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梁元帝

指数 梁元帝

梁元帝萧绎(),字世誠,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正式谥號為「孝元皇帝」,後世比照西漢的漢元帝和東晉的晋元帝,省「孝」字稱「梁元帝」。.

187 关系: 劉廣德南史南平郡 (西晋)南北朝南郡南梁世宗南梁世祖南朝太宰、太傅、太保列表南朝太尉、司徒、司空列表南朝太常、太常卿列表南朝太府卿列表南朝少府、少府卿列表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南朝相國、丞相列表南朝都水使者、太舟卿列表司馬申后梁 (南朝)吳興郡吴郡夏太后夏皇后夏王豐大乘起信论太清姚察始興郡 (中國)宗懍宇文护安昌公主寻阳郡中國古籍中國公主列表中國皇儲列表中國歷朝通俗演義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君主列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皇太后列表中国皇帝中国皇帝寿命列表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丹楊郡世祖三十国春秋书厄于谨庾信庾质二十等爵...仁王护国经任约張交張嵊張皇后 (蕭棟)余孝頃徐孝嗣徐世谱徐陵徐湛之徐有功徐昭佩徐文远侯安都侯瑱侯景侯景之乱刘勔周弘正周炅周鐵虎周敷 (南朝)兰陵萧氏元帝元罗国服 (开元礼)王皇后 (梁宣帝)王琳 (会稽)王琛 (南梁)王神念王瑒王顗王褒 (南北朝)王通 (南朝)獨眼编年体爨瓚甄玄成熊曇朗留異益昌公主监利县韋粲韋載职贡图荆州城墙荆州市荀朗萧大圜萧勃萧绎萧翼萧栋萧欣顏晃衡阳郡顧越袁贵人袁敬裴子野裴英起襄阳郡魯廣達谢嘏豫章郡質子 (東亞政治)趙知禮黄法𣰋连城诀胡僧祐胡穎 (南朝)部曲葛修容邵陵郡蔡大寶蔡徵鄱阳郡臨川郡蕭含貞蕭圓照蕭玉嬛蕭祗蕭紀蕭綸蕭繹蕭續蕭莊蕭遙光蕭恪蕭泰蕭淵明蕭方略蕭方諸长城公主 (南梁)长沙郡虞寄陰子春陳寶應陳昌 (南北朝)陈霸先柳敬言李娥姿杜崱杜僧明权景宣桂阳郡桓階梁宣帝梁世宗梁书梁元帝萧绎梁简文帝梁明帝梁敬帝步大汗薩武陵郡殷不害殷不佞殘存國家江德藻江陵之戰汉书河東郡 (中國)沈君理沈君高沈众沈炯淳于量湘东郡朝鮮實學會稽郡新安郡 (西晋)智顗晋安郡508年549年 扩展索引 (137 更多) »

劉廣德

劉廣德(),南陽涅陽人《陳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劉仲威南陽涅陽人也……仲威從弟廣德,亦好學,負才任氣。父之亨,梁安西湘東王長史、南郡太守。《南史·卷五十·列傳第四十》:劉虯字靈預,一字德明,南陽涅陽人,晉豫州刺史喬七世孫也。……虯子之遴。……之遴弟之亨。……子廣德,亦好學,負才任氣。承聖中,位湘東太守。魏平荊州,依于王琳。琳平,陳太建中,曆河東太守,卒官。,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 劉廣德的祖父是劉虯南齊荊州的隱士,父親劉之亨則是南梁安西將軍湘東王蕭繹的長史、南郡太守。他在承聖年間以軍功官至給事黃門侍郎、湘東太守。荊州失陷後他依附王琳,王琳被平定,陳文帝任用劉廣德為寧遠將軍始興王陳伯茂的府限外記室參軍,以然讓他領兵。不就他改任太尉侯瑱的湘州府司馬,歷官樂山、豫章兩郡太守和新安內史。光大年間,朝廷授與劉廣德假節、員外散騎常侍、雲旗將軍、河東太守,到太建元年(569年)在郡內去世,虛歲四十三,贈左衛將軍。.

新!!: 梁元帝和劉廣德 · 查看更多 »

南史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劉宋永初元年(420),下迄南陳祯明三年(589)。记刘宋、南齊、南梁、陈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记载南朝历史。《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家李延壽的作品。他撰寫這兩部書是為了「追終先志」,繼承父親李大師(570-628)未完成的事業。 李大師鑑於南北朝各朝歷史,記事重複,詳于本國而略於他國,「常以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南北分隔,南書謂北為『索虜』,北書指南為『島夷』。又各以其本國周悉,書別國並不能備,亦往往失實。常欲改正」。於是發奮成就《南史》與《北史》。《南史》以《宋書》、《南齊書》、《梁書》及《陳書》為藍本,共566卷,又參考「雜史」千餘卷,刪繁就簡,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刪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南史》有〈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但無〈表〉、〈志〉。 李大師卒於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當時《南史》、《北史》皆未能成書,最後由在史局工作的李延壽繼續撰述,「因於編輯之暇,晝夜抄錄之」,後因事離開史局,「以所得者編次之,然尚多闕,未得及終」,貞觀十五年(641年),繼續編撰,「因茲復得勘究宋、齊、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顯慶四年(659年)《南史》成書,「始末修撰,凡十六載」。司马光给劉恕信中感叹道:“乃知李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自有南北二史之後,《宋書》、《南齊書》、《魏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被稱為八書,史稱「二史八書」。《南史》與《北史》均广为流传,致“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 《南史》與《北史》皆用「家傳」形式突出門閥士族的地位,以王、謝等大家為主,〈列传〉多附传,附传的人物多屬家族成員,例如《南史·袁湛传》附传人物達12人,《北史·陆俟传》附传多至20人,前后相去百餘年,乃至於有大量的神怪迷信,王鸣盛批此甚谬妄。朱熹說:“南北史除了通鑑所取者,其餘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說。”同時《南史》、《北史》內容亦有重复现象。《南史》中更刪除了部分判決文字(包含《後漢書》的作者范曄等人之罪名文字),使成不白之冤。.

新!!: 梁元帝和南史 · 查看更多 »

南平郡 (西晋)

南平郡,中国西晉到南朝設置的一個郡。.

新!!: 梁元帝和南平郡 (西晋)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梁元帝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南郡

南郡,中国古代的郡,秦昭襄王时设置,位于今湖北省荆州一帶。.

新!!: 梁元帝和南郡 · 查看更多 »

南梁世宗

#重定向 梁元帝.

新!!: 梁元帝和南梁世宗 · 查看更多 »

南梁世祖

#重定向 梁元帝.

新!!: 梁元帝和南梁世祖 · 查看更多 »

南朝太宰、太傅、太保列表

汪士鐸《南北史補志未刊稿·職官志第一》:「太師,古官。……晉以景帝諱改為太宰,以安平王孚居焉。 南齊、陳以為贈,梁、後魏、北齊,後周皆有之,隋無。」又載:「太傅,古官。畢公為之。漢、魏、晉、宋皆有焉。 南齊、梁、後魏、北齊、後周皆有。 陳為贈。」亦載:「太保,古官。……宋、梁、後魏、北齊、後周、隋有之;南齊無;陳以為贈。」今據《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梁元帝和南朝太宰、太傅、太保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朝太尉、司徒、司空列表

汪士鐸《南北史補志未刊稿·職官志第一》:「太尉一人,秦官。 ……宋、南齊、梁、陳皆有。後魏舊制有將軍即省,正光後幷置;北齊皆有,周無。」又載:「司徒一人,古官。……宋、南齊以來皆有之。 後魏有丞相即省,正光後乃幷置。」亦載:「司空一人,古官。……魏晉宋齊皆有之。 」今據《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梁元帝和南朝太尉、司徒、司空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朝太常、太常卿列表

南朝前期的九卿制度沿襲晉制。太常位居九卿之首,掌管禮儀,第三品,秩中二千石。太常寺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屬官有博士(太學博士)、國子祭酒、國子博士、國子助教、總明觀祭酒、太廟令、明堂令、太祝令、太史令、廩犧令、太樂令、陵令、乘黃令。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改置十二卿,改太常為太常卿,位居春卿之首,位視金紫光祿大夫,官班十四。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太常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太常、太常卿。.

新!!: 梁元帝和南朝太常、太常卿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朝太府卿列表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置十二卿,其中太府卿位居夏卿之首,位視宗正卿,官班十三,主管金帛府帑,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屬官有左右藏令、上庫丞、太倉令、南北市令。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太府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太府卿。.

新!!: 梁元帝和南朝太府卿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朝少府、少府卿列表

南朝宋的九卿制度沿襲晉制。少府主管天子私庫手工業製造,第三品,秩中二千石。少府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屬官有左尚方、右尚方、東冶、平准(染署)、上林等令丞。南朝齊時,少府屬官增置鍛署丞、御府令丞、南冶令丞。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改置十二卿,改少府為少府卿,屬於夏卿,位視尚書左丞,官班十一。少府卿主管天子私庫手工業製造,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屬官有材官將軍和左尚方、中尚方、右尚方、甄官、平水署、南塘邸稅庫、東冶、西冶、中黃、細作、炭庫、紙官、柒署等令丞。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少府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少府、少府卿。.

新!!: 梁元帝和南朝少府、少府卿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

南朝前期的九卿制度沿襲晉制。廷尉主管刑辟,第三品,秩中二千石。廷尉寺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屬官有廷尉正、廷尉監、廷尉評、廷尉律博士。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改置十二卿,改廷尉為廷尉卿,屬於秋卿,位次少府卿,官班十一。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廷尉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廷尉、廷尉卿。有括號者為再任,附注“(兼)”者為兼任。.

新!!: 梁元帝和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朝相國、丞相列表

汪士鐸《南北史補志未刊稿·職官志第一》:「相國 丞相,古官。……宋世丞相、相國、司徒並立。 齊以為贈,梁罷相國立丞相,罷丞相立司徒。陳又立相國任丞相,上並為贈官,然皆以為尊崇之位。而典樞密率在中書門下侍郎、錄尚書及僕射而已。」今據《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作此表,在位年數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計算。.

新!!: 梁元帝和南朝相國、丞相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朝都水使者、太舟卿列表

晉武帝廢水衡都尉,改立都水臺,置都水使者,主管舟航及運部。南朝前期沿襲晉制,宋孝武帝元嘉三十年(453年)裁撤都水臺,改置水衡令。孝建元年(454年)復立都水臺,置都水使者。都水使者為第四品,置參軍事、河堤、謁者等僚佐。 梁武帝天監七年(508年)置十二卿,改都水使者為太舟卿,位居十二卿之末,屬於冬卿,位視中書郎,官班九。太舟卿主管舟航堤渠,置丞、五官、功曹、主簿等僚佐。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太舟卿為第三品,秩中二千石。 下表列出南朝可考的都水使者、太舟卿。.

新!!: 梁元帝和南朝都水使者、太舟卿列表 · 查看更多 »

司馬申

司馬申(),字季和,河內溫縣人《陳書·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三》:司馬申字季和,河內溫人也。祖慧遠,梁都水使者。父玄通,梁尚書左民郎。申早有風概,十四便善弈棋,嘗隨父候吏部尚書到溉,時梁州刺史陰子春、領軍朱异在焉。子春素知申,即於坐所呼與為對,申每有妙思,异觀而奇之,因引申遊處。梁邵陵王為丹陽尹,以申為主簿。屬太清之難,父母俱沒,因此自誓,菜食終身。《南史·卷七十七·列傳第六十七》:司馬申,字季和,河內溫人也。祖慧遠,梁都水使者。父玄通,梁尚書左戶郎。申早有風鑒,十四便善弈棋。嘗隨父候吏部尚書到溉,時梁州刺史陰子春、領軍朱異在焉,呼與棋。申每有妙思,異觀而奇之,因引申遊處。太清之難,父母俱沒,因此自誓,擔土菜食終身。,南梁、南陳官员。 司馬申的祖父司馬慧遠是南梁的都水使者;父親司馬玄通則是南梁的尚書左民郎。司馬申年少有風度氣概,十四歲就擅長圍棋,曾跟隨父親侍候吏部尚書到溉,其時梁州刺史陰子春、領軍朱異在場。陰子春熟悉司馬申,於是叫他一同下圍棋,他每次有妙著,朱異觀看而覺得奇異,因此帶他遊歷。南梁邵陵王蕭綸出任丹陽尹,起用司馬申為主簿。太清之難時父母去世,因此決心終身只吃菜。梁元帝承制,他擔任開遠將軍,遷為鎮西外兵記室參軍。侯景入侵郢州,他隨同都督王僧辯據守巴陵,進獻的策略都有效用用。王僧辯驚歎:「馳騁戰場未必是這小子的所長,若要他安撫民眾守城,一定會有功績。」王僧辯討伐陸納時司馬申在軍中,這時敵軍突然到達,王僧辯部下後退,他自身掩護王僧辯,用楯遮住前進,會合裴之橫的救兵,敵軍於是退卻,王僧辯對司馬申笑說:「仁者必有勇,不是假的!」除授散騎侍郎,到紹泰初年遷任儀同侯安都的從事中郎。 陳霸先受禪建立南陳,司馬申獲授臨川王陳蒨的諮議參軍。天嘉三年(562年)遷任征北諮議參軍,兼廷尉監。兩年後(564年),除授鎮東諮議參軍,兼任起部郎,外任為戎昭將軍、江乘縣令,任內有政績。之後他入朝出任尚書金部郎,遷左民郎,因公事免任。太建初年,朝廷起用他為貞威將軍、征南鄱陽王陳伯山的諮議參軍。太建九年(577年),擔任秣陵縣令,在職期間有清正能幹的名聲,有白雀築巢在縣庭。任滿不久擔任東宮賓客,又兼東宮通事舍人,轉遷員外散騎常侍,仍然為東宮通事舍人如故。陳叔陵叛亂,事情不成功就佔據東府,司馬申趕快傳召右衛蕭摩訶率兵來到殺死陳叔陵,進入城中沒收陳叔陵府庫,陳後主十分嘉獎他,因功獲授太子左衛率,封文招縣伯,食邑四百戶,兼任中書通事舍人。很快遷為右衛將軍,加通直散騎常侍。 其後他因病回家,加散騎常侍,仍然為右衛、舍人。至德四年(586年)去世,陳後主很傷心,追贈為文招縣侯,增邑到五百戶,諡忠;又給與一套朝服,一襲衣服,並協助喪事。陳後主又為他寫下墓誌銘,內容悲伤凄切,可見他十分寵幸司馬申。 司馬申侍奉南陳三朝皇帝,掌管機密,軍國大事都能立刻判斷;但他也因此作威作福。他個性狠心,喜歡寫匿名信誹謗忠直的人,朝臣沒有不受害的人;參與謀略時會對外宣稱時自己的力量,部門機密往往也會洩露。他也果斷勇敢,善於應對,觀察人的臉色。背逆自己的人一定秘密詆譭;親近自己的人會找機會機舉薦。於是朝廷內外都依從他的喜好。尚書右僕射沈君理去世,朝廷議論以毛喜代替出任。司馬申憂慮毛喜會參與朝政,就向陳後主詆譭毛喜:「毛喜是我的妻兄,宣帝時稱陛下有酒德,需要逐去宮臣,陛下忘記了嗎!」結果毛喜被廢錮。他又與施文慶、李脫兒结党营私,进谗言杀害傅縡,奪取任忠部隊給蔡徵、孔-范-,令朝廷文武解體,南陳覆滅。他曾在尚書下省睡覺,有小鳥啄他的嘴,血流到地下,當是的人認為是他以為誹謗忠賢的報應。他的兒子司馬琇嗣爵,官至太子舍人。.

新!!: 梁元帝和司馬申 · 查看更多 »

后梁 (南朝)

後梁(555年-587年)為中國在南北朝時期南朝梁蕭-詧-建立的政权。國都於江陵,统治地区位于原梁朝國都建康的西边,故又稱為西梁。.

新!!: 梁元帝和后梁 (南朝) · 查看更多 »

吳興郡

吳興郡,中国三國吳時设置的郡,為「三吳」之一,治所在烏程縣。.

新!!: 梁元帝和吳興郡 · 查看更多 »

吴郡

吴郡是从东汉至唐朝的郡,治所吴县。辖区在今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境。.

新!!: 梁元帝和吴郡 · 查看更多 »

夏太后

夏太后,指的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的兩位女性人物:.

新!!: 梁元帝和夏太后 · 查看更多 »

夏皇后

夏皇后可以指:.

新!!: 梁元帝和夏皇后 · 查看更多 »

夏王豐

夏王豐,中國南朝梁時期皇族女性,出身會稽,為梁元帝妃,梁敬帝生母。梁元帝《为妾夏王丰谢东宫赉锦启》记录为夏王丰。.

新!!: 梁元帝和夏王豐 · 查看更多 »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略称《起信论》,是大乘佛教的一部论书,法性宗的提綱挈領之作,相傳為馬鳴菩薩依據《楞伽經》所造 隋朝淨影慧遠《大乘起信論義疏》:「七百歲後,大聖去遠。……於時有沙門釋子,號曰法勝,抄出二百五十行偈,造出四卷毘曇。……達磨多羅,……加二百五十行偈,抄以用造作《雜心》十一卷論也。又後八百九十歲後,出呵梨跋摩,……造《成實論》二十卷也。……雖三論主造論宣通,猶謂六識名相之事,非題極理。……復出馬鳴菩薩,……依《楞伽經》,造出《起信論》一卷也。雖文略少,義無不盡。八識常住為體,修行趣入為宗。習六、七識妄故,修盡拔眾人等,執究根原。釋八、九識真故,湛然示迷,方類趣入處也。」 ,依據真諦三藏之弟子曹毘為其所作傳記,此論為真諦於太清四年(公元550年)譯 隋朝費長房《歷代三寶紀》:「金光明經七卷(承聖元年,於揚州正觀寺,及揚雄宅出,即第二譯,與梁世曇無讖所出者,四品全別,又廣壽量品後,慧寶傳蕭梁筆受),彌勒下生經一卷……仁王般若經一卷……十七地論五卷(太清四年,於富春陸元哲宅,為沙門寶瓊等,二十餘名德譯),大乘起信論一卷(同四年,在陸元哲宅出),中論一卷,如實論一卷,十八部論一卷,本有今無論一卷,三世分別論一卷……金光明疏十三卷……仁王般若疏六卷……起信論疏二卷……中論疏二卷……九識義記二卷……轉法輪義記一卷……右一十六部,合四十六卷,武帝末世,至承聖年,西天竺優禪尼國,三藏法師波羅末陀,梁言真諦,遠聞蕭主菩薩行化,搜選名匠,軌範聖賢,懷寶本邦,來適斯土。所齎經論,樹葉梵文,凡二百四十夾,若具足翻,應得二萬餘卷,多是震旦先所未傳。屬梁季崩離,不果宣吐,遇緣所出,略記如前,後之所翻,復顯《陳錄》載序。其事多在曹毘《三藏傳》文。」 「佛阿毘曇經九卷,無上依經二卷(永定二年,於南康淨土寺出),……攝大乘論一十五卷(天嘉四年,於廣州制旨寺出,慧愷筆受,或十二卷)……右四十八部,合二百三十二卷,周武帝世,西天竺優禪尼國,三藏法師拘那羅陀,陳言親依,又別云真諦。起陳氏永定元年丙子,至太建初己丑,凡十四年,既懷道遊方,隨在所便譯。並見曹毘《三藏歷傳》云:『闍梨太建元年正月十一日午時遷化,年七十一。……闍梨外國經論,並是多羅樹葉書,凡有二百四十縛,若依陳紙墨翻寫,應得二萬餘卷。今之所譯止是數縛多羅葉書,已得二百餘卷,通及梁代減三百卷。……』」 。篇幅凡一卷,是自隋、唐起對漢傳佛教影响很大的一部论著。.

新!!: 梁元帝和大乘起信论 · 查看更多 »

太清

太清(547年四月—549年十二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年号,共计2年餘。 太清三年五月简文帝蕭綱即位沿用。 梁元帝萧绎延用至太清六年十一月。.

新!!: 梁元帝和太清 · 查看更多 »

姚察

姚察(533年─606年),南朝陳及隋朝文學家及歷史學家,二十四史中《梁書》及《陳書》的始撰者,孫吳太常姚信九世孫。 姚察的父親姚僧垣是當時著名醫師。姚察是姚僧垣的長子,有一弟姚最。梁元帝即位時,姚僧垣攜同兩子前往江陵入朝,元帝授姚察原鄉縣令。西魏攻滅梁元帝,姚僧垣及姚最隨行至長安,姚察因不在江陵而沒有隨行,留仕南梁及南陳,官至吏部尚書,亦曾出使北周與父親見面。 隋朝攻滅陳朝後,姚察亦至長安任職,任秘書丞,並奉隋文帝命修撰梁、陳兩朝歷史。開皇十三年(593年),姚察承襲父親姚僧垣在北朝受封的北絳郡公稱號。 大業二年(606年),姚察去世,享年七十四歲。其子姚思廉繼承父業,完成二書,並親自為父親作傳,收錄於《陳書》。 清朝學者趙翼於《二十二史劄記》中,指出姚察父子以古文寫作梁、陳二書,認為二人是古文運動的先行者,比韓愈早了二百多年。.

新!!: 梁元帝和姚察 · 查看更多 »

始興郡 (中國)

始兴郡是中国孫吳至唐朝時設置的一個郡。.

新!!: 梁元帝和始興郡 (中國) · 查看更多 »

孝或孝義、孝順,是儒教傳統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應尊重父母、家裏的長輩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不至於行差踏錯而使他們蒙羞,是一種穩定倫常關係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华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孝是儒家家庭倫理的核心,且很多故事皆以「孝順」為主圖,《廿四孝》是這些故事中最為知名的其中之一。華人彼此間常常會很有不一樣的宗教信仰,但孝順的觀念在華人之間是共通的,據史學者裴達禮(Hugh D.R. Baker)所言,對家庭的尊重的觀念,是各種信仰的華人間唯一的共通點。.

新!!: 梁元帝和孝 · 查看更多 »

宗懍

宗懍(),字元懍,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人,梁朝學者暨文學家,著有《荊楚歲時記》。.

新!!: 梁元帝和宗懍 · 查看更多 »

宇文护

宇文護,小字薩保,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族,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的儿子,母阎姬。北周權臣,掌握朝廷大权15年。.

新!!: 梁元帝和宇文护 · 查看更多 »

安昌公主

安昌公主,中国南北朝梁元帝萧绎之女。 萧绎女安昌公主嫁给了梁朝秘书郎徐彻,生徐文远。554年,西魏攻克梁元帝的都城江陵,梁朝的宗室贵族包括安昌公主被俘虏到西魏的都城长安。后来,西魏被北周取代,安昌公主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唐代徐有功即其曾孫。.

新!!: 梁元帝和安昌公主 · 查看更多 »

寻阳郡

寻阳郡,西晉至南朝時設置的一個郡。.

新!!: 梁元帝和寻阳郡 · 查看更多 »

中國古籍

中國古籍或中國古典典籍一般指的是「西元1911年(含)以前出版的書籍,包括抄本及刻本」。具體而言,可以說是以印刷或書寫成「具有中國古典裝幀形式(如包背裝、線裝、蝴蝶裝等)、以研究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為主內容,並且用中國傳統著作方式進行著述的書籍」。 中國古典典籍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人们对社会和自然作精心思考的精髓。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扫六合,焚书坑儒;汉武中兴,广求遗籍。最早将中文典籍集成目录的是西汉刘向的《七略》。.

新!!: 梁元帝和中國古籍 · 查看更多 »

中國公主列表

中國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中國歷史有載之公主(皇女)一覽:.

新!!: 梁元帝和中國公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皇儲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中国历史上经正式册封的储君,与君主关系中未标明头衔者皆为皇太子,并仅限于君主头衔为皇帝的政权。北魏孝明帝元詡的女儿女帝元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储。.

新!!: 梁元帝和中國皇儲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历朝通俗演义》,又稱《中國历朝通俗演义》,作者為蔡東藩。.

新!!: 梁元帝和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新!!: 梁元帝和中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中國君主,也可以參見右表。.

新!!: 梁元帝和中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4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2012年观众接待量高达537万人次,2016年达到755万人次。.

新!!: 梁元帝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太后列表

中国皇太后,本表列出秦始皇统一中國後,历任受封的皇太后。.

