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楚辞

指数 楚辞

楚辞,有时也被称为骚体、楚辞体,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诗人所创作的一种文体。西汉劉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集并命名为《楚辞》,楚辞又称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还包括这部诗集以外的其他的楚地作品,在西汉初期曾是对由楚地特色的作品的泛称。.

目录

  1. 199 关系: 嚴羽劉辯埃努瑪·埃利什十翼十日並出千里馬南京話古四声古文觀止叶音吟誦吳戈吴国堵敖夏朝大招天台步虛太一太阳女英妖怪著作列表姜亮夫娥皇宋玉宋朝建筑寒澆封豨少康少康中興山神山海经屈原中华蔗糖史中國中國文化史中国历史中国先秦发明列表中国神话中国诗歌中的大雁中国文学丹阳湖生态文化旅游区东君东皇太一七言古詩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三足烏三苗九叹九侯九章 (楚辞)... 扩展索引 (149 更多) »

嚴羽

嚴羽,字丹邱,號滄浪逋客。宋邵武(今屬福建)人。 生卒年不詳。早年就學於鄰縣光澤縣學教授包恢門下,包恢之父包揚曾受學於朱熹。他與嚴仁、嚴參並稱“邵武三嚴”。並且受到司空圖的影響,而有“妙悟說”。宋亡後隱居不仕,曾浪跡江、楚等地。 嚴羽教人學詩,必先熟讀《楚辭》,乃至於盛唐名家作品,並且反對蘇軾、黃庭堅的詩風,稱其為詩雖工,“蓋於一唱三歎之音有所歉焉”,同時批評四靈派和江湖派。戴復古《祝二严》稱:“羽也天资高,不肯事科举,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持论伤太高,与世或龃龉。”。嚴氏事不見《宋史》,《福建通志》有載。著有《滄浪詩話》。.

查看 楚辞和嚴羽

劉辯

劉辯(熹平五年至初平元年正月十二癸丑日,即),中國汉朝皇帝(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他是东汉王朝第十三位、亦即倒数第二位皇帝,是汉灵帝劉宏与皇后何氏的独生兒子,即是嫡长子。 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西北军阀董卓,之後被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被废黜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其弟献帝追谥他为怀王。 中国古代的史书中称刘辩为皇子辩、少帝和弘农王等,但因为刘辩在位不逾年,一般不把他看作是汉朝正统的皇帝,不单独为他撰写专属于帝王的傳記(即本紀),不过现代史学界也有观点承认他是汉朝皇帝。.

查看 楚辞和劉辯

埃努瑪·埃利什

《埃努瑪·埃利什》(阿卡德语楔形文字:𒂊𒉡𒈠𒂊𒇺 EnûmaEliš)是巴比倫的創世史詩,名字取於史詩起首句。「埃努瑪·埃利什」是阿卡德語,可譯作「天之高兮」或「當在最高之處時」《世界神話辭典》:第799頁,遼寧人民出版社。此史詩是由奧斯丁·亨利·萊亞德於1848年至1876年在尼尼微亞述巴尼拔圖書館的遺址(該處於伊拉克摩蘇爾)發現;Heidal, Alexander (1963): The Babylonian Genesis: The Story of Creation, P.1,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td.

查看 楚辞和埃努瑪·埃利什

十翼

《十翼》,亦稱為《易傳》(汉语拼音:yì zhuàn),是包括〈彖傳〉、〈象傳〉、〈繫辭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及〈文言傳〉等文章典籍的總稱,用來解釋《周易》(《易經》)的道理,是理解《周易》經文的重要根據。 「傳」是用來對「经」的注釋。古人說的《易經》,常把“易傳”也涵括在內。根據史書,孔子作《十翼》,但也有學者認為不完全出自同一人,部份篇章也可能是集體創作的成果。.

查看 楚辞和十翼

十日並出

十日並出是中國古代的神話,意思是有十個同時出現的太陽。 十日的說法最早可見於《山海經》,十日是指天帝帝俊之妻羲和生十個太陽,十日之說可見於諸多史料,如《山海經·海外西經》云:“女丑之戶,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彰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呂氏春秋·求人》云:“十日出而焦火不息。”《莊子·齊物論》云:“昔者十日並出,萬物皆照。”《楚辭·招魂》亦有“十日站出,流金礫石”的說法。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曬死女丑,又造成嚴重的旱災。堯派遣神射手羿射下其中九個太陽,剩下一個。 夏朝第十三任君主胤甲在位时,據稱也曾十日並出。.

查看 楚辞和十日並出

千里馬

千里馬指可以日行千里的駿馬。在中國古籍中,曾多次提及千里馬,如「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楚辭·卜居》);「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史记·赵世家》)。相傳伯樂能相千里馬,「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韓愈)。 有研究指出古時的度量衡單位與現今差別甚大。古時一里約等如目前600公尺,故「日行千里」只是一天走600公里左右,並非不可能的事。 Category:神话传说中的马.

查看 楚辞和千里馬

南京話

南京话是官话的一个方言。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9区、溧水区北部、句容市和马鞍山市部分地区。历史上的南京官话曾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明代及清代中叶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南京官话。因爲南京官話有入聲、分尖團、分平翹,是傳承中古音最完美的官話,幾百年來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所传授、使用的中国语也是南京官话。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中国话,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

查看 楚辞和南京話

古四声

古四声即上古汉语声调,又特指《诗经》声调,此术语为清朝段玉裁最早使用。 就上古汉语是否有声调、上古汉语声调与中古汉语声调之间的关系,许多音韵学家有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古无四声”、“四声一贯”、“古无去声”及“入分长短”等不同的学说。.

查看 楚辞和古四声

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清人吴楚才、吴调侯叔侄两人选编和注释的一部文言散文选集,編選此書的目的是“正蒙養而裨後學”,作為家塾訓蒙讀本,也是清以来最流行的散文选本之一。古文观止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甚广,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书中选编了上启东周下至明代的二百二十二篇散文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为古文,个别为骈文中的经典作品,作品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由于古文观止入选作品题材广泛、代表性强、语言簡潔易明,篇幅短小精髓,言辞优美,因而一经出版便非常流行,成为文言文教学的经典教材,至今在大中華地區中學文言文教材中,仍有很多篇章由此書輯錄。.

查看 楚辞和古文觀止

叶音

叶音(也寫為「協音」)又稱為「叶韻」,指以改讀字音的方式,來讀《詩經》、《楚辭》等先秦的韻文,「叶音」此稱呼出自於朱熹。宋代之前,學者並沒有「古韻」的概念,當他們用自己的發音唸先秦韻文時,發現並不協韻。有一些學者以為古書傳抄有誤,便擅自改變用字(最有名的是唐玄宗)。而其他大部分學者認為,這些字不協韻的原因,是因為先秦的發音跟現在不同,所以必須改變讀音,例如朱熹在《詩經‧召南‧行露》二章與三章是這樣改變發音的: 第二章 誰謂雀無角(覺韻古岳切,朱叶盧谷反) 何以穿我屋(屋韻烏谷切) 誰謂女無家(麻韻古牙切,朱叶音谷) 何以速我獄 雖速我獄(燭韻魚欲切) 室家不足(燭韻即玉切) 朱熹認為這篇詩應該每個字都押韻,但是他用自己的發音唸,「角」和「家」不押韻,所以他改變了這兩字的發音。 第三章 誰謂鼠無牙(麻韻五加切,叶五紅反) 何以穿我墉(鍾韻餘封切) 誰謂女無家(麻韻古牙切,叶各空反) 何以速我訟(用韻似用切,叶祥容反) 雖速我訟 亦女不從(鍾韻疾容切) 相同道理,朱熹又改變了「牙、家、訟」三字的發音,卻造成了「家」在此兩章的發音不同。相同句子中的字,卻有不同發音,這是相互矛盾的。叶音事實上是對上古漢語韻部的一種誤解,尤其遭明代陳第研究駁斥,自此對上古音韻有所了解,知道哪些字在上古漢語中可以押韻,叶音的方法就被淘汰了。.

查看 楚辞和叶音

吟誦

吟誦是(又稱誦念)中国传统的读诗读词和读文的方法,最早可以追溯於孔子所在的春秋時期。作为一种独特而行之有效的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手段,它不仅为历代的文人学子所普遍采用,而且也深被今天的文学爱好者所喜爱。其中的「常州派」吟誦被列為了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 楚辞和吟誦

吳戈

吳戈又稱吾科、吳魁,戈是中國商周時期出現的長兵器的一種,頂端是青銅制的橫刀,吳戈則為吳(今太湖平原一帶)人所製造的,以鋒利著稱。 吳戈一詞可見於屈原《楚辭·九歌·國殤》︰“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沈约《从军行》亦言:“玄埃晦朔马,白日照吴戈。”一說吳戈是吳地制造的戈,以锋利著称。又一說吾科是指楯牌。另一說吳是指“大”的意思,吳戈即大型兵器。.

查看 楚辞和吳戈

吴国

吴国,也叫句吴、工吴、攻吾等,是前1096年—前473年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古国。.

查看 楚辞和吴国

堵敖

堵敖,《左传·莊公十四年》和《楚辞·天问》作堵敖,《史記·楚世家》作杜敖,《史记》另有版本中“杜敖”作“壮敖”或“莊敖”。 堵敖原名熊艱,楚文王之子。《史記·楚世家》謂堵敖即「囏」(「囏」音、用法同艱)。熊艱在位,繼續富國強兵,逐鹿中原。楚莊敖五年(前672年)熊艱欲殺其弟恽。恽奔亡隨國,借隨人之助,殺艱自立,是為楚成王。.

查看 楚辞和堵敖

夏朝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夏部族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依據史書記載,夏、商、周三代皆为封建王朝,君主與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個世襲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製的礼器,其年代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初期。 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過目前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来釐清。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查看 楚辞和夏朝

大招

大招,中国古诗集《楚辞》又作《南方歌》中的一首。《大招》由一首没有引言或结语的诗组成。它被记在屈原或相对无名的景差名下。(Hawkes, 2011: 232-233)它与《楚辞》的另一首诗《招魂》很相似,但比它短。两首诗都源自召唤死者之魂的萨满教习俗,很可能源自使死者的魂魄复活其躯体的意图(但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它表现得更比喻性)。两首诗都有相似的模式:对危险的恐惧潜伏在灵魂可能去向的所有方向,然后是对可作为对灵魂顺从地归来的奖赏的华丽的感官享受的诱人描述。(Hawkes, 2011: 219-221).

查看 楚辞和大招

天台步虛

天台步虛祖師,隋朝高僧,姓字不詳。相傳為煬帝時代的將領,精通道教,占卜而知李唐將興,不願出仕,於是避難天台山,剃髮出家,精修天台宗與禪門佛法,苦修九年而得道。從天台祖師在清代降乩的文辭看來,他應該是個精通楚辭、古詩、近體詩的神仙,自從清末步虛祖師預言之後,許多神壇道館開始奉祀香火,並請步虛祖師降駕,步虛祖師的生平事蹟也由各道士逐步編撰中。.

查看 楚辞和天台步虛

太一

太一,又作太乙、泰一,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星名,即北極星,後成為先秦兩漢民間信仰的最高神明,奉為天帝,相當於上帝。知識份子則把太一哲學化,想像為永恒不變的法則,即「道」,或宇宙的本源。 漢武帝時期,成為官方信仰,由皇帝進行奉祠,位居五帝之上。在魏晉六朝以後,太一神的地位下降,不再是最高神祇。.

查看 楚辞和太一

太阳

太陽或日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電漿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千克(地球的333,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約2697.3萬)倍的月球質量。 从化學組成来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 。 太陽的恆星光譜分類為G型主序星(G2V)。雖然它以肉眼來看是白色的,但因為在可见光的頻譜中以黃綠色的部分最為強烈,從地球表面觀看時,大氣層的散射使天空成為藍色,所以它呈現黃色,因而被非正式地稱為“黃矮星” 。 光譜分類標示中的G2表示其表面溫度大約是5778K(5505°C),V则表示太陽像其他大多數的恆星一樣,是一顆主序星,它的能量來自於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太陽的核心每秒鐘聚变6.2億噸的氫。太陽一度被天文學家認為是一顆微小平凡的恆星,但因為銀河系內大部分的恆星都是紅矮星,現在認為太陽比85%的恆星都要明亮。太陽的絕對星等是 +4.83,但是由于其非常靠近地球,因此从地球上看来,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視星等達到−26.74。太陽高溫的日冕持續的向太空中拓展,創造的太陽風延伸到100天文單位遠的日球層頂。這個太陽風形成的“氣泡”稱為太陽圈,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連續結構。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最接近的一顆是紅矮星,被稱為比鄰星,距太阳大約4.2光年),太陽的質量在這些恆星中排在第四。 太陽在距離銀河中心24,000至26,000光年的距離上繞著銀河公轉,從銀河北極鳥瞰,太陽沿順時針軌道運行,大約2.25億至2.5億年遶行一周。由於銀河系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以550公里/秒的速度朝向長蛇座的方向運動,这两个速度合成之后,太陽相對於CMB的速度是370公里/秒,朝向巨爵座或獅子座的方向運動。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每年1月離太陽最近(稱為近日點),7月最遠(稱為遠日點),平均距離是1.496億公里(天文学上稱這個距離為1天文單位) 。以平均距離算,光從太陽到地球大約需要经过8分19秒。太陽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 ,也支配了地球的氣候和天氣。人类從史前時代就一直認為太陽對地球有巨大影響,有許多文化將太陽當成神来崇拜。人类對太陽的正確科學認識進展得很慢,直到19世紀初期,傑出的科學家才對太陽的物質組成和能量來源有了一點認識。直至今日,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进展中,还有大量有关太陽活动机制方面的未解之謎等待着人们来破解。 現今,太陽自恆星育嬰室誕生以來已經45億歲了,而現有的燃料預計還可以燃燒50億年之久。.

查看 楚辞和太阳

女英

女英,祁姓,又稱女瑩、女匽,是上古時部落酋長唐堯的女兒,和姐姐娥皇同時嫁給了虞舜,生一子商均。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於死地,因娥皇、女英的幫助而脱险。舜死於蒼梧(今廣西東南)后,女英與姐姐跳下湘江自盡,人稱湘夫人。 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在《楚辭·九歌》中对她们的描写是:「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晉朝張華《博物志·史補》記:「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淚揮竹,竹盡斑。.

查看 楚辞和女英

妖怪著作列表

妖怪著作列表,為有关妖怪的著作列表。.

查看 楚辞和妖怪著作列表

姜亮夫

姜亮夫,原名寅清,字亮夫,以字行,晚号成均老人,云南昭通人。中国卓越教育家,楚辞学家、敦煌学家、语言学家、文献学家、一代国学宗师。云南现代学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学者之一。一生博学多才,博古通今,著作颇丰,在国内国际上享有盛誉。.

