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樊守义

指数 樊守义

樊守义()清康熙帝出使西洋的使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于山西省平阳府绛州(今新绛县)。.

目录

  1. 7 关系: 中國基督教史中国礼仪之争在华耶稣会士列表身见录铎罗艾若瑟滕公栅栏

中國基督教史

“基督教”在中国有两个意涵。一則是包括东正教、天主教、新教在内,以基督耶稣为救主的宗教。另一则是口語習慣上的專指新教,或曰更正教、反对教等。本词条指的是前者。基督教的传统认为多马(“印度使徒”)或巴多罗买是最早将基督福音带到中国的人。而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是公元635年,唐朝初年,唐太宗贞观九年,基督教初次来到中国。.

查看 樊守义和中國基督教史

中国礼仪之争

中国礼仪之争,指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就中国传统礼仪是否与天主教義相容,从而和清王朝在学术和政治上发生的冲突。在天主教内先后有两种看法,耶稣会认为祭祖祭孔是世俗的仪式,与天主教教义相容,在一定范围内,是应该被容忍的;而以道明会和方济会则认为这与天主教教义相悖,不可容忍,并因此向罗马教皇请示报告。 在道明会建议下,罗马教廷在1645年通过通谕,禁止中国教徒祭祖祭孔。但之后在耶稣会的游说下,罗马教廷在1656年,解除了这个禁令。这个风波曾一度使中国和亚洲其它地区,包括日本和印度的天主教徒都受到了影响。 在这场冲突中,清朝统治者和罗马教廷的几个教皇(包括克勉十一世和克勉十四世)分歧越来越大,最终使得罗马教廷进行了直接干预。虽然到了后期,道明会和方济会已不像当初激烈反对耶稣会的思想,但罗马教廷始终持强硬态度。克勉十一世在1704年下达谕令禁止教徒进行祭祖祭孔的仪式。1742年,本笃十四世重申禁令,并禁止一切的辩论。 在两个世纪后的1939年,罗马教廷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庇护十二世在1939年12月8日颁布了一项谕令,同意教徒进行祭祖仪式和祭孔仪式。后来,在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1962-1965)上,祭祖祭孔被正式认可,成为教义的一部分。.

查看 樊守义和中国礼仪之争

在华耶稣会士列表

本表列出天主教重要修会耶稣会成立暨明朝末年以来,所有外国来华长期传教、定居或归化中国的耶稣会士,以及所有出身中国的耶稣会士。.

查看 樊守义和在华耶稣会士列表

身见录

《身见录》,是最早一部中文欧洲旅行记,著於1721年,作者樊守义,字利和,清康熙帝使者。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命樊守义随同法国传教士艾若瑟出使罗马教廷,澄清中国礼仪之争。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随艾若瑟东还,途中艾若瑟不幸在好望角舟中病故,樊守义独自归国,六月十三日抵达广州,九月十一日奉诏到热河,叩见康熙帝。康熙六十年(1721年),樊守义将他在欧洲十二年多的见闻,撰写成《身见录》。 《身见录》书稿从未刻印,深藏在梵帝冈图书馆中,二百余年,不为人知。1936年,目录学家王重民在北平出版的《图书季刊》上,发表“罗马访书记”,文中第一次介绍《身见录》这本书。1937年在瑞士伏利堡大学任教的的阎宗临博士,在梵帝冈图书馆中找出夹在一部名为《名理探》书内的《身见录》手稿14页,便将其拍摄下来。1941年阎宗临将《身见录校注》发表在桂林《扫荡报》的《文史地副刊》。1959年,山西师范学院学报重刊此文。2003年,阎宗临之子阎守成,将此文收入《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一书,2007年收入阎宗临《中西交通史》一书。.

查看 樊守义和身见录

铎罗

铎罗(Charles-Thomas Maillard de Tournon,1668年-1710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派往大清帝国的教宗特使,中国礼仪之争的重要当事人。1705年抵达北京,两次被康熙帝召见,1707年铎罗抵达南京,不顾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反对,发布南京教令,禁止中国天主教徒敬拜祖先,因而被康熙帝下令驱逐出中国内地,押送澳门关押,1710年死于澳门。 康熙为向罗马教宗澄清禁止中国天主教徒敬拜祖先的教令问题,特派遣耶稣会传教士艾若瑟出使欧洲,中国天主教徒樊守义陪同前往。 Category:死在清朝的法国人 Category:澳門中外交流史 Category:中国礼仪之争.

查看 樊守义和铎罗

艾若瑟

艾若瑟(Antonio Francesco Giuseppe Provana),又名艾逊爵,法国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清康熙皇帝特使。 艾若瑟在1662年10月23日生于尼斯 (時屬義大利)。1695年到中国澳门传教,1699年至1701年到河南开封、山西太原,接管教务,曾到平遥、吉县、襄陵、汾州等地传教。1702年至1707年居北京。1707年,康熙帝为澄清中国礼仪之争,派遣艾若瑟出使罗马教廷,樊守义随行。艾若瑟等使臣,从澳门启航,经婆罗洲、马六甲、苏门答腊,航行三四月抵达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获葡萄牙国王若昂五世召见。在里斯本停留四个月后,于1709年正月再启程,经直布罗陀海峡,西班牙安达鲁西亚,前往意大利。二月下旬,抵达罗马,晋见教宗克勉十一世。艾若瑟和樊守义将康熙皇帝关于多罗来华及中国礼节问题和西洋教务问题的旨意,详细向教宗呈述。教宗不愿艾若瑟返回中国,因此艾若瑟在罗马居留两年八个月,后因病向教宗申请会回故乡养病,得教宗准许,但在启程回乡之际,教皇得到密报,说艾若瑟图谋潜逃回中国,教宗于是下通缉令,缉捕艾若瑟,艾若瑟质问,“我原得教宗特准,回乡养病,何以是潜逃回中国?”教宗令艾若瑟在意大利静养,等候中国皇帝文书。1718年,罗马教宗收到康熙皇帝朱笔文书,于是召见艾若瑟、樊守义,口谕:“你们可以回国,见中国皇帝时只说因病长期居留意大利未归,我将另遣使臣前往中国解释,希望中国皇帝继续保护教士”。归途中艾若瑟体弱多病,经不起风浪,在好望角前往印度舟中病故,遗体由樊守义运回广州。.

查看 樊守义和艾若瑟

滕公栅栏

滕公栅栏,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6号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院内,是明朝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天主教墓地,安葬了许多来华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及其他天主教教士、教民。现仅存利玛窦墓等一小部分。墓地旁边原有马尾沟教堂。.

查看 樊守义和滕公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