汇处为最低海拔76.4米,为西南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最低点。,行政区划网。 目前下辖:河口镇和南溪镇;老范寨乡、桥头苗族壮族乡、瑶山乡和莲花滩乡。.

新!!: 武德和河口瑶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河州 (前凉)

河州,中国古代的州。 五胡十六国时,前凉设置河州,治所在枹罕县。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废枹罕县入河州。大业三年(607年),河州改枹罕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枹罕县,为河州治所。天宝元年(742年),改河州为安昌郡。户五千七百八十二,口三万六千八十六。下辖三县:枹罕县、大夏县、凤林县。宝应元年(762年),吐蕃占安乡郡。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王韶收复河州。元朝至元六年(1269年),河州改河州路。.

新!!: 武德和河州 (前凉) · 查看更多 »

河內市

河內市(,)是越南的首都,古稱「大羅」、「古螺」、「龍編」、「昇龍」、「昇隆」、「東京」等,位於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西北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天德江的汇流处,因處红河與蘇瀝江()之間而得名“河內”。四周分別與北江省、北寧省、兴安省、河南省、和平省、富寿省、永福省和太原省接壤。 河內是越南的工業、文化中心,同時也是越南歷史上的古都,其擁有1000多年歷史,從西元11世紀起就是越南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市區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跡遍佈。人口約為620萬,多為越族。.

新!!: 武德和河內市 · 查看更多 »

河間郡

河間郡,或為河間國,中國古代郡、國名。 河間一名在戰國趙國時即見於記載。秦代其地為鉅鹿郡所領。 西漢初年屬張耳趙國。漢高帝分趙國所轄的鉅鹿郡東北部置河間郡,仍為趙國支郡。高帝十二年(前193年)分河間郡西北部數縣屬涿郡。文帝二年(前178年),封趙王遂之弟劉辟疆為河間王,分趙國之河間郡置河間國。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河間王劉辟疆薨,無嗣,河間國除為郡。同時,分河間郡南部置廣川郡、分其東部置勃海郡。此時河間郡領地不足初置時的三分之一。景帝二年(前155年),封皇子劉德為河間王,復置河間國。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河間國除為郡。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復置河間國,國都在樂成縣(縣治在今河北獻縣東)。王莽時國絕。 東漢建武七年(31年),封西漢末河間王劉邵為河間王。建武十三年(37年)省河間國,併其地入信都郡。和帝永元二年(90年),封劉開為河間王,分樂成國、勃海郡、涿郡復置河間國,領十二縣。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分河間國之蠡吾縣、高陽縣與中山國、安平國數縣置博陵郡。獻帝建安中,曹操分河間國、勃海郡置章武郡。 魏置河間郡。西晉置河間國,改樂成縣為樂城縣。北魏置河間郡,後改為國,郡治在武垣縣,屬瀛州。隋開皇初郡廢,置瀛州。大業三年(607年)廢瀛州,復置河間郡,治河間縣(今河北省河間市)。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竇建德,廢河間郡,置深州。.

新!!: 武德和河間郡 · 查看更多 »

河東郡 (中國)

河東郡,中國古代的郡。.

新!!: 武德和河東郡 (中國) · 查看更多 »

河池郡

河池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实行郡制,改凤州设置河池郡。治所在梁泉县(今陕西省凤县凤州镇)。下辖五县:梁泉县、河池县、思安县、两当县、同谷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恢复河池郡为凤州。天宝元年(742年),实行郡制,再改凤州为河池郡,下辖四县:梁泉县、黄花县、两当县、河池县。乾元元年(758年),恢复州制,再改为凤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陕西的郡 Category:甘肃的郡 Category:宝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陇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0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5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河池郡 · 查看更多 »

沈叔安

沈叔安,唐朝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西)人。唐高祖时官至刑部尚书,武德七年(624年),高祖李渊派他出使高句丽国,册封荣留王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将天尊像及道士传到高句丽,道士为国王道俗数千人讲《老子》,封沈叔安为吴兴郡公。官至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都督,死后,画其图像于凌烟阁,附于二十四功臣後。谥号定。能作诗,《全唐诗》收录他的诗作《七夕賦詠成篇》。著有《沈叔安集》二十卷,已经佚失。.

新!!: 武德和沈叔安 · 查看更多 »

沈法兴

沈法興(),湖州武康人。隋末地方官员,隋末民变时称王。 父沈恪是南朝陳廣州刺史。沈法興任吳興郡守。大業十四年(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沈法兴以诛宇文化及为名,从东阳郡起兵。毗陵郡通守路道德率兵拒绝,沈法兴请求与连和,会盟时袭杀路道德,进据其城(今江蘇常州),自稱梁王,建都毗陵,改元延康。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沈法興改臨海縣為海州。李子通征沈法興,法興遣部將蔣之起迎戰,李子通大破之,法興放棄毗陵,逃奔吳郡(今江蘇蘇州)。杜伏威使輔公祏以精卒數千人討李子通。李子通被杜伏威擊敗後,東走太湖,又組織武裝,襲擊吳郡的沈法興。法興大敗棄城,率左右數百人投靠吳郡的聞人遂安(聞人是複姓),闻人遂安派遣部將李孝辯前去迎接,法興途中後悔,預謀殺孝辯,在會稽被識破,孝辯發兵包圍之,法興走頭無路,投江溺死,梁亡。《舊唐書·--五十六》有傳。 Category:隋朝太守 Category:隋末民变政权君主 Category:唐朝自殺人物 Category:德清人 S Category:大唐雙龍傳登場人物 Category:自杀贵族.

新!!: 武德和沈法兴 · 查看更多 »

沅陵县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北部。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沅陵县至今,为湖南省辖域面积最大的县。南北宽106.6千米,东西99.5千米。东与桃源、安化相连,南与溆浦、辰溪接壤,西与泸溪、古丈、永顺毗邻,北与张家界市交界。 辖域总面积5,825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155.78亿元(2013年),总人口62.2万人(2004年),其中农业人口55.1万人。县治沅陵镇。 沅水由西南入境,向东注入洞庭湖,横贯县境中央,将全县分成南、北两部分,沅水以北属武陵山系,沅水以南属雪峰山系。.

新!!: 武德和沅陵县 · 查看更多 »

沅陵郡

沅陵郡,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郡。 南陈天嘉元年(560年),分武陵郡为通宁郡。太建七年(575年),改通宁郡为沅陵郡。治所在沅陵县(今湖南省沅陵县)。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除沅陵郡。大业三年(607年),改辰州为沅陵郡。下辖沅陵县、大乡县、辰溪县、龙标县。包括今湖南省沅陵县以西以南沅江流域和贵州省清水江下游一带等地。唐朝武德四年(621年)重新改为辰州。 Category:南陈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湖南的郡 Category:贵州的郡 Category:怀化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铜仁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沅陵郡 · 查看更多 »

沙县

沙县(闽中语沙县话:)是中国福建省三明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闽江南源沙溪下游。县政府驻凤岗街道。.

新!!: 武德和沙县 · 查看更多 »

沙州 (敦煌)

沙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 十六国前凉置沙州,治所在今敦煌,不久废除。之后,西秦、北凉设有沙州,还有南朝册封吐谷浑、阴平国也有沙州名号。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改瓜州为西沙州,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改西沙州为沙州,治所在敦煌县。安史之乱后,沙州归吐蕃。唐宣宗后,归义军收复,归义军的治所记载沙州。北宋时,归沙州回鹘和西夏。西夏灭亡废除沙州。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重设沙州。至元十七年(1280年)为沙州路。相当于甘肃省瓜州县(安西县)以西。明朝洪武初年废除,永乐初年设沙州卫,正统年间废除。.

新!!: 武德和沙州 (敦煌) · 查看更多 »

泰安市

泰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中部,黄河之东。北界济南市,东邻莱芜市,东南与临沂市相接,南与济宁市毗邻,西与聊城市及河南省濮阳市隔黄河相望。全市总面积7,761平方公里,人口560.08万。泰安之名取“国泰民安”之意,因泰山而驰名。主城区位于泰山南麓,山城一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以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新!!: 武德和泰安市 · 查看更多 »

泰州 (唐朝)

泰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汾阴郡置泰州,治所在汾阴县(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属于绛州总管府,下辖汾阴县、龙门县。武德二年(619年)徙治龙门县(今山西河津市)。辖境相当今万荣、河津等县市地。武德三年(620年)设万泉县(今山西万荣县万泉乡),武德四年(621年),属陕东道行台。武德五年(622年),设万春县(今山西河津市僧楼镇张吴村)。武德九年(626年)属蒲州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属关内道,贞观二年(628年)属河东道,贞观十七年(643年)省泰州,废万春县,万泉县、龙门县属于绛州,汾阴县属于蒲州。.

新!!: 武德和泰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泰和县

泰和县在中国江西省中部偏南,是吉安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吉泰盆地腹地,横跨赣江两岸,井冈山机场位于境内。“泰和”之名寓“地产嘉禾,和气所生”之意。全县面积2666平方公里,中部是平缓的赣江河谷平原,东部与西部则是山地和丘陵地区。2008年底,全县人口53.4万,99%为汉族。当地通行的方言为泰和话,属赣语吉茶片。乌鸡是泰和县最著名的特产。.

新!!: 武德和泰和县 · 查看更多 »

泰和历史

泰和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江中游,现隶属于地级吉安市。泰和县正式建制于汉末兴平元年(194年),古称西昌县,“泰和”之名则始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历史上,泰和县辖境时有扩张与缩小,最大时包括了现整个吉安市南部。但县治几乎总在方圆数里的一个小范围内迁移,核心区域始终未有变化。经多次析置后,到北宋中期,县境基本上稳定下来。泰和县所在的吉泰盆地,天然地形成一个大小适度的独立地理单元,自汉末在吉泰盆地置庐陵郡以来,泰和县绝大多数时期隶属于庐陵郡及其继承者——吉州、吉安府等。因此,关于泰和县的历史,无论文化、建制、重大历史事件,均与整个吉安地区息息相关。.

新!!: 武德和泰和历史 · 查看更多 »

泸州 (古代)

泸州,中国古代的州。 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535年—546年)置泸州。治所在江阳县(今泸州市)。相当于现在的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纳溪区、江安县。隋朝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南宋末年,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在合江神臂崖筑城,抗战35年,元朝时,属重庆路。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清朝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直隶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国二年改泸州为泸县。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南陈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泸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宜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泸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泸州市

泸州市(四川话拼音:Lu2zou1;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古称江阳。市境东北临重庆市,西北界内江市、自贡市,西毗宜宾市,西南接云南省昭通市,南邻贵州省毕节市,东达贵州省遵义市。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四川盆地南端,北部为川中丘陵区,南部为大娄山区。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北部,于城区与沱江汇合。赤水河为南部与贵州省的界河,并折向北流于合江县注入长江。总面积1.22万平方公里,人口428.52万。泸州是中国著名的“酒城”,出产闻名遐尔的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亦特产热带水果桂圆和荔枝。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新!!: 武德和泸州市 · 查看更多 »

泾县

泾县位于中國安徽省东南部,是宣城市辖下一个县。长江的支流青弋江穿越全境。面积2059平方公里,人口36万。县人民政府驻泾川镇。 泾县以特产宣纸,宣笔而闻名。 云岭是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军部所在地,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发生地就在泾县茂林地区。.