查看 楚辞和姜亮夫

娥皇

娥皇,祁姓,又稱娥肓、倪皇、後育、娥盲、娥娙,是中國上古時部落酋長唐堯的女兒,和妹妹女英同時嫁給了虞舜,娥皇無子。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於死地,因娥皇、女英的幫助而脱险。 舜死於蒼梧(今廣西東南)后,娥皇、女英跳下湘江自盡,人稱湘君。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在《楚辭·九歌》中,对她们的描写是「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晋朝张华《博物志·史补》記:“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

查看 楚辞和娥皇

宋玉

宋玉(生卒年不详),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鄢城人(今湖北省襄阳宜城市)。其艺术成就很高,为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辞作家,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与潘安、兰陵王、卫玠有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称。.

查看 楚辞和宋玉

宋朝建筑

宋代建築,泛指在960年至1279年的宋朝時期,於北宋及南宋境內的建築,一如以往的朝代,繼承著前朝的建築傳統。 宋朝在經濟、手工業和科學技術方面都有發展,使得宋代的建築師、木匠、技工、工程師、斗栱體系、建築構造與造型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建築方式也日漸趨向系統化與模組化,建築物慢慢出現了自由多變的組合,並且綻放出成熟的風格並且擁有更專業的外型。為了增強室內的空間與採光度,採用了減柱法和移柱法,樑柱上碩大雄厚的斗拱铺作層数增多,更出現了不规整形的樑柱鋪排形式,跳出了唐朝樑柱鋪排的工整模式。 宋朝建築物的類型多樣,其中傑出的建築都是佛塔、石橋、木橋、園林、皇陵與宮殿。由於注重意境的園林設計特意追求把自然美與人工美融為一體的意境,所以這一時期的建築,一改唐代雄渾的特點;從大木作衍生的小木作專事精細木件加工,追求建築細部刻畫,往往會製作以3厘米為材的斗拱,建築風格變得纖巧秀麗,柔弱纖秀,曲線柔和,注重裝飾,華麗而繁細。郭黛姮,2003年(第一章·緒論)建築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翹之勢,不像唐代渾厚的風格,給人一種輕柔的感覺。油漆得到大量使用,使颜色十分突出。在窗櫺、樑柱與石座的雕刻與彩繪的變化十分豐富,柱子造型更是變化多端。 建築群的佈局變化多端,既有單一軸線的建築群,又有多條軸線的建築群,還有十字軸線的建築群。建築物高低有序,層次分明,寺院在層層殿堂平面推展,時而十字工字,時而凹字凸字,或作曲尺,圓形圓弧亦非罕見,當中穿插高閣,時常出現雙閣對峙,三閣鼎立。形象多變,遠勝前朝。 數千年來,建築智慧多依靠口耳相傳,子承父業傳承下來,但關於建築的文獻亦早已存在,在傳世的中國畫中描繪的建築物也讓歷史學家更好地解宋朝建築的配搭。宋朝的建築文獻——《營造法式》對施工和度量的描述非常深入,比以前的文獻更有組織,為後世朝代的建築提供了可靠依據。另一方面,朝廷設立了專門負責建築營造及相關的官職與機構——將作監以掌管宮室建築,使建築技術的傳承更加系統。為明朝的《營造法式》與清朝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奠定了基礎。 宋朝在經濟活動、農業、文化、都市化與人口各方面都有高速的發展。盛唐年間的人口最高達7500万,而宋代人口卻由初年的約5840万增加到的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的15776萬。大部分的宋代政治性城市都發展為經濟中心,譬如汴京與臨安。建築方式打破了之前的裡坊制,而轉變為坊巷制,擺脫了裡坊圍牆的限制,容許商店直接面向街道。商業活動不再受到時間約束。各地遍布驛站、商店和中國戲曲舞台——勾欄。社會開始出現官商合流,經濟活動空前蓬勃,商業建築盛極一時。農業方面,土地開墾面積(高达7.0亿亩)與畝產量皆為唐代最高值的兩倍。華北地區的鐵產量在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曾高達12.7萬噸左右。造船業方面,能夠製造運載1536噸貨物和裝載500—600人的船隻。人民生活富庶,追求享受的風氣蔓延,皇室、官員、文人、富商爭相建造園林。 文化方面,理學、文學和藝術都有較大的發展。自北宋起,儒學與佛教復興,道教盛行,三者相互融合。佛塔、寺院大量興建。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標誌了史學的發展。教育方面,除了朝廷籌辦官學,地方民間也大量舉辦學校,城鄉書院林立。當時著名的書院有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岳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和茅山書院。.

查看 楚辞和宋朝建筑

寒澆

寒澆,一作寒奡(奡,音奧),妘姓,因曾被封于过,又称“过浇”。夏朝東夷伯明氏人,父寒浞。 寒浞為有窮氏首領后羿的宰相。后羿取代夏天子相後,沈迷飲酒畋獵,寒浞發動兵變,殺后羿,自立為王,封寒澆於過(今山東萊州)。 夏朝遺臣靡集結夏朝斟灌氏及斟寻氏二國遺民之力,滅寒浞而立夏天子相之子少康為王。少康派女間諜女艾前往寒浇的封地秘密進行侦察。後來少康藉由打獵的機會,放出獵犬咬死了寒浇。 寒澆為人力大,頗善水性,強於水戰,甚至能陸地行舟。.

查看 楚辞和寒澆

封豨

封豨,堯時代為禍南方桑林之野的雙頭大豬怪,又叫做封豕,力大無窮,四處傷人,使生民痛苦不堪。於是堯派遣神射手羿前往,才於桑林之野射傷封豨腿部,將牠活捉。根據楚辭的記載,后羿抓住封豨後,將牠的肉切下蒸熟獻給堯品嚐。.

查看 楚辞和封豨

少康

少康是中國夏朝第六任君主。相的兒子,杼的父亲。 傳說寒浞派人殺了相後,相的妃子--緡逃到娘家有仍氏(任姓,今山东济宁任城),生下少康。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今河南商丘虞城南)任庖正(掌廚),有虞氏的君主虞思把兩個女兒嫁給了少康,有田一成(方十里),有眾一旅(五百人)。夏朝遺臣靡集結夏朝斟灌氏及斟寻氏二國遺民之力,滅寒浞,立少康為王。少康派女間諜女艾到寒浞之子寒浇的封地秘密侦察。又令其子季杼至戈地,先行利诱寒豷,以麻痺之。寒澆與寡嫂女岐私通,女艾謀刺寒澆,结果誤殺女岐。後來少康藉由打獵的機會,放出獵犬咬死了寒浇。接著,季杼率軍大舉進攻戈地,殲滅敵軍,寒豷戰敗被殺。 少康在位时夏朝比较强盛,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曾經派遣庶子無餘到會稽建立越國。.

查看 楚辞和少康

少康中興

少康中興乃中國史上首個出現「中興」二字的時代。少康是中國夏朝的第六代天子,起兵殺死了當時篡位的寒浞,復興夏朝。.

查看 楚辞和少康中興

山神

山神,在一些人類的宗教信仰中,認為自然界充滿神靈。當然山岳亦不例外,尤其崇山峻嶺,更為人所崇拜。在春秋時代,孔子之母顏徵在向尼山神祈禱,而生孔子。戰國時代,楚國文豪屈原在《楚辭.九歌》中,即有〈山鬼〉一篇,意即山的神靈。宋玉的文章中,甚至記載楚懷王曾夢見與巫山神女幽會。 在中國,山神信仰不少,其中著名的有東嶽大帝等五嶽大帝,還有神魔小說中時常出現的泰山老母、驪山老母,也有不少山神信仰與人鬼信仰混合,如安徽廣德祠山的祠山王;江蘇南京蔣山的蔣王;福建武夷山的武夷王;閩南泉州惠安縣青山的青山王;南安縣樂山的樂山王;廣東潮州人與客家人信奉的三山國王等。許多山神神尊為將領造型,戎裝按劍,持節提鞭;少數則為文官打扮,錦袍玉帶,楚楚衣冠。 漢字文化圈以外國家也有山神信仰,如印度教著名的雪山神女,即是喜馬拉雅山山神之女。.

查看 楚辞和山神

山海经

《山海经》,中国先秦古籍,是一本載有怪奇悠謬之說,薈萃珍奇博物的地理風俗志。鲁迅认为《山海经》是“古之巫书”,記載上古巫師祭神厭鬼的方術儀典,又或者當作遠古的神話,寄託了華夏先民奇幻瑰麗的想像。一般认为該書涉及了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及民族各個方面的内容。 《山海經》記載許多民間傳說的妖怪,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傳說,長期被認為是一部語怪之書,有人認定本書所記之事,荒誕不經不可輕信,但也有人認肯其價值,用來考證奇物異俗,山川形勢。當代有些学者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的探勘紀錄,其中包括一些遠古氏族譜系,祭祀神名,是一本具有歷史价值的著作。 《山海經》原本有圖,但古圖已亡佚不存,六朝張僧繇繪製、宋代舒雅重繪的十卷本《山海經圖》也沒有流傳下來。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山海經圖本,則來自於明朝的胡文煥本、蔣應鎬本這兩種。.

查看 楚辞和山海经

屈原

屈原(約前340年-约前278年6月6日),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国人(今湖北秭归)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其自作词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其先祖屈瑕受楚武王封于屈地,因以屈为氏,名平。屈,昭,景为楚国大姓,官拜左徒,左徒多以贵族近臣任之,左徒任务有四 “议国事”、“出号令”、“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民间广泛流传楚南公的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说三姓是屈昭景三姓,一说是楚还有三口人也要反秦。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且有楚國第一詩人的美称,任三闾大夫,常于楚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上官大夫与屈原共定宪法,嫉妒屈原进谗言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楚怀王)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主张楚国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忧虑齐、楚两国已经缔结了合纵联盟,张仪前往楚国游说楚怀王,许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以换取楚齐断交宣战。屈原与陈轸力劝无果。前312年,楚怀王发现被骗,出兵秦国蓝田一战大败,楚军亡八万人,遂于齐国复合。前311年,张仪再使楚国,贿赂靳尚和郑袖。屈原再坚决反对,被流放与汉北地区,楚齐再断交宣战。秦国攻取召陵,楚三战皆败。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秦与韩赵卫共攻楚重丘而去;楚怀王二十九年(前300年)秦复攻楚,斩楚军2万;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秦复伐楚,取八城。楚怀王十分害怕并希望和平,秦昭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楚怀王俩儿子楚顷襄王和子兰鼓动怀王赴秦之约。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楚怀王不听昭睢、屈原劝告,结果被秦国扣留于武关,楚人立(郑袖之子)太子横为楚顷襄王。楚顷襄王元年(前299年)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 楚顷襄王三年(前296年)怀王在秦国病逝,秦国把遗体送还楚国,虽然楚怀王反复抛弃屈原,但屈原仍然纪念思念楚怀王。 楚顷襄王六年(前293年)楚顷襄王谋划再与秦国讲和。屈原斥责楚顷襄王和子兰,楚顷襄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被驱除出郢都,被流放于更偏远的江南地区。历时十八年。然而,正是因为流放,使得屈原广泛地接触了底层的人民群众,也接触了丰富生动的楚国民间文化,留下来留下千古不朽绝唱《离骚》。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武安君白起率军攻破了楚国都郢都,楚顷襄王被迫迁都。屈原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而十分痛苦和悲伤从行至长江边,作《怀沙》一赋。怀抱一石,投入汨罗江而死。 早在春秋时期,粽子便已成为端午的应节食物,后人感念这些英雄,赋予了这些古老的习俗-----吃粽子,划龙舟,喝雄黃酒以纪念屈原,伍子胥和曹娥的意义。.

查看 楚辞和屈原

中华蔗糖史

《中華蔗糖史》,季羡林著,全名为《文化交流的軌跡:中华蔗糖史》,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年出版,收入《东方文化集成 中华文化篇》。《中华蔗糖史》是季羡林著《糖史》的上篇。 季羡林通多国语言,包括梵文和巴利文。他注意到,世界许多国家的“糖”字有相同的读音,例如英文sugar、法文sucre、德文Zucker等都来自梵文sarkara與巴利文sarkkhara;由此推断,蔗糖是从印度(通过波斯)传入欧洲。 季羡林又发现,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有一篇残经写卷背面写着制造“煞割令”的方法。他马上认出“煞割令”就是梵文 sarkara 的对音,并推断蔗糖在唐代传入中国。 季羡林又发现,印度有一种糖叫“cini”(中国糖),可见印度的制糖术在某个历史时期反受中国影响。 为了从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搞清楚“糖”如何传入中国,中国制糖技术又在什么时候传入印度,季羡林查阅了典籍、正史、专著、医典、笔记、方志、游纪、诗词、说部、海关志等百余种书籍。“跑了几年图书馆,兀兀穷年,写成一部长达七八十万字‘巨著’……我用的都是我自己从浩如烟海的群籍种爬罗剔抉、挖掘出来的。”.

查看 楚辞和中华蔗糖史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楚辞和中國

中國文化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就文化的載體文字而言,漢字的誕生時間尚難以考證,相傳伏羲作八卦,倉頡造字。19世紀末發現了三千多年前的漢字——甲骨文,近些年又有更早期文字發現的報導,如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高郵陶文等。中國早期就有敬天祭祖的傳統,注重人倫道德。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柳詒徵:《中國文化史》 。周朝末期進入春秋戰國,產生了諸子百家,漢以後成為儒家社會,東漢前後道教的興起、佛教的傳入,都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西洋文化自明代時傳入中國,在清末和民國初年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形成于西方的近代科學技術推動了中國文化的進步,而形成于西方的民主政治觀念和馬列主義思想等文化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總而要之,或謂自太古至秦、漢,為中國人創造文化及繼續發達之時期;自漢末以來,則為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 。在中國大陸,隨著改革開放以後市場經濟的逐漸興起,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与政治民主化成为一个社会趋势。 中国的政治文化主要经历了四次较大的转型,商周之变确立了男尊女卑制度、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繁琐的礼节,周秦之变确立了君主集权制度、官僚体制和“儒表法里”的政治文化体系,宋元之变使得传统的专制模式日趋僵化并开始严重禁锢思想和阻碍社会的进步,晚清至21世纪则是中国从封建专制社会向近现代民主社会转型的曲折的过渡阶段(尚未完成)。.

查看 楚辞和中國文化史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查看 楚辞和中国历史

中国先秦发明列表

在新石器时代之后考古挖掘首先出现在中国的发明,特指是在商朝(前1600年-前1050年)期间或之后者,列于下方。.