新!!: 梁元帝和中国皇太后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君主最初被称为--、帝、皇、王、天子等。皇帝称号则始创于秦始皇,他以自己一統海內的功绩为傲,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古往今来的统治者无人能及,宜用新的称号来标志自己的尊贵身份,于是创号“皇帝”,自己称“始皇帝”,规定后世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千秋万世;与“皇帝”称号相对应的,秦始皇还创立并推行了一整套中央直接统治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政治權力的国家机制。这一整套体制在秦朝被民乱和战国诸侯后裔推翻后,被汉朝承袭并加以巩固,并随“皇帝”的称号流传后世。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中国后世王朝的最高君主纷纷以“皇帝”为号;而秦始皇创制的以“皇帝”为最高、最权威统治者的国家体制,也被称为帝制。 对皇帝的尊称历代不同,当面称呼皇帝有“陛下”、“圣上”或“万岁”等尊称,私下提及皇帝则需使用「至尊」、「聖人」、「官家」、「上」等尊称。 中国历史上在同一时期被公认为“皇帝”正统的只能是一个“大一统”政权的君主,该政权必须统治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取得周围地区名义上的臣服,如此才能被肯定为“正统”。“正统”政权往往被称为“某朝”、“某代”,而不称为“某国”。历史上某些政权统治区域相对较小,其君主也在自己的国内称皇帝,却一般不被二十四史体系认同为真正的“皇帝”,实际仅相当于“国王”,如历史上越南地区的南越国,其开国君主对内称皇帝,对汉称臣。此类政權的称谓仅仅是“某国”,而不能称“某朝代”。在某些大分裂时期,中国没有公认正统的皇帝,如南北朝时与五代十国时期,同时有两个或数个中型王朝并立,这些中型王朝的实力超过了一般的“国”,各自称“皇帝”,并质疑对方的“正统性”,却始终没能实现一统海内的功绩。三國時期時,魏、蜀、吳三国国君也曾相继称帝;然而短暂地并存之后,由西晋完成了统一,成为了继汉朝而来的正统王朝。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统朝代的标志之一是夏朝大禹制作的九鼎,传至周代,到秦朝末年失传;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正统朝代的标志则变成了始皇帝传国玉玺,然而该玉玺几经失传、后世所谓重新发现者又多是伪作,故而自晋以后已经基本丧失了其标志性地位。 中国皇帝一直延续到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至此中国皇帝制结束,共和制建立。中華民國成立後,雖有袁世凯自称中华帝国皇帝、張勳又擁溥儀復辟、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滿洲國之傀儡政權皇帝溥仪,但都以失敗告終。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历代中国的皇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为清高宗弘历(乾隆帝),享年89岁;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驾崩。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在位近62年;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天。 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一位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是为唐朝时唐太宗宫人、唐高宗皇后,篡唐建「周」(史称武周),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即后世谓“武则天”者,其晚年退位将政权复归于自己的兒子,恢复了唐朝宗室,死后仍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合葬于乾陵。唐朝之後雖然有多位太后臨朝聽政,具有皇帝的實權,但僅是有實無名,未再出現真正登基、享有皇帝称号的女帝政权出现。.

新!!: 梁元帝和中国皇帝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帝寿命列表

在中国历史上有記載的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历代中国的皇帝中,由于早殇、累于政事或沉溺淫乐,短寿的皇帝很多。活过60岁的皇帝中,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享壽87岁(虚岁89)。 活过80岁以上的皇帝还有南越武帝趙佗,享壽103歲、梁武帝萧衍(实岁84或85/虚岁86)、武则天武瞾(实岁81/虚岁82)、宋高宗趙構(实岁80/虚岁81)。活过70岁以上的有11个,60岁及以上的有30个。 以下列表以及本文中所载岁数,如无说明,可能多为虚岁(出生时记为一岁,以后每过一个春节加一岁)。.

新!!: 梁元帝和中国皇帝寿命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

下面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登基年龄列表,所列是皇帝年龄可考者,年龄都是虚岁,而非周岁:.

新!!: 梁元帝和中国皇帝登基年龄列表 · 查看更多 »

丹楊郡

丹楊郡,中國古代的郡。西漢改鄣郡置。.

新!!: 梁元帝和丹楊郡 · 查看更多 »

世祖

世祖是東亞君主的廟號,可以下君主:.

新!!: 梁元帝和世祖 · 查看更多 »

三十国春秋

《三十国春秋》,南梁梁元帝之子萧方等编著的两晋十六国的纪传体史书。《玉海》上称:“梁萧方等著《三十国春秋》,以晋为主,附列二十九国,采集为广,遂加删缉,号曰《晋春秋》,畧凡一百八万余言。”记载时间从魏明帝到晋安帝,共三十卷。以晋朝为主,附录曹魏、汉(刘渊)、前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夏、北燕、前仇池、后仇池、宕昌、邓至、冉魏、西蜀、桓楚、翟魏、代、西燕、北魏29国,所以叫三十国春秋。原书已经亡佚,现在有清朝汤球的辑本。.

新!!: 梁元帝和三十国春秋 · 查看更多 »

书厄

书厄是指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造成大量书籍亡佚残缺的劫难。 中國歷朝皆有保管档案的机构,周朝为天府,汉朝为兰台、东观,唐朝为史馆,宋元为架阁库,明朝为皇史成、内阁大库、大本唐、古今通集库,清代为内阁大库。但歷代戰火頻仍,檔案損失嚴重。五厄的说法,出自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秘書監牛弘上書“以典籍遺逸,上表請開獻書之路”,提出“五厄”之说:一为秦始皇之焚书,二为西汉末赤眉入关,三为董卓移都,四为刘石乱华,五为南朝梁末魏师入郢,梁元帝下令焚書14萬卷。 明代的胡应麟又提出續“五厄”:隋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江都焚书为一,安史之亂为二,黄巢入长安为三,靖康之變为四,南宋末伯颜軍入临安为五,總結為“十厄”。 近人祝文白又续上“五厄”:一为李自成陷北京,二为绛云楼之烈焰,三为清高宗之焚书(編修《四庫全書》),四为咸丰朝之英法聯軍,五为中華民國時期的八年抗日战争。.

新!!: 梁元帝和书厄 · 查看更多 »

于谨

于谨,字思敬,鲜卑名巨弥,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魏八柱国之一。于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对北周政权的建立有着巨大贡献,并促进了关陇集团的形成。.

新!!: 梁元帝和于谨 · 查看更多 »

庾信

庾信()字子山,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仕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人稱「庾开府」。庾信奉梁元帝名出使北朝被留,不得回歸,文風蕭瑟哀戚,也感染北方雄渾豪邁之氣,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新!!: 梁元帝和庾信 · 查看更多 »

庾质

庾质,字行修,隋朝官员,新野人。庾季才的儿子,八岁诵梁元帝《玄览》、《言志》等十赋,拜童子郎。仕北周齐炀王宇文宪记室。581年,除奉朝请,历鄢陵令,迁陇州司马。大业初年,官居太史令。庾质儿子是隋炀帝的儿子齐王杨暕府的属官。隋炀帝说庾质不能一心一意地侍奉自己,让自己儿子侍奉齐王,“为什么你的心意正反不一呢?”庾质回答说:“臣事陛下,子事齐王,实是一心,不敢有二。”隋炀帝将庾质贬为合水县令。 612年,炀帝召来庾质,问他东征高句丽能否成功,庾质回答:“征伐可以取胜,但不愿陛下亲自去征讨。”炀帝不高兴,庾质回答,如果攻战不胜,有损皇帝的威名。不如留在涿郡指挥。炀帝说:“你既然害怕,可以留在此地。”613年,炀帝准备再次征伐高句丽,曾再次问太史令庾质,庾质回答还是坚持以前的看法。等炀帝从高丽回来,问庾质说:“以前你不想让我亲征,就是害怕动乱吧。在后方叛乱的杨玄感能成功吗?”庾质回答:“杨玄感的地位虽然很高、势力很强大,但他平素没有声望,想凭借百姓劳苦,侥幸成功。如今天下一统,不易动摇。” 614年,炀帝要去东都,太史令庾质劝道:“连年征伐辽东,百姓困苦疲惫之极。陛下应先安抚关内,使百姓尽力农桑,等三、五年後,国家充实富裕,再到各地巡视,这样做才合适。”炀帝不高兴,庾质托病不跟随炀帝出行。炀帝将庾质关进监狱,不久在监狱里去世。隋朝丧失了重新振兴的机会。.

新!!: 梁元帝和庾质 · 查看更多 »

二十等爵

二十等爵,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重要爵位制度,起源於戰國時期的秦國,西漢時中下層爵位的性質由軍功爵轉化為普通的吏民爵,北宋以後徹底消失。.

新!!: 梁元帝和二十等爵 · 查看更多 »

仁王护国经

《仁王護國經》(Karunika-rāja Prajñāpāramitā sūtra),護國三經之一。“施恩布德故名為仁。統化自在故稱為王。” “般若是能護。仁王是所護。以持般若故仁王安隱。”.

新!!: 梁元帝和仁王护国经 · 查看更多 »

任约

任约(),中国南北朝时期将领,先后效力西魏、侯景、南朝梁、北齐。.

新!!: 梁元帝和任约 · 查看更多 »

張交

张交,字少游,范阳郡方城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南)人,张弘策之孙,张缅、张缵的侄子,张绾的儿子。中国南北朝时南朝梁官员。 张交很能涉猎文学,被选中娶梁简文帝第十一女安阳公主。梁元帝承圣二年(553年)官至太子洗马、秘书丞,掌东宫管记。.

新!!: 梁元帝和張交 · 查看更多 »

張嵊

張嵊(),字四山,吳郡人《梁書·卷十六·列傳第十》:張稷字公喬,吳郡人也。父永,宋右光祿大夫。……稷子嵊,別有傳。《梁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七》:張嵊字四山,鎮北將軍稷之子也。少方雅,有志操,能清言。父臨青州,爲土民所害,嵊感家禍,終身蔬食布衣,手不執刀刃。《南史·卷三十一·列傳二十一》:張茂度……子演……演四弟鏡、永、辯、岱俱知名,時謂之「張氏五龍」。……瑰字祖逸,宋征北將軍、南兗州刺史永之子也。……瑰弟稷。……稷子嵊。嵊字四山。稷初為剡令,至嵊亭生之,因名嵊,字四山。少敦孝行,年三十餘,猶斑衣受稷杖,動至數百,收淚歡然。方雅有志操,能清言,感家禍,終身蔬食布衣,手不執刀刃,不聽音樂。弟淮言氣不倫,嵊垂泣訓誘。,南北朝南梁官員。 張嵊是劉宋光祿大夫張茂度的曾孫,侍中張永的孫子,青冀二州刺史張稷的兒子。張稷在剡縣當縣令時於嵊亭生下他,因此命名為張嵊,取字四山。他自小雅正有志向,能說出高雅的言論;父親在青州被土著殺害,張嵊感嘆家庭的災禍,於是終身生活清苦,不拿武器,不聽音樂。弟弟張淮說話語氣不合人倫,張嵊低聲哭泣教導。他在州內獲舉薦秀才,從秘書郎起家,累遷太子舍人、太子洗馬、司徒左西掾、中書侍郎;外任永陽內史,回朝後擔任中軍將軍宣城王蕭大器的司馬、散騎常侍,之後又外調為鎮南將軍湘東王蕭繹的長史、尋陽太守。蕭繹在空閒日子崇尚老莊,因此占卦,得到節卦,對張嵊說:「你以後要東入郡中,恐怕你活不到老啊。」他回答:「富貴得到滿足了。」當時伏挺在坐,說:「君王可畏人啊。」中大同元年(546年),徵召任職太府卿,很快遷轉為吳興太守。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圍攻建康,張嵊派弟弟張伊帶領郡內士兵數千人支援。次年(549年)宮城失陷,御史中丞沈浚避難東歸,他前往對沈浚說:「賊臣稱霸,社稷危險,正是人臣效命的時間。我打算收集兵力,據守家鄉。如果天道不靈,忠節無法施展,雖然一死也無遺憾。」沈浚答:「我家鄉雖然小,但仗義抵抗逆賊,那敢不服從!」更勸張嵊起事。於是張嵊收集士卒,修繕建築城池堡壘,當時邵陵王蕭綸東奔至錢唐,聽聞他的行徑,就致書授與他征東將軍,加秩中二千石。他說:「朝廷為難,天子流亡,這時候沒有情致接受榮號。」留下書信而已。侯景的行台劉神茂攻破義興,派人遊說張嵊:「若你早歸降,讓你回到郡內相處,再加以封爵賞賜。」張嵊命斬殺來使,派遣軍主王雄等將領在鱧瀆攻擊劉神茂,劉神茂軍隊被打敗退走。侯景得知劉神茂敗,差遣其中軍將軍侯子鑒率領精兵二萬人,協助劉神茂攻打張嵊,他派軍主范智朗到郡西迎戰,失敗退歸;敵軍乘勝燒燬軍營,軍營的士兵土崩瓦解。張嵊脫去軍裝,坐在聽事庭中,敵軍把刀劍放在他頸上,但他始終拒絕投降,於是被執送到侯景處。本來侯景打算赦免他,他說:「快點死才是幸運。」最後他在市內被殺,他的子弟十多人一同遇害,虛歲六十二;侯景亦曾打算讓他其中一名兒子保存性命,他又說:「我一家已在死亡名錄,不用到處求恩。」終於全部被殺。侯景敗亡,梁元帝追贈侍中、中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忠貞子。.

新!!: 梁元帝和張嵊 · 查看更多 »

張皇后 (蕭棟)

张皇后,南梁豫章王萧栋的皇后。萧栋为昭明太子萧统之孙,豫章王萧欢之子。 551年,侯景之乱,侯景废梁简文帝,立萧栋为皇帝,豫章王妃张氏为皇后,改元天正。两个半月后,侯景废黜萧栋为淮阴王,张氏为淮阴王妃,并自立为汉皇帝,并将萧栋与其弟萧桥、萧樛囚于密室之中。梁元帝收复建业后,萧栋与其弟都逃出密室,但之后却被梁元帝派人将其沉入水中杀害,张氏下落不明。 因为梁武帝和梁简文帝的皇后都去世在丈夫即位之前,所以张氏是梁朝第一个在世的皇后。 |- style.

新!!: 梁元帝和張皇后 (蕭棟) · 查看更多 »

余孝頃

余孝頃(),豫章新吳人,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梁書·卷六·本紀第六》:(太平二年二月庚午)太保、廣州刺史蕭勃舉兵反,遣偽帥歐陽頠、傅泰、勃從子孜爲前軍,南江州刺史余孝頃以兵會之。詔平西將軍周文育、平南將軍侯安都等率衆軍南討。……三月庚子,文育前軍丁法洪于蹠口生俘傅泰。蕭孜、余孝頃軍退走。……(夏四月)戊戌,侯安都進軍,余孝頃棄軍走,蕭孜請降,豫章平。……(五月)戊辰,余孝頃遣使詣丞相府乞降。《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四·梁紀二十》:(大寶二年)春,正月,新吳余孝頃舉兵拒侯景,景遣--慶攻之,不克。……(六月乙巳)巴州刺史余孝頃遣兄子僧重將兵救鄱陽,--慶退走。《陳書·卷三·本紀第三》:(天嘉四年十二月景[丙]申)詔護軍將軍章昭達進軍建安,以討陳寶應。信威將軍、益州刺史余孝頃督會稽、東陽、臨海、永嘉諸軍自東道會之。,但史書並未為他單獨列傳。 余孝頃最初的記載見於南梁大寶二年(551年)正月,他舉兵拒守侯景,侯景就派-于-慶攻打他,但失敗;到六月時擔任巴州刺史余孝頃就派侄子余僧重發兵救鄱陽,於是--慶退走。到梁元帝繼位,他在承聖二年(553年)五月帶領萬名士兵到長沙和王僧辯會合,王僧辯被陳霸先誅殺後跟隨其部將王琳,為新吳洞主,轉任豫章太守。紹泰二年(556年),王琳派他和李孝欽等人從臨川攻打周迪,又在新吳縣立下欄柵拒守侯瑱;侯瑱派他的堂弟侯奫鎮守豫章,討伐余孝頃,唯久攻不下,就建造長堤防守《陳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九》:紹泰二年……王琳遣李孝欽等隨余孝頃於臨川攻周迪……高祖受禪,王琳東下……琳至湓城,新吳洞主余孝頃舉兵應琳。琳以為南川諸郡可傳檄而定,乃遣其將李孝欽、樊猛等南征糧餉。猛等與余孝頃相合,眾且二萬,來趨工塘,連八城以逼迪。(周)迪使周敷率眾頓臨川故郡,截斷江口,因出與戰,大敗之,屠其八城,生擒李孝欽、樊猛、余孝頃送于京師,收其軍實,器械山積,并虜其人馬,迪並自納之。。太平二年(557年)二月,廣州刺史蕭勃舉兵作亂,改任南江州刺史的他出兵會合蕭勃從子蕭孜,留下弟弟余孝勱守郡城,出自豫章據守石頭城;陳霸先命令周文育、侯安都征討。余孝頃有小船三百艘、百餘艘戰艦在上牢,周文育燒毀自己在豫章郡立下的欄柵假裝退後,令他沒有防備,於是周文育偷襲蕭勃軍隊,生擒主將傅泰,令蕭勃部眾崩潰。他和蕭孜仍然佔據石頭,陳霸先遣派侯安都協助征討;侯安都燒毀余孝頃的戰艦,與周文育從水陸兩路夾擊,他又很快斷侯安都後路,而侯安都就伐木前進,最後蕭孜投降,他則退至新吳,派兒子為人質到丞相府投降《陳書·卷十三·列傳第七》:高祖受禪,王琳據有上流,余孝頃與琳黨李孝欽等共圍周迪,(周)敷大致人馬以助於迪。迪擒孝頃等,敷功居多。《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七·陳紀一》:(永定二年正月)新吳洞主余孝頃遣沙門道林說琳曰:「周迪、黃法𣰋皆依附金陵,陰窺間隙,大軍若下,必為後患;不如先定南川,然後東下,孝頃請席捲所部以從下吏。」琳乃遣輕車將軍樊猛、平南將軍李孝欽、平東將軍劉廣德將兵八千赴之,使孝頃總督三將,屯於臨川故郡,徵兵糧於迪,以觀其所為。……五月,癸巳,余孝頃等且二萬軍於工塘,連八城以逼周迪。迪懼,請和,並送兵糧。樊猛等欲受盟而還;孝頃貪其利,不許,樹柵圍之。由是猛等與孝頃不協。……(七月戊戌)高州刺史黃法𣰋、吳興太守沈恪、寧州刺史周敷合兵救周迪。敷自臨川故郡斷江口,分兵攻余孝頃別城……孝頃等皆棄舟引兵步走,迪追擊,盡擒之,送孝頃及李孝欽於建康,歸樊猛於王琳。……(十月辛酉)余孝頃之弟孝勱及子公揚猶據舊柵不下……。 南陳永定二年(558年)正月,余孝頃派僧人道林遊說王琳出兵,王琳就差遣輕車將軍樊猛、平南將軍李孝欽和平東將軍劉廣德等八千名士兵前往,讓他總督三將在臨川屯駐,又向周迪徵兵糧,看周迪的行動。四個月後余孝頃等二萬人軍隊在工塘連下八城進逼周迪,周迪害怕就求和,送兵糧到余孝頃處。樊猛等人打算接受盟約返回,但他貪圖利益而不准許,樹下圍欄包圍周迪,自此由樊猛等人與余孝頃開始不和。七月,高州刺史黃法𣰋、吳興太守沈恪、寧州刺史周敷一同營救兵救周迪,周敷從臨川郡截斷江口,分散兵力攻打余孝頃別城,他棄船步走,周迪追擊,生擒李孝欽、樊猛和他,由陸山才從都陽送余孝頃及李孝欽到建康,樊猛就返回王琳處,但他的弟弟余孝勱和兒子余公揚仍舊佔據舊柵。之後余孝頃歸順南陳,於天嘉四年(563年)任職益州刺史、領信義太守期間獲徵任為假節、信威將軍、都督會稽、東陽、臨海、永嘉諸軍事,從東道會合章昭達討伐陳寶應,之後自臨海襲擊晉安。到光大元年(567年),余孝頃卻因謀反在宣毅將軍、南豫州刺史官位上被殺。.

新!!: 梁元帝和余孝頃 · 查看更多 »

徐孝嗣

徐孝嗣,字始昌,东海郡郯县人。南朝齐大臣。.

新!!: 梁元帝和徐孝嗣 · 查看更多 »

徐世谱

徐世譜(),字興宗,巴東郡魚復县(今重庆市奉节)人,中国南北朝南朝梁、南朝陳軍人。 徐世譜世居荆州,生于将軍之家。長大后,有勇力,善于水战。湘東王蕭繹担任荊州刺史,徐世譜率乡人为蕭繹僚佐。 侯景之乱,徐世譜参加征討叛乱,進員外散騎常侍。率水軍在陸法和属下,在赤亭湖与侯景作战。製造楼船、拍艦、火舫、水車扩大軍势。乘坐大艦站在先頭,撃破侯景大軍,擒侯景部将任約。在王僧辩属下攻打郢州,侯景部将宋子仙归降。以功被任命为使持節、信武将軍、信州刺史,封鱼复县侯。在姑孰击破侯景部将侯子鑑。侯景之乱被平定,以功績任通直散騎常侍、衡州刺史,兼河東郡太守。 554年(承聖三年),西魏軍攻打江陵,徐世譜屯駐馬頭岸,据守龍洲。梁元帝任命他为侍中、使持節、都督江南諸軍事、鎮南将軍、護軍将軍。江陵陷落,徐世譜東下依附侯瑱。 555年(紹泰元年),被梁敬帝征为侍中、左衛将軍。陳霸先征王琳,徐世谱监造水战器械。558年(永定二年),担任護軍将軍。559年(永定三年),陳文帝即位,加特進,進安右将軍。561年(天嘉二年),出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宣城郡諸軍事、安西将軍、宣城郡太守。召還建康为安前将軍、右光禄大夫。后来因病失明,不再为官。563年(天嘉四年)五月,徐世譜卒。享年五十五岁。谥号桓侯。.

新!!: 梁元帝和徐世谱 · 查看更多 »

徐陵

徐陵(507年-583年),字孝穆。祖籍東海郯(今山東郯城)。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学家、政治家。其仕宦生涯从梁武帝末年直至陈后主即位,历仕九朝。祖父徐超之,南朝齐鬱林太守。 早年以詩文聞名,“八歲能屬文,十二通《老》、《莊》。及長,博涉史籍,縱橫有口辯”,释宝志摸他的頭說:“天上石麒麟也。”與庾信齊名,號徐庾體,與其父徐摛皆顯貴。梁簡文帝蕭綱為太子時,任東宮學士。歷任尚書度支郎等職。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出使东魏。巧妙地应对了东魏一方前来接待的魏收的言辞挑衅。徐陵尚未归朝,南梁便爆发了侯景之乱,因而滞留东魏。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5年),南朝梁国都江陵被侯景攻破,梁元帝遇弑,北齐于是派遣貞陽侯蕭淵明归国继承帝位,徐陵也得以跟从队伍归朝。徐陵回归后得到太尉王僧辩的赏识,被举为尚書吏部郎,掌管诏命的撰写。随后的政治斗争中,陈武帝诛杀了王僧辩,僧辩旧部任约趁虚偷袭陈国首都建康,徐陵为了报答王僧辩的恩情,参与了任约的计划。失败后,陈武帝释放了徐陵,并不加追责。陈文帝天嘉六年(公元565年),安成王陈頊及其部下鮑僧叡依仗权势,压制言论,徐陵听闻后,威严地在朝堂上对陈顼加以弹劾。并令殿中御史扶着他退下殿上,免去了其侍中、中书监的官职。天康元年(公元566年),徐陵被任免为吏部尚书,主管人事。徐陵针对当时求官、买官严重的情况加以治理,制止了侯景之乱以后出现的冗官现象。陈废帝时期,徐陵参与了顾命大臣陈顼的篡位计划,事成之后,受封建昌縣侯。太建三年(公元571年),拜为尚书左仆射。陈宣帝准备北伐,徐陵力排众议推荐了吴明徹为北伐军司令,致使北伐取得了胜利。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徐陵去世,享年七十七岁。徐陵擅长宫体诗,诗风绮丽,如《乌栖曲》其一: 徐陵編有《玉台新詠》十卷,後人輯有《徐陵集》,今存六卷。.

新!!: 梁元帝和徐陵 · 查看更多 »

徐湛之

徐湛之(),字孝源,小字仙童。東海郯人。南朝宋司徒徐羨之兄孫。父徐逵之,母親是會稽公主刘兴弟。湛之在元嘉後期受宋文帝重用,官至尚書僕射,領護軍將軍,並參與謀廢太子劉劭的大事,但在太子先發制人發動兵變時遇害。.

