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楊憲宏

指数 楊憲宏

楊憲宏(),臺灣彰化縣人,記者、資深媒體人、人權活動家,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創會理事長,是呂秀蓮重要幕僚,現為中央廣播電台第五屆常務董事兼節目《為人民服務-楊憲宏時間》節目主持人、電視政論節目常邀訪來賓。.

48 关系: 台灣共識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台獨黨綱吳三連獎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家獄關中央廣播電臺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三立新聞台廖筱君再叫一聲爸爸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公民投票法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環球電視 (台灣)為人民服務·楊憲宏時間田再庭聯合報得獎紀錄華視新聞廣場馬以工首都早報黨政軍退出媒體黃輝珍龍應台郭冠英阳痿美国蔡同榮鄭優臺南天馬電臺臺北醫學大學臺灣前途決議文英文台灣日報雲林定遠電臺陳為廷立法院備詢事件林忠正林杰樑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杜斌楊偉中民視楊憲宏調職爭議民間全民電視公司汪笨湖有話好說施正鋒政論節目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2017年4月臺灣830百日怒吼大遊行

台灣共識

台灣共識,台灣政治名詞,由蔡英文於2011年提出的政治主張,作為其總統大選政見之一。不採用馬英九政府支持的九二共識、維持限狀作為兩岸基礎,主張先以民主程序匯集台灣各政黨間對於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共識,再以此作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談判基礎。但許多評論者認為,臺灣共識是尚未成形的設想,仍有待討論。.

新!!: 楊憲宏和台灣共識 · 查看更多 »

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

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Taiwan Association for China Human Rights,簡寫TACHR)是台灣的非政府組織,於2011年5月14日由資深媒體人、台灣中央廣播電台董事楊憲宏在台北成立。該社團法人之目的在督促中華民國政府將人權做為兩岸談判的前提,特別是關注中國大陸內部的人權狀況,呼籲台海兩岸當局之間建立類似中美之間談判的「人權對話平台」機制,並推動中華民國政府儘速制定《難民法》或是《政治庇護法》、《中國人權法草案》,以協助受迫害的中國大陸良心犯及異見人士。該聯盟認為兩岸人權自由落差太大,穩定的兩岸關係需要「人權標準」。因此主張台灣應用民主人權、自由法治來跟中國大陸交往,強調民主、人權、自由和法治是「台灣唯一的籌碼」,並倡議「人權標準」應納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談判.

新!!: 楊憲宏和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 · 查看更多 »

台獨黨綱

台獨黨綱指台灣政黨民主進步黨於1991年10月13日第五屆第一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全代會)通過修訂黨綱中的一個條文,其草案係由創黨黨員林濁水等起草。一般外界容易以為該條文是一個單一文件,事實上僅是黨綱中的一條,描述台海現狀,並揭示該黨追求通過公民投票,讓台灣成為正常國家的理念。  .

新!!: 楊憲宏和台獨黨綱 · 查看更多 »

吳三連獎

吳三連獎,原名吳三連文藝獎,是吳三連為推動台灣的人文發展,在1978年1月30日成立「財團法人吳三連先生文藝獎基金會」所設置的獎項,分文學獎、藝術獎兩種,其下再分各種類別,逐年輪流頒發。1989年起「吳三連文藝獎」改名為「吳三連獎」,增加自然科學獎、醫學獎、社會服務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實業獎等新獎項。但這些獎項日後逐漸停辦,目前只有原有的文學獎和藝術獎(其中藝術獎水墨類約每隔4到5年才徵選一名)兩項仍在持續頒發。 吳三連獎每年在11月15日吳三連誕辰前後舉行頒獎典禮。.

新!!: 楊憲宏和吳三連獎 · 查看更多 »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常簡稱為媽盟,是台灣一個監督核電廠以及反對核能四廠的團體,於2012年12月開始運作。2013年3月8日,由陳藹玲、吳淡如、陶晶瑩、徐璐、李烈、方念華、葉樹姍、丁乃竺、胡茵夢、殷琪、郭采潔和陳嘉樺等人共同成立的團體。.

