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天衛一表面特徵列表
本表列出已命名的天衛一的地質特徵。以下資料全數來自美國地質調查局。.
安提奥奇之歌
安提奥奇之歌(Chanson d'Antioche)是一首武功歌,有9000行,是亚历山大格式的诗行,本诗的一个版本是在1180年左右为法国皇室观众创作。本诗包括带有历史性质的史诗,受1097年–1099年间的事件启发,高潮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对安提俄克和耶路撒冷的征服和十字軍國家的起源。 Category:法国文学作品 Category:十字军东征 Category:土耳其背景作品.
查看 武功歌和安提奥奇之歌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年-1099年)是由西方基督教世界所发起的一项军事行动,旨在收复穆斯林的征服中被占领的黎凡特聖地,最终以1099年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收尾。1095年,西方基督教罗马天主教会教宗乌尔班二世最初为了应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历克塞一世的求援,而号召西方志愿军前往拜占庭帝国抵御塞尔柱人从安纳托利亚而来的入侵。后来,东征的目的逐渐演变为夺回圣地及耶路撒冷城,并将东方基督教从伊斯兰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十字军隊员主要为来自西欧各国的骑士和农民,他们跋山涉水,来到君士坦丁堡,而后又将战矛转向耶路撒冷。队伍中的农民数量大大超过骑士,但由于他们沒受过战斗训练,因此最初十字军并未到达圣城。1099年,重新组织的十字军大军攻陷耶路撒冷,并屠杀了城中大量的穆斯林和犹太居民。东征过程中,西方人在黎凡特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的黎波里伯国、安条克公国和埃德萨伯国四个十字军国家。由于十字军对耶路撒冷这座461年未在天主教控制下的圣城怀有极强的热忱,因而他们拒绝将夺取的土地归还给拜占庭帝国。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基督教徒对于穆斯林的勢力扩张的一次回应,其后的近两百年内,第二次东征至第九次东征纷至沓来。同时,东征也间接重啟了西罗马帝国灭亡以來衰落的国际贸易。.
查看 武功歌和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罗兰之歌
羅蘭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是一首法蘭西11世紀的史詩(武功歌),改編自西元778年查理曼統治時期發生的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它是現存最古老的重要法語文學,在各種手稿中皆有提及,證明了它在12世紀至14世紀間,廣大且長久的流行。 創作的年份在1040年到1115年之間,因年代久遠作者已不可考。最早的版本出現在1040年左右,直到1115年為止,增加並修改了不少篇幅,最終的版本大約有4,000行的詩歌。這首史詩是武功歌中第一個也是最傑出的例子之一,與《熙德之歌》齊名。.
查看 武功歌和罗兰之歌
羅蘭 (騎士)
羅蘭(法蘭克語: Hruodland,)是查理曼麾下的法蘭克軍事領導人,也是法蘭西史詩《》中的主要登場人物。歷史上的羅蘭是駐守在的軍事總督,替法蘭克王國抵抗布列塔尼人的進攻。唯一提到他的歷史紀載是艾因哈德所寫的《查理大帝傳》,書中紀載其死於伊比利半島上的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作為法蘭克王國後衛部隊的指揮官,在戰役中被巴斯克人所殺。 羅蘭在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陣亡的故事在後來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文學中經過了多次潤飾。最終,羅蘭的形象變成了查理曼旗下的首席聖騎士,並成為圍繞著查理曼的傳奇故事的核心人物,這些故事統稱為《加洛林故事群》(Carolingian cycle)。在這些史詩中,最早出現也最有名的是11世紀的古法語史詩《羅蘭之歌》。 之後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兩部作品──《瘋狂的羅蘭》和《》──比起早期的羅蘭之歌更加偏離歷史。在這兩部作品中,羅蘭擁有寶劍杜蘭達爾、戰馬和象牙號角。.
查看 武功歌和羅蘭 (騎士)
羅蘭 (消歧義)
羅蘭可以指:.
查看 武功歌和羅蘭 (消歧義)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 (778年)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Roncesvalles;Orreaga;-en、Roncevaux)是一場778年的戰役,身兼布列塔尼邊疆區的長官,與查理曼殿後軍隊的指揮官的羅蘭,在此戰役被巴斯克人擊敗。發生於隆塞斯瓦耶斯隘口,一個位於庇里牛斯深山的高山隘口,在今日法國與西班牙的邊界。 經過數年後,這場戰役被口說傳說浪漫化為一場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的衝突,然而事實上戰役的雙方皆為基督徒。 這個傳說在11世紀被重寫成《羅蘭之歌》,這是現存最古老的法语文学重要作品,另外被寫進《奧蘭多的瘋狂》,是最有名的一部義大利文學作品之一。.
聖騎士
聖騎士(Paladin)或稱「聖武士」,在歐洲歷史上是指公元800年前後跟隨查理曼東征西討的十二位勇士。查理曼故事在基督教的正史裡廣為流傳,其中夾雜了很多有關神話魔法、愛情等的故事,查理曼的禁衛部隊和近身侍臣都是受封的騎士。.
查看 武功歌和聖騎士
阿斯托尔福
阿斯托尔福(Astolfo,亦作Astolpho),查理曼手下的圣骑士之一,于中出场。他是英格兰国王奥托(或指奥法)之子,亦为罗兰和(Rinaldo di Montalbano,Renaud de Montauban)之表亲。其名于法兰克史诗《武功歌》中首次出现,而其外貌相关描写最早出现于14世纪早期的史诗La Prise de Pampelune中。而后,不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中的浪漫史诗将其作为主角,如(Luigi Pulci)的《》(Morgante)、马泰奥·马里亚·博亚尔多的《》(Orlando Innamorato)以及阿里奥斯托的《疯狂奥兰多》。.
查看 武功歌和阿斯托尔福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武功歌和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