新!!: 梁元帝和徐湛之 · 查看更多 »

徐有功

徐有功(),字弘敏,唐朝偃师人。 徐文远的孙子,曾祖母是梁元帝女兒安昌公主。举明经科,担任蒲州司法参军,绍封东莞男。为政宽仁,不行杖罚。载初元年(690年),累迁为司刑丞。寻转秋官员外郎,转郎中。后免官,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当时酷吏肆虐,陷害无辜,动辄处死。徐有功依法办案,虽然常常被武则天斥责,也不罔法杀人。当时称遇到来侯必死,遇到徐杜必生。来俊臣陷害任知古、狄仁杰、魏元忠、裴行本等大臣,后来改为流放,来俊臣坚持处死,徐有功当廷驳斥。 长寿二年(693年),徐有功坚持称窦德妃(後來唐玄宗之母)的母亲庞氏无罪,龐氏得免死刑,改判流放,但他本人卻被削職為民。后重新啟用改任左司郎中、司刑少卿。卓然守法,矢志不渝。当时人称赞他就是汉朝的张释之、于定国,亦无以加此。长安二年(702年)逝世,年六十八(《旧唐书》记为“六十二”),追赠司刑卿。唐中宗再度登基后,追赠越州刺史,遣使就家吊祭,赐物百段,授一子官。.

新!!: 梁元帝和徐有功 · 查看更多 »

徐昭佩

徐昭佩(),梁元帝蕭繹的正妻,祖父是徐孝嗣,父親徐緄。 517年十二月,被迎娶為湘東王妃。出嫁當時路經西州,狂風大作,竟吹倒房子;之後又下暴風雪,把喜事的帷簾都覆蓋成白色;等新娘來到夫家時,又發生西州大雷狂作,把柱子都震碎的事,因此被認為是不祥的預兆。婚後,生下兒子蕭方等、女兒益昌公主蕭含貞。 徐妃容貌嬌豔,因蕭繹瞎了一隻眼睛的關係,對他也沒什麼禮貌。蕭繹後來與徐妃感情不睦,因此兩三年才去她那裡留宿一次。而徐妃每次聽說蕭繹要來她這裡,就故意化妝只畫半張臉,稱為半面妝,諷刺他瞎一隻眼的事,而蕭繹看到便大怒離去。此事成為謎語中「徐妃格」的來歷。徐妃又嗜酒,往往喝個爛醉,因此蕭繹回到她這裡時,也發生過她嘔吐在蕭繹衣服上的事。徐妃個性也頗善妒,見到不受寵的妾,便與她們一同喝酒;得知有姬妾懷孕的,便手刃她們。但和永康公主蕭玉嬛感情極好。 中年後的徐妃曾數次與人淫亂。起初,與荊州後堂瑤光寺智遠道人通姦。之後她又看上蕭繹身邊的親信暨季江,因為暨季江頗具姿色,徐妃便與之通姦,暨季江時有感嘆:「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後來成為「徐娘半老」的典故。而當時有位叫賀徽的人,是有名的美男子,徐妃也要求他在普賢尼寺與她通姦,兩人甚至在枕頭上題詩相互贈答。 蕭繹不喜歡徐妃,而喜歡側室王貴嬪,王貴嬪為他生下蕭方諸。但是王貴嬪很年輕就過世了,蕭繹一直認為是徐妃害死她的。徐妃之子蕭方等年輕有為,很得蕭繹喜愛;蕭繹偶然去找徐妃,因為蕭方等的關係,很難得地想與徐妃和睦相處,不但稱讚她的兒子,又一面感慨:「要是能再得到一個像方等一樣的兒子,我還有什麼好擔憂的呢?」徐妃聽完此話竟哭泣離去,讓蕭繹很生氣,竟將她淫穢的行為書寫公諸大閤。後來方等戰死,蕭繹對她也不再有所顧忌,便逼令她自殺。徐妃自知難逃一死,遂投井自殺。蕭繹將她的屍體送回徐家,並且說這是休妻。徐妃被葬在江陵瓦官寺,蕭繹後來甚至在自己的著作《金樓子》裡公開徐妃的淫行。 Category:南梁皇帝配偶 Z昭佩 Category:南北朝被賜死人物 Category:南朝王妃 Category:中国皇帝嫡妻未得封后者.

新!!: 梁元帝和徐昭佩 · 查看更多 »

徐文远

徐文远,隋朝、唐代初年经学家。名旷,字文远,以字行。东海郡郯县(今郯城)人。后来定居洛州偃师(今河南省偃师)。.

新!!: 梁元帝和徐文远 · 查看更多 »

侯安都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郡曲江(现韶关乳源)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辅佐陈霸先建立陈王朝。 太清三年(548年),侯景叛乱(参见侯景之乱)。始兴郡太守陈霸先招兵欲伐侯景,侯安都遂率千余众前去归附。大宝二年(551年)六月,陈霸先亦兵发南康(现赣州西南),侯安都随之征战,屡见战功,平定了侯景之乱。被封为猛烈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承圣三年(554年)三月,侯安都与陈霸先一起镇守京口,担任兰陵太守。梁元帝被杀后,王僧辩于天成元年(555年)五月,与北齐勾结,扶植萧渊明为帝。侯安都协助陈霸先设计诛灭王僧辩,复立萧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改元绍泰,臣属于北齐。 太平元年(556年)三月,北齐攻梁,侯安都率军击败了北齐军队,晋号为平南将军,改封西江县公。太平二年(557年)十月,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是为陈武帝。陈武帝死后,侯安都立临川王陳蒨为帝,是为陈文帝,又率兵平定了王琳,誅杀要求登基的武帝子衡阳王陈昌,先后进爵为清远郡公、封侍中、征北大将军等。 自从平定王琳后,侯安都自恃功高过人,日渐骄傲,當時的文士褚玠、马枢、阴铿、张正见、徐伯阳、刘删、祖孙登等都成了他的賓客,动辄聚集千余人;其部不遵法度,侯安都却给予庇护。而且侯安都目中無人,甚至对文帝亦不敬。一次陪文帝饮酒,侯安都问文帝:“何如作临川王时?”文帝最初不回應,侯再三逼問,帝不得已说:“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文帝对此非常不满。天嘉三年周迪谋反时,朝臣商议派侯安都去平定,文帝卻另派吴明彻去讨伐。文帝從中书舍人蔡景歷口中得知称侯安都要谋反。天嘉四年(563年)六月,文帝以侯安都進江州刺史為由,将安都召进嘉德殿,隔離其部屬,当场逮捕侯安都,宣布罪狀,次日赐死,享年44岁。 侯安都的墓在乳源县桂头镇,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以前韶关有纪念侯安都的风烈楼,现在的风烈路就是因此而流传下来的。.

新!!: 梁元帝和侯安都 · 查看更多 »

侯瑱

侯瑱,南朝大臣,字伯玉,巴西郡充国县(今四川南部县西北,郡治今四川阆中)人,梁元帝时侍中,陈文帝时太尉。.

新!!: 梁元帝和侯瑱 · 查看更多 »

侯景

侯景(),字萬景,朔方人(或說是雁門人),鲜卑化羯人,父親侯標,祖父乙羽周,南北朝侯景之亂的主角。.

新!!: 梁元帝和侯景 · 查看更多 »

侯景之乱

侯景之乱,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侯景勾结京城守将皇侄临贺王萧正德,举兵谋反的事件。侯景原为东魏大将,于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隊投降南梁,驻守寿阳。反叛中侯景攻陷南梁都城建康,纵兵抢掠,危害江南。侯景得势后,先立萧正德为帝,再杀萧正德立武帝太子萧纲为帝,又废萧纲立武帝曾孙萧栋。天正元年(551年),侯景称帝,国号汉。次年梁将陈霸先、王僧辩攻下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中江南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士族门阀在此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而这之后陈霸先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最终取而代之建立南陈。.

新!!: 梁元帝和侯景之乱 · 查看更多 »

刘勔

刘勔(),字伯猷,彭城郡彭城县安上里(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南朝宋官員,官至尚書右僕射、中領軍,並與袁粲、褚淵、蔡興宗及沈攸之同為宋明帝遺命的顧命大臣。桂陽王劉休範起兵反叛時劉勔參與守衞建康,兵敗被殺。.

新!!: 梁元帝和刘勔 · 查看更多 »

周弘正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郡安城县人。东晋光禄大夫周顗之九世孙,周颙之孙。南梁、南陈官员。.

新!!: 梁元帝和周弘正 · 查看更多 »

周炅

周炅(),字文昭,汝南安成人《陳書·卷十三·列傳第七》:周炅字文昭,汝南安成人也。祖彊,齊太子舍人、梁州刺史。父靈起,梁通直散騎常侍、廬桂二州刺史,保城縣侯。炅少豪俠任氣,有將帥才。梁大同中為通直散騎侍郎、朱衣直閤。太清元年,出為弋陽太守。《南史·卷六十七·列傳五十七》:周炅字文昭,汝南安成人也。祖強,齊梁州刺史。父靈起,梁廬、桂二州刺史,保城縣侯。炅少豪俠任氣,有將帥才。梁太清元年,為弋陽太守。,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 周炅的祖父周彊是南齊太子舍人、梁州刺史,父親周靈起則是南梁的通直散騎常侍、廬桂二州刺史,封保城縣侯。周炅年輕崇尚俠義,有將領才幹,大同年間任職通直散騎侍郎、朱衣直閤,到太清元年(547年)外任弋陽太守。侯景之亂期間,梁元帝承制改授他為西陽太守,封西陵縣伯;侯景派侄子侯思穆據守齊安,周炅率領勇兵打敗侯思穆,並處斬他,因功授持節、高州刺史。其時周炅佔據武昌、西陽兩郡,聚集民眾,兵力很強。侯景部下任約佔據樊山,他和寧州長史徐文盛攻擊任約,斬殺任約部將叱羅子通及趙迦婁等人。二人乘勝追擊,頻頻勝利,任約部隊全被消滅。承聖元年(552年),周炅遷官使持節、都督江定二州諸軍事、戎昭將軍、江州刺史,進爵為西陵縣侯,食邑五百戶。 陳霸先受禪建立南陳,王琳佔領上流,周炅據江州跟從王琳;之後王琳遣派部將曹慶等人攻打周迪,而命令他負責夾擊,最後敗給侯安都送到建康。陳蒨釋放周炅,授與戎威將軍、定州刺史,帶任西陽、武昌二郡太守。天嘉二年(561年),留異佔據東陽造反,陳文帝徵召他回京討伐,但尚未到達留異就已經被平定,他回到本鎮。天康元年(566年),因平定華皎功勞,周炅獲授員外散騎常侍;到太建元年(569年)遷轉為持節、龍驤將軍、通直散騎常侍。 太建五年(573年),朝廷進授周炅為使持節、西道都督安蘄江衡司定六州諸軍事、安州刺史,改封龍源縣侯,增食邑到一千戶,同年他跟隨都督吳明徹北伐,沿途所向披靡,一個月攻克十二座城。北齊遣派尚書左丞陸騫帶領二萬士兵從巴州、蘄州出發,和他相遇。周炅留下弱兵和軍資,設下疑陣讓陸騫上當,自己則帶領精兵,由小路包抄北齊軍,大敗陸騫並虜獲大量齊軍的器械馬驢;不久他攻下巴州,江北各城池及穀陽民眾都殺死武裝首領出降,進號和戎將軍、散騎常侍,增邑到一千五百戶,朝廷又下詔叫他入朝。當初,西梁蕭詧的定州刺史田龍升以城降陳朝,詔封振遠將軍、定州刺史,封赤亭王。周炅入朝,田龍升佔領江北六州七鎮叛入北齊,北齊派歷陽王高景安的軍隊和應;朝廷就任用他為江北道大都督統領眾軍征討田龍升。田龍升命令弋陽太守田龍琰帶著二萬名士兵於亭川佈陣,高景安則於水陵、陰山支援,田龍升又引渡另外的部隊駐紮山谷。周炅分配好軍隊,自己率令驍勇的部隊先擊敗田龍升,田龍琰就逃跑,最後被殺;而高景安遁走回北齊,江北地方被收復。他以功增食邑到二千戶,進號平北將軍,定州刺史,依然擔任持節、都督,賜女妓一部。太建八年(576年)他在任內去世,虛齡六十四,贈司州刺史,封武昌郡公,諡壯,兒子周法僧嗣爵,官至宣城太守。.

新!!: 梁元帝和周炅 · 查看更多 »

周鐵虎

周鐵虎(),南北朝南梁官員、將領《陳書·卷十·列傳第四》:周鐵虎,不知何許人也,梁世南渡。語音傖重,膂力過人,便馬槊,事梁河東王蕭譽,以勇敢聞,譽板為府中兵參軍。譽為廣州刺史,以鐵虎為興寧令。譽遷湘州,又為臨蒸令。侯景之亂,元帝於荊州遣世子方等代譽,且以兵臨之。譽拒戰,大捷,方等死,鐵虎功最,譽委遇甚重。及王僧辯討譽,於陣獲鐵虎,僧辯命烹之,鐵虎呼曰:「侯景未滅,柰何殺壯士。」僧辯奇其言,乃宥之,還其麾下。《南史·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七》:周鐵武(虎),不知何許人也。語音傖重,膂力過人,便馬槊。事梁河東王蕭譽,以勇敢聞。譽為湘州,以為臨蒸令。侯景之亂,梁元帝遣世子方等伐譽,譽拒戰,大捷,方等死,鐵武功最。及王僧辯討譽,於陣獲之,將烹焉,鐵武呼曰:「侯景未滅,奈何殺壯士!」僧辯奇其言,宥之,還其麾下。。 周鐵虎不知道祖籍何處,在梁朝年間南渡,嗓子粗重宏亮,力氣巨大,輕易拿起馬槊。他在河東王蕭譽處做事,因勇猛聞名,獲擢升為中兵參軍。蕭譽外任廣州刺史,他擔任為興寧縣令;之後蕭譽遷往湘州,他又擔任臨蒸縣令。侯景之亂,梁元帝在荊州遣派世子蕭方等取代蕭譽,並出兵到來。蕭譽擊敗蕭方等軍隊,蕭方等自己也戰死,周鐵虎在此戰役中居功,得到蕭譽看重。王僧辯討伐蕭譽,在陣內擒獲周鐵虎,王僧辯命人烹殺他,他大叫:「侯景未滅亡,為何要殺死殺壯士?」王僧辯覺得他並非常人,於是寬免他,讓他成為部下。之後侯景西上,周鐵虎隨同王僧辯打敗任約、俘虜宋子仙,每次戰事都立下功勳。梁元帝承制,授與他仁威將軍、潼州刺史,封爵沌陽縣子,食邑三百戶。他再次跟從王僧辯奪取京邑,招降謝答仁,在湘州討平陸納於湘州。承聖二年(553年),朝廷因為他的戰功進封為侯爵,增食邑到五百戶。仍然擔任散騎常侍,領官信義太守,將軍如舊。陳霸先殺害王僧辯,周鐵虎率領部下投降,陳霸先恢復他原本職務。 徐嗣徽引導北齊軍隊過江,周鐵虎在板橋浦戰勝北齊水軍,取得他們的甲仗和船隻,又攻打歷陽,襲擊北齊步營,獲得勝利。徐嗣徽失敗後,他在紹泰二年(556年)遷官散騎常侍、嚴威將軍、太子左衛率,很快在周文育軍中擔當前鋒,於南江抵擋蕭勃,周文育又命他另外帶領士兵,在苦竹灘襲擊周勃的前鋒歐陽頠。其後他再次跟從周文育西征王琳,但在沌口被打敗,周鐵虎與周文育、侯安都一同遭王琳抓擒;王琳召見各將領和他們對話語,只有周鐵虎語氣不屈,使王琳赦免其他人,唯獨殺害他,虛歲四十九。陳霸先得知後追贈他贈侍中、護軍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加食封一千戶,給一部鼓吹;到南陳天嘉五年(564年)陳文帝讓他配食陳霸先的廟庭,爵位由兒子周瑜承嗣。.

新!!: 梁元帝和周鐵虎 · 查看更多 »

周敷 (南朝)

周敷(),字仲遠,臨川人《陳書·卷十三·列傳第七》:周敷字仲遠,臨川人也。為郡豪族。敷形貌眇小,如不勝衣,而膽力勁果,超出時輩。性豪俠,輕財重士,鄉黨少年任氣者咸歸之。《南史·卷六十七·列傳五十七》:周敷字仲遠,臨川人也。為郡豪族。敷形貌眇小,如不勝衣,膽力勁果,超出時輩。性豪俠,輕財重士,鄉党少年任氣者咸歸之。,南梁、南陳官员。.

新!!: 梁元帝和周敷 (南朝) · 查看更多 »

兰陵萧氏

兰陵萧氏,是中国中古时期一个以兰陵郡为郡望的萧姓士族。萧氏在南朝以军功起家,其后家族子弟建立了南齊和南梁兩個朝代,发展为侨姓士族主要代表,与琅邪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齐名。在唐朝,兰陵萧氏仍属一流高门,共有十人出任宰相。.

新!!: 梁元帝和兰陵萧氏 · 查看更多 »

元帝

歷史上,東亞古代有多名皇帝的諡號為元帝:.

新!!: 梁元帝和元帝 · 查看更多 »

元罗

元罗(),本名罗刹,字仲纲,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后裔,太师、江阳王元继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梁元帝和元罗 · 查看更多 »

国服 (开元礼)

国服是大唐《开元礼》中所规定四夷之君朝见中国天子所服的本国服饰,谓“蕃主服其国服”。汉唐藩属体制中,边疆民族首领存在着定期朝见唐朝皇帝的所谓“朝集”制度。无论是外国君主及其使者或者臣子朝谒中国天子,接受官职,贡献方物,还是中国天子宴请外国君主,外国君主都要穿国服奉礼。因此中国的附属国都有本国国服,比如契丹、朝鲜、日本、越南等,这种外交礼仪服饰后来则演变为他们各自的民族服装。历代《职贡图》记录下了周边异族的国服。如唐朝阎立本的名作《职贡图》,梁元帝萧绎绘制的最早的《职贡图》。而中国天子以及百官的国服则是绛纱袍。绛纱袍则是汉朝以来天子和百官的朝服。.

新!!: 梁元帝和国服 (开元礼) · 查看更多 »

王皇后 (梁宣帝)

王皇后(),西梁宣帝萧詧的皇后。 初为岳阳王妃,生萧詧长子萧嶚。萧嶚在550年代初病逝。554年,岳阳王萧詧勾结西魏兵攻占江陵,梁元帝萧绎开门投降,被萧察以土袋闷死。 555年,萧詧自立为帝,改元大定,立王氏为皇后,追封蕭嶚为皇太子。大定八年(562年)宣帝萧詧驾崩,其庶子明帝萧岿即位,尊嫡母王皇后为太后。次年(563年),王太后病故。 Category:西梁皇后 Category:南朝皇太后 ~ Category:谥元.

新!!: 梁元帝和王皇后 (梁宣帝) · 查看更多 »

王琳 (会稽)

王琳(),字子珩,會稽郡山阴县人。.

新!!: 梁元帝和王琳 (会稽) · 查看更多 »

王琛 (南梁)

王琛,南朝梁官员、书法家、医家,。 王琛在南朝梁担任国子祭酒。天监年间,梁武帝让张率抄乙部书,又派他撰古妇人事,派琅邪王琛与吴郡范怀约等写给后宫。553年十一月初八,梁元帝派侍中王琛出使西魏。554年十月初十,武宁郡太守宗均报告西魏大军将要入侵,梁元帝召集公卿大臣商议对策。侍中王琛说:“我去年出使魏国,揣摩宇文泰的神色,很是友好,不可能发兵来打我们。”梁元帝又派王琛到西魏去访问。元帝停止讲论《老子》,朝廷内外宣布戒严。王琛没见到西魏的军队,派人回去送信报告,说:“边境安宁,说魏国要进攻我们,是儿戏之言。”元帝听后感到疑惑。十月十七,元帝又恢复讲《老子》,百官穿军装听讲。王琛著有《推产妇何时产法》一卷、《周大象年历》一卷、《历术》一卷、《九州行棋立成法》一卷、《太一飞鸟历》一卷、《黄帝九元遁甲》一卷、《六情决》一卷。.

新!!: 梁元帝和王琛 (南梁) · 查看更多 »

王神念

王神念(),太原祁县人《梁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三十三》:王神念,太原祁人也。少好儒術,尤明內典。仕魏起家州主簿,稍遷潁川太守,遂據郡歸款。魏軍至,與家屬渡江,封南城縣侯,邑五百戶。頃之,除安成內史,又歷武陽、宣城內史,皆著治績。還除太僕卿。出爲持節、都督青、冀二州諸軍事、信武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南史·卷六十三·列傳第五十三》:王神念,太原祁人也。少好儒術,尤明內典。仕魏位潁川太守,與子僧辯據郡歸梁,封南城縣侯。曆安成、武陽、宣城內史,皆著政績。後為青、冀二州刺史。,北魏、南梁官员。 王神念自小喜歡儒術,尤其明瞭內典。他在北魏自州主簿起家,很快轉遷為潁川太守,於是據郡向南梁投誠。魏軍攻到,他和家屬渡過長江,受封南城縣侯,食邑五百戶。不久就除授安成內史,歷任武陽、宣城內史,治理的成績不錯。轉為太僕卿,外任持節、都督青、冀二州諸軍事、信武將軍及青冀二州刺史。 王神念個性剛直,任職的州郡一定禁止淫祠,其時青州冀州東北有一座臨海的石鹿山,有一間神廟用巫術欺騙百姓,浪费人力物力。他來到後就下令毀壞神廟,於是當地風俗改正。普通年間,南梁北伐,徵任為右衛將軍。普通六年(525年)轉使持節、散騎常侍、爪牙將軍,仍然擔任右衛將軍,不久病死,虛歲七十五,贈本官、衡州刺史,給與一部仪仗,諡壯,梁元帝初年追贈侍中、中書令,改諡忠公。。 他年少就熟習騎射,到老年也並未退步,曾在梁武帝前手執刀和盾牌,左右交錯,騎馬來往,冠絕同儕《梁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三十三》:神念少善騎射,旣老不衰,嘗於高祖前手執二刀楯,左右交度,馳馬往來,冠絕羣伍。……子尊業,仕至太僕卿。卒,贈信威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鼓吹一部。次子僧辯,別有傳。《南史·卷六十二·列傳第五十二》:神念少善騎射,及老不衰。嘗于武帝前手執二刀楯,左右交度,馭馬往來,冠絕群伍。……神念長子遵業,位太僕卿。次子僧辯。。.

新!!: 梁元帝和王神念 · 查看更多 »

王瑒

王瑒(),南朝梁、南朝陳政治人物,表字子璵(《南史》作子瑛),琅邪郡臨沂县人。陈宣帝时尚书左仆射。.

新!!: 梁元帝和王瑒 · 查看更多 »

王顗

王顗,王僧辩长子。承圣初历官至侍中。 当初,王僧辩攻占建业、平定侯景之乱后,派遣陈霸先驻守京口,却对其都没有防备。王顗屡次向王僧辩进言不被接受,后来王僧辩兵败被杀。西魏袭击江陵,梁元帝派遣王顗督军城内军事。荆州城沦陷,跟随王琳逃到北齐,做了竟陵郡守。北齐派遣王琳镇守寿春,将图谋江左(南陈)。后来淮南被南陈平定,王琳被杀。听到王琳死讯,王顗来到城南乱葬岗大哭,悲愤而亡。.

新!!: 梁元帝和王顗 · 查看更多 »

王褒 (南北朝)

王褒(),字子渊,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 學問淵博,志怀沉静。“美风仪,善谈笑”,以善駢文著稱,娶梁武帝之弟鄱阳王萧恢之女為妻。梁元帝时任吏部尚书、左仆射。西魏破江陵后,虜王褒等入关,宇文泰大喜說:“昔平吴之利,二陆而已。今定楚之功,群贤毕至,可谓过之矣。”陈朝与北周通好後,許多寓流士子得以還鄉,唯有庾信與王褒不得南回。建德年间(572年—578年)去世。 有子王鼒,隋卫尉寺丞、安都郡守、石泉侯。王鼒有女嫁唐荥阳公张某。王鼒子王弘让,隋工部、宪部郎、中书舍人。王弘让生王方泰、安州别驾王雄。王方泰生襄州襄阳县尉、同州冯翊县丞王鸿。王鸿生长安县尉左授襄阳郡毂城县尉又移南阳郡临湍县尉王志悌。王志悌生唐朝太中大夫王汶。王汶生朝散大夫、守尚书、吏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上柱国、临沂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王衮。王衮生王存夫,唐穆宗挽郎。王雄生张掖丞王伯惠。王伯惠生赠秘书少监王义丰。王义丰生义王府咨议王峤。王鼒子王弘训,唐御史中丞。王弘训生户部郎中王方智。王方智生唐忠王府文学、上柱国王固己。.

