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歌賦山

指数 歌賦山

歌賦山(Mount Gough)是香港上的一座山,海拔465米,為香港島太平山頂旅遊區的一部份。.

45 关系: 叱咤903夏喬士·羅便臣天比高 (住宅)太平山 (香港)奇力山寶雲山山頂警署張保仔何東花園德瑞國際學校僑福道凌霄閣全唇薑前法國駐港總領事官邸創世紀 (住宅)倚巒爐峰峽田灣山百載鑪峰馬己仙峽香港山峰香港島香港保衛戰香港商業電台香港特色街道名稱香港鹰爪花香港電台香港電台第一台香港電台第二台香港電台第四台香港電台數碼聲音廣播香港數碼聲音廣播雷霆881老襯亭柏架山樂善美道歌賦山道澳門廣播電台列表星域軒新城知訊台新城財經台施勳施勳道普樂普樂道

叱咤903

叱咤903(英文:CR2)是香港商業電台的一個頻道,又稱為商業二台,頻率為FM 90.3-92.1MHz。頻道以學生為對象,經常播放流行曲及製作廣播劇,以輕鬆、活潑、娛樂及創意為節目方針,是現時在香港學生社群中最具影響力的電子傳媒頻道之一,現時電台口號是「叱咤903,反轉再反轉,309咤叱」。 叱咤903是一個甚為鼓勵原創,及以香港為中心的電台。以播放派台歌曲取向及其流行榜「903專業推介」為例,劇集歌曲較少出現,改編歌曲和非本地歌手的歌曲則甚難於榜上佔據較高的位置,只有少數外地歌手(林宥嘉、盧廣仲、周杰倫、蔡健雅、孫燕姿及李榮浩等,但他們於年底獲獎的頻率也不高)獲叱咤903支持(比較例外的例子會是方大同,但他發展地主要也是香港);另外,有部分不獲其他電台支持的樂隊或歌手反而因為不同原因獲得叱咤903支持,其後甚至成功走入主流,如林一峰、at17、農夫、RubberBand、Supper Moment。.

新!!: 歌賦山和叱咤903 · 查看更多 »

夏喬士·羅便臣

夏喬士·喬治·羅伯特·羅便臣,第一代羅士敏男爵,GCMG,PC(Hercules George Robert Robinson, 1st Baron Rosmead,),早年稱羅便臣爵士,1897年晉封世襲男爵後,改以羅士敏勳爵(,又譯樂善美勳爵)為通稱,並為後世所廣泛採用。羅士敏是一位英國資深殖民地總督,最初在軍隊服役,後來改於愛爾蘭地方政府工作,在當地爆發飢荒期間表現突出,從而受到重視,並獲派到西印度的殖民地政府工作。在1859年,時年僅三十五歲的羅士敏獲委為第五任香港總督,成為香港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督。任內,他對政府進行大幅整頓,而且還作出不少革新,包括發行貨幣、郵票和興修水塘、港口,使香港的根基得到穩固確立,為日後的發展作好準備。 羅士敏勳爵的工作得到英廷肯定,使他在此後得以在錫蘭、澳洲新南威爾斯和南非開普殖民地等地繼續擔任總督。在新南威爾斯供職期間,他的親民作風頗得民眾歡迎,但卻曾與當地的責任政府出現磨擦。羅士敏晚年任開普殖民地總督,任內由於成功與特蘭斯瓦波爾人展開談判而頗獲加許;惟後來他又協助當地政壇巨頭塞西爾·羅德斯的殖民主義擴張計劃,結果在英國引起一定的爭議。.

新!!: 歌賦山和夏喬士·羅便臣 · 查看更多 »

天比高 (住宅)