新!!: 武德和泾县 · 查看更多 »

泗县

泗县位于中国安徽省东北部,濉河下游,是宿州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1787平方公里,人口92.2万,邮政编码:234300。.

新!!: 武德和泗县 · 查看更多 »

法琳

法琳,河南颍川人,唐朝高僧,俗姓陈氏。.

新!!: 武德和法琳 · 查看更多 »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新!!: 武德和泉州市 · 查看更多 »

泉麻县

泉麻县是唐朝时期在云南东部的一个县,隶属于南宁州。 武德元年(618年)置泉麻县,治在今弥勒市境内。贞观八年(634年),南宁州更名郎州,开元五年(717年)复故名,县皆属之。永泰元年(765年)撤销。.

新!!: 武德和泉麻县 · 查看更多 »

洧源县

洧源县,古县名。唐朝武德三年(620年)置,治所在今河南省新密市西,属密州。四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河南古代县份 Category:郑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新密市.

新!!: 武德和洧源县 · 查看更多 »

洪州 (隋朝)

洪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置,因州治内有洪崖井得名。治所在豫章县(唐朝宝应初改为钟陵县,贞元中改名南昌县,即今江西省南昌市)。大业三年(607年)改为豫章郡,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复为洪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修水、锦江、潦水等流域和赣江、抚河下游地。天宝元年(742年)复改豫章郡,乾元元年(758年)仍为洪州。 五代南唐交泰元年(958年)升为南昌府,北宋初复为洪州,辖境缩小。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乙未金军主帅耶律马五屠杀洪州。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升为隆兴府。州境水陆四通,沃野垦辟,有鱼稻之饶,唐时有东南都会之誉。江南西道观察使、镇南军节度使先后治此。南唐末曾建为南都。宋为江南西路治。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南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6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洪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洪杜县

洪杜县,古县名。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置,治所在今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龚滩北。因洪杜山得名。属黔州。贞观三年(629年)移治洪杜溪。麟德二年(665年)又移治今龚滩。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降为寨。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重庆古代县份 Category:酉阳自治县.

新!!: 武德和洪杜县 · 查看更多 »

洭州

洭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改西衡州置,治所在含洭县(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北浛洸)。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英德、佛冈等市县一带。开皇二十年废。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又废。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清远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洭州 · 查看更多 »

洮州

洮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于吐谷浑洮阳城置,治所在美相县(唐朝改名临潭县,今甘肃省临潭县)。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临洮郡。唐武德二年(619年)复为洮州,贞观四年(630年)移治洪和城(今临潭县东新城),八年复还故治。开元十七年(729年)省入岷州。后于此置临州,二十七年又改为洮州。广德元年(763年)后地属吐蕃,称临洮城。唐朝以后州境邻接吐蕃,宋朝由此输入吐蕃马匹,金朝于此置榷场。 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复置。属秦凤路。金朝属临洮路。辖区约当今甘肃省岷县以西及西倾山以东的洮河流域。元朝移治今临潭县东新城。属宣政院辖地脱思麻宣慰司。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洮州千户所。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甘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6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洮州 · 查看更多 »

洵城县

洵城县,唐朝时设置的县。 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今陕西省旬阳县境。属洵州。贞观八年(634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陕西古代县份 Category:安康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旬陽縣 Category:61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洵城县 · 查看更多 »

洵州

洵州,中国古代的州。 西魏废帝以巴州改名,治所在洵阳县(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安康市东部一带。隋朝时废。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七年(624年)废。 Category:西魏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安康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5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洵州 · 查看更多 »

洋州

洋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西魏废帝置,治所在丰宁县(今陕西省西乡县西)。 隋朝大业初废。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治西乡县(今陕西省西乡县)。辖境约今西乡、洋县、镇巴、佛坪等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洋川郡,十五年移治兴道县(今陕西省洋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洋州。五代蜀改为源州。北宋复名洋州。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废兴道县入州。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降州为县。 Category:西魏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汉中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洋州 · 查看更多 »

洋源县

洋源县,中国古县名。 唐武德七年(624年)置,治今陕西省镇巴县南。先后属洋州、洋川郡。大历元年(766年)移治今西乡县南,宝历元年(825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陕西古代县份 Category:汉中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82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洋源县 · 查看更多 »

涟州

涟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涟水县(今属江苏省)。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涟水县地。属河南道。贞观元年(627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江苏的州 Category:淮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涟水县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涟州 · 查看更多 »

润州 (隋朝)

润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五年(595年)置。治所在延陵县(唐改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以州东有润浦得名。大业初年废。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以江都郡之延陵县地复置。土贡:衫罗,水纹、方纹、鱼口、绣叶、花纹等绫,火麻布,竹根,黄粟,伏牛山铜器,鲟,鲊。户十万二千二十三,口六十六万二千七百六。下领四县:丹徒县、丹杨县、金坛县、延陵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京、镇江、丹阳、句容、金坛、江宁等市县地。武德九年(626年),白下、延陵、句容等三地改隸屬潤州。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丹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润州。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为镇江府。地当江南运河入江之口,为南北交通枢纽。.

新!!: 武德和润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涪州 (唐朝)

涪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分渝州的涪陵镇置,以“在蜀江之南,涪江之西,故为名”(《元和郡县志》)。天宝初年改涪陵郡,乾元初年复为涪州。治所在涪陵县(今重庆市涪陵区)。下辖五县:涪陵县、宾化县、武龙县、乐温县、温山县。辖境相当今重庆市涪陵、南川、武隆、长寿等区、市、县地。土贡:麸金、文刀、獠布、蜡。户九千四百,口四万四千七百二十二。宋朝时略小。属夔州路。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涪陵县入州,翌年改属重庆路。明、清属重庆府。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涪陵县。.

新!!: 武德和涪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涿郡

涿郡,中国古代的郡。 汉高祖置,治所在涿县(即今河北省涿州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房山区以南,河北省易县、清苑以东,安平、河间以北,霸州、任丘以西地区。三国魏黄初中改名范阳郡。隋朝大业初年,又改幽州置,治所在蓟县(即今天津市北部)。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海河以北,河北省霸州市和北京市南部,蓟运河以西,赤城、涿鹿等县以东地区。隋炀帝时开永济渠,南达于河,北通至此。唐朝武德初年,复名幽州。 Category:汉朝的郡 Category:曹魏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天津的郡 Category:河北的郡 Category:北京的郡.

新!!: 武德和涿郡 · 查看更多 »

涂山县

涂山县,中国古县名。 隋朝开皇初年,改马头县置,治所在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南,属钟离郡。唐朝武德七年(624年)废,一说武德四年(621年)废。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安徽古代县份 Category:蚌埠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怀远县 Category:58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涂山县 · 查看更多 »

涂州

涂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端源县(今四川省汶川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汶川县南部。贞观二年(628年)废。五年(631年)复置,后又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汶川县 Category:61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涂州 · 查看更多 »

淮南郡

淮南郡,是中国三国曹魏至唐朝的一个郡,曾名九江郡、南梁郡。.

新!!: 武德和淮南郡 · 查看更多 »

淮安郡 (隋朝)

淮安郡,中国隋朝时始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显州置,治所在比阳县(今河南省泌阳县)。户四万六千八百四十,下领七县:比阳县、平氏县、真昌县、显冈县、临舞县、慈丘县、桐柏县。辖有今河南省泌阳、 桐柏、社旗三地。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显州。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唐州为淮安郡。.

新!!: 武德和淮安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淮阴县

淮阴县,中国旧县名。 秦朝时置淮阴县。西汉初,封韩信为淮阴侯,为淮阴侯国。后复为淮阴县,属临淮郡,王莽时曰嘉信。其后多有废置。秦汉淮阴县辖区与近代淮阴县不尽相同。隋朝大业初年,废楚州,淮阴县并入山阳县。唐朝初年,复置淮阴县,武德七年(624年)废除。乾封二年(667年),析山阳县置。属淮阴郡、楚州。 1914年,江苏省清河县因与直隶省清河县同名,改名为淮阴县。2001年,改淮阴县为淮安市淮阴区。.

新!!: 武德和淮阴县 · 查看更多 »

淯州 (淯陽郡)

淯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仁寿中,改淯阳郡置,治所在武川县(今河南省南召县东南)。大业初年,复改淯阳郡。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南召、方城等县地。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复置,移治向城(今南召县南)。八年(625年)废。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南阳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淯州 (淯陽郡) · 查看更多 »

淯阳郡 (河南)

淯阳郡,中国古代的郡。 西魏置,治所在武川县(今河南省南召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南召、方城等县。隋朝仁寿中改为淯州。大业初年,复为淯阳郡。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又改淯州。 Category:西魏的郡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河南的郡 Category:南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0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淯阳郡 (河南) · 查看更多 »

深州 (古代)

深州,中国隋朝时始置的州。 开皇十六年(595年)置,以故深城为名,治所在安平县(今属河北省)。大业二年(605年)省。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析定州、流州地复置,仍治安平县,同年徙治饶阳县(今属河北省)。贞观十七年(643年)又省。先天二年(713年)分瀛、冀、定三州地复置,治所在陆泽县(即今河北省深州市西南旧州),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深州、安平、饶阳、辛集等市县地。 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徙治静安县(今深州市南)。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周元儿领导红祆军在此战败金兵,攻克州城。 元朝时,深州辖境缩小,仅有今深州、衡水二市地。明朝永乐十年(1412年),省静安县入州,徙治今深州市。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深州直隶州,辖境相当今深州、安平、饶阳、武强等县地。1913年,省州改为深县。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衡水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石家庄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深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淺水原之戰

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地区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在义宁元年针对西秦的扶风之战后,以此役一举击败薛仁果,夺取陇西/陇右,此役李世民采用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策略,反败为胜,消灭了陇西的一大割据政权。这一次战役是李唐政权在隋末夺取天下的关键战争,借此一举收复陇上,巩固了李唐在关中的基础。.

新!!: 武德和淺水原之戰 · 查看更多 »

淄州

淄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贝丘县(后改为淄川县,即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大业初年省。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仍治淄川县,下领四县:淄川县、长山县、高苑县、邹平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邹平、高青、淄博及桓台、博兴部分地。天宝元年(742年)改置为淄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淄州。 北宋时,淄州属河南道。金朝时,属山东东路。元朝初年,置新城县。中统四年(1263年),蒲台县由滨州改属淄州,五年(1264年)升为淄州路.

新!!: 武德和淄州 · 查看更多 »

淅州 (隋朝)

淅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隋朝时,下辖一郡一县。开皇二年(582年),荊州的南乡县等3县編入。大業元年(605年),均州废止,所属县由淅州移管。大業三年(607年)郡制施行,淅州改称淅陽郡,下辖7县。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再置淅州,治所在淅川县(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并置默水县。武德八年(625年),废南丰州。南丰州的郧乡县、安福县、堵阳县归属淅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安福县、堵阳县入郧乡县。贞观八年(634年),州废,省默水县入内乡县。.