新!!: 梁元帝和王褒 (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王通 (南朝)

王通(),字公达,琅邪临沂人。 梁朝左光禄大夫王份之孙,父王琳,官司徒左長史。王琳娶梁武帝的妹妹义兴长公主,有子九人,并知名。王通梁朝初任国子生,举明经,为秘书郎、太子舍人。王通以梁武帝外甥封武陽亭侯,歷官为王府主簿、限外记室参军、司徒主簿、太子中庶子、骠骑庐陵王府给事中郎、中权何敬容府长史,官至給事黃門侍郎,因事免官。侯景之亂时,王通逃到江陵,梁元帝以为散骑常侍,守太常卿。自侯景乱后,建康宫室,都被焚烬,王通兼起部尚書,回京师,专管缮造。江陵陷落于西魏,萧方智承制以王通为吏部尚书。绍泰元年,加侍中,吏部尚书如故,官至尚书右仆射,吏部如故。陈霸先受禅建立南陈,王通迁左仆射,侍中如故。陈文帝嗣位,领太子少傅。天康元年,为翊右将军、右光禄大夫,量置佐史。陈废帝即位,号安右将军,又领南徐州大中正。太建元年,迁左光禄大夫。太建六年,加特进,侍中、将军、光禄、佐史并如故。未拜而卒,时年七十二岁。诏赠本官,谥号成,葬日给鼓吹一部,其弟王质、王固。.

新!!: 梁元帝和王通 (南朝) · 查看更多 »

獨眼

(古稱眇、目眇或眇目)指因先天、疾病或傷害使其中一隻眼睛喪失了視力的狀態。有些獨眼的人會裝上義眼或戴上眼罩。 有些人雖然有獨眼的殘缺,但仍有過人的功績或成就。這類人傑常被稱為「獨眼龍」,有尊敬的意思。歷史上第一個被人稱為獨眼龍的人是中國唐朝末年的李克用,拜河東節度使,驍勇善戰。後來日本的陸奧大名伊達政宗也有此稱號。.

新!!: 梁元帝和獨眼 · 查看更多 »

编年体

编年体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以编年体纪录的历史称为编年史。比较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有:中國的《春秋》、《竹書紀年》、《左傳》、《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明通鑑》等,以及日本的正史六國史,《日本書紀》、《續日本紀》、《日本後紀》、《續日本後紀》、《日本文德天皇實錄》、《日本三代實錄》等,越南的正史《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等。而《史记》等中国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则是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述的。 劉知幾《史通》曾說:“至於賢士貞女,高才俊德,事當沖要者,必盱衡而備言,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詳說。如絳縣之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晉卿而獲記,或以對齊君而見錄,其有賢如柳惠、仁若顏回,終不得彰其名氏、顯其言行。故論其細也,則纖芥無遺,語其粗也,則丘山是棄。此其所以為短也。” 其他地區類似形式的歷史書則稱為年代記,编年体也是年代記的一種。以下列舉各地主要的編年體史書。.

新!!: 梁元帝和编年体 · 查看更多 »

爨瓚

,南朝梁宁州人。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宁州刺史徐文盛率兵往荆州随湘东王鎮壓侯景之亂,趁宁州空虚,瓒据有其地,併诸部。梁元帝承圣二年(553年),瓒以其地降北周,北周遥授其南宁州刺史,允其子爨翫、爨震世襲,至此成為非中央直轄的羁縻州。.

新!!: 梁元帝和爨瓚 · 查看更多 »

甄玄成

成(),中山人《周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四十》:甄玄成,字敬平,中山人。博達經史,善屬文。少為簡文所知。以錄事參軍隨詧鎮襄陽,轉中記室參軍,頗參政事。《北史·卷九十三·列傳第八十一》:甄玄成,字敬平,中山人。博達經史,善屬文。少為簡文所知。以錄事參軍隨詧鎮襄陽,轉中記室參軍,頗參政事。,南梁、西梁官员。 甄玄成熟讀經史,擅長撰写文章,年少就獲梁簡文帝知曉,任命為錄事參軍跟隨蕭詧鎮守襄陽,轉任中記室參軍,參與了不少政事決策。後來甄玄成認為江陵兵器充足,於是懷有異心,秘密寫信給梁元帝投誠,但信件落入蕭詧中。蕭詧信奉佛教,常願不殺誦讀《法華經》的人,甄玄成因為經常誦讀《法華經》而免死。之後蕭詧見到他經常說:「你真得到《法華經》的力量啊。」《周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四十》:以江陵甲兵殷盛,遂懷貳心,密書與元帝,具申誠款。或有得其書,送於詧。詧深信佛法,常願不殺誦《法華經》人。玄成素誦《法華經》,遂以此獲免。詧後見之,常曰:「甄公好得《法華經》力。」後位吏部尚書,有文集二十卷。《北史·卷九十三·列傳第八十一》:以江陵甲兵殷盛,遂懷貳心,密書與元帝,具申誠款。或有得其書,送於詧。詧深信佛法,常願不殺誦《法華經》人。玄成素誦《法華經》,遂以此獲免。詧後見之,常曰:「甄公好得《法華經》力。」後位吏部尚書,有文集二十卷。西梁建立後,他先後任職中書侍郎、御史中丞、祠部尚書和吏部尚書,大定六年(560年)去世,贈侍中、護軍將軍,有文集《甄玄成集》十卷,賦一篇《車賦》。.

新!!: 梁元帝和甄玄成 · 查看更多 »

熊曇朗

曇朗(),豫章南昌人《陳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九》:熊曇朗,豫章南昌人也,世為郡著姓。曇朗跅弛不羈,有膂力,容貌甚偉。侯景之亂,稍聚少年,據豐城縣為柵,桀黠劫盜多附之。梁元帝以為巴山太守。荊州陷,曇朗兵力稍彊,劫掠鄰縣,縛賣居民,山谷之中,最為巨患。《南史·卷八十·列傳第七十》:熊曇朗,豫章南昌人也,世為郡著姓。曇朗跅弛不羈,有膂力,容貌甚偉。侯景之亂,稍聚少年,據豐城縣為柵,桀黠劫盜多附之。梁元帝以為巴山太守。魏克荊州,曇朗兵力稍強,劫掠鄰縣,縛賣居人,山谷之中,最為巨患。,南北朝南梁官員,於南陳建立初期割據新淦,兵敗被殺。 熊曇朗家族是郡內望族,他個性放蕩不羈,力氣巨大,容貌英偉。侯景之亂時,他聚集少年佔據豐城縣,立下欄柵,附近凶惡奸詐劫的盜賊都依附他,梁元帝任命他以為巴山太守。荊州失陷,熊曇朗的兵力加強,就掠奪鄰縣,綁架居民到山谷中,成為地方禍患。侯瑱鎮守豫章,熊曇朗表面服從,但暗中卻想取代侯瑱;侯方兒推翻侯瑱時,熊曇朗作為其背後謀主,侯瑱敗亡,他獲得很多侯瑱的兵馬。蕭勃跨過山嶺,歐陽頠擔任前軍,他欺騙歐陽頠會一同前往巴山襲擊黃法𣰋;又向黃法𣰋約定一起打敗歐陽頠,說:「事成後給我兵馬武器。」熊曇朗出兵和歐陽頠夾擊,又欺騙他說:「余孝頃打算突然偷襲,需要分一些伏兵。」他就送三百名兵甲協助熊曇朗。到城下即將打仗,熊曇朗假裝向北走,黃法𣰋乘虛而入,歐陽頠失去支援,狼狽退後,他奪取歐陽頠的兵馬武器回歸。其時巴山人陳定也擁兵建寨,熊曇朗假裝以女兒嫁給陳定的兒子,對他說:「周迪、余孝頃不贊同此婚事,需要強兵迎接。」陳定遣派三百精兵和土豪二十人前往,到達後熊曇朗收拾他們,取去馬仗,又開價讓陳定贖回。 紹泰二年(556年),熊曇朗作為南川的武裝首領依例除授游騎將軍,很快擔任持節、飆猛將軍、桂州刺史,領官豐城縣令,歷任宜新、豫章兩郡太守。王琳派李孝欽等人跟隨余孝頃在臨川攻打周迪他也率領部下支援。同年,因功獲授持節、通直散騎常侍、寧遠將軍,封為永化縣侯,食邑一千戶,樂隊一部,並以抵抗王琳的功勳,授平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其他依舊。周文育於豫章攻擊余孝勱,熊曇朗出軍會合,惟周文育失利時他就乘機殺害周文育呼應王琳,奪取周文育的部將,佔據新淦縣,貼著江邊為筑城。王琳東下,陳蒨出兵南川,江州刺史周迪、高州刺史黃法𣰋打算沿河流接應,熊曇朗就據城用軍艦阻攔;周迪和黃法𣰋帶領南中士兵築城圍攻,斷絕他和王琳的通訊。王琳敗走他的黨羽有異心,周迪攻陷新淦城,俘虜部下男女萬多人;熊曇朗隻身逃到村中,被村民斬死,屍體被送回建康,在朱雀觀懸掛,他的家族也不分老少被棄市。.

新!!: 梁元帝和熊曇朗 · 查看更多 »

留異

留異(),東陽長山人《陳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九》:留異,東陽長山人也。世為郡著姓。異善自居處,言語醞藉,為鄉里雄豪。多聚惡少,陵侮貧賤,守宰皆患之。梁代為蟹浦戍主,歷晉安、安固二縣令。侯景之亂,還鄉里,召募士卒,東陽郡丞與異有隙,引兵誅之,及其妻子。太守沈巡援臺,讓郡於異,異使兄子超監知郡事,率兵隨巡出都。《南史·卷八十·列傳第七十》:留異,東陽長山人也,世為郡著姓。異善自居處,言語醞籍,為鄉里雄豪。多聚惡少,陵侮貧賤,守宰皆患之。仕梁,晉安、安固二縣令。侯景之亂,還鄉里,占募士卒。太守沈巡援台,讓郡於異,異使兄子超監知郡事,率兵隨巡出都。,南梁、南陳官员,後協助周迪和陳寶應叛亂而被殺。 留異家族是郡內望族,他擅長自處,言語寬和,在鄉間自詡英雄豪傑;經常聚集不良少年欺負弱小,地方长官都任為他是個禍患。南梁期間他擔任蟹浦戍主、晉安和安固二縣的縣令。侯景之亂爆發,他回到故鄉,召集民眾,東陽郡丞和他不和,就派兵剿滅,俘虜他的妻子。太守沈巡過來支援留異,並讓出職務給他;留異吩咐姪子留超代理郡事,自己率兵去建康。。 建康陷落,他跟隨臨城公蕭大連,獲委任為司馬負責軍事。留異個性殘暴,沒有遠見,督察責罰蕭大連的主將和部眾作威作福,士兵都害怕他。侯景的將軍宋子仙過浙江,留異逃回故鄉,不久帶領部下向宋子仙投降。其時蕭大連取下東陽的信安嶺,打算進入鄱陽,留異就嚮導宋子仙擒獲蕭大連。侯景任命他為東陽太守,留下他的妻子作人質。侯景的行臺劉神茂反正向侯景拒兵,留異表面和劉神茂合作,暗地卻通知侯景;之後劉神茂事敗被殺,只有他獲免。 侯景被平定後,王僧辯使命留異慰勞東陽,他仍然在當地聚眾合鄉閭,佔據險阻地方,勢力大得讓其他州郡忌憚。梁元帝任命他作信安縣令;荊州淪陷,王僧辯指使他再擔任東陽太守。陳蒨平定會稽,留異雖然協助運輸糧食,但在郡內擁兵自重。紹泰二年(556年),朝廷以他支援的功勞除授持節、通直散騎常侍、信武將軍、縉州刺史,領東陽太守,封永興縣侯,食邑五百戶,同年遷任散騎常侍、信威將軍,增食邑三百戶,其餘依舊,又以陳蒨的長女陳氏嫁給留異第三子留貞臣。 南陳永定二年(558年),陳武帝徵召留異擔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南徐州刺史,他藉故拖延不赴任。陳蒨即位為陳文帝,改授他為都督縉州諸軍事、安南將軍、縉州刺史,領東陽太守。留異經常遣派他的長史王澌作使節入朝,王澌經常表示朝廷虛弱,他相信了,在表面依然奉行臣子禮節,但总是在觀望,和王琳自鄱陽信安嶺秘密通信;王琳又派人到東陽署任地方長官。到王琳敗亡,陳文帝遣派左衛將軍沈恪代替他擔任太守,實際是伏兵襲擊。留異到下淮抵抗,沈恪給他大敗,退回錢塘,他又上表謝罪。當時南陳官軍在湘州、郢州有戰事,就下達詔書撫慰並籠絡,留異也知道朝廷最後還是會討伐自己,就派兵防守下淮及建德,準備航道。留異以為官軍從錢塘江攻上,但侯安都卻由會稽、諸暨的步道偷襲,他十分恐懼,逃離東陽郡到桃支嶺,於嶺口架設柵欄巩固自己安全。天嘉三年(562年),侯安都攻破柵欄,他和次子留忠臣出奔依附陳寶應,陳軍俘虜他的餘黨數千人。兩年後(564年),陳寶應被剿滅,同時擒拿留異到建康斬首,子姪及同黨都被殺,只有第三子留貞臣因娶陳文帝的女兒獲免。.

新!!: 梁元帝和留異 · 查看更多 »

益昌公主

昌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十九代皇帝唐昭宗李晔的第七女。她的生母不详,史书仅仅记载了乾宁元年(894年)十月十四日获封号益昌公主。因为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的混乱,史料失散,所以没有关于益昌公主的相关记载。.

新!!: 梁元帝和益昌公主 · 查看更多 »

监利县

利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中南部。是荆州市所辖的一个县,县政府驻地容城镇。总面积3256平方公里,2007年户籍人口为150.9万,常住人口127.6万,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以上,通行西南官话。县境地处江汉平原,三国东吴以其“土卑沃、广陂泽”,“地富鱼稻”。“令官督办”以监盐渔之利,监利因此而得名。当地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春秋末期军事家,吴国重臣伍子胥、楚国复兴功臣申包胥都诞生于此。.

新!!: 梁元帝和监利县 · 查看更多 »

蚊科(学名:Culicidae)是昆蟲綱雙翅目之下的一個科。該科生物通常被稱為蚊或蚊子,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绝大多数蚊子中,雄蚊以植物汁液为食,雌蚊则外寄生于人体表面,使用刺吸式口器刺穿宿主的皮肤以吸取血液。其宿主成千上万,主要为脊椎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等。有些种类的蚊子还会寄生于节肢动物。吸食血液对宿主一般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在吸食过程中,蚊子的唾液会使宿主出现皮疹等症状。蚊子是许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蚊子会以吸食血液的方式,将疾病从一个宿主体内传播到另一个宿主体内,登革熱、瘧疾、黃熱病、寨卡病毒、、日本腦炎、西尼罗河病毒、基孔肯雅热等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快速传播,因此,蚊子被蚊蟲控制協會(英文: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評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動物之一。目前除南極洲外,各大洲皆有蚊子的廣泛分布。.

新!!: 梁元帝和蚊 · 查看更多 »

韋粲

韋粲(),字長蒨,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東)人,祖父韋叡,父親韋放。 韋粲开始為晉安王行參軍,歷任外兵、中兵參軍。晉安王蕭綱被立為皇太子,授以左衛率,非常受到信任和重用。中大同十一年(545年),任衡州刺史。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圍攻建康,率領精兵五千,赴援京城,在青塘戰死。梁元帝即位後追諡忠貞。.

新!!: 梁元帝和韋粲 · 查看更多 »

韋載

韋載(),字德基,京兆杜陵人《陳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韋載字德基,京兆杜陵人也。祖叡,梁開府儀同三司,永昌嚴公。父正,梁黃門侍郎。載少聰惠,篤志好學。年十二,隨叔父稜見沛國劉顯,顯問漢書十事,載隨問應答,曾無疑滯。及長,博涉文史,沉敏有器局。起家梁邵陵王法曹參軍,遷太子舍人、尚書三公郎。《南史·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八》:叡子放……放弟正。……子載。載字德基,少聰慧,篤志好學。年十二,隨叔父棱見沛國劉顯,顯問漢書十事,載隨問應無疑滯。及長,博涉文史,沈敏有器局。仕梁為尚書三公郎。,南梁、南陳官员。 韋載的祖父韋叡是南梁開府儀同三司、永昌嚴公;父親韋正則是黃門侍郎。韋載年少聰明,專一心志地學習,十二歲時跟著叔父韋稜與沛國劉顯見面,劉顯問韋載十種關於《漢書》的事,他回答不曾遲疑。長大後他涉獵文學與史學,沉著聰慧有才學,自邵陵王蕭綸的法曹參軍起家,遷任太子舍人、尚書三公郎。侯景之亂,梁元帝承制人用他為中書侍郎,轉官建威將軍、尋陽太守,隨同都督王僧辯東征侯景。其時王僧辯軍隊在湓城,魯悉達、樊俊等人各自擁兵坐鎮,觀望成敗。梁元帝遣派韋載為假節、都督太原高唐新蔡三郡諸軍事、高唐太守,同時仍受命勸喻魯悉達等人出兵討伐侯景。及後大軍東下,他率領三郡士兵從焦湖出柵口,與王僧辯在梁山會合。平定侯景後,除授冠軍將軍、琅邪太守,很快奉命出使東陽及晉安招撫留異、陳寶應等人,仍然授與他信武將軍、義興太守。 陳霸先誅殺王僧辯,指令周文育帶領輕兵襲擊韋載,唯未到達就被他發現,於是固守城池。周文育著急攻城,韋載的屬兵和陳霸先舊部都擅長弓箭,他徵集數十人用長鎖鎖住,親自監督發箭射向周文育軍,發現約十箭中不中兩箭者立刻殺死,於是弓箭隊百發百中。周文育軍隊退後,韋載在城外水邊設立欄柵,爭持數月;陳霸先聽聞周文育軍隊失利,就親自征討,攻破欄柵,亦派他的族弟韋翽傳達誅殺王僧辯用意,同時下達梁敬帝詔書勸他投降。韋載獲得詔書後就立刻投降,陳霸先安撫他,以韋翽監督義興,他則跟隨陳霸先作謀略。 徐嗣徽、任約等人引北齊軍渡江,據守石頭城,陳霸先向韋載詢問計策,他說:「如果齊軍分兵佔據三吳道路,侵略東部,那麼事情就沒救了。現在應該立刻在淮南侯景以前的軍營築城,打通東路運輸,另外命令輕兵打破齊軍糧運,令他們前進無法擄掠,後退無法補給,這樣齊軍將領首級十天可以到手。」陳霸先聽從他的建議。南陳永定元年(557年),朝廷除任他為和戎將軍、通直散騎常侍,次年(558年)進號輕車將軍,很快就加散騎常侍、太子右衛率,依然擔任將軍,到天嘉元年(560年)因病辭官。韋載有十餘頃田地在江乘縣的白山,此時建屋居住,與世隔絕,從不與人來往,十多年不到別人家中。太建年間在家逝世,虛歲五十八。.

新!!: 梁元帝和韋載 · 查看更多 »

职贡图

在古代中國,職貢圖用來記載周邊國家進貢時各進貢使者的特點。蕭繹的《職貢圖》為傳世最早的職貢圖,原作創於526年-539年间,現存為宋人摹本的殘卷。 右到左:滑/嚈噠人,波斯,百济,龟兹,倭(日本),狼牙脩,鄧至,周古柯,呵跋檀,胡蜜丹,巴伊提,且末。.

新!!: 梁元帝和职贡图 · 查看更多 »

荆州城墙

荆州城墙位于中国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的荆州古城,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州古城墙与城北的楚纪南故城和城西的八岭山古墓群是荆州古城的三大组成部分。 荆州城墙是中国现存的四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其余三座分别为山西平遥城墙、陕西西安城墙和辽宁兴城城墙,也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南方城墙。与其它几座古城墙相比,荆州古城墙的特点是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考古发现证实,荆州城墙是中国现存延续时间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演变为砖城的唯一古城墙。 荆州城墙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景帝时修筑的土城,其后关羽、吴太守朱然,东晋桓温、梁元帝、南平王高季兴等都曾进行修葺。北宋末年城毁。南宋淳熙年间(1186年)重修,长10.5km。元初(1276年)忽必烈下令拆除。元末明初朱元璋派员重建荆州城。明末(1643年)张献忠将城墙拆毁多半。现存于世的是清顺治三年(1646年)重建的城垣,并重新命名城门:东为寅宾门,东南为公安门,西为安澜门,南为南纪门,大北门为拱极门,小北门为远安门。1970年后又新开3座三孔城门。整座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3.75千米,南北宽1.2千米,城内面积4.50平方千米,周长11.821千米。城墙高8.83米,顶面宽3~5米,厚10米左右。有城垛4567个,炮台26个,通往城外下水道6条。 2007年荆州城墙与南京城墙、西安城墙和辽宁兴城城墙等一同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单。.

新!!: 梁元帝和荆州城墙 · 查看更多 »

荆州市

荆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长江中游两湖平原腹地,1895年《马关条约》开埠,沙市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中国最内陆的一个通商口岸。至20世纪初期开始成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现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和长江重要港口城市、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全国大遗址保护示范区;荆州也是全国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精细化工产品基地等。荆州市区分为荆州区、沙市区和荆州开发区(国家级),并辖三县(江陵、公安、监利)三市(松滋、石首、洪湖)。.

新!!: 梁元帝和荆州市 · 查看更多 »

荀朗

荀朗(),字深明,潁川潁陰人《陳書·卷十三·列傳第七》:荀朗字深明,潁川潁陰人也。祖延祖,梁潁川太守,父伯道,衛尉卿。朗少慷慨,有將帥大略,起家梁廬陵王行參軍。《南史·卷六十七·列傳五十七》:荀朗字深明,潁川潁陰人也。祖延祖,梁潁川太守。父伯道,衛尉卿。朗少慷慨,有將帥大略。,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 荀朗的祖父荀延祖是南梁潁川太守,父親荀伯道則是南梁的衛尉卿。他少年性格豪爽,有將帥的謀略,從梁朝廬陵王蕭續的行參軍起家。侯景之亂時,荀朗招攬民眾同行據守巢湖,不屬於任何人。臺城被攻陷後,梁簡文帝密詔授與他雲麾將軍、豫州刺史,下令他和各諸侯王討伐侯景;侯景命令儀同宋子仙、任約等人頻頻征討,荀朗據山立寨固守,宋子仙未能攻破。當時京師饑荒,百姓都逃難到江外謀生,他就招引部隊,贈送衣食給百姓以賑災,於是部隊聚眾到數萬人。侯景在巴陵戰敗,荀朗在濡須攔截侯景,擊敗他的後續部隊。王僧辯東征,荀朗派遣部將范寶勝及和弟弟荀曉率領二千兵士協助。平定侯景後,他又於踟躕山打敗北齊將領郭元建;承聖二年(553年),他帶領萬餘命士兵過江,到宣城郡邊安頓,梁元帝讓他擔任持節、通直散騎常侍、安南將軍、都督南兗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但他未赴任,荊州就已經失陷。陳霸先輔政,北齊的蕭軌、東方老入侵,佔領石頭城,荀朗從宣城赴戰,和侯安都等人打敗齊軍。 南陳永定元年(557年),荀朗得賜爵興寧縣侯,食邑二千戶,封他的兄長荀昂為左衛將軍,弟弟荀晷為太子右衛率。很快他伴隨陳蒨在南皖拒守王琳。陳霸先駕崩,宣太后和舍人蔡景歷密不發喪,荀朗的弟弟荀曉在建康暗中探悉,就陰謀率領家兵襲擊。事情敗露,蔡景歷殺死荀曉,同時囚禁荀朗和他的兄弟。陳蒨即位為陳文帝後釋放他們,撫慰荀朗,下令他和侯安都等人防守王琳。王琳敗亡,荀朗遷任使持節、安北將軍、散騎常侍、都督霍晉合三州諸軍事、合州刺史。天嘉六年(565年)他去世,虛歲四十八,贈南豫州刺史,諡壯,兒子荀法尚嗣爵。.

