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歐洲歌唱大賽

指数 歐洲歌唱大賽

《歐洲歌唱大賽》("Concours Eurovision de la chanson","Eurovision Song Contest")是歐洲廣播聯盟(EBU)主辦的一項歌唱比賽,自1956年開始舉辦,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歌唱类比赛。在2015年歐洲歌唱大賽中,出赛的国家和地区共四十个(不包括因财政等原因弃赛的国家和地区),並有近2億觀眾透過電視觀看了決賽。 比賽中每個國家派出一個歌手或一個樂團演唱一首自選的歌曲,之後觀眾透過電話、-zh-tw:簡訊; zh-cn:短信; zh-hk:短訊; -或網絡投選最喜歡的歌手,再統計各國的票數間接選出優勝者。而勝出者所代表的國家自動成為下年赛事的東道主。 在過去61屆比賽,愛爾蘭代表勝出了7次,是各國之冠,且是唯一完成三连冠(1992,1993,1994年)的国家,西班牙(1968,1969年)、盧森堡(1972,1973年)、以色列(1978,1979年)則是唯三達成"連冠"的國家。瑞典代表勝出了6次列为第二,英国、法國和盧森堡代表各勝出了5次並列第三。歷屆優勝者中,ABBA(1974年)和席琳·狄翁(1988年)成了國際知名的巨星。.

102 关系: ABBAAmar pelos dois城市交響曲基輔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大奖赛大河之舞奥斯陆奧地利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妮娜·奇利安帝兒安道爾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巴爾幹半島民俗抒情樂帕特里克·菲奧里亚历山大·雷巴克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在歐洲歌唱大賽中的關係亞洲歌唱大賽人體大奇航以色列廣播局以色列在欧洲歌唱大赛之历年表现佛朗琪絲卡·米凱琳德國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國際展覽中心哈特瓦爾體育館唐尼·蒙泰爾Blue節慶宮義大利文化羅琳 (歌手)瑞典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ESC萊娜·邁爾-蘭德魯特西魯紹西方化香港小姐競選贝尔格莱德球馆阿塞拜疆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阿尔巴尼亚广播电视台葡萄牙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葛雷漢·諾頓蒙地卡羅電視台艾密莉亞·懷得堡艾迪塔·歌娳婭英國星光大道英格伯·漢普汀克LGBT人物列表Rai 2Toy (歌曲)格利法扎欧洲歌唱大赛50周年庆典...歐洲歌唱大賽歷屆冠軍列表歐洲歌唱大賽演唱語言列表汉黛·耶内尔法國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深夜秀 (愛爾蘭廣播電視節目)成吉思汗 (專輯)意大利愛沙尼亞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托马斯·安德斯12月24日1956年歐洲歌唱大賽1958年歐洲歌唱大賽1959年歐洲歌唱大賽1960年歐洲歌唱大賽1961年歐洲歌唱大賽1962年歐洲歌唱大賽1963年歐洲歌唱大賽1964年歐洲歌唱大賽1965年歐洲歌唱大賽1966年歐洲歌唱大賽1967年歐洲歌唱大賽1968年歐洲歌唱大賽1969年歐洲歌唱大賽1971年歐洲歌唱大賽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1984年歐洲歌唱大賽1994年歐洲歌唱大賽1995年歐洲歌唱大賽1996年歐洲歌唱大賽1997年歐洲歌唱大賽1998年歐洲歌唱大賽1999年歐洲歌唱大賽2000年歐洲歌唱大賽2001年歐洲歌唱大賽2002年歐洲歌唱大賽2003年歐洲歌唱大賽2004年歐洲歌唱大賽2005年歐洲歌唱大賽2006年歐洲歌唱大賽2007年歐洲歌唱大賽2008年歐洲歌唱大賽2009年歐洲歌唱大賽2011年歐洲歌唱大賽2013年5月2013年瑞典旋律节2013年欧洲歌唱大赛2014年歐洲歌唱大賽2015年歐洲歌唱大賽2016年歐洲歌唱大賽2017年欧洲歌唱大赛2018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42 (異世奇人) 扩展索引 (52 更多) »

ABBA

ABBA()是一支瑞典的流行乐乐队,在当时他们是瑞典最出名的乐队。字母缩写(ABBA)源自于乐队成员姓名的首字母(字母的排列顺序并无规定)。少数时候被记为Abba。在1976以前的乐队的宣传材料中,乐队标志中的第一个“B”字母就已经被反转过来了。乐队在1970前後重組,乐队成员是比約恩·奧瓦爾斯、、昂內塔·費爾特斯科格和安妮-弗瑞德·林斯塔德(绰号"Frida")。他们凭借歌曲《滑铁卢》在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中获胜,他们从此广泛地为人所知。ABBA於1982年解散。經典名曲包括《》(Mamma Mia)和《》(Dancing Queen)。.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ABBA · 查看更多 »

Amar pelos dois

《Amar pelos dois》是由葡萄牙歌手薩爾瓦多·索布拉爾演唱的曲子,作曲人為他的姊姊路易莎·索布拉爾。此曲贏得了2017年的葡萄牙音樂節及歐洲歌唱大賽,使葡萄牙自參賽(1964年)以來首度獲得冠軍。2017年3月10日,本曲透過Sons em Trânsito進行數位發行。.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Amar pelos dois · 查看更多 »

城市交響曲

城市交響曲(Urban Symphony)是一支來自愛沙尼亞的音樂團體。她們曾經代表愛沙尼亞參加2009年歐洲歌唱大賽 ,以歌曲《Rändajad》得到了第六名(總得分129點),是愛沙尼亞自2002年歐洲歌唱大賽之後得到最好的成績。.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城市交響曲 · 查看更多 »

基輔

基輔(Kyiv ;Kyjev;Kiyev )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是烏克蘭首都、基輔州首府及第一大城市,人口達2,907,817(2016年)。 基輔是東歐重要的工業、科學、文化及教育中心,也是許多高科技產業、高等教育機構和歷史建築的所在地,擁有廣泛的基礎設施和高度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如基輔地鐵。 基輔的名稱來自「Kyi」,傳說中這座城市的建立者之一(Kyi, Shchek, Khoryv三兄弟和姐妹Lybid)。基輔在5世紀時是一座交易所,後逐漸成為東斯拉夫文明的中心,並在10世纪至13世紀成為基輔羅斯的首都。1240年12月的拔都入侵徹底摧毀了這座城市,使基輔失去過去數個世紀所獲得的政治影響力。後來強盛鄰國的興起,使得這裡成為這些大国的邊境重鎮(立陶宛大公國、波兰立陶宛联盟、俄羅斯帝國)。 19世紀末,基輔因俄羅斯帝國的工業革命而再度興起。基輔在經歷1917年俄國革命引發的動盪時期後,自1921年起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重要城市,1934年後成為首都。苏德战争期間,基輔在1941年7月7日—9月26日的基辅战役中被纳粹德国国防军占领,1943年10月被红军解放,并迅速发展成為蘇聯第三大城市。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基輔成為烏克蘭首都。.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基輔 · 查看更多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ocijalističk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Социјалистичка Федеративна Република Југославија,Socialističn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是一個存在於1945年至1992年的巴爾幹社會主義國家,由馬其頓、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社會主義共和國所組成,首都為貝爾格勒。南國為多民族國家,政府奉行聯邦制,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一黨專政。由於該國承襲有著「第一南斯拉夫」之稱的南斯拉夫王國,因此另有別名「第二南斯拉夫」。 該國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軸心國武裝侵略而滅亡的南斯拉夫王國,在軸心軍佔領期間,原南斯拉夫境內出現反抗勢力,其中一支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所領導的共產黨游擊隊,1943年後,西方盟軍認可其為領導南斯拉夫抗戰的盟軍,開始大量軍事增援,狄托的共產黨政權成為了該國的政府代表之一。1945年3月,南斯拉夫由當時的流亡政府和狄托領導的「民族解放委員會」組成聯合政府,同年11月29日,狄托排除與整肅了其他政黨,建立完整的共產黨一黨專制政權,並將國號立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再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冷戰期間,在狄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走上了與其他東歐國家不同的路線,不但有著偏向自由化的經濟體制、政治氣氛與言論自由,更不依附於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兩大軍事聯盟,反而與印度、埃及、印尼和拉丁美洲國家創立了不結盟運動組織,並擁有領導地位。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隨著東歐社会主义國家經濟衰退、民族主義的復活與東歐劇變,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民族間的不和及分裂,伴隨著暴力的排斥其他民族的行為逐漸升級。在此之後,南斯拉夫聯邦走向解體。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新國家之間因民族問題產生了一系列的暴力衝突,并發展為南斯拉夫內戰。時至1992年,除了塞爾維亞和黑山之外,其他加盟國均退出南斯拉夫聯邦,剩下的兩國則組建成新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宣告終結。2008年後,前南斯拉夫的領土分裂出馬其頓、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六個受聯合國承認的國家,以及只得到部分國家承認的科索沃。.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大奖赛

大奖赛(法語:Grand Prix),音译为格蘭披治,尤以賽車為多。以下比賽均可以稱為「大奖赛」:.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大奖赛 · 查看更多 »

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Riverdance,--)是爱尔兰的傳統的踢踏舞,规模很大,气势磅礴。.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大河之舞 · 查看更多 »

