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楊賢妃 (唐文宗)

指数 楊賢妃 (唐文宗)

楊賢妃(《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六),是唐文宗的妃子,本名失传。她介入唐文宗的立储纷争,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19 关系: 仇士良唐章陵唐武宗唐朝皇后及妃嬪列表唐文宗充容王德妃 (唐文宗)甘露之變賢妃郑肃李珏李永 (唐朝)李溶李成美杨贤妃 (唐穆宗)楊賢妃楊於陵懿安皇后840年

仇士良

仇士良(),字匡美。循州興寧(今廣東興寧北)人。唐文宗時宦官。.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仇士良 · 查看更多 »

唐章陵

陵为唐十八陵之一,为唐文宗李昂墓。位于渭南市富平县西北10公里天乳山。 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唐文宗驾崩在长安太和殿,葬在章陵。因山为陵,陵区周围二十公里。原有石刻和唐景陵相同,现存四门各有石狮一只,石人一尊,华表一通。《唐会要》未记载有陪葬墓。《长安史》记载陪葬墓1座,为贵妃杨氏墓,今已无考。史料未记载唐文宗妃嫔中有此人,是否是贤妃杨氏,亦已无法考证。.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唐章陵 · 查看更多 »

唐武宗

唐武宗李瀍()(),临死前12天改名“炎”,唐穆宗的第五子和事实上的第九子,母韦贵妃。他是唐朝的第18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在位时间是840年至846年,在位6年,享年31岁。.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唐武宗 · 查看更多 »

唐朝皇后及妃嬪列表

唐朝皇后及妃嬪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唐朝所有的君主配偶。.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唐朝皇后及妃嬪列表 · 查看更多 »

唐文宗

唐文宗李昂(原名涵,),唐穆宗第二子,母侍女萧氏。唐敬宗之弟。他是唐朝第17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30岁。.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唐文宗 · 查看更多 »

充容

充容是中國、越南帝王妃嬪称号。始於中國隋代。.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充容 · 查看更多 »

王德妃 (唐文宗)

王德妃(),中国唐朝时期皇族女性,是唐文宗的妃子,本名失传。莊恪太子李永的生母。 王氏早年的事迹已不可考,只知道她在820年代生下唐文宗的长子李永。大和四年(830年)春正月戊子,李永被封为魯王,同月王氏被立为昭仪。大和六年,832年,李永被立为太子。 开成二年(837年),文宗的宠妾杨昭容被晋升为四妃中的贤妃,王昭仪则升为四妃中的德妃。开成三年(838年),失宠的王德妃因杨贤妃诬告而被杀。随后,李永被杨贤妃陷害被废,不久死去。文宗死后,其弟唐武宗赐死杨贤妃。.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王德妃 (唐文宗) · 查看更多 »

甘露之變

露之變指發生於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的一次政变,宦官勢力得勝,造成朝廷數以百計的官员遭到殺害。.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甘露之變 · 查看更多 »

賢妃

賢妃,中國、朝鮮半島妃嬪的等级之一。唐、宋、明等朝,都有賢妃這個封號。唐朝和高麗與淑妃、德妃、貴妃同為四夫人。.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賢妃 · 查看更多 »

郑肃

郑肃(?),字乂敬,中国唐朝官员,唐武宗和唐宣宗年间为宰相。.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郑肃 · 查看更多 »

李珏

李珏(或李玨)(),字待价,封赞皇公,谥贞穆,唐朝官员,在唐文宗年间任宰相,在唐武宗年间也短暂担任宰相。他被认为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领导人物。.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李珏 · 查看更多 »

李永 (唐朝)

李永,唐朝皇族。唐文宗李昂的长子,生母王德妃。 大和四年(830年)春正月戊子,李永被封为魯王,同月生母王氏被立为昭仪。832年被立为皇太子。李永好出游,荒怠政務。开成二年(837年),给事中韦温担任太子教师,一直到中午才能见到太子。韋温勸導他:“太子当鸡鸣而起, 问安视膳,不宜专率宴安。”但太子依然故我,使东宫属官絶望。 开成二年(837年),太子生母王昭仪晋封为德妃。与王氏同时晋封的楊賢妃深受文宗宠爱,常常说李永的坏话。唐文宗将李永幽閉少陽院,打算廢儲。羣臣皆言:“太子年少,容有改過。國本至重,豈可輕動。”御史中丞狄兼謩論之尤激動,乃至於涕泣。韦温也說:“陛下惟一子,不教,陷之至是,岂独太子之过乎。”於是文宗打消廢儲的念頭。开成三年(838年)十月庚子,李永暴卒于少阳院,死因不明。谥号莊恪太子。開成四年(839年)十月十八日改立敬宗六子陳王李成美為太子。隔日唐文宗看特技表演,見一中年人焦躁來回走動,緊盯一童子爬竿,後來方知二人是父子,觸景生情,对左右说:“朕贵为天子,不能全一子!”遂悲痛流淚。隨即下令將坊工劉楚材等四人以及禁中女倡十人處死。《唐会要》记载,其墓永陵,在京兆府昭应县界。.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李永 (唐朝) · 查看更多 »

