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核四公投

指数 核四公投

核四公投是中華民國預定舉辦的公投案,內容為決定龍門核能發電廠(第四核能發電廠)是否運轉,2013年2月25日由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宣布,時間未定。在公民投票法於2003年12月31日正式施行前,即有民間團體與政治人物多次提出以「公投」為名的反核聯署活動。2004年-2008年間總計舉辦過三次,共六個與核能無關之全國性公投案,全數因為投票人數未達可投票人數50%下限而遭否決,此後至2013年間未有新的公投案被提出。.

35 关系: 劉黎兒各方對九月政爭的反應小野中央日報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九把刀建國廣場張嘉郡張懸入陣曲公民1985行動聯盟公民投票法王小棣王兆釧王銘琬看見心台灣趙永清龍門核能發電廠董事長樂團釷燃料發電臺灣反核遊行臺灣反核運動臺灣之最列表臺灣罷免制度陳尚志把酒當歌林義雄李登輝李遠哲核電存廢問題桂綸鎂1994年臺灣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2014年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劉黎兒

劉黎兒(),臺灣基隆人,旅日作家、專欄作家,作品以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日本政經社會議題、文學評論等。丈夫王銘琬為臺灣旅日棋士。.

新!!: 核四公投和劉黎兒 · 查看更多 »

各方對九月政爭的反應

各方對於九月政爭事件的反應。.

新!!: 核四公投和各方對九月政爭的反應 · 查看更多 »

小野

李遠(),筆名小野,生於臺灣臺北市,籍貫福建武平,作家、編劇,任職中央電影公司期間參與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曾任中華電視公司總經理,現任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兼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校長。.

新!!: 核四公投和小野 · 查看更多 »

中央日報

《中央日報》,為中國國民黨創辦之中文報紙,由何浩若於民國17年(1928年)2月創刊於上海,彭學沛為首任總編輯。民國38年(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民國95年(2006年)實體報停刊,改為網路報形式繼續發行。實體報總計發行28356號。 中央日報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之代表性的官方媒體。 1949年,中央政府撤退到臺北市;此後,《中央日報》接續在臺灣發行五十餘年,為中國國民黨黨營文化事業成員,幾乎為「黨報」。在報禁開放前,《中央日報》銷量很高。於1960年代至1980年代間,《中央日報》與《中國時報》和《聯合報》並稱為「三大報」。第一次政黨輪替(民國89年,西元2000年)以前,《中央日報》與《青年戰士報》(後改名《青年日報》,目前為中華民國國防部所有之中文報紙)同為宣導官方立場的主要媒體。 香港《大公報》與馬來西亞《光華日報》是少數歷史比《中央日報》長的中文報紙。.

新!!: 核四公投和中央日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

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在民主化與1990年三月學運的壓力下於同年7月召開國是會議。1991年5月1日國民大會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選補選辦法》等法律即失其效力)、修改並凍結部分《憲法》。從此於選舉國民大會代表與立法院立法委員時適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一改先前自1947年起即由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及其遞補人、1948年起即由第一屆立法委員及其遞補人持續延任、長期擔任國會議員的方式,終止因強調「法統」象徵而主要由資深民代組成「萬年國會」的現象, 條目撰稿人:政大歷史系薛化元教授, 台灣大百科全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經臺灣人民長期持續抗爭而修憲後,在臺灣、澎湖、金門、與馬祖舉行之國民大會代表全面改選於1991年首次辦理,立法委員全面改選則於1992年首次辦理。, 條目撰稿人:政大歷史系薛化元教授, 台灣大百科全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目前,監察院已不再由臺灣省議會間接選出,國民大會原有的職權亦全數轉移至其他機構或由人民直接行使,立法院成為中華民國在台灣唯一的常設國會,國會議員選舉之正式名稱為「中央公職人員選舉」。 這次與之後的國會選舉不但讓中華民國的中央民意代表在臺灣擁有更強的合法性與正當性,也象徵中華民國邁向民主國家、在政治層面落實台灣本土化運動。直接民選的總統、國會、2000年、2008年及2016年的政黨輪替與和平轉移政權更是中華民國在台灣主權獨立自主、政治自由民主、社會開放進步、政府依法行政、全民監督政府施政與公僕表現的重要象徵與方式。.