天比高是昔日香港一所高級住宅,位於香港島太平山區歌賦山普樂道10號。自1974年至1990年期間,天比高是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大班屋」,佔地近44,000平方呎,直至1990年滙豐銀行以8500萬港元售予前八佰伴主席和田一夫。1996年,和田一夫出現財困,把住宅以當時最高紀錄的3.7億港元售予時為明珠興業主席黃坤,當時黃坤打算把天比高拆卸,欲分拆成五幢獨立屋出售,未興建便率先以一億八千萬元售出C屋,惜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一至,該住宅隨即成為銀主盤。 2004年,影星周星馳以3.2億港元購入並引入發展商菱電發展合作重建,並向地政總署申請改建成共四座樓高三層的獨立大屋,而所在的地的門牌亦有更改,由以往普樂道10號,改為普樂道10、12、16、18號(不設普樂道14號門牌)。現時該物業已完工,2009年先後售出的普樂道16及18號屋,成交價分別為3.5億及3億元,呎價約4.84萬及4.1萬元,買家分別來自英國及香港。 10號屋以8億元售出,呎價達9.6萬元,至今仍是亞洲區內屋苑式洋房中最貴呎價紀錄保持者。12號屋由周星馳保留自住。 2012年9月,-于-文鳳在法庭披露周星馳之所以能成功投得天比高,並一躍成為十億富豪,全靠當時為他女友的她穿針引線。然而兩人關係結束之後,她在2011年向周追討涉及天比高物業利益的八千萬元佣金,但是周只給她一千萬元便拒再付款,于於是控告周星馳,向他追討逾七千萬元佣金欠款。 2015年1月25日,由於--文鳳的申索陳述書不清晰而被法官下令修改,但修改後法官認為既然物業仍未出售,周並未賺取利潤,故毋須向于支付佣金,並將訴訟撤銷。.

新!!: 歌賦山和天比高 (住宅) · 查看更多 »

太平山 (香港)

太平山(Victoria Peak),又名扯旗山、爐峰和域多利山(亦作域多厘山),坊間通稱山頂(The Peak)或香港山頂,曾名屬領山(Mount Possession)和柯士甸山(Mount Austin),古名硬頭山,位于香港島西部,高552米,為香港島最高峰。廣義上的太平山是指包括太平山主峰、爐峰峽、歌賦山和奇力山在內的山嶺地形。根據香港政府地圖,太平山主峰的官方名稱爲「扯旗山」。 從香港開埠以來,太平山一直都是香港的象徵,為開埠之初獲香港政府冠以女王「維多利亞」(Victoria)之名的三大地標之一,從1867年到1930年間太平山頂爲香港總督別墅所在地,港英政府更曾經禁止華人於太平山居住,太平山遂成爲香港境內權勢的象徵。時至今日,在太平山居住的人依然非富即貴。 自二戰結束後,香港逐漸發展成爲亞洲主要旅遊城市,太平山爐峰峽一帶因景觀開揚,能觀賞維多利亞港兩岸絕佳景色,結合山頂纜車成爲香港最重要的旅遊景點,太平山夜景更享譽全球,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幾乎所有涉及香港的宣傳和創作都會採用太平山景觀的元素。對於香港人來說,九龍獅子山代表奮鬥拼搏的「香港精神」,太平山則象徵「東方之珠」的繁榮成就。.

新!!: 歌賦山和太平山 (香港) · 查看更多 »

奇力山

奇力山(Mount Kellett),又譯作加列山,是香港的一個山峰,海拔,為香港島第三高峰,位於香港島西南部,但地區行政上屬於中西區。奇力山得名自一位名為奇力Kellett的英國海軍測量工程師。 奇力山地處薄扶林以東,爐峰峽以南,田灣山以西,香港仔以北。山的東部和西部分別屬於香港仔郊野公園和薄扶林郊野公園。不過奇力山山頂範圍不在郊野公園以內,連同觀龍角和歌賦山,為一高尚住宅區。 道路方面,奇力山山頂一帶有加列山道和貝璐道。而基礎設施方面,則有山頂消防局和明德國際醫院。.

新!!: 歌賦山和奇力山 · 查看更多 »

寶雲山

寶雲山(英文:Bowen Hill)是香港香港島中部的一個山峰,山峰約高320米,位於約為金鐘南方對上位置,近山頂處被山頂道及甘道環繞,西面為馬己仙峽及歌賦山,東面則為灣仔峽及金馬倫山。山峰因其北部山腰的寶雲道而得名,除了寶雲道之外,其北麓約海拔200米處建有荷蘭灣徑。 香港日治時期的佔領地日治政府為紀念陣亡的日軍而興建的紀念塔香港忠靈塔遺址(今金馬倫大廈)位於該山的山頂,但因金馬倫大廈之名,加上以前金馬倫山所指範圍亦包括寶雲山,坊間不少人士會將此山誤以為是現今的金馬倫山。.