新!!: 梁元帝和荀朗 · 查看更多 »

萧大圜

蕭大圜(),字仁显,梁簡文帝蕭綱第二十子。 蕭大圜幼时聪慧,四岁时即能诵读《三都赋》及《孝经》、《论语》。七岁时,居母丧,便有成人之性。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围攻建康。太清三年(549年),京城陷落,梁武帝被困餓死,侯景立太子蕭綱为帝。大宝元年十月乙未(550年11月13日),封乐梁郡王,食邑二千户,出任宣惠将军、丹阳尹。大宝二年(551年),蕭綱为侯景所杀,蕭大圜逃脱。 承聖元年(552年),侯景之乱平定,蕭大圜返回建康,无所依托,寓居于善觉佛寺。王僧辩得知此事后,派人用船只接蕭大圜前往江陵。梁元帝见到大圜后很高兴,赐予他越衫胡带,改封晋熙郡王,食邑二千户,授宁远将军、琅邪彭城二郡太守。当时,蕭大圜的两位兄长山阳王蕭大成、宜都王蕭大封尚未拜谒梁元帝,梁元帝遂让大圜通知他们两人前来拜谒。蕭大圜以世多故,避免谗言,于是屏绝人事。 承聖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出降,蕭大圜前往长安,受到宇文泰的优待。北周保定二年(562年),封始宁县公,食邑一千户,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赐田宅、奴婢、牛马、粟帛等。建德四年(575年),出任滕王友。宣政元年(578年),增邑至二千二百户。隋朝开皇初年,拜内史侍郎,出任西河郡守,不久即去世。 蕭大圜好学,务于著述,撰有《梁旧事》三十卷、《寓记》三卷、《士丧仪注》五卷、《要决》两卷,文集二十卷。 子萧璩,咸阳令。萧璩生萧仁才。萧仁才生豪州录事参军萧韶章。.

新!!: 梁元帝和萧大圜 · 查看更多 »

萧勃

萧勃(),南朝梁宗室,南兰陵(治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北)人。梁武帝从父弟吴平侯萧景之子。 梁末萧勃官至定州刺史,封曲江县侯,曾经参与讨伐李贲。太清三年(549年),广州刺史元景仲举兵响应侯景,被西江督护陈霸先攻灭。陈霸先迎萧勃占据广州。萧勃又与南康(治今江西省赣州市)土豪蔡路养相结,图谋阻陈霸先讨侯景,未果。承圣三年(554年),梁元帝以刺史一职非朝廷所任命,以王琳代为广州刺史,以萧勃为晋州刺史。西魏克江陵杀元帝,萧勃再据广州。绍泰元年(555年)二月初二,萧渊明以广州刺史萧勃为司徒。梁敬帝即位,十月初六,梁敬帝任命宜丰侯萧循为太保,建安公萧渊明为太傅,曲江侯萧勃为太尉,十一月,广州刺史曲江侯萧勃为司空。 陈霸先自为丞相,总揽朝政,萧勃不满。太平二年(557年)二月,广州刺史萧勃起兵,萧勃以郢州刺史欧阳頠为前军,出南康,进驻苦竹滩(今江西省丰城市西北),其将傅泰据蹠口城(今江西省南昌市西南),进迫建康。南江州刺史余孝顷在新吴(今江西省奉新县西)举兵响应。陈霸先令平西将军周文育统率诸军讨伐。周文育派兵袭上牢,尽取余孝顷船只,于豫章立栅固守。军中粮尽,周文育分遣老弱乘船而下,烧豫章栅,作出逃走的样子。余孝顷见状大喜,不作防备。周文育反攻获胜,曲江侯萧勃在南康,听到兵败的消息,军中顿时人心惊慌。三月十五日,德州刺史陈法武,前衡州刺史谭世远攻打萧勃,杀死了他。.

新!!: 梁元帝和萧勃 · 查看更多 »

萧绎

#重定向 梁元帝.

新!!: 梁元帝和萧绎 · 查看更多 »

萧翼

萧翼,蘭陵郡曲阿縣(約屬今日江苏省镇江市)人,梁元帝曾孙,唐朝御史。 唐太宗李世民雅愛書法,想得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跡书帖,知道真跡在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徒弟辯才和尚手中,屢次召辯才要向他購買,但辯才不願意割愛,屢屢推託。 唐太宗便派萧翼去山阴永欣寺設法奪取。萧翼自称山东书生,与辩才搞好关系,萧翼把梁元帝的《职贡图》拿出,展現給辯才看,問辯才有無名家珍品?辯才於是拿出《兰亭序》展示。萧翼趁辩才外出做客,拿兰亭序逃走。见到越州都督齐善行,让他送回长安。 李世民非常得意,加封萧翼为五品员外郎,受骗的辩才也被赐糧食三千石,但辯才認為自己愧對師父智永的付託,一年即憂憤而卒。.

新!!: 梁元帝和萧翼 · 查看更多 »

萧栋

蕭棟(),字元吉,南朝梁朝的第三代皇帝。史稱豫章王、淮陰王。 蕭棟為昭明太子蕭統之孫,豫章王蕭歡之子。蕭統去世後,梁武帝曾經有一度想立蕭歡為皇太孫,但最後沒有,而改封蕭統三弟后来的梁簡文帝蕭綱當太子。萧欢死后,萧栋袭为豫章王。 侯景之乱期间,叛将侯景攻破梁都建康,将萧栋等在京宗室软禁。 551年,侯景被皇弟湘东王萧绎部将王僧辩所败,回到建康,图谋篡位。他以簡文帝名义下诏禅位给萧栋。当时京城一带饥荒,萧栋与王妃张氏正在园中种菜,看到来迎接他为帝的士兵,不知所措,哭着登车,被侯景立为皇帝,升武德殿。当时平地起风,将华盖吹翻直出端门,时人知道萧栋不能善终。改元天正。侯景掌权,萧栋毫无实权。他追封祖父萧统、父萧欢为皇帝,尊母王氏为皇太后,立王妃张氏为皇后。 两个半月後,因侯景所迫,萧栋加侯景殊礼、九锡,侯景不久廢蕭棟為淮陰王,並自立為漢皇帝,並將蕭棟與其弟蕭橋、蕭樛囚於密室之中。 萧绎登基为梁元帝并收復建業後,指使王僧辩杀萧栋,王僧辩拒绝。萧绎于是命宣猛将军朱买臣杀萧栋。当时,蕭棟與其弟都逃出密室,相扶而出,但仍戴着镣铐,遇到将军杜崱后才去除。弟弟们以为逃出生天,但萧栋认为未必,仍然害怕。不久,他们遇到朱买臣,朱买臣请他们上船饮酒,席未终,朱买臣所部士兵抓住他们,沉入扬子江。.

新!!: 梁元帝和萧栋 · 查看更多 »

萧欣

萧欣(),南梁安成康王萧秀之孙,安成炀王萧机之子,安成蕃王萧操之弟。 萧欣年少时即勤奋好读,博览通经,擅长文采。承圣四年(555年),西魏破江陵,杀梁元帝萧绎,立萧詧为帝,建立傀儡政权西梁。梁宣帝萧詧让萧欣袭封安成蕃王。历任侍中、中书令、尚书仆射、尚书令。天保二十三年(584年),萧欣去世,追赠司空。 梁明帝在位时,萧欣与柳信言被称为一时文宗。著有《萧欣集》十卷、《梁史》百卷(遭乱失本)。.

新!!: 梁元帝和萧欣 · 查看更多 »

顏晃

顏晃(),字元明,琅邪臨沂人《陳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八》:顏晃字元明,琅邪臨沂人也。少孤貧,好學,有辭采。解褐梁邵陵王兼記室參軍。時東宮學士庾信嘗使於府中,王使晃接對,信輕其尚少,曰「此府兼記室幾人」?晃答曰「猶當少於宮中學士」。當時以為善對。侯景之亂,西奔荊州。承聖初,除中書侍郎。時杜龕為吳興太守,專好勇力,其所部多輕險少年,元帝患之,乃使晃管其書翰。仍敕龕曰:「卿年時尚少,習讀未晚,顏晃文學之士,使相毗佐,造次之閒,必宜諮稟。」及龕誅,晃歸世祖,世祖委以書記,親遇甚篤。除宣毅府中錄事,兼記室參軍。《南史·卷七十二·列傳第六十二》:顏晃字元明,琅邪臨沂人也。少孤貧,好學,有辭采。解褐梁邵陵王兼記室參軍。時東宮學士庾信使府中,王使晃接對,信輕其少,曰:「此府兼記室幾人?」晃曰:「猶當少於宮中學士。」當時以為善對。侯景之亂,奔荊州。承聖初,除中書侍郎。,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和文學家。 顏晃年少孤苦貧窮,好學有文采,擔任南梁邵陵王蕭綸的兼記室參軍,當時東宮學士庾信曾被派到邵陵王府,蕭綸指使顏晃應答,庾信看輕他說:「邵陵王府有多少名兼記室?」他回答:「好像少過宮中的學士吧。」當時的人都認為他的回應很好。侯景之亂,顏晃西逃到荊州;承聖初年,除授中書侍郎。其時吳興太守杜龕喜歡有膽量和氣力的人,部下很多輕躁奸險的少年,梁元帝很是擔心,就命令顏晃掌管杜龕的書信,又向杜龕下詔:「你年紀尚輕,讀書還未遲,顏晃是文學之士,有他幫助你,遇事要諮詢他。」杜龕被殺,顏晃歸附陳蒨,獲委任為書記,得到很好的恩遇,又出任宣毅府中錄事,兼記室參軍。 南陳永定二年(558年),陳武帝陳霸先臨幸大莊嚴寺,當晚下雨,顏晃上表《甘露頌》,內容完備典雅,陳霸先覺得很驚奇。天嘉初年,遷任員外散騎常侍,兼中書舍人,掌管詔令,到天嘉三年(562年)去世,虛歲五十三。朝廷下詔追贈他為司農卿,謚貞子,賜與墓地。顏晃出身寒微,沒有權貴親戚,但能夠修身有成就,為當世人認識。他的奏表詔誥一氣呵成,只說事理,文雅有氣質,有文集二十卷。.

新!!: 梁元帝和顏晃 · 查看更多 »

衡阳郡

衡阳郡,中国古代的郡。.

新!!: 梁元帝和衡阳郡 · 查看更多 »

顧越

顧越(),字允南,吳郡鹽官人《陳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七》:顧越字允南,吳郡鹽官人也。所居新坡黃岡,世有鄉校,由是顧氏多儒學焉。《南史·卷七十一·列傳第六十一》:顧越字允南,吳郡鹽官人也。所居新阪黃岡,世有鄉校,由是顧氏多儒學焉。祖道望,齊散騎侍郎。父仲成,梁護軍司馬、豫章王府諮議參軍。家傳儒學,並專門教授。,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與儒者。 顧越的祖父顧道望是南齊的散騎侍郎,父親顧仲成則是南梁的司馬和豫章王府諮議參軍。他居住的新阪黃岡有鄉校,於是顧氏家族有许多儒学人物。顧越自小失去父親,以勤勞刻苦自立,他聰明有口才,不分晝夜學習。成人後他到建康遊學,造訪儒者討論儒學,星占、音律、讖緯等深奧道理也學得精粹,當時的太子詹事周舍重視儒學,看到顧越就便覺得贊嘆詫異,命令侄子周弘正、周弘直和他深入交談,於是他的聲譽日益隆重。同時代的會稽賀文發學兼經史,與顧越名聲相等,因此建康稱他們作「發、越」。他最初任職揚州議曹史,兼官太子左率丞,又出南平元襄王蕭偉的王國右常侍,與賀文發一起入府,互相禮重;很快顧越轉為行參軍。大通年間,朝廷下詔飆勇將軍陳慶之送北魏北海王元顥回去北方,陳慶之請求顧越參與,其時陳慶之所向披靡,直至洛陽。不久元顥開始放任驕縱,上下離心,顧越預料他會失敗,稱病歸國;到彭城,陳慶之果然受挫失敗,顧越可以回來,時人稱他能看機會行事。回國後,他擔任安西將軍湘東王蕭繹的府參軍;及後梁武帝下旨寫新義,派儒生流通,他回到吳郡講學。顧越精通《詩經》,學問廣博,尤其擅長莊子、老子和與他人展開辯論,有時寫文章和書信;身高七尺三寸,樣子俊美。梁武帝曾在重雲殿親自講述老子,僕射徐勉舉出顧越說論義,他昂首說明,聲如洪鐘,容貌可觀,武帝大加讚賞,並擢升為中軍將軍宣城王蕭大器的記室參軍,不久轉為五經博士,仍然侍奉宣城王講學。 大同八年(542年),他轉安西將軍武陵王蕭紀的王府內中錄事參軍,很快改任遷府諮議。侯景之亂,顧越與沈文阿等人向東邊逃難,侯景曾幾次授與他爵位,但他誓不受命;承聖二年(553年),朝廷詔授宣惠將軍晉安王蕭方智的王府諮議參軍,領官國子博士,其後顧越以社會未平,無心做官而回鄉,隱居在武丘山,和吳興沈炯、同郡張種、會稽孔奐等人饮酒赋诗。紹泰元年(555年),再次獲徵任國子博士,到陳朝天嘉年間得詔令侍奉東宮講讀,除任東中郎將鄱陽王陳伯山的王府諮議參軍,十分優待。不久顧越領羽林監,遷轉為給事黃門侍郎,國子博士、依然負責侍讀。其時朝廷制度草創,對於禮儀的疑議多取用他的意見,每次在東宮侍講,皇太子陳伯宗都常虛心以禮接待。顧越以宮僚名流不多,太子仁弱,安成王陳頊又有篡位的跡象,因此心懷激憤,上奏改革,陳文帝非常感慨,但最後並未施行任何改革。陳伯宗即位為陳廢帝,拜他為散騎常侍,兼任中書舍人,仍然任官黃門侍郎,領天保博士,掌管儀禮,如同帝師入朝講授,非常尊寵。當時陳頊輔政,華皎舉兵謀反,顧越請假回鄉時被或陳頊誣陷煽動藩鎮,被免官。太建元年(569年),他在家中去世,虛歲七十七。 他的孫子顧胤是唐朝的起居郎,曾孫顧琮則是宰相。.

新!!: 梁元帝和顧越 · 查看更多 »

袁贵人

袁贵人可以指:.

新!!: 梁元帝和袁贵人 · 查看更多 »

袁敬

袁敬,字子恭,南朝陈大臣。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 袁敬少年好学,在南朝梁历任秘书郎、太子洗马、太子中舍人。梁元帝亡,他流落岭南。南朝陈建立,归附于广州欧阳頠。欧阳頠去世后,再依附他的儿子欧阳纥。欧阳纥想要据广州谋反,袁敬屡劝不从。朝廷征他为太子中庶子,历任都官二尚书、太常卿、散骑常侍,官至金紫光禄大夫,至德三年(585年)袁敬卒,谥靖德。他的侄子袁枢。.

新!!: 梁元帝和袁敬 · 查看更多 »

裴子野

裴子野(),字幾原,河东郡聞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裴松之的曾孫,裴骃的孙子,裴昭明之子,与曾祖、祖父合称“史學三裴”。.

新!!: 梁元帝和裴子野 · 查看更多 »

裴英起

裴英起(),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南来吴裴,北魏、东魏、北齐官员。.

新!!: 梁元帝和裴英起 · 查看更多 »

襄阳郡

襄阳郡,中国古代的郡。.

新!!: 梁元帝和襄阳郡 · 查看更多 »

魯廣達

魯廣達(),字遍覽,扶風郿縣人《陳書·卷十三·列傳第七》:魯悉達字志通,扶風郿人也。祖斐,齊通直散騎常侍、安遠將軍、衡州刺史,陽塘侯。父益之,梁雲麾將軍、新蔡義陽二郡太守。……弟廣達……《陳書·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魯廣達字遍覽,吳州刺史悉達之弟也。少慷慨,志立功名,虛心愛士,賓客或自遠而至。時江表將帥,各領部曲,動以千數,而魯氏尤多。釋褐梁邵陵王國右常侍,遷平南當陽公府中兵參軍。侯景之亂,與兄悉達聚眾保新蔡。梁元帝承制,授假節、壯武將軍、晉州刺史。王僧辯之討侯景也,廣達出境候接,資奉軍儲,僧辯謂沈炯曰:「魯晉州亦是王師東道主人。」仍率眾隨僧辯。景平,加員外散騎常侍,餘如故。《南史·卷六十七·列傳五十七》:廣達字遍覽,少慷慨,志立功名,虛心愛士,賓客自遠而至。時江表將帥各領部曲,動以千數,而魯氏尤為多。仕梁為平南當陽公府中兵參軍。侯景之亂,與兄悉達聚眾保新蔡。梁元帝承制授晉州刺史。王僧辯之討侯景,廣達出境候接,資奉軍儲。僧辯謂沈炯曰:「魯晉州亦是王師東道主人。」仍率眾隨僧辯。景平,加員外散騎常侍。,南梁、南陳官员。 魯廣達的祖父是南齊通直散騎常侍、安遠將軍、衡州刺史、陽塘侯魯斐,父親南梁雲麾將軍、新蔡義陽二郡太守魯益之,兄長是安左將軍、江州刺史、彭澤縣侯魯悉達。他年少充滿正氣,立志建立功名,虛心愛護士人,很多客人自遠道投靠。當時長江以南的將帥各自有私兵,數以千計,魯氏家族的特別多。他自釋褐擔任南梁邵陵王蕭綸的國右常侍,轉遷平南當陽公府中兵參軍。侯景之亂時,他和兄長魯悉達聚眾保衛新蔡。到梁元帝承制,獲授假節、壯武將軍、晉州刺史。王僧辯討伐侯景,魯廣達出境應接,資給軍糧,王僧辯對沈炯說:「魯晉州也是王師的東道主。」並跟隨王僧辯。侯景被平定,魯廣達加官員外散騎常侍,其餘依舊。 陳霸先受禪建立南陳,授魯廣達為征遠將軍、東海太守,不久轉徙為桂陽太守,但他辭讓不拜任,入朝為員外散騎常侍、授官假節、信武將軍、北新蔡太守。他隨吳明徹於臨川討伐周迪,戰功最多,又代兄長魯悉達為吳州刺史,封中宿縣侯,食邑五百戶。光大元年(567年),魯廣達獲任命為通直散騎常侍、都督南豫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華皎在上流舉兵,朝廷下詔司空淳-于-量率官軍征伐。官軍到夏口,華皎的水軍強盛,於是不敢前進;魯廣達身先士卒,直接衝向敵軍。兩軍戰艦交接,他憤怒地大叫登上船上鼓勵士兵;其時風向轉變,他失足跌入水,溺水一會才獲救。平定華皎後,他獲授持節、智武將軍、都督巴州諸軍事、巴州刺史。 太建初年,他與儀同三司章昭達進入峽口,平定安蜀等州鎮,其時周氏圖謀江東,在蜀地大肆建造舟艦,亦運送糧食青泥,魯廣達和錢道戢等將領偷襲縱火燒毀這些物資,因此以功增封到二千戶,回歸本鎮。他為政簡單,誠心相待下屬,人民安逸。到任期屆滿,人民都上表留任,於是再留任二年。太建五年(573年)南陳北伐,南陳軍隊奪取淮南舊地,魯廣達於大峴與北齊軍隊交戰,他打敗北齊軍隊,斬殺敷城王張元範,俘虜很多物資;攻克北徐州後,朝廷封授他為都督北徐州諸軍事、北徐州刺史,很快加散騎常侍,入朝為右衛將軍。太建八年(576年),魯廣達外任北兗州刺史,轉為晉州刺史。兩年後(578年),他獲授使持節、都督合霍二州諸軍事,進號仁威將軍、合州刺史。太建十一年(579年),北周將領梁士彥發包圍壽春,朝廷下詔遣派中領軍樊毅、左衛將軍任忠等人分開攻佔陽平、秦郡,而魯廣達率軍入淮夹击敌人。周軍攻陷豫州及霍州,南豫州、北兗州、晉州等失守,淮南之地都失去了,他亦因此被免官。次年(580年),魯廣達與豫州刺史樊毅再次北伐,攻陷郭默城,不久授與他使持節、平西將軍、都督郢州以上十州諸軍事,率領四萬舟師治江夏。北周的安州總管元景入侵江外,他命令協助作戰的部隊擊退周軍。 陳後主即位,魯廣達入朝為安左將軍,很快改授平南將軍、南豫州刺史。至德二年(584年),授安南將軍,徵拜為侍中,又擔任安左將軍,改封綏越郡公,食邑依舊,不久任職中領軍。賀若弼攻入鍾山,他率軍在白土崗南邊設置兵陣,和賀若弼旗鼓相對;魯廣達親自督戰,手執鼓槌,督促士兵向前,到隋軍退走,廣達追逐到北至營,死傷許多士兵。後來賀若弼打敗南陳的將領,乘勝攻入建康宮城,燒毀北掖門,他依然監督剩下的士兵奮戰到底,,斬獲數百人。日落後,他脫下軍服,向臺拜首和哭泣,對各士兵說:「我不能救國,負罪十分重。」士兵都皆哭泣嘆息,於是被擒獲。禎明三年(589年),他依例進入隋朝。他為國家被滅亡而悲傷,生病不治,感慨而逝世,虛歲五十九。尚書令江總撫摸他的靈柩痛哭,在他的棺材頭寫詩:「黃泉雖抱恨,白日自流名,悲君感義死,不作負恩生。」又為他寫下墓誌銘。當初隋朝將領韓擒虎過江,魯廣達長子魯世真在新蔡,與弟弟魯世雄及部下向韓擒虎投誠,並遣使向父親招降。他當時在京師駐兵,就向廷尉彈劾自己請罪;陳後主說:「魯世真雖然走上不同的路,但你仍然是國家的重臣,我的依賴。怎可以等同有嫌疑呢?」加賜黃金給他,讓他即日回到營地。.

新!!: 梁元帝和魯廣達 · 查看更多 »

谢嘏

謝嘏(),南朝梁、南朝陳政治人物,表字含茂,陳郡陽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

新!!: 梁元帝和谢嘏 · 查看更多 »

豫章郡

豫章郡, 中国古代的郡。 楚漢之際置。治所在南昌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區)。西漢後期隸屬於揚州刺史部。漢末,孫權釐豫章郡置廬陵郡、彭澤郡、鄱陽郡。西晉後轄境逐漸縮小。隋唐時改豫章郡為洪州,明清时又改为南昌府。.

新!!: 梁元帝和豫章郡 · 查看更多 »

質子 (東亞政治)

質子,即一種政治上的人質。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之間為了互相取信,會互相交換人質,稱為質子。通常是君主的兒子作為質子,質押於他國,秦異人就是一例子。除了以平等方式互相交換人質外,亦有當弱國有求於強國諸侯時,就出現單方面送出質子的情況。 中央強權亦出於控制地方勢力的需要,會任命地方首領的親人為京官,稱任子,美言為入侍。任子表面上是一種榮耀,但實質上卻是朝廷控制的質子,中央能以質子的安全影響地方首領的決定。 當兩方勢力出現矛盾的時候,質子的安全是沒有保證的,如秦異人即被質於秦國之大敵趙國,使雙方獲取政治平衡。亦有不質嫡長子的做法,避免權力繼承出現問題。 在蒙古帝國時期,蒙古大汗讓諸侯和將校的子弟來大汗帳下充當人質,稱為禿魯花(turqaq)。這些子弟編為一個軍,稱為禿魯花軍。 而以諸侯之子為質子的行為在日本亦有出現,如日本戰國大名德川家康少時,就曾去今川義元府上成為人質。.

