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枯門嶺

指数 枯門嶺

枯門嶺,緬甸稱為克欽山區,位於中國、緬甸及印度的交界處,綿延千里(近3百公里),至今山區大多還是未被開發的原始森林。由於此地居住的克欽族被認為未接受文明,故此亦有「野人山」之稱。 19世纪末,《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中,只划分了中缅两国的中段、南段边界,至于中缅北段克欽山區,即尖高山以北的地区,条约规定俟将来查明该处情形稍详,两国再划定界线,后來被劃歸緬甸。.

25 关系: 孫立人中国领土争端中国远征军乞拉朋齐廖耀湘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周沆克钦邦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一军穆旦納加丘陵缅甸内战白頭蝰亞科麦克马洪线达杭丹胡康河谷那加人李鴻 (民國)杜聿明比哈尔邦江心坡清朝滇缅抗战博物馆本帕本山1942年中国

孫立人

孫立人,CBE(),字撫民,號仲能。安徽廬江人,二次大戰緬甸戰場重要將領。清華大學庚子賠款留美預科1923屆,普渡大學土木工程學士,維吉尼亞軍校博雅教育學士,抗日戰爭時期少數留美、不是黃埔軍校出身的軍官。留美的財政部長宋子文賞識留美軍人,孫立人從財政部稅警總團特科兵團團長起家,1942年任師長指揮新三十八師(後編入新一军)在緬甸仁安羌之战,以寡敵眾擊退日軍,救出7000名英軍及500名西方記者和傳教士,贏得國際聲譽。同年拒絕與上級杜聿明穿過熱帶叢林野人山撤回雲南,改為帶隊撤往英屬印度,是他一生最重要軍事決定,最終杜聿明領兵逾半出不了山,大多死於瘴氣。英國授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是極少數外國軍官得主。亦是四名獲授美國功勳勳章的中國軍官(與蔣介石、戴安瀾和謝莽)。 國共內戰前期在東北戰場與共軍林彪相持,參與第二次四平战役、臨江戰役等,但與上級杜聿明將帥不和,1947年4月被調閒職,沒參與第二階段大戰。1947年11月被調台灣,方加入國民黨。1955年遭蔣介石指控兵變案,軟禁33年。.

新!!: 枯門嶺和孫立人 · 查看更多 »

中国领土争端

中國的疆土範圍在數千年間一直都有所變動,其內涉及的民族也不只漢族,而中國歷史時期的領土大致與中國本部吻合。先秦時期勢力主要在黃河、長江流域一帶,及至秦朝統一天下,建立集權體制,設置郡縣形成早期的中國版圖,到西漢時曾控制新疆,唐朝時更一度扩张至中亞地區,但安史之乱后即失去。宋朝南遷後伸延至越南、緬甸邊境內,元朝則是歷史上控制範圍最大的時期之一,佔有東中亞大多數土地,明朝正式管理西藏與開發南海,清朝初期再次重回新疆等地並取得台灣,清末俄国侵佔外東北和外西北的150多万平方公里,此後漢人進入東北一帶充實邊疆安全,此时的國際交流增多,使中國人對世界的認知及固有活動範圍的概念在晚清時期大致確定成形。 中华民国成立後未能有效控制许多边远地区,許多地方雖聲稱屬中國領土但幾近被分裂占領,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國策改變才重新加強了新疆、西藏与内蒙古的管理,但放棄對外蒙古控制權與多片清末、內戰時被他國掌控的土地,儘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努力劃界解決問題,然而目前中國還是跟部分邻国存有領土紛爭。而在上述多處邊疆地區亦存在分離主義運動,領土爭議也常成為反華情緒、國內抗爭的起因。.

新!!: 枯門嶺和中国领土争端 · 查看更多 »

中国远征军

中国遠征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华民國政府為支援英國軍隊在緬甸殖民地對抗日本陸軍及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補給線安全,而組建、出國作戰的國民革命軍部隊。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3個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0,000人,伤亡接近200,000人。.

新!!: 枯門嶺和中国远征军 · 查看更多 »

乞拉朋齐

乞拉朋齐(英文:Cherrapunji ),当地名称 Sohra,是印度东北部梅加拉亚邦的一个小城镇,海拔1484米,人口10,086人(2001年)。它是世界上曾经在一年和一月内降水最多的地区,有“世界雨极”之称。 乞拉朋齐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南亚孟加拉湾北岸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恒河的下游,坐落在东西走向的卡西丘陵南坡的一袋形山坳中,与梅加拉亚邦首府西隆相距约51千米。乞拉朋齐所处的梅加拉亚邦以前曾属阿萨姆邦,但1972年起从阿萨姆邦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邦。.