新!!: 歌賦山和寶雲山 · 查看更多 »

山頂警署

山頂警署(官方名稱:山頂分區警署)是香港警務處香港島總區山頂分區的警署,位於香港島太平山山頂道92號,歌賦山和奇力山之間,鄰近歌賦山道,其主樓、僕人房及廚房、營房及舊囚室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新!!: 歌賦山和山頂警署 · 查看更多 »

張保仔

張保仔()原名張保,新會縣江門鎮水南鄉人,1810年以前廣東沿海著名華南海盜,至今為人所熟悉的香港歷史人物。.

新!!: 歌賦山和張保仔 · 查看更多 »

何東花園

何東花園(Ho Tung Garden;別稱曉覺園),位於香港歌賦山山頂道75號,是一座建於1927年的中式大宅及私人花園,由香港著名富商何東爵士為平妻張靜容購入改建,設計融入中西建築特色,屬於中國文藝復興風格。張靜容、其子何世禮、孫兒何鴻毅曾先後居住大宅,現時業主為何東孫女何勉君。 何東花園是香港僅存與何東有直接關連的大宅,加上建築特色及歷史價值,在2010年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其後何勉君堅持拆卸重建,香港特區政府曾一度把何東花園列為暫定古蹟,但限期屆滿後仍未達共識,政府為免負擔巨額訴訟及賠償,最終經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在2012年12月決定放棄將何東花園列為法定古蹟,與業主商討最大程度保留部分建築物。不過最終保育失敗,2014年12月大宅已拆,由重慶富商張松橋以51億元購入,獲批建2幢3層高的分層住宅大樓。.

新!!: 歌賦山和何東花園 · 查看更多 »

德瑞國際學校

德瑞國際學校(英語: German Swiss International School; 德語: Deutsch-Schweizerische Internationale Schule)是香港一所國際學校,位於太平山歌賦山僑福道及薄扶林道。學校於1969年成立,供說德語或英語的學生就讀。在營辦首年只有73名學生,現在則有1,100多人,分別來自30多個不同國家。直至2010年,德瑞共出產8名香港傑出學生,在香港所有中學中排名第9。.

新!!: 歌賦山和德瑞國際學校 · 查看更多 »

僑福道

僑福道(Guildford Road)是香港島太平山歌賦山的一條街道,它位於山頂道以南。僑福道的街口可見白加道的摘星閣,交通有15號巴士及1號小巴出入。僑福道是一個大單位住宅區,有別墅及多層大廈,有高級政府職員宿舍。 僑福道沿途設施有惠康超級市場、德瑞國際學校、文輝道、和福道、及公共車站。.

新!!: 歌賦山和僑福道 · 查看更多 »

凌霄閣

凌霄閣(The Peak Tower)是香港一座特色建築,位於香港島扯旗山與歌賦山之間的爐峰峽上,亦是山頂纜車的終點站,地址為山頂道128號。它座落於海拔396米高之處而非山頂最高處,設計突出卻不破壞山景線。凌霄閣最高處達海拔428米,能俯覽維多利亞港兩岸景緻,是香港主要旅遊景點之一。 2003-2015年發行的香港流通貨幣中,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中銀香港發行之20港元紙幣背面皆印有凌霄閣外貌。.

新!!: 歌賦山和凌霄閣 · 查看更多 »

全唇薑

全唇姜(学名:Zingiber integrilabrum)为姜科姜属下的一个种。香港稀有瀕危多年生草本植物。 自從1881年在歌賦山的林下半蔭蔽環境首次發現後,近一百年內已經無其他發現記錄。 全株高40至100厘米;根莖具分枝。葉片披針形,長15-18厘米,寬約3厘米,葉面無毛,葉背被短柔毛或稀疏的長柔毛;圓形葉舌2裂。花序由根狀莖伸出,總花梗一半埋入土中。花期為每年的4到10月。.

新!!: 歌賦山和全唇薑 · 查看更多 »

前法國駐港總領事官邸

前法國駐港總領事官邸,又稱法國總領事住宅或法國總領事獨立屋,原是駐香港的法國總領事之居所,位於香港島太平山頂歌賦山普樂道8號,現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新!!: 歌賦山和前法國駐港總領事官邸 · 查看更多 »

創世紀 (住宅)

創世紀位於香港太平山歌賦山施勳道23號,本是香港著名股票投資者,有「香大俠」之稱的香植球之住所,曾被《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列為全世界最昂貴的住宅物業。 有「玻璃屋」之稱的創世紀樓高3層,設有3個客廳、3個飯廳、一個主人房、兩個書房及多個客房,並設有室內游泳池及花園。總面積超過5萬平方呎。 創世紀在1980年代中期建成,由意大利室內設計師設計。1997年後,香植球移居至新加坡,香港商人黃坤為購買創世紀而專誠前往新加坡,並以5.4億港元成交,其成交價格曾被《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列為全球最貴的獨立住宅屋。 2001年,許榮茂以2.3億港元購入創世紀,後來再把創世紀改建成三間獨立屋。.

