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桓範

指数 桓範

桓範(),字元則,沛国(治今安徽省濉溪县张孤集)人。三國時曹魏官員,有「智囊」之稱,官至大司農。高平陵之變後,被司馬懿以謀反罪族滅。.

23 关系: 夏侯威安徽省中華五千年中郎将三国三国志人物列表三国演义 (电视剧)三国演义角色列表张当徐宣 (三國)皇覽高平陵之变魏略蔡邕蔣濟桓姓桓彝江淮文化曹羲曹真曹爽智囊249年

夏侯威

夏侯威(),字季權,三國時期曹魏將領,東漢曹操屬下名將夏侯淵之第四子。歷任荊、兗二州刺史。.

新!!: 桓範和夏侯威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桓範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中華五千年

《中華五千年》是一個香港電台廣播節目,一九八三年四月四日開播至二千年停播,一共九百集,為香港電台最長壽的歷史教育廣播劇。.

新!!: 桓範和中華五千年 · 查看更多 »

中郎将

中郎将,是中国古代武官的官职之一。.

新!!: 桓範和中郎将 · 查看更多 »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新!!: 桓範和三国 · 查看更多 »

三国志人物列表

三國志人物列表收錄在史書《三國志》或《后汉书》等与三國相關的史料中出現的人物。但像貂蟬等只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出现而在史书上沒有记载的人物則不予收錄。.

新!!: 桓範和三国志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三国演义 (电视剧)

《三国演义》是一套根据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改编的電視劇,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四大名著电视剧计划中的第三部,前两部先后是《西游记》和《红楼梦》。於1990年開始製作,1994年播映,耗資1.7億人民幣。 亞視购买了该剧版权,配上粵語,並請來馮兩努為劇集主持點評節目《三國啟示錄》,幫助觀眾理解名著,播出後廣受歡迎。.

新!!: 桓範和三国演义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三国演义角色列表

《三國演義》角色列表,列出所有在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中登場的角色。這些角色大部份源自東漢末及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也有一些虚构的人物。部份角色的事蹟及性格,按作者羅貫中寫書的需要,受到或多或少的改寫,未必與歷史相符。.

新!!: 桓範和三国演义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张当

张当(),三国曹魏宦官,第三任皇帝曹芳黄门侍者。 张当与曹爽亲善,任为都监。司马懿说他伺察皇帝的情况,挑拨离间皇帝和太后二宫的关系,伤害骨肉之情,天下动荡不安,人人心怀畏惧。嘉平元年(249年)正月初十,有司奏告“黄门张当私自把才人张氏、何氏等被张当送给曹爽。曹爽亦曾私取曹睿的才人七八人为乐伎,伪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婕妤教习为伎。怀疑他们之间隐有奸谋。”于是逮捕了张当,交廷尉讯问。张当交待:“曹爽与尚书何晏、邓颺、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人阴谋反叛,等到三月中旬起事”。朝廷逮捕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颺、丁谧、毕轨、李胜以及桓范等人入狱,与张当一起都被诛灭三族。.

新!!: 桓範和张当 · 查看更多 »

徐宣 (三國)

徐宣(),字寶堅,廣陵海西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

新!!: 桓範和徐宣 (三國) · 查看更多 »

皇覽

《皇覽》是中國三國魏文帝時刘劭、王象、桓範、韋誕、繆襲等奉敕所撰的一部类书,共四十餘部、上千卷,約八百餘萬字。供皇帝閱讀,故稱為“皇覽”。 《皇覽》原書唐朝已失傳,只有南朝何承天和徐爰的合抄本以及萧琛的《皇览抄》流传到唐末。清人孫馮翼輯出佚文一卷,僅存〈冢墓記〉等八十餘條,不及四千字,收入《問經堂叢書》。 《皇覽》是中國類書的始祖,宋代王應麟《玉海》說:「類事之書,始於《皇覽》。」《皇覽》以後,歷代相繼仿效,依據皇家藏書纂修巨型類書。體例對後世的《四部要略》、《藝文類聚》、《永樂大典》等類書的形成和發展影響很大。.

新!!: 桓範和皇覽 · 查看更多 »

高平陵之变

平陵之變,亦称高平陵政變、高平陵事變或正始之變,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國建立以後的一次重大政變。事件源自曹魏宗室大將軍曹爽和朝中重臣太傅司马懿之間的权力鬥争,最后司马懿趁著曹爽與魏帝曹芳到高平陵謁陵時發動政變,控制京城,族滅曹爽而结束,自此司馬氏正式全面掌權,此後曹氏皇帝皆淪為司馬家的傀儡。.

