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7 关系: 叔丁基锂,叔丁醇钾,吡咯,夏皮罗反应,季𬭸盐,市售化学品列表,丙炔,并七苯,二异丙基氨基锂,异喹啉,异腈,四甲基哌啶锂,Corey–Fuchs反应,环加成反应,环氧化合物,硅醚,碱金属,碳硼烷,碳负离子,碗烯,约翰逊–科里–柴可夫斯基反应,纳米小人,维蒂希反应,鹽基,邻位定向金属化反应,铯,醇,苄基鉀,SPANphos,Truce–Smiles重排反应,极性转换,正十二面体烷,注射器,朱利亚烯烃合成,有机化合物列表,有机钠化学,有机锌化合物,有机锂试剂,有机金属化学,施洛瑟鹼,手性助剂,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1,12-二碳代-闭式-十二硼烷(12),1-氯丁烷,1-溴丁烷,109-72-8,3-甲基戊烷。
叔丁基锂
叔丁基锂(化学式:(CH3)3CLi),也称t-丁基锂,是一个有机锂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的超强碱。以簇合物存在,可以拔去很多氢碳酸的氢,包括苯。 叔丁基锂高度易燃,可在空气中自燃,储存时必须以干燥氮气保护,使用时也必须非常小心。.
查看 正丁基锂和叔丁基锂
叔丁醇钾
叔丁醇钾(Potassium tert-butoxide)是一种常用的醇盐,化学式为(CH3)3COK。这种无色固体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强碱,其共轭酸叔丁醇的pKa大约为17。固态时它以四聚的类立方烷原子簇形式存在。在化学文献中经常用t-BuOK来表示叔丁醇钾。.
查看 正丁基锂和叔丁醇钾
吡咯
吡咯(Pyrrole,1-氮杂-2,4-环戊二烯),杂环化合物之一。分子式,分子量:67.09,CAS号109-97-7。熔点-23℃,沸点129-131℃,密度0.967g/cm。 多个吡咯环可以形成更大的环系,如血红蛋白中的卟啉环,叶绿素中的卟吩环和维生素B12中的咕啉环。.
查看 正丁基锂和吡咯
夏皮罗反应
Shapiro反应(夏皮罗反应) 醛或酮的对甲苯磺酰腙在两摩尔的强碱(如正丁基锂)作用下发生消除生成烯烃。 反应由美国化学家 Robert H. Shapiro 在 1975 年发现。是从酮制取烯烃的方法。.
查看 正丁基锂和夏皮罗反应
季𬭸盐
季鏻鹽是鏻離子的四個氫離子都被烴基取代後形成的季鏻陽離子的鹽,具有通式R4P+X−。通常鏻为一种四级有机衍生物,如:氯化四苯鏻(C6H5)4P+ Cl- 或碘化四甲基鏻+I−。 烷基三苯基鏻盐被广泛的应用于制备维蒂希反应中的维蒂希试剂,该盐可从三苯基膦和卤代烃反应制备: 若烷基为甲基或不具位阻的伯烷基(如图),则反应效果很好;而当烷基为仲烷基时,反应效果通常不佳;叔烷基不可制备成叶立德试剂。鏻盐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通常可在乙醇中重结晶纯化。 若要制备维蒂希试剂(叶立德),可先将鏻盐悬浮于极性非质子溶剂如乙醚或四氢呋喃中,然后加入强碱(如苯基锂或正丁基锂)去质子化制得。 一项研究 阐述了当芳环带有活化基团时,使用苯甲醇为起始原料合成醋酸鏻: 醋酸鏻中的乙酰基不会影响到后续的维蒂希反应。.
查看 正丁基锂和季𬭸盐
市售化学品列表
很多化学品能够从试剂厂商够得纯品。本列表列出试剂厂商大量生产的化学品,列表中的无机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按物质的金属元素或中心元素排列,有机物列于最后,按拼音排列。.
