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武定里

指数 武定里

武定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永康區西北部、安南區全部、北區北部及中西區北部。 武定里為西元1664年(鄭氏永曆十八年)東寧王朝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南邊為承天府、永康里,東邊為廣儲里、新化里、善化里,東北邊為開化里,北邊為尚未納入管轄地區,西邊為臺灣海峽。 武定里後來分拆為內武定里、外武定里。.

24 关系: 堡里鄉澚天興縣中洲寮廣儲里善化里唐王妃 (台灣)四坊二十四里鹽行天后宮黃良驥開化里 (堡里)董友鄭克𡒉鄭經鄭成功臺南市行政區劃臺南北極殿臺灣縣 (1684年-1887年)陳妃 (台灣)柴頭港溪永康里 (堡里)明鄭台灣建制明鄭台灣歷史年表明鄭時期行政區劃新化里 (堡里)

堡里鄉澚

堡、里、鄉、澚,是臺灣清治時期的基層行政區劃單位,其上一級為縣、廳、直隸州,而其下一級則為自然村等級的街、-庄-、社、鄉,面積從小至與今之鄉鎮市區差不多大小,到大至今之縣一半大小的都有。日治初期仍然沿用,1901年廢縣改置二十廳之際,改用支廳、區作為廳與街、--、社、鄉之間的行政區劃單位,但堡、里、鄉、澚仍普遍使用於地籍、戶籍、門牌號碼等場合,直到1920年廢廳、支廳改置州、郡之際始全面廢除。.

新!!: 武定里和堡里鄉澚 · 查看更多 »

天興縣

天興縣,臺灣明鄭時期時的兩個縣級行政區之一,鄭經統治時將縣改制為散州,臺灣為清朝統治後,原天興縣疆域被分成了臺灣府底下的諸羅縣與臺灣縣。另外臺南縣政府於1983年9月在其底下的佳里鎮佳里興(今佳里區佳里興)立有「古天興縣治紀念碑」,但天興縣治是否在佳里興仍有爭論。.

新!!: 武定里和天興縣 · 查看更多 »

中洲寮

中洲寮(亦作「中州寮」)為臺南市安南區的聚落,是「十六寮」之一,屬於廣義的和順地區。該聚落現在劃分成州北里與州南里,北面為與安定區之區界、東北有塭南里、東邊有東和里、南面有新順里與安順里、西邊有布袋--。 該聚落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居民祖先大多來自學甲中洲,雖然聚落位於安南區的東北角,但因為臺19線的經過,所以有良好的發展。.

新!!: 武定里和中洲寮 · 查看更多 »

廣儲里

廣儲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永康區東部及新化區中部。 廣儲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西邊為永康里,西北邊為武定里,北邊及東邊為新化里、感化里,南邊為新豐里、保大里、長興里。 廣儲里後來分拆為廣儲西里、廣儲東里。.

新!!: 武定里和廣儲里 · 查看更多 »

善化里

善化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善化區中部及東部、官田區東部、大內區西部及北部、玉井區北部、楠西區西部及六甲區東南部。 善化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南邊為新化里,西邊為武定里北岸地區,北邊為開化里,東邊為尚未納入管轄地區。 善化里後來分拆為善化里西堡、善化里東堡。.

新!!: 武定里和善化里 · 查看更多 »

唐王妃 (台灣)

王妃唐氏(鄭克塽,〈先王父墓誌〉:「母唐為明進士兵部尚書唐諱顯悅公孫女,生於壬午年十二月十二日未時、卒於丙午年七月二十四日丑時,享年二十有五。」),本名不詳,仙遊人,諡號潮文王妃,為曾任南明唐王的兵部尚書唐顯悅之孫女。唐妃是台灣鄭氏王朝文王鄭經的王妃,由於不得王寵、抑鬱而終,因此並未產下王子或王女;但因其生前貴為王妃,為鄭克臧及鄭克塽等諸位庶出王子尊為嫡母。夏琳,《閩海紀要》,卷之上:「唐氏為明兵部侍郎顯悅孫女,貞節有禮,不苟言笑;經惑於嬖妾,久不見答,抑鬱而卒。及經病革,乃追悔前非,遺命合葬。至是,謚文妃;克塽嫡母也。.

新!!: 武定里和唐王妃 (台灣) · 查看更多 »

四坊二十四里

四坊二十四里為南台灣於明鄭時期的行政區劃,此建置後來在清領時期被清廷沿用。.