新!!: 武德和淅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渝州

渝州是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元年(581年)改楚州置,治所在巴县(今重庆市)。“因渝水为名”(《元和郡县志》)。辖境相当今重庆市江北、涪陵、长寿、巴南区及璧山、永川、江津、南川、武隆等市县地。大业初年,改为巴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渝州,并分置涪州,辖境缩小。仅有今重庆市江北巴南区和江津、璧山、永川等市县地。天宝初改为南平郡,乾元初复为渝州。北宋时属夔州路。崇宁元年(1102年)改为恭州。 今天重庆市的简称“渝”正是由此而来。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重庆的州 Category:58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0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渝州 · 查看更多 »

渠州

渠州,中国古代的州。 梁大同三年(537年)置(《太平寰宇记》);一说大通三年(529年)置(《太平御览》引《舆地志》)。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为宕渠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渠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潾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渠州。治所在流江县(今四川省渠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渠县、大竹、邻水、广安等县市地。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分置广安军,辖境略小。南宋辖境又增大。两宋先后属梓州路及潼川府路。元属顺庆路。明朝洪武初年,废流江县入州,九年(1376年)降为县。.

新!!: 武德和渠州 · 查看更多 »

温州 (河北)

温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 武德元年(618年),唐朝政府设置温州,治所在沙河县(今沙河市沙河镇东)。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沙河市北沙河城。武德四年(621年)废温州,地入邢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邢台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沙河市 Category:61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温州 (河北) · 查看更多 »

温州 (湖北)

温州,中国古代的州,位于今湖北省。 西魏废帝三年(553年)改新州置温州,治所在角陵县(隋朝改名京山县,即今京山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京山市一带。隋炀帝大业初废,地入安陆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以京山县、富水县复置温州,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废温州,地入郢州。.

新!!: 武德和温州 (湖北) · 查看更多 »

清城区

清城区是中国廣東省清远市的市辖区。清城区前身是清远县,建于秦朝,迄今已有2216年的历史。1988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清远撤县建市,清城区是清远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位于广东省中部,北江中下游,清城区总面积133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73万,下辖4个镇、4个街道。.

新!!: 武德和清城区 · 查看更多 »

清史館

清史館,设立于民国三年(1914年),是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设立的纂修清史的机构,修成《清史稿》。.

新!!: 武德和清史館 · 查看更多 »

清化郡

清化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实行郡制,改巴州设置清化郡。治所在化成县(今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下辖十四县:化成县、曾口县、清化县、盘道县、永穆县、归仁县、始宁县、其章县、恩阳县、长池县、符阳县、白石县、安固县、伏虞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恢复清化郡为巴州。天宝元年(742年),实行郡制,再改巴州为清化郡,属于山南道。乾元元年(758年),恢复州制,再改为巴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巴中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0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5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清化郡 · 查看更多 »

清远市

清远市(官方音译:Qingyuan,传统外文:Tsingyün),别称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北。市境东邻韶关市,东南接广州市,南界佛山市,西连肇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北临湖南省永州市、郴州市。地处北江中下游,南岭山脉南麓,珠江三角洲以北。西北部为山地丘陵区,东南部为台地平原区,市境东北边缘有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为广东省最高峰。北江纵贯市境东南部并流经城区,连江发源于北部并于英德市注入北江。全市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人口383.45万。清远是珠江三角洲开放地区和粤北山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汇集区,亦是廣東省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新!!: 武德和清远市 · 查看更多 »

清溪縣 (雍正)

清溪縣,是四川省清代所屬的一個縣,民國改名漢源縣。.

新!!: 武德和清溪縣 (雍正) · 查看更多 »

湘乡市

湘乡市是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的一座县级市,隶属于地级湘潭市。湘江的支流涟水和湘黔铁路横贯市境。.

新!!: 武德和湘乡市 · 查看更多 »

湘阴县

湘阴县位于湖南省岳阳市,长沙市北部,洞庭湖南部。地图坐标为东经112°30′~113°02',北纬28°30'~29°03'之间。全县面积1581.5平方公里,GDP总量123.6亿元(2005年),人口73万(2009年)。传统农业为水稻种植,家庭畜牧业以牲猪为主。县治文星镇。有着“鱼米之乡”的雅称。.

新!!: 武德和湘阴县 · 查看更多 »

湖州 (隋朝)

湖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仁寿二年(602年)置,治所在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因濒太湖得名。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平李子通,以吴郡的乌程县复置湖州。六年,再度被辅公祏所占。七年,平定辅公祏,复置湖州。李子通曾在武康县置安州,又曰武州。于是废州,以武康县属湖州。又废雉州,以长城县属湖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吴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湖州。旧领五县:乌程县、武康县、长城县、安吉县、德清县。辖区约今浙江省湖州、德清、安吉、长兴等市县地,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小部。户一万四千一百三十五,口七万六千四百三十。天宝年间,领五县,户七万三千三百六,口十七万七千六百九十八。唐朝末年,归附钱镠。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改为安吉州。.

新!!: 武德和湖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湖州城池

湖州城池是浙江省湖州市歷史上的城垣。據文獻記載,戰國末,楚相春申君黃歇改封江東後,于吳墟西南立菰城縣,今下菰城遺址為菰城縣之治所。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滅楚,改菰城縣為烏程縣,縣治仍設於斯,直至秦亡漢興之際才北移至楚霸王項羽建的子城(項王城,今湖州城址)。.

新!!: 武德和湖州城池 · 查看更多 »

湖州子城

湖州子城为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古內城,位於今吴兴区爱山街道愛山廣場附近,大致相当于今公园路(原子城巷)以南、府西街以北、爱山街以东、人民路以西的区域。.

新!!: 武德和湖州子城 · 查看更多 »

湖州市

湖州市(拼音: Hú zhōu,吳語湖州音:Ghẽw Ci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轄的地級市。地處浙江北部,處在江蘇省蘇州市、無錫市、浙江省杭州市、嘉興市、安徽省宣城市中間,太湖南岸,是中國環太湖城市之中,唯一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總面積5,820平方公里,人口295萬。 湖州是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14個重點城市之一。2006年被央視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城之一。湖州是全國著名的蠶鄉,也是世界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綢都之一,素有湖絲衣天下之說。湖州也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2014年该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武德和湖州市 · 查看更多 »

源州 (唐朝)

源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五年(622年)分南德州光安县置,治所在光安县(今越南河静省香山附近)。属南德州(八年改德州)。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香山一带,下辖光安县、安银县、水源县、河龙县、长江县。贞观元年(627年)属驩州。贞观八年(634年)改阿州。贞观十三年(639年)废,地入驩州。.

新!!: 武德和源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溧阳市

溧阳市是下辖的唯一县级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三角洲西缘,太湖流域上游地区,北倚茅山山脉,南与安徽省接壤,东南邻近苏浙皖三省交界。全市辖1个街道、10个镇,总面积1534.5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户籍人口79.10万人,常住人口76.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91万人。 溧阳市地处宁杭交通走廊上,宁杭高速公路、宁杭高速铁路、104国道、芜申运河等穿境而过,是宁杭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溧阳生态环境良好,旅游业发达,境内拥有2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内拥有天目湖山水园、南山竹海等知名旅游景点。.

新!!: 武德和溧阳市 · 查看更多 »

溧陽縣

溧阳縣,中国溧阳市旧县名,即今江苏省溧阳市前身,历史上的溧阳县还包括今天南京市高淳区和溧水区的一部分。.

新!!: 武德和溧陽縣 · 查看更多 »

溫大雅

溫大雅(),字彥弘,唐初并州祁(今山西省祁縣)人。 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溫君悠(溫君攸),官至隋朝泗州司馬。溫大雅有弟溫大臨(溫彥博)、溫大有,大雅兄弟小時候,薛道衡稱其兄弟皆有卿相才。温大雅入仕为东宫学士、长安县尉,以父忧去职。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為太原留守時,以大雅為留守府記室參軍,專掌文书起草等机要工作,随军撰成《大唐创业起居注》,记李渊雄才大略。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入长安称帝,當時礼仪皆由大雅等人制订。任黄门侍郎、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等职。後為秦王李世民所重用。 玄武門之變後,擢升禮部尚書,受爵黎國公。贞观三年(629年),久劳成疾,病逝长安,谥号“孝”。高宗朝追赠“尚书右仆射”。著有《大丞相唐王官属记》二卷、《今上王业记》六卷和《大唐創業起居注》三卷。史称“诸温儒雅清显……皆抱廊庙之器,俱为社稷之臣。”.

新!!: 武德和溫大雅 · 查看更多 »

溫大有

溫大有(),字彥將,并州祁縣(今山西祁縣東南)人。 出身官宦之家,其父溫君悠(溫君攸),官至隋朝泗州司馬。彥將有二位哥哥溫大臨(溫彥博)、溫大雅,溫家兄弟小時候,薛道衡稱其兄弟皆有卿相才。隋朝仁壽年間(601年—604年),尚書右丞李綱上表推薦,授羽騎尉。李渊太原起兵,封大有为太原令,隨李世民攻擊西河,升大将军府记室。武德元年(618年),升任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不久病逝。追封为鸿胪卿,谥号“敬”。 有子温瓒、温瑜、温瑾、温璩。.

新!!: 武德和溫大有 · 查看更多 »

滁州 (古代)

滁州,隋朝时设置的州,州治新昌县,辖今安徽省滁州市境(除天长市、定远县、凤阳县和明光市部分区域)及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 东晋时,侨置顿丘县。刘宋时,置新昌郡,东魏置南谯州。隋朝开皇(581年—600年)初年,改南谯州为滁州,废新昌郡。又废乐钜县和高塘县入顿丘县,改名为新昌县。十八年(598年),又改为清流县。大业初年,废滁州。清流县属江都郡。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杜伏威投降唐朝政府,再置滁州,又以扬州的全椒县来属。领二县,户四千六百八十九,口二万一千五百三十五。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永阳郡。天宝时,领三县:清流县、全椒县、永阳县,户二万六千四百八十六,口十五万二千三百七十四。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滁州。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滁州路,二十年复降为滁州。明朝洪武初年,以州治清流县省入滁州。七年(1374年),属凤阳府。九年(1376年)六月,与和州、江宁县划地给新置的江浦县。二十二年(1389年)二月,直隶京师(南直隶),是为滁州直隶州。领二县:全椒县、来安县。.

新!!: 武德和滁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滨州市

滨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西岸,黄河贯穿全境。东接东营市,南邻淄博市,西南与济南市接壤,西邻德州市,北临渤海。全市总面积9,172平方公里,人口385.9万。滨州相传为中国神话剧《天仙配》中男主角董永的故乡。冬枣是当地的知名特产。.

新!!: 武德和滨州市 · 查看更多 »

滿州

满州,隋唐時中國的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高阳县(今河北省高阳县东旧城)。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又废。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保定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滿州 · 查看更多 »

滑州

滑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杞州置,治所在白马县(今河南省滑县东旧滑县)。即古滑台城,故“取滑台为名”(《元和郡县志》)。大业三年(607年)改名东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滑州。天宝元年(742年) 改为灵昌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滑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滑县、延津、长垣等县地。五代后辖境渐缩。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元丰四年(1081年)复置。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治白马县入州。七年(1374年)降州为滑县。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安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新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滑州 · 查看更多 »

滋阳县 (隋朝)

滋阳县,隋朝时设置的县。 析行唐县置,属冀州恒山郡,以在滋水之北而名;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玉城县,五年滋阳县省入玉城县(玉城县后更名行唐县,属镇州常山郡)。在今河北省行唐县西。.