新!!: 楊憲宏和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 查看更多 »

家獄關

家獄關是指中國異議人士遭中共官方長期軟禁在家與外界隔絕,讓異議人士關在自己家中,門口有保安人員看守、不准外出、也不准有人來探訪、不准打電話、不准上網,形同「關在家裡的監獄」。此名詞最早係由中國北京著名人權活動家胡佳所創用。胡佳於2012年12月底突破中共官方的封鎖,成功前往探視中國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妻子劉霞。獲得這項待遇者,通常是政治犯、良心犯、維權人士,較著名被害案例,包括陳光誠、胡佳等人。.

新!!: 楊憲宏和家獄關 · 查看更多 »

中央廣播電臺

中央廣播電臺,簡稱央廣,為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廣播電臺,也是中華民國唯一提供國際廣播服務的公共媒體機構,以中文(國語、閩南語、客家語、粵語)、英語、日語等13種語言代表中華民國對全球廣播。其於1928年由時任監察院副院長陳果夫籌款成立,與中國廣播公司系出同源,並開創了華人廣播史上首次「現場直播連線」的先河;遷至臺灣後,逐漸轉型為專責對中國大陸、國際社會廣播的國家公共媒體,依據法定任務及營運方針,央廣在屬性及定位上配合政府政策,宣揚臺灣自由、民主、人權、多元文化等核心價值,以追求、捍衛中華民國國家利益為依歸,代表國家向國際發聲,同時促進兩岸和平、加速中國大陸的民主化進程。.

新!!: 楊憲宏和中央廣播電臺 · 查看更多 »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

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簡稱希望之聲,Sound of Hope),於2003年6月20日在美國舊金山創建開播,由法輪功支持者捐款資助的華人民間電台,電台宗旨是「給中國人民24小時的真實訊息」。自2010年起,對11個國家以5種語言廣播,通路包括以衛星、短波、中波、互聯網向中國大陸境內播送,在美国旧金山当地也有播出。對於被打壓的中國異議人士、維權人士而言,希望之聲提供他們發聲的媒體管道Lum, Thomas, page CRS-8, list of Falun Gong-affiliated media in United States,其中中國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訪問台灣時表示,希望之聲在中國大陸起了很大的作用,並強調短波廣播「讓許多大陸維權者感受到民主的存在。」該台對中國大陸訊號,主要透過中央廣播電台短波代播,長期來面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多種干擾形式,包括以軍事設備干擾訊號、施壓台灣執政黨以減少或停止代播。.

新!!: 楊憲宏和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 · 查看更多 »

三立新聞台

三立新聞台(英语:SET News Channel),為三立電視旗下的新聞頻道,原名SET電視台後改為SETN,2000年代中才改為三立新聞台,2014年11月1日,啟用高畫質版本「三立新聞台HD」,但實際播出畫質依然是標準畫質,從2015年3月9日的《早安新鮮聞》開始,正式以高畫質播放;製播內容包括新聞報導、新聞回顧、娛樂資訊及時事論壇等。.

新!!: 楊憲宏和三立新聞台 · 查看更多 »

廖筱君

廖筱君(),三立新聞台《新台灣加油》主持人,出生於台灣雲林縣西螺鎮;其夫為主播林傑煥。.

新!!: 楊憲宏和廖筱君 · 查看更多 »

再叫一聲爸爸

《再叫一聲爸爸》,1997年台灣電視劇,為民視製播的晚間連續劇。1997年9月11日於民視無線台上檔,至1997年12月1日完結。本劇早先為七點檔,後因八點檔連續劇《江湖奇俠傳》收視率表現不佳而自1997年9月25日起改至八點檔播出。 1997年9月21日,《聯合晚報》報導,民視楊憲宏調職爭議同時伴隨民視節目架構的大地震,臺語晚間新聞被移到七點檔以與老三臺晚間新聞正面對壘,民視董事會與民視新聞部經理楊憲宏都宣稱這個點子是自己的。民視認為,楊憲宏以「人手不足」為由不願意加強臺語新聞;楊憲宏則駁斥,這個點子是他的,民視當局卻一直不願加派人手。民視趕緊從華視新聞挖角胡婉玲當臺語主播,隨後民視股東一直不斷有要求「我們要看本土的新聞」的聲浪;民視認為「說臺語」是表現本土化最具體、最直接的辦法,於是趁著節目架構大地震的同時,決定在本月25日把《再叫一聲爸爸》調離七點檔,七點檔改播胡婉玲主播的臺語晚間新聞。.