新!!: 梁元帝和質子 (東亞政治) · 查看更多 »

趙知禮

趙知禮(),字齊旦,天水郡隴西縣人《陳書·卷十六·列傳第十》:趙知禮字齊旦,天水隴西人也。父孝穆,梁候官令。知禮涉獵文史,善隸書。高祖之討元景仲也,或薦之,引為記室參軍。知禮為文贍速,每占授軍書,下筆便就,率皆稱旨。由是恆侍左右,深被委任,當時計畫,莫不預焉。知禮亦多所獻替。高祖平侯景,軍至白茅灣,上表於梁元帝及與王僧辯論述軍事,其文並知禮所制。《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八》:趙知禮字齊旦,天水隴西人也。父孝穆,梁候官令。知禮涉獵文史,善書翰。陳武帝之討元景仲也,或薦之,引為書記。知禮為文贍速,每占授軍書,下筆便就,率皆稱旨。由是恒侍左右,深被委任,當時計畫,莫不預焉。武帝征侯景,至白茅灣,上表于梁元帝及與王僧辯論軍事,其文並知禮所制。,南梁、南陳官员。 趙知禮的父親趙孝穆是南梁的候官令。他涉獵文學與史書,擅長隸書,陳霸先征討元景仲,他被推薦任用為記室參軍。趙知禮思考敏捷,每次編寫軍書,下筆就完成,一概符合上意;於是他經常侍奉陳霸先左右,委以重任,當時的計畫都有份參與。他也會提出興革的建議,陳霸先征伐侯景,軍隊到白茅灣,上表梁元帝及王僧辯關於軍事的意見都由趙知禮制定。討平侯景後,朝廷授趙知禮為中書侍郎,封始平縣子,食邑三百戶。陳霸先擔任司空,委任為從事中郎;之後陳霸先輔政,他遷官給事黃門侍郎,兼衛尉卿。南陳建立,趙知禮為通直散騎常侍,管理殿省,不久改任散騎常侍,守太府卿,代領軍事。 天嘉元年(560年),趙知禮進爵為始平縣伯,增食邑到七百戶。王琳被討平,授持節、督吳州諸軍事、明威將軍、吳州刺史。他沉靜有謀略,每逢軍國大事,陳文帝總會用璽封文書詢問之;任滿後,趙知禮為明威將軍、太子右衛率,遷為右衛將軍,領前軍將軍。天嘉六年(565年)他去世,虛歲四十七。贈官侍中,諡忠,兒子趙允恭嗣爵。.

新!!: 梁元帝和趙知禮 · 查看更多 »

黄法𣰋

法𣰋(),字仲昭,巴山新建(今江西崇仁县)人。 自幼機智勇敢,有胆識,一日可步行三百里,跃跳可达三丈远。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爆發侯景之亂,鄉里不安。黄法𣰋率领鄉民組織地方武装,保衛家園。太守贺诩去江州(今九江)时,任命法𣰋为监知郡事,驻守新淦(今樟树市)。梁朝大将陈霸先从始兴郡(治曲江,在今广东韶关南)发兵,跨过大庾岭,入援建业(南京)。黄法𣰋击败侯景手下大将于庆,并派兵支援周文育,两军会合攻克笙屯。552年,梁元帝即位后,黄法𣰋被授为超猛将军、交州刺史,领新淦县令,封巴山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承圣三年(554年),封明威将军、游骑将军,进爵为侯。後來擔任高州刺史。天成元年(555年),王僧辩立贞阳侯蕭淵明为帝,授黄法𣰋持节、左骁骑将军,领越骑校尉。九月,陈霸先袭杀王僧辩,废黜蕭淵明,立梁敬帝萧方智,改封黄法𣰋为新建县开国侯。太平元年(556年),梁朝割江州四郡置高州,以法𣰋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高州诸军事、信武将军、高州刺史,镇守于巴山郡(在今江西崇仁县)。557年,陈霸先建立陈朝,王琳在郢州立梁永嘉王萧庄为帝,遣李孝钦、樊猛、余孝顷攻打陈朝江州刺史周迪,并图谋黄法𣰋的高州四郡,法𣰋率兵援周迪,擒获余孝顷等三将。进号宣毅将军,增邑并前一千户,给鼓吹一部。又以抵抗王琳之功,加平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与周文育及周迪筑城于金口,继续征讨余孝顷之子余公扬和弟弟余孝劢。永定三年(559年)六月,豫章内史熊昙朗因战事失利,杀死周文育,反于金口,投靠南梁的常众爱。天嘉元年(560年)三月,黄法𣰋与宁州刺史周敷、江州刺史周迪讨平熊昙朗。被陈文帝封为安南将军。天嘉三年(562年),周迪反叛,黄法𣰋與都督吴明彻、豫章太守周敷联合征讨周迪于工塘。周迪被平定后,黄法𣰋以功居多,征为使持节、镇北大将军、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加散骑常侍,仪同、鼓吹并如故。还未拜授,就又改授为镇南大将军、都督江、吴二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六年(565年),征为中卫大将军。天康元年(566年),陈废帝即位,进爵为新建县开国公,光大元年(567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二年,徙为都督郢、巴、武三州诸军事、郢州刺史、镇西将军,持节如故。晚年,任豫州刺史,領六州军事。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进号征西大将军。二年,征为侍中、中权大将军。四年,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南豫州刺史。太建五年(573年)三月,陈宣帝计划讨伐北齐,命吴明彻都督征讨诸军事,出兵秦郡,法𣰋出兵历阳(今安徽和县)。北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山(在安徽省含山县,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一·含山县》:“大峴山:县东北十三里,一名赤焰山。又小峴山在县北二十里,一名照关。)筑城抵御。法𣰋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山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建造拍车及步舰、竖拍,攻克历阳城,并进兵合肥。以功加侍中,改封义阳郡公,邑二千户。同年,迁都督合、霍二州诸军事、合州刺史、征西大将军,增邑五百户。七年(575年),徙都督豫、建、光、朔、合、北徐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守寿阳(今安徽寿县),侍中、散骑常侍、持节、将军、仪同、鼓吹、扶并如故。太建八年(576年)十月,病逝,年五十九。赠侍中、中权大将军、司空,谥曰威。葬於南京市雨花区西善桥镇。 子黄玩。.

新!!: 梁元帝和黄法𣰋 · 查看更多 »

连城诀

《连城诀》原名《素心剑》,是金庸的武侠小说。1963年成书,最初载于香港《明报》,以及新加坡《南洋商报》合办的随报附送的《东南亚周刊》。全书共12章。.

新!!: 梁元帝和连城诀 · 查看更多 »

胡僧祐

胡僧祐(),字願果,南陽冠軍人《梁書·卷四十六·列傳第四十》:胡僧祐字願果,南陽冠軍人。少勇決,有武幹。仕魏至銀青光祿大夫,以大通二年歸國,頻上封事,高祖器之,拜假節、超武將軍、文德主帥,使戍項城。城陷,復沒于魏。中大通元年,陳慶之送魏北海王元顥入洛陽,僧祐又得還國,除南天水、天門二郡太守,有善政。性好讀書,不解緝綴。然每在公宴,必強賦詩,文辭鄙俚,多被嘲謔,僧祐怡然自若,謂己實工,矜伐愈甚。《南史·卷六十四·列傳五十四》:胡僧佑字願果,南陽冠軍人也。少勇決,有武幹。仕魏位銀青光祿大夫。以大通三年避爾朱氏之難歸梁。頻上封事,武帝器之,拜文德主帥,使戍項城。魏克項城,因入北。中大通元年,陳慶之送魏北海王元顥入洛陽,僧佑又歸梁,徐南天水、天門二郡太守,有善政。性好讀書,愛緝綴,然文辭鄙野,多被嘲謔,而自謂實工,矜伐彌甚。,南北朝北魏、南梁官員。 胡僧祐年少勇敢果斷,有武功才能,在北魏擔任銀青光祿大夫,大通二年(528年)回到南梁,經常上奏奏章,令梁武帝器重他,拜假節、超武將軍、文德主帥,防守項城。項城失陷,他被北魏俘虜,至中大通元年(529年),陳慶之送回北魏北海王元顥到洛陽時他又可以回國,除授南天水、天門二郡太守,有德政。胡僧祐喜歡讀書,但不理解文辭意義,然而他每次在宴會中總會強行賦詩,文辭粗俗被嘲笑,胡僧祐神色自若,稱自己有實力,愈來愈誇耀自己。之後他在蕭繹處擔任鎮西錄事參軍,侯景作亂,西邊沮蠻反叛,蕭繹命令胡僧祐征討,並要求殺死當地渠帥,他勸諫蕭繹不要這樣做,就被判忤旨入獄。大寶二年(551年),侯景入侵荊陝,在巴陵包圍王僧辯,於是蕭繹釋放胡僧祐,拜任假節、武猛將軍,封新市縣侯,命令他支援。臨行前他對兒子說:「你可以開兩扇門,一扇紅色,另一扇白色。吉利的話我從紅門進屋,我死了就從白門抬入屋,我不打勝仗不會回家。」蕭繹聽說後認為他很豪邁。胡僧祐到達楊浦,侯景派部將任約率領五千名精兵據守白塉,遙遠等待之。他抄岔道西上,任約認為他怕自己而退後,立刻追趕,在南安芊口,對胡僧祐說:「吳兒,為何你不投降?走到哪兒去。」他不理睬任約,偷偷退卻,至赤砂亭適逢陸法和到達,二人一同擊破任約,擒拿任約到江陵,侯景得知後逃去。蕭繹任用胡僧祐為侍中、領軍將軍,回到荊州。 其後他拜任領軍將軍,積累許多財物,所得的儀仗經常放在齋中,對自己自娛。別人說:「這是羽儀,你名聲隆重,不應這樣。」他回應:「我喜歡這樣,不用見怪。」出遊時亦隨身攜帶儀仗,別人都笑他。承聖二年(553年),胡僧祐進官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其他依舊。西魏入侵,朝廷任命他僧祐為都督城東諸軍事。魏軍四面攻至,同時出擊,他親自抵擋箭和垒石,日夜督戰,獎勵士兵,賞罰分明,各人都被感動,願意拼死一戰,所向披靡,敵軍不敢前進。不久他中流矢逝世,虛歲六十三,梁元帝知道後趕過去哭泣,於是內外惶恐,城池陷落。.

新!!: 梁元帝和胡僧祐 · 查看更多 »

胡穎 (南朝)

胡穎(),字方秀,吳興東遷人《陳書·卷十二·列傳第六》:胡穎字方秀,吳興東遷人也。其先寓居吳興,土斷為民。穎偉姿容,性寬厚。梁世仕至武陵國侍郎,東宮直前。出番禺,征討俚洞,廣州西江督護高祖在廣州,穎仍自結高祖,高祖與其同郡,接遇甚隆。及南征交趾,穎從行役,餘諸將帥皆出其下。及平李賁,高祖旋師,穎隸在西江,出兵多以穎留守。侯景之亂,高祖克元景仲,仍渡嶺援臺,平蔡路養、李遷仕,穎皆有功。歷平固、遂興二縣令。高祖進軍頓西昌,以穎為巴丘縣令,鎮大皋,督糧運。下至豫章,以穎監豫章郡。高祖率眾與王僧辯會於白茅灣,同討侯景,以穎知留府事。《南史·卷六十七·列傳五十七》:胡穎字方秀,吳興人也。偉姿容,性寬厚。梁末,陳武帝在廣州,穎深自結託。從克元景仲,平蔡路養、李遷仕皆有功。武帝進軍頓西昌,以穎為巴丘令,鎮大皋,督糧運。下至豫章,以穎監豫章郡。武帝率眾與王僧辯會白茅灣,同討侯景,以穎知留府事。,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 胡穎祖先寄居吳興,之後土斷為民;他樣子英俊,個性寬厚,在梁朝任職武陵國侍郎,東宮直前。之後出發到番禺,征討黎族山區,廣州西江督護陳霸先在廣州,他就和陳霸先結交,陳霸先因為二人來自同一郡,待他很好。朝廷南征交趾,胡穎跟隨從出行討伐,各將領都從屬他;李賁平定,高祖回師,胡穎隸屬西江,出兵以他留守。侯景之亂,陳霸先打敗元景仲,跨越山嶺支援建康,討平蔡路養、李遷仕,胡穎都有功勞,歷任平固、遂興二縣令。陳霸先屯駐西昌,任命他為巴丘縣令,鎮守大皋,監督糧運;陳霸先下至豫章,胡穎監督豫章郡,之後陳霸先率兵和王僧辯於白茅灣會合討伐侯景,留下胡穎知府事。 承聖年間,梁元帝授與他假節、鐵騎將軍、羅州刺史,封爵漢陽縣侯,食邑五百戶,很快擔任豫章內史,陪同陳霸先鎮守京口。北齊派郭元建出關,都督侯瑱率師抵禦,陳霸先揀選府內三千名驍勇的士兵跟隨胡穎,令他們和侯瑱同行,在東關擊敗郭元建。承聖三年(554年),陳霸先包圍廣陵,北齊人東方光佔據宿預請降,任命胡穎為五原太守,隨著杜僧明支援東方光,但失敗退還,轉任曲阿令。很快他領任馬軍,跟從陳霸先襲擊王僧辯,跟隨周文育在吳興征討杜龕。紹泰元年(555年),胡穎除假節、都督南豫州諸軍事、輕車將軍、南豫州刺史。太平元年(556年),除持節、散騎常侍、仁威將軍,後兼任丹陽尹。 陳霸先受禪建立南陳,胡穎兼任左衛將軍,其餘依舊。永定三年(559年),他隨同侯安都征伐王琳,在宮亭擊破王琳的將領常眾愛等人。陳文帝繼位,除授侍中、都督吳州諸軍事、宣惠將軍、吳州刺史,但未接受就改官義興太守,仍然任職將軍。天嘉元年(560年),他獲任命為散騎常侍、吳興太守,同年六月逝世,虛齡五十四,贈侍中、中護軍,諡壯。次年(561年)配享高祖廟庭,兒子胡六同嗣爵。.

新!!: 梁元帝和胡穎 (南朝) · 查看更多 »

部曲

部曲,又稱客,是中國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朝鮮新羅、高麗時代的一种社会阶级。在魏晋南北朝时部曲主要指家兵、私兵。隋唐、新羅、高麗时期指介于奴婢与良人之间属于贱口的社会阶层。.

新!!: 梁元帝和部曲 · 查看更多 »

葛修容

葛修容,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皇族女性,为梁武帝萧衍的修容,武陵王萧纪的母亲。 萧纪奉命镇守成都,侯景之乱後,萧纪在儿子萧圆照的鼓动下,自立为帝,553年,萧纪被哥哥、修容阮令嬴所生梁元帝萧绎,派兵杀害。.

新!!: 梁元帝和葛修容 · 查看更多 »

邵陵郡

邵陵郡,中国孙吴时设置的郡。初名昭陵郡,西晉時更名。.

新!!: 梁元帝和邵陵郡 · 查看更多 »

蔡大寶

蔡大寶(),字敬位,濟陽考城人《周書·卷48·列傳第四十》:蔡大寶字敬位,濟陽考城人。祖履,齊尚書祠部郎。父點,梁尚書儀曹郎、南兗州別駕。,南梁及後梁政治人物。 蔡大寶的祖父蔡履是南齊尚書祠部郎;父親蔡點則是南梁尚書儀曹郎和南兗州別駕,弟弟蔡大業。蔡大寶自小就是孤兒,但勤力學習,明經對策考獲第一名而擔任武陵王國左常侍。他曾給干僕射徐勉寫書大獲讚賞,獲徐勉賞識和他的兒子遊歷,並讓他閱讀徐家所有典籍,於是蔡大寶博覽羣書,無所不曉。 岳陽王蕭詧(後來的後梁宣帝)出第,徐勉推薦蔡大寶擔任侍讀,兼為掌記室,不久改任尚書儀曹郎。蕭詧出鎮會稽時,他成為記室,管理長流,至蕭詧到達襄陽,他遷任諮議參軍。之後湘東王蕭繹(後來的梁元帝)和河東王蕭譽不和,蕭詧令蔡大寶到江陵觀察;梁元帝早聽說蔡大寶的名聲,見到他十分高興,於是展出自己的作品《玄覽賦》給他作註。三日後蔡大寶註解完畢,梁元帝非常嘆賞,送贈豐厚賞賜。 他回到岳陽,對蕭詧說:「湘東王有異心,將會有禍亂,千萬不要援助臺城。」蕭詧接納。太清三年(549年),蕭詧派遣蔡大寶出使西魏求為附庸,次年(550年)蕭詧降西魏受封梁王,蔡大寶除授中書侍郎、兼吏部、領襄陽太守,後遷任員外散騎常侍、吏部郎,再轉任吏部尚書,軍國事務都交給他處理。其後蕭詧加授他大將軍、遷任尚書僕射、進號輔國將軍,亦給他使持節、宣惠將軍、雍州刺史。 蕭詧稱帝建立後梁,徵任蔡大寶為侍中、尚書令、參掌選事,又加號雲麾將軍,授荊州刺史;之後進柱國、軍師將軍,領太子少傅,轉安前將軍,封安豐縣侯,食邑一千戶。他跟從太子蕭巋入朝北周時領任太子少傅;到蕭巋嗣位為梁明帝,冊授蔡大寶司空、中書監、中權大將軍,領吏部尚書,他辭讓司空職務,梁明帝批准。天保三年(564年),蔡大寶去世,梁明帝放聲痛哭,死後到下葬三次拜祭,贈官司徒,追封安豐縣公,諡號文凱,配享梁宣帝廟。 蔡大寶個性嚴謹,有智謀,平素通曉政事,文詞贍速。蕭詧的章表、書記、教、令、詔都由他負責。蕭詧以诚相待蔡大寶,聽他出谋划策;當時的人都說蕭詧有蔡大寶猶如劉備有諸葛亮一樣。他編寫文集三十卷,與《尚書義疏》一同流傳,有子蔡延壽。   .

新!!: 梁元帝和蔡大寶 · 查看更多 »

蔡徵

蔡徵,中国南朝陈大臣,陈后主时中书令。本名览,字希祥,祖籍济阳郡考城县(今河南省兰考县),蔡景历之子。.

新!!: 梁元帝和蔡徵 · 查看更多 »

鄱阳郡

鄱阳郡,中国东汉时设置的郡。.

新!!: 梁元帝和鄱阳郡 · 查看更多 »

臨川郡

臨川郡,中國古代的郡,在今江西省撫州市一帶。.

新!!: 梁元帝和臨川郡 · 查看更多 »

蕭含貞

蕭含貞,被封为益昌公主,中国南北朝梁朝公主,梁元帝萧绎之女。 蕭含貞的母亲是萧绎的正妻徐昭佩。徐昭佩有一儿一女:益昌公主蕭含貞和忠壮(武烈)世子蕭方等。蕭方等在侯景之乱中战死,徐昭佩被萧绎令自杀。史书没有记载蕭含貞的婚配和生卒情况。.

新!!: 梁元帝和蕭含貞 · 查看更多 »

蕭圓照

蕭圓照(),中國南北朝時代人物,梁武帝萧衍的第八子蕭纪的长子。 被祖父宠爱,萧衍命他为益州东斋郎、宋甯宋兴二郡太守,在父亲蕭纪身边。侯景之乱後,在蕭圓照的建议策划下,552年,蕭纪在益州称皇帝。之後,萧纪的行动都有萧圆照谋划。553年,西魏占领益州,萧纪在三峡地区被他哥哥梁元帝的部将樊猛包围,萧纪把一袋金子给了樊猛,让他能活着送去见他七哥梁元帝。樊猛大笑:“杀了你,金子还是我。”萧纪和第三子萧圆满都于硖口被殺。梁元帝下令除去萧纪家族宗籍,改姓饕餮,萧圆照被俘虏到江陵。萧圆正埋怨哥哥萧圆照:“你当初不鼓动父亲称帝,哪有今日之祸。”萧圆照叹了口气:「计策有誤,伯父命令不给我们兄弟倆食物。」萧圆照、萧圆正后来饿得都啃自己的胳膊。十三天后,萧圆照、萧圆正双双餓死在监狱里。时人怜之。.

新!!: 梁元帝和蕭圓照 · 查看更多 »

蕭玉嬛

蕭玉嬛,被封为永康公主,中国南北朝梁朝公主,梁武帝萧衍之女。母亲為郗徽.

新!!: 梁元帝和蕭玉嬛 · 查看更多 »

蕭祗

蕭祗(),字敬式《北齐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五》:萧祗,字敬式,梁武弟南平王伟之子也。少聪敏,美容仪。在梁封定襄侯,位东扬州刺史。於时江左承平,政宽人慢,祗独莅以严切,梁武悦之。迁北兖州刺史。太清二年,侯景围建邺。祗闻台城失守,遂来奔。以武定七年至邺,文襄令魏收、邢邵与相接对。历位太子少傅,领平阳王师,封清河郡公。齐天保初,授右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时梁元帝平侯景,复与齐通好,文宣欲放祗等还南。俄而西魏克江陵,遂留邺都,卒。赠中书监、车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北史·卷二十九·列传第十七》:萧祗,字敬式,梁武帝弟南平王伟之子也。少聪敏,美容仪。在梁封定襄县侯,位东扬州刺史。于时江左承平,政宽人慢。祗独莅以严切,梁武悦之,迁北兖州刺史。太清二年,侯景围建业,祗闻台城失守,遂来奔,以武定七年至邺。齐文襄令魏收、邢邵与相接对。历位太子少傅,领平阳王师,封清河郡公。齐天保初,授右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时梁元帝平侯景,复与齐通好,文宣欲放祗等还南。俄而西魏克江陵,遂留邺。卒,赠中书监、车骑大将军、扬州刺史。,一字敬谟《南史·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二》:恭弟祗,字敬谟,美风仪,幼有令誉。天监中,封定襄县侯。后历位北兖州刺史。侯景乱,与从弟湘潭侯退谋起兵内援,会州人反城应景,祗遂奔东魏。,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追尊梁文帝萧顺之之孙,侍中、中书令、大司马、南平王元襄王萧伟第四子,南梁宗室、官员。.

新!!: 梁元帝和蕭祗 · 查看更多 »

蕭紀

蕭紀(),字世詢,為梁武帝蕭衍第八子,母葛修容,梁簡文帝蕭綱、梁孝元帝蕭繹之弟。.

新!!: 梁元帝和蕭紀 · 查看更多 »

蕭綸

蕭綸(),字世調,梁武帝萧衍第六子,母丁充華。谥号邵陵攜王。.

新!!: 梁元帝和蕭綸 · 查看更多 »

蕭繹

#重定向 梁元帝.

新!!: 梁元帝和蕭繹 · 查看更多 »

蕭續

廬陵威王蕭續(),字世訢,梁武帝蕭衍第五子,母为贵嫔丁令光。 天监八年十一月壬寅(509年12月25日),封廬陵郡王,食邑二千户。天监十年(511年),出任轻车将军、南彭城太守、琅邪太守。天监十三年(514年),改任会稽太守。天监十六年六月戊申(517年7月22日),改任都督江州诸军事、云麾将军、江州刺史。普通元年(520年),征为宣毅将军,领石头戍军事。蕭續膂力過人,有很高的驰射之術,曾讓梁武帝大悅。 普通三年正月己未(522年3月9日),改任使持节、都督雍、秦、梁、沙四州诸军事、西中郎将、雍州刺史。普通七年(526年),加號宣毅将军。中大通二年正月戊寅(530年2月14日),改任使持节、都督雍、秦、梁、沙四州诸军事、宁蛮校尉、平北将军、雍州刺史。中大通四年九月乙巳(532年10月28日),改任安北将军。大同元年四月壬戌(535年5月3日),改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安南将军、江州刺史。大同三年二月庚寅(537年3月21日),改任中卫将军、护军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大同五年正月乙卯(539年2月4日),改任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七月己卯(8月27日),改任使持节、都督荆、郢、司、雍、南秦、北秦、梁、巴、华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蕭續貪財好色,极意收敛,仓库盈滿,臨死時產生悔意,派遣中录事参军谢宣融向皇帝送交金银器千馀件,梁武帝才知道他的富有。太清元年正月壬寅(547年2月9日),蕭續去世,追贈司空、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給鼓吹一部,谥曰威王。.

新!!: 梁元帝和蕭續 · 查看更多 »

蕭莊

蕭莊(),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梁元帝之孫,武烈世子蕭方等之子。.

新!!: 梁元帝和蕭莊 · 查看更多 »

蕭遙光

蕭遙光(),字元晖。為始安靖王蕭鳳之子、齊高帝蕭道成之姪孫、齊明帝蕭鸞之侄。.

新!!: 梁元帝和蕭遙光 · 查看更多 »

蕭恪

蕭恪(),字敬则,梁武帝萧衍弟弟南平元襄王萧伟的世子。袭封南平王。.