新!!: 歌賦山和創世紀 (住宅) · 查看更多 »

倚巒

倚巒(Severn 8)是香港一個豪華住宅項目,由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策劃,2005年底落成,座落於海拔約400米的香港島歌賦山施勳道傳統豪宅地段,能盡享港島北岸及維多利亞港景致。名稱代表項目倚山而建,坐擁背山面海的優勢,同時凸顯物業的高度及尊貴位置。.

新!!: 歌賦山和倚巒 · 查看更多 »

爐峰峽

峰峽(Victoria Gap),又稱山頂峽或域多利亞峽,坊間多稱山頂(The Peak),是位於香港島扯旗山和歌賦山之間的山坳。爐峰峽為多個香港著名旅遊景點的所在地,包括山頂纜車山頂站、凌霄閣和山頂廣場等。爐峰峽的交通四通八達,為山頂道、舊山頂道、柯士甸山道、夏力道、盧吉道和芬梨道的交匯之處。 由於爐峰峽為太平山主要景點的集中地,加上是山頂纜車「山頂總站」及「山頂巴士總站」的所在地,同時因爲在凌霄閣觀景台上可以俯瞰維多利亞港兩岸的景色,而香港政府的地圖更經常在爐峰峽一帶的位置標示地區名稱「山頂」,故多數香港市民及境外遊客誤會爐峰峽之地爲太平山之最高點,而稱呼該地爲「山頂」,然而爐峰峽一帶實非「山頂」一詞語義本身所指的「山的頂部」,並非太平山最高點,真正的頂點其實位於山頂公園,即扯旗山上。.

新!!: 歌賦山和爐峰峽 · 查看更多 »

田灣山

灣山(英文:Tin Wan Shan)是香港的山峰之一,位於香港島田灣之東北,海拔252米,北面為歌賦山,西面為奇力山,東面為香港仔上、下水塘及班納山。整座山位於香港仔郊野公園範圍。值得留意的是,田灣山道只是田灣市區內的一條街道,未能直達田灣山的山頂或山腰。.

新!!: 歌賦山和田灣山 · 查看更多 »

百載鑪峰

《百載鑪峰》(Archaeology and Antiquities),是由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的半小時文化及歷史研究節目。曾於1982年、1984年、2001年及2002年期間製作及播出,主要探討香港歷史發展及文化演變。.

新!!: 歌賦山和百載鑪峰 · 查看更多 »

馬己仙峽

馬己仙峽(Magazine Gap)是香港的一個山坳,位於香港島半山區,其東面和西面分別有歌賦山及寶雲山,形成這個峽谷,海拔300米。 馬己仙峽是4條道路的交匯之處,分別是馬己仙峽道、司徒拔道、山頂道和甘道。從馬己仙峽道而下,可以直抵中環一帶。 Category:香港山坳 Category:半山區.

新!!: 歌賦山和馬己仙峽 · 查看更多 »

香港山峰

香港山峰有超過300座,分佈於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以及263多個島嶼以上。.

新!!: 歌賦山和香港山峰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歌賦山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保衛戰