新!!: 楊憲宏和再叫一聲爸爸 · 查看更多 »

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

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The Global Magnitsky Human Rights Accountability Act),授權美國政府對違反人權及國外顯著腐敗人士實施制裁,例如禁止入境、凍結並禁止官員在美國的財產交易。該法案於2015年12月17日在美國參議院通過,已作为年度国防授权议案的一部分于2016年12月8日在美國眾議院通过。全球至少六國通過類似法律,歐盟、澳洲、法國、瑞典、荷蘭正審議相關立法。.

新!!: 楊憲宏和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 · 查看更多 »

公民投票法

《公民投票法》,簡稱《公投法》, 是一部現行中華民國法律,於2004年1月2日起正式實施,保障中華民國國民實踐公民投票的權利,並在廢除國民大會後改由全體國民行使主權,擁有增修《中華民國憲法》的權力。.

新!!: 楊憲宏和公民投票法 · 查看更多 »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是中華民國總統府附屬任務編組機關,乃中華民國政府研議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前之最高人權政策諮詢機構。其功能包括人權政策之提倡與諮詢、國家人權報告之提出、國際人權制度與立法之研究、國際人權交流事務之研議以及提供總統其他人權議題相關諮詢事項,包括陳水扁政府、馬英九政府及蔡英文政府均設有人權諮詢委員會。 中華民國政府現有三大人權保障組織機制,包括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以及監察院人權保障委員會。.

新!!: 楊憲宏和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環球電視 (台灣)

球電視(Global TV)是台灣曾經存在的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頻道家族,1997年4月1日開播,已經於2000年代停播。.

新!!: 楊憲宏和環球電視 (台灣) · 查看更多 »

為人民服務·楊憲宏時間

《為人民服務‧楊憲宏時間》,是中央廣播電台的節目,每週一至週五以短波播出。2005年1月開播以來,主持人楊憲宏越洋訪問了大多數中國重要維權人士、被迫害群體,包括胡佳、陳光誠、艾未未和高智晟等人,亦常採訪台灣政界及人權活動家,解讀台灣、中國大陸及國際的重大新聞事件,關注兩岸的民主及人權對話,力促台灣對中國人權的聲援。主持人曾在演講時以「中國大陸的地下電台」形容此節目角色。.

新!!: 楊憲宏和為人民服務·楊憲宏時間 · 查看更多 »

田再庭

再庭,中華民國(台灣)律師及政治人物,曾於臺中地檢處、新竹地檢處任檢察官,後代表民主進步黨在台灣省第六選區(台中縣)當選為第一屆第六次增額立法委員,後任建國黨副主席。.

新!!: 楊憲宏和田再庭 · 查看更多 »

聯合報得獎紀錄

《聯合報》是台灣主要新聞獎如金鼎獎、曾虛白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獎等的常客,每年在這些新聞獎項中都有所斬獲。 本篇內容來自聯合報之報系簡介文件,其內容可參見網路版文件,92年後文件可見於聯合報編輯部之部落格,所有得獎時,聯合報所做的報導亦可在中查詢而得。.

新!!: 楊憲宏和聯合報得獎紀錄 · 查看更多 »

華視新聞廣場

《華視新聞廣場》是中華電視公司的政論節目,有分數個版本,已播出三次。.

新!!: 楊憲宏和華視新聞廣場 · 查看更多 »

馬以工

以工,臺灣環保提倡人士,生於台灣台北市,祖籍南京市。曾任監察委員,現為臺北市廉政委員。.

新!!: 楊憲宏和馬以工 · 查看更多 »

首都早報

《首都早報》,是台灣在解除報禁之後創刊的日報。《首都日报》在1989年5月4日試刊,1989年6月1日創刊,1990年8月28日停刊,創辦人為康寧祥。.

新!!: 楊憲宏和首都早報 · 查看更多 »

黨政軍退出媒體

政軍退出媒體,是中華民國的一項媒體改革運動,並自2003年起陸續完成立法,結束中國國民黨壟斷及控制媒體的局面,但後續由於中華民國政府妨礙推動通訊匯流等理由,而經常再被提出討論修正。.

