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梅西耶陨石坑

指数 梅西耶陨石坑

梅西耶陨石坑(Messier)是月球正面丰富海东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约形成于11亿年前的哥白尼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1730年–1817年)之名命名,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该陨坑形成于哥白尼纪时期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12 关系: 卢伯克陨石坑史密森陨石坑塞奇陨石坑丰富海谷登堡陨石坑阿蒙顿陨石坑林德伯格陨石坑月丘月球瞬变现象月球環形山列表 (L-N)月球轨道器5号昂维尔陨石坑

卢伯克陨石坑

卢伯克陨石坑(Lubbock)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西侧边沿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英国数学家暨天文学家约翰·威廉·卢伯克(John William Lubbock,1803年-186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梅西耶陨石坑和卢伯克陨石坑

史密森陨石坑

史密森陨石坑(Smithson)是位于月球正面丰富海东北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英国化学家暨矿物学家,史密森尼学会创始捐赠人詹姆斯·史密森(1765年-1829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梅西耶陨石坑和史密森陨石坑

塞奇陨石坑

塞奇陨石坑(Secchi)是月球正面位于丰富海西北边沿的一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意大利天文学家,著名的天文学之父佩特·安吉洛·塞奇(1818年-190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梅西耶陨石坑和塞奇陨石坑

丰富海

豐富海(Mare Fecunditatis,又譯豐饒海、豐海)是月球上一座直径909公里的月海,位於月球的東南部。.

查看 梅西耶陨石坑和丰富海

谷登堡陨石坑

谷登堡陨石坑(Gutenberg)是月球正面东部,位于丰富海西南侧边缘上的一座撞击坑,它形成于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以德国金匠、欧洲首位活字印刷术发明人-"约翰内斯·谷登堡"(1397年-1468年)之名命名,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采纳。.

查看 梅西耶陨石坑和谷登堡陨石坑

阿蒙顿陨石坑

阿蒙顿陨石坑(Ibn Battuta)是位于月球正面丰富海西半部的一座细小的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法国机械工程师、物理学家,摩擦学研究先驱纪尧姆·阿蒙顿(Guillaume Amontons,1663年-1705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梅西耶陨石坑和阿蒙顿陨石坑

林德伯格陨石坑

林德伯格陨石坑(Lindbergh)是位于月球正面丰富海中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飞行员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1902年-1974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月球轨道器4号拍摄的图像.

查看 梅西耶陨石坑和林德伯格陨石坑

月丘

月丘(lunar dome)又称月球“穹顶丘”或“穹丘”,是一种在月球表面发现的盾状火山。它们通常由局部喷口喷发的高粘度,可能富含二氧化硅的岩浆缓慢冷却而成。月丘具有宽广、圆状的拱形特征,其坡面倾斜缓和,中心点隆起高度数百米,直径一般为8至12公里直径,但也有些横跨达20公里。一些月丘的峰顶通常都有一座小洞坑。 一些月丘已被证明是由与月海相同的岩层所构成,但其形成机制可能与构成月海的熔岩流不同。据认为,这些穹顶丘形成于一个更接近月表的小型岩浆腔(比月海的)。这使得内部的岩浆压力较低,熔岩流流出速度更慢。通过表面裂缝上升的岩浆泉最终集中从一主喷口涌出。这种集中涌出可能导致在月丘峰顶形成了一座喷口坑。 马利厄斯丘陵群曾被考虑为阿波罗15号的一处候选着陆点,在这一区域如霍尔登修陨石坑北面、托·迈耶环形山南面、吕姆克山山顶以及丰富海中等都集聚有众多的月丘。同时也发现了单座的月丘,包括基斯 π和“米利奇乌斯 π”、格罗特胡森·伽玛山和格罗特胡森·德尔塔山以及卫星坑“冈巴尔 C”、卡普纳斯环形山和比尔陨石坑东南的月丘;柯西陨石坑附近的一对月丘-柯西·奥米伽和柯西·陶,同样在阿拉戈陨石坑附近也有二座月丘,分别为“阿拉戈 α”和“阿拉戈 β”;在伊萨姆山南面还有二座月丘。 国际天文联合会未将月球盾状火山列为明确的地质类型并予以命名。1964年天文学家韦斯特福尔(B.

查看 梅西耶陨石坑和月丘

月球瞬变现象

月球瞬变现象(transient lunar phenomenon (TLP) 或 lunar transient phenomenon (LTP))是月球表面亮度、色泽或外观上的短暂变化。 有关月球瞬变现象的说法至少可追溯至1000年前,一些目击者或有声望的科学家曾独立地观察到这一现象。但大多数报道的月球瞬变现象都无法再现,令它不足以用作区分假说或解释起源的对照实验。 大多数月球科学家都承认瞬态事件,如月球地质史中所发生的释气和撞击事件,但问题的焦点在於此类事件发生的频率。 1968年帕特里克·穆尔在他参与合编的美国宇航局 R-277 技术报告《月球事件报导年鉴》中,创建了“月球瞬变现象”这一术语。.

查看 梅西耶陨石坑和月球瞬变现象

月球環形山列表 (L-N)

这是月球环形山列表的一部份,此表列举出英文名称以字母L,M及N开头的环形山。.

查看 梅西耶陨石坑和月球環形山列表 (L-N)

月球轨道器5号

月球轨道器5号是系列月球探测器中的最后一艘,主要用于为阿波罗和勘测者计划拍摄更进一步的着陆点照片以及月球背面未拍摄区域的图像。它装备了收集月表地貌、磁场、辐射强度及微流星体撞击数据的设备,并被用作载人航天网跟踪节点和阿波罗轨道测定计划。该探测器被发射到地月轨道上并于1967年8月5日转入环两极的椭圆形月球轨道,其近月点194.5公里、远月点6023公里(120.9英里×3742.5英里),倾角85度,绕月周期8.5小时/圈。8月7日近月点降至100公里(62英里),并在8月9日轨道调整为99公里×1499公里(62英里×931英里),绕月一周时间缩短至3小时11分钟。 月球轨道器5号从1967年8月6日起一直到1976年8月27日,总计获取了分辨率2米以下(6.7英尺)的633帧高清晰度和211帧中等清晰度照片。五艘月球轨道器累计拍摄的照片覆盖了99%的月球表面。整个任务所有其他实验也都获得了准确的数据。该探测器持续运行止1968年1月31日坠毁在月面坐标南纬2.79°西经83°处。 拍摄的月球正面目标特征包括:培特威物斯环形山、许癸努斯环形山、梅西耶陨石坑、第谷环形山、哥白尼环形山、伽桑狄环形山、维泰洛陨石坑、格罗特胡森·伽玛山、普林茨陨石坑、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施勒特尔月谷、马利厄斯丘陵、亚平宁山脉、柏拉图月溪、浪湾、依巴谷环形山、苏尔皮基乌斯·盖路斯月溪、卡利普斯月溪、肯索里努斯陨石坑、狄奥尼修斯陨石坑以及未来的阿波罗11号登陆点。.

查看 梅西耶陨石坑和月球轨道器5号

昂维尔陨石坑

昂维尔陨石坑(Anville)是位于月球正面丰富海南部一座孤独的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法国地理学家及制图学家让-巴蒂斯特·布吉尼翁·昂维尔(Jean Baptiste Bourguignon d'Anville,1697年-1782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梅西耶陨石坑和昂维尔陨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