奥斯陆

奥斯陆(Oslo ),1925年前舊稱克里斯蒂安尼亞(Kristiania),是挪威首都和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挪威的贸易、银行业、工业和航运枢纽,位于挪威东南部的奥斯陆峡湾内侧,人口666, 759人(截至2017年1月1日)。包括邻近的10个自治市在内的城市区人口为975, 744人(截至2016年1月1日),而整个大奥斯陆地区人口数为1, 546, 706。 奥斯陆因其奇特的地理学和地质学特征而闻名。它被森林和田野所环绕,许多种类的动植物生活在其中。奥斯陆自治市内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森林和水域,使得实际人口密度达到了5, 221.6人/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的形状像是一个被植被茂密的丘陵所环绕的砂锅,许多河流从丘陵中流出,通过市区汇入奥斯陆峡湾。 根据考古学研究,奥斯陆于公元1000年前后建城。奥斯陆老城区是北欧除了维斯比以外最大的中世纪城市,而且至今保存完好。奥斯陆于1048年被确立为一个贸易点。1070年,奥斯陆被提升为主教辖区。在大约1300年,挪威国王哈康五世将奥斯陆定为挪威首都。在挪威从1397至1523年和1536至1814年与丹麦,以及1814至1905年与瑞典建立共主邦联期间,尽管哥本哈根和斯德哥尔摩先后成为了国家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奥斯陆仍然保有着一部分首都职能。 奥斯陆是14世纪挪威受到黑死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在15和16世纪其人口和经济状况又经受了进一步的衰退。1624年,奥斯陆曾被一场大火摧毁,之后,在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统治期间,城区被迁移到了更靠近阿克斯胡斯城堡的地方,并以国王的名字命名为克里斯蒂安尼亚(Christiania)。在1814年丹麦-挪威邦联解体之前,克里斯蒂安尼亚已被宣布成为挪威的首都。1838年1月1日,克里斯蒂安尼亚成为了一个自治市。尽管在19世纪以前,克里斯蒂安尼亚在欧洲范围内只是一座小城市,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这座城市开始高速发展。在1900年前后,克里斯蒂安尼亚已经成为了一个发达的工业中心,有着近25万名居民。1925年,它的名字从克里斯蒂安尼亚改为了奥斯陆。 奥斯陆是欧洲重要的航海工业和航海贸易中心,是许多航运企业总部的所在地,其中包括一些世界级的航运公司、船舶经纪人和海上保险经纪人。奥斯陆也是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联盟委员会的跨文化城市项目的试点城市。 奥斯陆被认为是一座全球城市,在2012年fDi杂志发表的欧洲大城市生活质量排名中名列第一位。 ECA国际201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奥斯陆是全球生活成本第二高的城市,仅次于东京。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U)的统计,2013年奥斯陆也名列全球生活和学习成本最高的四座城市之一。 1952年,奥斯陆曾举办过冬季奧運會。1993年5月,在美国的主导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这里签订了著名的奧斯陸協議。另外,奥斯陆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每年的颁奖仪式在奥斯陆市政厅举行。 21世纪初,奥斯陆的人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使其成为了当时全欧洲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这一高增长率主要和国际移民的流入和高生育率有关,但也离不开国内人口流动的影响。目前,奥斯陆的移民人口增长速度略高于本国人口增长速度, 在市区部分,这一差异更为显著。2012年1月1日的数据显示,奥斯陆人口的23%是移民,市内最大的少数族裔是挪威-瑞典人和挪威-巴基斯坦人。.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奥斯陆 · 查看更多 »

奧地利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自1957年開始至2018年,奧地利已經參加了51次的歐洲歌唱大賽。此國曾經獲得兩次冠軍:一次是1966年的歌曲"Merci, Chérie"(由已故歌手烏多·尤爾根斯演唱),一次是2014年的"Rise Like a Phoenix"(由孔奇塔·武斯特演唱)。 1957年奧地利首次參加賽事但僅獲得了最後一名,之後隔年(1958年)Liane Augustin給予了奧地利第五名的成績。在1964年、1965年及1966年,烏多·尤爾根斯連續三年代表奧地利參賽。在1964年的第六名及1965年的第四名後,烏多·尤爾根斯在1966年獲得了冠軍。這是奧地利首次在歐洲歌唱大賽奪冠,也是20世紀內唯一一次進入前三名。接下來的46年間(1967年-2013年)奧地利最佳的成績皆落在第五名,分別由1971年的Milesones、1976的Waterloo & Robinson及1989年的 Thomas Forstner獲得。而歷年來奧地利獲得最後一名的年份總共有九次,分別是1957、1961、1962、1979、1984、1988及1991。在半決賽的賽程開始後,奧地利也於2012年的第一場半決賽獲得了最後一名的成績。2015年,本土作战的奥地利倒霉地成为了欧洲歌唱大赛历史上首个获得0分的东道国。 在連續三年(2008-2010)的缺席後,奧地利廣播集團 (後簡稱ORF)於2010年7月28日宣布他們即將於2011年的賽事回歸。直至2014年為止,奧地利在21世紀期間的最高成績為2003年的代表Alf Poier,獲得第六名。在2014年歐洲歌唱大賽時,奧地利第二次獲得了冠軍,由孔奇塔·武斯特獲得了290分。.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奧地利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 查看更多 »

妮娜·奇利

Maria Chiara Fraschetta(生於1980年2月2日),其藝名Nina Zilli更為人熟知,是一名義大利創作歌手。她的首張單曲《50mila》發行後,她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隨後發行專輯《SEMPRE lontano》,並參加2010年聖雷莫音樂節新人節。在2012年聖雷莫音樂節期間,Zilli被選為代表意大利出席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2012年歐洲歌唱大賽,並以101分獲得第9名。 Category:意大利歌手.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妮娜·奇利 · 查看更多 »

安帝兒

安帝兒,在業內以為人熟知,是一位有臺英韓三國血統的亞裔創作歌手,詞曲作家,以及小提琴家。他最初透過在音樂共享網站SoundCloud發佈歌曲,開始了其音樂生涯。.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安帝兒 · 查看更多 »

安道爾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安道爾自2004年初登場以來,曾參加過六次的歐洲歌唱大賽。近年來,儘管 (RTVA)已不轉播賽事,但因安道爾的地面電視服務有提供法國電視二台及西班牙電視台旗下La 1與La 2頻道,所以民眾仍可透過西班牙及法國的轉播來觀賞。該國迄今的參賽曲皆由國家語言加泰隆語演出。截至2017年為止,安道爾是唯一從未進入決賽的參賽國。 Category:各國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Category:安道爾文化.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安道爾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 查看更多 »

巴爾幹半島民俗抒情樂

Balkan ballad (又稱"Balkan folk ballad") 是指巴爾幹半島內的國家節奏較為慢的音樂風格。 其特點是融合了巴爾幹半島民間音樂,現代流行音樂和抒情樂風格。而在歌詞方面,通常描繪愛情,尤其是矢戀。 雖然這種曲風一直都存在,但它從來都不是主流。.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巴爾幹半島民俗抒情樂 · 查看更多 »

帕特里克·菲奧里

帕特里克·菲奧里(Patrick Fiori,原名:Patrick Jean-François Chouchayan,),是一名生於法國馬賽的歌手,父親是亞美尼亞人,母親是科西嘉人,年僅17歲時已灌錄第一張個人單曲Stéphanie,於1993年歐洲歌唱大賽憑藉Mama Corsica一曲得第四名。 Category:法國歌手.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帕特里克·菲奧里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雷巴克

亞歷山大·雷巴克(白俄羅斯語:Аляксандр Ігаравіч Рыбак;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Игоревич Рыбак,英語:Alexander Rybak,1986年5月13日-),是出生於白俄羅斯的挪威 歌手、作曲家、小提琴家、鋼琴家、作家和演員。 2009年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辦的的2009年歐洲歌唱大賽,代表挪威出賽,並以他自己創作的歌曲""獲得387分,這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分數。首張專輯,在挪威和俄羅斯獲得排行榜冠軍之外,共在九個歐洲國家中打入排行榜前20名。在2012年及2016年歐洲歌唱大賽作為嘉賓在中場時間表演小提琴。於2018年帶著歌曲""再次代表挪威出賽2018年歐洲歌唱大賽。.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亚历山大·雷巴克 · 查看更多 »

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在歐洲歌唱大賽中的關係

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分別自2006年和2008年起參與歐洲歌唱大賽,而兩國之間持續關於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的衝突曾多次影響歌唱大賽的進行。該地區自1993年起由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控制,但阿塞拜疆認為該地區是阿塞拜疆法律上的領土。 兩國在歌唱大賽中最顯著的衝突是發生於2009年的一屆,當時阿塞拜疆不滿位於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古蹟我們是我們的山出現在亞美尼亞競逐准决赛的介紹影片內;其後大會決定將該古蹟的畫面從影片中移除,亞美尼亞為了報復,在投票結果顯示時多番展示該古蹟的圖像。阿塞拜疆國營廣播機構其後被發現試圖審查亞美尼亞參賽歌曲和電話投票,並收集支持亞美尼亞的阿塞拜疆公民的名字和地址,以評估他們對國家潛在的安全威脅。阿塞拜疆因此事成為了爭論的焦點,歐洲廣播聯盟為此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對該國的指控;最後,阿塞拜疆被罰款,而比賽的規則亦進行了修訂,使參選歐洲歌唱大賽的廣播機構需要對侵犯隱私承擔責任。 後,有亞美尼亞媒體報導指阿塞拜疆廣播公司在亞美尼亞勝出時隨即切斷直播。當阿塞拜疆準備主辦2012年歐洲歌唱大賽後,一群亞美尼亞音樂家發起杯葛歌唱大賽,最終亞美尼亞於2012年3月7日臨時宣布退出比賽;阿塞拜疆輿論認為亞美尼亞參與比賽是兩國間和平的象徵,指退賽的決定會進一步損害了亞美尼亞國家的聲譽。.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在歐洲歌唱大賽中的關係 · 查看更多 »

亞洲歌唱大賽

《亞洲歌曲大賽》(英語:The Asia-Pacific Song Contest)是歐洲廣播聯盟(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主辦的一項歌曲比賽。自《歐洲歌唱大賽》開始舉辦以來,該比賽一直是同類型比賽中規模最大者之一,《歐洲歌唱大賽》特別節目則特別開立亞洲版的《亞洲歌曲比賽》。在《2010年亞洲歌曲大賽》中,一共有15個亞洲國家派出代表參加比賽,並有5億亞洲觀眾透過電視觀看了決賽。 比賽中每個國家派出一個歌手或一個樂團演唱一首自選的歌曲,之後觀眾透過電話、短訊或網絡投選最喜歡的歌手,再統計各國的票數間接選出優勝者。但有人預測,亞洲人在品味上的巨大差異可能會使這一賽事變成一場鬧劇。印度《滾石》雜志編輯拉達克裏希南‧奈爾說:“很難看出這件事行得通。真不知道怎樣才能使一名中國觀眾理解、欣賞和投票支持一首寶萊塢風格的印度歌曲。”.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亞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人體大奇航

《人體大奇航》(Il était une fois...;Once Upon a Time...),也稱為《生命科學微巡禮》(Micro Patrol),是1987年1月在法國Canal+電視台首播的健康教育動畫電視劇。由法國動畫工作室製作,導演是,該電視劇動員了數十位醫學、解剖學、健康教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配合繪圖員歷經五年完成。全部共26集(每集26分鐘),以英語、法語、德語、日語、義大利語、韓語、西班牙語、漢語等八種語言在全球24個國家發行。Canal+電視台播出完畢後,1987年9月13日由國有頻道法國電視三台播出。2017年3月4日在法國電視四台播出重新修復的版本。 在《》播出後,製作單位加強了寓教於樂的製作方向,該電視劇將故事情節與科學事實相結合,以隱喻手法達到教育的目的。在情節中,正派角色由人體系統和防禦機制細胞構成,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而反派角色代表威脅健康、攻擊人體的病毒和細菌。該電視劇每一集都以人體內不同的器官或系統為主軸(如大腦、心臟、循環系統等),探索人體奧秘。 法語版本的片頭曲〈生命〉`(la Vie)是由1986年《歐洲歌唱大賽》的冠軍得主演唱。香港版主題曲是在原曲的基礎上編上廣東話歌詞,由葉其美唱出。該電視劇陸續於波斯灣阿拉伯國家、比利時、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芬蘭、法國、加彭、德國、希臘、海地、匈牙利、冰島、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墨西哥、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塞內加爾、新加坡、斯洛伐克、南非、西班牙、瑞典、瑞士、敘利亞、臺灣、泰國、土耳其、英國、南斯拉夫和克羅埃西亞的電視頻道上播出。 臺灣電視公司於1990年3月26日至5月22日、每週一至週四的下午三點半首播,以漢語配音。因富有教育意義,受到許多兒童及家長的喜愛,許多觀眾打電話要求臺灣電視公司把該電視劇移至晚間播出。由於反應熱烈,臺灣電視公司在全劇播畢後,於晚間時段重播。.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人體大奇航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廣播局