香港保衛戰(Battle of Hong Kong;香港の戦い,又稱香港攻防战、十八日战事)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為進攻英屬香港所發動的戰役。戰役於1941年12月8日爆發,至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爵士宣佈無條件投降、12月26日全體駐港英軍投降結束為止。 香港殖民地一直是英國在亞太區戰略的重要據點。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及華盛頓會議結束後,英國逐漸視日本為在東亞的假想敵,並且按照時局變化調整香港的佈防策略及方案,以配合英國整體的戰爭部署。至於日本在《倫敦海軍條約》1936年失效後,開始深入探討與英國開戰的部署,亦斷續構思進攻香港的計畫。1940年7月2日,日軍在御前會議中定出兩大國策,其一是以日本為中心,建設以日、滿、華聯會骨幹的「大東亞新秩序」,其二是配合按照合適時機「南進」太平洋。此新國策一改日軍戰略,由「北進」向大陸發展,轉變為「南進」向太平洋進攻。 1941年,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區逐漸站穩陣腳,打算透過增兵香港及東亞殖民地,再聯同美國、中國及荷蘭等國家,阻嚇日本向英國宣戰;然而日本在8月遭美國實施石油禁運,日本軍軍部及政府最終決定發動太平洋戰爭,並且制訂「南方作戰」行動,而進攻香港即為此項作戰的「C作戰」(C作戦)。1941年12月8日,日本陸軍第38師團越過深圳河,進攻新界。當時駐港英軍的作戰計劃為固守香港島,位於新界及九龍的醉酒灣防線僅作拖延用途。新界北的駐港英軍先將新界各地的主要道路及鐵路切斷,令到日本軍隊的進攻進度受到大大的拖延。日本原本計劃部署一週才向醉酒灣防線進攻,惟第228聯隊及第230聯隊私自行動,先後在9日晚及10日早上攻破城門碉堡及金山防線,迫使駐港英軍提早在10日下午起撤回香港島。由於日本軍隊的整體部署被兩支聯隊擾亂,第38師團比較遲才向九龍推進,最終至12日才佔據九龍半島及魔鬼山,其時駐港英軍已經全數撤離。12月13日,日本軍隊嘗試勸降駐港英軍不果,雙方在維多利亞港連日隔海砲戰。由於第38師團於開戰前未有準備,攻擊港島方案至17日才告落實。18日晚上,日本軍隊登陸港島東北,遭到人數比較少的駐港英軍頑抗,阻止日本軍隊進入維多利亞城市區,攻擊方案再遭擾亂。不過,第230聯隊在19日早上意外攻入港島中樞、防線比較弱的黃泥涌峽,並且包圍駐港英軍西旅司令部;其餘兩支聯隊也在欠缺協調之下,同時向黃泥涌峽東北的畢拿山及渣甸山推進。英日雙方在黃泥涌峽激戰連場,最終以西旅司令部失陷、羅遜准將陣亡、駐港英軍反攻失敗告終,惟日本軍隊第230聯隊亦遭受嚴重傷亡,致使接著數日只能夠待命及休整。 12月20日後,駐港英軍的防線逐步瓦解。日本軍隊在當日凌晨沿紫羅蘭山南下淺水灣、深水灣及壽臣山,又在港島北的聶高信山打開缺口。雖然人數比較多的日本軍隊再次因為不熟地勢及遭到駐港英軍的頑抗,使到其各路攻勢於淺水灣酒店、壽臣山及紅山半島等地方一度停滯。然而駐港英軍已經折損嚴重,逐漸被日本軍隊分割為東西兩部,再加上多次反攻俱告失敗,促使港督楊慕琦及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少將考慮投降。不過在倫敦的命令下,駐港英軍繼續抵抗。22日至25日,駐港英軍西旅在黃竹坑、中峽及灣仔一帶接連敗退,楊慕琦最終於25日下午決定投降。至於死守赤柱半島的東旅英軍,因為通訊中斷之故,至26日凌晨才向日本軍隊投降。至此,日本成功佔據香港,開始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據時期,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才得以再次接管香港至1997年。.

新!!: 歌賦山和香港保衛戰 · 查看更多 »

香港商業電台

商台台徽轉黑悼念何佐芝去世 香港商業電台(全稱香港商業廣播有限公司,簡稱商台;Commercial Radio Hong Kong)是香港的一家商業廣播電台,自1959年8月啟播以來,製作眾多膾炙人口節目,透過雷霆881、叱咤903、AM 864三個頻道及網上平台,為香港市民在資訊、時事及娛樂各方面提供電台廣播服務,是深為港人所熟悉電台之一。據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於2013年所作的調查,商台公信力居於全港電子傳媒的第二位,旗下的頻道雷霆881商業一台亦是全港聽眾人數最多的電台。商台每天提供24小時多元化廣播節目,內容包括資訊、娛樂與文藝等。節目也透過其網站「881903.com」作網上即時廣播,亦提供網上重溫節目服務。.

新!!: 歌賦山和香港商業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色街道名稱

香港交通四通八達,錯綜複雜,街道眾多,根據地政總署的紀錄,已經刊憲命名及年代太久遠而沒有刊憲命名的公共街道,再加上沒有刊憲命名的私家街道,共有逾4千條。道路的長度共達1,984公里。而街道的名稱亦五花八門。由於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所以當中亦有部份街道名稱以英國地名或人名而命名,不过在英国治下,亦有不少街道以中國地方名或城市名来命名,这种中西文化滙聚,互相包容,亦成为香港的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此外,有些街道名稱則以一些吉祥的用語或字眼來而命名。亦有不少是以香港開埠以來各行各業的興起及當地社區的發展而配合上的街道名稱。.