查看 楚辞和中国先秦发明列表

中国神话

中国神话一般指的是关于上古傳說、历史、宗教和儀式的集合体,通常它会透過口述、寓言、小说、儀式、舞蹈或戏曲等各种方式在上古社会中流传。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份,關于中国神话的最初文字记载可以在《山海经》、《水经注》、《尚书》、《史记》、《礼记》、《楚辞》、《吕氏春秋》、《国语》、《左传》、《淮南子》等古老的漢族典籍中發現。.

查看 楚辞和中国神话

中国诗歌中的大雁

大雁是中国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从《诗经》《楚辞》直至汉朝诗、唐诗诗人李白、王维、杜甫及后来的潇湘诗歌尤其是宋诗,大雁的图象在中文诗歌中具有重要地位。不同的诗歌概念能通过诗中大雁的意象联结起来。理解大雁的典故有助于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关键内容。中国文学典型地将大雁分为家雁和野雁:在诗歌中,野雁更重要,它们随季节变化迁徙,或带着分居(通常如大雁迁徙的方向,一北一南)的远方爱人的书信,或为失去了团队的孤雁形象。.

查看 楚辞和中国诗歌中的大雁

中国文学

文學」一詞最早見於《論語·先進篇》,該節孔子按才能把學生分成四類: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後世稱為“孔門四科十哲”。按北宋邢昺的疏註釋為「文章博学」,意為通曉許多古今文獻及學問。按此說法,廣義來看文學可以解釋為學問又或是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文化。如果按現在狹義的說法,文學可以被看成5世紀南朝劉宋文帝所定立的四學:儒學、玄學、史學、文學。在此之後,正史之中專載優秀文人行事的“文學傳”也就是這個意思。但是,那種文學只是代表上流階層的文學,並不包括像小說,戲曲的大眾文學又或是近代的主流文學。因此,當我們談及“中國文學”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古人與近代學術上之間的文學概念的差別。 另外,自古以來,中國文學包含了著政治,許多的作品均以現實生活為主題,從政的人也寫下不少的文學作品。就像三國時代曹丕的名言:“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也。”所指出,中國人都認為文學擁有左右國家發展的強大力量,文學與政治有著密切的關係。故此,自宋以後,文學之所以多出自官僚之手也正是受到這個思想影響,這也是中國文學的特別地方。受天人合一觀念影響,中國的文學跟道學之間並沒有很明顯的界線。 自古以來,中國文學一向以韻文為主流,尤其是有不少以描畫自然景物及歌頌友情等等為主題的抒情詩。相比之下,雖然敘事詩並不發達,但古代《詩經·公劉》,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從北朝民歌演變而來的《木蘭辭》等等也是有名的作品。如果不計敘述歷史,宗教,思想等等的文章,散文文學最初興盛於唐朝。那種散文的題材,除了一些例外,許多作品並非純創作而是取材於現實,這個傳統直到在西歐文明影響之下誕生的小說時期為止一直長久地維持著。還有,我們要注意在古代中國韻文散文一詞與其說是富有文學性的意義,倒不如說成是文體的一種名稱來得合適。除此之外,還有被稱為駢文的文體。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有不少朝代興替,有一些民族也坐上這個土地的權力的寶座。雖然外來文化的流入也對文學有一定的影響,但一般而言,中國文學是指以漢字及中文所創作的文學。 漢文及漢詩也對日語及日本文學的確立給予非常大的影響。.

查看 楚辞和中国文学

丹阳湖生态文化旅游区

丹阳湖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丹江口水库周边,于2011年3月2日开工建设,规划面积约60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总体分为渠首水文化体验版块、香花旅游集散版块、国际乡村度假版块和太子山户外休闲版块等四大功能区,重点建设丹阳湖水源生态示范基地、中华水文化博物馆、丹阳湖国际会议中心、宋岗码头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服务小镇、国际度假酒店群、创意农业体验中心、国际游艇俱乐部、乡村俱乐部、山水运动公园、温泉度假酒店、太子山户外运动营地、内陆滨海度假山庄等一系列国际水准的生态文化旅游设施,致力于发展成中国内湖山水度假示范区。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完工,依托区域内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系统构建完整立体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产业链,与武当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郧阳岛生态文化旅游区共同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和跨省际协作的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项目预算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分三期进行建设,预计2015年全部完工,目标建设成为中国高端湖泊度假地,打造成中国的日内瓦湖。.

查看 楚辞和丹阳湖生态文化旅游区

东君

东君,中国古代楚国神话中的神祇。 关于东君的神格,历来说法不一。通常认为东君是指太阳神,但也有月神说,也有認為東君和東皇太一為同一位神明的說法。 屈原所著《东君》被编入《楚辭·九歌》中。.

查看 楚辞和东君

东皇太一

东皇太一,簡稱太一,又稱太乙,有些文獻中寫作泰一。先秦楚国神话中的最高位大神,汉武帝后汉朝最高神。屈原所著《东皇太一》被编入《楚辭·九歌》中。 一说东皇太一与东君为同一神,是太阳神。亦有東皇太一為天、天帝;東皇太一為太乙星神之說。.

查看 楚辞和东皇太一

七言古詩

七言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詩體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 它起源於民謠。先秦時期除《詩經》、《楚辭》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摹仿民間歌謠寫成的以七言為主的雜言體韻文。西漢時期除《漢書》所載的《樓護歌》、《上郡歌》外,還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韻文。 東漢七言、雜言民謠為數更多,如東漢末年的《小麥謠》、《城上烏》(司馬彪《續漢書.五行志》)、《桓靈時童謠》「舉秀才」(葛洪《抱朴子·審舉》)都是很生動、通俗流暢的七言和雜言民間作品。相傳漢武帝曾會聚群臣作柏梁臺七言聯句,但據後人考證,實係偽託,並不可靠。 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現存的第一首文人創作的完整七言詩。以後湯惠林、鮑照都有七言作品。鮑照的《擬行路難》18首,不僅在詩歌內容上有很大的擴展,同時還把原來七言詩的句句用韻變為隔句用韻和可以換韻,為七言體的發展開出了新路。 從梁至隋代七言體詩歌逐漸增多,至唐代七言詩才真正發達起來。七言詩的出現,為詩歌提供了一個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豐富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表現力。.

查看 楚辞和七言古詩

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

* 約300、400萬年前:人類在地球上出現。.

查看 楚辞和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

三足烏

三足烏亦称赤烏,其形象是一只黑乌鸦蹲居在金光闪烁的红日中央因而常称为金烏,主要是侍奉西王母,是汉族神话中太阳之灵。神話中說,太陽--有三足烏鴉,古代人們就把金烏作為太陽的別名。 傳說三足乌為日之精,居日中,形态为三足乌鸦,共有十只。它们住在东方大海扶桑树上,轮流由它们的母亲——羲和驾车从扶桑升起,途径曲阿山、曾泉、桑野、隅中、昆吾山、鸟次山、悲谷、女纪、渊虞、连石山、悲泉、虞渊。后来金乌作乱,同时十个一起上天,使大地被烤焦,被后羿用神箭射下九只,只剩下一只。 清朝太監安德海最後一次出京採辦,漕船上用的即是三足烏纛旗,誇耀他為西太后慈禧的寵宦;三足烏也是高句麗最高權力的象徵。三足烏亦是東夷民族的圖騰之一。.

查看 楚辞和三足烏

三苗

三苗,出自缙云氏,是中国漢族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一古國名,也被称为有苗、有苗氏、苗民,是炎黃集團的平民。 三苗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戰國時人認為上古三苗部落位於古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战国策·魏策》云:“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但也有观点认为上古三苗位于今河南省境内,钱穆在其书《国史大纲》中言至三苗:“……后被舜、禹征伐,驱至甘肃境内,魏策吴起之言曰:“昔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后世误谓在湖湘之间。惟洞庭、彭蠡地位既左右互易,又古衡山不指湖南,且不当在三苗北。古河域亦有名彭蠡者(见吕氏春秋爱类、淮南人间训)。江北汉水流域亦有名洞庭者(楚辞所咏洞庭是也)。春秋河东有茅戎,又有陆浑蛮氏,亦称戎蛮子。杜注云:“在河南新城县。”苗与茅、蛮同声。古三苗疆域大率南北以此为度,正与虞、夏壤地杂处。舜、禹驱逼苗民,渐迁而西,所谓“竄三苗於三危,以变西戎”也。若三苗在湖湘间,不应驱至今甘肃境。旧说又谓:三苗,姜姓之别。尚书吕刑言及苗民制刑,吕国河南南阳,正古代四岳姜姓居地,本古昔苗土,顾引以为戒尔。(范氏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其国近南岳。”汉人多指南阳衡山为南岳也。)”。王玉哲-《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华远古史》。--> 三苗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时,三苗部落就参加过九黎的部落联盟,有的文献说三苗是“九黎之后”,三苗可能在這時參加了堯的部落聯盟。有文獻說三苗的首領驩兜是「堯臣」,被稱為「諸侯」。尧时,因為三苗反对尧禅位于舜,於是三苗作乱,尧发兵征讨,作战于丹水(今丹江),打败三苗,尧遂将他们的一部分人众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後漢書西羌傳》:「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關之西南羌地是也。」,将其首领驩兜流放到崇山。舜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三苗又有不服,舜于是整军振旅,没有经过战争而臣服了三苗。传说中三苗是一个较为先进的部落,三苗就已有“君子”、“小人”之分,开始有了阶级分化。《墨子·兼爱下》载有《禹誓》,即禹征三苗时的誓师之词。禹又与不服的三苗进行了一场历时70天的大战,大败苗师,从此三苗衰微下去。此后,史籍中便鲜见三苗的活动了。.

查看 楚辞和三苗

九叹

九叹,是中国古诗集《楚辞》(又作《南方歌》《楚歌》)的17个主要章节之一,由九首不同名的诗组成,每首诗都有一个主要部分且与一个总结性的“叹”相搭配。《九叹》是几部以“九”命名的组诗之一,但这样的诗不要求必须由9首诗组成。更早的《九歌》含有11首歌。“九”在古代习惯中常被等同于“多”,在《楚辞》的内容中,常指具有9个模态变化的音乐排列。(霍克思,2011: 36-37)《九叹》被认为是刘向所作。(霍克思,2011: 280-282).

查看 楚辞和九叹

九侯

九侯可以指:.

查看 楚辞和九侯

九章 (楚辞)

《九章》是西汉刘向所编《楚辞》一书中的篇名,共包括九篇作品,依王逸的《楚辞章句》,九章的次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朱熹说《九章》一名是“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后人认为这是较为合理的意见。.

查看 楚辞和九章 (楚辞)

九畹溪

九畹溪,也称九湾溪,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秭归县境内,是长江上游右岸支流。相传屈原曾在此植兰,《楚辞·离骚》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诗句。九畹溪发源于秭归县西部与长阳县交界处的云台荒,蜿蜒向东北流经秭归县的杨林桥镇、九畹溪镇(原周坪乡、芝兰乡)等地,于九畹溪村穿过九畹溪大桥后汇入长江三峡库区。河长41.3千米,流域面积592平方千米,河宽40~100米,河道平均坡降17.3‰,水深一般0.8米。年均流量14.9立方米每秒。九畹溪滩多水急,两岸多奇峰,风景秀丽,下游已开发为九畹溪旅游探险漂流河段。河口右岸为三峡西陵峡的牛肝马肺峡。.

查看 楚辞和九畹溪

九歌 (舞剧)

《九歌》是當代舞團雲門舞集的一齣相當重要的作品。1993年8月10日於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是雲門舞集在1991年復出之後的第一個新作。這齣舞長達兩小時,一共分為8段,分別是:迎神、東君(首演季時為「東皇太乙」)、司命、湘夫人、雲中君、山鬼、國殤、禮魂。整齣舞的概念是以中國詩人屈原的作品楚辭中的九歌為基礎,延伸出編舞家的解讀與聯想。舞劇有三大主軸,分別是愛情、國家、民眾。 這齣重要舞劇是雲門舞集贏得國際稱譽的原因之一。它之所以能成為當代舞劇的經典在於整體的故事性和獨特性都很強烈。在八個橋段中視覺變換有相當多的驚奇和魅力。堪稱是雲門最為華麗的作品。 九歌的舞台設計特別值得一提,在美國耶魯大學任教的舞台設計大師李名覺接受林懷民的構想,將一整個荷花池搬上了舞台,並使用了相當巨大的「蓮池」畫作做為舞台背景,完美的搭配了九歌中面具與燭火、現代服飾和民俗服飾等等對比強烈的道具。此舞台設計贏得了紐約舞蹈與表演藝術獎New York Dance and Performance Award。.

查看 楚辞和九歌 (舞剧)

于鬯

于鬯(约1862年-1919年),字醴尊,一字东厢,自号香草。江苏南汇(今上海南汇)人。清朝末年学者,在经学、先秦诸子、历史学、楚辞等方面颇有研究。.

查看 楚辞和于鬯

人瑞

人瑞,或稱百歲人瑞,常指年紀100歲以上的人,由於德高望重常受敬重。110歲的人瑞稱為超級人瑞。.

查看 楚辞和人瑞

二十四節令鼓

二十四节令鼓(Gendang Dua Puluh Empat Perayaan, 24 Festive Drums)是一種結合二十四節氣、書法和廣東獅鼓的鼓藝表演,于1988年由馬來西亞華人陈徽崇和陈再藩共同創立,於2009年成爲馬來西亞國家遺產項目。 二十四节令鼓是在华人传统鼓艺的基礎上加以充实创新而成,除了是一項鼓藝表演,也是東南亞華人文化傳承的象徵。.

查看 楚辞和二十四節令鼓

二姚

二姚,古代虞国国君虞思的两个女儿,有虞氏为姚姓,故称“二姚”。是少康之妻。 夏朝少康失国,流亡到有虞,有虞国君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少康收服夏众,诛灭浇,复禹旧绩,即少康中兴。.

查看 楚辞和二姚

云中君

云中君,古代楚国(先秦)神话的一位神明,和東君是相對的二元神。.

查看 楚辞和云中君

五子之歌

《五子之歌》是指夏朝國君太康的五個弟弟的诗歌。 太康被后羿打敗後。太康的五位弟弟和母亲被赶到洛河後作《五子之歌》,先叙失國之事,以表示悔改。其歌詞曰:.

查看 楚辞和五子之歌

廚師

廚師是一種為他人提供專業烹飪服務的人。通常意義上,廚師是指對烹飪已經高度熟練掌握的人,他們熟悉食物製作的各個方面。现代社会中,多数厨师就职于公开服务的饭馆、饭店等场所。也有少数服务于特定的顾客(例如私人厨师、家廚)。現代的厨师一般需要先在烹饪学校学习并通过考试,以保证具备足够的业务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

查看 楚辞和廚師

建安文學

建安文學指中國東漢末年建安年間(196年-220年)及其前後撰寫的各種文學作品,風格獨特,在文學史上獲得崇高評價。.