新!!: 楊憲宏和黨政軍退出媒體 · 查看更多 »

黃輝珍

黃輝珍(),台灣彰化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央日報》發行人兼社長、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任、行政院政务委员、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外界普遍認為黃輝珍為前總統李登輝在任內特意培植的本土政治菁英。2008年卸下政務官工作以後,黃輝珍自我調適其角色作為,從過去的公部門從政人物,轉型為今天的智庫領導,發揮了與時俱進的特色,致力於帶領智庫的產經官學研有識之士,著重公共政策的探討,為深化台灣社會的公民意識,持續做出服務和付出。.

新!!: 楊憲宏和黃輝珍 · 查看更多 »

龍應台

龍應台“台”的本字作“臺”,二者通用。詳見條目台。多作龍應台;但也有作龍應臺的情況,如其簽名。(筆名胡美麗龍應台:《美麗的權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作家、文學學者,臺灣高雄人龍應台:《傾聽》,刻印文學,祖籍湖南衡山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天下雜誌。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獲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學位。是臺灣臺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和中華民國文化部首任部長,亦曾在美國、德國、臺灣、香港的多所大學任職。 1984年出版處女作《龍應台評小說》,後有雜文、文化批評、小說、散文、紀實文學等多種作品,如《野火集》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等,言行遍及華人地區如兩岸三地、新加坡,以及德國龍應台:《百年思索》,南海出版公司等地,產生一定影響。龍應台:《野火集:二十週年紀念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為“推動全球意識”,創辦有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新!!: 楊憲宏和龍應台 · 查看更多 »

郭冠英

郭冠英(),筆名:范蘭欽、郭才子,籍貫貴州清鎮,臺灣新竹人,新黨黨員,曾經擔任記者、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派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新聞組長,2009年因在職期間以筆名范蘭欽撰文發表辱與國家言論與貶抑與其政治立場不同的臺灣本省人、蓄意欺瞞等行為被中華民國政府以「蓄意欺瞞、言行不檢、嚴重損害政府及公務人員聲譽」為由免職。2014年3月甄選進入中華民國政府單位復職1個月後即屆退,被監察委員糾正省府並通過,於同年7月順利退休暫時不放月退俸,後自稱成功領取月退俸。 法治時報社長黃越宏於2014年稱目前郭冠英為《中國時報》「地下總主筆」,指他每周五在神旺飯店召開會議,檢討新聞及言論方向。.

新!!: 楊憲宏和郭冠英 · 查看更多 »

阳痿美国

《阳痿美国》(又名《审判美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演讲家李敖的戏剧文学作品。简体字、繁体字均在2010年出版 ,前者由李敖出版社出版,後者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但是简体版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阻扰,到2011年5月1日把书名改为《审判美国》才得以出版面世。李敖在新浪微博中说道:“同样一本书,在海峡左边叫《审判美国》,海峡右边叫《阳痿美国》,多妙啊!还没审判到美国,却先审判到阳痿!当年我做排长的时候,郑班长禁止他手下的小兵看一本叫《青春花朵》的书,理由是书中有‘月经’两个字;郑班长啊,做班长真委屈了你。”“为了这本书,多少唇舌说破了,多少良机错失了,多少成品被封杀成纸屑了;总算折腾270天后,自阉书名,得以风行祖国了。”“可惜大官人不喜欢美国阳痿,虽然‘阳痿’二字是学术名词;几经疏通,最后蒙准改名出版。阳痿美国岂易事哉,你得先阉了自己。”繁体版为652页,但是简体版被删节了大量内容而只剩388页。.

新!!: 楊憲宏和阳痿美国 · 查看更多 »

蔡同榮

蔡同榮(Chai Trong-rong,),中華民國 (台灣)政治人物,已故資深立法委員,曾任美國臺獨聯盟創盟主席、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教授、民間全民電視公司董事長、民主進步黨籍中華民國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民進黨中央常務委員。為早期臺灣獨立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以及公民投票的主要推動者。.