新!!: 核四公投和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 · 查看更多 »

九把刀

九把刀(英語:Giddens Ko,),本名柯景騰,臺灣作家,彰化縣彰化市出身,其父在彰化鬧區開設藥局。自2000年在網上出版第一本書,在台灣的網路文學界有知名度,有些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舞台劇、網絡遊戲等,並跨足導演電影,群星瑞智StarRitz所屬,製作人柴智屏為其經紀人。.

新!!: 核四公投和九把刀 · 查看更多 »

建國廣場

建國廣場(Taiwan State-Creating Forum, TSCF)是一個設在台灣的台灣獨立運動組織,創立於1995年7月22日,以台灣獨立建國理念的宣揚與實踐為宗旨。, 國史館學術集刊, 2004.

新!!: 核四公投和建國廣場 · 查看更多 »

張嘉郡

張嘉郡(),中國國民黨籍雲林縣政治人物,曾任立法委員。張嘉郡為雲林張派家族成員,其父為前雲林縣長張榮味,姑母為立法委員張麗善,弟弟張鎔麒接棒參選。.

新!!: 核四公投和張嘉郡 · 查看更多 »

張懸

張懸(),本名焦安溥(發表作品皆用此名),是一位臺灣的創作歌手與社會運動者。.

新!!: 核四公投和張懸 · 查看更多 »

入陣曲

《入陣曲》是五月天於2013年推出的單曲,由阿信作詞,怪獸作曲,為電視劇《蘭陵王》主題曲。 全曲以中國風入題,MV圍繞台灣近年重大社會爭議,歌詞對政府多所影射。.

新!!: 核四公投和入陣曲 · 查看更多 »

公民1985行動聯盟

公民1985行動聯盟,是2013年7月初陸軍下士洪仲丘受虐死亡事件發生後,由醫師柳林瑋等39位互不相識、各行各業的網友發起的公民團體,希望藉由訴求讓事件真相出爐,並且要求國軍改革,屏除以往的陋習及潛規則,「要真相!要人權!」。短短兩個星期,兩度上街頭,就成功號召數十萬人參與,打破臺灣過去國內社會運動組織動員模式,這場由鄉民網路串聯發起的新型態參與充分表現出公民的力量,而被媒體譽為臺版「茉莉花革命」。, 民視, 2013/8/4, 公共電視, 2013 年 08 月 04 日, 蘋果日報 (台灣), 2013年07月21日, 蘋果日報 (台灣), 2013年08月04日洪案過後,聯盟除繼續以「公民1985行動聯盟」之名監督軍審法修法問題及軍中受難家屬的協助外,另外以「公民覺醒聯盟」持續推動公民覺醒及提倡公民權。.

新!!: 核四公投和公民1985行動聯盟 · 查看更多 »

公民投票法

《公民投票法》,簡稱《公投法》, 是一部現行中華民國法律,於2004年1月2日起正式實施,保障中華民國國民實踐公民投票的權利,並在廢除國民大會後改由全體國民行使主權,擁有增修《中華民國憲法》的權力。.

新!!: 核四公投和公民投票法 · 查看更多 »

王小棣

王小棣(),臺灣知名電影、電視劇的編劇和導演,擅於觀察社會各階層人物並描寫、以戲劇呈現。曾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和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電影課程,也是紀錄片工作者。.

新!!: 核四公投和王小棣 · 查看更多 »

王兆釧

王兆釧(),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以黨外人士身份當選為為第一屆增額國民大會代表、第八屆台灣省議會議員;民主進步黨成立後,則代表該黨當選為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第十屆台灣省議會議員;凍省後當選為第四屆立法委員,但任內因涉及刑案遠離台灣,並於1999年11月22日辭職。 1994年10月22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法庭審理臺灣之聲廣播電臺負責人許榮棋抗議拆除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舊址案,王兆釧、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周伯倫及另一名男子葉國坤一同從旁聽席衝上前衝撞法警,企圖阻止法警帶走許榮棋;葉國坤因與法警有肢體衝突而被依現行犯逮捕,王兆釧與周伯倫則因被攔阻而被推出法庭外。之後王兆釧被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多次傳喚都不到庭,而被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發布通緝。 1994年12月1日,王兆釧率眾到中華民國總統府前抗議總統李登輝公開呼籲民眾不要參與臺北縣政府核四公投的言論,在凱達格蘭大道遭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架設鐵絲網阻攔,以油壓剪先後剪斷鐵絲網四處,遭警方蒐證並依《中華民國刑法》妨害公務罪移送法辦;1996年4月11日,法院判處王兆釧有期徒刑四個月、緩刑三年定讞。 1997年12月4日,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警員臨檢時意外發現王兆釧躲藏在臺北市長安東路二段朋友的住處,將王兆釧逮捕移送法院;王兆釧在臨時庭中,承認自己有意逃避,逃避原因是不願坐牢;法官諭令王兆釧以新臺幣六十萬元交保。 1998年11月15日,王兆釧在臺北縣中和市景平路競選總部遭臺北縣政府警察局中和分局逮捕,並立即解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新!!: 核四公投和王兆釧 · 查看更多 »