查看 楚辞和建安文學

伏羲

伏羲氏,傳說生於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有文字記載的出現時代在战国時代以后。 《莊子》一書最早记載伏羲之名。伏羲的称谓繁多,又称宓羲、炮犧、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及太昊等,【宓伏虙三字古通fu】《史記》中稱「伏犧」或「虙羲」,为华胥氏之子,少典之父,炎黄之祖。伏羲传说的内容,因时代不同而异。相传伏羲氏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制造八卦等,亦传说伏羲创文字、古琴。《白虎通义》--:“三皇者何谓也,伏羲、女娲、神农是也。”把伏羲推到三皇的地位。伏羲與女娲為兄妹,“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伏羲與女娲雖是兄妹,唐代诗人卢仝《与马异结交诗》中写出“女娲本是伏羲妇”,因而被後人稱之為龍祖。 伏羲氏自古以来被奉为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同时在神话中,也被认为是所有人类的祖先,伏羲氏是三皇之一,徙治陈仓,定都于陈宛丘(今河南淮阳),以“龙”为图腾,風姓是中国传说时代「伏羲」的姓。 一说太昊,或太昊伏羲氏,并非是伏羲,只是姓氏为伏羲氏,这是误把太昊其所在的伏羲氏族部落当成了先祖伏羲,太昊以玄鸟为图腾。《左传》记载:“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皋氏鸟官名,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我高祖少皋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另有一說,伏羲即盘古氏。學者以文字學的角度考証盘古氏,“盘”字古义为开端,“古”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黃帝取代炎帝,擊敗蚩尤後,炎帝、蚩尤等部落的一部分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以后,其先祖伏羲在传说中演变为盘古,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当中,演变出“盘古开天”的传说,而盘古传说开始出现,伏羲的地位便开始低落了。.

查看 楚辞和伏羲

张衡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東漢士大夫、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科學家、發明家及文學家,官至太史令、侍中、尚書。張衡一生成就不凡,曾製作以水力推動的渾天儀、發明能夠探測震源方向的地動儀和指南車、發現月蝕的原因、繪製記錄2,500顆星體的星圖、計算圓周率準確至小數點後一個位、解釋和確立渾天說的宇宙論;在文學方面,他創作了《二京賦》及《歸田賦》等辭賦名篇,拓展了漢賦的文體與題材,被列為「漢賦四大家」之一。他開創了七言古詩的詩歌體裁,對中華文化有巨大貢獻。張衡為備受尊崇的偉大科學家,成就與西方同時期的托勒密媲美。此外,他的地位也被現代天文學界所肯定。.

查看 楚辞和张衡

張漱菡

張漱菡() ,本名張欣禾,筆名寒柯,出生於北平、本籍安徽桐城,中華民國作家。.

查看 楚辞和張漱菡

彭祖

彭祖,彭姓,名篯,一作翦,又名铿,或稱篯铿。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仙人,傳說中是南極仙翁的轉世化身,並以享壽八百多歲著稱於世。.

查看 楚辞和彭祖

余光中

余光中(),福建泉州永春人,生於江蘇南京,臺灣藍星詩社知名詩人、文學界巨擘,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曾於香港與台灣多所大學任教。在現代詩論戰與鄉土文學論戰中涉嫌以意識形態入人於罪引起爭議《羊城晚報》發表《向歷史自首?——溽暑答客四問》,聯合報,2017年12月16日。.

查看 楚辞和余光中

徐国

徐国,是西周、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又稱徐戎,亦稱徐夷或徐方,為東夷集團之一。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山东郯城一带。在周穆王时期,才肯臣服于周朝。周初,以今安徽泗县、江苏泗洪一帶為中心,建立徐國,在東夷中最為強大,春秋時為楚國所敗,前512年為吳國所消滅。.

查看 楚辞和徐国

刘向

劉向(),字子政,原名更生,漢朝宗室。著有《別錄》、《新序》、《说苑》、《列女传》、《洪範五行傳》、《五紀論》等書,並且編訂了《戰國策》、《楚辭》、《孫卿新書》。劉向曾官中壘校尉,故世称劉中壘。明人张溥辑有《刘中垒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又有赋33篇,今仅存《九歎》一篇。經學家劉歆為其子。.

查看 楚辞和刘向

哀郢

《哀郢》是一首楚辭,有时被认为是中国诗人屈原于大约公元前278年所作。它出自编于中国古代的《楚辞》诗目的《九章》部分。标题中的“郢”是地名,“哀”暗示对此地在被毁后的哀悼。郢以屈原故乡楚国的都城闻名。.

查看 楚辞和哀郢

哀江南赋

《哀江南赋》是南北朝庾信所作的辭賦,抒發他的去國之悲與鄉關之思。.

查看 楚辞和哀江南赋

唐勒

唐勒(生卒年不詳),戰國時代後期楚辭、賦作家,楚國人,約和宋玉、景差、楚頃襄王同時,熱衷辭賦,以賦見稱,承傳了屈原的從容辭令,但是卻沒有像屈原一樣敢於向君主直接進諫。在《漢書》中,唐勒與戰國時代的荀子、屈原、宋玉,及西漢的枚乘、司馬相如、楊雄同獲點評,是少數獲點名評述的楚國辭賦家之一,卻被批評其辭賦只注重侈麗閎衍,缺乏風諭之義。.

查看 楚辞和唐勒

唐诗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618年—907年)的詩,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風格創作的詩。唐詩上承魏晉南朝詩,下開宋詩,唐代也被視為中國歷來詩歌發展最盛的黃金時期,因此有與宋詞並舉之說。 唐代以後,唐詩的選本、選集不斷湧現,現今流傳最廣的是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清朝康熙年間的《全唐詩》整理收錄了二千二百多名詩人超過五萬多首唐詩。.

查看 楚辞和唐诗

唐朝文学

唐朝文学是指唐朝(618年—907年)的文学。唐朝文学空前繁荣,“诗歌”最为光彩夺目,唐朝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

查看 楚辞和唐朝文学

内丹术

内丹术是道教一种重要的修炼方法,现在一般視為道教气功(道家多称“煉氣术”)的一种。内丹术指以“人身是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进行性命的修炼,以人身为鼎炉,修炼“精、气、神”等而达成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延长寿命、乃至成仙、长生不老之目的。.

查看 楚辞和内丹术

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或稱为殷、殷商。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系統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獻记载資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錄,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諸侯國商部落首领商汤於鳴條之戰滅亡夏朝後建立的。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於牧野之戰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擊敗而亡。 商朝具有豐富的考古学發現,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在河北邢台市、邯郸市、河南信陽市、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產。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遷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對此看法比较一致。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文化。.

查看 楚辞和商朝

六博

六博,又作六簙,是中国战国到晋朝流行的一种掷采行棋的兩人或四人局戲,以多得籌為勝,行棋模擬貓頭鷹等鳥類在池塘獵魚的行為。.

查看 楚辞和六博

六朝诗

六朝诗,指类型或风格与中国六朝(220年—589年)紧密相联系的诗。它们反映了中国诗歌一个更重要的兴盛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独特时期;这一时期发展出了特别强调浪漫、性别角色、人际关系的一种诗风。因当时中国没有统一,六朝时期有时又叫分裂时期,多个政权在与其他政权并存的情况下兴起衰亡。根据传统标准,这些政权和朝代构成了六朝。六朝时期涵盖的主要时期有:三国(220年—280年)、晋朝(265年—420年,分为西晋265年—316年和东晋317年—420年)、十六国(304年—439年)和南北朝(420年—589年)。有时传统史家的记录因当时政治动荡而在诗歌和政治的发展年谱记载上出现差漏,故诗人们的一生和诗歌的潮流不能清楚地与具体的时间相吻合。将年份转换为公元年使得这一问题更复杂。但抛开年谱记载的困难,六朝诗歌取得了包括正式化了建安时期乐府和诗的差别、进一步发展了赋、理论工作及通过收集和出版六朝和更早的诗歌为诗集使其留存至今等重大发展。.

查看 楚辞和六朝诗

先秦音系

先秦音系指先秦時期上古漢語的音韻體系。.

查看 楚辞和先秦音系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凡一百三十五卷,現代學者逯钦立(卓亭)輯錄。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裒集先秦、魏晉南北朝各代的詩歌謠諺,每首詩前均列作者小傳,並考證各書的異文,版本差異,但不收《詩經》、《楚辭》。 Category:集部總集類 Category:中国诗集.

查看 楚辞和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先秦文學

先秦文學泛指上古時代至公元前221年秦朝統—天下之前的文學作品,主要包括神話、韻文如《詩經》及楚辭、以及春秋戰國時代的散文。而一般被公認為最古老先秦文學的,是尚書。 先秦文學被視為中國文學的起源,是研究華夏民族早期歷史文化的重要橋樑。 由於中原各地尚未統一,先秦文學多帶有濃厚的地區特色。例如北方的《诗经》和儒家、墨家的散文,反映北方人民重实际的特点。屈原和宋玉的作品,想象丰富,文辞华丽,则是南方楚文化的产物。.

查看 楚辞和先秦文學

国立武汉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是由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改组而来,成立于1928年7月。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几所高等学府之一,抗战时被称为四大名校。而后几经更名、调整、合并发展成为今天的武汉大学,详见武汉大学历史。.

查看 楚辞和国立武汉大学

国殇

《國殤》選自《楚辭·九歌》之中,相傳是屈原所作,追悼為國犧牲的將士,寫戰爭場面的慘烈,與 戰士的勇敢殺敵,悲壯成仁。 王逸《章句》註稱「國殤」是指“謂死於國事者”,但究竟是祭拜楚軍或敵軍(吳、秦軍)的戰亡士兵,則一直為專家所質疑。“吳戈”是指吳國出產的兵器或指長戈至今仍有異議。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將「國殤」一詞釋義為「為國犧牲生命的人」。.

查看 楚辞和国殇

国殇墓园

国殇墓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城西南1公里处的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在騰沖戰役中阵亡的将士而修建的墓园,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陵园。1996年,国殇墓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7年,被云南省委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查看 楚辞和国殇墓园

四部分類法

四部分類法,是分類大部分中國古典典籍的方法,分經、史、子、集四类,这四类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的所有书籍。.

查看 楚辞和四部分類法

玄蜂

蜂是中国古代書籍中記載妖怪之一,是一種巨大的蜂,腹部跟壶一样大,会蜇人,且有毒能致人於死。在山海经海内北经和楚辞招魂中曾被提及。.

查看 楚辞和玄蜂

玉臺新詠

《玉臺新詠》,作者不詳,一說是南朝徐陵所編集,凡10卷,收詩769篇,主要收錄男女閨情之作。 玉臺新詠以「選錄豔歌」為宗旨,選錄東周至梁時的詩歌,收詩769篇,有五言詩8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詩1卷,只有《越人歌》一首為東周作品,其餘皆漢朝以後的著作,是今日研究漢到梁之詩歌的重要參考資料,中國最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首見於此書,除豔歌外,《上山采蘼蕪》寫女性遭遇婚變,《嬌女詩》寫活潑可愛的少女,《王昭君辭》寫王昭君遠嫁異邦的辛苦。其他還有班婕妤、鮑令暉、劉令嫻等女作家的作品。 2004年章培恒考證出《玉臺新詠》爲陳後主妃子張麗華所撰錄,並認為《隋书·经籍志》的著录《玉臺新咏》为“徐陵撰”乃是“徐媛撰”之误。 《玉臺新詠》是繼《詩經》、《楚辭》之後中國古代的第三部詩歌總集。收錄作品上至西漢下至南朝梁代,主要收男女閨情之作。從內容廣泛性看來,它不如成書略早的《文選》。.

查看 楚辞和玉臺新詠

王念孙

王念孙(),字怀祖,号石臞。江蘇高郵州(今高郵市)人。清代學者、音韵学家、官員,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任给事中,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

查看 楚辞和王念孙

王褒 (汉朝)

王褒,字子渊(生卒年不详)。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汉代辞赋家。.

查看 楚辞和王褒 (汉朝)

王香禪

王香禪,本名罔市,又名留仙、香嬋,小字黛卿,藝名夢癡,臺北艋舺人,台灣清治時期到台灣日治時期的著名藝旦、詩人,為連橫女弟子、謝介石妻子。.

查看 楚辞和王香禪

王闿运

王闿运(),晚清经学家、文学家。榜名開運,派名世求,字壬秋、壬父,齋名湘绮樓。湖南湘潭人,出生于长沙。.

查看 楚辞和王闿运

王逸

王逸,字叔師,南郡宜城(今屬湖北)人。東漢文學家。 生卒年不詳,漢安帝時為校書郎,漢順帝時官至侍中。所作《楚辭章句》,是現存最早的《楚辭》註本,也是第一部《楚辭》全註本。王逸認為《九歌》的前身就是當時楚國民間的祭祀歌詞。經過屈原的整理改造,才是今日《九歌》面貌。所作有賦、誄、書、論等二十一篇,《漢詩》百二十三篇,今多亡佚。明人輯為《王叔師集》。王延壽是王逸之子。.

查看 楚辞和王逸

灵魂

魂,在從古至今的宗教、哲学和神话中,被描述为决定前生今世的无形精髓,居于人或其他物质躯体之内并对之起主宰作用,是一种非物理学现象;亦可脱离这些躯体而独立存在,也有认为灵魂是永恒不灭的。一个人肉体消失后,其灵魂是否存在,存有争议。人生哲学、宗教信仰和神话故事相辅相成,是影响人类灵魂观的三个文化范畴。 现代,一些科学家也开始用模因和量子学说探讨灵魂问题,他們也认为与生命基因类似,每一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并主宰着思想、情感、梦境、幻觉等潜意识,随着生老病死而变化。 很少人曾經歷過失去意識的狀態,因此無法想像死亡將帶給人們什麼樣的感覺。學者通常會認為,那只不過是人們因為渴望相信「死亡並非終點」,而產生的情緒性念頭。「恐懼管理理論」主張:「心靈延續」的信念以及其他一些比較隱晦的想法、行為與心態,都是人們為了減輕對「自我不存在」的極度焦慮,因而產生的反應。其支持者認為,人的心中都存在著一套秘密防禦機制,專門用來抑制對死亡的恐懼。.

