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8 关系: 劉康祖,劉真道,劉潔,劉懷肅,司馬文思,太平真君,太延,中国年号列表,五胡十六国君主列表,仇池,兩晉南北朝地方政權君主列表,元嘉 (刘宋),秦,蕭思話,楊廣香,楊保宗,楊保熾,承和 (北凉)。
劉康祖
劉康祖(),表字不詳,彭城呂縣人。南朝宋將領,曾參與對北魏的北伐戰爭,並戰死。.
查看 楊難當和劉康祖
劉真道
劉真道(),表字不詳,彭城人。宋武帝劉裕表兄劉懷敬之子,南朝宋將領,曾參與討伐親北魏的仇池首領楊難當,但戰後不久因為擅取財寶而被收捕處死。.
查看 楊難當和劉真道
劉潔
劉潔(),長樂信都人。北魏官員,曾因獲魏太武帝寵信而官至尚書令,權重一時,但因阻礙太武帝進攻柔然並圖擁立樂平王拓跋丕而遭處死。.
查看 楊難當和劉潔
劉懷肅
劉懷肅(),表字不詳,彭城郡人。宋武帝劉裕的姨表兄。東晉末年將領,曾與劉裕一同起兵討伐桓玄,及後亦主要負責平定桓楚餘眾。.
查看 楊難當和劉懷肅
司馬文思
司馬文思(),河内郡温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東晉宗室,司馬休之的長子,獲襲封譙王。後因反抗劉裕失敗,隨父先後北奔後秦及北魏,在北魏也被封譙王,官至征南大將軍、懷荒鎮將。.
查看 楊難當和司馬文思
太平真君
太平真君(440年六月-451年六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年號,歷時11年。因寇謙之建請而改元,正有祈求金闕太平真君護佑之意。.
查看 楊難當和太平真君
太延
太延(435年正月-440年六月)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年號,歷時5年餘。北凉政权曾以與太延諧音的太緣作爲年號。.
查看 楊難當和太延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查看 楊難當和中国年号列表
五胡十六国君主列表
本表按照不同政权列举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君主,另参见中国君主列表。.
仇池
仇池是東漢建安年間氐人楊騰率領部衆遷入的定居地,位於今甘肅西和縣西南西漢水北岸。他的後人在晉朝及南北朝時期在那裡建立了氐族政權。.
查看 楊難當和仇池
兩晉南北朝地方政權君主列表
兩晉南北朝反对中央政权的各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元嘉 (刘宋)
元嘉(424年—453年)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共计29年餘。由於宋文帝的兒子刘劭弑父自立改元太初,后刘劭兵败被杀,刘骏即位。通常的帝系表將其後繼位改元孝建的宋孝武帝當作繼承者。 三十年四月孝武帝劉駿即位沿用。.
查看 楊難當和元嘉 (刘宋)
秦
可以指:.
查看 楊難當和秦
蕭思話
蕭思話(),南蘭陵人。孝懿皇后蕭文壽侄兒,父親是蕭文壽弟蕭源之。南朝宋外戚,屢次外任刺史,亦參與多場內亂和對外戰爭。.
查看 楊難當和蕭思話
楊廣香
楊廣香(),仇池氐人,十六国时期阴平政权的建立者。 楊廣香是442年被南朝宋推翻的仇池首領楊難當的族弟。魏軍在477年十二月殺了據守葭蘆(今甘肅武都縣東南)的仇池首領楊文度後,楊廣香自立為“阴平王”或“阴平公“,都阴平。楊文度之弟楊文弘奉表向魏謝罪,魏以文弘為南秦州刺史、武都王。 479年中,楊廣香向南齊請降,齊以廣香為沙州刺史,480年改授他為西秦州刺史,又以其子楊炅為武都太守。楊廣香在481年去世後,其部眾有一半歸附楊文弘,另一半則投靠南齊梁州刺史崔慧景。.
查看 楊難當和楊廣香
楊保宗
楊保宗(?-443年),氐人,在429年任仇池(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 他是上任首領楊玄之子。429年楊玄去世,保宗立,保宗之叔楊難當之妻姚氏勸難當自立,難當乃廢保宗自立。432年,楊難當以保宗為鎮南將軍,鎮宕昌。楊保宗謀襲楊難當,事洩,難當囚之。435年,楊難當釋放楊保宗,派遣他鎮守董亭(今甘肅武山南)。439年,楊保宗與兄保顯投奔北魏,魏主以保宗為都督隴西諸軍事、--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鎮守上邽,把公主嫁給他。443年,魏河間公拓跋齊懷疑楊保宗欲叛魏,誘執保宗,送到平城,殺之。其妻北魏公主也因积极支持杨保宗作乱以让自己成为一国之母,于448年被俘后被送京师赐死。.
查看 楊難當和楊保宗
楊保熾
楊保熾,氐人,在442年至443年間任仇池(佔有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 楊保熾是仇池首領楊難當兄子。442年,宋軍擊敗楊難當,佔領仇池,建節將軍楊保熾被俘。宋人立楊保熾以繼承楊玄,使守仇池。楊難當逃到北魏境內。443年,魏軍打敗了據守仇池的宋軍,取得仇池,楊保熾逃走。.
查看 楊難當和楊保熾
承和 (北凉)
承和(433年四月-439年九月),或作永和,是十六国時期北涼君主沮渠牧犍的年號,共計6年餘。 由於《太平御覽》引《十六国春秋》作永和年號,因此《資治通鑒·宋紀·元嘉十年》條跟隨;記載紀元的書籍又跟隨通鑒的記載。學者根據《高僧傳》、《魏書》和《北史》的相同記載承認沮渠牧犍的承和年號,從而認爲永和年號為錯誤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 另外,甘肅出土的石刻有“……緣禾三年嵗次甲戌”字樣。。學者認爲永和年號可能緣和之錯誤, 但是“緣和三年嵗次甲戌”則指“緣和元年”應為壬申年,與史書記載的永和或承和的干支均不合。.
查看 楊難當和承和 (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