新!!: 武德和滋阳县 (隋朝) · 查看更多 »

漢朝經濟

汉代经济先后经历了繁荣和衰落两个极端的阶段。它通常分为三个时期: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前摄政王王莽建立的新朝,曾短暂地打断了汉朝的漫长统治。随着王莽的垮台,汉朝的首都也从长安向东迁到了雒陽。因此,史学家就将汉朝的这两个时期分别命名为西汉和东汉。 汉朝经济表现为人口的大量增长,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商业和贸易和中央集权制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该时期,货币的铸造水平和流通速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奠定了稳定的货币体系基础。丝绸之路也促进了汉朝和亚欧各国的贸易和贡品往来,许多商品是中国古人之前闻所未闻的。 两汉的首都长安和雒陽,根据人口和面积当时可以位于世界最大城市之列。官方作坊为皇宫制造家具服饰,为老百姓生产商品。政府监督公路和桥梁的修建,从而促进了官方业务及商业的发展。根据汉朝制度,实业家,批发商和商人,无论是小店主还是富商,都可以在国内公共领域,甚至是在军事领域经商。 汉朝初期,农民大部分是自给自足式的,但已经越来越多的依赖商业交换,交换的对象是坐拥大片粮田的富裕地主。许多农民因此身负重债而被迫成为了地主阶层的长工或佃户。汉朝继续尽可能的向贫农施以经济援助,而他们则不得已要和有权有势的贵族、地主、商人竞争。朝廷也不遗余力的通过赋以重税或宏观调控等方式限制权贵势力的发展。汉武帝(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在位期间,朝廷甚至将盐铁收归国有。然而,这些国家垄断政策在东汉时期均被废止。公元前2世纪,国家对私有经济的不断干预严重削弱了商人阶层的利益。这使得富裕地主的势力不断扩大,也保证了农业主导型经济得以继续发展。这些富裕地主最终主导了商业活动,获得了农民的控制权。原本仰仗农民获取税收、军力、以及公共劳力的朝廷变得风雨飘摇。公元1世纪80年代,在经济和政治双重危机的压力之下,汉朝的权力已经被严重分散。与此同时,大地主的自由和权力也在他们势力范围里日渐膨胀了起来。.

新!!: 武德和漢朝經濟 · 查看更多 »

潍州

潍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下密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东)。以境有潍水,故名。大业二年(606年)省。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复置。治所在北海县(今潍坊市),八年又省。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复置,仍治北海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昌乐、昌邑、潍坊等市县及寿光市东部地。明朝洪武十年(1376年)五月,省州为潍县。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潍坊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潍州 · 查看更多 »

潢川县

潢川县在中国河南省东南部、淮河南岸,目前是信阳市下辖的一个县,民国二年更名潢川县,之前作为光州州治1200年。境内潢河穿城而过,分城区为南北两城,潢川因此得名。潢川建城始于黄国,潢川县隆古乡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时期的黄国都城遗址,而黄国被认为是江夏黄姓的源头。.

新!!: 武德和潢川县 · 查看更多 »

潮州 (古代)

潮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一年(591年)分循州置。治所在海阳县(今广东省潮州市)。以“潮流往复”得名。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平远、梅县、丰顺、揭西、普宁、惠来等市县以东地区。大业三年(607年),改义安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潮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潮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潮州。韩愈曾贬为潮州刺史,有《祭鳄鱼文》。宋朝时置有银场、锡场。元朝时改为潮州路。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潮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79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潮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潮州历代沿革列表

本列表所列的是广义的潮州在历史各个时期的地理范围、行政区划沿革情况。 (注意:广义的潮州并非指现今的潮州市本身,具体请参考潮州市条目中的相关解释).

新!!: 武德和潮州历代沿革列表 · 查看更多 »

潮州市

潮州市(官方音译:Chaozhou,拉丁化:Chauchowfu/Teochew,廣東拼音:Chi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与福建省比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同时还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等称号。潮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湘桥区、潮安区)、1个县(饶平县)及1个县级管理区(枫溪区),共设9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891个村民委员会、120个居民委员会。枫溪区由枫溪镇、潮州火车站区,以及由湘桥区凤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陇两个管理区组成,辖5个社区、26个村。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潮州市文物古迹众多,截止至2010年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广东文物古蹟荟萃之地。潮州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区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通汕头市。 潮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旅游城市,闽、粤、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区北部。全市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2014年末户籍人口为268.8万人。 潮州市是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享有”南国邦郡“、“文化橱窗”、”华侨之乡“、“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新!!: 武德和潮州市 · 查看更多 »

潯州

浔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武德七年(624年)分燕州置,治所在大宾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东北)。因浔江得名。不久废。贞观七年(633年)复置,治所在桂平县(今桂平市西,宋移今治)。天宝元年(742年)改浔江郡,治所仍在桂平县,辖境同浔州。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浔州。辖境相当今桂平市地。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为浔州路。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贵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桂平市.

新!!: 武德和潯州 · 查看更多 »

潜州

潜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七年(624年)置,治所在於潜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西於潜镇东)。辖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安区局部地区。次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浙江的州 Category:杭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余杭区 Category:临安区 Category:62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潜州 · 查看更多 »

澧阳郡

澧阳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初改澧州置,治所在澧阳县(今湖南省澧县东南,唐移治今澧县)。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澧水流域(溇水上游除外)。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澧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澧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澧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湖南的郡 Category:常德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澧阳郡 · 查看更多 »

澶州

澶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分黎州之澶水和魏州之顿丘、观城等县置。贞观元年(627年)废。大历七年(672年)以魏州之顿丘、临黄两县复置,治所在顿丘县(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清丰、范县及山东省莘县部分地区。 五代後晋天福三年(938年),州及顿丘县俱移治德胜北城(今河南省濮阳市)。四年移濮阳县于德胜南城(今濮阳市南)。两城隔河相对。此后,州或治南城,或治北城。州城临黄河,五代、北宋时造舟为梁,跨于河上,为南北交通咽喉。 后汉乾和八年(950年),郭威在此被军士拥立为帝,后建立后周,史称澶州兵变。 宋朝景德元年十二月(1005年),辽、宋会盟于此,因澶州亦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熙宁六年(1073年)废顿丘县(北城)。十年因水患,州与濮阳县均移,治北城。崇宁五年(1106年)升为开德府。金朝初年,复名澶州。皇统四年(1144年)改为开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濮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聊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4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澶州 · 查看更多 »

濠州

濠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改西楚州置,治所在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因濠水得名。大业初年,改为钟离郡。唐朝武德、乾元年间,复改濠州,辖境相当今安徽省蚌埠、定远、凤阳、明光等市县地。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临濠府,二十八年复为濠州,属安丰路。元末郭子兴、朱元璋起义于此。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升为临濠府。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安徽的州 Category:滁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蚌埠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濠州 · 查看更多 »

濮州

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境。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鄄城县(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下领五县:鄄城县、濮阳县、范县、雷泽县、临濮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鄄城及河南省范县及濮阳市南部地。天宝初年,全国州改郡,改为濮阳郡。乾元初年,全国郡改州,复为濮州。 北宋时,属京东西路。崇宁时,户三万一千七百四十七,口五万二千六百八十一。贡绢。下领四县:鄄城县、雷泽县、临濮县、范县。元朝时,初隶东平路,后割大名路的馆陶县、朝城县,恩州的临清县,开州的观城县来属。至元五年,析隶省部。户一万七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四千二百九十三。下领六县:鄄城县、朝城县、馆陶县、临清县、观城县、范县。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以州治鄄城县省入,属东昌府。故城在东,景泰二年(1451年)移治王村(今河南范县西南濮城镇)下领三县:范县、观城县、朝城县。其间辖境屡有伸缩。清朝时,不辖县。雍正七年(1730年),濮州升为濮州直隶州,领范县、观城县、朝城县,属济东泰武临道。十三年(1735年),濮州直隶州降为散州,属曹州府,考语:繁,疲,难。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1913年改为濮县。.

新!!: 武德和濮州 · 查看更多 »

濮阳市

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市境西接安阳市,西南毗新乡市,东南隔黄河与山东省菏泽、济宁、泰安三市相望,东北与山东省聊城市相连,北与河北省邯郸市接壤。地处冀鲁豫三省结合部,黄河北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金堤河、马颊河、卫河等流经境内。总面积4,271平方公里,人口361万。濮阳是中原地区的主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区,位于鲁豫交界的中原油田总部驻濮阳市。.

新!!: 武德和濮阳市 · 查看更多 »

濉溪县

濉溪县,位于中国安徽省北部,是淮北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东临宿县,南接蒙城县、怀远县,西连涡阳县和河南省的永城市,北靠淮北市郊区和萧县。东北经淮北市至徐州市63公里,南自经蚌埠市至南京市250公里。.

新!!: 武德和濉溪县 · 查看更多 »

朐山县

朐山县,中国古县名。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朐县置,治所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南海州镇,为朐山郡治。隋朝开皇三年(583年)为海州治,大业三年(607年)为东海郡治。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海州治。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为西海州治。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为海州路治,同年为海宁府治,次年为海宁州治。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又为海州治,省入州。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宋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江苏古代县份 Category:连云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7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朐山县 · 查看更多 »

朝鮮道教

朝鮮道教是指道教在朝鮮半島的發展狀況。自道教於7世紀的朝鮮三國時代從中國唐朝傳入後,道教思想成為朝鮮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影響朝鮮民族文化各方面,後來又與儒家、佛教思想互相影響。 道教從中國傳入朝鮮以前,朝鮮就存在神仙思想、山嶽信仰、靈星信仰、地方習俗性民間信仰、咒術、天文、占星術、讖緯預言術等,認為這些宗教文化形態與中國的道教具有同一性或類似性;朝鮮不存在像中國道教那樣的完整的道教形態;不可把朝鮮文化中道教文化要素當作一種外來文化看待,強調要從主體性的立場上研究朝鮮文化中的道教性質。.

新!!: 武德和朝鮮道教 · 查看更多 »

朝阳县

朝阳县是辽宁省朝阳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武德和朝阳县 · 查看更多 »

朝邑縣

朝邑縣,陝西省旧县名。 禹貢冀州之地。殷時為芮國,有大荔戎。周春秋時為蒲關。秦厲共公伐大荔,取王城,築高壘以臨晉國,名臨晉。戰國時魏文侯重城於此,亦名臨晉。漢為臨晉縣,屬左馮翊。新莽更名監晉縣。東漢復為臨晉,屬左馮翊。晉因之,屬馮翊郡。南北朝後魏分置南五泉縣,屬澄城郡。西魏改為朝邑縣,以據朝坂,故名。隋因之,屬馮翊郡。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析置河濱縣,貞觀二年(628年)省。乾元三年(760年),改河西縣,隸河中府。大曆三年(768年),復名朝邑縣,還隸同州。五代、宋、金、元、明俱為朝邑縣,隸西安府同州。清代屬陝西同州府。 1949年后属渭南专区,1596年起为省辖县,1958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朝邑县并入大荔县。.