查看 楚辞和灵魂

現代詩論戰

代詩論戰,又稱為關唐事件,是台灣在1972年至1974年間,針對現代詩創作風格的爭論事件。源於關傑明、唐文標等人撰文批評當時台灣詩壇過度模仿西方現代詩,具有逃避現實之傾向。由於其批評全面且措詞嚴厲,引發包括顏元叔、余光中、葉珊(楊牧)、張錯等人在內的反擊,擴及整體詩壇。關、唐之文當時雖受到較大的批評,但其論點在論戰結束後,仍引發台灣現代詩創作風格的轉變。.

查看 楚辞和現代詩論戰

神曲

曲(意大利语:Divina Commedia,英语:Divine Comedy),是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创作的长诗。.

查看 楚辞和神曲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查看 楚辞和秦朝

秦时明月动画角色列表

《秦时明月》是玄机科技制作的三维武侠动画,改编自温世仁的同名小说,于2007年在中国大陆播出。故事设定在秦朝,讲述了一位懵懂无知的少年荆天明成长为盖世英雄的故事。 本条目为其角色列表。.

查看 楚辞和秦时明月动画角色列表

秋霞圃

秋霞圃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嘉定区东大街,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于1962年9月7日被列为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了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身份并设立了大理石文保碑。 在早期,秋霞圃仅有龚氏园(今桃花潭景区)。到了清雍正四年(1726年),秋霞圃被改属为了邑庙的后园并一度长盛不衰。但在咸丰十年至同治元年间(1860年至1862年)清军和洋枪队屡次同太平军在嘉定交战,园林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光绪帝登基后,园林开始逐渐得到修复,再现朝晖。民国9年(1920年),启良学校的校长戴思恭将学校搬至此地并发动实业界对之加以修缮。民国26年(1937年),园林为日军所控,启良学校也被迫停办。园西部分建筑被知事冯诚求改为私宅,大部分匾额都被日军捣毁。日军投降后,它曾被三青团嘉定分团部和启良学校占用。此后它先后被列为了县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秋霞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此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其大幅重修,耗资近两百万元,学校也搬离了秋霞圃。1987年9月竣工,同年中国国庆节(10月1日)时全园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重新确定了秋霞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身份并为其设立了大理石文保碑。 现在的秋霞圃可分为桃花潭景区(原龚氏园)、凝霞阁景区(原沈氏园)、清镜塘景区(原金氏园)和邑庙景区4个部分,以山取胜、以水为中心。秋霞圃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树22株,其中12株已列入上海古树名木档案。.

查看 楚辞和秋霞圃

穿山甲

穿山甲是穿山甲科(学名:Manidae)动物的通稱,又名鯪鯉,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是鳞甲目(Pholidota)的唯一科。穿山甲是一类从头到尾披覆鳞片的食蚁动物,分佈在非洲和亚洲各地。亞洲地區分佈在印度、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贵州、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灣中低海拔之山麓至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山區。 最早在《楚辞·天问》中即有穿山甲的記載:“鯪鱼何所”王逸注:“一--鯪鱼,鯪鲤也,有四足,出南方。”北魏人高祐因認出穿山甲而聞名。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记载“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围接而食之。”李时珍認為穿山甲不是以鳞片诱蚁,而是“常吐舌诱蚁食之”。 2014年7月,由倫敦動物學會主持的IUCN紅色名錄物種存續委員會穿山甲專門小組,發出警告指穿山甲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被走私買賣的哺乳類動物。中華穿山甲及馬來穿山甲均在 IUCN 紅色名錄中的保護級別提升至「極危」,全部 8 個物種均面臨絕種威脅。非法走私的活動是前所未有的猖獗。隨著亞洲四種穿山甲物種數量暴跌,走私貿易商家已轉移目標至非洲,以滿足市場上的龐大需求。.

查看 楚辞和穿山甲

章要兒

要儿(),南朝陈武帝陈霸先皇后。吴兴乌程人(今属浙江)人。本姓钮,后改姓章。父南梁散骑常侍章景明;母苏氏。她生得奇特,遇事稳而不乱,是女中豪杰。.

查看 楚辞和章要兒

竺子

子,女,原名李賀。當代詩人,作家。生於北京。畢業於西方文學專業。被美劇大師們及學者推崇為當代文藝復興的作家。八十年代末,她的處女作《黑色唱片》甫一面世就成為全國第一暢銷書。數年後,《我把你放在玫瑰床上》,再度風靡全國。《黑色唱片》、《獨身女人的台階》、《空中走廊》堪稱中國現代巔峰的女性心理小說。竺子的千首詩《在你人生最美的時刻》、《空山靈雨-竺子與33座名山的對話》、《八千噸情感》,被譽為生命詩人。.

查看 楚辞和竺子

管锥编

《管锥编》是钱锺书在 1960 和 70 年代写作的古文笔记,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太平广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代典籍,采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方法,进行了详尽的缜密的考疏。其中以《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二种耗力最巨,占全书近半篇幅。1978 年 1 月又记,尚有论《全唐文》等书五种,因“多病意倦”尚未成编,“聊为异日之券。”書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萬種著作中的數萬條書證,兼及大量的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管錐編》正式出版於 1979 年 9 月,由北京的中華書局印行。.

查看 楚辞和管锥编

粵語歷史

粵語歷史自秦始皇攻嶺南起,因中原雅言隨著諸夏族群多次南遷,與嶺南百越語言融合而成。南宋朱熹因說四方聲音多訛,曰:「卻是廣中人說得聲音尚好。」 現時,廣東逾1億人口以上當中,粵語使用人數約6,700萬、廣西約2,500萬、香港700萬、澳門55萬、泰國500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500萬、美國和加拿大200萬,全球有約1.2億人口使用粵語。粵語為澳大利亞第4大語言(次於英語、意大利語、希臘語)、加拿大第3大語言(次於英語、法語),美國第3大語言(次於有英語、西班牙語).

查看 楚辞和粵語歷史

糕点

糕点是糖果糕點的一種,指以面粉或米粉、糖、油脂、蛋、乳品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辅料、馅料和调味料,初制成型,再经蒸、烤、炸、炒等方式加工制成。糕点品种多样,月饼、蛋糕、酥饼等均属糕点。.

查看 楚辞和糕点

羽觞

羽觞(觞读若“商”,指酒杯),又称羽杯、耳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就像鸟的双翼,故名“羽觞”。 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魏晋,名称逐渐通俗化为“耳杯”,其后逐渐消失。 在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多有羽觞出土,材质有漆、铜、金、银、玉、陶等。漆、铜、金羽觞多是实用的器物,而陶羽觞是一种随葬用的冥器。漆羽觞出土数量很多,湖南长沙杨家湾六号墓曾一次就出土20件。.

查看 楚辞和羽觞

羽民國

羽民國,是《淮南子》所記海外三十六國之一,其人腦袋與臉頰狹長、白頭髮、紅眼睛、長著鳥的尖喙,卵生,背上長著一對翅膀,能飛卻飛不遠。除此,在《山海經·海外南經》中有所記載。.

查看 楚辞和羽民國

羿 (唐堯)

大羿,或羿,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射日英雄,據說為尧時期人物,受天帝命令下界除害,並與妻子嫦娥一起降臨人間。先後射下九個太阳,並射殺猛禽惡獸,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 先秦記載中大多並沒有區分射日的羿和統治者后羿,但由於周朝出現此人為尧時人和夏朝人的兩种説法,因此出現此為兩人的説法:《荀子·儒教篇》中说:“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而许慎更進一步認爲:“羿,尧时射官,非有穷后羿也”。一说射日者名平羿,而夏时的后羿为有穷氏,因善于射箭,自比平羿,而名后羿(“--”是上古統治者的一種稱號)。但至今民間神話傳説中仍將兩個人物作爲一個對待,射日的傳説通稱“后羿射日”。.

查看 楚辞和羿 (唐堯)

猎首

密西西比人 猎首(headhunting),又称猎头,中国古籍作馘首,台湾原住民稱出草,指将人杀死后砍下头颅并收集的一种习俗。许多古代文明都曾流行过猎首的做法,有史籍记载的包括:古中国人、台湾原住民、日本人、阿富汗的努里斯坦人、古印度的阿萨姆人和那加兰人、缅甸的佤族、婆罗洲人、印度尼西亚人、菲律宾人、密克罗尼西亚人、美拉尼西亚人、新西兰毛利人、亚马逊平原与美国大平原地区的印第安人、尼日利亚人、欧洲的凯尔特人和斯基泰人,等等。猎首的做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在太平洋战场出现过,但到今天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基本绝迹了。 在人类学界,猎首行为在社会中的角色一直是一个讨论的热点课题。当代学者普遍认为,猎首行为是曾经在社会群体和个人的等级制度的形成、强化和维持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一种仪式。一些人类学家提出的理论认为,猎首行为源于宗教观念中“灵魂栖于头颅中”的看法,而猎首则是为了带回并最终征服敌人的灵魂。在人类学著作中,猎首行为出现的直接原因包括羞辱对手、统计战功、完成某些仪式、维持星象平衡、展现阳刚、勇猛、嗜血和威信等等。.

查看 楚辞和猎首

甘之战

之戰發生於前21世紀中國是夏初时期,公元前2059年,是夏王啟为巩固统治,在甘(今陕西户县一带)击灭西方諸侯有扈氏,使家天下制度确立的一场战争。 公元前21世纪,“天下共主”夏禹死后,夏禹之子夏启打破自尧舜以来的部落联盟首领禅让制,杀死原继承人伯益夺取王位在钓台(今河南禹州境)召开首领大会。西方的有扈氏对夏启的夺权不服,起兵反抗。夏启伐之,大战於甘。夏启戰前啟作《甘誓》声称有扈氏犯了“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大逆不道的罪行,又曰;“用命,赏于祖,弗有命,戮于社”。戰鬥結果為有扈氏被擊敗,夏军直打到扈地,有扈氏惨败,死伤无数,倖存的有扈氏沦为奴隶。此役讓啟的天子之位更加確立。當時亦為夏朝之高峰。.

查看 楚辞和甘之战

燭龍

《山海經》之「燭陰」 燭龍,據《山海經·大荒北經》所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燭龍。」而在〈海外北經〉中也有類似說法:「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兩段文章雖不同段,但同樣以開眼為晝、閉眼為夜的記載十分類似,所以郭璞在注中便認為燭龍與燭陰乃是同一物。 《淮南子·地形訓》中也有言:「燭龍在雁門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可見燭龍與山海經中的一般獸類不同,雖然編排在海外、大荒中,卻是份屬神格。.

查看 楚辞和燭龍

畴人传

《畴人传》是中国清代阮元撰写的一部传记集,始编於1795年,1799年完稿。主要记载了中国十九世纪以前历代天文、历法、数学名家的生平事迹与主要学术成就。全书共46卷,总共记录了270位历算学家,其中也包含明末以降传入中国的各种外国天文、数学书籍中提及的41位外国科学家。.

查看 楚辞和畴人传

蚡冒

--,或作鼢冒,东周初期的楚国君主,《左传》作-- ,《韩非子》和《楚辞·东方朔·七谏》作楚厲王 ,原名熊眴,楚霄敖長子,在位始启濮,“開濮地而有之”,向濮人之地拓土,征服陉隰。十七年,--死,--弟熊彻杀死--子后继位。 一说熊彻为--之子,殺死--。 《清华简》《楚居》上名为焚冒熊帅,据《楚居》,“若敖—霄敖—蚡冒”的世系有误,当为“若敖—蚡冒—霄敖”,《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以若敖、蚡冒”,昭公二十三年:“无亦监乎若敖、蚡冒至于武、文”,均若敖、蚡冒连称。《国语郑语》韦昭注:“蚡冒,楚季训之孙,若敖之子熊率”,明言蚡冒系若敖之子,霄敖在蚡冒之后。.

查看 楚辞和蚡冒

隱士

隱士,又稱隱者,是指隱居不參與公共事務的人,這種狀態又稱隱遁、蟄居。《易經》曰:「天地閉,賢人隱。」又曰:「遁世無悶。」又曰:「高尚其事。」……是「賢人隱」而不是一般人隱。不仕,不出名,終身在鄉村為農民,或遁跡江湖經商,或居於岩穴砍柴。.

查看 楚辞和隱士

芙蓉女兒誄

《芙蓉女兒誄》是中國章回小說小說紅樓夢中的一篇詩詞,而實際上乃一篇祭文,出現於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閑征姽嫿詞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之中,乃紅樓夢中最長的詩文辭賦。晴雯死後,賈寶玉為了悼念她,而作了此祭文。而芙蓉女兒誄更是作者發揮文學才華最充分的一篇。.

查看 楚辞和芙蓉女兒誄

韩终

韩终,秦朝时方士,秦始皇派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后来逃走,一说徐福到了日本,韩终到了朝鲜半岛。 韩终服用菖蒲十三年,身上生毛。后来小说家加以附会,遂与出自《楚辞·远游》的韩众合二为一,解释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洪兴祖补注引《列仙传》:“齐人韩终,为王采药,王不肯服,终自服之,遂得仙也。”郭宪《洞冥记》记载,琳国有玉叶李,色如碧玉,数十年一熟,因韩终曾食之,因名韩终李。.

查看 楚辞和韩终

韻文

subst:subst/leftUnreferenced/auto 自动产生。 --> 韻文是講究格律的文體或文章,一些韻文使用同韻母的音節作句字結尾,以求押韻。押韻是指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音節的韻母都相同或相近,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音節的地方,稱為韻腳。.

查看 楚辞和韻文

螣蛇

螣蛇,或作騰蛇,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泛指能飛行的蛇,能興霧乘雲,為中國古代的神獸之一。.

查看 楚辞和螣蛇

遊仙詩

遊仙詩,中國古代詩歌類型之一,以遨遊仙境、上昇天庭為主題,抒發嚮往成仙的心願,廣泛採用道教神話傳說為素材。有些遊仙詩寄託以有志難伸的不滿,抒發憤世嫉俗與苦悶之情,亦有遊仙詩以登臨仙境比喻男歡女愛,抒寫俗世的悅樂。廣義的遊仙詩,包括楚辭等辭賦,屈原《離騷》被視為遊仙詩的起源,為後世所倣效。歷史上遊仙詩最興盛的時期是魏晉時代,代表詩人有東晉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其餘重要詩人有曹植、阮籍、李白等。文學批評家對遊仙詩整體評價不高,認為遊仙詩精神價值太塵俗,缺少了想像力和宏偉的架構。.

查看 楚辞和遊仙詩

鍾嶸

鍾嶸(?-518年),字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西)人。出身世族,“好學,有思理”,精《周易》,有辭章修養,在南朝齊梁時代曾作過參軍、記室等小官。 曾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方式撰寫《詩品》(原名《詩評》,北宋後改稱為《詩品》),成書於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年)以後,品評自漢至梁122位五言詩作家,齊梁之際,文學思潮浮靡訛濫,故書中提倡風力,反對玄言,是中國第一部專論五言詩的古典文學批評名著。《詩品》有評曹操父子,鍾嶸將曹操置於下品,乃嫌其「古直」而少文彩。.