新!!: 枯門嶺和乞拉朋齐 · 查看更多 »

廖耀湘

廖耀湘(),别号建楚,中国湖南邵阳县(今新邵县)北乡酿溪镇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

新!!: 枯門嶺和廖耀湘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其中一個番號,曾先後用在多支部隊身上。最先使用第五軍番號的是原「福軍」。抗戰開始後1939年後以第二百師為骨幹建立的第五軍,軍長杜聿明,成為抗戰時聲名顯赫的部隊,曾編入征緬軍進入緬甸作戰。抗戰勝利後第五軍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1949年於-zh-tw:徐蚌會戰;zh-cn:淮海战役; zh-hk:淮海戰役;-中被殲滅(即邱清泉兵团)。之後重建,撤往金門。.

新!!: 枯門嶺和國民革命軍第五軍 · 查看更多 »

周沆

周沆()字季貞,号遁叟,贵州遵義老城东门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厐思纯, 明清貴州七百進士,贵州人民出版社,ISBN 7221069026.

新!!: 枯門嶺和周沆 · 查看更多 »

克钦邦

克欽邦(ကချင်ပြည်နယ်,克欽語:Jingphaw Mungdaw),是緬甸聯邦東北部的克欽族自治邦。首府在密支那。設有密支那、八莫、葡萄三縣及18個鄉鎮市。 東部與中國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接壤,北部與中國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相鄰,西部則與印度接壤,南部則與撣邦相鄰。克欽邦的南坎和中國雲南省瑞麗市可以有貿易的往來,且不需簽證而自由通行。 世界上超过90%的翡翠产于缅甸克钦邦密支那地区。翡翠传入中国是在明朝,明、清两代,翡翠工艺品在中国流行。从云南永昌(现保山)、腾冲至缅甸克钦邦的密支那一线是进行宝石贸易的商路,有“玉石路”、“宝井路”之称。.

新!!: 枯門嶺和克钦邦 · 查看更多 »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一军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簡稱新一軍,曾有兩支。有“藍鷹部隊”、“天下第一軍”之稱。.

新!!: 枯門嶺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一军 · 查看更多 »

穆旦

旦(),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与金庸(原名查良鏞)同一家族。中国著名诗人和翻译家,亦是九叶诗派成员之一。 祖父为清末官僚,家中藏书多为查慎行所著。6岁发表习作,11岁考入南开中学并开始诗歌创作,查良铮将“查”姓上下拆分再取同音,得“慕旦”或“穆旦”之名,16岁第一次以“穆旦”为名发表随笔《梦》。1938年2月,在北方高校南迁西南联大过程中,闻一多、曾昭抡、李继桐等教授的带领下,穆旦與兩百多名師生组成“步行团”,历时69天,跨越湘黔滇三省抵达昆明。1942年2月,参加了中国远征军,隨杜聿明的軍隊前往缅甸战场担任翻译,第五军被迫退入野人山,亡命热带雨林,一路上忍受饑餓,最後抵达印度,差点因“饥饿之后的过饱而死去”。 1949年,穆旦由曼谷赴美国留学,在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文学、俄罗斯文学。1949年12月23日,與在芝加哥大學攻讀生物的周與良結婚。1953年回到中國,穆旦的岳父周叔弢是當時天津市的副市長,穆旦回國後擔任南开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1957年,穆旦发表诗歌《九十九家争鸣记》,並進行檢討,1966年,文革开始,穆旦全家被“扫地”到农场接受劳动改造。1968年,穆旦进“牛棚”,夫人周与良也成为“美国特务嫌疑”,被隔离审查。1969年,成为“牛鬼蛇神”的穆旦,曾跑了几十里路去看同为“牛鬼蛇神”的妻子周与良。 1972年,穆旦回到了南开大学,继续埋头于新的翻译及修改以前的译著。1976年7月,因摔倒而引起的股骨颈骨折,忍痛继续從事普希金诗歌翻译和诗作,在医院治疗时突发心脏病去世。死前,穆旦做《冥想》诗:“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四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史家来新夏说穆旦自美国回中國的二十几年,“几乎没有一天舒心日子,主观的向往和客观的反馈,反差太大,不论做什么样的诠释,穆旦终归是一个悲剧人物。”.