查看 正丁基锂和市售化学品列表
丙炔
丙炔,又稱甲基乙炔,是一種炔烴,其結構簡式為CH3C≡CH。它是MAPP氣體(風焊氣體)的其中一種成分。.
查看 正丁基锂和丙炔
并七苯
并七苯(Heptacene)是一种七个苯环线形排列稠合的多环芳香烃,化学式。距有记录首次制备尝试的75年后,纯的固相并七苯于2017年成功合成。.
查看 正丁基锂和并七苯
二异丙基氨基锂
二异丙基氨基锂,又称LDA,化学式为2NLi。在有机化学中,LDA通常作为碱被用于去质子化碳氢化合物。LDA因可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中,而被广泛应用。LDA属于非亲核性强碱。.
查看 正丁基锂和二异丙基氨基锂
异喹啉
异喹啉(Isoquinoline)即苯并\rm \ 吡啶,是由萘中的一个 β-CH 基团被氮替换衍生出来的杂环化合物,与喹啉互为同分异构体,有芳香性。.
查看 正丁基锂和异喹啉
异腈
异腈(Isocyanide)也称作胩(Carbylamine),是通式为R-N≡C的一类有机化合物,-NC基团的氮原子与其他基团相连,以与异构体腈(R-C≡N)区别。碳-氮以叁键连接,氮原子上有部分正电荷,碳原子带部分负电荷。.
查看 正丁基锂和异腈
四甲基哌啶锂
四甲基哌啶锂(Lithium tetramethylpiperidide),其縮寫為LiTMP或LTMP,也稱為harpoon鹼,是分子式為C9H18LiN的化合物,四甲基哌啶锂是一種非親核鹼,在pKa及位阻效应上都和二(三甲基硅基)氨基锂(LiHMDS)相近。.
查看 正丁基锂和四甲基哌啶锂
Corey–Fuchs反应
Corey–Fuchs反应,又称Ramirez–Corey–Fuchs反应 醛与四溴化碳和三苯基膦反应,发生一碳同系化生成二溴烯烃,然后再用正丁基锂处理而得到末端炔烃。 反应由美国化学家 E. J. Corey 和 Philip L. Fuchs 的名字命名。与早期 Desai 等 制取二溴烯烃的方法相比,锌粉的加入促进了叶立德中间体的生成,从而减少了三苯基膦的用量,分离更易,产率更高。对于敏感的底物,需用三乙胺代替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选用适宜的碱,可使反应也可停在1-溴代炔一步。溴代炔和末端炔烃是有机合成中很有用的官能团。 近来工业界发展了三氯乙酸的等价合成方法,解决了大量合成中副产物三苯基氧膦的难处理问题,使反应用于大规模的制备。.
环加成反应
环加成反应(英文:Cycloaddition)是两个或多个不饱和化合物(或同一化合物的不同部分)结合生成环状化合物,并伴随有系统总键级数减少的化学反应。它可以是周环反应或非协同的分步反应。逆过程称为环消除反应。 环加成反应的两种主要类型是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和1,3-偶极环加成反应。 根据前线轨道理论,两个分子之间的环加成反应符合以下几点:.
查看 正丁基锂和环加成反应
环氧化合物
环氧化合物是含氧三元环的醚类化合物,可以看作环氧乙烷的衍生物。其中三个原子大致在一个等边三角形结构的平面上。由于张力较大,环氧化合物比其他醚更活泼,尤其是与亲核试剂反应。简单的环氧化合物可以通过它们的无氧完全饱和的母体结构来命名,比如环氧乙烷。 含有未反应环氧单元的聚合物称为:聚环氧化物或者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可以用于胶粘剂和结构材料。聚合环氧化物可以得到聚醚,比如通过环氧乙烷经过聚合反应得到聚乙二醇。.