以色列廣播局(希伯來文:רשות השידור,英語:Israel Broadcasting Authority,國際簡稱:IBA)是一家已经不存在的广播电台兼电视台,為以色列的國家公共廣播系統,是該國最具權威的媒體。.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以色列廣播局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在欧洲歌唱大赛之历年表现

以色列自首次参加后共参赛41次。以色列之所以能参加欧洲歌唱大赛是因为转播该大赛的以色列广播局(IBA)是欧洲广播联盟的成员组织。以色列一共赢得四次比赛,年份是、、1998年和2018年。 以色列於1973年的首次亮相取得相當不錯的佳績,由歌手Ilanit代表獲得當屆第四名。於1978年及1979年,以色列獲得了兩次冠軍,分別是 Izhar Cohen與the Alphabeta演唱的《A-Ba-Ni-Bi》以及Gali Atari與Milk and Honey演唱的《Hallelujah》。該國在1980年代最佳的成績為1982年時的代表Avi Toledano以及1983年的代表Ofra Haza,皆取得當屆第二名。1978年的冠軍Izhar Cohen曾於1985年重返賽事,獲得當屆第五名。1998年,以色列獲得了第三次的冠軍,當屆代表為Dana International所演唱的《Diva》。隔年的代表Eden則獲得了第五名的成績。以色列曾經舉辦過兩次賽事,皆辦在耶路撒冷,分別為1979年及1999年。儘管於1979年也得到冠軍,以色列廣播局以財政因素為由拒絕舉辦1980年的賽事,故當屆賽事改在荷蘭的海牙舉辦。由於1980年的賽事舉辦日期與以色列陣亡將士紀念日(Yom Hazikaron)衝突,故當年以色列並沒有參賽。這也是歐洲歌唱大賽歷年來,唯一一次獲勝國沒有參與隔年的賽事。 在2004年引進半決賽系統之後,以色列共有六次沒有進入決賽。2014年,以色列連續四年未晉級決賽,儘管當年代表Mei Feingold是其中一個晉級的熱門人選。2015年,以色列代表Nadav Guedj在半決賽中得到第九名,讓該國睽違五年來第一次進入決賽。在2018年奪冠以前,21世紀內以色列的最佳成績為2005年的Shiri Maimon,得到第四名。以色列的第四個冠軍在2018年獲得,當屆賽事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辦,以色列代表為妮塔,演唱《Toy》一曲。.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以色列在欧洲歌唱大赛之历年表现 · 查看更多 »

佛朗琪絲卡·米凱琳

佛朗琪絲卡·米凱琳(Francesca Michielin,,),義大利女歌手、詞曲創作人。2011年第五屆《》冠軍得主,贏得冠軍後隔天以數位下載的方式發行首張迷你專輯《》。2012年發行首張錄音室專輯《》。2015年發行第二張錄音室專輯《》,首支單曲〈〉獲得白金唱片銷售認證。2016年代表義大利參加歐洲歌唱大賽。.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佛朗琪絲卡·米凱琳 · 查看更多 »

德國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德國自1956年歐洲歌唱大賽以來每屆都參加(1996年歐洲歌唱大賽除外),在1990年以前,德國皆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代表參加,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無參加經歷。有趣的是德國因為重要財政捐助國而成為“五大赞助国”自1998年開始不需參加預賽及可直接進入決賽。德國分別在1982年和2010年勝出,而獲得隔年的主辦權,在2010年歐洲歌唱大賽中萊娜·邁爾-蘭德魯特所演唱的《Satellite》為成立“四大赞助国”以來其成員第一次獲得第一名。.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德國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 查看更多 »

國際展覽中心

國際展覽中心(Міжнародний виставковий центр)位於基輔,為烏克蘭最大的展覽中心。 2016年9月9日,國際展覽中心被選為2017年第62屆歐洲歌唱大賽的舉辦場地。.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國際展覽中心 · 查看更多 »

哈特瓦爾體育館

哈特瓦爾體育館(Hartwall Arena,有时也被稱為赫爾辛基體育館)是一座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大型綜合性體育館。體育館名稱源自於最大的贊助商、位于赫爾辛基的飲料公司。.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哈特瓦爾體育館 · 查看更多 »

唐尼·蒙泰爾

唐納塔斯·蒙威達斯(Donatas Montvydas,),以藝名唐尼·蒙泰爾(Donny Montell)為人熟知,是一位立陶宛創作歌手,曾代表立陶宛參加於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辦的2012年歐洲歌唱大賽。2016年再度代表立陶宛赴瑞典斯德哥爾摩參賽。.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唐尼·蒙泰爾 · 查看更多 »

Blue

Blue是在2001年組成的英国伦敦節奏藍調男子音樂組合,成员包括唐肯()、賽門韋伯()、安東尼寇斯特()以及黎萊恩()。Blue共獲超過一百一十萬張唱片銷量。 Blue於2005年解散後各成員都已作個人發展。Blue於2009年4月宣布重組,並代表英國參加2011年在德國舉辦的歐洲歌唱大賽。在2009年重組後,Blue開始到各個不同的國家展開巡迴演唱。2013年也發行了重組後的第一張專輯.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Blue · 查看更多 »

節慶宮

慶宮(Palais des Festivals et des Congrès)是位於法國坎城的一座會展中心。這裡是坎城國際影展的主會場。節慶宮完成於1946年,後由於建築老化而在1982年12月重建。除了坎城影展之外,也舉辦坎城國際廣告節等眾多會展活動。1959年和1961年的歐洲歌唱大賽和2011年的G20 峰會也在這裡舉行。.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節慶宮 · 查看更多 »

義大利文化

義大利文化是指義大利半島與周圍地區形成的文化。從古代到16世紀為止,義大利都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也是伊特拉斯坎文明、古羅馬、羅馬天主教、人文主義和文藝復興運動的起源。 在羅馬帝國出現之前,伊特拉斯坎文明和薩姆尼烏姆(Samnium)文化於義大利蓬勃發展。腓尼基人和希臘人在耶穌誕生前幾個世紀開始於義大利建立定居點,特別是成為欣欣向榮的希臘古典文明定居地。義大利南部的希臘遺址或許是世界上最壯觀,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隨著君士坦丁皇帝於312年開放基督教信仰後,羅馬天主教成為義大利公開和正式的主要宗教,義大利對基督教的發展和西方信仰和道德觀念產生深遠的影響 。 義大利於1088年建立博洛尼亞大學,也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所大學。其他義大利大學緊隨其後出現,例如義大利南部的色藍諾醫學院(Schola Medica Salernitana)是中世紀歐洲第一所醫學院。這些優秀的學習中心促使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於義大利,而義大利的繪畫、雕塑、建築、科學、文學和音樂則是整個歐洲的核心。從巴羅克時期到浪漫主義時期,義大利的文化繼續於歐洲保持領先地位,當繪畫和雕塑的主導地位減弱時,義大利文化在音樂重新建立領先地位。 義大利藝術家在20世紀已經相當具有影響力。他們在1920年代和30年代的現代主義,並繼續在國際當代藝術市場中具有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在電影界具有重要影響力,從1960年代開始,義大利建立了一個偉大的電影文化。義大利的設計塑造了戰後世界的面貌,今天義大利時尚和設計無疑具有國際領先地位。西方文明內部和外部的各個方面都出現在義大利半島上,例如基督教信仰、公民社會(如參議院)、哲學、法律、藝術、科學、社會習俗和文化。 義大利直到1861年統一之前並不存在於世界上,因此在歷史上曾經存在於義大利半島的政體、傳統及藝術活動都被歸屬在義大利之下。雖然這些地區的政治及社會制度是獨立運作,義大利在歷史及文化上的遺產仍然是相當巨大的。。歌劇和音樂是義大利文化中聞名於世的部分,義大利料理和食品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文化之一,電影(如甜蜜生活、美麗人生與黃昏三飆客等經典影片),藝術和時尚文化(米蘭為世界時尚之都)也都舉世聞名。 義大利是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53個),義大利擁有世界上最偉大藝術品的半數,義大利全國估計有100,000個任何形式的紀念物(博物館、宮殿、建築物、雕像、教堂、藝術畫廊、別墅、噴泉、歷史建築與考古遺跡。.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義大利文化 · 查看更多 »

羅琳 (歌手)

罗琳(Loreen,),本名洛淋·辛尼卜·諾卡·塔勒烏伊(Lorine Zineb Noka Talhaoui),生於斯德哥爾摩,瑞典的流行歌手與音樂製作人。因有興趣成為一名歌手,她參加了瑞典選秀節目《2004年度偶像》("Idol 2004"),次年,她發行了她的第一張單曲。在2011年,她在瑞典發行的單曲《心在说不》("My Heart Is Refusing Me")使她在歌唱事業上獲得成功。2012年罗琳代表瑞典參加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2012年歐洲歌唱大賽》,她以歌曲《》("Euphoria")夺冠,為瑞典拿下2013年比赛的主辦權。2012年10月22日發行首張專輯《治愈》("Heal")。.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羅琳 (歌手) · 查看更多 »

瑞典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典自1958年歐洲歌唱大賽第一次參加比賽以來,共參賽58次(截止至2018年),其中僅5次缺席。自1967年開始瑞典皆透過瑞典旋律节來進行國內初選決定代表瑞典的參賽者。而瑞典亦是歐洲歌唱大賽中最成功的國家之一,參賽以來總共獲得6次冠軍及進入前五名達24次,取得前十名更多達40次。 瑞典第一位參賽選手是愛麗絲·芭布斯,她在1958年拿下第四名的成績,這個成績一直到1966年才被里尔·林佛斯(Lill Lindfors)與斯万特·图雷森(Svante Thuresson)突破,當年他們拿下首次瑞典的第二名,而瑞典第一次贏得冠軍是在1974,ABBA的一曲《Waterloo》為他們拿下次年的主辦權,ABBA也因為這一次勝利,預告著全球性的成功,至今仍是歷年來最暢銷的流行音樂團體之一。之後瑞典分別在1984、1991、1999、2012和2015年拿下冠軍,瑞典因此與英國、法國、盧森堡並列拿下五次冠軍的國家。 在2005年至2010年間,瑞典成績並不理想,除了2006年代表Carola Häggkvist的《Invincible》有進入前五名,其餘成績不是後段班,就是沒有進入決賽,但在2011年瑞典派出的《Popular》獲得逆轉性的成功,以預賽155分拿下第一名,更在決賽以185分拿下第三名,而2012年在巴庫舉辦的賽事中,瑞典趁勝追擊,代表選手羅琳以《》("Euphoria")獲得大成功,在預賽及決賽中,分別拿下181分及372分且皆獲得第一名的成績,也為瑞典再拿下2013年歐洲歌唱大賽主辦權,而該屆地點於馬爾默舉行。2015年,曼斯·賽爾梅勒夫以歌曲《英雄》("Heroes")为瑞典获得第6个比赛冠军。.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瑞典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 查看更多 »

