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Altingiaceae
#重定向 枫香科.
缺萼枫香树
缺萼枫香树(学名:Liquidambar acalycina),为金缕梅科枫香树属下的一个植物种。 落叶乔木,高约25米,树皮黑褐色;小枝无毛,有皮孔,干后黑褐色。叶阔卵形,掌状3裂,长8一13厘米,宽8一15厘米,中央裂片较长,先端尾状渐尖,两侧裂片三角卵形,稍平展;上下两面均无毛,暗晦无光泽,或幼嫩时基部有柔毛,下面有时稍带灰色;掌状脉3—5条,在上面很显著,在下面突起,网脉在上下两面均明显;边缘有锯齿,齿尖有腺状突;叶柄长4—8厘米;托叶线形,长3一10毫米,着生于叶柄基部,有褐色绒毛。 雄性短穗状花序多个,排成总状花序,花序柄长约3厘米,花丝长1.5毫米,花药卵圆形。雌性头状花序,单生于短枝的叶腋内,有雌花15—26朵,花序柄长约3—6厘米,略被短柔毛;萼齿不存在,或为鳞片状,有时极短,花柱长5—7毫米,被褐色短柔毛,先端卷曲。头状果序宽2.5厘米,干后变黑褐色,疏松易碎,宿存花柱粗而短,稍弯曲,不具弯齿;种子多数,褐色,有棱。 该树分布于中国四川、安徽、湖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及贵州等省区。多生于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地和常绿树混交。 木材可用于建筑及家具制造。.
查看 枫香科和缺萼枫香树
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
《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修订版)》是由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于2003年發表的,基于1998年所發表的《被子植物APG分类法》之修訂版,在吸收了全世界大部分植物分类学家的意见,2009年發表《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目前已经在现代的参考文献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是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继1998年APG I及2003年APG II之后,花了6年半修订的被子植物分类法,于2009年10月正式在林奈学会植物学报发表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2009).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是1998年由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出版的一种对于被子植物的现代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和传统的依照形态分类不同,是主要依照植物的三个基因组DNA的顺序,以亲缘分支的方法分类,包括两个叶绿体和一个核糖体的基因编码。虽然主要依据分子生物学的数据,但是也参照其他方面的理论,例如将真双子叶植物分支和其他原来分到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种类区分,也是根据花粉形态学的理论。 2003年这种分类法出版了修订版《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2009年又出版了 APG III,2016年更新到 APG IV。.
阿丁枫
阿丁枫是一种常绿大乔木,形似枫树,“阿丁”是属名拉丁文Altingia之音译。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树高可达45米,树皮灰白,小枝无毛。 其叶生于枝顶,革质、倒卵形或卵状。长5 - 12厘米,侧脉6 - 8对,叶柄长0.8 - 1.3厘米。 其花单性同株。果序球形,径1.7 - 2.5厘米。常与木荷、栲类混生。木材可做家具、船舶、建筑、纺织、雕刻等用途。.
查看 枫香科和阿丁枫
金縷梅科
金縷梅科屬於虎耳草目下的開花植物。金縷梅科下有27個屬及大約130種,全都是灌木或小喬木。大部分生长在亚洲的亚热带地区,也有少数生长在美洲、澳洲和马达加斯加岛,中国有17属约80种,集中分布在南方。特徵是單葉互生,具掌狀脈,托葉明顯;花兩性,單性同株則罕有,萼管與子房多少合生,萼齒4或5,花瓣4或5。 早期的分類系統,例如克朗奎斯特系統(Cronquist system, 1981, 1988)將金縷梅科分類為金縷梅目下的一個科;近期的APG和APG II分類系統(APG system, 1998, 2003)則將金縷梅科分類為虎耳草目下的一個科。.
查看 枫香科和金縷梅科
枫香树属
枫香树属(Liquidambar)是虎耳草目枫香科下的一属,以前也被分到金缕梅科。 枫香树属主要生长于气候温暖地带。大型落叶乔木,树干挺直,高度可达25-40米。叶掌状开裂,螺旋着生,叶子在秋天变红。花小,直径1-2厘米,球状花序着生于3-7厘米长的梗上。果实直径2-4厘米,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为棕色多刺的木质结构,内含多粒种子,通过果实上的小孔散放。全树含有芳香的揮發油,因而得名。 枫香树属因其外形类似枫树,常被混淆。但枫树在植物学上属于槭樹科,没有香味,而且二者的种子形状完全不同。.
查看 枫香科和枫香树属