查看 正丁基锂和环氧化合物
硅醚
硅醚是含有硅原子与烷氧基以共价键键合的一类化合物。其通式为:R1R2R3Si−O−R4,其中R4为烷基取代基或芳基取代基。硅醚在有机合成当中常用于醇的保护基。R1R2R3基团可以是不同的烃基基团,因此可组合成多样的硅醚。硅醚化合物在保护基化学当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常用的硅醚有:三甲基硅基 (TMS),叔丁基二苯基硅基(TBDPS),叔丁基二甲基硅基(TBS/TBDMS)和三异丙基硅基(TIPS)。.
查看 正丁基锂和硅醚
碱金属
碱金属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属一族的六个金属元素:锂、钠、钾、铷、铯、钫.
查看 正丁基锂和碱金属
碳硼烷
碳硼烷是由硼和碳形成的原子簇化合物。如同硼烷一般,碳硼烷的分子結構也是多面體,並依據構造同樣分類為closo-(闭合式)、nido-(缺少一個頂點)、arachno-(缺少兩個頂點)、hypho-(缺少三個頂點)等等。.
查看 正丁基锂和碳硼烷
碳负离子
碳负离子(Carbanion),又叫碳陰離子,指的是含有一个连有三个基团,并且带有一对孤对电子的碳。碳负离子带有一个孤立负电荷,通常是三角椎體构型,其中孤对电子占一个sp3混成轨道。形式上,碳陰離子是含碳酸的共軛鹼: 上式的B表示鹼。而碳陰離子在有機反應中扮演中間物的角色。.
查看 正丁基锂和碳负离子
碗烯
心环烯(Corannulene),又名碗烯,是一种多环芳香烃,化学式C20H10,由一个环戊烷周围并五个苯环组成,它具有碗状的空间结构,可看做是富勒烯C60的一个片段。在−64℃时,碗状结构翻转的能垒是42.7kJ/mol(10.2 kcal/mol)。.
查看 正丁基锂和碗烯
约翰逊–科里–柴可夫斯基反应
Johnson–Corey–Chaykovsky反应(Johnson–Corey–Chaykovsky reaction),有时简称为Corey–Chaykovsky反应或缩写成CCR,是一个用来合成如环氧化合物、氮杂环丙烷和环丙烷这类含三元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是由William Johnson在1961年发现的,后经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和Michael Chaykovsky的大幅完善和开发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有机化学人名反应。 这个反应涉及到硫叶立德对亲电的碳碳或碳杂杂原子双键(如酮类、、醛类、亚胺、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加成产生对应的三元环结构。不管初始反应物的立体化学构型如何,该反应的非对映选择性都有利于生成反式取代的产物。除传统的烯烃环氧化反应以外,该反应提供了一条以醛、酮这类羰基化合物为原料有效合成环氧化物的途径。 多个著名天然化合物的全合成都使用了这个反应,利用它作为亚甲基化试剂在全合成过程中实现所需的环氧化物结构。对该反应的机理、适用范围以及对映体的选择性合成方法均已有深入的研究。.
纳米小人
纳米小人(Nanoputian)是一系列结构式与人体相似的有机分子。莱斯大学的等人于2003年设计并合成这些分子,用于对年轻学生的化学教育。这些化合物由几个碳原子连接的两个苯环作为身体,将四个在末端接有烷基的乙炔单元作为手脚,最后以一个1,3-二氧戊环作为头。 这些结构的合成主要依靠Sonogashira偶联反应。将1,3-二氧戊环替换成其他合适的环,可以合成多种类似的化合物:NanoAthlete(纳米运动员)、NanoPilgrim(纳米朝圣者)、NanoGreenBeret(纳米绿色贝雷帽)等等。在脚上接上硫醇官能团使他们可以站在金的表面。 “Nanoputian”是nano(纳米)和lilliputian(小人国)的混成词。.
查看 正丁基锂和纳米小人
维蒂希反应
维蒂希反应(Wittig反应)是醛或酮与三苯基磷鎓內鹽(维蒂希试剂)作用生成烯烃和三苯基氧膦的一类有机化学反应,以发明人德国化学家格奥尔格·维蒂希的姓氏命名。 格奥尔格·维蒂希在1954年发现该反应,并因此获得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 维蒂希反应在烯烃合成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维蒂希反应的反应物一般是醛/酮和单取代的磷鎓內鹽。使用活泼叶立德时所得产物一般都是Z型的,或Z/E异构体比例相当;而使用比较稳定的叶立德时,或在Schlosser改进的条件下,产物则以E型为主。.