ESC

ESC」可以指:.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ESC · 查看更多 »

萊娜·邁爾-蘭德魯特

萊娜·邁爾-蘭德魯特(Lena Meyer-Landrut,) 。德國女歌手。代表德國參加2010年歐洲歌唱大賽以歌曲《衛星》取得冠軍,隔年再度代表德國參加歐洲歌唱大賽以歌曲《被陌生人帶走》取得第十名。並在2013-2016年間在德國版本的兒童好聲音節目上擔任1-4季導師。.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萊娜·邁爾-蘭德魯特 · 查看更多 »

西魯紹

西魯紹(Սիրուշո,),本名為西拉努什·哈魯瓊揚(Սիրանուշ Հարությունյան),是一名亞美尼亞女歌手,父母分別為演員和歌手;她曾在不同國家舉行演唱會,並代表亞美尼亞參與2008年歐洲歌唱大賽。.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西魯紹 · 查看更多 »

西方化

西方化,又稱西化、西洋化、歐美化,是指社會在產業、技術、藝術、法律、政治、經濟、生活方式、飲食、語言、字母、宗教、哲學及價值方面採納西方文化的歷史進程。 在最近多個世紀,西方化在全球都有普遍且促進的影響力。此外西方化的字面意義容易令人誤會,所謂西方化通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受到西方的影響力影響的傳統社會會驅使使之轉變成更加類似西方化的社會,以希望獲得西方的生活或它的某部分,例如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一代表。另一方面西方本身也透過西方化來使文明具有可塑性與文化接受能力,來維持其在全球的影響力,例如現實中現代倫敦隨處可見的外籍人士、巴黎的穆斯林社區、加拿大華埠,這些移民第二代受西方教育後通常具有本地籍,通常會組成政治團體在影響著西方國家走向,甚至操控出兵海外的行為,就是西方自身也在被西方化的明證,而進化成為更強勢主導的新時代西方文明。 所以綜上所述,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西方化又與文化互滲和文化適應相關。文化互滲是指一個社會或文化裡兩個不同族群的持續接觸所產生的轉變,接觸以後雙方文化模式的轉變是明顯的。西方化在流行的說法是指西方擴張和殖民主義對當地社會的作用。例如接納歐洲語言和典型西方習俗的本土人可被稱為文化適應或西方化。取決於文化接觸的處境,西方化可以是被迫或自願的。例如除了南美洲國家是被迫西方化、連身處西方文化中心的美國也遭受到明顯的自我西方化過程,這是因為大量歐洲移民使得英美為主的文化受到西歐的德法文化的衝擊。 跨民族接觸可對本土文化產生不同程度的控制、壓迫、抵抗、殘存、適應及改變。當本土文化受到強大外來者的破壞,經常都會造成「休克期」。「休克期」是擴張主義和殖民主義時期相互作用的特徵。在休克期,利用軍隊鎮壓民間會導致文化浩劫或文化灭绝,使一個文化被消滅。據康拉德·科塔克所說,「西方人試圖以他們的想像力重塑當地文化,漠視他們所創造的文化模式不適合西方文明以外的範圍這個事實」可能是由於康拉德·科塔克認為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提出的亞細亞人比歐羅巴人更具奴隸性,他們忍受專制統治而無怨的歐洲中心主義觀點是正確的,非西方國家只適合絕對君主制不適合民主。.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西方化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姐競選

香港小姐競選(Miss Hong Kong Pageant,簡稱港姐)是香港大型的選美活動,於1946年6月23日首次舉行,由「香港中華業餘泳團」和「英國空軍俱樂部」主辦,但實際上的主辦者則是後來成立的香港麗池花園夜總會的老闆李裁法,在北角麗池游泳場(之後改建成麗池花園夜總會)舉辦。首三屆的「香港小姐」分別由李蘭、吳丹鳳及司馬音勝出,並於勝出後成為粵語片的明星;而1952年「香港小姐」的冠軍但茱迪,更代表香港參選「環球小姐」,成為首個參與「環球小姐」的華人,更獲得殿軍。直至1973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開始舉辦每年一度的香港小姐選舉。而在1973年的過渡期更出現兩位香港小姐,分別是「香港東方之珠選美會」選出的狄波拉和無綫電視選出的孫泳恩。.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香港小姐競選 · 查看更多 »

贝尔格莱德球馆

贝尔格莱德體育館(Београдска арена)是现今塞尔维亚最大的综合性體育館,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运动體育館。體育館為可舉辦多種運動比賽的综合性體育館,包括篮球、手球、排球、网球、冰上项目和其他的音乐文化活动,包括2008年歐洲歌唱大賽。體育館共有37,500平方米,可容纳20,000。體育館的造价为7千万欧元。 2006年初以前體育館开放给公众使用,2005年举办了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和音乐会,当地政府部門评估體育館完后有望安置自动化的消防系统和自动扶梯。贝尔格莱德市體育館正式开馆于2006年10月5日,开馆的同日贝尔格莱德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贝尔格莱德球馆 · 查看更多 »

阿塞拜疆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亞塞拜然在(İTV)加入歐洲廣播聯盟(EBU)成為其會員後,首次於2008年參加《歐洲歌唱大賽》,由İTV負責轉播。在此之前İTV則經由向EBU購買播放權的方式來轉播賽事。此國是高加索地區最後一個參加歐洲歌唱大賽的國家(第一位是2006年的亞美尼亞、其次為2007年的格鲁吉亚)。在2011年歐洲歌唱大賽中,亞塞拜然派出艾爾與妮基以一首《嚇跑》("Running Scared")獲得221分高分,為亞塞拜然拿下首次(2012年比赛)主辦權。同時也是第一個奪得冠軍和舉辦比賽的高加索國家。.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阿塞拜疆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 查看更多 »

阿尔巴尼亚广播电视台

阿尔巴尼亚广播电视台(Radio Televizioni Shqiptar / RTSH)是阿尔巴尼亚的一个公共广播电视台,于1938年在地拉那建立。 阿尔巴尼亚广播电视台目前拥有三个电视频道和三个广播频率,其下属的广播电台使用“Radio Tirana”(地拉那广播电台)的呼号,RTSH運行兩個模擬和數字電視台RTSH 1 HD和RTSH 2 HD(以前稱為“TVSH”和“TVSH 2” Televizioni Shqiptar“),五個數字專題電視台”RTSH“,以及三個使用”地拉那電台“名字的電台。此外,還有四個區域電台和電視台在吉諾卡斯特、科爾察、庫克斯及斯庫台這四個城市服務。国际广播采用阿尔巴尼亚和其他七种语言并通过用中波和短波向世界播放,广播开始曲为《Keputa një gjethe dafine》。国际电视频道从1993年起上星播出。 國際廣播電台通過中波(AM)和短波(SW)以阿爾巴尼亞語和其他七種語言播放電台節目。,並將歌曲“Këputanjëgjethe dafine”的主題用作其signature tune。 國際電視台via satelliteRTSH 3 HD(前“TVSH衛星”)於1993年發起,旨在使用阿爾巴尼亞語把電視台的節目轉播到科索沃、塞爾維亞、馬其頓共和國、黑山和希臘北部,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的阿爾巴尼亞人社區。自1999年以來,RTSH一直是歐洲廣播聯盟的成員。 RTSH是阿爾巴尼亞歌曲節()的官方組織者,在歐洲歌唱大賽中代表阿爾巴尼亞的參加者錄影節目。RTSH由商業廣告,12億美元的電視許可證費用資助和阿爾巴尼亞政府的支金支持RTSH的營運。.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阿尔巴尼亚广播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葡萄牙參加歐洲歌唱大賽達50次(截至2018年),初次登場是在1964年。至目前為止該國曾棄賽五次,分別於1970年、2000年、2002年、2013年及2016年。葡萄牙是未奪冠的國家中出賽次數最多的,直到2017年在烏克蘭基輔舉辦的第62屆歐洲歌唱大賽,由薩爾瓦多·索布拉爾演唱《相愛》(Amar pelos dois)奪冠為止。葡萄牙負責轉播歐洲歌唱大賽的電視台為葡萄牙廣播電視公司。 葡萄牙的首次參賽代表為António Calvário,演唱的曲目為《禱告》(Oração),但本次參賽並不成功,葡萄牙只得了當年最後一名。之後葡萄牙也拿過兩次的最後一名,分別於1974年Paulo de Carvalho代表演唱《再見之後》(E depois do adeus),及1997年Célia Lawson代表演唱《再見之前》(Antes do adeus)時。儘管《再見之後》在當屆得到了最後一名,該曲卻因其為康乃馨革命的代表曲而在當時得到了國際級的知名度。在Moniz於1996年取得第六名之前,葡萄牙的最佳名次為第七名,分別是1972年代表Carlos Mendes及1980年代表José Cid。90年代是葡萄牙參賽成績最輝煌的時期,儘管還是有得到一些比較差的名次,但這十年共有四次進入前十名。2000年時葡萄牙雖已準備好要參加比賽,但因前五年的平均成績太差而被拒絕參賽。2004年時雖因主辦單位增加參賽隊伍數量使得葡萄牙有資格參賽,卻由於內部問題無法出賽,讓拉脫維亞遞補參賽而成為了當年的冠軍。 2004年引進半決賽系統後,葡萄牙共有八次未進入決賽(包括了2004年至2007年間)。2008年至2010年該國都有進入決賽,在2008年時Vânia Fernandes以《海洋之女》(Senhora do Mar)得到當屆的第13名,是自半決賽系統開放以來成績最好的一次。2017年時,葡萄牙代表薩爾瓦多·索布拉爾演唱《相愛》一曲順利進入決賽,結束了六年沒有進入決賽的窘境(2011年至2016年,其中2013年及2016年並未參賽,剩餘年份皆無進入決賽),並且在最後以758分的高分獲得了當屆冠軍,打破53年來未能奪冠的紀錄。.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葡萄牙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 查看更多 »

葛雷漢·諾頓

葛雷漢·威廉·沃克(Graham William Walker;),藝名葛雷漢·諾頓(Graham Norton)是一名於英國的愛爾蘭裔電視及電台主持、喜劇演員和演員。他的節目《葛雷漢諾頓秀》於英國學術電視獎五之獲獎,而節目之前於英國廣播公司第二台播放,後來於2010年在第一台接替喬納森·羅斯的節目,於星期五晚上黃金時段播放。他亦是BBC廣播二台上的主持,以及於BBC作歐洲歌唱大賽的電視評論員,被《》雜誌評為「二十一世紀對的答案」。諾頓以由諷刺主導的對話和龍飛鳳舞的演講風格知名。2012年,他把自己的製作公司以1700萬英鎊售予獨立電視公司。.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葛雷漢·諾頓 · 查看更多 »