王銘琬

王銘琬(),臺灣台南人,旅日職業棋士。現為日本棋院成員。.

新!!: 核四公投和王銘琬 · 查看更多 »

看見心台灣

《看見心台灣》是台灣的一個電視談話性節目,於壹電視新聞台(以下簡稱「壹新聞」)播出。2014年1月4日至2014年1月25日,壹新聞於當地時間每週六晚間九時至十時播出,並於每週日凌晨〇點至一點、下午四點至五點重播。2014年1月26日起,壹新聞改為當地時間每週日下午兩時至三時播出。主持人是張婯嬅,並配合來賓共同主持。.

新!!: 核四公投和看見心台灣 · 查看更多 »

趙永清

趙永清(Eugene Jao Yung-ching,),中華民國第二、三、四、五、六屆立法委員,現任監察委員,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法學士、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碩士、美國政治管理研究院畢業。出身雙和地區國民黨政治世家,2002年轉入民主進步黨。趙永清熱心公益,參與多個民間社福團體。.

新!!: 核四公投和趙永清 · 查看更多 »

龍門核能發電廠

龍門核能發電廠是台灣新北市貢寮區一座的核能發電廠,因所在地名「龍門」而得名,由臺灣電力公司興建營運,為台灣第四座核能發電廠,故原名第四核能發電廠,2009年3月3日改為現名,其原名簡稱「核四」或「核四廠」較為常用。廠址規劃可供六部核能發電機組使用,現有兩部發電量各1350百萬瓦特(MW)之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ABWR),該型反應爐為奇異公司與日立(奇異日立核能)合作設計日立製造之第三代核反應爐,為日本以外第一個使用該反應爐設計的核能發電廠。目前已興建完畢並通過安檢,進入封存狀態。 2018年3月15日,台電宣布將把現有的1744束燃料棒,規劃未來3年分8批陸續運離,預計可於2020年底前全數運出。.

新!!: 核四公投和龍門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董事長樂團

董事長樂團(The Chairman),台灣搖滾樂團,目前成員有六個人。冠宇、吳永吉、杜文祥三人,在1989年一起組成「1989」樂團。1997年7月4日,阿吉與冠宇、小白、大鈞、金剛等五位原始團員在女巫店通過「董事長」這個團名。.

新!!: 核四公投和董事長樂團 · 查看更多 »

釷燃料發電

釷元素能否取代鈾、鈽(鈈)等核燃料作發電用途值得關注。葉恭平博士支持釷燃料發電因為釷的蘊藏量較多、燃料裝造較簡易、產生較少核廢料、不易製成武器,而且釷裂變發電較有效率等。 發展一個乾淨及安全的核子動力是一個備受重視的目標Dean, Tim.

新!!: 核四公投和釷燃料發電 · 查看更多 »

臺灣反核遊行

臺灣反核遊行,是指在臺灣反核運動中,各地所舉行的各種遊行活動,主要訴求包含停止興建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廢料遷離蘭嶼等。.

新!!: 核四公投和臺灣反核遊行 · 查看更多 »

臺灣反核運動

臺灣反核運動主要來自反對核四廠興建計畫,另外也有一部分是針對蘭嶼低階核廢料等問題,目前為臺灣的政治運動,幾乎每年都有至少一次遊行活動。.

新!!: 核四公投和臺灣反核運動 · 查看更多 »

臺灣之最列表

臺灣之最是指在台灣各領域中最頂尖的事物。這裡列舉了一些臺灣之最。 粗體字表示該紀錄同時成為世界之最,斜体字表示該紀錄曾經為世界之最。.