查看 楚辞和鍾嶸

萧洽

萧洽(),字宏称,南朝梁诗人、文学家,南蘭陵兰陵县人。萧惠基之子,萧介堂兄。 萧洽幼年聪敏,七岁能诵读《楚辞》。长大后,好学博览,善于写文章。南齐永明年间为国子生。初任著作佐郎,转任西中郎外兵参军。在梁朝天监初年转任前军主簿,升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庶子,出任南徐州中从事,为南徐州治中,坐京口州府执事。京口重镇,州中有职吏数千人,前后担任治中的人皆致巨富。萧洽不受馈赠,以清廉自守,妻子不免饥寒。还京历任司徒从事中郎、太府卿。普通初年为通直散骑常侍,迁散骑常侍,出为临海郡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奉梁武帝敕撰同泰寺、大爱敬寺塔铭、《当涂堰碑》,文章华美。还建康任司徒左长史。在官任上去世。著有文集二十卷,已佚。现存有萧洽所作《侍释奠会诗》五章,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保存萧洽的诗五首。.

查看 楚辞和萧洽

飞廉

飞廉,亦作蜚廉,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掌管风,被称为风伯(风神),其形象为鸟身鹿头或者鸟头鹿身。秦人的先祖之一为飞廉(蜚廉),古代楚地以飞廉为风伯。 广泛分布于亚欧草原的鹿石其造型也是鸟首鹿身,与中国古文献所记载的飞廉形象相同。.

查看 楚辞和飞廉

风伯

风伯,一名飞廉,中国神话中的风神,掌八风消息,通五运之气候。漢朝時,以箕星為风伯。.

查看 楚辞和风伯

親本

親本,指的是生成新個體的生物。而父母、家長、雙親、子女的定義則較廣泛,只要是養育孩子成長的人,都可以用此稱呼。 語出《禮記·曲禮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考」字(名詞)原指父親,不論是健在的已故的,當形容詞,指「高壽、長壽」。「妣」字原指母親,不論是健在的已故的。.

查看 楚辞和親本

香山公园

香山公园,原名“静宜园”,为清朝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买卖街40号。北京每年秋季观赏红叶期间,通常会有数十万游客到香山赏红叶。.

查看 楚辞和香山公园

詩品

《詩品》,原名《詩評》,唐代改題作《詩品》,南朝梁遠征記室鍾嶸撰,共三卷。《詩品》是中國第一部詩論專著,後人稱之為“百代詩話之祖”、“詩話之伐山”,對中國的詩歌理論和詩話著作、日本的漢詩與和歌產生了深刻影響。.

查看 楚辞和詩品

詩詞歌賦

詩詞歌賦,泛指使用漢語和傳統格律創作的韻文,包括賦、詩、詞、曲等。.

查看 楚辞和詩詞歌賦

魂魄

魂魄,附於人體的精神靈氣,類似於西方所說的靈魂。在中國哲學之中,魂魄陰陽對反,魂為陽性精氣,魄為陰性精氣。.

查看 楚辞和魂魄

读卖文学奖

读卖文学奖是一個日本文学奖项,1949年由读卖新闻社设置。最初分小说(含戏曲)、文艺评论、诗歌、文学研究(含翻译等)四个项目。1951年单设戏曲奖,1968年增设随笔纪行奖。现改为小说、戏曲、随笔與纪行、评论与传记、诗歌俳句、研究翻译六大项目。授奖对象为上一年度发表的各类优秀作品,每年年初颁奖。奖品为砚台、獎金200萬日元。.

查看 楚辞和读卖文学奖

诗人

诗人是创作诗歌的人,屬於文学家一類。詩人創作的作品可以是紀事性的,描述人物或故事,如荷馬的史詩;也可以是比喻性的,隱含多種解讀的可能,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歷史上自從有文字以來就開始有詩人,而不同國家和時代產生出許多不同的詩詞體裁。 英文的詩人(poet)一字來自於拉丁語的「poeta, poetae」,意指寫詩的人,或關於詩人的事。在中國,詩經和楚辭是現時所知的最早的詩詞集,孔子和劉向分別是詩經和楚辭的編撰者。中國的詩詞在唐朝和宋朝大盛,詩人輩出,唐代以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人所熟知。宋代詩人以寫詞為多,故又稱作「詞人」。古代的詩人對格律非常熟悉,無論在中國或西方詩詞都有特定的格式,例如唐代盛行的律詩,其對偶、押韻、聲調平仄的要求,都比小說或是散文來的嚴格。 中國的詩人通常賴以其它職業為生,如蘇軾本為翰林學士,岳飛本為將軍,但同時亦以詩作傳世。不少詩人亦是書法家,在不少中國建築,門柱上常常會有對聯,無論宮庭或一般文人皆愛在室內掛上字畫。每逢節慶喜喪之時,文人都喜歡題詩,亦常常立碑以紀念人物和事跡,這種傳統至今不絕,故此中國詩詞得以廣泛流傳。不少詩詞都是可以唱誦的,在宋代勾欄和教坊都是唱誦詩詞的地方。不少詩人對音樂亦有認識,如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的音樂是詩人自己譜寫。.

查看 楚辞和诗人

诗歌

詩(廣義),一般認為是一種內容與形式高度結合統一,并體現出“美感”、適宜吟詠的文學形式。詩能夠自成一格,也能與其他藝術相結合,如詩劇、歌詞或散文詩,文字配上音樂則稱為歌。「詩」根源於簡潔、有力地想像覺察,或與經驗、想法、情緒反應作聯想,將意義、意識和潛意識的表現、象徵化、正式或非正式的式樣、聲音和韻律等以某種規則加以重組安排。這種文學類型包含敘述性、戲劇性、諷刺性、訓誡式、情色和個人形式。 詩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早期企圖界定詩歌的有亞里斯多德的《詩學》,主要聚焦於修辭以及戲劇、歌曲與喜劇中措辭的運用。後來人們認為詩的特點在於可以吟誦,以及如字句段落的格式與韻律的要求,並強調詩的美感,稱為韻文,以此與散文相區別。至二十世紀中期,詩的定義轉為寬鬆,即以語言作的基本創作。.

查看 楚辞和诗歌

谭戒甫

譚戒甫(1887年3月-1974年),男,中国湖南省湘鄉縣(今漣源市)人,先秦諸子研究专家、楚辭專家、金文学家。.

查看 楚辞和谭戒甫

象棋

象棋是中國大陸、台灣、越南、琉球地區所流行的傳統的2人對弈棋類遊戲。与国际象棋及围棋并列世界三大棋类之一。類似的有朝鮮將棋、日本將棋。中國大陸稱「Chess」為「国际--象棋」,以此作為區別,又稱中國象棋,主要流行于全球華人、越南人及琉球人社區。是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查看 楚辞和象棋

象棋 (消歧义)

象棋,在中文有多種含意,可以指:.

查看 楚辞和象棋 (消歧义)

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中国漢族先民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大禹授命于舜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查看 楚辞和鲧禹治水

鲜卑

卑(漢語拼音:Xiānbēi;上古汉语擬音:*Sr-pe),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东胡(一說山戎)或稱通古斯部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遊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鲜卑主要活动于赤峰市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 2世紀時鮮卑國占据匈奴國領地,稱雄塞北。4世紀西晉滅亡後,鲜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衝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篡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在青海建立的鮮卑別支吐谷渾汗國則維持到663年為吐蕃所滅。.

查看 楚辞和鲜卑

贾谊

贾谊(),西汉时期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由于是知名的學者,人稱贾生、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太傅、贾长沙。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其政论文《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等,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查看 楚辞和贾谊

越人歌

越人歌是一個中國古老於越民歌,記載於《說苑》,以漢字標记發音,其意義另由楚人译出,句式跟楚辞相近,相传是中国第一首翻译歌詞。.

查看 楚辞和越人歌

鸩是一种传说中的毒鸟。形象为黑身赤目,身披紫黑色羽毛,喜以蛇为食。它的羽毛有剧毒,放入酒中能置人于死地。《汉书》中记载,汉惠帝二年时期,齐王刘肥入朝,惠帝对其礼遇有加,结果遭到吕后的不满,便令人赠鸩酒意图谋害。此鳥以蛇為食,應是指大冠鷲,古人以為牠多食毒蛇,羽毛中必亦含有劇毒之故。 後人把毒藥也雅稱為鸩。.

查看 楚辞和鸩

黃藥眠

药眠(),原名黄访、黄恍,笔名有达史、黄吉、番茄等,中國政治活动家,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新闻工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

查看 楚辞和黃藥眠

黄丕烈

黃丕烈(),字绍武,又字荛圃、荛翁,別署覆翁,佞宋主人,清朝藏書家、版本目錄學家。江蘇省苏州府吳縣(今苏州市)人。 先祖是福建莆田人,十世祖黃秀陸迁移至江宁(今南京),曾祖父黃琅移居吴门,遂为苏州人。自幼好學,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舉人,嘉庆六年(1801年)入北京。官分部主事,不久歸里。好藏書,尤嗜宋本,至嘉庆十七年,已有宋本200種左右,海内称雄,自號「宋主人」,並撰寫了大量題跋。顾广圻诗曰:“翁读未见根性命,消融名利同渣滓。” 《黄丕烈年谱》稱丕烈藏书始於二十六歲得校本《楚辞》残本于朱文游家,三十歲时得第一部宋版书《大戴礼记》,此後凡遇善本,不惜重金购之,乾隆五十四年(1789),從张秋塘處取得《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稿。好校書,宋刻《文苑英華纂要》花費十一年,經十一校始成,“積晦明風雨之勤,奪飲食男女之欲,以沈冥其中”,“校書如掃葉拂塵”,自称“书魔”。 晚年在蘇州玄妙觀察院場開設滂喜園書籍鋪。室名有百宋一廛(宋版书收藏满一百部)、学耕堂、县(悬)桥小隐、学圃堂等,得北宋版《陶诗》,與南宋版《汤氏注陶诗》,以专室藏之,室名“陶陶室”,经其校勘而留下题跋的书約九百種左右,世称“黄跋”。晚年因生計窘迫,不得不將藏書賣出,身後其書幾為海源閣、鐵琴銅劍樓、皕宋樓等收藏。著有《求古居宋本书目》、《荛圃所见古书录》、《百宋一廛书录》、《荛圃藏书题识》及著名后世的《士礼居藏书题跋》等。.

查看 楚辞和黄丕烈

黄陂话

黄陂话即黄陂方言,主要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陂方言,武汉新洲方言,孝感地区方言,黄冈部分地区方言。属古楚语系,历史悠久。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黄陂话与《楚辞》中出现极多的字、词、句有某种相通之处,是古老楚语的余绪。 Category:湖北语言 Category:武汉文化.

查看 楚辞和黄陂话

霍克思

霍克思(David Hawkes,)是英國漢學家、翻譯家。.

查看 楚辞和霍克思

錢稻孫

錢稻孫(),中國浙江吳興人,翻譯家、作家、教育工作者,譯有《萬葉集選》、近松門左衛門的淨琉璃劇本、井原西鶴的小說、日本民族音樂學家林謙三的《東亞樂器考》、導演黑澤明的電影劇本《羅生門》等書。 1900年隨外交官父親錢恂到日本,完成中學學業后,隨家到比利時,在當地接受法語教育,后到意大利,在羅馬的意大利國立大學完成本科學業。 1910年回中國,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到教育部工作,1915年升視學(督學)。 與當時同在教育部工作的魯迅、許壽裳交往密切, 1921年,他發表譯作《神曲一臠》,用文言楚辭體裁,從意大利語原文譯出《神曲》地獄篇的前5章。 1927年起在北京清華大學教日本語等課程,1931年起專任該校正教授,兼圖書館館長。 華北政務委員會(后與汪精衛政權合併)成立后,他歷任北京大學秘書長(1938年起,輔助職稱「總監督」的首長湯爾和)、校長(1940年起,1942年到1943年兼農學院院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在家裡翻譯日本古典文學作品,譯出源氏物語的前幾回,在刊物發表后,影響很好,應人民文學出版社委約,翻譯全部《源氏物語》(未完成),社方改請豐子愷譯出全部后,請他和周作人在責任編輯文潔若協助下校訂譯稿。 他是中國史上漢譯但丁《神曲》的第1人,同時是從意大利原文漢譯的第1人,他從原文漢譯《萬葉集》和《源氏物語》,都是史上第1個,雖然都沒有譯完。.

查看 楚辞和錢稻孫

錢鍾書

钱锺书()中国作家、文学研究家。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鍾書,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曉暢多種外文,包括英、法、德語,亦懂拉丁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中国著名作家、诗人兼講座教授余光中分析當代中文時,常稱道錢西學列於中國人之第一流,兩岸三地之作家如陶傑、宋淇,行文之時,亦多交許讚之。 其妻杨绛为翻譯家、作家,女儿钱瑗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堂弟钱锺韩为工程热物理学家。.

查看 楚辞和錢鍾書

胡小石

胡小石,名光煒,字小石,號倩尹,又號夏廬,齋名願夏廬,晚年別號子夏、沙公。江蘇南京人,原籍浙江嘉興。 國學大師。兼為文字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書法家、藝術家。於古文字、聲韻、訓詁、群經、史籍、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書畫之學,以至辭賦、詩歌、詞曲、小說、戲劇,無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學、書學、楚辭、杜詩、文學史最為精到。.

查看 楚辞和胡小石

胡笳十八拍

明代佚名《胡笳十八拍卷》,大都会博物馆藏 胡笳十八拍,簡稱胡笳,中国乐府名诗,古琴名曲,相传为东汉末年蔡文姬以胡笳音色融入古琴中而作成,有“大胡笳”、“小胡笳”等不同的版本,传世最广的是明朝万历年间孙丕显《琴适》中的记载,根据该谱,胡笳十八拍是由18首歌曲组合的琴歌。 朱权在《神奇秘谱》中收录了该曲,琴曲解题原文为:臞仙按琴史曰,漢書載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也。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其父邕夜彈琴絃絕,琰聞之曰,第一絃也,復斷聞之曰,第四絃也,父甚異之。後適河東衛仲道,夫亡歸寧於家。漢末大亂,琰為胡騎所掠,入畨為王后十二年,生二子,王甚重之。春月登胡車,琰感笳之音,作詩言志曰,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嚶嚶。後武帝與邕有舊勑大將軍,贖文姬歸漢,二子留胡中。後胡人思慕文姬,乃捲蘆葉為吹笳奏哀怨之音。後唐董庭蘭,善為沈家聲祝家聲,以琴寫胡笳聲,為大小胡笳是也。 从其琴曲描述的情境不难看出,全曲的基调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 该曲歌词最早见于宋朝朱熹的《楚辞集注·后语》,后皆署名蔡文姬,然其真伪多有争议。後曾改編為管子(仿胡笳)獨奏曲,以及聲樂和國樂團合奏曲。.