李溶

李溶(),唐穆宗第八子,墓志记为第四子,母杨贤妃,封安王。.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李溶 · 查看更多 »

李成美

李成美(),唐敬宗的第六子和最幼子。生母不详。其兄李言扬生于826年,同年敬宗被杀,所以他是在826年或827年出生。 敬宗的弟弟唐文宗在開成二年(837年)以他为陈王,与诸兄同时封。开成三年(838年),太子李永薨逝,文宗儿子全已死去。大臣数请建东宫,杨贤妃请以皇弟李溶为皇储,宰相李珏不同意。文宗中意李成美,开成四年(839年)十一月,诏立为皇太子,置酒殿中,《新唐书》卷八十二并令有司择日准备册命。开成五年(840年),典册未具,文宗于正月初四驾崩,枢密使刘弘逸、薛季棱与宰相李珏、杨嗣复要立太子为帝。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不同意,与宰相商议另立,李珏说:“皇帝已经指名陈王了!”仇士良、鱼弘志便矫诏称太子年幼且身体不好,复废为陈王,改立皇弟颍王李瀍为皇太弟权勾当军国事,《旧唐书》卷一十七下并说服皇太弟下令于正月初六赐死李成美于王邸,并杀杨贤妃、李溶,以绝人望。 皇太弟登基为唐武宗后,因得位非宰相本意,很薄待宰相,贬杨嗣复、李珏,诛薛季稜、刘弘逸,又派宦官赐死杨嗣复、李珏。宰相李德裕、崔郸、崔珙等在延英殿劝谏,武宗谈及当初立嗣之争时说“且珏等各有附会,若珏、季棱属陈王,犹是先帝意”“李珏、季稜志在扶册陈王”“立陈王犹是文宗遗旨”,最终仍被说动,追回宦官,杨嗣复和李珏获救。 李成美至少有19子,第19子李俨为宣城郡王。 唐朝末年有嗣陈王,或即李成美之后。.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李成美 · 查看更多 »

杨贤妃 (唐穆宗)

楊賢妃,是唐穆宗的贤妃,本名失传。唐穆宗第四子安王李溶的母亲。 《旧唐书·穆宗诸子传》和《资治通鉴》作杨贤妃,《大唐故安王墓志铭並序》作太妃,姓亡佚。《新唐书·穆宗诸子传》记安王亡其母之氏、位。唐文宗的杨贤妃曾经参与谋立安王李溶为太子,后来李溶和文宗杨贤妃一起被唐武宗处死。所以关于唐穆宗杨贤妃有三种可能,第一,李溶的母亲名号就是杨贤妃;第二,姓杨但是名号不详,因为李溶和文宗的杨贤妃结盟,误把他的母亲称之为杨贤妃;第三,姓氏和名号都不详,误被等同于文宗的杨贤妃。.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杨贤妃 (唐穆宗) · 查看更多 »

楊賢妃

楊賢妃可以指:.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楊賢妃 · 查看更多 »

楊於陵

楊於陵(),字達夫,弘農(今河南靈寶)人。 家族自称是东汉太尉杨震第五子杨奉的后裔。父楊太清,客居河朔,死於安史之亂。杨於陵六歲時因戰亂避居到建昌(今永修),少年就有奇志。十九歲,擢進士第,授潤州句容(今江蘇)主簿,節度使韓滉將女兒嫁給他。貞元八年(792年),入朝為膳部員外郎。歷官吏部郎中、中書舍人、潼關防御、鎮國軍使(今陝西華縣)、浙東(今浙江紹興)觀察使,入為京兆尹(首都市長),“奸人無所影賴,京師豪右大震”,官至戶部侍郎。 元和初年,擢牛僧孺對策第一,為李吉甫排斥,元和四年(809年)出任嶺南(今廣東廣州)節度使,聘用韋詞、李翱為幕僚,“諮訪得失,教民陶瓦易薄屋,以絕火患。”為監軍許遂振所誣,憲宗下令追究此事。宰相裴垍為楊氏辯白,改授吏部侍郎,為唐鄧(今河南沁陽)供軍使,高霞寓兵敗,貶郴州(今湖南郴州)刺史。復升戶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朝廷平定李師道,命楊於陵為淄青宣撫使。穆宗時,遷戶部尚書,以左僕射致仕。太和四年(830年)卒,贈司空。.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楊於陵 · 查看更多 »

懿安皇后

懿安皇后(),郭姓,為唐宪宗嫡妻,唐穆宗生母。郭氏一生歷經唐朝七代皇帝治世,其中五朝極盡尊貴,是所謂七朝五尊。.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懿安皇后 · 查看更多 »

840年

没有描述。

新!!: 楊賢妃 (唐文宗)和840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杨贤妃 (唐文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