查看 正丁基锂和维蒂希反应
鹽基
在香港和台湾,鹽基或鹼基,有時也稱做鹼(儘管「鹼」具有多種意義)。這是根據布朗斯特-劳里學說關於酸和鹽基的部份,鹽基可以簡單想像成吸收質子的物質。額外的定義包括提供孤立電子對(由劉易斯提出),以及是氫氧根離子的來源(由阿伦尼乌斯提出)。 鹽基也可想像為與酸化學相對。酸和鹽基的反應稱為中和作用。鹽基可想像為與酸化學相對是因為酸增加了水合氫離子(H3O+)在水中的濃度,反之鹽基降低這種濃度。鹽基與酸反應生成水和鹽。鹽基的一般性質包括:.
查看 正丁基锂和鹽基
邻位定向金属化反应
邻位定向金属化反应(DoM)是基于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的一种变化反应:亲电试剂通过芳基锂化合物中间体,仅与定向金属化基团或称DMG的邻位发生取代。 DMG与锂通过一个杂原子相互作用,常见的DMG,如:甲氧基,季胺基及酰胺基团。 “反应式1”概括了总反应机理:由于DMG基团上的杂原子属于路易斯碱,而锂属于路易斯酸,因此带有DMG基团的芳香环1与烷基锂试剂,如正丁基锂的特定聚合态((R-Li)n)发生反应并形成中间态2。极强碱性的烷基锂而后将芳环的邻位去质子化并形成芳基锂3,在此其间仍有酸-碱平衡存在。亲电试剂在下一步发生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并极其倾向于锂原子的本位被亲电试剂所取代。 普通带有活化基团的亲电取代反应倾向于邻位、对位两个取代位点,而定向邻位金属化反应则提高了反应的区域选择性,使只有邻位取代成为可能。 该反应类型于20世纪40年代被化学家Henry Gilman 与格奥尔格·维蒂希 分别独立发现。.
铯
铯(Caesium或Cesium,舊譯作鏭)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Cs,原子序为55。铯属于碱金属,带银金色。 铯色白质软,熔點低,28.44 ℃时即会熔化。它是在室温或者接近室温的条件下为液体的五种金属元素之一。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同为碱金属的铷和钾相似。该金属极度活泼,并且能够自燃。它是具有稳定同位素的元素中电负性最低的,其稳定同位素为铯-133。铯通常是从铯榴石中提取出来的,而其放射性同位素,尤其是铯-137,是更重元素的衰变产物,可从核反应堆产生的废料中提取。 1860年,两位德国化学家罗伯特·威廉·本生和古斯塔夫·基尔霍夫通过刚刚研究出来的焰色反应发现铯,並以拉丁文「caesius」(意為天藍色)作为新元素的名称。铯最早的小规模应用是作为真空管以及光电池的吸收剂。1967年,国际单位制中的秒开始以铯-133的发射光谱中一个特殊的频率作为定义。自此之后,铯广泛地用于原子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用于钻井液的甲酸铯成为铯元素的最大应用。该元素在化学工业以及电子产业等有重要用途。其放射性同位素铯-137的半衰期大约为30年,可以用于医学、工业测量仪器以及水文学。虽然铯仅有轻微的毒性,但其金属却是一种有害的材料;若其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到了环境中,将对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
查看 正丁基锂和铯
醇
醇是有機化合物的一大類,是脂肪烴、脂環烴或芳香烴側鏈中的氫原子被羥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在化學中,醇是任何有機化合物,其中羥基官能團(-OH)被綁定到一個飽和碳原子。通常意义上泛指的醇,是指羟基与一个脂肪族烃基相连而成的化合物;羥基與苯環相連,則由于化学性质与普通的醇有所不同而分类为酚;羥基與sp2雜化的双键碳原子相連,属烯醇类,该类化合物由于会互变异构为醛(只有乙烯醇能變乙醛)或酮,因此大多无法稳定存在。.