新!!: 桓範和高平陵之变 · 查看更多 »

魏略

《魏略》,共50卷,魏郎中魚豢私撰,為中國三國時代中記載魏國的史書。一般認為《典略》也是此書中的一部分所構成的,《三國志注》多引用《魏略》的內容來注釋。 本書原卷數,各史記載相異,如《隋書·經籍志二》載「《典略》(疑《魏略》之誤)八十九卷」,《舊唐書·經籍志上》載「《魏略》三十八卷;《典略》五十卷」,《新唐書·藝文志二》載「《魏略》五十卷」。有的學者認為《典略》及《魏略》為同一書,有則認為是二書。 此書久佚,現今僅存佚文。其內容分別由《後漢書》、《翰苑》、《北戶錄》、《三國志》、《法苑珠林》、《太平御覽》等書所引用。清代時史家王仁俊、張鵬一分別為此書作了輯佚工作,其中以張鵬一輯本為佳,輯有25卷並附遺文6條。.

新!!: 桓範和魏略 · 查看更多 »

蔡邕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中國东汉末年名士。東漢著名才女蔡琰(文姬)之父。.

新!!: 桓範和蔡邕 · 查看更多 »

蔣濟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名臣,官至太尉。.

新!!: 桓範和蔣濟 · 查看更多 »

桓姓

桓姓,为中文姓氏之一,百家姓排行第407。.

新!!: 桓範和桓姓 · 查看更多 »

桓彝

桓彝(),字茂倫,譙國龍亢人。東漢五更桓榮的九世孫,可能是曹魏大司農桓範的後代。父桓顥,官至郎中。桓彝在東晉曾任散騎常侍、宣城內史等職,在蘇峻之亂中拒降戰死。兒子桓溫為東晉時著名的權臣,孫兒桓玄更曾篡奪皇位,幾乎覆滅東晉。.

新!!: 桓範和桓彝 · 查看更多 »

江淮文化

江淮文化是指以今江苏省、安徽省中部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其间居民被称为江淮民系,是使用江淮官话(「江淮方言」、“江淮话”或“淮官”)的汉族民系之一,主要分布于江苏省中部、东北部、西南部;安徽省中部、东南部部分地区;湖北省东部;浙江、江西局部地區。人口大约7000万。由於在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對峙時期,江淮地區一直是軍事爭奪的重點,江淮民系具有典型的“南蠻北侉”居中心態。在文化上,江淮文化既不屬於典型的北方文化、也不屬於南方文化,而是一種南北混合的文化類型。江淮官话亦同時具有來自吳語、贛語、中原官話等多種方言的。.

新!!: 桓範和江淮文化 · 查看更多 »

曹羲

曹羲(),三國時期魏國之臣,魏國重臣曹真之子,曹爽之弟,曹訓、曹彥之兄。曹爽专权,曹羲有所规劝,但曹爽不听。249年,曹爽出行高平陵,曹羲劝他保持警惕,曹爽仍不听,遂遭司馬懿政变奪權。桓範建議曹爽反對司馬懿,曹爽卻遲遲無法下決心起兵,反而束手就擒,自以为能保富贵,却最後被公卿廷议灭三族。 曹羲曾和郑冲、孙邕、荀顗、何晏一同集合各家为《论语》作的注,择其善者,编成《论语集解》,并奏于魏帝。 有作品《至公论》.

新!!: 桓範和曹羲 · 查看更多 »

曹真

曹真,字子丹,漢末三國時代曹魏名將,曹操的族子,也是曹丕的托孤對象。當初其父為曹操招募兵馬被殺,曹操憐憫曹真而特別厚待。在曹魏的表現出眾,多次抵禦諸葛亮北伐,官至大将军、大司马,曹真死後諡為元侯。.

新!!: 桓範和曹真 · 查看更多 »

曹爽

曹爽(),字昭伯,小字默,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曹真之子,曹操侄孫。官至大將軍、錄尚書事,明帝遺詔與司馬懿共同輔政。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將曹爽斬殺,夷三族。.

新!!: 桓範和曹爽 · 查看更多 »

智囊

智囊或智多星,比喻「足智多谋」。可以是下列意思:.

新!!: 桓範和智囊 · 查看更多 »

249年

没有描述。

新!!: 桓範和249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桓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