新!!: 武定里和四坊二十四里 · 查看更多 »

鹽行天后宮

鹽行天后宮位於臺灣臺南市永康區,是主祀媽祖的廟宇。該廟原先位在洲仔尾,故原稱洲仔尾天后宮。 廟後擺設鄭其仁墓前的石馬與石望柱等文物,其中石馬與石望柱於2015年公告為古物。該石馬有著幻化成白馬精的傳說。.

新!!: 武定里和鹽行天后宮 · 查看更多 »

黃良驥

黃良驥(),台灣明鄭時期的軍事將領。1664年,隨鄭經來台,起初擔任土武鎮,後升任建威中鎮。1674年,從王鄭經西征閩南漳、泉、興化等地。1679年,戰敗返回東寧,並曾與鄭經宴樂圍射於洲仔尾。1680年,前往雞籠山守城。1683年,清水師提督施琅率領大軍進犯澎湖,並於澎湖海戰中擊敗了劉國軒,劉國軒敗逃東寧。鄭克塽聞訊後,召集文武大臣商討應對之策。黃良驥進諫攻取呂宋再戰,得到了中書舍人鄭得瀟、提督中鎮洪邦柱等人的贊同,國舅馮錫範亦啟奏克塽接納此計。然而,卻在劉國軒的強力阻止下作罷,降清,黃良驥亦西渡大清國。.

新!!: 武定里和黃良驥 · 查看更多 »

開化里 (堡里)

開化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佳里區東北部、麻豆區、官田區西南部、下營區東南部、官田區西部及六甲區中西部。 開化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南邊為善化里,西南邊為武定里北岸地區,北邊及東邊為尚未納入管轄地區。 開化里後來分拆為佳里興堡、蔴荳堡、茅港尾東堡、赤山堡。.

新!!: 武定里和開化里 (堡里) · 查看更多 »

董友

王妃董氏(),本名董友(Táng Iú,又作董酉),通稱董友姑、董酉姑,晉江人,諡號潮武王妃。董妃是鄭成功的王妃、鄭經的生母,是少數歷經過鄭氏王朝鄭成功、鄭經、鄭克塽三代統治的嬪妃。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稱之為大娘(Tanniah;Ta-niâ)。.

新!!: 武定里和董友 · 查看更多 »

鄭克𡒉

鄭克(;),是臺灣明鄭時期延平王鄭經之長子,幼名欽,人稱欽舍,其母陳昭娘為鄭經妾,原為鄭經幼弟之乳母,與鄭經私通,後懷孕並成為其妾室。由於唐王妃死前並沒有為鄭經產下後嗣,鄭克𡒉因而成為元子。永历三十三年(1679年),被冊立為世子,並兼任監國(Camcock《臺灣鄭氏與英國的通商關係史》,賴永祥,臺灣文獻;閩南語:Kàm-kok)。永曆三十五年正月廿八(1681年3月17日),鄭經病逝後不及三日,馮錫範借口监国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子,拥立自己的女婿郑克塽为延平王,聯合刘国轩發動東寧之變,殺害克𡒉《彰化縣志稿》:「十月,得施,克𡒉孤立無援,慘遭殺害,東寧變出非常,錫范擁克塽嗣襲,權爲所攬,封軒武平候。」。.

新!!: 武定里和鄭克𡒉 · 查看更多 »

鄭經

鄭經(tl;),福建泉州府南安人,明鄭王朝君主,一名錦,字賢之、元之,號式天,暱稱「錦舍」,鄭成功之嫡長子,與叔鄭襲爭位勝利後,在無大明皇帝的冊封之下,自行襲封了父王之延平王爵位,並封仁德將軍。於1663年至1681年在位,在位十九年,諡號文王。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本藩(Ponpoan;Pún-phoan)與臺灣國王(King of Tywan)稱呼鄭經。 鄭經對台灣的發展貢獻不小,在其在位掌政期間,在政治方面重用輔弼大臣陳永華,賜官諮議參軍與東寧總制以行宰相之職統領六官,將漢官制引入台灣;在教育方面,建文廟,除祭祀至聖孔子外,更是太學,將漢人之四書五經以及科舉制度攜入台灣,台灣也自此納入漢文化的範圍內。.