新!!: 武德和朝邑縣 · 查看更多 »

木塔寺 (西安)

木塔寺又称庄严寺,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寺庙,位于西安市雁塔区丈八沟乡木塔寨村北。木塔寺始建于隋朝,后经历史战火,多次损毁复建。1955年,寺中僧人被并入大兴善寺,建筑遗存由西安市园林局木塔寺苗圃代管。今在其遗址上建有木塔寺遗址公园。 木塔寺前身是隋仁寿三年(603年),隋文帝为独孤皇后所建的禅定寺。隋文帝曾下令将豫章王杨暕获得的佛牙安奉于此寺中。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称庄严寺,又因寺内有木塔,俗称木塔寺。会昌年间(841年—846年),唐武宗灭佛。长安城中仅存四座佛寺,庄严寺就是其中之一。.

新!!: 武德和木塔寺 (西安) · 查看更多 »

振州

振州,中国唐朝设置的州。 武德五年(622年)以临振郡改置,治所在宁远县(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辖境相当今海南省三亚市和保亭、乐东二县部分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延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振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又改名崖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海南的州 Category:三亚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Category:乐东黎族自治县.

新!!: 武德和振州 · 查看更多 »

朱叔裕

朱府千歲,諱名叔裕,浙江省嘉興人,俗稱朱千歲、朱府千歲、朱王爺、朱府王爺、朱府四王,生於隋唐之際。 唐高祖建國時,曾奉命鎮守土門,攻退前來侵犯的胡人。武德五年(622年),領兵平定廣州,授封綿州刺史、大理寺卿,又官拜「吏部天官」,何時昇化已無史料可查。 昇化後,玉皇大帝敕封祂為「代天巡狩」,朱府千歲的聖誕是在八月十五日。.

新!!: 武德和朱叔裕 · 查看更多 »

會稽郡

會稽郡,中國古郡名。秦置,郡治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城區),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越國故地。漢初曾為韓信楚國、劉賈荊國、劉濞吳國領地。七國之亂後復置會稽郡。西漢末年,會稽郡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江蘇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地區,是當時轄境最為廣闊的一郡。隸屬于揚州刺史部。東漢中期,分會稽郡浙江以北諸縣置吳郡。會稽郡治所移至山陰縣(在今浙江紹興城區),領十五縣。三國吳時分會稽郡置臨海郡(今浙江東南部)、建安郡(今福建)、東陽郡(今浙江衢州、金華一帶)。西晉至南朝末年,會稽郡僅轄今紹興、寧波一帶。隋文帝滅陳,廢會稽郡,置吳州。隋煬帝改吳州為越州,後又改為會稽郡。唐初置越州,玄宗改越州為會稽郡,肅宗時復為越州。.

新!!: 武德和會稽郡 · 查看更多 »

朗宁县

朗宁县,中国古县名。唐代屬嶺南道南晉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析宣化縣置,屬南晉州,貞觀八年(634年)南晉州更名邕州。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西北右江东岸那龙镇。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入宣化县。.

新!!: 武德和朗宁县 · 查看更多 »

朗平县 (唐朝)

朗平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北。属白州。贞观十二年(638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玉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博白县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朗平县 (唐朝) · 查看更多 »

朗池县

朗池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所在今四川省营山县北。属果州。贞元元年(785年)移治今营山县。宝历元年(825年)废。开成二年(837年)复置。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名营山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四川古代县份 Category:南充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营山县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0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朗池县 · 查看更多 »

朔州 (北齐)

朔州,又名北朔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齐天保六年(555年)置,治所在新城县(今山西省朔州市东北)。八年徙治马邑城,另置招远县(隋朝改善阳县,唐朝改鄯阳县,今朔州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朔州市一带。隋朝大业初年,改为代郡,寻改为马邑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朔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马邑郡。乾元初年,仍改为朔州。五代后晋天福初年,其地属契丹。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宋将杨业为辽朝所败,遇伏被俘于此。辽朝时,朔州属西京道。统武州及三县:鄯阳县、宁远县、马邑县。 明朝初年,以州治都阳县省入。清朝时,不辖县,1912年改为朔县。.

新!!: 武德和朔州 (北齐) · 查看更多 »

望都县

望都县处于北纬38°30'46"至38°48'30" 东经115°01'116"至115°18'13"之间,在中国河北省中部偏西、唐河流域,是保定市下辖的一个县,平均海拔41米,年均日照2677.88小时,年均气温为11.8℃,年际间气温差异不大。年均地面温度为19.6℃;年均降水量为508.9毫米。望都位于保定和石家庄之间,京广铁路、107国道、G4高速公路纵贯全县南北。 县政府驻望都镇中华街80号。.

新!!: 武德和望都县 · 查看更多 »

戊寅元曆

《戊寅元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唐朝初年傅仁均、崔善为編纂,屬於陰陽曆。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施行,略称戊寅曆。以武德九年(626年,丙戌年)的16万4348年前戊寅年(公元前163723年)为上元積年。 在每676年设置249閏月,1太陽年.

新!!: 武德和戊寅元曆 · 查看更多 »

戎州

戎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大同十年(544年)置戎州,治僰道县(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北周改名外江县,隋朝复故名,并移治今宜宾市)。隋炀帝大业初改为犍为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戎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宜宾、南溪、屏山等市县地。贞观四年(630年)置都督府。天宝时曾一改名南溪郡。天宝以后,今金沙江以南所属羁縻州县地入南诏。是巴蜀通往云贵的门户,是唐朝和南诏交通的枢纽。 唐代州治屡迁,武德治南溪县(今四川宜宾市东李庄镇),贞观复治僰道县,长庆又治南溪县,贞元再治僰道县。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改为叙州。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宜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4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1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戎州 · 查看更多 »

成州 (西魏)

成州,中国古代的州。 西魏废帝(553年)以南秦州改名,治所在洛谷城(今甘肃省西和县南洛谷)。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礼县、西和等县地。隋朝时,移治上禄县(今礼县南)。大业三年(607年)改汉阳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改成州。唐初属陇右道。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礼县、西和、成县等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同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成州。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贞元五年(789年)置行成州于同谷县西界泥公山。咸通十三年(872年)复置州。后定治同谷县(今甘肃省成县)。 五代梁开平初改为汶州。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复旧名。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为同庆府。北宋属秦凤路,南宋属利州路。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成县。元复降同庆府为成州,并省同谷县入州。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降为成县。 Category:西魏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陇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5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成州 (西魏) · 查看更多 »

戴州

戴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时置,治所在成武县(今山东省成武县)。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又以成武县及宋州的单父县、楚丘县复置,并置高乡、凿城二县,寻省高乡、凿城入单父。贞观十七年(643年),废戴州,成武县归属曹州。.

新!!: 武德和戴州 · 查看更多 »

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戶部的最高長官,相當於今日的財政部長,雅称“司徒”、“司農”、「民曹」、「地官」。.

新!!: 武德和戶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戶部員外郎

户部员外郎,户部的属官。.

新!!: 武德和戶部員外郎 · 查看更多 »

戶部郎中

戶部郎中,戶部的属官。.

新!!: 武德和戶部郎中 · 查看更多 »

户部司

户部司,户部官署名称,为户部四司之一。 西魏始置民部司,隋朝设侍郎、员外郎各一员。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民部郎、民部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正副官员改为民部郎中、民部员外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为唐太宗李世民避讳,改民部司为户部司,户部郎中从五品上,户部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全国户口籍帐、土田、赋役、蠲复、婚姻的政令。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元司,正副官员改为司元大夫、司元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户部司的旧名。光宅元年(684年)改为地官司,正副官员改为地官郎中、地官员外郎。神龙元年(705年),恢复户部司的旧名。唐朝中期以后,职权渐渐被诸使所夺。宋朝作为直属户部的郎中、员外郎,不设户部司。.

新!!: 武德和户部司 · 查看更多 »

房州

房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湖北省境。 南北朝时,为新城郡地。西魏时,改为光迁国,县为光迁县。北周时,废光迁国,改名迁州。隋朝大业初年,改为房州,不久改为房陵郡,而光迁县不改。户七千一百六,下辖四县:光迁县、永清县、竹山县、上庸县。唐朝武德初年,仍称迁州。贞观十年(636年),改置房州,又改县为房陵县。户万四千四百二十二,口七万一千七百八。下辖四县:房陵县、永清县、竹山县、上庸县。天宝初年,亦曰房陵郡。乾元初年,复曰房州。五代沿袭。 宋朝仍为房州,別稱房陵郡。元朝时,属襄阳路。至正二年(1342年),省房陵县入州。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改州为县,属襄阳府。.

新!!: 武德和房州 · 查看更多 »

房玄龄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以字行,其神道碑则作名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人,房彦謙之子。唐朝初年名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新!!: 武德和房玄龄 · 查看更多 »

明州 (开元)

明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采访使齐浣奏以越州的鄮县置,以境有四明山为名。土贡:吴绫、交梭绫、海味、署预、附子。户四万二千二百七,口二十万七千三十二。下辖四县:鄮县、奉化县、慈溪县、象山县。天宝元年(742年),改称余姚郡。乾元元年(758年),改为明州。 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为庆元府,属于两浙东路。.

新!!: 武德和明州 (开元) · 查看更多 »

明阳郡

明阳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七年(611年),设立明阳郡,治所在明阳县(今贵州省德江县西),下辖七县:明阳县、绥阳县(今凤冈县)、都上县、宁夷县、高富县、义泉县(今湄潭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恢复州制,改明阳郡为夷州,包括今贵州省凤冈县、湄潭县、绥阳县、石阡县、江口县。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贵州的郡 Category:遵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铜仁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明阳郡 · 查看更多 »

明政 (李子通)

明政(619年九月-621年十一月):唐朝初期領袖,吳政權李子通的年号,歷時2年餘。 又《隋书》作615年十月建元明政。.

新!!: 武德和明政 (李子通) · 查看更多 »

春州 (唐朝)

春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以高凉郡之阳春置春州,州治阳春县(在今广东省阳春市区),领阳春县、流南县。武德五年(622年)恢复西城县,属春州。春州属岭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春州称南陵郡,析阳春县置罗水县。乾元元年(758年),春州复名。五代十国南汉,春州领阳春、罗水、流南三县。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撤销春州,阳春、罗水、流南三县改属恩州。第二年,以阳春县、铜陵县复置春州。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撤销春州,阳春县改称新春县,归属新州。天禧四年(1020年),新春县复称阳春县,阳春、铜陵二县复置春州。熙宁六年(1073年)废春州,把铜陵县并入阳春县,阳春县属南恩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广东的州 Category:阳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07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春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昭通市

昭通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市境南界曲靖市和贵州省毕节市,东接四川省泸州市,北邻四川省宜宾市,西临四川省凉山州。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乌蒙山西段。金沙江为西、北两面与四川省的界河,主要河流还有牛栏江、横江、洛泽河、白水江等,坡度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人口543万。昭通是全省矿产资源重要产地,其中以煤和硫黄的储量最丰。.