新!!: 枯門嶺和穆旦 · 查看更多 »

納加丘陵

納加丘陵是南亞的丘陵,即野人山,位於緬甸西北部和印度東部之間接壤的邊境,屬於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由6座錐狀峰組成,最高點海拔高度3,827米。.

新!!: 枯門嶺和納加丘陵 · 查看更多 »

缅甸内战

缅甸内战是指在1948年从英国独立后,缅甸国内发生的一系列持续武装反抗活动。缅甸内战被视作当今世界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战。.

新!!: 枯門嶺和缅甸内战 · 查看更多 »

白頭蝰亞科

白頭蝰亞科(學名:Azemiopinae)是爬蟲綱有鱗目蛇亞目蝰蛇科下的一個單型亞科,科下只有一種有毒蝰蛇白頭蝰(A.

新!!: 枯門嶺和白頭蝰亞科 · 查看更多 »

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McMahon Line)是一條由英國探險家為印度測量時劃的一條位於英屬印度和西藏的邊界。名称以英国外交官亨利·麦克马洪爵士命名,因為他主持了1914年討論此邊界的西姆拉會議。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处,大致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独龙江东南的伊素拉希山口,将传统上被認為属于中国的约9万平方公里領土(这是大致说法,不仅包括印度现時控制的地区,还包括缅甸现時控制的地区)劃给印度和缅甸。 西姆拉會議進行到1914年3月,英屬印度外務秘書麥克馬洪在德里和西藏噶廈代表秘密換文,約定若英國可促使新成立不久的中華民國政府讓西藏獨立,則西藏將認可形同割讓部分西藏土地的麥克馬洪綫,此即《西姆拉條約》(Simla Accord)。,.

新!!: 枯門嶺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达杭丹

达杭丹(Taphungdan;Tehaundan;Tahangdan;Tahaundam)是位在缅甸克钦邦葡萄县瑙蒙鎮最北邊的村子,该村位于中缅边境缅甸一侧的开加博峰山脚下,距该山峰14公里,南塔曼河(恩梅开江的支流)源头的岸边,海拔2,438公尺。村民主要是从中国西藏察隅县来的信仰藏传佛教的康巴藏族人,百余年前他们因为寻找缅北野人山的极乐秘境囊塔贵,陆陆续续来到此地定居。此外,这个村也有百余年前从中国独龙江流域迁徙到缅北的缅甸独龙族,但人数已经不到10人。.

新!!: 枯門嶺和达杭丹 · 查看更多 »

胡康河谷

胡康河谷(ဟူးကောင်းချိုင့်ဝှမ်း),部分译为胡冈谷地,位于缅甸北部钦敦江上游地区,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山高林密。胡康在缅文的意思为“魔鬼居住的地方”。全世界已經探明宝石级的翡翠原料大多产于胡康河谷附近的克钦邦地区。.

新!!: 枯門嶺和胡康河谷 · 查看更多 »

那加人

那加人(नागा;),是印度東北部山區與緬甸交界的黄色人種的統稱,實則上16個部落各有極為獨特的習俗。那加人講的語言劃歸藏緬語系,與北印度主體、講印歐語系的高加索人種和南印度主體、講達羅毗荼語系的達羅毗荼人種迥異。大多数分布於那加蘭邦。他們有相似的文化和傳統,有十六個官方承認的部落。「那加人」自稱為「龍族」的後人;而就是「龍」的意思。 那加族最著名的是在19世紀前的獵首傳統。.

新!!: 枯門嶺和那加人 · 查看更多 »

李鴻 (民國)

李鴻(),原名李鳳藻,字健飛,生於中國湖南湘陰縣,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曾任中華民國陸軍38師師長,新七軍軍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獲得盟軍統帥小羅斯福的頒發的銀星勳章,有「東方蒙哥馬利」的美稱。因為身為孫立人的下屬,在李鴻匪諜案中,遭軍情單位誣陷為匪諜,遭監禁十幾年。蔣中正過世後,雖被台灣當局釋放,之後鬱鬱以終。.

新!!: 枯門嶺和李鴻 (民國) · 查看更多 »

杜聿明

杜聿明(),号光亭。陕西省米脂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百师师长、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军长,率部參加桂南會戰,取得崑崙關大捷。曾因錯誤決策,在緬甸導致四萬國軍大半死於野人山(今枯門嶺)撤退。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於安徽省萧县张老庄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1959年12月4日,獲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赦釋放。1981年,病逝於北京。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楊振寧是他的女婿。.