蒙地卡羅電視台

蒙地卡羅電視台(Télé Monte Carlo,又稱TMC Monte Carlo,一般簡稱TMC),為摩納哥的一個普通娛樂頻道,其也代表摩納哥參與歐洲歌唱大賽。.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蒙地卡羅電視台 · 查看更多 »

艾密莉亞·懷得堡

艾密莉亞·懷得堡(Emilia Rydberg,),是一名瑞典籍女歌手,善於流行音樂和芭蕾舞曲式。.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艾密莉亞·懷得堡 · 查看更多 »

艾迪塔·歌娳婭

艾迪塔·歌娳婭(Edyta Górniak,),是一位波蘭著名的流行女歌手,出生地為波蘭南部的一個名叫奧波萊的小城。於1994年代表波蘭參加歐洲歌唱大賽,拿下第二名的佳績。艾迪塔是抒情女高音,廣闊的音域可橫跨約四個八度音程。 她曾出現在109份世界知名雜誌的封面,並曾獲得馬克西姆(Maxim)雜誌網友票選「最受歡迎的封面女郎」。.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艾迪塔·歌娳婭 · 查看更多 »

英國星光大道

#重定向 歐洲歌唱大賽.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英國星光大道 · 查看更多 »

英格伯·漢普汀克

英格伯·漢普汀克(Engelbert Humperdinck,),出生於英屬印度馬德拉斯,为英國流行歌手。因歌曲「Release Me」、「The Last Waltz」、「After the Lovin'」、「A Man Without Love」、「Quando,Quando,Quando」等被人熟知。2012年3月1日,英國廣播公司宣布,洪佩爾丁克代表英國參加2012歐洲歌唱大賽決賽,在2012年5月26日在亞塞拜然的巴庫舉行,決賽後,不幸僅以12分拿到25名(倒數第二名)。 Category:英國流行音樂歌手.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英格伯·漢普汀克 · 查看更多 »

LGBT人物列表

本條目為身份公開或有可靠來源證實的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人物列表,由於「同性戀」這個詞彙以及「同性戀者」這個身份认同直至十九世紀才在歐洲出現,二十世紀初傳至日本、華人地區,因此本列表的收錄對象為十九世紀末以後的歐美人士、民國以後出生的華人和現代世界各地區的LGBT人物,在這之前的歷史人物請見LGBT歷史人物列表。 儘管同性之間的情-欲-和亲密关系亙古即存,然而性傾向和同性戀的定義隨時間有所改變,並且難以整合。總括而言大多數的定義都含有心理成份(例如,個體情--偏好的性別)、行為成份(例如,個體和伴侶的性行為)在內。過往的歷史人物性傾向是否為同性戀或雙性戀,性別認同是否為跨性別,只能依賴有限的文獻記載從行為或言詞紀錄加以推測。 社會對LGBT的態度會影響LGBT人物公開身份的意願。為了人身安全或避免不友善待遇等原因,不少人會隱瞞身份或保持低調,然而基於改變偏見和利於平等權利的推動,有些名人會主動公開身份。 某些同志運動團體(例如:)为政治原因訂有公开一些名人的政策。然而这种政策即使在同志社群也可能引發爭論,因為涉及了家人的人身安全、非公眾事務應保有個人自主的隱私權、以及受到攻擊性言論中傷的可能。.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LGBT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Rai 2

Rai 2是意大利公共廣播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的三家主要電視頻道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Rai 1、Rai 3。Rai 2於1961年11月4日首播,政治上偏向意大利社會主義黨。Rai 2於2013年9月開始播出高清節目。Rai 2的主要新聞節目是TG2。.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Rai 2 · 查看更多 »

Toy (歌曲)

《Toy》是由以色列歌手妮塔演唱的曲子,此曲代表以色列參加2018年歐洲歌唱大賽,並獲得當屆賽事冠軍。此曲由Doron Medalie及Stav Beger創作,並由後者製作。。此曲的音樂錄影帶在2018年3月11日公布,導演是Keren Hochma。此曲在正式上架的前一天就在網上被洩漏了。.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Toy (歌曲) · 查看更多 »

格利法扎

格利法扎(希腊语: Γλυφάδα, pronounced) ,希腊首都雅典市的一个郊区,位于雅典主城以南。该地为雅典南部郊区中最大的一个,为希腊富人聚集地。.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格利法扎 · 查看更多 »

欧洲歌唱大赛50周年庆典

歐洲歌唱大賽50週年慶典(Congratulations: 50 ans du Concours Eurovision de la chanson,Congratulations: 50 Years of the Eurovision Song Contest)是由歐洲廣播聯盟(EBU)策畫的電視節目,用以慶祝已舉辦50年之歐洲歌唱大賽,並且決定50年來最受歡迎的參賽者。時間為2005年10月22日,於舉辦,主辦者是丹麥廣播公司(DR),由觀眾及評審團透過網路投票選出半世紀中最受歡迎的14首曲目來參賽。一共有31個EBU的會員國轉播了此賽事(英国、意大利及法國並未轉播),由這些轉播國家的電視投票及評審團決定冠軍。最終統計共有250萬的投票數。 整場賽事由卡翠娜·勒斯卡尼(Katrina Leskanich)和雷纳·考珀(Renārs Kaupers)主持,瑞典團體ABBA的《》獲得冠軍,此團體也曾經於1974年獲得原賽事的冠軍。 週邊商品的部份,主辦單位出版了兩張專輯,其中的曲目皆由以往五十屆中選出。同時,這些曲目原本於賽事演出的畫面也收錄在兩張DVD中。.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欧洲歌唱大赛50周年庆典 · 查看更多 »

歐洲歌唱大賽歷屆冠軍列表

歐洲歌唱大賽歷屆冠軍列表列出歐洲歌唱大賽歷屆冠軍。歐洲歌唱大賽是歐洲廣播聯盟主辦的一項歌唱比賽,自1956年開始舉辦,是同類型比賽中規模最大。.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歐洲歌唱大賽歷屆冠軍列表 · 查看更多 »

歐洲歌唱大賽演唱語言列表

以下內容是有關歐洲歌唱大賽自1956年以來使用的演唱語言,也包括了自2004以來所有半決賽及決賽的曲目。 關於演唱語言的規則曾改變了很多次。過去,比賽主辦單位曾要求參與的國家只使用自己國家的語言演唱,但自1999年以來即取消了這個限制。.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歐洲歌唱大賽演唱語言列表 · 查看更多 »

汉黛·耶内尔

汉黛·耶内尔(Hande Yener,,出生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是一位土耳其流行歌手。她是在土耳其最有名的歌手之一。在过去的十年中,她已经推出了许多不同风格的歌曲,不断扩大土耳其流行乐坛的类型。她的每个专辑都十分受欢迎,她的专辑音乐中经常融入不同的音乐风格、流派和节奏。.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汉黛·耶内尔 · 查看更多 »

法國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法國在歐洲歌唱大賽史上算是成績相當出色的國家,共贏得了五次冠軍。該國同時也是此大賽1956年七個創立國之一,至2018年已參加過61屆比賽,僅在1974年及缺席。.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法國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 查看更多 »

深夜秀 (愛爾蘭廣播電視節目)

《深夜秀》()有時候英語又被稱作「The Late Late」,或者是簡寫成為「LLS」,是目前世界上播放時間最長且由同一主持人進行的脱口秀節目,同時這也是愛爾蘭共和國政府國營的廣播機構愛爾蘭廣播電視其主要節目內容。該節目是以現場直播2個多小時的形式,在每年5月至9月期間的星期五晚間21時30分於電視上播出。包含海外地區在內都將《深夜秀》視為愛爾蘭共和國的重要電視節目,甚至被視為「愛爾蘭脫口秀」。.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深夜秀 (愛爾蘭廣播電視節目) · 查看更多 »

成吉思汗 (專輯)

《成吉思汗》(Dschinghis Khan)是德國disco樂團成吉思汗的首張專輯。專輯收錄了樂隊的代表性單曲《成吉思汗》,其代表德國在1979年歐洲歌唱大賽,並讓德國獲得了第四名。專輯還收錄了像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致敬的《Moskau》。.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成吉思汗 (專輯)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愛沙尼亞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愛沙尼亞在1994年首次在歐洲歌唱大賽登場,但不幸地獲得倒數第二名的成績,僅次於立陶宛,因此沒有獲得進入1995年歐洲歌唱大賽的資格,但在1996年回歸後板回一城,以94分獲得第五名的好成績,同時也是第一個進入前五名的前蘇聯國家。 在2001年,Tanel Padar、Dave Benton與2XL以一首《Everybody》奪下冠軍,也使愛沙尼亞在塔林舉辦了2002年歐洲歌唱大賽。但自2004年加入預賽規則以來,愛沙尼亞成績皆不盡理想,多年無法進入決賽。近年來,以2009年的城市交響曲以及2012年的歐特·列普蘭分別以129分及120分拿下第六名,表現較為突出。此外,愛沙尼亞仍是波羅的海國家中表現最成功的的一個。.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愛沙尼亞在歐洲歌唱大賽之歷年表現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安德斯

托马斯·安德斯(本名Bernd Weidung;)是德国歌手、作曲家、音樂製作人。 是德国流行重唱摩登语录的主唱,活动于1983–1987与1998–2003.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托马斯·安德斯 · 查看更多 »

12月24日

12月2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8天(闰年第35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7天。.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2月24日 · 查看更多 »

1956年歐洲歌唱大賽

1956年歐洲歌唱大賽(Grand-Prix Eurovision de la Chanson Européenne 1956)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一屆比賽,於1956年5月24日在瑞士提契諾州盧加諾舉行,第一屆大賽主要為無線電節目,但在錄音室中仍有一些摄像机好供少數擁有電視的歐洲人觀賞。為了增加節目內容,大賽更規定每個國家以兩首歌參賽。 在賽前每個參賽國家都被強烈的建議先在該國舉行預賽,而各參賽國皆將兩名評審送至盧加諾,其中盧森堡的評審不能前往,因此歐洲廣播聯盟同意瑞士方面代為投票。 目前為止未有任何保存完整賽程的片段,雖有完整錄音,但在第一部幕間式後20分鐘的音訊亦遺失,直到宣佈冠軍時方才恢復。而唯一存在的片段是冠軍莉斯·阿西娅演唱安可曲"Refrain"的新聞鏡頭。.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56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58年歐洲歌唱大賽

1958年歐洲歌唱大賽(Grand-Prix Eurovision de la Chanson Européenne 1958)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3屆比賽,於1958年3月12日在荷蘭希爾弗瑟姆舉行。這次比賽是法國第一次得到冠軍,也是英國最後一次未參賽,因此只有本次與1956年這兩場在歐洲歌唱大賽史上沒有英文歌曲。 本次大賽評審團並非待在比賽現場工作室內,而是在各自的國家透過電話投票執行評審工作。而義大利歌手多米尼克·莫多戈諾在比賽次序中不按照牌理出牌,因為在所有歌手演唱結束後他又再次演唱了一次。莫多戈諾後來在美國發展的非常成功,他在此次大賽的表演歌曲「藍天飛翔」在美國改名為「Volare」(飛翔),此曲在第1屆葛萊美獎中得到兩個獎項,並登上美國排行榜第一名,這也是大賽少數在美國贏得第一名的曲子。 本次大賽幕間式表演由 Metropole Orkest 交響樂團表演,共有兩場,一場在表演間,一場在所有表演結束之後。.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58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59年歐洲歌唱大賽