新!!: 武德和昭通市 · 查看更多 »

昭文館

昭文館或弘文館,中國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

新!!: 武德和昭文館 · 查看更多 »

昌平区

昌平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的一个市辖区,属于北京四个城市功能区当中的城市发展新区之一(其中山区部分按照生态涵养区总体要求进行建设)。被誉为“密尔王室,股胧重地”,有“京师之枕”的美称。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将昌平区定位为: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城乡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区人大常委会、北京市人大代表昌平联络处位于城北街道政府街21号,中共区党委、区人民政府、中共区纪委、区监察委员会、区政协委员会、共青团区委位于城北街道政府街19号,区人民法院位于城北街道西环路62号,区人民检察院位于城北街道政府街9号。 现任中共区第五届党委书记侯君舒,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光彤,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王合生,区监察委员会主任徐萍(女),区第五届政协委员会主席张晓兰(女),区人民法院院长薛春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马天博,共青团区第四届团委书记王旸(女)。 截至2018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共有227名代表,其中33人为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截至2017年底,昌平区共下辖5个街道、5个地区办事处、10个镇和1个“以企代政”的镇级单位,常住总人口206.3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05.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51.1%;人口总数位列全市第四,在除中心城区外的十个市辖区中位列第一,也是全市唯一出现“人口倒挂”(外来常住人口多于本地常住人口)问题的市辖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9.3亿元人民币,位列全市第八(大兴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开统计);。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3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3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39元)。 截至2016年底,全区人口密度为1496人/平方千米。.

新!!: 武德和昌平区 · 查看更多 »

昌達

昌達(615年十二月-619年閏二月):隋朝末期唐朝初期楚政權領袖朱粲的年号,歷時3年餘。 《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则记载618年建元。.

新!!: 武德和昌達 · 查看更多 »

昆阳街道

昆阳街道是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为晋宁县人民政府驻地。.

新!!: 武德和昆阳街道 · 查看更多 »

昆明市

昆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省会,是云南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中国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昆明素以“春城”著称,因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滇池,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众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武德和昆明市 · 查看更多 »

济阳县 (西汉)

济阳县,中国古县名。 战国魏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属陈留郡。东汉光武帝出生于此。北魏属阳夏郡,隋属曹州、济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杞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入冤句县。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曹魏县份 Category:西晋县份 Category:五胡十六国县份 Category:北魏县份 Category:东魏县份 Category:北齐县份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河南古代县份 Category:开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兰考县.

新!!: 武德和济阳县 (西汉) · 查看更多 »

浍州 (唐朝)

浍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元年(618年)以翼城郡改置,治所在翼城县(今属山西省),辖境当在今翼城县一带。次年改名北浍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山西的州 Category:临汾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浍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浦州

浦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八年(626年)改南浦州置,治所在南浦县(今重庆市万州区)。辖境相当今重庆市万州、梁平等区县地。贞观八年(634年)改万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重庆的州 Category:62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浦州 · 查看更多 »

浮梁县

浮梁县是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的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2867平方公里,2010年常住人口为303563人。.

新!!: 武德和浮梁县 · 查看更多 »

海宁市

海宁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南濒钱塘江,为嘉兴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下辖4个街道,8个镇。海宁市经济发达,为全国最具实力的县市之一,2016年GDP总量744.09亿元,其综合竞争能力2010年位居浙江省县(市)的第十一位,全国百强县(市)的第四十五位。全市辖域面积为731.03平方公里,2009年末户籍总人口655,049人。.

新!!: 武德和海宁市 · 查看更多 »

海州 (东魏)

海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青、冀二州置。治所在龙沮城(今江苏省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北齐移治朐县(北周改朐山,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朝大业初改为东海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海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连云港、东海、沭阳、赣榆、灌云、灌南等市县及新沂、滨海部分地区。元朝初升为海州路,后改为海宁府和海宁州。明朝初年,复为海州,并省朐山县入州,辖境渐小。清朝雍正初升为海州直隶州,辖境复唐宋之旧。1912年改本州为东海县。 Category:东魏的州 Category:北齐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江苏的州 Category:连云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宿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徐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盐城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海州 (东魏) · 查看更多 »

海平县 (南梁)

海平县,中国古县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西南。属宁海郡。隋朝时属玉州,大业初废入海安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属玉山州,后属钦州。贞观十二年(638年)废入安海县。 Category:南梁县份 Category:南陈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广西古代县份 Category:防城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东兴市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3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海平县 (南梁) · 查看更多 »

海陵县 (古代)

海陵县,中国古代的县,在今江苏省境。 西汉元狩六年(前117年),置临淮郡,即有此县。新朝时,曰亭间县。在今江苏省泰州市。以其地高阜而又傍海得名,属临淮郡。三国时废。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南北朝时曾为海陵郡治所。隋朝开皇初年,海陵郡废,属南衮州。又并入建陵县,后析置江浦县,大业初年省入。终属江都郡。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属扬州。武德三年(620年),改名吴陵县,归于吴州,七年(624年)复为海陵县。景龙二年(708年),分置海安县。开元十年(722年),海安县再度并入海陵县。五代南唐时设立泰州,海陵县为泰州州治。明朝洪武初年,废入泰州。.

新!!: 武德和海陵县 (古代) · 查看更多 »

浔阳县

浔阳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湓城县置,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以在浔水之阳得名。为江州治,天宝、至德间为浔阳郡治。五代南唐改名德化县。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江西古代县份 Category:九江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浔阳县 · 查看更多 »

浇河郡

浇河郡,十六国时设置的郡。.

新!!: 武德和浇河郡 · 查看更多 »

浙江历史

今天浙江省的范围定型于明朝初期,且700年改变甚小。此前的历史有些历史时期涉及太湖地区北部和东部,如宋朝浙西路的苏州、松江、湖州府和嘉兴府地划予南直隶;后因为浙江实在太小,1381年,湖州府、嘉兴府地划予,从此太湖流域分属两地,而浙江省范围于此后700年间未有太大改变。而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等地区划入南京范围后,经历江南省,江苏省与浙北一直分属不同的政区。 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初期不含太湖地区的湖州府、嘉兴府)在范围上大体即为今天的浙江省范围。.

新!!: 武德和浙江历史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新!!: 武德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新城县 (北魏)

新城县,中国古县名。位于今河南省内乡县和邓州市结合部一带。 西汉时属冠军县地。北魏太和(477年—499年)中,割冠军县置新城县,属南阳郡。西魏改称临湍县。隋朝复为新城县,属邓州。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县移治虎遥城(今邓州市罗庄镇南古村),置郦州。八年,州废,属邓州。贞观三年(629年),还治故临湍聚,南去虎遥城十里。天宝初,复改曰临湍县。五代后汉改曰临濑县。北宋建隆初年,省入穰县 。.

新!!: 武德和新城县 (北魏) · 查看更多 »

新城郡 (隋朝)

新城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初年,改梓州为新城郡,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三台、盐亭、射洪等县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梓州。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绵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遂宁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新城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新安郡 (隋朝)

新安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歙州置,治所在休宁县(今安徽省休宁县东万安),后移治歙县(今属安徽省)。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祁门县及江西省婺源县等地。唐朝武德初年,改为歙州。天宝时复置,乾元元年(758年)又改歙州。后世因以新安为歙州、徽州所辖地的别称。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安徽的郡 Category:江西的郡 Category:黄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上饶行政区划史.

新!!: 武德和新安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新州 (南梁)

新州,中国南北朝时南梁设置的州。 南梁梁武帝置新州,治所在新兴县(今属广东省)。隋朝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新州。辖境相当今广东省新兴县及云浮市东南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新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新州。宋朝时,属广南东路。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为新州路,至元十九年复为新州。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司。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省入肇庆府。.

新!!: 武德和新州 (南梁) · 查看更多 »

新州 (唐朝)

新州,中国唐朝设置的州。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以鄧州新野縣置新州。以新野縣首字命名。治所在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隸屬於邓州总管府。武德四年(621年)廢除新州,新野縣歸入鄧州。.

新!!: 武德和新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新市縣 (河北)

新市縣,中国古代县名,治所在今河北省正定县新城铺镇。 春秋时为鲜虞国的中心区域,西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设侯国,武帝元光四年(前131年)国除为县。后齐废。隋朝在原新市县地设置新乐县。唐朝初期复县。后又于武德五年(622年)再度废除。.

新!!: 武德和新市縣 (河北) · 查看更多 »

新平郡

新平郡,中國古代郡名。東漢興平元年(194年),分安定郡鶉觚縣、右扶風的漆縣置(《後漢書·郡國志五》),郡治漆縣,曹魏、西晉時沿習。東晉時為前秦所據,後為姚萇所取。 隋朝末期以北地郡之新平縣置新平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為豳州,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改為邠州,後一度改稱新平郡。治新平(今陝西省彬縣)。轄新平、三水、永壽、宜祿4縣。轄域約為今日陝西彬縣、長武、旬邑、永壽等地。 Category:东汉的郡 Category:曹魏的郡 Category:晋朝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陕西的郡 Category:19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新平郡 · 查看更多 »

新建区

新建区是中国江西省南昌市西部所辖的一个区,位于赣江下游西岸、鄱阳湖南面。 总面积为2337.84平方千米,2003年人口为66.5万。邓小平文革落魄时曾被流放于此,小平小道就位于新建区内。.

新!!: 武德和新建区 · 查看更多 »

新会区

新會(新會(會城)話:,汉语拼音:Xīnhùi),簡稱新或會,古稱冈州,因盛產蒲葵而别稱葵乡,位於珠江三角洲西部西江、潭江下游匯合處,名稱來自新會郡,現為中國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市轄區,下轄1街道10鎭,全區總人口为86萬,市区人口38萬。當地居民以漢族的四邑族群為主,母語為粤語四邑片新会話。新会建置於东晋末年,迄今近一千六百年,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長期作為四邑地区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從明代起新会的文化教育就非常發達,是中國產生進士、举人和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在近現代史上,新会位列广东最迟開放通商的两個城市之一。這裡的習俗、文化、傳統藝術、建築形式都独具風格,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徵。這裡是梁启超、陳献章、陳垣、劉德華等名人的故鄉,同時又作為岭南学派和岭南琴派的發源地,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新会還是70萬海外華人的祖籍地,為广东一大僑鄉。 新会市史志办公室,1999.3.

新!!: 武德和新会区 · 查看更多 »

新会行政区划

位于中国广东省江门市南部的新会區行政區劃以新會區現今行政區劃為主,也包括自新會成立後至今的行政區劃歷史。現時十一個分镇的安排,均源於1955年各区区公所的成立,而现今的行政区划最後修訂於2005年。.

新!!: 武德和新会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新会歷任行政长官列表

下表列出歷任新会太守、刺史、县尹、知县、县长、市長、区长、县委书记、市委书记、区委书记:.