查看 正丁基锂和醇
苄基鉀
苄基鉀(Benzyl potassium)是化學式為C6H5CH2K的有機化合物,由苄基(去掉一個氫原子的甲苯)和鉀組成,是有強鹼性的橘色固體,只能存放在碳氫化合物的溶劑中。 苄基鉀常用來製備鉀鹽,雖然氢化钾也是強鹼,可以製備鉀鹽,但苄基鉀是分子,因此反應更快。.
查看 正丁基锂和苄基鉀
SPANphos
SPANphos是有机金属化学和配位化学中的有机膦配体。SPANphos可形成跨對位配體。.
Truce–Smiles重排反应
Truce-Smiles重排反应(Truce-Smiles rearrangement) Smiles 重排反应中,亲核试剂足够强(如有机锂试剂),从而使芳烃无需活化基即可进行反应。 例如,如下芳基砜用正丁基锂处理,可转变为相应的亚磺酸:.
极性转换
极性转换(英文:Umpolung),也称极性翻转、极性反转、极性颠倒,指有机化学中官能团极性的改变,是有机合成重要概念之一。此概念首先由德国化学家Dieter Seebach(迪特尔·泽巴赫)与美国化学家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提出,极性转换的英文名称Umpolung也由德语的Umpolung得来,意为极性倒转。 这里的极性,指的是官能团不同原子的亲电/亲核反应性;从逆合成分析来看,是指不同原子的供电子/受电子反应性。杂原子(如金属原子、氧、硫、硅等)的引入会改变化学键的极性,从而使某一基团的极性发生翻转,这也是极性转换的常用技巧。这样,这个基团既可作为正离子,也可作为负离子;既可作为供电子基团,也可作为受电子基团,很多看似无法获得的合成子都可以得到,官能团可以作为不同的“身份”来参与化学反应,有机合成反应的范围因此大大扩展。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不同官能团的极性转换方法。.
查看 正丁基锂和极性转换
正十二面体烷
正十二面体烷(Dodecahedrane),也称十二面烷、正十二面烷,是一个正十二面体形状的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20H20,不存在于自然界中。它的合成首先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的Leo Paquette于1982年完成,该合成路线被誉为有机合成的经典作品之一。 正十二面体烷 中,每个顶点碳与三个邻近的碳原子相连,碳-碳键角为正五边形的内角108°,与sp3杂化碳原子的109.5°相近,因此张力不大。每个碳上连有一个氢原子,整个分子为Ih对称性(类似于富勒烯),质子核磁共振谱中氢原子只有一个单峰,化学位移为3.38pm。 正十二面体烷与立方烷和正四面体烷同属于柏拉图烃一类。它也是多并五元环之一。.
查看 正丁基锂和正十二面体烷
注射器
注射器由前端带有小孔的针筒以及与之匹配的活塞芯杆组成。注射器用来将少量的液体或其注入到其它方法无法接近的区域或者从那些地方抽出。在芯杆拔出的时候液体或者气体从针筒前端小孔吸入,在芯杆推入时将液体或者气体挤出。用注射器以及针头抽取或者注入气体或者液体的这个过程叫作注射。.
查看 正丁基锂和注射器
朱利亚烯烃合成
朱利亚烯烃合成(Julia olefination),也称茱莉亚烯烃合成、Julia烯烃合成、Julia烯化反应、朱莉娅烯化反应、Julia-Lythgoe烯烃合成等,是苯基砜与醛或酮作用并官能团化生成酯,然后在还原剂(如钠汞齐、二碘化钐Keck, G. E.; Savin, K. A.; Weglarz, M.