新!!: 楊憲宏和蔡同榮 · 查看更多 »

鄭優

鄭優,雲林縣人,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碩士,曾任《工商時報》副社長、《工商時報》總編輯、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臺灣電視公司總經理、中央廣播電臺董事長,現任現代財經基金會董事、中華電信董事長。.

新!!: 楊憲宏和鄭優 · 查看更多 »

臺南天馬電臺

台南天馬電台,是中華民國公共電台中央廣播電台的台南分台,短波播音覆蓋面積世界第一,具國安戰略價值。1969年接受美國政府援助籌建,為美軍協防臺灣的重要戰略佈署,1976年開始對國際及中國大陸播音,具備強大的短波廣播播送能量,電波涵蓋遍及中國大陸、東北亞、東南亞、歐洲、澳洲、美洲,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六四天安門鎮壓事件期間都發揮展現強大訊息傳播能力,對被迫退出聯合國後的中華民國台灣突破外交困境有極大貢獻,歷史意義重大,直到現在都是大陸民眾突破封鎖管道。租用央廣短波設備用戶包括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台、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等國際媒體,主要都是向中國大陸播送。 2013年4月傳出中華民國政府將逐步終止央廣向中國大陸短波播送業務,並提前拆除天馬電台,多位美國重量級參眾議員向馬英九總統表達關切但未獲回應,央廣於7月1日拆毀其中3組天線,被相關人士批評「自廢武功」,引發美國方面及國際媒體的關注。中國維權運動律師陳光誠則強調「央廣短波對中國大陸非常非常重要」、「可以說台灣沒有中央廣播電臺,我今天就不會坐在這兒。.

新!!: 楊憲宏和臺南天馬電臺 · 查看更多 »

臺北醫學大學

臺北醫學大學(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TMU),簡稱北醫、北醫大、臺北醫大,是位於臺北市信義區的醫學專門大學,於1960年創辦。前身為臺北醫學院,2000年改制為臺北醫學大學,為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優久聯盟之一員。 校區座落於吳興街250號,校內建築物有教研大樓、型態學大樓、醫檢大樓、口腔大樓、體育館、杏春樓、教學大樓、醫學綜合大樓。 北醫醫療體系包括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受臺北市政府委託經營的臺北市立萬芳醫院、以BOT方式興建及經營的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由閻雲校長領軍聯合國內外醫療菁英團隊的臺北癌症中心、以及與寧波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簽署委託營運管理合約的寧波醫療中心。.

新!!: 楊憲宏和臺北醫學大學 · 查看更多 »

臺灣前途決議文

《臺灣前途決議文》是臺灣的民主進步黨於1999年5月8日召開的第8屆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全代會)第2次全體會議中通過的一項文件,描述臺海現狀,並揭示該黨理念,是該黨黨綱的重大里程碑,為翌年總統選舉取得執政權打下重要基礎,也是民進黨主政時的中華民國政府處理兩岸問題最高原則。.

新!!: 楊憲宏和臺灣前途決議文 · 查看更多 »

英文台灣日報

《英文台灣日報》(Taiwan News),前身為《英文中國日報》(China News),創立於1949年6月6日,以油印出刊新聞稿,也是當時唯一的英文日報。到了1960年才改採鉛印,對開大型報紙一大張。.

新!!: 楊憲宏和英文台灣日報 · 查看更多 »

雲林定遠電臺

中央廣播電臺虎尾分臺,又稱定遠電台,是位於台灣雲林縣虎尾鎮的短波電台站,1972年美軍駐台時建立,後移交中華民國國軍,之後輾轉移交中央廣播電台。在冷戰時期,此電台與臺南天馬電臺負責對大陸地區的短波廣播,具歷史及戰略價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多年來都希望取得兩分台短波天線方位,以便電波干擾蓋台。.

新!!: 楊憲宏和雲林定遠電臺 · 查看更多 »

陳為廷立法院備詢事件

陳為廷立法院備詢事件為反對台灣壹傳媒賣盤案引發的連帶事件,學運團體於立法院抗議後,收到教育部來函關心,引發討論,數日後,針對此事教育部長蔣偉寧於立法院做出專案報告,參與備詢的陳為廷發言遭到《聯合報》大版面批評,引發軒然大波。.