1959年歐洲歌唱大賽(Grand-Prix Eurovision de la Chanson Européenne 1959)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4屆比賽,於1959年3月11日在法國坎城舉行。 本次比賽由荷蘭獲勝,這是該國的第二次冠軍,也是首次有國家贏得兩次歐洲歌唱大賽冠軍。此外,獲冠歌曲的作曲家威利·範·赫默特 (Willy van Hemert)同時也是1957年的冠軍作曲家。據揣測,荷蘭勝出的原因在於義大利和法國的大量給分,因為兩國都不希望對方獲勝,所以把分數都給了荷蘭,不過這點可能永遠無法證實了。 本屆建立了一個新規則,以確保各國評審團中不能有專業的出版商或作曲家。.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59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60年歐洲歌唱大賽

1960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Grand Prix 1960)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五屆比賽,於1960年3月29日在英國倫敦舉行,法國於本年贏得史上第一場勝利。 上一屆原本由荷蘭獲勝,但一如1958年一般,拒絕主辦大賽,於是這個重責大任落到了去年的第二名,英國身上。.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60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61年歐洲歌唱大賽

1961年歐洲歌唱大賽(Grand-Prix Eurovision de la Chanson Européenne 1961)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6屆比賽,於1961年3月18日在法國坎城舉行,此亦是1959年的賽場,主持人亦同。本年舞台明顯較前幾年大了許多,還以花朵裝飾。 盧森堡在大賽中首次獲勝,以法語版「我們愛人」(法語:Nous les amoureux,即「我們這些愛人」的意思)奪下冠軍。.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61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62年歐洲歌唱大賽

1962年歐洲歌唱大賽(Grand-Prix Eurovision de la Chanson Européenne 1962)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七屆比賽,於1962年3月18日在盧森堡的盧森堡市舉行,法國第三次贏得比賽,這也是第一次有國家贏得三次勝利。反觀奧地利、比利時、荷蘭則是第一次未獲分。.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62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63年歐洲歌唱大賽

1963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Grand Prix 1963)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八屆比賽,於1963年3月23日在英國倫敦舉行,法國於去年贏得冠軍,但其才剛於1961年舉辦完一場大賽,並不想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再次主辦,因此將這個光榮送給了英國,使其成為此次主辦國。這類事件也在1960年發生過,當時由荷蘭贈與英國。 丹麥第一次獲勝,而芬蘭、挪威、瑞典第一次沒得到半點分數,荷蘭則是第二次得到零分,也成了第一個連兩屆未獲分的國家。.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63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64年歐洲歌唱大賽

1964年歐洲歌唱大賽(Grand Prix Eurovision 1964)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九屆比賽,於1964年3月21日在丹麥哥本哈根趣伏里公園舉行。 義大利獲得他們在大賽中的首勝,相反的德國、葡萄牙、瑞士、南斯拉夫都是第一次未獲分,葡萄牙更是大賽史第一個首次出師不利的國家,首次登台就沒拿到半分。荷蘭是第二個派出非歐洲人參賽的國家,其在此次大賽中的代表選手為印尼籍血統。(此前1963年瑞士曾派出有以色列血统的选手参赛).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64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65年歐洲歌唱大賽

1965年歐洲歌唱大賽(Gran Premio Eurovisione della Canzone 1965)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十屆比賽,於1965年3月20日在義大利那不勒斯舉行,由盧森堡獲勝,這是該國在大賽中第二次獲勝。 在本次大賽中,比利時、芬蘭、德國、西班牙皆未獲分。值得一提的是,未來的常勝軍愛爾蘭首次於比賽中亮相。.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65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66年歐洲歌唱大賽

1966年歐洲歌唱大賽(Grand-Prix Eurovision de la Chanson Européenne 1966)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11屆比賽,於1966年3月5日在盧森堡公國的盧森堡市舉行。本屆大賽開始規定,每個國家都只能演唱他們其中一種的官方語言,會出現這項規定,可能是由於去年瑞典參賽歌曲「Absent Friend」由英語演唱。本年首次有黑人選手參賽,為荷蘭代表米莉·史考特,她也是在大賽中使用移動式麥克風演唱的第一人,曲風活潑,然而在該年代謠曲為歐洲的主流音樂,因此米莉只得到了十五名。本次大賽也是丹麥1978年前最後一次參賽,這個空窗期超過了十年。.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66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67年歐洲歌唱大賽

1967年歐洲歌唱大賽(Grand Prix de la Eurovision 1967)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12屆比賽,於1967年5月8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的霍夫堡皇宮舉行。 本次大賽為英國第一次獲冠,瑞士則是第二次的未獲分。葡萄牙代表愛德華多·納斯克曼多為第一位參賽的黑人男性,也是第二位參賽的黑人,第一位則為去年的荷蘭代表米莉·史考特。.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67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68年歐洲歌唱大賽

1968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1968)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13屆比賽,於1968年5月6日在英國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舉行,由西班牙代表瑪希歐(Massiel)以歌曲《啦,啦,啦》奪冠。 原本西班牙的屬意優安·曼努埃爾·色拉特演唱《啦,啦,啦》,但其執意要以加泰隆尼亞語演唱,好給「佛朗哥的西班牙」一個羞辱。色拉特因而被剔除,而唱該歌西班牙語版本的歌手瑪希歐則獲得了參賽資格。(直到2004年時,隨著安道爾的參賽,加泰隆尼亞語方才出現在歐洲歌唱大賽中。) 本次大賽首次出現彩色畫面,撥出彩色畫面的國家為:法國、德國、荷蘭、瑞士與瑞典,而英國則是在隔天的介紹片段才使用於BBC2。.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68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69年歐洲歌唱大賽

1969年歐洲歌唱大賽(Gran Premio de la Canción de Eurovision 1969)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14届比賽,於1969年5月29日在西班牙馬德里的舉行,本次大賽結果遇到一個僵局,史無前例的有四個國家同時獲得18分並列最高分。 法國第四次得到冠軍,也是獲冠累計次數最多的國家;荷蘭第三次獲得冠軍;英國與西班牙則是第二次獲冠。由於本屆是西班牙第二次得冠,因此該國成為首次連續兩屆贏得比賽的國家。.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69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71年歐洲歌唱大賽

1971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1971;Comórtas Amhránaíochta na hEoraifíse 1971)為歐洲歌唱大賽的第16屆比賽,1971年4月3日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行。 該屆冠軍為代表摩納哥的法國歌手賽費琳(Séverine),其參賽歌曲為《長椅、樹木、道路》(Un banc, un arbre, une rue)。該屆亦是摩納哥唯一一次取得歐洲歌唱大賽冠軍。賽費琳其後表示在賽前和賽後均沒去過摩納哥,但蒙地卡羅電視台提交的預覽片段顯示賽費琳曾到訪該國。.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71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

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1974)為歐洲歌唱大賽的第19屆比賽,由英國廣播公司主辦,1974年4月6日在英國布賴頓舉行,並由凯蒂·博伊尔擔任該屆司儀。該屆本由連奪兩屆冠軍的盧森堡主辦,但由於成本問題放棄申辦,由英國接手。 冠軍為代表瑞典參賽的ABBA,其參賽歌曲為《滑鐵盧》,該曲亦成為後來ABBA最流行的歌曲之一。而ABBA亦在該屆歐洲歌唱大賽中一舉成名,成為蜚聲國際的歌唱組合。.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84年歐洲歌唱大賽

1984年歐洲歌唱大賽(Concours Eurovision de la Chanson 1984)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29屆比賽,於1984年5月5日在盧森堡公國的盧森堡市舉行,主持人為黛絲瑞·諾斯布許。諾斯布許當年才19歲,以較為輕快的態度來主持這場比賽,並同時說著法、英、德、盧森堡語相同的語句,展現了他對這四國語言的流利,這和以往主持方式是不太一樣的。 本次大賽由瑞典流行音樂團體「Herreys」,以歌曲《Diggi-Loo Diggi-Ley》(中文音:滴嘰-嚕 滴嘰-哩)奪下冠軍,而他們在獲勝後,《Diggi-Loo Diggi-Ley》歌詞中的「金鞋」也成了流行文化。這是瑞典第二次的獲勝,卻是第一次以瑞典語演唱贏來的,前次瑞典冠軍ABBA是以英語演唱而奪得1974年大賽冠軍。.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84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94年歐洲歌唱大賽

1994年歐洲歌唱大賽是第39屆歐洲歌唱大賽,該屆賽事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點劇院舉辦,比賽的日期是1994年4月30日。截至2017年為止,本屆賽事是最後一次於四月舉辦的歐洲歌唱大賽。主持人是Cynthia Ní Mhurchú及Gerry Ryan,他們以英語、法語及愛爾蘭語主持全場。本次的冠軍仍然是愛爾蘭,由Paul Harrington及Charlie McGettigan合唱的 《Rock 'n' Roll Kids》奪得冠軍。截至本屆為止,愛爾蘭總共奪了六次冠軍,打破了歐洲歌唱大賽最多冠軍數的紀錄,而且也是第二次在擔任主辦國時奪冠。.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94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95年歐洲歌唱大賽