查看 正丁基锂和朱利亚烯烃合成
有机化合物列表
在有机化合物列表中,按官能团进行排序。本表仅列出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详细信息参见各官能团的页面(如烷烃)。.
查看 正丁基锂和有机化合物列表
有机钠化学
有机钠化学是研究含有碳-钠键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即有机钠化合物)化学的学科。 有机钠化合物的应用因为与有机锂化合物(同样位于元素周期表IA族)竞争而收到部分限制。尽管如此仍存在几种重要的化合物。 碳与碱金属原子形成的化学具有很强的极性,而碳原子具有强的亲核性(比较电负性,碳为2.55,而锂0.98、钠0.93、钾0.82、铷0.82)。最重要的有机钠化合物是环戊二烯基钠,它可以通过金属钠与环戊二烯反应来制备: 更高级别的碱金属甚至可与非活性的烃类发生金属化反应,而且还可发生自身金属化反应: 另一个副反应是β-消除反应: 这类化合物具有的碳负离子的性质可以通过共振来使之稳定,比如三苯甲基钠(Ph3CNa)这类化合物。 金属钠还能与烃发生单电子还原反应。与萘反应得到萘钠溶液。 在Wanklyn反应(1858)中 ,钠代替了镁与二氧化碳进行类似于格氏试剂的反应: 最早制得的烷基钠是通过二烷基化合物(比如二乙基汞)进行Schorigin反应或Shorygin反应制备的 :.
查看 正丁基锂和有机钠化学
有机锌化合物
有机锌化合物是指含有碳-锌化学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有机锌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锌化合物理化性质、合成和反应的学科。 第一个被发现和制备的有机锌化合物是二乙基锌(Diethylzinc)(由Edward Frankland于1849年发现)。它还是第一个被发现具有金属-碳σ键的化合物。许多有机锌化合物都是易燃的而难以操作的(大多数有机溶剂同样可燃而存在安全隐患)。有机锌化合物大多易于氧化,且溶于质子性溶剂时会发生分解。在许多反应中,有机锌试剂都需要现制现用而不能被分离纯化或存放太久。所有使用有机锌试剂的反应都需要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如氮气或氩气。 有机锌化合物最常见的氧化态为+2价。它可以被分为三种类型:有机锌卤化合物(R-Zn-X,其中X代表卤素原子);二烃基锌化合物(R-Zn-R,其中R代表烷基或芳基);锌酸锂盐或锌酸镁盐(M+R3Zn-,其中M代表锂或镁)。 由于碳和锌元素的电负性不同:(碳为2.55;锌为1.65),碳-锌化学键的极性指向碳原子。二烃基锌化合物通常以单体形态存在,而有机锌卤化合物则可通过卤素键桥形成聚合形态,该形态类似于格氏试剂和格氏试剂的的Schlenk平衡(Schlenk equilibrium)。.
查看 正丁基锂和有机锌化合物
有机锂试剂
有机锂试剂是含有碳原子与锂原子直接成键的一类有机金属化合物。锂原子具有天然的电正性,因此有机锂化合物的大部分电荷密度被推向了化学键上的碳原子一端,从而易形成碳负离子。有机锂化合物是一种极强的碱和亲核试剂。.
查看 正丁基锂和有机锂试剂
有机金属化学
有机金属化学是有机化学和無機化學交疊的一門分支課程,研究含有金屬(包括類金屬)和碳原子鍵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其化學反應、合成等各種問題。 其中的化學反應,包含了許多催化性質的反應以及跟金屬配位有關的化學反應,甚至有些是運用在於醫藥上,如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含釩的配合物。.