新!!: 楊憲宏和陳為廷立法院備詢事件 · 查看更多 »

林忠正

林忠正(),台灣政治人物,為泉州阿拉伯後裔,曾任民主進步黨主席施明德特別助理,曾代表民主進步黨任職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在立法委員任內的綽號叫做「頑皮豹」。.

新!!: 楊憲宏和林忠正 · 查看更多 »

林杰樑

林杰樑()是臺灣著名的腎臟科和毒理學醫生,有「毒物科權威」之稱,並且曾經在長庚大學醫學院擔任教授、於行政院衛生署擔任顧問。林杰樑出生於中華民國嘉義縣朴子市的醫學世家,畢業後長期投入腎臟醫學與毒物醫學的研究,並且發表多篇論文著作而獲得國際肯定。同時他也是首位研發出農藥百草枯解毒劑並且建立標準急救流程的醫生,成功降低臺灣早期許多攝入農藥而致死的案例。其研發的治療方式推廣至世界各地且廣泛獲得運用後,也讓原本農藥中毒存活率為40%的印度上升至80%左右。 林杰樑也長期致力於向民眾宣導正確飲食、防毒養生與各項醫學觀念,並且實際在社會調查民眾食品安全問題而多次發表評論。除了曾經為臺鐵南迴線連續破壞事件檢驗是否遭到下毒外,之後臺灣接連發生許多食品安全衛生事件時他也接受許多新聞媒體的採訪,這包括有2008年中國奶製品污染事件、2011年台灣塑化劑事件和2013年台灣毒澱粉事件等等。也因為他經常憑藉著其專業提供民眾許多專業意見,這使得他作為公共衛生倡導者而在臺灣社會享有很高聲望。2013年8月,他因為遭遇不明病毒感染而逝世,享年55歲。.

新!!: 楊憲宏和林杰樑 · 查看更多 »

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是指2005年9月19日至28日,李敖從台灣前往中國大陸旅遊行程,主要是文化議題的參觀訪問,期間包括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地對師生舉行的公眾演講。此行是李敖自1949年离开中國大陸至台灣持續生活56年来,首次返回大陆的實地旅行,在海峽兩岸華人圈受到相當關注。.

新!!: 楊憲宏和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 查看更多 »

杜斌

杜斌(Du Bin,,41歲)山東郯城縣人。知名中國攝影記者、紀錄片製片人、作家,曾任職中國《北京青年報》、《工人日報》社會法治周刊、2004年起任職《紐約時報》北京分社,新聞照片發佈在美國《紐約時報》、《國際先驅論壇報》、《時代》雜誌、英國《衛報》、德國《明星》畫報等媒體。民權活動家趙岩指出,杜是近20年來在《紐約時報》發表新聞作品最多的華人記者,在約15年的新聞生涯,拍攝大量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的當代的新聞事件,長期跟蹤拍攝上訪者的生存與抗爭,也積累大量關注中國弱勢群體的新聞作品。2011年以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一直拒絕簽發杜斌為《紐約時報》工作的許可證,但杜斌仍和紐時保持密切良好的關係。 杜斌在2013年以紀錄片參與揭發馬三家勞教所對法輪功 學員及上訪者的酷刑,並成為第一位出版六四事件書籍的身處中國內地人士,在六四前夕遭北京當局國保秘密逮捕,受到國際高度關注,BBC、《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西方主流媒體都持續追蹤報導。杜斌在被捕前夕接受外媒專訪表示,他所做的一切,就為一句話「我們是人,不是牲口」、「僅僅是因為我是一個人,做一個人能夠做、應該做的事情。」維權人士胡佳形容杜斌像一位「戰地記者」,杜總是在中國「涉足危險的人權前線」,包括廣東烏坎等地都有他的身影。.

