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國文藝協會
中國文藝協會,英文名稱:Chinese Writer's & Artist's Association 。是中華民國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在國民政府遷台後早期相當重要的一個文藝團體。 在台灣文學史上,該協會與「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中國婦女寫作協會」、「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等文藝團體齊名。由張道藩、陳紀瀅、王平陵、尹雪曼,以及王藍等人發起,當時獲得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張其昀、教育部部長程天放、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蔣經國、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廳長陳雪屏等的支持贊助,及文化界、新聞界的協力籌備,1950年5月4日在台北市中山堂召開草創成立大會。該協會長期配合中華民國政府「反攻大陸」的政策,與其他親官方的民間文藝團體協力執行官方的文化政策。 該會於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中華文化復興節假臺北市中山堂正式成立,目的是聯合全國各地的詩人、詩刊、詩社,以推展詩道宏揚詩教為宗旨。.
查看 梁又銘和中國文藝協會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是1950年代台灣相當活躍的民間文藝團體,由中國大陸出身作家張道藩、陳紀瀅等人發起、成立。雖然號稱是民間文藝團體,實際上社團的成立與運作都有官方力量介入:發起者張道藩不僅是當時的立法委員,還是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委員;其他成員則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的成員。該會主要工作在於:獎勵優秀作品及作家。其徵稿辦法註明:「本會徵求之各類文藝創作,以能應用多方面技巧發揚國家民族意識及蓄有反共抗俄之意義者為原則。」由於195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提倡反共文藝,相當看重文學在反共抗俄運動中可能發揮的正面功效,因此受到官方人士主導的獎金委員會就格外青睞以反共抗俄為基調的文學作品。該會每年定期在五月四日文藝節頒獎,也不定期徵求詩歌、劇本、小說、文藝理論、宣傳畫、漫畫、歌詞小調、曲譜等作品,並獎勵優秀者。該會旨在協助生產、獎勵反共抗俄的文藝作品,不過還是有例外:廖清秀的《恩仇血淚記》與鍾理和的《笠山農場》就不是以反共抗俄為主題的作品。.
胡藻斌
胡藻斌()生於光緒廿三年丁酉,中国画家。別字翰青,號靜觀樓主,廣東順德豸浦村人。.
查看 梁又銘和胡藻斌
臺灣美術與解嚴
臺灣美術與解嚴是一項臺灣文化研究的母題,用來呈現解嚴後美術發展情況,常見於晚近的藝術評論和臺灣美術史研究。學者將解嚴視為臺灣當代藝術的變革點,主要在於作品展現的「多元活力」與戰後以來的藝術表現有所區隔;創作者擺脫過去因政治高壓所採取的疏離美學模式,年輕一代藝術家與社會脈動更加緊密,除了純粹美學的思維與探討外,面對政治解禁、民主化的轉折,反映社會變遷、關注社會現象,成為創作主要表現意涵。進一步來說,解嚴後臺灣人文化身分的問題浮上檯面,本土多元的意識高漲,美術的主體建構成為藝術工作者關注的問題。.
查看 梁又銘和臺灣美術與解嚴
李奇茂
李奇茂,()本名李雲台,1925年3月22日出生於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李家莊(今利辛縣),1949年隨國民黨軍撤退來台,畢業於政工幹部學校美術組(今國防大學復興崗校區應用美術學系)。早年因應黨國政策下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多創作具戰鬥文藝特色的作品,後陸續投入台灣民間風土與人物的采風,以及實驗性的新水墨畫創作,晚年雲遊四海舉辦畫展,獲獎無數,是台灣水墨畫界的戰後第一代代表性畫家。.
查看 梁又銘和李奇茂
梁中銘
梁中銘是台灣的漫畫家。.
查看 梁又銘和梁中銘
梁鼎銘
梁鼎銘(),本名梁協燊,為近代台灣畫家,別署戢畫室主。廣東順德人。清光緒二十三年生於上海。他擅長畫歷史畫,並能畫山水,畫馬名動江南,與其弟梁又銘、梁中銘稱「藝壇三傑」。.
查看 梁又銘和梁鼎銘
愛國獎券
愛國獎券是1950年代至1980年代在台灣,由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為緩解財政困難而發行的獎券,其發行單位為臺灣銀行。愛國獎券在臺灣存在了37年,共發行了1171期。1980年代中期後,由於一種名叫「大家樂」的賭博方式盛行,嚴重影響社會秩序與愛國獎券的正常發行;終致在1987年12月27日,臺灣省政府宣布暫停發行愛國獎券,愛國獎券從此成為歷史名詞。.
查看 梁又銘和愛國獎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