新!!: 武德和新会歷任行政长官列表 · 查看更多 »

新兴县

新兴县在中國廣東省中部偏西,是雲浮市下辖的一个縣,鄰近罗定市。 新興縣內有龍山,龙山上建有国恩寺。是禪宗六祖惠能法師的家鄉。 新兴县东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肇慶市高要、佛山市高明、鹤山、开平、恩平等市,西北與雲浮市云安区接壤,西南邻阳春市。 辖14个镇、196个村(居)委会、1113个自然村;有华侨、港澳台同胞15万多人。鎮政府設於新城鎮。.

新!!: 武德和新兴县 · 查看更多 »

新兴郡 (建安)

新兴郡,中国古代的郡。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置,治所在九原县(今山西省忻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五台山以南,滹沱河、云中山以东,南至忻州市、盂县等地。西晋后辖境渐小。元康中改为晋昌郡,寻复旧。北魏永安中改为永安郡,治所在定襄县(今属山西省)。北齐废。 隋朝开皇初年、义宁中又分楼烦郡秀荣县置新兴郡,领秀容一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置为忻州。.

新!!: 武德和新兴郡 (建安) · 查看更多 »

新繁县

新繁縣,中国旧县名,在今四川省境。 新繁县的前身为蜀郡所辖的繁县,县治在今彭州市濛阳镇。 劉禪時繁縣加「新」字置,或謂北周改繁縣置,或謂前蜀改,治今四川省新都縣西北新繁鎮。隋朝開皇三年(583),廢入成都縣。 唐朝武德三年(620)復置,次畿。宋代仍屬成都府。元代屬成都路,為下縣。 明朝洪武十年(1377)五月,新繁县又省入成都縣。十三年(1380)十一月又復置。清仍屬成都府,康熙元年(1662年),省彭縣入新繁縣。雍正六年,復設彭縣。.

新!!: 武德和新繁县 · 查看更多 »

新豐縣 (消歧義)

新豐縣可以指:.

新!!: 武德和新豐縣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新會歷史

新会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222年,孫權在今司前鎮河村附近為治所设平夷縣,新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从南朝的馮業南渡新会到宋末的罗贵南迁,新会在中原汉人历次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新会”之名始于東晉元熙二年(420年)。而新会的古称“冈州”就来源于唐代新会县为冈州州治所在。1279年南宋灭亡前夕,新会成为南宋最后的行都所在地。到了明代,新会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黄金时期,位列广东三大城市之一。清末,新会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随着1904年江门开埠,以及之后新宁铁路通车,新会成为四邑交通枢纽。1939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时期,新会饱受战火摧残。1949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新会城。改革开放以后,新会经济发展迅速。.

新!!: 武德和新會歷史 · 查看更多 »

新明县 (唐朝)

新明縣,唐代設置的縣。 武德二年(619年),分石鏡縣置。北宋開寶二年(969年),自合州改屬寧西軍。六年,移治單溪鎮。南宋寧宗開禧三年(1207年),知廣安軍閻伯黼奏准將原新明縣的和溪鎮升為和溪縣。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和溪縣與新明縣一起並入岳池縣。.

新!!: 武德和新明县 (唐朝) · 查看更多 »

文城郡 (隋朝)

文城郡,中国隋朝时设置的郡。 隋朝为耿州改为汾州。大业三年(607年),实行郡制,改汾州为文城郡,户二万二千三百。治所在吉昌县(今山西省吉县),下辖四县:吉昌县、文城县、伍城县、昌宁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实行州制,改文城郡为南汾州,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南汾州为慈州。.

新!!: 武德和文城郡 (隋朝) · 查看更多 »

文登县 (北齐)

文登县,中国古旧县名。 北齐前,为牟平县、观阳县地。天统四年(568年),境内设文登县。此时县境面积最大,烟台市福山区以东均属文登县,现威海市尽属之。后辖区面积逐步缩小。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登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登州,属莱州。武周如意元年(692年),复置登州,隶之。天宝时改属东牟郡。明朝初年,属莱州府,后属登州府。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以县东部置荣成县。 民国时属山东省。1941年12月,中共政权以文登县西部和牟平县东部置文西县(1945年改为昆嵛县)。1949年后,属东海专区(1950年改文登专区)。1956年,文登县和昆嵛县合并,文登专区并入莱阳专区(1958年改为烟台专区)。1967年,属烟台地区。1983年,属烟台市。1987年,属威海市。1988年,改为县级市。2014年,改文登市为文登区。.

新!!: 武德和文登县 (北齐) · 查看更多 »

文水县

文水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缘,是吕梁市下辖的一个县,因境内有文峪河而得名,是唐武则天的故乡,因其古县城形似凤凰,故又名凤城。.

新!!: 武德和文水县 · 查看更多 »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藏文: 或 ;),在吐蕃被称为汉女氏(,或音译为“甲木薩”、“甲木薩漢公主”),唐朝和亲公主,吐蕃赞普松贊干布的赞蒙。本是唐室远支宗室女,於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江夏王李道宗奉敕送其入藏。.

新!!: 武德和文成公主 · 查看更多 »

斛斯政则

斛斯政则(),字公宪,京兆鄠县(今陕西省鄠县)人。他精于马政,一直为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等几代帝王养马、训马。官至左、右监门卫大将军,封清河县开国子,谥号恭公,陪葬在唐太宗昭陵。.

新!!: 武德和斛斯政则 · 查看更多 »

无为县

无为县是中國安徽省芜湖市下辖的一个县。全县总面积2413平方公里,人口130.8万,辖全县辖20个镇:无城镇、石涧镇、襄安镇、陡沟镇、姚沟镇、严桥镇、开城镇、蜀山镇、牛埠镇、刘渡镇、泥汊镇、高沟镇、福渡镇、泉塘镇、红庙镇、赫店镇、鹤毛镇、十里墩镇、昆山镇、洪巷镇。.

新!!: 武德和无为县 · 查看更多 »

既阳县

既阳县,中国古县名。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分无锡、毗陵二县置,治所在今江苏省江阴市东。属毗陵郡。南朝宋改名暨阳县。属晋陵郡。隋朝时废。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复置,属常州。九年(626年),废入江阴县。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南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江苏古代县份 Category:无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江阴市 Category:28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既阳县 · 查看更多 »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新!!: 武德和旧唐书 · 查看更多 »

政事堂

政事堂,習稱都堂、政府、東府,中国歷史上的官署名,在唐朝、宋朝和中华民国袁世凯掌权时期设立。.

新!!: 武德和政事堂 · 查看更多 »

愛州

愛州,中國古代的州。 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置,治所在移风县(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市西北)。隋朝移治九真县(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市一带)。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九真郡。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复为爱州。调露后属安南都护府。領九真等七個縣。總章二年(669年),置福祿州,亦曰福祿郡,至德二載(757年)改為唐林郡,領柔遠等三個縣。 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省。五代南汉后地入交趾。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复有其地,属清化府。宣德二年(1427年)地入安南。.

新!!: 武德和愛州 · 查看更多 »

懷縣

怀县,古县名,今河南省武陟县境。周朝初期其地稱為怀邑,是周司寇苏忿生的食邑。.

新!!: 武德和懷縣 · 查看更多 »

敦煌郡

敦煌郡,一作燉煌郡,中國古郡名,西汉时始置郡。.

新!!: 武德和敦煌郡 · 查看更多 »

故城镇 (故城县)

故城镇在河北省故城县下辖的一个镇,在故城县东北部,南临京杭大运河,北靠邢德公路,人口3万,是故城县的旧县城。 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置东阳县,县治所设在此处。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东阳县改名漳南县,此处仍是县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漳南县城向西南移22华里,移至今山东省武城县漳南镇,此处始有“故城”之名。故城,漳南之“故城”也。元代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复于故城置县,名故城县,从那时起县治所一直在故城镇。1945年6月县城迁至郑家口镇。 Category:故城县 Category:衡水乡级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故城镇 (故城县) · 查看更多 »

教坊

教坊是由唐到清,管理宮庭中演出音樂舞蹈及戲劇的組織。由於教坊中的女藝人為舞優,也被稱作宮妓,是廣義的妓女中的一種,因此到宋元以後,民間的妓院,尤其是女樂演出的場所,有時亦被稱作教坊。.

新!!: 武德和教坊 · 查看更多 »

慈州 (唐朝)

慈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南北朝时东魏称南汾州,北周改为汾州,隋朝时,改为耿州,又为文城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为汾州。武德三年(620年),又改浩州(原隋朝西河郡)为汾州。武德五年(622年),改为南汾州。武德八年(625年)(《新唐书》作“贞观八年”(634年)),改为慈州。治所在吉昌县(五代唐改吉乡县,即今山西省吉县)。因境有慈乌戍,故名。户五千二百四十五,口二万二千六百五十一。天宝,户一万一千六百一十六,口六万二千四百八十六。下辖五县:吉昌县、文城县(屈邑县)、昌宁县、吕香县、仵城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乡宁、吉县等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文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慈州。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省。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辖境缩小,仅有今吉县地。金朝天德三年(1151年)改名为耿州。.

新!!: 武德和慈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慈溪市

慈溪市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北部,濒临杭州湾,为宁波市代管的一个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宁波第二大城市。慈溪市位于宁绍平原东北部,面积1,36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4.19万。.

新!!: 武德和慈溪市 · 查看更多 »

扬州 (古代)

扬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區域名稱,使用於公元589年以前的漫长时间里以及620年到626年,并不是指现在中国江苏省的扬州市。.

新!!: 武德和扬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扬州市

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徵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整体上来说扬州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全市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306平方公里,人口448.36万,其中市辖区人口242.34万人。2014年,扬州GDP达3697.9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8万元,达82660元,在苏中苏北8市中率先超过省平均标准。同时,扬州也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及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新!!: 武德和扬州市 · 查看更多 »

扶州

扶州,南北朝到唐朝和元朝的州,在今九寨沟附近。 北周保定五年(565年),設置龙涸防(今四川省松潘县)。天和元年(566年),吐谷渾龙涸王莫昌内属北周,設置扶州。管理龙涸郡一郡,嘉城县、金崖县、交川县、江潭县四县。隋開皇七年(587年),废扶州,嘉城县、金崖县归邓州,交川县及江潭县归会州管辖。同年邓州改称扶州(治所在今四川省九寨沟县)。邓州原为北魏設置的寧州。西魏改为邓州。大業二年(606年),废芳州,轄地域归扶州。大業三年,郡制施行,改称同昌郡,下管轄7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在嘉城县设置松州,治所在嘉诚(今四川省松潘县)。广德年间被吐蕃占领。元朝在文州设置文扶州万户府,管理扶州。明朝废除,地属松潘卫。 F F F F.