新!!: 核四公投和臺灣之最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灣罷免制度

中華民國罷免選舉是由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了人民罷免政務官的權力,然而罷免制度實際入法卻是遲至1975年才完成 ,公民直選產生之政府首長與民意代表的去留能經由罷免、彈劾、不信任案等機制令其強制退場。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曾數次發起公民罷免,迄今僅於罷免鄉鎮市民代表中成功數次,《重修臺灣省通志 卷一 大事志》,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由於罷免的保護門檻設計過高,迄今在立法委員、民選首長的罷免中,尚未出現成功案例。.

新!!: 核四公投和臺灣罷免制度 · 查看更多 »

陳尚志

陳尚志(),台灣政治人物,台灣高雄市人。現為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2015年和范雲籌組社會民主黨,在范雲辭去社民黨召集人後代理召集人。2016年3月26日,接任社會民主黨第二任召集人至2017年1月23日。.

新!!: 核四公投和陳尚志 · 查看更多 »

把酒當歌

《把酒當歌》(英語:News Bar Talk)是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製作的時事資訊節目,節目主持是由亞視新聞高級副總裁劉瀾昌及主編林雅惠擔任,為「2012 aTV節目巡禮」及「ATV 2013節目巡禮」節目之一。節目在2011年5月2日起逢星期一至五23:00-23:35於本港台及亞洲台播映,並會翌日重播,以及在亞洲電視網頁上提供節目重溫。.

新!!: 核四公投和把酒當歌 · 查看更多 »

林義雄

林義雄()是台灣政治人物,出生於臺灣宜蘭縣五結鄉,自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後擔任律師。1976年承辦國民黨選舉舞弊官司後開始接觸政治,1977年進一步以無黨籍身分當選臺灣省議會議員,在1970年代的臺灣黨外運動中發揮極大影響力。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後遭到中國國民黨逮捕,隔年軍事審判期間遭遇林宅血案,母親和雙胞胎女兒遇害,長女林奐均重傷。林義雄最後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出獄後前往美國取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回國後林義雄成立了慈林教育基金會以培養社會運動人士,並創立核四公投促進會長期關注核電廠問題。1996年參與民主進步黨黨內總統初選,但被彭明敏擊敗。1998年4月18日當選第一位由黨員直接選舉的民主進步黨主席。在其任內陳水扁在2000年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完成台灣首次政黨輪替。林義雄於同年4月20日辭去主席職位,轉而關注公眾議題,特別是核四公投和立委席次減半運動等。2004年時以禁食抗議方式促使陳水扁政府推動修憲案,進而讓立法委員席次減半。2006年時因堅持理念離開當時仍執政的民主進步黨。2014年時林義雄籌組成立新政團,成為公民組合的推動者之一。林義雄長期號召「核四公投,千里苦行」行動,在2014年時以禁食抗議的方式迫使馬英九政府宣布龍門核能發電廠停工,常在反核遊行時戴斗笠,因此又被鄉民稱為斗笠人。.

新!!: 核四公投和林義雄 · 查看更多 »

李登輝

李登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統,生於日本台湾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下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福佬客家人。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以及首位臺籍國民黨主席。因其為落實臺灣民主改革之重要領袖,而被《時代》杂志稱為「民主先生」。在臺灣,傾向獨派的媒體常暱稱他為「阿輝伯」(台語的「阿」字表示親切)。李的功過及評價具爭議。支持者稱他為「臺灣之父」,與曾被稱為「臺灣之子」的陳水扁對比,認為其對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反對者則批評其兩岸政策及民主改革,不滿其提出特殊兩國論造成兩岸關係緊張與開放民主直選造成國民黨失去長期政權。.

新!!: 核四公投和李登輝 · 查看更多 »

李遠哲

李遠哲(Yuan-Tseh Lee,),生於新竹州新竹市,化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日本學士院名譽會員。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94-2006年),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2011-2016年)、名古屋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會長。 1986年,因首先以分子角度來研究化學反應的動力學而與達德利·赫施巴赫及約翰·波拉尼共獲諾貝爾化學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及臺灣人。.

新!!: 核四公投和李遠哲 · 查看更多 »

核電存廢問題

核電存廢問題是人类社会对核能發電使用的持续的争议性讨论。.

新!!: 核四公投和核電存廢問題 · 查看更多 »

桂綸鎂

桂綸鎂(),台灣知名女演員,因電影《藍色大門》開始廣受矚目。拍完《蓝色大门》之后,桂纶镁考入台湾淡江大学法语系,2004年作为交换生前往法国里昂第三大学进修,直到毕业。.