新!!: 武定里和鄭經 · 查看更多 »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後世則多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等。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现分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轄下的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鄭成功生於平戶,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在明朝尚存时,尚与佔據台灣西南部的荷兰人和睦共处。而在南明政权陷落后,郑成功的基地僅剩廈門、金門,为其大軍覓得其它據点,正好此時何斌向鄭成功建議攻取臺灣,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以建立反清復明基地,鄭成功遂禁止福建商船与荷兰人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在台灣西南部的殖民勢力,以台湾西南隅为基地建立明鄭政權。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永曆十五年(1661年)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南明延平郡王在台灣澎湖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新!!: 武定里和鄭成功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行政區劃

臺南市行政區劃歷經過多次的改變,目前的臺南市為2010年縣市合併原省轄臺南市、縣後,成立之直轄市。本條目以2010年後,即現今的臺南市37區為範圍,記述這些地區設置過的行政區劃的演變過程。.

新!!: 武定里和臺南市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臺南北極殿

臺南北極殿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主祀玄天上帝,是一間明鄭時期就已建立的古廟。過去稱為「上帝廟」、「真武廟」、「元帝廟」,其別名「大上帝廟」是與位於赤崁樓附近的「小上帝廟」開基靈祐宮相對而來。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現為文化部所轄國定古蹟。。.

新!!: 武定里和臺南北極殿 · 查看更多 »

臺灣縣 (1684年-1887年)

臺灣縣,1684年設立於今臺南市南部,為臺灣府首縣,隸屬福建省。1887年臺灣建省,另於臺灣中部新設臺灣縣,原臺灣縣改稱安平縣。1893年時人口約196,000人。.

新!!: 武定里和臺灣縣 (1684年-1887年) · 查看更多 »

陳妃 (台灣)

世子妃陳氏,祖籍福建同安,是延平王世子、东宁监国鄭克𡒉的正室。.

新!!: 武定里和陳妃 (台灣) · 查看更多 »

柴頭港溪

柴頭港溪是臺灣臺南市鹽水溪的支流之一,又稱石頭坑,過去直接流入臺江內海。柴頭港溪發源於臺南市東區後甲一帶,向北流過小東路後成為北區與永康區的界河,之後注入鹽水溪內。而在過去,柴頭港溪也是永康里與武定里的界河,而在柴頭港溪一帶尚有大橋港、小橋港等港道以及萬裕埤。但由於城市的發展,柴頭港溪的上游從勝利橋往源頭的部分大致上已經加蓋,柴頭港溪已經成為中央管排水,全長3.9公里。.

新!!: 武定里和柴頭港溪 · 查看更多 »

永康里 (堡里)

永康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北區東部、東區東北部及永康區中部。 永康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西邊為承天府,西北邊及北邊為武定里,東邊為廣儲里、長興里,南邊為仁德里、仁和里。 永康里後來分拆為永康上中里、永康下里。.

新!!: 武定里和永康里 (堡里) · 查看更多 »

明鄭台灣建制

西元1661年4月,延平王鄭成功東征,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台灣。改赤崁地方為東都明京,並且建立承天府與天興、萬年二縣,並設置各種中央政府機關以管理東都。.

新!!: 武定里和明鄭台灣建制 · 查看更多 »

明鄭台灣歷史年表

1662年1月25日,鄭森擊敗以揆一為首的荷蘭駐台灣軍隊,鄭氏開始統治南台灣。 1683年9月,末代國主鄭克塽投降清國,台灣進入清治時期,也結束了東寧王朝對台灣的統治。.

新!!: 武定里和明鄭台灣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明鄭時期行政區劃

明鄭時期的行政區劃主要集中在今日的台南市以及部分嘉義縣與高雄市,以四坊二十四里為基礎,另設有「一府二州三司」。在福建沿海岛屿还设有思明州、思明县。.

新!!: 武定里和明鄭時期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新化里 (堡里)

新化里,是臺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臺南市的新市區、山上區、左鎮區、玉井區西南部、南化區南部及大內區南端一小塊地區。 新化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隸屬於天興縣其南邊為新豐里、廣儲里、感化里,西邊瀕臨臺江內海,西北邊為武定里北岸地區,北邊為善化里,東邊為尚未納入管轄地區。 新化里後來先是隸屬諸羅縣,後分拆為新化里西保與新化里東保;新化里東保改隸臺灣縣後改稱「新化里」,同治年間分成新化西里、新化北里、新化東里與新化南里,光緒年間新化南里再分成外新化南里、內新化南里。.

新!!: 武定里和新化里 (堡里)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