查看 正丁基锂和有机金属化学
施洛瑟鹼
施洛瑟碱(Schlosser's base 或 Lochmann-Schlosser Base)。是一类由烷基锂及醇钾混合而成的超强碱。最常见的施洛瑟碱是等摩尔量正丁基锂与叔丁醇钾的混合物。 施洛瑟碱因其拥有的超强碱性质,使它能与各种酸性极弱(pKa介于35至50之间)的碳氢化合物发生“清洁的”质子—金属交换。 因为锂和醇基中氧的亲和力,正丁基锂和叔丁醇钾交换阳离子成为正丁基钾及叔丁醇锂。根据软硬酸碱理论,锂离子是比其他碱金属离子更“硬”的酸,而烷氧负离子是比烷基负离子更“硬”的碱。正丁基锂的锂被钾置换后,使得正丁基的离子性变强,因此整体的碱性也随之增加。苄基钾可由甲苯和施洛瑟碱反应产生。 生成施洛瑟碱的反应可用以下方程式表达: RLi + R'OM → RM + R'OLi 施洛瑟碱的命名是纪念其发现者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教授曼弗雷德·施洛瑟(Manfred Schlosser),不过曼弗雷德·施洛瑟当初将此物质命名为LICKOR超强碱 (LIC 代表烷基锂,KOR 代表大位阻的钾醇盐)。.
查看 正丁基锂和施洛瑟鹼
手性助剂
手性助劑是一種為了控制立體化學的合成結果而暫時加入到有機合成反應中的化合物或單元。手性作為一個輔助劑可以偏置一或更多後續反應(subsequent reactions)的立體選擇性。通常輔助劑可以從基板(substrate)上切下然後回收以供將來使用。 大部分的生物分子和標靶藥物存在著兩種可能的鏡像異構物(又稱對映異構)中的其中一種;因此,天然產物和藥物試劑的化學合成通常被設計成獲得目標在單一鏡像化合物(enantiomerically pure)的形式。化學家會使用很多方法去合成所期望的立體異構物,而加入手性助劑即為方法之一。 1987年艾里亞斯·詹姆斯·科里用手性8-苯基薄荷醇(chiral 8-phenylmenthol)來介紹何謂手性助劑,而後在1980年巴里·特羅斯特也以手性扁桃(chiral mandelic acid)酸來介紹之。但因薄荷醇的製備困難,所以在1985年J.
查看 正丁基锂和手性助剂
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
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常简写为“dppf”,是一种常用取代膦,也是有机金属化学中的常用配体。dppf在其骨架中含有一个铁原子并与另两个桥联二苯基膦密切相连,如 1,1-双(二苯基膦)甲烷 (dppm)或1,2-双(二苯基膦)乙烷 (dppe)。.
1,12-二碳代-闭式-十二硼烷(12)
1,12-二碳代-闭式-十二硼烷(12)是一种碳硼烷,化学式为C2B10H12,它是非极性分子。.
1-氯丁烷
1-氯丁烷,分子式C4H9Cl。.
查看 正丁基锂和1-氯丁烷
1-溴丁烷
1-溴丁烷(1-Bromobutane)化学式CH3(CH2)3Br,是一种饱和一元溴代烃,外观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醇和乙醚。作为一种伯卤代烃,1-溴丁烷的亲核取代反应通常为SN2机理。它通常用作烷基化试剂,或在合成中与镁生成格氏试剂用于碳链增长反应。 1-溴丁烷用于制备金属有机化合物,以正丁基锂为例: 反应使用的锂含有1-3%的钠。溴丁烷作为一种反应前驱体,产品是含有正丁基锂和溴化锂的均匀溶液。.
查看 正丁基锂和1-溴丁烷
109-72-8
#重定向 正丁基锂.
3-甲基戊烷
Category:烷烃 3-甲基戊烷,是五個一結構異構體的己烷,也是分子式為C6H14的支鏈烷烴。 它是在戊烷鏈中與第三個碳原子鍵合的甲基,構成己烷的結構異構體。 它跟同樣在戊烷鏈中與第二個碳原子鍵合甲基的2-甲基戊烷的結構相似。 英文命名為3-Methylpentane和Diethylmethylmethan(二乙基甲基甲烷)(Diethylmethylmethan撰寫於德文維基,但實際上IUPAC好像不會這麼用).
查看 正丁基锂和3-甲基戊烷
亦称为 丁基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