新!!: 核四公投和桂綸鎂 · 查看更多 »

1994年臺灣

没有描述。

新!!: 核四公投和1994年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俗稱103年中華民國九合一選舉,於2014年(民國103年)11月29日舉行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2014年1月21日。本屆選舉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之直轄市(6都)選出新一屆的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及里長,另加首屆山地原住民區長及區民代表地方制度法於2014年1月14日經立法院修法,1月29日總統公布,新增第83條之2及第83條之4,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由山地鄉改制者)為地方自治團體,並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亦於2014年5月13日經立法院修法,5月28日總統公布,新增第37條之1,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應於改制前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並由臺灣省(11縣3市)及福建省(2縣)中,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里長。 本屆選舉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應選名額共計1萬1130名,更有高達1萬9762位候選人登記參選。選舉結果,國內地方執政版圖巨幅震盪,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遭遇極大挫敗,由選前4都11縣市萎縮至1都5縣,在野的民主進步黨則由選前的2都4縣擴張為4都9縣市。 該次選舉有二十三個政黨參與,並有十個政黨當選直轄市及縣市議員,均創下歷屆新高紀錄。.

新!!: 核四公投和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4年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

2014年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是指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林義雄於2014年4月22日至30日間,為訴求核四停建所進行的一次禁食抗議行動。行動引起政界與反核運動波瀾。核四公投作為可能的解決方案之一,再次成為政治、社會焦點。而反核團體共同組織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也於21日召開記者會,宣佈將展開一系列聲援行動,4月22日上午,林義雄抵達臺灣長老教會義光教會,展開無限期禁食。在各方壓力之下,執政的馬英九政府與中國國民黨於4月27日做成「核四一號機不施工、只安檢,安檢後封存;核四二號機全部停工」、「行政院承諾儘速承諾召開全國能源會議,以確保未來供電無虞」兩點共識。4月30日,林義雄發表公開信,表示「核四既已決定停工,只要不再復工,那麼『停建核四』已不是議題」,宣佈停止禁食。.

新!!: 核四公投和2014年林義雄反核四禁食行動 · 查看更多 »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16年1月16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其與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共同構成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該屆選舉為中華民國第六次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 本屆選舉總共有三組候選人,依號次排序分別為:中國國民黨推薦的朱立倫與王如玄(簡稱「朱玄配」)、民主進步黨推薦的蔡英文與陳建仁(簡稱「英仁配」)、及親民黨推薦的宋楚瑜與徐欣瑩(簡稱「宋瑩配」)。三黨均推薦不具該黨籍的副總統候選人,其中王如玄、陳建仁皆為無黨籍,徐欣瑩則為民國黨籍。本屆選舉,朱立倫同時以執政黨領袖及新北市長身份帶職參選,蔡英文、宋楚瑜、徐欣瑩皆以在野黨領袖身份競選,徐欣瑩同時亦是立法委員,王如玄曾任行政院勞委會主委,而陳建仁則在登記前辭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本屆選舉呈現繼上屆選舉以來,三黨主席二度同台角逐的局面;同時,亦是總統開放民選以來,首度出現正副搭檔皆屬不同黨籍、性別,及首次未有曾擔任過首都臺北市長的總統候選人。而中國國民黨在選前三個月廢止提名原先通過初選的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更創下國內政黨總統提名人撤換的首例。本屆選舉中,兩岸關係、經濟民生、與候選人的個人誠信問題皆成為競選期間的主要議題。競選期間全國民意調查顯示,英仁配以穩定幅度的差距保持領先態勢。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1月16日下午4時開票,隨著最後一票在基隆市安樂區投票所開出,在夜間10時多正式宣布選舉結果。英仁配最終以689萬4,744票當選為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得票率56.12%;朱玄配獲得381萬3,365票次之,得票率僅31.04%;宋瑩配則以157萬6,861票墊後,但比上屆多獲得超過120萬票,得票率大幅上升10.07%至12.84%,打開民主進步黨第二次執政的局面,並創下該黨歷年最高得票,民進黨各縣市得票與對手的差距皆是所有選舉最高的。然而也是中華民國歷屆全民直選總統大選投票率最低的一次。 本屆選舉不僅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三次政黨輪替,同時蔡英文也成為台灣史上首位女性最高統治者,中華民國首位女性、未婚、客家裔的總統,東亞史上繼韓國总统朴槿惠以來的第二位女性民選總統。當選人蔡英文、陳建仁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任。.

新!!: 核四公投和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反核四運動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