新!!: 歌賦山和香港特色街道名稱 · 查看更多 »

香港鹰爪花

香港鹰爪花(学名:Artabotrys hongkongensis)为番荔枝科鹰爪花属的攀緣植物。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广东以及香港(跑馬地、柏架山、大嶼山、林村、元朗、粉嶺、上水等),生长于海拔300米至1,5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地密林下及山谷荫湿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香港鷹爪花的模式標本於1853年在香港島歌賦山採集。.

新!!: 歌賦山和香港鹰爪花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

香港電--(簡稱港--;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縮寫RTHK),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以及2條模擬電視頻道。截至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港台負責製作多媒體節目,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報道本地及國際時事,協力推動香港文化發展及提供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 香港電台於1970年代曾經製作經典電視劇集《獅子山下》,以戲劇反映現實的社會狀況,當時以這種方式去談社會民生議題可謂一次大膽嘗試,雖然惹來部分政府部門不滿,但真正奠定了多年來港台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

新!!: 歌賦山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第一台

香港電--第一--(RTHK Radio 1)是香港電台擁有的一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該頻道為香港電--的三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之一。 該台頻率為FM 92.6-94.4 MHz。.

新!!: 歌賦山和香港電台第一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第二台

香港電--第二--(RTHK Radio 2)是香港電台擁有的一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該頻道為香港電--三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之一。 香港電--第二--以粵語廣播,頻道定位為知識與娛樂並重的「資訊--」,以年青一代的聽眾為對象,推廣家庭價值、社會共融,支持多元文化發展。該--頻率為FM94.8-96.9MHz。1989年前未調整現頻率時,該--使用的頻率為FM 94.0 MHz、FM 103.2 MHz、FM 103.5 MHz及FM 103.7 MHz。2010年該--落地歐洲的無綫衛星收費電視,經衛星(Euro Bird 9)及IPTV覆蓋英國、南愛爾蘭、丹麥、德國、意大利、荷蘭、挪威、葡萄牙、瑞典及瑞士。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中、英文科聆聽科目,由香港電--第二--作試題直播(個別情況除外,下文參照)。.

新!!: 歌賦山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第四台

香港電--第四--(RTHK Radio 4)是香港電台旗下的一個廣播頻道,於1974年1月啟播。現時該台頻率為FM97.6-98.9MHz。該頻道也是香港唯一的古典音樂頻道。 香港電台第四台以英語為主,粵語為輔廣播,定位為香港唯一的「古典音樂及藝術台」,藉推廣美樂(Fine Music)和製作藝壇快訊、專訪及音樂外展活動,提昇大眾精神生活的素質。該台亦透過《美樂集》月刊與愛樂者聯繫,並且成立「香港電台弦樂四重奏」,積極推廣室樂演奏。.

新!!: 歌賦山和香港電台第四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數碼聲音廣播

没有描述。

新!!: 歌賦山和香港電台數碼聲音廣播 · 查看更多 »

香港數碼聲音廣播

香港數碼聲音廣播是指香港各個電台廣播頻道數碼化的計劃。數碼聲音廣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簡稱DAB+)是以數碼方式廣播電台節目的嶄新方法,利用數碼壓縮技術,把音樂、訪問和不同類型的電台節目等資訊轉化為一系列數碼訊號傳送,它的優點是單一頻道即可覆蓋全香港、避免受到干擾、改善音質、提供文字資訊服務,以及能提供更多廣播頻道以供選擇。 大部份頻道雖然於2012年起陸續啟播,但隨後三間經營者鳳凰優悅、DBC數碼電台及新城電台於2015至16年間陸續申請退還牌照,市場僅餘下香港電台提供數碼聲音廣播服務。2017年3月28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決定,在6個月內、或之後盡快在切實可行的時限內,停止香港電台的數碼聲音廣播服務。.