新!!: 枯門嶺和杜聿明 · 查看更多 »

比哈尔邦

比哈尔邦(印地语:बिहार,乌尔都语:بہار,拉丁字母转写:)是印度东北的一个邦,传说是佛教的起源地。除印地语、乌尔都语外,比哈尔语也是该邦的官方语言,此語言包含的方言有、博杰普尔语、摩揭陀語以及迈蒂利语。華氏城與王舍城,菩提伽耶是印度佛教的重要地方。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是全印度婆羅門與賤民互鬥最嚴重的地方。恆河橫貫比哈爾邦邦境。南部為拉杰默哈爾丘陵。邦議會為兩院制。 全邦下分38縣。 比哈爾邦是主要礦產地,產雲母、煤、銅。農業產品有稻米、甘蔗、油籽、黃麻、玉蜀黍及小麥。工業產品有鋼鐵、機床工具、水泥、電機、化學肥料及紙張。.

新!!: 枯門嶺和比哈尔邦 · 查看更多 »

江心坡

江心坡是指位于云南高黎贡山以西的恩梅開江及迈立開江之间的地带,面积约为27000平方公里。北起西藏最南的察隅县,西至迈立開江,东至恩梅開江,南到两江汇流处。这一地域范围见于中华民国时期各版本云南省地图。 江心坡原分三部,北高南低,上部名江头地,又叫卡枯戛,中部名中石旦,又叫格昂卡,下部名下石旦,又叫卢南卡。上部寒冷,而中、下部炎热。炎热地区传染病易兹生,因而疾病较多。密支那以北的大部分缅北地区,為麥克馬洪線东段。现在属缅甸克钦邦。 某些中华民国人士認為江心坡為中國固有傳統领土,這片土地是明清時期雲南騰越州所屬的大塘、止那等土司控制的地方。江心坡地区的原主要土司,比如孟养、里麻等地土司(孟养土司的管辖地还要越过江心坡以西)曾受过明、清两代王朝册封,且實際居住者皆為傈僳族、景頗族、漢族和雲南其它民族,並沒有今日中下緬甸的緬族、撣族、欽族等。土司是由明清兩代政府派任管理當地土著的地方官,而現代克欽邦和撣邦的獨立爭議也是由此而來。自明代起,中緬雙方就經常因邊境領土問題發生戰事,例如明代开设三宣六慰,1531年(明嘉靖十年)缅甸东吁王朝建立,逐步统一缅甸,并不断进攻明朝所属的土司,見人民出版社《世界通史》,由此可見,當時的土司基本上是受明朝政府控制。清朝建立,亦先後於順治及乾隆年間征討緬甸,使其成為中國藩屬。清末的《皇朝一统图》和民国初期的地图,并无标注江心坡和上述割讓地區为中国领土。1935年“上海世界舆地学社”出版发行《中华最新形势一览图》用未定国界把江心坡划为中国领土,而且把南部争议区的国界划到萨尔温江,显然是为了中英边界谈判作准备。.

新!!: 枯門嶺和江心坡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枯門嶺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滇缅抗战博物馆

滇缅抗战博物馆位于中国云南省腾冲县和順鎮,200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暨中國抗日戰爭胜利60周年來臨時落成。在段生馗和柏联集团的全力努力下,滇缅抗战博物馆成立。由段生馗出任第一任馆长。 馆徽是美国士兵用一个机枪的弹壳,利用空余的时间用刀刻的。可以看见是两个和平鸽站在那个十字架上,代表了战争与和平。 馆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中国远征军20集团军司令部的旧址(远征军是反攻腾冲的主力部队)。 馆藏由三部分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用物品、照片、胜利后有关二战的中美友谊的物品。大部分馆藏由段生馗私人提供(收集了约30年),6000件。有各种日軍屠杀中国人的工具(包括活体解剖的解剖台)、照片和说明、有关细菌战、化学战的实物、日軍用的东西、慰安妇的故事、飞虎队、野人山、著名将军孙立人等等的介绍说明。又分类为远征军、盟军、日军的三大类物品照片。 Category:云南博物馆 Category:云南抗日战争纪念性建筑物 Category:保山建筑物 Category:腾冲市 Category:保山旅游.

新!!: 枯門嶺和滇缅抗战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本帕本山

本帕本山是缅甸克钦邦枯門嶺的最高峰。该山高度为3411米,地形突起度为1636米,是东南亚超突山峰之一。.

新!!: 枯門嶺和本帕本山 · 查看更多 »

1942年中国

没有描述。

新!!: 枯門嶺和1942年中国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野人山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