查看 楚辞和胡笳十八拍

郭璞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今属山西省)人,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方术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

查看 楚辞和郭璞

赋,古代文体名。賦這種體制是較為特殊的。由外表看去,是非詩非文,而其內含,卻又有詩有文,可以說是一種半詩半文的混合體。本意指诵说,如《汉书·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毛诗序》把“赋”作为《诗经》“六义”之一,解作铺的意思,指铺陈言志的手法。战国后期赵人荀卿《赋篇》,最早以“赋”名篇,“赋”开始被用作文体的名称。汉代人把屈原、宋玉的辞和荀卿的赋统称为辞赋,看到了两者的密切关系,并把屈原看作辞赋之祖。汉初,逐渐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它继承《楚辞》形式上一些特点,讲究文采、韵律和节奏,又吸收了战国纵横家铺张的手法,内容上着力“体物”,也注意到“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此外,趋于散文化,经常使用排比、对偶的整齐句法,既自由又谨严,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赋体的流变大体经历了从屈原、宋玉的骚赋,到贾谊、枚乘、司马相如代表的汉赋,多長篇鉅製,又稱「古賦」、「大賦」,魏晋南北朝流行骈赋,又稱「小賦」,唐代盛行科举考试专用的律赋,唐宋时代則趋向散文化的「文赋」,又稱「散賦」。明代八股文盛行,賦又發展出了「股賦」。 古人寫賦大都是虛構。漢朝的賦更是充滿神話色彩,桓谭的《仙赋》对神仙的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夫王乔赤松,呼则出故,翕则纳新。天矫经引,积气关元。精神周洽,鬲塞流通。乘凌虚无,洞达幽明。诸物皆见,玉女在旁。仙道既成,神灵攸迎。乃骖驾青龙……”。刘歆的《甘泉宫赋》描写:“回天门而凤举,蹑黄帝之明庭。冠高山而为居,乘昆仑而为宫。按轩辕之旧处,居北辰之闳中。背共工之幽都,向炎帝之祝融。”张衡的《西京赋》稱“清渊洋洋,神山峨峨。列瀛洲与方丈,夹蓬莱而骈罗”。司马相如曾言:“合纂组以成文,列绵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姚鼐稱《大人赋》说:“此赋多取于《远游》。《远游》先访中国仙人之居,乃至天帝之宫,又下周览天地之间,自于微闾以下,分东西南北四段。此赋自横厉飞泉以正东以下,分东西南北四段,而求仙人之居,意即载其间。末六句与《远游》语同,然屈子意,在远去世之沈浊。”。汉赋的构篇方式還有一個特點是一問一答,所謂“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 杜牧的《阿房宫赋》即通过夸张的手法来展现阿房宫,甚至說“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鲍照的《鹤舞赋》中认为鹤是胎生。《日知录》卷十九云:“古人为赋,多假设之辞,序述往事,以为点缀,不必一一符同也。”钱鍾書亦表示“词章凭空,异乎文献征信,未宜刻舟求剑”。.

查看 楚辞和赋

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是一位生于湖北黄冈浠水的诗人、学者、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因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查看 楚辞和闻一多

葉燮

葉燮(),字星期,號己畦,浙江嘉興人。 葉紹袁之幼子。四歲時,其父授以《楚辞》,即能成诵。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初授宝应知县,康熙十四年,因得罪長官,遭罢职,遍游四方。晚年定居吳江橫山,世稱“橫山先生”,有弟子沈德潛等人。晚年游歷各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卒。著有《原詩》四卷、《己畦诗文集》二十一卷。.

查看 楚辞和葉燮

野人

野人是一种未被证实存在的灵长目动物。其较为正式的学术名称是“直立高等灵长目奇异动物”。野人可能是远古智人进化到现代人之间,故有人将其分类为人科人属但並非智人种,可能与现代人类有最近的亲缘关系。“野人”是众多传说的神秘动物中的一种。对于“野人”,世界上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称呼,如「雪人」、「雪怪」、「大脚怪」等。.

查看 楚辞和野人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位於台北市臺北市文山區木柵,距離景美溪不遠處。曾為臺北市公立三大女子高中之一(另外兩所為北一女中、中山女中),也是第一所由臺灣人創立的公立女子高級中學,與建國中學、北一女中、師大附中、中山女高、成功高中合為臺北市六大傳統高校,為北市六省中之一。第一屆校長鄧玉祥女士希冀在此「風景優美」的校園內培育出「前景美好」的新時代女性,因此以景美為校名。.

查看 楚辞和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

臺灣中學國文科課程

國文科,臺灣中等教育共同課程之一。在近年臺灣教育改革過程中,逐漸轉變為「語文領域」。國文課程,採用國語授課,以教授中文古典及現代文學範文為核心,廣義上則涵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及「國學概要」、「文法與修辭」、「應用文」、「文學欣賞」等選修課程。早期國文課本,由國立編譯館依課程標準統一編定,並交由臺灣書店販售,稱為「部編本」、「統編本」;1999年後,台灣開放民間出版社編輯教科書,由國立編譯館聘請學者專家負責審議,稱為「審定本」。.

查看 楚辞和臺灣中學國文科課程

苏雪林

蘇雪林,本名蘇小梅,1919年秋天,將「小」字省去,改名蘇梅;字雪林,以字行,筆名瑞奴、瑞廬、小妹、绿漪、靈芬、老梅等。生於浙江瑞安,祖籍安徽太平,現代著名作家、學者,乃。其妹蘇愛蘭(又名蘇蘭)是著名畫家方幹民的妻子。.

查看 楚辞和苏雪林

離騷

《離騷》,中國戰國時代辭賦,作者楚國貴族屈原,楚辭中最著名最出色的作品,全長2477字,屬自傳文學與抒情詩。在《離騷》中,屈原自述身世、才華與志向,抨擊小人誹謗中傷,抒發被君王疏遠的悲憤;申明擇善固執,寧死不悔,堅持初衷,絕不同流合污;詩人向神靈陳辭,叩問巫師,在去留之間猶疑不決,設想上升天界,駕御飛龍玉車,周遊四方,但天門不開,向神女求婚失敗,最後因不忍去國而留下。《離騷》抒發诗人死守善道,孤芳自賞,遺世獨立之情,悲嘆了無知音,舉世溷濁,時不我予。作品風格浪漫,想像豐富,感情激蕩,辭采瑰麗,擅用比喻手法,托物寄興,以披花綴草、玉石寶劍等意象象徵自己高潔不群的品格,彰顯其君子形象。《離騷》對後世文人深具感染力,其主題與風格為其他辭賦作家所模倣,發展為漢代「士不遇」的辭賦傳統,啟發遊仙詩與閨怨詩的寫作,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地位。.

查看 楚辞和離騷

陰間

間,又稱幽冥、陰司、陰府,或又稱幽都,是神話和宗教中的概念,指人死後居住的世界。.

查看 楚辞和陰間

陵鱼

陵魚,是在古代傳說中的怪魚,人臉卻有魚類的身體,有手、腳,屬半人半魚的姿態,生存與活動於列姑射山一帶海中。傳說陵魚出現則風濤驟起。在《山海經·海内東經》、《楚辭·天問》中有所記載。柳宗元則於《天對》則寫道:「鯪魚人貌,邇列姑射。.

查看 楚辞和陵鱼

抒情诗

抒情诗是一种以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的诗歌,有时直抒胸臆,有时含蓄。该种诗借景抒情,因此不会详写生活及事件的过程,一般無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与具有具体性、明确性的叙事诗相对,抒情诗具有含蓄性、主观性、个性化、诗意化等特征,有的还会体现时代特色。 这种诗歌讲究押韵,有的还设置节拍与音乐。抒情诗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在意识中对现实进行审美改造,以此达到心灵的自由。.

查看 楚辞和抒情诗

枚乘

枚乘(?—公元前140)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省淮安市)人,辞赋家。.

查看 楚辞和枚乘

李贺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是著名的唐朝诗人,被稱為“詩鬼”。.

查看 楚辞和李贺

李陳玉

李陈玉()江西省吉水县枫坪村人,字石守,号谦庵,明末政治人物。.

查看 楚辞和李陳玉

桀(),中國夏朝第十七任君主,亦是最後一任君主,华夏族,名履癸,發之子。 传统史书將桀描述成一個暴君:他對政事不聞不問、沉溺女色之餘,還施行暴政。《通鑑外紀》載:“(桀)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堤,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結果商汤起兵,湯誓說:“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桀伐有娀氏於有娀之墟鳴條(今山西安邑);在鸣条之战,桀戰敗,夏朝就此滅亡。桀哀叹說:“孤悔不遂殺湯於夏台使至此。”不久病死于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巢湖市)。。後世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說法。亦有把桀亡國的原因推給其妃妺喜。.

查看 楚辞和桀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查看 楚辞和楚国

楚語

楚語,又作楚言,為中國上古漢族分支楚人使用的語言,已經消失,現代語言學將其歸為汉藏语系汉语族楚語支。湘语與吴语為其後裔,包括闽南语、客家语、粵語都曾受到它的影響。.

查看 楚辞和楚語

楚辞章句

《楚辞章句》是东汉文学家王逸为《楚辞》作的注本。是现存最早的对于《楚辞》的注释版本,也是离《楚辞》创作时代最近的一本注释。由他在《序》 中稱臣,可以判斷是在漢安帝元初年間校書郎任內所完成的官方工作,可能是奉詔命撰修者。由于王逸所在的时代距离《楚辞》的创作时代比较近,许多楚国时的习俗仍然保留着,因此王逸的这本注释中对于《楚辞》内容的背景介绍十分有参考价值。本书在对于《楚辞》的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后世有许多《楚辞》的注本,比如朱熹《楚辭集注》、《楚辞补注》,是在此书的基础上补充而成。.

查看 楚辞和楚辞章句

楚辞目录

这是一部包含在《诗经》选集之一《楚辞》又叫《南方歌》《楚歌》中的章节和个人作品的列表。《楚辞》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战国时期屈原、宋玉所作,从战国时期,虽然大约一半的诗歌似乎是数个世纪后的汉朝年间所作。传统版本的《楚辞》包含17个主要章节,由公元2世纪汉顺帝侍中王逸编辑。Hawkes, David.

查看 楚辞和楚辞目录

武罗 (山神)

武罗,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青要山山神,形象是面容姣好的女性,肤上有豹纹,小腰白齿,发出的声音如鸣玉般清脆。据说是黄帝的臣子,负责为黄帝看守“帝之密都”。袁珂认为“武罗”就是《楚辞》中的山鬼。.

查看 楚辞和武罗 (山神)

殊能將之

殊能將之(),日本推理作家,福井縣人。 殊能將之畢業於福井縣立藤島高中。於名古屋大學理學部中途退學後任職出版製作公司,其後辭職。 殊能將之於1999年憑《剪刀男》一書獲得第十三屆梅菲斯特獎而出道。.

查看 楚辞和殊能將之

汨罗江

罗江(“汨”字為左水右日),洞庭湖滨湖区主要河流之一,因上古时芈姓罗国位于此而得名。 汨羅江發源於江西省修水县黄龍山梨樹堝,經修水县白石橋,於龍門流入湖南省平江县境内,向西流經平江城區,自汨羅市轉向西北流至磊石鄉,於汨羅江口匯入洞庭湖。汨羅江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稱汨水,為主源;北支稱羅水,至汨羅市屈譚(大丘湾)匯合稱“汨羅江”。干流長度253公里,流域面積達5543平方公里,為東洞庭湖滨湖區最大河流。.

查看 楚辞和汨罗江

汉赋

赋是汉朝流行的主要文学体裁,由《楚辞》发展而来,吸收了荀子《赋篇》的体製,外加纵横家的夸张手法,形成一种兼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文学形式。有大赋与小赋之分,大赋多写宫廷生活,小赋富于抒情描写。 汉赋辭藻華麗,筆勢誇張,好堆砌冷僻字,表面富麗而艱深難讀,是漢賦的特色。左思《三都赋序》就说汉赋“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

查看 楚辞和汉赋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查看 楚辞和汉朝

汉朝诗

汉朝诗是一种现在仍然存在的重要诗风,渊源自中国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包括期间的王莽政权(公元9年—23年))。汉末以年号建安命名的年代196年—220年,常收到特殊目的的文学分析,此外,这一时期的诗文不及汉朝典型,有自身重要的特质,和随后的三国时期有共同的文学面貌。这一诗风反映了诗歌界更重要的成熟期,也是旧体诗的一个特殊时期,尤其是在半诗歌的赋的发展上;乐府的活动与民谣集和因而产生的后来的乐府诗的发展相联系;汉朝末年,一种新的诗风发展起来,即后来的乐府诗,渐渐流行,限定诗句长度使它难以与诗韵相区分,当时特殊的诗一定程度上被随意区分。汉朝另一重要的诗贡献是《楚辞》选集,收了一些古中国最古老和最重要的诗韵,也传播了《诗经》选集。.

查看 楚辞和汉朝诗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是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江南园林。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代表着宋朝的艺术风格。 1982年,列为第三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增补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项目。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楚辞和沧浪亭

河伯

河伯,名叫冯夷或冰夷,是指中国民间信仰中黄河的水神,亦有說法認為是河川之神的通稱。住在黄河中,骑着白龟,以五采条纹的鱼为前导巡游视察各地,或者上溯到昆侖山与诸神聚会。过往民间有祭祀河伯以免招水患的习俗。.

查看 楚辞和河伯

洛阳历史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核心发祥地,华夏、中华、中土、中国、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元代以前,洛阳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的天然法定都城,大一统的王朝多以洛阳为首都或陪都,割据政权也均以进入洛阳作为逐鹿的目标和自身正统性的象征,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承载了中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元代以后因战乱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洛阳地位有所下降,退化为中部地区一个普通县的水平,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折射了中国各地方在农业社会晚期的普遍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洛阳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和工商业发展都有较大的飞跃,成为以重工业制造和历史文化旅游闻名的重要城市,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反映了一个内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历程。.