新!!: 歌賦山和香港數碼聲音廣播 · 查看更多 »

雷霆881

雷霆881,又稱商業一--,是香港商業電台旗下的一個廣播頻道,於1959年8月26日啟播,為目前香港商業電台兩個粵語頻道之一。該台頻率為FM 88.1-89.5MHz。台名的「881」便是指FM 88.1。 該頻道以資訊、時事和娛樂節目為主,是香港聽眾人數最多的電台頻道,現時電台口號是「雷霆881 講香港人話」。.

新!!: 歌賦山和雷霆881 · 查看更多 »

老襯亭

老襯亭,原名鮑寧亭,是香港島扯旗山與歌賦山之間的爐峰峽上已拆卸的建築,即今日凌霄閣前身的別稱,曾是山頂纜車的終點站。最早期的老襯亭建於20世紀初,只是一個觀景亭(當地第一代建築),於香港日治時期被毀,後於1950年代由香港大酒店建成後來的建築物,作為山頂纜車山頂站的建築,仍被俗稱為老襯亭,此老襯亭當地為第二代建築,1955年5月開放華僑日報, 1955-05-03 第5頁,並於1969年11月10日開始拆卸華僑日報, 1969-11-10 第7頁。 1972年,建築物重建成上一代的爐峰塔(當地第三代建築),於8月29日正式開放,頂層設有西餐廳,餐廳下層為咖啡室,而底層則是中菜餐館。隨著九十年代初香港旅遊業模式改變,山頂纜車於1989年8月現代化工程後首三年不斷有旅客投訴山頂站設備老化,身為山頂纜車有限公司的母公司香港上海大酒店也深受抨擊,連番召開股東會議。受輿論壓力及其他不明朗因素,1992年大酒店宣布爐峰塔於短期內重建,最終提早在1993年7月清拆,原址發展成今日的凌霄閣,此為當地第四代建築,在施工期間,纜車公司曾搭建臨時月台,確保服務不受影響。雖然改建後已經易名為凌霄閣,但部份老一輩的香港居民仍將凌霄閣稱呼為老襯亭。.

新!!: 歌賦山和老襯亭 · 查看更多 »

柏架山

柏架山(Mount Parker)是香港香港島東區的一座山峰,為區內最高的山,亦是島上的第二峰,海拔532米。.

新!!: 歌賦山和柏架山 · 查看更多 »

樂善美道

樂善美道(Rosmead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香港島太平山歌賦山南面,近馬己仙峽。經僑福道入文輝道可以到達。 樂善美道是以第五任香港總督夏喬士·羅便臣(樂善美勳爵)命名的。 樂善美道的長度不過100米,西接文輝道,東面盡頭並沒有連接任何道路,是掘頭路。.

新!!: 歌賦山和樂善美道 · 查看更多 »

歌賦山道

歌賦山道(Gough Hill Road)是香港香港島中西區歌賦山的一條街道,連接種植道、山頂道、忌利文道及百祿徑。歌賦山道是以英國統帥歌賦或稱臥烏古(Field Marshal Sir Hugh Gough, 1st Viscount Gough)的名字來命名。該區為香港島山頂著名的住宅區,附近豪宅林立。部分香港名人包括羅建生、馬道立、李澤楷、何超瓊等均聚居於或持有歌賦山道物業。在2016年,歌賦山道15號以成交價達約21億元出售,成為該年全球最貴的豪宅。.

新!!: 歌賦山和歌賦山道 · 查看更多 »

澳門廣播電台列表

以下為澳門各電台廣播服務頻率表。.

新!!: 歌賦山和澳門廣播電台列表 · 查看更多 »

星域軒

星域軒(英文:StarCrest)是香港一個豪華住宅項目,由太古地產於1998至99年發展並以樓花形式發售,座落於灣仔星街與萬茂里交界,鄰近金鐘太古廣場三期,是灣仔區較具名氣及指標性的住宅,亦是地產發展商具代表性的樓盤之一。 項目由兩幢分別30和27層高的住宅大廈組成,附設有戶外泳池、蒸氣浴室、模擬高爾夫球遊戲場、乒乓球房、體操房、健身室及平--花園等設施,總樓面面積約340,000平方呎。樓宇部份共提供329伙,面積由729至1,172平方呎不等;複式單位共有4個,面積約1,902平方呎。座向東北望灣仔,高層單位更坐擁維多利亞港海景;向西南可眺望歌賦山。 發展商於1999年初推出首批單位,平均呎價為5,873港元,至2000年2月再度推售,因已取得滿意紙,可以現樓形式銷售,呎價大幅飊升。樓價於2003年「沙士」和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略為回軟,現時部份單位呎價已突破20,000港元。.