新!!: 武德和扶州 · 查看更多 »

承恩寺 (北京)

承恩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20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新!!: 武德和承恩寺 (北京) · 查看更多 »

扇沙县

扇沙县,中国古县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今广东省遂溪县西北。属合浦郡。隋初属越州,后又属合浦郡。唐朝武德初年废。 Category:南梁县份 Category:南陈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广东古代县份 Category:湛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遂溪县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1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扇沙县 · 查看更多 »

曲州

曲州,唐朝时设置的羁縻州。 武德八年(625年)改恭州置,治所在朱提县(今云南省昭通市)。属戎州都督府。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一带。天宝中地入南诏,徙置于今四川省宜宾县安边镇西南。唐末废。 Category:唐朝羁縻州 Category:云南的州 Category:昭通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曲州 · 查看更多 »

曲阿縣

曲阿县,中国古县名。 秦朝时置云阳县,不久改曲阿县。西汉时属會稽郡,王莽时曰风美。东汉时,拆会稽郡钱塘江以西地置吴郡,曲阿县隶之。三国东吴嘉禾三年(234年),改为云阳县。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名曲阿县。同年,以曲阿县的延陵乡置延陵县。隋末民变时,乡人在曲阿县辖境内自立金山县。隋亡后金山县更名为金坛县。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以曲阿县置云州。武德五年(622年),改为简州,以曲阳县南有简渎取名。武德八年简州废,属润州。天宝元年(742年)润州改为丹阳郡,同年曲阿县更名丹杨县。.

新!!: 武德和曲阿縣 · 查看更多 »

曹州

曹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新!!: 武德和曹州 · 查看更多 »

曹國 (昭武九姓)

曹國,粟特九姓胡所建的国家。故地位于今塔吉克斯坦北部的列宁纳巴德西南乌腊提尤别及其以西一带,都城建在忸密水之南。 本汉康居属地。南北朝时立国。隋唐时曹国为中亚昭武九姓国之一。隋炀帝时,曾遣使朝贡。其王为康国王族的分支,故而附属于康国。康国王令子乌建统领。 自六世纪后期即为西突厥汗国所统治,唐朝时分东、中、西曹。东曹亦作苏对沙那,又作率都沙那、苏都识匿、乌什鲁沙纳,地在飒秣建与俱战提之间,治汉时贰师城(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北乌腊提尤别);中曹又译作呵跋檀、伽不单、劫布呾那等,在西曹东,康国北,治迦底真城;西曹即隋时曹国,治瑟底痕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西北伊什特汉)。地在飒秣建西北,瑟底痕城东有越于底志。都城方三里,兵千余人。居民好音乐歌舞,善商贾。俗信祆教,民以农为主,兼营畜牧。城内有得悉神祠,内设金质祭器,上有“汉天子所赐”题款。 曹国地处费尔干纳盆地至阿姆河下游之间的交通要道上,故与东方的联系密切。隋朝时开始频遣使贡方物。唐高祖武德年间,东曹与康国同遣使入朝。历史上著名的康王乌勒伽即出自西曹。唐朝在东曹国设立贰师州。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册封其王哥逻仆罗为怀德王。大食军进驻飒秣建城,天宝十一载(752年),东曹王设阿忽与安国同上表,请击黑衣大食。.

新!!: 武德和曹國 (昭武九姓) · 查看更多 »

曹氏 (窦建德)

曹氏,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夏王窦建德的妻子。《隋唐演義》稱曹皇后。.

新!!: 武德和曹氏 (窦建德) · 查看更多 »

怀圣寺

怀圣寺又称光塔寺、怀圣光塔寺、龙凤寺、礼拜寺等,位于中国广州越秀区光塔路56号,始建于唐代,是中國现存最早的清真寺,甚至是世界最早的清真寺之一。怀圣寺光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武德和怀圣寺 · 查看更多 »

普安郡

普安郡,中国古代的郡。 西魏置,治所在普安县(今四川省剑阁县)。隋朝开皇初年,郡废,大业初年复置。辖境相当于今四川省剑阁、梓潼等县地。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为始州,后改剑州。天宝五载(746年),复改剑州为普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废。 Category:西魏的郡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唐朝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广元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绵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剑阁县 Category:梓潼县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75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普安郡 · 查看更多 »

普州

普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治所在安岳县(今县北。宋初移今治)。隋朝大业初废。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安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普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安岳、遂宁、乐至三县及重庆市潼南县部分地区。宋先后属梓州路及潼川府路。宝祐后废。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复置。九年(1376年)又废。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重庆的州 Category:资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遂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潼南区 Category:57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普州 · 查看更多 »

景州 (隋朝)

景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於長蘆置景州,領長蘆縣、景城縣等縣。大業二年(606年)正月,隋炀帝省並州、縣,景州逐廢。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又於長蘆置景州,領長蘆縣、平舒縣、魯坡縣、清池縣等,第二年,清池縣入東鹽州,貞觀二年(628年)廢。 贞元二年(786年)置,治所在弓高县(今河北省东光县西北)。又以東光縣、胡蘇縣來屬,長慶元年(821年)廢。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东光、阜城、景县、吴桥、宁津等县及山东省德州市。長慶二年(822年),唐穆宗又在弓高設置景州,領五縣:弓高縣、東光縣、臨津縣、南皮縣、景城縣,治均弓高。大和四年(827年)又廢,縣屬滄州。景福元年(892年),復於弓高置景州,管東光縣、安陵縣3縣。天佑五年(908年),州治移於東光,領弓高、東光、南皮、臨津等六縣。 五代,后梁移治东光县(今属河北省)。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废。改景州之名為定遠軍。北宋更定遠軍為永靜軍。金朝初年复置。大安年间,避金章宗完顏景諱,改为观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改景州,移治蓨县(今河北省景县)。属河間路,领蓚县、故城縣、阜城縣、东光縣、吴桥縣五县。 明朝洪武元年(1234年),河間路改為河間府,景州屬於河間府。清襲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原屬景州之吳橋縣、東光縣、故城縣直屬河間府,景州改為散州,直屬河間府。民國初期,廢州為縣,景州改為景縣。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沧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德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景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景德镇市

景德镇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与安徽省交界。全市总面积5256平方千米,2010年常住人口1,587,477人。 景德镇陶瓷非常有名,素有“瓷都”之称,是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景德镇也是中国重要的航空器生产基地,航空产品为直升飞机,尤以“直-8”系列直升机著名。 景德镇被官方授予多项荣誉称号,如:“文明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被媒体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景德镇1982年2月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武德和景德镇市 · 查看更多 »

景烈皇后

景烈皇后,梁氏,嫁给西魏的陇西郡公李虎,生下一子李昞,李昞后来被北周封为唐国公。武德元年(618年),李昞的儿子李渊建立唐朝,六月廿二,追谥祖父李虎为太祖景皇帝。咸亨五年(674年)八月十五,唐高宗追谥高祖母梁氏为景烈皇后。.

新!!: 武德和景烈皇后 · 查看更多 »

晴川閣

晴川閣位於武漢市漢陽區龜山東麓、洗馬長街的禹功磯上,北為漢水,東為長江,與黃鶴樓隔江相望。 晴川閣景區的整体建設從1984年開始復建,歷5年而完成,是武漢市著名的文物旅游景觀。整個晴川閣佔地約8000平方米,主要由晴川樓、禹稷行宮、鐵門關三大主體建築和其他附屬建築群組成。 1992年,禹稷行宮被湖北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後又獲選為湖北省十佳文博單位,并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AAA級景區。2013年被增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武德和晴川閣 · 查看更多 »

智州 (唐朝)

智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七年(624年),改舒州同安郡之高州为智州,属淮南道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废智州复望江县,属淮南道盛唐郡严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安徽的州 Category:安庆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望江县.

新!!: 武德和智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晉江龍山寺

晉江龍山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安海鎮,又稱安海龍山寺,因安海古稱泉安,又稱泉安龍山寺,是一座著名的觀音寺,主奉觀音菩薩,目前屬於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已有千年歷史。其中一幅“通身手眼”是为明朝书法家张瑞图所提,也有弘一法師等大師墨寶。.

新!!: 武德和晉江龍山寺 · 查看更多 »

晋城县 (唐朝)

晋城县,中国唐代古地名。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由丹川县析置,为建州治,六年,废建州,自高平移盖州治此。贞观元年,废盖州,自端氏移泽州治焉。后因之。 大业初年改泽州为长平郡。唐武德元年(618)复改泽州,天宝元年(742)改高平郡,乾元元年(758)改泽州,宋称泽州或高平郡,金改南泽州,天德三年复泽州,金元光二年于泽州境置忠昌军节度,元置泽州司侯司,县均属之。明洪武二年(1369)废入泽州,洪武九年属泽州直隶州,清雍正六年改置凤台县,升泽州直隶州为泽州府,凤台县属之。同时为历代郡、府,路,州,郡治所。故治在今山西晋城市城区与郊区。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金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山西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县份 Category:晋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8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晋城县 (唐朝) · 查看更多 »

晋城县 (西魏)

晋城县,中国古县名。 西魏时,以西国县改名,治所在今四川省南部县西北。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治所西移。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为晋安县。 Category:西魏县份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四川古代县份 Category:南充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南部县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2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晋城县 (西魏) · 查看更多 »

晋宁区

晋宁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市下属的一个市辖区,地处滇池南岸,北距省会昆明市市区60公里。东邻澄江县,南连玉溪市红塔区和江川区,西与安宁市、峨山县、易门县三市县接壤,北与昆明市西山区和呈贡区交界。总面积1230.86平方千米,人口28.2万。区人民政府驻昆阳街道。晋宁区是著名航海家郑和的故乡。.

新!!: 武德和晋宁区 · 查看更多 »

晋州 (北魏)

晋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建义元年(528年)以唐州改置,治所在白马城(今山西省临汾市)。北齐后废。北周置晋州总管府。隋朝开皇初年,总管府废。又置临汾郡,下隶七县:临汾县、襄陵县、冀氏县、杨县、霍邑县、汾西县、岳阳县(原称安泽县)。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临汾郡改名平阳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又以平阳郡改置晋州,治所在临汾县(今临汾市西南)。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平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又为晋州。五代移治今临汾市。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升为平阳府。 唐朝时,晋州的辖境约当今山西省临汾、霍州、汾西、洪洞、浮山、安泽等市县地。产矾。唐置矾官,宋有炼矾务。.

新!!: 武德和晋州 (北魏) · 查看更多 »

晋兴县 (东晋)

晋兴县,中国古县名。东晋大兴元年(318年)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昌江南岸。为晋兴郡治。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宣化县。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析宣化縣置,屬南晉州,貞觀八年(634年)南晉州更名邕州。開寶五年改晉興為樂昌縣。.

新!!: 武德和晋兴县 (东晋) · 查看更多 »

晋昌县 (唐朝)

晋昌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常乐县置,治所在今甘肃省瓜州县东南。为瓜州治。大历十一年(776年)地入吐蕃。大中时为张议潮所取。五代后属甘州回鹘、西夏,县遂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甘肃古代县份 Category:酒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瓜州县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新!!: 武德和晋昌县 (唐朝) · 查看更多 »

618年

没有描述。

新!!: 武德和618年 · 查看更多 »

619年

没有描述。

新!!: 武德和619年 · 查看更多 »

620年

没有描述。

新!!: 武德和620年 · 查看更多 »

621年

没有描述。

新!!: 武德和621年 · 查看更多 »

622年

没有描述。

新!!: 武德和622年 · 查看更多 »

623年

没有描述。

新!!: 武德和623年 · 查看更多 »

624年

没有描述。

新!!: 武德和624年 · 查看更多 »

625年

没有描述。

新!!: 武德和625年 · 查看更多 »

626年

没有描述。

新!!: 武德和626年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