查看 楚辞和洛阳历史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查看 楚辞和洛阳市

渔父

《渔父》是收录在或称《南方歌》的《楚辞》中的一部短作品,传统上被认为是屈原所作,但近人胡適、陸侃如、游國恩等則主張為後人所作,認為當中「屈原既放」之開題語證明《漁父》為旁人之記載。 《渔父》是屈原生命中一场意外的传记或伪传记报告。它主要由散文写就,但也含有一首短诗《渔父歌》。这首歌及所伴随的对屈原在放逐期间遭遇渔父的散文描述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广为流传。 此外,“渔父”代表一个共同的主题:一位学者和一位渔父相遇的故事也出现在《庄子》第31章孔子与渔父的相遇。也有很多类似的道教比喻:《渔父歌》本身也在《孟子》中原样出现,但是以儿童而非老渔父之口说出。.

查看 楚辞和渔父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縮寫作 THU),简称清华,舊称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是一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的公立大学。始建于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华园得名。初为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留美预备学校“遊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於1925年始设大学部。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南迁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再迁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拥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清华大学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而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貽琦于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仍沿用原名。 1952年,中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农、航天等院系外迁,吸纳外校工科,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在土木、水利、计算机、核能等领域贡献卓越,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后,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美术学院。2006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2013年,黑石集團捐助成立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及獎學金,與著名的牛津大學羅德獎學金及劍橋大學蓋茲獎學金在捐助規模及名聲上皆相當。 截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擁有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20个学院,及近200个科研机构、5家校办产业以及一個科技園區,分別為清华控股及其旗下的紫光集团、同方集团、诚志集团、清華科技園等。學校擁有固定资产超过206亿元人民幣,控股资产超過4300亿元人民幣,是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高等院校。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均将清華大學排在中國大學首位。.

查看 楚辞和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校史

清华大学拥有百年历史,所在地清华园原为清康熙帝皇三子胤祉园林(熙春园)。1909年,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留美预备学校“遊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1911年,改肄业馆为“清华学堂”,不久易名“清华学校”。1925年始设大学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并建立“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易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清华由全科性综合大学转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文革期间,红卫兵运动从清华附中萌生,清华“井冈山”兵团联合各高校掀起文革群众运动浪潮,并因内部分歧引发北京最严重武斗。1976年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理科、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学科,先后制定实施“211工程”、“九五”、“985工程”和“十五”规划,确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查看 楚辞和清华大学校史

湘菜

湘菜(英语:Hunan Cuisine),亦称湖南菜,是所有具有鲜明湖南地方特色菜肴的统称。湘菜以辣味丰富适当、制作严谨、突出菜肴本味而著名。湘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而湘菜亦因此于海外被视作中国菜的代表之一。 湘菜拥有两千多年的记载历史,且在位于长沙市马王堆的西汉古墓中就出土了比较完整的竹简菜谱,上面记录了的羹类菜已有七大类,几十个品种,而菜谱中所记录的烹调方式、菜肴用料、佐料都已初步显示湖南地域的菜肴特点 。 湘菜的辣味丰富令许多原本不习惯辣椒味道的人都喜欢上食用辣椒和湘菜。但其实传统的湘菜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菜肴在烹制时会加入辣椒并有比较强烈的辣味 ;湘菜中亦有一部分菜肴在烹制时根本不使用辣椒,或加入辣椒只为增加香味。.

查看 楚辞和湘菜

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

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Hun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青园路168号,为湖南省一所综合性大学,有本科、专科、中专、成人大学和无学历技术性培训。.

查看 楚辞和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

服氣

服气,拼音:fú qì 又叫作“服气”、“行气”、“含气”等。原本为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养生方法,以后成为道教的一种修炼方术。《庄子》:“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楚辞。远游》中也有“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之句。 《陵阳子明经》中说:“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是为六气也。” 另可指服饵,指服用中草药或金石炼成的外丹。服食仙药风气盛行魏晋时期。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专论服食,列有上百种服食药材,比如茯苓、麦门冬、枸杞、天门冬、黄精、胡麻、桂、甘菊、松脂等,宣称“椒姜御寒,菖蒲益聪,巨胜延年,威喜辟兵”。后来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几乎全部收藏。《列仙传》中所列神仙们,其中绝大部分是服食草木药的,如赤将子舆“啖百草花”,涓子“好饵术”,师门“食桃李葩”,务光服“兰韭根”,鹿皮公“食芝草”。 Category:道教 Category:道术 Category:道教術語.

查看 楚辞和服氣

朱季海

朱季海(),名学浩,字季海,以字行,上海浦东人,国学家。.

查看 楚辞和朱季海

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長大于江蘇揚州,故稱“我是揚州人”。他畢業於國立北京大學,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是近代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其著作合編為《朱自清全集》。.

查看 楚辞和朱自清

惜誓

惜誓,古代中国诗集《楚辞》收录的一首诗。《楚辞》与《诗经》为古代中文韻文的两大文本来源。《惜誓》描述了一种萨满教或道教的飞行,飞过包括世界轴、大夏、中国等地区,期间睿智而有德的讲述者悲哀地观察到邪恶在世上猖獗,并得出遁世是唯一可行选择的结论。此诗以某种不完整的形式保存下来,还有几处空白。《惜誓》的作者被认为是屈原(约公元前278年去世)和贾谊(约公元前168年或169年去世),但根据内部证据,《惜誓》似为屈原、贾谊之后的年代一位无名氏所作。(Hawkes, 2011: 239).

查看 楚辞和惜誓

戈 (武器)

戈,又稱雞鳴、擁頸,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長柄兵器,前端有一柄橫刃,以勾擊為主要攻擊方式,有相當悠久的歷史。.

查看 楚辞和戈 (武器)

昏 (商朝)

昏或昏微见于中国先秦文献《楚辞·天问》篇,其名不见于殷墟甲骨卜辞。王国维等学者的观点认为“昏微”乃是商族先公上甲微的别称,而江林昌等学者则认为“昏”与“微”其实是兄弟二人。因为昏的事迹不够突出,或因事迹恶孽,于是没有在史册中记载。.

查看 楚辞和昏 (商朝)

春社

春社是源自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在商、西周时期,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而后来则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但在民间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之说。 春社在甲骨文中就有相关的记载,是中国最为古老的节日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元朝以前,在中国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但目前在中國大陆和台湾,仅有部分地区存在二月二日拜土地公的习俗,并稱此日為土地誕、福德誕等,但与传统的春社不尽相同。在中国大陆北方部分地区的二月二龙抬头节中,亦有部分民俗沿袭自春社。关于春社的兴衰过程,有学者将其归结为“起源三代,初兴于秦汉,传承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及清”。 与中国诸多祭祀类传统节日一样,根据主办方的不同,春社分为官社和民社。官社庄重肃穆,礼仪繁缛,而民社则充满生活气息,成为邻里娱乐聚宣的日子,同时有各种娱乐活动,有敲社鼓、食社饭、饮社酒、观社戏等诸多习俗,是民间不可多得的热闹节日。“社会”一词即起源于民社时的聚会活动。 春社一般与“秋社”合称为“社日”,历来有“春祈秋报”的说法:540。清末民初著名易学家尚秉和称,社日“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最古最普遍之佳节。”现今各地遍存的土地庙即是社日祭社时的遗存。.

查看 楚辞和春社

昆仑山 (神话)

崑崙山(又寫作昆侖山)為漢族神話中象徵和世外仙鄉的處所,位於漢地西北邊緣。傳說中的崑崙山,有城高一萬一千里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其下有不能浮起羽毛的弱水,外圍還有持續燃燒不滅的的炎火山。崑崙山是天帝下都,有開明獸守其城門。 古代漢族神話認為崑崙山中居住著一位神仙“西王母”,由三足烏侍奉,其宮闕十分富麗壯觀,有「閬風巔」、「天墉城」、「碧玉堂」、「瓊華宮」、「紫翠丹房」、「懸圃宮」、「昆侖宮」,為真官仙靈之所宗。道教傳說又為西王母配上一位“東王公”,後世的小說,將此形象轉變為瑤池金母與玉皇大帝。.

查看 楚辞和昆仑山 (神话)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查看 楚辞和流亡

新著中国文学史

《新著中国文学史》是胡云翼的作品,1932年北新书局初版。《自序》中提出了此书写作的三原则:写纯文学史,按政治时代分期,写一部活的脉络一致的文学史。书分十编: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当代的文学,分别叙述了中国的诗、词、小说、戏曲的发展历史。书中反映了作者理想,于同时代文学史他推崇曾毅的、胡小石的和胡适的著作。该书写的比较简略。 作者论《诗经》,多从儒家思想、抒情诗、赋比兴入手;论《楚辞》,把它与《诗经》比较,后者多用短句叠字,多重调,近于写实,多写人事,前者则多用长句骈语,多直陈无重调,多写神话,较为浪漫,屈原的思想始终陷于理想与热情的矛盾中,给诗以生命的人格;汉代文学文语分离,贵族化古典文学兴起、儒学笼罩、政府豢养文人而文学为政治工具的三大特点,汉赋多颂扬盛德,讴歌盛世,有“倡忧博奕”味道;汉诗多意切倩深、朴实生动之作;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多离开现实而亲近自然,厌世而不复文以致用,倾向唯美;唐代文学运动基本上部是复古运动,功在于倡导朴实售妙风格,阻遏骈偶绣艳文风,改用浅近流畅的文言作文,缺点是“复古”与“明道”一拍即合,忽视纯文学的价值;唐诗最大的特色是不讲模仿,不事复古,而富有强烈的创造精神,具有自由放肆的精神;温庭筠致力于词,自此进入词盛的五代及宋代中;唐代小说分豪侠小说、艳情小说、神怪小说三种;北宋词发展分四阶段:小词阶段(晏殊、欧阳修、晏几道)、慢词阶段(柳永、秦观)、诗人的词阶段(苏轼、黄庭坚)、乐府词阶段(周邦彦、李清照),南宋词分两派:白话词派(朱敦儒、辛弃疾、陆游、刘过、刘克庄)、乐府词派(姜夔、吴文英、张炎);宋诗的发展是由西昆体至诗界革命到苏拭大变再经江西诗扼到南渡诗人的发展,元剧的特点是:纯戏剧、社会的写照;元剧与明代传奇有如下不同:元剧大都限于四折,每折一韵致底,全曲由一人独唱,多用楔子,明代传奇则不限出数,一出不限一调,且可换韵,凡登场的剧中人皆可唱曲,无楔子;明代小说分四类:英雄小说(《水浒》)、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神怪小说(《西游记》)、艳情小说(《金瓶梅》);清代文学分两部分:骈散文诗词等贵族化的正统文学,戏曲小说辞词等通俗化的社会文学,总体上前者倾向复古,后者致力于创新和集大成;清代小说分四类:言情小说(《红楼梦》)、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社会小说(《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弹词(即韵文的小说、再生缘、笔生花);新文学运动的兴起结束了旧的时代;十年间,诗、小说、戏剧、小品散文均有显著成就。.

查看 楚辞和新著中国文学史

文震孟

文震孟(),字文起,號湛持,直隶長洲(今蘇州市)人,祖籍湖南衡陽,明末政治人物、書法家,狀元。.

查看 楚辞和文震孟

文法

文法即文章的書寫法規,一般用來指以文字、詞語、短句、句子編排而成的完整語句和文章的合理性組織。.

查看 楚辞和文法

日御

日御可以下列意思:.

查看 楚辞和日御

收驚

收驚(閩南語:siu-kiann),或稱喊驚、收嚇、叫魂,在原始宗教就有此儀式,道教、齋教亦有相同類似儀式。流行於台灣、香港、澳門、南洋,和中國的河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广西等地。.

查看 楚辞和收驚

招魂

招魂,是一種在人死亡後所舉行的傳統儀式,該儀式現多見於東亞地區。 在臺灣及香港地區,該儀式通常由死者親屬在其死亡地點委請道士或和尚主持,並由親屬持幡招魂。 在香港地區,如果死亡地點在街外,眾人還會為亡者進行路祭,其主要目的是招魂;而且,實行此儀式者經常來自各信仰背景。.

查看 楚辞和招魂

曹耀湘

曹耀湘(?-?),字镜初,湖南长沙人,清朝末年学者、诗人,在先秦诸子、诗歌、楚辞、经学等方面皆有建树。.

查看 楚辞和曹耀湘

思美人

是北京完美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青春你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联合映像传媒有限公司于2016年联合出品的青春历史传奇电视剧,由梁振华担任总制片人、总编剧,张孝正、丁仰国执导,马可、张馨予、乔振宇、易烊千玺、梁田、刘芸、斓曦、李子峰、羅嘉良、恬妞、尹铸胜、鄔倩倩等主演,由莫言题写剧名,刘玉堂担任历史顾问。该剧以《楚辞·九章·思美人》命名,以千古名人屈原为主角,用青春浪漫的手法描述其传奇跌宕的人生以及瑰丽唯美的爱情。2016年1月開機,5月劇組殺青,7月北京特效部分拍摄全部杀青。 本剧于端午節期間,2017年4月28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

查看 楚辞和思美人

景姓

景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53位。.

查看 楚辞和景姓

景差

景差(),生平、生卒年皆不詳。春秋戰國作家。 僅知是楚國人,約和宋玉同时。一說著有《楚辭·大招》。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查看 楚辞和景差

2018年6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8年6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於匯總2018年6月期間逝世人物的列表。.

查看 楚辞和2018年6月逝世人物列表

九畹溪九歌 (舞剧)于鬯人瑞二十四節令鼓二姚云中君五子之歌廚師建安文學伏羲张衡張漱菡彭祖余光中徐国刘向哀郢哀江南赋唐勒唐诗唐朝文学内丹术商朝六博六朝诗先秦音系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先秦文學国立武汉大学国殇国殇墓园四部分類法玄蜂玉臺新詠王念孙王褒 (汉朝)王香禪王闿运王逸灵魂現代詩論戰神曲秦朝秦时明月动画角色列表秋霞圃穿山甲章要兒竺子管锥编粵語歷史糕点羽觞羽民國羿 (唐堯)猎首甘之战燭龍畴人传蚡冒隱士芙蓉女兒誄韩终韻文螣蛇遊仙詩鍾嶸萧洽飞廉风伯親本香山公园詩品詩詞歌賦魂魄读卖文学奖诗人诗歌谭戒甫象棋象棋 (消歧义)鲧禹治水鲜卑贾谊越人歌黃藥眠黄丕烈黄陂话霍克思錢稻孫錢鍾書胡小石胡笳十八拍郭璞闻一多葉燮野人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臺灣中學國文科課程苏雪林離騷陰間陵鱼抒情诗枚乘李贺李陳玉楚国楚語楚辞章句楚辞目录武罗 (山神)殊能將之汨罗江汉赋汉朝汉朝诗沧浪亭河伯洛阳历史洛阳市渔父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校史湘菜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服氣朱季海朱自清惜誓戈 (武器)昏 (商朝)春社昆仑山 (神话)流亡新著中国文学史文震孟文法日御收驚招魂曹耀湘思美人景姓景差2018年6月逝世人物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