新!!: 梁元帝和蕭恪 · 查看更多 »

蕭泰

蕭泰(),字世怡,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追尊梁文帝萧顺之之孙,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荆湘雍梁益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鄱阳王忠烈王萧恢之子,南梁宗室、观音。 幼年聪明、通晓经史。535年(大同元年),封丰城县侯。任給事中,转任太子洗馬。入殿省宿直,为太子中舎人。出为持節、仁威将軍、譙州刺史。侯景之乱起,548年(太清二年)萧泰逃亡江陵。梁元帝以他为侍中。侯景乱平,兼太宰、太常卿。553年(承聖二年),为使持節、平西将軍、臨川郡内史。陸納据守湘川阻断交通,蕭泰转任平南将軍、桂陽郡内史。没有到达桂陽郡,西魏于謹攻陷江陵,蕭泰随兄蕭脩到郢州。蕭脩去世,蕭泰为郢州刺史。湘州刺史王琳率水軍襲撃,蕭泰把郢州给王琳。陳霸先掌权,召蕭泰为侍中,疑惑未赴,逃亡到北齐。担任車騎大将軍、散騎常侍,出为永州刺史。 564年(保定四年),北周宇文護東征,蕭泰听说豫州刺史王士良投降,自己也投降北周。565年(保定五年),担任使持節、驃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封義興郡公。567年(天和二年),任蔡州刺史。568年(天和三年),在蔡州去世。追赠并洛永三州刺史。 子蕭子宝嗣爵,隋朝为吏部侍郎,事连杨勇被杀。.

新!!: 梁元帝和蕭泰 · 查看更多 »

蕭淵明

梁閔帝蕭淵明(),字靖通,蕭懿之子,梁武帝蕭衍之姪。.

新!!: 梁元帝和蕭淵明 · 查看更多 »

蕭方略

蕭方略(),梁元帝蕭繹第十子,母為王贵嫔。 王贵嫔和妹妹王良人都是蕭繹的嬪妃,并蒙宠幸,蕭方略也因此得到父親的鍾愛。侯景之亂爆發時,蕭方略才數歲。蕭繹结好于西魏,遂遣送蕭方略入关避難。蕭繹亲送至近畿,赋诗一首:“如何吾幼子,胜衣已别离,十日无由宴,千里送远垂。”蕭方略剛到長安不久,即返回江陵。承聖元年十一月己卯(552年12月16日),封始安郡王。 承聖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出降。蕭方略、皇太子蕭元良也同時被俘。梁元帝被蕭詧以土袋悶死後,蕭方略也被害。.

新!!: 梁元帝和蕭方略 · 查看更多 »

蕭方諸

湘東贞惠世子蕭方諸(),字智相,梁元帝蕭繹第二子,母為王贵嫔。 蕭方諸幼年聪警博学,通曉《老子》、《易經》,擅長談論玄學,风采清越,辞辩锋生,极受父親的寵愛。湘東國世子蕭方等戰死後,湘東王蕭繹不悲傷,反而很高興,說道:“不有所废,其何以兴。”大宝元年(550年),蕭方諸出任郢州刺史,镇守江夏,以鲍泉为行事。當時,蕭繹派遣徐文盛督众军,與侯景的部下任約相持。蕭方諸自恃有徐文盛在,不恤军政,每天都與鲍泉飲酒为乐。大宝二年(551年),侯景派遣宋子仙率轻骑数百,偷袭郢州。宋子仙到來後,百姓奔走相告,但蕭方諸與鲍泉卻不相信。宋子仙破城後,蕭方諸被俘。大宝三年(552年),王僧辩的军队攻至蔡洲时,蕭方諸被侯景殺害。 蕭方諸死後,蕭繹追贈其為侍中、大将军,谥曰贞惠世子。.

新!!: 梁元帝和蕭方諸 · 查看更多 »

长城公主 (南梁)

长城公主,中国南北朝梁朝公主,梁武帝萧衍之女。 长城公主嫁给了柳世隆的孙子柳偃,生女柳敬言。柳偃拜驸马都尉,大宝年间,为鄱阳郡太守,柳敬言在侯景之乱和弟弟柳盼往江陵依梁元帝(武帝之子),梁元帝因长城公主之故,待遇甚厚,把她嫁给了陈顼,陈顼后来成了陈宣帝,柳敬言成了皇后。.

新!!: 梁元帝和长城公主 (南梁) · 查看更多 »

长沙郡

长沙郡,中國秦朝至唐朝時設置的的一個郡。.

新!!: 梁元帝和长沙郡 · 查看更多 »

虞寄

虞寄(),字次安,會稽餘姚人《陳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三》:寄字次安,少聰敏。年數歲,客有造其父者,遇寄於門,因嘲之曰︰「郎君姓虞,必當無智。」寄應聲答曰:「文字不辨,豈得非愚?」客大慚。入謂其父曰:「此子非常人,文舉之對不是過也。」《南史·卷六十九·列傳五十九》:虞荔字山披,會稽余姚人也。祖權,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檢,平北始興王諮議參軍。……第二弟寄……寄字次安,少聰敏。年數歲,客有造其父,遇寄於門,嘲曰:「郎子姓虞,必當無智。」寄應聲曰:「文字不辨,豈得非愚!」客大慚。入謂其父:「此子非常人,文舉之對,不是過也。」,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员。 虞寄的祖父虞權是南梁的廷尉卿、永嘉太守,父親虞檢則是平北將軍始興王蕭憺的諮議參軍,長兄南陳中書舍人虞荔。虞寄自幼聰明,幾歲時曾有客人探望父親,看到虞寄就笑他:「你姓虞,一定欠缺智慧。」他回答:「你不分清楚文字,難道你也欠缺智慧?」客人十分慚愧,進去和他父親說:「你的兒子並非常人,文舉應對的說話也比不上他。」長大後的虞寄好學,擅長文章,個性淡泊,有避世的志香。成年後獲推舉為秀才,考得好成績,從宣城王國左常侍起家。大同年間,遇上驟雨,宮殿前經常有雜色的寶珠,梁武帝看到後神情歡喜,虞寄就呈上《瑞雨頌》。武帝對他的兄長虞荔說:「這首詩文字脫俗,是大臣中的的陸雲,應該如何擢升?」他聽到了,歎道:「這樣美好的描述,是表達太平盛世的情懷,不是藉此買名求仕的。」於是閉門稱病,以讀書自娛。岳陽王蕭詧出任會稽太守,招引虞寄任職行參軍,遷官記室參軍,領郡五官掾;又轉為中記室,依然領五官掾。在職期間將煩苛事務簡化,只求大體,官署內整天寂靜。 侯景之亂發生,虞寄伴隨兄長虞荔入臺,除官鎮南將軍湘東王蕭繹的諮議參軍,加貞威將軍。建康陷落,他逃回家鄉;張彪到臨川,強迫他同行,他和張彪將領鄭瑋同船隨行,鄭瑋層不順張彪,就擄去虞寄出奔晉安,當時陳寶應佔據閩中,得到寄虞寄十分高興。陳霸先平定侯景,虞寄勸陳寶應主動攀附,他同意並派使者投誠。承聖元年(552年),除授和戎將軍、中書侍郎。陳寶應愛才,藉詞道路阻隔不讓他出任,每次招引他擔任幕僚,委派文事,他都辭讓,於是獲免。及後陳寶應娶留異的女兒為妻子,陰謀謀反,虞寄略微知道陳寶應意向,在言談之間陳述臣民順從道理,略帶隱語規勸,但陳寶應總推說其他事情;陳寶應又曾叫部下朗誦《漢書》,自己伏著休息聆聽,說到蒯通遊說韓信「看你的背,卻是貴不可言。」陳寶應突然起來說:「真是智士。」唯虞寄嚴肅地說:「他令酈寄背叛,讓韓信驕傲,不能夠稱為有智慧;怎比得上班彪寫《王命論》,知道天命所歸嗎?」 他知道陳寶應不聽勸諫,害怕將會惹禍,就穿上居士服裝拒絕,經常在東山寺居住,裝作腳病不能站立。陳寶應認為他找藉口,就派人燒掉他的居所,虞寄依然躺臥不動,親友把他扶出來,他說:「我的性命沒有依靠,可以到哪兒避難?」縱火的人立刻自己救火,陳寶應自此信以為真。到及留異舉兵,陳寶應提供兵卒,虞寄寫信大力勸諫,令陳寶應非常生氣。有人對陳寶應說:「虞公病重了,說話多錯處。」於是他減少懷疑虞寄,也因為虞寄有民望,就寬恕他。到陳寶應被南陳軍隊打敗,連夜到蒲田,就對他的兒子陳扞秦說:「早知道聽虞寄的話,就不會淪落到今天。」陳扞秦只會哭泣。陳寶應被擒,和他有來往的賓客都被殺,只有虞寄有先見之明避免災禍。當初有僧人慧摽才思敏捷,得知陳寶應起兵就送給他一首五言詩:「送馬猶臨水,離旗稍引風,好看今夜月,當入紫微宮。」陳寶應看到後很高興,慧摽送給虞寄看,而他看了一下就停止,神情凝重無言。慧摽走後,他對親友說:「他既然以此開始,必定以此結束。」最後慧摽也被殺。 陳文帝很快命令都督章昭達安排虞寄入朝,他來到後,即時得到文帝引見,對他說:「管寧你還好嗎。」慰勞的心情顯而易見,不久文帝對到仲舉說:「衡陽王陳伯山出閣,雖然尚未設置府僚,但總要有人跟隨擔任書記,需要找尋老成博學而有德行的人。」到仲舉來不及回應,文帝已經再說:「我已經有人選。」親自下詔起用虞寄,虞寄入朝致謝,文帝對他說:「讓你屈就衡陽王府,不只是因為文事,而是想你當衡陽王的老師。」不久兼任散騎常侍,出使北齊,虞寄藉老病推辭不成行,擔任國子博士,很快又上表情求辭職回鄉,文帝優待詔命回應,讓他東回,又除授東揚州別駕,虞寄又以病推辭。陳宣帝即位,徵用他出任揚州治中、尚書左丞,沒有就任;再授除東中郎建安王陳叔卿的諮議,加戎昭將軍,再次以病推辭,不想日夜陪伴。於是建安王特令停止王府公事,有疑議才請他決定,只需要他初一和十五修書致意。太建八年(576年)加太中大夫,仍然擔任將軍,到太建十一年(579年)去世,虛齡七十。 虞寄自年輕就純正踏實,行事仁愛寬厚,對童仆也沒有給以臉色,在危急時亦堅守節操,說話語氣嚴肅,不怕刀劍威脅。自從他流落南方、和兄長虞荔分開後就患上氣病,每次得到兄長的書信,都會氣喘加劇,有時到達危殆的地步。他任職官位不到幾年數月,尚未任滿就自己請求解任,經常說:「知足的人不會受辱,我知足了。」因病辭官回家後,每逢諸侯王任職州將,一定到他家門下車拜訪致禮,虞寄命人放下鞭板,用几杖陪坐。他時常出遊到福晉寺院,鄉里互相告之,老少也聚集一起向他叩拜。人們定下約誓,會說像虞寄就代表不會欺騙,他的品德行為令人感動,唯獨他的文章因戰亂大多散失。.

新!!: 梁元帝和虞寄 · 查看更多 »

陰子春

子春(),字幼文,武威姑臧人。 曾祖陰襲,隨宋武帝南遷,世居南平郡作唐县(在今湖北荊州地區)。陰子春曾都督梁、秦二州刺史,历位朐山戍主、东莞太守。官至梁朝左衛將軍。陰子春不愛洗足。史載陰子春「身服垢污,腳數年一洗,言每洗則失財敗事」。梁州之戰大敗,陰子春認定是洗腳所致,遂終身不洗腳。 太清二年(551年),爲左卫将军,迁侍中。侯景之亂爆發,梁元帝令子春随王僧辩攻平邵陵王。與左卫将军徐文盛至贝矶,敗於侯景军,郢州(武昌)陷没,被萧绎处死於江陵。有子阴钧、陰鏗。.

新!!: 梁元帝和陰子春 · 查看更多 »

陳寶應

陳寶應(),晉安侯官人《陳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九》:陳寶應,晉安侯官人也。世為閩中四姓。父羽,有材幹,為郡雄豪。寶應性反覆,多變詐。梁代晉安數反,累殺郡將,羽初並扇惑合成其事,後復為官軍鄉導破之,由是一郡兵權皆自己出。《南史·卷八十·列傳第七十》:陳寶應,晉安侯官人也,世為閩中四姓。父羽,有材幹,為郡雄豪。寶應性反復,多變詐。梁時晉安數反,累殺郡將,羽初並扇惑成其事,後復為官軍鄉導破之,由是一郡兵權皆自己出。,南梁、南陳官员,後協助留異和周迪叛亂而被殺。 陳寶應家族是閩中四姓,父親陳羽有才能,在郡內號稱英雄豪傑;而陳寶應個性反覆無常,多變狡詐。南梁期間晉安郡多次反叛,殺害當地將領,陳羽曾參與叛變,但後來又引導官軍擊敗叛軍,於是郡內兵權都歸入陳羽手中。 侯景之亂期間,晉安太守、賓化侯蕭雲讓陳羽管理當地,他年老,但能處理當地事務,吩咐陳寶應統領軍隊。其時東部饑荒,尤其在會稽更死去大部分民眾,平民都互相賣身,唯獨晉安依然富庶。陳寶應從海路進入臨海、永嘉及會稽、餘姚、諸暨,承載糧食和人民貿易,收穫玉器、絲綢和民眾子女,又羅致到能駕船的人,於是財產豐富,部下強盛。侯景被平定後,梁元帝任命陳羽為晉安太守。陳霸先輔政,陳羽奏請退休,希望讓陳寶應擔任太守,獲允許。紹泰元年(555年),朝廷授他為壯武將軍、晉安太守,不久加員外散騎常侍,次年(556年)封侯官縣侯,食邑五百戶。當時東西山路都有流寇佔據,他從海路到會稽納貢。南陳建立,他獲封持節、散騎常侍、信武將軍、閩州刺史,領會稽太守。陳文帝繼位,進封他為宣毅將軍,又加父親陳羽為光祿大夫;同時下令宗正將他家族的世系記下並編為宗室,派使者授予他的子女官職爵位。。 後來陳寶應娶留異的女兒為妻子,侯安都討伐留異時他派兵協助留異,又資助周迪的兵糧,入侵臨川。都督章昭達在東興、南城打敗周迪,陳文帝命令章昭達率領軍隊由建安南路越過山嶺,又命益州刺史、領信義太守余孝頃統率會稽、東陽、臨海、永嘉軍對從東路會合攻打陳寶應,並且下詔宗正斷絕他家族的屬籍。天嘉五年(564年),周迪被擊敗,章昭達越過東興嶺在建安坐鎮,余孝頃從海路攻擊晉安;陳寶應據守建安湖邊拒守官軍,水陸兩路都架設柵欄。章昭達鋪設深溝和高壘,不和他作戰,但命令士兵軍士斬樹木造木筏。不久大水沖出,衝擊陳寶應的柵欄;官軍水陸兩路攻至,於是他的部屬潰敗,自己逃入山中,走投無路被抓獲,和子弟二十人被押到建康斬首。.

新!!: 梁元帝和陳寶應 · 查看更多 »

陳昌 (南北朝)

陳昌,字敬业,陳高祖陈霸先第六子。南梁太清末年,陈霸先南征李贲,命陈昌与母亲章要儿随沈恪回吴兴。陈霸先东讨侯景时,陈昌与章要儿、陈蒨都为侯景囚禁。侯景之乱被平定後,梁元帝拜陳昌为长城国世子、吴兴太守,陳昌时年十六。 陳昌容貌伟丽,神情秀朗,雅性聪辩,明习政事。陈霸先派遣陈郡谢哲、济阳蔡景历辅佐陈昌,又派吴郡杜之伟教授陈昌经书。陈昌读书一览成诵,明于义理,剖析如流。后来与陈顼一起去荆州,梁元帝以他为员外散骑常侍。荆州陷落,又和陈顼一起被俘虏到关右,西魏因为陈霸先的原因,对这些政治人质很礼遇。 陈霸先即位,频频遣使请北周释放陈顼及陈昌,北周许诺而未遣。陈高祖陈霸先驾崩後,陈国无皇嗣,皇侄陈蒨接任了皇位,北周欲给陈制造内乱,反而立即将陈昌放还。当时南梁残余势力王琳据守长江中游,陈昌不得还,居住在安陆。王琳被南陈所平后,天嘉元年二月,陈昌从安陆出发。 陈昌自恃是陈霸先嫡子,在途给嗣兄陈蒨写信,言辞非常不客气,要求陈蒨让位。陈蒨很不高兴,说:“太子快回来了,我只好找个地方当藩王去养老。”其心腹大臣侯安都说:“自古岂有被代天子?”陈昌由鲁山济江,三月入陈境。陈蒨遂诏令主书舍人缘道迎接,丙子,渡江时,由侯安都于无人时将陈昌推入长江淹死,对外宣布陈昌在江中因船隻故障而溺死。四月庚寅,丧柩至京师,陈蒨亲出临哭,追谥号献,风光大葬,又以子陈伯信为其后嗣。.

新!!: 梁元帝和陳昌 (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陈霸先

陳武帝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南北朝時代陳朝開國皇帝。原是南梁的著名軍事將領。557年接受梁敬帝的禪位建立陳朝,557年至559年在位。死後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

新!!: 梁元帝和陈霸先 · 查看更多 »

柳敬言

柳敬言(),字敬言,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市)人,南齐侍中,司空,尚书令、贞阳忠武公柳世隆的曾孙女,南梁秘书监柳恽的孙女,鄱阳太守、驸马都尉柳偃与长城公主的女儿。 梁大同七年(541年),柳偃任鄱阳太守,死于官任上。九岁的柳敬言料理家事与成年人相仿。柳敬言姿色嬌豔,身高七尺二寸,手垂过膝。侯景之乱时,柳敬言和弟弟柳盼赴江陵(今湖北荆州)投奔梁元帝。梁元帝因为长城公主的缘故,待他们十分优厚。梁元帝征召大将陈霸先的子侄入京护卫自己的安全,陈霸先就命侄子陈顼去江陵保护梁元帝。后来,梁元帝亲自做媒,将柳敬言许配给了陈顼。陈顼的原配妻子钱氏则降为妾室。 承圣二年(553年),柳敬言在江陵生下陈叔宝。次年,江陵被西魏攻陷,陈顼随魏军迁到长安,柳敬言与陈叔宝留在穰城(今河南邓县)。南陈天嘉元年(560年),陈顼的哥哥陈蒨即位,是为陈文帝。陈顼被封为安成王。天嘉二年,柳敬言与陈叔宝返回建康(今江苏南京)。天嘉三年,陈顼回到建康。这时柳敬言就成为了安成王妃。569年,陈顼即位,是为陈宣帝,柳敬言被立为皇后。 582年,陈顼驾崩,后主陈叔宝即位,尊柳敬言为皇太后,居住的宫殿称弘范宫。就在这时,陈朝失去了淮南地区,隋朝的军队逼近长江,始兴王陈叔陵作乱,陈后主依赖母后柳敬言和保姆乐安君吴氏相救才幸免于难。后主受伤不能料理政事,这其间诛杀陈叔陵,料理陈顼的丧事,主管边境防务以及各司杂务,虽然都是借后主的名义发布政令,实际上全部由柳敬言决断。后主疮愈,柳敬言乃归政。 588年十月,隋文帝杨坚命杨广率51万大军攻陈。589年正月一日,隋军突袭长江,随后节节胜利,攻破建康,俘陈后主,陈亡。三月,柳敬言与后主等王公贵族百人被送到长安,后迁至洛阳。604年,陈后主死,时年五十二。大业十一年(615年)柳敬言在洛阳去世,年八十三,葬洛阳之邙山。.

新!!: 梁元帝和柳敬言 · 查看更多 »

李娥姿

李娥姿(),北周宣帝宇文赟、汉王宇文赞生母。.

新!!: 梁元帝和李娥姿 · 查看更多 »

杜崱

杜崱(),京兆杜陵人《梁書·卷四十六·列傳第四十》:杜崱,京兆杜陵人也。其先自北歸南,居於雍州之襄陽,子孫因家焉。祖靈啓,齊給事中。父懷寶……官至驍猛將軍、梁州刺史。……崱卽懷寶第七子也。幼有志氣,居鄉里以膽勇稱。釋褐廬江驃騎府中兵參軍。世祖臨荊州,仍參幕府,後爲新興太守。《南史·卷六十四·列傳第五十四》:杜崱,京兆杜陵人也。其先自北歸南,居於雍州之襄陽,子孫因家焉,父懷寶……嶷位西荊州刺史……崱,嶷弟也。幼有志氣,居鄉里以膽勇稱,後為新興太守。,南北朝南梁官員。 杜崱家世從北邊歸南,定居雍州襄陽,祖父杜靈啓是南齊給事中,父親杜懷寶則是南梁的驍猛將軍、梁州刺史。他少年有志氣,在家鄉以勇敢聞名,最初釋褐廬江驃騎府中兵參軍。蕭繹到荊州,他加入幕府,後擔任新興太守。太清二年(548年),他跟隨岳陽王蕭詧侵犯荊州,蕭繹與他有交情,秘密邀請他歸順。杜崱與兄長杜岸、弟弟杜幼安、侄子杜龕連夜等夜歸順,蕭繹任命他為持節、信威將軍、武州刺史,不久遷官宣毅將軍,領鎮蠻護軍、武陵內史,封枝江縣侯,食邑一千戶。蕭繹下令他伴隨王僧辯東討侯景,在巴陵遇上侯景攻打,但數十日攻不下而逃遁,杜崱因此獲加侍中、左衛將軍,進爵為枝江縣公,增食邑五百戶,仍然隨著僧辯追擊侯景到石頭城,兩軍於橫嶺爭持。戰事開始,侯景親自帶領精兵作戰;杜崱從嶺後橫截,令侯景大敗,東奔晉陵,杜崱佔據石頭城。侯景平定後,加散騎常侍、持節、都督江州諸軍事、江州刺史,增加食邑千戶。 同月,北齊將領郭元建在秦郡攻打秦州刺史嚴超遠,王僧辯下令杜崱支援,而陳霸先亦從歐陽會合,和郭元建在士林作戰。陳霸先令弓箭手射箭,郭元建部下後退,杜崱就因驅使士兵攻擊,大破北齊軍隊,斬首級萬多人,生擒千餘人,郭元建聚集餘眾逃走。當時蕭繹於江陵抓獲王琳,王琳的長史陸納等人在長沙反叛,蕭繹徵任他與王僧辯共同討伐。承聖二年(553年),他和陸納在車輪交戰,大勝陸納軍隊,取得兩個城池,陸納等人避走保住長沙,杜崱就圍攻當地。之後陸納投降,杜崱又和王僧辯於硤口西征武陵王蕭紀,平定並鎮守當地,於是旋,遇病去世。朝廷追贈車騎將軍,加鼓吹一部,諡武。.

新!!: 梁元帝和杜崱 · 查看更多 »

杜僧明

杜僧明((),字弘照,广陵临泽人。南北朝时期南朝陈朝将领。.

新!!: 梁元帝和杜僧明 · 查看更多 »

权景宣

权景宣(),字晖远,天水郡显亲(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北周的大将军。.

新!!: 梁元帝和权景宣 · 查看更多 »

桂阳郡

桂阳郡,西汉时设置的郡。在今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新!!: 梁元帝和桂阳郡 · 查看更多 »

桓階

桓階(),字伯緒,一作伯序,長沙臨湘人。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曹魏官員。早年受到東吳孫堅的提拔之恩而推舉為孝廉,孫堅戰死替孫家討回孫堅屍首。曹操南下佔領荊州時投奔曹操,曹操擔心年事已高,將不久於人世,詢問桓階該立誰為繼任人,桓階力保曹丕,使其曹丕穩固皇位。.

新!!: 梁元帝和桓階 · 查看更多 »

梁宣帝

梁宣帝蕭詧(),為後梁(西梁)的建立者,梁武帝之孫、昭明太子蕭統之第三子。字理孫,諡號宣皇帝,廟號中宗《周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四十》:詧在位八载,年四十四,保定二年二月,薨。其群臣等葬之於平陵,谥曰宣皇帝,庙号中宗。。.

新!!: 梁元帝和梁宣帝 · 查看更多 »

梁世宗

#重定向 梁元帝.

新!!: 梁元帝和梁世宗 · 查看更多 »

梁书

《--書》,唐朝人姚思廉著,纪传体记载南朝梁朝史。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 最早蕭子顯寫有《普通北伐記》五卷,蕭韶寫有《梁太清记》十卷,沈约寫有《武帝本纪》十四卷,周興嗣寫有《梁皇帝实录》五卷。許亨寫成《梁史》五十八卷。梁代謝昊又有《梁書》四十九卷,陳代何之元和隋代劉璠各成《梁典》三十卷。 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續書,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齡和魏徵為總監修,並采謝昊、顧野王諸家舊作,贞观十年(636年)書成。《梁書》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論讚稱“陳吏部尚書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於557年陈霸先灭梁。 該書特點之一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當時流行的駢體文,而以散文書寫。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梁書》的志表,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梁諸王世表》、《梁將相大臣年表》各1卷,洪齮孫《補梁疆域志》4卷。.