新!!: 楊憲宏和杜斌 · 查看更多 »

楊偉中

楊偉中(),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政治評論員、社運人士,籍貫江蘇省常熟縣,曾任記者、主編,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現任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委員。曾任職工人民主協會、全國產業總工會、臺灣鐵路工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中央廣播電台副總台長兼新聞部經理、中國國民黨發言人、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新!!: 楊憲宏和楊偉中 · 查看更多 »

民視楊憲宏調職爭議

民視楊憲宏調職爭議,又稱為民視楊憲宏事件、民視楊憲宏案,是1997年9月19日臺灣爆發的民間全民電視公司(民視)第一個爭議案件,起因是民視新聞部經理楊憲宏被民視當局以不正當方式取得的電話竊聽錄音帶調離原職、改調董事長特別助理,輿論譁然。由於當時民視董事長蔡同榮長期擔任民主進步黨(民進黨)中央常務委員及立法委員,本案讓長期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的臺灣社會運動人士開始注意到政治人物「介入媒體」甚至「經營媒體」的問題,故本案不能視為單純的電視臺內部人事鬥爭。.

新!!: 楊憲宏和民視楊憲宏調職爭議 · 查看更多 »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民間全民電視公司(英文:Formosa TV,FTV),簡稱民視,是臺灣的無線電視台,也是臺灣第4家開播的無線電視台,為臺灣第一家純民間資本的無線電視台。總部位於新北市林口,登記於高雄市三民區,是臺灣唯一將總部設於臺北市以外的無線電視台。.

新!!: 楊憲宏和民間全民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汪笨湖

王瑞振(),筆名汪笨湖,生於台灣臺南縣安定鄉(現台南市安定區),作家、媒體工作者、政論名嘴。.

新!!: 楊憲宏和汪笨湖 · 查看更多 »

有話好說

《有話好說》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製播的談話性節目,2008年3月3日開播,目前播出時間為週一至週四晚上八點至九點現場直播。過去的主持人為史英、葉明蘭,現在的主持人為陳信聰。討論題目涵蓋政治、經濟、人權、社福、弱勢、軍事、教育等類別。曾在華視新聞頻道重播。.

新!!: 楊憲宏和有話好說 · 查看更多 »

施正鋒

施正鋒(),生於台灣台中縣,政治學學者,曾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暨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兼原住民族學院院長,現任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曾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秘書長、台灣國際研究學會第一至二屆秘書長、台灣國際研究學會第三至五屆副理事長、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政治立場親近呂秀蓮,是呂秀蓮的政治顧問之一,與楊憲宏並列為呂秀蓮的兩大策士。.

新!!: 楊憲宏和施正鋒 · 查看更多 »

政論節目

政論節目是指以討論或評論政治議題和政府政策為主要內容,透過電視或電台播出(包含傳統渠道與線上串流)的談話性節目。政論節目主要在商業媒體播出,收入是商家廣告;節目可能因所屬媒體所持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或色彩,而有一定的政治宣傳背景或目的,例如親執政黨或在野黨等。 政論節目一類別又可分為Call-in式與非Call-in式政論節目。後者主持人及嘉賓主持必須有資料發表;前者則可只以聽眾來電為主要內容之一部分。.

新!!: 楊憲宏和政論節目 · 查看更多 »

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

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是指臺灣於2014年被發現諸多食用油廠商違法事件。該起事件引起社會輿論對食品安全問題普遍關注,包括查出數起劣質油品事件。,-zh-hans:互联网档案馆;zh-tw:網際網路檔案館; zh-hk:互聯網檔案館; zh-sg:互联网档案馆;-.

新!!: 楊憲宏和2014年台灣劣質油品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7年4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楊憲宏和2017年4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830百日怒吼大遊行

830百日怒吼大遊行,为2008年8月30日,在台湾,由台灣社、台灣東社、台灣中社、台灣南社、台灣北社、台灣教授協會组织举行,民主進步黨動員參加的抗议遊行。本次遊行口號為「顧腹肚、護主權、要陽光」,訴求為「政府退稅、穩定物價;堅持主權、保護台灣;陽光法案、清明政治」。 本次遊行訴求,因為马英九政府對於經濟施政不起色,呼籲馬政府進行退稅、穩定物價、調整現行「快速傾中」的政策,同時要求台灣海峽兩岸所簽任何協定須經公民投票同意。而因為陳水扁家庭密帳案爆發,遊行訴求增列陽光法案,也希望立法院在半年內通過陽光法案,監督政治人物、政黨的政治獻金與財產之取得,更要求司法體系不要成為政治惡鬥工具。.

新!!: 楊憲宏和830百日怒吼大遊行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