1995年歐洲歌唱大賽是第40屆歐洲歌唱大賽,於1995年5月13日舉行。本屆的主辦地點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點劇院,由Mary Kennedy主持。至2013年於瑞典馬爾默舉辦的賽事為止,這是最後一場僅有一位主持人的比賽。本次賽事也打破了愛爾蘭於1992年至1994年的連冠紀錄,達成三年連冠。這是愛爾蘭連續第三次主辦賽事,以歐洲歌唱大賽第40屆以及4分鐘的開場回顧秀。比賽最終得勝的是來自挪威的團體神秘園,表演曲目是《Nocturne》。此外,神秘園的小提琴手是來自愛爾蘭的Fionnuala Sherry。 兩位曾代表愛爾蘭奪得冠軍的歌手也參與了這場盛事:一位是在1970年以《All Kinds of Everything》奪冠的Dana,另一位則是分別在1980及1987奪冠的Johnny Logan,演唱的曲子依序分別是《What's Another Year?》及《Hold me Now》,同時他也是1992年冠軍 Linda Martin演唱的《Why Me?》的創作人。比賽當天是他的生日,觀眾與交響樂團共同為他唱了生日快樂歌。 在1994年再度奪冠後,愛爾蘭廣播電視擔心他們是否有能力承擔連續三年的賽事主辦。英國廣播公司(BBC)提議由他們舉辦本次賽事,並希望將比賽辦在北愛爾蘭首都貝爾法斯特,與之共同製作,最後愛爾蘭廣播電視決定他們還是自己舉辦。然而他們也向歐洲廣播聯盟提出,如果愛爾蘭再次獲勝,他們預期不會再舉辦第四年的比賽。 根據賭盤上看來,瑞典的代表曲《Se på mig》是當屆最熱門的奪冠候選。其他國家如克羅埃西亞、丹麥、以色列、西班牙及本屆冠軍挪威,皆是冠軍的候選人。奪冠曲《Nocturne》對於歐洲歌唱大賽來說是很難得一見的冠軍曲,歌詞只有24個字但含有一段很長小提琴獨奏。英國以一首流行饒舌曲參賽,而第二次參賽的波蘭則選了一個與前一年初次參賽曲風完全不同的曲子《Same》。 在投票完成後,挪威以148分贏得了本次賽事,第二名是西班牙的《Vuelve conmigo》,得到了119分,而第三名的瑞典得到了100分。 舞台的設計由Alan Farquharson負責,他同時也是1993年在愛爾蘭磨坊街鎮舉辦的歐洲歌唱大賽的舞台設計。幕間式表演包含了幾個知名的愛爾蘭表演者,包括Clannad、Brian Kennedy(他在2006年歐洲歌唱大賽才代表愛爾蘭出賽),並由Michael O'Suilleabhan帶領製作。 歐洲廣播聯盟將參賽組數降回23組,以確保整個表演不會超過三小時。前一年被降級的國家中有5個回歸,僅盧森堡決定完全不參賽。而義大利則是如同1994年時一樣自動棄賽。 有傳言指出愛爾蘭廣播電視故意選擇了一首不會奪冠的曲子參賽,但這並未被證實,這項謠言刺激的熱門劇集《Father Ted》的誕生。1997年,愛爾蘭廣播電視才再度舉辦比賽。.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95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96年歐洲歌唱大賽

1996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1996),為第41屆的歐洲歌唱大賽,由前一年的冠軍挪威主辦,終止愛爾蘭的連續3次主辦紀錄。共有23個國家參予本次大賽,最終仍由愛爾蘭奪冠。本次大賽首次採用預選制度,由評委首先聽所有參賽歌曲(挪威除外),再另選23首曲目出線。.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96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97年歐洲歌唱大賽

1997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1997)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42屆比賽,於1997年5月3日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行,主持人為凱莉·克蘭尼 (Carrie Crowley)與羅南·基廷 (Ronan Keating)。 冠軍為來自英國的卡翠娜與波浪樂團,第二名則是地主國愛爾蘭選手馬爾克·羅伯特斯 (Marc Roberts)。英國獲冠歌曲為「Love Shine a Light」(我愛閃耀光芒),共得到227分的高分,得分來自所有的國家,其中更包括了破紀錄的五個10分與十個12分,該歌曲也被認為是歐洲歌唱大賽中最成功的歌曲之一,在2006年開幕式再次被演出。.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97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98年歐洲歌唱大賽

1998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1998)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43屆比賽,於1998年5月9日在英國伯明罕市的國家室內體育館舉行。主持人為烏麗卡·強森 (Ulrika Jonsson)與泰利·霍根 (Terry Wogan)。 本次比賽由英國廣播公司主辦,而俄羅斯與義大利則因撤回參賽而不轉播本年比賽,其實俄羅斯國內電視台第一頻道原本規劃有1998年的國內預賽,但隨後因連年得分低落,導致該國取消預賽計畫,而第一頻道也決定取消了本年的轉播。.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98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1999年歐洲歌唱大賽

1999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1999)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44屆比賽,於1999年5月29日在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舉行。主持人共三人分別為「Yigal Ravid」、「Dafna Dekel」、「Sigal Shahamon」,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三個人共同主持一場大賽,下一次是在2010年(2007年後比賽分為三場,因此除2010年外主持人並未同台)。獲勝者是瑞典代表夏洛特·佩雷利,她於2008年大賽再度代表母國參賽,但該次最後只得到18名,並不像此年異軍突起。而這也是瑞典第四次贏得歐洲歌唱大賽。 在以色列於1998年大賽贏得冠軍後,許多人猜測此次大賽不會在以色列舉行,而是會移到英國或馬爾他(兩者分別是1998年之第二、三名),主要原因是以色列政府為了此次比賽的借款,引來國內保守派的反對。然而這些都無法阻止以色列國家電視台舉辦此次大賽。 而在賽前的歌迷調查中,冰島代表 Selma Björnsdóttir 與賽普勒斯代表 Marlen Angelidou 兩人的呼聲最高,但比賽結果冰島落在第二名(有史以來該國最高得分),而賽普勒斯竟只得到兩分,這兩分全是來自英國的給分。.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1999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2000年歐洲歌唱大賽

2000年歐洲歌唱大賽 (Eurovision Song Contest 2000)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45屆之比賽,於2000年5月1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是大賽第二次在斯德哥爾摩舉辦,第四次於瑞典主辦。本次大賽也是第一次直播澳洲、日本、美國與加拿大網路。 (注: 斯德哥爾摩舉辦年份:1979年、2000年;瑞典主辦年份: 1975年、1985年、1992年、2000年) 本次大賽主持人為Kattis Åhlström與Anders Lundin,兩位皆為電視主播,冠軍則被歐森兄弟以歌曲"Fly on the Wings of Love" (原丹麥語: Smuk som et stjerneskud)奪下。但在開賽以前這首歌並不受好評,因此當他們獲冠時令人跌破眼鏡。 原先被多數看好的國家為愛沙尼亞,其為許多歌迷所期待,而俄羅斯與拉脫維亞亦備受好評,但投票之時,丹麥卻完全攻佔了記分板,其最後得分與第二名的俄羅斯更差距40分之多。拉脫維亞方面則成功的在第一次參賽中拿下第三。 本次荷蘭評審團因恩斯赫德煙火災害 (Enschede fireworks disaster)的發生,而使得大賽與位在荷蘭的評審廣播中斷,因而無法參與電話投票,其投票權改由專業後備評審行使。而德國、西班牙、法國、英國,四個保障資格國制度也在本年首度實施,但往後成績都不甚理想,直到2010年才由四國中的德國首度贏得冠軍。.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00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2001年歐洲歌唱大賽

2001年歐洲歌唱大賽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46屆之比賽,在2001年5月12日於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由來自愛沙尼亞的Tanel Padar、Dave Benton & 2XL聯合獲得冠軍。其中,來自阿魯巴的Dave Benton為第一位在歐洲歌唱大賽中獲得冠軍的黑人選手。 在此次大賽中最受矚目的是法國、希臘以及斯洛維尼亞選手,而來自馬爾他與西班牙的拉丁裔亦為眾望。較有爭議的部份是瑞典代表演唱的歌曲,其被認為和1996年歐洲歌唱大賽比利時代表曲Liefde is een kaartspel非常相似。當投票開始時,局面瞬間演變為只有丹麥和愛沙尼亞兩強爭奪冠軍。令人意外的是,愛沙尼亞竟勝過丹麥而取得了第一。.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01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2002年歐洲歌唱大賽

2002年歐洲歌唱大賽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47屆比賽,2002年5月25日於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舉行。 冠軍由拉脫維亞選手Marie N以歌曲"I Wanna"奪下,次為馬爾他選手Ira Losco,第三名有二,分別為英國與主辦國愛沙尼亞,第五名則為法國。本次比賽曾在輿論界爆發爭論,因瑞典和比利時電視台在轉播比賽的同時告知觀眾切勿投票給以色列選手Sarit Hadad。該選手最後只分別從兩國手中拿到0分與2分,得到第12名。.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02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2003年歐洲歌唱大賽

2003年歐洲歌唱大賽為第48屆之歐洲歌唱大賽,於2003年5月24日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舉行。本次主題為"Magical Rendez-vous" (中文:魔力的約會)。 主持人為Marie N與Renārs Kaupers,兩位皆為拉脫維亞流行歌手,冠軍由土耳其代表Sertab Erener以歌曲"Everyway That I Can"奪下,而該歌曲作者為Erener與Demir Demirkan。 此次大賽為歷屆以來一場制的最後一場比賽,自2004年歐洲歌唱大賽起,皆分成預賽與決賽二者,直至2008年大賽後,更分為雙預賽與決賽三者。本比賽也是拉脫維亞自1991年獨立後所舉辦過有史以來最大的活動。 賽中獲得較多媒體矚目的是俄羅斯代表t.A.T.u.,還有嘗試代表兩個國家的Ich Troje。而英國代表Jemini在比賽中未獲分,此也是該國始來第一次的掛零——所有国家(本国除外)以英国在当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名,系对英国政客的“报复”。.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03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2004年歐洲歌唱大賽

2004年的歐洲歌唱大賽為第49屆歐洲歌唱大賽,於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辦,主持的單位是土耳其廣播公司(TRT),並由烏克蘭的魯斯蘭娜所演唱的"Wild Dances"奪下冠軍,得分280,而這卻只是烏克蘭第二次參賽。.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04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2005年歐洲歌唱大賽

2005年歐洲歌唱大賽為第50屆歐洲歌唱大賽,於烏克蘭基輔舉辦,主辦單位為烏克蘭廣播協會,冠軍由來自希臘的Helena Paparizou以歌曲"My Number One"拿下。 大賽主持人分別由烏克蘭電視名主詞人Maria Efrosinina與烏克蘭廣播名人DJ Pasha負責,而上屆冠軍魯斯蘭娜則擔任本次開幕式演員與介紹國家之幕後旁白。較有趣的是:冠軍將會由當任烏克蘭總統尤先科親自頒發神秘禮物。 本次大賽舉辦時值該國革命後不久(參見:橙色革命),因此許多組織希望借由此次大賽提升烏克蘭知名度,進而帶動該國觀光產業,而該國新政府則希望藉大賽加速烏克蘭進入歐盟的長遠目標。.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05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2006年歐洲歌唱大賽

2006年歐洲歌唱大賽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51屆比賽,在希臘雅典舉行,主辦單位是為希臘廣播協會,主持人由希臘知名歌手"Sakis Rouvas"與電視節目"Greek-American"主持人兼演員"Maria Menounos"擔任。 本年冠軍由來自芬蘭的妖怪樂團以歌曲"Hard Rock Hallelujah"所拿下,其獲得有史以來最高分292分(直到2009年歐洲歌唱大賽才由挪威選手亞歷山大·雷巴克以387分打破),而歌曲曲風為硬搖滾,這是大賽以來首次搖滾歌曲奪冠,這也是芬蘭45年來參賽的首勝。.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06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2007年歐洲歌唱大賽

2007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2007)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52届比赛,賽期由5月10日~5月12日,比賽場地坐落於芬蘭赫爾辛基,由芬兰广播公司主办,主持人則是芬蘭電視名主持人"Jaana Pelkonen"與芬蘭音樂家兼演員的"Mikko Leppilampi"。冠軍由塞尔维亚選手玛丽亚·舍里福维奇赢得。 此次大賽的標誌是將以往幾年"跳動的心"反白,並於後方加上絢麗的紋路結構,主題則是"True Fantasy" (中文:真正的夢想)。.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07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2008年歐洲歌唱大賽