新!!: 梁元帝和梁书 · 查看更多 »

梁元帝萧绎

#重定向 梁元帝.

新!!: 梁元帝和梁元帝萧绎 · 查看更多 »

梁简文帝

梁簡文帝蕭綱(),字世讚,一作世纘,小字六通,梁武帝蕭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蕭統的胞弟,母丁令光。.

新!!: 梁元帝和梁简文帝 · 查看更多 »

梁明帝

梁明帝蕭巋(),字仁遠,是南北朝時代西梁的第二位君主。.

新!!: 梁元帝和梁明帝 · 查看更多 »

梁敬帝

梁敬帝蕭方智(),字慧相,南梁的末代皇帝,梁元帝蕭繹的第九子。549年,蕭方智被封為興梁侯;552年被封為晉安王,553年被封為江州刺史。 當梁元帝在江陵被殺之時,555年陳霸先、王僧辯擁立蕭方智以太宰承--於建康,立为梁王,但是之後北齊將貞陽侯蕭淵明送回之後,王僧辯因无力抵抗,又同意擁立蕭淵明為皇帝,但要求立萧方智为皇太子。萧渊明登基后,立萧方智为皇太子。陳霸先以王僧辩投降北齐、抛弃元帝子为由袭殺王僧辯,萧渊明亦退位,萧方智登基。557年,蕭方智禪位與陳霸先,南朝梁滅亡。 陳霸先封蕭方智為江陰王,後蕭方智於558年被陳霸先殺死,陳霸先追諡曰敬帝。陳霸先封蕭方智再從兄弟、梁武帝十弟鄱陽王蕭恢之孫蕭季卿為江陰王。.

新!!: 梁元帝和梁敬帝 · 查看更多 »

步大汗薩

步大汗薩(),太安郡狄那县(今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朝阳镇)人《北齊書·卷二十·列傳第十二》·步大汗薩條:步大汗薩,太安狄那人也。曾祖榮,仕魏歷金門、化正二郡太守。父居,龍驤將軍、領民別將。正光末,六鎮反亂,薩乃將家避難南下,奔爾朱榮於秀容。《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步大汗薩條:步大汗薩,代郡西部人。祖榮,代郡太守。父居,龍驤將軍、領人別將。,北魏、東魏與北齊官员。 步大汗薩的祖父步大汗榮曾任金門、化正兩郡的太守,父親步大汗居則為龍驤將軍、領民別將。正光末年六镇之乱發生,他和家人南下避難,在秀容投奔爾朱榮。之後他跟隨爾朱榮到洛陽,以軍功除授揚武軍帳內統軍,賜爵江夏子;平定葛榮後累功加官鎮南將軍。爾朱榮死後,又跟從爾朱兆入洛陽,補任帳內大都督,在韓陵作戰。爾朱兆戰敗,步大汗薩率領部眾投降,高歡任命他為第三領民酋長,遷任秦州鎮城都督、北雍州刺史。東魏天平年間,步大汗薩遷任東壽陽三泉都督,到元象年間,出行燕州,遷任臨川領民大都督,賜爵長廣伯。當時柔然抢掠邊境,高歡派遣步大汗薩安撫招納,事成回來後拜儀同三司,出任五城大都督,鎮守河陽。朝廷又加授他車騎大將軍、開府,進封行唐縣公,減勃海三百戶作為他的食邑。其後他擔任授晉州刺史,別封安陵縣男,食邑二百戶,加官驃騎大將軍。北齊受禪,步大汗薩改封義陽郡公。 天保四年(553年),齊文宣帝高洋命令他和邢景遠率兵襲擊建康,陳霸先上告梁元帝,梁元帝下詔王僧辯防禦建康。次年(554年),步大汗薩領兵四萬奪取涇州,惟之後史書就失去他的蹤影。.

新!!: 梁元帝和步大汗薩 · 查看更多 »

武陵郡

武陵郡,中国西汉时设置的郡,在今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境。.

新!!: 梁元帝和武陵郡 · 查看更多 »

殷不害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南北朝时期官员。.

新!!: 梁元帝和殷不害 · 查看更多 »

殷不佞

殷不佞(),字季卿,陳郡長平縣人,南朝梁到陳政治人物。殷不害之弟。.

新!!: 梁元帝和殷不佞 · 查看更多 »

殘存國家

殘存國家(rump state),又譯為殘存政府、偏安國家、偏安政府、偏安政權,政治學名詞,意指一個原先的大國家或大政府,因為國家分裂Tir, J., 2005-02-22 "Keeping the Peace After Secessions: Territorial Conflicts Between Rump and Secessionist Stat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Hilton Hawaiian Village, Honolulu, Hawaii Online.

新!!: 梁元帝和殘存國家 · 查看更多 »

江德藻

江德藻(),字德藻,濟陽考城人《陳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八》:江德藻字德藻,濟陽考城人也。祖柔之,齊尚書倉部郎中。父革,梁度支尚書、光祿大夫。德藻好學,善屬文。美風儀,身長七尺四寸。性至孝,事親盡禮。與異產昆弟居,恩惠甚篤。起家梁南中郎武陵王行參軍。大司馬南平王蕭偉聞其才,召為東閤祭酒。遷安西湘東王府外兵參軍,尋除尚書比部郎,以父憂去職。服闋之後,容貌毀瘠,如居喪時。除安西武陵王記室,不就。久之,授廬陵王記室參軍。除廷尉正,尋出為南兗州治中。及高祖為司空、征北將軍,引德藻為府諮議。轉中書侍郎,遷雲麾臨海王長史。陳臺建,拜尚書吏部侍郎。《南史·卷六十·列傳第五十》:江革字休映,濟陽考城人也。祖齊之,宋都水使者,尚書金部郎。父柔之,齊尚書倉部郎,有孝行,以母憂毀卒。……長子行敏早卒,次子德藻。德藻字德藻,好學,美風儀,身長七尺四寸。性至孝,事親盡禮。與異產昆弟居,恩惠甚篤。涉獵經籍,善屬文。仕梁為尚書比部郎,以父憂去職。服闋後,容貌毀瘠,如居喪時。,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和文學家。 江德藻的曾祖父江齊之是劉宋的都水使者、尚書金部郎;祖父江柔之南齊的尚書倉部郎,有孝行,因為母親逝世過度傷心而亡;父親江革則是南梁的度支尚書、光祿大夫。江德藻好學,善於寫文章;儀容英俊,身高七尺四寸;個性至孝,對親人盡禮;;與異母弟弟同居,情誼很深。他自南中郎將、武陵王蕭紀的行參軍起家;大司馬南平王蕭偉聽聞他的才華,就徵召為東閤祭酒;遷任安西將軍、湘東王蕭繹的王府外兵參軍,很快改授尚書比部郎,父親逝世時辭官。服喪完畢後,他容貌消瘦,好像還在服喪;任職安西將軍、武陵王蕭紀的記室,未就任。其後朝廷授與廬陵王蕭續記室參軍的職務,任職廷尉正,不久外任南兗州治中。陳霸先為司空、征北將軍,招引江德藻為府諮議、轉官中書侍郎、雲麾臨海王長史。梁朝陳國建立,拜任尚書吏部侍郎。 陳霸先受禪建立南陳,江德藻出任秘書監,兼尚書左丞,很快以本官兼中書舍人。天嘉二年(561年),兼散騎常侍,和中書郎劉師知出使北齊,寫下《北征道理記》三卷。還朝後,拜官太子中庶子,領任步兵校尉,隨即遷轉為御史中丞,因公事免任。及後朝廷拜江德藻為振遠將軍、通直散騎常侍。他自己要求管理一縣,於是獲補缺新喻縣令,行政仁愛有政績。天嘉六年(565年)在任內去世,虛歲五十七,陳文帝十分惋惜,贈散騎常侍,有文筆十五卷。他的兒子江椿也擅長文章,歷任太子庶子、尚書左丞。.

新!!: 梁元帝和江德藻 · 查看更多 »

江陵之戰

江陵之战是南北朝时期西魏與南梁的一场战役。554年9月,西魏丞相宇文泰下令柱国大將軍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韋孝寬等率軍五万,準備进攻南梁的都城江陵。554年10月,西魏軍從長安出發。554年11月,江陵被西魏攻陷,梁元帝被俘,不久后即被處死。西魏立萧詧為梁帝,充當西魏的附庸。.

新!!: 梁元帝和江陵之戰 · 查看更多 »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新!!: 梁元帝和汉书 · 查看更多 »

河東郡 (中國)

河東郡,中國古代的郡。.

新!!: 梁元帝和河東郡 (中國) · 查看更多 »

沈君理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 祖父沈僧畟,南朝梁時擔任左民尚书。父沈巡,梁朝太清年间曾擔任东阳太守。沈君理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早年擔任湘东王法曹参军、会稽府西曹掾(祕書),娶會稽穆公主。一度出任吴郡太守。侯景平后,梁元帝征为少府卿。荆州陷,萧詧署金紫光禄大夫。陈文帝即位,歷官明威将军、丹阳尹(市長)。天康元年(566年),父死,丁忧去职。陈宣帝時,擔任太子詹事,迁吏部尚书。女沈婺华为陈宣帝皇太子陈叔宝的太子妃。赐沈君理爵望蔡县侯。太建五年(573年)沈君理卒,赠太子少傅、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沈君理工書法,窦臮《述书赋》稱他“快速无度,驰突不疏。尺题已终,笔势仍余。似逸笼槛之众鸟,恣飞鸣之所如”。.

新!!: 梁元帝和沈君理 · 查看更多 »

沈君高

沈君高(),字季高,吳興人《陳書·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七》:沈君理字仲倫,吳興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書。父巡,素與高祖相善,梁太清中為東陽太守。侯景平後,元帝徵為少府卿。荊州陷,蕭詧署金紫光祿大夫。……君理第六弟君高,字季高,少知名,性剛直,有吏能。以家門外戚,早居清顯,歷太子舍人、洗馬、中舍人、高宗司空府從事中郎、廷尉卿。《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八》:沈君理字仲倫,吳興人也。祖僧畟,梁左戶尚書。父巡,元帝時位少府卿。魏平荊州,梁宣帝署金紫光祿大夫。……君理弟君高、君公。君高字季高,少知名,性剛直,有吏能。位衛尉卿,平越中郎將、都督、廣州刺史,甚得人和。卒,諡祁子。,南陳官员。 沈君高的祖父沈僧畟是南梁左民尚書;父親沈巡和陳霸先交好,在太清年間擔任東陽太守,侯景平定後得梁元帝徵任為少府卿,之後荊州失陷,被西梁蕭詧任用為代理金紫光祿大夫;兄長太子少傅、望蔡縣侯沈君理。沈君高年少知名,個性剛直,有當官的才能,因為家世早就到達清要显达的官位,歷任太子舍人、太子洗馬、太子中舍人、陳頊司空府從事中郎、廷尉卿。 太建元年(569年),南陳東部水災,百姓饥饿疲惫,朝廷任命沈君高為貞威將軍、吳縣縣令,很快就除授太子中庶子、尚書吏部郎、衛尉卿。之後他外任宣遠將軍、長沙王陳叔堅的長史、南海太守,行廣州事。朝廷打算將他的女兒嫁給長沙王為王妃,但他推辭了,於是再次擔任衛尉卿。太建八年(576年),詔授沈君高為持節、都督廣等十八州諸軍事、寧遠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嶺南俚人、僚人世代互相伐,他作為文职沒有武才,推心置腹地安抚兩族人,令人民和睦。太建十年(578年)他在任內去世,虛歲四十七,贈散騎常侍,諡祁子。.

新!!: 梁元帝和沈君高 · 查看更多 »

沈众

沈眾(),南朝梁、南朝陳政治人物,表字仲師,吴興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西)人。陈武帝时中书令。.

新!!: 梁元帝和沈众 · 查看更多 »

沈炯

沈炯(),字禮明,吳興郡武康縣(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陳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三》:沈炯字禮明,吳興武康人也。祖瑀,梁尋陽太守。父續,王府記室參軍。炯少有雋才,為當時所重。釋褐王國常侍,遷為尚書左民侍郎,出為吳令。侯景之難,吳郡太守袁君正入援京師,以炯監郡。京城陷,景將宋子仙據吳興,遣使召炯,委以書記之任。炯固辭以疾,子仙怒,命斬之。炯解衣將就戮,礙於路間桑樹,乃更牽往他所,或遽救之,僅而獲免。子仙愛其才,終逼之令掌書記。及子仙為王僧辯所敗,僧辯素聞其名,於軍中購得之,酬所獲者鐵錢十萬,自是羽檄軍書皆出於炯。及簡文遇害,四方岳牧皆上表於江陵勸進,僧辯令炯製表,其文甚工,當時莫有逮者。《南史·卷六十九·列傳第五十九》:沈炯字初明,吳興武康人也。祖瑀,梁尋陽太守。父續,王府記室參軍。炯少有俊才,為當時所重。仕梁為尚書左戶侍郎、吳令。侯景之難,吳郡太守袁君正入援建鄴,以炯監郡。台城陷,景將宋子仙據吳興,使召炯,方委以書記,炯辭以疾,子仙怒,命斬之。炯解衣將就戮,礙于路間桑樹,乃更牽往他所,或救之,僅而獲免。子仙愛其才,終逼之令掌書記。及子仙敗,王僧辯素聞其名,軍中購得之,酬所獲者錢十萬,自是羽檄軍書,皆出於炯。及簡文遇害,四方嶽牧上表勸進,僧辯令炯製錶,當時莫有逮者。,南梁、西魏、南陳官员。 沈炯的祖父沈瑀是南梁尋陽郡太守;父親沈續是王府記室參軍。沈炯年少才智出眾,得當時的人重視,最初任官王國常侍,改任尚書左民侍郎,外任吳縣縣令。侯景之亂時,吳郡太守袁君正支援京師,委派沈炯代理郡事。到京城失守,侯景部將宋子仙佔據吳興,遣派使者徵召他擔任書記;他藉詞說生病推卻,宋子仙聽後很生氣,命人殺死他。沈炯脫去衣服準備斬首,但被路邊桑樹阻礙,就改到其他地方處決,突然獲救。宋子仙愛才,最後都逼令他掌管書記。後來宋子仙被王僧辯擊敗,王僧辯早聽聞沈炯的才華,在軍中買起他,賣他的人獲得鐵錢十萬,於是王僧辯的軍事文書都出自他手中。到梁簡文帝遇害,地方官員向江陵上表勸進,王僧辯吩咐沈炯寫作表書,文筆通順,其他作品都及不上。 陳霸先南下,和王僧辯在白茅灣會合登壇設盟,沈炯為他們寫盟約。及後侯景東奔到吳郡,俘虜他的妻子虞氏和兒子沈行簡,一同殺害,沈炯的弟弟帶著他的母親逃脫。平定侯景後,梁元帝憐憫他的妻兒遇害,特封他為原鄉縣侯,食邑五百戶。王僧辯出任司徒,任用他為從事中郎,之後梁元帝徵任為給事黃門侍郎,領尚書左丞。西魏奪取荊州,他被俘虜,唯西魏人禮遇他,授官儀同三司。沈炯因為母親在江東,經常思念南梁,害怕西魏人愛惜他的文才留住,於是閉門謝客,不和別人交往;寫作文章後立刻丟掉,不准流傳。他曾獨自行經漢武帝的通天臺,寫下思鄉的文章上奏。付奏後,當晚沈炯夢見有皇帝居所,守衛森嚴,他就詳細說明心事,有人說:「很不捨得讓你走,不知道何時能再見面。」幾天之後,他和王克等人就被放回南梁,紹泰二年(556年)回到建康,除授司農卿,遷官御史中丞。 陳霸先受禪建立南陳,加沈炯為通直散騎常侍,仍然任職御史中丞;他以母親年紀老邁而上辭官養老,但朝廷不准。當初,陳霸先曾稱沈炯適宜輔助君主,軍國大政都讓他參與籌劃,繼位的陳文帝也重用他,打算讓他尊榮顯貴。適逢王琳侵犯大雷,留異割據東部,文帝欲給沈炯立功,就解任他中丞職務,加號明威將軍,送還家鄉聚集部眾。可是他不久就因病在吳中去世,虛歲五十九。文帝聽聞後即日辦理喪事,并遣使者拜祭,贈侍中,諡恭子,有文集二十卷傳世。.

新!!: 梁元帝和沈炯 · 查看更多 »

淳于量

淳于量(),字思明,濟北人《陳書·卷十一·列傳第五》:淳于量字思明。其先濟北人也,世居京師。父文成,仕梁為將帥,官至光烈將軍、梁州刺史。量少善自居處,偉姿容,有幹略,便弓馬。梁元帝為荊州刺史,文成分量人馬,令往事焉。起家湘東王國常侍,兼西中郎府中兵參軍。累遷府佐、常兼中兵、直兵者十餘載,兵甲士卒,盛於府中。荊、雍之界,蠻左數反,山帥文道期積為邊患,中兵王僧辯征之,頻戰不利,遣量助之。量至,與僧辯并力,大破道期,斬其酋長,俘虜萬計。以功封廣晉縣男,邑三百戶,授涪陵太守。歷為新興、武寧二郡太守。《南史·卷六十六·列傳五十六》:淳于量字思明,其先濟北人也。世居建鄴。父文成,仕梁為將帥,位梁州刺史。量少善自居處,偉姿容,有幹略,便弓馬。梁元帝為荊州刺史,文成分量人馬,令往事焉。以軍功封廣晉縣男。,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 淳于量家族世居建康,父親淳于文成是南梁將領,官至光烈將軍、梁州刺史。他自少懂得對待自己,樣子英偉,有才幹,熟悉弓箭騎馬,梁元帝蕭繹擔任荊州刺史時,父親分給他人馬叫他到元帝處工作。淳于量自湘東王國常侍起家,兼任西中郎府中兵參軍,遷官府佐、常兼中兵、直兵者十多年,在府中的兵卒十分多。荊州雍州邊界處經常有蠻夷反叛,蠻夷的山帥文道期成為邊防禍患,中兵王僧辯出征不利,派遣淳于量幫助。他來到後和王僧辯合作打敗文道期,斬殺當地酋長,俘虜萬多人,以功封廣晉縣男,食邑三百戶,授涪陵太守,歷任新興、武寧二郡太守。侯景之亂,梁元帝派遣五軍支援京邑,他參與其中;到建康失陷,他回到荊州。之後元帝承制,任命淳于量為假節、通直散騎常侍、都督巴州諸軍事、信威將軍、巴州刺史。侯景西上攻打巴州,元帝命令都督王僧辯佔據巴陵,他和王僧辯一同防衛侯景,大敗侯景的軍隊,擒拿他的部將任約。接著二人進攻郢州,捉獲宋子仙,仍然隨著王僧辯討平侯景。承聖元年(559年),朝廷以功勳授與淳于量左衛將軍,封為謝沐縣侯,食邑五百戶,不久外任持節、都督桂定東西寧等四州諸軍事、信威將軍、安遠護軍、桂州刺史。 荊州被西魏攻陷,淳于量保住桂州;王琳割據湘州和郢州,多次派人招攬他,他雖然對外和王琳往來,但暗地遣使抄小路歸附陳霸先。陳霸先受襌建立南陳,授於淳于量持節、散騎常侍、平西大將軍,給他一隊儀仗,依然任職都督、刺史;不糾進號鎮南將軍,仍授與都督、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陳文帝繼位,進號征南大將軍。王琳平定後,朝廷多次要求他入朝,天嘉五年(564年),徵任為中撫大將軍,依然擔任常侍、儀同、獲得鼓吹。淳于量的部下大多眷戀本土,打算逃入山谷,不願意入朝。陳文帝派湘州刺史華皎征討衡州界黃洞,並以兵迎接他。天康元年(566年),他到達建康,被他人以在路途上逗留而彈免去儀同;光大元年(567年),朝廷再次給他給一部鼓吹。華皎謀亂,他出任使持節、征南大將軍、西討大都督,率領艦隊從郢州樊浦應戰,之後華皎失敗逃遁,同時北周將領長胡公拓跋定投降,因功授侍中、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封醴陵縣公,增食邑一千戶。不過官職尚未拜授就外任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鎮北將軍、南徐州刺史,依舊擔任侍中、儀同,得到鼓吹。 太建元年(569年),淳于量進號征北大將軍,給人扶侍他;至太建三年(571年),淳于量向江陰王蕭季卿购买梁朝陵墓的樹木被連坐免去侍中,但很快復官。太建五年(573年),再徵召為中護大將軍,仍然是侍中、儀同、得到鼓吹、扶侍。吳明徹西伐也,他表示贊成,派第六子淳于岑率領跟從軍隊;淮南攻克,淳于量改封始安郡公,增食邑一千五百戶,次年(574年)外調使持節、都督郢巴南司定四州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郢州刺史,其他官職優待一如以往。太建七年(575年),徵召為中軍大將軍、護軍將軍;太建九年(577年)因公事免去侍中,不就又復加侍中。太建十年,吳明徹被北周俘虜,朝廷加淳于量使持節、都督水陸諸軍事,授散騎常侍、都督南北譙三州諸軍事、車騎將軍、南兗州刺史,其他如故。太建十三年(581年),加左光祿大夫,增食邑五百戶,次年(582年)四月薨,虛歲七十二,贈司空。.

新!!: 梁元帝和淳于量 · 查看更多 »

湘东郡

湘東郡,中國孫吳至南朝時設置的一個郡。.

新!!: 梁元帝和湘东郡 · 查看更多 »

朝鮮實學

朝鲜实学是17世纪至19世纪朝鲜王朝盛行的崇尚实际、实效、实用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流派。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的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使朝鲜国力受到很大的破坏。朝鲜文人对程朱理学的清谈空论进行了反省,研究强国济民的“有用之学”。实学思想力求“学以致用”,强调儒学思想中的“经世致用”、“利用厚生”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以此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改革方案。朝鲜王朝后期的实学思想是朝鲜儒学思想发展的顶峰,同时也蕴含着“近代指向”的启蒙意识,是最接近近代社会的一种思想形态。 朝鲜实学最初是指与佛、道等出世宗教相对的入世学问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念相对于佛学、道学是现实而具体的。广义上的朝鲜实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有指儒学、程朱理学的实学,有指修身治人的学问或纯学术性的考据学方法。狭义上的朝鲜实学是指进入17世纪后,相对于“空理”、“空谈”的程朱理学,朝鲜出现的倡导经世致用、利用厚生、实事求是、救国济民的实学派思想。通常意义的朝鲜实学是狭义上的朝鲜实学。.

新!!: 梁元帝和朝鮮實學 · 查看更多 »

會稽郡

會稽郡,中國古郡名。秦置,郡治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城區),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越國故地。漢初曾為韓信楚國、劉賈荊國、劉濞吳國領地。七國之亂後復置會稽郡。西漢末年,會稽郡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江蘇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地區,是當時轄境最為廣闊的一郡。隸屬于揚州刺史部。東漢中期,分會稽郡浙江以北諸縣置吳郡。會稽郡治所移至山陰縣(在今浙江紹興城區),領十五縣。三國吳時分會稽郡置臨海郡(今浙江東南部)、建安郡(今福建)、東陽郡(今浙江衢州、金華一帶)。西晉至南朝末年,會稽郡僅轄今紹興、寧波一帶。隋文帝滅陳,廢會稽郡,置吳州。隋煬帝改吳州為越州,後又改為會稽郡。唐初置越州,玄宗改越州為會稽郡,肅宗時復為越州。.

新!!: 梁元帝和會稽郡 · 查看更多 »

新安郡 (西晋)

新都郡,後改稱新安郡,中国東漢末年设置的郡。.

新!!: 梁元帝和新安郡 (西晋) · 查看更多 »

智顗

釋智顗(漢語拼音:Zhi-yi,),俗姓陈,字德安,法名智顗,法號智者,生於荆州华容(縣治位於今中國湖北潜江),漢傳佛教出家僧侶。曾居於天台山國清寺,人稱天台大師,為天台宗的實際創始人,後世尊崇他為天台宗四祖。其学说以《法华经》为主教依据,故天台宗亦称法华宗。并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发明一念三千,圆融三谛的思想。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立一心三观。智顗于陈、隋两朝深受帝王礼遇,隋煬帝楊廣授予智顗“智者”之号,世稱智者大师。.

新!!: 梁元帝和智顗 · 查看更多 »

晋安郡

晋安郡,中国古代的郡。.

新!!: 梁元帝和晋安郡 · 查看更多 »

508年

没有描述。

新!!: 梁元帝和508年 · 查看更多 »

549年

没有描述。

新!!: 梁元帝和549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萧含介萧含芷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