新!!: 歌賦山和星域軒 · 查看更多 »

新城知訊台

是香港新城廣播旗下的一個廣播頻道,於1991年7月啟播,為目前新城廣播兩個粵語頻道之一,內容以資訊、娛樂和音樂為主。該台頻率為FM 99.7-102.1MHz,現時台長為程凱欣 (Karen),職銜名稱「高級執行總監」,創作顧問為周禮茂。.

新!!: 歌賦山和新城知訊台 · 查看更多 »

新城財經台

新城財經台是香港新城廣播旗下的一個廣播頻道,由香港資深跨媒體文化人甘國亮創辦,於1991年7月啟播,為目前新城廣播兩個粵語頻道之一,也是香港唯一一個以財經資訊為主的電台廣播頻道。它主要報道香港及外地的股市和匯價行情,以及少量音樂與資訊節目。從2016年3月21日起,該台最新的口號為「聽財經,聽新城」。 該台頻率為FM 102.4-106.3MHz,也可透過澳門有線電視12頻道於交易日早上九時到晚上九時視像直播(已取消),其餘時間會作聲音廣播,電視畫面會有財經資訊;在2012年至2016年間新城為數碼聲音廣播而設立新城數碼財經台,作為新城財經台以外另一個財經資訊的廣播平台。期間在香港股市交易日上下午時段及至晚上部份時段兩台各自播放不同的財經資訊節目,其他時段多數與新城財經台聯播。新城數碼財經台停播之後,新城電台改以發展該台的網站、行動應用程式和、社交網站(Facebook)專頁,部份節目以多媒體形式在以上渠道播放。 新城財經台的前身,是於1991年開台時稱為新城金曲台,1994年改稱精選104,當時這條頻道是以播放懷舊金曲和歐美樂壇消息為主,目標聽眾為白領和專業人士。及至2001年1月2日,新城電台將該電台頻道改革,打造成以財經資訊為主幹,再輔以若干文化和健康資訊的節目。並將頻道名稱改作現稱。本--台長為趙國安(身兼總編輯和籌劃師),節目總監為劉婉芬,助理台長為呂婉瑩(2008年7月起,至2016年1月離職)。 現時「節目執行總監(財經)」由朱子昭擔任。.

新!!: 歌賦山和新城財經台 · 查看更多 »

施勳

施勳爵士,KBE,CMG(Sir Claud Severn,),舊譯史雲爵士,英國殖民地官員,1894年至1912年間於馬來亞地區的殖民地政府任職,官至馬來聯邦專員秘書兼海峽殖民地總督私人秘書。施勳在1912年出任香港輔政司,甫上任就率先於同年接見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任內他十度署任港督一職,1919年處理過搶米風潮,1925年省港大罷工期間有份參與談判,以求緩和省、港局勢。施勳在1923年獲勳爵士,至1925年新任港督金文泰爵士上任後退休,前後在任13年,是任期最長的香港輔政司(及布政司)。.

新!!: 歌賦山和施勳 · 查看更多 »

施勳道

施勳道(Severn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香港島太平山區歌賦山上,以前香港輔政司施勳命名。施勳道為一條弧形道路,走向類似左右反轉的「C」字,起點連接種植道及芬梨道交界,終點則在種植道及普樂道交界。 施勳道座落於太平山豪宅區的核心地段,於2011年更以每平方呎7,265美元(56,667港元)的價格,成為「全球最貴街道 」。.

新!!: 歌賦山和施勳道 · 查看更多 »

普樂

普樂爵士,Kt,QC,JP(Sir Henry Edward Pollock,),英國及香港御用大律師,曾在斐濟和香港出任及署任律政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曾長年擔任香港立法局及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普樂爵士亦有份與遮打爵士及港督盧嘉爵士(後為勳爵)等人籌備創立香港大學。.

新!!: 歌賦山和普樂 · 查看更多 »

普樂道

普樂道(Pollock Path)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香港島太平山區歌賦山上。普樂道為一條掘頭馬路,西端連接種植道及施勳道交界,東端的盡頭為歌賦山山頂。道路以香港前首席非官守議員普樂命名。 普樂道在太平山豪宅區具有較高價值,因其道路較為寬闊。該處約有十多座豪宅,當中最著名的為曾經為滙豐銀行大班的住所天比高。.

新!!: 歌賦山和普樂道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