2008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2008)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53届比赛,由塞尔维亚广播协会(RTS)主办,2008年5月20日至5月24日於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舉行,主持人為Jovana Janković與Željko Joksimović,其中Joksimović撰寫了本次比賽塞爾維亞代表歌曲"Oro",這讓他得到了本次的主持機會。 冠軍曲為俄羅斯歌手季馬·比蘭與Jim Beanz合寫的《Believe》,並由季馬·比蘭演出獲冠,是俄國史上第一次的冠軍。 而此次主題定調為"Confluence of sound" (中文:音律的匯流)confluence於英語中表河川之匯流.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08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2009年歐洲歌唱大賽

2009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2009)為歐洲歌唱大賽之第54届比赛,由俄罗斯第一频道(C1R)主办,於2009年5月12日至5月16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舉行,這也該國有史以來第一次主辦大賽。最終,挪威的亞歷山大·雷巴克以歌曲"Fairytale"奪下冠軍,而其得分387完美取代了2006年大賽冠軍妖怪樂團的292分,創下歷史新高,並為該國取得了下屆賽事的主辦權。.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09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2011年歐洲歌唱大賽

2011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2011)是歐洲歌唱大賽的第56屆比賽。萊娜·邁爾-蘭德魯特代表德國在2010年大賽中以歌曲"Satellite"勝出,為該國取得主辦權後,再次出賽以爭取衛冕。本屆賽事是繼兩德統一後,德國首次以統一國家身分獲得舉辦權;在此之前,西德於1957年和1983年兩度舉辦。 賽事在杜塞道夫的思捷環球競技場舉行,兩場預賽定在5月10日和12日,決賽在5月14日晚上。本屆賽事共有43個國家參與,包括4個重返比賽的國家,分別為奧地利、意大利、匈牙利及聖馬利諾。 阿塞拜疆憑組合艾爾與妮基的歌曲"Running Scared"(中央电视台译:《因爱逃离》)獲得221分首奪大賽冠軍。.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11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2013年5月

; 武裝衝突.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13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瑞典旋律节

2013年瑞典旋律节(Melodifestivalen 2013)是第53屆瑞典進入歐洲歌唱大賽的國內選拔賽。最後由羅賓·胡溫貝里以《You》一曲贏得冠軍,並成為史上第一個進到敗部復活賽,而拿下決賽冠軍的歌手。 2013年3月9日決賽在連續使用12年的斯德哥爾摩友谊竞技场舉行,賽程包括四場預賽和一場敗部復活賽,及一場總決賽。每場預賽由分別有8首歌曲角逐,預賽第一、二名直接進入決賽名單,而三、四名則進入敗部復活賽,其餘歌曲則直接淘汰。.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13年瑞典旋律节 · 查看更多 »

2013年欧洲歌唱大赛

2013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2013),是第58屆的歐洲歌唱大賽,主辦國將是由2012年歐洲歌唱大賽的獲勝國瑞典舉辦,有3个城市表达了希望举办本次比赛的意愿,随后2012年7月8日瑞典电视台宣布将在马尔默的马尔默竞技场举行本届大赛,这是瑞典第五次,同时也是马尔默继1992年以来第二次举行该比赛。 兩場預賽分別在5月14日和16日各選出十個進入決賽的國家,再加上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和地主國瑞典於18日的決賽角逐冠軍和下屆主辦權。 本屆參賽的國家共39個,與2010年數目相同,其中參賽國包括上屆退出的亞美尼亞,而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葡萄牙、斯洛伐克及土耳其則不參與本屆賽事。 決賽中,來自丹麥的埃默莉·德·佛瑞斯特憑歌曲"Only Teardrops"共得281分勝出,為丹麥取得下屆賽事的主辦權。 本届欧洲歌唱大赛首次由中国媒体在电视上录像播出。CCTV-15于2013年10月5日至10月7日剪辑播出了本届欧歌赛的所有赛事,并配有汉语普通话配音和中文翻译的歌词。.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13年欧洲歌唱大赛 · 查看更多 »

2014年歐洲歌唱大賽

2014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2014),是第59屆歐洲歌唱大賽,主辦國是2013年歐洲歌唱大賽的獲勝國丹麥。2013年9月2日丹麥電視台宣布將在哥本哈根的舉行本屆大賽。這是丹麥第三次,同時也是哥本哈根繼1964年以來第三次舉行該比賽(不含50周年慶)。 兩場預賽分別在5月6日和8日举行,各選出10個進入決賽的國家。从预赛中晋级的国家,将与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五大種子國)以及地主國丹麦,参加於5月10日举办的決賽。本屆的參賽國家共37個,與2006年數目相同。這是引入半决赛制度以來,第一次出现参赛国数目少於39个的情况。重返比赛的參賽國包括2012年退出的波蘭和2013年退出的葡萄牙,而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保加利亞及賽普勒斯則不參加本屆賽事。.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14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2015年歐洲歌唱大賽

2015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2015),是第60屆歐洲歌唱大賽,主辦國是2014年歐洲歌唱大賽的獲勝國奧地利。2014年奧地利歌手孔希塔·武爾斯特以Rise Like a Phoenix一曲奪下2014年歐洲歌唱大賽之總冠軍,使奧地利獲得了2015年的主辦權。兩場预赛定在(当地时间)5月19日及5月21日,並預計在5月23日舉辦總決賽。這是奧地利繼1967年後,第二次舉辦此賽事。經過ORF及EBU開會討論之後,決定由ORF娛樂部門的負責人Edgar Böhm擔任此次的執行製作。 在參賽者的部分,本届赛事首次邀请澳大利亚以“特殊参赛者”的身份参加,这是欧洲歌唱大赛历史上第一个非歐洲廣播聯盟主成員的参赛国家。北歐成員國丹麥則是繼2008年之後,第一次沒有進入決賽。摩爾多瓦則第一次連續兩年(2014,2015)沒有進入決賽。格鲁吉亚及馬爾他在本届比赛所推出的曲名相同,都是《Warrior》。.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15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2016年歐洲歌唱大賽

2016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2016),是第61屆的歐洲歌唱大賽,主辦國是由2015年歐洲歌唱大賽的獲勝國瑞典,地點選在斯德哥爾摩的爱立信球形体育馆。2015年瑞典歌手曼斯·賽爾梅勒夫以Heroes一曲奪得當年冠軍。這是繼1975年及2000年之後,斯德哥爾摩第三次主辦歐洲歌唱大賽,其中2000年的賽事也選定了爱立信球形体育馆。整個比賽包括了兩次半決賽(5月10日及5月12日)以及決賽(5月14日),三場的主持人皆為曼斯·賽爾梅勒夫及佩特拉·梅戴。 中国的湖南广播电视台仍有转播本届赛事,並由伍洲彤和梁翘柏继续坐镇中方解说,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TV也首次使用杜比5.1声道高清格式直播。本次賽事總計有42個國家參加,同時也是北歐五國舉辦過參賽國數最多的一次。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及烏克蘭都會回歸參與此次賽事,2015年以特別嘉賓參賽的澳洲今年也會參賽,葡萄牙則是棄權。之前曾經有謠言指土耳其將會回歸比賽,但最後被官方否認。本次賽事也首次實行了新的投票系統,每個國家皆能給予兩種不同的分數:一個來自於專業評審團,另一個則來自於大眾電視投票。 這次大賽中,希臘以及波士尼亞赫賽哥維納首次未能進入決賽,亞塞拜然、俄羅斯和烏克蘭繼續保持半决赛不败的紀錄;捷克共和國則是在這屆大賽中首次獲得晉級決賽的機會。 据梁翘柏直播评论称,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总导演洪涛向立陶宛参赛歌手唐尼·蒙泰爾邀请参加第五季《我是歌手》,但双方都未做表态。.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16年歐洲歌唱大賽 · 查看更多 »

2017年欧洲歌唱大赛

2017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 2017)是第62屆歐洲歌唱大賽,主辦國是2016年歐洲歌唱大賽的獲勝國烏克蘭。2016年烏克蘭歌手賈瑪拉以《1944》一曲奪得當年冠軍。這是烏克蘭繼2005年後第二次主辦賽事。主辦城市是基輔。於2017年5月9日及11日舉辦兩場半決賽,在5月13日舉辦決賽。 本屆比賽有42個國家參加,包括上年退出了的葡萄牙和因會費問題被取消資格的羅馬尼亞。曾在2016年参赛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由于财政困难的原因而在本年度放弃参赛。与此同时,因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禁止俄罗斯参赛歌手入境乌克兰,主办方欧洲广播联盟曾提议俄罗斯参赛歌手在莫斯科或其他地方以“特别方式”参赛,但这一设想遭到拒绝。乌克兰强硬表态勒令俄罗斯立即更换参赛歌手和作品,俄罗斯方面最终于4月14日宣布退出本届赛事。 最终葡萄牙选手萨尔瓦多·索布拉尔憑著《相愛》获得758分,奪得該國參賽53年來首個冠軍,亦是自2007年來第一首非英語冠軍歌。保加利亚选手克里斯蒂安·科斯托夫获得亚军,重返比賽的摩爾多瓦組合SunStroke Project則獲得第三名,首三名的國家均刷新各自的最佳成績。如果將分數換算成舊制計算,《相愛》一曲更會超越2009年時由《Fairytale》創下387分的記錄。 中国的湖南广播电视台仍有转播本届赛事,并由李偲菘和李伟菘坐镇中方解说。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TV亦会在当地时间每个比赛日的13:30(即北京时间18:30)推出直播特别报道,关注比赛的准备工作及幕后花絮,特别节目由李偲菘、李伟菘与李莎旻子担任主持。.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17年欧洲歌唱大赛 · 查看更多 »

2018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8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8年5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2018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42 (異世奇人)

《42》是英國科幻電視劇《異世奇人》系列3的第7集,於2007年5月19日在BBC One播出。這集的編劇是克里斯·奇布諾爾,並由執導。在演員方面,除了固有的大衛·田納特飾演博士和費馬·阿吉曼扮演的瑪莎·鐘斯外,出演太空船船長凱絲·麥當娜的也有很重的戲份。 這集講述博士和鐘斯登上一艘從事非法採掘的太空船,該太空船正面臨重重危機﹕一方面太空船的機件嚴重損壞,逐步墜入太陽﹔另一方面兩名船員被神秘的外來力量控制,並企圖殺光所有船員。為化解危機,博士、鐘斯和一眾船員須在僅餘的42分鐘內修復太空船,否則會同歸於盡。這集之所以命名為《42》除了是與劇情有關外,還是向電視劇《24》及小說《銀河便車指南》致敬。最終,這集共吸引741萬人收看,成為該星期非肥皂劇類別節目的收視季軍。同時,這集取得正面的評價。.

新!!: 歐洲歌唱大賽和42 (異世奇人)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Eurovision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